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探索式教学的几种模式

思政课探索式教学的几种模式

一、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发现式教学的几种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张燕妮[1](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中问题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柴永恒[2](2021)在《情感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的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心理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开端,更是道德行为落实的关键。从心理学出发,情感是从感官主体对客观事物所秉承的态度中产生的带有主观色彩的体验,也是个人主观世界的具体反映,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有效的交流。因此,情感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承担着促进教学主体交流的功能,学生在情感教学带动下可以在更加适宜的环境中学习,并在情感共鸣中进行双向的交流、积极的沟通,最大效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以前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学过程乏味,导致了学生和社会分离,也不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很反感,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也难有有效方法传授深入的知识继而对学生思想观念进行有益的塑造。步入新时代以来,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国家领导人发表相关重要讲话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通过塑造集体情感,拟造相关教学情境,从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和社会培育标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将情感教学落实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去,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调研,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情感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意义。其中理论部分包括情感教学的内涵、基本特征、理论支撑以及将情感教学应用于实际中的意义;实践部分抽样调查青海省西宁市高中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并以青海昆仑中学高二学生为调查主体,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有效数据;结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与典型案例,综合自己在实习期间的教学实践归纳出目前情感教学中遇到的阻碍及改进方式。本文旨在帮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对情感教学的全面理解,让情感教学担负起落实学生思想观念的重任,依靠情感元素和谐教学主体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扭转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被动教学的局面,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精神与内涵,实现学生个性、能力、智慧的发展,授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其终身受益。

胡梦月[3](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专业素质高低对学生影响重大,小到言行举止的潜在影响,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时刻都在引领学生思想、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各个层面。同时,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十分必要。但目前来讲,部分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情意素质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自身、学校和政府合力促进其专业素质发展。整篇文章根据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深切寄望,在参考相关专家意见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结构,并分析了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意义。接着主要以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能力素质、专业情意素质为切入点,访谈调查研究了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尚待提升的问题:部分教师存在着专业知识不够全面、专业能力不够突出、专业情意不够饱满等问题。并对于当前影响教师专业素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忽略了对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知识的更新;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缺乏内部自发的动力;考评体系不完善阻碍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等等因素。最后提出了应从政府、学校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三个层面拓展提升其专业素质。

张文军[4](2019)在《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研究 ——基于地区财经类高校学生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并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与质量建设的重要方向。思政课过程中大学生获得感相对专业课而言较弱,离“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这种问题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对此,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017年教育部也印发了《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该方案强调:“要紧扣重点环节,切实增强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围绕本文相关命题,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环境、教学魅力等方面上展开了一定的研究,为本文进一步深入打下了基础。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学生”的新视角切入,确立了理论基础及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按照发现问题、分析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改变现状的路径的研究思路推进,旨在探索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合适路径。从对某地区财经类高校八百余名研究对象的调查看,他们的获得感介于“一般”和“比较强”之间,未出现“获得感较低”的问题,但存在着获得感不强的现状。这种现状值得教育者引起重视并积极探索改善现状的路径。从该现状的影响因素看,大学生在认知环节主要受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的影响;在情感环节主要受到教师的情感关怀和学生学习环境的影响;在意志环节主要受到教师的亲和力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的影响;在信念环节主要受到教师的理论导向和学生个体价值取向的影响;在实践环节主要受到教师指导和学生的实践意识的影响。对此,本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知、情、意、信、行五要素),围绕“完善教学体系”、“重视教学情感”,“锤炼学习意志”、“坚持鲜明导向”、“强化实践育人”五个方面探索了满足大学生“认知、情感、信念、意志、实践”环节获得感提升需求的路径。

