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大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

枕大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

一、枕大神经痛的发病因素和治疗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郭汝松,黄帆,黄楚渝,朱碧锋,赵思怡,刘国清,范志勇,田强,吴山[1](2021)在《岭南林氏正骨手法对枕大神经痛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探究岭南林氏正骨手法对枕大神经痛镇痛效应与脑功能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门诊收治的7例枕大神经痛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招募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岭南林氏正骨手法颈椎定点旋转扳法治疗,每周治疗1次,疗程为4周。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运用基于低频振幅算法(ALFF)分析患者脑区相关参数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观察枕大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LFF增高的脑区为右侧小脑皮质,ALFF降低的脑区为左侧枕中回、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左侧楔叶;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LFF增高的脑区为双侧枕中回、右侧颞中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经推拿手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B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枕大神经痛患者的rs-fMRI显示其ALFF存在异常,岭南林氏正骨手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疗效显着,可通过部分脑区活动度的改变实现其镇痛效果。

于珺[2](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临床应用规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现代,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疾病负担在世界疾病负担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新的精神心理问题也不断产生。心理不健康状态人群包含相当数量的心身疾病或身心疾病患者,涉及人群广泛,但现有治疗方法相对局限于药物治疗范畴,治疗方法的有限性呼吁人们加强相关研究。除药物治疗外,针灸调神成为国内治疗心身疾病以及身心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针灸调神也逐渐成为中医学界临床、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庄礼兴教授在靳三针疗法治神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调神针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神志病、心身疾病及身心疾病有良好的疗效。本文旨在借助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对庄礼兴教授门诊病历的分析,探索调神针法的病种、临床用穴等方面的规律,以期为临床工作者使用调神针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拍照、笔记的方式收集庄礼兴教授门诊接受针灸治疗患者的病历,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所有病历进行初步筛选。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病历信息录入计算机,构建原始资料数据库,原始数据库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信息、诊断、症状、体征、辅助检查、针灸处方等信息。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将所有病历按照未使用调神针法、调神为主、调神为辅分类并标记调神针法使用情况。根据下一步数据挖掘所需的数据类型将规范化处理之后的原始数据库划分为附有调神针法使用情况的一般信息数据库、诊断数据库、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数据库、针灸处方数据库。对纳入本研究的病历的数据挖掘步骤如下:(1)使用SPSS Statistics对患者一般信息、是否使用调神针法、调神主辅情况、中西医诊断、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既往史、针灸处方等进行频数分析,以了解纳入病历的整体情况,并初步观察调神针法临床使用的整体情况。(2)使用SPSS Statistics对针刺取穴进行聚类分析,观察取穴的大致分组情况,并进一步观察调神为主、调神为辅病历针刺取穴的分组情况。