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小额贷款存在的几个问题

当前农民小额贷款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当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婷[1](2021)在《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中央一共发布了23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重心都集中到了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上,突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紧迫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证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抓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体现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2018年、2019年、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科学规划,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聚焦乡村振兴,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经济和民生的根本,而且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古至今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农耕文明根基深厚。农业是人民生活的源泉,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农业实力强,国家才能强大。农业起到安邦济民的作用,是治国的关键,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的决策部署,也是中央自新农村建设以后再次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乡村振兴直接关乎现代化农村经济体系的建立,也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根据发展经济学和城乡二元经济理论,乡村振兴首先需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所以振兴乡村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首要内容。而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投入,尤其是持续大量的金融资本的投入,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覆盖面广、专业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金融能够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的使命与责任,乡村振兴也为农村金融改革带来重要的机遇,同时农村金融改革更需要现代农业这个大市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然远低于城市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倍差长期高达2.5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东部受益于改革开放、要素流入以及较快的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了率先发展,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城乡差距也相对较小。金融发展方面,东部农村金融机构种类更加丰富、网点覆盖更广、渗透率更高、金融服务能力更强。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民收入渠道有限,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增长较慢,农村金融机构相对单一,渗透率低,金融服务能力偏弱,尤其是广大偏远的西部地区获取优质金融服务的难度仍然较大。为此,应着手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促进乡村振兴的金融推进机制。那么,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国以“起点低、发展滞后、政府高度重视”为基本特征的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乡村振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影响农民收入和消费方面呈现出何种规律?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是否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否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这些问题均是我国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现实存在且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研究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回答上述几个基本问题不仅有助于评价我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可以动态地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角度理解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金融资本理论、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出发,全面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性、主要内容和任务,以及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分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别分析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供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进行实证研究:以理论机制的分析为基础,运用滚动回归模型和TVP-SV-VAR模型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同时,运用我国30个省市2002-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强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次之,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弱的。农村金融发展可以从供给、需求两个层面以及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两个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并且具有明显时变特征。从时点差异看,新时代的影响强度最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期影响次之,农村改革初期最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在这三个时期呈现出台阶式上升的特征。从期限差异看,短期效应最弱,中期有所增强,长期影响强度最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以中长期效应为主。从区域差异看,东、中、西的阶梯性差序格局,东部区域的影响强度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从实证分析还可以得出,农村金融发展的乡村振兴效应存在着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长短期限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因此有实现再平衡的必要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应当以基础性制度建设和长期性战略为基本方向。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以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农村金融机构为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支持的相关经验,并提出了金融支持要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思路,最终提出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包括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政策支持体系、金融生态环境、风险分担机制等。

那颂[2](2021)在《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影响因素及破解机制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调查数据》文中认为“十四五”时期碳达峰绝对指标和碳中和远景规划下,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正在引发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中国的林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巨变。林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林农信贷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林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困扰着政府有关部门,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而与林业金融支持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也存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尽管政府一直不懈努力,但问题仍然未得到有效解决。林权抵押贷款作为我国目前农村市场林农信贷担保最主要的贷款类型,虽盘活了森林资源,也为林业发展提供融通资金,但发展后劲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性不高,大多数林农由于达不到银行设置的担保条件要求,林农贷款普遍面临“担保困境”,并因此导致农村地区林农经常遭受金融机构的“信贷约束”,如果农村信贷市场林业金融支持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不仅不利于林农增收、林业发展、扩大林业再生产,也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是围绕如何破解林农贷款担保困境来开展研究,探索构建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破解机制来缓解农村市场林农融资难题,促进解决农村地区信贷资金供求失衡问题。本文的研究拓宽了担保理论在林业金融领域的应用范围,丰富了林业信贷担保理论体系,也为集体林权改革实践中关于探索林业金融支持有效路径提供理论研究参考资料,对黑龙江省林区等国有林为主区域的集体林业发展和解决林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遵循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制度框架设计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以信贷担保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梳理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借鉴担保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等最新研究成果,以构建符合当前实际并能促进解决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破解机制为研究目标,提出本文研究的逻辑思想。首先,通过数理演绎解释担保条件对林农贷款供求的影响,在多方博弈视角下研究林农、银行、担保机构三方经济主体间信任再造策略。然后,基于黑龙江省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层次深入分析,识别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对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显着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对林农产出的影响效应,从福利经济学角度研究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对林农生活福利水平的影响。其次,在前面几章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构建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破解机制框架体系,并对机制运行保障模式做出设计。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破解机制有效运行的政策建议。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担保制度的设计本应成为林农贷款需求与金融机构信贷供给的重要纽带,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金融机构为了降低信贷风险而设置的严苛担保条件已成为阻碍林农融资的重要因素,这是制度的缺陷,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林农贷款担保破解机制,会使得林农、银行、担保各方主体的个体福利水平提高,同时有效的机制设计,也会使得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提高,即存在显着的帕累托改进。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担保机构积极参与并合理分担信贷风险是银行、林农、担保机构各方合作信任再造的关键,最终实现多方主体互利共赢。另外,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效补充了正规金融的缺位,非正规金融的存在也能促使正规金融转变经营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对于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加强积极引导,给予准确定位,通过制度完善,将其有效纳入监管之下,有利于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交易水平,改善农村林农家庭的生活福利。