赵雨亭[5](2019)在《“雨课堂”教学工具融入L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工作在一线的教学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大胆尝试将“互联网+”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研究实践中不乏有“智慧课堂”、微课、翻转课堂、微课程等在教学中被进一步运用。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是主要以教师为主导,且教学信息化的贯穿主要是围绕课中展开,而忽略了课前和课后这两个部分,导致低效课堂的现象。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查阅相关文献时发现“雨课堂”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课前、课后缺乏教辅的问题,可以很好的带动师生的交流。此外它还能运用后台反馈的数据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具体化的辅导,给他们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本论文在研究了建构主义、混合教学等相关理论基础的情况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开展了“雨课堂”教学工具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行动研究。本论文主要是对“雨课堂”在L中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需求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雨课堂”教学工具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实施了两轮行动研究,尝试解决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对实施行动做出反思和改进,以期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后对本研究进行美好的展望: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提供物质保障、教师的知识与技能储备提供师资保障、学生具备的基础和能力提供素质保障,“雨课堂”将成为今后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方雨菲[6](2018)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情境材料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情境教学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并且被广泛运用。情境教学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情境材料,情境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是实施情境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然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运用实践中,暴露出材料选择与运用上的一些问题。教师普遍倾向于通过网络等其他渠道获取丰富的情境材料,而对思想政治课教材上提供的情境材料重视度不够,利用率低,没有充分挖掘。本文就是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情境材料的运用进行研究,提供策略,给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运用教材情境材料以崭新的思路,发挥教材情境材料辅助教学的最大作用。本论文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基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借鉴了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大量的关于情境教学法、情境材料运用、思想政治课教材开发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学习、研究前人已有的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情境材料的理论成果,并进行筛选、分类和整理。运用课堂观察法,通过听课、观察、反思等实践方式,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材情境材料的运用实况进行观察与分析,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最后,运用经验总结法,结合教育实习中自己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见习经历,总结经验,为本论文写作提供必要的现实材料。本论文密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主要内容由以下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情境材料的基本概述。主要围绕其涵义、类型、特点来阐述。第二部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运用教材情境材料的意义。这一部分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从教师教学、学生发展的层面对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教材情境材料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点明教师在教学中为什么要运用教材情境材料,其缘由和意义所在。第三部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教材情境材料的问题分析。包括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教材情境材料的问题概述以及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教材情境材料的常见问题。第四部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教材情境材料的原则与策略分析。这一部分内容针对上文在教学中运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情境材料暴露的问题,探讨对策,以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情境材料的有效运用。包括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教学中运用材情境材料的原则与策略两部分内容。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上的情境材料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往往被一线教师所忽视,且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需要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情境材料予以重视,其次在运用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科学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德育性原则以及整体性原则,优化教材情境材料的选择与开发,结合课堂教学的导入、过渡、活动设计、总结等环节,灵活、巧妙的运用教材情境材料,才能使这些宝贵的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张梦迪[7](2018)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研究 ——以关山中学高三文科班为例》文中认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理论性较强,课程内容枯燥,难以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思政课的教学也存在应试教育的弊端,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变成被动学习。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所以,教学互动在高中思政课的教学中对改变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提升积极性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是基于教学一线的实践活动,研究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从根本上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中的问题。本篇论文一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笔者在教学实习期间以关山中学文科班为研究对象,以高三思政课教学互动现状为研究目标,采用观察法等方法展开此课题的研究;第二部分是互动的相关概念和教学互动的重要性;第三部分是笔者在实习中了解的互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比较两个班级的同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在此过程中,笔者通过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发现课堂互动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思考分析了原因;第四部分是对策实践情况,笔者尝试提出了几点针对性建议,分别是:(1)强化教师和学生教学互动意识。(2)尝试教学互动主体多样化。(3)尝试教学互动方式多样化。(4)教师在互动方式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这几点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教案的形式体现出来,在亲身教学实践中检验效果;第五部分是结语,总结本文主要内容,并提出几点在互动中应注意的地方。笔者在实习后期,经过实践发现,本文提出的互动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思政课教学互动的实效性,发挥教学互动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大家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

