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X线照射治疗毛细血管瘤642例临床观察

浅表X线照射治疗毛细血管瘤642例临床观察

一、浅层X线照射治疗毛细血管瘤642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黄子芮,马建军,杨浩强,张依帆,王雅洁,王辉,何羿昕,杨悦,陈俊杰[1](2021)在《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婴幼儿血管瘤(IH)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国内外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血管瘤,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目前,针对此病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早期正确辨别IH的解剖学类别及积极采取辩证治疗是降低血管瘤危害的工作重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胡建红,胡敏,徐超,黄春,杜卫平,胡凯[2](2021)在《SRT-100TM X射线放射治疗系统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低剂量SRT-100TM X射线放射治疗系统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确诊的婴幼儿血管瘤给予SRT-100TMX射线放射治疗系统低剂量照射,管电压50-70KV,每次剂量150-200 cGy,1次/周,照射总量450-600 cGy,随访2年及以上。结果本研究完成治疗和随访的患者9例,其中痊愈6例,显效2例,好转1例,有效率为88.89%。不良反应:出现暂时性炎症后色素沉着及炎症后色素减退,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SRT-100TM X射线放射治疗系统低剂量照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无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唐丽娜,刘刚,杨超,沙晓伟,王思宇[3](2021)在《浅层X线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低剂量浅层X线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激光中心使用浅层X线治疗的161例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患者,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照片分析其临床疗效,进一步将患者按照不同性别、治疗开始年龄、出生时是否早产或低体重、血管瘤部位、血管瘤最长直径、血管瘤类型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别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剂量是否具有差异。结果治疗结束12月后,患者总体痊愈率93.8%,显效率97.5%。临床疗效与患儿治疗开始年龄及血管瘤类别有关(P<0.05),小于等于12月龄患儿组及浅表型血管瘤组分别较大于12月龄患儿组及深在型或混合型血管瘤组临床疗效更优。治疗剂量与血管瘤直径、类别、治疗开始年龄有关P<0.05),直径大于等于4 cm血管瘤组、混合型或深在型血管瘤组、患儿年龄大于12月血管瘤组分别较直径小于4 cm血管瘤组、浅表型血管瘤组及患儿年龄小于等于12月血管瘤组照射总治疗剂量更大。结论低剂量浅层X线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安全有效,治疗时患儿年龄及血管瘤类型是治疗剂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熊敬仪[4](2021)在《不同治疗方案对瘢痕疙瘩疗效的网络Meta分析》文中提出背景:瘢痕疙瘩是一种严重的伤口愈合障碍导致的美学问题,它不仅在外观上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还可引发患者瘙痒、疼痛及关节运动障碍等症状。由于其的难治性及易复发性,常给临床治疗带来难题。目前已有多种方法经临床证实可用于瘢痕疙瘩的治疗,如: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压力疗法、激光疗法、冷冻疗法、高压氧疗及皮质类固醇、肉毒素、抗肿瘤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局部内注射治疗。但多数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仍不令人满意,其最佳治疗方式尚未得到共识。虽然现今已有多种对比治疗方案对瘢痕疙瘩疗效的临床研究,但将所有治疗方案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验证较为困难。因此通过网络Meta分析,对两种以上的治疗方案进行直接或间接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探讨多种治疗方案的疗效高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瘢痕疙瘩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传统及网络Meta分析。目的:1.利用传统Meta分析对目前已有临床对比研究的瘢痕疙瘩治疗方案进行疗效对比。2.采用网络Meta分析对目前尚无临床对比研究的瘢痕疙瘩治疗方案进行间接疗效对比。3.对所有纳入研究的干预措施进行综合疗效对比,为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从2000年1月至2020年7月的中文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英文数据库(Pub Med、Cochrane Central、Clinical Trials.gov)。收集所有关于曲安奈德注射治疗、5-氟尿嘧啶注射治疗、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5%咪喹莫特外用治疗、放射治疗、激光治疗、液氮冷冻治疗、高压氧疗及上述单干预措施组合而成的多干预措施治疗方案共计26种方案的相关文献,并使用End Note X9进行文献管理。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运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绘制偏倚风险汇总图。提取各研究分组样本总量、痊愈样本数及有效样本数等主数据于Excel进行数据管理,运用STATA 15.1、ADDIS v1.16.8等软件对纳入的数据进行传统Meta分析及贝叶斯网络Meta分析。结果:根据设定的排除、采纳标准共纳入62项研究,其中包括RCT研究44篇。共纳入瘢痕疙瘩患者7203位,研究总样本量共计7872个。通过传统Meta分析及Network Meta分析对各治疗方案分别进行痊愈率、有效率分析,并结合不良反应评估疗效。其中放疗、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松、5-氟尿嘧啶、液氮冷冻等单干预措施治疗方案痊愈率、有效率均较低。手术+放疗+复方倍他米松、手术+放疗+曲安奈德、手术+5%咪喹莫特+曲安奈德、液氮冷冻+曲安奈德+5-氟尿嘧啶、放疗+曲安奈德+5-氟尿嘧啶、手术+放疗+高压氧、手术+曲安奈德+5-氟尿嘧啶等三干预措施治疗方案痊愈率、有效率均较高。结论:1.治疗方案中干预措施越多,治愈率及有效率越高,且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及数量未见明显增多。2.7种三措施治疗方案对瘢痕疙瘩的疗效领先,其中手术+放疗+复方倍他米松、手术+放疗+曲安奈德,手术+5%咪喹莫特+曲安奈德对瘢痕疙瘩疗效的痊愈率及有效率在所有治疗方案中最优。3.放疗、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松、5-氟尿嘧啶、液氮冷冻对瘢痕疙瘩疗效的痊愈率及有效率在所有治疗方案中最低。

