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广州市人民政府[1](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文中认为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规[2021]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生态环境局反映。2021年6月25日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广州市"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落地,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刘天舒[2](2021)在《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常态的经济形态下,我国对于环保日益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污水处理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环保领域。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并投入运营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但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和管理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农村环境整治成效,因此,构建科学的农村污水处理绩效评价体系来监督和改善项目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管理,使农村污水处理厂专业、持续、高效地运营,并保持稳定运行效果。这是目前农村污水处理厂运管的现实需求,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本文以B公司某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为具体研究对象,旨在构建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提升该项目的运行管理效果,推动建立有效且长效的运管机制,提升B公司在水务市场中的竞争力。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国内外污水处理绩效评价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以平衡计分卡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首先分析了B公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结合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的特点,分析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在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构建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包括绘制绩效评价战略地图、选取绩效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三个部分,其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构造判断矩阵。最后应用新构建的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对目标项目的运管效果进行打分,最终得分为87.52,整体运行管理水平良好。根据绩效评分结果,分别分析五个维度的绩效评价结果,指出了优势和不足所在,并提出保障绩效评价体系实施效果的建议,有助于B公司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也可以为其他污水处理项目应用平衡计分卡提供实践经验。
王珏[3](2021)在《净化槽处理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效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于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净化槽是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种重要技术形式,因全国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点、应用条件和排放要求差异很大,所以净化槽对各地的适用性也有所差别,有必要针对各地具体情况开展专门研究,并针对性提出提升对策和方法。本文以环境污染负荷高、人口密度大的长三角平原河网地区为对象,首先在基本恒定的水量或水质情况下研究净化槽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运行特性;此后开展净化槽的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调研,分析影响净化槽处理效果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为提升净化槽在长三角地区的适用性提供参考。1、在基本恒定的进水水质条件下(COD、NH4+-N、TN和TP浓度分别为(134±29)mg/L、(45.8±5.0)mg/L、(56.9±6.4)mg/L和(6.15±0.9)mg/L)研究不同处理水量时净化槽的污染物去除性能。出水执行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973-2015)的二级标准。结果表明,净化槽在额定处理量Q(2.8 t/d)以内时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为(80.8±5.4)%、(87.4±15.5)%,单项指标的出水达标率分别为100%、90.3%;进水量超过1.5Q后COD和NH4+-N去除率明显降低。进水量2Q时,COD和NH4+-N去除率分别降至(69.3±5.6)%、(25.0±20.4)%,出水达标率COD为100%,NH4+-N降至0%。进水量3Q时处理效率进一步降低。各种处理水量下净化槽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均不理想,即便是额定处理水量,TN、TP去除率也分别只有(27.2±11.6)%和(13.6±7.9)%。2、额定处理量Q下,分别通入三组低、中、高氮磷负荷的进水。各组进水TN浓度、TP浓度和C/N分别为:低浓度组(20.0±2.9)mg/L、(1.91±0.4)mg/L、(5.5±0.6),中浓度组(55.3±5.8)mg/L、(5.99±0.7)mg/L、(2.1±0.2),高浓度组(90.1±6.4)mg/L、(9.20±0.7)mg/L、(1.9±0.1)。结果表明:COD去除率随氮磷负荷变化不大,去除率约为80%,达标率100%。NH4+-N去除效果受氮磷负荷影响较大:低负荷时去除率为(88.1±13.5)%,达标率为100%;中负荷时去除率和达标率分别降至(26.3±23.3)%、17.6%;高负荷时受硝化菌的影响,NH4+-N去除率略提升至(44.8±8.3)%,但达标率为0%。