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小氮肥行业发展分析(下)(论文文献综述)
马宝国[1](2021)在《煤粉气化炉激冷室关键部件模拟分析及结构优化》文中认为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我国的煤粉气化技术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相关技术指标均已取得领先优势。气流床煤粉气化技术具有产气量高、效率高等优点,但在气化炉装置实际运行过程中,目前尚存在一些制约装置稳定运行的问题,影响后续煤化工过程的经济效益。本文以某公司煤化工园区工业应用的西门子煤粉气化技术(GSP)气化炉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类型气化炉运行过程中出现下渣口易损坏、下降管烧穿等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的方法,首先对原宝塔型下渣口与下降管组合结构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下渣口和下降管温度、压力、流线分布。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宝塔型下渣口产生故障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更优的阶梯型气化炉下渣口结构并实施了技术改造,结合改造前后运行的数据,分析了渣口结构改进的合理性和有效性。CFD结果表明,下渣口结构对下降管内部气相温度和流线分布影响显着,例如下降管径向温度梯度有显着差别,宝塔型下渣口射流的刚性较差,激冷水对射流有较大的侵扰作用,而改进的阶梯型下渣口的结构具有气流刚度好、流线稳定等优点,有利于设备长周期运行。对下渣口改进后,检修频次由原来的5次每月降低至2次每月,合成气组分偏差控制在5%以内,改造前后热损平均值相差在0.1%以内,氧煤比下降了9.7%,气化炉炉渣中的残碳含量降低了0.13%,各项工艺参数总体上保持稳定。现场运行数据表明,与改进前相比运行数据改善明显,相关成果也可为该类型气化炉的激冷室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苗永峰[2](2021)在《甘肃建投重工科技有限公司采购管理改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一点在专用汽车行业表现得非常突出。良好的上下游供应链关系,大幅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可以从上游供应商获得价格更加优惠、质量更有保障、供货更加准时的物料。对于没有与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供应链的企业,物料采购将会面临很多严峻的问题,尤其对于局限于“持币购物”和货源管理层面的企业在采购时的弊端体现的最为明显。因此优化采购管理,是采购管理相对粗放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甘肃建投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半挂车生产板块的采购情况作为分析对象来研究公司采购。首先,对公司采购流程、采购成本管理、供应商管理三个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采购成本高、来料质量不稳定、供应商准时交货率低、物料采购与实际生产脱节这四个问题。其次,运用成本分析模型、鱼骨图分析法、供应商感知模型等工具方法对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而,结合采购管理理论、采购流程理论、供应商管理理论,运用卡拉杰克模型、ABC物料分类法、定期订货模型、定量订货模型、供应商管理库存等方法,制定出优化采购流程、健全供应商管理、采用ABC物料分类法采购、运用供应商管理库存四个方面的解决策略。最后,加以采购人员的素质培养、采购人员的思维转变、技术人员的思维转变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对改进策略的实施效果从采购流程、供应商管理、ABC物料分类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四个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对甘肃建投重工科技公司的采购管理改进研究,公司的采购管理工作成效显着,采购成本大幅降低、盈利能力大幅增强,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本篇论文旨在帮助该公司改进采购管理的同时,也对存在该类问题的相关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召[3](2020)在《氮肥行业废水中多污染物低耗协同去除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氮肥行业废水由于排放量大、成分复杂且C/N(COD/TN)比较低,因而难以高效处理。采用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进行处理时不仅能耗高,而且需要添加大量有机碳源。自养脱氮工艺可在不消耗有机碳源的条件下进行脱氮,适合处理低C/N比的废水,是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的重要组成单元。因此,本文采用自养脱氮工艺处理氮肥废水,并结合厌氧消化工艺对氮肥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部分回收,从工艺的启动,氮肥废水中有毒物质的影响以及实际氮肥废水处理效果等方面展开了试验研究。首先对厌氧消化和自养脱氮工艺的启动策略及运行参数控制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序批式厌氧反应器(Anaerob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AnSBR)和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aerobic membrane bioreactor,AnMBR)三种反应器启动厌氧消化工艺。