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套有利于培养交际能力的英语教材──评黄源深等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论文文献综述)
包婷[1](2013)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主题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择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英语专业学生使用较多、认可度较大的15套综合英语教材,对每套教材的主题进行定性分类与定量分析,统计出课文主题的分配情况。同时,通过参考不同时期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编写理念的变迁,作为我国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一个缩影,为今后综合英语教材的编写与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柳华妮[2](2013)在《基于体例演变影响因素分析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今,我国的外语教材建设空前繁荣,但因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而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学者倡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材编写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非一己之力可以实现。因而,本文仅选取外语教材中的一个部分展开探索,旨在就未来大学英语教材的研发提出系统方案和设想。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并非单纯的外语教学规律问题,而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甚至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要准确把握未来大英教材的发展方向,首先要全面考察可能影响其走向的相关因素。为此,本文将其放置到历史语境中,以期从对编写体例演变的描述和解读中总结出教材发展的一般规律。要重现大英教材的演变史,又需追寻大英教学的发展轨迹。因循这一思路,本文依次就大英教学和教材发展、大英教材体例演变、相关影响因素和未来走向等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现将本文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以《奏定大学堂章程》的颁布为起点,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期间,大英教材出现了多次更迭,先后出现了语法型、文选型、阅读对比型、结构型、综合型、立体式和内容型等多种教材。从历时角度来看,教材的规模日益扩大,内部系列日益细化,从最初的单系单本发展到精读/综合教程为主,泛读、快读、听力等为辅的多系多本,载体形式从纸质课本经由“课本+磁带”,发展至课本配套多媒体光盘、网络课程、教学管理平台等(第三章)。前述各类教材的体例演变可归纳为(第四章):(1)从没有明显的内容编排线索,到以语法为线索,再到采用多种线索的系列教材和基于话题的系列教材。(2)从没有固定的模块设置,到简单稳定的模块,再到灵活多样的模块,所涉语言技能先有读、译,后有听、说、写。(3)核心内容从学校语法或经典文选,到以语法为纲编选的政治性或科技文章,再到人文类文章加篇章读写技巧,最后是学术性的科普文章。(4)学习活动先后有语法练习、课文理解、课文语言点练习、句型操练、听力训练、读写练习、头脑风暴、视听活动、项目研究、辩论等。上述演变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社会发展需求、大学教育理念、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教学大纲/课程要求、师生主体、教育技术等(第五章)。基于前人研究,以外语教法、课程要求、社会发展需求、信息技术等因素为明线,大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师生等因素为暗线,就未来的大英教材研发作出展望(第六章):(1)未来大英教材研发应走内容依托之路,以灵活的方式整合跨文化知识、通识教育内容及一般学术英语技能。(2)贯彻自主学习理念,借助计算机网络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借鉴基于渗透式学习策略的教材理念,将策略发展融入基于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中。(3)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批判性思维培养。通过课文选材、传统学习活动改造和复杂学习任务设计,全面渗透批判性思维的情感特质和思维意识,传授认知技能知识,创造综合运用各种认知技能的机会。(4)适合任务型教学法的开展,使学生在用英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时发展语言、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考虑到理论自身的不完善性和我国大英教学的现状,应将任务型活动和传统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练习结合起来。(5)遵循主题原则,在系列设置上由分化走向整合,充分挖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功能,以方便使用为宗旨,将基于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在单套纸质课本和网络课程中合理分配。综上,未来的大英教材应基于“理论、方法+技术”的范式整合多样化的内容,体现语言、文化、学科知识和思维的有机结合;依据主题原则整合丰富多样的多媒体资源;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呈现方式、任务化的学习活动和内置学习策略的学习活动共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教材文本分析和逻辑思辨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查阅,将大英教学的源头追溯至上世纪初,重现大英教材发展的历史,锁定各阶段的代表性教材,描述了各类教材的编写体例。基于大英教材与大英教学、高等教育、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相关学科理论等的逻辑联系,通过文献研究和理性思辨,从宏观视角全面探索了影响大英教材发展的因素,并通过对教材文本的考察为相关因素提供佐证。本文将相关学科理论以外的因素纳入到大英教材研究的范围,拓宽了相关研究的视野。以上共同体现了本文在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蔡少曼[3](2012)在《教材评估——以英语教育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以较有影响的英语教材评估体系作为理论依据与指导,采用改编和借鉴的方法,结合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设备条件、生源水平、地区差别等因素,以及对英语教育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材的使用体会,谈谈教材评估标准在本专业本课程教材评估中的实际应用,为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筛选以及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以加快推动本课程的教材建设进程。
马睿颖[4](2012)在《建国以来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及其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排比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我国九套大学英语专业(以下简称“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包括许国璋主编的《英语》、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胡文仲主编的《大学英语教程》、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李筱菊主编的《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黄源深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何兆熊主编的《综合教程》以及何其莘和童明编着的《文化透视英语教程》等教材的初版及修订版,其内容涉及教材的编写依据,编写理念,编写体例,课文主题以及教辅配套材料。通过对50年来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主导教材的分析研究,笔者发现:英语教育思想和观念随着社会政治的变迁而转变,主要体现于以下诸方面:第一,从单纯传播语言知识到注重发展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转变。第二,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第三,从以单词、句子教学为中心向注重语义、语篇教学的转变。第四,从学生被动接收知识向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转变。第五,从强调学习结果到重视学习过程的转变。对这九套教材全方位的详析与对比揭示出一种突出的发展走向:我国英语专业精读教材(包括改称为“综合英语”的教材)精读性质逐渐淡化,综合性质大大加强。这是由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外语界引进并深受外国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的影响,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需要。本课题研究有以下意义:一是通过梳理,可以了解各教材编写者的语言观;二是通过梳理,可以了解各教材编写者的外语学习观;三是通过梳理,可以了解各教材与其社会文化的相关性;四是通过梳理,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的选择教材,让教材更好地发挥作用。论文就英语专业精读教材的编写原则、教材评估理论以及从精读到综合英语的理想化追求与现实矛盾等三个方面理清我国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发展走向并提出建议。
