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井中非地震地球物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赵金洲,王强,胡永全,任岚,傅成浩,赵超能[1](2020)在《多孔眼裂缝竞争起裂与扩展数值模拟》文中研究指明射孔是水力压裂作业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射孔参数研究对于储层改造、油气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局嵌入黏聚区域模型(Cohesive Zone Model),建立了模拟多孔眼裂缝起裂、扩展的有限元模型。模型把储层考虑为致密、低渗透性的孔弹性介质,耦合了裂缝中流体流动与地质应力间的相互作用。KGD解析解与模拟结果保持吻合,验证了黏聚区域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眼起裂会表现出4种竞争起裂模式:第一,初期就起裂并维持张开;第二,孔眼张开但未曾起裂;第三,初期起裂扩展后又闭合;第四,初期未起裂中后期才起裂。随着射孔密度的增加,孔眼的起裂率和平均破裂压力逐渐降低,近井筒区域裂缝复杂度增加。随着排量与黏度的增加,孔眼的初始起裂率、形成的主裂缝以及微裂缝数量都呈增加的趋势,水平应力差的影响则与之相反。多个射孔孔眼存在时,裂缝通过合并或闭合的方式呈现出由复杂到简单的变化,裂缝数量表现出由多到少的变化,最终形成以2~4条主裂缝为主(按孔眼起裂形成的主缝数进行统计),微裂缝为辅的扩展模式。
赵斌[2](2020)在《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地震波速度特征与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震波正演模拟是在地下介质结构和物质各种特性明确情况下,研究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规律,是进行地震数据采集、处理、解释三大环节的分析基础,从而达到验证数据采集设计的合理性、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解释可靠性等目的,为地震反演提供可靠的地震参数资料。目前研究的地下各向异性介质主要是横向各向同性(TI)介质,但是针对多分量的地震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地下介质复杂的结构中存在有近似正交各向异性(OA)性质的介质,且使用OA介质能更真实反映实际地层地质特征,分析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波响应是解决这种复杂的地球物理问题有效方法之一。因此,研究地下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波场特征,是地震勘探的发展趋势,也是目前处理高难度地质勘探的需要。本文基于各向异性基本理论,利用Christoffel方程推导出的OA介质三维相速度公式和基于Berryman原理、Crampin理论推导出的OA介质三维群速度表达式,得到了 P波、SV波和SH波3种体波的群、相速度曲线图,并通过建立OA介质模型,分析了不同弹性参数变化下不同波形的地震波群、相速度变化特征;在地震波数值模拟方面,应用了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算法,并对差分格式、边界条件和稳定性条件等进行讨论,后选取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利用时间二阶—空间四阶的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求解OA介质的一阶速度—应力弹性波方程,实现了不同介质中的地震波数值模拟。首先设计均匀各向同性介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试算,模拟的结果论证了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的稳定性与有效性。然后分别设计了均匀OA介质模型、各向同性介质和OA介质组成的两层模型进行正演模拟试算,得出在两个模型中,随着不同各向异性参数改变后的地震波波场特征。研究成果将为分析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参数与地震波响应之间的关联提供理论依据,为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提供基础,并进一步推进地震波各向异性技术的发展。