白雪[8](2017)在《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教学中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议题中心教学法近年来在西方及我国台湾地区社会科教育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它被认为是培养公民素养,提升中学生的公共参与的知识、能力及态度,培养学生反省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定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纵观国内思想政治课的相关研究,发现少有研究者对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系统地研究与探索。因此,本文尝试就这一内容进行初步研究,旨在能引起国内相关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丰富我国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促进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发展。本研究以议题中心教学法之结构性争论模式为核心,开展《政治生活》的教学,着力于探讨议题中心教学法融入《政治生活》教学的可行性,并分析其对学生公民素养培育及参与行为的影响。为达到上述目的,研究者以本人实习所在高中高一年级三个常态分布班级共15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议题中心教学法结构性争论模式——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山寨’立法议案”议题进行教学,课程共计九节课,为期一个月。在实践教学完成后,以“议题中心教学模式意见调查表”作为调查工具进行教学效果的测评及分析,并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位学生进行半结构式的访谈,以此深入了解学生对议题中心教学法的学习感受以及对公共议题的批判思考能力与民主参与的能力等方面之改变情形。经由分析统计获得以下结论,兹列举如下,以期对未来后续研究者有所助益:一、议题中心教学法融入《政治生活》教学成效较好。议题中心教学法在对学生学习兴趣、民主参与、科际统整、公民素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上均有正面提升的成效。二、学生学习后,对社会热点问题能有更深的认识与了解,并能激起学生公众参与、理性精神、法治意识、政治认同的实际行动。三、经过教学后,学生在面对社会热点争议性议题时,在分析问题的能力上,思考路径更为多元,绝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学后写出更多正反双方的意见,提出更多元的解决方案,同时将观念转化为参与实际社会活动的意愿和能力也有所提升。四、学生普遍对“议题中心教学法融入《政治生活》教学”持积极正面的态度,大多数学生表示希望教师在今后能实施类似的教学活动。五、最后,依据研究的结果对未来议题中心教学法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具体建议,作为日后以议题中心教学法进行《政治生活》教学及后续研究的参考。

屠文露[9](2016)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立足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学者和教学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由此产生。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学案贯穿始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其有效运用能更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课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梳理了一些国内外关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特征、以及实施的意义,详细论述了学案导学教学原则和基本环节。采用课例分析,以《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为例,把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与思想政治课相结合,详细说明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基于教学的实践,提出了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理解不够深入、教师的学案编写不够科学、教师在教学运用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意识薄弱等,并有针对提出解决对策,如要加深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解、优化学案的设计、充分发挥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强化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意识。

万伟[10](2016)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以禄劝一中为例》文中指出网络直播教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网络直播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和师生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网络直播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传统的师生关系相比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师生关系二重化的特点。授课教师和学生在传统的课堂中,是直接面对面进行交流互动的;课堂在网络直播教学模式下,不再由单一的教师任教,而是由前端教师和远端教师共同协作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网络直播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存在三种类型七种形式,远端学生面对的教师既有前端的授课教师,也有本校远端教师,学生与教师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本文以禄劝一中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班为研究对象,在师生访谈和课堂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参与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的实践,对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模式下的师生互动类型、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对策。通过本研究,期望在今后的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中开展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提高网络直播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网络直播教学的效果。希望能够以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为突破口,为其它各直播学科开展师生互动提供有用的参考,使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更多的学校师生所了解。

二、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发现式教学的几种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发现式教学的几种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2)情感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总结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概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情感
        二、情感教学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
    第二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情感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情感教学心理学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观
        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三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特征及原则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特征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的原则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一、情感教学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情感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本质需要
        三、情感教学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二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应用现状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应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说明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一、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
        二、教师工作分配不均衡
        三、社会评价环境及家庭环境
第四章 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 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方法
        一、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育学生
        二、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四、通过“小手拉大手”改善家庭学习氛围
        五、利用主流媒体引领社会评价环境转变
    第二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应用案例