李朝晖[5](2011)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蒙语授课英语专业精读课教材使用现状调查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外语教学的深入发展,针对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而编写的外语教材不断涌入市场,可供教师和学生选择的外语教材越来越丰富。面对各种各样的英语教材,我们应该怎样客观的评价教材、针对某一学生群体选择适合他们需求的教材,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国内外教材评价的研究者通过特定的方法和途径对教材的有效性、可靠性、可行性和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对分析结果加以综合概括,得出对教材价值的总体认识,形成对教材的总体评价。这为专家及教师评审教材和为学习者选择教材提供了标准,同时也为教材的编写者提供了撰写及改进教材的依据。由此可见,教材评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教材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评价将为教材的编、选、用三个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更有效的发挥教材的作用。为满足自治区社会发展和民族教育的实际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灵活运用语言能力的高质量的蒙汉英兼通人才,已成为目前民族外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内蒙古蒙语授课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具有较大的特殊性,相关研究也日益增多。鉴于教材对教学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适合蒙语授课英语专业学生的教材偏少和难于选择的现状,笔者对内蒙古师范大学蒙语授课英语专业学生现行两套精读教材《大学英语基础教程》和《现代大学英语》的使用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希望此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能为内蒙古师范大学蒙语授课英语专业学生以及我国其他少数民族院校英语教学教科书的选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达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英语专业教学体系。本论文一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引论。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及本论文的框架。第二章是关于教材评价的相关研究综述。首先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在对国内外教材评价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本论文所采用的评价依据。第三章是对《大学英语基础教程》和《现代大学英语》两套教材进行文本分析。主要从教材的编写体系、教材内容的编写特点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几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了静态分析。第四章是《大学英语基础教程》和《现代大学英语》两套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笔者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收集两套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数据和材料,试图了解现行两套教材在内蒙古师范大学蒙语授课英语专业班的使用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第五章是研究的结论和建议。通过对两套教材的静态和动态分析,笔者得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并依据调查的结果,对教材编写者和教材使用者提出一些建议,以完善教材,进而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刘燕[6](2011)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新型的以学员的自学为主,助学为辅助的一种教育考试制度。与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教育制度相比,自学考试制度以自考者的自考为主,自考者靠什么自学,显而易见,自考教材是自考者学习的信息载体,也是自考教育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教自考教材对自考者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速度的加速,对我国高教自考英语人才需求量增加,自考英语专业的教材更好地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论研究上,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相对国家全日制普通高校及一些职业技术学校的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研究较为缺乏与薄弱。另外,在实践研究上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教材内容组织与选择不合理,实践应用性的知识相对较少。自考英语专业教材的内容知识陈旧、创新不足与教材建设更新的周期较长。本研究针对上述的问题,寻找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清晰梳理高教自考英语专业从开考到当前教材的发展历程;并对自考者及助学机构的任课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分析。在理论方面为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良好发展提供基本的理论思路和更为具体的论证依据。在实践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河南省为例,通过对当前高教自考英语专业(基础科段与本科段)的自考者及任课教师在英语教材的使用现状调查,探索高教自考英语教材建设对英语专业的自考者学习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高教自学考试制度良好地发展提供了实际地帮助与参考借鉴。基于这些考虑,笔者在了解英语专业教材发展历史与英语专业教材的使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改革与发展。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提出问题,阐明研究的意义,梳理国内外有关教材建设研究的文献现状,界定相关的概念、说明研究的思路与研究的方法。第二部分: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理论基础。此部份主要是从课程理论、成人学习理论与语言学理论三个方面来探讨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历史发展。该部分是从自考英语专业开考以来,教材使用种类的历史梳理,笔者认为有三个阶段,首先是起步阶段;第二是探索阶段;最后是改革阶段。从教材建设的发展进行历史的反思及启示等,对自考英语教材建设进行系统地描述。第四部分: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这部分通过调查问卷,以河南省英语专业自考者和任课教师使用教材的具体情况为样本进行研究,找出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从而揭示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教材建设中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实施策略。最后这部分是通过上文的调查分析,阐述并提出五点对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具体途径和办法。从而为高教自考英语专业的教材建设的发展建构较为具体的制度保障。
