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种涤粘混纺纱的研制

多品种涤粘混纺纱的研制

一、多品种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纱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陈顺明,姚雪强,王云侠,程四新,章友鹤[1](2021)在《浙江纺纱企业开发喷气涡流纺新型纱线拓展应用领域探析》文中指出喷气涡流纺是目前一项新的纺织技术。文章分析了国内喷气涡流纺的发展情况及开发喷气涡流纺新型纱线拓展应用领域,并对浙江纺纱企业近年来利用喷气涡流纺技术,开发出色纺纱、花式纱、多功能纱、纯棉及棉涤混纺纱线以及粘胶机织物用纱等5大类新型纱线的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情况作了分析;指出开发多种喷气涡流纺新颖纱线是喷气涡流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必要途径,并对开发喷气涡流纺新型纱线的重点技术措施进行了探析。

易清珠[2](2021)在《基于全局与局部特征的涤纶色纤维混合呈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色纺织物颜色的准确表达至关重要,测色配色是色纺生产的关键环节。传统的人工测配色方法难以满足大生产的需求,计算机测配色方法较为复杂且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纤维混合比例的测定。本文基于色纤维混合呈色与彩色印刷呈色的相似性,参考彩色印刷中的纽介堡(Neugebauer)方程,探究涤纶色纤维混合样品的全局整体色彩与其局部各色纤维的颜色和分布(面积率)之间的关系,对色纺纱混合的测配色方法进行研究,以提高色纺纱测配色的准确性。本文选用红、黄、蓝3种颜色的棉型涤纶纤维,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和混合比例制备大量的网状色纤维混合样品,用于探究并建立色纤维混合样品的全局整体色彩与其局部各色纤维的颜色和分布(面积率)之间的方程,然后对建立的颜色预测方程进行修正和验证,提出一种新的测配色方法以提高色纺纱的生产效率和配色精度。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测定色纤维混合比最佳参数的研究:选用红、黄、蓝3种颜色的涤纶纤维制备等比例的红+黄、红+蓝、黄+蓝3种纤维混合样品,用扫描仪采集色纤维混合样品图像并用模糊聚类(Fuzzy C-means clustering,FCM)算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探究颜色空间、聚类中心数、扫描分辨率、扫描面积对色纤维混合比例测定准确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黑色扫描背景下,用3500 ppi的扫描分辨率采集40 mm×40mm的样品图像,结合聚类中心数目为7的FCM算法在Lab颜色空间对纤维图像进行聚类分析时,聚类分析的效率快且结果稳定、准确,相对来说是现有试验条件下最优的色纤维混合比例测定方法。然后用该方法对任意混合比例的两色纤维混合样品进行分析,发现聚类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随着纤维混合比例差值的增大而减小。(2)色纤维混合样品颜色测量方法的研究:用多点测色法和PS测色法分别采集色纤维混合样品图像的颜色特征值并计算其相对差值,发现两种测色方法的试验结果相差不大,但PS测色法更为方便快捷。(3)色纤维混合样品全局与局部呈色关系的研究:根据纤维的光学性质、Neugebauer方程和概率学的乘法定理,分别建立了仅考虑样品表面第一层纤维颜色和比例的影响(假设条件1#)以及考虑样品表面第一层和第二层纤维颜色和比例影响(假设条件2#)的色纤维混合颜色预测方程。通过计算63个色纤维混合样品的预测色差,对比分析两种假设条件(假设条件1#和2#)下建立的纤维混合颜色预测方程在不同的颜色测量方法(PS测色法和测色仪测色)下的准确性,发现在PS测色法下,假设条件2#下建立的颜色预测方程更准确。根据63个样品的实测颜色值对该方程进行一阶线性回归修正,通过F检验和R2值可知用一阶线性回归方法对其进行修正是可行的,且修正方程显着而有效。可见PS测色法下的修正方程能够较好地预测色纤维混合样品的颜色,表示色纤维混合样品全局整体颜色与其表面局部各色元颜色和面积率之间的关系。(4)色纤维混合样品颜色预测方程准确性的验证:将修正方程的预测结果分别与Stearns-Noechel(S-N)模型和Friele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修正方程的预测色差较S-N模型和Friele模型更小,可见修正方程对现有条件下的色纤维混合颜色预测效果最好。根据修正方程分别预测12个标准样品和12个来样的纤维混合方案,按照预测的纤维混合方案依次制备标准样品的仿样和来样的仿样,结合实际测量的色差衡量修正方程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修正方程可以很好地预测色纤维混合样品的颜色和配色方案。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色纤维混合颜色预测方程是一种可行的测配色方法,可以有效地描述色纤维混合样品全局整体色彩与其局部各色纤维颜色和分布(面积率)之间的关系,为色纺企业色纺纱的测配色提供参考。

