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电器取暖设备应注意防火(论文文献综述)
王奥奇[1](2021)在《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建设的大批量住宅,凭借着自身区位优势,居住率居高不下,然而这些住宅虽然尚未到使用年限,但其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室内改造愈发普遍,数量日益增长。除了传统的住户自发改造外,政府和企业主导下的批量改造逐渐成为改造的热点,自“十一五”开始,我国就就开始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既有住区建筑更新,试点改造工程、研究项目也不断推行,此外,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资本利益吸引下的商业改造也不断增加。随着改造的不断深入,政府和企业主导下的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的数量不断上升。然而,由于室内改造是多专业协同工作,复杂程度较高,涉及大量墙体结构、管线设备等安全性相关的改造内容,专业性较强。由于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缺乏统一的规范指导以及评估标准,而现有住宅规范标准也无法适用于既有改造住宅,因此导致改造标准不一,改造后效果良莠不齐。故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借此提出适应于我国的、针对批量改造下的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以此引导住宅室内批量改造朝着高品质方向发展。首先,通过国内外成熟的建筑评估标准对比,通过分析其体系构成、评价内容、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归纳总结出六条评价建立要点,包括评价建立的必要性、评价建立依据、指标项来源、指标分级、评分方法及评价结果相关的内容,提出改造后评价需从改造模式入手,结合改造对象特征来建立。故此,后文通过图纸规范调研、入户调研、案例调研,分别了解既有住区建筑的设计特征、居住需求以及改造手段,并在此基础上,梳理需求以及设计影响下的改造内容、改造部位,总结出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下主要的改造模式为(1)居住空间改扩建、(2)建筑设备更新改造、(3)物理环境提升、(4)无障碍改造四类,以此作为本文评价体系建立的依据。在明确了评价建立原则和方法后,从评价内容出发,对国内外评估体系中室内相关的评价内容进行梳理,并进行频度统计,归纳总结出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的雏形。随后,将评价体系与改造模式进行关联性分析,筛选出与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相关的评估项,并根据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特点,对指标体系进行适应性调整,最终确定以A功能空间、B墙体结构、C管线设备、D物理环境、E无障碍为一级指标,共3个层级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内现有住宅规范、评估标准,结合既有住区建筑室内特征,确定指标评分细则。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项的权重值,并确定评分方法,随后基于Excel平台,采用visual basic语言进行开发,建立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辅助工具,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试评价,论证评价工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是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方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与低碳改造的基础理论与优化方法”(51638003)展开的科学研究。立足于批量改造下室内改造的后评估理论研究,研究一方面完善了我国既有住区建筑改造评估理论,另一方面也为规范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行为以及相关决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刘静[2](2021)在《陕南安康民居演进机制及更新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陕南安康地区的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运用分析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民居建筑的测绘成果和调查信息的总结分析,主要对陕西省南部安康地区的民居建筑的演进机制做出系统性的论述。研究拟着重从建筑空间,建筑外环境,建筑聚落三个层次的研究,结合新时期住户对居住条件的实际需求和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情况,初步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民居建筑的更新策略,致力于为建设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在追溯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对历史民居建筑原型和现代民居建筑样本进行历时性研究,从中归纳出陕南安康地区的民居建筑空间模式,进而挖掘其空间变迁演进机制与存在的现实问题,初步明晰陕南安康地区民居建筑因处在时代变革背景下而发生的空间变迁所隐藏的内生原因和线索。基于对时间跨度上连续的几个典型民居建筑案例的的剖析,提出解决居民在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生活需求的多元化和家庭产业的复合化下的现实情况下,如何提升空间居住的品质和质量,改善民居建筑所处村落的人居环境,这也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新型农村社区是地域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农村地区居民赖以生存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结果和质量。