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卷叶相关病毒Ⅲ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

葡萄卷叶相关病毒Ⅲ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

一、葡萄卷叶伴随病毒Ⅲ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论文文献综述)

温少华[1](2020)在《猕猴桃宏病毒组学分析及三种新发生病毒的分子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猕猴桃(Actinidia spp.)为多年生藤本植物,中国是猕猴桃种植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近些年的田间调查发现,病毒病在中国栽培的猕猴桃上发生十分普遍,严重影响猕猴桃生产。相对其它重要果树的病毒病研究而言,猕猴桃病毒病害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开展的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通过宏病毒组RNA测序,对我国部分地区栽培的猕猴桃进行了病毒鉴定,并对3种新发生病毒的分子特性、遗传多样性和侵染状况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6份表现明显病毒病症状的猕猴桃样品(包括2份单株样品和由多个单株叶片混合而成的4份样品)进行去核糖体RNA测序,经序列拼接和比对分析,鉴定到分属于4个科的11种植物病毒,包括:8种已报道病毒,即猕猴桃病毒1(Actinidia virus 1,Ac V-1)、猕猴桃褪绿环斑相关病毒(Actinidia chlorotic ringspots associated virus,Ac CRa V)、猕猴桃种传潜隐病毒(Actinidia seed-borne latent virus,ASb LV)、猕猴桃病毒A(Actinidia virus A,Ac VA)、猕猴桃病毒B(Actinidia virus B,Ac VB)、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和猕猴桃山梣病毒2(Actinidia emaravirus 2,Ac EV-2),及首次发现侵染猕猴桃的3种病毒,即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茶树线纹病毒(Tea plant line pattern virus,TPLPV)和苹果潜隐球状病毒(Apple latent sephical virus,ALSV)。对测序获得的各病毒的contig序列进行分析,发现Ac V-1、ASb LV、ALSV和TPLPV群体内存在较高的分子变异。采用病毒特异性引物对组成6份RNA测序样品的69份单株样品分别进行RT-PCR分析,发现30份样品中上述11种病毒为阴性,14份样品仅为其中1种病毒侵染,25份样品为2种或2种以上病毒的复合侵染。(2)AcV-1是2018年在猕猴桃上鉴定到的长线型病毒科(Closteroviridae)暂定种。本研究在RNA测序基础上,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Ac V-1的2条全长基因组序列及2条近全长基因组序列,这些来自中国猕猴桃的Ac V-1分子变种的基因组结构与新西兰报道的Ac V-1分离物K75相同,包含12个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对所获得基因组序列及RNA测序得到的该病毒的7条contig序列(>10000 nt)进行比对分析,发现Ac V-1分离物间表现出高度的分子变异,变异主要发生在基因组5′端的非翻译区(5′UTR)、ORF1a、ORF2和ORF3,在系统进化树中聚为3个分支。首次发现该病毒不同分子变种ORF1a编码的复制相关蛋白所含保守结构域存在差异和不同分离物基因组序列间的重组现象。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来自10省(市)的5个主要栽培种和未知种的249份猕猴桃样品中,该病毒的检出率为31.7%。(3)ASbLV是2018年首次报道的侵染猕猴桃的b-线性病毒科(Betaflexiviridae)李病毒属(Prunevirus)新病毒。本研究根据RNA测序获得的该病毒contig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T-PCR扩增,获得了ASb LV的6条全长基因组序列,其基因组结构与新西兰报道的该病毒分离物01227相同,包括4个ORF,但ASb LV不同分离物在ORF1的长度及ORF1编码复制相关蛋白结构域上存在差异。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显示,该病毒存在较大的分子变异,形成3个系统进化分支。RT-PCR分析结果显示,77份猕猴桃样品中ASb LV的检出率为22.1%。(4)ALSV为日本报道的侵染苹果的伴生豇豆病毒科(Secoviridae)樱桃锉叶病毒属(Cheravirus)病毒,目前仅1条该病毒全长基因组序列。本研究根据RNA测序获得的该病毒contig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RT-PCR扩增和产物测序获得了侵染猕猴桃的ALSV的2个分离物的全长基因组序列,其基因组结构与已报道的该病毒苹果分离物相同,由2条正义单链RNA(RNA1和RNA2)组成,编码2个多聚蛋白。2个猕猴桃分离物ALSV-CQ6和ALSV-CQ8的基因组RNA1和RNA2序列相似性为95.0-98.0%,与苹果分离物Fukushima的相似性为73.0-78.0%,存在较大遗传距离。因此,认为侵染中国猕猴桃的分离物ALSV-CQ6和ALSV-CQ8为ALSV的新分子变种。在RT-PCR分析的77份猕猴桃样中,7份为ALSV阳性,检出率为9.1%。这是首次从猕猴桃鉴定到ALSV,并获得该病毒基因组序列。本研究所获结果明确了侵染我国猕猴桃的病毒种类和分布,丰富了猕猴桃病毒的种类及基因组信息,为进一步明确3种新发生病毒的分类地位、致病特点和建立高效分子检测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进而为猕猴桃病毒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信息。

