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1](2021)在《粉煤灰—硅灰—纳米SiO2透水混凝土性能及改良优化》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面逐步被各种不透水的混凝土所覆盖,大量的城市内涝、地下水位下降、噪声污染、热岛效应等现象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诞生了具有一定力学强度且透水性高的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具有连续的孔隙、良好的透气和透水性能,不仅能够促进地下水循环,还能很好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用透水混凝土作为地面铺装材料,对城市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了几种不同掺合材料,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和优化试验,对透水混凝土基本性能及优化改良开展了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1)在透水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计算时,本文对传统的体积法进行了改进,使配合比计算更方便快捷。基于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目标孔隙率,粉煤灰,硅灰,纳米SiO2为正交试验因素,以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为评价指标,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揭示了四个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各因素不同水平下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性能,确定了三个指标的最优配合比。(2)建立了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孔隙率、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孔隙率和透水系数的关系,并给出了它们的拟合关系式;采用自行设计的简易玻璃装置,对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进行了测定。(3)在透水混凝土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对透水混凝土的性能试验进行了优化,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研究粉煤灰、硅灰和纳米SiO2作为掺合料进行单掺和复掺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影响透水混凝土渗透系数的前提下,三种矿物掺合料对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贡献程度为纳米SiO2>粉煤灰>硅灰。(2)复掺粉煤灰(10%)、硅灰(8%)和纳米SiO2(2%)的力学强度均高于三种矿物掺和料单掺时的力学强度。(3)通过分析透水混凝土样品SEM图可知,Ca(OH)2大晶体数量少、水化产物结构密实、孔隙较小的微观结构有利于增强透水混凝土的力学强度,三者掺合料复掺会有明显叠加的效应。(4)通过建造成本分析、成本计算、维修费用和节水效益多方面的论证,发现在整个建造和使用周期内,透水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费用会更划算,为透水混凝土领域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牟压强[2](2021)在《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公路网,截止2019年末,全国公路养护里程数达到了总里程数的98.8%,国家每年投入巨额养护维修资金,针对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和建设新一代高性能道路的需求,长寿命路面技术是我国未来路面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超薄罩面是一种能有效改善路表功能性能的材料,既能用于养护也能用于新建路面,符合国家倡导建设“环保、低碳、节能、减排、降噪”道路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超薄罩面力学性能要求高,普通沥青超薄罩面在服役过程中容易在路面结构层间和罩面层发生病害(主要表现为集料削落、脱层、滑移及反射裂缝等),严重影响路面的服务水平和使用寿命。环氧沥青作为一种热固性长寿命材料,具有优异的黏结、抗剪切、高温及耐疲劳性能。为在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前提下,铺筑高性能长寿命路面,课题组提出将环氧沥青材料应用到超薄罩面层间和面层的方案,以满足超薄罩面较高的力学性能要求。为分析和评价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层间和面层的性能,本文系统开展了环氧沥青超薄罩面混合料路用性能、疲劳性能、抗反射裂缝性能及层间黏结性能方面的试验和分析;除此之外,还结合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化学改性特点和环氧沥青混合料“后掺法”施工工艺的工艺特点,针对施工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展开了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最后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了工程实践中。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路用性能方面的结论:环氧沥青SAC-10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达到了85.08k N,浸水残留稳定度比达96.4%,冻融劈裂强度比达83.9%,动稳定度达到了55090次/mm,低温抗拉应变为3012,抗弯拉强度为6.02MPa;假设设计交通量为1×108时,环氧沥青SAC-10混合料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为2.18,而SBS改性沥青SAC-10混合料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为4.82,即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仅为普通沥青的45%。说明环氧沥青SAC-10混合料强度高、抗水损坏能力好、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优、抗疲劳性能好,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长寿命路表材料,采用环氧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铺装层时,可大大降低铺装结构层的厚度。(2)水泥混凝土面板-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加铺层层间黏结性能方面的结论:该类路面结构层间具有较强的层间黏结性能。不同试验温度条件下,环氧沥青黏结材料最佳用量不同;加载速率对剪切强度有很大的影响,两种沥青黏结材料复合试件剪切强度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浸水损害、长期老化后,环氧沥青黏结材料黏结性能均显着优于SBS改性沥青,且长期老化后,环氧沥青黏结材料的层间黏结性能反而增长。(3)沥青混凝土做基层-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加铺层层间抗剪性能方面的结论:该类路面结构层间具有较强的抗剪强度。针对该路面形式,相比于冷粘结无黏结材料施工工艺,采用热粘结工艺或撒布环氧沥青黏结材料,均会显着提高路面的层间抗剪强度,但热粘结施工工艺对路面层间抗剪强度的增加更为有效;在相同层间处理方式下,超薄罩面级配为SAC-10时路面层间抗剪强度最大,AC-10次之,SAC-13最小。于复合式路面层间同时采用热粘结工艺和撒布环氧沥青黏结材料两种处理方式,不如单独采用其中一种对层间抗剪强度的改善程度大。(4)环氧沥青超薄罩面抗反射裂缝性能方面的结论:推荐0.135mm作为环氧沥青混合料OT(Overlay Tester)试验的目标位移值;环氧沥青混合料相较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抗反射裂缝性能,冻融破坏对两种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影响比长期老化大;对于最大荷载-周期数曲线,环氧沥青混合料符合对数函数变化规律,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符合幂函数变化规律。(5)结合环氧沥青混合料材料特点和环氧沥青混合料“后掺法”施工工艺的工艺特点,对环氧沥青B组分混合料现场待料、环氧沥青混合料现场碾压、环氧沥青A组分添加量、拌和功、养生时间、B组分储存时间及容留时间等展开了室内模拟试验研究,详细分析总结了工程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环氧沥青超薄罩面施工的实时控制及施工质量的保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6)以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武定—倘甸—寻甸)禄劝1号隧道右幅沥青铺装工程为实体应用,将本文研究成果用于工程实践中。

