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全和完善大宣教工作格局 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有效性(论文文献综述)
吴宗伟[1](2019)在《反腐倡廉教育的路径选择》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要求我们根据新问题、新情况,采取新举措,形成新的党风党貌。在新时代条件下,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无论是对于巩固和发展现阶段反腐败斗争成果、改善新时期党群关系以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需要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强化廉政教育,以学促教;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促使反腐倡廉教育常态化;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形式,增强反腐倡廉教育信服力;坚持分类施教,拓展反腐倡廉教育覆盖面。
陈方芳[2](2019)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法宝”和“利器”。而近年来,传统的“十八般武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已经难以发挥其应有“功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越发丰富多彩,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是用尽浑身解数,但教育效果却总是难如人意。对此,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的一项“时代难题”,激起学界各路“大军”竞相去探索。随着“生态化”理念从生态学中发掘出并成功运用于指导许多学科的发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学者也开始将其“嫁接”过来,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其哲学高度的系统性、整体性理念对于破解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认识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何以是”论域上的解读。具言之,认真辨析了“生态”与“环境”的区别与联系;解读了何为“生态化理念”和“生态化”;阐明了社会生态的内涵及其三大要素(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的逻辑关系;界说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内涵,突显了其整体性、人本性、动态性、竞争性、开放性、生活性、平衡性等表征,还论证了其“内生态”与“外生态”的内在逻辑。反思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为何能”论域上的思考。首先,从理论、实践、方法三个层面的适切性来讲清楚生态化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契合;其次,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对于“内生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外生态”——营造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价值意蕴;再次,探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需要坚持的六大规律,即“立德树人律”“主体需求律”“叠加增值律”“资源配置律”“环境育人律”“顺应超越律”等;最后,从理论、应然、现实三个维度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可行性。支撑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有何理”论域上的阐析。首先,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理论基础。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念是理论指导。再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是理论溯源。最后,西方关于生态学的哲学思考是理论镜鉴。现实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何以困”论域上的审视。首先从整体上审视和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态势,然后通过实证调研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不协调的表征与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主要包括主体的主体性亟需彰显、客体的自觉性有待提升、目标的统摄性尚且不够、内容的营养性需要充实、方法的艺术性尚需着力、情境的涵润性仍要拓展等几个方面。最后还对思想政治教育“外生态”不平衡的表现与渊薮进行了阐析,主要体现在高质量发展下仍显复杂严峻的经济生态、“不断净化”中仍有“污染”的政治生态、多元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的文化生态这几个方面。实践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如何做”论域上的探赜。在生态化理念指引下,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链条上的每一个链条的最优化建设与完善,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整体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建设,需要从建设主体性与主导性有机统一的主体生态;需求性与自觉性有机统一的客体生态;统摄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的目标生态;科学性与契合性有机统一的内容生态;适宜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的方法生态;可控性与涵容性有机统一的情境生态等几个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外生态”建设,需要从建好经济生态,营造出富足祥和的物质生活氛围;建好政治生态,营造出山清水秀的政府执政氛围;建好文化生态,营造出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氛围等几个方面着力,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生态。保障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何能续”论域上的建构。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形成一元主导的价值引领机制;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伟力,形成传承创新的动力推进机制;大力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崇德向善的道德伦理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法规,形成显隐互补的制度保障机制。着眼于从“有方向”“有力量”“有底蕴”“有保障”这“四有”来巩固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朝着生态化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赵亚男[3](2017)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反腐败,不仅关系到政治生态的净化,更是一场价值观的较量。腐败文化与廉政文化的博弈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如何通过在党内外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最终战胜全社会范围的腐败亚文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廉政文化建设也日益成熟。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廉政文化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研究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也要对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历史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历史、现状及经验教训进行梳理研究,以期对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论文结构上分为六章。第一章是思想源流分析。本章主要运用阶级分析法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思想及对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借鉴价值做了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人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廉政文化建设历史进行了考察。