晋倩倩[3](2019)在《塔中地区中古51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储层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分布广泛,油气潜力大,但良里塔格组储层埋藏较深,发育情况比较复杂,非均质性强。本文从岩心和薄片入手,综合测井资料、录井资料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等从沉积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物性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确定了储层的控制因素,并进行了有利储层的分布预测。良里塔格组主要发育颗粒灰岩类、泥晶灰岩类和生物灰岩类三大类岩石。良一段和良二段颗粒灰岩含量较高,良三段—良五段泥晶灰岩含量较高,生物灰岩主要发育在良一段—良三段,良四段和良五段很少有生物灰岩。泥晶灰岩的含量从良五段—良一段呈现递减的趋势。沉积相主要包括台地边缘相和开阔台地相两种相带,其中台地边缘相又分为台缘滩、礁丘、灰泥丘三个亚相,开阔台地相分为台内滩、台内灰泥丘和滩间海三个亚相,台缘礁滩复合体主要沿着塔中I号断裂带分布,台内滩主要沿着塔中10号带分布。良里塔格组主要发育胶结作用、溶解作用、交代作用以及压实压溶作用等成岩作用,每个层段对应不同的成岩环境。良五段—良三段以埋藏成岩环境为主,良二段形成于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良一段主要形成于海水成岩环境和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孔洞、孔隙和裂缝三大类,储层分为洞穴型储层、孔洞(隙)型储层、裂缝型储层以及孔洞—裂缝型储层。分段讨论并对比良一段—良五段储层物性,发现良一段和良二段储层的物性明显好于良三段—良五段。良里塔格组储层受沉积相、成岩作用以及构造运动等多因素联合控制:台缘礁滩体相和台内滩相是有利储集相带;溶蚀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是有利的成岩环境;构造运动伴生的裂缝有效地沟通了孔洞。综合沉积相、构造断裂、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参数,建立了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的储层评价标准,并预测了有利储层分布范围。
王坤[4](2019)在《G区块灯影组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完井优化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碳酸盐岩储层在世界油气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得益于勘探认识的深化和技术的进步,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藏勘探开发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研究区G区块灯影组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埋藏深、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极为不均且局部气水关系复杂,气藏开发中储层污染严重、单井建产困难,气井完井面临着酸化改造、发挥裂缝对产能贡献、后续控水等因素与完井方式适应性优选难题,亟需形成一套适合于不同储层及井漏特征下的完井方式优选及参数优化方法来指导气井的高效建产。为此,本文整理和分析了区内30余口钻井、测井以及生产数据资料,在充分掌握区域地质背景的前提下,总结了完井工程技术难点;深入量化评价了不同完井方式与酸化改造效果、钻井液漏失程度、地层系数、Ⅰ、Ⅱ类储层占比差异等因素的适应性,形成了 G区块灯影组缝洞型碳酸盐岩气藏完井方式优选方法;建立了考虑裂缝影响的气藏渗流模型,并通过与井筒模型的耦合与求解,得到了裸眼水平井(大斜度井)井筒产气剖面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射孔及衬管参数附加表皮,建立了射孔和衬管完井的参数评价模型;完成了 GM地区3 口开发井的完井方式优选和完井参数优化方案设计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与井漏特征及酸化改造相适应的合理完井方式可以保证污染严重气井的有效解堵;②气井产量与钻井液漏失量和地层系数显着相关,影响高效完井的首要因素为措施完井方式尽可能利于释放裂缝对产能贡献,其次为大规模酸化改造效果,再者控水需求及后期工艺要求等;③对于钻井液漏失量小、裂缝弱发育的气井,采用射孔完井利于释放气井产能,对于钻井液漏失量大、钻井显示良好且缝洞较为发育的气井,裸眼或衬管完井更利于发挥裂缝对气井产能的贡献;④通过G区块灯影组深层碳酸盐岩完井优化理论在实例井的应用,证明了本文理论体系的正确性,对于后续区块完井施工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边瑞峰[5](2019)在《井中非规则网复杂介质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现代地球物理勘探中,目标体越来越复杂,所需的精度和分辨率越来越高。普通地面地震因为地表低降速带的影响,产生的记录和井中地震相比,精度较低。此外,井中的地震频率更高,可以实现更好的纵向分辨率。为了理解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波场信息,需要一种精确的正演方法。对于复杂的地质体来说,非规则网格剖分十分适用,它可以根据模型的地质参数来调整剖分的大小,使之更加符合地质条件。在适用于不规则网格划分的正演方法中,最简单的方法是有限元方法。