采用UASB反应器,在温度为2530℃,pH为8.08.5,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为4.5 h,回流比为15的条件下,COD去除负荷达到2.44 kg COD/(m3·d),产气量约为60.04 L/kg COD。采用AnSBR反应器,在温度为2530℃,pH为8.08.5,HRT为16 h的条件下,实现了0.54 kg COD/(m3·d)的去除负荷。采用AnMBR反应器,在2530℃,pH为8.08.5,HRT为11 h的条件下,实现了0.36 kg COD/(m3·d)的去除负荷。厌氧消化过程的主要产甲烷菌属为Methanothrix;分别采用滤柱和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启动了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process,ANAMMOX)和全程自养脱氮(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CANON)。ANAMMOX滤柱在温度为2530℃,pH为7.88.2,HRT为11.5 h的条件下,总氮去除率和总氮去除负荷达到87.8%和0.8 kg N/(m3·d)。CANON反应器则在曝气量为0.200.25 L/min,pH为7.68.0,HRT为7.58 h的条件下,实现了84.9%的总氮去除率和0.55 kg N/(m3·d)的总氮去除负荷。自养脱氮过程中,好氧氨氧化菌(Aerobic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erA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aerobic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nAOB)的代表性菌属分别为Nitrosomonas和Candidatus Kuenenia。考虑到氮肥废水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硫化物和硫酸盐,以及氮肥废水输送过程中可能引入的纳米颗粒及抗生素等新兴污染物,对厌氧消化和自养脱氮工艺在上述有毒物质影响下的稳定性及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150 mg/L的重金属离子对厌氧消化过程没有明显影响。2001600 mg/L的硫酸盐对厌氧消化污泥的COD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影响,但增加了厌氧消化过程的产气量,硫酸盐还原与厌氧消化的竞合关系促进了COD的去除,实现了废水中碳和硫的协同去除。硫化物对厌氧消化的短期和长期抑制阈值分别为5和50 mg/L,系统在50100 mg/L硫化物的胁迫下虽然受到抑制,但表现出较好的自适应性,且硫化物对厌氧消化的抑制作用完全可逆的;对于自养脱氮系统,1mg/L的Zn(Ⅱ)和Cd(Ⅱ)对AnAOB活性产生抑制,但CANON系统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500 mg/L的硫酸盐对CANON系统有轻微抑制,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分泌有助于维持微生物活性。5 mg/L的硫化物浓度可对CANON过程产生影响,50100 mg/L的硫化物严重抑制CANON过程,但抑制作用可逆;CANON系统在硫化物的长期胁迫下诱导出硫自养反硝化,为氮、硫的协同去除提供了可能。1 mg/L的纳米颗粒对亚硝化有促进作用,但严重抑制ANAMMOX活性,抗生素与纳米颗粒的同时存在会对自养脱氮系统产生联合抑制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UASB去除负荷更高,CANON工艺耐冲击性好,将UASB厌氧消化与CANON工艺串联,以实际氮肥废水逐步代替人工配水,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浓度低至2.0 mg/L,出水氨氮浓度低于5.0 mg/L,出水总氮浓度低于10mg/L,优于《河南省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1/538-2017)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在此过程中,反硝化菌得到诱导,与AerAOB和AnAOB的协同作用,完成了反应器内碳、氮的同步高效去除。相较于传统工艺,大大节省了物耗和能耗,并实现了部分能源的回收。
胡浩[4](2019)在《DF-1.3/30-250型压缩机活塞杆结构的改进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活塞杆在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活塞杆会受到气体力和往复惯性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长时间的工作会使活塞杆损坏甚至断裂,导致整个压缩机在工作时会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为解决活塞杆的断裂问题,需要对活塞部件的结构做出改进,来改善活塞杆的断裂现象。安瑞科(蚌埠)压缩机有限公司经过长时间的生产和实践的总结,不断的对DF-1.3/30-250型压缩机的原活塞杆结构做出改进,设计出了另一种结构类型的压缩机活塞杆,并在实际工作中证明比原活塞杆结构可靠。本文以安瑞科(蚌埠)压缩机有限公司的压缩机为原型,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活塞杆断裂问题,对活塞杆的断裂原因做出了全面地分析。并结合压缩机工作时的原理、压缩机的结构、实际工作时的运行参数等对原活塞杆结构和改进后活塞杆进行模拟分析,并对分析结果做出对比。本文对活塞式压缩机的活塞杆受力情况做出了分析,并对其受力情况做出简化,让活塞杆的受力情况便于分析。