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南伊格子崖组和喀拉塔尔组石灰岩碳氧同位素特征

塔西南伊格子崖组和喀拉塔尔组石灰岩碳氧同位素特征

一、塔里木盆地西南依格孜牙组与卡拉塔尔组灰岩碳、氧同位素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席党鹏,唐自华,王雪娇,覃祚焕,曹文心,江湉,吴宝旭,栗源浩,张赢月,姜文彬,KAMRAN Muhammad,方小敏,万晓樵[1](2020)在《塔里木盆地西部白垩纪—古近纪海相地层框架及对重大地质事件的记录全文替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塔里木盆地西部白垩纪—古近纪发生了大规模的海侵事件,形成一个喇叭状向西开口的海湾,该海湾属于东特提斯洋的一个分支。该地区白垩纪—古近纪海相地层记录了东特提斯洋演化和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对其地层的研究仍相对薄弱,对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拟通过详细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其他地层方法,完善地层划分与对比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Cenomanian/Turonian界线大洋缺氧事件(OAE2)、白垩纪/古近纪界线(K/Pg)、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特提斯海进与海退等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塔里木盆地白垩纪—古近纪海相或海陆过渡相地层自下而上为克孜勒苏群、库克拜组、乌依塔克组、依格孜牙组、吐依洛克组、阿尔塔什组、齐姆根组、盖吉塔格组、卡拉塔尔组、乌拉根组和巴什布拉克组,上述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沟鞭藻、孢粉、双壳类、腹足类等化石,以及少量菊石、腕足类、海胆和鲨鱼牙齿等化石。综合的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研究表明,克孜勒苏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Barremian-Albian期,库克拜组—依格孜牙组的时代为晚白垩世Cenomanian-Maastrichtian期(Cenomanian/Turonian界线可能位于库克拜组三段),吐依洛克组的时代为白垩纪—古近纪过渡期;阿尔塔什组的时代为古新世早中期,齐姆根组为古新世晚期—始新世最早期,盖吉塔格组—乌拉根组的时代为中始新世中晚期,巴什布拉克组的时代为晚始新世,但不排除最上部进入渐新世早期。塔里木盆地的海侵开始于克孜勒苏群中上部沉积期(Albian晚期—Aptian早期),但规模很有限,大规模的海侵始于晚白垩世Cenomanian早期;从晚白垩世—古新世,共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海侵—海退事件;大约41 Ma前后,海水退出盆地南部的昆仑山山前,34Ma前后,海水退出盆地北部的天山山前。上述海侵—海退事件可能受构造和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双重影响,但构造事件对海侵的启动和结束可能更具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塔里木盆地西部白垩纪—古近纪海相地层所记录的OAE2、K/Pg界线、PETM和特提斯海侵—海退等事件,其中笔者及团队第一次在塔里木盆地西部齐姆根组中所发现和报道的PETM事件,将有助于揭示全球近岸地区PETM的特征和生物环境响应。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厘清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层序列,建立更加精细的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框架,加强对PETM和特提斯海侵—海退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

山俊杰[2](2020)在《新疆库车盆地盐泉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全球钾矿床分布极不均匀,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中亚和东南亚等地。中国境内目前已探明的钾盐储量较少,主要局限在特提斯域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特提斯东部,发育着巨厚层蒸发岩(包括石膏、石盐等),一直是我国钾矿床勘探的重点研究区域。库车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是该区域最具找钾潜力的地区。库车盆地盐泉水十分发育,然而前人对库车盆地盐泉水的起源和成因尚未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此外,对盐泉水在库车盆地循环和演化的过程也没有进行过精细刻画;同时,中新世吉迪克组蒸发岩的物质来源仍然存在着一定争议。因此,2015-2019年期间,本研究在新疆库车盆地盐泉水出露较多的、自西向东的却勒构造带、西秋构造带、东秋构造带三个次级构造带上采集了30件盐泉水样品及11件木扎尔特河河水样品,分析其水化学及(18O、D、T、Sr)同位素和地球物理特征,同时结合前人已报道的水化学和氢氧数据,对库车盆地盐泉水的成因及循环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样品进行化学成分测试发现,库车盆地盐泉水按舒卡列夫水化学分类,盐泉水均为Na-Cl型。按瓦里亚什科水化学分类法,盐泉水主要以氯化物型为主。库车盆地盐泉水溶质来源主要以石盐溶解为主。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各个构造带上的溶质来源略有不同:却勒构造带盐泉水溶质主要为石盐溶解,其次还包括部分碳酸盐矿物和石膏/硬石膏矿物的溶解;西秋构造带和东秋构造带盐泉水溶质来源中碳酸盐矿物已饱和,溶质来源主要为石盐矿物其次为石膏/硬石膏。