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健舒神丸治疗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嗜睡25例

加健舒神丸治疗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嗜睡25例

一、加减薯蓣丸治疗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倦睡症25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霜梅[1](2020)在《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研究及其中医药治疗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障碍对心脑血管疾病后的生活质量有着持续的负面影响。脑卒中相关的睡眠失调常见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嗜睡、不安腿综合征等多种形式。近年来不同形式的睡眠障碍与卒中之间的关系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卒中后失眠作为公认的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严重影响卒中幸存者的康复治疗,还会降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虽然现代医家对卒中后失眠的治疗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临床经验,但对于其病因病机的总结,体质、症候、常见中医临床症状与卒中后失眠的关系等方面尚未有系统总结。本课题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前瞻性恢复期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性研究、横断面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性研究和卒中后失眠的中西医治疗网状Meta分析,以期完成对卒中后失眠发病因素的初步探索并明确其与常见脑血管危险因素、中医体质症候方面的关系,系统地总结中医治疗卒中后失眠的特色和经验,丰富对卒中后失眠研究的中医内容并以此作为中医开展相关研究开端,争取为今后中医研究卒中后并发疾病方面提供方法学经验。方法:本课题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全面梳理国内外对卒中与各种形式睡眠障碍的研究报道完成文献综述,初步从中西医两方面整理卒中与多种睡眠障碍间关系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别通过前瞻性和横断面临床研究收集不同时期卒中患者的中西医相关临床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卒中后失眠的发病因素或常见合并症状的总结;第四部分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纳入中医疗法对比单纯西药治疗卒中后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Meta分析的方式进行单纯针灸、针药联合、单纯耳穴与单纯西药在有效率、痊愈率、PSQI评分等方面的比较,总结当代医家在治疗卒中后失眠时的主方中药与穴位选择,为推广使用针灸等疗法治疗卒中后失眠提供疗效依据。结果:1.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国内外学者对睡眠障碍与卒中发病、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对于患者预后等方面进行的探索,发现各种形式的睡眠障碍可能与卒中之间通过多种病理机制相联系,甚至可形成恶性循环而产生不利影响。2.中医经典中无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病名和专门论述,但其作为理论来源指导着我国医家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目前对于卒中后合并睡眠障碍尤其是睡眠呼吸暂停、嗜睡、不安腿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主要以个案和临床经验总结为主,且尚未形成对卒中后多种形式睡眠障碍病因病机的系统认识。我国医家对卒中后失眠的治疗进行了大量探索,尤其是多种治疗方法合用,疗效较为显着,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推广。3.通过前瞻性收集275例急性期卒中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对恢复期卒中后失眠的发病因素进行了探索。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西医方面,糖化血红蛋白、年轻老年、失眠、NIHSS评分>10分、抗生素应用、颈动脉硬化、焦虑、脑卒中、抑郁是卒中后3个月失眠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5.92、0.3、4.4、5.33、6.81、2.73、2.92、3.53、2.94。在中医方面,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中风病临床症候评分>40分、不欲饮食、善太息、情绪低落、多愁善感、失眠多梦、血瘀质、肌肤甲错、心悸、痰湿质、湿热质、多痰、脘腹胀满是卒中后3个月失眠的常见要素,其OR值分别为4.29、4.3、5.15、2.6、4.56、17.04、9.99、2.86、3.09、5.55、11.7、13.36、3.5、7.83。4.使用Logistic回归探索恢复期卒中后出现失眠的患者在卒中证型与性别、年龄、临床类型、发病部位、发病数目、发病季节、卒中位置、体质的关系,发现病位在左侧、右侧,年龄大于75岁与卒中后失眠风痰阻络证常同时出现。血瘀质、后循环、男性不常与风痰阻络证同时出现。发病季节在春季,发病时体质为阳虚质常与卒中后失眠的阴虚风动证同时出现,而男性不常与阴虚风动证同时出现。5.通过横断面研究收集后遗症期卒中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对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的发病因素进行了探索。综合两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西医方面,男性、BMI>24kg/m2、脑干、心脏病史、失眠史、糖尿病、运动习惯、焦虑史皆为卒中后失眠的危险因素。在中医方面,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胸闷、气虚质、失眠多梦、头痛、中风病临床症候评分<20分、情绪低落、善太息、神疲乏力、头昏、风痰阻络、气短懒言、恶风是卒中后遗症期失眠的常见合并要素。6.使用Logistic回归探索后遗症期卒中后出现失眠的患者在卒中证型与性别、年龄、临床类型、发病部位、发病数目、发病季节、卒中位置、体质的关系,发现卒中后失眠的病人中年龄小于44岁、年龄大于75岁在后遗症期风痰阻络证的卒中后失眠中更常见,而出血性卒中少与后遗症期风痰阻络证卒中后失眠同时出现。发病季节在春季,发病时体质为阳虚质、平和质常与阴虚风动证卒中后失眠同时出现,而出血性卒中不常与阴虚风动证同时出现。7.通过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针灸、针药联合、单纯耳穴对比单纯西药治疗卒中后失眠在有效率、痊愈率、PSQI评分上,有着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进行推广。结论:1.结合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无论是在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血糖异常、既往有失眠史都是卒中后失眠发病的危险因素。在恢复期,与卒中相关的急性期使用过抗生素治疗、NIHSS评分>10分是恢复期卒中后失眠的危险因素。2.在中医方面,通过临床研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无论是在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平素有善太息、情绪低落、失眠多梦都是卒中后不寐易发的常见合并症;恢复期卒中后不寐的发生更易受体质如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的影响。3.对于无论是在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的风痰阻络证卒中患者,年龄大于75岁都是其常见因素;对于无论是在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的阴虚风动证卒中患者,常与阳虚质、卒中发病季节在春季都是同时出现在卒中后失眠的患者中。4.通过Meta分析显示,中医疗法尤其是针灸疗法对比单纯西药治疗有着不俗的临床疗效,结合本课题组既往的直接Meta部分,针灸可能在改善肢体功能、减少不良反应上更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但鉴于随机对照试验质量不一以及研究间异质性的存在,鼓励未来进一步开展更高质量、规模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药治疗卒中后失眠的国际推广提供试验依据。