杨洁萍[2](2020)在《基于转录组与小RNA测序的库尔勒香梨病毒检测》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库尔勒香梨花朵进行转录组测序和Small RNA测序,筛选出与植物病毒相关的基因序列作为候选病毒分析,并通过RT-PCR技术对筛选到有关病毒的基因序列进行验证。探索分析库尔勒香梨病毒的基因序列相关信息的新方法,为库尔勒香梨病毒的检测、病毒防治和培育无病毒苗木奠定基础。方法:将2014年、2017年、2018年4月中旬,采集的库尔勒香梨花朵分别于当年送至诺禾致源公司,委托其利用Illumina HisSeqTM2500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将获得的原始序列过滤剔除低质量数据得到干净序列后,采用Trinity软件对干净序列进行拼接。Trinity拼接得到的转录本序列,Corset利用比对到转录本的序列和表达模式对转录本进行层次聚类,以Corset层次聚类后最长Cluster序列进行基因功能注释,筛选出注释为植物病毒的长片段序列作为候选病毒,对候选病毒病毒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T-PCR验证;将2014年所获得的小RNA测序数据,所得的原始序列进行测序数据过滤,得到的为干净序列。在NCBI的GenBank数据库下载各种植物病毒的参考序列,将干净序列用本地BLAST程序与核酸数据库、蛋白数据库进行比对,筛选出和植物病毒序列相似性比较高的序列,从而得到候选病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库尔勒香梨转录组测序分析根据三组转录组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对分别筛选出的66条、202条、921条注释为植物病毒的基因序列和1条注释为植物类病毒的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有3种是已报道的侵染梨的病毒和1种类病毒,分别是苹果茎痘病毒分离物PA66、苹果茎沟病毒分离物P-209、苹果茎沟病毒韩国分离物、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啤酒花矮化类病毒,一种未报道的病毒芸薹黄化病毒。根据设计的特异性引物,随机采集的库尔勒香梨枝条样品利用RT-PCR技术对筛选出的4种病毒进行扩增验证,只有苹果茎痘病毒和苹果茎沟病毒扩增出目的片段。2、库尔勒香梨Small RNA测序分析运用BLAST程序将获得的干净序列分别与NCBI的核酸数据库和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筛选出了22条注释为植物病毒的基因序列和32条注释为植物类病毒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2种已报道的侵染梨的病毒和1种类病毒,分别为苹果茎痘病毒、苹果茎沟病毒和苹果锈果类病毒。

闫晨鸽[3](2020)在《利用深度测序技术鉴定枣树及百合病毒》文中认为调查发现,在北京多地的枣树及百合植株上出现了花叶、卷叶、黄化等病毒病症状,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受到了影响。查阅文献后发现,关于枣树及百合病毒病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拟利用深度测序技术,对表现病毒病症状的枣树及百合进行病毒检测,从而明确病毒种类,丰富枣树及百合的病毒数据库,为枣树及百合病毒病的防治工作打下基础。实验结果如下:1、在枣树植株上发现了四种从未报道的病毒,以及一种新的分离物,分别为:①枣树黄化斑驳相关病毒(Jujube yellow mottle-associated virus,JYMaV)北京分离物,属于无花果花叶病毒科、欧洲山梣环斑病毒属,该病毒由6条RNA链构成,每条RNA只编码一个蛋白,它们依次编码了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糖蛋白前体、核衣壳蛋白、运动蛋白和未知功能蛋白。②枣树花叶相关病毒(Jujube mosaic-associated Badnavirus,JaBV),是花椰菜花叶病毒科、杆状DNA病毒属的新病毒,该病毒为环状DNA病毒,由4个开读框组成,分别编码了一个未知蛋白、病毒相关蛋白、复制酶和未知蛋白。③中国枣树卷叶伴随病毒(Chinese jujub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CJLRaV),是长线病毒科、葡萄卷叶病毒属的新病毒,该病毒为单链RNA病毒,由7个开读框组成。④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枣树分离物,属于乙型线形病毒科、线形病毒属,这是首次在枣树上发现该RNA病毒,它由有2个开读框组成,分别编码了一个复制酶和移动蛋白。⑤中国枣树F病毒(Chinese jujube virus F,CJVF),是伴生豇豆病毒科、蚕豆病毒属的新病毒,该病毒为双组份RNA病毒,RNA1有1个开读框,编码了 RNA解旋酶、逆转录酶;RNA2有1个开读框,编码了运动蛋白、大外壳蛋白、小外壳蛋白。2、在百合植株上发现了四种从未报道的病毒,分别为:①剪秋萝斑驳病毒(lychnis mottle virus,LycMoV)百合分离物是伴生豇豆病毒科、病毒属(未分类)的病毒,该病毒为双组份RNA,RNA1有1个开读框,包含了蛋白酶辅助因子、RNA解旋酶、病毒基因组5’端结合蛋白、蛋白酶、聚合酶;RNA2有1个开读框,包含了运动蛋白、大外壳蛋白、小外壳蛋白。②百合黄脉病毒(Lily yellow vein virus,LYVV),是花椰菜花叶病毒科、玫瑰黄花叶病毒属的新病毒,该病毒为环状DNA,目前获得了运动蛋白、衣壳蛋白、假定蛋白的部分序列。③百合西方黄化病毒(Lily western yellows virus,LWYV),是黄症病毒科、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的新病毒,该病毒为单链RNA,目前获得了 4个开读框,ORFO编码了一个P0蛋白;ORF1编码了一个RdRp P1蛋白;ORF2编码了一个RdRp P1-P2融合蛋白。其他部分尚未完成。④百合内生病毒(Lily endornavirus,LEV),是内源RNA病毒科、内源RNA病毒属的新病毒,该病毒为单链RNA,目前获得了未知区域、糖基转移酶的部分序列,RNA解旋酶、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的完整序列,其他部分尚未完成。

