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丹参注射液对β_2糖蛋白Ⅰ诱导产生抗心磷脂抗体的影响(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胡溢清[1](2021)在《胎元饮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气血两虚型APS所致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胎元饮联合阿司匹林和单纯阿司匹林对气血两虚型抗磷脂综合征所致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后保胎成功率、临床症状积分、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aPL转阴率等指标的影响,探讨胎元饮联合阿司匹林对此类患者保胎治疗的优势。方法:收集2019年06月-2021年01月期间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部、住院部的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将最终纳入的60例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胎元饮(每次200ml,2次/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25mg/次,3次/d),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5mg/次,3次/d),两组同时辅以黄体支持。分别在治疗前、孕60天、孕90天三个节点记录各项观察指标。比较两组aPL转阴率、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四项水平变化及流产率、中医症状评分等,并评估整体疗效。结果:1、aPL转阴率:两组转阴率无显着差异(P>0.05)。2、凝血指标:孕90天时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FIB均较治疗前降低,APTT、PT、TT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孕90天的D-二聚体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TT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APTT、FIB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中医症状积分及疗效: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较前均显着下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保胎成功率:观察组、对照组的保胎成功率分别为93.33%、66.67%,观察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5、综合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56.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胎元饮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改善APS所致复发性流产的早孕期患者的凝血状态,改善子宫胎盘微循环,维持胚胎血供充足状态,降低流产再发率。2、胎元饮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明显改善气血两虚型APS所致复发性流产的早孕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保胎率,优化整体治疗效果。
李娟宁[2](2020)在《育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血栓前状态所致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育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血栓前状态所致早期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为育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血栓前状态所致的早期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山西省中医药妇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病例80例,按就诊顺序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地屈孕酮片,10mg/次,2次/日;据血孕酮水平酌情肌注黄体酮注射液,20mg或40mg/次,1次/日;口服叶酸0.4mg,次/日,预防神经管畸形用至12周;口服维生素E胶丸100mg,3次/日;皮下肌注低分子肝素钙,4100IU次,1次/日;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育胎方,1剂/日,分早晚两次温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均衡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在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孕酮及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疗效方面,试验组的综合疗效具有明显优势,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育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血栓前状态所致早期复发性流产,不仅能改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降低妊娠期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陈玥婷[3](2020)在《加减胶艾汤促进胎盘DAF表达抑制aPL诱导补体异常激活介导的胚胎损伤》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抗磷脂抗体(a PL)阳性流产小鼠模型,观察研究加减胶艾汤对a PL阳性流产模型小鼠母胎界面促衰变因子DAF的表达及补体激活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试从补体炎症的角度探讨加减胶艾汤治疗a PL阳性流产的病理机制,为加减胶艾汤的临床保胎疗效补充有力的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1.将90只8-10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0只、造模组70只。以人β2糖蛋白I(β2-GPI)与无菌PBS溶解,最终浓度为100ug/0.25ml。第1天与完全弗氏佐剂(CFA)1:1比例混合,颈背部皮下注射主动免疫70只造模组小鼠,空白组注射生理盐水代替;第8天与不完全弗氏佐剂(IFA)1:1比例混合,方法同前,对造模组小鼠进行加强免疫,空白组同前进行;第15天小鼠断尾采血,检测抗磷脂抗体阳性者视为造模成功。2.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中+西药组、西药组、模型组,未造模成功的小鼠及原空白组共为正常对照组,均与健康雄鼠按2:1进行合笼,以见到阴栓或阴道涂片可见精子者为妊娠第0.5天,于妊娠D15天处死孕鼠,摘眼球取血,计算各组胚胎丢失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β2-GPI抗体水平。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胎盘DAF的表达及C3在母胎界面的沉积,HE染色观察造模及给药对鼠母胎界面组织形态学的影响。Western-blot定量检测胎盘中DAF的表达,并通过ELISA检测其炎症因子IL-1β、IL-8、TNF-α及补体C3含量。结果:1.造模后小鼠胎盘DAF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2.IL-1β、IL-8、TNF-α、C3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母胎界面大量C3沉积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胎盘组织呈片状、碎屑状坏死,胚胎吸收率明显升高,证明造模方法可靠。3.加减胶艾汤干预后,中+西药组小鼠胎盘DAF的表达高于模型组及西药组(P<0.05,P<0.01);中+西药组C3、IL-1β、IL-8、TNF-α含量低于模型组及西药组(P<0.05,P<0.01);中+西药组胎盘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炎症损伤小于模型组及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胚胎吸收率低于模型组及西药组(P<0.01,P<0.05)。结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得出,模型组母胎界面IL-1β、IL-8、C3、TNF-α的含量最高,胎盘DAF的表达最低,表明造模可靠。