(3)使用SPSS Modeler制作针刺取穴的网状图以观察取穴之间的相关情况,并对中西医诊断、针灸处方、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与调神针法使用情况及针刺取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进一步观察这些要素之间的具体相关程度。中西医诊断与调神针法使用情况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有助于观察诊断对调神针法使用情况的影响;针刺取穴的频数分析、网状图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有助于观察针刺取穴在调神为主、为辅病历中的使用规律。(4)使用SPSS Statistics对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与是否使用调神针法、调神为主或调神为辅进行决策树分析,以观察影响调神针法使用情况的具有较明显分辨力的因素。(5)在对症状的频数分析基础上,使用SPSS Statistics对频数高的前28个症状进行因子分析,观察具有代表性的症状公因子,总结每个症状公因子可能涉及的脏腑、经络,并据此探讨症状公因子提示的病机。结果:从频数分析可知,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共527例,使用调神针法的病历共221例,占病历总体的41.9%。调神为主或调神为辅病历在性别上的分布没有明显区别,但在不同年龄段中性别上的分布存在差异;调神病历数量在各月和各节气中也有涨落变化,但影响因素尚不明确。诊断方面,病历总体共涉及117个西医诊断,调神病历涉及其中69个,全部病历均为调神病历的西医诊断有失眠、运动障碍、癫痫、小儿抽动障碍等共48个,调神和非调神病历兼有的西医诊断有颈椎病、腰痛、颈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等共21个;病历总体共涉及中医诊断45个,调神病历涉及的中医诊断共37个;所有病历都为调神病历的中医诊断有不寐、颤证、郁证、痫证等共20个,调神和非调神病历兼有的西医诊断有腰痹、项痹、痹症、面瘫病等共17个。现病史方面,主诉持续时间为12个月时调神针法的病历数量更多;症状、体征方面,失眠、头晕、头痛等共34个症状或体征在调神病历中的频数较高,失眠、纳差、入睡困难在调神为主的病历中出现频数较高;舌象和脉象在是否使用调神针法和调神为主或为辅病历中没有表现明显的倾向。针灸处方方面,调神病历中以毫针针刺为主要治疗方法,还包括穴位埋线、耳穴、皮肤针等治疗方法;全部取穴中,四神针、印堂、神庭等调神为主的取穴和头部督脉排针表现出较高频次,是调神主要使用的取穴;其他毫针针刺取穴中督脉腧穴使用频数最高。配合使用耳穴疗法的病历约占调神病历整体的43.4%,使用频数较高的耳穴为肝、交感、心、缘中、肾、神门、皮质下。可见并非所有就诊患者都有使用调神针法的必要性,且调神为主与调神为辅病历在一般信息、诊断、现病史等方面各有特点,调神针法以毫针针刺为主要治疗方法,酌情配合其他方法。调神病历的97个取穴可聚类为3个大类:C1包含取穴较复杂,可大致分为治疗面瘫病等面部疾病的取穴、百会和后顶以及其他77个取穴;C2包含百劳、颈阿是、头部督脉排针、晕听区、风池,是治疗以颈肩部经气不利为主要病机的疾病常用的取穴;C3包含申脉、照海、神庭、印堂、三阴交、四关、四神针,是调神为主病历的主要取穴。可见,调神为主的取穴与头部督脉排针在系统聚类分析中分属于不同类。从关联规则分析可知西医诊断为癫痫、运动障碍、失眠的病历和中医诊断为痫证、郁证、颤证、不寐的病历必然使用调神针法;西医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疲劳综合征、抑郁症、帕金森病、儿童抽动障碍、癫痫、运动障碍和中医诊断为瘈疭、痫证、郁证的病历必然使用调神为主的取穴;症状与取穴方面,调神为主的取穴与痴呆、耳聋、耳鸣、腹痛、关节痛等12个症状存在一定相关性,与痴呆、关节痛、面痛、心悸的相关程度较高;头部督脉排针与痴呆、颈痛、失眠、头痛、心悸、足痛症状存在一定相关性。调神针法取穴之间的网状图表明调神为主的取穴之间联系紧密度高,而头部督脉排针与调神为主取穴的联系程度低,这与系统聚类结果一致,取穴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也表明,调神为主的取穴与头部督脉排针同时使用的可能性小,两组取穴的配穴情况区别明显。结合调神病历取穴的频数分析和多阶关联规则分析可知,调神为主的取穴中四神针、印堂、神庭是最核心的取穴,三阴交、四关、申脉、照海是较常用的配穴,神门、内关、百会、素髎、水沟均是较少使用的配穴,头部督脉排针在调神为辅的病历中发挥调神的作用。从对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既往史的决策树分析可知,影响是否使用调神针法的节点有:头晕、入睡困难、头痛、纳差、上肢震颤、颈痛、耳鸣,共形成9条决策树路线;影响使用调神为主或为辅取穴的节点有:查体、辅检阳性、入睡困难、瞤目频繁、头痛,共形成5条决策树路线;区别使用调神为辅或不使用调神针法的主要节点有:头晕、神疲、耳鸣、头痛、言语不利、面痛、大便溏、有相关既往史,共形成9条决策树路线。多数决策树路线具有参考价值,但决策树总体拟合度还有提升空间。从对症状的因子分析可见,28个症状可提取为15个公因子,公因子提示调神病历中具有共性的病机在脏腑方面与心(脑)、肝、胆、脾、肾有关,在经络方面主要与督脉、太阳经、少阳经有关。结论:调神针法可划分为调神为主的治疗思路和调神为辅的治疗思路。调神为主的治疗思路主要适用于神志病及心身疾病的治疗,调神为辅的治疗思路适用于身心疾病的治疗。调神为主与调神为辅的治疗思路用穴有区别:调神为主治疗思路用穴以四神针、神庭、印堂为核心取穴,以三阴交、四关、申脉、照海、内关、神门、百会、素髎、水沟为加减取穴;调神为辅治疗思路的用穴中,头部督脉排针是主要起到调神作用的取穴,配合治疗躯体原发病的其他取穴使用。