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显着变化,农村地区居住质量显着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经济模式的转变也促使村民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重视生活习惯和居住需求,传承地域建筑文化,满足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需求,才能更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通过分析和研究,提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传统民居建筑的适应性设计原则和建筑功能需求设计要点。在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空间环境和居住空间的现实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为改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提升村落的人居环境,为地域民居建筑的研究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借鉴。
刘力强[3](2021)在《传统木结构民居火灾蔓延规律研究》文中指出云南省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浓厚的大省,现存诸多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同时也存在不少的当代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大量的乡镇传统木结构建筑防火形势严峻。但是关于木结构建筑防火性能的研究较少,缺乏相关依据,木结构建筑大都不满足安全防火规范。同时,传统乡镇木结构建筑发生火灾后不可再生,进而造成严重的文化经济损失。因此,对于乡镇传统木结构建筑抗火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云南省传统木结构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FDS软件对其在火灾情况下的破坏过程和烟气蔓延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所述。(1)以丽江古城某木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FDS软件对其火灾发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与相关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探讨了木材参考温度和反应热对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木材参考温度和反应热的合理取值。(2)以典型木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FDS软件对其抗火性能进行研究,探索了楼梯口开合状态、悬山洞口封闭和火灾荷载大小对热释放速率和室内火灾发展过程的影响规律。针对设置室外楼梯时,通过探讨疏散门对左侧建筑的热辐射作用,确定了起火建筑与左侧建筑的安全防火距离。根据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相关结论。(1)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对软件进行材料及参数设置可以将火灾真实的发展蔓延过程有效地利用软件模拟出来,并且得出了与试验数据最为接近的木材热解参数,即反应热取6000k J/kg,参考温度取150℃。(2)当楼梯口分别处于敞开、封闭状态时,二层温度到达峰值所用时间,前者比后者快800s;二层温度峰值,前者比后者高200℃;热释放速率峰值分别为55MW、42MW,且热释放速率达到峰值时所用时间相差约为1000s。(3)两侧悬山洞口封闭时,火灾前期由于热量的积攒,火灾危险性增大。但整个燃烧过程热释放速率最大值为50MW,与悬山洞口敞开时相比降低约为5%,屋顶处温度最大值为850℃,与悬山洞口敞开时相比降低约为10.5%。发生火灾时,在火灾初级发展阶段进行扑救时最有效。因此,悬山洞口封闭对室内火灾蔓延有不利的影响,但是,总体来说,会降低对临近建筑物的火灾蔓延危险性。(4)当火灾荷载增大10%时,热释放速率到达峰值所用的时间几乎相同,但热释放速率峰值随之增大,热释放速率峰值为69MW,与火灾荷载较少时相比提高了20%。且达到轰燃的时间分别是720s、610s,时间缩短了12%。(5)针对楼梯口封闭时设立室外楼梯,建筑起火后对相邻建筑产生的热辐射作用,确定出起火建筑物与左侧相邻建筑的安全防火距离为4.8m。
马灿,夏玲芳,周丽[4](2020)在《家用电器产品防火标识和说明的分类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产品日新月异、种类繁多,在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同时,也会由于产品自身缺陷和使用者的操作不当频频造成火灾,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对家用电器现行标准进行了梳理,汇总了相关的防火标识和说明,并按产品类别进行了分类研析,归纳出防火要点,提供了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的防火指导,从而达到减少火灾隐患、防微杜渐的效果。
林洁[5](2020)在《迎风雪 战严寒 我省各行业打响冬季安全生产保卫战》文中认为当前临近岁末,往往是各行业领域冲刺年度任务的最后节点,在追求高效生产的同时务必要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近期,寒潮天气来袭,气温骤降对企业生产、设备运行、职工健康等方面都带来不利影响。为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下的安全工作,一场冬季保卫战在三湘大地打响。第一场雪背后的城市安全"守夜人"
林洁[6](2020)在《冬季火灾频发,“冬防”该怎么防》文中研究说明"起火的时候家里没人,孩子早上感觉冷,就用了烤火炉取暖,上学离开的时候没有关掉……"12月4日,望着家中一片狼藉的场景,长沙市民杨先生懊悔不已。两天前的一场火灾,让房内的家具电器付之一炬。经消防部门初步了解,起火位置位于客厅沙发、茶几附近,事发时有一个烤火炉,不排除因烤火炉使用不当导致火灾。