华维芬[7](2010)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研究 ——两套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的分析与对比》文中提出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所有课程中,综合英语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贯穿大学一、二年级四个学期,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英语教材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输入来源。综合英语教材作为综合英语课程的主要语言输入来源,在实现大纲规定的课程目标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品质的综合英语教材及其任务设计能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优质的语言输入,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语言水平和人文道德素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本文在回顾国内外英语教材及其任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外语交际理论、输入输出假设、结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结合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我国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设计的理论框架。该框架由语言知识与技能、人文社会自然学科知识、外语教学理论原则、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人生观养成五个板块组成。语言知识与技能板块主要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译5种技能;人文、社会和自然学科知识板块主要涉及社会与文化、政治与历史、文学与艺术、教育与心理、婚姻、家庭与友情、科普与环保等知识;外语教学理论原则板块主要涉及教材任务设计时应遵循的外语教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原则,如任务的多样性、趣味性、难易度、新颖性、真实性、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合理性以及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等因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板块主要涉及教材任务有关训练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自我评估、主动获取知识、与人合作以及独立思考等内容;人生观养成板块主要涉及教材任务有关促进学生自强不息、敬业精神、乐观心态和诚信品质养成等内容。其中,语言知识与技能板块处于核心地位,其它四个板块贯穿其中。扎实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是英语专业学生的看家本领,也是外语教育的核心,离开了语言知识和技能板块,其它四个板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言教学理论原则是任务设计的指导方针和质量保证,人文、社会和自然学科知识是任务设计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人生观养成是任务设计要达到的两个主要目标。基于上述理论框架,本文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使用较为广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两套教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以下简称《精读》)和《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综合教程》(以下简称《综合教程》)的任务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作者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述两套教材(1-4册)中的任务指令及其内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两套教材中的任务指令共计3155项,其中,《精读》有1550项,《综合教程》有1605项。结果显示,两套教材任务具有以下一些共同优点:一,对语言知识和技能任务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十分注重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二,口语、阅读、写作等任务的内容都围绕课文的主题展开,并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社会与文化、政治与历史、科普与环保、家庭、婚姻与友情、文学与艺术、教育与心理等主题,任务内容较为丰富,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口语、阅读、写作等任务内容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四,翻译任务结合了课文中出现的单词和短语,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语言点。但两套教材任务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以下问题:一,语音、词汇、语法任务以传统的、机械的形式操练为主,大都为单词、短语或句子层面的输入和输出,缺乏真实使用语言的语境,不利于学生语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二,反映热点问题的任务少,缺乏新颖度,时代感不强;三,任务设计基本上没有涉及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主动获取知识和自我评估等内容,没有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四,任务设计在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养成方面也欠考虑。根据文本分析的结果,《综合教程》与《精读》的任务设计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综合教程》在语法、听力、阅读、写作、翻译方面的任务量均高于《精读》,而后者没有设置语音和听力任务,但词汇任务量高于前者。二,《综合教程》设计了听/说综合、听/写综合、读/写综合和读/说综合等形式的综合技能任务训练,《精读》则没有设计相关任务,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三,《综合教程》口语、阅读任务的互动性和开放性程度高于《精读》,并更注重学生自我意见的表达;《精读》词汇任务的形式更为多样化,也更注重语言输出。四,《综合教程》比《精读》较为注重语言意义,任务设计与课文主题结合更为紧密,与学生实际生活也更为贴近。五,《综合教程》比《精读》更为重视篇章知识的任务设计。教材每课都设计了篇章任务,注重对课文的总体结构分析,使学生对课文的层次、话题的展开获得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意识;《精读》则没有相关设计。六,《综合教程》在反映自强不息和敬业精神等人生观问题方面的任务设计少于《精读》,但在乐观向上、诚实守信方面则高于后者。同时,本文还基于该框架设计了综合英语教材任务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使用上述两套教材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和深圳大学599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学生和老师进行了访谈。结果表明,师生对所用《精读》和《综合教程》总体上是满意的,但对两套教材的任务设计满意度较低。从语言知识与技能任务的调查结果看,有将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所用教材的听、说、读、写、译技能任务设计比例不当;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所用教材中的语法、词汇、阅读和翻译任务设计不太满意;另外,还有约半数的学生对口语、写作和听力任务设计不太满意。从教材任务提供的相关知识调查结果看,近半数的学生认为社会、文化、教育与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不够丰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政治与历史、文学与艺术、科普与环保以及家庭、婚姻和友情等方面的内容不够充分。从任务设计是否体现了外语教学理论基本原则的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反映,两套教材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任务量都较高,从数量上可以满足学习需求,但任务内容缺乏趣味性、多样性和新颖性;有些任务与课文主题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度不够高,任务偏难;大多数任务偏重语言形式,语篇练习少,单句练习多,对语言运用重视程度不够。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师生反映,教材任务的开放性程度偏低,小组和对子活动等任务形式不多;同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任务十分匮乏。从任务中体现的人生观调查情况看,师生普遍反映,在培养学生自强不息、敬业精神、乐观心态和诚实守信等方面,两套教材提供的学习任务较少。相比而言,师生对《综合教程》任务的满意度略高于《精读》。在语言知识与技能板块,《综合教程》在语法、词汇、写作以及翻译任务设计方面的满意度略高于《精读》,但在口语和阅读任务设计方面的满意度又略低于后者。在人文、社会和自然学科知识板块,《综合教程》在社会文化、科普环保、家庭、婚姻和友情以及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涵盖量略大于《精读》,而在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涵盖量又略低于后者。