TN去除率总体低下,低、中、高负荷时分别为(26.1±19.8)%、(20.5±17.4)%和(18.7±10.4)%,且随氮磷负荷增大略有下降。TP去除效果差,平均去除率<20%,当进水TP浓度≥3 mg/L时,出水达标率为0%。3、在长三角某地级市选择20座净化槽,开展净化槽的实际应用效果调研,分析夏季和冬季运行效果;同时采集20座同区域的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水,分析净化槽的污水收集效果。结果表明:(1)净化槽进水C/N低(约1.5)。进水COD、NH4+-N、TN、TP浓度在夏季分别为(118±85)mg/L、(58.5±31.6)mg/L、(73.6±38.3)mg/L和(10.8±7.0)mg/L,在冬季分别为(141±98)mg/L、(91.5±61.4)mg/L、(116±76.5)mg/L和(11.6±7.6)mg/L,冬季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另外,净化槽进水浓度比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高1~2倍,表明污水收集较好。(2)净化槽夏、冬两季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接近。COD、NH4+-N、TN和TP的去除率在夏季分别为(54.8±29.3)%、(77.2±22.6)%、(45.0±32.0)%和(28.5±40.3)%,COD、NH4+-N、TP出水达标率分别为100%、80%和20%;在冬季去除率分别为(67.1±24.9)%、(58.1±37.3)%、(45.5±24.0)%和(12.9±50.1)%,达标率分别为100%、70%和20%。(3)影响净化槽脱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原因是进水C/N过低,导致碳源不足,另外夹杂物去除槽和厌氧滤床槽内DO值和ORP值过高,导致反硝化还原环境和厌氧释磷环境控制差。加强回流比控制有利于改善内部溶氧和提升处理效果。4、为提升净化槽在长三角地区的适用性,建议:1)精细设计处理规模,使用中严格控制水力负荷;2)加强运维管理,注意各处理单元的氧化还原环境调控;3)科学制定排放标准,开发组合工艺除磷。
曾磊,何广松,王艳,陈聪,王建华,常超[4](2020)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科医院污水处理站设计与运营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污水处理站的运行效果及运营管理的重难点等内容进行梳理。结果表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正式运营期间,进水量无超设计水量情况发生;出水总余氯、氨氮均达到设计标准,无超标现象发生;出水COD除在运营初期处理效果不稳定及受降雨冲击负荷影响外,均达标。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医疗污水处理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整体平稳,未出现停产造成污水溢流、处理水量超过设计最大水量、出水主要控制指标严重超标等情况,保障了疫情期间污水的正常处理。
丁凤珠[5](2020)在《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末开始,国内的医疗服务体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医院建设工作大规模展开,力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医护人员提供更高效、舒心、安全的工作环境,从而提升民生工程的核心质量。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一直以来在医院的运行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医院的数量日益增多,规模愈加庞大,医院后勤保障系统的组织与建设便成了更加复杂、重要的工作项目。医院后勤保障服务主要负责为医院各项工作、科研、教学和生活的稳定开展提供各类支撑,主要有提供水、暖、电的建筑设备支撑、提供医疗活动所需的医疗设备支撑、存放各类物资的医疗保障支撑、以及提供饮食、被服及垃圾、污水处理的其他后勤保障支撑。但是作者在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的工作中,发现如今西安地区的医院建筑设计主要把重心放在医院的主要医疗服务空间上(如:门诊、医技、综合住院部),而医院后勤保障部分往往成为了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西安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医疗资源发展仍有些许不足。并且在我国,对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将通过资料研究、实地走访等方法着重探索如何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医院案例的后勤保障体系的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经验,并结合当下及未来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工艺的发展,使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建设水平得以提升,从而更好的顺应未来医疗服务发展需求,为西安地区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环境。本文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阐述了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影响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设的相关因素,从宏观政策、后勤管理模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程度来探究对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的影响,并对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从中发掘问题;第三章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总体布局设计研究,从综合医院总体布局规划角度,研究医院后勤保障用房与风向、水文等自然的关系,以及详细地分析各类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单体建筑与各个医疗部分、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之间的关系;第四章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单体设计研究,将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分为建筑设备用房、医疗设备用房、医疗保障用房及其他后勤保障用房三大类,并且从具体的每一类建筑用房进行较为细致的建筑单体设计研究;第五章对西安地区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提出初步建议及相关材料支撑,从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的发展趋势、相应的后勤保障用房发展方向、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总体布局规划到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各类后勤保障功能用房规模占比,以及新技术在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系统中的运用等多方面,对未来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的后勤保障用房的发展进行初步论述;第六章结论,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论。