泮志连,姜云水,程四新,章友鹤[3](2020)在《国内纺纱业近期开发新型纱线与提升纱线品质档次情况探析》文中提出分析了我国纺织业面临的新形势及人们对纺织产品的新需求,提出了开发新型纱线及提升纱线品质的必要性。并对近期国内纺纱业开发的6大类新型纱线及拓展应用领域的情况作了初步分析,指出:纱线生产是纺织产业链的首道工序,开发好新型纱线并提升其品质档次,是提高我国纺织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我国纺织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杨乃宁[4](2020)在《具有自修复功能环锭纺纱线的结构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消费者对纱线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锭纺纱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纺纱技术,现有提高环锭纺纱质量方法很多,但是存在成本高、附属装备复杂等不足,需要开展低成本改善纱线质量方法的研究。本课题是在环锭纱线中混入低熔点涤纶,纱线再经热处理工序,使得低熔点纤维的收缩或熔融改善纱线质量,制备具有自修复功能的纱线。通过对热处理后的单纱断裂强力、条干均匀率、毛羽测试及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样品表面形貌进行分析,探讨原料配比与工艺参数的变化对纱线结构及性能产生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常规涤纶纤维与低熔点涤纶短纤维为原料,在细纱机上纺制出低熔点涤纶短纤维混纺比7%的细纱,在烘箱内进行蒸汽热处理,实验分别设置不同蒸汽热处理温度110℃、120℃、130℃与时间1min、2min、3min,探究混入低熔点涤纶短纤维后,蒸汽热处理对纱线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通过蒸汽热处理后,纱线毛羽数明显改善,蒸汽热处理温度为120℃、时间为3min时,对纱线毛羽改善效果较佳,毛羽数降低百分比为50.85%。在同一温度下,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纱线的条干不匀变异系数存在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均比热处理前的条干均匀度低,当蒸汽热处理温度为120℃,时间为2min时,对纱线条干均匀度的改善效果较显着,条干不匀率降低百分比为17.64%。当处理温度为120℃时,纱线断裂增长百分比表明热处理后的纱线断裂强力高于热处理前,蒸汽热处理的时间与温度在120℃、时间为1min时,纱线断裂强力增长百分比较高,为6.73%。(2)以高强涤纶长丝、常规涤纶纤维与低熔点涤纶短纤维为原料,纺制低熔点涤纶短纤维混纺比为5%、7%、10%的包芯纱,分别设置不同蒸汽热处理温度110℃、120℃、130℃与时间1min、2min、3min,在烘箱内进行热处理后,制得27种纱线样品,测试蒸汽热处理前后纱线的性能变化;经上步分析得出最佳低熔点涤纶短纤维混纺比与蒸汽热处理参数,以棉、天丝、竹、粘胶、天丝/棉、竹/棉与低熔点涤纶短纤维的纤维集合体分别作为外包纤维,外包纤维中低熔点涤纶短纤维混纺比为7%,高强涤纶长丝为芯丝,纺制6种不同外包纤维的包芯纱样品后进行蒸汽热处理,测试处理前后纱线的性能变化,探究外包纤维原料的变化对纱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纱线毛羽数在处理后均明显减少,当低熔点涤纶短纤维混纺比为7%,蒸汽热处理的温度为120℃、时间为2min时,对纱线毛羽改善效果较好,毛羽数降低百分比为42.28%。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纱线的条干不匀率普遍存在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均比热处理前的条干均匀度低,当蒸汽热处理温度为120℃,时间为2min时,对纱线条干均匀度的改善效果显着,条干均匀度降低百分比为23.05%。当热处理温度为120℃时,纱线断裂增长百分比均为正值,且当低熔点涤纶短纤维的混纺比为7%,蒸汽热处理的温度在120℃、时间为2min时,纱线断裂强力增长百分比较大,为6.42%。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方案为低熔点涤纶短纤维混纺比7%,蒸汽热处理的时间与温度分别为120℃、2min,纺制的6种不同外包纤维环锭纺包芯纱,经热处理后得出其毛羽数、条干不匀率与断裂强力均有改善,其中天丝作为外包纤维时,条干不匀率与断裂强力改善效果较为显着,竹纤维作为外包纤维时,毛羽数降低百分比较高。(3)以高强涤纶长丝、低熔点涤纶长丝为芯纱,涤纶及棉作为外包纤维纺制包芯纱,通过改变高强涤纶长丝的细度从而控制低熔点涤纶长丝在包芯纱中的比例,制定两种不同比例的纺纱方案,分别使用棉纤维与常规涤纶纤维作为外包纤维,纺制4种环锭纺包芯纱,分别设置不同蒸汽热处理温度110℃、120℃、130℃与时间1min、2min、3min,在烘箱内进行热处理后,制得36种纱线样品,测试处理前后纱线性能并进行讨论分析。实验表明:经蒸汽热处理后,纱线毛羽数整体随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温度为120℃时,纱线毛羽数普遍较低。当包芯纱的外包纤维为棉,低熔点涤纶长丝的细度为94dtex,蒸汽后处理温度与时间为120℃与1min时,纱线毛羽数降低百分比较大,为33.81%。纱线条干不匀率整体随热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或趋于平缓,且温度为120℃时,纱线条干不匀率较低。当包芯纱的外包纤维为涤纶,低熔点涤纶长丝的细度为94dtex,蒸汽后处理温度与时间为120℃与1min时,对纱线条干不匀率改善效果较好,为14.48%。当蒸汽热处理温度为120℃时,其单纱断裂强力增长百分比较高,当包芯纱的外包纤维为棉,且低熔点长丝细度为111dtex,蒸汽热处理时间为1min时,对纱线断裂强力改善效果较好,断裂强力增长百分比为6.02%。