这一时期廉政文化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中国共产党借助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开展整风整党运动、增产节约运动以及系列反腐运动等方式,不断从思想上肃清封建社会的腐败文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以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坚定了党员干部的宗旨信念,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从而改善了社会风俗习惯,铸造了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新道德、新风尚。这一切都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第三章主要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历史做了考察。这一时期,廉政文化建设逐步走向系统化、制度化与规范化。在领导体制机制上,廉政文化建设由各级党委领导,各级纪委、宣传部、组织部等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非官方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在对象上,既面向全党,通过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家庭的形式将廉政文化普及到全社会。在手段和方式上,既加强教育引导,又加强舆论宣传,同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固化廉洁理念。第四章主要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廉政文化建设进行了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廉政文化建设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中去规划、去布局。将教育引导、理论宣传、文化熏陶作为廉政文件建设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家庭,党风政风与民风社风良性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第五章,基于前文的研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做了分析。经过建国六十多年的探索,廉政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廉政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优秀廉政文化作品层出不穷。全面从严治党、反对腐败已成基本社会共识,节约务实重新成为全党全社会的风尚,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心和行动力明显增强。本文认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人民性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必须坚持破与立相结合、坚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相统一;重视加强思想建设和理论学习;重视党风廉政宣传: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支撑廉政文化建设。第六章,分析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应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强化思想建党,坚持文化强党,不断务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思想道德基础。同时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廉政知识,改变群众“腐败与我无关”的观念,加强党风廉政宣传,增强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信心,健全完善参与机制,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反腐。同时不断拓展领域,创新载体,增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吸引力和感召力,以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效果。
侯金成[4](2016)在《县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现状及对策 ——以H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有效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我党都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原则,更是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当作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来抓。《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等重要党内法规都对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规定和部署。县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是我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县及县以下党的基层组织和政府机构既同群众接触最紧密,又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实施者,搞好基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运用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以H县为例,通过分析该县2011年——2015年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现状,剖析了其主要的问题,并逐一作了原因分析,同时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设计、创新内容形式、充实宣教力量、加大监督评价等5个方面对县级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从县一级的角度为构建不想腐的预防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李芳雪[5](2016)在《新形势下烟草企业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优化研究——以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新形势下,如何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认真落实好国家局加大从严治党力度的要求,成为摆在所有烟草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紧紧围绕烟草行业反腐倡廉宣教工作要求,结合传媒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以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为例,试分析工厂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现状和可提升空间,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优化建议,为企业优化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进一步发挥大宣教大协同效应,增强反腐倡廉宣教实效、扎实党风廉政建设基础提供可借鉴思路,推动企业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工作再上新台阶。
曹明珠[6](2014)在《当代中国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当前,世界各国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反腐倡廉成为不同国家共同面临的艰巨任务。多年来,中国一贯强调反腐倡廉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治理腐败,但是腐败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因此,从制度层面研究反腐败问题,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廉洁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思路由以往的单项法规制度的制定上升到“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创新”这一新高度,这对于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历史分析法、交叉研究法、实证分析法以及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整体上对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提出了我国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研究框架:一是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二是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三是反腐倡廉制度的科学运行机制和长效实施机制。本文的正文和结语都是围绕这一框架展开的。第一章导论。该部分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第二章腐败与治理腐败的基本理论。