张文砚[2](2019)在《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中西医治疗概述》文中研究指明脑卒中后睡眠倒错是脑卒中急性期及恢复早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以白天睡眠、夜间清醒为特点。目前对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将其纳入"不寐"、"嗜睡"的范畴。本文归纳总结了该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提出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李红兵[3](2017)在《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重构干预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神经重构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mtia,VD)发生及维持的重要机制,包括神经元丢失、神经胶质增生、轴突及树突重构、突触联系紊乱及变性等。本课题通过研究加减薯蓣丸对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炎症的干预,探索加减薯蓣丸减少海马椎体元丢失及预防神经重构的作用;研究加减薯蓣丸对VD大鼠海马神经胶质细胞中少突胶质细胞及星型胶质细胞增生干预及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作用,探索其对VD神经胶质及神经纤维重构的干预;研究加减薯蓣丸对VD大鼠海马神经突触的保护并促进突触重建作用,探索其增强神经突触联系,预防突触重构的作用。从干预神经重构的三个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加减薯蓣丸对VD的治疗及改善智能的机制。[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4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药物组三组。模型组与药物组采用改良双血管阻断法制备VD模型,假手术组除不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外余操作同手术组。手术一周后药物组以加减薯蓣丸浓缩制剂(由湖北省中医院制剂室制备,剂量按1ml/100g体重)灌胃治疗45天,另两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剂量、疗程同药物组。记录三组大鼠在术前、术后与取材前体重变化,观察大鼠精神、饮食、进水等情况。以水迷宫行为学实验(包括定位航行实验与空间探索实验)评定三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对大鼠海马取材,取新鲜海马组织以进行电镜观察及RT-PCR检测;取灌注海马组织以进行HE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HE染色重点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组织改变,包括椎体细胞层、辐射层、腔隙层、及多形细胞层改变;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1区Bax、Bcl-2与NF-κB以分析VD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与炎症调控,反应神经保护与预防神经重构;检测Olig-2、GFAP以分析少突胶质细胞与星型胶质细胞增生情况以反映海马神经胶质重构;检测SYP、PSD-95、MAP-2分析海马突触蛋白改变以研究突触生成、突触破坏与重建;采用RT-PCR分析海马组织GAP-43m RNA表达以进一步研究神经再生与突触重建的基因调控;采用透射电镜重点观察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一般情况观察:在改良2-VO手术结束后,手术组大鼠进食、进水明显减少,精神差、活跃程度明显低下、嗜睡等现象。一周后体重比假手术组明显下降(F值:19.535,P:0.000),术后经过2周左右的康复及喂养,手术组快速恢复,在进食、饮水等方面明显增多,经过45天的饲养,在取材当天称重,三组体重已无差异(F值:0.010,P:0.990)。水迷宫实验中,各组逃避潜伏期及逃避距离在实验最初两天相互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第三天开始,假手术组逃避距离及逃避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下降较多,达到显着性差异(P<0.05)。第四天药物组逃避距离及逃避潜伏期下降较快,与假手术组接近,二者与模型组相比达到显着性差异(P<0.05,P<0.05)。在空间搜索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假手术组及药物组跨越平台次数均较模型组多,达到显着性差异(P<0.01及P<0.05)、平台所在象限游行时间及游行距离多,达到显着性差异(P<0.05及P<0.01)。三组总游行距离及速度没有统计学差异。HE染色观察:假手术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3-5层,层次分明,相邻细胞排列整齐致密,细胞质均质红染,胞核大而圆,核仁清晰。辐射层呈较规则的辐射状排列,胶质细胞较少,可见呈圆形核的少突胶质细胞。分子层排列致密,细胞间腔隙较少。模型组海马CA1区细胞数目减少,细胞排列紊乱稀疏,椎体细胞分1-3层,细胞形态不完整,胞浆内可见空泡,细胞核深染、固缩,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核仁不明显,部分细胞核消失。辐射层明显疏松,极性紊乱,延续到分子层和腔隙层。腔隙层纤维错乱,缝隙较多较大。可见胶质细胞增生。药物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较为整齐,椎体细胞明显增多,排列5-7层,结构相对正常。辐射层致密,排列较规整。分子层及腔隙层可见大量椎体细胞及胶质细胞增生。RT-PCR测定GAP-43m RNA表达来看,假手术组表达最低,模型组较之明显升高,达到极显着性差异(P<0.01)。而药物组进一步升高,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相比均达到统计学差异(P<0.01及P<0.05)。免疫组化结果:1.凋亡及炎症指标:Bax表达:模型组最高,与药物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均达到极显着性差异(P﹤0.01,P<0.01);假手术组最低,与药物组相比达到极显着性差异(P﹤0.01)。Bcl-2:药物组Bcl-2表达最高,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相比均达到极显着性差异(P﹤0.01,P<0.01);假手术组Bcl-2表达比模型组高,达到极显着性差异(P﹤0.01)。NF-κB:药物组和假手术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达到极显着性差异(P﹤0.01),药物组高于假手术组,达到显着性差异(P﹤0.05)。2.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指标:Olig-2表达:假手术组表达最多,药物组次之,二者与模型组相比达到极显着性差异(P﹤0.01,P<0.01);药物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达到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表达最低。GFAP表达:假手术组最低,与另外两组相比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P<0.01);药物组次之,与模型组相比达到极显着性差异(P﹤0.01);模型组表达最高。3.突触相关蛋白表达:MAP-2表达:药物组及假手术组高于模型组,达到显着性差异(P﹤0.01,P﹤0.05)。药物组高于假手术组,达到极显着性差异(P﹤0.01);SYP表达:药物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及假手术组,达到极显着性差异(P﹤0.01,P<0.01);假手术组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PSD-95表达:药物组及假手术组明显高于模型组,达到极显着性差异(P﹤0.01,P<0.01);药物组最高,与假手术组相比,也达到极显着性差异(P﹤0.01)。突触的电镜观察:假手术组:突触间隙清晰,突触前后膜轮廓完整。突触小泡较多,突触曲面规则,突触前后膜吻合良好,后膜可见明显增厚。线粒体完整,内质网上核糖体较多。模型组:突触间隙模糊,突触前后膜肿胀,空化。难以区分突触前后膜。突触小泡减少,线粒体固缩,较少。内质网脱颗粒。药物组:突触前后膜结构完整。突触间隙清晰可见,突触小泡较多,线粒体结构完整,含量丰富。内质网颗粒较多。[结论]加减薯蓣丸具有明显治疗VD作用,通过本课题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在于:1.通过在缺血环境中对抗海马神经元凋亡、抑制神经炎症、促进神经元再生、保护并恢复神经-血管单元固有构筑,预防神经重构;2.抑制星型胶质细胞增生,促进少突胶质细胞增生及轴突髓鞘化,干预胶质重构以保证神经信息的高效传导;3.保护缺血情况下的突触损伤与变性、促进突触再生与重建、保证突触可塑性及神经信息准确传递。