本论文从实际出发,为了解决复杂地质条件和起伏地表条件下的正演模拟问题,运用Delaunay三角网剖分技术,将地下复杂的构造和带有起伏界面的地质模型剖分为Delaunay三角形,并运用有限单元法求解在该区域内的弹性波波动方程,得出在相同网格情况下,非规则三角网能够更好的模拟起伏地层和起伏界面,求取的波场更为精细。论文在有限元求解过程中,运用逐个单元法代替整体组装矩阵,有效的降低了有限元方法的内存占用率。由于逐个单元法容易实现并行化处理,论文将程序用Openmp加速,实现计算速度的提升。在压制频散时采用集中质量矩阵和分散质量矩阵组合的方法,有效压制了频散,但是这导致质量矩阵不是对角矩阵,因此,论文用前置共轭梯度迭代加速求解线性方程组。同时在边界的处理上,论文改进了Sarma吸收边界,用二次递增分段函数函数代替一次函数,降低了边界人工反射。论文在模型正演部分,从简单到复杂,包括了起伏地层界面、起伏地表、各向同性介质、各向异性介质等,同时正演了VSP记录和井间记录,并且对记录中的波场信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卞爱飞,张世晖,袁茂山,莫树峰[6](2018)在《深部矿体三维地质建模与弹性波地震响应特征模拟》文中提出深部找矿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客观需求。综合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在实现对3000-5000米以浅深部矿产资源定位预测方面能提供关键支撑技术及决策依据。现有的深部矿体探测主要局限于地面与井中非震方法(周平等,2009;智超等, 2014)。专门针对深部矿体探测的地震方法特别是三维地震方法仍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生产力。地震方法深部找矿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受三维资料采集成本制约,另一方面深部成矿的地质条件与异常体形态相对复杂,在地面或井中接收的
兰怀慷[7](2018)在《全参数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一维反演》文中提出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开发利用广袤的海洋资源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探测海洋是开发海洋的前提,由于传统地质勘探方法在海洋上的局限性和电磁法在海底探测的优势,使得海洋可控源电磁法(CSEM)在国外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在深海环境下进行海底探测显示出了巨大的作用。我国CSEM的起步发展滞后,与国际水平仍存在差距,可靠有效的正演数值模拟和可靠的反演方法对我国海洋可控源电磁法的发展尤为重要。正演模拟中,通常假定介质的电磁参数(磁导率、介电常数、电导率等)中只有电导率改变,其他参数假定为常数,而实际的探测中是稍有变化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考虑海洋电磁法多参数的正演数值模拟和反演精度进行研究。文中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基础,利用电磁场的边界条件,推导了经典一维海洋地电模型水平电性源全参数频率域海洋CSEM电磁响应公式。在求解过程中,首先将罗伦兹势引入,推导出满足罗伦兹条件下的解,之后根据库仑势与罗伦兹势的关系得到库仑势的解。针对电磁响应公式中的广义积分,难以直接求解,因此采用快速汉克尔变换进行计算。以此为基础编写正演程序,对不同地电模型及观测系统进行模拟。并应用OCCAM反演方法编写反演程序,对不同地电模型响应进行反演对比分析反演效果,对野外数据处理解释提供参考。得到相应结论:(1)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中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相对于其他电磁分量受地质异常的影响更大,探测效果更加显着;(2)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正演响应对不同海水深度、目标层厚度、电导率大小、磁导率、测线位置等均有明显差异,介电常数对其影响可以忽略;(3)反演结果表明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对不同类型模型均有较好反演效果,对高阻异常的埋深、层厚及电阻率范围探测效果精确。(4)利用其他地质资料获得的信息(特别是地质界面信息)对反演模型进行约束,可以大大提高反演精度和速度。(5)通过对反演过程中雅可比矩阵的分析,可以利用反演后期的雅可比矩阵来指示推测地质异常层的埋深。
姜靖[8](2016)在《未来已来,美好世界“源”来有你(下)》文中指出公交新工具Olli汽车:自动驾驶与3D打印相结合2014年,洛克汽车公司凭借一款3D打印的自动驾驶概念车获得了它的首个突破奖杯;而今年,洛克汽车公司又将该项3D打印技术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制造了一款能自动驾驶且搭载12名乘客的公共交通工具,称为Olli。Olli汽车是与美国I
