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实现高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论文文献综述)
邓江,孙雯,王镇[1](2021)在《高校战略绩效管理系统构建研究:基于战略沟通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全球高等教育绩效管理发展大趋势,面向当今高校战略绩效管理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深挖根源,力图探索战略沟通视角下的高校战略绩效管理改革新路径,从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估、战略反馈角度,提出对高校战略绩效管理系统构建的思考,力图通过开展有效的战略沟通实现在管理过程中达成战略认同、开展战略协同、推动战略应变。
王锐杰[2](2021)在《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文中提出本研究通过对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类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内外部薪酬绩效水平调查来看,其仍需通过内部薪酬绩效的完善与优化,提升整体管控水平,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为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张来慧[3](2021)在《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柔性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殊产物,近年来逐渐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跃进。当前独立学院正处于转设的关键时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任务。学生事务管理是独立学院内部治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决定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石。实施柔性化的学生事务管理,不仅能够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也能推动独立学院向内涵式发展。研究以独立学院转设为背景,对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内容进行研究,提出了学生事务管理实现柔性化改进的可能。研究阐明了核心概念的定义,交代了独立学院转设的背景,选取了柔性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事务实现柔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的现状,运用个案研究法,将Z学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挖掘当前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由此对独立学院学生事务柔性化管理的目标和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当前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问题主要有:管理理念多以制度为中心,忽视了转设带来的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的变化,缺少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管理过程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很难参与学生事务管理,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管理组织以行政为框架,管理运行的行政化程度高,管理部门联系不够紧密,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低,岗位流动性更大,运行机制不够灵活,且缺少应有的监督评价。所谓柔性化策略,是独立学院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贴合独立学院转设发展趋势,满足独立学院学生的现实需求,实施的更为人性化、灵活化的管理。独立学院柔性化管理的策略主要是遵循人性化的管理宗旨,打造双元化的管理主体,组建专业化的管理结构,构建灵活化的管理机制,并对实际运行进行柔性化控制,以保障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实现柔性化改良,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谢婷[4](2021)在《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以云南省民办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聚众性、破坏性、混乱性和失衡性等特征,导致突发事件的处置难度较大。高校突发事件同样如此,由于不可预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不仅会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以及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并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名誉和形象。近年来,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在高校校园和周边发生愈加频繁,各类违纪违规,甚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的事件愈发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对高校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还会对其招生工作带来一定威胁,进而影响到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可见,加强民办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对于建立有效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水平意义重大。本文以云南省民办高校为研究对象,以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为主题,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介绍云南省民办高校公共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省民办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云南省民办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阐释相关概念,介绍选题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云南省民办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介绍云南省民办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采取的措施及成效,分析云南省民办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为云南省民办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从政府及社会因素、学校层面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云南省民办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针对云南省民办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指出研究局限,对下一步研究进行展望。通过研究,论文指出了云南省民办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存在预警阶段、处置阶段、恢复阶段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既包括社会因素,也包括学校层面因素,还包括学生自身因素;针对民办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可以从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急指导与监管职能、创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预警机制、构建学生心理辅导与干预机制、构建多元化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