并采用SolidWorks分别对原活塞部件和改进后活塞部件进行建模,再将建立好的模型导入ANSYS软件中,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原活塞杆结构和改进后活塞杆结构在模仿实际工作条件进行分析。先对原活塞部件和改进后活塞部件进行网格划分,再根据之前分析好的受力情况和约束条件对原活塞杆和改进后活塞杆施加载荷和约束,然后进行加载求解,最终得出分析结果,并证明改进后活塞杆结构比原活塞杆结构更加可靠。通过上面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改进后活塞杆结构比原活塞杆在受力情况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实际工作中改进后活塞杆相比于原活塞杆更加不容易断裂,延长了该机型活塞杆使用的寿命,使该机型压缩机在实际工作中更加稳定可靠,也使该机型压缩机整体使用的寿命得到变长,对压缩机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图[60]表[2]参[81]
陈高峰[5](2018)在《河南X化肥公司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肥料作为农民生产性投资中最大的物资性投资,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肥料尤其是高端复合肥料在促进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化肥的性能和品质也在逐步的发生着变化,开始向高效、环保、土壤修复等方面发展,进入了相对高级的阶段。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新型肥料技术应用,推进肥料资源利用,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等,提高肥料利用率,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在产能过剩的环境下,要实现化肥零增长,对化肥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化肥行业严峻的竞争压力。该研究从X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先进企业发展经验,在搜集、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战略理论知识,解析企业发展状况,从公司目前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技术路线与产品机构等多个方面对企业内部运营环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X化肥公司多年来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数字分析,从“低成本”向“差异化为主,低成本为辅”转型。而在转型的过程中实施一体化是支撑,建设三大基地是根本,打造四大名牌产品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支撑公司战略转型的实现。从而提升自身实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张政[6](2016)在《煤气化氢电联产耦合CO2捕集工艺模拟及(火用)损分析》文中认为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接近70%,是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主要能源基础。传统煤炭利用方式(燃烧、炼焦、制油等)存在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多等问题,为实现煤炭利用的高效、清洁化,煤气化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们广泛关注。氢气作为一种能量载体,被广泛认为会对世界未来能源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氢气的使用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能源供应和经济竞争力。传统的工业氢气多通过石油、天然气和水等原料制得。结合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制氧技术更符合我国发展需求。而煤气化氢电联产系统结合了煤气化制氢技术和余热回收水蒸气产电工艺,具有清洁化、高效利用化等特点,是煤制氢气的有效途径。CO2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研究者们提出了诸多C02捕集方案,包括:燃烧后捕集、富氧燃烧捕集和燃烧前捕集。本文结合文献信息,根据不同的制氢及CO2捕集方法,即传统水气转换反应结合MDEA溶液吸收CO2工艺(联产工艺Ⅰ);CaO吸附CO2强化水气转换制氢工艺(联产工艺Ⅱ)及Fe基氧载体循环还原水蒸气制氢工艺(联产工艺Ⅲ),建立了三种煤气化氢电联产耦合CO2捕集工艺。利用大型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三种工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传统水气转换反应所得气体脱水后CO2含量达41.4%,经MDEA溶液吸收及干燥后,所得产品氢气含量为94.8%:联产工艺Ⅱ所得产品气体中H2含量为99.1%,且所捕集CO2气体中,CO2浓度达99.40%;联产工艺Ⅲ中所制得产品气中氢气浓度高达99.99%,接近于100%,所捕集CO2气体浓度为98.70%。从能量角度分析可得,煤气化氢电联产耦合CO2工艺Ⅱ和工艺Ⅲ分别在氢效率方面高出工艺Ⅰ 8.51%和15.01;在总电效率方面分别高出5.27%和2.93%;在净电效率方面分别高出5.17%和4.45%,使得在系统总效率方面,联产工艺Ⅱ高出工艺Ⅰ13.68%,联产工艺Ⅲ高出工艺Ⅰ 19.46%。联产工艺Ⅲ仅在总电效率和净电效率方面分别略低于联产工艺Ⅱ 2.34%和0.72%,但在氢效率及系统总效率方面,联产工艺Ⅲ优势明显,分别高出工艺Ⅱ 6.5%和5.78%。