中+西药组小鼠胎盘DAF的表达明显升高,C3、IL-1β、IL-8、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所得结果均较模型组及西药组理想,证明加减胶艾汤干预后,可通过促进胎盘组织DAF的表达,从而抑制a PL介导的补体过度激活,减轻补体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模型小鼠的胚胎吸收率,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但鉴于中药组方的多靶点性,以及细胞因子网络的复杂性,考虑加减胶艾汤对a PL阳性流产的治疗效果可能存在其他作用机制,仍需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谢彩鹏[4](2020)在《DT-010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心脏毒性是抗肿瘤药物阿霉素最为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本课题通过建立大鼠阿霉素心脏毒性模型,旨在观察新型丹参素/川芎嗪衍生物DT-010对大鼠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影响;拟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DT-010对心脏蛋白的干预途径;并进一步探究DT-010减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初步探讨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1.大鼠阿霉素心脏毒性模型的建立与分组:SD雄性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每次2.5 mg/kg,每周一次,连续给药5周。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阿霉素模型组、DT-010治疗组、右雷佐生阳性对照组。2.记录大鼠体重、一般状态及存活率;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心脏功能;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综合评价药物DT-010及右雷佐生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脏毒性的作用。3.应用i 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正常组、模型组、DT-010治疗组之间的心脏组织蛋白的表达差异,针对可信蛋白做差异筛选,设置DT-010治疗组与模型组间蛋白含量相对比值≥1.5为上调蛋白,比值≤0.66为下调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Gene(Ontology(GO)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Heatmap聚类分析、Wikipathway分析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4.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建立阿霉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采用荧光探针-DHE(二氢乙啶)和DHR123(二氢罗丹明)测定H9c2心肌细胞活性氧含量,以评价DT-010对阿霉素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5.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大鼠心脏及H9c2心肌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包括调节蛋白NCAM1、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aspase-3、抗氧化相关蛋白Sirt1、PGC-1α、HO-1以及p38 MAPK及其磷酸化形式p-p38 MAPK等蛋白的表达,以探讨DT-010减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6.采用si RNA干扰技术沉默NCAM1在H9c2心肌细胞上的表达,以观察NCAM1在DT-010抗阿霉素心肌毒性中的作用及可能信号途径。结果:1.实验结果显示,实验过程中正常组大鼠体重持续增长,模型组大鼠体重于阿霉素注射第21天起持续下降,但是DT-010及右雷佐生组大鼠体重下降较模型组缓慢。此外,到达实验终点时阿霉素模型组大鼠死亡率接近40%,DT-010治疗组和正常组大鼠全部存活,右雷佐生组大鼠死亡率比模型组降低,约为15%。2.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阿霉素处理组大鼠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心输出量(CO)和搏出量(LVSV)明显降低,而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SED)和收缩末期容积(LVSEV)明显增加,显示明显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DT-010和右雷佐生组可明显改善阿霉素大鼠的心脏收缩功能,且对于心输出量的改善DT-010优于右雷佐生。3.HE染色结果显示,阿霉素模型组大鼠心肌存在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大小和形态异常,横纹肌狭窄和断裂、间隙增大及变性坏死,肌细胞肿胀等病理改变,DT-010治疗组可以减轻这些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4.MTT及Hoechest染色结果表明,DT-010能够明显减轻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DT-010组细胞活力较阿霉素组明显提高,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该保护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30μM DT-010保护效果最佳。此外,荧光探针-DHE和DHR123检测结果表明DT-010可以降低阿霉素诱导的活性氧簇的生成,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无论在大鼠阿霉素心脏毒性模型,还是在体外H9c2心肌细胞阿霉素模型上,DT-010均能够降低阿霉素模型组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的比值,说明DT-010能够一定程度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6.蛋白质组学结果筛选出阿霉素模型组和DT-010治疗组符合设定条件的共有显着差异表达蛋白92个,其中上调蛋白51个,下调蛋白41个。KEGG通路分析显示DT-010可能影响如下代谢或信号转导通路:如碳代谢、心肌收缩、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糖酵解/糖异生和HIF-1信号通路等。通过蛋白质网络互作图谱表示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提示DT-010可能影响氧运输、肌肉收缩、糖代谢、HIF诱导信号通路、氧化磷酸化、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和核苷酸代谢等通路。7.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NCAM1是正常组、阿霉素模型组与DT-010治疗组共有显着差异表达蛋白之一;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皆显示DT-010可明显促进阿霉素作用下心肌组织NCAM1的表达,主要为NCAM1-140 KD亚型;而且体外H9c2心肌细胞实验结果也同样显示DT-010能够促进阿霉素作用下心肌细胞NCAM1的表达;提示NCAM1可能参与DT-010抗阿霉素心肌毒性的作用。8.沉默NCAM1可一定程度上加重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体现在细胞活力进一步降低,凋亡细胞增多,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aspase-3比值降低。并且,沉默NCAM1可以削弱DT-010对抗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9.沉默NCAM1可增加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内超氧阴离子活性氧簇的生成,对过氧化氢型活性氧簇影响不明显;沉默NCAM1可一定程度削弱DT-010减少活性氧簇生成的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显示DT-010可以增加Sirt1,PGC-1α和HO-1蛋白的表达,而沉默NCAM1后,DT-010处理组Sirt1,PGC-1α和HO-1表达受到抑制,抗氧化蛋白的表达减少,提示沉默NCAM1削弱了DT-010的抗氧化作用。1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T-010能够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内p38活性的增加;沉默NCAM1后,阿霉素组p38的磷酸化表达增强,而DT-010组对p38磷酸化的抑制作用被一定程度削弱;提示NACM1可能通过调节p38活性参与DT-010抗阿霉素心肌毒性的作用。结论:大鼠及体外H9c2心肌细胞研究证明化合物DT-010具有明确的抗阿霉素心肌毒性作用,可以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提示DT-010可能影响心肌细胞收缩、糖代谢、氧化应激和HIF-1信号等通路调节阿霉素作用下的心脏功能。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NCAM1可能参与DT-010抗阿霉素心肌毒性作用,其通过介导Sirt1/PGC-1α/HO-1信号通路和调节p38活性参与DT-010抗阿霉素心肌毒性的作用。