吴永贵[4](2016)在《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ERK5/BMK1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病机和治法;探索VD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再生的“肾精亏虚”病机生物学基础,分析“加减薯蓣丸”(补肾生髓益智法)对VD发生发展的防治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1理论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基础理论“肾藏精”理论入手,结合现代中医辨治VD的研究进展,探讨VD的基本病机和治法;溯源“加减薯蓣丸”,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分析“加减薯蓣丸”对VD的作用机理。2实验研究:120只SPF级健康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下称正常组):Wistar雄性大鼠20只,不予手术,在造模后第三天开始,予灌胃生理盐水10ml/kg/d×8周。(2)假手术组:Wistar雄性大鼠20只,予颈部局部皮肤切开,并分离出颈总动脉后,既不结扎也不剪断,暴露5分钟直接缝合皮肤。造模后第三天开始,予灌胃生理盐水10ml/kg/d×8周。(3)VD模型组(下称模型组):造模(改良2-VO法)后进行行为学筛查,将符合VD表现的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加减薯蓣丸组),造模后第三天开始,予灌胃生理盐水10ml/kg/d×8周。(4)加减薯蓣丸组(下称治疗组):分组方法同模型组,造模后第三天开始,予灌胃加减薯蓣丸10ml/kg/d×8周。记录大鼠一般状态;分别统计不同时间节点大鼠死亡数,计算大鼠存活率,Log-rank法统计大鼠生存曲线;用Morris水迷宫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病理切片;TUNEL荧光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ERK5/BMK1上游信号因子(MEKK2、MEKK3、mek5)及erk5的表达;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mekk2、mekk3、mek5、erk5蛋白表达。结果:1理论探讨:“肾精亏虚”是vd的基本病机:肾精亏虚是vd的发生根本。肾精亏虚可生痰、瘀,痰、瘀反过来又使肾虚更甚,最终形成“虚虚实实”的恶性循环。肾虚、痰瘀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既是vd发生的前提,亦为vd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所以,在辨治vd时,虽说“肾精亏虚”是vd的基础,亦当重视补肾填精益智与健脾化痰通窍、养血活血通络并举以攻顽疴。对vd的治疗可从补肾立法:通过中医“补肾”法治疗vd的肯定疗效,结合采用现代医学技术进行研究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示脑的功能与肾密切相关,且脑的虚性病变常治以“补肾”。加减薯蓣丸治疗vd的机理分析:加减薯蓣丸是由《金匮要略》中的“薯蓣丸”化裁而来,具有“补肾生髓益智”功效;导师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加减薯蓣丸在干预认知障碍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从行为学、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一定程度的揭示了vd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及过程。2实验结果2.1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正常组:整个实验过程毛发、口唇、指甲、眼珠、精神及食欲等一般情况良好。模型组:造模前,实验大鼠毛发、口唇、指甲、眼珠、精神及食欲等一般情况良好。造模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毛色枯暗、唇甲紫暗、精神萎靡而活动变少、睡眠增多而食欲下降;部分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睑下垂、眼裂减小及眼球轻度凹陷;个别老鼠出现腹部逐渐胀满如球状,伴明显的进食和排便减少,毛色粗糙无光泽,四肢逐渐消瘦而死亡等。经过一段时间喂养或药物灌胃后,一般情况较造模后有所改善。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一般情况差。假手术组:术前,实验大鼠毛发、口唇、指甲、眼珠、精神及食欲等一般情况良好。术后3天内出现程度不等的毛色枯暗、精神萎靡而活动变少,其余一般情况良好。随着正常饲养,一般情况基本恢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组:造模前,实验大鼠毛发、口唇、指甲、眼珠、精神及食欲等一般情况良好。造模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毛色枯暗、唇甲紫暗、精神萎靡而活动变少、睡眠增多而食欲下降;部分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睑下垂、眼裂减小及眼球轻度凹陷;个别老鼠出现腹部逐渐胀满如球状,伴明显的进食和排便减少,毛色粗糙无光泽,四肢逐渐消瘦而死亡等。经过一段时间喂养或药物灌胃后,一般情况较造模后有所改善。与假手术组比较,一般情况不良;与模型组比较,一般情况良。2.2各组大鼠存活情况:各组动物存活情况进行log-rank(mantel-cox)检测,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详见图1。