王宁[3](2020)在《滞针疗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滞针疗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枕大神经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1例,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为64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滞针疗法进行治疗,所选穴位为:风池穴、脑空穴、阿是穴(均为患侧)。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所选穴位为:风池穴、太阳穴、率谷穴、悬颅穴、外关穴、侠溪穴(均为患侧)。两组治疗均1次/天,连续治疗7次。在治疗前、首次治疗行针刺手法后、首次针刺结束后2小时及24小时、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数值,并在首次针刺结束后记录针刺得气感(MASS量表)数值。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两组六点行为学评分法(BRS-6评分)数值,并在治疗结束后2周进行随访,观察VAS、BRS-6数值,并分别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观察滞针疗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的疗效。结果:1基线资料显示:两组患者入组时性别、年龄、病程、视觉模拟评分、六点行为学评分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试验数据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9%,对照组是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即时疗效方面:两组治疗前与即时、2h、24h VAS评分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表明两组首次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枕大神经痛。治疗组2h较即时VAS评分低,24h较2h VAS评分高、与即时VAS评分相当,表明疼痛先缓解后有所加重,但仍比治疗前明显减轻,并且维持缓解疼痛时间能够保持24h。对照组2h较即时VAS评分低,24h VAS评分比2h高,表明24h内枕大神经痛也有加重。24h比即时VAS评分低,表明24h内疼痛虽有疼痛加剧,但仍比针刺后有缓解。两组在即时、2h、24h VA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即时止痛方面滞针法优于常规针刺。4近期及远期疗效:两组在治疗结束后、随访时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表明两组均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治疗组治疗后与随访时VAS评分相当,表明治疗组疼痛未再加重或复发。对照组在随访时较治疗后VAS评分下降,表明随着时间延长对照组疼痛有所缓解。两组治疗后和随访VA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滞针法有较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两组六点行为学评分治疗后及随访时均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减轻疼痛对患者生活状况影响。滞针组的治疗后及两周后随访的BRS-6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P<0.05),表明滞针组在减轻疼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方面优于常规针刺。5在得气感方面,在患者首次针刺时填写MASS量表,测得患者感受最强烈的针感和针感强度。结果显示,滞针组的针感强度较常规针刺组强(P<0.05)。针感强度与即时VAS评分进行秩相关分析表明,针感强度与即时VAS评分有关(P<0.05),提示可能针感越强,对于缓解疼痛的效果越明显。结论:滞针疗法治疗枕大神经痛即时疗效与近远期疗效确切。针感强度可能是影响针刺治疗枕大神经痛疗效的关键因素。

陈国良[4](2019)在《针刀联合颈肩部功能锻炼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1.观察针刀联合颈肩部功能锻炼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2.为临床针刀联合颈肩部功能锻炼治疗枕神经痛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针灸科、推拿科及骨一科、骨三科枕神经痛符合病例筛选标准的门诊患者8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针刀+功能锻炼”治疗,3天治疗1次,1周治疗2次,治疗1周;对照组采取“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功能锻炼”治疗,塞来昔布胶囊,1片/次,2次/日,连续服用1周;功能锻炼每日2次,共3周。观察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的临床疗效,以VAS疼痛评分、六点行为评分法(BRS 6)、临床症状评分评估治疗效果。所有关于统计分析的数据均用SPSS 22.0软件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40例,完成36例;对照组40例,完成35例。1.组内对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后、3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BRS-6、症状评分显着降低,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组内对比:与治疗1周后相比,治疗3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BRS-6、症状评分显着降低,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组间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两组的VAS、BRS-6、症状评分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间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3周,两组的VAS、BRS-6、症状评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疗效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存在差异,且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联合颈肩部功能锻炼治疗与口服药物两种方案均可以治疗枕神经痛,减轻临床症状,但观察组的远期疗效远远优于对照组。该方案治疗枕神经痛操作方便、治疗安全、疗效可观,临床上有较好的治疗前景。

田雅姣,王卫强[5](2019)在《颈部排刺治疗枕大神经痛64例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颈部排刺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枕大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运用颈部排刺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卡马西平与维生素B1、B12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统计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排刺治疗不仅能改善枕大神经痛患者头痛症状,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精神状态。