李文学,吕苗苗,胡丽杰,闫思远,孙牧笛,顾沛雯[4](2019)在《宁夏地区葡萄卷叶伴随病毒遗传变异的PCR-SSCP分析》文中指出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卷叶病病株率较高,严重影响了酿酒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有关其病原葡萄卷叶伴随病毒(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 GLRaVs)的遗传变异情况则鲜有报道.利用RT-PCR技术对宁夏酿酒葡萄不同种植区的7个主栽品种的GLRaV-1和GLRaV-3进行分子检测,利用SSCP技术对扩增片段进行遗传变异分析.试验结果共获得8个GLRaV-1和13个GLRaV-3的阳性样本. 8个GLRaV-1分离物基于CP基因分析差异明显,可分为3类; 13个GLRaV-3分离物基于RdRp基因分析差异明显,可分为3类,而基于CP和HSP70基因分析可分为2类.说明宁夏酿酒葡萄不同种植区、不同品种的GLRaV-1和GLRaV-3种群分子特性存在差异且遗传变异明显.这有助于宁夏地区酿酒葡萄GLRaVs流行学调查和分子诊断分析,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张向昆[5](2019)在《秦皇岛产区酿酒葡萄病毒病的侵染情况调查及RT-PCR检测》文中指出中国至今已报道14种葡萄病毒病,葡萄病毒病的发生严重制约了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秦皇岛是我国重要酿酒葡萄栽培基地之一,有关葡萄病毒病在秦皇岛各葡萄种植区的发病情况罕有报道。为此,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研究:第一,调查了秦皇岛产区酿酒葡萄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第二,对疑似葡萄病毒病症状样品进行RT-PCR检测;第三,对本产区葡萄卷叶病毒3和灰比诺病毒的分离物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明确秦皇岛产区感染葡萄病毒病的种类,为该产区葡萄病毒病的防控奠定基础。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本研究对秦皇岛产区5个葡萄园8个酿酒品种感染葡萄扇叶病(GFLV)、葡萄卷叶病(GLRaVs)、葡萄病毒B(GVB)和葡萄斑点病毒(GFKV)的情况进行田间调查。结果发现,(1)GFLV和GLRaVs在秦皇岛葡萄产区普遍存在,且GLRaVs发病率最高;(2)GVB仅在朗格斯酒庄葡萄种植园有发现;(3)在调查的葡萄园中均未发现GFKV表现症状。(4)各葡萄种植园和品种间感染GLRaVs的情况不同,耿庄葡萄种植园GLRaVs发病率较高于其它4个种植园,‘美乐’和‘西拉’两个品种GLRaVs的感染率较高。2.对秦皇岛产区7种病毒病的疑似症状样品进行了RT-PCR检测,在所检测的样品中,检出GFKV、葡萄灰比诺病毒(GPGV)、GLRaV3和GVB四种病毒,其中GFKV、GPGV和GLRaV3在所有调查葡萄园均有检出,总检出率分别为49.9%、59%和47.3%。GLRaV3在‘小味儿多’品种的检出率最高,为82.2%;GFKV在‘小味儿多’品种的检出率最高,为84.4%;GPGV在‘小白玫瑰’品种的检出率最高,为93.3%;GVB在‘霞多丽’品种的检出率最高,为6.6%。此外,供试品种检测出有含GLRaV3和GFKV二重复合侵染。在单一病毒RT-PCR检测的基础上,建立了GLRaV3和GFKV双重RT-PCR检测体系,并优化了检测条件。3.对获得的阳性样品的GLRaV3-HSP70和GPGV-MP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GLRaV3-QHD分离株与国内外已报道分离株的HSP70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6.3%99.3%;GPGV-QHD分离株与国内外已报道分离株的M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3.3%98.4%。

吕苗苗,李文学,孙牧笛,胡丽杰,顾沛雯[6](2018)在《葡萄卷叶伴随病毒1号和3号宁夏分离物部分基因序列分析》文中指出为明确葡萄卷叶伴随病毒(GLRaVs)在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上的侵染状况,采用RT-PCR技术对40份酿酒葡萄样品中的GLRaV-1GLRaV-5进行了外壳蛋白(CP)、复制酶(RdRp)和热激蛋白(HSP70)基因序列的克隆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5种病毒中,除GLRaV-2和GLRaV-4未检测到外,GLRaV-1和GLRaV-3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0.0%和32.5%,GLRaV-5的检出率仅为5.0%;有6个样品存在GLRaV-1和GLRaV-3两种病毒复合侵染。序列分析表明,GLRaV-1宁夏分离物的部分CP基因序列长度为232nt,其两种分离物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90%,与已报道的国内外其他分离物CP基因序列相比,其同源率为90%99%;GLRaV-3宁夏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长度为942nt,其两种分离物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40%,与已报道的国内外其他分离物CP基因序列相比,其同源率为40%99%;GLRaV-3宁夏分离物的RdRp基因序列长度为683nt,其各分离物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90%以上,与已报道的国内外其他分离物RdRp基因序列相比,其同源率为90%99%;GLRaV-3宁夏分离物的HSP70基因序列长度为546nt,其两种分离物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96%,与已报道的国内外其他分离物HSP70基因序列相比,其同源率为96%99%。