接受模型构建的大鼠在造模后7天(灌胃前),存活率为87.1%。从生存曲线来看,模型组大鼠在造模术后7天(灌胃前)、造模后灌胃2周和灌胃4周的存活率分别为94.44%、85.86%和85.86%;假手术组上述各存活率维持在96.00%;治疗组上述各存活率分别为95.96%、89.96%和77.11%。2.3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逃避潜伏期比较,造模后7天(灌胃前),模型组(116.47±6.99)和治疗组(116.89±5.44)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高于假手术组(94.85±13.47);造模后灌胃4周,治疗组(89.92±3.20)低于模型组(117.00±5.64);造模后灌胃8周,治疗组(87.15±12.74)低于模型组(117.54±5.05);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平均跨越平台次数比较,造模后7天(灌胃前),模型组(3.15±0.12)和治疗组(2.89±0.09)的平均跨越平台次数均低于假手术组(8.20±0.21);治疗组在造模后灌胃4周(4.16±0.18)明显高于造模后7天(灌胃前);造模后灌胃8周,治疗组(6.21±0.25)高于模型组(3.52±0.23);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2.4海马神经细胞病理学观察结果正常组:椎体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形态完成、轮廓清晰,细胞核结构清晰,核仁清楚。模型组:椎体细胞稀疏,排列松散不规则,细胞间距增宽,椎体细胞体积变小,核体积变小,染色加深,核仁欠清晰,部分细胞坏死。假手术组:椎体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形态完成、轮廓清晰,细胞核结构清晰,核仁清楚。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椎体细胞排列较整齐,细胞密度增加,细胞形态完整、轮廓较清晰,核体积增大,核仁比较清楚,较模型组差别明显。2.5荧光染色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结果采取tunel荧光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凋亡细胞呈绿色。各时间点细胞凋亡情况如下:造模后7天(灌胃前):模型组(120.35±29.24)较假手术组(23.22±12.35)细胞凋亡数显着增加;造模后灌胃4周,治疗组(85.74±25.49)比模型组(123.59±27.24)细胞凋亡数明显低;造模后灌胃8周,治疗组(54.86±23.59)比模型组(130.76±30.08)细胞凋亡数显着降低;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2.6大鼠mekk2、mekk3和mek5、erk5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各组mekk2表达水平的比较:造模后灌胃4周,治疗组(2.1250±0.2830)高于模型组(0.6000±0.4083),经统计学分析,p<0.01。各组mekk3表达水平的比较:造模后灌胃8周,模型组(0.3542±0.3753)低于假手术组(0.8333±0.698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ek5表达水平的比较:造模后灌胃4周,治疗组(1.800±0.1375)高于模型组(0.6000±0.2819),经统计学分析,p<0.05;造模后灌胃8周,治疗组(1.2368±0.5482)高于模型组(0.5100±0.3389),经统计学分析,p<0.05。2.7mekk2、mekk3和mek5、erk5蛋白表达(westernblot)各组mekk3表达水平的比较:造模后灌胃8周,模型组(0.3312±0.2790)低于假手术组(0.5721±0.4345),治疗组(0.5787±0.3650)高于模型组(0.3312±0.2790);以上数据经处理,存在明显差异,p<0.05。各组mek5表达水平的比较:造模后灌胃4周,模型组(0.1927±0.1100)低于假手术组(0.4521±0.2666),治疗组(0.3928±0.2766)高于模型组(0.1927±0.1100),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通过理论研究,深入探讨vd的病因病机,提示“肾精亏虚”是vd的基本病机,“补肾法”可以有效改善vd的临床症状,加减薯蓣丸在vd发生基础为“肾精亏虚、痰瘀阻络”的理论指导下,可以治疗vd的相关症状。改良2-vo模型提高了模型动物的存活率,且模型病变特点符合vd模型特点,通过本模型,可以深入探讨vd的发生机制。模型组发生的大鼠生存状态、行为学改变、海马组织结构改变以及下调mekk2、mekk3和mek5、erk5蛋白的表达,使erk5/bmk1信号通路下调,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再生,这可能是大脑缺氧缺血后发生vd或者加重vd进程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加减薯蓣丸改善了vd大鼠的生存状态,改善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了海马组织结构紊乱情况,减少了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并较模型组明显上调了erk5特异上游蛋白mek5的表达,从而激活了erk5/bmk1信号通路,促进海马神经元的再生,这可能是加减薯蓣丸治疗vd的作用机制之一。加减薯蓣丸通过抑制erk5/bmk1信号通路下调促进海马神经元的再生及修复可能是其发挥治疗vd作用的生物学基础。