田雅姣[6](2019)在《锋钩针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锋钩针在治疗枕大神经痛方面是否优于普通针刺,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临床收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且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人采用锋钩针治疗,每周1次,2周为1疗程;对照组30人采用普通针刺,日1次,1周5次,休息2天,2周为1疗程,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都进行VAS评分、ROM评分等疗效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VAS、ROM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根据疼痛数字评分表、颈椎活动度评分表进行打分。两组内比较,两者分数比治疗前皆有明显的降低,说明锋钩针与毫针针刺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两组组间比较,一个疗程后治疗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锋钩针治疗效果优于毫针针刺法。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过两周治疗,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中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用秩和检验可知p<0.05,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意义,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普通针刺)。3两组患者疼痛发作频率比较根据疼痛发作频率记录表进行组内比较,两组疼痛频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组间比较,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减少患者发作次数方面,锋钩针疗法由于普通针刺组。4头痛指数比较经过2周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与各自治疗前对比,指数都有所下降,说明在改善疼痛指数方面,两者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p小于0.05,说明锋钩针疗法在降低头痛指数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结论:1锋钩针疗法和普通针刺疗法2组均能有效降低枕大神经痛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以及ROM评分,减少头疼的发作次数与降低头痛指数。2.锋钩针疗法在治疗枕大神经痛患者的头痛强度、颈椎活动度以及疼痛发作次数、头痛指数上有效率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3.锋钩针在治疗枕大神经痛方面是安全可靠的。

吴家辉,郑宗志,高晓哲[7](2019)在《阳性反应点刺血配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枕大神经痛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阳性反应点刺血配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枕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22例肝阳上亢型枕大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1例给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研究组61例给予阳性反应点刺血配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评分,评定2组临床疗效,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程度、头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均<0. 05),且研究组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 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阳性反应点刺血配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枕大神经痛疗效显着。

郭汝松,黄帆,赵思怡,熊不悔,卢晓波,范志勇,田强[8](2018)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枕大神经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认为目的:系统性评价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枕大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ENTRAL、EMbase、CNKI、VIP、CBM和Wan Fang Data等数据库,搜集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枕大神经痛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7年10月10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研究,共3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使用针灸或者正骨相比,正骨联合针灸治疗枕大神经痛有效率均更高[OR针灸=4.70,95%CI(1.89,11.67),P=0.000 9;OR正骨=11.46,95%CI(4.06,32.25),P<0.000 01]。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枕大神经痛在有效性方面优于单用针灸或单纯正骨,治疗安全性较高,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证据质量级别较低,临床医生使用该证据进行临床决策时仍需谨慎。

