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枣业发展前景广阔(论文文献综述)
王厚慧[1](2021)在《和田昆仑山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牌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顾晓丽[2](2020)在《好想你并购百草味财务协同效应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休闲食品占我国消费者食品总支出的比例也随之加大,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健康化、个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等日益成为消费者对食品的主要追求。对于产品线相对单一并且销售渠道主要集中线下的传统食品零售企业来说,改革势在必行。相比于企业自身探索新渠道,并购拥有良好电子商务销售渠道的企业能够更快获得线上渠道及经验,加速企业转型的进程。衡量并购是否成功,通常在于企业是否形成了并购后的协同效应,而财务协同效应是最能反映并购后企业业绩提升的重要方面。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传统线下企业扩展线上渠道所开展的并购活动进行研究,分析其财务协同效应及产生原因,得出相应的启示,能够对日后发生此类并购的企业提供一些借鉴意义。本文在休闲食品行业快速发展,加之互联网极大普及的背景下,以经营形式单一的传统红枣企业好想你并购线上休闲零食品牌百草味的案例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理论,参考企业公开的财务报表及公告,相关财经资讯等资料,分析好想你此次并购后实现的财务协同效应,探究其财务协同效应的产生原因并得出相应的启示,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借鉴。本文认为,好想你通过订立业绩对赌协议,双品牌驱动,共享资源,变革销售模式,优化营销模式,管控产品质量及创新等方式,最终实现了正向的财务协同效应。企业的偿债能力得到提升,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通过合理使用资金于更高收益的项目上,从而达到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的效果;并购后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好转,外部融资环境得以改善;并购后企业能够合理降低税负,形成节税效应以及并购后企业股价上升,产生良好的市场预期效应。同时,研究发现仍存在一些负向的财务协同效应,如枣类产品盈利能力下降和资金回笼速度变慢等。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的正负财务协同效应,得出对于行业同类企业发展的几点启示:审时度势,分析行业特点,大胆并购;注重并购整合,获得协同效应;关注产品、品牌、销售渠道等休闲食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等。希望本文的分析及结论能对休闲食品行业同类企业的并购给予一定的参考。
袁思齐[3](2020)在《重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文中指出武隆猪腰枣是武隆特有的鲜食枣品种,经过多年的人工栽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鲜食品种,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成了武隆区羊角等沿乌江两岸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根据武隆区现有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栽植猪腰枣,且与其他水果和农作物相比,猪腰枣的单价更高经济效益更为可观。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武隆区猪腰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世界范围内枣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本文分析了猪腰枣的产业现状。通过对武隆区猪腰枣产区羊角地区的调研及查询武隆农林部门历年对猪腰枣的统计资料表明,武隆猪腰枣生产规模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正在逐渐扩大。科技化的特征也充分体现在猪腰枣生产基地中的各种基础设施上。猪腰枣的产值和产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因为猪腰枣属于特色农产品,所以市场需求较大。武隆猪腰枣产业大多采用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模式,该模式的带动作用在猪腰枣产业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发展形势良好。(2)本文通过SWOT分析探讨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在优势方面,武隆猪腰枣品种优良、种植业发展良好、消费者需求大、农户种植意愿高、旅游发展也带动了猪腰枣的产量;在劣势方面,缺乏优良品种,优树种源底细不清,产业发展机制未形成、产业链短,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支持,科技研究落后,种植水平低下等;在机遇方面,市场竞争力强,老年人口增多,保健市场发展迅速,对枣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在威胁方面,外来品种对本地市场的冲击,未形成产业链,产业附加值低,市场混乱,假货横行,枣疯病横生,枣锈病严重。(3)本文通过SWOT矩阵分析了适用于武隆区猪腰枣未来的发展战略,多元型战略(ST)和扭转型战略(WO)是武隆区猪腰枣产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战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并提出了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战略。(4)本文针对武隆区猪腰枣的发展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应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生产水平;加强枣疯病防治,不断完善防控体系;探索枣产业建设模式,将枣产业引上规模化、标准化轨道;加强品牌建设,助推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确保猪腰枣优良性状的体现;以猪腰枣产业为中心,发展周边乡村旅游;加强领导力度,建立建全工作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宽松发展环境。本文对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不仅能为武隆猪腰枣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有利于该区域农业发展,还能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张艺蕾[4](2019)在《A枣业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枣业作为新疆优势产业,是新疆林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产业环境日益严峻,内地实力雄厚的枣类企业发展迅猛,相比之下疆内枣业的加工和销售水平不足。