管淑慧[5](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提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黄锦[6](2021)在《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高校的行政组织是现代高校建立和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高校制度的典型体现。高校行政组织的治理是体现高校内部治理效果最明显和最有效的途径,治理的现代化程度关乎现代高校制度科学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在以学术为本位的现代高校制度创建以来,我国高校行政组织就被赋予保障和辅助之职,发展中也经历了积极的探索。在科层制的整体框架下,高校的行政组织越来越庞杂,行政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运行的制度体系不断修订,成为高校治理体系改革与创新的桥头堡,为高校的整体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基建管理部门是典型的高校行政组织,本文通过对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内部治理的策略研究发现,在“去行政化”和“学术权力”背景下,随着组织机构改革和内部治理的不断推进,从高校发展的整体纬度审视,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方面,政府、学校等的期待与要求过度,削弱了高校行政组织内、外部协同能力,同时也使高校行政组织办学主体性弱化,出现结构碎片化;另一方面,轻视内生动力、整体效能以及长远利益的体制机制固有顽疾致使基建管理工作几乎完全是行政化的科层管理,鲜有思考学术本位的回归。因此在甘肃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区,关注高校如何提升基建管理部门的治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乃至推动高校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甘肃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这一基层行政组织的运行,借鉴新、旧制度主义和组织生态学等理论,结合教育学、管理学等科学知识,以促生基建管理部门内生动力为主旨,沿着基建管理部门主要工作——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从学校、部门、个人三个层面的共时性视角,探讨了基建管理部门和学校之间、基建管理部门的其他行政组织之间以及基建管理部门内部职员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研究、调研访谈、案例分析以及建模计算,一是提出了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治理设想;二是夯实了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重点从基建管理部门运行和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两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从而整体规划出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治理路径:第一在高校本质视角下对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治理理念回归;第二在追求效率的办学导向下,优化基建管理部门组织结构;第三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再造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刘相淳[7](2021)在《广州市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优化研究 ——以中山大学为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历了高等教育大发展,逐步形成院校数量多、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等特点。一方面,中国已形成的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因高校师生体量庞大、校园软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不良风气与境外势力的不断渗透等因素,高校管理的压力和复杂程度日益加剧。近年来,高等学校校园内的自然灾害、食品卫生、国家安全、心理危机等因素造成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然而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方面,各个高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滞后性。因此,如何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对策进行优化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文献、概念和理论,选取广州市大专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州市中山大学相关管理人员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梳理中山大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实践,进而对广州市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和问题进行呈现,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罗伯特?希斯的4R危机管理理论指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有4个环节: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本文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调研数据和结果,梳理广州市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在这4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按照这4个环节对问题进行剖析发现高校应急管理主要在这4个环节存在如下问题:在缩减环节,存在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和应急教育不充分的问题;在预备环节,存在应急预案编制不合理和事前预防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在反应环节,存在应急处置机制不完整和应急沟通不充分的问题;在恢复环节,存在事后恢复工作与反思工作落实不充分,心理恢复工作效果不达预期问题。最后,在对4个环节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为广州市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提出以下优化建议:在缩减环节,应该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加强高校应急教育;在预备环节,应完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事前预防机制;在反应环节,高校应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沟通能力;在恢复环节,高校应及时进行恢复工作与事后反思,落实心理干预恢复工作。
