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肺转移

恶性肿瘤肺转移

一、恶性肿瘤的肺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张畅[1](2021)在《西黄丸抗乳腺癌肺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西黄丸对4T1荷瘤小鼠原位肿瘤的影响、血瘀症状的改善、对乳腺癌肺转移瘤的抑制作用、小鼠血液及肺组织中转移前微环境相关的重要组分及生物标志物变化的影响,最终明确活血化瘀药西黄丸抗乳腺癌肺转移的效果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本研究首先随机选取5只BALB/c雌性小鼠对其进行皮下4T1乳腺癌细胞注射接种,使其产生原位肿瘤,待瘤体生长至直径约为0.8cm时,处死小鼠,选取大小适宜的瘤块,切成2mm3大小,分别移植到另外的小鼠第四对乳房脂肪垫下,随机分为正常(Normal)组、模型(Control)组、西黄丸(XH)组、阿霉素(ADM)组,每组25只。通过小鼠血瘀证症状量化评分表,评价小鼠血瘀证进展程度,分析西黄丸对荷瘤小鼠血瘀证症状的改善作用。采用定期取材(8Day、11 Day、14 Day、17 Day、20 Day)的方法,对小鼠瘤体进行称重,测量肿瘤长度和宽度,估算肿瘤体积、抑瘤率,观察西黄丸对原位肿瘤的影响。2.采用在BALB/c小鼠皮下移植4T1乳腺癌瘤块的方法,构建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利用直接观察、HE染色、免疫组化3种方法评估肺转移情况,判断是否成功构建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模型,检测乳腺癌肺转移形成相关蛋白(MMP9、S100A8/A9)表达水平,研究不同组别肺转移的发生时间。3.应用流式细胞定量分析技术,检测乳腺癌肺转移小鼠的血液和肺中MDSCs的数量比例变化。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中乳腺癌肺转移前微环境相关生物标记物(MMP9,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皮下接种4T1乳腺癌细胞荷瘤BALB/c雌性小鼠模型构建:小鼠皮下移植瘤块在接种5日后,可观察到局部肿瘤形成,瘤体生长状态良好,成瘤率100%。西黄丸对原位肿瘤的抑制效果:(1)小鼠血瘀证症状评分:在小鼠皮下接种瘤块后第14天时,模型组已明显表现出血瘀证症状,模型组小鼠血瘀证评分为9.00±1.00,西黄丸组小鼠血瘀证评分为6.00±1.00,阿霉素组小鼠血瘀证评分为7.00±1.00;与模型组相比,西黄丸组小鼠舌体血瘀面积小于1/3,无脉络瘀血,无明显出血、瘀斑(P<0.05);阿霉素组小鼠血瘀证表现较为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0天时,模型组小鼠血瘀证评分为13.33±0.58,西黄丸组小鼠血瘀证评分为10.33±1.16,阿霉素组小鼠血瘀证评分为11.33±0.58;相较于模型组小鼠,西黄丸组小鼠血瘀证表现明显减轻(P<0.01);西黄丸组与阿霉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体积:接种第8天时,模型组小鼠瘤体体积为(42.50±6.61)mm3,西黄丸组小鼠瘤体体积为(29.33±4.62)mm3,阿霉素组小鼠瘤体体积为(26.17±5.10)mm3;与模型组相比,西黄丸组和阿霉素组瘤体体积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第14天,模型组小鼠瘤体体积为(262.50±54.44)mm3,西黄丸组小鼠瘤体体积为(138.00±19.08)mm3,阿霉素组小鼠瘤体体积为(123.17±23.51)mm3;与模型组相比,西黄丸组与阿霉素组瘤体体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肿瘤质量:接种第17天,模型组小鼠瘤体质量为(0.504±0.156)g,西黄丸组小鼠瘤体质量为(0.159±0.025)g,阿霉素组小鼠瘤体质量为(0.145±0.017)g;与模型组相比,西黄丸组与阿霉素组瘤体的质量均有明显减轻(P<0.01),西黄丸组与阿霉素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4)抑瘤率:与模型组比较,接种第14天,阿霉素组抑瘤率达到53.08%,接种第17天,西黄丸组的抑瘤率达到52.77%。2.小鼠肺转移情况:(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在第14天前已经发生转移,西黄丸组与阿霉素组在接种瘤块第17天之前已发生乳腺癌肺转移。(2)观察小鼠肺转移情况:与转移前相比,三组在转移后均可观察到肿瘤小结节遍布全肺,肺质变硬,颜色深红。模型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为(21.00±2.65)个,西黄丸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为(12.33±1.53)个,阿霉素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为(15.33±2.52)个;与模型组相比,西黄丸组和阿霉素组均可减少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结节灶的数量(P<0.05)。西黄丸组抑制肺转移灶的作用与阿霉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西黄丸组和阿霉素组可显着降低肺组织中MMP 9的表达(P<0.0001);西黄丸组S100A8/A9的表达明显降低(P<0.0001),阿霉素组S100A8/A9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01)。3.乳腺癌肺转移微环境相关生物标记物表达:(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小鼠血液中MDSCs的比例显示,转移前,转移发生时和转移之后,模型组中MDSCs比例分别为51.4%、64.6%、79.1%;西黄丸组中MDSCs比例分别为22.7%、53.3%、62.7%;阿霉素组中的MDSCs比例分别为24.6%、54.5%、67.8%;与模型组相比,在转移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之后西黄丸均可明显降低乳腺癌小鼠血液中MDSCs的比例;同时,西黄丸组小鼠血液中MDSCs比例始终低于阿霉素组(P<0.05)。小鼠肺部MDSCs的比例显示,转移前,转移发生时和转移之后,模型组中总MDSCs表达量分别为51.9%、55.4%、79.7%;西黄丸组中MDSCs表达量分别为49.1%、61.2%、67.0%;阿霉素组中的MDSCs数量百分比分别为51.4%、53.6%、65.7%;与模型组相比,西黄丸在转移前对MDSCs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1);在转移时,抑制作用较差(P>0.05);在转移之后,西黄丸组MDSCs的比例有所下降(P<0.01)。两治疗组相比较,在转移前,西黄丸组比阿霉素组效果好(P<0.05),而在在转移发生时至最后,阿霉素组抑制肺中MDSCs比例的效果更好(P<0.05)。(2)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与模型组中的MMP9相比,转移前,西黄丸组中MMP9的表达有所下降(P<0.05)。转移发生时,西黄丸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之后,西黄丸MMP9的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的NF-κB相比,转移前,西黄丸组的表达明显降低(P<0.0001);转移发生时,西黄丸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之后,西黄丸组表达明显减少(P<0.001)。结论:1.西黄丸不仅对乳腺癌原位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可有效改善荷瘤小鼠的血瘀证症状并提高荷瘤小鼠的生活质量。2.西黄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乳腺癌肺转移前血液中的MDSCs比例和转移前肺组织中MDSCs的聚集。3.西黄丸可能通过降低肺组织中MMP9、S100A8/A9和NF-κB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能力,延长转移的时间,减轻乳腺癌肺转移程度。

黄敏丽[2](2021)在《TGF-β1激活的CAFs促进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女性乳腺癌已经成为2020年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虽然在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由于高复发率和局部转移,其预后仍然较差。尤其是肺转移,为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主要障碍之一。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受到多种机制的调节,而肿瘤间质介导的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正是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关键步骤,在诱导肿瘤的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间质中最为丰富的细胞组成成分,可以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诱导下由正常成纤维细胞活化而来,对肿瘤的侵袭转移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课题组前期的体外研究已经初步证实了CAFs自噬水平和FAP-α的表达对肿瘤细胞的EMT进程的影响,故在移植瘤模型小鼠体内进一步探索自噬和FAP-α的水平对肿瘤EMT进程和肺转移的影响具有更为深刻的临床意义。