尤其是该类企业的管理中,员工内部控制意识普遍不足,内控有效性低,制度的设计和执行都存在缺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构建一个适合新疆枣业发展的内部控制模式,对促进枣业升级,带动新疆林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加工销售类企业中,稳定的销售是其经营发展的基础,而有效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能够为企业的销售过程保驾护航。提升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水平是企业整体内控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加强内部治理、防范风险、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销售能力、提升回款率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A公司,是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营管理的地方企业,主营业务是以红枣为主的水果干制品的生产、销售、批发,在新疆市场具有不错的竞争力和潜力,但近几年销售增长乏力,利润下滑较明显。通过对A公司层次化的调研,发现其存在典型的销售与收款内控失效的问题,在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中,对各关键环节点的把控上存在缺陷。如销售计划环节中目标的制定缺乏严谨性,未切合实际制定销售目标,且产品结构安排不合理;客户信用管理环节存在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与信用评级制度有待完善的问题;促销活动中存在执行不规范、整体欠缺审核与监督力度等问题;合同管理环节中,订立缺乏及时性且谈判审核过程存在风险;发货环节存在缺陷;客户后续服务环节存在欠缺;应收账款回收效率低;总体上存在如内部控制环境薄弱、风险评估建设不到位、信息传递机制不完善与内部监督不到位等缺陷。针对以上业务流程中的问题,本文具体从销售计划管理环节、信用管理环节、促销活动环节、销售合同管理环节、发货环节、售后环节、收款环节等7个方面提出措施加以完善,并辅以保障性措施。通过对各关键环节点的缺陷进行针对性的对策研究,目的是增强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控有效性、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意识与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使经营能力与综合竞争力稳步提高,带动新疆至全国枣业的蓬勃与持续发展。
刘孟军,王玖瑞[5](2019)在《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枣》文中研究表明枣是我国原产特色优势果树和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五果"之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枣科研取得长足进步,推动了枣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枣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对科技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在简要回顾我国枣生产科研历史基础上,分析了70年来我国枣科研的发展演变,并将其分为恢复发展期(1949—1978年)、加速发展期(1979—1999年)和全面发展期(2000—2019年)三个阶段;综述了70年来我国枣科研在10个方面(组学应用、种质资源、遗传育种、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病虫防控、采后处理、营养加工、设施生产、技术标准)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和重要进展;进而分析了枣科研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今后枣科研的12项重点任务,可为今后枣业同行和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魏翔[6](2019)在《任道义:从“红枣老人”到“红薯老人”》文中研究说明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后任道义是位"闲不住"的老人。2018年6月,西部枣业研究所所长任道义等人,在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街道杨家湾村,试种的"长寿菜"长势喜人,谁见谁夸好。原来,这种"长寿菜"不是别的,正是甘薯叶。在过去的一年里,任道义四处张罗,信心满满,在别人眼中不起眼的红薯叶子,在他眼里却是个"宝贝"。"已经有采购商在和我们合作了,前景看好。"任道义对记者说。
白琳云[7](2019)在《灵武长枣嫁接与根蘖繁殖植株生长、果实特性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灵武长枣是宁夏特色鲜食枣品种,主要采用根蘖与嫁接的方式进行繁殖,生产中发现两种繁殖方式植株的果实口感略有不同,但对其生长与果实特性差异还未见研究报道。为明确二者之间差异,本试验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比较了灵武市三个种植基地两种繁殖方式下灵武长枣植株的生长与果实特性,并对典型差异植株的成熟期枣果进行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研究结果表明:1、根蘖与嫁接繁殖灵武长枣植株的枣吊生长和二次枝形态有差异。大泉林场、园艺场嫁接植株的枣吊长净增长率比根蘖植株的分别增加了 33.82%、4.28%,大泉林场、中玺枣业种植基地嫁接植株的枣吊粗净增长率分别增加了 19.47%、3.22%;中玺枣业种植基地、大泉林场、园艺场嫁接植株的节个数比根蘖植株分别减少17.86%、13.79%、32.61%,节间距分别增大了 4.17%、14.58%、35.45%,节间角度分别增大了 6.83%、2.33%、3.33%。因此,灵武长枣嫁接繁殖植株比根蘖繁殖植株的枣吊生长更快,二次枝节数少、节间距长、节间角度大。2、根蘖与嫁接繁殖灵武长枣植株的叶片光合特性有一定差异。在开花期,大泉林场、园艺场根蘖植株叶绿素含量比嫁接植株分别高了 11.13%、12.58%;在果实白熟期,中玺枣业种植基地根蘖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比嫁接植株高13.91%;在果实膨大期,中玺枣业种植基地、大泉林场、园艺场根蘖植株的胞间CO2浓度比嫁接繁殖植株的分别高21.44%、2.64%、0.51%,蒸腾速率分别高了 27.54%、58.39%、17.69%。因此,灵武长枣根蘖繁殖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的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均大于嫁接繁殖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强。3、根蘖与嫁接繁殖灵武长枣植株的根系总量与分布情况有明显差异。中玺枣业种植基地根蘖植株的总根系量是嫁接植株的3.71倍,粗度<1 mm的毛细根占比相较于嫁接植株多38.37%;大泉林场,嫁接植株的总根系量比根蘖植株多了 52.38%,粗度<1 mm的毛细根占比较根蘖植株大了 12.74%;园艺场嫁接植株粗度<1 mm的毛细根占比较根蘖植株大了 11.90%。