李佩[9](2018)在《翳明穴齐刺法为主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翳明穴齐刺法为主与普通针刺法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比较客观的评价翳明穴齐刺法为主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治疗枕神经痛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来自武汉市中医医院门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翳明穴齐刺法组)31例,对照组(普通针刺组)32例。治疗组共30例完成整个治疗,1例患者因为晕针而放弃治疗。对照组共30例完成治疗,2例患者因工作外派、其它疾病等因素脱落。治疗组主穴选取翳明穴(患侧)、C4-5夹脊穴(患侧)、合谷穴(患侧);并根据患者疼痛所牵涉的部位配穴:疼痛牵及耳后者加率谷穴;疼痛牵及眼区者加太阳穴;疼痛向头顶部放射者加百会穴。翳明穴采用齐刺法,余腧穴均采用普通针刺手法,得气后使用KWD-808Ⅱ型治疗仪,一极接外侧齐刺穴,另一极接翳明穴,选用连续波,频率设置为100Hz,强度控制在感觉阈与痛阈之间,并给予常规电磁波神灯照射。对照组主穴选取翳明穴(患侧)、C4-5夹脊穴(患侧)、合谷穴(患侧);同样的根据患者疼痛所牵涉的部位进行相应配穴:疼痛牵涉到耳后区域的增加率谷穴穴;疼痛向头顶部放射者增加百会穴;眼眶周围伴有疼痛不适的增加太阳穴。所有穴位都运用普通针刺手法操作治疗,对照组得气后也使用KWD-808Ⅱ型的治疗仪,一极接C4夹脊穴,另一极接翳明穴,使用连续波,频率设置为100Hz,强度控制在感觉阈与痛阈之间,同样给予常规电磁波神灯照射。两组每次都治疗30分钟,每日治疗1次,1周治疗6次,1周为1疗程,2个疗程后评估治疗效果。于治疗前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头痛影响测定-6评分法(HIT-6)以及症状疗效评估标准进行疗效比较,并加以适当的分析。结果: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治疗前,翳明穴齐刺法组和普通针刺组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结束后,翳明穴齐刺法组和普通针刺组患者的VAS评分相对于治疗前都显示有所降低(P<0.001),且翳明穴齐刺法组VAS评分比普通针刺组更低,差别十分显着(P<0.001)。2.头痛影响测定-6评分法(HIT-6):治疗前,翳明穴齐刺法组和普通针刺组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结束后,翳明穴齐刺法组和普通针刺组患者的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相对于治疗前都显示有所降低(P<0.001),而且翳明穴齐刺法组和普通针刺组治疗后组间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发现,翳明穴齐刺法组的HIT-6评分比普通针刺组评分下降幅度更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症状疗效评定:普通针刺组愈显率76.7%,总有效率80%;翳明穴齐刺法组愈显率为90%,总有效率96.7%(P<0.05)。结论:1.普通针刺法针刺翳明穴、C4-5夹脊穴、合谷穴为主,根据疼痛所牵涉的部位配合百会穴、率谷穴、太阳穴和翳明穴齐刺法为主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改善枕神经痛患者VAS评分及HIT-6分值,但后者效果更佳。2.普通针刺法针刺翳明穴、C4-5夹脊穴、合谷穴为主,根据疼痛牵涉部位配合百会穴、率谷穴、太阳穴可以有效的治疗枕神经痛,缓解患者疼痛不适的临床症状,但翳明穴齐刺法为主治疗本病的临床效果较之前者,疗效更满意。3.翳明穴齐刺法为主治疗枕神经痛疗效肯定、操作便捷、而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林留洋[10](2017)在《清宫正骨手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枕大神经痛系枕大神经分布区域的神经、肌肉、血管等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卡压或损伤引起的阵发性或持续性呈刀割样、抽搐样、电击样、钝痛样疼痛,可放射至头顶、乳突、外耳部及以枕大神经出口处有压痛或者与其相对应的皮肤节段有感觉过敏或者感觉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非遗传神经疾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发病人群广的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随着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工作过多的趋向于坐位及低头姿势,直接导致屈颈活动的增多,颈椎局部活动的减少,导致了枕大神经痛的发病率的日趋增高。各地区枕大神经痛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地区的发病存在差异,患病率呈逐年升高和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学习效率。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以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相对较少。中医治疗目前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穴位注射、推拿手法及小针刀松解治疗等。针灸治疗相对运用较多,其中又细分为针刺、艾灸、温针灸、火针、刺血、电针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西医治疗目前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止痛抗炎药、物理方法、神经阻滞术、手术治疗为主,还有心理疗法较为新颖,物理治疗又可细分为激光治疗和射频治疗。上述治疗方法在临床研究报道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至于哪种治疗方法更佳,以及每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的选择,目前尚无定论。有时甚至导致患者病情的延误,导致病情的缠绵难愈和反复。清宫正骨手法治疗该病,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重点施术于"筋结"部位。以放松理筋手法调和气血、活血化瘀、舒缓痉挛,紧张的肌肉,消除颈部局部异常应力的作用。同时又依据中医骨伤"筋骨"理论,运用颈部不定点旋转手法,纠正"筋出槽"与"骨错缝",解除颈枕部枕大神经周围小关节及软组织的嵌压,恢复颈椎关节的正常序列,达到恢复颈椎功能,起到治疗的目的。最后又以善后手法缓解紧张情绪,释放心理压力,达到舒筋活络,贯通筋脉气血,增加局部软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目的:探讨清宫正骨手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作用机理,观察清宫正骨手法对于该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本次研究所需的60例病例。均为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清宫正骨手法试验组和封闭治疗对照组各30例。按照已制定的治疗及随访方案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3个月VAS减分率、VAS及NDI评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①治疗后2周VAS评分减分率:试验组痊愈率13.33%、显效率50.00%、有效率30.00%、无效率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率3.33%、显效率53.33%、有效率36.67%、无效率6.67%、总有效率93.33%。②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减分率:试验组痊愈率6.67%、显效率53.33%、有效率33.33%、无效率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率0、显效率10.00%、有效率73.33%、无效率16.67%、总有效率83.33%。③非参数检验分析治疗前后VAS评分,试验组治疗前均值为:6.10±0.92,治疗后均值为:2.10± 1.15。Z=-4.802,P=0.000<0.05;对照组治疗前均值为:5.96±0.76,治疗后均值为:2.33±1.03。Z=-4.809,P=0.000<0.05。④非参数检验分析治疗前后NDI评分,试验组治疗前均值为:33.20±2.77,治疗后均值为:10.23±2.28。Z=-4.794,P=0.000<0.05;对照组治疗前均值为:34.83±1.89,治疗后均值为:11.37±3.26。Z=-4.789,P=0.000<0.05。⑤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治疗后VAS、NDI评分,VAS评分Z=-0.672,P=0.502>0.05;NDI 评分 Z=-1.118,P=0.263>0.05。⑥非参数检验,两组治疗3个月随访VAS、NDI评分,VAS评分Z=-4.411,P=0.000<0.05;NDI 评分 Z=-3.334,P=0.001<0.05。结论:清宫正骨手法和封闭治疗对于枕大神经痛患者疼痛及颈椎功能改善上都有显着的疗效。近期疗效两种治疗方法没有明显的差异。中长期疗效,清宫正骨手法治疗该病的效果优于封闭治疗。