(2)通过水化学特征及δ18O、δD值分析,发现库车盆地盐泉水主要源于大气降水或南天山高山区冰雪融水的补给。同时,盐泉水氧同位素分布特征不仅与补给水淋滤石盐有关,并且还与盐泉水在近地表排泄过程又经历强烈蒸发作用有关。研究发现,δ18O、δD值存在着明显的高程及温度效应,并估测出研究区盐泉水的循环深度:却勒构造带、西秋构造带、东秋构造带盐泉水平均循环深度分别为5.65km、4.82km、5.38km。(3)研究发现库车盆地盐泉水的87Sr/86Sr值介于海相与典型陆源石盐之间,说明盐泉水的成因可能为海陆相的混合物。同时库车盆地盐泉水87Sr/86Sr比值从西(却勒构造带)向东(东秋构造带)逐渐增大,也说明陆源水的混合从西向东逐渐增加。却勒构造带具有较低的87Sr/86Sr比值和高矿化度的组成特征,这说明却勒构造带盐泉水更多比例是海水或海相蒸发源的混合物;西秋构造带盐泉水为海水和陆相水的混合物;东秋构造带盐泉水则主要为陆相水的混合物。(4)将库车盆地盐泉水元素浓度、H-O-Sr同位素、放射性T同位素与地层岩性及大地电磁法探测结果相结合),综合分析表明盐泉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河水)和南天山高山区冰雪融水、其次还接受了部分地下深部热液Ca-Cl型水的补给。盆地内异常发育褶皱、裂隙、断层和以砾岩为主的岩性特征为盐泉水的补给、排泄提供了良好的介质和通道,导致盐泉水快速下渗并沿断裂带进行深部循环,流经易溶性的盐类矿物(例如石盐、石膏),然后在构造及静态压力驱使下,沿断裂上升并出露于地表(排泄区)。本研究为库车盆地盐泉水的成因和循环提供了科学依据。

贾润幸,方维萱,张建国,蒋加燥,蒋炜[3](2019)在《新疆乌恰炼铁厂地区铁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新疆乌恰炼铁厂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建造中发育多处小型铁矿,这些铁矿床多受断层或构造裂隙控制,按照矿石矿物组构特征可划分为红山镜铁矿型铁矿和萨热塔什磁铁矿型铁矿,其中红山镜铁矿型铁矿石主要由镜铁矿、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组成,萨热塔什铁矿石主要由磁铁矿、镜铁矿、黄铁矿和方解石、石英等组成。本文对两类铁矿床中的岩(矿)石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认为,红山镜铁矿型铁矿和萨热塔什磁铁矿型铁矿的形成都与上石炭统康克林组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和后期构造叠加作用有关。前者成矿物质成分简单、成矿温度相对较低,后者成矿物质成分相对复杂、成矿温度也相对较高,除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于上石炭统康克林组碳酸盐岩沉积作用外,可能还有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中基性岩浆物质成分的混入。

孙燕琪[4](2019)在《塔里木盆地西部阿尔塔什剖面乌拉根组钙质超微古生物地层及对特提斯海退时间的约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塔里木盆地是中国中、新生代最大的沉积盆地,特提斯海何时从塔里木盆地西部的昆仑山分区退出一直存在争议,阿尔塔什剖面是塔里木盆地西部昆仑山分区古近纪海相沉积的典型剖面,乌拉根组是塔里木盆地五次海侵旋回中第四次海侵时期。本文运用钙质超微化石对阿尔塔什剖面乌拉根组的海侵海退时间进行约束。本次研究对乌拉根组中的钙质超微化石进行了详细的采样、鉴定和分析,共得出11属16种,分别为:Reticulofenestra dictyoda,Reticulofenestra umbilicus,Pontosphaera pulchra,Pontosphaera multipora,Pontosphaera plana,Zygrhablithus bijugatus,Blackites tenuis,Blackites inversus,Neococcolithes dubius,Discoaster nodifer,Cyclicargolithus luminis,Chiasmolithus solitus,Chiasmolithus modestus,Micrantholithus crenulatus,Braarudosphaera bigelowii,Coccolithus pelagicus,通过分析上述钙质超微化石属种的延限,划分出一个Reticulofenestra umbilicus—Chiasmolithus solitus组合带,并得出阿尔塔什剖面乌拉根组的钙质超微时间带为NP16带,对比国际标准超微化石带认为乌拉根组含钙质超微化石层的延限时间为晚Lutetian到早Bartonian,鉴于该组中发现的11属16种化石都为海相超微化石,因此认为阿尔塔什剖面乌拉根组海水退出时间不早于42.87Ma—不晚于40.04Ma上下。在本次所得的16种中,Braarudosphaera bigelowii是一个典型的近岸种属,因在乌拉根组的下部和上部发现Braarudosphaera bigelowii所占比例的增多,中部化石的种类明显高于下部和上部,因此认为海水在乌拉根组是一个先由浅到深,在由深到浅的过程。

王庆同[5](2019)在《新疆卡克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地球化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碳酸盐岩中元素的组成和分配规律受其自身化学性质和古海水环境的控制,利用碳酸盐的这一性质来反演沉积环境和古海水的组成演化是沉积地层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卡克地区石炭—二叠系剖面碳酸盐岩沉积连续、露头出露良好、很少受后期构造运动改造,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环境、恢复古海水组成等科学问题的天然实验室。本研究在野外实地考察基础上,对研究区典型剖面开展了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系统采集样品进行古生物化石及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如下:研究剖面存在4个?