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不良地质灾害预测与施工

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不良地质灾害预测与施工

一、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不良地质灾害预测及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廖浩淼[1](2021)在《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价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全国道路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隧道的工程应用价值也随之不断提升。公路隧道为人民的出行及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与此共生的运营安全问题也日趋明显。由于隧道属于狭长的半封闭式土建结构,一旦发生事故,其逃生及消防救援难度均远超普通路段,因此更易导致大规模死伤事件的出现。为了有效防范公路隧道的潜在风险、最大限度降低火灾等恶性事故的伤亡概率,对运营隧道开展安全评价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围绕公路隧道运营安全提出了一套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首先从宏观角度对隧道基础条件、设备设施、交通、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量化打分,确定隧道的综合安全等级,为制定未来的风险防控大方向提供依据;其次鉴于隧道火灾的特殊性和高危险性,通过建立计算机场景模型实现对其风险的专项评价,该方法可定量预测隧道火灾的人员伤亡结果,为进一步改善隧道的火灾防护细节提供支撑。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首先借助python网络爬虫等渠道采集了1500起公路隧道运营事故案例并构建了事故数据库;其次通过数据库的统计功能,初步得出了公路隧道运营事故在形态、原因、车辆类型、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征规律;最后在事故统计的基础上结合FTA事故成因分析汇总得到了公路隧道运营安全影响因素集,并对其中各影响因素的安全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阐述。(2)基于运营安全影响因素集构建了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随后借鉴Euro TAP隧道安全评价的基本框架,紧密结合我国相关现行规范,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指标量化准则。(3)将所提出的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价法应用于大瑶山1号隧道,预测了该隧道2021~2026年的安全等级,指出了其未来运营风险的主要防控方向。(4)以大瑶山1号隧道设计、运营资料为依托,构建了公路隧道火灾扩散与人员逃生计算机场景模型,从数值仿真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火灾工况下温度、CO的扩散情况以及人员疏散的分布情况;根据人体对不同环境温度、CO浓度的耐受时间提出了公路隧道火灾伤亡判定模型,通过该模型计算出大瑶山1号隧道在工况三(大型火灾)情况下将存在人员死亡;最后基于模拟结果对隧道的应急风速及人行横通道宽度提出了改进方案,通过“再评估”流程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汪珂[2](2021)在《深埋隧道岩爆预测及防治技术现状综述》文中认为为对岩爆现有预测及防治技术进行整理和总结,搜集深埋岩爆隧道的大量资料,统计分析已建、在建隧道发生大面积岩爆现象的原因、过程和特征,对岩爆规律、预测方法以及处置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在岩爆预测阶段,基于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岩爆等级判别式具有一定通用性,判别标准的数值可应用于岩性、埋深相近的隧道;采用多个判别式可相互检验隧道的预测岩爆的准确性及特征,现场监控量测为制定判别标准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效性验证。2)细化岩爆防治阶段不同岩爆等级的应力解除方法:在轻微岩爆段,采用洒水或者灌水;在严重岩爆段,利用应力孔进行应力释放。3)总结提出不同等级围岩段落的初期支护参数,针对钻爆方法,通过对比总结,提出不同岩爆段落的开挖方法、进尺长度以及相应的等待时间。4)提出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库、无人机、机器视觉、信号采集、多光谱兼热成像技术,实现岩爆预测信息采集及岩爆过程位移场、应变场的全过程监测;提出利用离散元能量迭代算法模拟岩爆过程的新技术。

赵虎[3](2020)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公路隧道全深度电磁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西部复杂山区隧道建设是“一带一路”、交通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保障,高效准确的勘察工作是深埋隧道科学设计、安全施工的决定性因素。在西部山区高寒艰险环境下进行地质勘察需面临地形地质复杂、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等巨大挑战。由于地形复杂,植被茂密,地质调绘工作难度极大,为了查明隧道地质情况,就要通过大量深孔作业,但施工周期长,费用高昂。因而建立高效环保安全的新型勘察模式、创新高精度信息处理方法等核心技术,是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目前电磁法已大量用于铁路隧道、水电隧道等系统,并成为一种重要勘察手段,但公路深埋隧道有其特点,相比铁路及水电隧道来说其宽度更宽(多为双线),需要面临的地质问题更多,且由于国内外深埋长大隧道的电磁法勘探研究成果主要使用音频大地电磁法(天然源及可控源),存在浅埋段50m左右的勘探盲区,对于可以实现深埋隧道的电磁法2000米以内全深度勘察能借鉴的成果有限。本文在四川省交通科技计划及雀儿山隧道、二郎山隧道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支持下,以电磁法基础理论为基础,对电磁法原理、数值模拟、关键处理技术、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公路深埋隧道新型勘察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在具体工程上,达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推动了物探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试验研究、工程验证等手段进行技术攻关,主要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1)首次在公路隧道勘察中引入了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OCTEM),攻克了电磁法浅层探测盲区,实现了深埋隧道2000米以内全深度电磁勘探。(2)提出了一种视电阻率比值法公式,有效压制了低阻屏蔽效应,实现了电磁法在低阻覆盖情况下的微弱异常提取,有效提升了分辨率。构建了一种新型二维反演初始模型方法—“数模分离校正法”,有效解决了初始模型构建传统方法在解决复杂地区地质问题上的局限性。(3)创建了以电磁法为主导的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综合勘察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深埋隧道中岩性划分、岩体完整性评价、构造判识以及不良地质研判等关键技术难题。成果为复杂山区公路隧道电磁勘探提供了科学的行业依据和标准,为后续开展的川藏高速、川藏铁路地质勘察,提供了一整套可供借鉴的范例。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被誉为“川藏第一隧”的新二郎山隧道(长度13.4km、最大埋深约1600m)、全球座海拔超过4300米超长隧道-雀儿山隧道(最高海拔5050m、埋深大于700m)、康巴第一关折多山隧道(长度8.4km、最大埋深近800m)等数十项超级工程,也成功推广于广东惠清高速、云南沾会高速等省外公路隧道勘察以及川藏铁路、郑万高铁等铁路隧道勘察中,节省了勘察工期,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着。

