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nalysis of Etiology and Drug Resistance of Biliary Infections(论文文献综述)
韩建庚,路佳,李铮,张洁[1](2021)在《肝胆胰腺恶性肿瘤患者胆汁细菌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肝胆胰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对2015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肿瘤医院肝胆胰腺恶性肿瘤患者胆汁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标本287例,检出菌株630株,分离出的革兰阴性菌为引起肝胆胰腺恶性肿瘤患者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分离病原菌的比例为54.1%,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分离病原菌的39.4%、6.5%。检出的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检出的革兰阳性菌中以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鹑鸡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检出的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保持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耐药率高,对阿米卡星保持高度敏感。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的鹑鸡肠球菌除外)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高度敏感,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高。结论肝胆胰腺恶性肿瘤患者胆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以肠杆菌及非发酵菌为主的革兰阴性菌,其次为以肠球菌、葡萄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菌。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的耐药率与其他医院既往研究相比略低或持平,但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耐药率高于其他医院的既往研究,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与CHINET监测数据持平。
饶一帆[2](2021)在《急诊病区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体特征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急诊病区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病原体的种类、分布;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及变迁。为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2019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EICU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体培养结果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分析用SPSS17.0进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4年-2019年EICU收治了505例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286株,检出率56.63%。2、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的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感染(43.96%),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消化道感染(18.81%);血液源性感染(17.82%);泌尿道感染(6.1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5.35%);皮肤软组织感染(2.77%);化脓性扁桃体炎(0.20%);盆腔感染(0.20%);另有24例感染源不明(4.75%)。3、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 G-)132株(75.0%),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 G+)43株(24.43%),真菌(fungus)1株,(0.57%)。病原菌中来源于血液81株(46.02%);呼吸道57株(32.39%);消化道20株(11.36%);泌尿道15株(8.52%);皮肤软组织3株(1.70%)。主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E.coli,Eco)(62株,35.23%);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n)(20株,11.36%);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18株,10.23%);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13株,7.39%);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sa,Pae)(11株,6.25%)。4、病原菌中检出的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ce Organism,MDR)127株,检出率72.16%,依次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i,ESBL)的大肠埃希菌42株,检出率67.74%;耐碳氢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CR-AB)15株,检出率83.33%;耐碳氢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1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lnosa,MDR-PA)5株,检出率45.45%;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检出率25%;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MRSA)3株,检出率23.08%;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2株,检出率66.66%。5、对各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处于较高水平的细菌为Aba;对G-菌敏感的各类抗生素依次为:碳氢霉烯类、β-内酰胺酶加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对G+菌敏感的各类抗生素依次为:多肽类、恶唑烷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结论:1.急诊病区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消化道感染及血液源性感染次之,病原菌以G-菌为主,MDR检出率高,以产ESBL-Eco为主。2.急诊病区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体中Aba对各类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对G-菌敏感的抗生素主要为碳氢霉烯类及β-内酰胺酶加酶抑制剂,对G+菌敏感的抗生素主要为多肽类及恶唑烷酮类。
王丹纯[3](2021)在《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伴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临床上患有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伴糖尿病的患者和不伴糖尿病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为其病情评估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汕头市中心医院确诊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成年住院患者85例,根据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50例)和非糖尿病组(35例),对其临床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患者中,糖尿病组有50例,非糖尿病组有35例。两组患者比较,在性别构成方面,糖尿病组的感染人群主要是男性(P<0.05);在感染来源方面,糖尿病组主要是社区获得性感染(P<0.05);在原发感染部位方面,糖尿病组主要体现在肝脓肿(P<0.05)和泌尿系感染(P<0.05)这两个方面;在合并基础疾病方面,糖尿病组更易合并肝脏疾病(P<0.05);在临床表现方面,糖尿病组更容易发生严重脓毒血症及休克(P<0.05);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糖尿病组出现的低蛋白血症更严重(P<0.05),而非糖尿病组更易出现总胆红素升高(P<0.05);在药物敏感性方面,两组患者均对阿米卡星(100%)、替加环素(98.8%)、亚胺培南(98.8%)、厄他培南(97.6%)、头孢西丁(94.1%)的敏感性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糖尿病组的敏感性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另外,糖尿病组产ESBL菌株比非糖尿病组少(P<0.05)。85例患者中,其中有17例是糖尿病合并肝脓肿,这17例中无产ESBL的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头孢三代和四代、喹诺酮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近乎100%敏感,对头孢二代、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也达80%以上。85例患者中,有31例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虽然糖尿病组中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的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42.0%VS 28.6%),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合并肝脏疾病、胆道疾病的比例均多于经典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分别是(64.5%VS 11.1%,P<0.05)和(41.9%VS13.0%,,P<0.05)。结论1、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伴糖尿病常见于社区获得性感染的男性患者,常起源于肝脓肿和泌尿系感染,临床症状较非糖尿病患者严重,易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和发生严重脓毒血症及休克。因此,及时进行初步的诊断至关重要。2、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伴糖尿病患者对大多数抗生素的敏感性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及肝脓肿的患者对大多数抗生素较为敏感。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及时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对疾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3、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者易合并肝脏疾病、胆道疾病。