嵇钰[3](2020)在《微小贷款发展中的服务创新研究 ——以江苏紫金农商银行为例》文中指出微小贷款是机构向中低收入阶层及中小企业提供小额信贷的服务活动,为低收入阶层进入信贷市场提供平等机会,促进农村信贷市场发展,实现目标群体自助。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是薄弱环节,制约着农村发展。2019年中央1号文指出,要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微小贷款作农村金融机构重要支农业务,不断充分发挥其服务三农、中小企业的作用,依然是当前很有必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紫金农商银行为例,采用文献法等资料搜集方式,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对微小贷款的发展历程梳理、微小贷款发展中的服务创新分析。我国的微小贷款业务自引进后不断经历着政策革新、对象更新及业务创新,为农户等资金需求者提供了经营、消费等应急渠道,促进了机会公平;与此同时面临着社会经济、网络技术提出的机遇与挑战,存在着不能有效对接农户需求、遭遇技术发展瓶颈、缺乏发展定位等问题。通过对紫金农商银行的微小贷款研究,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对焦三农目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信贷风险文化教育与管理,强化信用体系建设,重视风险管理及延伸大数据应用范围等建议。

袁玲玲[4](2020)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实践与支农效果分析》文中指出

常云丽[5](2020)在《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一来就关注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的生活,但是农民的生活水平在我国一直都是各个行业汇总较低的。这也让我国政府更加关注农村建设,在河南省也是同样如此,河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作为本地银行的H银行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发了一系列的惠农产品,为农村企业、农村合作社以及农户提供便捷优惠的金融服务。为了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H银行还开发了惠农贷款,为农户们提供便利低息的贷款服务。为了方便农户申请,H银行的惠农贷款的门槛比较低,同时审核程序也非常简单,为农户贷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也给H银行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银行面临不能正常还贷、抵押不能变现、质押不能实现、保证虚置、担保无效的风险。银行在开展惠农贷款业务时,因担心贷出去的钱,难以收回,在惠农贷款业务操作时,会相应的提高贷款的条件或者减少贷款的资金。这样需要通过惠农贷款来筹集资金的农民、农业的从业人员、农村的建设者等将会受到影响,惠农贷款的效用将会降低。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对H银行惠农贷款产品进行了研究,在分析贷款风险的概念以及类型,惠农贷款风险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信息不对称理论、普惠金融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H银行惠农贷款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对惠农贷款业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首先,论文分别对H银行惠农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进行了测评,总结出了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产生的三个方面的成因,分别是农户自身因素、贷款特征因素以及银行因素。并且通过测评的结果分别分析H银行在惠农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以及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成因。为了实现降低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以及更好地服务“三农”的目标,提出了包括提高惠农贷款信用风险评价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水平、规范惠农贷款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评估方法和体系等内容的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管理优化方案。为了保障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管理优化方案得以顺利的实施,H银行还应该从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控制制度、风险管理系统建设、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保障。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改善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为其他金融机构惠农金融产品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惠农金融产品风险管理中,在完善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同时,促进农村的健康发展。