张铭洋[9](2016)在《致密气藏多层压裂直井产能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发现的气藏中大多为低渗致密的多层气藏,由于其自身复杂的地质特征,如果采用单层开采方式,即使经过加砂压裂,所获得的单井产能和稳产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气井难以形成工业气流,而开采实践证明,采用一井多层合采的开采方式能有效地提高气井产能、延长稳产期,因此,低渗气藏中的多数气井都采用多层合采开采方式。本文在调研大量国内外致密气藏勘探开发研究现状基础上,从致密气藏成因、储层特征以及渗流机理出发,总结了目前致密气藏的开发特征。从两个方面(直井多层合采产能评价方法和压裂直井产能评价方法)对致密气藏直井多层改造的产能进行评价。直井多层压裂改造投产后,各产层之间存在物性及压力衰竭差异,从而发生层间窜流、井筒倒灌等现象,传统的直井单层产能评价方法不再适应,会导致气井产能评价、储量动用程度、动用范围、合理生产制度确定、后期层间措施调整等的误差。为此,针对物性差、多薄层的低渗低丰度气藏所开展的直井多层压裂改造的情况,建立层间有窜流三层地质模型,采用考虑压敏和非达西影响的数值模拟方法分别从单因素和正交因素分析方法入手,分析影响苏里格气田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在数模结果基础上,引入了多层合采产量的无因次处理方法,展示各层产量无因次变化规律。为直观分析评价各项参数对多层压裂气井产能的影响,建立一套多层压裂直井产量贡献标准图版,首先分析地层系数、储容系数与累积产量关系,提出多层合并劈分的方法,根据数学方法和试验设计方法(DOE方法)建立产量贡献标准图版,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多层压裂直井产能评价方法。基于数值模拟所得不同裂缝半长、压力系数、储容系数比、渗透率级差条件下的分层产量及总产量数据,应用产量累积法计算得到储层分层动态储量,并确定分层泄气半径。基于数值模拟所得大量数据,应用Matlab软件,对相应数据进行线性插值拟合得到不同裂缝半长、压力系数条件下,分层泄气半径与储容系数比、渗透率级差之间的定量关系。编制分层泄气半径预测软件,从而可以对不同参数下的分层泄气半径进行准确的预测。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了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形成了一套多层压裂直井产量贡献标准图版,形成一套系统的多层压裂直井产能评价方法,为多层直井压裂后的产能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范涛[10](2014)在《数字滤波与偏振分析在强震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地震预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防震减灾新手段,高信噪比的地震动观测数据可以更好地实现地震预警系统中非地震事件的排除、震相与到时的识别以及地震定位等功能。因此,对强震动观测记录进行数据的预处理,降低噪声、提高信噪比,对地震预警功能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面向地震预警中获取高信噪比地震动信号的迫切需要,围绕数字滤波和偏振分析方法在强震动观测数据降噪、震中方位角估算中应用进行了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常用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以及阶数、滤波器类型(非因果、因果)和截止频率对强震动记录滤波效果和信噪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强震动观测记录处理中可采用Butterworth二阶非因果滤波器;在地震预警前期数据处理中可采用Butterworth二阶因果滤波器;滤波器的截止频率的确定可采用噪声谱的方法确定;数字滤波能起到较好的提高记录信噪比的作用。2.研究了极化滤波的流程,给出了确定时窗的方法和极化滤波整体流程图。提出了采用数字滤波和极化滤波相结合方式进行降噪的新思路,并利用人工合成信号做极化滤波降噪验证以及对列车噪声和地震记录叠加后信号降噪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极化滤波后信噪比有一定的提高。3.基于日本KiK-net强震动观测记录,对偏振分析计算方位角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记录参量(加速度、速度、位移)、计算时间窗大小、滤波频带对偏振分析方法计算方位角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偏振分析方法求取方位角时,采用位移记录、计算时间窗取1s左右、滤波频带取0.1-1Hz时,震中方位角的计算结果最好。
二、井中非地震地球物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井中非地震地球物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多孔眼裂缝竞争起裂与扩展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学模型 |
1.1 裂缝扩展模型 |
1.2 牵引分离定律 |