曹天澈[5](2020)在《安子合剂治疗同种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及对BA和Treg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非孕期同种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浆封闭抗体(BA)和血清Treg水平的变化,评价安子合剂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免疫作用机制,从“治未病”角度,为中医药防治同种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非孕期证属肾虚血热夹瘀型同种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患者60例,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安子合剂,125ml,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固肾安胎丸,6g,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观察三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封闭抗体、血清Treg水平的变化,通过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安子合剂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治疗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为12.03±2.06,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为4.17±2.68;对照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为11.53±1.87,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为5.80±2.5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均显着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6.67%,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2)血浆BA变化:治疗组抗CD3-BE转阳率为72.22%,对照组抗CD3-BE转阳率为36.8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抗CD4-BE转阳率为60%,对照组抗CD4-BE转阳率为52.17%,治疗后两组效果相当(P>0.05):治疗组抗CD8-BE转阳率为82.35%,对照组抗CD8-BE转阳率为57.14%,治疗后两组效果相当(P>0.05)。(3)血清Treg水平变化:治疗组治疗前血清Treg值为5.10±2.56,治疗后血清Treg值为6.48±2.13,治疗后Treg水平显着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前血清Treg值为5.31±1.93,治疗后血清Treg值为6.46±2.09,治疗后Treg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疗效相当(P>0.05)。(4)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3.33%,治疗组综合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子合剂治疗非孕期同种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显着,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明显促进封闭抗体转阳,提高血清Treg的水平,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推测安子合剂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封闭抗体的封闭效率,促进外周血Treg细胞增殖活化,增强机体的免疫耐受,达到预防再次流产的发生相关。
季筱雨,叶平[6](2019)在《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病因研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文中认为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临床常见的异常妊娠疾病之一,对其病因与治疗的探索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RSA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在临床上大多数患者难以明确病因。近年来随着生殖医学的不断发展,免疫学因素对RSA的影响逐渐引起重视和广泛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显着的进展。文章旨在讨论RSA中免疫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对既往的研究成果作一个小结。
张文文[7](2019)在《复发性流产运用中医补肾活血法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复发性流产运用中医补肾活血法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统计分析补肾活血法在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Medline(Pub Med)、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采用中文检索词“复发性流产”、“习惯性流产”、“反复自然性流产”、“滑胎”、“补肾活血”等,英文检索词“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ecurrent miscarriage”、“Bushen Huoxue”等,获取由2002年至2018年10月有关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对照试验。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基本信息提取,并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Cochrane恊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5.3版统计软件对主要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数据。研究结果根据以上检索结果,共有33项研究最终被纳入本系统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全部研究为期刊论文,33项研究均在国内进行。总共有3216个复发性流产患者参与,各试验平均样本量94.57例,最大188例,最小38例。有11项研究报告项目是基金项目受资助。对纳入的RCT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发现33项研究均提到随机分配,有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有14篇,包括其中12项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项采用随机平衡对照,1项采用随机抽签法。33项研究均无提及是否对随机分配方案进行隐藏,也无一篇研究提及是否对研究者或受试者实施盲法。有8项研究报告试验过程中有退出、脱落和排除病例,但均未提及是否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Intension-to-treat Analysis)。故纳入的33项研究文献存在各种研究方法学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可能存在高风险偏倚。对纳入的17项研究进行妊娠超过12周有效率的Meta分析,得出补肾活血实验组(中药或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效果要优于西药对照组(OR=2.22,95%CI为[1.75,2.81],P<0.00001)。进行亚组后结果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的疗效要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OR=2.98,95%CI为[2.23,3.98],P<0.00001)。排除1项异质性研究后,中药组与西药的比较也较有优势(OR=1.72,95%CI为[1.02,2.91],P=0.04。在早期流产率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实验组对降低RSA患者早期流产率优于对照组(OR=0.45,95%CI[0.36,0.57],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也表明中西药结合的疗效较单纯西药更显着(OR=0.34,95%CI为[0.25,0.46],P<0.00001)。而单纯中药与西药比较在排除异质性研究后显示中药治疗也较有优势(OR=0.57,95%CI[0.34,0.96],P=0.04)。而活产率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补肾活血实验组治疗复发性流产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活产率,其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组(OR=2.41,95%CI为[1.89,3.07],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比单纯西药更有优势(OR=2.69,95%CI为[1.98,3.65],P<0.00001)。