本章综合考察了国内外学者对腐败概念的研究成果,从政治学的角度,将“腐败”界定为公职人员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即权力腐败。本章还对腐败成因理论和治理腐败理论进行梳理,阐述了现代化理论、寻租理论、委托—代理论和交互决定理论等腐败成因理论,论述了反腐败战略理论、反腐败体系理论以及反腐败机制设计理论等治理腐败理论。第三章当代中国腐败现象与反腐倡廉阐释。本章从分析权力腐败的突出表现、主要特点以及根本原因入手,找出诱发腐败的个体心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公共权力因素,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实践及其成效。第四章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本章主要从制度的结构、价值、功能这三个方面入手,紧紧围绕十八大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构建以“四大制度”(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和惩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并在四大制度中体现教育的长效机制、监督的保障机制、预防的防范机制以及惩治的惩戒机制等四大机制,为建立“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五、六、七、八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是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第五章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础:教育制度建设。本章在明确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考察了目前教育制度建设的实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创新角度提出了完善当前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的对策与思路。第六章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关键:监督制度建设。本章在了解反腐倡廉监督制度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监督制度建设的现状及成效,指出了监督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反腐倡廉监督制度的对策与思路。第七章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根本:预防制度建设。本章重点论述了反腐倡廉预防制度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预防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提出了构建预防制度的对策与思路。第八章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点:惩治制度建设。本章分析了反腐倡廉惩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惩治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惩治制度的对策和建议。结语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本文认为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最终要取得成效,还需要建立长效实施机制和科学运行机制。
伍本刚[7](2013)在《新时期反腐倡廉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党在新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反腐倡廉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五大建设之一。十八大进一步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目前,我国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如何从体制机制层面来进一步推进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就成为当前研究反腐倡廉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反腐倡廉的机制为研究着力点,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分析了反腐倡廉及反腐倡廉机制的相关内涵与理论依据;概述了新时期反腐倡廉机制的建设历程和现状,其中着重讨论了反腐倡廉在宣传教育机制、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预防和惩治机制、网络反腐机制以及制度执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同时探讨了反腐倡廉机制的相关完善路径,以期对当前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能有所裨益。就具体的研究内容而言,论文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论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相关研究现状,并提出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反腐倡廉的内涵及反腐倡廉机制的相关内涵,并概括出新时期反腐倡廉机制的构成内容。同时,总结和梳理马列主义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思想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反腐倡廉的思想理论,从而为深入研究反腐倡廉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主要研究新时期反腐倡廉机制的建设历程和现状。总体而言,新时期以来,反腐倡廉机制的建设历程大体经历了奠定新时期“制度反腐”的重要基础、从党的建设的高度来推进反腐倡廉、反腐倡廉向全面系统和纵深推进三个阶段。而对于反腐倡廉机制的现状的探讨,则概述其主要建设成就和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经济、政治和历史文化三方面简要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主要探讨新时期反腐倡廉机制的相关完善路径。一是立足于反腐倡廉机制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从加强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机制、加强网络反腐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关完善路径。二是结合当前反腐倡廉的实践,把握反腐倡廉需要重点落实的相关工作机制,并提出完善路径;同时着眼于完善制度执行机制,切实将提高制度执行力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从而为各项反腐倡廉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坚实保证。三是从构建反腐败机制的新路径出发,以群众反腐机制为探讨重点,并从完善群众反腐参与机制、强化群众反腐监督机制、构建群众反腐评价机制和健全群众反腐保障机制四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谭志勇[8](2013)在《反腐倡廉电教片宣传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当传统的反腐倡廉宣传手段日趋局限、单一和模式化,其宣传效果略显疲惫的时候,首先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电化教育手法开始在反腐倡廉宣传领域得到重视、借鉴和运用。于是,在反腐倡廉电化教育应用的背景下产生了众多如幻灯片、播音和投影等电化教育的手法,尤其是依靠影像表现的电教片宣传教育手法,成为当今电化教育背景下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主要方式。1994年,中央纪委举办首届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电教片“卫士奖”评选活动,1995年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累计拍摄电教片达6000多部,选送推广了大量优秀的电教片,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固定发行名称、时长、价格的反腐倡廉电视月刊,也制作了大量多集电视系列专题片等。反腐倡廉电教片在概念和分类上并没有权威论着加以明确界定,但是已经成为服务于广大党员干部十分重要的电化教育宣传手段,大量纪检监察等反腐倡廉机构开始成立宣教室和电教中心,收集、分析、存储和创作各种反腐倡廉影像宣传图文资料、电视教育专题片等电教方式的宣传内容,逐步开展以电教片为宣传主体的宣教活动,成立多媒体宣传教育室、主题教育会议室、反腐倡廉基地建设、反腐倡廉电视专栏、网络电教片库和内部电教片宣教网络等多种电化宣教方式。然而,反腐倡廉电教片是一种具有特殊背景、定位和受众群体等一种特殊的电视影像,其政治性、宣传目的性、社会敏感性和滞后性等特质,使其在宣传发行中呈现一种特别的或复杂的社会关系,其内容表现也呈现一种受束缚的局限表达,尤其是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难以以电视的视角策划和参与案件侦查过程以获取前线权威资料,使得其呈现一种局限环境下叙事表达的诟病。本文针对反腐倡廉电化教育背景和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形势,通过借用反腐倡廉宣传平台,运用文献法、抽样调查、数据统计、文本分析等方法,研究反腐倡廉电教片的概念分类、宣传发行现状、宣传内容问题及对策、科学化环境下宣传新方式方面内容。具有针对性强、时效性强、可操作和可借鉴性强的特点,切合反腐倡廉不断深入的新形势,具有很好的调查研究价值。