1.3 流体流动与地质力学耦合模型 |
2 模型验证 |
3 结果讨论与分析 |
3.1 模型建立 |
3.2 射孔密度对裂缝起裂的影响 |
3.3 射孔密度对裂缝扩展的影响 |
3.4 排量、黏度、应力差对多孔眼裂缝起裂与扩展的影响 |
4 结论 |
(2)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地震波速度特征与有限差分正演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现状 |
1.2.2 速度各向异性研究现状 |
1.2.3 各向异性正演模拟方法研究现状 |
1.2.4 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波传播和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波基本理论 |
2.1 地震各向异性的基本概念 |
2.1.1 各向异性介质的定义及成因 |
2.1.2 常见的地球各向异性介质类型 |
2.2 表征TI介质的Thomsen参数 |
2.3 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波动方程 |
2.4 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的Christoffel方程 |
2.4.1 Christoffel方程 |
2.4.2 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群速度计算方程 |
2.5 本章小结 |
3 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的速度各向异性 |
3.1 OA介质的控制方程 |
3.1.1 OA介质弹性波波动方程 |
3.1.2 OA介质的Christoffel方程 |
3.1.3 表征OA介质的Thomsen参数 |
3.2 OA介质的三维相速度和群速度 |
3.2.1 OA介质的三维相速度 |
3.2.2 OA介质的三维群速度 |
3.3 各向异性介质中平面波相速度和群速度 |
3.3.1 VTI介质中平面波相速度和群速度 |
3.3.2 OA介质中平面波相速度和群速度 |
3.4 数值实例 |
3.4.1 OA介质三维群、相速度分析 |
3.4.2 OA介质中平面波群、相速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波有限差分正演模拟 |
4.1 OA介质一阶应力-速度弹性波方程 |
4.2 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 |
4.2.1 交错网格算法原理 |
4.2.2 时间上的差分近似 |
4.2.3 空间上的差分近似 |
4.2.4 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波的方程高阶交错网格差分的格式 |
4.3 数值模拟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
4.3.1 震源函数 |
4.3.2 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 |
4.3.3 稳定性的分析 |
4.3.4 数值频散问题 |
4.4 有限差分数值试算正演分析 |
4.4.1 各向同性介质模拟 |
4.4.2 各向异性介质模拟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塔中地区中古51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储层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工区研究现状及主要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 完成的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
1.5.1 主要工作量 |
1.5.2 主要认识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构造特征 |
2.1.1 构造演化特征 |
2.1.2 断裂特征 |
2.2 地层特征 |
2.2.1 地层发育特征 |
2.2.2 地层分布特征 |
第三章 岩石学及沉积特征 |
3.1 岩石类型 |
3.1.1 颗粒灰岩类 |
3.1.2 泥晶灰岩类 |
3.1.3 生物灰岩类 |
3.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3.2.1 台地边缘相 |
3.2.2 开阔台地相 |
3.3 沉积相展布特征 |
3.3.1 单井沉积相特征 |
3.3.2 连井沉积相特征 |
3.3.3 平面相展布特征 |
第四章 储层微观特征 |
4.1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
4.1.1 方解石胶结充填作用 |
4.1.2 溶解作用 |
4.1.3 交代作用 |
4.1.4 压实压溶作用 |
4.1.5 成岩环境分析 |
4.2 储集空间类型 |
4.2.1 孔洞 |
4.2.2 孔隙 |
4.2.3 裂缝 |
4.3 储层类型 |
4.3.1 洞穴型储层 |
4.3.2 孔洞(隙)型储层 |
4.3.3 裂缝型储层 |