杨家乐[5](2020)在《锦纶纤维在高比例混纺毛纱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锦纶作为合成纤维中最早投入使用、用途最广的品种之一,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较高的强度、出色的耐磨性和耐疲劳性使其广泛地用于纺织服装中来提高服装产品的性能。但企业在开发锦纶/羊毛混纺纱中发现,当混纺纱中锦纶含量大于30%时难以保证纱线质量,而同样作为合成纤维中应用最广泛的涤纶纤维,在开发涤纶与羊毛混纺纱过程中却存在这样的问题;此外,由于锦纶纤维的耐日晒色牢度较差,因此会影响成品服装的质量。针对企业提出的这些问题,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制备了混纺比为70/30、60/40、50/50的锦纶6/羊毛与涤纶/羊毛混纺复精梳条和粗纱。在对锦纶6和涤纶纤维结构性能测试分析基础上,结合纱条纤维伸直度和静态牵伸力模拟测试,分析了影响高比例锦纶6与羊毛混纺纱条干不匀的原因。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明:同一混纺比下,锦纶6/羊毛复精梳条中纤维伸直度和其拉伸力均比涤纶/羊毛梳条小;随着锦纶6纤维混纺比提高,锦纶6/羊毛梳条中的纤维伸直度变化很小,但梳条拉伸力明显减小。较低的纤维伸直度和梳条牵伸力,使得锦纶6/羊毛混纺梳条牵伸时纤维变速点不易集中,导致了其粗纱和细纱条干较差。相对涤纶纤维,锦纶6纤维断裂伸长率大,模量小、锦纶6纤维与羊毛纤维摩擦时顺逆鳞片的摩擦系数差异小,是造成锦纶6/羊毛复精梳条的纤维伸直度和拉伸力较小的原因。其次,使用活性染料对锦纶6与锦纶66进行染色实验和日晒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DSC测试对比分析了染色与日晒处理对锦纶6与锦纶66结构性能的影响,探究染料与锦纶6与锦纶66纤维结合的机理及其纤维结构与耐日晒色牢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染色使两种锦纶纤维的结晶度、熔点和结晶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且锦纶6纤维下降更大,说明染色对锦纶6纤维结构的影响大于锦纶66;在相同染色条件下,锦纶6纤维上染速率更大,染料分子与锦纶6纤维的结合作用较强。锦纶6与锦纶66的摩擦色牢度较好,而日晒色牢度较差。纤维结构测试结果表明日晒处理后锦纶6和锦纶66的结晶度、熔融温度均下降很小,红外光谱吸收峰也未出现明显变化,因此分析认为锦纶6和锦纶66色牢度较差主要是因为染料在日晒过程中发生结构变化引起的。最后,对锦纶6毛条进行热洗处理,分别制备了热洗锦纶6/羊毛混纺纱条与未热洗锦纶6/羊毛混纺纱条,测试分析了热洗对锦纶6纤维结构性能、对锦纶6/羊毛混纺纱条性能以及色牢度的影响,探索提高锦纶6/羊毛混纺纱条干和耐日晒色牢度的方法。研究发现,经过热洗工艺之后,锦纶6纤维的结晶度提升明显,而其取向度有所减小,使得其断裂伸长率增加,模量和强力减小,回潮率增大,比电阻减小;且其表面杂质的分布减少,使其摩擦系数减小。这些性能的改变使热洗锦纶6/羊毛复精梳条中纤维的伸直度增大,梳条的拉伸力减小。较大复精梳条中纤维的伸直度,较好的开松效果使得热洗锦纶6/羊毛复精梳条进入粗纱工序时,有更小的附加不匀,其粗纱和细纱的条干不匀率明显低于未热洗锦纶6/羊毛的条干不匀率。热洗锦纶6/羊毛复精梳条的摩擦色牢度和日晒色牢度比未热洗锦纶6/羊毛复精梳条的好半级左右。是一种提高锦纶6/羊毛混纺纱质量的可行方法。