魏广毅[8](2021)在《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调查研究 ——以山东省本科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在高校治理中,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代表管理层、教师、学生,也是高校治理中需要维持和平衡的三方利益主体。但在实际中,行政权力扩张膨胀,挤压学术权力,更使得学生权力式微,处于被动局面,学生权力运作难以有效实施,学生参与高校治理效果流于形式。高校学生组织作为具有高度自治性的组织,是学生权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权力运作的重要平台,学生组织成员有更直接的渠道和路径参与到高校治理活动中。但事与愿违,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高校学生组织难以发挥真正实效,多元参与的高校治理模式难以真正的落实。基于此,在治理理论视阈下研究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整理了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梳理研究脉络,把握研究重点。阐述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治理理论基本观点,以此为理论基础,形成研究框架和范式,为深入剖析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所山东省本科院校的学生组织成员展开调查,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将存在问题整理为学生、学校、制度三个层面。第一,在学生层面主要体现为参与动机的功利化、参与意识的淡薄化、参与能力的不足;第二,在学校层面主要为传统行政观念的束缚、配套参与机制之后、校园文化民主氛围欠缺;第三,在制度层面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参与主体地位模糊、学生权力异化以及政策规定的泛化。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相对应的提出四条改进建议,为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进步与发展提供策略。第一,鼓励参与,树立明确的参与动机和意识以激发参与活力,要转变功利化的参与动机,致力于为学生利益服务,树立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参与能力,以更好的落实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实效性;第二,转变观念,多元共治代替集权管理以促进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者需要突破官僚体制的束缚,以共治理念鼓励和推动学生参与高校治理活动;第三,完善制度,明确学生参与治理主体地位以保障机制运作,形成更加细化和便于操作的规则章程,以更完善的配套机制促进学生参与;第四,营造环境,创造学生参与浓厚民主氛围以落实参与实效,不多改善和强化学校的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民主氛围,使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渠道更畅通。
崔晓丹[9](202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研究》文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别承担着“主渠道”与“主阵地”的重要角色。当前,推进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协同的必要性在于:新形势下,国内外局势深刻变化、信息技术迭代更新、学生个体个性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等,都对协同育人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协同的可行性在于:主渠道与主阵地同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在工作目标、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是有机统一、密切联系的。近些年来,主渠道与主阵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进,两者协同倍受关注,且内容丰富、模式多样、结构复杂。各大高校在协同育人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丰富成果和宝贵经验。但是,稳步推进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仍然存在一些现实困境。比如,对协同育人还存在认识误区、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热情不高、工作中缺乏长期稳定的沟通合作、主渠道与主阵地的配合程度不够等。破解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难题,首先,需要明晰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的总体思路。为此,既要确立基本原则,又要明确目标要求。在基本原则上,要遵循统一领导、整体优化、层次适中、动态调节的原则。在目标要求上,要明确分工,提高劳动效率;科学分权,推动组织合作;合理分利,促进公平公正。其次,在明晰协同育人的总体思路后,针对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的实施现状,需要从理念、关系、结构、保障等方面入手,把握协同育人推进的具体策略。一是注重理念强化。在宏观层面,全社会要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中观层面,高校系统应强化“三全育人”理念;微观层面,教育个体需培养“大思政”理念。二是促进关系理顺。这其中,既要协调好权力关系,又要解决好利益关系,既要处理好信息关系,又要保持好人际关系。另外,还应把握好教书与育人、管理与服务、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等几组特殊关系。三是推动结构优化。要通过加强管理顶层设计、规范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抓住协同育人契机,整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运行。四是夯实基本保障。环境保障上,要优化协同育人的文化环境;物质保障上,要保证经费技术等资源供给;平台保障上,要形成互促互进的工作机制;人才保障上,要加强专业化育人队伍建设。
赵佩[10](2020)在《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强烈,但原有的公办高校数量以及质量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入学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应运而生并在整个教育改革进程中也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尽管民办高校有其独特的办学优势和灵活的办学特点,但其依然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师资队伍的管理。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颇具代表性的山东英才学院作为研究对象。从山东英才学院基本情况、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的现状、山东英才学院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国内外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经验借鉴展开研究并通过对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问题和原因的分析,给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方案。随着对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的深入研究发现,民办高校教师绩效管理有其独特性和优越性,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例如:重考核,轻管理;考核过程不公开透明;考核结果不及时反馈;管理层干涉考核过程和结果;无法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平等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以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如何实现高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实现高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论文提纲范文)