甘有良[3](2021)在《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设计制备与工程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路面混凝土,具有收缩小、早期强度高且耐久性良好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机场跑道等需要快速修补的工程以及海港码头、桥梁隧道等快速抢修抢建工程。传统的制作方法是采用道路水泥或特殊工艺,配制的路面混凝土通常早期强度低、收缩开裂严重,而且配制成本昂贵、工艺复杂。本课题旨在采用常规原材料及普通工艺,研制出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本文依托茂名市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路面改造工程项目,针对桂东南丘陵山区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热气候的道路修建,开发出一种低成本低收缩高早强高抗折的路面混凝土试验配合比,使之达到设计要求。本文基于路面混凝土的原材料检测,分别提出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细集料、粗集料、拌合水和外加剂的技术指标要求。对路面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以用水量、外加剂掺量、砂率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以坍落度测量、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极差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影响程度大小。通过研究表明,用水量是影响路面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强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配合比优化,在正交试验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路面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力学性能指标进行研究。不同粉煤灰和矿渣粉掺量的路面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加,加入10%粉煤灰和12%能有效地提高路面混凝土后期力学性能。路面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与折压比随砂率的变化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皆先增后减,表明35%砂率能有效提高路面混凝土的抗折性能。降低水灰比有利于降低路面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但过低的水灰比影响施工性能,经试验水灰比以0.32为准。10%粉煤灰和12%矿渣粉掺合料,可以减小路面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但砂率对路面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影响不大,最佳值为35%。路面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由原来的145kg降低至130kg,并且增加掺合料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因此实现低收缩高早强的目的。当配合比试验水胶比为0.32,10%粉煤灰和12%矿渣粉掺量,砂率为35%时,其7d抗压强度超过40MPa,7d抗折强度超过5.0 MPa,360d干缩率为330~350*10-6,达到了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的设计目标要求。原施工方每方路面混凝土原材料成本为356.0元,经过改善后为315.2元,每方成本节约40.8元,为整个项目约24公里路面混凝土施工节省了两百八十多万的成本支出,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马宝君[4](2020)在《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需求量不断增加,高速公路桥梁等项目日渐增多、建设进程快、发展迅猛成为目前交通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而随着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桥梁持续进行大力的开发建设,并不断地投入生产运营,导致前期建成的高速公路桥梁势必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病害。高速公路的桥梁是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其中桥面作为病害集中暴发区,总是会成为问题的焦点。高速公路桥面铺装病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速公路的运营成本,更是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故需从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控制,研究高速公路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从根本上降低病害的发生,提高高速公路桥梁等的服役时间,降低其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造价,并且减少工程养护成本支出,从整体上提升高速公路桥梁等在运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本文以渭武高速公路陇南段的建设为研究背景,研究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混合料配合比和组合结构的物理性能指标。首先针对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早期损伤及病害成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路面在施工和使用初期,主要有材料原因相关的病害有路面的表层裂缝、面层变形、铺装层表面损坏、层间的粘结防水损坏等。其次分析病害原因,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入手探讨路面铺装层结构,发现初期病害的成因主要有桥面铺装层受力工况和材料的力学性能不相适应、荷载的计算不完全、铺装层间粘结的粘结度不够、原材料质量控制不足等。结果表明:防水层的粘结强度对路面主体结构的整体受力变形影响显着,防水粘结层的质量直接决定公路桥面铺装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能;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层上面层粗集料宜采用石灰岩及玄武岩等碱性有机制砂,下面层粗集料宜采用石灰岩碎石;细集料宜采用碱性石灰岩机制砂;上面层沥青宜采用SBS改性沥青,基质沥青为70#石油沥青,改性剂掺量为4%;下面层沥青宜采用70#石油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矿粉宜采用洁净的优质石灰岩粉为原材料等。最后研究了铺装施工原材料性能的技术性能要求,研究了铺装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总结了沥青施工各环节的控制要点。结果表明:上面层为满足良好的抗车辙、抗滑和抗渗性能,宜采用具有较好的抗疲劳和低温缩裂性能的SMA-13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控制在3-4.5%之间;下面层采用高温稳定性较好的SUP-20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控制在4%;为提高路面防水粘结材料的抗剪和抗拉的性能,采用抗渗性能为承受0.05MPa的SBR改性乳化沥青作为桥梁铺装层的主要粘结材料;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控制应从混合料的拌和控制、运输控制以及施工控制等各方面进行。

谢国梁[5](2020)在《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视为刚性基层在其上加铺沥青面层,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路面结构强度、节约当地建筑材料,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路面的行车舒适性,减少刚性路面造成的行车颠簸、噪音大、养护维修困难。然而,由于沥青面层与水泥面层之间力学性能的差异,在行车荷载和温度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加铺层很容易出现自下而上的反射裂缝。在旧水泥混凝土面层与沥青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应力吸收层,可以改善路面结构应力状态,有效的防止和延缓反射裂缝的发生和扩展。本文从工程实际和材料组成的角度出发,采用橡胶粉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聚合物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利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影响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主要材料与工艺参数,并确定了材料组成与制备工艺。首先采用重复蠕变—恢复加载分析其蠕变—恢复特性和累计应变等抗剪切特性,并对其第50次和51次的蠕变过程进行Burgers模型拟合,研究不同类型沥青老化前后蠕变劲度模量的粘性部分的变化规律。并采用弯曲梁流变测试了低温条件下三类沥青的劲度模量S和蠕变变形速率m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其次,采用二维平面法和三维平表面法确定集料表面沥青膜厚度,对比集料表面真实沥青膜厚度与采用以上两种方式预估的沥青膜厚度的差异,研究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对复合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性能的影响。