卢广法,程四新,朱建民,章友鹤[6](2019)在《从2019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看纱线产品开发的亮点趋势》文中提出文章通过对2019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中参展企业及纱线产品进行调研及分析,总结了功能化纤、自然棉纱、创意花式纱、品质毛纱、绿色麻纱及新型纺纱等6个展区展出产品的亮点趋势,最后指出,开发高质量、多品种、功能性的"精、特、新"纱线是提高中国纱线行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欧阳微微[7](2019)在《夏季羊绒混纺针织物的开发及其凉爽舒适性研究》文中指出被誉为“软黄金”的羊绒纤维柔软亲肤、吸湿排汗性佳。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服饰功能化、舒适化和高档化的追求,羊绒产品正向高支精纺和轻薄型四季可穿发展。然而羊绒纤维优良的保暖性使其在夏季服饰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现有的夏季羊绒服饰产品数量虽逐渐增多,但市场占有率仍然较小,且纱线生产以环锭纺为主,织物容易起毛起球。喷气涡流纺作为一种高效短流程的纺纱技术,纱线毛羽较少,织物具有吸湿快干、耐磨和抗起球等优良性能,不仅适于夏季贴身服装的制作,也适合毛类织物的开发。本课题选用羊绒纤维和凉爽型纤维为原料,选用喷气涡流纺纱技术和环锭纺纱技术开发凉爽型夏季羊绒混纺针织用纱,不仅能将羊绒纤维和凉爽型纤维的优良性能结合起来,开发适用于夏季的羊绒服饰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夏季羊绒服饰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羊绒企业的生产效益。本课题首先利用喷气涡流纺纱方式分别纺制出精梳羊绒/涤纶纤维20/80混纺纱和粗梳羊绒/涤纶纤维20/80混纺纱,采用哈氏切片器获取纱线横截面,用扫描电镜(含能谱仪)获取纱线横截面图像,再运用汉密尔顿指数分析法和Onion指数分析法研究了纤维规格对喷气涡流混纺纱中纤维径向分布的影响;基于喷气涡流纱中纤维的径向分布规律,选用亚麻纤维、精梳棉纤维、竹纤维、粘胶纤维及凉爽涤纶与羊绒纤维组合混纺线密度相同的四组分纱线,分别采用喷气涡流纺和环锭纺制备纱线,比较成纱方式对纱线拉伸性能、毛羽指数和条干的影响;设计三种不同的羊绒比例(10%、20%、30%),比较羊绒含量对喷气涡流纱拉伸性能、毛羽指数和条干的影响;将本课题制得的羊绒混纺纱线织成规格相同的纬平针针织面料,从透气性、透湿性、散湿性、导热系数和最大瞬态热流量这五个方面与市面上现有的5款夏季凉感面料进行凉爽舒适性对比,并运用模糊数量评判法对面料的凉爽舒适性进行综合评判。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喷气涡流混纺纱中,长度更长、初始模量更小的纤维优先向外转移;长度更短、初始模量更大的纤维优先向内转移;精梳羊绒/涤纶纤维20/80混纺纱表层的涤纶纤维多于粗梳羊绒/涤纶纤维20/80混纺纱表层的涤纶纤维;2、混纺纱成分相同时,喷气涡流纱的拉伸性能较环锭纱的拉伸性能差,但纱线毛羽、条干优于后者;喷气涡流混纺纱纤维种类相同时,随着羊绒含量增加,纱线拉伸性能提高,但纱线毛羽和条干变差;3、当喷气涡流纺羊绒混纺织物中的纤维种类相同时,羊绒含量为20%时织物的凉爽舒适性最优,羊绒含量为30%时织物的凉爽舒适性次之,羊绒含量最低为10%时织物的凉爽舒适性最差。可见羊绒含量的增多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织物凉爽舒适性能;4、纤维种类和纺纱方法直接影响羊绒混纺针织物的凉爽舒适性能。在自主设计的9种羊绒混纺针织纱中,凉爽涤纶/粘胶/蚕丝/羊绒40/20/20/20喷气涡流混纺纱所制针织物的凉爽舒适性最优。

吕林军,赵连英,赵沉沉,贾士玉,章友鹤[8](2018)在《新型喷气涡流纺纱线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分析了喷气涡流纺的技术优势与生产中存在的弊端,为了规避同质化竞争,拓展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喷气涡流纺企业必须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开发多样化、功能化的新型喷气涡流纺纱线,以高附加值的产品占领市场。文章以近几年来国内喷气涡流纺生产企业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开发的八大类新型纱线为例,对其性能特点、用途及生产中相关技术进行初步探析。

