热疗致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一例

热疗致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一例

一、高热致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1例(论文文献综述)

樊文娟,徐婷婷,桑丽娜,郭洁洁,李亚飞,裴智信,姜中兴[1](2021)在《伴MLL-AF9基因重排和肝功能损伤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自发缓解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自发缓解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例伴有MLL-AF9基因重排和肝功能损伤的AML自发缓解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相关文献报道病例汇总分析。结果该患者伴有MLL-AF9基因重排, 经历了肺部感染、发热、肝功能损伤, 治疗上给予抗感染、输注血制品, 未经化疗, 患者获完全缓解(CR), 随访35个月, 仍处于CR, 期间伴有轻度间接胆红素升高。1990年至2021年6月文献报道的有骨髓检测支持的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自发缓解患者56例, 与本次报道的1例汇总分析, 共57例患者, 其中男37例, 女20例, 中位年龄51(20~83)岁, 中位缓解时间为5个月, 52例患者获得CR, 5例具有染色体核型资料的长期缓解且至今未复发的病例, 3例为正常染色体核型, 2例伴有t(9;11)(q21;q23)异常。结论 AML自发缓解罕见, 可能与免疫抑制、基因均有关。

王筱淇[2](2021)在《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伴随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也开始受到关注,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逐渐经成为癌症领域的主要疗法之一。癌症生物治疗有很多种,其中常用如过继性细胞治疗、免疫疫苗、免疫调节剂等,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疗法近年来开始应用于癌症治疗领域,且避免了传统细胞治疗的缺陷,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结合肿瘤表位的CAR受体基因通过转染等的方式导入正常T细胞后,体外扩增后把足够数量的CAR-T细胞回输,通过嵌合抗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近年来,以免疫细胞为基础的精准靶向治疗取得重大突破,CAR-T相关的临床试验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其中以靶向CD19 CAR-T细胞为代表的第二代CAR-T技术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应用最多,治疗难治/复发血液系统B细胞肿瘤有效率可达60-90%。CAR-T细胞根据T细胞来源分为自体、异体、干细胞诱导型,现在较常用的是自体T细胞。而对于移植后复发的患者,因为移植后强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采集患者自身T细胞进行CAR-T制备,其活性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白血病杀伤效能降低;同时,对于复发的患者,在采集单个核细胞的时候容易混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可能影响制备效果。而采用HLA相合或者半相合的供者的T细胞则有许多优势,供者来源的T细胞是一种“健康”的T细胞,采集方便,质量可以保障,也是制备CAR-T细胞的重要来源。其优点在于:容易获得,避免肿瘤细胞污染,杀伤肿瘤能力强,尚需要观察的是其安全性,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c leukemia,ALL)作为一种发病高的恶性血液病,占白血病中的15%,而在急性白血病当中以儿童最为常见,占据总体的80%,成人占30-40%。ALL诱导化疗之后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达70-90%,3-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30-60%。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ALL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即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有30-60%的患者预后不良,而这也是导致ALL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当前对于难治/复发(Refractory/relapsed,R/R)ALL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方法包括化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和二次移植。但DLI对于ALL的效果并不显着,反而有很大可能诱发GVHD;二次移植的安全性需要考虑,挽救性二次移植的预后也相对不良且花费不菲。研究报道,复发后DLI和二次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仅20.74%和23%,因而很有必要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案。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ALL有望成为此领域的重点疗法。本研究针对移植后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开展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以期提高缓解率,延长长期生存率。此项研究得到了陆军军医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批临床研究号:Chi CTR-OOC-16008447和Chi CTR-OIC-17012374。伦理委员会批件文号:Chi ECRCT-20160022和XYFY2017-KL033-01。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国内9个移植中心共43例(我中心入组18例)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且出现复发的患者,给于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研究主要终点是有效性,次要终点是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的协变量安全性,监测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ICANS)、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累积复发发生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CIR)、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EFS)和总生存期等。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范围为6-47个月)。结果:纳入本研究统计的43例CD19表达阳性的HSCT后复发B-ALL患者采用了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其中29例男性,患者中位年龄24岁(4-60岁),按照供者类型不同分为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全相合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的17例,HLA半相合供者来源的26例。复发情况为:微小残留病检测(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MRD)0.01–5%13例,原始细胞5-50%20例,原始细胞>50%10例患者。从复发到CD19 CAR-T输注中位时间为42天(35-59天)。复发后患者的治疗包括停止免疫抑制(12例),DLI(7例),化疗(19例),DLI联合化疗(5例)。CAR-T细胞输注前预处理方案包括以下三种:方案一:氟达拉滨,30mg/m2/d,持续2-4天,环磷酰胺,200mg/m2/d,持续2天;方案二:氟达拉滨,30mg/m2/d,3天,环磷酰胺,350mg/m2/d,,2天,阿糖胞苷,100mg/m2/d,4天;方案三:环磷酰胺500mg/m2/d,共3天。43例患者中,34例患者接受方案一,5例肿瘤负荷重的年轻患者接受方案二,方案三用于4例老年患者。根据CAR-T细胞共刺激分子的不同,接受CD19–28z CAR-T细胞18例,CD19-BBz CAR-T细胞25例。输注CD19 CAR-T细胞的中位数为1.76×106/kg。34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79.07%)。1年EFS及生存率是43.33%,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且没有接受第二次移植的患者中1年的EFS和生存率为59.01%,1年CIR为41.0%。不良反应发生率:38例患者发生CRS(88.37%),其中7例患者CRS≥3级;9例患者发生ICANS(20.93%),均≤2级;2例患者出现了≤2级急性GVHD(4.65%)。2例患者出现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严重CRS和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此外,临床治疗时还易出现发热、粒细胞减少、贫血相关的副反应,而神经系统毒性包括头痛、有患者出现畏光症状,但是没有发生严重的脑水肿。有患者则出现恶心、纳差,肝酶升高(包括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电解质紊乱、凝血常规异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之类的毒副作用。CD19 CAR-T细胞输注后第9天数量达到高峰。输注后检测到的CAR-T细胞的中位间隔时间为89天,输注CAR-T细胞后,CAR-T细胞的峰值是4.85×105/L。结论: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是治疗移植后复发CD19+B-ALL的有效手段之一。