类化石带:Beedeina-Fusulinella带,见于别根他乌组三段,时代为莫斯科阶晚期;Triticites带,见于康克林组一段,时代为格舍尔阶;Pseudoschwagerina带,见于康克林组二段及昆克拉契组一段,时代为阿瑟尔阶-萨克马尔阶;Eoparafusulina-Parafusulina带,见于昆克拉契组二段,时代为萨克马尔阶。通过稀土元素分析,本区别根他乌组三段、昆克拉契组二段显示出LREE亏损((Nd/Yb)SN为0.310.69)、正Gd异常(1.031.08)、明显高于球粒陨石中的Y/Ho值(47.9251.02)等较为典型的海水稀土配分型式,表明其稀土来源主要继承于海水;康克林组、昆克拉契组一段的稀土配分曲线近乎平坦,表明其稀土主体虽然来源于海水,同时因为陆源物质的混染改变了稀土元素的原有组成。δCe表现为中等到弱的负异常。沉积相研究表明,本区的碳酸盐岩产自浅海陆棚、碳酸盐台地及局限台地等富氧的浅水环境。将同样受陆源碎屑干扰较少的别根他乌组三段和昆克拉契组二段比较:其稀土中的δCe负异常值、各项稀土元素的浓度值在水体较深处要明显大于水体较浅处。石炭—二叠纪处于全球范围内的冰期,从晚石炭世开始,各个地区大环境下也存在多个小的冰期—间冰期的旋回,海平面在此期间出现了多次的上升与下降,进而影响混入碳酸盐岩中陆源碎屑含量的多与少。在这一时期,剖面上Y/Ho、Er/Nd、(Nd/Yb)SN、δLa与δ13C同位素之间表现出较好的耦合。从别根他乌组三段到昆克拉契组二段总体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Y/Ho、Er/Nd随着混染程度的增高而降低,(Nd/Yb)SN、δLa随着混染程度的增高而增高,表明他们是海水是否被陆源碎屑混染的有效指示元素(比值)。通过微量元素分析,被陆源物质混染的碳酸盐岩和未被混染的碳酸盐岩相比富集∑REE、Li、Be、Cr、Cu、Zn、Ga、Rb、Sr、Cs、Ba、Sc、Th、U、Ti元素,分析富集元素的相关性可以明显看出:∑REE、Sc、Th、Ti、Be、Ga、Cs、Li和Rb等元素之间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能够达到0.80以上。部分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更为突出,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90以上。表明水难溶性元素∑REE、Sc、Th、Ti、Be、Ga、Cs、Li和Rb等的高含量与陆源物质含量较高的碳酸盐岩耦合较好,这些元素可作为碳酸盐岩是否被陆源物质混染的指标。

刘敬轩[6](2018)在《新疆花园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砂岩型铜矿是重要的一种铜矿床类型,近年来新疆地区的砂岩型铜矿床地质研究成为热门。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实测地质地球化学剖面、岩矿测试、等工作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新疆花园铜矿所处成矿盆地的地质背景和地质学特征、花园铜矿床的地质学特征、花园铜矿中的主要金属矿物及蚀变矿物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得出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分布,出露矿石有孔雀石,赤铜矿,铜蓝,矿区围岩蚀变类型简单,且蚀变程度较低,近矿围岩蚀变则不发育。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得出中新统安居安组(N1a)浅灰-灰绿色砂岩层铜含量远远高于地壳中的克拉克值,是找矿的最有利层位。而矿区地层岩石微量元素具有5个因子组合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了本区可能为成矿前存在多期次低温成矿流体活动,沉积后可能受到了盆地中低温热卤水淋滤作用,元素重新活化再分配。

高荣臻[7](2018)在《新疆西南天山中—新生界砂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 ——以乌拉根铅锌矿床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疆西南天山已发现有众多中-新生界砂岩容矿铅锌矿床(点),常成群成带产出,显示出了良好的成矿条件,重大找矿突破令人期待。位于喀什凹陷北部的乌拉根铅锌矿床,是该地区矿床规模唯一可达(超)大型、矿化特征最典型、成矿过程完整且保存良好的砂岩容矿铅锌矿床,为揭示西南天山中-新生界砂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的理想对象。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矿相学观测的基础上,从成矿年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矿质迁移形式及沉淀机制等方面开展乌拉根铅锌成矿作用研究,建立矿床成矿模式,并总结该类型矿床区域成矿规律,揭示其关键控矿要素,明确今后找矿方向。取得主要认识如下:(1)由于受到晚侏罗-早白垩世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碰撞远程效应和中亚地区干旱事件的共同影响,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以西南天山高铅锌背景的元古界变质基底和古生界被动陆缘沉积物为源区,沉积了一套冲积扇-辨状河-辨状河三角洲相红色碎屑岩建造,形成了区域重要的铅锌容矿层位。(2)乌拉根铅锌矿床可能经历了晚始新世(4535Ma)、渐新世末-中新世(30-18Ma)和晚中新世(6.310.7Ma)三期成矿,这与区域油气充注、西天山构造隆升峰期相吻合,可能分别与印度板块-Kohistan-Ladakh弧联合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主帕米尔断裂(MPT)及帕米尔前缘逆冲断裂(PFT)远程效应有关。(3)闪锌矿及与其共生方解石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低温(集中于100-150℃)、中低盐度(集中于4-14%NaCleq)的特征;方解石碳氧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与有机质脱羧基作用有关,暗示其可能有油气或油田卤水的加入;还原硫可能源于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TSR)和细菌硫酸盐还原(BSR)两种方式,且两者贡献率相当。