总体上,嫁接繁殖灵武长枣根系在深层土壤中分布更多,粗度<2 mm的有效吸收根也比根蘖植株更多。4、两种繁殖方式下灵武长枣植株的果实形态与有机酸含量差异大。与根蘖繁殖植株的果实相比,中玺枣业种植基地、大泉林场、园艺场嫁接植株的果实纵径分别大2.08%、3.15%、4.87%,单果重分别大5.60%、21.20%、6.36%,硬度分别增大了 6.16%、11.38%、20.28%;中玺枣业种植基地、大泉林场、园艺场嫁接植株的果实有机酸含量低,分别比根蘖繁殖植株的减少了 30.30%、7.90%、22.24%,糖酸比分别增大了 72.45%、48.99%、13.35%。因此,嫁接植株果实的纵径、单果重和硬度均大于根蘖植株果实,其有机酸含量低,糖酸比更高。5、对园艺场种植基地两种繁殖方式的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获得27个差异表达基因,与根蘖繁殖植株的果实相比,其中有上调基因9个、下调基因18个。GO功能注释表明,在灵武长枣果肉中,过渡金属离子结合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最多,共有5个基因;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12条代谢通路,代谢途径和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注释的基因最多。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主要与有机酸及氨基酸的合成代谢相关,共筛选出关键基因6个、关键代谢物12个。
刘妮雅[8](2018)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而枣产业已经成为全国两千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发展枣产业对于带动贫困山区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发展木本粮油的战略,枣产业作为五大木本粮油产业的代表产业之一,其还具有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作用。中国枣产业发展从迅速崛起到开始遭遇发展困境,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2000年后中国枣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枣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被推升至历史最高点;随着产量迅速增加,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了扭转,价格也随之急速下降,至此枣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解决枣产业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以中国枣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枣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找出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今后中国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市场从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当前的供过于求本质上是供求结构性失衡,即低端产品供过于求、高端产品供不应求,而市场有效需求并未真正得到完全满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新疆枣产区带动下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使得消费者对枣产品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是,随着产量继续增加,消费需求结构开始升级,中高端需求显着增加,而供给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为了解决枣产业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首先需要从供给侧层面解决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国枣产业生产情况看,生产呈现高度集中化和区域化的特点,生产重心已从传统枣产区转移至新兴枣产区新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枣产区的生产成本收益得出,新疆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但也存在品种结构单一、地区发展不均衡、人工成本偏高、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传统枣产区虽不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然而种植枣树仍具有比较优势,亟待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生产发展思路,通过特色发展实现传统枣产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另外,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枣产业的流通模式得出,当前枣产业存在组织化程度低、传统流通模式单一主导、流通效率不高、利润分配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创新流通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和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不同流通主体间利润的合理分配。在当前流通模式下,本研究采用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深入剖析了枣的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得出市场价格呈现整体下滑、规律性波动的特征,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周期性波动规律呈现出波动频率逐渐增高而波幅逐渐减少的特点。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个体特征、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等需求特征,采用交叉因素法初步分析了消费者特征和偏好与枣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需求主要因素,得出消费者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均会影响其对枣产品的消费,而知名品牌产品、精深加工品和绿色有机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分别研究中国枣产业供给和需求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枣产业供给和需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了不同消费结构下未来市场需求量,将其与供给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枣产品消费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通过对枣产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理论分析得出,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即为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而言,中国枣产业要通过“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增加供给”三步走的战略逐步实现长期供求均衡。