杨隽[3](2020)在《低剂量ATG联合低剂量PTCy预防GvHD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目前常用的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Haplo-PBSCT)GvHD预防方案包括以4天ATG为基础和以PTCy方案为基础的(移植后2天CTX)预防方案,移植后a GvHD的发生率仍在40%左右;HLA相合无关供体(URD)移植最常用的是以ATG为基础的预防方案,但移植后a GvHD发生率在24%-30%之间。因此有必要设计新的GvHD预防方案。目的:评价低剂量ATG(5 mg/kg)联合移植后低剂量PTCy(50mg/kg)(低剂量ATG/PTCy)预防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GvHD疗效和安全性。方法:Haplo-和URD-(包括8-9/10相合血缘)PBSCT均采用低剂量ATG/PTCy方案联合钙调素抑制剂、霉酚酸预防GvHD。Haplo-和URD-PBSCT各入组32例患者,年龄大于55岁的患者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RIC),余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MAC),观察移植后急慢性GvHD、免疫重建、复发及生存情况。同时比较分析Haplo-PBSCT中,31例使用低剂量ATG/PTCy预防与36例既往用ATG为基础方案预防患者移植后急慢性GvHD及生存情况。结果:单倍体移植前瞻性研究:100天内II-IV度a GvHD的发生率为19.4%(95%CI,5.5-33.3%),III-IV度a GvHD发生率为6.9%(95%CI 0-16.3%)。1年内c GvHD的发生率为18.8%(95%CI,3.9%-33.7%),NRM为9.4%,180天内CMV和EBV再激活率分别为37.5%(95%CI,19.8%-55.2%)和40.6%(95%CI,22.6%-58.6%)。1年累计RI为25.1%(95%CI,7.3%-42.9%),DFS和OS分别59%(95%CI,33.3%-84.7%)和78.4%(95%CI,63%-93.8%)。单倍体移植回顾性比较分析:低剂量ATG/PTCy组180天内II-IV度a GvHD和1年内中重度c GvHD发生率显着低于标准剂量ATG组(17.0%vs 40.2%P=0.042;11.2%vs 40.1%,P=0.029)。低剂量ATG/PTCy组1年NRM显着低于ATG组(12.9%vs 36.2%;P=0.038)。CMV和EBV病毒再激活率低剂量ATG/PTCy组与标准剂量ATG组相比有较强的下降趋势(41.9%vs 63.8%,P=0.072;45.2%vs 66.7%,P=0.076)。低剂量ATG/PTCy组移植后1年RI高于标准剂量ATG组(22.8%vs 8.7%,P=0.042)。1年LFS和OS两组无显着差异(67.0%vs 59.2%P=0.540;74.9%vs 59.4%P=0.255)。HLA相合移植前瞻性研究(URD):100天内II-IV度a GvHD发生率为3.1%(0-6.2%);中位随访6(0.5-16)月,2例轻度皮肤c GvHD。1年内NRM为12.5%,1年累计RI 21.1%(95%CI,11.1%-30.7%),1年DFS和OS分别78.8%(95%CI,71%-86.6%)和86.3%(95%CI,79.9%-92.7%)。结论:低剂量ATG/PTCy可以有效预防Haplo-和URD-(包括8-9/10相合血缘)PBSCT后急慢性GvHD,未见复发率增加,值得进一步研究。