董迎[9](2012)在《反腐倡廉教育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腐败是一个长久的社会顽疾,是各国普遍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反腐倡廉问题已居于诸多社会焦点的前位。反腐倡廉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教育起着基础性作用,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环节。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目前反腐倡廉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入手,探讨了新形势下政府公职人员反腐倡廉教育的有效对策。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回顾了我国古代廉政思想起源和中国共产党及我国政府反腐倡廉教育的历程,同时分析了我国几种主要的反腐倡廉教育形式;第二章分析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反腐倡廉教育思想和实践,并得出了一些有益于我国反腐倡廉教育的启示;第三章探索了我国反腐倡廉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要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夯实反腐倡廉教育的社会基础,二要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反腐倡廉教育。同时,提出反腐倡廉教育应该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建立、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陈勇[10](2012)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科学化的制度路径——以南通市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建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目前我国腐败行为也正处于多发、易发、频发期,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机制势在必行。以南通市为研究对象,认真分析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失序的原因,探究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应坚持宣教内容的可塑性和宣教制度的稳定性相统一;宣教效果的有效性和制度体系的系统性相一致;宣教对象的广泛性和制度建设的针对性相协调;宣教资源的分散性和制度供给的社会性相适应。建立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机制、"三度三合"工作机制、活动载体机制、工作创新机制和考评机制,形成科学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体系框架。
二、健全和完善大宣教工作格局 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全和完善大宣教工作格局 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反腐倡廉教育的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反腐倡廉教育功能概述 |
1. 反腐倡廉教育可以发挥导向作用。 |
2. 反腐倡廉教育可以发挥规范教化作用。 |
3. 反腐倡廉教育可以发挥引领、警示与震慑作用。 |
二、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强化廉政教育 |
1. 通过学习型政党建设,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
2. 注重纪检监察队伍能力的提高, 打造具有高智商的专业知识过硬的纪检监察队伍。 |
三、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 |
1. 培育壮大反腐倡廉教育宣讲队伍, 构建全部门参与、社会各方齐抓共管的大宣教格局。 |
2. 组织反腐倡廉教育专家宣讲团队开展巡回性宣讲, 形成宣讲活动周期性。 |
3. 反腐倡廉教育宣讲内容要做到紧密联系各部门工作实际, 结合各级党政的工作性质, 体现各级工作特点。 |
四、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形式 |
1. 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传媒方式, 开辟反腐倡廉教育新方式。 |
2. 要善于利用文艺作品, 潜移默化的进行反腐倡廉教育。 |
3. 反腐倡廉教育形式要随着实际工作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
五、拓展反腐倡廉教育覆盖面 |
1. 要重视青少年反腐倡廉教育。 |
2. 要加强公民权利意识教育。 |
3. 要加强从商人员的反腐倡廉教育。 |
(2)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简要研究述评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相关问题概述 |
2.1 “生态”和“环境”内涵辨析 |
2.1.1 概念维度——“环境”和“生态”的内涵 |
2.1.2 关系维度——“环境”和“生态”的关系 |
2.1.3 价值维度——“环境”到“生态”的意义 |
2.1.4 学科维度——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环境”和“生态”的审视 |
2.2 生态化相关概念解读 |
2.2.1 何为“生态化理念” |
2.2.2 何为“生态化” |
2.3 社会生态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 |
2.3.1 社会生态的内涵分析 |
2.3.2 社会生态的逻辑构成 |
2.4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界说与特征 |
2.4.1 内涵解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具体界说 |
2.4.2 基本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表征论析 |
2.4.3 内在逻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系统结构 |
第3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理性省思 |
3.1 有“桥”相通:生态化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契合 |
3.1.1 理论适切性 |
3.1.2 实践适切性 |
3.1.3 方法适切性 |
3.2 有“值”内蕴: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现实意义 |
3.2.1 内生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
3.2.2 外生态: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好氛围 |
3.3 有“道”可遵: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规律遵循 |
3.3.1 规律一:“立德树人律” |
3.3.2 规律二:“主体需求律” |
3.3.3 规律三:“叠加增值律” |
3.3.4 规律四:“资源配置律” |
3.3.5 规律五:“环境育人律” |
3.3.6 规律六:“顺应超越律” |
3.4 有“机”可乘: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可行性 |
3.4.1 理论可行性 |
3.4.2 应然可行性 |
3.4.3 现实可行性 |
第4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理论支撑 |
4.1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
4.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学思想 |
4.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学思想 |
4.2 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念 |
4.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态的论述 |
4.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哲学思想 |
4.3 理论溯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
4.3.1 儒家之“天人合一”“仁民爱物”“人文化成” |
4.3.2 道家之“道生万物”“道法自然”“知足知止” |
4.3.3 佛家之“众生平等”“依正不二”“圆融无碍” |
4.4 理论镜鉴:西方关于生态学的哲学思考 |
4.4.1 阿伦·奈斯关于深层生态学思想 |
4.4.2 戴维·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
第5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现实审视 |
5.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态势 |
5.1.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
5.1.2 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的有序运转 |
5.1.3 思想政治教育“外生态”的平稳发展 |
