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X-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论文文献综述)
郭雄芳,张文彬,孙小喆[1](2021)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疾病。三叉神经即第V对颅神经,是主要的混合脑神经之一,广泛分布于头部、面部等区域。TN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secondary trigeminal neuralgia,STN)[1]。STN主要是采用病因治疗,但PTN因为病因与很多因素有关,机体炎性反应、局部血管受到挤压、硬脑膜出现增生、患者病毒感染等都可引起TN,故临床治疗较为麻烦。
王锁良,王欢,刘延青[2](2020)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进展》文中提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现今尚不明确。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一般先行口服药物治疗,药物无效或患者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时可选择外科治疗,包括显微血管减压术、射频热凝术、伽马刀治疗、球囊压迫术等。治疗方法的多样化使临床医生和患者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时常感到困惑。本文是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进展进行回顾性总结。
郭贤放[3](2018)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结果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于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通过详细分析患者的术前临床症状特点、术中所见情况及术后随访得到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统计的性别、年龄、患侧、疼痛累及范围、病程、临床类型、术中责任血管、压迫程度、减压程度共九个因素行单因素X2检验,并对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与术后疗效之间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分析结果评价MVD治疗PTN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年龄、性别、患侧、病程与临床疗效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累及范围、临床类型、责任血管、压迫程度、减压程度与临床疗效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责任血管、压迫程度、减压程度与术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MVD治疗PTN术后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患者的性别、年龄、患侧、病程对临床疗效无影响,而术中有明确的责任血管、单根动脉的压迫、较轻的神经受压程度及神经充分减压则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郭化东,张本华[4](2015)在《三叉神经岩骨嵴压迹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做薄层CT及MRI扫描,观察三叉神经的跨越岩骨嵴处的解剖学特点找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靠的CT定位的放疗靶点。方法我们对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1729 Gy的剂量进行X刀放疗,应用50例患者进行薄`层CT研究,扫描层厚为1.25 mm及0.625 mm,同时进行1.25 mm层厚MRI扫描,并进行CT和MRI图象融合研究。结果结果发现在1.25 mm层厚压迹发现率94%,0.625 mm压迹发现率100%,CT和MRI图象融合发现MRI图象显示的三叉神经穿越岩骨嵴形成的凹陷完全一致,准确率100%。放疗效果有效率为85.26%。结论三叉神经跨越岩骨嵴处存在压迹,这一骨性标志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放疗的可靠标志点。
郭化东,常金,张艳英,李爱菊,张本华[5](2015)在《放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低剂量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作X-刀大口径准直器及低剂量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应用X-刀照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5例,利用岩骨嵴三叉神经节压迹这一骨性标志选择靶点,1013 mm口径准直器,中心剂量1 7 Gy推量至29 Gy,单次照射。结果在15个月缓解或消失,随着放疗剂量的加大,起效时间缩短,疼痛缓解效果较好;治愈37例,明显改善26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5例病人在1个月内疼痛症状加重现象,2例分别于8,10个月后疼痛复发,经再次治疗后疼痛症状消失;全部病例均无并发症。结论岩骨嵴三叉神经节压迹这一骨性标志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放疗的可靠标志点,17Gy是大口径准直器X-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的剂量,29Gy的治疗效果更好。
郭化东,姜秀玲,梁照明,林平,张本华[6](2013)在《X-刀大口径准直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低剂量学研究》文中认为自2004年7月至2010年7月应用X-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3例,疗效满意,初步分析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8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年龄4381岁,平均57.4±18.3岁。男32例,女51例。病程830年,平均16.4±10.7年。左侧29例,右侧52例,双侧2例;
陈苏,王守森,王如密[7](2011)在《X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靶点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X刀治疗三叉神经痛靶点选择,以便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1999年2月-2009年2月,对35例经卡马西平等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X刀治疗。男23例,女12例,采用5 mm及8mm准直器,照射靶点选择三叉神经近脑干端和/或三叉神经半月结,靶中心剂量50-85Gy,脑干剂量<18Gy。疗效判定标准:疼痛缓解100%无需服药为1级,疼痛缓解〉80%无需服药为2级,疼痛缓解50%-80%需少量服药为3级,疼痛缓解<50%为4级,无效。结果本组平均随访43月(1888月)1级10例,2级9例,3级12 例,4级3例,总有效率91.4%(32/35)治疗