从碳捕集率角度分析,联产工艺Ⅱ碳捕集率为99.95%,略低于联产工艺Ⅲ99.99%的碳捕集率。对煤气化氢电联产工艺Ⅲ进行了参数优化分析,得出随着O/C从0.5增加至0.7,H:含量增大,而CO2、CO、H2O浓度下降;当O/C从0.7升至0.9时,合成气中H2含量降低,而CO2、H2O浓度增大;当O/C等于0.8时,氢效率、净电效率和总效率达到最大。随着S/C增大,H2、H2O和CO2含量呈现增大的趋势,而CO浓度降低;冷煤气效率及氢气产率对S/C变化并不敏感;随着S/C增大,氢效率也几乎保持不变,而净电效率出现轻微降低,但系统效率呈降低趋势。通过(?)损分析可得出,工艺中(?)损最大的单元为Fe基循环过程及气化炉,两个单元(?)损加起来占整个系统(?)损的65.37%。Fe基循环过程中,包含的热传递过程较多,且三个反应器内均存在气固反应,造成了一定的(?)。气化炉中固体燃料转化成合成气也会不可避免的造成(?)损。由于涉及换热、相变等原因,CASU、冷凝器、合成气激冷单元以及余热锅炉的(?)损也较高。
路志国[7](2016)在《中土化肥贸易现状及发展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化肥工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国出口政策不断趋好,中国与土耳其之间化肥贸易逐步扩大。虽然中国化肥产品在土耳其市场上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是中国化肥企业在土耳其市场仍然面对很多威胁和挑战,如何增强中国化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中国化肥企业采取什么策略来规避风险?化肥企业如何开发土耳其化肥市场?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本文采用大量数据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采用SWOT分析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首先综合分析了中土化肥工业的特点及中土化肥贸易的现状;并对中土化肥贸易进行了SWOT分析,认为中国化肥工业存在比较优势,同时中国化肥企业也面临着很多威胁。在SWOT分析基础上进行了TOWS矩阵战略分析,分析了企业可以根据内部优劣势及外部环境采用的不同战略。文章最后就促进中土化肥贸易提出几点建议。
颜鑫[8](2013)在《我国合成氨工业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世界合成氨工业化100周年》文中研究表明简述了世界合成氨工业化100周年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回顾了我国合成氨工业80年来的发展历程;展望了我国合成氨工业的发展趋势:①原料方面进行油改煤、油改气;②规模方面上大压小和产能置换;③生产技术方面发展新型高效催化剂、低压合成工艺和多联产工艺。
於子方[9](2012)在《“十二五”氮肥行业若干问题的分析(下)》文中研究说明2原料问题2.1原料变化情况(1)原料结构变化。氮肥行业的合成氨生产主要原料是煤、天然气、焦炉气及油等。2010年,我国合成氨生产的原料煤、天然气、焦炉气和油所占比例分别为76.2%,21.9%,1.3%和0.3%。随着我国能源结构与产量的变化,合成氨使用的原料也有所变化,其趋势是:煤为原料的比例上升,天然气为原料的比例下降,焦炉气为原料的比
魏久远[10](2008)在《中国氮肥行业发展问题研究 ——以山东氮肥行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氮肥行业作为化工行业的一个分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氮肥行业发展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国计民生。中国氮肥行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眷顾,这一方面与它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征有关,另一方面由于它是一类高耗能行业,国家为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必然会对该行业投入相当的重视。然而氮肥行业发展到今天,也出现了许多限制其继续发展的问题,如氮肥行业集中度低、地区发展不平衡、产能增加过快、安全环保重视不够等,而倾向于市场引导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当前中国的氮肥行业可以说正处于一个战略调整期,正确的应对现阶段行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顺利实现行业战略调整的关键。本文以对中国氮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为出发点,在对该行业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分不同层面总结出该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最终得出在我国的氮肥行业发展中,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最后根据上文的分析以及竞争力理论规范的指导,确定了我国氮肥行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并针对行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本文认为,导致中国氮肥行业问题的原因中比较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也就是氮肥行业诞生时,国家政策对该行业的干预所延续下来的影响,有些到目前已经累积成为暴露于行业内部不容忽视的问题。另外一个则是企业问题,主要指企业规模小,而且极为分散,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也不能形成孕育核心竞争力提高的良好环境。