杨文娟[4](2020)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1月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的2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动员采用环磷酰胺(Cy)+足叶乙甙(VP-16)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方案。预处理方案:恶性淋巴瘤(ML)及急性白血病(AL)、髓外浆细胞瘤采用全身照射(TBI)+VEM/IAC方案;多发性骨髓瘤10例采用白消安+VP-16+Cy(BVC)方案、5例采用硼替佐米+BVC方案、5例采用硼替佐米+马法兰方案、7例采用马法兰方案;孤立性浆细胞瘤采用BVC方案。对患者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复发率(RR)等进行统计。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多分类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对患者的OS、PFS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影响OS、PFS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0.05认被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215例行aut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中自体骨髓移植(ABMT)33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182例。恶性淋巴瘤(ML)16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19例,霍奇金淋巴瘤(HL)47例,灰区淋巴瘤(GZL)3例],多发性骨髓瘤(MM)27例,浆细胞瘤2例(髓外浆细胞瘤1例、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NHL并髓外浆细胞瘤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例(Ph+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5例[M2 1例、M3 1例(PML/RARα阴性)、M5 2例、粒细胞肉瘤1例],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1例。移植中位年龄34(1161)岁,男性患者148例,女性患者67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6(0426)个月,除1例患者移植当天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后发生急性肺水肿死亡、1例移植后9天因真菌败血症死亡外,其余213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2(+8+33)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3(0+73)d,ABMT造血恢复慢于APBSC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5例患者3年、5年OS分别为79.9%、74.9%,3年、5年PFS分别为66.9%、63.2%,复发率(RR)为26.98%(58/215),移植相关死亡率(TRM)为3.72%(8/215),移植前76例PR、NR、PD或复发的患者中51例在移植后达CR,有效缓解率67.1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移植年龄及移植前病程对auto-HSCT后长期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干细胞来源影响患者移植后3年OS及PFS,APBSCT的3年OS及PFS均优于ABMT患者(P<0.05);诊断影响患者移植后3年OS,ML及MM患者移植后3年OS优于AL患者,3年OS分别为81.0%、73.2%、50.8%(P<0.05);移植前疾病状态影响患者3年PFS,移植前病情CR及PR患者移植后3年PFS优于NR、PD及复发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急性白血病是影响患者OS的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风险(RRs)是4.397(95%CI,1.716-11.268)(P<0.05),而移植前病情未缓解、复发、进展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风险(RRs)是2.718(95%CI,1.283-5.754)(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诱导缓解后的巩固治疗,移植后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对于复发难治或移植前未缓解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挽救性治疗提高患者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吴璨[5](2020)在《CD19 CAR T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成人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差,5年生存率不足10%。复发难治性B-ALL中约有1%15%的患者伴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此类患者预后更差,多数呈多系统累及态势,早期预测和评估难度较大。总体来说,目前成人复发难治性B-ALL的治疗已十分棘手,而成人复发难治性B-ALL伴CNS浸润患者的治疗则更加困难,亟需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意在探究CD19 CAR T细胞对复发难治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伴CNS浸润的疗效,并评估该治疗方案的应用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复发难治性B-ALL伴CNS浸润的患者7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外周血、脑脊液及骨髓部位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治疗前后CNS状态、骨髓肿瘤负荷、无复发生存期及复发部位等因素来评估疗效;分析治疗后非血液学一般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等的发生情况来评价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CD19 CAR T细胞治疗后28d内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1)CD19 CAR T细胞治疗总反应率(ORR)为57.14%;5例(71.43%)患者经治疗后CNS浸润达CNS-1状态,2例(28.57%)达CNS-2状态;6例(85.71%)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降至5%以下,1例(14.29%)患者骨髓未缓解;总治疗反应达CR的有4例,其无复发生存期中位数为1个月,患者再复发部位均为骨髓。(2)5例(71.43%)患者发生感染;5例(71.43%)患者发生CRS,其中1-2级CRS 4例、3级1例;1例(14.29%)患者发生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7例患者均发生轻度治疗相关免疫球蛋白下降。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结论:CD19 CAR T细胞治疗CNS侵犯的复发难治性B-ALL有望获得完全缓解,疗效较理想;治疗过程中可出现感染、CRS、ICANS、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等情况,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较高。

苗振云[6](2019)在《以高三尖杉酯碱为主化疗方案治疗不同中医证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高三尖杉酯碱(HHT)治疗不同中医证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分析中医证型对HHT治疗反应的差异以及对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滨院区和下沙院区)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M3除外)患者。根据初诊时中医临床症状,按照我院“急性白血病中医临床路径”,进行辨证分型。观察以HHT为主方案诱导治疗AML患者的疗效指标如血象、缓解率、中医证候积分等:毒副反应指标如骨髓抑制程度、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记录患者缓解、复发及死亡时间。采用独立t检验、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Kaplan-Meier等多种统计学方法作统计分析。结果1.根据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指标进行危险度分层,瘟毒内蕴型中,预后良好13例(54.2%)、预后中等9例(37.5%)、预后不良2例(8.3%);正虚型中,预后良好7例(25.9%)、预后中等15例(55.6%)、预后不良5例(18.5%)。两型患者预后等级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41),提示瘟毒内蕴型较正虚型预后好。2.经HHT诱导治疗2疗程后,瘟毒内蕴型CR21例(87.5%)、PR2例(8.3%)、NR1例(4.2%)。正虚型CR22例(81.5%),PR3例(11.1%)、NR2例(7.4%)。两型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555)。3.经HHT诱导治疗2疗程后,两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其疗效评价分别为:瘟毒内蕴型无效1例(4.2%),有效8例(33.3%),显效15例(62.5%),临床痊愈0例(0%);正虚型无效2例(7.4%),有效16例(59.3%),显效9例(33.3%),临床痊愈0例(0%)。两型患者总体中医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45),提示瘟毒内蕴型较正虚型中医疗效好。4.骨髓抑制期,瘟毒内蕴型中位NE最低值为0.30(0.00~0.40)×109L-1,中位PLT最低值为13(3~16)×109L-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至>0.5×109L-1的中位时间为14(2~35)d,血小板>20×109L-1的中位时间为14(7~32)d,中位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为12(0~28)U,中位单采血小板输注量为72(22~228)U;正虚型中位NE最低值为0.20(0.00~0.40)×109L-1,中位PLT最低值为11(2~17)×109L-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至>0.5>×109L-1的中位时间为16(3~17)d,血小板>20>×109L-1的中位时间为15(8~38)d,中位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为16(2~30)U,中位单采血小板输注量为90(25~232)U。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瘟毒内蕴型较正虚型骨髓抑制程度轻。5.比较各不良反应发生率:①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瘟毒内蕴型8例(33.3%);正虚型17例(63.0%);两型皮肤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35),瘟毒内蕴型较低。②恶心呕吐:瘟毒内蕴型10例(41.7%);正虚型19例(70.4%);两型恶心呕吐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39),瘟毒内蕴型较低。③余感染、消化道及颅内出血、肝肾功能损伤、心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瘟毒内蕴型患者对HHT的耐受性更高。6.截至随访时间结束:①瘟毒内蕴型死亡5例(20.8%),1年OS率为84.8%;正虚型死亡8例(29.6%),1年OS率为70.6%。两型患者OS曲线有统计学差异(P=0.033),瘟毒内蕴型1年OS率较正虚型高。②瘟毒内蕴型复发3例(14.3%),1年RFS%为87.0%;正虚型复发5例(22.7%),1年RFS%为63.2%。两型患者RFS曲线有统计学差异(P=0.041),瘟毒内蕴型1年RFS率较正虚型高。提示瘟毒内蕴型患者长期疗效较正虚型好。结论以HHT为主化疗方案治疗AML,瘟毒内蕴型和正虚型的完全缓解率无明显差异,但瘟毒内蕴型中医疗效及长期疗效均好于正虚型,且瘟毒内蕴型对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程度及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正虚型。以上结果均提示瘟毒内蕴型患者对HHT的治疗反应好于正虚型,这与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危险度分层结果相符。本文为临床预测AML患者对HHT治疗反应及预后提供了参考依据。