陈光贵,陶祥玉,牛朝诗[8](2008)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叉神经痛病因不明,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放射等,手术方法有微血管减压术、射频热凝术、经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和外周神经切断或撕脱术等。各种治疗方法都有其适应证、禁忌证。本文就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陈苏,王如密,王守森[9](2008)在《X刀治疗三叉神经痛42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直线加速器放射外科(X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X刀治疗并随访疼痛缓解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本组治疗效果为治愈14例(33.3%),显效22例(52.4%),有效4例(9.5%),无效2例(4.8%)。疼痛缓解出现时间平均在2.1月之后。7例(16.7%)术后出现面部麻木。结论X刀是一种精确而有效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曹磊[10](2008)在《MVD与P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与经皮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62例首次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患者,4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经皮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经皮射频热凝术组),1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组)。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皮射频热凝术组早期治愈率为82.2%,微血管减压术组早期治愈率为88.2 %两组治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射频热凝术组主要的并发症为听力减退和眼角膜脱落,发生率均为2.2%,行经皮射频热凝术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颜面部麻木或感觉障碍;微血管减压术组主要的并发症为颅内感染和听力减退,发生率分别为5.8 %和11.7 %。而接受微血管减压术的17例无面部感觉障碍,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对术后治愈30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月~1年半,其中21例为射频热凝毁损术组中3例复发,复发率为14.3%;微血管减压术组9例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22.2%。)结论经皮射频热凝毁损术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基本相同,但经皮射频热凝毁损术较微血管减压术更为安全,方便,经济。
二、X-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论文提纲范文)
(1)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参数 |
1.1 射线剂量 |
1.2 作用靶点 |
1.3 照射剂量率 |
2 治疗效果 |
2.1 首次治疗效果 |
2.2 重复治疗效果 |
2.3 与其他治疗方式比较 |
2.4 生活质量 |
3 影响伽玛刀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
3.1 治疗时间 |
3.2 靶区结构 |
3.3 影响患者治疗后出现面部麻木的危险因素 |
4 并发症 |
(3)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治疗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三叉神经岩骨嵴压迹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压迹研究 |
2.2 治疗疗效 |
3 讨论 |
(5)放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低剂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标准 |
1.4 疼痛评价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6)X-刀大口径准直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低剂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治疗方法 |
3.疗效标准 |
4.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8)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及机制 |
2 治疗 |
2.1 药物治疗 |
2.2 手术治疗 |
2.2.1 射频热凝术: |
2.2.2 经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法: |
2.2.3 外周神经切断或撕脱术: |
2.2.4 微血管减压术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 |
2.3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即γ-刀或X-刀治疗。 |
2.4 反复经颅磁刺激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 rTMS) 治疗 |
3 小结与展望 |
(10)MVD与P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方法 |
2.1 术前检查 |
2.2 手术方法 |
2.3 射频治疗设备 |
2.4 疗效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X-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论文参考文献)
- [1]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 郭雄芳,张文彬,孙小喆. 武警医学, 2021(11)
- [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进展[J]. 王锁良,王欢,刘延青.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0(01)
- [3]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相关因素分析[D]. 郭贤放.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1)
- [4]三叉神经岩骨嵴压迹的研究及临床应用[J]. 郭化东,张本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5(02)
- [5]放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低剂量学研究[J]. 郭化东,常金,张艳英,李爱菊,张本华.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04)
- [6]X-刀大口径准直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低剂量学研究[J]. 郭化东,姜秀玲,梁照明,林平,张本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03)
- [7]X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靶点选择[A]. 陈苏,王守森,王如密. 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11
- [8]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陈光贵,陶祥玉,牛朝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8(10)
- [9]X刀治疗三叉神经痛42例临床分析[J]. 陈苏,王如密,王守森.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8(07)
- [10]MVD与PRFT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评价[D]. 曹磊.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