现阶段很多问题都受到这两个原因的影响,因此对于行业发展战略对策的确立也是主要针对解决这些问题,而后配合以相关的辅助措施。在此过程中,本文始终保证理论与实际的相互统一,从实际中搜寻问题,从理论上加以解释,对策措施也同样保证理论与实际的一致。本文最后得出结论。中国氮肥行业发展到现在,很大程度上收益于氮肥行业协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扶植,同时也与企业自身的不断探索密不可分。从目前我国氮肥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氮肥企业厂家数量越来越少,尤其是小氮肥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其总产能占的比重也越来越低。国家发改委规划中也强调,到“十一五”末全国氮肥企业数量规划将由目前的548家减少到300家以下,厂家将再减少45%。这些都说明了缩减企业数量,合理调整产业布局,提高氮肥产业集中度,走规模经济的道路将会是大势所趋。同时在这过程中,需要有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其他相关措施的保证。
二、我国小氮肥行业发展分析(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小氮肥行业发展分析(下)(论文提纲范文)
(1)煤粉气化炉激冷室关键部件模拟分析及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煤气化技术发展现状 |
1.1.2 煤气化技术比较 |
1.2 气流床气化炉激冷室 |
1.2.1 气化炉激冷室的常见结构 |
1.2.2 激冷室的工作过程 |
1.3 气化炉数值模拟现状 |
1.3.1 对气化反应的模拟研究 |
1.3.2 对下渣口的模拟研究 |
1.3.3 对激冷室结构的模拟研究 |
1.4 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
1.4.1 计算流体力学及其应用 |
1.4.2 物理模型 |
1.4.3 边界条件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
1.5.1 本文研究的内容 |
1.5.2 本文的研究思路 |
2 激冷室关键部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2.1 宝塔型下渣口结构 |
2.2 模型及网格划分 |
2.2.1 模型简化及网格划分 |
2.2.2 网格质量 |
2.3 模拟设置 |
2.3.1 求解器设置 |
2.3.2 操作条件设置 |
2.3.3 多相流模型 |
2.3.4 边界条件 |
2.3.5 控制参数设置 |
2.4 模拟结果分析 |
2.4.1 非激冷态模拟结果 |
2.4.2 激冷态模拟结果分析 |
2.5 其它影响因素分析 |
2.5.1 耐火层的分析 |
2.5.2 管材材质分析 |
2.5.3 焊接性能分析 |
2.6 激冷室运行分析 |
2.7 激冷水管线泄漏分析 |
2.8 本章小结 |
3 激冷室关键部件改进优化的措施 |
3.1 阶梯型下渣口结构 |
3.2 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 |
3.2.1 网格划分 |
3.2.2 边界条件 |
3.3 模拟结果分析 |
3.4 宝塔型和阶梯型渣口模拟结果对比 |
3.5 其它方面的改进 |
3.5.1 耐火材料的选择 |
3.5.2 销钉的焊接优化 |
3.5.3 下渣口盘管泄漏修复 |
3.6 下降管和破泡条的改进 |
3.7 激冷水管线磨损泄漏的原因分析及优化探讨 |
3.8 本章小结 |
4 改造前后运行情况分析 |
4.1 渣口热损 |
4.2 渣口温差 |
4.3 渣口环隙温度 |
4.4 氧煤比 |
4.5 比氧耗 |
4.6 气体组分分析 |
4.6.1 气体组分在线检测分析 |
4.6.2 气体组分手动分析 |
4.6.3 二氧化碳产物分析 |
4.6.4 残碳对比分析 |
4.7 渣口及激冷室部件检修情况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5 结论及未来展望 |
5.1 结论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导师简介 |
(2)甘肃建投重工科技有限公司采购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采购管理概述 |
2.2 采购流程概述 |
2.3 供应商管理概述 |
2.3.1 供应商分类管理 |
2.3.2 供应商绩效管理 |
2.4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
第三章 甘肃建投重工科技公司的采购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甘肃建投重工科技公司基本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组织结构 |
3.1.3 公司采购管理组织结构 |
3.2 公司采购流程现状 |
3.2.1 采购计划现状 |
3.2.2 采购过程实施现状 |
3.3 采购成本管理现状 |
3.4 供应商管理现状 |
3.5 甘肃建投重工科技公司采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5.1 采购成本高 |
3.5.2 来料质量不稳定 |
3.5.3 供应商准时交货率低 |
3.5.4 物料采购与实际生产脱节 |
3.6 甘肃建投重工科技公司采购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6.1 采购成本高的原因 |
3.6.2 来料质量不稳定的原因 |
3.6.3 供应商准时交货率低的原因 |
3.6.4 物料采购与实际生产脱节的原因 |
第四章 甘肃建投重工科技公司采购管理改进策略和实施 |
4.1 采购管理改进的思路与目标 |
4.1.1 采购管理改进思路 |
4.1.2 采购管理改进目标 |
4.1.3 采购管理改进逻辑关系 |
4.2 优化采购流程 |
4.2.1 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