张改云[4](2021)在《237例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构成及耐药性情况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的分布构成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237例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37例胆汁标本中共检出156株病原菌,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658%。其中革兰氏阳性菌(G+菌)占比378%,以粪肠球菌(135%)和屎肠球菌(96%)为主;革兰氏阴性菌(G-菌)占比622%,以大肠埃希菌(244%)、肺炎克雷伯菌(154%)及铜绿假单胞菌(103%)为主。G-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无耐药株产生。G+菌对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均未检出耐药株,屎肠球菌发现1例万古霉素耐药株。G+菌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利福平及四环素的耐药性较高,且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G及氨苄西林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237例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及肠球菌为主要病原菌,病原菌耐药性增强,应加强对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监测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冯丹,赵秀红,李博[5](2021)在《胆道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胆道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并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诊治的792例胆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和药敏分析。观察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胆道疾病类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史、胆道手术史的患者胆道感染发生率,分析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54例胆道感染患者,胆道感染发生率为19.4%(154/792)。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7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9.8%),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2.3%)、真菌(7.9%)。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26.3%)、肺炎克雷伯菌(19.0%)所占比例较高,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8.9%)、表皮葡萄球菌(6.1%)所占比例较高。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83.0%)、环丙沙星(70.2%)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0.0%)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79.4%)、头孢他啶(67.6%)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0.0%)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75.0%)、红霉素(62.5%)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0.0%)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81.8%)、氨苄西林(63.6%)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0.0%)、替考拉宁(0.0%)敏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214)、恶性胆道疾病(OR=2.37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史(OR=3.979)、胆道手术史(OR=2.912)为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胆道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的病原学特点,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治疗药物。胆道感染有患者年龄大、恶性胆道疾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史、胆道手术史多种危险因素,应当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
朱飚,傅建,朱翔宇,宗方[6](2020)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胆道感染病原学与影响因素》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不同年龄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后胆道感染现状、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胆汁菌株鉴定及耐药性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患者胆道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28例患者中35例(27.34%)患者诊断为胆道感染,共检出致病菌6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8株占80.00%,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0株占16.67%,以粪肠球菌为主;真菌2株占3.33%。60株致病菌中18株分离自≤60岁患者,26株分离自61~70岁患者,16株分离自71~80岁患者;不同年龄段病原菌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克洛、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等药物耐药性较强,对厄他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药物敏感性较强。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耐药性较强,未检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前黄疸持续时间≥10 d、术前总胆红素≥300μmol/L、引流量<300 ml/d是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道感染病原菌对多种药物均表现为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宜结合病原菌耐药性进行用药;PTCD手术患者年龄、术前病情及术后引流情况与胆道感染均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及治疗,降低胆道感染发生风险。
吴飞翔[7](2020)在《肝胆管结石术后引流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引流液病原菌种类的分布情况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以及影响引流液培养阳性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以及针对相关因素予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胆管结石术后感染的发生,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肝内外胆管结石疾病于我科治疗组接受手术治疗的连续71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通过T管和(或)引流管采集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分析本院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引流液细菌分布情况及对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根据引流液的来源分为胆汁组和腹腔引流液组,分析两组病原菌的种类差异;收集并分析相关临床因素与引流液培养阳性率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的71例引流液样本中有57例培养出病原菌,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80.3%,其中混合感染有15例,占感染患者的26.3%。共培养出菌株8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7株(47/83,56.6%),革兰阳性杆菌35株(35/83,42.2%),真菌1株(1/84,1.2%),培养出的病原菌排名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1株(25.3%)、粪肠球菌17株(20.5%)、肺炎克雷伯菌11株(13.3%)、铜绿假单胞菌8株(9.6%)、阴沟肠杆菌4株(4.8%);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而革兰阳性菌中以粪肠球菌属为主。(2)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阴性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最高91.4%、其次为阿米卡星82.6%、美罗培南82.2%、亚胺培南80.4%。