(2)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研究目的 |
●方法 |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员工薪酬绩效满意度的整体调查结果 |
●影响员工内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
●影响员工外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
结论 |
(3)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柔性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相关研究的进展 |
(二) 国外相关研究的进展 |
(三) 现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前提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 独立学院 |
(二) 独立学院转设 |
(三) 学生事务管理 |
(四) 学生事务管理柔性化策略 |
二、独立学院的转设背景及影响 |
(一) 独立学院的发展进程 |
(二) 独立学院转设的必然性 |
(三) 转设对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的影响 |
三、独立学院学生事务柔性管理的理论及意义 |
(一) 柔性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
(二) 柔性管理理论具有体现人文情怀的应用价值 |
(三) 独立学院学生事务柔性管理的适切性和可行性 |
第二章 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
一、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特征的宏观判断 |
(一) 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比二级学院幅度宽内容广 |
(二) 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呈现多方面的不适应 |
(三) 独立学院生源结构对学生事务管理影响扩大 |
(四) 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与转设发展目标存在差距 |
二、江苏省Z学院学生事务管理的个案调查 |
(一) 调查设计与实施 |
(二) 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的问题研究 |
一、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的现实困境 |
(一) “以制度为中心”:刚性稳定的偏保守顶层设计 |
(二)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管理过程 |
(三) “以行政为框架”: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管理运行 |
二、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
(一) 管理理念滞后:学生需求和心理动态的关注度不够 |
(二) 管理角色单一:学生主体和服务学生的权重比偏小 |
(三) 管理功能弱化:组织互联和横向协调的灵活性缺乏 |
(四) 管理机制僵化:结果导向和过程可控的制度性冲突 |
第四章 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柔性化策略探索 |
一、独立学院学生事务柔性管理的目标设定 |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定管理框架 |
(二) 选择柔性人文的方式设定管理规范 |
(三) 遵循引导激励的原则构建管理关系 |
(四) 运用系统科学的制度补齐管理短板 |
二、独立学院学生事务柔性管理的策略选择 |
(一) 管理宗旨人性化:“以服务为主” |
(二) 管理主体双元化:“实行师生共治” |
(三) 管理结构专业化:“纵横互联互通” |
(四) 管理机制灵活化:“尽可能避免刚性” |
(五) 管理运行可控化:“落实柔性化改造方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以云南省民办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
(二)研究内容 |
第一章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第一节 危机与应急管理 |
一、危机 |
二、应急管理 |
第二节 校园突发公共事件 |
一、突发事件 |
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
二、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
第三节 相关理论 |
一、治理理论 |
二、协同治理理论 |
三、危机管理理论 |
第二章 云南省民办高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一节 云南民办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
一、主要管理措施 |
二、取得的成效 |
第二节 云南省民办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访谈情况分析 |
二、问卷设计及云南民办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分析 |
第三章 云南省民办高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一节 社会因素 |
一、治理模式单一 |
二、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
三、网络负面影响巨大 |
第二节 学校层面因素 |
一、民办高校的特殊性 |
二、对网络环境的认识不够全面,参与应对经验有限 |
三、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 |
四、学生诉求及反馈渠道狭窄 |
第三节 学生自身因素 |
一、学习兴趣不足,课余时间分配不合理 |
二、以自我为中心,社交能力和抗压能力弱 |
第四章 云南省民办高校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对策 |
第一节 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急指导与监管职能 |
一、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进行全程指导 |
二、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监督 |
第二节 创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预警机制 |
一、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预警体系 |
二、建立公共突发安全事件信息公开机制 |
三、加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 |