伍小刚[4](2020)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选择与解译阈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隧道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西南地区,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决定了隧道建设的必要性。隧道建设过程中难免遇到不良地质,常见的不良地质有破碎岩体、软弱带、断层、溶洞等,这些不良地质容易引起隧道塌方、突泥、涌水等灾害。为了查明隧址区不良地质情况,有效避免施工地质灾害,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被引入隧道工程中,在隧道开挖前查明掌子面前方一定区域内的不良地质情况。物探法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常用的方法,常用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法有地震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瞬变电磁法、红外探水法、陆地声呐法。本文以天池隧道工程为依托,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地震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和瞬变电磁法在物探预报方案中的重要性权重,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物探预报方案。然后,总结鹧鸪山隧道、铜锣山隧道、大巴山隧道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预报资料,得出常见不良地质的纵波波速变化值(△vp)和纵横波速比变化值(△vp/vs)的规律;总结铜锣山隧道和明月隧道瞬变电磁法地质预报资料,得出常见不良地质的视电阻率(ρT)的变化规律。最后,将这些规律应用于九绵高速公路天池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解译中,达到提高解译准确性和效率的目的。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地震波反射法解译中,纵波波速(vp)、横波波速(vs)、纵横波速比(vp/vs)是3个重要参数,这3个参数共有13种变化模式。△vp可反映岩体完整性变化情况,△vp/vs可反映地下水发育情况,通过数理统计得出3种最有可能反映不良地质情况的模式对应的△vp和△vp/vs阈值范围。将其应用到天池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首先根据常规解译对岩体的完整性和富水性情况进行初步判定,再通过查表的方式快速准确地进行解译,这种方法有提高地震波反射法解译准确性和效率的效果。(2)瞬变电磁法解译中,视电阻率(ρT)是反映地下水发育情况的重要参数。通过数理统计得出常见含水节理裂隙、富水岩溶区域的ρT阈值范围,并将其应用在天池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首先根据常规解译对岩体富水性情况进行初步判定,再通过查表的方式快速准确地进行解译,这种方法有提高瞬变电磁法解译准确性和效率的效果。(3)在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选择方面,将层次分析法用于物探法预报方案中的重要性权重计算,建立了一套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物探法超前地质预报体系。层次分析模型中包含了影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法选择的所有因素,首次预报考虑了所有影响因素选择一种物探法进行预报,当首次预报发现不良地质时则针对不良地质特征通过层次分析法再选择一种物探法进行复测,通过两种及以上物探法尽可能消除预报多解性,提高预报准确性。

李远安[5](2019)在《基于VISSIM的特长水底隧道运行速度预测与协调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隧道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利用特长水底隧道来代替传统的特大型桥梁的跨海通道设计方案才得以应用和实现。目前,我国对于特长水底隧道的相关研究多着重于施工建设领域,在特长水底隧道的交通运行方面的研究尚显空白。本文参考《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 B05-2015),综合利用理论模型、回归模型和交通仿真三种预测方法,对特长水底隧道各路段的车辆运行速度进行理论研究与模型构建,其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并总结我国特长水底隧道的建设方法与特点,还对特长隧道内车辆运行特征和驾驶员视觉与心理特性进行了分析与总结;(2)深入研究我国公路运行速度设计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特长水底隧道的交通运行特性进行总结概括。在参考现有规范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分五种路段类型下的特长水底隧道的极小值综合运行速度模型,并给出基于运行速度的协调性评价方法。(3)利用VISSIM对青岛某特长水底隧道案例进行道路仿真建模,然后将获取的仿真车速与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大小型车辆在隧道内的运行特征,并给出基于运行速度的特长水底隧道线形评价结果与分析。

毛锦波[6](2019)在《天山胜利隧道施工组织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内10km以上特长公路和铁路山岭隧道基本采用两洞方案,超长隧道要满足合理施工工期要求时,必须通过设置竖井或斜井等辅助坑道开辟新的辅助工作面从而实现长隧短打。乌尉高速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035km,独头掘进距离长达11.0175km,而设计竖井时深度在500700m,设计斜井时长度在20003000m,通过竖井或斜井辅助主洞施工意义不大。同时本工程存在岩爆、断层破碎段、软岩大变形、涌水等不良地质条件,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为了实现天山胜利隧道在要求工期内完成施工,首先,论文按照技术可行性列出可实施的施工方案,通过工期、安全、质量、经济以及现场施工组织等因素,比选出“3洞+3竖井”的施工方案。其中中导洞采用施工技术较为成熟的8.4m直径TBM施工,该直径的TBM在应对不良地质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处理措施和施工经验,技术可行性更强,施工安全更有保障。本施工方案充分利用8.4m直径TBM中导洞快速施工的超前优势,通过横通道开辟辅助主洞工作面,实现长隧短打。施工进度组织直接决定项目资源配置、临时用电设计、通风设计等,是关系项目成败的关键问题,论文通过“不同横通道处开辟主洞辅助工作面”的不同组合,在保证工期和满足最小设备费用投入等情况下进行方案比选,研究选择“每个横通道处开辟主洞辅助工作面”的施工进度组织方案,达到了成本、进度、质量、安全最优的目的。针对中导洞断面尺寸较小,主洞辅助工作面的全部物料经过中导洞运输,物料组织难度较大的问题,中导洞TBM出渣采用连续皮带出渣,能够最大程度发挥TBM的施工工效,加快中导洞施工进度,优化比选后的物料运输方案中导洞日车流量较小,物料组织压力大大降低。TBM施工材料采用多功能胶轮车(MSV)的无轨运输方式,能够满足进入狭小的TBM后配套完成物料运输的要求。论文还确定了合理的MSV车辆配置标准,同时根据MSV运输车辆技术参数计算确定出洞口段施工便道的最小转弯半径及转弯处便道最小宽度等。针对于中导洞运输能力评价方式模糊的问题,采用通行能力模型对中导洞运输能力进行了定量的评价,并通过应用UWB(超宽带)技术和红绿灯技术等,对中导洞车辆运输进行信息化管理,提高中导洞内物料运输效率。

许章隆[7](2019)在《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在隧道工程全寿命周期中,以施工与运营阶段安全风险最大。在施工阶段,由于不确定的地质条件和复杂的建设程序等,导致隧道发生安全事故,使施工延误、成本超支甚至人员伤亡等更加严重的后果;在运营阶段,隧道结构往往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病害问题,不仅威胁隧道行人、行车安全,而且缩短了隧道使用寿命,给隧道管养单位造成巨大困扰。因此,开展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和控制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中的子课题“大型复杂隧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研究内容,运用系统安全理论,结合影响图法、BowTie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AHP)、粗糙集法(RS)和熵权法等构建了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在役结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以重庆、山西等地在建和已建特长公路隧道为依托,进行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在役结构安全风险评估的应用。论文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为了更好地了解事故发生条件,本文开展了大量的文献调研与风险事故调查和分析工作,采用影响图对隧道施工事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在运营阶段则采用BowTie法分析了在役隧道结构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控制措施、缓解措施和后果,这些是本文风险评估方法的重要基础。