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达80%,其次为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率>60%。革兰阳性菌对达托霉素敏感性最高达100%、其次为利奈唑胺94.3%、氨苄西林84.4%、万古霉素82.4%。(3)本研究培养出病原菌中产ESBLs菌株15株,检出率为18.1%。大肠埃希菌21株中产ESBLs菌株10株占47.6%;肺炎克雷伯菌11株中产ESBLs菌株5株占45.5%。(4)有些菌株对某些抗生素的天然耐药,如:母鸡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腹腔引流液组培养出的菌株与胆汁培养出的菌株种类大致相同,只是菌株数量不同;其中有18例无胆道感染症状者中的6例出现胆汁培养阳性;(6)相关因素分析表明:术前碱性磷酸酶≥202.5U/L、γ谷氨酰转移酶≥300U/L、有胆道感染症状、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结石位于肝内以及手术时间≥3h等因素与引流液培养阳性具有相关性,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1)我院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引流液的细菌培养分离出的细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种类以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为主,肠球菌的比例较以往报道的所上升;产ESBLs阳性检出率有着相同的趋势。(2)引流液培养出的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临床上应加强病原学检测及药敏检测,依据病原学结果选择抗生素。(3)对于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患者,虽然引流液培养结果呈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有胆道感染的症状,但是细菌培养阳性的引流液将会成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4)术后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的菌株种类与胆汁病原菌培养的结果相近。(5)对于血清碱性磷酸酶≥202.5U/L、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300U/L、有胆道感染症状、既往有胆道手术史、结石位于肝内以及手术时间≥3h等指标可能是导致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高的影响因素。
梁智玲[8](2020)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细菌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细菌感染患者完整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感染的发生率、病原学特点、常见抗菌药的耐药性及院内院外感染发生率,为临床选择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经验及科学依据,期望进一步提高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感染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率。方法:收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入院的161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中符合感染诊断且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73例患者,建立EXCEL表进行整理,形成病例资料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我院肝硬化失代偿期细菌感染发生率29.34%(473/1612)。2、社区感染发生率67.7%(320/473),院内感染发生率32.3%(153/473)。3、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3.5%(80/126),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3.3%(42/126),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1.2%(41/80),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45.2%(19/42)。4、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无耐药性,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及利奈唑胺无耐药性,对克拉霉素高度耐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仅对头孢西汀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和社区感染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各抗菌药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我院肝硬化失代偿期细菌感染发生率29.34%,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2、社区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显着高于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3、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替加环素、阿米卡星无耐药性,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及利奈唑胺无耐药性。4、肠杆菌属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西汀的耐药性是有差异的,屎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的耐药性无明显差异;院内和社区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的耐药性无明显差异。
胡洪鹏,朱朝庚,戴金,李文斌,向兴华[9](2020)在《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及与肝脏损伤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并分析胆道感染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各组的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和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结果:250例胆道梗阻中共有132例合并胆道感染,感染率为52.80%,共分离出病原菌150株,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粪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屎肠球菌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均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年龄≥60岁、有胆道手术史、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1分是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胆道感染组的AST、ALT、GGT、DBIL、LN、HA、PCⅢ、Ⅳ-C水平高于无胆道感染组和对照组,且无胆道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道梗阻患者胆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并且胆道感染会进一步加重胆道梗阻患者的肝脏损伤,临床应根据其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
屠艳烨,李情操,吴巧萍,赵玉杰[10](2019)在《肝胆外科胆汁标本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本院肝胆外科胆汁标本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胆汁标本4 763例,其中阳性为2 088例,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菌1 413株占67.67%,革兰阳性菌581株占27.83%,真菌94株占4.50%;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前五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一代、二代、三代头孢、喹诺酮类耐药较为严重,对碳氢酶烯类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鸟肠球菌为主,暂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菌株;且6年间耐碳氢酶烯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逐年升高(P<0.05)。结论本院肝胆外科胆汁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肠球菌次之,其中革兰阴性菌耐药较为严重,在临床上应加强感染监测。
二、Analysis of Etiology and Drug Resistance of Biliary Infection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nalysis of Etiology and Drug Resistance of Biliary Infections(论文提纲范文)
(1)肝胆胰腺恶性肿瘤患者胆汁细菌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与仪器 |
1.3 结果判断 |
1.4 质控菌株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病原菌分布 |
2.2 主要革兰阴性菌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 |
2.3 主要革兰阴性菌非发酵菌耐药情况 |
2.4 主要革兰阳性菌肠球菌耐药情况 |
2.5 主要葡萄球菌耐药情况 |
2.6 主要真菌耐药情况 |
3 讨论 |
3.1 病原菌分布 |
3.2 细菌耐药 |
(2)急诊病区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体特征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临床资料收集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的感染部位 |
3.2 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体分布 |
3.3 病原菌的药敏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
3.3.1 药敏鉴定 |
3.3.2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
3.3.3 多重耐药菌分析 |