(4)系统的Pb同位素和REE分析表明成矿金属可能主要源于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红色碎屑岩;红化过程中铁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吸附可能是导致铅锌与铜银分离的重要机制,漂白过程中伴有大量铁铅锌金属元素迁出。(5)乌拉根铅锌成矿可能是混有油气或油田卤水的还原性流体,自北向南沿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红色砂岩/砾岩运移,发生“漂白”萃取其中成矿金属元素,在有利的圈闭部位与上覆阿尔塔什组石膏或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中石膏胶结砂岩/砾岩发生硫酸盐还原反应而导致金属硫化物沉淀。(6)综上分析,西南天山中-新生界砂岩容矿铅锌成矿背景与其南部特提斯域多陆块单向与欧亚大陆碰撞远程效应有关,成矿作用可能受盆地结构、油气运移与红层“漂白”、古隆起、炎热干旱的古气候等多种因素共同控制。

岳勇,徐勤琪,傅恒,席党鹏[8](2017)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白垩系—古近系沉积特征与储盖组合》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研究表明,早白垩世继承了侏罗纪的沉积面貌,以陆相沉积占主导,从晚白垩世初到渐新世,受特提斯海洋壳扩张影响,海水多次自西向东侵漫到喀什、叶城及和田等地区,形成了西塔里木海湾。受同期全球海平面整体上升时期大规模海侵影响,塔西南上白垩统—始新统乌拉根组主要发育海相沉积,之后受同期全球海平面整体下降时期海退影响,始新统—渐新统巴什布拉克组为陆相沉积。塔西南晚白垩世—古近纪由于海平面的频繁变化,发育了滨海、浅海—泻湖相的碳酸盐岩、膏盐岩及泥岩沉积体系,形成了上白垩统依格孜牙组碳酸盐岩与上覆古近系阿尔塔什膏盐岩及古近系卡拉塔尔组碳酸盐岩与上覆乌拉根组深色泥岩2套重要的储盖组合,是塔西南地区油气勘探值得重视的重要领域。

钟治奇[9](2017)在《柯克亚古近系卡拉塔尔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柯克亚地区卡拉塔尔组为研究对象,以沉积岩石学、碳酸盐岩沉积学、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等学科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岩性岩相、储层物性、成岩作用、成岩环境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了岩石及沉积相类型,识别了成岩作用类型,建立了成岩环境及成岩作用序列,并建立了储层孔隙演化模式。研究区卡拉塔尔组自下而上分为下灰岩段、白云岩段和上灰岩段;岩石类型多样,包括石灰岩、白云岩、石灰岩与白云岩过渡岩、碎屑岩与碳酸盐岩过渡类、膏岩等五个大类,细分为颗粒灰岩、泥晶灰岩、颗粒云岩、灰质云岩、云质灰岩、陆源碳酸盐岩、碳酸盐岩质粉细砂岩、泥岩、膏岩等类型;总体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沉积相类型为局限台地相,可进一步划分为颗粒滩、潮坪、泻湖和局限海湾四种亚相类型。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和裂缝为主,原生孔隙少见;次生孔隙中粒间溶孔、晶间孔、粒内溶孔占主要部分;物性上以低孔、低渗为主,孔渗相关性不好,仅在白云岩段的第5、7小层物性较好,下灰岩段次之,上灰岩段储层发育最差。卡拉塔尔组成岩作用类型多样,主要有泥晶化作用、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破裂作用、溶蚀作用等;各成岩作用在不同的成岩阶段及成岩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区经历了准同生阶段的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水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其中早-中埋藏阶段上覆地层的快速堆积条件下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得孔隙度骤降,而深埋藏阶段在构造与油气注入的背景下发生的溶蚀作用是形成有效储层的关键因素,形成以裂缝型、裂缝孔隙型为主类型的储层。

陈新伟[10](2016)在《帕米尔南天山新生代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研究》文中认为喀什凹陷西部位于塔里木盆地、帕米尔构造带和南西天山构造带的交接处,新生代以来接受了大量来自南天山和帕米尔的沉积物,对这些沉积物的研究可以为帕米尔构造带和南天山构造带各自的新生代构造过程以及两者新生代以来的相互作用过程提供证据,同时也能为揭示新生代以来构造作用对区域气候环境的影响提供支撑。本文通过对南西天山前铁热克萨孜剖面的新生代古地磁学、沉积学和粒度分析以及南天山山前、帕米尔东北缘和喀什凹陷新生代地层序列的沉积特征分析,从沉积记录角度揭示了帕米尔与南天山新生代构造事件和古气候事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一、通过帕米尔构造带东北缘和喀什凹陷的古近系的沉积学特征对比,提出帕米尔构造带可能在古新世早期甚至更早就已经具有高海拔和弧形形态并处于构造活跃状态。帕米尔在古近纪的构造事件可以大致分为三期活动。第一期:阿尔塔什组时期(早古新世-约56.5 Ma),帕米尔北缘发育以砾岩、粗砂岩为主的冲积相粗碎屑沉积,构造事件在研究区主要反映在北帕米尔,可能受控于新特提斯洋向北安第斯型俯冲的远距离效应,研究区其它区域发育以厚层石膏层为特征的海相沉积。第二期:齐姆根组时期(56.5-45.5 Ma),在帕米尔北缘至东北缘山前发育冲积相的砾岩、粗砂岩、含砾砂岩,粗碎屑沉积区域向东扩展,表明帕米尔构造带的构造活动增强,这一期事件受控于印度-亚洲碰撞作用,其它区域发育以上红下绿的膏泥岩泥岩互层为特征的潮下-潮上带沉积为特征。