刘俊[7](2018)在《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最常见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30%,占儿童急性白血病的80%。ALL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CR)达70-90%,3-5年无病生存率(DFS)30-60%,儿童ALL的长期DFS可达85%以上。但仍有30-60%的患者表现为难治或复发,成为ALL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难治/复发ALL目前无标准的有效治疗手段,即使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其长期生存率仍然不乐观,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亟待寻找新的有效治疗方案。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治疗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表现不俗,已跻身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第四大疗法。癌症免疫疗法主要包括过继性细胞治疗、免疫调节剂、肿瘤疫苗以及免疫结合点阻断治疗等。新一代具有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嵌合型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克服了传统细胞治疗缺乏特异性的弊端,大大推动了以免疫细胞为基础的精准靶向免疫治疗的发展,全球CAR-T技术在血液肿瘤方面的疗效受到肯定。CAR-T技术作为新型和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在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中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广泛的关注,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血液系统B细胞肿瘤有效率60-90%,但CAR-T细胞在体内存活时间短,缓解后短期复发率高。如何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利用CAR-T细胞的优点、克服其缺点,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有研究发现,CAR-T细胞治疗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其长期生存率显着提高。因此,CAR-T细胞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手段。我们针对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CAR-T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以期提高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缓解率、长期生存率。方法:1.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中心194例初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通过对患者初诊免疫表型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伴有异常抗原表达对B-ALL患者诱导化疗完全缓解、2年无进展生存率及2年总生存率的影响,评价伴有异常抗原表达对B-ALL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后2年无进展生存率及2年总生存率的影响;2.针对我中心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CAR-T细胞治疗,明确CAR-T细胞治疗的有效性,总结CAR-T细胞治疗方案,观察治疗相关并发症(CRS、神经系统毒性)及预后;3.针对我中心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行CAR-T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阐明其治疗的有效性,总结CAR-T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案、观察治疗相关并发症(CRS、神经系统毒性、GVHD)及预后。主要结果:1.纳入分析的194例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2个月(95%CI=7.54916.451),1年、2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8.3%和39.8%。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8个月(95%CI=13.0922.90),1年、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6.6%和47.4%。伴和不伴异常抗原表达在B-ALL患者首次诱导化疗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伴异常抗原表达患者无病生存期(?2=19.502,P<0.001)、总生存期(?2=22.619,P<0.001)均优于伴有异常抗原表达的患者。对106例伴有异常抗原表达患者进行分析,伴髓系异常抗原表达、伴T系异常抗原表达、同时伴髓系和T系异常抗原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2=0.105,P=0.949)、总生存期差异(?2=0.09,P=0.956)无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伴异常抗原表达的患者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均优于伴有异常抗原表达的患者,伴有异常抗原表达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是不伴异常抗原表达的2.323倍(95%CI=1.5593.461,P<0.001);首次诱导化疗获缓解的患者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均优于不缓解的患者,首次诱导化疗获缓解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是不缓解的0.24倍(95%CI=0.1510.383,P<0.001);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均优于未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移植患者疾病进展风险是未移植的0.35倍(95%CI=0.2110.581,P<0.001)。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到Cox比例风险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年龄>14岁、异常抗原表达的回归系数是正值,移植、首次诱导化疗缓解回归系数为负值,提示年龄>14岁、异常抗原表达、未进行移植、首次诱导化疗未缓解是患者疾病进展、死亡的条件组合。对入组的49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分析显示:患者是否伴有异常抗原表达在WBC、PLT重建时间及移植后MRD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患者伴异常抗原表达与不伴异常抗原表达的无病生存期(?2=1.526,P=0.217)、总生存期(?2=0.883,P=0.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526,P=0.217)。在106例伴有异常抗原表达患者中最常见的异常抗原有CD56、CD13和CD123,相关性分析显示CD123异常表达与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存在负相关,分不同年龄阶段进一步分析,各年龄段CD56、CD123、CD13与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没有相关性。2.我中心针对14例CD19表达阳性的难治/复发B-ALL患者采取的CAR-T细胞治疗,治疗前采用FC方案去淋巴细胞治疗,输注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导致治疗终止。输注量10^6-10^8,最终缓解率为57.14%,CAR-T细胞治疗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也能达到缓解效果,但37.5%的缓解患者3个月内出现复发。1例患者CAR-T输注后1天即出现了严重CAR-T细胞相关的CRS,最终导致死亡。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热、血尿、皮肤黏膜及消化道出血等出血倾向、下肢及腰背疼痛,神经系统毒性包括头痛、失语、畏光等症状也有发生,但没有出现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脑水肿。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纳差),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异常。3.我中心针对2例CD19表达阳性的难治/复发B-ALL患者行CAR-T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将CAR-T细胞治疗融入移植前预处理中,分别联合氟达拉滨+白消安+环磷酰胺、司莫司汀+白消安+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方案预处理,予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氨喋吟、ATG预防GVHD。两例患者均获得了完全缓解,未出现严重的CRS、神经系统毒性,aGVHD的发生严重程度也在可控范围内。但2例患者的造血重建时间都较晚。主要结论:1.B-ALL患者伴有异常抗原表达对首次诱导化疗缓解率无影响,但伴有异常抗原表达降低了患者的2年无病生存率及2年总生存率,伴不同类型异常抗原表达患者之间2年无病生存率及2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14岁、异常抗原表达、未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首次诱导化疗未获得缓解是患者疾病进展、死亡的重要因素。最常见的异常抗原为CD56、CD13和CD123,相关性分析显示CD123异常表达与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存在负相关。2.CAR-T细胞是治疗难治/复发B-ALL的有效手段,目前比较公认的办法是治疗前先采取“去淋巴细胞治疗”,分次递增式输注CAR-T细胞,CAR-T细胞输注量在10^6-10^9之间,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血压、氧饱和度,监测炎症标志物等相关指标,输注前后尽量避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若出现严重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可予糖皮质激素、IL-6单抗等治疗。但CAR-T细胞治疗后患者短期内复发率高,亟待进一步解决。3.CAR-T细胞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难治/复发B-ALL,有望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有效手段。但预处理方案、预防GVHD治疗、CAR-T细胞及干细胞的回输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曾子芸[8](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论文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上篇为文献综述、中篇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下篇为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上篇主要是通过探讨中医下法的理论形成依据、张仲景对下法的运用、下法的禁忌、后世医家对三承气汤的运用与发展、笔者对三承气汤之见,在探讨中医八法中的“下法”。中篇是经由全面检索、收集、阅读、统计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个人经验)文献,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下篇则是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在具有相同研究内容及目的基础进行分类,依据文献资料共分为11组。在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最后,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研究对象1发表于1949-2014年之间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以及以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的期刊文献。2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于CNKI、VIP、CBM等三大数据库中,分别设定检索词为:大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加减;小承气汤、复方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加减;调胃承气汤、复方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加减;针灸疗法治疗肠梗阻。2文献整理:基于本论文研究内容,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文献整理方法与步骤如下:2.1全面阅读整理所有检索获得的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的期刊文献,再分别归纳分类出三承气汤的临床研究文献与个案文献。2.2全面阅读整理出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针灸疗法用于治疗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文献。3文献录入: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依照疾病系统的分类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将符合每篇文献按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系统中7项检测逐一做记录后,删除偏倚风险过高文献,最终获得较高质量的文献资料。最后,将分类好的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研究,分别在Review Manager Meta-analysis中设定研究题目及录入建档。4数据处理: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运用EXCEL表格及基本统计学方法处理相关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疗效对比,包含OR、RR、RD、SMD等四方面。研究内容1将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期刊文献逐篇统计其治疗疾病病名,从中整理挖掘出三承气汤的运用轨迹。2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研究下列11组对肠梗阻的治疗方案中的疗效对比:2.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2.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2.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2.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2.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2.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2.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2.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2.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研究结果1由统计结果发现,小承气汤、大承气汤两方大量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中,无论是在临床经验或个人经验记载,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分别均以运用于治疗肠梗阻比例最高。2遵循循证医学及使用Review Manager基础Meta-analysis(合并统计量)研究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针灸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统计研究结果发现其疗效:1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2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生长抑素;3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二联法;4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三联法;5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盐水灌肠;6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肥皂水灌肠;7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石蜡油灌胃;8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阿托品;9小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单纯西医基础疗法;10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11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西医基础疗法。由以上11组统计研究结果来看,中医学加上西医学治疗肠梗阻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学的个种治疗方案。研究成果与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结论基于循证医学为每个疾病寻找出最佳治疗方案的精神与目的,笔者与导师陈明教授就此统计研究结果对肠梗阻设计出一套建议治疗方案,方案如下:1中药处方: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2主要加减配伍:桃仁、炒莱菔子、赤芍;3兼证3.1兼瘀血重者加:桃仁、赤芍、丹参,以活血化瘀;3.2兼食积重者加:炒莱菔子、陈皮,以和胃消积;3.3兼腹胀痛重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3.4兼气血虚重者加:黄芪、党参、当归,以益气补血;3.5兼湿热重者加:黄芩、金银花,以清热燥湿解毒。4针灸取穴:足三里、天枢、上巨墟、中脘、关元、下巨墟;5西医基础疗法: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抗感染,其他治疗。