权茹月[7](2020)在《华清宫火灾风险特征及消防安全评估》文中指出陕西临潼华清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典型的唐代古建筑群。古建筑潜在的火灾隐患较多,其火灾结果往往造成古建筑历史价值的严重破坏,完善古建筑的消防安保措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管理单位往往发展旅游业进行创收,酒店、餐饮、娱乐等旅游项目在古建筑景区周围迅速发展,在吸纳足量资金同时,与之并存的是诸多消防安全隐患。从实践来看,古建筑火灾隐患偏多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由古建筑固有的土木结构特性决定的,另一方面是消防安全管理的缺失,导致古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整改消除。保护古建筑,就要对此类场所的消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类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来保护我国古建筑的安但全并。目前,已有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评估及防火对策研究工作,一并未对华清宫这一重要的古建筑进行系统的消防安全评估。华清宫景区的建设和发展给市民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益处,做好保护研究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工作,而如何对其进行火灾风险评估是本文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华清宫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通过现场走访、实地勘察、专家讨论等方式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结合笔者实际的消防工作经验,按照华清宫的主要火灾风险和特点,识别潜在的火灾危险源,确定火灾事故造成的事故后果,危害程度及波及范围,以及再生、衍生风险,同时根据火灾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影响程度,对华清宫进行危险度等级划分,比选出适当的评估方法,并严格遵循我国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坚持科学性、合法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最终构建出华清宫的消防安全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火灾事故防范对策,从而完善华清宫的消防安全措施,对提高华清宫火灾事故的防控能力,督促管理单位全面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具有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
彭海潇[8](2020)在《铁路机务段机车检修及运用中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基于安全风险管理国内外的现状,在铁路机车运用和检修作业管理中引入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产生,避免或减轻人身伤害及企业财产的损失,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获得更高的效益。本文参考HAZOP方法对机务段机车运用、检修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每一个节点风险进行识别,机车运用方面10个环节共有25项主要风险,机车检修方面分机车修程、临修、碎修共有18项主要风险,逐一分析导致产生的原因,识别可能导致危害事件发生作业风险点,经过分类合并后得到31项风险点,并对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和研判,通过对风险的评估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再通过列出现有安全卡控措施,结合识别出的原因,经过分析提出建议措施。结合安全风险的动态变化的特点,提出建立风险管理预警防控机制,并通过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安全风险防控预警、预警问题复核销号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机务段现阶段安全管理现状掌控力度,及时了解当前防控重要项点并采取不同强度的防控措施进行管控,达到降低安全风险等级的目的,确保各项安全风险项点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的目的。通过对机车检修和运用中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铁路机务系统对安全风险的防控,达到预防和减少铁路机务行车方面事故、降低事故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的根本目的。
齐鹏[9](2019)在《既有住宅适老性自评估工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老龄化进程中,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养老问题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居家养老”作为当前养老政策体系内容的基础,既有住宅将成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载体,其适老性能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多数老年人的居住生活质量。因此,无论是作为一种适老性评估工具,为住宅新建和改造提供参考,还是被当作一种收集适老改造供需大数据的工具,为养老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建立既有住宅适老性自评估工具十分必要。本文为了建立一个能够全面、准确、客观反映居住空间与环境适老性的评估工具,在深入对比分析国内外现有住宅评估工具,并结合我国养老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构建由“空间”和“性能”两个子目标构成的能够反映总目标价值的既有住宅适老性自评估工具,并根据室内空间性质将其分为8个分量表:家门、走廊、卫生间、厨房、起居室、卧室、餐厅、阳台;依据适老性能确定了工具的四个维度:功能性、适用性、安全性、舒适性。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及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整理,形成了评估条目库。采用频度统计法进行评估条目的初次筛选,并经过小范围试测形成评估工具初表,通过预试验对初表条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整体量表信效度测试,并对条目进行了二次筛选,形成正式的既有住宅适老化评估工具,最后将评估工具进行了实证研究和信效度验证,使其可操作性与评估性能得以检验,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描述性分析。