第三期:卡拉塔尔组、乌拉根组和巴什布拉克组时期(45.5 Ma-大约渐新世-中新世交界),在帕米尔北缘至东北缘山前地区发育粗碎屑沉积,喀什凹陷开始接受陆源碎屑沉积,表明此时帕米尔的构造活动继续增强,该事件与帕米尔内部发生的大规模地壳缩短与增厚及剥露事件相一致,受控于印度-亚洲持续汇聚作用远距离效应。基于该结论,本文认为帕米尔主逆冲断裂(Main Pamir Thrust:MPT)可能在古新世的早期甚至更早就已经存在且位置与现今比较接近。帕米尔的构造活动在其周缘主要表现为MPT的早期活动。此时帕米尔已经具有高海拔和弧形形态以向研究区提供物源。Burtman and Molnar (1993)提出的帕米尔约300 km的向北逆冲量和Cowgill (2010)提出的KYTS约280 km的走滑量可能都需要重新认定。二、通过南西天山山前的铁热克萨孜剖面沉积特征分析,发现剖面整体沉积特征表现为宏观粒度从老到新逐渐变粗,并伴随着三次标志性的沉积事件,分别为:(1)克孜洛依组底部曲流河相砂岩的出现,(2)帕卡布拉克组中部扇三角洲平原相席状砾岩出现和(3)阿图什组底部的厚层砾岩的出现,表明剖面上共有三期沉积物粒度与水动力的上升。这三次事件将整个剖面的新生代地层分为4个岩相带,分别为:(ⅰ)古近纪阿尔塔什组至巴什布拉克组的浅海潮坪相岩相带,(ⅱ)早-中中新世克孜洛依组至帕卡布拉克组的曲流河相至前扇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前缘组合岩相带,(ⅲ)中-晚中新世帕卡布拉克组扇三角洲平原岩相带和(ⅳ)阿图什组至西域组的冲积扇相岩相带。三、通过铁热克萨孜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和生物地层学的对比,限定了四个岩相带的年代学与沉积速率。岩相带(ⅰ)年龄约为65-34 Ma,沉积速率约为2.4/3.3-3.5 cm/ka(压实/去压实);岩相带(ⅱ)年龄约为22.1-12 Ma,沉积速率约为12.3/16-17 cm/ka(压实/去压实);岩相带(ⅲ)年龄约为12-5.2 Ma,沉积速率约为16.3/19.5-20.6 cm/ka(压实/去压实)和岩相带(ⅳ)年龄约为5.2-现今,沉积速率为>22.8 cm/ka。区域对比南天山山前的沉积速率变化情况,发现南天山山前不同地区的结果具有可比性,说明是南天山的构造活动控制了这些沉积事件的发生。本文认为渐新世-中新世交界的事件代表了在印度-亚洲聚合的远距离效应的初始响应下,塔里木板块向南天山下的俯冲。中中新世和中新世-更新世交界的事件反映了南天山的两次抬升加速。中中新世和中新世-更新世交界的事件在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Talas-Fergana Fault:TFF)的东西两侧有不同的表现。在TFF以东区域这两期事件可能是由于南天山前褶皱冲断带向盆地的扩张所致。TFF以西区域的铁热克萨孜剖面可能是由于南西天山的造山抬升加速。两侧不同的缩短量造成了TFF约60-70km的右行走滑。东西两侧的构造差异及TFF的活动可能是由于帕米尔在这时的向北扩展所导致的。四、铁热克萨孜剖面新生代沉积物粒度分析与质量磁化率结果与剖面沉积相有着较好的一致性。在约30-34 Ma平均粒度、标准偏差和质量磁化率大幅升高;在约16-12 Ma,剖面沉积物粒度的平均粒度显着下降,标准偏差略有下降但是在14Ma左右有一个较高的峰值,偏态与峰态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升高,质量磁化率也在这段时间内表现出一个显着的峰值;在约8-7 Ma和5 Ma,剖面沉积物粒度的平均粒度出现小幅下降,标准偏差上升,质量磁化率上升。中新世以来的样品粒度特征整体上表现出粒度逐渐变粗,粗碎屑组分逐渐增多的趋势。结合磁性地层学和磁化率曲线与全球碳氧同位素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对比,发现其变化趋势整体上比较一致,在约34-30 Ma、14-12 Ma、8-7 Ma以及约5 M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4-30 Ma剖面巴什布拉克组的质量磁化率迅速上升然后显着下降,粒度在31-33 Ma明显变细,反映了约34 Ma的Oi-1冰期之后的一段相对温暖期。中新世以来剖面沉积物整体上表现出质量磁化率逐渐下降,偏态逐渐上升的趋势,表明研究区季风气候增强导致的干旱逐渐增强。剖面粒度的平均粒度在约14-12 Ma,8-7Ma和5 Ma的显着增大,粗碎屑组分含量跟质量磁化率也在此时显着上升,这可能代表了三次亚洲冬季风的增强事件。这些结果表明中新世以来,亚洲冬季风的增强导致了研究区的逐渐干旱,同时南天山的几期构造抬升加速事件可能对区域干旱化有促进作用。

二、塔里木盆地西南依格孜牙组与卡拉塔尔组灰岩碳、氧同位素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塔里木盆地西南依格孜牙组与卡拉塔尔组灰岩碳、氧同位素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2)新疆库车盆地盐泉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研究
        1.2.2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1.2.3 水循环特征研究
        1.2.4 地球物理探测应用研究
    1.3 研究区盐泉水研究程度
    1.4 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1.5 主要的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1.7 论文创新点
    1.8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区域地质背景
    2.3 区域演化背景
        2.3.1 盆地地层层序
        2.3.2 盆地构造特征
    2.4 水文地质背景
    2.5 岩相古地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
    3.1 样品采集
    3.2 测试方法
        3.2.1 常量、微量元素测试方法
        3.2.2 氢氧同位素测试方法
        3.2.3 放射性氚同位素测试方法
        3.2.4 锶同位素测试方法
        3.2.5 V8多功能电法仪测试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盐泉水的溶质来源