吴丹[9](2012)在《含中药制剂HHr的化疗方案治疗白细胞计数明显异常的初诊AML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含中药制剂高三尖杉酯碱(HHr)的HAG方案治疗白细胞计数明显异常的初诊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7例初诊成人AM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患者依据外周血不同白细胞计数(WBC)分为三组,即A组:WBC<4×109/L患者21例,B组:WBC>50×109/L患者26例,C组:4×109/L≤WBC≤50×109/L患者20例。A组和B组接受HAG方案[HHr1-2mg/d,静脉滴注,第1-14天;阿糖胞苷(Ara-C)10mg/(m2.d),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第1-14天;当WBC≤20×109/L时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ug/d,皮下注射,至WBC≥4×109/L时停用。其中,A组患者化疗前12小时即开始用G-CSF]诱导化疗,C组接受标准方案DA方案[柔红霉素(DNR)45mg/m2(年龄<60岁),35mg/m2(年龄≥60岁),静脉滴注,第1-3天;Ara-C100mg/(m2.d),静脉滴注,第1-7天]或TA方案[吡柔比星(THP)25mg/(m2.d),静脉滴注,第1-3天;Ara-C100mg/(m2.d),静脉滴注,第1-7天]诱导化疗。比较三组患者接受一个疗程诱导化疗后的缓解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67例病例中34例(50.7%)获得完全缓解(CR),16例(23.9%)获得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ORR)为74.6%,5例死亡,早期死亡率为7.5%(5/67)。A组给予HAG方案诱导化疗,12例(57.1%)获得CR,8例(38.1%)获得PR,ORR为95.2%;B组经一个疗程HAG方案诱导化疗,11例(42.3%)获得CR、4例(15.4%)获得PR,ORR为57.7%,4例死亡,早期死亡率为15.4%(4/26);C组予以标准方案(TA或DA方案)诱导化疗,11例(55.0%)获得CR,4例(20.0%)获得PR, ORR为75.0%,1例死亡,早期死亡率为5.0%(1/20)。三组病例CR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41>0.05)。三组患者ORR比较:B组与C组ORR无明显差异(P=0.222>0.05),但较A组为低(P=0.003<0.01),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0.05)。三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以化疗结束后骨髓抑制期出现的感染和出血为主,其中B组骨髓抑制程度最重(P=-0.000<0.01),出血倾向最明显(P=0.014<0.05)。结论HAG方案治疗低白细胞性AML和高白细胞性AML均可获较高疗效,与标准方案(DA或TA方案)治疗WBC介于(4~50)×109/L的AML完全缓解率相当。但高白细胞性AML接受HAG方案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最重,出血倾向最明显。