吴诗[5](2021)在《以手术为主的三联疗法与二联疗法治疗耳垂部瘢痕疙瘩的疗效对比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瘢痕疙瘩被认为是一种发生于真皮结缔组织的增生性肿瘤。发生于耳部的瘢痕疙瘩常因穿耳洞所致,其中以耳垂部最为常见,耳垂部的皮肤菲薄,皮下组织含量少,且在头面部美观上占据一定的比重,故对于耳垂部瘢痕疙瘩的治疗应在保持其正常形态的前提下尽可能消除瘢痕疙瘩并避免其复发。本研究中,通过对比手术联合曲安奈德和电子线加速器放射治疗三联疗法、手术联合曲安奈德、手术联合电子线加速器放射治疗这三种治疗方案治疗耳垂瘢部痕疙瘩的痊愈率、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中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就诊于我院整形美容外科、临床诊断为耳垂部瘢痕疙瘩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二联或者三联疗法的患者共87人,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采用手术联合电子线照射的患者设为A组,共27人;采用手术联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疗法的患者设为B组,共35人;采用手术联合曲安奈德和电子线照射三联疗法的患者设为C组,共25人。分别统计各组患者的痊愈率、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各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手术联合电子线加速器放射治疗这三种治疗方案治疗耳垂瘢部痕疙瘩的痊愈率、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中的治疗提供参考。结果:A组(手术联合电子线照射)的27例患者中,痊愈14例(占51.9%),显效3例(占11.1%),无效10例(占37.0%),产生放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2例(占44.4%)。B组(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的35例患者中,痊愈20例(占57.1%),显效2例(占5.7%),无效13例(占37.1%),注射曲安奈德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6例(占45.7%)。C组(手术联合曲安奈德和电子线照射)的25例患者中,痊愈21例(占84.0%),显效2例(占8.0%),无效2例(占8.0%),三联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3例(占12.0%)。经过卡方检验对三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可以得出,在痊愈率方面,C组(84.0%)与A组(51.9%)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效率方面,C组(92.0%)与A组(63.0%)、C组(92.0%)与B组(62.9%)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C组(12.0%)与A组(44.4%)、C组(12.0%)与B组(45.7%)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联合曲安奈德和电子线照射的三联疗法的有效率优于手术联合曲安奈德、手术联合电子线照射两种二联疗法,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本研究的三联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两种二联疗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王成成[6](2020)在《单纯浅层X线放疗与手术联合浅层X线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瘢痕疙瘩是继发于皮肤外伤或自发形成和过度生长的病理性瘢痕组织,病因复杂,涉及遗传易感性、内分泌因素、感染、局部高张力,以及过度炎症反应等因素,多种机制参与其发病过程,细胞因子、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胶原代谢、基因表达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等参与瘢痕疙瘩的发病过程。皮损好发于前胸部,肩部,肩胛骨区域,小腹,耻骨上区域和耳垂等部位。仅仅通过手术实现的低局部控制率导致了许多其他治疗方法的使用,包括手术联合放疗、药物注射和激光等综合疗法,但由于其高复发率,为临床治疗带来不小的麻烦。浅层X射线源在低电压能量下工作,具有既定放射治疗方法的许多优点,可以被应用到皮肤科瘢痕疙瘩等肿瘤性疾病的治疗中。本研究中,通过单纯浅层X线放疗与手术联合浅层X线放疗的疗效对比,进而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2018年于我科门诊就诊的瘢痕疙瘩患者,除外信息缺失及信息错误病例,通过电话随访135人(病灶155处),其中41人(病灶51处)接受单纯X线治疗,94(病灶104处)人接受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联合浅层X线放疗。其中4(病灶4处)人在术后1年内发现原手术部位轻度瘢痕增生,遂再次给予放射治疗,1年后再次电话随访,观察疗效。按标准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无效。结果:51处接受单纯X线治疗组,治愈5处(9.80%),显效15处(29.41%),有效率39.21%。104处接受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后联合浅层X线放疗,治愈84处(80.77%),显效11处(10.58%),有效率91.35%。4处术后1年内再次接受放射治疗组,治愈2处,无效2处。结论:1、手术联合浅层X线放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X线放疗。2、短疗程、高分割剂量是最佳策略,联合治疗有效率在年龄、瘢痕单多发间无显着性差异,女性的有效率高于男性;不同部位间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耳面颈部有效率高于胸肩背及外阴、其他部位。3、术后回访、接受有关疤痕处理的适当教育和积极治疗在全程预防瘢痕疙瘩复发中具有重要意义,再次放疗是可行性的辅助治疗。