2)在隧道施工事故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施工阶段隧道外部环境风险源和内部风险源辨识工作,根据相关规范标准、文献以及建设单位调研,初步划分了隧道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源等级评判标准,并以此建立了隧道施工前总体与典型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3)开展了基于危险场景的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事件辨识工作,采用BowTie法分析了在役隧道结构典型风险事件的原因、后果等,识别了在役隧道结构安全外部环境风险源、内部风险源,并建立了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指标体系。4)建立了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和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重点研究了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与安全因子指标与风险因子指标的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粗糙集法(RS)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权重法确定安全因子指标(定性指标)权重系数,以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风险因子指标(定量指标)权重系数。5)应用本文所提出的隧道施工和在役结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选取了重庆、山西等地在建和已建特长公路隧道进行实例论证,获得了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等级,并针对该评估结果提出了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隧道安全风险。本论文按照风险源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特征,系统地完成了风险源辨识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隧道施工与在役结构安全评价量化指标体系,建立了有效、实用的隧道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所提出的评估方法为评估后风险防控与安全提升工作提供了直接的支撑作用,为隧道工程风险管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陈文[8](2019)在《山区高速高桥隧比路段应急交通与救援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我国西部艰险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不断加大,且具有明显的高桥隧比特征,行车安全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紧急事故多发。由于西部山区高速艰险的路段特征相应增加了紧急事件应急救援的难度,这也引起了国家各部门对山区高速应急救援的重视,而山区高速公路事故应急救援也是一个相对复杂庞大的系统,国内相关研究中具有诸多不足,尤其缺乏针对山区高速各项应急交通与救援关键技术研究。鉴于此,本文依托重庆市交通科研项目“山区高速高桥隧比路段运营安全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围绕山区高速高桥隧比路段应急交通与救援开展涵盖山区高速紧急事故分级方法、山区高速监测预警系统布局模式、山区高速应急通道体系、山区高速应急交通组织模式、长大隧道火灾事故预案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本文定义了高速公路交通紧急事件,并基于高速公路紧急事件特性分析划分类别。针对山区高速公路常见紧急事故进一步分析其主要的危害效应确定评价指标、并结合普通高速公路常用的事故等级评价方法,构建了“关键指标+多指标综合评价”山区高速紧急事故等级评定法,并进行实例验证。(2)构建了山区高速公路监测预警系统,提出“关键点监测”方案对外场监测预警设备的布设模式进行研究,采用累计事故频率法及安全性评价法识别关键点。最后对实际山区高速项目—城开路全线制定监测预警外场设备布设方案,用于后期运营状态下的实施监控,以期为类似山区高速监测设备布设提供参考。(3)创新性的引入施工便道及与地方路网临时连接道等高速公路紧急开口以构建完善的山区高速应急救援通道体系,重点对该体系中隧道内部车行横通道的设置标准进行研究确定各种行车工况下的最优宽度;基于应急通道体系对山区高速公路进行应急交通管控区段划分,对桥梁、隧道、一般路段发生紧急事故后分类进行应急交通组织模式研究。(4)基于山区高速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交通组织模式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展开研究,针对城开路上的旗杆山特长隧道,制定了隧道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李涛[9](2017)在《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及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综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隧道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公路隧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直线短隧道,而逐渐发展成为形式各样的特长隧道、水下隧道、曲线隧道等。雅西高速拖乌山北坡栗子坪至铁寨子段建成了世界首创的高速公路小半径双螺旋隧道,为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提供了成功经验。然而伴随着公路隧道的车流密度大、载运货物种类繁多、线路长、出入口少、光线昏暗、封闭性较强等特点,致使公路隧道成为极易发生火灾的场所。公路隧道火灾具有火灾危害大、温度高、浓烟大、氧气浓度低、人员疏散难度大、救援困难等特点。因此,研究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及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工程调研,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结合、实体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依托公安部重点研究计划项目,基于搭建的1:67螺旋隧道试验模型和CFD软件建立的1:67缩尺寸、1:1全尺寸螺旋隧道数值模型,开展螺旋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及相关规律研究,并进一步开展螺旋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综合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根据相似理论、相似准则和尺度关系等理论基础,建立1:67缩小尺寸螺旋隧道试验模型,通过模拟火灾试验,研究不同坡度和曲率对螺旋隧道火灾烟气流动规律的影响,分析不同坡度、曲率以及不同火源功率等参数下螺旋隧道内温度场、速度场和能见度的变化情况,为开展螺旋隧道火灾实体试验提供数据参考及理论基础。(第二章、第三章)(2)通过ANSYS软件中的建模工具ICEM CFD建立1:67的缩尺计算模型,开展9组不同工况的隧道火灾数值模拟试验,分析比较不同坡度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得出隧道拱顶以及隧道2m高处的沿程温度分布规律以及火源正上方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并对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缩尺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在温度沿程分布规律上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并探讨了螺旋隧道火灾烟气在坡度和曲率协同作用下的蔓延规律,首次验证CFD建立螺旋隧道实体计算模型的可行性。(第四章)(3)建立网格大小0.2 m×0.2 m、曲率1/125、长度950m的1:1全尺寸螺旋隧道物理模型,并设置隧道坡度(1%、3%、5%、7%)、4种不同火源位置、火灾功率(20MW、30MW、50MW)等相关参数,开展20组不同工况的全尺寸隧道火灾模拟试验,分析比较不同坡度、不同火源功率、不同曲率等条件下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研究螺旋隧道内温度场、速度场、浓度和能见度的变化规律,为高速公路螺旋隧道建设设计阶段及运营期火灾烟气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及工程参数。