在外语教学理论基本原则板块,《综合教程》在任务趣味性、新颖度、难度、与课文紧密度、与现实生活关联度以及任务输入和输出量等方面都高于《精读》,而在任务多样性等方面则低于后者。在自主学习板块,《综合教程》在任务开放性程度、训练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如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与人合作以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等方面的任务量均略高于《精读》,而在鼓励学生自我评估及质疑等方面的任务量则略低于后者。在人生观板块,《综合教程》在乐观向上、诚信方面的任务量略高于《精读》,而后者在自强不息和敬业守职方面的任务量则略高于前者。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最主要的基础课,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的影响。综合英语教材是该课程的主要学习材料,其中,尤其是任务的设计更能体现编者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笔者认为,理想的任务应起到以下四方面的作用:第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如语音、语法、词汇、语篇等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水平,进而提高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第二,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第四,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此,任务的设计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题材新颖,语言地道,内容丰富,涉及人文、社会和自然学科等多个领域;任务形式多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具有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开拓进取、乐观向上、敬业守职;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语言运用和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围绕课文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并做到重点突出;难易度适中,不同学期的教材之间有难度梯度、衔接较好;任务设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可以适合课堂、课后讲解和自测等多种用途。最后,文章对教材任务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作者提出,教材任务设计的需求分析、教师在任务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自主学习任务设计、任务设计形式的立体化以及任务设计与评估之标准体系的建立等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课题。
伍家文[8](2009)在《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教育的内容、价值取向主要是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的。中学英语课程是中学英语教育的核心,是中学英语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中学英语教育目标的基本载体。本文从课程论的角度梳理了我国1978年到2008年这段历史时期(为行文方便,本文将这一时期简称为“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实践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具体分析了这一时期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英语教材、教学法和教学评价等课程要素的发展变化及特点,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我国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及相关理论。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研究的内容、意义、理论和方法以及论文的基本框架。第二章,文献综述。全面分析了相关研究的现状,总结了学术界在我国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研究中已经取得的成就和不足,阐明了本研究欲弥补的薄弱环节。第三章,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理论的发展。阐述了中学英语课程及相关概念的发展。在梳理、分析英语课程及其相关概念如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英语教材、英语教学法、英语教学评价等概念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厘清这些概念的实质,掌握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理论发展的脉络,把握中学英语课程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提出适合我国中学英语课程实际的理论观点,以便为研究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奠定基础。第四章,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轨迹。阐述了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轨迹,按照这一时期我国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实际,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每一阶段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社会背景以及采取的具体的课程措施,分析、总结了各阶段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基本要素的具体实践及分析。分别对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制定、英语教材的使用、英语教学法的应用、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等课程要素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较深入的梳理和分析,以进一步阐述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具体实践。同时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教学评价等课程要素在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我国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材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第六章,对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在全面分析、总结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中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费时低效”和“英语过热”的问题和现象,指出要确保我国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成功,就必须对我国现有的英语教育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适合我国实情的中学英语课程理论,准确定位我国中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建立和中学英语新课程相配套的英语测试体系。另外,课程发展必须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课程改革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
胡晓艳[9](2008)在《《综合英语教程》适用性浅析》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英语专业教学中有关教材使用存在的"难、偏、深"问题,2004年我校引进《综合英语教程》,两年后围绕学生教材使用情况,笔者运用测试理论对教材试用性进行统计、对比,从中我们发现这套教材适合五年制英语专业学生现有水平,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言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水平。
肖桂兰[10](2005)在《高职英语专业中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从高职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阐述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实施情况和建议,并进一步指出和明确高职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一套有利于培养交际能力的英语教材──评黄源深等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套有利于培养交际能力的英语教材──评黄源深等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论文提纲范文)