张怀宇,马军,李敏,冯志,罗臻[6](2020)在《城市水系统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构建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围绕城市水系统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体系的构建,分别从污染源头控制、病毒的过程逐级去除效能保障和终端安全消毒灭活等环节入手,讨论了生物污染应急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和具体防控措施建议。新冠病毒SARS-CoV-2引发了武汉等地的COVID-19疫情,在尚无新冠病毒存活和灭活数据的条件下,以相似度较高的SARS-CoV和其他病毒的文献成果分析为基础,归纳了疫情期间城市水系统中供水、污水、污泥的工艺系统运行和消毒要求;系统地分析了其应急能力与技术需求,提出总体应急策略和"5+3"应急方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城市水系统可有效地服务于疫情控制和防止次生灾害。同时还围绕应对未来疫情挑战的科学研究、应急能力建设等提出建议。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7](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提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毛斯爽[8](2020)在《社会资本方视角的PPP污水处理项目运营期绩效目标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伴随着国内经济快速的发展,社会公众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基础性公共设施更新需求增加,我国出现很多工程项目复杂且工期耗时长的项目,因此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每年都呈数量级式增长。作为社会资本方如何对经营项目进行绩效目标控制成为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本文首先研究PPP项目国内发展现状,提出了绩效目标体系特别需要关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污水处理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强调污水处理厂自身绩效目标评价控制的重要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国内外的PPP污水处理项目的绩效目标控制的经验中,总结经验教训,选用合适的分析手段对PPP污水处理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然后,分别从收益控制、成本支出控制、重新谈判控制三方面分别展开分析,结合某市污水处理厂运转经营实际状况、与水务局签订协议中的水质达标标准等,运用AHP法设定PPP污水处理项目在运营期内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指标,构建提高经济收益的成本控制体系,包括生产成本控制、运行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控制,为社会资本方自身运营期的绩效目标控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体系。最后,对本文的污水处理项目在运营期的绩效目标控制进行总结,并针对成本控制结合科学技术手段的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了运营目标控制的数字化、可视化、可量化的研究方向,采用科学理论知识对其进行论证分析,构建一套更加完善的污水处理项目绩效目标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企业的经济效益。
贾慕昕[9](2019)在《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 ——以丰都、忠县、万州为例》文中认为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库区人居环境建设是三峡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一次大平衡和大调整。自三峡工程2009年全面竣工以来,库区城市在经历移民迁居的动荡岁月后,开始进入新时期稳步发展的正常轨道。在近十年的时间里,相比于三峡工程建设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旅游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随着后三峡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全面调整转型,三峡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发展面临诸如经济发展缓慢、生态问题频发、移民致富困难、人地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凸显等深层次问题。本文按照“提出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从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总体变迁着手,对三峡库区腹心城市丰都、忠县、万州的人口与城镇化情况、移民安居情况、城市规划与建设情况、民生情况、生态环境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通过研究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共性特征和典型问题,总结出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是当前制约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核心因素,并从人地关系失衡、人地关系失序、人地关系失控三个方面阐述了库区城市人地关系的具体特征,进而将“人地和谐”作为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目标。