胡青山,孙伟正[10](1978)在《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近况(文献综述)》文中认为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疾病,临床上俱有发病急骤,病情凶险,予后很差,死亡率高的特点。根据二十一省市自治区二亿多人口地区调查,白血病的死亡率达十万分之三,以这个死亡率推算,我国每年约有三万左右人死于白血病,占各种肿瘤疾病死亡率的第六、七位。几年来,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临床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中医中药治疗急性白血病工作上,做出一定成绩和贡献。现将近月国内中医中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情况综述如下。

二、高热致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热致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1例(论文提纲范文)

(2)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1.3 CD19 靶点
    1.4 自体CAR-T细胞治疗B-ALL
    1.5 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B-ALL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入组情况
    3.2 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情况
    3.3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及复发后治疗
    3.4 CAR-T细胞输注情况
    3.5 CAR-T细胞治疗安全性分析
    3.6 CAR-T细胞治疗有效性分析
    3.7 亚组分析
    3.8 CAR-T细胞动力学
    3.9 炎症因子变化
第四章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CAR-T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探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低剂量ATG联合低剂量PTCy预防GvHD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低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移植后低剂量环磷酰胺(PTCy)预防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绪论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低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移植后低剂量环磷酰胺(PTCy)与标准剂量ATG预防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回顾性研究
    绪论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低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移植后低剂量环磷酰胺(PTCy)预防无关供体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绪论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小结
综述 移植后大剂量环磷酰胺(PTCy)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

(4)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自体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与采集
    2.3 预处理方案
    2.4 造血干细胞回输
    2.5 并发症的预防及支持治疗
    2.6 移植后维持治疗
    2.7 主要观察指标
    2.8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0 基本情况
    3.1 造血重建
    3.2 移植相关并发症
        3.2.1 感染
        3.2.2 其他早期并发症
        3.2.3 远期并发症
    3.3 随访
        3.3.1 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分析
        3.3.2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分析
        3.3.3 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分析
        3.3.4 其他
    3.4 影响患者移植后OS、PFS的单因素分析
    3.5 影响患者移植后OS、PFS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不足及展望
    6.1 研究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CD19 CAR T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病例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CD19 CAR 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B-ALL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以高三尖杉酯碱为主化疗方案治疗不同中医证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病例
    (一) 诊断标准
        1. 西医诊断标准
        2. 危险度分层
        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二) 病例选择标准
        1. 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3. 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案
    2. 疗效观察指标
    3. 安全性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比较
    (二) 两组患者预后等级比较
    (三)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1. 西医疗效比较
        2. 中医疗效比较
    (四) 安全性指标比较
        1. 两组骨髓抑制程度比较
        2. 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五) 长期疗效
四、分析与讨论
    (一) 祖国医学对白血病的研究
        1. 中医对急性白血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 中医对急性白血病辨证分型的认识
        3. 中医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研究
    (二) 现代医学对HHT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
        1. HHT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2. HHT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三) 研究结果分析
        1. 预后等级差异分析
        2. 西医疗效差异分析
        3. 中医疗效差异分析
        4. 骨髓抑制程度差异分析
        5.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6. 长期疗效分析
    (四)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7)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Abstract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异常抗原表达与预后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章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结论
    2.4 讨论
第三章 CAR-T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治疗难治/复发B-ALL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CAR-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及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撰写的文章
致谢