(1)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主题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方法 |
三、统计结果的分析 |
1.对每套教材主题的量化分析。 |
(1) 八大主题课文数量的统计。 |
(2) 八大主题的百分比统计。 |
(3) 主题分布均衡性分析。 |
2.从主题角度对综合英语教材的回顾和评价。 |
(1) 社会发展和政策对综合英语教材主题选择的影响。 |
(2) 教材主题分布均衡度的探讨。 |
四、综合英语教材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
(2)基于体例演变影响因素分析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概念界定 |
1.4.1 教材 |
1.4.2 大学英语教材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6 本文结构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1.1 语言教材评估研究 |
2.1.2 语言教材编写研究 |
2.1.3 语言教材使用研究 |
2.1.4 语言教材使用效果研究 |
2.1.5 国外研究现状总结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二十年大英教材研究概况 |
2.2.2 大英教材编写研究 |
2.2.3 大英教材评估研究 |
2.2.4 大英教材使用研究 |
2.2.5 关于英语教材的其他研究 |
2.2.6 国内研究现状总结 |
第3章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与教材发展概述 |
3.1 近代新式大学产生之前的英语教学 |
3.2 清末民初“大学英语”教学的萌芽 |
3.3 民国中后期的大学共同英语课及教材 |
3.4 建国至文革结束期间的公共英语教学和教材 |
3.5 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的大学英语教学和教材 |
3.6 21 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和教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体例演变 |
4.1 语法型大学英语教材 |
4.1.1 概念界定及产生背景 |
4.1.2 代表性教材及其编写体例 |
4.2 文选型大学英语教材 |
4.2.1 概念界定及产生背景 |
4.2.2 代表性教材及其编写体例 |
4.3 阅读对比型大学英语教材 |
4.3.1 概念界定及产生背景 |
4.3.2 代表性教材及其编写体例 |
4.4 结构型大学英语教材 |
4.4.1 概念界定及产生背景 |
4.4.2 代表性教材及其编写体例 |
4.5 综合型大学英语教材 |
4.5.1 概念界定及产生背景 |
4.5.2 代表性教材及其编写体例 |
4.6 立体式大学英语教材 |
4.6.1 概念界定及产生背景 |
4.6.2 代表性教材及其编写体例 |
4.7 内容型大学英语教材 |
4.7.1 概念界定及产生背景 |
4.7.2 代表性教材及其编写体例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影响大学英语教材体例演变的主要因素考察 |
5.1 社会发展需求及大学教育理念对大英教材体例的影响 |
5.1.1 西方主导的民国通才教育与大英教材 |
5.1.2 政治经济为纲的专才教育与大英教材 |
5.1.3 改革开放需求及文化素质教育与大英教材 |
5.1.4 新世纪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与大英教材 |
5.2 语言学理论发展对大英教材体例的影响 |
5.2.1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大英教材 |
5.2.2 转换生成语言学与大英教材 |
5.2.3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大英教材 |
5.2.4 社会语言学与大英教材 |
5.2.5 外语教学法与大英教材 |
5.3 心理学理论发展对大英教材体例的影响 |
5.3.1 官能心理学与大英教材 |
5.3.2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大英教材 |
5.3.3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大英教材 |
5.4 课程教学要求对大英教材体例的影响 |
5.5 学习者及教师因素对大英教材体例的影响 |
5.5.1 师生的语言水平与大英教材 |
5.5.2 中国教育传统中的师生关系与大英教材 |
5.6 教育技术的发展对大英教材体例的影响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未来大学英语教材研发展望 |
6.1 内容依托式语言教学与大英教材编写 |
6.1.1 跨文化教育与大英教材编写 |
6.1.2 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与大英教材编写 |
6.1.3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大英教材编写 |
6.2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与大英教材编写 |
6.2.1 从《课程要求》看大英教材的核心内容选择 |
6.2.2 自主学习、学习策略与大英教材编写 |
6.3 顺应社会发展新需求的大英教材编写 |
6.3.1 社会创新需求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
6.3.2 批判性思维的概念与要素 |
6.3.3 贯彻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大英教材编写 |
6.4 任务型教学法与大英教材编写 |
6.4.1 任务型教学法概述 |
6.4.2 任务型教学法与大英教材的活动设置 |
6.5 现代信息技术与大英教材编写 |
6.5.1 现代信息技术与大英教材的内容呈现 |
6.5.2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习策略的呈现 |
6.5.3 现代信息技术与大英教材的系列设置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7.1.1 关于大英教学和教材发展的历史 |
7.1.2 关于大英教材体例的演变 |
7.1.3 关于大英教材体例演变的影响因素 |
7.1.4 关于未来大英教材的走向 |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3 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英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教材和大纲(以出版年代为序) |
附录 |
正文图表索引 |
表格 |
图表 |
(3)教材评估——以英语教育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教材评估标准 |
3 实际应用 |
3.1 了解并分析教材使用者 |
3.2 进行外部评估 |
3.3 进行内部评估 |
(1) 教学目标 |
(2) 教学法 |
(3) 语言内容 |
4 结论 |
(4)建国以来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一、大学英语专业教育在国内外语界的研究现状 |
二、国内外语界对我国大学英语精读教材编写原则的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语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理论的研究现状 |
四、国内大学英语教材与英语课程研究现状 |
第二节 本选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一、本选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二、本选题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三节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可行性分析 |
一、本选题研究拟采取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二、本选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
第四节 论文选题的学术意义 |
第二章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材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西方语言学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
一、现代语言学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 |
二、当代语言学时期 |
三、国外语言学理论的借鉴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
第二节 西方教学法流派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
一、国外教学法流派简介 |
第三节 西方语言哲学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
第四节 国外外语教学理论对我国外语教材编写的影响 |
第五节 国外英语教材评估理论对我国外语教材的影响 |
一、Cunningsworth的教材评估体系 |
二、Jo McDonough与Christopher Shaw的细则 |
三、MichaelP.Breen与Christopher N.Candlin的指南 |