第三节 构建学生心理辅导与干预机制 |
一、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咨询队伍 |
二、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三、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 |
第四节 构建多元化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管理体系 |
一、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
二、建立多元主体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管理协调机构 |
结论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致谢 |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6)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高校基建部门内部治理策略 |
2.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特征和管理的主要任务 |
2.1.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特征 |
2.1.2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功能 |
2.2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治理 |
2.2.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历程 |
2.2.2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 |
2.2.3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
2.2.4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治理路径 |
2.3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的体制 |
2.3.1 甘肃高校基建部门常见的组织机构 |
2.3.2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调查 |
2.3.3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组织机构存在的问题 |
2.3.4 甘肃高校基建管理组织机构的治理设想 |
2.4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前期管理 |
2.4.1 校内立项及审批 |
2.4.2 政府审批或备案 |
2.5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施工期管理 |
2.5.1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的职责 |
2.5.2 项目管理团队的人员组成 |
2.5.3 项目管理团队的主要任务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
3.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3.1.1 内部因素 |
3.1.2 外部因素 |
3.2 共管模式 |
3.2.1 CM项目管理模式 |
3.2.2 BOT项目管理模式 |
3.2.3 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
3.2.4 平行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
3.2.5 设计或施工联合体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
3.2.6 NC(Novation Contract)转换型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
3.3 代建模式 |
3.3.1 代建制的概念及起源 |
3.3.2 实施代建模式的必要性 |
3.3.3 代建模式的主要特点 |
3.3.4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代建模式下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
3.3.5 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
3.4 共管模式和代建模式在甘肃高校的适用性分析 |
3.4.1 CM项目管理模式 |
3.4.2 BOT模式 |
3.4.3 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
3.4.4 平行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
3.4.5 设计或施工联合体承包项目管理模式 |
3.4.6 NC(Novation Contract)转换型承发包项目管理模式 |
3.4.7 代建模式 |
3.5 自管模式 |
3.5.1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用原则 |
3.5.2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自管模式 |
3.6 各种管理模式在甘肃高校运用情况调查 |
3.7 管理模式研究评述 |
3.8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治理 |
3.8.1 目前甘肃高校基建工作的基本背景 |
3.8.2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治理设想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河西学院概况 |
4.2 河西学院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
4.2.1 学校层面管理 |
4.2.2 部门层面管理 |
4.2.3 管理模式的选用 |
4.3 学术交流与信息中心工程案例管理模式选择定量分析 |
4.3.1 项目概况 |
4.3.2 层次分析法概述 |
4.3.3 管理模式优选的流程 |
4.3.4 案例工程AHP模型的构建 |
4.3.5 案例工程管理模式优选 |
4.3.6 综合分析 |
4.4 案例工程过程管理 |
4.4.1 项目前期管理 |
4.4.2 项目施工期管理 |
4.4.3 项目建成的效果 |
4.4.4 项目管理经验分析 |
4.5 案例研究评述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调查表 |
(7)广州市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优化研究 ——以中山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高校突发事件的内涵研究 |
1.2.2 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研究 |
1.2.3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研究 |
1.2.4 现有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突发事件 |
2.1.2 高校突发事件 |
2.1.3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4R危机管理理论的内容 |
2.2.2 4R危机管理理论的应用 |
2.2.3 理论适用性分析 |
第三章 广州市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分析 |
3.1 广州市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调查 |
3.1.1 调查的总体情况 |
3.1.2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 广州市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
第四章 广州市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