(第五章)(4)论文针对螺旋隧道火灾不同特点首次开展了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综合研究,制定出适宜的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综合方案,确定了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应急救援技术目标、应急救援技术原则、应急救援设施设置、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流程及火灾事故后期处置等相关内容,提出切实有效可行的螺旋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第六章)论文的研究为螺旋隧道火灾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火灾烟气蔓延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有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螺旋隧道应急救援体系,为减少螺旋隧道营运期间事故发生水平,避免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解决高速公路螺旋隧道建设和营运管理时期的关键问题具有一定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梁超[10](2017)在《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系统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己将公路建设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之一。特长公路隧道的建设往往会带来显着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且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隧道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特长公路隧道大量涌现。特长隧道意味着更加复杂的地质条件与结构受力状态,包含更多的风险因素,且施工难度大、建设过程风险高,施工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开展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中常用的评估方法如:灰色理论、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等。这些传统评估方法虽然发展已经较为成熟,但评估结果有一定的主观性与局限性。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隧道风险评估方法的提出势在必行,为解决隧道施工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现场调研、专家调查、统计分析、和神经网络方法针对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开展了相关工作。并以云南某特长公路隧道为依托,进行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用,论文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12种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出了性能优越、评估结果客观且适用于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的径向基神经网络评估方法。并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方法提出了特长公路隧道施工的风险评估流程。(2)统计分析了 142起隧道施工典型事故,详细分析了导致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并以此建立了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指标体系和典型施工事故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3)结合相关的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规范指南,给出了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的分级标准;根据规范及文献研究,初步划分了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指标的评判标准。(4)建立了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概率评估模型及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损失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软件。(5)应用本文开发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软件对云南省某特长公路隧道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得到该隧道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高级,该评估结果与隧道实际施工情况相符,并针对该隧道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二、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不良地质灾害预测及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不良地质灾害预测及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运营事故特征研究现状
        1.2.2 隧道运营安全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3 隧道火灾安全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现状评述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公路隧道运营事故特征及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2.1 公路隧道运营事故数据库
    2.2 隧道运营事故特征分析
        2.2.1 事故形态分布特征
        2.2.2 事故原因分布特征
        2.2.3 事故车辆分布特征
        2.2.4 事发时间分布特征
        2.2.5 事发空间分布特征
        2.2.6 分析与总结
    2.3 基于FTA的事故成因分析
        2.3.1 隧道交通事故FT分析
        2.3.2 隧道火灾FT分析
        2.3.3 结论与分析
    2.4 隧道运营安全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2.4.1 隧道基础因素
        2.4.2 人的因素
        2.4.3 设备因素
        2.4.4 交通因素
        2.4.5 环境因素
        2.4.6 管理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价研究
    3.1 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价方法介绍
        3.1.1 综合评价理论概述
        3.1.2 综合评价基本流程
        3.1.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 风险指标评分准则
        3.2.1 隧道条件
        3.2.2 隧道交通
        3.2.3 隧道环境
    3.3 安全保障指标评分准则
        3.3.1 隧道安全设施
        3.3.2 隧道安全管理
    3.4 隧道综合安全等级评定
        3.4.1 风险比率因子(RF)
        3.4.2 安全保障因子(SF)
        3.4.3 分级百分比(GP)及安全等级划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瑶山1号隧道综合安全评价实例分析
    4.1 隧道基本情况简介
        4.1.1 隧道断面及建筑界限
        4.1.2 隧道交通概况
        4.1.3 隧道附属设施概况
    4.2 隧道通风及火灾应急方案概述
        4.2.1 通风方案
        4.2.2 火灾应急预案
    4.3 大瑶山1号隧道运营安全综合评价
        4.3.1 隧道风险分数评估
        4.3.2 隧道安全分数评估
        4.3.3 隧道风险比率因子计算
        4.3.4 隧道安全保障因子计算
        4.3.5 隧道综合安全等级及风险防控方向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场景模拟的隧道火灾专项评价研究
    5.1 火灾专项评价概述
        5.1.1 评价方法及流程
        5.1.2 模拟软件及基础理论介绍
    5.2 隧道火灾场景及工况设计
        5.2.1 火灾场景设计
        5.2.2 火灾工况设计
    5.3 火灾扩散及人员逃生模拟
        5.3.1 隧道火灾扩散模拟
        5.3.2 人员逃生模拟
    5.4 隧道火灾后果评价
        5.4.1 隧道火灾伤亡判定模型
        5.4.2 隧道火灾伤亡预测
        5.4.3 火灾应急措施改善及安全再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2)深埋隧道岩爆预测及防治技术现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深埋隧道岩爆灾害及特征统计
    1.1 岩爆灾害统计
    1.2 岩爆特征分析
2 岩爆评估及预警方法研究现状