目的:建立TGF-β1诱导CAFs形成的小鼠混合移植瘤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阻断自噬或沉默FAP-α的表达,深入探讨TGF-β1激活的CAFs对小鼠肿瘤生长及肺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混合接种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的BALB/c雌鼠构建混合移植瘤模型。2.对小鼠肿瘤体积和瘤重进行监测,并对小鼠肿瘤组织和肺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病理分析,来考察小鼠肿瘤的生长和肺转移情况。3.采用RT-q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CAFs标记物(α-SMA、FAP-α、Cav-1)、自噬标记物(Beclin1、LC3β)以及EMT标记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4.对小鼠肿瘤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来考察小鼠肿瘤组织中自噬标记物LC3β和间质标记物Vimentin的共定位表达。5.用siRNA技术沉默FAP-α的表达,来考察CAFs中FAP-α的表达对小鼠肿瘤的生长及肺转移的影响。结果:1.与单独接种4T1细胞组相比,混合接种4T1与NIH3T3细胞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更快,最终的瘤重和瘤体积也有所增加,肿瘤组织坏死面积减小;TGF-β1处理增加了肿瘤组织中CAFs标记物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并且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显着加快,肿瘤组织坏死面积也显着减小;自噬抑制剂3-MA处理同时下调了小鼠移植瘤中CAFs和自噬标记物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2.与对照组相比,经3-MA给药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瘤体积和瘤重都明显降低,肿瘤组织的坏死面积也有所增加;3-MA给药组小鼠的肺转移有所减少,肺组织表面的转移结节数更少,且肺组织中的肿瘤细胞转移灶也减少了;3-MA给药下调了肿瘤组织中EMT标记物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且减少了自噬标记物LC3β和间质标记物Vimentin的共定位表达。3.与混合接种正常NIH3T3细胞组相比,混合接种NIH3T3/FAP-α+细胞加快了小鼠肿瘤的生长速度,肺转移结节数和肿瘤细胞转移灶数量明显增多,EMT标记物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着上调,并且TGF-β1处理进一步增强了这种作用;沉默FAP-α之前,高表达的FAP-α水平伴随着更快速的肿瘤生长速度、更多的肺部转移和更高的EMT标记物表达水平,而沉默FAP-α之后,TGF-β1激活的CAFs对肿瘤生长、肺转移以及EMT进程的促进作用均被反转。结论:1.TGF-β1通过诱导自噬促使NIH3T3向CAFs的转变。2.TGF-β1激活的CAFs通过自噬诱导肿瘤细胞的EMT进程并进一步促进小鼠混合移植瘤的生长和肺转移。3.TGF-β1激活的CAFs通过提高FAP-α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EMT进程并进一步促进小鼠混合移植瘤的生长和肺转移。

袁新月[3](2021)在《初诊Ⅳ期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转移部位间预后关系的研究 ——基于SEER数据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初诊IV期乳腺癌患者不同分子分型与不同转移部位之间的相关关系,了解不同治疗方式对不同分子分型以及不同转移部位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从美国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筛选出2010年-2016年初诊IV期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皮尔逊卡方检验判断不同转移部位与不同分子分型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比较死亡率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初诊IV期女性乳腺癌患者14,476例,分子分型中,Luminal A型患者占58.8%,Luminal B型患者占17.5%,HER-2阳性型患者占9.6%;三阴性型患者占14.0%。转移部位中,骨转移患者占66.1%,脑转移患者占7.0%,肝转移患者占25.3%,肺转移患者占30.0%。同时发生两个部位转移时,在Luminal A型、三阴性型患者中,骨转移合并肺转移发生率分别约为51.3%、31.1%,在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患者中,骨转移合并肝转移发生率分别为47.1%、47.6%。三个部位同时发生转移时,在4种分子分型中,骨转移合并肝转移、肺转移患者最常见。预后方面,无论哪个转移部位,三阴性型患者预后最差(p<0.001),在骨、脑、肝、肺四个转移部位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m、7m、10m、12m。无论哪种分子分型,脑转移患者预后最差(p<0.05),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三阴性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m、29m、22m、8m。两个部位同时发生转移时,骨转移合并肺转移预后最好(Luminal A型:36m;Luminal B型:49m)。治疗情况: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三阴性型患者同时接受放疗联合化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3m、58m、16m,HER-2阳性型患者接受化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9m。骨转移、肝转移、肺转移患者同时接受放疗联合化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2m、56m、37m。结论:分子分型中,Luminal A型患者最多见,HER-2阳性型患者最少见。转移部位中,骨转移发生比率最高,脑转移发生比率最低。在Luminal A型、三阴性型患者中,骨转移合并肺转移发生比率最高,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患者中,骨转移合并肝转移最常见。三个部位同时发生转移时,骨转移合并肝转移、肺转移最常见。在所有分子分型中,脑转移患者预后最差,在任何转移部位中,三阴性型患者预后最差。两个部位同时发生转移时,骨转移合并肺转移预后最好。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三阴性型患者同时接受放、化疗的预后最好,HER-2阳性型患者接受化疗的预后最好,骨转移、肝转移、肺转移患者同时接受放、化疗的预后最好。

陈佳俊[4](2021)在《50例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肺部肿瘤是中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排名首位的恶性肿瘤。已有研究证实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和肺转移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疗效与手术治疗疗效相当。本文旨在总结肺部肿瘤行SBR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SBRT治疗肺部肿瘤的疗效及相关预后影响因素,为肺部肿瘤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到2020年9月间,在我院放射治疗科接受SBRT的50例肺部肿瘤患者。其中30例患者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20例为肺转移癌。全部患者采用基于加速器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剂量分割方案包括30Gy×1f、10Gy×5f、5Gy×10f。中位等效生物剂量(BED)为100Gy(75-120Gy)。中位住院天数为16天(4-22天)。使用RECIST评价标准评价治疗疗效;根据RTOG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和局部控制(LC);Log-rank方法对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病理类型、等效生物剂量、病灶数目、辅助化疗等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0.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8.3个月。患者治疗达到CR、PR、SD和PD百分率分别为20%、76%、4%和0%,有效率ORR为96%;1年OS、PFS和LC分别为86%、94%和98%,2年OS、PFS和LC分别为68%、74%和88%。Log rank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男性的2年LC优于女性,单病灶的2年LC优于多病灶(P=0.015,0.024)。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BED是PFS和LC的预后影响因素(P=0.045,0.019)。结论:SBRT是肺部肿瘤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较高的局部控制率和较长的生存期。BED是影响肺部肿瘤SBRT后PFS和LC的独立预后因素。