(8)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三承气汤理论研究
    第一章 中医学下法的形成与发展
        1 下法理论形成依据
        2 探讨张仲景对下法的应用
        2.1 《伤寒论》中的下法
        2.1.1 攻逐瘀血法
        2.1.1.1 桃核承气汤证
        2.1.1.2 抵当汤证
        2.1.1.3 抵当丸证
        2.1.2 泻热逐水法
        2.1.2.1 大陷胸丸证
        2.1.2.2 大陷胸汤证
        2.1.3 三物白散证
        2.1.4 十枣汤证
        2.1.5 苦寒泻下法
        2.1.5.1 调胃承气汤证
        2.1.5.2 小承气汤证
        2.1.5.3 大承气汤证
        2.1.6 麻子仁丸证
        2.1.7 蜜煎导证
        2.1.8 变治法
        2.1.8.1 大柴胡汤证
        2.1.8.2 柴胡加芒硝汤证
        2.1.8.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2.1.8.4 桂枝加大黄汤证
        2.1.9 急下存阴法
        2.1.9.1 阳明三急下证
        2.1.9.2 少阴三急下证
        2.2 《金匮要略》中的下法
        2.2.1 攻下泻热法
        2.2.1.1 阳明实热痉病证治
        2.2.1.2 实积下利证治
        2.2.1.3 支饮证面热证证治
        2.2.1.4 谷疸证证治
        2.2.1.5 酒疸证证治
        2.2.1.6 热盛里实黄疸证证治
        2.2.1.7 热盛吐衄证证治
        2.2.2 攻下行气法
        2.2.2.1 表寒里实腹满证证治
        2.2.2.2 里实胀重证证治
        2.2.2.3 里实少阳心下满痛证证治
        2.2.2.4 里实积胀俱重证证治
        2.2.2.5 支饮腹满证证治
        2.2.3 峻下去积法
        2.2.4 攻下逐饮法
        2.2.4.1 留饮欲去证证治
        2.2.4.2 悬饮证证治
        2.2.4.3 肠间饮聚成实证证治
        2.2.4.4 水血并结血室证证治
        2.2.5 攻下逐瘀法
        2.2.5.1 虚劳干血证证治
        2.2.5.2 急性肠痈未成脓证证治
        2.2.5.3 瘀血内结证证治
        2.2.5.4 瘀结成实证证治
        2.2.6 泻热通便止呕法
        2.2.7 缓下润燥法
        2.2.8 温里攻下法
    第二章 三承气汤论述
        1 调胃承气汤论述
        1.1 原文
        1.2 主证
        1.3 药物组成
        1.4 煎服法
        1.5 调胃承气汤证之见
        1.5.1 不大便,心烦,躁动不安
        1.5.2 蒸蒸发热
        1.5.3 吐下腹胀满不痛
        1.5.4 脉调和或阴脉微
        1.6 调胃承气汤方之见
        2 小承气汤论述
        2.1 条文
        2.2 主证
        2.3 药物组成
        2.4 煎服法
        2.5 小承气汤证之见
        2.5.1 脉滑而疾
        2.5.2 腹大满不通
        2.5.3 大便燥结、小便频数
        2.6 小承气汤方之见
        3 大承气汤论述
        3.1 原文
        3.2 主证
        3.3 药物组成
        3.4 煎服法
        3.5 大承气汤证之见
        3.5.1 当下而尚未攻下之大承气汤证
        3.5.1.1 局部证候特点
        3.5.1.1.1 腹胀满、大便不通、绕脐痛
        3.5.1.1.2 热结旁流兼喘证
        3.5.1.1.3 不能食
        3.5.1.2 全身证候特点: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3.5.1.3 神志证候特点:心烦、心中懊憹、谵语
        3.5.1.4 脉迟而实有力
        3.5.2 急下存阴的阳明大承气汤证
        3.5.2.1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3.5.2.2 发热汗多
        3.5.2.3 腹胀满疼痛、减不足言
        3.6 大承气汤方之见
        4 三承气汤总结
        4.1 配伍为主治证候疗效的关键
        4.2 煎服法为处方理法方药的特点
    第三章 阳明病下法禁忌
        1 阳明腑证未实不可下
        2 阳明表未解不可下
        3 阳明病兼少阳证不可下
        4 阳明病兼太阳少阳证不可下
        5 阳明经证不可下
        6 阳明虚寒证不可下
        7 阳明热在上不可下
    第四章 承气类方的形成与发展
        1 新加黄龙汤证
        2 宣白承气汤证
        3 导赤承气汤证
        4 牛黄承气汤证
        5 增液承气汤证
        6 护胃承气汤证
        7 承气合小陷胸汤证
        8 桃仁承气汤证
中篇 三承气汤的应用轨迹研究
    前言
    1 大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1.1 大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1.2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1.3 大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2 小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2.1 小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统计表
        2.2 小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2.3 小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3 调胃承气汤应用轨迹研究
        3.1 调胃承气汤文献总篇数、临床应用篇数、个案篇数表
        3.2 调胃承气汤临床应用研究现况
        3.3 调胃承气汤个案应用现况
    4 结论
下篇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第一章 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系统评价概述
        1.1 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2 Cochrane系统评价基本概念
        1.3 Meta分析
        1.4 文献综述
        2 系统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概述
        2.1 系统评价方法
        2.2 系统评价步骤简易流程图
        2.2.1 系统评价程序流程图
        2.2.2 检索与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流程图
        2.2.3 纳入文献资料可能的偏倚风险来源简易图
        2.2.4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规则
        3 Meta分析概述
        3.1 Meta分析基本概念
        3.2 Meta分析的目的
        3.2.1 增加统计学检验效能
        3.2.2 定量估计研究效应
        3.2.3 发现既往研究缺乏之处
        4 Meta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4.1 确立研究课题
        4.2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检索
        4.2.1 文献检索方法
        4.2.1.1 检索词
        4.2.1.2 文献检索方法
        4.2.1.3 检索范围
        4.2.2 文献检索步骤
        4.3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资料的纳入与排除
        4.3.1 课题研究设计的类型
        4.3.2 文献发表年限、所使用语言
        4.3.3 样本量和随访期限
        4.3.4 结果测量指标
        4.3.5 重复发表文献
        4.3.6 信息完整性
        4.4 相关课题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4.4.1 随机对照研究
        4.4.1.1 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
        4.4.1.2 CONSORT扩展版(ectensions of the CONSORT statment)
        4.4.1.3 STARD(Standards for the Reporting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4.4.2 观察性研究
        4.4.2.1 STROBE(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Epidemiology)
        4.4.2.2 TREND(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Evaluations with NonrandomizedDesigns)
        4.4.3 系统评价(Meta分析)
        4.4.3.1 QUOROM(Quality of Reporting of Meta-analysis)
        4.4.3.2 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Meta-analysis)
        4.4.3.3 MOOSE(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Epidemiology)
        4.5 数据及相关信息提取
    第二章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大承气汤+西医基础疗法VS西医基础疗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标准均数差SMD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腹痛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6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生长抑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三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二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Review Manager中连续性资料的Meta分析
        5.1 肛门排气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2 肛门排便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3 腹胀缓解/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4 肠鸣音恢复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5 恶心、呕吐消失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5.6 治疗/住院时间SMD(标准均数差)
        研究四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三联法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五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盐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六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肥皂水灌肠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七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石蜡油灌胃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研究八 大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阿托品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三章 小承气汤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 小承气汤+西医基本治疗VS西医基本治疗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四章 针灸治疗肠梗阻随机对照试验之RevMan Meta分析评价
        1 前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确立题目
        3.2 检索文献资料方法
        3.2.1 检索词
        3.2.2 检索数据库
        3.2.3 手工检索
        3.3 文献资料纳入和排除标准
        3.3.1 排除标准
        3.3.2 纳入标准
        3.3.2.1 随机分组
        3.3.2.2 隐蔽分组
        3.3.2.3 对患者和医生实施盲法
        3.3.2.4 测量数据的完整性
        3.3.2.5 结果数据的完整性
        3.3.2.6 选择性的研究结果报告
        3.3.2.7 其他偏倚
        3.4 文献资料统计分析
        3.4.1 统计软体采用
        3.4.2 计数资料采用
        3.4.2.1 二分类变量
        3.4.2.2 连续性变量
        3.4.3 可信赖区间设定
        3.4.3.1 亚组合并效应量
        3.4.3.2 总合并效应量
        3.4.3.3 统计学意义
        3.4.4 统计分析
        研究一 针灸治疗与西医临床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5 典型医案
        研究二 大承气汤+针灸+西医基础疗法治疗肠梗阻的Review Manager Meta系统评价分析
        1 文献质量评价
        2 比值比OR
        3 相对危险度RR
        4 率差RD
    第五章 肠梗阻疗法研究成果与建议治疗方案
        1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 s中的方药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2 基于RevMan meta-analysis下针刺治疗肠梗阻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
        3 研究总结-肠梗阻建议治疗方案
        4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附篇
致谢
个人简介