        一、《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二、案例分析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现状调查(教师卷)
附录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现状调查(学生卷)
附录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现状调查结果数据统计(教师卷)
附录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学现状调查结果数据统计(学生卷)
致谢
个人简历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一般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素质
        2.教师专业素质
        3.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福勒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相关论述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知识素质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能力素质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情意素质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2.有利于培养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
        3.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存在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存在不足的表现
        1.部分教师专业知识不够全面,待丰富
        2.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不够突出,待提升
        3.部分教师专业情意不够饱满,待升华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的教学观念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
        2.教师自身发展不足对其专业素质的影响
        3.学校传统考评和培训体系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
        4.政府监管和扶持不充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影响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对策
    (一)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层面丰富其专业素质
        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有效开展
        2.教师要强化专业理论,丰富专业知识素质
        3.教师要不断钻研反思,丰富专业能力素质
        4.教师要注重教育情怀,丰富专业情意素质
    (二)从学校层面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
        1.学校应创设学习氛围,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素质
        2.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素质
        3.学校应完善考评体系,提升教师专业情意素质
    (三)从政府层面拓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
        1.政府应加强监管和引导,总体上拓展教师专业素质
        2.政府应加强扶持和投入,整体上拓展教师专业素质
        3.政府要不断完善高考改革,促进教师自觉提升专业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研究 ——基于地区财经类高校学生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大学生思政课”的研究
        1.3.2 关于“获得感”的研究
        1.3.3 关于“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研究
        1.3.4 国外发达国家开展思政课的方法路径
        1.3.5 文献简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交叉研究法
    1.5 研究思路、创新点与展望
        1.5.1 研究的思路图
        1.5.2 研究的创新点
        1.5.3 研究的展望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说
    2.1 研究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2.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
        2.1.3 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借鉴
    2.2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概念界定
        2.2.1 大学生思政课
        2.2.2 获得感
        2.2.3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2.3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基本特征
        2.3.1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
        2.3.2 灌输与接受的统一性
        2.3.3 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3.1 大学生“认知”环节获得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3.1.1 大学生认知环节获得感的现状
        3.1.2 大学生认知环节获得感的影响因素
    3.2 大学生“情感”环节获得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3.2.1 大学生情感环节获得感的现状
        3.2.2 大学生情感环节获得感的影响因素
    3.3 大学生“意志”环节获得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3.3.1 大学生意志环节获得感的现状
        3.3.2 大学生意志环节获得感的影响因素
    3.4 大学生“信念”环节获得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3.4.1 大学生信念环节获得感的现状
        3.4.2 大学生信念环节获得感的影响因素
    3.5 大学生“实践”环节获得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3.5.1 大学生实践环节获得感的现状
        3.5.2 大学生实践环节获得感的影响因素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
    4.1 完善教学体系,满足大学生认知环节获得感提升的需求
        4.1.1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4.1.2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4.1.3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教育方法的灵活性
    4.2 重视教学情感,满足大学生情感环节获得感提升的需求
        4.2.1 重视教师对大学生教学情感的关怀度
        4.2.2 注重提升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感染力
    4.3 锤炼学习意志,满足大学生意志环节获得感提升的需求
        4.3.1 提升教师对大学生教育过程的亲和力
        4.3.2 缓解大学生学习思政课心理的压抑度
    4.4 坚持鲜明导向,满足大学生信念环节获得感提升的需求
        4.4.1 坚持大学生思政课旗帜鲜明的导向性
        4.4.2 注重大学生个体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
    4.5 强化实践育人,满足大学生实践环节获得感提升的需求
        4.5.1 注重大学生思政课实践平台的多样性
        4.5.2 强化大学生实践教育过程中的指导性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5)“雨课堂”教学工具融入L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雨课堂
        2.雨课堂与其他相似概念的区分
        3.混合式教学
    (四)文献综述
        1.“雨课堂”的特征
        2.“雨课堂”的功能
        3.“雨课堂”的使用流程
        4.“雨课堂”的教学优势
        5.“雨课堂”的使用局限
        6.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五)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
        2.最近发展区理论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 问卷访谈法
        3.课堂观察法
    (七)研究思路与框架
        1.研究思路
        2.研究框架
二、“雨课堂”教学工具使用需求调查
    (一)需求调查
        1.调查对象
        2.调查内容
    (二)需求分析
        1.调查分析
        2.结果分析
三、两轮行动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1.问题诊断
        2.制定计划
        3.实施过程
        4.观察反馈