胡涛[7](2017)在《双生病毒卫星编码的βC1蛋白与寄主MAPK途径中MKK2和MPK4蛋白的互作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植物双生病毒是一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造成经济作物产量严重损失的单链DNA病毒。本课题利用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双生病毒,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其卫星DNA(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betasatellite,TYLCCNB)编码的βC1蛋白在病毒侵染植物过程中的功能进行深入的探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cvated protein kinase,MAPKs)是一类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由此形成的MAPK级联途径是真核生物中保守的信号传导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将外界刺激信号传入细胞内,使细胞及时作出有效的应答反应。本课题首先利用免疫沉淀的方法富集在本氏烟中瞬时表达的βC1蛋白并进行质谱分析,在βC1蛋白复合物中检测到7条匹配本氏烟MAPK激酶NbSIPKK的肽段序列,覆盖蛋白6个区域共14.4%的序列。以NbSIPKK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同源物MKK2进行进一步分析,通过酵母双杂交、双分子荧光互补、免疫共沉淀和互补荧光素酶的方法鉴定并验证了 βC1与MKK2蛋白的互作,互作区域为MKK2的激酶功能域。体外磷酸化实验发现MKK2不能够磷酸化βC1,而βC1能够抑制MKK2的激酶活性。同样的,也利用酵母双杂交、双分子荧光互补、免疫共沉淀和互补荧光素酶的方法鉴定到βC1能和MKK2下游的MPK4蛋白互作,并也能够在体外实验中抑制MPK4的激酶活性。此外,利用细菌鞭毛蛋白的保守肽段flg22处理过表达βC1转基因拟南芥后发现,βC1能够抑制flg22诱导的MAPK激活,胼胝质积累和下游报告基因的转录。同时,转录组结果也显示,βC1在总体上对flg22诱导上调和下调的基因转录均存在负调控的作用。在mkk2突变体拟南芥里βC1便不能够再进一步影响flg22诱导的MAPK激活和下游报告基因的转录,说明靶标MKK2蛋白对于βC1抑制flg22诱导的MAPK激活是必须的。另一方面,TYLCCNV的侵染能诱导本氏烟MAPK途径中SIPK的激活,利用三种不同双生病毒感染本氏烟的病毒粒子粗提液处理拟南芥也能够激活拟南芥MAPK途径中MPK3和MPK6的磷酸化,说明MAPK途径参与对双生病毒侵染的防御。对野生型拟南芥和mkk2突变体拟南芥进行TYLCCNV+TYLCCNB侵染实验后发现mkk2突变体拟南芥的病毒侵染率要高于野生型。利用Crispr/cas9 技术敲除本氏烟 NBSIPKK 和 NBMPK4 基因的nbsipkk-crispr、nbmpk4-crispr突变体植株对TYLCCNV+TYLCCNB侵染均表现出更高的病毒积累量和更明显的病毒表型,说明MKK2和MPK4参与了对双生病毒的防御过程,TYLCCNV单独侵染后nbsipkk-crispr、nbmpk4-crispr表现出典型的卷叶、矮化的症状,说明βC1蛋白通过靶标MAPK途径中MKK2和MPK4来抑制MAPK介导的防御有助于病毒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本研究成果揭示了一种新的植物抗病毒的机制,也发现了双生病毒诱导症状产生的新的分子机理,为农业生产中有效准确的防控双生病毒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王建辉,刘建军,陈克玲,何建,赵黎明[8](2017)在《葡萄病毒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在葡萄中已经发现了65种病毒,多种病毒常常复合侵染,严重地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该文综述了葡萄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主要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工作、病毒种群结构与遗传变异分析、病毒重要功能基因研究、病毒检测方法和脱毒技术进展,以便更好地促进葡萄产业发展。