程四新,章友鹤,赵树超,赵连英,吕林军[9](2018)在《对国内新型纤维与纱线开发最新动向评析》文中认为对最近先后在绍兴举办的中国新型纤维与纱线对接展示会和在上海国家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纱线展上展示的产品进行了评析。分析了新型纤维四大亮点:各种原液染色纤维登台亮相;用石墨烯新型纳米材料制成的石墨烯纤维引起高度关注;莫代尔、莱赛尔等高端纤维素纤维在国内实现产业化;差别化与功能性纤维展示品种明显增多。指出了纱线发展的新动向:色纺纱与花式纱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艳"的态势;积极采用差异化功能性纤维,扩大功能性纱线生产,调整纱线结构;用新型纺纱技术生产的纱线呈现出使用原料与生产品种多样化,并向多用途方向拓展;常规纱线生产企业正在向集约化与精品化生产方向发展。

苏姿冰[10](2017)在《远红外中空保暖纱线的开发与研究》文中认为传统的冬季御寒服装大多是棉衣、棉大衣或者是毛衣加上羽绒服之类的外穿服装,有笨重、臃肿、活动不便、缺乏美感的缺陷。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纺织服装的功能性、美观性和时尚性要求越来越高。仅靠加减服装的厚度来获得保暖效果,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上世纪90年代,“保暖内衣”的出现,使得保暖服装由外衣向内衣发展,由传统的“暖、厚、重、肿”向“暖、轻、薄、健”发展。开发保暖、轻便、透气、舒适并具有一定功能性、保健性的服装,以提供一种积极式的保温性能成为纺织保暖服装开发的新课题。本课题采用远红外中空保暖纤维为基础纤维材料。该纤维蓬松、柔软、富有回弹性,手感爽滑,其采用空芯截面结构并加入远红外纳米材料,既有中空的隔热作用又有远红外的热反射和保健功能,从而使产品的保暖效果得到最大化。本课题对纺织品保暖性能进行研究,采用80%的远红外中空涤纶纤维与20%的粘胶纤维混纺开发远红外中空保暖纱线,对所开发纱线性能测试,与对标试样进行比对;而后将三种纱线分别制成针织物,对织物性能进行测试和比对;此外,开展面料调研工作,对织物进行主观舒适性评价。通过一系列研究,证明本课题所织面料和服装具有优异的远红外保暖功能,还具有涤纶固有的挺括、免烫、悬垂性好的特点,20%的粘胶纤维的加入提高了面料和服装的吸湿透气性和穿着舒适性,而且色泽艳丽,手感柔软。可以广泛应用于在保暖内衣、羊毛衫、袜子、衬衫、裤料等领域。

二、多品种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纱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品种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纱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纺纱企业开发喷气涡流纺新型纱线拓展应用领域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喷气涡流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应用领域的必要性
2 浙江省喷气涡流纺企业近期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应用领域的情况探析[3-4]
    2.1 在喷气涡流纺机上开发生产多种色纺纱线
    2.2 用喷气涡流纺技术创新开发花式纱
        2.2.1 浙江百隆东方用喷气涡流纺技术开发段彩纱、彩点纱、仿点子涡流纱
        2.2.2 浙江宏扬集团在喷气涡流纺机上先后开发出彩星纱、锦星纱、炫彩纱、靓丝纱
    2.3 用喷气涡流纺技术开发功能性纱线
        2.3.1 浙江宏扬集团在喷气涡流纺设备上开发功能性纱线
        2.3.2 杭州奥华纺织公司用多种功能纤维开发出喷气涡流纺纱线
        2.3.3 湖州威达纺织集团开发功能性纱线
        2.3.4 宁波双盾纺织公司开发功能性纱线
        1)亚麻与棉混纺开发的功能性纱线
        2)用维劳夫特(截面呈扁平型)粘胶纤维与羊绒混纺开发的功能性纱线
    2.4 喷气涡流纺开发纯棉及棉混纺的色纺纱线
        2.4.1 浙江百隆东方、华孚色纺开发出用棉与涤混纺、涤与棉混纺、纯棉喷气涡流纺色纺纱线
        2.4.2 浙江百隆东方对色棉的混用比例及涡流纺工艺设计的研究与探索
    2.5 在喷气涡流机上开发多种机织用纱线
        2.5.1 喷气涡流纺纱线在服饰面料上应用
        2.5.2 喷气涡流纺纱线在家纺面料上应用
        2.5.3 用喷气涡流纺粘胶色纺纱开发粘胶色织面料
3 喷气涡流纺开发多种新颖纱线的技术关键点[5]
    3.1 根据原料的不同性能做好预处理,确保纺纱顺利进行
    3.2 掌握在多种纤维及多种色泽纤维混合纺纱中的两个关键技术
    3.3 生产多种新颖喷气涡流纺纱线
    3.4 优选喷气涡流纺的工艺参数,充分发挥优良性能
    3.5 做好生产环境温湿度的管理和调控
4 结语