4.3.4 孔洞(隙)—裂缝型储层 |
4.4 储层物性 |
4.4.1 良五段储层物性 |
4.4.2 良四段储层物性 |
4.4.3 良三段储层物性 |
4.4.4 良二段储层物性 |
4.4.5 良一段储层物性 |
第五章 储层评价及预测 |
5.1 储层控制因素 |
5.1.1 沉积相对储层的影响 |
5.1.2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
5.1.3 构造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
5.2 储层发育模式 |
5.3 储层评价 |
5.4 有利储层分布预测 |
5.4.1 良一段有利储层分布预测 |
5.4.2 良二段有利储层分布预测 |
5.4.3 良三段—良五段有利储层分布预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G区块灯影组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完井优化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目的 |
1.1.2 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完井方式选择 |
1.2.2 完井参数设计 |
1.2.3 国内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完井存在的问题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2章 G区块灯影组地质背景 |
2.1 储层物性特征 |
2.2 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划分 |
2.3 井漏特征分析 |
2.4 流体分布特征 |
2.5 小结 |
第3章 G区块灯影组完井方式优选研究 |
3.1 水平井完井方式适应性 |
3.2 井壁稳定性理论研究 |
3.2.1 井壁周围的应力分布 |
3.2.2 岩石强度破坏准则 |
3.2.3 井壁稳定性评价结果 |
3.3 先导试验井完井效果评价 |
3.3.1 不同完井方式酸化改造效果分析 |
3.3.2 储层非均质性对完井效果影响分析 |
3.3.3 M气藏产能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3.4 G区块灯影组气藏完井方式优选方法 |
3.5 个结 |
第4章 完井参数优化理论研究 |
4.1 气藏水平井渗流物理模型假设及参数无因次化 |
4.2 裸眼水平井气藏压力响应模型 |
4.2.1 裸眼水平井压力响应模型 |
4.2.2 气体高速流对渗流的影响 |
4.2.3 考虑钻井污染和气体高速流影响的渗流模型 |
4.3 射孔水平井气藏压力响应模型 |
4.3.1 射孔水平井压力响应模型 |
4.3.2 射孔水平井完井表皮压降 |
4.3.3 射孔水平井完井高速流附加压降 |
4.4 割缝衬管水平井气藏压力响应模型 |
4.4.1 割缝衬管水平井压力响应模型 |
4.4.2 割缝衬管水平井完井表皮压降 |
4.4.3 割缝衬管水平井完井高速流压降 |
4.5 预孔管水平井气藏压力响应模型 |
4.5.1 预孔管水平井压力响应模型 |
4.5.2 预孔管水平井完井表皮压降 |
4.5.3 预孔管水平井完井高速流压降 |
4.6 水平井井筒流动模型 |
4.6.1 水平井井筒流量 |
4.6.2 井筒压力梯度 |
4.6.3 井筒位置雷诺数 |
4.6.4 井筒传导系数 |
4.6.5 水平井单相气体井筒流动模型 |
4.6.6 模型耦合及求解 |
4.7 水平井完井参数优化设计原则 |
4.7.1 射孔水平井完井参数设计原则 |
4.7.2 割缝衬管水平井变参数分段控水完井设计原则 |
4.7.3 预孔管水平井参数优化设计原则 |
4.8 小结 |
第5章 G区块灯影组气井完井优化实例应用 |
5.1 裸眼完井优化研究 |
5.1.1 基础数据 |
5.1.2 钻遇分析 |
5.1.3 打开位置与打开段数分析 |
5.1.4 G-X4井裸眼完井方案推荐 |
5.2 衬管完井优化研究 |
5.2.1 基础数据 |
5.2.2 钻遇分析 |
5.2.3 衬管完井参数设计的依据 |
5.2.4 衬管结构和类型确定 |
5.2.5 预孔衬管参数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
5.2.6 均匀酸化的衬管参数设计 |
5.2.7 衬管完井方案推荐 |
5.2.8 产能评价 |
5.3 射孔完井优化研究 |
5.3.1 基础数据 |
5.3.2 钻遇分析 |
5.3.3 污染评价 |
5.3.4 射孔完井单元产率比评价结果 |
5.3.5 打开段数与打开程度的确定分析 |
5.3.6 均匀酸化的孔密优化设计 |
5.3.7 G-X1井射孔完井方案推荐 |
5.3.8 产能评价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5)井中非规则网复杂介质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井中地震研究发展 |
1.2.2 Delaunay三角网格发展 |
1.2.3 有限元方法发展 |
1.3 论文主要框架及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非规则网格剖分 |
2.1 非规则网格的分类 |
2.1.1 曲网格 |