最后,在室内采用车辙试验和高温贯入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评价STRATA沥青、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以及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的高温抗剪切性能、低温抗裂性以及抗水损害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温度的降低,橡胶沥青和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优势进一步凸显,橡胶沥青和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劲度模量的增长量和蠕变变形速率的减低程度远小于SBS改性沥青。三维平表面法确定的集料表面沥青膜厚度误差较小,接近实际沥青膜厚度。分析油石比与集料级配对应力吸收层混合料体积指标和回弹模量的影响发现,级配对混合料体积指标的影响较小,但对回弹模量有一定的影响;油石比对混合料体积指标和回弹模量均有显着的影响。四种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由大到小依次为:STRATA沥青>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低温弯曲试验结果表明,STRATA沥青和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在低温弯曲性能方面较橡胶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有显着的优势;四种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测试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王彬[6](2020)在《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早强再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道路在改建和养护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旧回收料,浪费大量的资源,如何实现旧路面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一直是国内外道路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另外在一些城市道路养护施工过程中,封闭交通的时间过长,会导致交通堵塞。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采用早强型冷再生技术,实现废物利用以及快速达到开放交通的目的。本文结合废旧回收料的特性对水泥基层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和早强型再生基层混合料施工特性进行了研究,开展了冷再生实体工程的实施与技术评价,分析了经济社会效益。首先,测试并分析不同废旧回收料掺量下的再生基层混合料的抗压强度,确定最佳目标配合比;其次,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回弹模量试验对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其抗裂和水稳定性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来研究早强型再生基层混合料在不同温度范围下随放置时间增长其强度发展规律。最后,通过铺筑实体工程来观测冷再生混合料使用效果,进一步确定其施工工艺;与此同时,分析并对比了再生技术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掺配不同比例的破碎料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得出破碎料掺量为100%时级配良好,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推荐出再生基层混合料目标配合比为10~25mm碎石:5~15mm碎石:石粉=35:35:30,水泥剂量为3.5%,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分别为7.5%、2.110g/cm3。对冷再生材料的基本路用性能的适用性进行了简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冷再生材料的路用性能满足要求。掺8%、12%早强剂试件1d强度基本达到未掺量7d强度,由此可以得出采用早强型冷再生技术,可以提前一周开放交通;针对不同温度与时间下早强剂掺量的变化,通过试验得出:在夏季高温季节且运输时间大于2h的条件下早强剂掺量需控制在8%左右,为了保证混合料强度稳定性,在室温下早强剂掺量可适当提高。通过铺筑冷再生混合料实体工程表明:早强型冷再生混合料用于昆山机场路改扩建工程路面底基层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和使用效果。冷再生技术具有简化施工工艺、节约原材料、缩短工期、保护环境和提供有利的工作环境等优点。

岳贤君[7](2020)在《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和力学特征研究》文中指出复合材料是很早就提出的概念,它不仅可以保持各组分材料性能的优点,而且通过各组分性能的互补和关联可以获得单一组成材料所不能达到的综合性能。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这一概念基于水泥混凝土复合板力学模型,通过疲劳强度和极限强度的计算,可以确定复合水泥混凝土厚度。在复合水泥混凝土模型的基础上,比较不同弹性模量的水泥混凝土复合在一起所具有的抗压性能、抗弯拉性能和抗剪性能等力学性能。实验中,利用C20、C30两种强度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拌和了两种强度的水泥混凝土,以不同的组成方式灌注在水泥混凝土抗压实验试模(150mm×150mm×150mm)、抗弯拉试模(550mm×150mm×150mm)、抗剪试模(h=150mm,d=150mm)中。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强度水泥混凝土复合试件,其抗压模量以及抗弯拉模量均大于C20混凝土,小于C30混凝土。接触面形式的改变对其抗压能力和抗弯拉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对抗剪能力的影响很大。论文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了行车荷载作用下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研究了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应力、位移。论文在考虑复合水泥混凝土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接缝影响的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论文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了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板底最大拉应力、竖向位移。确定了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临界荷位,分析了静载作用下,复合水泥混凝土面板厚度、面板长度、面板模量、基层厚度、基层模量、路基回弹模量对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力学响应的影响。比较了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

孔德羽[8](2020)在《透水钢渣混凝土路面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透水路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集料是透水路面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以前主要是通过开采天然料场来获得集料。但是,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提出保护自然环境、少用天然石料、多用再生料与工业废料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是世界上钢铁制造业大国,每年通过钢铁制造业产生大量的废弃钢渣。若废弃大量的钢渣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有害的废渣还会导致环境的污染。但是,钢渣可以通过加工变废为宝,去除有害物质后可以作为很好的道路工程材料。利用钢渣高强、多孔的特点,不仅可以使钢渣透水混凝土的力学结构特性、排水功能特性同时满足要求,甚至可以优于普通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同时也能有效吸收噪声。因此,需要研究出合理的材料基本要求与透水钢渣混凝土性能指标及影响因素。论文分析了透水钢渣混凝土的材料指标与要求,研究了透水钢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与制备、成型、养护工艺,分析了透水钢渣混凝土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其力学性能与透水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了透水钢渣混凝土的性能敏感性,介绍了透水钢渣混凝土路面的实际工程应用与施工工艺。首先,论文研究了透水钢渣混凝土的原材料指标及性能检测方法。论文对透水钢渣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测及化学成分检验,确保其满足规范要求,根据透水钢渣混凝土的材料特性,确定透水钢渣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透水系数及有效孔隙率的检测方法。其次,论文研究了透水钢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其制备、成型、养护工艺。