    2.1 设计阶段岩爆判据分析
    2.2 施工阶段实时监测法
3 岩爆的预防及处理
    3.1 改善围岩条件
        3.1.1 物理力学特性
        3.1.2 应力条件
    3.2 合理选择初期支护
        3.2.1 支护参数
        3.2.2 新材料新技术
    3.3 改进施工方法
        3.3.1 钻爆法
        3.3.2 岩石掘进机法
4 结论与讨论

(3)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公路隧道全深度电磁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隧道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电磁法勘探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目标及关键科学问题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取得的成果及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电磁法理论基础及适于深埋隧道全深度电磁勘探方法的主要特点
    2.1 电磁勘探方法的理论基础
    2.2 常用电磁勘探方法勘探深度及主要特点分析
        2.2.1 音频大地电磁(AMT)法
        2.2.2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
        2.2.3 瞬变电磁(TEM)法
        2.2.4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OCTEM)法
    2.3 公路深埋隧道全深度勘探适用方法选取
    2.4 AMT法主要技术特点
        2.4.1 AMT法基本原理
        2.4.2 AMT法主要特点
    2.5 OCTEM法主要特点
        2.5.1 OCTEM法基本原理
        2.5.2 OCTEM法主要技术特点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音频大地电磁法关键技术研究
    3.1 AMT正演分析
        3.1.1 地形影响数值模拟
        3.1.2 山区复杂地质情况数值模拟
    3.2 AMT地形校正技术研究
        3.2.1 地形改正理论
        3.2.2 模型验证
    3.3 AMT初始模型构建技术研究
        3.3.1 初始模型构建思路
        3.3.2 初始模型构建方法
        3.3.3 反演对比
    3.4 AMT反演技术研究
        3.4.1 NLCG法反演基本原理
        3.4.2 NLCG法计算步骤
        3.4.3 NLCG法计算速度
        3.4.4 NLCG法实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关键技术研究
    4.1 OCTEM法正演研究
        4.1.1 常见层状地层模型数值模拟
        4.1.2 模型计算(高低阻球状模型)
        4.1.3 模型计算(低阻直立板状体模型)
    4.2 OCTEM法关键技术研究
        4.2.1 视电阻率比值法公式
        4.2.2 模型分析
        4.2.3 应用效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磁法在山区公路隧道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5.1 公路深埋隧道地质选线
    5.2 公路深埋隧道地层岩性及褶皱构造勘察
    5.3 公路深埋隧道断层构造勘察
    5.4 公路深埋隧道岩溶不良地质勘察
    5.5 公路隧道进出口滑坡勘察
    5.6 公路隧道采空区勘察
    5.7 电磁法视电阻率围岩分级可行性分析研究
        5.7.1 隧道围岩分级常用方法概述
        5.7.2 电磁法视电阻率围岩分级可行性分析
        5.7.3 电磁法视电阻率围岩分级存在的问题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公路深埋隧道新型勘察模式建立及工程实例
    6.1 公路深埋隧道新型勘察模式的建立
        6.1.1 公路深埋隧道新勘察模式的工作流程
        6.1.2 公路深埋隧道新勘察模式的优势
        6.1.3 电磁法测线、测网的布设原则
        6.1.4 电磁法测点点距的选择
    6.2 工程实例
        6.2.1 研究区地质概况
        6.2.2 研究区工作布设
    6.3 新勘察模式的实用意义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及成果
    7.2 后期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已发表论文
    专利
    获奖
附录 A 研究内容支撑工作量统计表(部分)
附录 B 部分研究程序源代码
    B.1 EH4 测量数据及FFT计算结果实时显示
    B.2 一维大地电磁解析解法代码(均匀半空间)
        层状介质
    B.3 一维大地电磁正演有限差分法代码
    B.4 一维大地电磁马夸特反演法代码
    B.5 最小二乘优化Bostick反演代码
    B.6 一阶有限差分计算偏导矩阵代码
    B.7 正演计算模型参数代码
    B.8 最小二乘光滑约束反演代码

(4)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选择与解译阈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与选题依据
        1.1.1 研究意义
        1.1.2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发展状况
        1.2.2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选择状况
        1.2.3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解译状况
        1.2.4 目前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常用物探方法
    2.1 地震波反射法
        2.1.1 地震波反射法基本原理
        2.1.2 地震波反射法数据采集
        2.1.3 地震波反射法数据处理
        2.1.4 地震波反射法地质解译
        2.1.5 地震波反射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案例
    2.2 瞬变电磁法
        2.2.1 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2.2.2 瞬变电磁法数据采集
        2.2.3 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
        2.2.4 瞬变电磁法地质解译
        2.2.5 瞬变电磁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案例
    2.3 探地雷达法
        2.3.1 探地雷达法基本原理
        2.3.2 探地雷达法数据采集
        2.3.3 探地雷达法数据处理
        2.3.4 探地雷达法地质解译
        2.3.5 探地雷达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案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隧道不良地质超前预报物探方法选择
    3.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适用性分析
    3.2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层次分析
        3.2.1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层次分析原理
        3.2.2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层次分析模型建立
        3.2.3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层次分析模型计算和结果分析
    3.3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综合物探法预报体系
        3.3.1 物探方法解译指标选取
        3.3.2 综合物探预报法体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隧道不良地质地震波反射法解译阈值研究
    4.1 地震波反射法不良地质解译阈值研究
        4.1.1 解译参数变化模式
        4.1.2 解译参数实测值统计
        4.1.3 隧道不良地质解译阈值研究
    4.2 基于地震波反射法解译阈值的隧道不良地质解译方法
        4.2.1 基于解译阈值的地震波反射法解译流程
        4.2.2 基于解译阈值的地震波反射法解译案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隧道不良地质瞬变电磁法解译阈值研究
    5.1 瞬变电磁法不良地质解译阈值研究