二、枕大神经痛的发病因素和治疗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枕大神经痛的发病因素和治疗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岭南林氏正骨手法对枕大神经痛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岭南林氏正骨操作方法
    1.4 功能磁共振操作方法
        1.4.1 扫描方法
        1.4.2 数据的预处理
        1.4.3 数据的统计分析
    1.5 其他辅助观察指标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2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ALFF结果
        2.2.1 观察组治疗前相关脑区参数与对照组比较
        2.2.2 观察组治疗后相关脑区参数与治疗前比较
    2.3 辅助观察指标结果
        2.3.1 VAS评分
        2.3.2 BDI评分
3 讨论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临床应用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现代精神心理问题概况
    第二节 “调神”“治神”相关针法研究概述
        一、各家“调神”“治神”针法概况
        二、“调神”“治神”相关针法的临床研究
        三、“调神”“治神”相关针法作用机制研究
    第三节 “调神”“治神”相关中医理论研究
第二章 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简介
    第一节 调神针法简介
    第二节 调神针法研究现状
        一、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经验总结
        二、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的临床疗效研究
第三章 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临床用穴规律的数据挖掘
    第一节 数据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节 数据分析结果
        一、频数分析
        二、系统聚类分析
        三、关联规则
        四、决策树分析
        五、因子分析
    第三节 讨论
        一、数据挖掘结果讨论
        二、调神针法使用路径
        三、调神针法的“调神”思想源流
        四、数据挖掘与名家经验总结
        五、创新点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3)滞针疗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中止及剔除标准
        1.6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估算样本量
        2.2 随机分组
        2.3 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3.1 一般指标
        3.2 疗效指标
        3.3 观察时点说明
        3.4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3.5 安全性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基线评估
        5.2 临床疗效结果
        5.3 安全性评价
        5.4 脱落病例分析
讨论
    1 枕大神经痛的认识
    2 得气与气至
    3 滞针疗法
        3.1 滞针术的特点
        3.2 滞针的中医学理论
        3.3 滞针术的功效
    4 选穴依据
    5 滞针术治疗枕大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治疗枕大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针刀联合颈肩部功能锻炼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枕神经痛的认识和研究现状
        1.1 思维溯源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现状
    2 现代医学对枕神经痛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2.1 解剖学研究
        2.2 西医病因相关研究
        2.3 发病机制
        2.4 药物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筛选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脱落及中止标
    2 研究对象
        2.1 样本估算
        2.2 病例来源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评价方法
        3.4 统计方法
    4 技术路线图
    5 结果
        5.1 试验完成情况
        5.2 基线资料分析
        5.3 临床疗效分析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课题设计思路
        1.1 疾病选择依据
        1.2 观察指标选择依据
        1.3 立题依据
    2 研究结果
        2.1 VAS疼痛、BRS-6、症状评分评分结果
        2.2 临床疗效结果
    3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关于1周后试验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无差别原因分析
        3.2 关于3周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原因分析
    4 存在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颈部排刺治疗枕大神经痛64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3.2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1) 临床疗效比较
        (2) VAS评分比较
        (3) 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
4 讨论