论文以体积法设计理论为基础,确定了水灰比、集灰比、砂率与减水剂掺量等配合比设计参数,以平衡力学性能与透水性能为目标,提出基于性能的透水钢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论文采用水泥裹石法作为透水钢渣混凝土的制备工艺,研究对比了插捣振动成型工艺与振动加碾压成型工艺,结果表明振动加碾压的成型工艺能有效提高透水钢渣混凝土的强度,并且可以更好地模拟现场实际施工工艺。然后,论文研究了透水钢渣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变化规律。论文通过改变水灰比、集灰比与抗裂剂掺量,研究透水钢渣混凝土力学性能与透水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加入抗裂剂后透水钢渣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及物质组成,分析抗裂剂增强改性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透水钢渣混凝土的强度随水灰比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随集灰比增大呈现持续减小的趋势;加入适量抗裂剂可以有效提高透水钢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且对透水性能影响较小;加入适量抗裂剂可以产生更多有利于强度增长的物质,使得透水钢渣混凝土微观结构更为紧密,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再次,论文研究了透水钢渣混凝土的性能敏感性。论文通过设计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分析各个因素对透水钢渣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优选出透水钢渣混凝土的最优配方。将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透水系数与各个因素进行回归拟合,为透水钢渣混凝土的性能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最后,论文研究了透水钢渣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及社会经济效益。论文结合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姑苏区)堤防加固六标段项目详述透水钢渣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步骤,同时对比普通透水混凝土路面,分析该新型环保路面材料的社会经济效益,可知透水钢渣混凝土路面施工流程简单易操作,经济性高,可作为未来大力发展的新型路面材料之一。

祁春辉[9](2020)在《聚合物橡胶骨架孔隙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断裂韧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合物橡胶骨架孔隙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其优良的变形能力以及韧性得到了日渐广泛的应用,而在其中掺加胶粉可望进一步提升其性能。本文以“骨料+节点+孔隙”空间结构的聚合物橡胶骨架孔隙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外掺法制备掺加40目胶粉的聚合物橡胶水泥结合料以及聚合物橡胶骨架孔隙水泥混凝土,通过配合比试验、多种室内力学试验和理论分析,系统的研究了聚合物橡胶水泥结合料和聚合物橡胶骨架孔隙水泥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和断裂韧性,揭示了胶粉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推荐了适用于实际路面工程的掺加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聚合物橡胶水泥结合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加聚合物乳液后,聚合物对水泥结合料的抗折强度有明显的改善。当40目胶粉掺量为5%时,对结合料的力学性能改良作用最佳。(2)聚合物橡胶骨架孔隙水泥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加40目胶粉后,40目胶粉对聚合物橡胶骨架孔隙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规律表明:随着胶粉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抗压强度逐渐下降。对于混凝土抗折强度,掺加40目胶粉,混合料的抗折强度明显提高,且在掺量为5%时,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5.26MPa。(3)通过三点梁弯曲试验,对聚合物橡胶骨架孔隙水泥混凝土的断裂韧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粉颗粒能够发挥阻裂作用,提高聚合物橡胶骨架孔隙水泥混凝土的断裂韧性。对比发现,掺加5%的40目胶粉对聚合物橡胶水泥混凝土的阻裂效果最佳。

桂习云[10](2020)在《不同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陶粒混凝土因具有轻质高强、环保以及吸音降噪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桥面铺装、隧道内路面的材料,但其存在的脆性大、弹性模量低、强度较低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其路用耐久性能。本论文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硅灰和聚丙烯纤维作为掺合料,首先,研究参考大量文献确定了掺合料的合理掺量,利用松散体积法和室内试验完成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其次,对13组不同配合比的陶粒混凝土试件进行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实验,分析了不同掺合料的种类及掺量对陶粒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渗性能、抗冻性能和干缩性的影响以及影响规律;最后,利用SEM扫描电镜观察添加掺合料下混凝土的形貌特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路用耐久性能的影响机理,以期为提高陶粒混凝土的耐久性提供参考。论文试验工作和研究结论如下:⑴对陶粒混凝土中陶粒、中粗砂、水泥和粉煤灰、矿渣粉、硅灰以及聚丙烯纤维四种掺合料性能进行了实测,采用松散体积法对陶粒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计算,通过适配得到陶粒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⑵对掺加粉煤灰、矿渣粉、硅灰和聚丙烯纤维掺合料的陶粒混凝土进行了抗压、抗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合理的掺量下,四种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都有一定的优化作用,其中,硅灰的增强作用最为明显;⑶对掺加粉煤灰、矿渣粉、硅灰和聚丙烯纤维掺合料的陶粒混凝土进行了抗渗、干缩、冻融性能试验,综合力学性能呈现的试验结果表明:硅灰对陶粒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冻性能都有较好的提升,但当掺量过大时会造成混凝土的干缩值增大,最佳掺量10%;粉煤灰和矿渣粉在掺量为20%时,陶粒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有所提升,但粉煤灰掺量不宜过大,当粉煤灰掺量为30%时,会危害陶粒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陶粒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后,其最终干缩值较基准混凝土有明显的减少,同时,聚丙烯纤维对陶粒混凝土的脆性有较大的改善能力,最佳掺量为1.0~1.5kg/m3;⑷在微观层面上,采用SEM电子镜试验方法,对不同掺合料下的陶粒混凝土微观界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矿物掺合料主要是靠其活性,利用水化反应产生的的凝胶物质来改善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使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耐久性;聚丙烯纤维主要是依靠其物理性能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从而提升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粉煤灰—硅灰—纳米SiO2透水混凝土性能及改良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透水混凝土力学强度研究现状
        1.2.2 透水混凝土孔隙率研究现状
        1.2.3 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研究现状
        1.2.4 外加剂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研究现状
    1.3 透水混凝土概述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透水混凝土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基本性能
        2.1.1 骨料
        2.1.2 水泥
        2.1.3 外加剂
        2.1.4 拌和用水
    2.2 试件制备与养护
        2.2.1 试件制备
        2.2.2 养护方式
    2.3 试验方法
        2.3.1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2.3.2 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2.3.3 孔隙率试验方法
        2.3.4 透水系数试验方法
        2.3.5 微观测试分析方法