        5.1.1 解译参数实测值统计
        5.1.2 隧道不良地质解译阈值研究
    5.2 基于瞬变电磁法解译阈值的隧道不良地质解译方法
        5.2.1 基于解译阈值的瞬变电磁法解译流程
        5.2.2 基于解译阈值的瞬变电磁法解译案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程应用
    6.1 工程概况
    6.2 综合预报法在天池隧道左线岩溶裂隙带的应用
    6.3 综合预报法在天池隧道左线断层破碎带的应用
    6.4 综合预报法在天池隧道右线岩溶裂隙带的应用
    6.5 综合预报法在天池隧道右线断层破碎带的应用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A 天池隧道左线工程地质断面图
    附录B 天池隧道右线工程地质断面图

(5)基于VISSIM的特长水底隧道运行速度预测与协调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特长水底隧道及车辆运行特征分析
    2.1 特长水底隧道定义
    2.2 隧道环境及车辆运行特征
    2.3 驾驶员生理及心理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特长水底隧道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3.1 运行速度相关基础理论
    3.2 运行速度预测方法及模型
    3.3 特长水底隧道下运行速度预测模型构建
    3.4 特长水底隧道各路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3.5 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VISSIM的特长水底隧道运行速度仿真
    4.1 VISSIM软件概述
    4.2 特长水底隧道路段仿真建模
    4.3 本章小结
5 特长水底隧道案例分析
    5.1 案例简介
    5.2 运行速度预测
    5.3 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天山胜利隧道施工组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长大隧道发展现状
        1.1.1 国内长大隧道发展现状
        1.1.2 国外长大隧道发展现状
    1.2 国内外长大隧道施工组织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天山胜利隧道工程概况
    2.2 气候
    2.3 工程地质条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工程地质
        2.3.3 水文地质
        2.3.4 不良地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山胜利隧道施工方案比选研究
    3.1 进度工效指标
    3.2 施工方案比选研究
        3.2.1 拟定方案
        3.2.2 3洞(1中导TBM+2主洞钻爆)+3竖井钻爆
        3.2.3 2主洞(1主洞TBM及扩挖+1主洞钻爆)+3 竖井钻爆
        3.2.4 2主洞钻爆+3竖井钻爆
        3.2.5 2主洞钻爆+3斜井钻爆
        3.2.6 2洞(1主洞TBM+1主洞钻爆)+3 竖井钻爆
    3.3 工期比较
    3.4 设备投入比较
    3.5 经济性比较
    3.6 安全质量比较
    3.7 综合评价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隧道施工进度组织技术研究
    4.1 进度工效指标
        4.1.1 隧道钻爆法施工工效指标表
        4.1.2 TBM工效指标
    4.2 施工组织优化研究
        4.2.1 拟定施工组织比选方案
        4.2.2 进度计划影响因素
        4.2.3 工期计算
        4.2.4 计划工期比选
        4.2.5 施工期内进度速率比较
        4.2.6 机械设备投入数量和费用比选
    4.3 综合比选方案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山胜利隧道物料运输技术研究
    5.1 物料运输方案比选
        5.1.1 施工组织方案
        5.1.2 物料运输比选方案
        5.1.3 物料运输方案
        5.1.4 中导洞车流量计算
        5.1.5 经济性计算
        5.1.6 综合比选方案确定
    5.2 中导洞出渣运输
        5.2.1 中导洞断面布置
        5.2.2 出渣皮带机选型
    5.3 中导洞其他物料运输
        5.3.1 中导洞运输车辆选型
        5.3.2 MSV车辆配置
        5.3.3 MSV车辆便道要求
        5.3.4 TBM后配套内物料运输
    5.4 中导洞物料运输能力评价
        5.4.1 中导洞物料运输能力计算
        5.4.2 中导洞物料运输能力评价
    5.5 物料运输调度系统
        5.5.1 解决方案
        5.5.2 车辆定位
        5.5.3 车流控制
        5.5.4 车辆通行模式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发展动态及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源辨识
    2.1 隧道施工风险源辨识框架
    2.2 风险事故与致灾地质构造的辨识
        2.2.1 隧道施工风险事故辨识
        2.2.2 隧道施工风险机理与风险源辨识
    2.3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源辨识
        2.3.1 隧道总体、不良及特殊地质段施工安全外部环境风险源
        2.3.2 隧道总体、不良及特殊地质段施工安全内部风险源
    2.4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源等级评定标准
        2.4.1 隧道施工安全外部环境风险源
        2.4.2 隧道施工安全内部风险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源辨识
    3.1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源辨识框架
    3.2 事故调查方法和因果模型的历史演变
    3.3 基于Bow Tie法的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识别
        3.3.1 危险场景的顶事件辨识
        3.3.2 基于Bow Tie法典型风险事件机理分析
    3.4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源辨识与等级评定标准
        3.4.1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外部环境风险源
        3.4.2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内部风险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4.1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管理流程
    4.2 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4.2.1 影响因素综合评判法
        4.2.2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评价方法
    4.3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设计
        4.3.1 评价指标应具备的特征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3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4.4 建立隧道施工风险因子指标体系
        4.4.1 风险因子评价模型
        4.4.2 隧道施工风险因子指标权重计算
        4.4.3 隧道施工风险因子指标体系
    4.5 建立隧道施工安全因子指标体系
        4.5.1 安全因子评价模型
        4.5.2 隧道施工安全因子指标权重计算
        4.5.3 隧道施工安全因子指标体系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指标体系的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5.1 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及管理流程
    5.2 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5.2.1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概述
        5.2.2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等级评价模型
    5.3 在役隧道结构风险因子
        5.3.1 风险因子权重计算
        5.3.2 在役隧道结构风险因子指标体系