吕苗苗[9](2017)在《宁夏酿酒葡萄卷叶伴随病毒多重RT-PCR检测及变异群体的SSCP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萄卷叶伴随病毒(Grapevine Leafroll associated virus,简称GLRaVs)是世界范围内分布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一种葡萄病毒病,已成为世界葡萄栽培地区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是国内重要的酿酒葡萄栽培基地之一,有关GLRaVs在宁夏酿酒葡萄植株中的感染情况、GLRaVs的分子检测、株系变异及其与分子特性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在对宁夏酿酒葡萄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 GLRaVs多重RT-PCR检测体系,并对GLRaVs宁夏分离物的分子变异及群体结构进行PCR-SSCP分析,从而为宁夏GLRaVs群体结构变化监控及病害控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对宁夏贺兰山东麓8个种植地区8个酿酒葡萄品种的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共40份样品中GLRaV-1~5这5种葡萄卷叶伴随病毒的感染率。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主要病毒病有葡萄卷叶病、扇叶病和栓皮病,其中葡萄卷叶病尤为严重;不同种植区和品种间葡萄卷叶病的感染存在着差异,老葡萄种植区中品种间葡萄卷叶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新葡萄种植区的品种;“蛇龙珠”和“黑比诺”是感染葡萄卷叶病毒的主要品种,发病率高达85.1%和52.7%;利用5种葡萄卷叶伴随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仅检出3种病毒类型,且GLRaV-3的检出率最高,为87.5%。2、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卷叶病进行RT-PCR检测,在单一RT-PCR检测的基础上,对2种卷叶伴随病毒的多重RT-PCR模板浓度、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和TaqDNA聚合酶浓度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同时检测GLRaV-1和GLRaV-3的多重RT-PCR技术体系。模板浓度、引物浓度和TaqDNA聚合酶量对多重RT-PCR的扩增有很大的影响,而退火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对2种葡萄卷叶伴随病毒的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扩增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登录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6%-99%。所建立的多重RT-PCR技术检测田间样品效果良好。3、采用SSCP技术对所检测到的8个GLRaV-1宁夏分离物和13个GLRaV-3宁夏分离物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经SSCP分析可知,8个GLRaV-1宁夏分离物之间有明显差异,可归为3类;13个GLRaV-3宁夏分离物之间也有明显差异,GLRaV-3-CP和GLRaV-3-HSP70分离物均归为2类,而GLRaV-3-RdRp分离物归为3类。分离物在不同种植区间和不同品种间均表现差异性。4、对获得的阳性样品进行GLRaVs的CP、HSP70和RdRp基因组的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GLRaV-1宁夏分离物GLRaV-1-NX1和GLRaV-1-NX2的CP基因序列为232bp,其两种分离物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90%,与已报道的国内外其它分离物CP基因序列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 90%-99%;GLRaV-3 宁夏分离物 GLRaV-3-CP-NX1 和 GLRaV-3-CP-NX2 的 CP 基因序列为942bp,其两种分离物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40%,与已报道的国内外其它分离物CP基因序列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40%-99%;GLRaV-3宁夏分离物GLRaV-3-NX的RdRp基因序列为683bp,其各分离物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90%以上,与已报道的国内外其它分离物RdRp基因序列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90%-99%;GLRaV-3宁夏分离物GLRaV-3-NX的HSP70基因序列为546bp,其两种分离物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96%,与已报道的国内外其它分离物HSP70基因序列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率为96%-99%。

任芳,董雅凤,张尊平,范旭东,胡国君,周俊[10](2014)在《葡萄病毒研究最新进展》文中提出对近5年关于葡萄病毒分离鉴定、基因组及遗传变异、传毒介体、寄主互作、检测技术、脱毒和抗病毒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二、葡萄卷叶伴随病毒Ⅲ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葡萄卷叶伴随病毒Ⅲ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论文提纲范文)

(1)猕猴桃宏病毒组学分析及三种新发生病毒的分子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前言
    1.1 侵染猕猴桃的病毒种类
    1.2 长线型病毒科病毒的危害特点及分子特性
        1.2.1 长线型病毒科病毒的危害特点及传播
        1.2.2 长线型病毒科病毒的分类
        1.2.3 长线型病毒科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特点
        1.2.4 长线型病毒科病毒的遗传变异
    1.3 猕猴桃种传潜隐病毒的发现及基因组结构
    1.4 苹果潜隐球状病毒的研究背景
        1.4.1 ALSV的寄主及传播介体
        1.4.2 ALSV的基因组结构
        1.4.3 ALSV作为表达载体
    1.5 高通量测序在植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高通量测序鉴定猕猴桃病毒
    前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RNA测序
        2.1.3 用于病毒检测的引物
        2.1.4 猕猴桃叶片样品总RNA的提取
        2.1.5 RT-PCR
        2.1.6 PCR产物的回收
        2.1.7 DNA片段的连接
        2.1.8 热击转化
        2.1.9 阳性克隆的鉴定及测序
        2.1.10 序列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RNA-seq获得的数据及鉴定到的病毒种类
        2.2.2 病毒contig序列分析
        2.2.3 RT-PCR确认鉴定病毒在RNA-seq样品中的侵染状况
        2.2.4 RNA-seq鉴定的猕猴桃病毒分类地位及检出频率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AcV-1中国分离物的分子特性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前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AcV-1的基因组序列扩增
        3.2.2 AcV-1的基因组序列分析
        3.2.3 AcV-1的系统进化分析
        3.2.4 AcV-1的重组事件分析
        3.2.5 RT-PCR检测AcV-1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猕猴桃种传潜隐病毒的分子特性研究
    前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
        4.2.1 ASbLV的基因组序列扩增
        4.2.2 ASbLV的基因组序列分析
        4.2.3 ASbLV的 ORF1 编码蛋白的结构域分析
        4.2.4 ASbLV的系统进化分析
        4.2.5 ASbLV的 RT-PCR检测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侵染猕猴桃的苹果潜隐球状病毒的分子特性研究
    前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植物材料
        5.1.2 研究方法
    5.2 结果
        5.2.1 ALSV的基因组序列扩增
        5.2.2 ALSV的基因组序列分析
        5.2.3 ALSV RNA1 编码蛋白的序列分析
        5.2.4 ALSV RNA2 编码蛋白的序列分析
        5.2.5 ALSV RNA1 编码蛋白的结构域分析
        5.2.6 ALSV RNA2 编码蛋白的结构域分析
        5.2.7 ALSV的 RT-PCR检测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常用试剂和培养基的配方
附录2 :猕猴桃样品中7种病毒的RT-PCR检测结果
附录3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和会议摘要
致谢