通过研究人地关系与人居环境基本理论,论文提出了人地关系与人居环境的耦合协同路径,在人地关系的语境下定义了人居环境的系统构成,同时运用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确定了“人地关系”视角下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然后针对三个靶区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基于评价结果综合分析,引入人地和谐度的概念,发现库区三个城市人居环境的人地关系和谐程度差异显着,进而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因城施策,差异发展的以协调人地关系为抓手的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技术路线,最后依据优化思路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人居环境提升策略和实施措施。本文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人地关系理论为指导,综合城市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为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化与提升提供较为科学的思路。文章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选题的缘起、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环境研究和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进行理论综述,并提出研究方法及主要框架内容。第二章:后三峡时期万州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建设评述。涵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八个主要方面。第三章:后三峡时期丰都和忠县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建设评述。涵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八个主要方面。第四章:“人地关系”视角下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过程与指标体系构建。第五章:针对丰都、忠县、万州城市人居环境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系统评价,并对评价结果加以统计分析。第六章:构建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技术路线。提出对丰都、忠县、万州人居环境提升策略及实施措施的一些探索。第七章:总结
胡彦[10](2019)在《公利型邻避项目公众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共十九大发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在今后“健全新能源产业的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和应急预案机制”。然而自2006年以来,诸如核电站、垃圾焚烧厂、PX项目等邻避设施的建设过程阻碍重重,这些政府及专家认为风险很小的项目频频招到公众反对,基本处于“一建就闹,一闹就停”的状态。但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及国家的战略发展,建设该类设施势在必行,而公众的支持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围绕群体事件频发的邻避项目类型,及该类项目周围公众的风险感知,探索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最核心的因素是什么,以期为政府及项目投资方更好的进行邻避项目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为此,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证方法,主要做了五件事:第一,以现有文献基础上,对邻避项目进行新的分类,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第二,概括公众风险感知能力的演化规律,对公众的风险感知偏差进行定义,并建立偏差矩阵。第三,以感知的过程为依托,根据文献及现实案例初步构建公众风险感知影响因素模型。第四,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原始数据,最终确定程序参与、知识与信息获取、个体心理、社会心理、政府公信力及感知利益水平六个维度。第五,通过SPSS及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同时对性别等区分变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认为除社会心理外,其余五个影响因子均与邻避项目中公众的风险感知有显着的相关性;个体心理、知识与信息获取因子正向影响公众风险感知;政府公信力与感知利益水平反向影响公众风险感知,并且感知利益水平对风险感知影响最大;程序参与因子与公众风险感知存在相关关系,但是不存在线性的因果关系。另外不同的邻避设施类型及不同年龄层次下,公众的风险感知是有显着差异的。
二、生活(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活(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 研究采用的方法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
2.1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工艺 |
2.2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三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3.1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3.2 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
3.3 污水处理绩效评估 |
第四章 B公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现状 |
4.1 B公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运管现状分析 |
4.2 B公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
4.2.1 B公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现状 |
4.2.2 现行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
4.3 B公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4.3.1 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 |
4.3.2 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 |
第五章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5.1 指标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