    5.4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因子
        5.4.1 安全因子权重计算
        5.4.2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因子指标体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实例分析
    6.1 虹梯关特长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6.1.1 工程概况
        6.1.2 虹梯关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
        6.1.3 虹梯关隧道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
    6.2 重庆缙云山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评估
        6.2.1 工程概况
        6.2.2 在役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评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习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参加的项目

(8)山区高速高桥隧比路段应急交通与救援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速公路应急事件响应分级
        1.2.2 高速公路紧急事故监测预警系统
        1.2.3 高速公路应急交通组织
        1.2.4 高速公路隧道事故应急预案
    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区高速公路紧急事件分级研究
    2.1 高速公路紧急事件界定及分类研究
    2.2 山区高速常见紧急事故危害分析
    2.3 紧急事故响应等级评定方法
        2.3.1 普通高速公路紧急事故分级方法
        2.3.2 山区高速公路应急事件分级方法
        2.3.3 山区高速紧急事故等级评定实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区高速监测预警系统
    3.1 山区高速公路监测预警系统
    3.2 信息监测子系统及场外布点研究
        3.2.1 信息监测需求及技术分析
        3.2.2 监测设备布点研究
    3.3 信息发布子系统及场外布点研究
    3.4 城开路场外监控设施布设方案
        3.4.1 项目概况
        3.4.2 监测点识别
        3.4.3 信息发布设备
        3.4.4 外场监控布设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区高速应急通道研究
    4.1 山区高速应急通道体系
    4.2 隧道内横通道的设置研究
        4.2.1 车辆进出车行横洞时通行状况研究
        4.2.2 车辆进出车行横洞时交通组织方案
        4.2.3 车行通道的经济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区高速应急交通组织模式
    5.1 事故延误分析
    5.2 应急交通控制策略
        5.2.1 应急交通组织常用方法
        5.2.2 应急交通控制分区及策略
    5.3 隧道事故内部交通组织
        5.3.1 隧道分区
        5.3.2 应急交通模式
    5.4 桥梁事故内部交通组织
        5.4.1 不破坏桥梁结构
        5.4.2 破坏桥梁结构
    5.5 一般路段应急交通组织
        5.5.1 紧急事故阻塞单向部分车道
        5.5.2 紧急事故阻塞单向全部车道
        5.5.3 紧急事故阻塞双向交通全部车道
    5.6 事故点内部应急交通模式汇总
    5.7 事故点外部应急交通联动模式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山区高速隧道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6.1 应急救援基本原则及任务
    6.2 应急救援体系
        6.2.1 应急组织机构及救援人员
        6.2.2 交通控制预案
        6.2.3 通风预案
        6.2.4 消防灭火预案
    6.3 应急救援控制流程
    6.4 旗杆山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4.1 项目概况
        6.4.2 应急救援控制程序
        6.4.3 旗杆山隧道火灾事故交通控制预案
        6.4.4 旗杆山隧道火灾事故通风排烟应急模式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左右线运行速度图示
    附录B 城开路预警监测系统场外设备布设一期
    附录C 城开路预警监测系统场外设备布设二期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9)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及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公路隧道的发展
        1.1.2 公路隧道火灾及其危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路隧道火灾特性研究
        1.2.2 公路隧道火灾通风排烟技术研究
        1.2.3 公路隧道火灾应急救援战术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隧道火灾烟气蔓延基础理论及实验平台
    2.1 火灾流体力学理论分析
        2.1.1 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模型
        2.1.2 火灾湍流数值模拟理论模型
    2.2 火灾湍流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2.2.1 湍流模型
        2.2.2 辐射模型
    2.3 实验平台建设
        2.3.1 模型实验设计理论基础
        2.3.2 模型实验平台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螺旋隧道火灾缩尺模型实验研究
    3.1 实验工况设定
    3.2 坡度对螺旋隧道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3.2.1 不同坡度下螺旋隧道内温度沿纵向分布规律
        3.2.2 不同坡度对火源处拱顶下方最高温度的影响
        3.2.3 烟气蔓延特性
    3.3 火源功率对螺旋隧道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3.3.1 不同火源功率下隧道内温度分布规律
        3.3.2 不同火源功率下烟气流动形态
    3.4 风速对螺旋隧道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3.4.1 自然风的影响
        3.4.2 纵向通风的影响
        3.4.3 烟气蔓延情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螺旋隧道缩尺模型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4.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4.2 边界条件及模型工况
    4.3 缩尺模型不同坡度下烟气蔓延规律分析
        4.3.1 温度场分布规律
        4.3.2 流速分布规律
        4.3.3 CO及 CO2浓度的变化
        4.3.4 能见度分布规律
    4.4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
        4.4.1 0.610kW火源,0m/s风速
        4.4.2 0.610kW火源,0.49m/s风速
        4.4.3 0.610kW火源,0.24m/s风速
        4.4.4 1.395kW火源,0m/s风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螺旋隧道火灾全尺寸数值模拟研究
    5.1 物理模型建立
    5.2 计算结果与分析
        5.2.1 隧道坡度的影响
        5.2.2 实体模型不同坡度下烟气蔓延规律分析
        5.2.3 火源功率的影响
        5.2.4 隧道曲率的影响
        5.2.5 通风风速的影响
        5.2.6 火源位置的影响
        5.2.7 纵向排烟的有效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研究
    6.1 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目标
    6.2 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技术原则
    6.3 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设施设置