何松龄[6](2020)在《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相比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实践而言,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改革是明显滞后而又存在诸多问题的。在七十年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通过一系列以“暂行规定”、“指导意见”为载体的制度供给行为初步建立起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制度体系,但这一体系并没能真正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塑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产权安排。受此影响,农村金融机构“脱农离小”的现象依然突出,农村金融机构组织治理长期混乱,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究其根源,是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制度供给抑制问题。一方面,健全农村金融支农体系迫切需要有效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作为支撑;而另一方面,当下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制度供给在实践中又难以真正地对这一迫切需求做出有效的回应。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制度供给与健全农村支农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制度供需失衡。有鉴于此,本研究从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异化出发,以“理论框架—实证分析—对策研究”三层结构为研究框架,系统解读“什么是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存在何种问题,症结何在?”以及“如何推动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改革与创新?”的三重问题。全文除绪论外共有七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理论基础”。沿着“产权——金融产权——金融机构产权——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进路,本章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引入企业产权理论与制度金融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为研究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提供跨学科的分析框架。本章认为现有研究将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机械地解读为“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的产权”,缺乏对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本质的把握,存在一定的误区。受制于此,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改革并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到底什么是农村金融机构产权,还有待研究的重新解答。第二章“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概念框架”。遵循“功能——结构”的范式,本章重新界定了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概念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宏观与微观的双重层面对农村金融机构产权进行解构。本章认为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是在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满足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的功能约束下,由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主体基于一定农村金融资源而享有的权利的总称。较之于一般的企业或金融机构产权,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在功能、主体、客体以及模式上有着明显的特征。在宏观维度上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指向农村金融机构的所有制形式,是农村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法律形态;微观维度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则是农村金融机构运行的具体规则,反映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二者共同塑造了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整体结构,决定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效率。第三章“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演化的历程、逻辑与经验”。本章从分析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演化语境入手,系统梳理了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七十年的演化历程,并在此基础之上深刻阐释其内在的深层逻辑与改革经验。本章认为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演化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以所有权改革为主导的演进模式以及顶层设计缺位下的试错性改革思维的三重逻辑。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异化的历史逻辑根源。在演化的过程中,我国形成了坚持推进市场化改革、坚持渐进性的改革方式、坚持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的协同推进以及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到导向的改革经验。第四章“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异化”。本章从对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制度安排现状的梳理和总结入手,系统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上的异化表现。本章认为在宏观层面上,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呈现出结构性的国有资本垄断与产权目标营利化的异化现象;在微观层面上,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异化主要表现为产权主体虚置、内部人控制、外部人控制、产权关系倒挂、产权约束机制失效。当下的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严重偏离了既定的制度供给目标,直接制约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功能的实现。第五章“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异化的归因”。在前文的基础上,本章主要从制度供给的层面对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异化的成因进行分析和论证。本章认为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异化是农村金融产权改革过程中制度供给缺位、错位、越位的共同结果。其根源在于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缺乏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准确把握、缺乏统一的制度供给目标三者共同导致的制度供给抑制的长期积累。第六章“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历史经验借鉴”。以历史为视角,本章对域外国家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实践的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本章认为推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改革与创新需要在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充分借鉴域外国家实践的历史经验,重视法律制度在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发展过程中的根本性作用,在制度设计中坚持合作制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主导地位,明确国家作为产权主体在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的扶持性作用,强调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中的产权联结。第七章“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制度创新”。在前文的基础之上,本章就如何推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章认为破解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异化的关键在于从供给侧层面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结构性改革与制度创新。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以我国农村金融的现实需求为指引,明确改革的核心目标,树立优化配置、支农本位、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明确法制化的基本路径,坚持合作制的改革方向。在此基础之上,以制度创新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是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功能实现的必然要求,应当从构建以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主体制度、建立有序的农村金融机构国有股权退出制度、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组织治理制度、推动省联社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推动合作制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法律重构五个方面予以落实。