    4.1 盐泉水化学特征
    4.2 矿化度与主要离子关系特征
    4.3 主微量元素在盐泉水溶质来源中的指示
    4.4 相化学在盐泉水中溶质来源的指示
    4.5 饱和指数在盐泉水中溶质来源的指示
        4.5.1 却勒构造带溶质特征
        4.5.2 西秋构造带溶质特征
        4.5.3 东秋构造带溶质特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盐泉水的补给来源与循环模式
    5.1 盐泉水补给来源研究
    5.2 盐泉水补给高程研究
    5.3 盐泉水补给温度研究
    5.4 盐泉水的氚同位素年龄研究
    5.5 盐泉水的热储温度研究
        5.5.1 二氧化硅地热温标
        5.5.2 阳离子温标
        5.5.3 盐泉水地热温度指标选取及计算
    5.6 盐泉水的循环深度研究
    5.7 盐泉水的循环模式讨论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盐泉水的成因分析
    6.1 锶同位素特征分析
    6.2 热液Ca-Cl型水对研究区盐泉水的影响分析
    6.3 盐泉水出露特征分析
        6.3.1 地层岩性特征分析
        6.3.2 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地球物理手段应用
    6.4 盐泉水的成因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
附录 表
附录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新疆乌恰炼铁厂地区铁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概况
2 铁矿地质特征
3 岩 (矿) 石地球化学特征
    3.1 样品采集及分析结果
    3.2 主量元素
    3.3 微量元素
    3.4 稀土元素
4 成因讨论
5 结论

(4)塔里木盆地西部阿尔塔什剖面乌拉根组钙质超微古生物地层及对特提斯海退时间的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1.1 选题依据
        1.1.2 项目依托
    1.2 研究目的与科学意义
    1.3 研究区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第二章 研究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背景
    2.2 研究区域背景
        2.2.1 研究区域构造、形成与演化
        2.2.2 研究区海侵旋回及特征
第三章 技术路线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3.2 野外工作
    3.3 室内工作
        3.3.1 处理采集样品
        3.3.2 化石鉴定及分析
    3.4 完成工作量
第四章 塔里木盆地阿尔塔什剖面古近纪地层划分
    4.1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古近纪岩石地层划分
    4.2 塔里木盆地乌拉根组岩石地层划分
第五章 阿尔塔什剖面乌拉根组钙质超微化石
    5.1 阿尔塔什剖面乌拉根组钙质超微化石分布特征
    5.2 阿尔塔什剖面乌拉根组钙质超微化石带及地质年代分析
    5.3 阿尔塔什剖面乌拉根组钙质超微化石及其他化石古生态分析
    5.4 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分区的特提斯海海退事件
第六章 钙质超微化石系统描述
第七章 结论
第八章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5)新疆卡克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区以往工作及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特征
        2.2.1 奥陶系
        2.2.2 志留系
        2.2.3 泥盆系
        2.2.4 石炭系
        2.2.5 二叠系
    2.3 地质发展简史
第三章 地质特征与古生物特征
    3.1 剖面描述
    3.2 岩石地层
        3.2.1 别根他乌组三段
        3.2.2 康克林组
        3.2.3 昆克拉契组
    3.3 生物地层学与地质时代
        3.3.1 别根他乌组
        3.3.2 康克林组
        3.3.3 昆克拉契组
    3.4 沉积相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3.4.1 别根他乌组
        3.4.2 康克林组
        3.4.3 昆克拉契组
第四章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沉积环境
    4.1 样品的选取、处理和分析
    4.2 稀土元素分析
        4.2.1 稀土赋存状态
        4.2.2 δCe异常及古氧化还原条件
        4.2.3 δEu异常
        4.2.4 δY异常(Y/Ho值)
        4.2.5 Er/Nd值
        4.2.6 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指示意义
    4.3 微量元素分析
        4.3.1 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
        4.3.2 微量元素富集的影响因素
    4.4 地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 结论与认识
    5.1 取得的主要认识
    5.2 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新疆花园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2 国内外砂岩型铜矿床研究现状