4.2.2 优化采购订单管理 |
4.2.3 加强采购跟催单管理 |
4.2.4 提高物料进厂品质管控 |
4.3 健全供应商管理 |
4.3.1 优化供应商分类管理 |
4.3.2 完善供应商考核机制 |
4.4 采用ABC物料分类法采购 |
4.5 运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
第五章 甘肃建投重工科技公司采购管理改进策略的实施保障与效果分析 |
5.1 保障措施 |
5.1.1 采购人员的素质培养 |
5.1.2 采购人员的思维转变 |
5.1.3 技术人员的思维转变 |
5.2 优化采购流程的实施效果 |
5.2.1 采购流程更加规范化 |
5.2.2 物料准时交货率提升至95% |
5.2.3 物料进厂次品率降低至8% |
5.3 健全供应商管理的实施效果 |
5.3.1 供应商管理流程趋于完善 |
5.3.2 落实考核采购指标降低采购成本 |
5.3.3 深化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 |
5.4 采用ABC物料分类法采购的实施效果 |
5.5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施效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氮肥行业废水中多污染物低耗协同去除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氮肥行业废水污染概述 |
1.1.1 氮肥行业废水来源 |
1.1.2 氮肥行业废水特点 |
1.1.3 氮肥行业废水危害 |
1.2 氮肥行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1.2.1 物化处理技术 |
1.2.2 传统生物处理技术 |
1.3 可持续污水处理 |
1.4 厌氧消化工艺 |
1.5 自养脱氮工艺 |
1.5.1 ANAMMOX工艺 |
1.5.2 亚硝化-ANAMMOX工艺 |
1.5.3 CANON工艺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6.1 课题来源 |
1.6.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3 研究内容 |
1.6.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接种污泥及实验用水 |
2.1.1 接种污泥 |
2.1.2 实验用水 |
2.2 实验设计 |
2.2.1 厌氧消化工艺启动 |
2.2.2 自养脱氮工艺启动 |
2.2.3 有毒物质对厌氧消化影响 |
2.2.4 有毒物质对自养脱氮影响 |
2.2.5 实际氮肥废水处理 |
2.3 试剂及仪器 |
2.3.1 主要实验试剂 |
2.3.2 主要实验仪器 |
2.4 分析方法 |
2.4.1 水质指标的测定及分析 |
2.4.2 胞外聚合物及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测定 |
2.4.3 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
2.4.4 高通量测序 |
第三章 厌氧消化和自养脱氮工艺的启动 |
3.1 厌氧消化工艺启动 |
3.1.1 UASB厌氧消化的启动及稳定运行 |
3.1.2 AnSBR厌氧消化的启动及稳定运行 |
3.1.3 AnMBR厌氧消化的启动及稳定运行 |
3.2 自养脱氮工艺启动 |
3.2.1 ANAMMOX工艺的启动 |
3.2.2 CANON工艺的启动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氮肥废水中有毒物质对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研究 |
4.1 重金属对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研究 |
4.1.1 污染物去除效果变化 |
4.1.2 微生物特征变化 |
4.2 硫酸盐对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研究 |
4.2.1 硫酸盐对污染物去除的短期影响 |
4.2.2 硫酸盐对污染物去除的长期影响 |
4.3 硫化物对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研究 |
4.3.1 硫化物对污染物去除的短期影响 |
4.3.2 硫化物对污染物去除的长期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氮肥废水中有毒物质对自养脱氮工艺的影响研究 |
5.1 重金属对ANAMMOX工艺的影响研究 |
5.1.1 锌离子对ANAMMOX工艺的影响 |
5.1.2 镉离子对ANAMMOX工艺的影响 |
5.1.3 汞离子对ANAMMOX工艺的影响 |
5.2 重金属对CANON工艺的影响研究 |
5.2.1 污染物去除效果变化 |
5.2.2 污泥性能变化 |
5.2.3 微生物群落变化 |
5.3 硫酸盐对自养脱氮工艺的影响研究 |
5.3.1 污染物去除效果变化 |
5.3.2 污泥性能变化 |
5.4 硫化物对自养脱氮工艺的影响研究 |
5.4.1 污染物去除效果变化 |
5.4.2 污泥性能变化 |
5.5 纳米颗粒及抗生素对自养脱氮工艺的影响研究 |
5.5.1 纳米颗粒对ANAMMOX工艺的影响 |
5.5.2 抗生素对ANAMMOX工艺的影响 |
5.5.3 纳米颗粒及抗生素对亚硝化自养脱氮工艺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组合工艺处理实际氮肥废水效果研究 |
6.1 氮肥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
6.2 厌氧消化段污染物去除效果 |
6.3 自养脱氮段污染物去除效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DF-1.3/30-250型压缩机活塞杆结构的改进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