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优化枣产业区域布局,各枣产区根据自身优势寻求特色发展;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发展生产,加大对科技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流通体制改革,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利润分配机制,大力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开拓国际市场,弘扬中国传统枣文化;强化枣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支持的效率。
石丽娜[9](2018)在《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枣类产品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想保持住自身优势并取得长远发展,必须顺应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企业自身的营销策略,而网络营销正是当今企业拓展营销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枣类上市企业,公司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积极寻求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生存之道,公司从传统营销模式大跨步转战到网络营销模式,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网络营销策略的探索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优化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网络营销策略,对于提升公司目前的营销能力、促进公司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网络营销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可供汲取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立足网络营销理论、市场营销理论、体验营销理论、SWOT分析法等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网络营销的内外部环境、行业环境以及网络营销现状,指出了其网络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之后,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提出了网络营销策略优化设计方案,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网络营销策略的优化方案能够落地实施。本文研究结果在丰富和完善网络营销理论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全面提升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促进企业销售稳定发展提供了指导,也为我国其他类似企业的网络营销方案设计提供了借鉴思路。
何兰[10](2016)在《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生成机理及实现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解决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食物安全问题等。随着人们的绿色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政府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以及国际市场上绿色贸易壁垒的逐渐加强,企业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实施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进而实现企业、社会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以竞争优势理论为支撑,联系绿色管理理论,对企业的绿色竞争优势来源进行分析,构建企业绿色竞争优势模型。首先分析企业进行绿色管理,获得竞争优势的外部驱动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政府管制与法规管制、市场需求和产业竞争;其次分析绿色竞争优势的内生因素,得出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企业形象优势和创新优势是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并对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论证企业通过实施有效的绿色管理获得绿色竞争优势的可能性。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的生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基本路径是,企业在绿色商机的诱导下,在科学而又合理的绿色战略的布局下实施绿色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具体的绿色管理活动和创新活动提高企业能力,构建企业的绿色品牌;绿色品牌的获得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促进企业实现与利益相关者的良性发展关系;另一方面,扩大了企业的绿色知名度,进而企业获得绿色竞争优势。同时,企业绿色竞争优势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逐步形成,具有时间效应和管理效应。由此论证企业通过长期有效的绿色管理获得绿色竞争优势的必然性。一方面,通过对企业绿色竞争优势获得的条件——时间效应进行分析,指出企业的绿色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延迟性,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可以凸显出来,点明时间因素只是企业获得绿色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的获得条件——管理效应进行分析,指出并不是所有实施绿色管理的企业都会获得绿色竞争优势,只有那些实施有效的绿色管理、建立绿色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才可能获得绿色竞争优势。进一步的从企业绿色管理战略制定、绿色业务流程管理、技术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分析绿色管理有效性的实现条件,指明了企业只有实施有效的绿色管理才可能获得绿色竞争优势,指明了有效的绿色管理是企业获得绿色竞争优势的充分条件。最后,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对河南名企——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绿色竞争优势展开研究。一方面,运用本文所构建的绿色竞争优势模型分析了好想你枣业实施绿色管理、获得绿色竞争优势的外部驱动以及内部来源;另一方面,结合本文所提出的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的生成途径对好想你枣业的绿色竞争优势的生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在论证上述本文结论之外,也对其他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获得绿色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枣业发展前景广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枣业发展前景广阔(论文提纲范文)