    1.3 对砂岩型铜矿床形成原因的认识
    1.4 研究区概况及前人工作概述
        1.4.1 研究区交通位置、自然地理
        1.4.2 前人工作概述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成矿盆地的地质背景和主要特征
    2.3 区域地层
        2.3.1 中新生代地层
        2.3.2 中新生代沉积演化
    2.4 区域构造
        2.4.1 褶皱
        2.4.2 断裂
    2.5 区域岩浆岩
    2.6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7 区域矿产特征
    2.8 喀什坳陷地质演化与成矿条件
    2.9 乌恰山前盆地铜矿带及特征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化)体地质特征
    3.4 围岩蚀变与矿化特征
    3.5 矿石特征
        3.5.1 矿石结构构造
        3.5.2 矿石成分特征
第四章 地球化学特征
    4.1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4.2 花园铜矿铜元素的矿化特征
    4.3 地质地球化学剖面
第五章 矿床成因分析
第六章 结论及存在问题
    6.1 本次研究总结
    6.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7)新疆西南天山中—新生界砂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 ——以乌拉根铅锌矿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铅锌矿产资源形势及发展战略
        1.1.2 西南天山砂岩容矿铅锌矿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砂岩型铅锌矿床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2.2 乌拉根矿床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主要工作量
    1.5 论文创新点及特色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3.1 区域断裂特征
        2.3.2 区域构造变形特征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盆地构造演化
    2.6 区域矿产
第3章 克孜勒苏群沉积环境及源区特征
    3.1 乌恰盆地地层格架
    3.2 克孜勒苏群沉积特征
    3.3 碎屑锆石U-Pb年龄
    3.4 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源区特征
    3.5 克孜勒苏群源沉积的动力学背景
第4章 乌拉根铅锌矿床地质
    4.1 矿区地质
        4.1.1 矿区地层
        4.1.2 矿区构造
        4.1.3 矿区岩浆岩
    4.2 矿体特征
    4.3 矿石特征
    4.4 围岩蚀变
    4.5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第5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5.1 微量元素/稀土元素
    5.2 硫同位素
    5.3 碳氧同位素
    5.4 铅同位素
    5.5 流体包裹体测温
        5.5.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5.2 均一温度和盐度
    5.6 黄铁矿Re-Os同位素测年
第6章 乌拉根铅锌成矿作用
    6.1 成矿年龄及其动力学背景
    6.2 H_2S来源及形成机制
    6.3 成矿金属来源及萃取机制
        6.3.1 源于Pb同位素约束
        6.3.2 源于REE元素约束
        6.3.3 “红化”与“漂白”过程中金属元素迁移
    6.4 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
    6.5 铅锌运移形式及沉淀机制
    6.6 乌拉根铅锌成矿模式
第7章 西南天山砂岩容矿铅锌成矿规律
    7.1 砂岩容矿铅锌矿床的时空分布
    7.2 关键控矿要素
        7.2.1 “含煤碎屑岩+红色碎屑岩+膏盐建造”盆地结构
        7.2.2 油气运移与红层“漂白”
        7.2.3 古地理与古气候
    7.3 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
        7.3.1 找矿标志
        7.3.2 找矿方向
第8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实验方法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8)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白垩系—古近系沉积特征与储盖组合(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沉积构造背景
2 白垩系和古近系地层分布特征
    2.1 白垩系地层分布特征
    2.2 古近系地层分布特征
3 白垩纪—古近纪沉积演化
4 上白垩统—古近系储盖组合
5 结论

(9)柯克亚古近系卡拉塔尔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混积沉积研究现状
        1.2.2 成岩作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主要的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构造特征
    2.2 研究区地层特征
        2.2.1 研究区地层划分
        2.2.2 研究区地层对比
    2.3 研究区沉积特征
        2.3.1 岩石学类型及特征