杨娟敏[7](2019)在《保留表皮瘢痕剥离术联合自粘性软聚硅酮敷料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保留表皮瘢痕剥离术联合自粘性软聚硅酮敷料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医疗美容科门诊就诊的明确诊断为疤痕疙瘩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38例一组,A组(对照组)和B组(观察组);根据各部位张力的不同,每组又分为高张力组(胸肩背组18例)、低张力组(耳面颈组15例)、其他组5例:其中A组患者单纯采用保留表皮瘢痕剥离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保留瘢痕剥离术治疗,并于创面愈合后一周左右开始每天使用自粘性软聚硅酮敷料持续贴用时间12小时以上,连续使用3个月。比较术前、术后6月病灶温哥华瘢痕量表(VSS)量化评分。结果:A、B组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SS评分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胸肩背组和其他组中观察组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耳面颈组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VS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说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保留表皮瘢痕剥离术治疗瘢痕疙瘩可有效降低身体各个部位VSS评分,尤其在耳面颈部,疗效显着,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2、胸肩背部和身体其他部位,采用保留表皮瘢痕疙瘩剥离术联合自粘性软聚硅酮敷料使用可显着降低VSS评分,主要表现为改善瘢痕外观和瘙痒症状,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段梦莹[8](2019)在《手术加浅层X线放射联合光动力治疗瘢痕疙瘩复发率的临床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瘢痕疙瘩是由于伤口愈合异常而产生的皮肤组织的过度增生。尽管正在进行研究和假设,但这种疾病的确切原因仍不清楚。瘢痕疙瘩以缺乏标准化治疗和高复发倾向而闻名。尽管治疗方法多样,均未有满意疗效。目前较为经典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加浅层X线。近年来,光动力成为治疗皮肤肿瘤的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增生活跃的皮肤恶性肿瘤细胞,而瘢痕疙瘩亦是良性增生性疾病,细胞生物学特性与肿瘤类似,所以光动力疗法也可用于治疗瘢痕疙瘩。目的为探索光动力在治疗瘢痕的应用价值,对手术加浅层X线放射联合光动力治疗与手术加浅层X线治疗瘢痕疙瘩复发率进行评估比较。方法研究中选取60名瘢痕疙瘩患者,分为手术加浅层X线放射联合光动力治疗组(n=30)及手术加浅层X线放射治疗组(n=30)。光动力组在浅层X线放射治疗一周后使用20%5-氨基酮戊酸(5-ALA)敷于患处,4小时后进行红光照射,照射约20分钟,每周一次,共四次。应用国际通用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所有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的瘢痕情况。从色泽(M)、血管分布(V)、厚度(H)、和柔软度(P)等4个方面对瘢痕进行描述性评估。分别比较每组的VSS评分,并将两组VSS评分变化值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加浅层X线放射治疗组和手术加浅层X线放射后再联合光动力治疗组治疗前后VS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且治疗后VSS明显降低。但两治疗组的VSS变化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光动力疗法可以作为经典的手术加浅层X线放射治疗这一瘢痕疙瘩治疗方案的有益补充,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局部复发率。