(2)基于全局与局部特征的涤纶色纤维混合呈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纺织品颜色测量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色纤维混合测配色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传统测配色方法的研究概况
        1.3.2 计算机测配色方法的研究概况
        1.3.3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测配色方法的研究概况
    1.4 Neugebauer方程的研究概况
        1.4.1 Neugebauer方程的产生和发展
        1.4.2 Neugebauer方程的意义与误差
    1.5 色纤维混合呈色与彩色印刷呈色的比较
        1.5.1 彩色印刷品的光学性质及呈色原理
        1.5.2 色纤维的光学性质及混合呈色原理
        1.5.3 色纤维混合呈色与彩色印刷呈色的异同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Neugebauer方程及其修正
        2.1.1 Neugebauer方程
        2.1.2 Neugebauer方程的修正方法
    2.2 计算机配色模型
        2.2.1 S-N模型
        2.2.2 Friele模型
    2.3 色差公式
        2.3.1 CMC(l:c)色差公式
        2.3.2 CIEDE2000(K_L,K_C,K_H))色差公式
        2.3.3 色差与目视色差
    2.4 图像分割方法
        2.4.1 FCM算法及其原理
第3章 有色涤纶纤维混合比例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色纤维混合样品的制备
        3.2.2 样品的图像采集
        3.2.3 样品的颜色采集
        3.2.4 样品的图像处理
        3.2.5 样品的图像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扫描图像和颜色特征值
        3.3.2 不同颜色空间对聚类分析结果的影响
        3.3.3 聚类中心数对聚类分析结果的影响
        3.3.4 扫描分辨率对聚类分析结果的影响
        3.3.5 扫描区域面积对聚类分析结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色涤纶纤维混合样品色彩关系式的预测与建立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色纤维混合样品的制备
        4.2.2 样品的颜色测量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两种图片测色方法的比较
        4.3.2 涤纶纤维混合比例的测定
        4.3.3 色纤维混合颜色预测方程的建立
        4.3.4 色纤维混合颜色预测方程的验证
        4.3.5 考虑纤维叠合顺序的预测方程
        4.3.6 一阶线性回归修正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颜色预测方程的对比分析及验证
    5.1 模型的对比分析
    5.2 根据标准样的仿样验证
    5.3 根据来样的仿样验证
        5.3.1 确定来样
        5.3.2 根据来样制作仿样
    5.4 验证结果汇总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国内纺纱业近期开发新型纱线与提升纱线品质档次情况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开发新型纱线,提升纱线品质档次,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求
2 开发新型纱线,提升纱线品质档次,必须采用先进的纺纱技术与装备,开发新型纤维原料
    2.1 采用先进的纺纱技术与装备,是开发新型纱线、提升品质档次的重要前提
        2.1.1 采用在线质量监控技术
        2.1.2 采用自调匀整技术
        2.1.3 采用先进的梳理工艺技术
        2.1.4 细纱采用紧密纺和紧密赛络纺技术
    2.2 采用多种新型纤维是扩大纱线品种、提升纱线品质档次的重要保障
        2.2.1 化纤
        2.2.2 天然纤维
3 国内纺纱业近期开发新型纱线与提升纱线品质档次的新动向
    3.1 纯棉及其混纺纱线正在向“高、精、优”方向发展
    3.2 色纺纱线向多元化、多品种、高档次方向发展
        3.2.1 采用多纤原料组合与色彩纤维互配生产色纺纱,改变原来原料单一(棉花)色彩少的格局
        3.2.2 在色纺纱生产中融入花式纱技术
        3.2.3 色纺纱向半精纺延伸,提高其产品附加值
    3.3 利用麻类纤维开发新型纱线
        3.3.1 亚麻纤维产品开发
        3.3.2 汉麻纤维的产品开发与应用
    3.4 开发差异化与功能性新型纱线也是国内纺纱领域的热点
    3.5 用特种纺纱(或染色)技术与特种纤维材料开发的特种纱线,也是近期纱线发展的新动向
        3.5.1 纯天然色素混纺纱
        3.5.2 用水溶性维纶纤维伴纺技术来开发新型纱线
        3.5.3 用万能包纱技术生产多种包芯纱与包覆纱
        3.5.4 强捻纱与反捻纱(S捻纱)
        3.5.5 丝麻纤维
        3.5.6 海藻纤维