郑晓丽,倪培赞,孙亚楠,叶柯,范诚诚,宋帅,杨洋,王楠,王晓辉,罗辉,葛红[5](2021)在《肺寡转移瘤立体定向消融放疗的长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在肺部寡转移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8年行SABR的159例肺部转移瘤的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局控率(LCR)和总生存(OS),并采用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159例患者共214个肺转移灶,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1、3、5年LCR分别为90.1%、73.9%、65.8%;1、3、5年OS率分别为73.8%、43.6%、11.9%。单因素分析显示生物等效剂量(BED)≥100 Gy与高LCR相关(P=0.033)。多因素分析显示BED、原发灶来源是LCR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3、0.043)。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3级不良反应。结论 SABR肺寡转移瘤安全有效,对于原发灶控制良好合并肺寡转移瘤的晚期患者,尤其来源于肺癌者,应积极给予SABR,放疗剂量应尽量选择BED≥100 Gy分割方案。

吴忠冰[6](2021)在《基于“甘润濡养”法探讨启膈方在食管癌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5年生存率长期低于20%。食管癌的高度侵袭性与转移往往与预后不良相关。根据病理类型分类: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病理类型为食管腺癌,但是包括中国华北地区在内的“食管癌亚洲地带”主要的病理类型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尽管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不断进步,但是仍不能很好地解决食管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时间。中医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系统调控的特点,这对于转移性食管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本团队通过查阅古籍和临床经验总结,提出食管癌的核心病机为“胃脘干槁”,据此确定“甘润濡养”的治疗法则。启膈方(Qigefang,QGF)是李晶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清代名医程钟龄所着《医学心悟》中启膈散,加减化裁创制而成,是现在广泛用于食管癌治疗的中草药复合物。在大量的临床应用中发现QGF对延缓食管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效果显着,并且极少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4NQO诱导C57小鼠构建原位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模型,分析启膈方在小鼠食管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第二部分人源食管癌细胞KYSE150通过尾静脉注射于裸鼠体内,构建小鼠食管癌肺转移模型,并探讨启膈方对食管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以及启膈方对裸鼠食管癌肺转移瘤生长情况的影响;第三部分鼠源前胃癌细胞MFC通过皮下注射于615小鼠,构建小鼠皮下移植瘤肺转移模型,探讨启膈方在食管癌细胞脱离肿瘤灶,突破基底膜,进入血液循环,定植于肺部的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我们的研究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及为进一步的药物研发与应用提供依据。第一部分 启膈方对4NQO诱导C57小鼠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影响目的:探讨QGF对4NQO诱导C57小鼠食管癌发生、发展的作用,以及Gas6、Axl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方法:通过诱癌剂4NQO诱导C57小鼠食管癌发生和发展,将所有实验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4NQO诱癌组和4NQO/QGF组,对照组第1-32周给予饮用水;4NQO诱癌组在1-16周给予浓度为0.1mg/ml的4NQO溶液,16-32周给予饮用水;4NQO/QGF组在1-16周给予4NQO溶液同时加入QGF溶液(浓度3913mg/kg/只/天),16-32周继续给予QGF溶液,实验总共持续32周。通过肉眼观察分析小鼠食管大体改变、H&E染色检测小鼠食管病理情况,计算小鼠食管癌发生率,并分析小鼠食管病理改变的进展规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食管组织Ki67、MMP-9、Gas6、Axl蛋白表达;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小鼠生存率。结果:1.随着诱癌时间延长,小鼠食管逐渐增粗,表面凹凸不平,出现大小不等小结节。2.H&E检测小鼠食管病理改变,主要病理类型包括轻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鳞状细胞癌。QGF将小鼠食管癌的发生率从50%降低到25.9%(P<0.01),并将重度异型增生和食管癌的合并发生率从78.1%降低到64.9%(P<0.01)。3.随着小鼠食管组织病理改变恶性程度增加,Ki67和MMP-9蛋白的表达也相应增加(P<0.001),Gas6和Axl在小鼠食管病理改变中展现出同样趋势(P<0.001),且Ki67、MMP-9、Gas6、Axl表达与病理恶性程度呈正相关。4.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4NQO/QGF组小鼠与单纯4NQO诱导组相比,小鼠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小结:1.QGF能够延缓4NQO诱导小鼠食管癌发生和发展进程,降低重度异型增生与食管癌发生率。2.Gas6和Axl在小鼠食管癌形成过程中进行性增高,Gas6和Axl可能与小鼠食管肿瘤发生、发展相关。3.QGF能够提高4NQO诱导小鼠的生存率。4.QGF可能通过调节Gas6和Axl蛋白抑制4NQO诱导小鼠食管癌发生与发展,并提高小鼠的生存率。第二部分 启膈方抑制食管癌细胞KYSE150迁移与侵袭以及肺转移的研究目的: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探讨QGF对食管癌细胞KYSE150迁移、侵袭和运动的作用;探讨QGF对裸鼠食管癌细胞肺转移的影响,以及对Gas6、Axl及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CCK-8实验分析KYSE150细胞存活率;通过划痕实验、活细胞工作站、侵袭实验分析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Gas6、Axl、NF-κB、MMP-9在食管癌细胞的定位及表达,进一步探讨QGF通过调控Gas6/Axl在食管细胞迁移、运动与侵袭中的作用。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观察小鼠食管癌肺转移瘤荧光强度,大体观察及H&E染色观察小鼠肺转移瘤数目及面积,免疫印迹检测肺转移瘤Gas6、Axl、NF-κB、MMP-9蛋白表达。结果:1.CCk-8实验,QGF处理KYSE150细胞24 h后,结果显示,400μg/ml呈现出细胞毒性作用,当浓度低于200μg/ml时,细胞存活率未受到明显抑制;进而用QGF(200μg/ml)培养KYSE150细胞48h,结果显示,24h内细胞增殖未受到明显抑制。2.QGF干预KYSE150细胞24小时,与对照组相比,划痕实验结果显示:QGF处理明显抑制了细胞向空白划痕区域的迁移速度(P<0.01);活细胞工作站实验结果显示,QGF干预的KYSE150细胞移动速度显着降低(P<0.01),KYSE150细胞有效移动距离显着缩短(P<0.01);侵袭实验结果显示,QGF干预的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的数量明显减少(P<0.01)。3.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GF(200μg/ml)干预后KYSE150细胞的Gas6和Axl表达位置未见明显变化,但相对应位置荧光强度降低,Gas6和Axl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4.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GF(200μg/ml)干预后KYSE150细胞的P-NF-κB和MMP-9表达位置未见明显变化,但相对应位置荧光强度降低。P-NF-κB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5.小动物活体成像观察肺转移瘤荧光强度和面积。第8周(8/12)只小鼠肺部出现明显荧光信号,第10周QGF组与对照组小鼠肺部全部出现明显荧光信号,可见QGF组荧光强度低于control组(P<0.05),第12周成像时可见启膈方组荧光强度显着低于control组(P<0.01)。6.肉眼观察小鼠肺组织,发现实验组裸鼠的结节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检测肿瘤区域占肺组织的面积,发现实验组肺结节面积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7.