5.2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5.2.1 绘制绩效评价战略地图 |
5.2.2 选取绩效评价指标 |
5.3 指标权重确定 |
5.3.1 方法选择 |
5.3.2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
第六章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 |
6.1 指标计算方法与定级标准 |
6.2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在B公司的应用 |
6.3 B公司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6.3.1 服务质量维度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6.3.2 运维管理维度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6.3.3 环境管理维度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6.3.4 安全管理维度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6.3.5 运行成本维度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 B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指标评级标准 |
致谢 |
(3)净化槽处理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农村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
1.1.2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
1.1.3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三大污染源 |
1.2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模式 |
1.2.1 纳厂处理模式 |
1.2.2 集中处理模式 |
1.2.3 分散处理模式 |
1.3 净化槽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1.3.1 净化槽处理技术在日本的研究进展 |
1.3.2 净化槽处理技术在国内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1.4.4 创新点 |
1.5 课题资助 |
第2章 试验装置、材料与方法 |
2.1 净化槽装置 |
2.1.1 净化槽的主体结构和设计参数 |
2.1.2 净化槽的填料 |
2.1.3 净化槽的施工要领 |
2.2 净化槽耐冲击负荷试验研究 |
2.2.1 试验装置与运行参数 |
2.2.2 试验用水 |
2.2.3 挂膜试验 |
2.2.4 水力负荷试验方案 |
2.2.5 氮磷负荷试验方案 |
2.2.6 水样采集和测试分析 |
2.3 净化槽实际应用效果研究 |
2.3.1 调研概况 |
2.3.2 水样采集和测试分析 |
第3章 净化槽耐冲击负荷试验研究 |
3.1 净化槽生物膜的情况 |
3.2 不同水力负荷下净化槽的处理性能 |
3.2.1 COD去除效果 |
3.2.2 NH_4~+-N去除效果 |
3.2.3 TN去除效果 |
3.2.4 TP去除效果 |
3.2.5 出水SS和p H变化 |
3.3 不同氮磷负荷下净化槽的处理性能 |
3.3.1 COD去除效果 |
3.3.2 NH_4~+-N去除效果 |
3.3.3 TN去除效果 |
3.3.4 TP去除效果 |
3.3.5 出水SS和p H的情况 |
3.4 净化槽内部氧化还原电位与水质指标的关系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净化槽实际应用效果研究 |
4.1 不同季节下净化槽和集中式设施的进水水质对比 |
4.2 不同季节下净化槽的污染物去除率和出水达标率情况 |
4.2.1 COD去除效果 |
4.2.2 NH_4~+-N去除效果 |
4.2.3 TN去除效果 |
4.2.4 TP去除效果 |
4.2.5 污染物去除率综合比较 |
4.2.6 出水达标率 |
4.3 净化槽内部的沿程水质变化情况 |
4.4 净化槽内部的溶氧控制情况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净化槽的效果提升建议 |
5.1 精细设计净化槽处理规模 |
5.2 系统培训净化槽运维人员 |
5.2.1 标准化运行 |
5.2.2 规范化运维 |
5.2.3 第三方运维 |
5.3 科学制定净化槽总磷排放标准 |
5.3.1 组合工艺除磷 |
5.3.2 总磷的分类管控与资源化利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科医院污水处理站设计与运营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概况 |
1.1 处理水源 |
1.2 水量水质 |
1.2.1 进出水水质 |
1.2.2 设计水量 |
1.3 处理工艺 |
1.4 工艺说明 |
1.5 参数设计 |
1.6 主要设备 |
1.7 人员配置 |
1.8 监测指标及频次 |
1.9 系统调试 |
2 运行效果 |
2.1 处理水量 |
2.2 出水COD |
2.3 出水总氯 |
2.4 出水氨氮 |
2.5 出水大肠杆菌群 |
2.6 出水污泥 |
3 运营管理重难点 |
(1)保证系统出水总余氯指标的稳定达标: |
(2)保持生化系统处理效果的稳定: |
(3)保障超量进水时,外排水全部消毒处理: |
4 小结 |
(5)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西安地区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医院发展的影响 |
1.1.2 综合医院的建设发展趋势 |
1.1.3 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在综合医院中的作用 |
1.1.4 国家相关医院建设新政与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关系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1 相关概念 |
1.4.2 研究内容及对象 |
1.4.3 研究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案例研究法 |
1.5.3 访谈研究法 |
1.6 小结 |
2 影响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相关因素及西安地区现状 |
2.1 影响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的相关因素 |
2.1.1 宏观医疗政策的影响 |
2.1.2 医院后勤运营管理模式 |
2.1.3 医疗设备与技术发展的影响 |
2.1.4 医院的建设模式 |
2.2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现存问题 |
2.2.1 陕西省人民医院(老旧大型综合医院改扩建) |
2.2.2 西安市第三医院(新建大型综合医院) |
2.3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现存问题 |
2.3.1 改扩建医院 |
2.3.2 新建医院 |