刘建军[10](2019)在《生态宜居视域下的辽南农村居住环境适老性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截止到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5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约占农村总人口 18.7%;而辽宁省农村老年人约占户籍人口的25.58%,高出全国约7%,反映出农村老龄化课题的急迫性。本研究结合国家“坚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战略目标,对如何构建辽南农村生态宜居适老性环境进行探索。对于老龄化问题,不同的省市地区有着各自的特点。作为劳动力人口流失严重的地区,辽宁不可能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那样,依靠吸引大量的劳动力人口,来抵御老龄化。作为全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辽南兼有沿海型与内陆型两种典型村落,其适老性建设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着差异化。主要表现为: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内陆型农村老年人交通出行成本较高;②沿海型村落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好于内陆型,新建农宅较多,但二者都存在村一级医疗卫生人员严重不足,医疗服务水平较低,村内闲置资源较多;③两种村落中多聚集着失能、失智老人,农宅基础生活设施都较为落后,缺乏必要的适老化部品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进行支持。研究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对辽南农村不同年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行分析,探索“生态”、“宜居”概念下的适老性设计要素,并尝试构建相应的适老性评价模型。通过结构方程对适老性影响因素进行解析,从而全面地、系统地构建适老性设计评价体系及设计策略。研究首先对农村“生态宜居的适老性”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详细的梳理。其次,重点阐述了在生态宜居视域下适老性的研究内容,发现老年人对舒适度的理解并不仅仅是依赖人体工程学所定义的无障碍尺寸,而是更关注对自身周围空间的尺度控制。因此,研究基于人际气泡理论引入了“个人领域”的概念,详细论述在这一概念下舒适度、便捷性、连续性等宜居相关概念的定义。以此为基础,对老年人在不同空间层面的适老性需求进行调研,并建立了5个理论假设。最后,研究综合适老性评价、实地测绘以及计算机模拟数据,建立生态宜居评价模型,验证相关假设。提出辽南农村适老性设计策略:①辽南农村居住环境适老性优化策略;②辽南农宅生态适应性节能与适老性设计策略,进而为辽南农村养老政策的制定以及适老性环境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在生态宜居的视域下从新审视老年行为、空间尺度、无障碍、适应性节能等农村居住环境适老性设计问题,尝试为老年人营建一个绿色、和谐、舒适、便捷的现代乡村生活环境。
二、使用电器取暖设备应注意防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使用电器取暖设备应注意防火(论文提纲范文)
(1)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存量时代下既有住区建筑的现状 |
1.1.2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的品质提升需求及改造现状 |
1.1.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发展趋势 |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范围界定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框架 |
2 国内外住宅评价标准对比研究 |
2.1 国外典型评估体系概述 |
2.1.1 国外典型住宅综合性能评估体系 |
2.1.2 国外典型绿色评估体系 |
2.1.3 国外典型使用后评估体系 |
2.2 国内典型评估体系及理论研究 |
2.2.1 相关评估标准 |
2.2.2 相关理论实践研究 |
2.3 比较分析与总结 |
2.3.1 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
2.3.2 评价内容比较分析 |
2.3.3 评价过程比较分析 |
2.3.4 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
2.4 启示与局限 |
2.5 本章小结 |
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调研及改造模式总结 |
3.1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影响因素 |
3.1.1 居住模式的转变 |
3.1.2 设计建造影响 |
3.1.3 使用过程影响 |
3.2 既有住区建筑图纸规范调研 |
3.2.1 住宅相关设计规范梳理 |
3.2.2 既有住区建筑设计图纸调研分析 |
3.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入户调研 |
3.3.1 既有住区建筑居住现状调研 |
3.3.2 既有住区建筑改造现状调研 |
3.3.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入户调研总结 |
3.4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案例调研 |