而单纯中药与西药比较在排除异质性后显示中药治疗仍较有优势。(OR=2.56,95%CI为[1.64,3.98],P<0.0001)。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肾活血实验组可明显改善ACA抗体转阴率(OR=2.73,95%CI[1.72,4.33],P<0.0001),而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效果比单纯西药为佳(OR=3.51,95%CI[1.82,6.79],P=0.0002)。在降低复发性流产患者D-二聚体水平方面,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比较,无论单纯中药治疗或者与中西药结合治疗均无优势(中药:SMD=-0.12,95%CI[-0.31,0.07],P=0.21;中西药:SMD=-0.10,95%CI[-0.23,0.03],P=0.12)。安全性的评价:仅有5项具体报告了不良事件与药物副反应,但上述相关资料太少,未说明根据什么标准化监测或是否患者自愿报告填写所收获的有关结果资料。在临床试验中,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应同时受到重视。一些偶发事件或严重的负性事件应通过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加以监定。由于本系统评价所能监定随机对照试验的数量有限,也缺乏安慰剂对照试验,且治疗和随访的时间不够长,未说明不良反应的监测或报告,因此有关复发性流产运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的不良反应本系统评价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有效病例采用补肾活血法的用药规律进行频数统计,得出临床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主要治法为温补肾阳、活血化瘀,并可配合补气养血、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理气疏肝、利水渗湿等治法配伍运用。频数统计并得出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59种中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温补肾阳药有菟丝子、续断、桑寄生、杜仲等,而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最高的为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等。而运用补肾活血法的常用方药是以寿胎丸为基础,再配合活血化瘀之品。研究结论1.根据本系统评价并对3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321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运用补肾活血法进行Meta分析结果,中西药结合治疗RSA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其可改善妊娠有效率、降低早期流产率、提高活产率与及改善ACA抗体转阴率。由于缺少数据,补肾活血法结合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安全性评价尚不能得出结论;2.通过频数法对有效病例进行药物规律的统计,得出临床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主要治法为温补肾阳、活血化瘀,并可配伍应用补气养血、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理气疏肝、利水渗湿等治法。而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补肾药有菟丝子、续断、桑寄生、杜仲,而活血化瘀药则有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等,此为补肾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柳静[8](2017)在《安子合剂对APA阳性流产TLR2、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HPLC指纹图谱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研究安子合剂对抗磷脂抗体(APA)阳性流产小鼠母胎界面Toll样受体2、4(TLR2、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从该信号通路各因子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探讨其安胎作用机制,为安子合剂治疗APA阳性流产提供新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对安子合剂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测定,为研究安子合剂对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谱效关系打下基础,进一步揭示安子合剂对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1.安子合剂单一剂量对TLR2、TLR4、TNF-α的影响试验: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阳性对照,0.0195g/kg)和安子合剂单一剂量组(临床正常剂量,37.7g/kg),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以人β2-糖蛋白I(β2GPI)为诱导剂建立APA阳性流产模型。从妊娠第1天起,阿司匹林组、安子合剂组小鼠灌胃药物,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9天。测定胎鼠及胎盘重量,计算胚胎吸收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联合检测小鼠外周血清ACA、抗β2GPⅠ抗体浓度和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胎盘组织TLR2、TLR4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胎盘组织TLR2、TLR4蛋白表达。2.安子合剂多剂量对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0.0195g/kg)和安子合剂低、中、高剂量组(37.7、75.4、150.8g/kg),每组10只。模型建立及给药方式同以上实验。每天1次,连续9天。分别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胎盘组织该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TLR4、髓样分化蛋白2(MD2)、MyD88、NF-κB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3.建立安子合剂的HPLC指纹图谱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YMC-Pack ODS-A色谱柱(4.6mm×250mm,5μm),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采用"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处理分析。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胎盘组织TLR2、TLR4mRNA水平显着升高,蛋白均呈弥漫性高表达(P<0.01或P<0.001);与模型组相比,安子合剂组能增加胎鼠、胎盘重量(P<0.05或P<0.01),显着减少胚胎吸收率、降低血清ACA浓度(P<0.05),阿司匹林组、安子合剂组均能降低小鼠血清抗β2GP I抗体、TNF-α浓度(P<0.05或P<0.001),下调小鼠胎盘组织TLR2及TLR4mRNA水平,并使TLR2、TLR4蛋白呈中低表达(P<0.05或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安子合剂组降低抗β2GPI抗体浓度更为明显(P<0.01)。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胎盘组织TLR4、MD2、MyD88、NF-κB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司匹林组和安子合剂低、中剂量组小鼠胎盘组织TLR4、MD2、MyD88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安子合剂高剂量组小鼠胎盘组织TLR4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各给药组小鼠胎盘组织NF-κ 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且安子合剂低剂量组小鼠胎盘组织TLR4、MD2mRNA表达水平和MD2、MyD88蛋白表达水平较阿司匹林组更低(P<0.05或P<0.01)。3.建立安子合剂指纹图谱:确立了 20个共有峰的共有模式,10个批次安子合剂样品指纹图谱各色谱峰的分离较好,符合指纹图谱检测要求。结论:安子合剂抑制APA阳性流产小鼠母胎界面TLR2、TLR4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上游关键启动子TLR2、TLR4,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转导,减少炎症因子释放,这可能是其安胎作用机制之一,同时最佳药效剂量为临床正常用药剂量。对安子合剂建立HPLC指纹图谱,方法可靠、简便易行。