        2.3.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第三章 储层物性研究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3.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3.2.1 孔隙类型及特征
        3.2.2 裂缝
    3.3 储层物性特征
        3.3.1 孔渗分布特征
        3.3.2 孔渗相关关系
第四章 成岩作用特征
    4.1 概述
    4.2 泥晶化作用
    4.3 压实作用
    4.4 压溶作用
    4.5 胶结作用
    4.6 白云石化作用
    4.7 重结晶作用
    4.8 溶蚀作用
    4.9 构造破裂作用
第五章 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
    5.1 成岩环境
        5.1.1 海底成岩环境
        5.1.2 大气淡水成岩环境
        5.1.3 埋藏成岩环境
    5.2 成岩阶段及成岩序列
    5.3 孔隙发育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帕米尔南天山新生代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得出的创新性认识
2 地质背景
    2.1 区域背景
    2.2 构造演化
    2.3 地层划分
    2.4 研究区新生代地层年代限定
        2.4.1 古近纪地层年代限定
        2.4.2 新近纪与第四纪地层年代限定
3 帕米尔东北缘山前古近系沉积对比及构造意义
    3.1 研究区古近纪沉积相特征
        3.1.1 阿尔塔什组沉积特征
        3.1.2 齐姆根组沉积特征
        3.1.3 卡拉塔尔组沉积特征
        3.1.4 乌拉根组沉积特征
        3.1.5 巴什布拉克组沉积
    3.2 研究区古近纪沉积相对比
    3.3 帕米尔的古近纪构造活动
    3.4 MPT的活动时间讨论
    3.5 小结
4 铁热克萨孜剖面新生代沉积序列
    4.1 剖面概况
    4.2 新生代沉积序列
5 铁热克萨孜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
    5.1 磁性地层学简介
        5.1.1 磁性地层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5.1.2 磁性地层学的基本工作方法
    5.2 样品采集及测试结果
    5.3 磁性地层柱的建立
    5.4 沉积速率的得出及校正
    5.5 区域对比及构造意义
    5.6 小结
6 铁热克萨孜剖面新生代气候事件
    6.1 粒度分析简介
    6.2 样品采集及测试
        6.2.1 粒度分析测试
        6.2.2 质量磁化率测试
    6.3 样品测试结果与分析
        6.3.1 粒度分析样品测试结果与分析
        6.3.2 质量磁化率样品测试结果
    6.4 南天山与帕米尔新生代构造过程的沉积与气候响应
        6.4.1 古近纪气候指示物所反映的沉积与气候变化
        6.4.2 新近纪气候指示物所反映的沉积与气候变化
    6.5 小结
7 讨论
    7.1 帕米尔与南天山的古近纪区域事件
    7.2 南天山新生代构造隆升及其区域响应
    7.3 帕米尔与南天山新生代构造活动机制探讨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塔里木盆地西南依格孜牙组与卡拉塔尔组灰岩碳、氧同位素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塔里木盆地西部白垩纪—古近纪海相地层框架及对重大地质事件的记录全文替换[J]. 席党鹏,唐自华,王雪娇,覃祚焕,曹文心,江湉,吴宝旭,栗源浩,张赢月,姜文彬,KAMRAN Muhammad,方小敏,万晓樵. 地学前缘, 2020(06)
  • [2]新疆库车盆地盐泉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D]. 山俊杰.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20(03)
  • [3]新疆乌恰炼铁厂地区铁矿床特征及成因分析[J]. 贾润幸,方维萱,张建国,蒋加燥,蒋炜. 地质与勘探, 2019(04)
  • [4]塔里木盆地西部阿尔塔什剖面乌拉根组钙质超微古生物地层及对特提斯海退时间的约束[D]. 孙燕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 [5]新疆卡克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地球化学研究[D]. 王庆同. 兰州大学, 2019(08)
  • [6]新疆花园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 刘敬轩.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3)
  • [7]新疆西南天山中—新生界砂岩容矿铅锌成矿作用 ——以乌拉根铅锌矿床为例[D]. 高荣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8]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白垩系—古近系沉积特征与储盖组合[J]. 岳勇,徐勤琪,傅恒,席党鹏.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3)
  • [9]柯克亚古近系卡拉塔尔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D]. 钟治奇. 西南石油大学, 2017(11)
  • [10]帕米尔南天山新生代构造事件的沉积响应研究[D]. 陈新伟. 浙江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塔西南伊格子崖组和喀拉塔尔组石灰岩碳氧同位素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