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QGF可下调小鼠肺转移瘤中Gas6、Axl、P-NF-κB、MMP-9蛋白的表达(P<0.05)。小结:1.QGF抑制食管癌细胞KYSE150的迁移和侵袭。2.在食管癌细胞KYSE150中Gas6和Axl高表达,QGF通过调控Gas6和Axl及下游蛋白表达,从而抑制食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3.QGF抑制裸鼠食管癌细胞KYSE150肺转移瘤生长。4.QGF可能通过调控Gas6和Axl及下游蛋白表达,从而抑制食管癌细胞KYSE150裸鼠肺转移瘤生长。第三部分 启膈方抑制615小鼠皮下移植瘤肺转移的研究目的:观察QGF对615小鼠皮下移植瘤细胞肺转移的影响,以及QGF对肿瘤组织中Gas6、Axl、NF-κB、MMP-9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鼠源前胃癌细胞株MFC皮下注射建立615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接种成功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QGF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QGF溶液灌胃。每3日测量皮下移植瘤体积和肿瘤重量;通过H&E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皮下移植瘤病理及MMP-9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小鼠皮下移植瘤中Gas6、Axl及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大体观察及H&E染色检测皮下移植瘤肺转移情况。结果:1.测量小鼠皮下移植瘤体积与体重,结果显示:QGF组小鼠肿瘤体积及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MMP-9表达阳性的细胞显示出明显的细胞质染色,QGF能显着降低小鼠皮下移植瘤中MMP-9蛋白表达水平(P<0.01)。3.免疫印迹实验果显示:QGF组小鼠肺转移瘤中Gas6、Axl、P-NF-κB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4.肉眼观察小鼠肺组织,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肺转移结节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H&E染色,分析肺部转移瘤区域面积,结果显示:实验组转移瘤区域所占面积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小结:1.QGF通过抑制前胃癌细胞MFC脱离肿瘤病灶,减少肺转移的发生。2.QGF可能通过调节Gas6、Axl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抑制前胃癌细胞MFC侵袭和转移。结论:1.Gas6和Axl在4NQO诱导小鼠食管癌进程中的表达及活性显着增加,并且Gas6和Axl的表达与肿瘤标志物Ki67、MMP-9值呈正相关性。2.QGF可能调控Gas6与Axl抑制小鼠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并且能够提高4NQO诱导小鼠的生存率。3.QGF通过调控Gas6、Axl及相关蛋白影响食管癌细胞KYSE150迁移、侵袭和运动。并抑制裸鼠中食管癌细胞肺转移瘤的进展4.QGF通过调控Gas6、Axl及相关蛋白抑制裸鼠中食管癌肺转移瘤的生长。5.QGF能够调控Gas6、Axl及相关蛋白,抑制615小鼠皮下移植瘤中癌细胞脱离原发灶,抑制肺转移。6.Gas6和Axl很可能是食管癌治疗的联合作用靶点,QGF通过调控Gas6、Axl抑制食管癌侵袭和转移,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刘子旭[7](2021)在《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肺癌的筛查和鉴别诊断缺少令人满意的生物标记物,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肺癌的早期诊断。代谢组学是对体内所有低分子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肺部病变和健康人群血浆代谢组学的对比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血浆低分子代谢物水平的差异,这些代谢物具备成为肺癌生物标记物的潜力。方法:收集我科自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收治入院的肺部结节患者,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肺转移癌组16人、肺良性结节组32人、原发性肺癌组160人,并将同期在门诊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共96人纳入研究,将肺癌组和健康人群组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各选出一半,分别作为实验组和验证组。一方面从健康人群肺癌筛查的角度,先将肺转移癌组、肺良性结节组、原发性肺癌组和健康人群组四组进行整体比较,再将三个肺结节病变组和健康人群组分别比较,运用多元变量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各组间有差异的低分子代谢物,并通过ROC曲线图验证它们的筛查能力。另一方面从肺癌鉴别诊断的角度,将肺转移癌组、肺良性结节组、原发性肺癌组进行整体比较和两两比较,用相同方法筛选低分子代谢物并检验其鉴别能力。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肺癌在实验组和验证组的一般情况如吸烟史、合并症、恶性肿瘤病史、病理类型和分期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健康人群的肺癌筛查方面,四组的整体比较共筛选出5种低分子代谢物,分别为癸酰肉碱、谷氨酰苯丙氨酸、溶血磷脂酰甘油(18:1)、嘧啶核糖核苷单磷酸和类黄酮c-糖苷,三个肺部结节病变组和健康人群组的分别比较各筛选出了 4-6种低分子代谢物,这些代谢物经检验均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方面,三组整体比较筛选出的低分子代谢物有新烟碱、辛烷基肉碱、2-甲氧基乙酮、视黄醇、癸酰肉碱、降钙酸、糖原、黄酮醇,两两比较筛选出的代谢物各有三种。原发性肺癌和健康人群组经过实验组的分析,筛选出6种低分子代谢物,有新烟碱、1-水杨酸葡萄糖醛酸苷、亚硝基谷胱甘肽、双氢咖啡酸3-o-葡萄糖醛酸内酯、嘧啶核糖核苷单磷酸和类黄酮c-糖苷,它们在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5,说明这六种物质对原发性肺癌和健康人群有较强的鉴别诊断能力。结论: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可以有效地发现肺癌和其他肺部结节病变的血浆低分子代谢物水平的变化,筛选出有差异的代谢物,这些低分子代谢物具备成为健康人群肺癌筛查和肺癌鉴别诊断的生物标记物的能力。目的:通过一定数量样本的总结和分析,将肺内淋巴结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定量化,并制定出相应的评分表,通过这种客观的方法与肺原发癌相鉴别,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我科手术的符合条件的共117个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82个患者的110个肺内淋巴结和35个患者的35个原发性肺癌,所有病灶均为经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12mm的实性小结节,观察项目包括结节位置、大小、形状、密度是否均匀、边缘是否光滑、周围是否有线状高密度影、内部是否有空泡、与胸膜距离、有无胸膜凹陷、是否逐渐增大等影像学特点。结果:在结节位置、大小、形态、有无空泡和与胸膜距离五个方面,两者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将位于上叶、与胸膜距离大于10mm、大小为8-12mm、不规则形、结节内有2个及以上空泡、合并中晚期肺癌者均分别记为1分,位于中叶或舌段、与胸膜距离0-10mm、大小为4-8mm、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内有1个空泡、合并早期肺癌者均分别记为2分,位于下叶、与胸膜相连、大小为0-4mm、三角形或四边形、结节内无空泡、不合并肺癌者均分别记为3分,以此绘制成肺内实性小结节性质诊断评分表。将各项积分相加后得到的总分,按照由低到高分成三组,分别对应肺内实性小结节恶性风险等级,A级(6—9分)对应的肺原发癌可能性最大,建议手术切除,C级(15—18分)对应肺内淋巴结的可能性最大,建议不予处理,而B级(10—14分)则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或定期复查,以此绘制成恶性风险等级表。检测其阳性预测值为81%(23/28),阴性预测值为97%(89/92),灵敏性为63%(23/35),特异性为 81%(89/110)。结论:对于直径小于12mm性质不明的肺内实性小结节,按照本研究的评分表和风险等级表进行评估,可以比原来更加准确、快速地进行判断,给临床医生带来诊疗决策上的帮助。