5.2 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不协调的表征及其归因 |
5.2.1 主体生态:主体性亟需彰显 |
5.2.2 客体生态:自觉性有待提升 |
5.2.3 目标生态:统摄性尚且不够 |
5.2.4 内容生态:营养性需要充实 |
5.2.5 方法生态:艺术性尚需着力 |
5.2.6 情境生态:涵润性仍要拓展 |
5.3 思想政治教育“外生态”不平衡的表现及其渊薮 |
5.3.1 经济生态:高质量发展下仍显复杂严峻 |
5.3.2 政治生态:“不断净化”中仍有“污染” |
5.3.3 文化生态:多元文化交融中仍会有乱象 |
第6章 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建设 |
6.1 主体生态:主体性与主导性有机统一 |
6.1.1 前提——明确主体性意识,筑牢“思想战线” |
6.1.2 根本——强化主体性素质,练好“打铁硬功” |
6.1.3 抓手——发挥主导性功用,做到“行为世范” |
6.2 客体生态:需求性与自觉性有机统一 |
6.2.1 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差异性需求 |
6.2.2 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接受的主体性 |
6.2.3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文化免疫力 |
6.3 目标生态:统摄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 |
6.3.1 确立统摄性的目标 |
6.3.2 确立实践性的目标 |
6.4 内容生态:科学性与契合性有机统一 |
6.4.1 内容供给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
6.4.2 内容供给需要把握的总体思路 |
6.4.3 内容供给需要着力的具体实践 |
6.5 方法生态:适宜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 |
6.5.1 吸收中国传统教化与修身之良“术” |
6.5.2 借鉴西方国家公民道德教育之“技” |
6.5.3 创新当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法” |
6.6 情境生态:可控性与涵容性有机统一 |
6.6.1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生态建构的原则 |
6.6.2 探赜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开发的具体路径 |
第7章 思想政治教育“外生态”建设 |
7.1 建好经济生态,为“内生态”营造出富足祥和的物质生活氛围 |
7.1.1 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抑制贫富差距两极分化 |
7.1.2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致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
7.1.3 不断改善民生利益机制,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
7.1.4 融入先进思想道德元素,助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
7.2 建好政治生态,为“内生态”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府执政氛围 |
7.2.1 根本要求:继续扩大党内民主 |
7.2.2 关键之举:加大党内监督力度 |
7.2.3 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反腐倡廉 |
7.2.4 活力基因:加强党员干部管理 |
7.2.5 必要抓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
7.3 建好文化生态,为“内生态”营造出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氛围 |
7.3.1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 |
7.3.2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 |
7.3.3 吸收和借鉴域外有益文化,实现洋为中用 |
7.3.4 推进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创造活力 |
7.3.5 加强网络舆论生态的治理,净化传媒氛围 |
第8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长效机制建构 |
8.1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形成一元主导的价值引领机制 |
8.1.1 一元主导的价值引领机制的分析 |
8.1.2 一元主导的价值引领机制的运行 |
8.2 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伟力,形成传承创新的动力推进机制 |
8.2.1 传承创新的动力推进机制的分析 |
8.2.2 传承创新的动力推进机制的运行 |
8.3 大力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崇德向善的道德伦理机制 |
8.3.1 崇德向善的道德伦理机制的分析 |
8.3.2 崇德向善的道德伦理机制的运行 |
8.4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法规,形成显隐互补的制度保障机制 |
8.4.1 显隐互补的制度保障机制的分析 |
8.4.2 显隐互补的制度保障机制的运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B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状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 C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状况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依据和意义 |
(一) 选题依据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对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的现状述评 |
(一) 国内关于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
(二) 国内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的重点内容 |
(三) 境外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
(四) 总体研究述评 |
三、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念的界定 |
(一) 廉政建设 |
(二) 廉政文化建设 |
四、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五、本文研究重点、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三) 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资源与理论依据 |
一、中国古代优良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一) 中国古人“廉之思” |
(二)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建设思想的特点及现代借鉴 |
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廉政文化建设思想的基本观点 |
(二)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廉政文化建设思想的指导意义 |
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一) 毛泽东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二) 邓小平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三) 江泽民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三) 胡锦涛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五) 习近平的廉政文化建设思想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良好开端与曲折发展(1949—1976) |
一、建国初期廉政文化建设的良好开端(1949—1956) |
(一) 建国初期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 |
(二)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务实其思想基础 |
(三)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反对资产阶级腐化堕落思想 |
(四) 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树立新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 |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继承与发展(1956—1966) |
(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廉政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 |
(二) 结合增产节约运动,开展勤俭节约教育 |
(三) 开展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抵制非无产阶级思想腐蚀 |