林莉[9](2019)在《双波长PDL/Nd:YAG激光在增生性瘢痕及婴幼儿血管瘤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双波长PDL/Nd:YAG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评价背景瘢痕是烧伤、创伤、擦伤或者手术后的皮肤愈合形成的,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异常的伤口愈合过程会造成增生性疤痕。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常见的症状是疼痛、瘙痒、发红和肿胀,较为严重的症状有神经性疼痛、僵硬、挛缩、体温调节丧失等。由于增生性瘢痕给患者带来了美容上的缺陷、不舒适感、甚至功能异常、社交障碍等,造其生活质量的下降,因此需要积极治疗。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功能和美学上的改善。临床上有许多方法可以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包括:局部加压、硅酮、药物注射(类固醇、肉毒素等)、激光治疗、浅层X线照射和手术治疗等因此需要积极治疗。近年来,激光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越来越被认可,因此激光治疗被广泛应用在瘢痕的治疗中。目的双波长PDL/Nd:YAG激光被广泛应用于血管性疾病中,疗效确切,但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双波长PDL/Nd:YAG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共有25名增生性瘢痕的患者纳入了本研究。治疗前,患者和评估医师根据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Scar Assessment Scale,PSAS)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OSAS)对增生性瘢痕进行评估。所有患者采用双波长PDL/Nd:YAG激光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瘢痕情况、肤色等调整能量大小。患者每隔4-6周接受一次治疗。每次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都需要记录。在治疗结束后,患者和评估者再次使用PSAS和OSAS评估瘢痕情况,同时记录患者和评估者的满意度(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3级)。用GraphPad Prism 7.0的统计软件来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共有25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女性16名,男性9名,年龄在7至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3岁。经过2-11次(平均次数为5.3次)的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在症状、颜色、质地、高度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没有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医师的满意度为8 8%,患者的满意度为80%,患者和医师都对治疗效果感到满意,但医师的满意度略高于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双波长PDL/Nd:YAG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能达到很好的疗效,并且患者接受度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方法。第二部分双波长PDL/Nd:YAG激光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临床应用背景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s)是儿童中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在儿童中发病率为4-10%。对于那些位于危及生命位置、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内脏受累、趋向发生或是已经发生溃疡的血管瘤,积极治疗是非常必要的。而对位于美容敏感部位的血管瘤患者,也主张积极治疗,以达到尽量减少血管瘤毁容性表现的目的。目前,口服普萘洛尔是血管瘤的一线治疗方法。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复发、全身性的不良反应(睡眠障碍、腹泻、哮喘、低血压及低血糖等)、服药后瘤体继续增长等。因此,口服普萘洛尔并不适用于每一个病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不能耐受口服普萘洛尔的血管瘤患者,或是口服普萘洛尔后血管瘤瘤体仍然持续生长的患者。对这类血管瘤,我们通过双波长脉冲染料(PDL)/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发挥他们各自的优点,来达到一个满意的临床疗效。目的评价双波长PDL/Nd:YAG激光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病人和方法59例在山东省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首诊的诊断为婴幼儿血管瘤的患儿被纳入本研究。根据患儿家长的主诉、结合患儿的临床查体体征、B超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血管瘤,且为混合型的血管瘤。治疗方法是双波长PDL/Nd:YAG激光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的序贯治疗,激光治疗和局部注射治疗之间的间隔时间为2周。在治疗前后记录血管瘤的大体情况;血管瘤的B超检查结果(包括瘤体的范围、厚度、血流信号的改变等情况);记录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由两名未参与治疗的临床医师根据大小等级量表(Size Rating Scale,SRS)及颜色等级量表(Color Rating Scale,CRS)的评价标准来评价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共有59例的患儿纳入了本研究,其中,男23例,女36例,年龄在3-12月之间,平均的年龄在4.9月。5例患者为全身多发性血管瘤,48例为局部单发血管瘤患者,6例为节段性血管瘤患者。共有69处瘤体。瘤体面积在2-55cm2,平均面积为11.2cm2。所有的血管瘤均为混合型的,包括表浅部分及深层部分。研究表明,患者接受1-5次的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平均注射次数为2.4次。根据SRS来评价注射治疗的效果:29例患者达到治愈,占49.2%;20例患者达到有效,占33.9%;10例患者显效,占16.9%。患者接受2-7次的双波长PDL/Nd:YAG激光治疗,平均治疗次数为4.3次。根据CRS来评价激光治疗效果:27例患者达到治愈,占45.8%;24例患者达到有效,占40.7%;8例患者显效,占13.6%。在我们的研究中,共观察到4例炎症后皮肤色素沉着和2例溃疡。4例炎症后色素沉着为暂时性的,在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标准防晒后均完全恢复。2例溃疡经过规范换药在2周内愈合,未见明显瘢痕形成。也未见其他的不良反应。结论双波长PDL/Nd:YAG激光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是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是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种重要补充方法。