    2.4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4.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2.4.2 混凝土配合比公式推导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透水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3.1 正交试验相关参数
        3.1.1 目标孔隙率
        3.1.2 粉煤灰
        3.1.3 硅灰
        3.1.4 纳米SiO_2
    3.2 正交试验配合比设计
    3.3 正交试验结果
    3.4 抗压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3.4.1 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
        3.4.2 各因素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
    3.5 孔隙率影响因素分析
        3.5.1 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
        3.5.2 各因素对孔隙率的影响规律
    3.6 透水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3.6.1 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
        3.6.2 各因素对透水系数的影响规律
    3.7 数据拟合与回归分析
        3.7.1 抗压强度与有效孔隙率之间的关系
        3.7.2 孔隙率与透水系数之间的关系
        3.7.3 抗压强度与透水系数之间的关系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透水混凝土的性能优化
    4.1 透水混凝土结构特点与受力破坏
    4.2 透水混凝土单一变量配合比设计
    4.3 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4.3.1 单掺粉煤灰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4.3.2 单掺硅灰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单掺纳米SiO_2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4.3.4 复掺掺合料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4.4 微观机理分析
        4.4.1 单掺掺和料微观分析
        4.4.2 复掺掺和料微观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良优化经济性分析
    5.1 成本分析与计算
        5.1.1 建造成本分析
        5.1.2 成本计算举例
    5.2 运营成本效益
        5.2.1 维修费用
        5.2.2 节水效益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氧沥青黏结材料及其黏结性能
        1.2.2 沥青路面抗反射裂缝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环氧沥青超薄罩面路用性能
    2.1 原材料
        2.1.1 沥青
        2.1.2 集料和填料
        2.1.3 集料筛分结果
    2.2 配合比设计
        2.2.1 设计级配
        2.2.2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2.3 路用性能测试
        2.3.1 水稳定性
        2.3.2 高温稳定性
        2.3.3 低温抗裂性
        2.3.4 间接拉伸疲劳试验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基层试件层间黏结性能研究
    3.1 试验方案
    3.2 试件制备及层间处理
    3.3 试件加载
    3.4 试验结果分析
        3.4.1 黏层油撒布量及温度对剪切强度的影响
        3.4.2 剪切速率对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
        3.4.3 复合试件拉拔强度
        3.4.4 界面浸水对界面强度的影响
        3.4.5 界面老化对界面强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混凝土基层试件层间抗剪强度研究
    4.1 试验方案
    4.2 试件制备及层间处理
    4.3 试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4.3.1 试验测试结果
        4.3.2 直观分析
        4.3.3 方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氧沥青超薄罩面抗开裂性能研究
    5.1 试验方案
    5.2 试件制备
    5.3 试件加载
    5.4 试验结果分析
        5.4.1 不同目标位移值下的OT结果
        5.4.2 常规条件下的OT结果
        5.4.3 长期老化后的OT结果
        5.4.4 冻融后的OT结果
        5.4.5 不同条件对抗反射裂缝性能的影响
        5.4.6 OT曲线拟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环氧沥青混合料“后掺法”施工工艺研究
    6.1 环氧沥青混合料“后掺法”施工工艺介绍
    6.2 环氧沥青混合料“后掺法”施工工艺研究
        6.2.1 模拟现场待料
        6.2.2 模拟现场碾压
        6.2.3 模拟环氧沥青A组分添加量
        6.2.4 拌和功及养生时间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6.2.5 储存时间及容留时间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体工程应用
    7.1 工程概况
    7.2 路面结构组合及混合料选择
    7.3 环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7.3.1 原材料检测
        7.3.2 目标配合比设计
        7.3.3 性能检验
    7.4 环氧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7.4.1 原材料检测
        7.4.2 生产配合比设计
        7.4.3 性能检验
    7.5 施工质量检测
        7.5.1 燃烧炉级配和油石比检验
        7.5.2 室内环氧沥青混合料测试结果
        7.5.3 环氧沥青混合料温度检测
        7.5.4 现场马歇尔击实试验
    7.6 路面铺筑效果评价
        7.6.1 摊铺厚度
        7.6.2 密水性能
        7.6.3 抗滑性能
        7.6.5 平整度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3)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设计制备与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1.1 课题背景
        1.1.2 工程背景
    1.2 路面混凝土的概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2 发展趋势
        1.2.2 低收缩高早强的机理
    1.3 课题来源
        1.3.1 课题提出
        1.3.2 解决思路
        1.3.3 研究目标
    1.4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原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2.1 实验仪器及主要材料
        2.1.1 实验主要仪器
        2.1.2 实验主要材料
    2.2 原材料测试方法
        2.2.1 水泥
        2.2.2 粉煤灰
        2.2.3 矿渣粉
        2.2.4 细集料
        2.2.5 粗集料
        2.2.6 拌合水
        2.2.7 外加剂
    2.3 配合比设计
        2.3.1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要求
        2.3.2 配合比设计参数要求
        2.3.3 配合比参数确定
第3章 路面混凝土早强分析
    3.1 引言
    3.2 正交试验
        3.2.1 正交试验设计方案
        3.2.2 正交试验结果判定指标
        3.2.3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路面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3.3.1 配合比调整
        3.3.2 试验方法
        3.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路面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研究
        3.4.1 试验方法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路面混凝土收缩研究
    4.1 引言
    4.2 路面混凝土的收缩
        4.2.1 路面混凝土收缩类型
        4.2.2 试验方法
        4.2.3 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施工工艺