储继军[9](2016)在《补肾安胎冲剂对RSA小鼠母胎界面血管重铸的干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VEGF/PI3K/AKT信号通路为切入点,研究补肾安胎冲剂对RSA模型小鼠胎盘血管重铸的干预机制。通过观察蜕膜VEGF、VEGFR-2、s VEGFR-1、MAPK、HIF-1α、ES、RAS和MVD的表达及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检测VEGF、VEGF受体、促血管生成因子、抑血管生成因子、PI3K、AKT、p-AKT等m RNA的表达,探索补肾安胎冲剂对VEGF/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补肾健脾中药促进母胎界面血管重铸、保护妊娠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丰富补肾健脾中药治疗RSA的科学内涵。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分析RSA小鼠母胎界面血管生成与脾肾的关系;从中医理论角度,阐释RSA小鼠子宫蜕膜组织血管生成“从脾肾论治”的机制。实验取雌性CBA/J小鼠50只,雄性DBA/2小鼠20只,雄性BALB/c小鼠5只,按2∶1比例合笼交配,检出阴栓者计为妊娠第0天,分别建立RSA模型CBA/J×DBA/2小鼠与正常妊娠模型CBA×BALB/c小鼠,按妊娠顺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黄体酮胶囊对照组、补肾安胎冲剂低剂量组和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每组动物数均为8只。其中正常妊娠组、模型对照组分别予以蒸馏水灌胃,黄体酮胶囊组、补肾安胎冲剂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15天,末次给药24h后,断颈处死孕鼠,剖视子宫观察各组小鼠胚胎丢失率,取其子宫蜕膜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子宫蜕膜组织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蜕膜组织VEGF、VEGFR-2、s VEGFR-1、MAPK、HIF-1α、ES、RAS和MVD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检测蜕膜组织MVD、HIF-1α、VEGF、ES及PI3K、AKT、p-AKT的表达,Q-PCR法检测蜕膜组织VEGF m RNA、VEGFR-2m RNA、s VEGFR-1 m RNA、Ras m RNA、MAPK m RNA、HIF-1αm RNA、ESm RNA的含量等。结果理论研究结果:1.母胎界面血管重铸是维持妊娠的关键。胎儿及胎盘的正常发育都主要取决于滋养细胞的分化和子宫-胎盘血管网络的构建。受精卵在着床过程之中,滋养细胞侵入子宫内膜和螺旋动脉,前者产生大量血管生成因子,后者逐渐取代内皮细胞,导致螺旋动脉扩张,不仅使植入部位的血流增加,而且使子宫内膜在短时间内迅速蜕膜化,在各种血管生长因子的共同调控下形成大量新生血管。2.血管新生是促进母胎界面血管重铸的本质。正常组织中由于缺少促血管生成刺激因子或者血管生成刺激因子被高水平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严格控制,促血管生成和抑制血管生成两者处于平衡状态;当促血管生长因子浓度上升,或者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浓度下降,都会打破血管生成的调节平衡,促血管生成因素处于优势从而引起血管生成过程。3.VEGF/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促进母胎界面血管重铸。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能通过多种途径上调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从而启动VEGF基因转录,促进VEGF表达。4.脾肾亏虚是RSA的重要病机。妊娠从着床到胎盘形成的整个过程不仅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而且都离不开血管新生、通透性改变,胚胎生长发育、妊娠成功的关键在于胎儿、胎盘及子宫蜕膜血管的生长发育,这就要求胎盘血管网需要充分发育才能满足母胎之间气体和养料的交换及胎儿代谢废物的排泄的需要。这些都与中医学“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肾藏精,主生殖”等理论密切关联。5.健脾益肾是促进RSA母胎界面血管重铸的重要治则。补肾健脾法具有防治流产的确切疗效,补肾健脾中药补肾安胎冲剂能够促进血管的生成和发育,以维持正常的妊娠,为中药通过改善蜕膜血管生成方面而发挥其保胎作用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实验研究结果:1.与正常妊娠小鼠相比,模型组RSA小鼠胚胎丢失率显着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药组RSA小鼠胚胎丢失率显着降低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妊娠小鼠比较,模型组RSA小鼠绒毛形态呈现为大小不一,不规则状,合体滋养层细胞明显减少,细胞滋养层细胞也相对减少;模型组小鼠细胞可见萎缩变性,排列较为紊乱,并能观察到明显的凋亡细胞和炎性细胞;细胞核呈现固缩态,染色程度较深;间充质及基质纤维素样变性十分明显,间质血管也明显减少;此外,蜕膜组织变性明显,上皮有缺失,细胞排列凌乱,腺体呈皱缩状,血管可见明显瘀血。给予补肾安胎冲剂和黄体酮胶囊干预后,RSA小鼠蜕膜组织血管形态学呈现好转趋势。3.在各组小鼠蜕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主要见于蜕膜细胞、腺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细胞核着色不明显,蜕膜细胞阳性染色强;VEGFR-2在蜕膜组织的阳性表达位于大部分蜕膜细胞及少数腺上皮细胞的胞核和胞浆内;s VEGFR-1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存在丰富的表达。模型组RSA小鼠VEGF、VEGFR-2的表达低于正常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s VEGFR-1的表达高于正常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组。4.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RSA小鼠HIF-1α、VEGF、MVD蛋白表达显着降低、ES蛋白显着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HIF-1α、VEGF、MVD 3种蛋的白表达升高、而ES蛋白则降低,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I3K、AKT、p-AKT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PI3K、AKT、p-AKT蛋白表达显着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RSA小鼠HIF-1α、VEGF m RNA表达显着降低、ES m RNA显着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HIF-1α、VEGF m RNA表达显着升高、ES m RNA显着降低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RSA小鼠RAS、MAPK、VEGF-R2 m RNA表达显着降低、SVEGF-R1 m RNA显着升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Ras、MAPK、VEGF-R2m RNA表达显着升高、SVEGF-R1 m RNA显着降低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A小鼠存在蜕膜血管新生障碍,且蜕膜血管新生与VEGF/PI3K/AKT表达有关。补肾安胎冲剂能明显改善RSA小鼠胚胎丢失率、促进蜕膜血管新生。补肾安胎冲剂改善RSA小鼠蜕膜血管新生的机制在于:1.补肾安胎冲剂通过调节蜕膜组织细胞因子表达改善RSA小鼠血管新生:通过上调蜕膜血管VEGF、VEGFR-2、MAPK、HIF-1α、RAS和MVD蛋白表达,下调s VEGFR-1和ES蛋白表达,从而改善RSA小鼠蜕膜血管新生。2.补肾安胎冲剂通过调节蜕膜组织VEGF/PI3K/AKT通路表达改善RSA小鼠蜕膜血管新生:通过上调蜕膜血管PI3K、AKT、p-AKT蛋白表达,调节VEGF/PI3K/AKT通路表达,改善RSA小鼠胚胎丢失率和蜕膜血管新生。3.补肾安胎冲剂通过调节蜕膜组织HIF-1α、VEGF、ES m RNA水平改善RSA小鼠蜕膜血管新生:通过上调蜕膜血管HIF-1α、VEGF m RNA表达,下调ES m RNA水平,改善RSA小鼠胚胎丢失率和蜕膜血管新生。4.补肾安胎冲剂通过调节蜕膜组织RAS、MAPK、VEGF-R2 m RNA、SVEGF-R1 m RNA水平改善RSA小鼠蜕膜血管新生:通过上调蜕膜血管Ras、MAPK、VEGF-R2 m RNA表达,下调SVEGF-R1 m RNA水平,改善RSA小鼠胚胎丢失率和蜕膜血管新生。