(2)好想你并购百草味财务协同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 |
1.2.1 企业并购动因 |
1.2.2 并购财务协同效应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贡献与不足 |
1.4.1 本文的贡献 |
1.4.2 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 |
2.2.1 协同理论 |
2.2.2 战略管理理论 |
2.2.3 多角化经营战略理论 |
2.2.4 市场势力理论 |
第3章 好想你并购百草味的案例介绍 |
3.1 并购双方简介 |
3.1.1 并购方好想你 |
3.1.2 被并购方百草味 |
3.2 案例过程介绍 |
3.2.1 并购的背景 |
3.2.2 并购的目的 |
3.2.3 并购过程概述 |
3.2.4 并购中的溢价问题 |
3.2.5 并购中的业绩承诺 |
第4章 好想你并购百草味的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
4.1 好想你并购百草味财务协同正效应分析 |
4.1.1 财务风险得到控制 |
4.1.2 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效应 |
4.1.3 外部融资环境改善效应 |
4.1.4 节约税收效应 |
4.1.5 市场预期效应 |
4.2 好想你并购百草味的财务协同负效应分析 |
4.2.1 枣产品盈利性下降 |
4.2.2 资金回笼速度变慢 |
4.3 好想你并购百草味的财务协同效应的来源 |
4.3.1 订立业绩对赌协议 |
4.3.2 双品牌共同驱动 |
4.3.3 共享资源 |
4.3.4 优化销售模式 |
4.3.5 优化营销模式 |
4.3.6 产品品控及创新 |
第5章 案例启示与结论 |
5.1 案例启示 |
5.1.1 勇于高溢价并购高价值企业 |
5.1.2 关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
5.1.3 注重并购后整合效应 |
5.1.4 保持原主营业务产品收益 |
5.1.5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重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的文献综述 |
1.2.2 红枣产业发展问题的文献综述 |
1.2.3 红枣产业发展对策的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安排 |
第2章 猪腰枣产业的现状 |
2.1 枣树概况 |
2.1.1 枣树各器官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特点 |
2.2 猪腰枣概况 |
2.2.1 环境条件对枣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
2.3 枣产业发展现状 |
2.3.1 全球枣栽培面积 |
2.3.2 全球枣产量 |
2.3.3 枣产业发展趋势 |
2.4 中国枣产业发展现状 |
2.4.1 中国枣生产现状 |
2.4.2 中国枣产业的市场发展特点 |
2.4.3 国内枣产业发展趋势 |
第3章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
3.1 SWOT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
3.1.1 SWOT基本概念 |
3.1.2 SWOT分析法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
3.1.3 SWOT分析法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
3.1.4 SWOT分析法在果树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
3.2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现状 |
3.2.1 自然条件 |
3.2.2 栽培品种情况 |
3.2.3 栽培面积与生产状况 |
3.2.4 企业合作情况 |
3.3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SWOT分析 |
3.3.1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
3.3.2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 |
3.3.3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ies) |
3.3.4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威胁(Threats) |
3.4 小结 |
第4章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及建议 |
4.1 战略分析与选择 |
4.1.1 战略分析 |
4.1.2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的战略选择 |
4.2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战略 |
4.2.1 猪腰枣近期发展战略 |
4.2.2 猪腰枣的中期发展战略 |
4.2.3 猪腰枣长期发展战略 |
4.3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4.3.1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生产水平 |
4.3.2 加强枣疯病防治 |
4.3.3 探索枣产业建设模式,将枣产业引上规模化、标准化轨道 |
4.3.4 加强品牌建设,助推产业发展 |
4.3.5 优化产业布局,确保猪腰枣优良性状的体现 |
4.3.6 以猪腰枣产业为中心,发展周边乡村旅游 |
4.3.7 加强领导力度,建立建全工作机制 |
4.3.8 制定优惠政策,宽松发展环境 |
4.3.9 加强武隆猪腰枣园地管理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A枣业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创新点 |
2.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基本理论 |
2.1 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 |
2.1.1 内部控制的目标 |
2.1.2 内部控制的要素 |