(9)含中药制剂HHr的化疗方案治疗白细胞计数明显异常的初诊AML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纳入病例标准
    1.3 剔除病例
    1.4 FAB分型诊断标准
    1.5 细胞遗传学预后分级
    1.6 病例资料
2、治疗方法
    2.1 诱导缓解方案
    2.2 支持疗法
3、观察项目
4、疗效评价
5、统计学处理
6、结果
    6.1 疗效
    6.2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讨论
    1、祖国医学对白血病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急性白血病的研究与认识
        2.1 急性白血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成人AML患者的现代治疗方法
    3、高三尖杉酯碱与HAG方案作用机理
    4 本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4.1 两种方案治疗不同白细胞计数初诊AML的疗效分析
        4.2 两种方案治疗不同白细胞计数初诊AML的安全性分析
        4.3 本研究中早期死亡结果分析
        4.4 染色体核型与化疗效果分析
    5. 本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四、高热致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伴MLL-AF9基因重排和肝功能损伤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自发缓解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樊文娟,徐婷婷,桑丽娜,郭洁洁,李亚飞,裴智信,姜中兴.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10)
  • [2]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 王筱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低剂量ATG联合低剂量PTCy预防GvHD的研究[D]. 杨隽.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 [4]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D]. 杨文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0)
  • [5]CD19 CAR T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复发难治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吴璨.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以高三尖杉酯碱为主化疗方案治疗不同中医证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差异研究[D]. 苗振云.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D]. 刘俊.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8]基于数据挖掘的三承气汤证研究[D]. 曾子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9]含中药制剂HHr的化疗方案治疗白细胞计数明显异常的初诊AML的疗效研究[D]. 吴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03)
  • [10]急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近况(文献综述)[J]. 胡青山,孙伟正. 中医药学报, 1978(S1)

标签:;  ;  ;  ;  ;  

热疗致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