冯晓玲,陈璐,李娜,赵颜,马丽平,王玲[10](2015)在《隐丹参酮对ACA、Anti-β2-GP1阳性大鼠抗体水平及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隐丹参酮对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GP1)阳性模型SD大鼠抗体水平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隐丹参酮组(0.03μg/g)、丹参注射液组(6μl/g)、阿司匹林组(0.04μg/g)、水溶剂组(与隐丹参酮组相同体积吐温80与0.9%Na Cl溶液的混合液)、模型组(与隐丹参酮组相同体积0.9%Na Cl溶液)、空白组(与隐丹参酮组相同体积0.9%Na Cl溶液)。采用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及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造模,共16日。于造模完成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2周。造模完成后及灌胃结束后采血,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ACA、Anti-β2-GP1水平,再将雌雄大鼠合笼,受孕的第12天将大鼠处死。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计算活胎数。取大鼠子宫蜕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法测定Toll样受体4(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隐丹参酮可以有效降低血清中ACA、Anti-β2-GP1的水平,提高大鼠活胎数。2隐丹参酮可以使大鼠子宫蜕膜细胞内TLR4的表达水平降低,从而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降低妊娠风险。结论隐丹参酮可有效降低ACA、Anti-β2-GP1阳性大鼠的流产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二、丹参注射液对β_2糖蛋白Ⅰ诱导产生抗心磷脂抗体的影响(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丹参注射液对β_2糖蛋白Ⅰ诱导产生抗心磷脂抗体的影响(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胎元饮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气血两虚型APS所致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RSA-APS的认识 |
1.1 RSA-APS中医病因病机 |
1.2 RSA-APS的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RSA-APS的认识 |
2.1 APS导致RSA的机制 |
2.2 RSA-APS的诊断 |
2.3 RSA-APS的治疗 |
2.4 观察指标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随访方案 |
2.5 疗效判定 |
2.6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资料可比性 |
3.2 主要指标及疗效比较 |
3.3 安全性评价 |
3.4 随访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1.1 中医病机的确立 |
1.2 中医治法的探讨 |
1.3 西医治疗本病的不足 |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
2. 胎元饮的组方分析及药理学研究 |
3. 临床疗效分析 |
3.1 aPL转阴率结果分析 |
3.2 凝血指标结果分析 |
3.3 中医证候评分结果分析 |
3.4 保胎成功率结果分析 |
3.5 综合疗效结果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育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血栓前状态所致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给药 |
2.3 疗程 |
2.4 注意事项 |
3.观测指标 |
3.1 疗效性指标 |
3.2 安全性观察 |
3.3 注意的事项 |
4.疗效评定标准 |
4.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5.统计学方法 |
6.研究结果 |
6.1 病例纳入情况分析 |
6.2 治疗后疗效分析 |
6.3 安全性分析 |
7.讨论 |
7.1 现代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
7.2 中医对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
7.3 中药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用药优势 |
7.4 导师采用中药+LMWH联合应用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 |
7.5 中药组方分析 |
7.6 疗效评价 |
8.结论 |
9.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加减胶艾汤促进胎盘DAF表达抑制aPL诱导补体异常激活介导的胚胎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祖国医学对aPL阳性流产的研究 |
1.1 传统中医对aPL阳性流产的研究 |
1.2 现代中医对aPL阳性流产的研究 |
2.现代医学对aPL阳性流产的研究 |
2.1 aPL阳性流产之现代病理机制 |
2.2 aPL阳性流产之检测及诊断标准 |
2.3 aPL阳性流产之西医治疗概况 |
3.立题依据 |
3.1 拟研究病理机制 |
3.2 肾虚血瘀为aPL阳性流产的重要病因病机 |
3.3 补肾活血方可有效治疗aPL阳性流产 |
3.4 加减胶艾汤可明显改善aPL阳性患者妊娠结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实验目的 |
2.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饲料 |
2.3 实验用药 |
2.4 实验试剂 |
2.5 实验主要仪器 |
2.6 动物模型建造 |
2.7 动物受孕标志 |
2.8 实验分组及给药 |
2.9 实验检测指标及方法 |
2.10 统计学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加减胶艾汤对aPL模型小鼠胚胎吸收率的影响 |
3.2 加减胶艾汤对胎盘组织炎性损伤、胎盘梗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
3.3 加减胶艾汤对C3在母胎界面沉积的影响 |
3.4 加减胶艾汤对母胎界面ILβ-1、IL-8、TNF-α及C3含量的影响 |
3.5 加减胶艾汤对母胎界面DAF表达的影响 |
3.6 总结 |
4.结论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实验技术路线图 |
附录3: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DT-010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阿霉素心脏毒性及其研究现状 |
1.1 阿霉素等蒽环类药物概述 |
1.2 阿霉素的抗肿瘤作用与机制 |
1.3 阿霉素心脏毒性及发生机制 |
1.4 阿霉素等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防治措施 |
2.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研究现状 |
2.1 NCAM1的结构、生化特性和组织分布 |
2.2 NCAM1的生理作用 |
2.3 NCAM1介导的信号传导 |
2.4 NCAM1与心脏疾病 |
3.新型丹参素川芎嗪衍生物DT-010 |
3.1 丹参素及其心血管药理作用 |
3.2 川芎嗪及其心血管药理作用 |
3.3 丹参素和川芎嗪联合应用 |
3.4 新型丹参素川芎嗪衍生物DT-010 |
第二章 DT-010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脏毒性的作用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设备与耗材 |
1.3 实验试剂 |
1.4 主要溶液及试剂配制 |
2.实验方法 |
2.1 大鼠阿霉素心脏毒性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
2.2 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和存活率记录 |
2.3 超声心动图的测定 |
2.4 动物取材 |
2.5 HE染色病理观察 |
2.6 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表达水平 |
2.7.统计学分析 |
3.实验结果 |
3.1 DT-010提高阿霉素毒性大鼠的生存率 |
3.2 DT-010减缓阿霉素毒性大鼠体重下降 |
3.3 DT-010改善阿霉素毒性大鼠的心功能 |
3.4 DT-010改善阿霉素毒性大鼠的心肌组织病变 |
3.5 DT-010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
4.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T-010抗阿霉素心脏毒性的蛋白质组学分析——NCAM1蛋白的发现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样本 |
1.2 实验设备与耗材 |
1.3 实验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蛋白质组学检测 |
2.2 验证NCAM1在心脏组织的表达情况 |
2.3 统计学分析 |
3.实验结果 |
3.1 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 |
3.2 NCAM1蛋白的发现 |
3.3 DT-010明显促进阿霉素大鼠心肌组织NCAM1的表达 |