3.4.1 国内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案例 |
3.4.2 国外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案例 |
3.4.3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批量改造总结 |
3.5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模式总结 |
3.5.1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活动统计分析 |
3.5.2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模式总结 |
3.6 本章小结 |
4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评价建立原则与方法 |
4.1.1 评价构建技术路线 |
4.1.2 评价建立原则 |
4.1.3 评价构建方法 |
4.2 评价体系指标项的筛选 |
4.2.1 国内外评价内容对照分析 |
4.2.2 指标项的分类和提取 |
4.2.3 指标项的筛选 |
4.3 评价体系指标项的适应性调整 |
4.3.1 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特征 |
4.3.2 评价体系指标项的整合 |
4.4 评估体系细则及阐述 |
4.4.1 功能空间 |
4.4.2 墙体结构 |
4.4.3 管线设备 |
4.4.4 物理环境 |
4.4.5 无障碍 |
4.5 本章小结 |
5 指标权重确定及辅助评价工具 |
5.1 指标权重确定 |
5.1.1 权重确定方法 |
5.1.2 确定指标权重 |
5.2 综合评分计算 |
5.3 辅助评价工具 |
5.3.1 评价软件的程序设计 |
5.3.2 评价软件的程序实现 |
5.4 评价使用流程 |
5.5 评价体系及辅助工具应用 |
5.5.1 案例介绍 |
5.5.2 评价过程及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自发改造内容详述 |
附录B 批量改造内容详述 |
附录C 室内改造效果评价指标权重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2)陕南安康民居演进机制及更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现状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框架 |
1.7 相关概念阐释 |
1.8 本章小结 |
2 安康民居建筑的建筑文化背景 |
2.1 民居建筑的地理环境要素 |
2.2 民居建筑的建筑文化要素 |
2.2.1 汉水文化与地域建筑 |
2.2.2 民居建筑源流及演进 |
2.3 民居建筑的原型归纳 |
2.3.1 建筑风格类型 |
2.3.2 具体特征简介 |
2.4 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 |
2.4.1 移民与文化 |
2.4.2 社会体系 |
2.4.3 民俗文化 |
2.4.4 宗教信仰 |
2.5 本章小结 |
3 研究案列的选取及研究分析 |
3.1 调查内容和方法 |
3.1.1 调查方法及特点 |
3.1.2 调查的基本假设 |
3.1.3 调查研究的过程 |
3.2 基本情况 |
3.2.1 调查对象所属村落的基本情况 |
3.2.2 建筑面积与类型 |
3.3 功能空间与居住行为 |
3.3.1 堂屋与起居 |
3.3.2 卧室与休憩 |
3.3.3 卫生间与生理卫生 |
3.3.4 厨房与炊事活动 |
3.3.5 储物间与储藏活动 |
3.3.6 前后院和院坝 |
3.4 功能空间的组合方式 |
3.4.1 模式一(一字式) |
3.4.2 模式二(前店后院式) |
3.4.3 模式三(合院式) |
3.5 本章小结 |
4 各层级空间要素特征与居住者行为需求分析 |
4.1 空间使用及空间布局的需求 |
4.1.1 空间使用的需求 |
4.1.2 村镇民居建筑的特殊使用需求 |
4.1.3 村镇民居建筑空间使用的具体建筑指标 |
4.2 空间布局和功能空间(客卧储) |
4.2.1 堂屋(堂屋兼客厅) |
4.2.2 主次卧室 |
4.2.3 卫生间 |
4.2.4 厨房与餐厅 |
4.2.5 储物间 |
4.3 建筑附属空间和行为活动(前后院院坝) |
4.4 街巷空间与重要空间节点 |
4.4.1 街道空间与村民行为 |
4.4.2 节点空间与村民行为 |
4.5 村落布局与村民行为 |
4.5.1 空间可达性分析 |
4.5.2 空间可理解度分析 |
4.6 村落空间特征与村民行为关系 |
4.7 本章小结 |
5 设计研究分析和更新策略 |
5.1 户型布局影响因素 |
5.1.1 家庭结构因素 |
5.1.2 家庭产业因素 |
5.1.3 家庭生活方式因素 |
5.2 演进机制因素 |
5.2.1 家庭结构小型化 |
5.2.2 家庭产业复合化 |
5.2.3 功能需求多元化 |
5.3 建议户型组合 |
5.4 建筑外环境 |
5.4.1 村落道路系统 |
5.4.2 村落公共设施系统 |
5.5 村落发展趋势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12户现代民居建筑基本情况表 |
附录B 6户历史民居建筑原型情况表 |
附录C 入户调查表 |
附录D 民居调查网络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传统木结构民居火灾蔓延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建筑木结构构件炭化机理与炭化速率研究 |
1.3.2 木材燃烧性能和防火性能研究 |
1.3.3 木结构建筑室内外火灾蔓延研究 |
1.3.4 木材热解动力学研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木结构建筑火灾理论及特征 |
2.1 木结构建筑火灾理论 |
2.1.1 燃烧条件 |
2.1.2 木材燃烧理论 |
2.1.3 木结构建筑的燃烧现象 |
2.1.4 建筑内火灾蔓延 |
2.1.5 建筑间火灾蔓延 |
2.2 影响室内火灾蔓延的因素 |
2.2.1 火灾荷载的大小 |
2.2.2 热释放速率 |
2.2.3 火源位置 |
2.2.4 通风条件 |
2.3 木结构建筑火灾特征 |
2.3.1 可燃物燃烧特征 |
2.3.2 木结构建筑火灾特点 |
2.4 木结构建筑火灾危险源 |
2.4.1 引发木结构建筑火灾的因素 |
2.4.2 木结构建筑火灾危险源 |
2.4.3 木结构建筑结构形式危险性 |
2.4.4 木结构建筑平面布局危险性 |
2.5 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和对策 |