王秉隆,陈涛,张佩玲[5](2015)在《薯蓣丸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概述》文中提出薯蓣丸是张仲景治疗"虚劳风气百疾"的经方,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具有补气养血、疏风散邪等功效,被后世医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更是治疗虚劳易外感发病者的扶正祛邪代表方,目前中医膏方临床工作者也多以该方为基础方制作薯蓣膏。本文通过对其药物组成、方义分析、组方特点、主治病证、药理研究、膏方制备和典型病例分析,总结其在膏滋药应用中的重要价值。

彭星铭[6](2015)在《加减薯蓣丸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临床干预及相关量效关系实验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本研究拟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以加减薯蓣丸进行临床早期干预,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检测评估,用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进而探究该方对认知障碍改善作用的内在机制,为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途径,进一步为轻度认知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探索。2、同时拟建立药物致衰老大鼠实验模型,基于量效关系的角度,阐发加减薯蓣丸对衰老大鼠认知能力的改善作用,探讨该方对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揭示加减薯蓣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药理学机制,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基础研究依据。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病例均来自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加减薯蓣丸、奥拉西坦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于治疗前2周、治疗后2周分别完成相关认知功能检测(MMSE测试、MoCA测试)。研究数据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尿、粪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测。2、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由湖北省疾控中心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200±20g。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奥拉西坦胶囊组、加减薯蓣丸低剂量组、加减薯蓣丸中剂量组、加减薯蓣丸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通过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成实验大鼠亚急性衰老状态,并以Morris水迷宫评定模型大鼠轻度认知障碍水平,然后给予灌胃给药,药物来源及其制备均由湖北省中医院中药房及药剂科提供,经物理方法浓缩提纯为每毫升含原生药材1.0g。实验大鼠处死后以比色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匀浆SOD活性及MDA含量。研究结果:1、MMSE评分比较:采用MMSE量表测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减薯蓣丸与奥拉西坦胶囊对轻度认知障碍均有改善作用,且前者疗效优于后者。2、MoCA评分比较:采用MoCA量表测试,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减薯蓣丸与奥拉西坦胶囊对轻度认知障碍均有改善作用,且前者疗效优于后者。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基本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液流变学比较: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血流变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减薯蓣丸与奥拉西坦胶囊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流变状态均有改善作用,且前者疗效优于后者。5、用药安全性比较:治疗中观察两组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果表明,两组观察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严重毒副作用,两组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未出现异常改变。6、经Morris水迷宫测试以评估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能力均显着下降(P<0.01),证明实验制备衰老大鼠其认知功能障碍状态肯定。7、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证实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法制备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可行,安全系数高,造模后大鼠未见明显异常。8、以6组间进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SOD活性、MDA含量)比较,模型组与正常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减薯蓣丸中剂量组指标值对照奥拉西坦胶囊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减薯蓣丸低、高剂量组疗效较奥拉西坦胶囊组,升高趋势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加减薯蓣丸各治疗组与奥拉西坦胶囊组在MMSE评分、MoCA评分、中医证候比较、血液流变学改变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差异,证明加减薯蓣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肯定,其能显着改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MMSE评分、MoCA评分,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2、加减薯蓣丸可明显改善衰老大鼠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调节氧自由基代谢,改善大鼠脑部血流动力学。加减薯蓣丸中剂量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低、高两剂量组,同时加减薯蓣丸中剂量组疗效亦优于西药奥拉西坦胶囊对照组,证明量效关系对于药物干预轻度认知障碍的重要影响,在为临床大剂量用药提供实验支撑的同时,也对用药安全性的基础实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江烨[7](2014)在《靳三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是因脑血管病变导致颅内神经受损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方面;此病一般多发于老年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脑卒中患者常以肢体偏瘫、言语不利或不能、吞咽困难或认知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其临床致残率高;然而除上述功能受损外,脑卒中后患者还常常伴有睡眠障碍。有研究发现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常发生于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与非睡眠障碍患者相比,睡眠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有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更差的日常生活能力。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它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和心身健康,还会再次诱发脑血管意外。然而,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在临床上却往往被忽视。因此,脑卒中后如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将是脑卒中康复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新内容,了解患者的睡眠状况将有助于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估。目的1通过临床研究以明确靳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2通过研究明确睡眠质量与神经功能康复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靳三针疗法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1文献研究文献研究部分主要是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研究进展及治疗情况的归纳总结,从古至今、从传统医学到现代医学进行分析,并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机制研究进行总结。2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9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分为靳三针治疗组和催眠药物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靳三针治疗组49例,采用四神针配合手智针治疗,依症辩证配穴;催眠药物对照组50例,予睡前服用艾司唑仑片治疗。以15天一个疗程,于入组治疗前、两个疗程后以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了解睡眠质量,评估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了解神经功能状态。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多样,西药治疗有效但又诸多弊端,中医治疗多样化,以针灸推拿方法居多,但疗效不一致,且无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缺乏规范的治疗及评价方案;对于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仍不能完全明确。2临床研究结果2.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前各项量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两组患者来源一致,具有可比性。2.2治疗前后睡眠评分情况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AIS评分均有显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AI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前后对睡眠评分的影响相当。2.3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定情况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各自治疗前后FCA、NDS评定对比均有显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CA、NDS评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作用大致接近。2.4两组随访患者睡眠评分情况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随访患者治疗前及随访时PSQI、AIS评分均有显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AI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两组患者睡眠评分随访结果有显着差异(P<0.05)。提示治疗后一个月靳三针治疗组对睡眠质量的远期疗效优于催眠药物治疗组。2.5两组随访患者神经功能评定情况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随访患者各自治疗前后FCA、NDS评定对比均有显着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CA、NDS评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两组患者FCA、NDS评定随访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访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定结果大致接近。结论1靳三针疗法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在基础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靳三针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治疗作用可与催眠药物治疗作用相当;但靳三针治疗未出现次晨宿醉感、药物依赖或耐药、停药反弹等诸多药物治疗的弊端。从对随诊患者各项量表的分析可以看出,靳三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失眠的远期疗效优于催眠药物治疗。2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神经功能康复进度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失眠的改善程度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进度有直接相关;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可以提高神经功能康复速度。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应当重视患者的睡眠质量。3持续的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功能恢复中不可缺少从随访结果分析可以发现,两组患者随访时相对于治疗后FCA、NDS评定的改善程度均差于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FCA、NDS评定的改善程度。而两组患者在随访时均未接受规范的康复治疗,因此考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的功能恢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机理可能在于通过规范的康复训练减轻躯体化症状,并通过神经易化技术促进大脑功能重组及再建,促进轴突长芽,为中枢性神经损伤的功能恢复打好形态学基础。因此持续的综合康复训练是有益于神经功能康复的。