赵瑞芝[8](2021)在《大分割放疗在脏器转移瘤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大分割放射治疗脏器转移瘤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目的]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大分割放疗脏器转移瘤的临床结果,并探索影响病灶控制率的因素,以及影响患者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因素,构建预后模型,为患者选择、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纳入本中心自2007年至2019年行大分割放射治疗脏器转移瘤患者,包括肺转移、肝脏转移和肾上腺转移。针对不同部位的转移瘤,采取合适的定位方法和放疗技术,依据两种影像学手段确定靶区范围,放疗处方剂量根据病灶位置和实际的剂量分布曲线适当调整。Kaplan-Meier法计算治疗病灶控制时间(TMC)、无局部复发生存时间(LRF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Log-rank 检验单因素分析,Cox 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p 值<0.05 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纳入分析262例接受大分割放疗的脏器转移瘤患者。中位年龄58岁。中位KPS评分为80分。原发肿瘤以肺癌95例(36.3%)、结直肠癌55例(21.0%)、头颈部肿瘤31例(11.8%)和乳腺癌31例(11.8%)为主。1年、2年、3年、4年和 5 年 LRFS 分别为 95.3%、90.5%、89.1%、87.9%和 87.9%。中位生存时间 35.5个月(95%CI 31.4-39.6),1 年、2 年、3 年、4 年和 5 年 OS 分别为 87.7%、67.4%、48.0%、40.6%和 35.2%。中位 PFS 为 9.7 个月(95%CI 6.8-12.6),1 年、2 年、3 年、4 年和 5 年 PFS 分别为 45.5%、26.8%、21.3%、15.0%和 15.0%。BED10>100 Gy 显着提高TMC(p=0.041)。随访中原发灶控制状态和颅外新发病灶是LRFS的影响因素。原发肿瘤诊断至转移瘤诊断的时间(DFI)、放疗疗程数、仅肺转移、随访中原发灶控制状态、颅外新发病灶和颅内转移是OS的预后因素,0-1个与2-6个不良因素相比具有更高的OS(p<0.001)。PFS的预后因素包括仅肺转移、随访中原发灶控制状态、颅外新发病灶和颅内转移,0-1个与2-4个不良因素相比具有更高的PFS(p<0.001)。[结论]本研究发现脏器转移瘤行大分割放疗可获得较好的TMC、LRFS、PFS和OS,有两个及以上不良预后因素者,OS和PFS都将显着降低。第二部分肺、肝脏和肾上腺转移大分割放疗的疗效分析[研究目的]针对第一部分结果发现的不同脏器转移的患者在放疗后具有不同的预后的特点,分别总结肺转移、肝脏转移和肾上腺转移亚组中患者特征、治疗参数和临床结果。详细总结定位、靶区勾画和剂量分割等方面内容,提供临床数据资料。[材料与方法]纳入本中心自2007年至2019年行大分割放射治疗的肺转移、肝脏转移和肾上腺转移患者。(1)肺转移:采用胸部4D-CT定位采集图像,可与PET-CT融合确定靶区范围;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0%至90%为各呼吸时像上的肺转移灶;由GTV0%至90%累加形成ITV(internal target volume,ITV);ITV 外放 3 mm 形成 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处方剂量以 60 Gy、8-15次分割为主。(2)肝脏转移:采用腹部增强CT定位,图像可与肝脏核磁或PET-CT等融合后确认GTV范围,GTV上下左右外放5 mm、头尾方向外放6至9mm形成PTV。主要的分割模式有45 Gy、3次分割,60 Gy、10-15次分割。(3)肾上腺转移:行4D-CT增强扫描获得定位图像,图像可与PET-CT融合确定靶区范围。由GTV 0%至90%累加形成ITV;ITV外放3 mm形成PTV。主要的处方剂量为60Gy、12-20次分割。每次放疗中均应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保证大分割放疗的精准配准。Kaplan-Meier法计算无局部复发生存时间(LRF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研究结果](1)肺转移:分析193例共317个肺转移灶,中位GTV和PTV体积分别 5.0 cm3(0.2-142.3 cm3)和 12.0 cm3(1.0-200.0 cm3)。中位 PTV 剂量 60 Gy(45-70Gy),中位BED96Gy(60-150Gy)。1 年 LRFS 95.7%,1、3 年 OS 和 PFS分别为90.1%、60.8%和54.3%、30.3%。(2)肝脏转移:分析45例共52个肝转移灶,中位 GTV 和 PTV 体积分别为 10.1 cm3(0.3-175.2 cm3)和 29.8 cm3(5.0-209.6 cm3)。中位 PTV 剂量 60 Gy(40-60 Gy),中位 BED 90 Gy(60-132 Gy)。1 年 LRFS 94.0%,1年和3年OS分别为91.1%、17.0%,1年PFS为26.7%。(3)肾上腺转移:分析35例共42个病灶,中位GTV和PTV体积分别为23.2 cm3(3.5-97.8 cm3)和 38.3 cm3(10.2-135.6 cm3),中位 PTV 和 BED 剂量为 60 Gy(40-66.3 Gy)和 84 Gy(56-110 Gy)。1 年 LRFS 92.7%,1 年、3 年 OS 和 PFS 分别为 76.9%、26.5%和25.1%、14.4%。正常器官受量在可接受范围内,全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治疗相关死亡的发生。[结论]本研究发现肺、肝脏和肾上腺转移行大分割放疗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治疗相关死亡的发生。第三部分不同转移状态对大分割放疗的预后价值[研究目的]基于本队列患者独特的转移状态的多样性,探索不同的远处转移状态对接受脏器转移大分割放疗人群的预后价值,且将本因素纳入第一部分建立的初始预后模型,评估及再次优化预后因子。[材料与方法]将本中心收治的大分割放射治疗脏器转移瘤患者,按照放疗前的转移状态分为四组,分别是:(1)初始寡转移状态:患者首次就诊时发现脏器转移,转移器官数量≤3个,转移灶个数<5个。(2)寡复发状态:原发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后,逐渐发生的脏器转移,转移器官数量<3个,转移灶个数≤5个。(3)寡进展状态:经过系统治疗后,大部分病灶处于控制状态,未控的病灶数<5个。(4)广泛转移状态:不符合以上三种状态的定义,广泛转移的患者。以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p值<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初始寡转移状态、寡复发状态、寡进展状态和广泛远处转移组分别有19 例(7.3%)、110 例(42.0%)、97 例(37.0%)和 36 例(13.7%)。四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0月、77.9月、28.5月和12.8月,广泛转移组与其他三组的OS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寡复发比寡进展组有更高的OS(p<0.001),寡复发和初始寡转移组未见差异。四组PFS分别为6.9月、19.3月、6.3月和3.5月,广泛转移组与其他三组的PFS均有显着差异,寡复发比寡进展组有更高的PFS(p<0.001),寡复发和初始寡转移组未见差异。按照原发肿瘤类型进行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头颈部肿瘤亚组分析时,转移状态均是OS和PFS的影响因素。不同转移状态对预后的差异不受随访中原发灶控制状态、颅外新发病灶或颅内转移等因素的影响,保留在多因素模型中。[结论]初始寡转移状态、寡进展状态、寡复发状态和广泛转移患者行大分割放疗后具有显着不同的预后。初始寡转移和寡复发患者的预后最好,寡进展患者次之,而广泛转移患者的预后最差。转移状态纳入多因素分析中,证实仍是显着的预后因素。本结果可为日常工作中患者的选择、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数据支持。第四部分215例大分割放疗后失败模式分析[研究目的]分析脏器转移瘤行大分割放疗后的失败情况,以及失败后挽救治疗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纳入脏器转移瘤行大分割放疗后失败的患者,包括治疗病灶局部复发、原发肿瘤进展、颅外新发病灶及颅内转移进展。去除肿瘤控制良好、未进展者,以及失败情况不详者。记录患者放疗后失败发生的时间、部位,以及失败后挽救治疗情况,包括系统治疗如化疗、靶向、免疫,局部治疗如手术、介入、再次放疗等。主要观察指标为失败后生存时间,定义为从大分割放疗后第一次失败的时间至随访结束或死亡的时间。Kaplan-Meier法计算失败后的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p值<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最终共纳入分析215例大分割治疗后失败患者。发生于1年内、1-2年、2-3年、3-4年、5年以及以上的失败例数分别为30例、53例、50例、27例、19例和36例。134例(61.9%)失败发生在大分割放疗后的3年内,179例(83.3%)失败发生在5年内。失败模式包括,194例颅外新发病灶(90.2%),53例(24.7%)颅内转移进展,39例原发肿瘤进展(18.1%)和23例治疗部位失败(11.6%)。出现颅外新发转移灶的中位时间为12.6个月(95%CI9.0-16.2)。失败后行放疗,与未放疗者的失败后生存时间分别为27.1个月和15.8个月,有统计差异(p=0.006)。8例失败后接受免疫治疗,但未发现免疫治疗与失败后生存时间相关。失败后无论是采用化疗、靶向等全身治疗,还是手术、射频和介入等局部治疗,对失败后的生存时间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脏器转移瘤行大分割放疗后的失败模式主要以颅外出现新发病灶和颅内转移为主,失败后放疗可显着改善失败后的生存时间。失败后的免疫治疗和其他治疗手段的应用并未进一步改善生存时间,其应用价值还需要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探索。