3.4 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
3.4.1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
3.4.2 重症社区获得性消化道感染 |
3.4.3 重症社区获得性泌尿道感染 |
3.4.4 重症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 |
第4章 讨论 |
4.1 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的感染部位 |
4.2 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体分布 |
4.3 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
4.3.1 药敏鉴定 |
4.3.2 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
4.3.3 多重耐药菌分析 |
4.4 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
4.4.1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
4.4.2 重症社区获得性消化道感染 |
4.4.3 重症社区获得性泌尿道感染 |
4.4.4 重症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细菌耐药性机制现状及控制策略 |
参考文献 |
(3)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伴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常用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设计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诊断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原发感染部位的比较 |
3.3 基础疾病的比较 |
3.4 临床表现的比较 |
3.5 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的比较 |
3.6 住院时间的比较 |
3.7 实验室检查的比较 |
3.8 抗菌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性的比较 |
3.9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抗菌药物敏感性 |
3.10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血流感染的特点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4.1 KPBSI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4.2 KPBSI伴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
4.3 KPBSI伴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
4.4 KPBSI伴糖尿病的抗生素选择 |
4.5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特点 |
4.6 HVKP血流感染的特点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4)237例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构成及耐药性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胆汁标本来源 |
1.2 细菌培养与鉴定 |
1.3 细菌药敏试验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标本病原菌分布 |
2.2 革兰氏阴性菌(G-菌)的耐药情况 |
2.3 革兰氏阳性菌(G+菌)的耐药情况 |
3 讨论 |
(5)胆道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临床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
1.2.2 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胆道感染病原菌分布 |
2.2 主要胆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2.3 胆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
3 讨论 |
(6)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胆道感染病原学与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 果 |
2.1 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 |
2.2 不同年龄患者胆道感染病原菌构成 |
2.3 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
2.4 PTCD术后胆道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2.5 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 论 |
(7)肝胆管结石术后引流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样本采集 |
2.5 病例分组 |
2.6 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实验质量控制 |
2.7 数据录入与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临床分组与引流液病原菌培养 |
3.1.1 不同组别的病原菌种类分析 |
3.1.2 腹腔引流液与胆汁病原菌的种类分布 |
3.2 病原菌种类分布 |
3.2.1 引流液细菌培养及病原菌分布 |
3.2.2 产ESBLs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 |
3.3 药敏实验结果 |
3.3.1 革兰阴性菌药敏结果 |
3.3.2 革兰阴性主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 |
3.3.3 革兰阳性菌药敏结果 |
3.3.4 革兰阳性主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 |
3.3.5 真菌药敏实验结果 |
3.4 与引流液培养阳性率有关的因素 |
第4章 讨论 |
4.1 引流液送检的特点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分析 |
4.2 病原菌的药物敏感分析 |
4.3 术后引流液培养阳性率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细菌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词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
3.2 感染的部位 |
3.3 病原菌的构成 |
3.4 病原菌的分布 |
3.5 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件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及与肝脏损伤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胆道感染的诊断标准[6] |
1.3 方法 |
1.3.1 病原菌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
1.3.2 临床资料收集 |
1.3.3 肝功能指标检测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 |
2.2 主要革兰阳性菌耐药性分析 |
2.3 主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
2.4 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
2.5 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6 各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
3 讨论 |
(10)肝胆外科胆汁标本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检测方法 |
1.2.2 质量控制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胆汁标本培养阳性患者基本资料 |
2.2 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 |
2.3 主要肠杆科细菌耐药率 |
2.4 主要非发酵菌耐药率 |
2.5 主要肠球菌耐药率 |
2.6 6年间耐药细菌检出率分析 |
3 讨 论 |
四、Analysis of Etiology and Drug Resistance of Biliary Infections(论文参考文献)
- [1]肝胆胰腺恶性肿瘤患者胆汁细菌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韩建庚,路佳,李铮,张洁.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1(06)
- [2]急诊病区重症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体特征及耐药性分析[D]. 饶一帆. 南昌大学, 2021(01)
- [3]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伴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D]. 王丹纯. 汕头大学, 2021(02)
- [4]237例胆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构成及耐药性情况研究[J]. 张改云. 罕少疾病杂志, 2021(01)
- [5]胆道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 冯丹,赵秀红,李博. 华南预防医学, 2021(02)
- [6]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胆道感染病原学与影响因素[J]. 朱飚,傅建,朱翔宇,宗方.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23)
- [7]肝胆管结石术后引流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分析[D]. 吴飞翔. 南昌大学, 2020(08)
- [8]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细菌感染发生率及病原学分析[D]. 梁智玲. 南华大学, 2020(01)
- [9]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及与肝脏损伤的关系研究[J]. 胡洪鹏,朱朝庚,戴金,李文斌,向兴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02)
- [10]肝胆外科胆汁标本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屠艳烨,李情操,吴巧萍,赵玉杰.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