    5.1 制备流程
    5.2 施工准备
        5.2.1 技术准备
        5.2.2 现场准备
        5.2.3 施工机械选型与配套
    5.3 原材料技术要求
        5.3.1 水泥
        5.3.2 粉煤灰和矿渣粉
        5.3.3 粗细集料
        5.3.4 水和外加剂
    5.4 路面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5.4.1 路基调平
        5.4.2 拌合及运输
        5.4.3 施工和养护
        5.4.4 回访与鉴定
    5.5 成本核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4)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概况
        1.2.2 桥面铺装材料发展概况
        1.2.3 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发展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选题目的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桥面铺装层病害分析及质量控制
    2.1 工程实例介绍
    2.2 桥面铺装层病害调查
    2.3 桥面铺装层病害原因分析
        2.3.1 结构理论与设计的影响
        2.3.2 水的影响
        2.3.3 温度的影响
        2.3.4 施工工艺的影响
        2.3.5 桥面防水粘结层的影响
        2.3.6 桥面铺装层结构受力的影响
    2.4 桥面铺装受力情况分析
        2.4.1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受力特点
        2.4.2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结构受力分析
        2.4.3 桥面铺装受力分析结论
    2.5 材料质量控制
        2.5.1 集料的质量控制
        2.5.2 沥青质量控制
        2.5.3 填料质量控制
        2.5.4 纤维的质量控制
        2.5.5 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及要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桥面铺装桥面防水粘层材料及性能研究
    3.1 桥面铺装防水粘层材料应具备的功能
    3.2 本文研究的防水粘层材料和铺装层结构型式
        3.2.1 本文研究的防水粘层材料
        3.2.2 研究的桥面结构型式
    3.3 不同防水粘层材料的层间抗剪性能
    3.4 不同粘层材料的层间抗拉性能
    3.5 不同粘层材料的层间抗渗性能
        3.5.1 加压渗水试件的制备
        3.5.2 加压渗水装置的开发与加压渗水试验
        3.5.3 加压渗水试验结果分析
    3.6官亭1#特大桥公路桥面铺装工程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桥面铺装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4.1 铺装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确定
        4.1.1 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4.1.2 铺装下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4.2 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
        4.2.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2 确定最佳油石比
    4.3 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性能验证
        4.3.1 谢伦堡析漏试验检验(烧杯法)
        4.3.2 肯塔堡飞散试验检验
        4.3.3 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试验检验
        4.3.4 动稳定度试验检验
        4.3.5 低温抗裂性检验
    4.4 铺装下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
        4.4.1 初选级配
        4.4.2 沥青用量的估计
        4.4.3 试验级配的评价
        4.4.4 选择设计级配的沥青用量
        4.4.5 最大次数验证
        4.4.6 设计结论
    4.5 铺装下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性能验证
        4.5.1 水稳定性检验
        4.5.2 高温稳定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控制
    5.1 沥青混合料拌合质量控制
        5.1.1 矿料级配的控制
        5.1.2 拌合温度的控制
        5.1.3 油石比的控制
    5.2 防水粘结层施工质量控制
        5.2.1 桥面板的准备工作
        5.2.2 机械设备要求
        5.2.3 防水粘层材料施工质量控制
    5.3 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控制
    5.4 桥面铺装压实质量控制
        5.4.1 合理的碾压温度
        5.4.2 合理的压实速度与遍数
        5.4.3 压实中的其他问题
        5.4.4 沥青混合料碾压工程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渭武高速公路官亭1#特大桥桥面铺装工程性能检测
    6.1 检测指标要求
    6.2 检测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应力吸收层特种改性沥青研究现状
        1.2.2 应力吸收层混合料性能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原材料与制备工艺
    2.1 原材料选择
        2.1.1 基质沥青
        2.1.2 橡胶粉
        2.1.3 SBS改性剂
        2.1.4 添加剂
    2.2 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工艺
        2.2.1 正交试验设计
        2.2.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3 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原材料与制备工艺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橡胶粉/SBS改性沥青高、低温蠕变特性
    3.1 基础理论
        3.1.1 高温重复蠕变
        3.1.2 低温小梁弯曲蠕变
        3.1.3 Burgers模型
    3.2 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高温蠕变特性
        3.2.1 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蠕变—恢复特性
        3.2.2 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蠕变参数拟合
        3.2.3 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累计应变
    3.3 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低温蠕变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橡胶粉/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性能
    4.1 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概述
    4.2 应力吸收层最佳沥青用量确定方法
        4.2.1 富沥青砂沥青用量预估原理
        4.2.2 富沥青砂混合料沥青用量预估流程
    4.3 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级配设计
        4.3.1 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级配设计
        4.3.2 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级配类型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路用性能
    5.1 原材料与混合料性能测试方法
        5.1.1 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原材料
        5.1.2 应力吸收层混合料测试方法
    5.2 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5.2.1 应力吸收层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5.2.2 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