谢颖康[9](2021)在《结直肠癌肺转移生存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肺是结直肠癌患者除了肝以外的第二常见的转移部位。肺同时也是其他癌症的常见转移部位,因此肺转移也是肿瘤领域中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预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生存十分复杂,临床医生对预测结直肠癌肺转移生存的工具有迫切的需求。本研究旨在建立并验证预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生存概率的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预后。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 program,SEER)数据库下载了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信息数据,以SEER中2010-2016年的7408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开发模型队列,该队列中所有患者随访至2018年11月。根据患者有无接受肺转移瘤切除术,分别筛选出7183例未接受肺转移瘤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及225例接受肺转移瘤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作为开发队列,建立两个新的生存预测模型。候选变量通过文献回顾获得,包括:诊断时的年龄、种族、性别、治疗前CEA水平、神经浸润情况、原发灶肿瘤切除术(是,无)、转移切除术(是,无),第7版AJCC的TNM分期及辅助治疗史记录(放化疗)最终变量的选择采用LASSO回归筛选方法。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建立生存预测模型。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模型内部验证是根据开发队列内不同的注册中心分组以验证模型性能。内部验证是通过1000次bootstrap循环验证模型性能。通过内部验证,用一致性指数(Harrell’ concordance index,c-index)及Brier评分来评估模型区分度及校准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校准图。同时回顾性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2020年期间病理确诊的37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队列,该队列中所有患者远处转移仅有肺转移,且均接受了肺转移瘤切除术。随访至2021年4月。两个队列的筛选标准尽量保持一致。用一致性指数及Brier评分来评估新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本文中所有数据处理分析及作图均使用R(v4.0.2)。结果:1.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生存预测模型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总体生存率:开发队列中这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2%、11%、2%。通过LASSO回归筛选法获得最终的预测因子为:诊断时的年龄、T分期、N分期、是否行原发灶切除术、有无周围神经侵犯、是否合并其他转移(肝、脑、骨)和是否行放疗。以上述预测因子建立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生存预测模型。最终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良好,c指数=0.685,Brier得分=0.190。内部验证校准度和区分度良好:模型在预测1年生存概率时c指数=0.704,Brier得分=0.153,预测3年生存概率时c指数=0.656,Brier得分=0.228,预测5年生存概率时c指数=0.650,Brier得分=0.153。2.未行肺转移瘤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生存预测模型未行肺转移瘤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总体生存率:在开发队列中,根据筛选标准,纳入7183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未行肺转移瘤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为47%、9%、2%。通过LASSO回归筛选法后得出最终的预测因子为:诊断时的年龄、原发灶部位、T分期、治疗前CEA、神经浸润情况以及有无肝转移。以上述预测因子建立未行肺转移瘤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生存预测模型。最终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尚可(c指数=0.543,Brier得分=0.185)。内部验证使用1000次循环bootstrap验证(预测1年生存概率时c指数=0.515,Brier得分=0.117,预测3年生存概率时c指数=0.513,Brier得分=0.252,预测5年生存概率时c指数=0.548,Brier得分=0.187)3.行肺转移瘤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生存预测模型行肺转移瘤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总体生存率:在开发队列中,共有225例远处转移仅有肺转移病灶且接受了肺转移瘤切除术的患者纳入。开发队列中,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为71%、33%、12%.。在外部验证队列中1、3、5年总体生存率为89%、68%、49%。候选变量通过LASOO回归筛选法后得出最终预测因子:原发灶部位、T分期、N分期、治疗前CEA水平、有无行原发灶手术切除。以上述预测因子建立行肺转移瘤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生存预测模型,最终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良好(c指数=0.677,Brier评分=0.127)。内部验证使用bootstrap循环1000次验证,校准度和区分度良好(预测1年生存概率时c指数=0.624,Brier得分=0.139,预测3年生存概率时c指数=0.605,Brier得分=0.259,预测5年生存概率时c指数=0.728,Brier得分=0.181)。外部验证校准度和区分度亦良好(外部验证c指数=0.604,Brier评分=0.478)。3.模型的可视化:基于上述模型分别开发了预测患者1年、3年、5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并且线上提供基于上述模型的预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生存概率的应用程序: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生存预测模型:https://drxie.shinyapps.io/dynnomapp/;未行肺转移瘤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生存预测模型https://drxie.shinyapps.io/dynnomapp1/;行肺转移瘤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生存预测模型https://drxie.shinyapps.io/dynnomapp2/结论:我们开发了结直肠癌肺转移生存预测模型,且在结肠癌肺转移人群中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我们开发的3个生存预测模型将为临床医生预测结直肠癌肺转移总体人群、未行肺转移瘤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和行肺转移瘤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的预后提供工具。

葛菁茹[10](2021)在《结肠癌根治术后以肺为首发转移部位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居第二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复发及转移。肺是结直肠癌中仅次于肝脏的转移部位。一般而言,直肠癌患者肺转移比结肠癌患者肺转移的发生率高,原因可能是因为直肠癌细胞由直肠下静脉流向下腔静脉后可直接转移到肺,从而形成肺转移灶,而结肠癌细胞会首先转移到肝脏,此转移是通过门脉系统进行的。在临床上,一些结肠癌患者会跳过肝脏首先发生肺转移,关于此类患者的报道较少,故本研究收集结肠癌根治术后以肺为首发转移部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关系,探讨其间可能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进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病例检索的方法,调取2011年10月~2020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纳入标准和排出标准筛选出47例结肠癌根治术后以肺为首发转移部位的患者。回顾性分析47例结肠癌根治术后以肺为首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随访DFS。随访时间截止至2020年7月。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DFS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7例结肠癌根治术后首发肺转移的患者,其中右肺转移患者14例,左肺转移患者9例,双肺转移患者24例,全组患者中位DFS为16.5个月。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原发灶位置、T分期、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肠梗阻、术前CEA和CA199水平与结肠癌术后发生肺转移的时间无相关性。2.将患者根据肺部病灶位置的不同分为单肺转移患者和双肺转移患者,比较后发现,年龄、性别、原发灶位置、T分期、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术前CEA和CA199水平与肺部病灶位置无相关性。3.结肠癌根治术后2年内单肺转移的发生率为40.63%,双肺转移的发生率为5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结论: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肺转移的时间无显着相关性。全组患者中位DFS为16.5个月,单肺转移患者23例,双肺转移患者2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DFS与肺部病灶位置无关。