4.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T-010调节NCAM1的表达发挥抗阿霉素心肌毒性作用的机制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与细胞 |
1.2 实验设备与耗材 |
1.3 实验试剂 |
1.4 主要溶液及试剂配制 |
2.实验方法 |
2.1 原代心肌细胞的提取 |
2.2 H9c2心肌细胞培养 |
2.3 DT-010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其对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
2.4 MTT测定细胞活力 |
2.5 siRNA转染实验操作 |
2.6 MTT法检测沉默NCAM1表达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
2.7 Hoechst染色检测NCAM1沉默后DT-010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2.8 沉默NCAM1后DT-010对阿霉素诱导的活性氧生成的作用测定 |
2.9 Western Blot检测 |
2.10 统计学分析 |
3.实验结果 |
3.1 DT-010减轻阿霉素诱导的原代和H9c2心肌细胞损伤 |
3.2 DT-010增加阿霉素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中NCAM1的表达 |
3.3 沉默NCAM1减弱DT-010对阿霉素损伤的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
3.4 沉默NCAM1的表达减弱DT-010的抗凋亡作用 |
3.5 沉默NCAM1的表达增加阿霉素诱导的超氧阴离子型ROS的产生 |
3.6 沉默NCAM1的表达减弱DT-010的抗氧化作用 |
3.7 DT-010可能通过NCAM1/p38信号途径发挥抗阿霉素心肌毒性作用 |
4.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讨论 |
1.DT-010抗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 |
2.NCAM1介导DT-010抗阿霉素心肌毒性的可能机制 |
3.蛋白质组学研究分析DT-010抗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可能作用途径 |
3.1 DT-010能够影响细胞凋亡和细胞死亡相关信号 |
3.2 DT-010能够影响心肌收缩相关蛋白 |
3.3 DT-010能够影响氧运输相关蛋白 |
3.4 DT-010能够影响糖酵解功能和HIF-1信号通路 |
3.5 DT-010能够影响线粒体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功能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1.总结 |
2.创新点 |
3.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5)安子合剂治疗同种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及对BA和Treg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1.1 病名溯源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对治疗的认识 |
2. 西医学研究进展 |
2.1 RSA免疫学病理研究 |
2.2 RSA非免疫学病理研究 |
2.3 对免疫性RSA治疗的研究 |
2.4 对非免疫性RSA治疗的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项目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主要指标及疗效比较 |
3.3 安全性指标观察 |
4. 总结 |
4.1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 |
4.2 封闭抗体情况 |
4.3 血清Treg水平 |
4.4 综合疗效 |
5. 结论 |
第三章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1.1 前期研究基础 |
1.2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依据 |
1.3 病机的确立 |
2. 安子合剂的组方分析及药理研究 |
2.1 安子合剂的组方分析 |
2.2 安子合剂的药理研究 |
3. 安子合剂的疗效分析及机理探讨 |
3.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3.2 封闭抗体分析 |
3.3 血清Treg水平分析 |
3.4 综合疗效分析 |
4. 存在问题和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安子合剂治疗同种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病例观察表 |
附录2 肾虚血热夹瘀型中医证候积分表 |
附录3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病因研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免疫学病因 |
1.1 自身或同种免疫型 |
1.1.1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aPL) |
1.1.2 ANA ANA是一类主要存在于血清中的一系列自身抗细胞核抗原抗体的总称。 |
1.1.3 麦胶性肠病 |
1.2 封闭抗体(blocking antibody, BA)缺乏 |
1.3 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异常 |
1.3.1 细胞因子和Treg |
1.3.2 NK细胞 |
2 治疗方法 |
2.1 内分泌治疗 |
2.2 免疫治疗 |
2.2.1 主动免疫治疗 |
2.2.2 被动免疫治疗 |
2.2.3 免疫抑制治疗 |
2.2.3.1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
2.2.3.2 CsA治疗 |
2.3 G-CSF治疗 |
2.4 中医药辅助治疗 |
3 结语 |
(7)复发性流产运用中医补肾活血法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复发性流产的理论研究 |
1.1 中医对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
1.1.1 古代对滑胎的论述 |
1.1.2 病因病机的论述 |
1.1.3 对滑胎的论治 |
1.1.4 近代对复发性流产病机的论述 |
1.1.5 近代对复发性流产的论治 |
1.2 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研究概况 |
1.2.1 肾虚血瘀与复发性流产 |
1.2.2 补肾活血法与复发性流产 |
1.2.3 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
1.2.4 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实验研究 |
1.2.5 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系统分析 |
1.3 复发性流产现代研究进展 |
1.3.1 关于复发性流产的定义 |
1.3.2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及治疗概况 |
第二章 复发性流产运用中医补肾活血法的系统分析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2.1 数据来源 |
2.2.2 检索策略 |
2.2.3 文献纳入标准 |
2.2.4 文献排除标准 |
2.3 文献评价方法 |
2.3.1 文献筛选 |
2.3.2 数据提取 |
2.3.3 偏倚风险评估 |
2.4 统计学处理 |
2.4.1 数据综合 |
2.4.2 异质性分析 |
2.4.3 敏感性分析 |
2.4.4 发表性偏倚识别 |
2.5 结果 |
2.5.1 纳入研究筛选结果 |
2.6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6.1 文献描述 |
2.6.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6.3 安全性评价 |
2.7 META分析结果(疗效结果总结见表3) |
2.7.1 妊娠超过12周有效率比较 |
2.7.2 安全性分析 |
2.7.3 敏感性分析 |
2.7.4 偏倚检测 |
2.7.5 妊娠早期流产率的比较 |
2.7.6 安全性分析 |
2.7.7 敏感性分析 |
2.7.8 偏倚检测 |
2.7.9 活产率的疗效比较 |
2.7.10 安全性分析 |
2.7.11 敏感性分析 |
2.7.12 偏倚检测 |
2.7.13 ACA抗体转阴率的比较 |
2.7.14 安全性分析 |
2.7.15 敏感性分析 |
2.7.16 D-II聚体水平的数值比较 |
2.7.17 敏感性分析 |
2.7.18 偏倚检测 |
2.7.19 中药与西药疗效亚组分析 |
第三章 复发性流产运用补肾活血法的用药规律 |
3.1 复发性流产运用补肾活血法的选方用药 |
3.2 复发性流产运用补肾活血法常用中药类别及频次 |
3.3 复发性流产运用补肾活血法33项研究首20种药物与分布 |
3.4 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活产率疗效 |
3.5 孕前及孕期补肾活血药的应用 |
3.6 小结 |
3.7 讨论 |
3.7.1 资料总结 |
3.7.2 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分析 |
3.7.3 研究和方法学质量分析 |
3.7.4 复发性流产运用补肾活血法的用药特点分析 |