        6.3.1 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疏散通道设置
        6.3.2 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事故通风排烟技术
        6.3.3 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技术联动监控
    6.4 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流程
        6.4.1 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梯队
        6.4.2 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6.5 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事故后期处置
        6.5.1 善后处置
        6.5.2 保险
        6.5.3 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我国公路隧道发展历程及前景
        1.1.2 我国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现状
    1.2 论文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3 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理论分析
    2.1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基本体系
        2.1.1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
        2.1.2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基本流程
        2.1.3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辨识
        2.1.4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对比分析
    2.2 径向基神经网络评估方法简介
        2.2.1 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兴起
        2.2.2 径向基函数
        2.2.3 径向基神经网络结构
        2.2.4 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映射关系
    2.3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事故统计分析
    3.1 隧道施工事故统计
    3.2 隧道施工事故分类及特征统计
        3.2.1 隧道施工风险事故分类
        3.2.2 隧道施工风险事故特征统计
    3.3 特长公路隧道典型施工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3.3.1 塌方
        3.3.2 涌突水(泥)
        3.3.3 瓦斯
        3.3.4 岩爆
        3.3.5 高低温
        3.3.6 大变形
    3.4 隧道施工事故分析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及风险评估标准
    4.1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4.1.1 风险评估指标选取原则与方法
        4.1.2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指标体系
    4.2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标准
        4.2.1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分级标准
        4.2.2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指标评判标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5.1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概率评估模型
        5.1.1 径向基神经网络结构设计与建立
        5.1.2 训练样本采集与处理
        5.1.3 径向基神经网络训练
    5.2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
        5.2.1 层次分析法
        5.2.2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指标权重
    5.3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损失评估模型
        5.3.1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损失分类
        5.3.2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损失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软件开发及实例应用
    6.1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软件开发
        6.1.1 软件开发环境
        6.1.2 软件程序功能
        6.1.3 应用程序设计原则
        6.1.4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软件设计
    6.2 实例应用
        6.2.1 工程概况
        6.2.2 云南某特长公路隧道施工主要风险源识别
        6.2.3 云南某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6.3 风险控制措施
        6.3.1 工程地质因素风险控制措施
        6.3.2 设计勘查因素风险控制措施
        6.3.3 施工技术因素风险控制措施
        6.3.4 管理因素风险控制措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径向基神经网络主要部分的程序代码
附录B 特长公路隧道施工风险损失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奖励

四、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不良地质灾害预测及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价技术研究[D]. 廖浩淼. 重庆交通大学, 2021(02)
  • [2]深埋隧道岩爆预测及防治技术现状综述[J]. 汪珂.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1(02)
  • [3]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公路隧道全深度电磁勘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 赵虎.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4]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方法选择与解译阈值研究[D]. 伍小刚.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5]基于VISSIM的特长水底隧道运行速度预测与协调性评价[D]. 李远安.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6]天山胜利隧道施工组织技术研究[D]. 毛锦波. 长安大学, 2019(01)
  • [7]基于指标体系的隧道施工与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 许章隆.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8]山区高速高桥隧比路段应急交通与救援关键技术研究[D]. 陈文.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9]高速公路螺旋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及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综合研究[D]. 李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3)
  • [10]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特长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系统研究[D]. 梁超.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不良地质灾害预测与施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