(四) 在“大跃进”运动中,开展反资产阶级思想腐蚀教育 |
(五)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抵制贪污腐化变质 |
(六)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大挫折(1966—1976) |
(一) “文化大革命”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 |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曲折推进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恢复与全面开展(1976—2012 ) |
一、拔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初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恢复与展开(1976—1982) |
(一) 整顿班子,为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
(二)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为廉政文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
(三) 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
(四) 进行爱祖国、反走私教育,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
二、改革开放逐步展开阶段廉政文化建设的继续发展(1982——1987) |
(一) 警惕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二) 全面开展整党运动,实现党风的好转 |
(三) 开展各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社会风气的好转 |
三、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阶段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1987—1992) |
(一)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 |
(二) 积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化(1992—2002) |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
(二) 制定实施廉政自律准则,以制度固化廉洁理念 |
(三) 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 |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廉政文化建设的全面开展(2002—2012) |
(一) 积极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
(二) 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 |
(三) 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的全面深入展开(2012—至今) |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廉政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 |
(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廉政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部署 |
二、教育引导,坚定信念 |
(一)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内思想教育 |
(二) 明确党员干部教育重点,增强教育实效性 |
三、宣传引导,营造氛围 |
(一) 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
(二)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宣传 |
(三) 重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澄清各种不正当言论 |
四、文化熏陶,涵养心灵 |
(一) 依靠文化自信,强基固本 |
(二)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 |
(三)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培厚党内政治生态净化的土壤 |
(四) 以优秀的廉政文艺作品,传播廉洁价值观念 |
五、拓宽领域,做细做实 |
(一) 廉政文化进家庭 |
(二) 廉政文化进校园 |
(三) 廉政文化进农村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总结 |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和成效 |
(一) 廉政文化建设逐步走向系统化、制度化与规范化 |
(二) 党风社风明显好转,政治生态明显改善 |
(三) 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心和行动力明显增强 |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 |
(一) 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一般经验 |
(二) 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经验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形势下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
一、当前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
(一) 廉政文化建设主体多元,未能形成整体合力 |
(二) 基层单位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
(三) 不少地区、部门廉政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内容 |
(四) 廉政文化建设针对性不强 |
(五) 廉政文化建设评估工作存在问题 |
二、新形势下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
(一) 明确主体和责任,发挥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
(二) 廉政文化建设要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对象 |
(三 )廉政文化建设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 |
(四) 拓宽领域,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
(五) 创新载体,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后记 |
(4)县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现状及对策 ——以H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的理论价值 |
3、研究的现实意义 |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外的研究 |
2、国内的研究 |
(四) 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1、理论工具 |
2、研究方法 |
(五) 基本思路 |
(六)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1、可能的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相关概念 |
(一) 反腐倡廉建设的概念 |
(二) 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的历史 |
(三)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概念 |
(四) 县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特点 |
三、H县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现状 |
(一) H县纪委宣传教育工作的机构编制和主要职责 |
(二) H县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做法(2011年-2015年) |
1、以制度保廉 |
2、以宣传倡廉 |
3、以教育育廉 |
4、以活动促廉 |
5、以文化养廉 |
6、以典型树廉 |
四、当前H县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 主动性不强 |
(二) 连续性不够 |
(三) “大宣教”氛围不浓 |
(四) 吸引力不足 |
(五) 效果不明显 |
五、H县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主动性不强 |
(二) 制度建设不完善,导致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连续性不够 |
(三) 宣教力量比较薄弱,导致反腐倡廉“大宣教”氛围不浓 |
(四) 内容和形式陈旧,导致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吸引力不足 |
(五) 检查考评不到位,导致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效果不明显 |
六、加强H县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对策 |