马彬[8](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9](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说明

冯莎,李慧明[10](2012)在《薯蓣丸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表明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乃仲景治疗"虚劳风气百疾"设立的方剂。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具有补气养血、疏风散邪等功效,被后世医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经专家们临床验证及药理研究证明,薯蓣丸在增强体质,提高

二、加减薯蓣丸治疗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倦睡症2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减薯蓣丸治疗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倦睡症25例(论文提纲范文)

(1)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研究及其中医药治疗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卒中与睡眠的中西医认识
        一、中医对中风与不得卧的认识
        二、西医对卒中与睡眠的认识
    第二节 不同睡眠障碍类型与中风
        一、中医对中风与不寐的研究概况
        二、西医对中风与失眠的研究概况
        三、中风与鼾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四、西医对卒中与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
        五、中风与不安腿综合征中医研究概况
        六、中风与不安腿综合征西医研究概况
        七、其他形式睡眠障碍与卒中的西医研究进展
        八、小结
第二章 卒中后失眠发病因素的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
    第一节 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恢复期卒中后失眠前瞻性观察统计结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二、脑卒中3月时失眠影响因素分析
        三、脑卒中后失眠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四、卒中后3个月失眠患者中医症候要素资料分布
        五、失眠与非失眠患者中医要素临床相关资料分布
        六、脑卒中后失眠中医要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七、失眠患者证型与性别、年龄、体质、卒中位置和季节的结果分析
第三章 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相关因素的横断面观察研究
    第一节 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横断面观察研究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横断面观察统计结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二、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失眠影响因素分析
        三、脑卒中后失眠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四、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患者中医症候要素资料分布
        五、失眠与非失眠患者中医要素临床相关资料分布
        六、脑卒中后失眠中医要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七、失眠患者证型与性别、年龄、体质、卒中位置和季节的结果分析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网状Meta分析
    一、Meta分析研究设计
    二、纳入文献一般情况
    三、网状Meta分析一致性检验
    四、网状Meta证据图
    五、网状Meta结果图
    六、网状Meta分析森林图
    七、网状Meta分析贡献图
    八、网状Meta分析发表偏倚检验及SUCRA排序
    九、不良反应和远期随访
    十、纳入研究中穴位及中药使用小结
第五章 讨论
    第一节 恢复期、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危险因素探讨
        一、脑卒中急性期、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的发病情况
        二、常见因素对卒中后失眠的影响
    第二节 恢复期、后遗症期卒中后失眠症候、体质探讨
        一、体质与卒中后失眠发病的探讨
        二、常见症状与卒中后失眠发病的探讨
    第三节 中西医治疗卒中后失眠的Meta分析结果探讨
        一、普通Meta分析结果探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网状Meta分析探讨
        三、局限性
        四、现代医家常用针灸穴位、中药总结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统计学审核证明
致谢
详细摘要