(4)具有自修复功能环锭纺纱线的结构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环锭纺纱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低熔点涤纶短纤维混纺纱的纺制及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2 低熔点涤纶短纤维混纺纱的纺制
        2.2.3 测试表征方法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2.3.1 毛羽数分析
        2.3.2 条干均匀度分析
        2.3.3 断裂强力分析
        2.3.4 表面形貌分析
        2.3.5 模型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低熔点涤纶短纤维混纺包芯纱的纺制及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2 低熔点涤纶短纤维混纺包芯纱的纺制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3.1 毛羽数分析
        3.3.2 条干均匀度分析
        3.3.3 断裂强力分析
        3.3.4 表面形貌分析
        3.3.5 模型理论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低熔点涤纶长丝包芯纱的纺制及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2 低熔点涤纶长丝包芯纱的纺制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4.3.1 毛羽数分析
        4.3.2 条干均匀度分析
        4.3.3 断裂强力分析
        4.3.4 表面形貌分析
        4.3.5 模型理论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锦纶纤维在高比例混纺毛纱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锦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1.2 锦纶纤维在毛纺产品中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
    1.3 影响纱线可纺性和条干不匀的因素
    1.4 锦纶的染色性能与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锦纶6/羊毛、涤纶/羊毛混纺纱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实验
    2.2 结果与讨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锦纶6与锦纶66纤维日晒色牢度研究
    3.1 实验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洗工艺对锦纶6/羊毛混纺纱条性能的影响
    4.1 热洗工艺
    4.2 实验
    4.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从2019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看纱线产品开发的亮点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展会总体情况与特点
2 yarnexpo春夏展各展区呈现的亮点趋势
    2.1 功能化纤区
        2.1.1 国内生产的各类化纤产品已在使用中占主导地位
        2.1.2 原液着色纤维的开发和使用正在快速增长
        2.1.3 采用各种新型材料开发的功能性化纤产品
        2.1.4 再生纤维的循环利用
    2.2 自然棉纱区
        2.2.1 高支、特高支纯棉精梳纱及其混纺纱
        2.2.2 高品质粘胶纤维及其混纺纱线
        2.2.3 采用差异化纤维开发的各种功能性纱线
    2.3 创意花式纱展区
    2.4 品质毛纱与绿色麻纱区
        2.4.1 品质毛纱展区
        2.4.2 绿色麻纱展区
    2.5 新型喷气涡流纺纱线
3 结语

(7)夏季羊绒混纺针织物的开发及其凉爽舒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夏季羊绒混纺织物的研究现状
        1.2.2 凉爽型纤维及其研究现状
        1.2.3 喷气涡流纺(MVS)及其产品研究现状
        1.2.4 夏季织物的凉爽舒适性评价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3.2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纤维在MVS纱线横截面内的分布研究
    2.1 纱线原料的准备
    2.2 纤维在MVS羊绒混纺纱中的径向分布研究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纱线横截面切片制作
        2.2.3 汉密尔顿转移指数分析法
        2.2.4 Onion指数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汉密尔顿转移指数M
        2.3.2 Onion指数OnI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夏季凉爽型羊绒混纺针织纱的开发与性能研究
    3.1 夏季凉爽型羊绒混纺针织纱的开发
        3.1.1 纤维原料的选择
        3.1.2 产品设计方案
        3.1.3 纺纱工艺参数
    3.2 夏季凉爽型羊绒混纺针织纱纱线基本性能研究
        3.2.1 纱线拉伸断裂性能
        3.2.2 纱线毛羽
        3.2.3 纱线条干均匀度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夏季凉爽型羊绒混纺针织物的开发与凉爽舒适性研究
    4.1 织物准备
        4.1.1 夏季凉爽型羊绒混纺针织试样的制备
        4.1.2 市场购样
    4.2 织物凉爽舒适性能研究
        4.2.1 织物透气性能测试与分析
        4.2.2 织物透湿性能测试与分析
        4.2.3 织物散湿性能测试与分析
        4.2.4 织物导热系数测试与分析
        4.2.5 织物最大瞬态热流量Qmax测试与分析
    4.3 织物凉爽舒适性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4.3.1 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和具体步骤
        4.3.2 织物凉爽舒适性的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8)新型喷气涡流纺纱线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开发新型喷气涡流纺纱线的必要性
国内新型喷气涡流纺纱线的最新开发动态
    1 喷气涡流纺色纺纱
        1.1 麻灰系列色纺纱 (图1)
        1.2 彩色系列色纺纱
        1.3 多纤混纺色纺纱
    2 用改性涤纶开发喷气涡流纺纱线
    3 喷气涡流纺纯棉及棉混纺纱
    4 喷气涡流纺麻类纤维混纺纱
    5 喷气涡流纺毛针织用纱
    6 功能性喷气涡流纺纱线
    7 缝纫线与装饰织物用纱
        7.1 缝纫线
        7.2 装饰织物用纱
    8 包芯纱与花式纱
        8.1 包芯纱
        8.2 喷气涡流纺花式纱
        8.2.1 彩点纱 (图4)
        8.2.2 段彩纱 (图5)
发展趋势及开发建议