        5.反思改进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1.问题诊断
        2.制定计划
        3.实施过程
        4.观察反馈
        5.反思改进
四、“雨课堂”教学工具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实践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1.“雨课堂”教学融入思想政治课堂对学生的影响
        2.“雨课堂”教学融入思想政治课堂对笔者的影响
    (二)不足和改进之处
    (三)未来展望
        1.充分发挥雨课堂优势
        2.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
        3.充分激活教师教学热情
        4.充分转变学生意识
        5.充分发挥学校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1.着作类
    2.期刊类
    3.学术论文类
附录
致谢

(6)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情境材料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情境材料基本概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情境材料的涵义
        1.情境材料的涵义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情境材料的涵义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情境材料的类型
        1.图片情境材料
        2.文字情境材料
        3.活动情境材料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情境材料的特点
        1.教育性
        2.针对性
        3.真实性
        4.感染性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运用教材情境材料的意义
    (一)有助于给予学生思想政治课所倡导的价值导向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与热情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应对材料命题趋势的备考质量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中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教材情境材料的问题分析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教材情境材料的问题概述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教材情境材料的常见问题
        1.照搬照抄
        2.缺乏实效
        3.浅尝辄止
        4.有始无终
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教材情境材料的原则与策略分析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教材情境材料的原则
        1.坚持科学性原则
        2.坚持实效性原则
        3.坚持德育性原则
        4.坚持整体性原则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效运用教材情境材料的策略
        1.优化教材情境材料的选择与开发
        2.导入环节要充分使用教材上的情境材料
        3.课堂过渡环节要以教材情境材料为依托
        4.探究活动环节要结合教材情境材料来展开
        5.课堂总结环节要升华教材情境材料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7)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研究 ——以关山中学高三文科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简要评论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简要评论
    四、研究方法及其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中思政课教学互动概述
    一、高中思政课教学互动内涵
        (一)互动及教学互动内涵
        (二)思政课教学互动内涵
    二、高中思政课教学互动重要性
        (一)符合学科内在要求
        (二)能促进教学相长
        (三)有利于营造积极的氛围
        (四)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
第二章 关山中学高三思政课互动现状分析
    一、关山中学高三思政课互动现状
        (一)问题设置方面
        (二)回答情况方面
        (三)教师点评方面
        (四)学生提问方面
    二、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主体单一
        (二)互动方式单一
        (三)互动过程形式化
        (四)互动频率较低
    三、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二)客观原因
第三章 思政课教学互动的对策分析及其实践
    一、关山中学高三思政课教学互动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教师和学生教学互动意识
        (二)尝试互动主体多样化
        (三)尝试互动方式多样化
        (四)互动方式要有针对性
    二、关山中学高三思政课互动对策的实践效果
        (一)教学方案与设计
        (二)教学效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教学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二、该课题研究成果综述
        (一) 议题中心教学法研究成果综述
        (二)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的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二) 行动研究法
        (三) 问卷调查法
        (四) 半结构式访谈法
    四、本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议题中心教学法概述
    一、议题中心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一) 议题中心教学法的内涵
        (二) 相关概念辨析
    二、议题中心教学法的主要特质
    三、议题中心教学法的功能
        (一) 以学生为本,注重于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
        (二) 突出批判精神,着力于理性精神的培养
        (三) 强调有序参与,有利于法治意识的培养
        (四) 培养公民素养,突出课程的价值引导
    四、议题中心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分析
        (一) 议题中心教学模式与我国传统学科基础模式的区别
        (二) 议题中心教学的几种常见教学模式
        (三) 议题中心教学法三种常见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第二章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教学中的原则
    一、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教学运用中的一般原则
        (一)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二) 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
        (三) 正确的价值引导与灵活的教学策略相结合
    二、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教学运用中的特有原则
        (一) 民主参与与集中引导相结合
        (二) 学科基础性与科际统整性相结合
        (三) 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第三章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教学中运用策略
    一、议题的选择
    二、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教学中运用的实施步骤
        (一) 议题中心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二)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三、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教学中运用的多元评价
        (一) 从传统评价到多元评价
        (二) 档案袋评价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山寨'立法议案”议题教学实施案例
    一、“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山寨'立法议案”议题教学实施过程
        (一) “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山寨'立法议案”议题教学之主题选取部分
        (二) “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山寨'立法议案”议题教学之教学实施部分
        (三) “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山寨'立法议案”议题教学之教学评价部分
    二、研究结论分析
        (一) 议题中心教学法的实施成效分析