1.2 压缩机行业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 |
1.3 压缩机活塞杆疲劳断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关于疲劳裂纹产生的研究 |
1.3.2 关于短裂纹的研究现状 |
1.3.3 关于疲劳裂纹的扩展进行的研究现状 |
1.3.4 活塞杆疲劳失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1.3.5 疲劳寿命估算的研究现状 |
1.4 活塞杆疲劳断裂问题的提出 |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部件结构介绍 |
2.1 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
2.2 压缩机结构介绍 |
2.2.1 机身部件 |
2.2.2 曲轴部件 |
2.2.3 连杆部件 |
2.2.4 十字头部件 |
2.2.5 气缸部件 |
2.2.6 活塞部件 |
第三章 活塞式压缩机的活塞杆问题背景 |
3.1 活塞杆失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 活塞杆疲劳裂纹产生的机理 |
3.3 活塞杆裂纹扩展机理 |
3.3.1 造成活塞杆疲劳断裂原因归纳 |
3.3.2 疲劳损伤的基本理论 |
3.4 关于活塞杆断裂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 |
3.4.1 活塞杆应力集中对其所造成的影响 |
3.4.2 活塞杆尺寸变化对其疲劳寿命带来的影响 |
3.4.3 活塞杆表面状态对其疲劳断裂的影响 |
3.4.4 活塞杆制造热处理工艺对其疲劳断裂的影响 |
3.4.5 活塞杆制造材料特性对其疲劳断裂的影响 |
3.4.6 活塞杆所受平均应力对其疲劳断裂的影响 |
3.4.7 改进活塞杆的加工制作工艺对其疲劳断裂的影响 |
3.4.8 改变活塞杆基本结构对其疲劳断裂的影响 |
3.5 活塞杆断裂问题的解决方案 |
3.6 改进后活塞杆与活塞联接结构的设计思路 |
第四章 活塞部件三维模型的建立与力学分析 |
4.1 SolidWorks软件介绍 |
4.2 原活塞部件及其主要零件的模型建立 |
4.3 改进后活塞部件及其主要零件的模型建立 |
4.4 活塞杆的运动及力学分析 |
4.4.1 曲柄连杆结构的受力分析 |
4.4.2 活塞杆的受力分析 |
第五章 活塞杆受力情况的有限元分析 |
5.1 ANSYS有限元软件的介绍 |
5.2 有限元分析的原理 |
5.3 ANSYS有限元分析的步骤 |
5.4 原活塞杆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
5.4.1 原活塞杆网格的划分 |
5.4.2 原活塞杆所受载荷与约束的定义 |
5.4.3 原活塞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分析 |
5.5 改进后活塞杆模型的有限元分析 |
5.5.1 改进后活塞杆网格的划分 |
5.5.2 改进后活塞杆所受载荷与约束的定义 |
5.5.3 改进后活塞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分析 |
5.6 原活塞杆与改进后活塞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5)河南X化肥公司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政策导向化肥零增长 |
二 竞争加剧 |
三 环保形势严峻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二章 河南X化肥有限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X公司发展现状 |
一 X公司概述 |
二 X公司经营发展现状 |
三 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二节 外部环境分析 |
一 宏观环境分析 |
二 行业及竞争对手分析 |
三 产业链发展分析 |
第三节 内部环境分析 |
一 企业运营分析 |
二 产品结构分析 |
三 激励机制 |
第四节 X公司发展战略SWOT分析 |
第三章 X公司的发展战略构建 |
第一节 X公司发展战略目标 |
第二节 X公司战略的内涵 |
第三节 X公司的职能战略 |
一 运营战略 |
二 产品战略 |
三 质量战略 |
四 品牌战略 |
五 组织战略 |
第四章 X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 |
第一节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
第二节 强化制度建设 |
第三节 完善激励措施 |
一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凝聚力,提升员工执行力 |
二 实施标准化,目标化 |
三 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重视执行力效果 |
第四节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
一 坚持新型煤化工清洁生产技术研发 |
二 整合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 |
三 培养技术人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煤气化氢电联产耦合CO2捕集工艺模拟及(火用)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依据 |
1.4.1 煤气化部分 |
1.4.2 化学链技术 |
1.4.3 CO_2分离技术 |
第二章 煤气化氢电联产耦合CO_2捕集工艺 |
2.1 空气深冷分离制氧工艺及模拟 |
2.1.1 空气深冷分离制氧工艺概述 |
2.1.2 空气深冷分离制氧工艺模拟 |
2.2 煤气化工艺及模拟 |
2.2.1 煤气化工艺概述 |
2.2.2 煤气化工艺模拟 |
2.3 余热锅炉产蒸汽工艺 |
2.4 制氢及CO_2捕集工艺及模拟 |
2.4.1 制氢及CO_2捕集工艺概述 |