黄婕儒[10](2019)在《普萘洛尔单独口服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β受体阻滞剂主要被用于治疗心律失常、高血压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2008年Leaute-Labrèze等人应用普萘洛尔治疗2例伴有血管瘤的心脏病患儿时,偶然发现普萘洛尔可以抑制血管瘤的生长,从此被广泛应用于血管瘤的治疗,并成为一线治疗药物[1]。血管瘤目前按照最新分类方法可分为婴儿血管瘤(IHs)、先天性血管瘤、卡梅综合征等,其中以婴儿血管瘤最为常见。大量回顾性研究以及临床试验均表明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另外药物以及激光等联合治疗也开始兴起,有研究指出普萘洛尔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血管瘤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但是关于普萘洛尔单独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还有待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普萘洛尔单独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数据来源: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搜索的文献出版时间从建库到2018年12月,没有语言限制。筛选和排除条件:选择标准:普萘洛尔单独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血管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皮损部位只限于患儿皮肤。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及病例报告的数据筛除;排除内脏血管瘤(例如肝脏)、脉络膜血管瘤、脊柱内血管瘤以及其他特殊类型血管瘤(PHACE综合症等)。纳入文献质量评价:按照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质量评价为高风险偏倚者筛除。数据提取及分析:两位作者分别进行数据提取,并对差异进行讨论和商议。对纳入文献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各研究间若p>0.10,I2<50%,认为纳入文献具有同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CI)计算数据总效应量;若p≤0.10,认为纳入文献存在异质性,可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统计量。X2检验标准设为0.05。最后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本文共检索到431个相关研究,最终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合计685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婴儿血管瘤,口服普萘洛尔疗效及安全性与糖皮质激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疗效RR=1.48,95%CI(1.29,1.70),p<0.05;安全性RR=0.18,95%CI(0.11,0.28),p<0.05];口服普萘洛尔联合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与单独口服普萘洛尔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27,95%CI(1.04,1.56),p<0.05];对于年龄小于6个月的患儿,联合治疗疗效与单独口服普萘洛尔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32,95%CI(1.05,1.65),P<0.05],但对于年龄大于等于6个月的患儿相比疗效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治疗与单独口服普萘洛尔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于婴儿血管瘤(IHs),口服普萘洛尔疗效及安全性优于糖皮质激素。2.对于年龄小于6个月的IHs患儿,口服普萘洛尔联合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效优于与单独口服普萘洛尔;但对于年龄大于等于6个月的IHs患儿,两种方法疗效无差异。3.对于IHs,口服普萘洛尔联合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安全性好。