(一) 提高认识,理清责任,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主动性 |
(二) 完善制度、健全机构,形成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
(三) 充实力量,形成合力,构建“大宣教”格局 |
(四) 创新载体、因人施教,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吸引力 |
(五) 突出重点、强化监督,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效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新形势下烟草企业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优化研究——以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工作新形势、新常态和新要求 |
1.1 党的十八大以后,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新形势和新常态 |
2 宣教和“大宣教”格局在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 |
2.1 宣教工作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
2.2 反腐倡廉宣教在昆烟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
2.2.1 是昆烟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认真落实上级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的举措 |
2.2.2 是推动工厂持续健康发展的思想保障 |
2.2.3 是与时俱进, 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
2.3 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定义、形成和重要意义 |
2.3.1 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定义 |
2.3.2 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
2.3.3 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重要性 |
3 昆烟反腐倡廉 “大宣教”格局现状分析和存在问题 |
3.1 昆烟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现状 |
3.1.1 开展对象分层培训, 抓好党风廉政教育 |
3.1.2 利用工厂内部媒体资源, 做好党风廉政宣传 |
3.1.3 开展廉洁文化建设, 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
3.2 昆烟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存在问题 |
3.2.1“大宣教”格局缺乏系统性的规划, 合力效应不够突出 |
3.2.2 从宣教阵地上看, 传统媒体运用过于集中, 缺乏新媒体的引入 |
3.2.3 从宣教内容和形式上看, 不够生动灵活 |
3.2.4 从宣教对象上看, 不同群体对宣教效果差异大 |
4 昆烟反腐倡廉 “大宣教”格局优化建议 |
4.1 增强对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重要性的认识 |
4.2 建立科学、完整的反腐倡廉宣教机制 |
4.3 整合工厂通讯员队伍资源, 提升宣教效果和水平 |
4.4 借势工厂信息化发展, 探索新媒体运用 |
4.5 创新方式方法, 增强宣教趣味性和时效性 |
4.6 持续推进廉洁文化宣贯, 推动文化“四进” |
4.7 找准宣教活动结合点, 塑造“大宣教”格局品牌工程 |
5 结论 |
(6)当代中国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
1.4.1 重点 |
1.4.2 难点 |
1.4.3 创新之处 |
2. 腐败与治理腐败的基本理论 |
2.1 腐败及其成因理论 |
2.1.1 腐败的概念 |
2.1.2 腐败成因理论 |
2.2 治理腐败理论 |
2.2.1 反腐败战略理论 |
2.2.2 反腐败体系理论 |
2.2.3 反腐败机制设计理论 |
3. 当代中国腐败现象及反腐倡廉阐释 |
3.1 当代中国腐败现象理论分析 |
3.1.1 突出表现 |
3.1.2 主要特点 |
3.1.3 根本原因 |
3.2 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实践及其成效 |
3.2.1 反腐败历程 |
3.2.2 工作成效 |
3.2.3 存在问题 |
4.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总体思路 |
4.1 反腐倡廉“四位一体”体系构建 |
4.1.1 “四位一体”制度体系 |
4.1.2 严密的制度结构 |
4.2 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价值分析 |
4.2.1 制度体系的科学化定位 |
4.2.2 制度体系的强大抑制作用 |
4.3 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功能分析 |
4.3.1 制度系统整体功能 |
4.3.2 制度子系统功能 |
5.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基础:教育制度建设 |
5.1 教育制度建设概述 |
5.1.1 教育制度的地位 |
5.1.2 教育制度的作用 |
5.1.3 教育制度建设取得的成效 |
5.2 教育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1 存在“通吃”和“空转”的问题 |
5.2.2 存在普及不够、渗透力不强问题 |
5.2.3 尚未形成长效机制 |
5.2.4 缺乏制度保障 |
5.3 构建教育制度的对策思路 |
5.3.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新教育制度 |
5.3.2 各学科取长补短,改进教育理念 |
5.3.3 创新教育的形式 |
6.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关键:监督制度建设 |
6.1 监督制度建设概述 |
6.1.1 监督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
6.1.2 我国监督制度的现状 |
6.1.3 监督制度建设取得的成效 |
6.2 监督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6.2.1 工作思路的局限 |
6.2.2 体制机制的障碍 |
6.2.3 权力监督的失衡 |
6.2.4 整体效能的缺失 |
6.2.5 监督制度的缺陷 |
6.3 构建监督制度的对策思路 |
6.3.1 监督主体要全面 |
6.3.2 权力约束要硬化 |
6.3.3 监督手段要强化 |
7.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根本:预防制度建设 |
7.1 预防制度建设概述 |
7.1.1 预防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
7.1.2 预防制度建设的成效 |
7.2 预防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
7.2.1 惩治与预防力度失衡 |
7.2.2 预防制度建设工作进入“瓶颈期” |
7.2.3 防范机制的缺失 |
7.3 构建预防制度的对策思路 |
7.3.1 完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
7.3.2 完善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
7.3.3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
8.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点:惩治制度建设 |
8.1 惩治制度建设概述 |
8.1.1 惩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
8.1.2 我国惩治制度的现状 |
8.1.3 开始注重惩治制度的“治本”功能 |
8.2 惩治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
8.2.1 惩治机制的滞后性 |
8.2.2 惩治机制的不严密性 |
8.2.3 惩治结果的不平衡性 |
8.3 构建惩治制度的对策思路 |
8.3.1 树立专门机关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
8.3.2 建立完善的惩治制度 |
8.3.3 现代法治:应对腐败实行“轻刑必罚” |
9. 结语:建立反腐倡廉制度的长效实施机制和科学运行机制 |
9.1 执行:制度的生命力 |
9.2 法制:制度的保障力 |
9.3 问责:制度的约束力 |
9.4 教育、监督、预防、惩治“四位一体”机制的长效运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新时期反腐倡廉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目标和方法 |
2. 反腐倡廉机制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
2.1 反腐倡廉机制的内涵 |
2.1.1 腐败和反腐倡廉的含义 |
2.1.2 反腐倡廉机制的含义与构成 |
2.2 反腐倡廉机制的理论依据 |
2.2.1 马列主义关于反腐败斗争的理论 |
2.2.2 中国共产党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 |
3. 新时期反腐倡廉机制的建设历程与现状 |
3.1 新时期反腐倡廉机制的建设历程 |
3.1.1 奠定新时期“制度反腐”的重要基础 |
3.1.2 从党的建设的高度来推进反腐倡廉 |
3.1.3 反腐倡廉向全面、系统和纵深推进 |
3.2 新时期反腐倡廉机制的建设现状 |
3.2.1 新时期反腐倡廉机制的建设成就 |