(9)对国内新型纤维与纱线开发最新动向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展示的新型纤维有四大亮点
    1.1 各种原液染色纤维登台亮相
    1.2 用石墨烯新型纳米材料制成的石墨烯纤维引起高度关注
    1.3 莫代尔、莱赛尔等高端纤维素纤维在国内实现产业化, 成为我国化纤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1.4 差别化与功能性纤维展示品种明显增多, 为纺织企业开发新型纱线与面料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4.1 展示的功能性再生纤维素纤维都有显着特征
        1.4.2 生产功能性合成纤维的企业与纤维品种众多
        1) 杭州奔马化纤纺丝有限公司
        2) 午和 (江苏) 差别化纤维有限公司
        3) 上海德福伦化纤公司
        4) 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公司
2 纱线发展的新动向
    2.1 色纺纱与花式纱是纱线展的热点, 呈现“百花齐放, 百家争艳”的态势
    2.2 积极采用差异化功能性纤维, 扩大功能性纱线生产, 调整纱线结构
    2.3 用新型纺纱技术生产的纱线呈现出使用原料与生产品种多样化, 并向多用途方向拓展
    2.4 常规纱线生产企业正在向集约化与精品化生产方向发展
        2.4.1 走集约化之路, 实现规模化生产, 降低成本
        2.4.2 走精品化之路, 以质取胜

(10)远红外中空保暖纱线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纺织服装保暖性能的研究
    1.1 保暖服装的现状及其开发趋势
    1.2 纺织材料的保暖理论
    1.3 远红外发热性能研究
    1.4 远红外中空保暖纱线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远红外中空涤纶纤维性能研究
    2.1 远红外中空涤纶纤维简介
    2.2 远红外中空纤维截面特征
    2.3 远红外中空纤维长度试验
    2.4 远红外中空纤维细度试验
    2.5 远红外中空纤维强伸度试验
    2.6 远红外中空纤维化学稳定性试验
    2.7 远红外中空纤维吸湿性试验
    2.8 小结
第三章 远红外中空涤纶纤维纺纱试验
    3.1 实验设计
    3.2 以远红外中空纤维纺纱为例的试验方案
    3.3 远红外中空纤维混纺纱工艺流程设计方案
    3.4 远红外中空纤维混纺纱试纺各工序工艺参数设计
    3.5 纺纱现场管理
    3.6 小结
第四章 远红外中空保暖混纺纱线性能测试
    4.1 远红外中空涤纶纤维混纺纱线及对比纱线的性能测试
    4.2 小结
第五章 远红外中空涤纶纤维织物性能测试
    5.1 试样准备
    5.2 织物保暖性能测试
    5.3 织物远红外性能测试
    5.4 织物其他服用性能测试
    5.5 小结
第六章 远红外中空涤纶纤维织物的主观舒适性评价
    6.1 问卷设计
    6.2 调研数据收集
    6.3 数据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远红外中空涤纶保暖纱线经济效益分析
    7.1 纺纱企业选择差别化品种的经济必要性研究
    7.2 红外中空涤纶保暖纱线与传统品种的收益情况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1 几种织物的主观舒适性调查问卷
附录2 几种织物的主观舒适性调查问卷评分表
致谢

四、多品种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纱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纺纱企业开发喷气涡流纺新型纱线拓展应用领域探析[J]. 陈顺明,姚雪强,王云侠,程四新,章友鹤.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3)
  • [2]基于全局与局部特征的涤纶色纤维混合呈色研究[D]. 易清珠. 东华大学, 2021(09)
  • [3]国内纺纱业近期开发新型纱线与提升纱线品质档次情况探析[J]. 泮志连,姜云水,程四新,章友鹤.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4]具有自修复功能环锭纺纱线的结构及性能研究[D]. 杨乃宁. 武汉纺织大学, 2020(01)
  • [5]锦纶纤维在高比例混纺毛纱中的应用研究[D]. 杨家乐. 东华大学, 2020(01)
  • [6]从2019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看纱线产品开发的亮点趋势[J]. 卢广法,程四新,朱建民,章友鹤. 纺织导报, 2019(05)
  • [7]夏季羊绒混纺针织物的开发及其凉爽舒适性研究[D]. 欧阳微微.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6)
  • [8]新型喷气涡流纺纱线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J]. 吕林军,赵连英,赵沉沉,贾士玉,章友鹤. 纺织导报, 2018(08)
  • [9]对国内新型纤维与纱线开发最新动向评析[J]. 程四新,章友鹤,赵树超,赵连英,吕林军.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 [10]远红外中空保暖纱线的开发与研究[D]. 苏姿冰. 天津工业大学, 2017(09)

标签:;  ;  

多品种涤粘混纺纱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