(2)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中西医治疗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医学机制研究
    1.1 睡眠觉醒系统的解剖结构损害及功能障碍。
    1.2 神经递质或激素失衡。
    1.3 环境心理因素。
    1.4 疼痛因素。
    1.5 并发症的影响。
2 中医病因病机
3 西医治疗
    3.1 药物治疗:
    3.2 非药物治疗
        3.2.1 护理干预:
        3.2.2 脑波干预:
4 中医治疗
    4.1 中药治疗:
    4.2 针灸推拿治疗:
5 小结

(3)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重构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理论研究
    1.1 血管性痴呆的现状
    1.2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认识
        1.2.1 对病位认识
        1.2.2 病因病机认识
        1.2.3 VD临床表现与治疗
        1.2.4 补肾通络治则的重要意义
    1.3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1.3.1 病因及病理机制研究
        1.3.2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1.3.3 VD临床类型及海马损伤特征
        1.3.4 VD诊断与治疗
    1.4 VD临床困惑及中医药优势
    1.5 加减薯蓣丸的临床疗效及研究现状
    1.6 导师对VD学术观点
        1.6.1 脑腑充实,至精有神
        1.6.2 肾虚为本,脑络瘀阻
        1.6.3 脾肾同调,生精充髓
        1.6.4 血脉同治,精神和利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药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一改良 2-VO的VD模型制备
        2.2.2 实验二水迷宫实验
        2.2.3 实验三病理学检测及免疫组化实验
        2.2.4 实验四RT-PCR测定GAP-43mRNA表达
        2.2.5 实验五超微病理学对突触观察及超薄切片的制备
        2.2.6 统计学处理
    2.3 实验结果
        2.3.1 一般情况及体重改变
        2.3.2 水迷宫实验
        2.3.3 RT-PCR检测GAP-43 mRNA表达
        2.3.4 病理学结果
        2.3.5 超微病理学观察结果(重点观察突触)
        2.3.6 免疫组化结果
3 讨论
    3.1 本实验中造模方法探讨
    3.2 血管性痴呆神经重构与神经恢复的研究
        3.2.1 神经重构概述
        3.2.2 神经恢复机制
    3.3 加减薯蓣丸的组方特点
    3.4 加减薯蓣丸对VD大鼠智能改善研究
    3.5 加减薯蓣丸对VD大鼠海马神经保护及预防神经重构的研究
    3.6 加减薯蓣丸对VD大鼠海马促神经再生及干预胶质重构的研究
    3.7 加减薯蓣丸对VD大鼠海马突触保护及重建的研究
4 结语
    4.1 结论
    4.2 本研究创新点
    4.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神经重构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三 实验图片
致谢

(4)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ERK5/BMK1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肾精亏虚”是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
    2 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可从补肾立法
        2.1 补肾益智法治疗血管性痴呆
        2.2 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
        2.3 补肾健脾法治疗血管性痴呆
    3 加减薯蓣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分析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动物
    2 实验试剂
    3 实验器材:
    3 实验药物
    4 实验方法
        4.1 改良 2-VO法建立模型和干预
        4.2 Morris水迷宫试验行为学检测
        4.3 取材和标本的处理
        4.4 生存曲线比较
        4.5 病理组织学观察海马结构改变
        4.6 TUNEL法检测海马区凋亡细胞
        4.7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MEKK2、MEKK3、MEK5、ERK5蛋白表达
        4.8 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海马MEKK2、MEKK3、MEK5、ERK5表达
        4.9 统计学分析
    5、实验结果
        5.1、各组大鼠一般状态
        5.2、各组大鼠生存曲线比较
        5.3、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
        5.4、海马神经细胞病理学观察结果
        5.5、荧光染色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5.6、大鼠MEKK2、MEKK3和MEK5、ERK5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
        5.7、大鼠MEKK2、MEKK3和MEK5、ERK5蛋白表达(western blot)
讨论
    1、改良 2-VO法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构建
    2.改良 2-VO法血管性痴呆模型的评价
        2.1 模型大鼠出现的一般状态改变符合VD大鼠脑缺血缺氧损伤的表现
        2.2 模型大鼠出现的学习记忆力下降符合血管性痴呆表现
        2.3 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紊乱符合血管性痴呆表现
        2.4 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结果符合血管性痴呆表现
        2.5 模型大鼠海马MEKK2、MEKK3和MEK5、ERK5蛋白的表达符合血管性痴呆表现(免疫组化)
        2.6 模型大鼠下调ERK5信号通路符合血管性痴呆表现(western blot)
    3、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干预机制
        3.1 加减薯蓣丸较模型组改善了VD大鼠生存状态
        3.2 加减薯蓣丸较模型组改善了VD记忆力下降
        3.3 加减薯蓣丸较模型组改善了海马组织结构紊乱
        3.4 加减薯蓣丸较模型组减少了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
        3.5 加减薯蓣丸较模型组改善了MEKK2、MEKK3、MEK5和ERK5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
        3.6 加减薯蓣丸较模型组上调了ERK5信号通路通路的表达(western blot)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附图 造模术后出现腹部膨隆等不良生存状态图片
致谢