四、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材评估的困境 |
第三章 建国后起步阶段(1949-1977)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 |
第一节 建国后高校英语教学起步阶段的教学概况 |
第二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1-8册)介绍 |
一、许国璋主编《英语》(1-4册) |
二、俞大絪主编《英语》第5-6册 |
三、徐燕谋主编《英语》第7-8册 |
第三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语言观 |
第四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外语学习观 |
第五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社会文化观 |
第四章 改革开放起始阶段(1978-1985)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 |
第一节 改革开放起始阶段的高校英语教学概况 |
第二节 许国璋主编《英语》修订版研究 |
一、许国璋主编《英语》1-8册(1979-1981年修订版)介绍 |
二、许国璋主编《英语》1-4册(1992年修订版)介绍 |
三、许国璋主编《英语》修订版:语言观 |
四、许国璋主编《英语》修订版:外语学习观 |
五、许国璋主编《英语》:社会文化观 |
第三节 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研究 |
一、《高级英语》1-2册(1980年初版)介绍 |
二、《高级英语》1-2册(1995年修订版)介绍 |
三、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语言观 |
四、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外语学习观 |
五、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社会文化观 |
第四节 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研究 |
一、《大学英语教程》1-6册(1983-1987年初版)介绍 |
二、《大学英语教程》1-6册(1992-1996年修订版)介绍 |
三、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语言观 |
四、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
五、胡文仲主编《大学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
第五节 三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比较研究 |
一、三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编写体例 |
二、三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教学内容与编写理念比较研究 |
第五章 改革开放发展阶段(1986-1997)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发展阶段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概况 |
第二节 李观仪主编《新编英语教程》研究 |
一、《新编英语教程》1-4册(1986年版)介绍 |
二、《新编英语教程》5-8册(1994-1997年版)介绍 |
三、《新编英语教程》:语言观 |
四、《新编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
五、《新编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
第三节 李筱菊《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研究 |
一、《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1-4册(1987年版)介绍 |
二、《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1-4册(2000年版)介绍 |
三、《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语言观 |
四、《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外语学习观 |
五、《交际英语教程:核心课程》:社会文化观 |
第四节 两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比较研究 |
一、两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编写体例 |
二、两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教学内容与编写理念比较研究 |
第六章 改革开放创新阶段(1998-2010)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上)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创新阶段的高校英语教学概况 |
第二节 李观仪主编《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研究 |
一、《新编英语教程》(1998-2008年修订版)介绍 |
二、《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语言观 |
三、《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外语学习观 |
四、《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社会文化观 |
第三节 杨立民主编《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研究 |
一、《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6册(2002年版)介绍 |
二、《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语言观 |
三、《现代大学英语精读》:外语学习观 |
四、《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社会文化观 |
第四节 黄源深主编《综合英语教程》研究 |
一、《综合英语教程》1-6册(1998-2003年第一版)介绍 |
二、《综合英语教程》1-6册(2005-2007年第二版)介绍 |
三、《综合英语教程》:语言观 |
四、《综合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
五、《综合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
第七章 改革开放创新阶段(1998-2010)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研究(下) |
第五节 何兆熊主编《综合教程》研究 |
一、《综合教程》教材1-8册(2005-2008年版)介绍 |
二、《综合教程》:语言观 |
三、《综合教程》:外语学习观 |
四、《综合教程》:社会文化观 |
第六节 何其莘、童明主编《文化透视英语教程》研究 |
一、《文化透视英语教程》(2004-2010年版)介绍 |
二、《文化透视英语教程》:语言观 |
三、《文化透视英语教程》:外语学习观 |
四、《文化透视英语教程》:社会文化观 |
第七节 五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比较研究 |
一、五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的编写体例 |
二、五套英语专业主导教材教学内容与编写理念比较研究 |
第八章 后方法时代及其启示 |
第一节 外语教学:能动与发展过程 |
第二节 外语教学:以教师自主为核心的三维系统 |
第三节 外语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
一、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二、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
三、英语专业教材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
第四节 外语教学:特定性、实践性和可行性 |
第五节 外语教学:策略研究 |
第九章 总论:结语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语 |
一、改革开放起始、发展和创新阶段九套大学主导教材的特色研究 |
二、九套大学英语主导教材关于听、说、读、写项目设计情况比较 |
第二节 我国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与建议 |
一、重新审视新一代英语专业教材的编写原则 |
二、加强中国英语专业教材评估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
三、从精读到综合英语的理想化追求与现实矛盾 |
四、局限与超越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内蒙古师范大学蒙语授课英语专业精读课教材使用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四、本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教材评价的相关研究 |
一、教材、教材评价的概念及其作用 |
(一) 教材的定义及其作用 |
(二) 教材评价的概念及其作用 |
二、国内外教材评价研究综述 |
(一) 国外有关教材评价的研究 |
(二) 国内有关教材评价的研究 |
(三) 本论文所采用的教材评价依据 |
第三章 《大学英语基础教程》和《现代大学英语》教材的文本分析 |