2.5.1 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 |
2.5.2 木结构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
2.6 本章小结 |
3 木结构建筑火灾发展过程研究 |
3.1 FDS软件简介 |
3.1.1 FDS软件基本用途 |
3.1.2 FDS软件基本方程 |
3.1.3 FDS软件燃烧模型 |
3.1.4 FDS软件计算流程 |
3.2 FDS数值模拟可行性论证及木结构火灾发展蔓延过程分析 |
3.2.1 足尺试验基本信息 |
3.2.2 FDS建立模型 |
3.2.3 模拟结果与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木结构建筑火灾影响因素分析 |
4.1 FDS数值模型建立及火灾场景设置 |
4.1.1 计算区域及网格划分 |
4.1.2 建筑模型及火灾场景设置 |
4.1.3 材料参数设置 |
4.1.4 火源的设置 |
4.1.5 测点的布置 |
4.2 不同场景火灾发展过程分析 |
4.2.1 火灾场景A火灾发展过程 |
4.2.2 火灾场景B火灾发展过程 |
4.2.3 火灾场景C火灾发展过程 |
4.2.4 火灾场景D火灾发展过程 |
4.3 传统木结构建筑火灾影响因素分析 |
4.3.1 楼梯口对木结构建筑火灾发展的影响规律 |
4.3.2 两侧悬山洞口对木结构建筑火灾发展的影响规律 |
4.3.3 火灾荷载对木结构建筑火灾发展的影响规律 |
4.4 起火建筑与左侧相邻建筑防火间距的确定 |
4.4.1 火灾对左侧相邻建筑的热辐射作用 |
4.4.2 安全防火间距的确定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迎风雪 战严寒 我省各行业打响冬季安全生产保卫战(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场雪背后的城市安全“守夜人” |
景区、游乐场:警示到位、防护到位 |
道路交通:强化管控、有序引导 |
燃气:拧紧冬季“安全阀” |
国网电力:有序推进防冻融冰 |
(6)冬季火灾频发,“冬防”该怎么防(论文提纲范文)
冬季为何火灾事故高发? |
为何冬季电气火灾高发并更易导致人员伤亡? |
冬季火灾该如何防范应对? |
(7)华清宫火灾风险特征及消防安全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1.3.1 拟解决的问题 |
1.3.2 研究路线 |
1.3.3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华清宫常见火灾风险特征及事故等级 |
2.1 华清宫基本情况及火灾案例 |
2.2 华清宫火灾风险特征分析 |
2.3 华清宫消防安全隐患因素及危险等级 |
2.3.1 华清宫消防安全隐患因素探析 |
2.3.2 华清宫火灾事故等级 |
2.4 本章小结 |
3 华清宫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
3.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3.2 华清宫评价指标体系内涵分析 |
3.2.1 消防安全管理 |
3.2.2 消防控制室 |
3.2.3 安全疏散 |
3.2.4 消防设施器材 |
3.2.5 其他消防管理 |
3.3 华清宫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3.3.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3.3.2 华清宫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4 华清宫消防安全评估模型的建立 |
4.1 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介绍及选择 |
4.1.1 评估方法介绍 |
4.1.2 评估方法选择 |
4.2 华清宫消防安全评价结果分析 |
4.2.1 指标权重分析 |
4.2.2 各指标模糊综合评价 |
4.2.3 华清宫消防安全评估专家打分 |
4.3 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
4.3.1 电气火灾事故的处置措施 |
4.3.2 森林火灾事故的处置措施 |
4.3.3 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的处置措施 |
4.4 评价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铁路机务段机车检修及运用中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外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
1.3 国内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
1.4 研究目的 |
2 铁路机务安全风险管理 |
2.1 风险管理基础概念 |
2.1.1 风险的概念 |
2.1.2 风险可接受水平 |
2.2 安全风险管理 |
2.2.1 安全风险管理概念 |
2.2.2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
2.2.3 风险源常用识别方法 |
2.2.4 风险控制及预防 |
2.3 机务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
2.4 机车检修及运用安全风险研究方法 |
3 铁路机务检修及运用安全风险识别 |
3.1 安全风险识别方法选择 |
3.1.1 HAZOP概述 |
3.1.2 HAZOP方法实施 |
3.2 作业环节分析 |
3.2.1 机车运用 |
3.2.2 机车检修 |
3.3 参考HAZOP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识别 |
3.3.1 机车运用安全风险识别 |
3.3.2 机车检修安全风险识别 |
3.4 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及风险控制重点 |
3.4.1 某机务段机车运用及检修安全问题统计及分析 |
3.4.2 风险等级矩阵 |
3.4.3 不同风险等级评估 |
3.4.4 风险等级计算 |
4 安全风险重点项目防控措施 |
4.1 安全风险重点项目防控措施分析 |
4.1.1 列车超速运行 |
4.1.2 断钩、脱钩、列车分离 |
4.1.3 列车冒进信号和调车误闯蓝灯 |
4.1.4 列车冲突 |
4.1.5 道路交通伤害 |
4.1.6 抱闸运行 |
4.1.7 列车(机车)脱轨 |
4.1.8 列车(机车)溜逸、列车放飏 |
4.1.9 机车火灾 |
4.1.10 挤坏道岔 |
4.1.11 列车尾部压标 |
4.1.12 弓网损坏 |
4.1.13 机车、车辆伤害 |