3.7.5 活血化瘀中药应用探讨 |
3.7.6 孕前和孕期补肾活血药的分析 |
3.7.7 中药活血药与西药抗凝剂的探讨 |
3.7.8 对未来临床研究的期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8)安子合剂对APA阳性流产TLR2、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HPLC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APA阳性流产的研究 |
1.1 古代中医学对APA阳性流产的研究 |
1.2 现代中医学对APA阳性流产的研究 |
2. 西医学对APA阳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
2.1 APA阳性流产的病理机制研究 |
2.2 APS的诊断 |
2.3 APA阳性流产的治疗研究 |
2.4 TLR2、TLR4/MyD88/NF-κB与APA阳性流产的关系 |
3.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
3.1 中药指纹图谱 |
3.2 中药谱效关系 |
4. 安子合剂的前期研究基础 |
4.1 安子合剂组方分析 |
4.2 安子合剂前期临床研究 |
4.3 安子合剂前期实验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安子合剂对APA阳性小鼠TLR2、TLR4、TNF-α的影响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用药 |
2.3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4 模型制备 |
2.5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2.6 标本处理方法 |
2.7 检测方法 |
2.8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各组胎鼠重量、胎盘重量 |
3.2 各组胚胎丢失率 |
3.3 各组小鼠ACA滴度比较 |
3.4 各组小鼠抗β_2GP I抗体浓度 |
3.5 各组小鼠TNF-α浓度 |
3.6 各组母胎界面TLR2mRNA表达水平 |
3.7 各组母胎界面TLR4mRNA表达水平 |
3.8 各组母胎界面TLR2蛋白表达 |
3.9 各组母胎界面TLR4蛋白表达 |
4. 结论 |
5. 讨论 |
5.1 基于免疫炎症机制APA阳性流产中医病机探析 |
5.2 TLR2、TLR4介导APA阳性流产免疫炎症机制探讨 |
5.3 安子合剂对APA阳性流产TLR2、TLR4介导免疫炎症机制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安子合剂对APA阳性小鼠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用药 |
2.3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4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2.5 标本处理方法 |
2.6 检测方法 |
2.7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各组小鼠胎盘组织TLR4mRNA表达水平 |
3.2 各组小鼠胎盘组织MD2 mRNA表达水平 |
3.3 各组小鼠胎盘组织MyD88mRNA表达水平 |
3.4 各组小鼠胎盘组织NF-κB mRNA表达水平 |
3.5 各组小鼠胎盘组织TLR4蛋白表达水平 |
3.6 各组小鼠胎盘组织MD2蛋白表达水平 |
3.7 各组小鼠胎盘组织MyD88蛋白表达水平 |
3.8 各组小鼠胎盘组织NF-κB蛋白表达水平 |
4. 结论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安子合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仪器与试药 |
3. 方法 |
3.1 色谱条件 |
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4 方法学考察 |
4. 结果 |
4.1 安子合剂指纹图谱的建立 |
4.2 安子合剂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
5. 结论 |
6.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补肾安胎冲剂对RSA小鼠母胎界面血管重铸的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母胎界面血管重铸是维持妊娠的关键 |
2.血管新生是促进母胎界面血管重铸的本质 |
3.VEGF/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促进母胎界面血管重铸 |
4.脾肾亏虚是RSA的重要病机 |
5.健脾益肾是促进RSA母胎界面血管重铸的重要治则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及药品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模型复制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各组胚胎丢失率的比较 |
2.2 补肾安胎冲剂对RSA小鼠蜕膜组织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
2.3 补肾安胎冲剂对蜕膜组织中VEGF、VEGFR-2、sVEGFR-1、MAPK、HIF-1α、ES、RAS和MVD分布及表达的影响 |
2.4 补肾安胎冲剂对蜕膜组织中HIF-1α、VEGF、ES、MVD蛋白的影响 |
2.5 补肾安胎冲剂对蜕膜组织中PI3K、AKT、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
2.6 补肾安胎冲剂对蜕膜组织中HIF-1α、VEGF、Ras、MAPK、ES、SVEGF-R1、VEGF-R2 mRNA的影响 |
2.7 β-Actin、HIF-1α、VEGF、ES、Ras、MAPK、VEGF-R2、SVEGF-R1的扩增曲线 |
2.8 β-Actin、HIF-1α、VEGF、ES、Ras、MAPK、VEGF-R2、SVEGF-R1的熔解曲线 |
第三部分 讨论 |
1.复发性流产与血管重铸的关系 |
2.VEGF/PI3K/AKT信号通路与母胎界面血管重铸的关系 |
2.1 VEGF与母胎界面血管重铸的关系 |
2.2 PI3K/AKT与母胎界面血管重铸的关系 |
2.3 HIF-1α、ES、MVD与母胎界面血管重铸的关系 |
3.补肾健脾法对RSA的影响 |
3.1 脾肾亏虚是RSA的关键病机 |
3.2 补肾健脾法是RSA的重要治则 |
3.3 补肾健脾法对RSA母胎界面血管重铸的影响 |
4.补肾安胎冲剂对RSA母胎界面血管重铸的影响 |
4.1 补肾安胎冲剂组方的探讨 |
4.2 补肾安胎冲剂对RSA小鼠疗效分析 |
第四部分 结语 |
1.研究结论 |
2.创新点 |
3.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奖励 |
致谢 |
(10)隐丹参酮对ACA、Anti-β2-GP1阳性大鼠抗体水平及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四、丹参注射液对β_2糖蛋白Ⅰ诱导产生抗心磷脂抗体的影响(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胎元饮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气血两虚型APS所致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D]. 胡溢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育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血栓前状态所致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D]. 李娟宁.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3]加减胶艾汤促进胎盘DAF表达抑制aPL诱导补体异常激活介导的胚胎损伤[D]. 陈玥婷.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DT-010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谢彩鹏. 暨南大学, 2020(12)
- [5]安子合剂治疗同种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及对BA和Treg的影响[D]. 曹天澈.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病因研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J]. 季筱雨,叶平. 现代免疫学, 2019(05)
- [7]复发性流产运用中医补肾活血法的Meta分析[D]. 张文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6)
- [8]安子合剂对APA阳性流产TLR2、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HPLC指纹图谱研究[D]. 柳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补肾安胎冲剂对RSA小鼠母胎界面血管重铸的干预机制研究[D]. 储继军.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隐丹参酮对ACA、Anti-β2-GP1阳性大鼠抗体水平及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J]. 冯晓玲,陈璐,李娜,赵颜,马丽平,王玲.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