3.2.2 当前反腐倡廉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3 反腐倡廉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简析 |
4. 新时期反腐倡廉机制的主要完善路径 |
4.1 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
4.1.1 健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机制 |
4.1.2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
4.2 强化权力制约和反腐败监督 |
4.2.1 加强对权力的规范和制约 |
4.2.2 强化反腐败监督 |
4.3 加大反腐败预防和惩治力度 |
4.3.1 完善反腐败预防机制 |
4.3.2 强化反腐败惩治力度 |
4.4 加快网络反腐建设 |
4.4.1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
4.4.2 完善网络反腐机制 |
4.5 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机制和重点工作机制 |
4.5.1 完善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机制 |
4.5.2 健全反腐倡廉重点工作机制 |
4.6 构建反腐倡廉机制新路径——群众反腐机制 |
4.6.1 完善群众反腐参与机制 |
4.6.2 强化群众反腐监督机制 |
4.6.3 构建群众反腐评价机制 |
4.6.4 健全群众反腐保障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8)反腐倡廉电教片宣传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有着坚实的历史基础 |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 |
三、电化教育背景下反腐倡廉电教片宣传手法多样化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literature analysis) |
二、统计分析法(Data analysis) |
三、案例分析法(Case study) |
四、文本分析法(Text analysis) |
第五节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电化教育背景下反腐倡廉电教片概述 |
第一节 反腐倡廉电化教育概念及进程 |
一、反腐倡廉电化教育概念 |
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年反腐倡廉电化教育发展进程(1978-2012) |
第二节 反腐倡廉电教片概念及分类 |
一、反腐倡廉电教片概念 |
二、反腐倡廉电教片分类 |
第三章 反腐倡廉电教片发行和宣传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发行现状调查分析 |
一、反腐倡廉电视月刊发行现状 |
二、大型多集系列反腐倡廉电教片发行现状 |
第二节 宣传现状调查分析 |
第四章 反腐倡廉电教片内容分析 |
第一节 示范教育电教片内容分析 |
一、案例分析:系列电教片《时代楷模---山村教师张在军》 |
二、存在问题 |
第二节 警示教育电视专题片内容分析 |
一、案例分析:警示教育电教片《堂堂外表下的真相》 |
二、存在问题 |
第五章 反腐倡廉电教片的问题对策 |
第一节 从感性到理性倾斜 |
一、从感性颂扬向理性推介倾斜 |
二、从感性控诉向理性警戒分析倾斜 |
第二节 避虚就实:提高警示效果 |
第三节 创新表现手法 |
第四节 完善宣传制作环境 |
一、完善询问职务犯罪嫌疑犯录音录像制度 |
二、完善电教片宣传创作平台环境 |
第六章 反腐倡廉科学化:电教片宣传新方式 |
第一节 网络新媒体在反腐倡廉电教片宣传方面的运用 |
第二节 多媒体化的警示教育基地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反腐倡廉教育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我国反腐倡廉教育回顾与现状、问题分析 |
一、 我国反腐倡廉教育回顾 |
二、 我国反腐倡廉教育现状分析 |
三、 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二章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反腐倡廉教育实践及启示 |
一、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反腐倡廉教育思想和实践 |
二、 一些国家和地区反腐倡廉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启示 |
第三章 加强我国反腐倡廉教育的思考 |
一、 探索我国反腐倡廉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二、 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和惩防体系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科学化的制度路径——以南通市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建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的缺失 |
1. 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系统性规划空乏。 |
2. 尚未形成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有效供给机制。 |
3. 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弱。 |
4. 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的社会基础薄弱。 |
二、南通市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的实践创新 |
1. 以完善组织协调机制为龙头, 形成宣传教育工作合力。 |
2. 以建立工作创新机制为核心, 宣传教育工作科学化程度不断提升。 |
3. 以健全目标管理机制为抓手, 宣传教育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 |
4. 以建立保障机制为重点, 宣传教育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
三、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创新的启示 |
1. 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化建设, 应坚持宣教内容的可塑性和宣教制度的稳定性相统一。 |
2. 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化建设, 应坚持宣教对象的广泛性和制度建设的针对性相协调。 |
3. 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化建设, 应坚持宣教资源的分散性和制度供给的社会性相适应。 |
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化的新路径 |
1. 突出制度建设全局性, 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组织领导机制。 |
2. 突出制度建设整合力, 形成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三度三合”的工作机制。 |
3. 突出制度建设系统性, 健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载体机制。 |
4. 突出制度建设可持续性, 努力形成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创新机制。 |
5. 突出制度建设执行力, 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考评机制。 |
四、健全和完善大宣教工作格局 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有效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反腐倡廉教育的路径选择[J]. 吴宗伟. 党政干部学刊, 2019(06)
- [2]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研究[D]. 陈方芳. 湖南大学, 2019(07)
-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 赵亚男. 武汉大学, 2017(06)
- [4]县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现状及对策 ——以H县为例[D]. 侯金成. 郑州大学, 2016(03)
- [5]新形势下烟草企业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优化研究——以红云红河集团昆明卷烟厂为例[J]. 李芳雪.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01)
- [6]当代中国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研究[D]. 曹明珠. 内蒙古大学, 2014(01)
- [7]新时期反腐倡廉机制研究[D]. 伍本刚.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8]反腐倡廉电教片宣传现状调查研究[D]. 谭志勇. 云南师范大学, 2013(04)
- [9]反腐倡廉教育探析[D]. 董迎.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 [10]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科学化的制度路径——以南通市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建设为例[J]. 陈勇. 廉政文化研究,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