2.2 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目标、业务流程及主要风险 |
2.2.1 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目标 |
2.2.2 销售与收款循环业务流程 |
2.2.3 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 |
3.A枣业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案例简介 |
3.1 A枣业公司基本情况 |
3.2 A枣业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
3.2.1 销售计划管理 |
3.2.2 信用管理 |
3.2.3 销售渠道管理 |
3.2.4 销售合同管理 |
3.2.5 发货管理 |
3.2.6 售后环节管理 |
3.2.7 收款与应收账款管理 |
4.A枣业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成因 |
4.1 销售计划制定不严谨 |
4.1.1 销售计划制定不当 |
4.1.2 销售结构安排不合理 |
4.2 信用管理不到位 |
4.2.1 未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处理信用工作 |
4.2.2 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 |
4.2.3 客户信用档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4.3 促销活动控制不足 |
4.3.1 促销活动执行不规范 |
4.3.2 审核与监督缺乏力度 |
4.4 销售合同管理存在缺陷 |
4.4.1 合同的订立缺乏及时性 |
4.4.2 合同谈判与审核过程存在风险 |
4.5 发货环节控制缺乏有效性 |
4.5.1 授权审批执行不严 |
4.5.2 发货流程总体缺乏控制 |
4.6 售后环节控制存在缺陷 |
4.6.1 销售退回制度执行不到位 |
4.6.2 形成退货的责任归属不清晰 |
4.7 应收收款管理存在缺陷 |
4.7.1 应收账款回收不力 |
4.7.2 催收手段无效 |
4.8 存在缺陷的公司整体层面成因 |
4.8.1 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
4.8.2 缺乏风险评估程序 |
4.8.3 部门间缺乏切实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
4.8.4 内部监督不到位 |
5.优化A枣业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对策 |
5.1 优化销售计划控制 |
5.1.1 完善销售计划管理 |
5.1.2 合理安排产品结构 |
5.2 提高信用管理控制水平 |
5.2.1 设立信用管理部门 |
5.2.2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 |
5.2.3 完善赊销控制 |
5.3 加强促销活动管理 |
5.3.1 强化促销流程的控制 |
5.3.2 加强促销人员素质培训 |
5.4 健全销售合同管控措施 |
5.4.1 保证合同订立的及时性 |
5.4.2 完善销售合同控制流程 |
5.4.3 加强合同的保管与归档措施 |
5.5 完善发货流程控制 |
5.5.1 优化流程控制 |
5.5.2 发货环节关键点控制 |
5.6 加强产品售后服务控制 |
5.6.1 建立完善的客户回访控制制度 |
5.6.2 优化退货的流程控制 |
5.7 加强应收账款催收管理 |
5.7.1 优化应收账款流程控制 |
5.7.2 加强应收账款催收管理 |
6.完善销售与收款内控的保障措施 |
6.1 加强公司内部环境建设 |
6.2 加强风险评估建设和实施 |
6.3 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 |
6.4 增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
7.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枣(论文提纲范文)
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枣科研的发展演变 |
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枣科研的主要成就 |
2.1 组学分析开拓新局 |
2.1.1基因组大小 |
2.1.2 基因组测序和结构特征 |
2.1.3 基于多组学的性状解析 |
2.2 种质研究不断深入 |
2.2.1 枣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 |
2.2.2 枣种质资源鉴定和评价 |
2.2.3 枣的起源与演化 |
2.2.4 枣的分类地位与学名 |
2.2.5 枣种质资源代表性着作和信息平台 |
2.3 育种技术实现突破 |
2.3.1 倍性育种 |
2.3.2 杂交育种 |
2.3.3 育种成果 |
2.4 良繁技术日益成熟 |
2.4.1 分株和扦插 |
2.4.2 嫁接 |
2.4.3 组培 |
2.5 栽培研究成果丰硕 |
2.5.1 栽培生物学 |
2.5.2 栽培技术 |
2.6 植保研究成效显着 |
2.6.1 病虫种类调查和演替 |
2.6.2 主要病虫害防控 |
2.7 采后研究进步明显 |
2.7.1 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 |
2.7.2 采后处理技术 |
2.8 加工研究走向精深 |
2.9 设施栽培成效显着 |
2.1 0 标准研究渐成体系 |
3 枣科研前景展望 |
3.1 新时代枣科研面临的新挑战 |
3.2 新时代枣科研应采取的新对策 |
(6)任道义:从“红枣老人”到“红薯老人”(论文提纲范文)
砂田变枣园 |
生态富民路 |
绿色甘薯叶 |
(7)灵武长枣嫁接与根蘖繁殖植株生长、果实特性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果树生长与结果特性 |
1.2.2 果树繁殖方式对生长的影响 |
1.2.3 枣树繁殖与栽培 |
1.2.4 灵武长枣栽培现状 |
1.2.5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枣树研究中的应用 |
1.3 研究展望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方法 |
2.4 测定指标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灵武长枣嫁接、根蘖繁殖植株形态与生长比较 |
3.1.1 枣吊生长比较 |
3.1.2 二次枝生长比较 |
3.1.3 叶片光合特性比较 |
3.1.4 根系分布比较 |
3.2 灵武长枣嫁接、根蘖繁殖植株果实形态与营养品质比较 |
3.2.1 果实形态比较 |
3.2.2 果实营养品质比较 |
3.3 灵武长枣嫁接、根蘖繁殖植株果实转录组测序差异分析 |
3.3.1 灵武长枣果实转录组测序质量评估 |
3.3.2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 |
3.3.3 RNA-seq整体质量评估 |
3.3.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3.3.5 差异表达分析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灵武长枣嫁接、根蘖繁殖植株形态与生长 |
4.1.2 灵武长枣嫁接、根蘖繁殖植株果实形态与营养品质 |
4.1.3 有机酸和氨基酸代谢相关差异基因及代谢物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说明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3 中国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中国枣产业发展概况 |