4.1.14 机车走行部部件裂损脱落 |
4.1.15 路外伤亡事故 |
4.2 建立风险管理预警防控机制 |
4.2.1 建立安全风险防控预警机制 |
4.2.2 建立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制度 |
4.2.3 建立机班出勤预警机制 |
4.2.4 做好隐患问题分析 |
4.2.5 建立预警问题复核销号制度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既有住宅适老性自评估工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
1.1.2 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 |
1.1.3 我国既有住宅适老性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发展动态及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发展动态及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综述 |
1.3.4 本文创新性简述 |
1.4 研究内容与范围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范围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国内外既有住宅适老化评估工具研究 |
2.1 国外住宅适老性评估工具 |
2.1.1 老年居民环境综合评估与改造方案(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Solution Process For Aging Residents) |
2.1.2 居家跌倒与意外筛查工具(The Home Falls and Accidents Screening Tool) |
2.1.3 功能与康复环境安全评估(Safety Assessment of Fun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for Rehabilitation Tool) |
2.1.4 老人居住改造筛查评估(The HOUSING ENABLER Screening Tool) |
2.1.5 居家安全自我评估工具(Home Safety Self Assessment Tool) |
2.1.6 居家危险因素评价工具(Home Fall Hazards Assessments) |
2.2 国内住宅适老性评估工具 |
2.2.1 居家养老无障碍评估工具 |
2.2.2 老年人居家适老化环境评估 |
2.2.3 家居环境危险因素评估表 |
2.2.4 居家环境安全评估量表 |
2.3 国内外评估工具的分析与比较 |
2.3.1 我国既有住宅适老性评估工具的开发方向 |
2.3.2 既有住宅适老性自评估工具开发的必要性 |
2.3.3 既有住宅适老性评估工具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既有住宅适老性自评估初表的构建 |
3.1 构建自评估工具的策略 |
3.1.1 构建原则 |
3.1.2 构建内容 |
3.1.3 构建方法 |
3.2 既有住宅适老性评估条目库的建立 |
3.2.1 评估工具维度的确定 |
3.2.2 评估条目库的建立 |
3.3 评估条目的初次筛选及试测 |
3.3.1 分量表《入户门》条目筛选及试测修改 |
3.3.2 分量表《走廊》条目筛选及试测修改 |
3.3.3 分量表《卫生间》条目筛选及试测修改 |
3.3.4 分量表《厨房》条目筛选及试测修改 |
3.3.5 分量表《起居室》条目筛选及试测修改 |
3.3.6 分量表《卧室》条目筛选及试测修改 |
3.3.7 分量表《餐厅》条目筛选及试测修改 |
3.3.8 分量表《阳台》条目筛选及试测修改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既有住宅适老性自评估工具的预试验 |
4.1 条目二次筛选方案 |
4.1.1 数据来源 |
4.1.2 筛选方法 |
4.2 条目二次筛选过程 |
4.2.1 重要度评价 |
4.2.2 区分度分析 |
4.2.3 频数分布 |
4.2.4 筛选结果 |
4.3 整体信效度检验 |
4.3.1 内部一致性信度 |
4.3.2 内容效度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既有住宅适老性自评估工具的实证研究 |
5.1 大样本调查 |
5.1.1 数据来源 |
5.1.2 研究方法 |
5.2 分量表信效度检验 |
5.2.1 重测信度 |
5.2.2 分量表折半信度 |
5.2.3 分量表内容效度 |
5.3 既有住宅适老性情况及分析 |
5.3.1 一般资料 |
5.3.2 描述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既有住宅适老性自评估工具条目库 |
附录B 条目库来源 |
附录C 既有住宅适老性自评估工具初表 |
附录D 既有住宅适老性自评估工具初表条目重要性问卷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生态宜居视域下的辽南农村居住环境适老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提出问题 |
1.1.1 辽南农村养老困境 |
1.1.2 建筑空间与行为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1 政策背景:城镇化、供给侧与生态宜居 |
1.2.2 社会背景:农村老龄化现状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界定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相关理论与框架 |
1.4.1 结构方程模型 |
1.4.2 空间关系学 |
1.4.3 研究论文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2 生态宜居的适老性理论构建 |
2.1 生态宜居适老性相关研究 |
2.1.1 生态宜居文献综述 |
2.1.2 适老性文献综述 |
2.1.3 研究文献综述总结与评述 |
2.1.4 生态宜居与适老性的内在联系 |
2.2 生态宜居的适老性理论框架 |
2.2.1 生态宜居的适老性设计原则 |
2.2.2 生态宜居适老性空间划分 |
2.2.3 生态宜居的行为分析方法 |
2.2.4 引入“个人领域”概念 |
2.3 生态宜居适老性模型 |
2.3.1 生态宜居适老性评价模型 |
2.3.2 研究假设提出 |
2.4 本章小结 |
2 辽南农村适老性调研与统计描述 |
3.1 调研内容概述 |
3.1.1 调研对象概述 |
3.1.2 调研数据说明 |
3.1.3 辽南地域民俗 |
3.2 养老需求与行为数据统计 |