一、两套教材的编写体系 |
(一) 《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的编写背景及体系 |
(二) 《现代大学英语》的编写背景及体系 |
二、两套教材内容的编写特点 |
(一) 《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的编写特点 |
(二) 《现代大学英语》的编写特点 |
三、两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
(一) 《大学英语基础教程》的编写指导思想 |
(二) 《现代大学英语》的编写指导思想 |
第四章 《大学英语基础教程》和《现代大学英语》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内容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四、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 学生问卷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
(二) 教师访谈的统计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一)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方面 |
(二) 教材内容方面 |
(三) 教材提供的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方面 |
(四) 两套教材在语言知识和技能衔接方面 |
二、对教材的使用及改进建议 |
(一) 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
(二) 对师生使用教材的建议 |
三、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的意义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二) 英语专业教材 |
(三) 教材建设 |
三、文献综述 |
(一) 国内关于教材的研究 |
(二) 国外关于教材的研究 |
(三) 对国内外教材研究的述评 |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的思路 |
(二) 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理论基础 |
一、课程理论 |
(一) 社会本位课程理论 |
(二) 个人本位课程理论 |
二、成人学习理论 |
(一) 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
(二) 转化学习理论 |
三、语言学理论 |
(一) 应用语言学理论 |
(二) 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
第二章 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历史发展 |
一、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起步阶段(1983-1994) |
二、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探索阶段(1995-2002) |
三、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改革阶段(2003-至今) |
第三章 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对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现状的调查 |
(一) 问卷选择与对象说明 |
(二) 问卷调查分析 |
二、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其归因 |
(一) 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
(二) 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四章 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实施策略 |
一、明确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目标 |
(一) 适应当前及未来时代的发展需求 |
(二) 满足英语专业自考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
(三) 培养英语专业自考者终身学习的能力 |
二、规范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选择标准与取向 |
(一) 制订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的选择标准 |
(二) 规范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的选择取向 |
三、编写具有高教自考英语专业特色的高质量教材 |
(一) 创建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自身特色 |
(二) 体现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时代特色 |
(三) 突出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地方特色 |
四、构建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评估体系 |
(一) 提倡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评估体系的多元化 |
(二) 构建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评估体系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
五、建立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创新的长效机制 |
(一) 加强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外部管理 |
(二) 强化高教自考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自身管理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后记 |
(7)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研究 ——两套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的分析与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综合英语课程的定位 |
1.3 综合英语教材建设的历史回顾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英语教材与任务研究综述 |
2.1 英语教材研究综述 |
2.1.1 教材的定义与作用 |
2.1.2 英语教材编写研究综述 |
2.1.3 英语教材评估研究综述 |
2.2 英语教材任务研究综述 |
2.2.1 任务的定义 |
2.2.2 任务的种类 |
2.2.3 任务的设计原则与特征 |
第三章 综合英语教材任务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框架 |
3.1 外语教学大纲与任务设计 |
3.2 交际能力理论与任务设计 |
3.3 输入、输出假设与任务设计 |
3.4 建构主义理论与任务设计 |
3.5 人本主义理论与任务设计 |
3.6 综合英语教材任务设计的理论框架 |
第四章 两套综合英语教材任务文本分析 |
4.1 两套综合英语教材的简要介绍 |
4.1.1 教材编写原则比较 |
4.1.2 教材任务编写原则比较 |
4.2 任务文本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
4.3 任务文本分析结果与讨论 |
4.3.1 语言知识与任务设计 |
4.3.2 语言技能与任务设计 |
4.3.3 人文、社会和自然学科知识与任务设计 |
4.3.4 外语教学理论原则与任务设计 |
4.3.5 自主学习与任务设计 |
4.3.6 人生观养成与任务设计 |
第五章 两套综合英语教材任务设计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 调查目的与问卷设计 |
5.2 调查方法与对象 |
5.3 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
5.3.1 问卷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
5.3.2 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的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二 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的师生访谈问卷 |
附录三 《大学英语:精读》的任务(以第一册第一课为例) |
附录四 《综合教程》的任务(以第一册第一课为例) |
(8)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对象、内容和目的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内容 |
1.1.3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3 研究理论和视角 |
1.3.1 研究理论 |
1.3.2 研究视角 |
1.4 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基本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研究状况介绍 |
2.1.1 和本研究有直接关联的着作 |
2.1.2 和本研究有关的着作 |
2.1.3 硕博论文类 |