(2)基于转录组与小RNA测序的库尔勒香梨病毒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1.1 生物学测定法
        1.1.2 电子显微镜检测法
        1.1.3 血清学检测法
        1.1.4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1.1.5 第二代测序检测法
第二章 库尔勒香梨转录组测序的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主要的仪器和试材
        2.1.3 转录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2.1.4 总RNA提取
        2.1.5 RT-PCR验证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提取RNA检测结果
        2.2.2 转录组测序结果
        2.2.3 病毒相关序列注释
        2.2.4 RT-PCR验证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库尔勒香梨小RNA测序的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小RNA测序
        3.2.2 筛选候选病毒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利用深度测序技术鉴定枣树及百合病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植物病毒病
    1.2 植物病毒的检测与鉴定技术
    1.3 枣树病毒病研究进展
    1.4 百合病毒病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深度测序鉴定侵染北京地区枣树的病毒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调查结果
第三章 枣树候选病毒的序列克隆及基因组特性研究
    3.1 材料
    3.2 候选病毒的序列克隆
    3.3 结果与分析
    3.4 总结
第四章 百合病毒病调查与候选病毒的基因组特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候选病毒的数据分析
    4.5 总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枣树病毒病病原鉴定结果
    5.2 百合病毒病病原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宁夏地区葡萄卷叶伴随病毒遗传变异的PCR-SSC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1.2 GLRaVs的分子检测
        1.2.1 引物序列
        1.2.2 RNA提取方法
        1.2.3 RT-PCR检测
    1.3 SSCP分析
        1.3.1 溶液配制
        1.3.2 SSCP检测
        1.3.3 银染过程
    1.4 聚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DNA 提取与质量检测
    2.2 GLRaV-1 CP基因的RT-PCR检测
    2.3 GLRaV-3 CP,HSP70和RdRp基因的RT-PCR检测
    2.4 GLRaV-1和GLRaV-3 PCR产物的SSCP分析
        2.4.1 GLRaV-1 CP基因PCR-SSCP分析
        2.4.2 GLRaV-3 CP基因PCR-SSCP分析
        2.4.3 GLRaV-3 HSP70基因PCR产物的SSCP分析
        2.4.4 GLRaV-3 RdRp基因PCR-SSCP分析
    2.5 宁夏地区不同品种间GLRaV-1和GLRaV-3种群差异
3 讨 论
4 结 论

(5)秦皇岛产区酿酒葡萄病毒病的侵染情况调查及RT-PCR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葡萄病毒病研究进展
        1.1.1 国内外葡萄病毒病的调查
        1.1.2 葡萄扇叶病
        1.1.3 葡萄卷叶病
        1.1.4 葡萄斑点病
        1.1.5 葡萄皱木复合症
        1.1.6 葡萄病毒病检测技术
    1.2 葡萄灰比诺病毒研究进展
    1.3 河北秦皇岛酿酒葡萄及其病毒病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秦皇岛酿酒葡萄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率调查
    2.1 调查病毒种类
    2.2 调查时间、地点及品种
    2.3 调查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秦皇岛酿酒葡萄卷叶病田间发病症状
        2.4.2 秦皇岛酿酒葡萄扇叶病和斑点病田间发病症状
        2.4.3 秦皇岛酿酒葡萄栓皮病田间发病症状
        2.4.4 秦皇岛酿酒葡萄3种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
        2.4.5 不同酿酒葡萄种植园卷叶病发病情况
        2.4.6 不同酿酒葡萄品种间卷叶病发病情况
    2.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秦皇岛5 个葡萄种植园酿酒葡萄病毒病RT-PCR检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所用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1.4 RT-PCR检测
        3.1.5 产物测序及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总RNA提取
        3.2.2 葡萄病毒B RT-PCR检测结果
        3.2.3 葡萄灰比诺病毒RT-PCR检测结果
        3.2.4 葡萄卷叶病毒3 RT-PCR检测结果
        3.2.5 葡萄斑点病毒RT-PCR检测结果
        3.2.6 GLRAV3和GFKV双重检测体系优化
        3.2.7 GLRAV3和GFKV双重检测体系确立及样品检测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葡萄卷叶病毒和灰比诺病毒秦皇岛分离物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病毒RT-PCR检测
        4.1.3 葡萄卷叶病和灰比诺病毒秦皇岛分离物系统进化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GLRaV3-HSP7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4.2.2 GLRaV3 HSP-70基因序列进化分析
        4.2.3 GPGV M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4.2.4 GPGV MP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葡萄卷叶伴随病毒1号和3号宁夏分离物部分基因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采样方法
    1.3 GLRaVs分子检测
        1.3.1 引物序列
        1.3.2 RNA提取
        1.3.3 RT-PCR检测
    1.4 GLRaV-1和GLRaV-3宁夏分离物部分基因组的系统进化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质量及RT-PCR检测结果
    2.2 GLRaV-1-CP-NX核苷酸序列的分析比较
    2.3 GLRaV-3-CP (RdRp和HSP70) -NX核苷酸序列的分析比较
3 讨论