        5.2.3 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5.3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早强再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生水泥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2.2 再生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2.1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加工工艺
        2.1.1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加工工艺原则
        2.1.2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国内外的加工工艺流程
        2.1.3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国内外加工设备
        2.1.4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加工工艺选择
    2.2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质量控制
        2.2.1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质量控制指标
        2.2.2 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质量检验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再生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1 再生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与方案
        3.1.1 原材料选定及检验
        3.1.2 配合比设计流程
        3.1.3 配合比设计方案
    3.2 再生基层混合料试件成型方法选择
        3.2.1 再生基层混合料成型方法
        3.2.2 再生基层混合料成型方式选择
    3.3 再生基层混合料强度测试
        3.3.1 击实试验
        3.3.2 试件成型
        3.3.3 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再生基层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4.1 再生基层混合料力学性质研究
        4.1.1 试验方法
        4.1.2 试验方案与结果
    4.2 再生基层混合料抗裂性能研究
    4.3 再生基层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研究
        4.3.1 再生基层材料水损害
        4.3.2 再生基层混合料水稳定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早强型基层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特性研究
    5.1 早强型基层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2 早强型基层再生混合料强度特性
    5.3 早强型基层再生混合料早强机理
    5.4 早强型基层再生混合料施工特性研究
        5.4.1 早强型基层再生混合料固化特性
        5.4.2 早强型基层再生混合料施工时间确定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冷再生实体工程实施与技术评价
    6.1 实体工程背景
    6.2 试验路铺筑
    6.3 施工配合比及施工过程
        6.3.1 施工配合比
        6.3.2 施工过程
    6.4 实体工程技术评价
        6.4.1 实体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6.4.2 实体工程质量检测结果
        6.4.3 实体工程使用效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7.1 经济效益分析
    7.2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
    7.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和力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研究现状
        1.2.2 水泥混凝土路面有限元分析研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复合水泥混凝土材料试验研究
    2.1 复合水泥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
        2.1.1 试验原材料
        2.1.2 配合比设计
    2.2 复合水泥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2.2.1 混凝土的制作与养护
        2.2.2 复合水泥混凝土力学实验
    2.3 本章小结
3 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仿真研究
    3.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3.2 静载下路面有限元模型
        3.2.1 基本假设
        3.2.2 路面结构模型参数
        3.2.3 车辆荷载模拟
        3.2.4 地基模型
        3.2.5 边界条件
        3.2.6 传力杆嵌入模式的选取及网格划分
    3.3 复合水泥混凝土公路双面层接触确定
    3.4 临界荷位分析
    3.5 路面结构静力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3.5.1 面层厚度对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
        3.5.2 面板长度对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
        3.5.3 面板弹性模量对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
        3.5.4 基层厚度对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
        3.5.5 基层模量对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
        3.5.6 路基回弹模量对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
    3.6 本章小节
4 复合水泥混凝土道路的应力研究与比较
    4.1 道路应力荷载影响因素分析
    4.2 道路应力荷载计算及误差检验
    4.3 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比较
        4.3.1 面层厚度变化中的对比
        4.3.2 面层长度变化中的对比
        4.3.3 基层厚度变化中的对比
        4.3.4 基层模量变化中的对比
        4.3.5 路基回弹模量变化中的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它科研成果

(8)透水钢渣混凝土路面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对国内外研究概况的评价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检测与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及其性质
        2.1.1 钢渣
        2.1.2 水泥
        2.1.3 减水剂
        2.1.4 黄砂
        2.1.5 水
    2.2 试验方法
        2.2.1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2.2 透水性能试验方法
        2.2.3 微观特性试验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透水钢渣混凝土工艺研究
    3.1 透水钢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3.1.1 配合比设计方法
        3.1.2 配合比设计参数
        3.1.3 配合比计算方法
    3.2 透水钢渣混凝土制备工艺研究
    3.3 透水钢渣混凝土成型工艺研究
        3.3.1 插捣振动成型
        3.3.2 振动碾压成型
        3.3.3 两种成型工艺对比
    3.4 透水钢渣混凝土养护工艺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透水钢渣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研究
    4.1 水灰比对透水钢渣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2 集灰比对透水钢渣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3 抗裂剂对透水钢渣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3.1 抗裂剂的组成与特性
        4.3.2 干法预拌制备工艺
        4.3.3 抗裂剂最佳掺量分析
    4.4 透水钢渣混凝土微观特性分析
        4.4.1 X射线衍射分析
        4.4.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4.4.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透水钢渣混凝土性能敏感性分析
    5.1 正交试验设计法简介
        5.1.1 正交试验法基本概念