3.1.1 发展历史 |
3.1.2 产量和面积 |
3.1.3 品种结构 |
3.1.4 区域布局 |
3.1.5 市场流通 |
3.1.6 产品加工 |
3.1.7 国际贸易 |
3.2 传统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
3.2.1 产量波动增长 |
3.2.2 种植面积稳定 |
3.2.3 具有生产优势 |
3.2.4 品种资源丰富 |
3.2.5 栽培区域集中 |
3.3 新兴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
3.3.1 新疆各地市发展现状分析 |
3.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现状分析 |
3.3.3 新疆各地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比较分析 |
3.4 传统枣产区与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
3.4.1 资源禀赋优势比较分析 |
3.4.2 专业化程度比较分析 |
3.4.3 组织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国枣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
4.1 供大于求结构失衡 |
4.2 缺乏科技创新引领 |
4.3 品种结构单一,亟需更新换代 |
4.4 加工产品初级,技术水平落后 |
4.5 流通效率较低,利润分配不均衡 |
4.6 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
4.7 国际市场亟待开发 |
4.8 本章小结 |
5 中国枣产业生产成本和收益分析 |
5.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
5.1.1 调研方法 |
5.1.2 数据来源说明 |
5.1.3 调研问卷设计 |
5.2 不同枣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
5.2.1 成本比较分析 |
5.2.2 收益比较分析 |
5.3 与其他农作物的比较分析 |
5.3.1 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
5.3.2 传统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
5.4 影响中国枣产业成本收益的因素分析 |
5.4.1 自然因素 |
5.4.2 技术因素 |
5.4.3 经济因素 |
5.4.4 政策因素 |
5.5 案例分析:酸枣产业 |
5.5.1 酸枣产业发展概述 |
5.5.2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分析 |
5.5.3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与市场价格分析 |
6.1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现状分析 |
6.1.1 流通主体 |
6.1.2 流通渠道 |
6.1.3 流通模式 |
6.1.4 主要流通模式对比分析 |
6.1.5 主要流通模式案例分析 |
6.2 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 |
6.2.1 传统流通模式的利润分配 |
6.2.2 “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
6.2.3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
6.2.4 网络平台模式的利润分配 |
6.3 市场流通特征分析 |
6.4 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
6.4.1 数据来源 |
6.4.2 市场价格水平描述性分析 |
6.5 基于HP滤波法的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
6.5.1 研究方法 |
6.5.2 季节调整法下的价格特征分析 |
6.5.3 基于HP滤波法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分析 |
6.6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6.6.1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 |
6.6.2 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7 中国枣产业的消费需求分析 |
7.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
7.1.1 调研方法 |
7.1.2 数据来源说明 |
7.1.3 调研问卷设计 |
7.2 枣产品的消费现状与特征分析 |
7.2.1 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
7.2.2 消费行为变量分析 |
7.2.3 消费态度变量分析 |
7.3 枣产品的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
7.3.1 实证模型构建 |
7.3.2 交叉因素分析 |
7.3.3 变量选择说明 |
7.3.4 模型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8 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
8.1 有效需求分析 |
8.1.1 市场需求现状与需求特征分析 |
8.1.2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市场需求量预期 |
8.1.3 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
8.2 市场供给分析 |
8.2.1 供给总量激增,增速呈放缓趋势 |
8.2.2 低端初级加工品供应过多 |
8.2.3 高端精深加工品供应严重不足 |
8.3 市场供求均衡理论分析 |
8.3.1 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分析 |
8.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的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
8.4 市场供求均衡路径分析 |
8.4.1 市场供求的差距分析 |
8.4.2 市场供求均衡的路径分析 |
8.5 本章小结 |
9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9.1 主要结论 |
9.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情况 |
作者简介 |
致谢 |
详细摘要 |
(9)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网络营销理论 |
2.1.1 网络营销概念及特点 |
2.1.2 直复营销理论 |
2.1.3 网络关系营销理论 |
2.1.4 网络整合营销理论 |
2.2 体验营销理论 |
2.2.1 体验营销的含义和特征 |
2.2.2 网络体验的含义和特征 |
2.3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 |
2.3.1 PEST分析法 |
2.3.2 SWOT分析法及战略匹配法 |
2.3.3 STP分析法 |