(7)双生病毒卫星编码的βC1蛋白与寄主MAPK途径中MKK2和MPK4蛋白的互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双生病毒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发展
        1.1.1 植物双生病毒概述
        1.1.2 双生病毒的分类与基因组结构
        1.1.3 双生病毒的生活史
    1.2 双生病毒卫星的研究进展
        1.2.1 卫星DNA β编码的βC1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1.3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研究进展
        1.3.1 植物免疫反应的基本介绍
        1.3.2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研究进展
        1.3.3 植物MAPKKK研究进展
        1.3.4 植物MAPKK研究进展
        1.3.5 植物MAPK研究进展
        1.3.6 植物MAPK途径参与病原细菌与真菌的免疫反应
        1.3.7 植物MAPK参与病毒的免疫反应
        1.3.8 病原物对植物MAPK通路的抑制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实验方法
    2.1 常规实验方法
        2.1.1 拟南芥培养和生长管理
        2.1.2 烟草培养和生长管理
        2.1.3 植物DNA提取
        2.1.4 Genomic DNA电泳及转膜
        2.1.5 Southern blot检测
        2.1.6 植物RNA提取
        2.1.7 反转录和RT-PCR
        2.1.8 蛋白在烟草中的瞬时表达
        2.1.9 蛋白提取和Western blot杂交检测
        2.1.10 重组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
        2.1.11 Pull down实验
        2.1.12 酵母双杂交实验
        2.1.13 酵母蛋白提取
        2.1.14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转化
    2.2 常规实验试剂
        2.2.1 酶和试剂
3 TYLCCNB编码的βC1蛋白与MAPK途径中MKK2与MPK4的互作机理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菌株和质粒载体
        3.1.3 MKK2组成型磷酸化突变和MPK4激活基序无义突变构建
        3.1.4 酵母双杂交实验
        3.1.5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
        3.1.6 亚细胞定位
        3.1.7 免疫沉淀筛选βC1互作蛋白
        3.1.8 互补荧光素酶检测蛋白质互作
        3.1.9 免疫共沉淀验证βC1蛋白与MKK2和MPK4蛋白的互作
        3.1.10 体外磷酸化实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鉴定本氏烟MAPK激酶NbSIPKK蛋白为βC1的潜在互作蛋白。
        3.2.2 酵母双杂交验证βC1与拟南芥MKK2的互作
        3.2.3 互补荧光素酶实验验证βC1与MKK2的互作
        3.2.4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验证βC1与MKK2的互作
        3.2.5 免疫共沉淀验证βC1与MKK2的互作
        3.2.6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确定βC1与MKK2的激酶功能域互作
        3.2.7 体外磷酸化实验表明βC1抑制MKK2的激酶功能
        3.2.8 体外磷酸化实验验证βC1抑制MPK4的激酶活性
        3.2.9 酵母双杂交和互补荧光素酶实验确定βC1与MPK4的互作
        3.2.10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确定βC1与MPK4的互作位置
        3.2.11 βC1抑制MPK4二聚体的形成
    3.3 讨论
4 TYLCCNV/TYLCCNB与植物MAPK途径的相关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
        4.1.2 菌株和质粒
        4.1.3 Flg22处理拟南芥幼苗
        4.1.4 拟南芥胼胝质染色
        4.1.5 粗提病毒感染的本氏烟内病毒粒子
        4.1.6 flg22处理后野生型与35S-βC1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的转录组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中国番茄黄曲叶病毒的侵染能够激活烟草的MAPK途径
        4.2.2 病毒粗提液激活拟南芥MAPK途径
        4.2.3 βC1蛋白抑制flg22肽段对拟南芥MAPK的激活
        4.2.4 βC1蛋白影响flg22肽段诱导拟南芥MAPK下游报告基因的转录
        4.2.5 βC1蛋白影响flg22诱导的胼胝质沉积
        4.2.6 βC1蛋白通过MKK2来抑制flg22对拟南芥MAPK的激活
        4.2.7 βC1蛋白通过MKK2调节flg22诱导的MAPK下游报告基因的转录
        4.2.8 βC1蛋白与MAPK途径中其他成员的互作验证
    4.3 讨论
5 植物MKK2/MPK4途径对TYLCCNV/TYLCCNB致病性的影响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植物材料
        5.1.2 菌株和质粒
        5.1.3 拟南芥侵染
        5.1.4 用CRISPR技术敲除本氏烟NbSIPKK和NbMPK4的位点选择和验证
    5.2 结果与分析
        5.2.1 mkk2突变体拟南芥具有更高的TYLCCNV+TYLCCNB侵染效率
        5.2.2 本氏烟NbSIPKK敲除突变体具有更高的TYLCCNV病毒敏感性
        5.2.3 本氏烟NbMPK4敲除突变体具有更高的TYLCCNV病毒敏感性
    5.3 讨论
6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论文中常见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及缩写
附录B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
附录C 各种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