        5.1.2 正交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5.2 透水钢渣混凝土性能敏感性分析
        5.2.1 透水钢渣混凝土抗压强度敏感性分析
        5.2.2 透水钢渣混凝土抗折强度敏感性分析
        5.2.3 透水钢渣混凝土透水系数敏感性分析
        5.2.4 透水钢渣混凝土最优配方综合分析
    5.3 透水钢渣混凝土性能预测公式
        5.3.1 抗压强度的单变量多因素回归
        5.3.2 抗折强度的单变量多因素回归
        5.3.3 透水系数的单变量多因素回归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透水钢渣混凝土在海绵城市中的工程应用
    6.1 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6.2 项目依托工程情况
    6.3 整铺式透水钢渣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6.4 透水钢渣混凝土路面施工
        6.4.1 施工原材料及结构层技术要求
        6.4.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6.4.3 施工工艺
    6.5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6.5.1 透水性优势
        6.5.2 生态环保优势
        6.5.3 道路安全优势
        6.5.4 节能减排优势
        6.5.5 经济优势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9)聚合物橡胶骨架孔隙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断裂韧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聚合物混凝土研究现状
        1.2.2 骨架孔隙水泥混凝土研究现状
        1.2.3 聚合物骨架孔隙水泥混凝土研究现状
        1.2.4 橡胶水泥混凝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聚合物水泥橡胶结合料试制和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2.1 研究方法与思路
    2.2 聚合物水泥橡胶结合料原材料选择
        2.2.1 聚合物乳液的选择
        2.2.2 胶粉的选择
    2.3 聚合物水泥橡胶结合料配比优选及制备
        2.3.1 聚灰比设计
        2.3.2 橡胶掺量设计
        2.3.3 聚合物橡胶结合料的制备
    2.4 聚合物水泥橡胶结合料基本力学性能
        2.4.1 聚合物水泥橡胶结合料抗折试验
        2.4.2 聚合物水泥橡胶结合料抗折试验结果
        2.4.3 聚合物水泥橡胶结合料抗压试验
        2.4.4 聚合物水泥橡胶结合料抗压试验结果
    2.5 胶粉对普通水泥结合料与聚合物水泥结合料的性能影响对比研究
        2.5.1 试验设计
        2.5.2 试验现象
        2.5.3 试验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合物橡胶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3.1 聚合物骨架孔隙混凝土配合比方法
    3.2 聚合物橡胶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1 试验所需原材料
        3.2.2 配合比设计
    3.3 聚合物橡胶水泥混凝土拌合及养护
        3.3.1 准备基材
        3.3.2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3.3.3 工作性能检验
    3.4 聚合物橡胶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合物橡胶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4.1 聚合物橡胶混凝土抗折试验
        4.1.1 抗折试验设计
        4.1.2 抗折试验现象
        4.1.3 抗折试验结果与分析
    4.2 聚合物橡胶混凝土抗压试验
        4.2.1 抗压试验设计
        4.2.2 抗压试验现象
        4.2.3 抗压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合物橡胶混凝土的断裂韧性研究
    5.1 断裂力学中的裂纹类型
    5.2 断裂韧性试验设计
    5.3 断裂特征参数
    5.4 断裂韧性试验现象
    5.5 断裂韧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5.5.1 断裂韧性试验曲线
        5.5.2 断裂韧性试验特征参数
    5.6 断裂韧性试验结果分析
    5.7 聚合物橡胶混凝土的断裂机理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0)不同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1.2.1 陶粒混凝土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1.2.2 混凝土掺合料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的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的性能
        2.1.1 水泥
        2.1.2 陶粒
        2.1.3 中粗砂
        2.1.4 减水剂
        2.1.5 粉煤灰
        2.1.6 矿渣
        2.1.7 硅灰
        2.1.8 聚丙烯纤维
    2.2 配合比设计
        2.2.1 配合比设计方法及设计参数确定
        2.2.2 试验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1 强度特性
        3.1.1 掺粉煤灰陶粒混凝土
        3.1.2 掺矿渣陶粒混凝土
        3.1.3 掺硅灰陶粒混凝土
        3.1.4 掺聚丙烯纤维陶粒混凝土
    3.2 压折比
    3.3 不同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对比
        3.3.1 不同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抗折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4.1 抗渗性能的研究
        4.1.2 抗渗性能的影响因素
        4.1.3 试验方案
        4.1.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干燥收缩性能研究
        4.2.1 试验方法
        4.2.2 掺粉煤灰陶粒混凝土
        4.2.3 掺矿渣粉陶粒混凝土
        4.2.4 掺硅灰陶粒混凝土
        4.2.5 掺聚丙烯陶粒混凝土
    4.3 抗冻融性能的影响研究
        4.3.1 抗冻性的影响因素
        4.3.2 试验方案
        4.3.3 冻融后的质量损失率
        4.3.4 冻融后的强度损失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影响的微观机理分析
    5.1 扫描电镜SEM样品的制备
    5.2 微观结构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存在问题与建议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粉煤灰—硅灰—纳米SiO2透水混凝土性能及改良优化[D]. 刘建.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2]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关键技术研究[D]. 牟压强.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设计制备与工程应用[D]. 甘有良.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4]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D]. 马宝君. 长安大学, 2020(06)
  • [5]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研究[D]. 谢国梁. 长安大学, 2020(06)
  • [6]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早强再生技术研究[D]. 王彬. 长安大学, 2020(06)
  • [7]复合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和力学特征研究[D]. 岳贤君. 山东交通学院, 2020(04)
  • [8]透水钢渣混凝土路面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 孔德羽. 东南大学, 2020(01)
  • [9]聚合物橡胶骨架孔隙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断裂韧性研究[D]. 祁春辉.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10]不同掺合料对陶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D]. 桂习云.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水泥混凝土路面原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