4.1 缩减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
4.1.1 高校应急管理机制方面 |
4.1.2 高校应急教育方面 |
4.2 预备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
4.2.1 应急预案编制方面 |
4.2.2 事前预防机制方面 |
4.3 反应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
4.3.1 应急处置方面 |
4.3.2 应急沟通方面 |
4.4 恢复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
4.4.1 事后恢复与反思方面 |
4.4.2 心理恢复方面 |
第五章 广州市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优化研究 |
5.1 缩减环节的对策优化建议 |
5.1.1 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机制 |
5.1.2 加强高校应急教育 |
5.2 预备环节的对策优化建议 |
5.2.1 完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
5.2.2 完善事前预防机制 |
5.3 反应环节的对策优化建议 |
5.3.1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
5.3.2 提升应急沟通能力 |
5.4 恢复环节的对策优化建议 |
5.4.1 及时恢复与反思 |
5.4.2 加强心理恢复建设工作 |
第六章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1 研究局限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调查研究 ——以山东省本科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1.选题缘由 |
2.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1.高校学生组织 |
2.高校治理 |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评述与思考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重难点与创新点 |
1.研究的重点 |
2.研究的难点 |
3.研究的拟创新点 |
二、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理论基础 |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
1.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脉络 |
2.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学生参与高校治理的契合性 |
(二)治理理论 |
1.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
2.治理理论与学生参与高校治理的契合性 |
三、山东省本科院校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实证调查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1.调查问卷的设计 |
2.调查对象选取 |
3.调查问卷发放与收集 |
(二)调查分析 |
1.信度与效度分析 |
2.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
3.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基本情况 |
4.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环境的基本情况 |
5.学生组织参与的权力基本情况 |
6.学生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
四、山东省本科院校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问题分析 |
(一)学生层面 |
1.参与动机功利 |
2.参与意识淡薄 |
3.参与能力不足 |
(二)学校层面 |
1.传统观念制约 |
2.参与机制滞后 |
3.民主氛围不浓 |
(三)制度层面 |
1.主体地位模糊 |
2.学生权力异化 |
3.政策规定泛化 |
五、山东省本科院校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改进建议 |
(一)树立正确的参与动机和意识 |
1.纠正动机偏差 |
2.树立参与意识 |
3.提高参与能力 |
(二)强化共治理念打破官僚束缚 |
1.强化共治理念 |
2.打破官僚束缚 |
(三)建立高效且有序的参与制度 |
1.提升高校学生组织自主性 |
2.建立合理有序的参与机制 |
(四)创造学生参与浓厚民主氛围 |
1.创造完善的文化设施 |
2.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致谢 |
附录 关于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调查问卷 |
(9)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理论基础 |
1.3.1 马克思主义合力论 |
1.3.2 整体德育论 |
1.3.3 系统论和协同学 |
1.4 概念界定 |
1.4.1 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
1.4.2 主阵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
1.4.3 协同育人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点 |
2 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2.1 协同的必要性 |
2.1.1 新形势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
2.1.2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协同创新 |
2.1.3 协同育人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
2.2 协同的可行性 |
2.2.1 主渠道与主阵地同属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
2.2.2 主渠道与主阵地在工作中联系密切 |
3 当前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的实施现状 |
3.1 两者协同倍受关注 |
3.1.1 相关政策文件相继出台 |
3.1.2 学术交流研讨会多次召开 |
3.1.3 项目及基地建设陆续展开 |
3.2 两者协同内容丰富 |
3.2.1 理论教学与党建工作的协同 |
3.2.2 理论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 |
3.2.3 理论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 |
3.3 两者协同模式多样 |
3.3.1 教辅结合 |
3.3.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
3.3.3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 |
3.3.4 基地育人建设 |
3.4 两者协同结构复杂 |
3.4.1 并行式结构 |
3.4.2 交叉式结构 |
3.4.3 分散式结构 |
4 当前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问题 |
4.1.1 对协同育人还存在认识误区 |
4.1.2 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热情不高 |
4.1.3 工作中缺乏长期稳定的沟通合作 |
4.1.4 主渠道与主阵地的配合程度不够 |
4.2 原因分析 |
4.2.1 社会发展的负面因素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
4.2.2 高校协同管理的总体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 |