二、恶性肿瘤的肺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性肿瘤的肺转移(论文提纲范文)

(1)西黄丸抗乳腺癌肺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西黄丸对乳腺癌小鼠原位肿瘤的抑制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部分 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模型构建及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三部分 西黄丸对乳腺癌肺转移前微环境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活血化瘀药抗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乳腺癌肺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TGF-β1激活的CAFs促进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TGF-β1诱导CAFs形成的混合移植瘤模型建立
    2.1 材料
        2.1.1 细胞株与实验动物
        2.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方法
        2.2.1 药物溶液的配制
        2.2.2 细胞培养及给药
        2.2.3 动物分组与处理
        2.2.4 小鼠移植瘤生长曲线的绘制及肿瘤体积、肿瘤的测量
        2.2.5 HE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
        2.2.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CAFs标记物的表达
        2.2.7 RT-qPCR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CAFs标记物的表达
        2.2.8 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CAFs标记物的表达
        2.2.9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TGF-β1对小鼠混合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2.3.2 TGF-β1对小鼠混合移植瘤中的CAFs标记物表达的影响
        2.3.3 TGF-β1对小鼠混合移植瘤中CAFs和自噬标记物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3.4 TGF-β1对小鼠混合移植瘤中CAFs和自噬标记物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4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TGF-β1激活的CAFs通过自噬促进小鼠混合移植瘤的生长和肺转移
    3.1 材料
        3.1.1 细胞株与实验动物
        3.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3.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 方法
        3.2.1 药物溶液的配制
        3.2.2 细胞培养及给药
        3.2.3 动物分组与处理
        3.2.4 小鼠移植瘤生长曲线的绘制及肿瘤体积、肿瘤的测量
        3.2.5 HE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和肺组织的病理变化
        3.2.6 RT-qPCR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EMT标记物的表达
        3.2.7 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EMT标记物的表达
        3.2.8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Vimentin和LC3β共定位
        3.2.9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CAFs的自噬对小鼠混合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3.3.2 CAFs的自噬对小鼠混合移植瘤发生肺转移的影响
        3.3.3 CAFs的自噬对小鼠混合移植瘤中EMT标记物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3.4 CAFs的自噬对小鼠混合移植瘤中EMT标记物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3.5 CAFs的自噬对小鼠混合移植瘤中LC3β和Vimentin共定位的影响
    3.4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TGF-β1激活的CAFs通过提高FAP-α的表达促进小鼠混合移植瘤的生长和肺转移
    4.1 材料
        4.1.1 细胞株与实验动物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2 方法
        4.2.1 药物溶液的配制
        4.2.2 细胞培养及给药
        4.2.3 siRNA沉默FAP-α的表达
        4.2.4 动物分组与处理
        4.2.5 小鼠移植瘤生长曲线的绘制及肿瘤体积、肿瘤的测量
        4.2.6 HE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和肺组织的病理变化
        4.2.7 RT-qPCR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EMT标记物的表达
        4.2.8 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EMT标记物的表达
        4.2.9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肿瘤组织EMT标记物的表达
        4.2.10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FAP-α的表达对小鼠混合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4.3.2 FAP-α的表达对小鼠混合移植瘤发生肺转移的影响
        4.3.3 FAP-α的表达对小鼠混合移植瘤中EMT标记物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4.3.4 FAP-α的表达对小鼠混合移植瘤中EMT标记物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3.5 siFAP-α对小鼠混合移植瘤组织中EMT标记物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初诊Ⅳ期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转移部位间预后关系的研究 ——基于SEER数据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以及研究特色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特色
    2.2 数据来源以及入排标准
        2.2.1 数据来源
        2.2.2 入排标准
    2.3 研究对象
    2.4 统计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3.2 分子分型基本信息
        3.2.1 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分布
        3.2.2 不同分子分型,发生不同部位转移的分布
        3.2.3 不同分子分型,一个部位转移的分布
        3.2.4 不同分子分型,两个部位转移的分布
        3.2.5 不同分子分型,三个及以上部位转移的分布
        3.2.6 不同分子分型,接受治疗的情况
    3.3 转移部位基本信息
        3.3.1 不同转移部位患者的分布
        3.3.2 不同转移部位,分子分型的分布
        3.3.3 远处转移中,一个部位转移
        3.3.4 远处转移中,同时发生两个部位转移
        3.3.5 远处转移中,同时发生三个部位转移
        3.3.6 远处转移中,同时发生四个部位转移
        3.3.7 不同转移部位,接受治疗的情况
    3.4 分子分型与转移部位之间的生存关系