2.1.4 报刊发表的论文类 |
2.2 研究成果综合分析 |
2.2.1 研究时限一般到20世纪80年代 |
2.2.2 涉及到中学英语课程方面的内容较少 |
2.2.3 缺乏从课程论的角度进行的研究 |
2.2.4 缺乏专题性的研究 |
第3章 新时期我国中学英语课程理论的发展 |
3.1 中学英语课程内涵的拓展 |
3.1.1 从"教学内容"到"过程体系"——论课程概念内涵的变化 |
3.1.2 从"狭义"的英语课程到"广义"的英语课程 |
3.1.3 对英语课程要素认识的发展 |
3.2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英语课程标准)理论的发展 |
3.2.1 从"英语教学大纲"到"英语课程标准" |
3.2.2 新时期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含课程标准)的类型分析 |
3.3 中学英语教材理论的发展 |
3.3.1 从狭义的"教科书"到广义的"教学材料" |
3.3.2 英语教材的功能从"学科内容"到"学习刺激物" |
3.4 中学英语教学法理论的发展 |
3.4.1 英语教学法发展概述 |
3.4.2 外语教学法概念中的层次性 |
3.4.3 新时期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法的类型分析 |
3.5 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理论的发展 |
3.5.1 教育评价、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概念辨析 |
3.5.2 从"分离式"英语测试到"交际性"英语测试 |
第4章 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的发展轨迹 |
4.1 中学英语课程逐步恢复阶段(1978年——1985年) |
4.1.1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变革为中学英语课程的恢复提供了可能 |
4.1.2 1978年、1982年两次外语教育工作座谈会和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促进了中学英语课程的逐步恢复和初步发展 |
4.1.3 中学英语课程逐步恢复阶段的特征 |
4.2 中学英语课程稳步发展阶段(1986——2000年) |
4.2.1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中学英语课程的稳步发展 |
4.2.2 全国中学外语教学改革座谈会的召开和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为中学英语课程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案和学术支持 |
4.2.3 中学英语课程稳步发展阶段所取得的成就及其特征 |
4.3 中学英语课程深化改革阶段(2001——2008年) |
4.3.1 中学英语课程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
4.3.2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布开始了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历程 |
4.3.3 中学英语课程深化改革阶段的特点 |
第5章 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基本要素的具体实践及分析 |
5.1 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发展研究 |
5.1.1 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发展历程 |
5.1.2 历次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5.1.3 新时期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
5.2 新时期我国中学英语教材发展研究 |
5.2.1 新时期我国中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历程 |
5.2.2 新时期我国中学英语教材编排思想的发展分析 |
5.2.3 新时期中学英语教材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
5.3 新时期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法的发展研究 |
5.3.1 新时期中学英语教学法的发展历程 |
5.3.2 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教学法发展中的理论争鸣及分析 |
5.3.3 中学英语教学法发展中引进与消化、继承与发扬的问题 |
5.3.4 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影响 |
5.4 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发展及分析 |
5.4.1 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发展历程 |
5.4.2 新时期中学英语教学评价发展中的问题及分析 |
5.4.3 新时期中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的建议 |
第6章 对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
6.1 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学英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
6.1.1 充分吸收、借鉴西方语言教学改革的经验 |
6.1.2 主动顺应21世纪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 |
6.1.3 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中学英语课程理论体系 |
6.2 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改革对策 |
6.2.1 对中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问题的分析与改革对策 |
6.2.2 正确认识和处理"英语过热"现象 |
6.2.3 正确认识与引导中学英语课程"回归"现象 |
6.3 正确定位我国中学英语课程 |
6.3.1 理论界对我国英语课程定位问题的争论 |
6.3.2 "外语"与"二语"及相关概念的辩析 |
6.3.3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应该定位为外语教学 |
6.4 英语课程改革要重视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 |
6.4.1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 |
6.4.2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重新定位 |
6.4.3 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含义和内容 |
6.4.4 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和参加的课题研究 |
四、一套有利于培养交际能力的英语教材──评黄源深等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论文参考文献)
- [1]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主题分析研究[J]. 包婷.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3(03)
- [2]基于体例演变影响因素分析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研究[D]. 柳华妮.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08)
- [3]教材评估——以英语教育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材为例[J]. 蔡少曼.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2(11)
- [4]建国以来英语专业主导教材发展走向及其启示[D]. 马睿颖.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3)
- [5]内蒙古师范大学蒙语授课英语专业精读课教材使用现状调查分析[D]. 李朝晖.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11)
- [6]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研究[D]. 刘燕. 西南大学, 2011(09)
- [7]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研究 ——两套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材任务的分析与对比[D]. 华维芬.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04)
- [8]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D]. 伍家文. 西南大学, 2009(05)
- [9]《综合英语教程》适用性浅析[J]. 胡晓艳.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S1)
- [10]高职英语专业中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J]. 肖桂兰.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