2.1.2 非规则三角网 |
2.2 Delaunay三角网(狄罗尼三角) |
2.2.1 Voronoi图(泰森多边形) |
2.2.2 Delaunay三角网的特点 |
2.2.3 Delaunay三角网的算法分类 |
2.2.4 Delaunay三角网格优化与约束方法 |
第三章 有限元方法原理 |
3.1 有限元求解步骤 |
3.2 空间插值函数 |
3.2.1 面积坐标 |
3.2.2 三角线性插值 |
3.2.3 三角二次插值 |
3.3 有限元控制方程 |
3.3.1 有限元方程推导 |
3.3.2 形函数求导法则 |
3.3.3 单元积分方法 |
3.4 方程的求解 |
3.4.1 中心差分法 |
3.4.2 纽马克兰克-尼科尔森法 |
第四章 程序设计及优化 |
4.1 震源的加载 |
4.1.1 震源子波 |
4.1.2 震源力的加载 |
4.2 频散的处理方法 |
4.3 边界的处理 |
4.4 方程求解方法优化 |
4.5 程序并行化优化 |
4.6 不同介质计算 |
4.7 程序设计流程 |
第五章 模型试算 |
5.1 简单模型 |
5.1.1 地面水平且地下水平层状模型 |
5.1.2 地表水平且地下界面起伏 |
5.1.3 地表起伏且地下界面起伏 |
5.2 复杂模型 |
5.2.1 起伏地表加组合断层 |
5.2.2 各向异性地层 |
结论与建议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全参数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一维反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海洋电磁环境的地球物理特征 |
1.3.1 海洋电磁场 |
1.3.2 海洋温度 |
1.3.3 海水电导率 |
1.3.4 海水压力和腐蚀性 |
1.4 论文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章 频率域CSEM一维正演基本理论 |
2.1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基本原理 |
2.2 电性源罗伦兹势函数所满足的亥姆霍兹方程 |
2.3 水平电偶源的边界条件 |
2.4 待定系数的求解 |
2.5 库仑势函数的解 |
2.6 长导线源的电磁场 |
2.7 快速汉克尔滤波法算法原理及选择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性源海洋可控源电磁法正演响应分析 |
3.0 海洋CSEM正演计算 |
3.1 不同电磁场分量分析 |
3.2 海水深度的影响 |
3.3 目标层不同埋深时的电磁响应 |
3.4 不同磁导率时的电磁响应 |
3.5 不同介电常数的电磁响应 |
3.6 不同旁侧测线的电磁响应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海洋可控源一维反演研究 |
4.1 地球物理反问题 |
4.2 OCCAM反演理论 |
4.3 反演算例分析 |
4.3.1 经典三层地电模型一维反演 |
4.3.2 不同埋深K型模型反演对比 |
4.3.3 含先验条件下的一维反演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8)未来已来,美好世界“源”来有你(下)(论文提纲范文)
公交新工具Olli汽车:自动驾驶与3D打印相结合 |
波色—爱因斯坦凝聚:宇宙最冷的地方 |
清理二氧化碳新方法:让气体变晶石 |
新型太赫兹扫描仪:更灵敏的安检扫描仪 |
排除非地震因素新算法:加深人们对地震的了解 |
NASA“朱诺”号探测器:揭开木星的神秘面纱 |
植入式全新芯片:让瘫痪病人动起来 |
身躯小巧的新卫星:让廉价太空探索成为可能 |
探测引力波的LIGO:证明一百多年前的假说 |
净化燃油新工艺:让清洁燃油不再是梦 |
(9)致密气藏多层压裂直井产能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
第2章 致密气藏地质特征及渗流机理 |
2.1 致密气藏成因 |
2.2 致密气藏储层物性特征 |
2.3 致密气藏渗流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致密气藏直井多层改造产能评价方法 |
3.1 直井多层合采产能评价方法 |
3.2 压裂直井产能评价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多层合采压裂直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
4.1 数值模拟准备 |
4.2 历史拟合 |
4.3 敏感性测试 |
4.4 多层合采压裂直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
4.5 多层合采对储量动用状况分析 |
4.6 多层合采对产量贡献的影响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产量贡献标准图版的建立 |
5.1 合并劈分原则 |
5.2 数学方法建立产量贡献标准图版 |
5.3 试验设计方法(DOE方法)建立产量贡献标准图版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直井分层改造后泄气半径评价 |
6.1 动态储量计算方法 |
6.2 分层泄气半径计算 |