4.2.3 协同育人的相关机制和基本保障尚不成熟 |
5 推动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的总体思路 |
5.1 基本原则 |
5.1.1 统一领导原则 |
5.1.2 整体优化原则 |
5.1.3 层次适中原则 |
5.1.4 动态调节原则 |
5.2 目标要求 |
5.2.1 明确分工,提高劳动效率 |
5.2.2 科学分权,推动组织合作 |
5.2.3 合理分利,促进公平公正 |
6 实现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的具体策略 |
6.1 注重理念强化 |
6.1.1 宏观层面: 全社会要坚持“立德树人”理念 |
6.1.2 中观层面: 高校系统应强化“三全育人”理念 |
6.1.3 微观层面: 教育个体需培养“大思政”理念 |
6.2 促进关系理顺 |
6.2.1 协调好权力关系 |
6.2.2 解决好利益关系 |
6.2.3 处理好信息关系 |
6.2.4 保持好人际关系 |
6.2.5 把握好几组特殊关系 |
6.3 推动结构优化 |
6.3.1 加强管理顶层设计 |
6.3.2 规范考核评价制度 |
6.3.3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
6.3.4 抓住协同育人契机 |
6.4 夯实基本保障 |
6.4.1 环境保障: 优化协同育人的文化环境 |
6.4.2 物质保障: 保证经费技术等资源供给 |
6.4.3 平台保障: 形成互促互进的工作机制 |
6.4.4 人才保障: 加强专业化育人队伍建设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访谈提纲 |
附录B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绩效管理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绩效 |
2.1.2 绩效管理 |
2.1.3 绩效考核 |
2.2 绩效管理的理论 |
2.2.1 工作分析理论 |
2.2.2 目标管理理论 |
2.2.3 激励理论 |
2.2.4 组织公平理论 |
2.3 绩效管理的方法 |
2.3.1 平衡记分卡 |
2.3.2 360 反馈法 |
2.3.3 关键绩效指标法 |
第三章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的现状 |
3.1 山东民办高校基本情况概述 |
3.1.1 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 |
3.1.2 山东民办高校的现状 |
3.1.3 山东民办高校教师现状 |
3.1.4 民办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特殊性 |
3.2 山东英才学院基本情况 |
3.2.1 山东英才学院概况 |
3.2.2 山东英才学院组织结构 |
3.3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
3.3.1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队伍概况 |
3.3.2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队伍结构 |
3.3.3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内容 |
3.3.4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考核办法 |
3.3.5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
3.3.6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取得的成效 |
3.4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
3.4.1 教师队伍不稳定 |
3.4.2 工作满意度低 |
3.4.3 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 |
3.5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
3.5.1 绩效考核办法不够科学系统 |
3.5.2 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不合理 |
3.5.3 被考核对象的考核权重设计不合理 |
3.5.4 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不到位 |
3.6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 |
3.6.1 对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认识不足 |
3.6.2 对绩效管理体系认识不足 |
3.6.3 对学院发展战略目标认识不足 |
第四章 国内外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经验借鉴 |
4.1 武昌首义学院经验借鉴 |
4.1.1 加强对外聘教师的管理 |
4.1.2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管理 |
4.1.3 教师年度考核结果的使用 |
4.2 欧亚学院经验借鉴 |
4.2.1 创建绩效评估框架 |
4.2.2 设立等级奖惩制度 |
4.2.3 竞争机制 |
4.3 南昌理工学院经验借鉴 |
4.3.1 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和经费投入 |
4.3.2 改善薪酬,提高绩效 |
4.4 哈佛大学经验借鉴 |
4.5 邦德大学经验借鉴 |
第五章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
5.1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优化思路 |
5.1.1 绩效管理优化原则 |
5.1.2 绩效管理优化目标 |
5.2 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
5.2.1 绩效管理目标优化方案 |
5.2.2 绩效计划优化方案 |
5.2.3 绩效沟通与辅导优化方案 |
5.2.4 绩效考核与反馈优化方案 |
5.2.5 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1 教学科研型教师综合业绩评价指标 |
附录2 科研教学型教师综合业绩评价指标 |
附录3 双肩挑型教师综合业绩评价指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四、如何实现高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战略绩效管理系统构建研究:基于战略沟通视角[J]. 邓江,孙雯,王镇. 都市文化研究, 2021(02)
- [2]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J]. 王锐杰. 人力资源, 2021(22)
- [3]转设背景下独立学院学生事务管理柔性化策略研究[D]. 张来慧. 扬州大学, 2021(09)
- [4]校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以云南省民办高校为例[D]. 谢婷.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6]甘肃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策略研究[D]. 黄锦.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7]广州市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优化研究 ——以中山大学为例[D]. 刘相淳. 兰州大学, 2021(02)
- [8]学生组织参与高校治理的调查研究 ——以山东省本科高校为例[D]. 魏广毅.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9]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研究[D]. 崔晓丹.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
- [10]山东英才学院教师绩效管理研究[D]. 赵佩. 石河子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