二、浅层X线照射治疗毛细血管瘤642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层X线照射治疗毛细血管瘤642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方法
总结与展望

(2)SRT-100TM X射线放射治疗系统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3)浅层X线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近期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治疗设备
    1.3 治疗方法
    1.4 复查及疗效评价
    1.5 影响因素分析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2 临床疗效
    2.3 治疗剂量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

(4)不同治疗方案对瘢痕疙瘩疗效的网络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瘢痕疙瘩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以手术为主的三联疗法与二联疗法治疗耳垂部瘢痕疙瘩的疗效对比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三.综述 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以及研究进展
    (二)参考文献
四.致谢

(6)单纯浅层X线放疗与手术联合浅层X线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浅层X射线(SRT‐100)在皮肤科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保留表皮瘢痕剥离术联合自粘性软聚硅酮敷料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瘢痕疙瘩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1.2 瘢痕疙瘩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3 瘢痕疙瘩的治疗
    1.4 自粘性软聚硅酮敷料
第2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治疗方法
        2.3.1 主要仪器和药品
        2.3.2 手术治疗
        2.3.3 自粘性软聚硅酮敷料的使用
    2.4 临床疗效评价
    2.5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治疗效果分析
    3.2 典型病例
第4章 讨论
    4.1 瘢痕疙瘩的病理学改变
    4.2 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
        4.2.1 瘢痕疙瘩的手术治疗
        4.2.2 瘢痕疙瘩的物理治疗
        4.2.3 瘢痕疙瘩的药物治疗
    4.3 保留表皮瘢痕剥离术的手术要点
    4.4 自粘性软聚硅酮敷料的临床使用
    4.5 结论
第5章 研究中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8)手术加浅层X线放射联合光动力治疗瘢痕疙瘩复发率的临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前言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实验对象
光动力药物、方法、疗程
观察方法及评定标准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相关综述
    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进展
        参考文献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参与撰写的文章及参加学术活动
致谢

(9)双波长PDL/Nd:YAG激光在增生性瘢痕及婴幼儿血管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双波长PDL/Nd:YAG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评价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双波长PDL/Nd:YAG激光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临床应用
    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外文论文1
外文论文2

(10)普萘洛尔单独口服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和检索策略
    2.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
    2.4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特点
    3.2 Meta分析结果
        3.2.1 比较普萘洛尔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
        3.2.2 比较普萘洛尔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血管瘤的安全性
        3.2.3 比较普萘洛尔单独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
        3.2.4 以年龄6个月为界,比较普萘洛尔单独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
        3.2.5 比较普萘洛尔单独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血管瘤的安全性
    3.3 纳入研究的偏倚分析
4 讨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浅层X线照射治疗毛细血管瘤642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J]. 黄子芮,马建军,杨浩强,张依帆,王雅洁,王辉,何羿昕,杨悦,陈俊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21)
  • [2]SRT-100TM X射线放射治疗系统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观察[J]. 胡建红,胡敏,徐超,黄春,杜卫平,胡凯. 江西医药, 2021(10)
  • [3]浅层X线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近期临床疗效[J]. 唐丽娜,刘刚,杨超,沙晓伟,王思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1(04)
  • [4]不同治疗方案对瘢痕疙瘩疗效的网络Meta分析[D]. 熊敬仪.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以手术为主的三联疗法与二联疗法治疗耳垂部瘢痕疙瘩的疗效对比评估[D]. 吴诗.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单纯浅层X线放疗与手术联合浅层X线放疗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对比分析[D]. 王成成.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7]保留表皮瘢痕剥离术联合自粘性软聚硅酮敷料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娟敏. 南昌大学, 2019(01)
  • [8]手术加浅层X线放射联合光动力治疗瘢痕疙瘩复发率的临床比较研究[D]. 段梦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9]双波长PDL/Nd:YAG激光在增生性瘢痕及婴幼儿血管瘤中的应用[D]. 林莉. 山东大学, 2019(09)
  • [10]普萘洛尔单独口服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D]. 黄婕儒.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浅表X线照射治疗毛细血管瘤642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