6.3 分层泄气半径预测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10)数字滤波与偏振分析在强震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数字滤波器在强震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
1.3 偏振分析的原理和研究现状 |
1.3.1 偏振分析法的原理 |
1.3.2 偏振分析的研究现状 |
1.4 各章节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安排 |
第二章 数字滤波器在强震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2.1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
2.1.1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
2.1.2 数字滤波器的分类 |
2.1.3 数字滤波器的技术要求 |
2.1.4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
2.2 数字滤波器处理强震动记录的滤波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2.2.1 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对滤波效果的影响 |
2.2.2 数字滤波器的阶数对滤波效果的影响 |
2.2.3 数字滤波器的类型对滤波效果的影响 |
2.2.4 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对滤波效果的影响 |
2.3 数字滤波对信噪比的影响 |
2.3.1 信噪比的定义 |
2.3.2 实例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偏振分析法在地震预警中降噪的应用 |
3.1 偏振分析法降噪的实现过程 |
3.2 极化滤波的人工地震波降噪算例 |
3.3 极化滤波的降噪实例 |
3.4 小结 |
第四章 偏振分析法求震中方位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记录参量和计算时间窗对偏振分析求取震中方位角的影响 |
4.2 滤波的频带对偏振分析求取震中方位角的影响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及存在的问题 |
附录1 方位角残差的修正过程 |
附录2 数字滤波前后信噪比(dB)对比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四、井中非地震地球物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孔眼裂缝竞争起裂与扩展数值模拟[J]. 赵金洲,王强,胡永全,任岚,傅成浩,赵超能.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10)
- [2]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地震波速度特征与有限差分正演模拟[D]. 赵斌.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塔中地区中古51井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储层特征研究[D]. 晋倩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4]G区块灯影组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完井优化研究与应用[D]. 王坤.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5]井中非规则网复杂介质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D]. 边瑞峰. 长安大学, 2019(01)
- [6]深部矿体三维地质建模与弹性波地震响应特征模拟[A]. 卞爱飞,张世晖,袁茂山,莫树峰. 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三)——专题93:超深层(油气)重磁电震勘探技术、专题94:深部预测方法, 2018
- [7]全参数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一维反演[D]. 兰怀慷.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8]未来已来,美好世界“源”来有你(下)[N]. 姜靖. 科技日报, 2016
- [9]致密气藏多层压裂直井产能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D]. 张铭洋. 长江大学, 2016(12)
- [10]数字滤波与偏振分析在强震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 范涛.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