3 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总体布局设计研究 |
3.1 特定用房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3.1.1 与风向的关系 |
3.1.2 与水文地质、地表水系的关系 |
3.1.3 与其他自然条件的关系 |
3.2 后勤保障用房的总体布局规划与医院建筑模式的关系 |
3.2.1 高度集中型 |
3.2.2 半密集型 |
3.2.3 分散型 |
3.3 后勤保障用房在医院建设中的总体布局规划 |
3.3.1 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与医疗服务部分之间的关系 |
3.3.2 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之间的关系 |
3.3.3 各类后勤保障用房与医院外部的联系 |
3.4 本章小结 |
4 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单体设计研究 |
4.1 主要建筑设备用房 |
4.1.1 锅炉房 |
4.1.2 柴油发电机房 |
4.1.3 变配电室 |
4.1.4 制冷机房 |
4.1.5 水泵房 |
4.2 主要医疗设备用房 |
4.2.1 负压吸引站 |
4.2.2 中心供氧站 |
4.2.3 空气压缩机房 |
4.3 医疗保障用房 |
4.3.1 病案库 |
4.3.2 药库 |
4.3.3 太平间 |
4.3.4 信息中心机房 |
4.4 其他后勤保障用房 |
4.4.1 总务库 |
4.4.2 餐饮服务中心 |
4.4.3 洗衣房 |
4.4.4 污水处理站 |
4.4.5 垃圾废弃物收集站 |
4.5 本章小结 |
5 对西安地区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设的建议 |
5.1 西安地区综合医院建设发展趋势 |
5.2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未来发展方向 |
5.2.1 西安老旧综合医院的后勤保障用房建设 |
5.2.2 西安新建综合医院的后勤保障用房建设 |
5.3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总体规划优化建议 |
5.4 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规模占比优化建议 |
5.5 部分后勤保障用房发展建议 |
5.6 绿色节能技术在后勤保障体系的应用建议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一 图表目录 |
附录二 访谈录(摘录) |
致谢 |
(6)城市水系统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构建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病毒特性和灭杀 |
1.1 病毒的存活特性 |
1.2 病毒的灭杀 |
1.3 应用分析与参考建议标准 |
1.3.1 水处理中的消毒剂及参数 |
1.3.1. 1 集中收治医院及隔离点污水 |
1.3.1. 2 城市污水 |
1.3.1. 3 再生水 |
1.3.1. 4 生活饮用水 |
1.3.2 污泥消毒 |
1.3.2. 1 加热处理对冠状病毒的灭杀 |
1.3.2. 2 调节pH处理(碱处理)对冠状病毒的消杀 |
1.3.2. 3 临时处理处置 |
1.3.3 病毒灭活小结 |
2 城市水系统应急策略与方案 |
2.1 体系与策略 |
2.1.1 系统性处理隔离和消毒 |
2.1.2 时效性措施应对疫情发展 |
2.1.2. 1 动态应对疫情的发展变化 |
2.1.2. 2 持久战疫准备 |
2.1.3 安全稳定运行管理保障人民健康 |
2.1.4 抓主要矛盾保防疫重心 |
2.1.5 继承和发展 |
2.2 应急方法 |
2.2.1 疫源地 |
2.2.1. 1 集中收治医院、临时集中收治医院(含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 |
2.2.1. 2 终末消毒 |
2.2.2 重点防控地区 |
2.2.3 排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
2.2.4 给水处理和输配系统 |
2.2.5 水体 |
2.2.6 环境监测 |
2.2.7 人员安全防护 |
2.2.8 物资储备 |
3 结论与展望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8)社会资本方视角的PPP污水处理项目运营期绩效目标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PPP项目发展情况 |
1.1.2 我国PPP污水处理项目发展情况 |
1.2 问题提出 |
1.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2.2 污水处理行业研究的关键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PPP项目综述 |
2.1.1 国内外PPP模式的概述 |
2.1.2 国内外PPP项目盈利模式文献综述 |
2.2 国内PPP污水处理项目运营模式综述 |
2.2.1 国内污水处理模式研究 |
2.2.2 国内污水处理项目盈利模式研究 |
2.2.3 国内污水处理项目政府补贴研究 |
2.3 国内污水处理项目绩效目标控制研究 |
2.3.1 污水处理项目绩效目标控制指标选定原则 |
2.3.2 国内外污水处理项目绩效目标控制应用研究 |
2.4 解决方案措施决策的选择方法 |
2.4.1 常用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2.4.2 关于方案决策分析方法应用文献综述 |
2.4.3 关于AHP方法应用的基本步骤 |
第三章 社会资本方PPP污水处理项目运营期绩效收益的控制 |
3.1 社会资本方在污水处理项目中的收益综述 |
3.1.1 社会资本方获取收益的方式 |
3.1.2 基础污水处理费影响因素 |
3.2 基本污水处理进水量的控制研究 |
3.2.1 基本污水处理进水量计费的主要方法 |
3.2.2 影响基本污水处理进水量计费方法选择的因素 |
3.2.3 基本污水处理进水量的控制策略 |
3.3 垃圾渗滤液进水水量的控制 |
3.3.1 垃圾渗滤液的特性 |
3.3.2 垃圾渗滤液水量的分析 |
3.3.3 垃圾渗滤液水量的控制策略 |
3.4 社会资本方对污水处理水量控制的困境 |
3.4.1 污水处理厂技术管理水平较低 |
3.4.2 缺乏政策性支持 |
3.4.3 无法对污水处理水量进行主动控制 |
第四章 社会资本方PPP污水处理项目运营期绩效成本的控制 |
4.1 污水处理项目中的成本要素及其与经营效益的关系 |
4.1.1 污水处理中生产成本对经营效益的影响 |
4.1.2 污水处理中运行成本对经营效益的影响 |
4.1.3 污水处理中管理成本对经营效益的影响 |
4.2 污水处理项目社会资本方控制生产成本的策略与措施 |
4.2.1 预处理环节生产成本的控制 |
4.2.2 曝气系统生产成本的控制 |
4.2.3 生物处理区生产成本的控制 |
4.2.4 深度处理区生产成本的控制 |
4.2.5 污泥处理区生产成本的控制 |
4.3 污水处理项目社会资本方控制运行成本的策略与措施 |
4.3.1 小型维修维护及检修的成本控制 |
4.3.2 大修和改造的成本控制 |
4.4 污水处理项目社会资本方控制管理成本的策略与措施 |
4.4.1 人力消耗的成本控制 |
4.4.2 技改技革项目成本控制 |
第五章 社会资本方PPP污水处理项目运营期绩效谈判的控制 |
5.1 关于污水处理项目重新谈判的特征分析 |
5.1.1 污水处理项目重新谈判的主体分析 |