(5)薯蓣丸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物组成
2 方义分析
3 组方特点
    3.1 药物剂量轻重分明
    3.2 善于组合名方
4 主治病症
5 药理研究
    5.1 抗肿瘤
    5.2增强免疫功能
    5.3 调整胃肠功能
    5.4 降血糖、血脂作用
    5.5 抗衰老作用
    5.6 其他作用
6 薯蓣膏组方制备
7 典型病例
    7.1 心房颤动
    7.2 糖尿病视性网膜病变

(6)加减薯蓣丸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临床干预及相关量效关系实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实验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MMSE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附录三 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个人简历
致谢

(7)靳三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1.1.1 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
        1.1.2 现代医学对该病的研究
        1.1.3 小结
    1.2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治疗研究
        1.2.1 中医药治疗
        1.2.2 现代医学治疗
        1.2.3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病例纳入标准
        2.1.4 病例排除标准
        2.1.5 病例剔除标准
        2.1.6 病例脱落标准
        2.1.7 随机分组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治疗
        2.2.2 分组干预
        2.2.3 治疗疗程
    2.3 观察指标
        2.3.1 一般资料
        2.3.2 量表评估
        2.3.3 评估时点
        2.3.4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分析
    2.4 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
        2.4.1 常见不良事件的处理
        2.4.2 不良事件的预防
    2.5 研究结果
        2.5.1 一般资料
        2.5.2 PSQI评分结果
        2.5.3 AIS评分结果
        2.5.4 FCA评定结果
        2.5.5 NDS评定结果
        2.5.6 随访结果
        2.5.7 治疗前后PSQI评分变化与FCA评定结果变化的关系
    2.6 分析与讨论
        2.6.1 脑卒中后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2.6.2 脑卒中后失眠的发生机制研究
        2.6.3 脑卒中后失眠的治疗现状与存在问题
        2.6.4 四神针联合手智针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失眠的理论依据
        2.6.5 本研究的评定标准的选择及依据
        2.6.6 研究结果及分析
        2.6.7 四神针结合手智针可改善脑卒中后睡眠质量
        2.6.8 睡眠质量与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的关系
        2.6.9 四神针结合手智针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机制可能是调节脑部受损部位血流量,调节睡眠相关神经递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8)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材料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2.1 研究背景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2 研究内容
    2.3 材料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2.3.3 文献筛选流程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措施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2.5 讨论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2.5.4 研究的局限性
    2.6 结论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技术路线图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3.3.3 文献筛选流程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3.5 质量控制措施
    3.4 结果
        3.4.1 文献检索结果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3.5 讨论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3.5.4 研究的局限性
    3.6 结论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研究内容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技术路线图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4.3.3 文献筛选流程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4.3.5 质量控制措施
    4.4 结果
        4.4.1 文献检索结果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4.5 讨论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4 研究的局限性
    4.6 结论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对象与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调查方法
        5.3.3 技术路线
        5.3.4 统计分析
        5.3.5 质量控制措施
    5.4 结果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5.5 讨论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5.5.4 研究的局限性
    5.6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四、加减薯蓣丸治疗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倦睡症2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研究及其中医药治疗的Meta分析[D]. 张霜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中西医治疗概述[J]. 张文砚. 中国医药指南, 2019(27)
  • [3]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重构干预的研究[D]. 李红兵.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11)
  • [4]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ERK5/BMK1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D]. 吴永贵.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薯蓣丸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概述[J]. 王秉隆,陈涛,张佩玲. 社区医学杂志, 2015(11)
  • [6]加减薯蓣丸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临床干预及相关量效关系实验的研究[D]. 彭星铭.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5(08)
  • [7]靳三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研究[D]. 江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8]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 [9]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10]薯蓣丸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概述[J]. 冯莎,李慧明. 浙江中医杂志, 2012(09)

标签:;  ;  ;  ;  ;  

加健舒神丸治疗脑卒中后日间过度嗜睡2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