        (二) 研究发现与收获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教育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9)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问题提出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含义
        1.学案的含义
        2.教学模式的含义
        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含义
    (二)思想政治课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2.发现学习理论
        3.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特征
        1.教师与学生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3.导学与自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的三维目标
        2.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
        3.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二、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原则与环节
    (一)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探究性原则
    (二)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环节
        1.研究学生、制定学案
        2.检查学案、了解学情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4.提出质疑、经典讲拨
        5.检查结果、当堂检测
        6.师生梳理、归纳总结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中的应用
    (一)编写学案
    (二)具体应用
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存在问题
        1.教师对学案导学的实质理解不深入
        2.教师的学案编写不够科学
        3.教师在教学应用中存在形式化倾向
        4.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意识薄弱
    (二)解决对策
        1.加深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解
        2.优化学案的设计
        3.充分发挥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
        4.增强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以禄劝一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基本概念
        (一)现代远程教育
        (二)网络直播教学
        (三)师生互动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谈法
        (三)参与观察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变化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模式简介
        (一)成都七中网校概况
        (二)高中网络直播教学的特征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的优势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特点
        (一)师生关系的二重化
        (二)师生之间互动形式发生改变
        (三)师生之间心理关系发生变化
    三、重视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有利于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四)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五)有利于及时引导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六)有利于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第二章 禄劝一中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类型
    一、远端教师与前端教师之间的互动
        (一)课前准备中远端教师与前端教师的互动
        (二)直播教学中远端教师与前端教师的互动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一)前端教师与前端学生之间的互动
        (二)前端教师与远端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远端教师与远端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一)前端学生之间的互动
        (二)远端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远端学生与前端学生之间的互动
第三章 禄劝一中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
    一、网络直播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表现
        (一)远端教师与前端教师之间的互动问题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问题
        (三)学生之间的互动问题
    二、网络直播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成因
        (一)网络直播教学模式本身的原因
        (二)任课教师方面的原因
        (三)学生方面的原因
第四章 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师生互动的对策
    一、完善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方式
        (一)选择优秀的远端学生
        (二)作业及试卷评讲课应做到因材施教
        (三)远端教师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二、加强两端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一)前端教师应充分信任远端教师
        (二)远端教师精心参与直播备课
        (三)加强两端教师间的有效沟通
        (四)远端教师与前端教师的共鸣
    三、提高远端师生之间的互动质量
        (一)远端教师要积极应对角色转变
        (二)远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直播教学
        (三)远端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记笔记
        (四)远端教师应把握开口的时机与技巧
        (五)远端教师应使用非语言与学生互动
    四、增强远端学生的适应能力
        (一)提高远端学生课前预习质量
        (二)鼓励远端学生反馈预习问题
        (三)拓展远端学生的课外知识
        (四)组织远端学生到前端学校交流学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思想政治课远端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B:思想政治课远端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发现式教学的几种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中问题设计研究[D]. 张燕妮.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情感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探究[D]. 柴永恒.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研究[D]. 胡梦月. 渤海大学, 2020(05)
  • [4]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研究 ——基于地区财经类高校学生的视角[D]. 张文军. 重庆工商大学, 2019(01)
  • [5]“雨课堂”教学工具融入L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行动研究[D]. 赵雨亭.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6]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情境材料的运用研究[D]. 方雨菲. 河北师范大学, 2018(07)
  • [7]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互动研究 ——以关山中学高三文科班为例[D]. 张梦迪. 中南民族大学, 2018(05)
  • [8]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政治生活》教学中的研究[D]. 白雪.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3)
  • [9]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 屠文露. 渤海大学, 2016(08)
  • [10]高中思想政治课网络直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以禄劝一中为例[D]. 万伟.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思政课探索式教学的几种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