        3.4.1 不同转移部位与不同分子分型之间的整体生存
        3.4.2 不同分子分型,仅一个部位转移的生存
        3.4.3 不同分子分型,同时发生两个部位转移的生存
        3.4.4 不同分子分型,同时发生三个部位转移的生存
        3.4.5 不同分子分型,同时发生四个部位转移的生存
        3.4.6 不同分子分型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存
        3.4.7 不同转移部位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存
        3.4.8 初诊IV期乳腺癌中不同因素的COX回归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 A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转移部位之间的关系探讨——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4)50例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肺部肿瘤的临床研究及进展
    2.1 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肺部肿瘤的诊断
    2.5 肺部肿瘤的治疗
        2.5.1 手术治疗
        2.5.2 放射治疗
        2.5.3 化学治疗
        2.5.4 靶向治疗
    2.6 肺部肿瘤放疗的副反应
    2.7 总结与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入选及排除标准
        3.1.1 入选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对象
    3.3 仪器设备
    3.4 SBRT的实施
        3.4.1 模拟定位
        3.4.2 靶区勾画
        3.4.3 计划设计及处方剂量
        3.4.4 治疗与质控
    3.5 随访
    3.6 不良反应评价
    3.7 统计指标
    3.8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基本临床资料
    4.2 SBRT的疗效
    4.3 SBRT的不良反应
    4.4 预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4.4.1 临床单因素分析
        4.4.2 临床多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肺部肿瘤SBRT后的疗效分析
    5.2 肺部肿瘤SBRT后的不良反应分析
    5.3 肺部肿瘤SBRT后的预后因素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甘润濡养”法探讨启膈方在食管癌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启膈方对4NQO诱导C57小鼠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启膈方抑制食管癌细胞KYSE150迁移与侵袭以及肺转移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启膈方抑制615小鼠皮下移植瘤肺转移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资料收集与分组
        1、临床及病理资料收集
        2、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3、分组方法
        二、样本收集制备与仪器分析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四、标志物筛选
    结果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二、健康人群的肺癌筛查
        三、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四、原发性肺癌组与健康人群组的验证
        五、原发性肺癌的进一步分析
    讨论
    总结
    综述 代谢组学在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入组及排除标准
        2、一般资料
        3、观察项目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肺内淋巴结与原发性肺癌的影像学区别
        2、绘制评分表和风险等级表
        3、验证评分表和风险等级表的准确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8)大分割放疗在脏器转移瘤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大分割放射治疗脏器转移瘤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肺、肝脏和肾上腺转移大分割放疗的疗效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不同转移状态对大分割放疗的预后价值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215例大分割放疗后失败模式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文献综述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转移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结直肠癌肺转移生存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2.1 SEER数据库数据收集和CRC-LM患者选择
    2.2 肺转移瘤切除手术亚组模型的模型建立
    2.3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生存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3.2 结直肠癌肺转移未行肺转移瘤切除术人群生存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3.3 行肺转移瘤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肺转移人群生存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3.4 线上模型计算器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结直肠癌肺转移诊疗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10)结肠癌根治术后以肺为首发转移部位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Abbreviation)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恶性肿瘤的肺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 [1]西黄丸抗乳腺癌肺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D]. 张畅.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TGF-β1激活的CAFs促进小鼠乳腺癌肺转移的机制研究[D]. 黄敏丽. 南昌大学, 2021(01)
  • [3]初诊Ⅳ期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转移部位间预后关系的研究 ——基于SEER数据库[D]. 袁新月. 青海大学, 2021(01)
  • [4]50例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D]. 陈佳俊. 吉林大学, 2021(01)
  • [5]肺寡转移瘤立体定向消融放疗的长期疗效观察[J]. 郑晓丽,倪培赞,孙亚楠,叶柯,范诚诚,宋帅,杨洋,王楠,王晓辉,罗辉,葛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04)
  • [6]基于“甘润濡养”法探讨启膈方在食管癌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D]. 吴忠冰.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7]第一部分 血浆非靶向代谢组学在肺癌筛查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 第二部分 110例肺内淋巴结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决策分析[D]. 刘子旭.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8]大分割放疗在脏器转移瘤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D]. 赵瑞芝.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9]结直肠癌肺转移生存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D]. 谢颖康.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10]结肠癌根治术后以肺为首发转移部位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D]. 葛菁茹.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恶性肿瘤肺转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