2.4.2 制氢及CO_2捕集工艺模拟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艺模拟及结果对比 |
3.1 工艺模拟 |
3.2 结果对比 |
3.2.1 模拟结果对比 |
3.2.2 性能参数对比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艺参数优化分析 |
4.1 参数优化分析 |
4.1.1 氧-煤比 |
4.1.2 水蒸气-煤比 |
4.2 (?)损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7)中土化肥贸易现状及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安排 |
1.3.1 本文研究方法和创新性 |
1.3.2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中土化肥工业发展及贸易现状 |
2.1 土耳其化肥工业及贸易现状 |
2.1.1 土耳其概况 |
2.1.2 土耳其化肥市场背景 |
2.2 我国化肥工业及贸易现状 |
2.2.1 我国化肥工业现状 |
2.2.2 我国化肥对外贸易现状 |
2.3 中土化肥贸易现状及分析 |
2.3.1 中国出口土耳其化肥数量 |
2.3.2 中国从土耳其进口化肥数量 |
2.3.3 中土化肥贸易分析 |
第3章 SWOT分析 |
3.1 中土化肥贸易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 |
3.1.1 优势分析(Strengths) |
3.1.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
3.1.3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
3.1.4 威胁分析(Threats) |
3.2 基于SWOT分析上进行TOWS矩阵战略模式分析 |
3.2.1 SO战略分析 |
3.2.2 WO战略和ST战略 |
3.2.3 WT战略 |
第4章 建议与策略 |
4.1 放眼全球,审视土耳其的市场定位 |
4.2 多方面提高我国化肥企业的竞争力 |
4.3 稳把质量关 |
4.4 努力推广新型肥料 |
4.5 探讨更多合作机会,促进中土化肥贸易 |
第5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我国合成氨工业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世界合成氨工业化10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合成氨工业发展的回顾 |
1.1 大型合成氨工业 |
1.2 中、小型合成氨工业 |
2 我国合成氨工业的未来展望 |
2.1 油改气 |
2.2 油改煤 |
2.2.1 煤气化工艺 |
2.2.1. 1 水煤浆气化工艺 |
2.2.1. 2 Shell粉煤气化工艺 |
2.2.1. 3 新型国产化粉煤加压气化技术 |
2.2.2 合成气净化工艺 |
2.3 上大压小 |
2.4 研发新型高效氨合成催化剂及相应的低压合成工艺 |
2.5 发展新型合成氨多联产工艺 |
3 结语 |
(10)中国氮肥行业发展问题研究 ——以山东氮肥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的意义 |
1.2 主要研究方法 |
1.3 主要创新点 |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
2 氮肥行业文献综述与评价 |
2.1 基础理论 |
2.2 文献综述与评价 |
3 中国氮肥行业的发展过程 |
3.1 几个概念的界定 |
3.2 中国氮肥行业的发展历程 |
3.3 中国氮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4 中国氮肥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
4.1 氮肥行业的优劣势分析及竞争力分析 |
4.2 氮肥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
4.3 中国氮肥行业发展问题成因分析 |
5 中国氮肥行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及措施 |
5.1 中国氮肥行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
5.2 中国氮肥行业发展问题的战略对策 |
5.3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我国小氮肥行业发展分析(下)(论文参考文献)
- [1]煤粉气化炉激冷室关键部件模拟分析及结构优化[D]. 马宝国. 浙江大学, 2021(02)
- [2]甘肃建投重工科技有限公司采购管理改进研究[D]. 苗永峰. 兰州大学, 2021(02)
- [3]氮肥行业废水中多污染物低耗协同去除工艺研究[D]. 陈召. 郑州轻工业大学, 2020(07)
- [4]DF-1.3/30-250型压缩机活塞杆结构的改进与分析[D]. 胡浩.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5]河南X化肥公司战略研究[D]. 陈高峰. 郑州大学, 2018(01)
- [6]煤气化氢电联产耦合CO2捕集工艺模拟及(火用)损分析[D]. 张政.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7]中土化肥贸易现状及发展分析[D]. 路志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06)
- [8]我国合成氨工业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世界合成氨工业化100周年[J]. 颜鑫. 化肥设计, 2013(05)
- [9]“十二五”氮肥行业若干问题的分析(下)[J]. 於子方. 小氮肥, 2012(04)
- [10]中国氮肥行业发展问题研究 ——以山东氮肥行业为例[D]. 魏久远. 山东大学,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