(6)锋钩针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附录 2 综述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阳性反应点刺血配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枕大神经痛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临床症状评价指标比较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8)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枕大神经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1.5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2.3 Meta分析
        2.3.1 针灸联合推拿对比推拿治疗枕大神经痛
        2.3.1. 1 有效率
        2.3.1. 2 不良反应分析
        2.3.2 针灸联合推拿对比针灸治疗枕大神经痛
        2.3.2. 1 针灸联合推拿对比针灸治疗枕大神经痛有效率
        2.3.1.4不良反应分析
3 讨论

(9)翳明穴齐刺法为主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中止、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治疗组(翳明穴齐刺法组)
        2.2 对照组(普通针刺组)
    3.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标准
    4.统计学处理
    5.治疗结果
        5.1 翳明穴齐刺法组和普通针刺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VAS评分结果(见表1)
        5.2 翳明穴齐刺法组和普通针刺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HIT-6评分结果(见表2)
        5.3 治疗后症状疗效评定 (见表3)
讨论
    1.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
    2.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1 枕神经的解剖结构
        2.2 发病病因
        2.3 临床症状及体征
        2.4 诊断标准
    3.齐刺法的选择依据
        3.1 传统医学方面
        3.2 现代医学方面
    4.穴位选择依据
        4.1 传统医学方面
        4.2 现代医学方面
    5.安全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视觉模拟评分表(VAS)
    附录二:头痛影响测定-6评分(HIT-6)
    附录三: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清宫正骨手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枕大神经痛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1 研究背景及流行病学特点
        2 发病机制
        2.1 力学因素
        2.2 解剖学因素
        2.3 化学因素
        2.4 继发因素
        3 枕大神经痛的诊断、鉴别及定位
        3.1 诊断
        3.2 鉴别诊断
        3.3 枕大神经痛痛点及定位
        4 西医治疗进展
        4.1 药物治疗
        4.2 物理疗法
        4.3 枕大神经阻滞术
        4.4 手术治疗
        4.5 心理疗法
        5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枕大神经痛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疗进展
        3.1 中药治疗
        3.2 针灸治疗
        3.3 穴位注射
        3.4 推拿正骨治疗
        3.5 小针刀治疗
        3.6 综合治疗
        4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清宫正骨手法
        2.2 局部封闭操作组
        3 疗效观察
        3.1 VAS评分
        3.2 根据VAS减分率进行疗效判定
        3.3 NDI评分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基线分析
        1.1 性别构成分析
        1.2 年龄构成分析
        1.3 病程构成分析
        1.4 治疗前VAS评分差异分析
        1.5 治疗前NDI差异分析
        2 疗效分析
        2.1 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VAS评分疗效分析
        2.2 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NDI评分疗效分析
        2.3 治疗后2周VAS、NDI评分疗效分析
        2.4 3个月后随访VAS、NDI评分疗效分析
        2.5 治疗后2周VAS减分率疗效判定
        3 结论
    讨论
        1 清宫正骨手法溯源
        2 清宫正骨手法原则及学术思想
        3 对枕大神经痛发病机理的认识
        3.1 中医学对于该病的认识总结
        3.2 对枕大神经痛发病机制的认识总结
        4 研究结果的分析
        5 清宫正骨手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作用机理
        6 封闭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作用机理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枕大神经痛的发病因素和治疗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岭南林氏正骨手法对枕大神经痛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作用研究[J]. 郭汝松,黄帆,黄楚渝,朱碧锋,赵思怡,刘国清,范志勇,田强,吴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1)
  •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庄礼兴教授调神针法临床应用规律[D]. 于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滞针疗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宁.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针刀联合颈肩部功能锻炼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国良.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颈部排刺治疗枕大神经痛64例临床观察[J]. 田雅姣,王卫强. 中国民间疗法, 2019(08)
  • [6]锋钩针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田雅姣.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阳性反应点刺血配合天麻钩藤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枕大神经痛疗效观察[J]. 吴家辉,郑宗志,高晓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7)
  • [8]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枕大神经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郭汝松,黄帆,赵思怡,熊不悔,卢晓波,范志勇,田强.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2)
  • [9]翳明穴齐刺法为主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李佩.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1)
  • [10]清宫正骨手法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留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枕大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