5.1.2 影响污水处理项目重新谈判的因素 |
5.1.3 污水处理项目重新谈判的处理结果分析 |
5.2 社会资本方污水处理项目重新谈判目标和原则 |
5.2.1 社会资本方污水处理项目重新谈判的目标 |
5.2.2 社会资本方污水处理项目重新谈判的原则 |
5.3 社会资本方污水处理项目重新谈判的控制 |
第六章 某市污水处理厂运营期绩效目标控制案例研究 |
6.1 某市污水处理厂概述 |
6.1.1 某市污水处理厂的基本情况 |
6.1.2 某市污水处理厂的组织构架 |
6.1.3 某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概述 |
6.2 某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收益控制的研究 |
6.2.1 特许经营协议水量计费情况 |
6.2.2 某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收益控制的措施 |
6.3 某市污水处理厂成本控制的研究 |
6.3.1 基于AHP某市污水处理企业成本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6.3.2 某市污水处理厂能耗控制的措施研究 |
6.3.3 某市污水处理厂药剂控制的措施研究 |
6.4 某市污水处理厂再谈判控制的研究 |
6.4.1 提标改造相关变更的条款 |
6.4.2 再谈判成本的控制措施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应用总结 |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 ——以丰都、忠县、万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缘起 |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
1.2.1 研究对象的学术内容 |
1.2.2 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
1.2.3 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 |
1.3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1.3.1 基本概念阐述 |
1.3.2 相关基础理论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后三峡时期库区人居环境相关研究 |
1.4.2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6.1 研究方法 |
1.6.2 研究框架 |
2 万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情况定性评述 |
2.1 人口与城镇化情况 |
2.1.1 人口变化分析 |
2.1.2 城镇化水平分析 |
2.2 移民安居情况 |
2.2.1 城市住区分类 |
2.2.2 移民住区调研 |
2.3 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
2.3.1 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 |
2.3.2 城市用地规模分析 |
2.3.3 城市用地布局分析 |
2.3.4 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
2.3.5 城市建设问题分析 |
2.4 民生情况 |
2.4.1 经济发展分析 |
2.4.2 产业结构分析 |
2.4.3 人民收入分析 |
2.5 生态环境情况 |
2.5.1 城市生态格局 |
2.5.2 现状环境质量 |
2.6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2.6.1 交通基础设施 |
2.6.2 市政基础设施 |
2.7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
2.8 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 |
2.9 本章小结 |
3 丰都、忠县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情况定性评述 |
3.1 丰都人居环境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
3.1.1 人口与城镇化情况 |
3.1.2 移民安居情况 |
3.1.3 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
3.1.4 民生情况 |
3.1.5 生态环境情况 |
3.1.6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3.1.7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
3.1.8 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 |
3.2 忠县人居环境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
3.2.1 人口与城镇化情况 |
3.2.2 移民安居情况 |
3.2.3 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
3.2.4 民生情况 |
3.2.5 生态环境情况 |
3.2.6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3.2.7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 |
3.2.8 旅游文化与遗产保护情况 |
3.3 本章小结 |
4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
4.1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特征与问题总结 |
4.1.1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共性特征 |
4.1.2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的典型问题 |
4.2 基于人地关系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体系构建 |
4.2.1 人地关系的基础认知研究 |
4.2.2 人地关系与人居环境的耦合协同 |
4.2.3 人地关系视角下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模型设计 |
4.2.4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建设要素的确定 |
4.2.5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方法的确定 |
4.3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3.2 评价指标体系借鉴 |
4.3.3 具体评价指标释义 |
4.3.4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4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调查问卷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后三峡时期丰都、忠县、万州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