(8)葡萄病毒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重要葡萄病毒
2 葡萄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1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
    2.2 葡萄病毒属
    2.3 凹陷病毒属
    2.4 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
    2.5 葡萄斑点病毒属
3 葡萄病毒病检测方法进展
4 葡萄病毒病脱毒技术进展
5 葡萄病毒学研究展望

(9)宁夏酿酒葡萄卷叶伴随病毒多重RT-PCR检测及变异群体的SSC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病毒病研究进展
        1.1.1 葡萄病毒的种类
        1.1.2 几种重要的葡萄病毒病
        1.1.3 葡萄病毒及RNA病毒的突变机制
        1.1.4 葡萄病毒病的检测技术
        1.1.5 葡萄病毒脱毒技术研究
    1.2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的研究进展
    1.3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病毒病的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率调查及GLRaVs检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调查地点
        2.1.2 调查方法
        2.1.3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检测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病毒病症状
        2.2.2 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种植区和品种间葡萄病毒病感染状况
        2.2.3 宁夏贺兰山东麓各种植区和品种间酿酒葡萄卷叶病感染状况
        2.2.4 酿酒葡萄卷叶伴随病毒RT-PCR检测
    2.3 讨论
第三章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多重RT-PCR检测技术体系优化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剂
        3.1.3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总RNA质量
        3.2.2 单一RT-PCR检测结果
        3.2.3 多重RT-PCR体系的优化
        3.2.4 多重RT-PCR体系的确立
        3.2.5 RT-PCR产物测序
        3.2.6 田间样品检测
    3.3 讨论
第四章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遗传变异的PCR-SSCP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RNA的提取
        4.1.3 RT-PCR检测
        4.1.4 SSCP分析
        4.1.5 聚类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GLRaV-3的CP和RdRp基因的RT-PCR检测结果
        4.2.2 GLRaV-1和GLRaV-3 RT-PCR产物的SSCP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1号和3号宁夏分离物部分基因组序列分析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材料
        5.1.2 采样方法
        5.1.3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检测
        5.1.4 GLRaV-1和GLRaV-3宁夏分离物的系统进化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GLRaV-1-CP-NX核苷酸的序列分析比较
        5.2.2 GLRaV-3-NX的CP、RdRp和HSP70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分析比较
    5.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葡萄病毒研究最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葡萄病毒病原鉴定和描述
    1.1 近5年发现的葡萄新病毒
    1.2 病毒新株系和新发生地
    1.3 葡萄病毒分类新变化
2 葡萄病毒基因组及遗传变异
    2.1 葡萄卷叶伴随病毒 (GLRaVs)
    2.2 葡萄病毒属病毒
    2.3 葡萄扇叶病毒及其卫星
    2.4 其他葡萄病毒
3 传毒介体
    3.1 粉蚧
    3.2 线虫
4 葡萄病毒与寄主互作
5 葡萄病毒检测技术
    5.1 酶联免疫 (ELISA) 检测
    5.2 常规RT-PCR检测
    5.3 多重RT-PCR检测
    5.4 定量RT-PCR检测
    5.5 多重定量RT-PCR (qRT-PCR) 检测
    5.6 其他检测方法
6 葡萄病毒脱除技术和抗病毒技术
    6.1 脱毒
    6.2 抗病毒技术
7 展望

四、葡萄卷叶伴随病毒Ⅲ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论文参考文献)

  • [1]猕猴桃宏病毒组学分析及三种新发生病毒的分子特性研究[D]. 温少华.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4)
  • [2]基于转录组与小RNA测序的库尔勒香梨病毒检测[D]. 杨洁萍.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3]利用深度测序技术鉴定枣树及百合病毒[D]. 闫晨鸽. 北京农学院, 2020(02)
  • [4]宁夏地区葡萄卷叶伴随病毒遗传变异的PCR-SSCP分析[J]. 李文学,吕苗苗,胡丽杰,闫思远,孙牧笛,顾沛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0)
  • [5]秦皇岛产区酿酒葡萄病毒病的侵染情况调查及RT-PCR检测[D]. 张向昆.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9(08)
  • [6]葡萄卷叶伴随病毒1号和3号宁夏分离物部分基因序列分析[J]. 吕苗苗,李文学,孙牧笛,胡丽杰,顾沛雯. 植物保护, 2018(01)
  • [7]双生病毒卫星编码的βC1蛋白与寄主MAPK途径中MKK2和MPK4蛋白的互作机制研究[D]. 胡涛. 浙江大学, 2017(01)
  • [8]葡萄病毒研究进展[J]. 王建辉,刘建军,陈克玲,何建,赵黎明. 北方园艺, 2017(09)
  • [9]宁夏酿酒葡萄卷叶伴随病毒多重RT-PCR检测及变异群体的SSCP分析[D]. 吕苗苗. 宁夏大学, 2017(02)
  • [10]葡萄病毒研究最新进展[J]. 任芳,董雅凤,张尊平,范旭东,胡国君,周俊. 园艺学报, 2014(09)

标签:;  ;  ;  ;  ;  

葡萄卷叶相关病毒Ⅲ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