2.3.4 4P营销组合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网络营销环境分析 |
3.1 基于PEST的外部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好想你枣业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2.1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
3.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2.3 替代品的威胁 |
3.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2.5 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
3.3 好想你枣业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3.3.1 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3.3.2 组织结构 |
3.3.3 人力资源情况 |
3.3.4 营销渠道 |
3.3.5 产品分析 |
3.3.6 品牌分析 |
3.3.7 文化建设 |
3.3.8 研发条件 |
3.3.9 财务分析 |
3.4 SWOT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网络营销现状分析 |
4.1 目标市场 |
4.2 产品策略 |
4.2.1 产品分类 |
4.2.2 产品包装 |
4.2.3 会员服务 |
4.3 价格策略 |
4.4 网络营销渠道 |
4.4.1 整体情况 |
4.4.2 直营模式 |
4.4.3 入仓模式 |
4.4.4 网络分销 |
4.5 促销策略 |
4.5.1 品牌促销 |
4.5.2 产品促销 |
4.6 好想你枣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6.1 产品策略存在问题及原因 |
4.6.2 价格策略存在问题及原因 |
4.6.3 渠道策略存在问题及原因 |
4.6.4 促销策略存在问题及原因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网络营销优化方案 |
5.1 网络营销的STP分析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市场定位 |
5.2 产品策略优化方案 |
5.2.1 多角度优化产品组合 |
5.2.2 建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
5.2.3 嫁接互联网因素的包装策略 |
5.2.4 加强用户服务体验 |
5.3 价格策略优化方案 |
5.3.1 分层次定价策略 |
5.3.2 分阶段定价策略 |
5.4 渠道策略优化方案 |
5.4.1 自建网络商城 |
5.4.2 线上线下整合 |
5.4.3 新型媒体营销 |
5.5 促销策略优化方案 |
5.5.1 网络广告促销 |
5.5.2 网络销售促进 |
5.5.3 网络公共关系促销 |
5.5.4 品牌促销优化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网络营销策略保障 |
6.1 健全网络营销制度 |
6.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6.2.1 培育良好的员工营销文化 |
6.2.2 端正网络营销工作态度 |
6.3 提升网络营销人才保障策略 |
6.3.1 培养高素质人才 |
6.3.2 建立全方位网络营销人员培训体系 |
6.4 提升网络营销配套体系建设 |
6.4.1 网络配套体系和数据库建设 |
6.4.2 完善线上反馈机制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好想你枣业网购消费者行为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10)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生成机理及实现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绿色管理理论 |
2.1.1 绿色管理的定义 |
2.1.2 绿色管理的内容 |
2.2 企业竞争优势 |
2.2.1 企业竞争优势的概念 |
2.2.2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
2.3 企业绿色竞争优势 |
2.3.1 绿色管理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
2.3.2 绿色竞争优势 |
3 绿色竞争优势的来源 |
3.1 绿色竞争优势模型 |
3.1.1 模型因素分析 |
3.1.2 模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
3.2 外部驱动 |
3.2.1 政府管制与法规管制 |
3.2.2 市场需求 |
3.2.3 产业竞争 |
3.3 内部来源 |
3.3.1 成本优势 |
3.3.2 差异化优势 |
3.3.3 企业形象 |
3.3.4 创新优势 |
4 绿色竞争优势的产生途径 |
4.1 基本过程 |
4.2 绿色竞争优势的时间效应 |
4.3 绿色竞争优势的管理效应 |
4.3.1 战略与管理 |
4.3.2 创新驱动 |
4.3.3 文化建设 |
4.3.4 其它关键行动 |
5 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绿色竞争优势 |
5.1 好想你枣业公司概况 |
5.1.1 公司的基本情况 |
5.1.2 产品的基本情况 |
5.2 好想你枣业的绿色竞争优势 |
5.2.1 外部驱动 |
5.2.2 内部来源 |
5.2.3 生成过程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我国枣业发展前景广阔(论文参考文献)
- [1]和田昆仑山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牌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 王厚慧. 石河子大学, 2021
- [2]好想你并购百草味财务协同效应研究[D]. 顾晓丽.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3]重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D]. 袁思齐. 西南大学, 2020(01)
- [4]A枣业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 张艺蕾. 新疆财经大学, 2019(02)
- [5]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枣[J]. 刘孟军,王玖瑞. 果树学报, 2019(10)
- [6]任道义:从“红枣老人”到“红薯老人”[J]. 魏翔. 甘肃农业, 2019(07)
- [7]灵武长枣嫁接与根蘖繁殖植株生长、果实特性的比较[D]. 白琳云. 宁夏大学, 2019(02)
-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刘妮雅.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4)
- [9]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 石丽娜. 燕山大学, 2018(05)
- [10]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生成机理及实现条件研究[D]. 何兰. 河南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