3.2.1 养老需求与老年人基本属性 |
3.2.2 老年人交通出行需求与行为特征 |
3.2.3 老年人邻里社交需求与行为特征 |
3.2.4 老年人农宅居住需求与行为特征 |
3.3 适老性满意度评价统计 |
3.3.1 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满意度评价 |
3.3.2 邻里社交空间适老性满意度评价 |
3.3.3 农宅居住环境适老性满意度评价 |
3.3.4 农宅热舒适度适老性满意度评价 |
3.4 农村基础设施现状统计 |
3.4.1 辽南农村交通设施 |
3.4.2 辽南村落基本概况 |
3.4.3 辽南农宅建筑信息 |
3.4.4 辽南农宅院落信息 |
3.5 农宅生态适应性节能统计 |
3.5.1 能源消耗类型调研数据 |
3.5.2 生态适应性节能方式 |
3.5.3 农宅属性与能耗关系 |
3.6 本章小结 |
4 辽南农村出行空间适老性分析 |
4.1 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分析 |
4.1.1 交通出行空间研究概述 |
4.1.2 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现状分析 |
4.1.3 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需求分析 |
4.2 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影响因素 |
4.2.1 交通出行无障碍设计因素分析 |
4.2.2 交通出行便捷性设计因素分析 |
4.2.3 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相关分析 |
4.3 邻里社交空间适老牲分析 |
4.3.1 邻里社交空间研究概述 |
4.3.2 邻里社交空间适老性现状分析 |
4.3.3 邻里社交空间适老性需求分析 |
4.4 邻里社交空间适老性影响因素 |
4.4.1 人文生态适老性设计因素分析 |
4.4.2 宜居适老性设计因素分析 |
4.4.3 邻里社交空间适老性相关分析 |
4.5 农村出行空间适老性设计要点 |
4.5.1 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设计要点 |
4.5.2 邻里步行空间适老性设计要点 |
4.5.3 邻里休闲空间适老性设计要点 |
4.6 本章小结 |
5 辽南农宅居住空间适老性分析 |
5.1 居住行为的二次调研概述 |
5.1.1 老年居住行为统计描述 |
5.1.2 农宅居住空间演变特征 |
5.1.3 农宅居住空间适老性需求分析 |
5.2 农宅居住空间适老性分析 |
5.2.1 主要生活空间现状分析 |
5.2.2 辅助生活空间现状分析 |
5.2.3 院落生活空间现状分析 |
5.2.4 农宅适应性节能现状分析 |
5.3 农宅居住空间适老性影响因素 |
5.3.1 空间秩序性设计因素分析 |
5.3.2 空间适应性设计因素分析 |
5.3.3 光热舒适与适应性节能因素分析 |
5.3.4 农宅空间适老性相关分析 |
5.4 农宅光热能耗模拟分析 |
5.4.1 开间/进深对采光影响 |
5.4.2 开间/进深对能耗的影响 |
5.4.3 火炕对能耗的影响 |
5.5 农宅居住空间适老性设计要点 |
5.5.1 主要生活空间适老性设计要点 |
5.5.2 辅助生活空间适老化设计要点 |
5.5.3 光热舒适度与适应节能设计要点 |
5.6 本章小结 |
6 生态宜居适老性结构方程 |
6.1 数据信效度检验 |
6.1.1 信度检验 |
6.1.2 效度分析 |
6.1.3 潜变量与可观测变量 |
6.2 结构方程 |
6.2.1 结构方程模型 |
6.2.2 模型整体拟合度分析 |
6.3 适老性模型的修正 |
6.3.1 模型调整 |
6.3.2 模型的路径分析 |
6.4 适老性模型效应分析 |
6.4.1 潜变量的影响效应分析 |
6.4.2 观测变量影响效应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辽南农村生态宜居适老性设计策略 |
7.1 辽南农村居住环境适老性设计策略 |
7.1.1 辽南农村交通出行空间适老性建设策略 |
7.1.2 辽南农村邻里居住环境归属感营造策略 |
7.1.3 辽南农宅居住空间适老性设计策略 |
7.2 辽南农宅生态适应性节能与适老性设计优化策略 |
7.2.1 开间进深适应性节能优化策略 |
7.2.2 采暖设备更新及外墙维护策略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研究的不足 |
8.4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辽南农村适老性满意度调研问卷 |
附录B 入室调查问卷(二次调研) |
附录C 文中分析的农宅基本信息统计结果 |
附录D 适老性满意度评价统计结果 |
附录E 农宅光热物理信息统计结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使用电器取暖设备应注意防火(论文参考文献)
- [1]既有住区建筑室内改造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王奥奇.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陕南安康民居演进机制及更新策略研究[D]. 刘静.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传统木结构民居火灾蔓延规律研究[D]. 刘力强.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4]家用电器产品防火标识和说明的分类与研究[J]. 马灿,夏玲芳,周丽. 机电工程技术, 2020(12)
- [5]迎风雪 战严寒 我省各行业打响冬季安全生产保卫战[J]. 林洁.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20(12)
- [6]冬季火灾频发,“冬防”该怎么防[J]. 林洁.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20(12)
- [7]华清宫火灾风险特征及消防安全评估[D]. 权茹月.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8]铁路机务段机车检修及运用中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彭海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9]既有住宅适老性自评估工具研究[D]. 齐鹏. 天津大学, 2019(01)
- [10]生态宜居视域下的辽南农村居住环境适老性设计研究[D]. 刘建军.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