5.1 丰都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
5.1.1 人类社会系统 |
5.1.2 地域环境系统 |
5.1.3 支撑体系系统 |
5.2 忠县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
5.2.1 人类社会系统 |
5.2.2 地域环境系统 |
5.2.3 支撑体系系统 |
5.3 万州人居环境建设评价与分析 |
5.3.1 人类社会系统 |
5.3.2 地域环境系统 |
5.3.3 支撑体系系统 |
5.4 评价结论 |
5.4.1 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
5.4.2 人地和谐程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思路与提升策略研究 |
6.1 库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思路 |
6.2 丰都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与措施 |
6.2.1 提质挖潜: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城市转型 |
6.2.2 文化引领:发扬传统文化,营建尚善鬼城 |
6.2.3 新旧协同:新区集约发展,旧城有机更新 |
6.3 忠县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与措施 |
6.2.1 生态保育:保护资源环境,加强生态补偿 |
6.2.2 功能提升:改善基础设施,补齐城市短板 |
6.2.3 错位发展:依托城市资源,建设美丽乡村 |
6.4 万州人居环境提升策略与措施 |
6.4.1 山水融城:美化山水环境,重塑三峡客厅 |
6.4.2 空间整合:统筹城乡区域,促进多规融合 |
6.4.3 品质建设:创新城市发展,增强城市内涵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点 |
7.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C指标参考标准及依据 |
D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
E调查问卷设计 |
F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10)公利型邻避项目公众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2.1 公利型邻避项目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
2.1.1 公利型邻避项目 |
2.1.2 邻避冲突 |
2.2 公众风险感知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
2.2.1 风险 |
2.2.2 风险感知 |
2.2.3 公众风险感知能力的演化规律 |
2.3 公众风险感知的测度 |
2.3.1 公众风险感知的测度指标体系 |
2.3.2 公众风险感知的测度方法 |
第三章 公利型邻避项目公众风险感知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3.1 公利型邻避项目公众风险感知偏差矩阵 |
3.2 公利型邻避项目公众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分析 |
3.2.1 程序参与公众风险感知 |
3.2.2 信息获取与公众风险感知 |
3.2.3 个体知识结构与公众风险感知 |
3.2.4 个体特质及情绪与公众风险感知 |
3.2.5 社会心理与公众风险感知 |
3.2.6 政府公信力与公众风险感知 |
3.2.7 感知利益水平与公众风险感知 |
3.2.8 风险目标与公众风险感知 |
3.2.9 邻避设施类型与公众风险感知 |
3.3 公利型邻避项目公众风险感知影响因素模型 |
第四章 公利型邻避项目公众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研究设计 |
4.1 问卷设计步骤 |
4.2 问卷变量设计 |
4.2.1 个人统计变量 |
4.2.2 邻避设施类型变量 |
4.2.3 风险目标变量 |
4.2.4 程序参与变量 |
4.2.5 信息获取变量 |
4.2.6 知识结构变量 |
4.2.7 个人特质及情绪变量 |
4.2.8 社会心理变量 |
4.2.9 政府公信力变量 |
4.2.10 感知利益水平变量 |
4.2.11 风险感知变量 |
4.3 问卷预调查及调整 |
第五章 数据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 |
5.2 信度及效度检验 |
5.2.1 信度检验 |
5.2.2 效度检验 |
5.3 相关性分析 |
5.4 回归分析 |
5.5 区分变量数据的差异性分析 |
5.6 结果讨论 |
5.6.1 区分变量的差异性 |
5.6.2 模型拟合结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与建议 |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附录 |
附录1 公利型邻避项目公众风险感知影响因素预调查问卷 |
附录2 公利型邻避项目公众风险感知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生活(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S2)
- [2]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绩效评价案例研究[D]. 刘天舒.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3]净化槽处理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效能研究[D]. 王珏.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武汉火神山、雷神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科医院污水处理站设计与运营管理[J]. 曾磊,何广松,王艳,陈聪,王建华,常超. 净水技术, 2020(07)
- [5]西安地区大型综合医院后勤保障用房建筑设计研究[D]. 丁凤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6]城市水系统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构建与思考[J]. 张怀宇,马军,李敏,冯志,罗臻. 给水排水, 2020(04)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8]社会资本方视角的PPP污水处理项目运营期绩效目标控制的研究[D]. 毛斯爽.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9]后三峡时期库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评价研究 ——以丰都、忠县、万州为例[D]. 贾慕昕. 重庆大学, 2019(01)
- [10]公利型邻避项目公众风险感知影响因素研究[D]. 胡彦. 云南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