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二元函数的可微性(论文文献综述)
沈永红[1](2021)在《函数可微性的几何刻画与反函数可微性的几何证明》文中提出类似于二元函数可微性的几何刻画,本文从几何的角度给出了一元函数可微的充分必要条件.利用这一等价性条件得到了反函数可微的一个更为简洁直观的几何证明.
慕运动,张德洋[2](2020)在《以一元函数到多元函数为例论证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一元函数和多元函数来讨论哲学中的最基本的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生质变的前提是存在量变的积累过程.根据一元函数和多元函数在微积分中的逻辑关系来找出关键的不同点,结合质量互变规律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分析这种质变的来源究竟是何种量变引起.从而体现质量互变规律在数学中的应用,也肯定哲学思想对数学的促进作用,达到启迪数学学习和数学教育的作用.
高义[3](2019)在《关于二元函数可微性的判定》文中指出二元函数可微性是数学分析学习中重要的也是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文从可微性的定义入手,辅以具体的例子,对二元函数可微性的判定条件展开了讨论和分析,进而给出一个判定二元函数可微性的流程图.
海国君,阿拉坦仓[4](2018)在《浅谈多元函数可微性的判断方法》文中提出本文主要介绍多元函数全微分存在性的判断方法.
朱灿,洪丹[5](2016)在《基于曲线导数的二元函数微分中值定理》文中认为给定二元函数,文献[1]定义了其在光滑曲线上的方向导数(简称为曲线导数).本文主要利用曲线导数建立二元函数的微分中值定理,比如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这些中值定理可视作一元函数微分中值定理在二维情形的推广.
李声锋,梅红[6](2013)在《一元和多元复合函数的可微性》文中指出复合函数是高等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复合函数的求导或微分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一个基本方法。通过实例对一元和多元复合函数的可微性作了详细的讨论和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严兴杰,祁伟[7](2013)在《关于多元函数可微性充分条件的说明》文中认为多元函数的可微性是数学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我们给出多元函数极限存在与无穷小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多元函数可微性的充分条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杨松华,陆宜清[8](2012)在《浅谈二元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与可微性》文中研究说明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是高等数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运用二元函数连续、可导、可微的概念及相关知识,对二元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与一元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的区别与联系.
王俊俊,赵伟杰[9](2012)在《数学分析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利用数学分析中多元函数可微性这节课来探讨在数学分析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做的一些改革。
姚继平,鲍慧娟[10](2011)在《二元函数可微性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叙述了可微性、偏导数的定义、偏导数的几何意义、切平面的定义、二元函数可微性一些应用。论述了二元函数的可微性与偏导数以及连续三者的关系:可微则偏导数存在,但偏导数存在不一定可微;可微一定连续,但连续不一定可微。并通过实例来列举说明可微性与偏导数以及连续三者的关系。说明了二元函数可微性判定的一些条件,从定理1:如果函数z=f(x,y)在(x0,y0)点的某邻域内两个偏导数都存在,并且两个偏导数在(x0,y0)点连续,则函数在z=f(x,y)在(x0,y0)点可微。进行分析,然后来推导出二元函数可微的其他条件得到定理2与定理3。
二、浅谈二元函数的可微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二元函数的可微性(论文提纲范文)
(1)函数可微性的几何刻画与反函数可微性的几何证明(论文提纲范文)
1 函数可微的几何刻画 |
2 反函数可微性的几何证明 |
(2)以一元函数到多元函数为例论证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微积分与质量互变规律的联系 |
2.1 微积分中的量变与质变 |
2.2 量变引起质变的根源 |
3 数学哲学思维对数学教与学的启迪 |
3.1 数学哲学思维有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 |
3.2 数学哲学思维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 |
4 结 论 |
(3)关于二元函数可微性的判定(论文提纲范文)
1 二元函数可微性的定义 |
2 二元函数可微性的判定 |
3 结论 |
(4)浅谈多元函数可微性的判断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总结 |
(5)基于曲线导数的二元函数微分中值定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曲线导数 |
3 中值定理 |
3.1 费马定理 |
3.2 罗尔中值定理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
4 结论 |
(6)一元和多元复合函数的可微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复合函数概念 |
2 一元复合函数的可微性 |
2.1 函数z=g (u) 在点u0可导与函数u=f (x) 在点x0不可导 |
2.2 函数z=g (u) 在点u0不可导与函数u=f (x) 在点x0可导 |
2.3 函数z=g (u) 在点u0不可导与函数u=f (x) 在点x0不可导 |
3 多元复合函数的可微性 |
3.1 二元函数z=g (u, v) 与一元函数u=φ (x) 、v=ψ (x) 复合的情形 |
3.1.1 二元函数z=g (u, v) 可微, 而u=φ (x) 和v=ψ (x) 不同时可导 |
3.1.2 二元函数z=g (u, v) 不可微, 而u=φ (x) 和v=φ (x) 不同时可导 |
3.2 二元函数z=g (u, v) 与二元函数u=φ (x, y) 、v=ψ (x, y) 复合的情形 |
4 结论 |
(7)关于多元函数可微性充分条件的说明(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预备知识 |
三主要结果 |
四结束语 |
(9)数学分析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学分析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革 |
1.缺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
2.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二、多元函数可微性的教学过程 |
1.启发设疑式教学导入新课。 |
2.对比式教学分析二元函数可微性定义。 |
3.讨论式教学探索连续性和可微性关系。 |
4.归纳式教学总结二元函数偏导数定义。 |
5.悬念设疑式教学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
总结 |
四、浅谈二元函数的可微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函数可微性的几何刻画与反函数可微性的几何证明[J]. 沈永红. 高等数学研究, 2021(05)
- [2]以一元函数到多元函数为例论证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J]. 慕运动,张德洋. 高等数学研究, 2020(02)
- [3]关于二元函数可微性的判定[J]. 高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4]浅谈多元函数可微性的判断方法[J]. 海国君,阿拉坦仓. 高等数学研究, 2018(02)
- [5]基于曲线导数的二元函数微分中值定理[J]. 朱灿,洪丹. 大学数学, 2016(01)
- [6]一元和多元复合函数的可微性[J]. 李声锋,梅红. 蚌埠学院学报, 2013(05)
- [7]关于多元函数可微性充分条件的说明[J]. 严兴杰,祁伟. 学园(教育科研), 2013(05)
- [8]浅谈二元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与可微性[J]. 杨松华,陆宜清.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12)
- [9]数学分析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探讨[J]. 王俊俊,赵伟杰.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
- [10]二元函数可微性的研究[J]. 姚继平,鲍慧娟.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