董幼娟[7](2020)在《农户感知效益和农户满意度对小额信贷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东川区阿旺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十九大报告中将三农问题确定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心所在。而在农村发展过程当中离不开资金支持,所以针对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也就成为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途径。农村小额信贷将财政扶贫政策和金融服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作用,拓展针对农户的特惠政策措施,有力解决农户发展经济、实现增收的投资问题。然而,当前的小额信贷发展仍不能满足农户的经济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1)农村小额信贷规模较小,增长缓慢;(2)放贷主体单一,产品种类单一;(3)贷款期限较短;(4)信用环境较差。东川区阿旺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小镇,农民主要收入依靠传统种养殖业,可以说小额信贷的发展对当地农户的增收起到直接作用。本文从农户感知效益和农户满意度对小额信贷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东川区阿旺镇作为个案研究,探索目前小额信贷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全文共有六个章节:导论部分具体是针对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做出介绍,明确研究目的,并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方法与对象;第一章节针对小额信贷的概念、特征、绩效影响和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第二章节简要说明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现状进而详细分析阿旺镇小额信贷的现状;第三章节是研究设计,包括对问卷进行设计及检验调整;第四章节是研究结果分析,包括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和实证分析;第五章节根据上述分析,找出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在对待农民感知效益上,与农民感知社会效益相比,农民感知经济效益对小额信贷绩效具有更重要的影响。(2)在对待农民满意度上,与信贷产品满意度相比,信贷服务的满意度对于小额信贷绩效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陈维泽[8](2020)在《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农村金融,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并提出应以农户小额贷款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基础。然而,当前我国农户小额贷款尚存诸多瓶颈性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缓解农村资金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以H市四家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统计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对农户小额贷款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H市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户小额贷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产品发展滞后,门槛较高,手续繁琐,成本收益不匹配等问题,并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及普惠金融理论,总结出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即信贷人员激励机制不合理及服务农户意识较低、农户信贷产品缺乏创新性、信息不对称及担保机制不完善、银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及人行征信系统不完善、农户贷款存贷差逐渐降低等因素。通过借鉴国内外不同性质银行农户小额贷款的先进经验,吸收其先进做法,可采取创新担保方式,优化产品、简化流程,利率市场化,政府积极支持等方式推动农户小额贷款发展。基于此,本文从银行、农户、政府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银行方面,要提高信贷人员的服务意识,完善信贷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简化贷款流程;农户方面,要提高信用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政府方面,要加强农村信用工程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机制,扶持融资担保机构和加大支农信贷政策激励力度。希望通过以上建议为农商行农户小额贷款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普惠金融的发展献计献策。

刘小丽[9](2020)在《W农信社小额信贷风险及控制对策研究》文中认为W农信社是由农民、农村个体工商户、企业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长期以来,W农信社作为一家面向“三农”,支持“三农”,服务“三农”,为“三农”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以及农村产业的发展,并缓解了农村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困难。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农村地区的一些金融网点逐步撤出,W农信社作为农村地区主要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在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发挥了特别突出的作用。同时也意味着服务“三农”的任务更加艰巨。然而随着信贷规模的不断增加不良贷款也在与日俱增,如何降低小额信贷风险,切实减少W农信社在经营中的风险是W农信社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首先以风险控制理论为基础,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以W农信社的小额贷款数据为基础,从W农信社的概况、小额贷款现状、小额贷款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三方面,运用调查问卷和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来研究农信社小额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类。最后对W农信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快合规文化的培养强化信贷队伍的建设、建立合理信贷风险绩效机制等措施,有利于W农信社认识现状、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为邯郸农村信用社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丁武龙[10](2020)在《TC银保监分局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流程改进研究》文中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农村金融实践反复证明一个事实,在所有的脱贫措施和思路中,金融扶贫效果较为明显,是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对脱贫工作的支撑也较为持久,后劲足,贫困户较为满意,能够帮助他们实现稳定脱贫。特别在产业扶贫中全国范围内重点推广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该业务推广实施以来,不仅能够较好地破解贫困户“贷款申请难、贷款成本贵、贷款时间慢、贷款流程复杂、贷款资料繁多”的难题,而且可以有效激发贫困户开展生产发展的内生动力,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流程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问题和困难,亟待采取措施解决。本文以TC银保监分局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流程改进为实例,通过对TC银保监分局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流程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当下流程存在培训环节缺失、宣传环节缺失、贷款三查环节不严谨、考核评价环节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需要对当前信贷流程进行优化改造,明确流程再造的要求是尽可能简化高效,使群众满意,依法合规,符合内外部审计的合规要求。扶贫小额贷款流程改进再造的主要目标是确保能够为贫困户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根据客户类别,将该业务规划设计成为能够对贫困户融资需求动态变化做出及时反馈的高效业务流程,同时在业务流程中注重嵌入必要的风控机制,坚持以高效率的流程为出发点规划好组织架构并科学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科技资源,确保业务流程运行高效便捷。进而提出改进流程的原则为坚持精准扶贫,坚持依法合规,坚持发展生产、保障长期获益,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加强风险控制。明确流程再造的主要内容有:增加培训环节,从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方面着手,提出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工作。增加扶贫政策宣传环节,从成立宣传中心、建立长效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等方面,强化政策宣传。改进三查环节中增加了贷后管理环节和优化风险防控环节,贷后管理重点从非现场检查、入户实地检查两个方面着手,在贷款发放后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和发展生产情况的监测引导;优化风险防控环节从成立贷款分类部门、不良清收部门两个方面着手加强风险防控。贷款三查环节还重点对调查与审查环节、贷款审批环节进行了优化改进。对优化考核环节从调整考核权重、增加被考评单位两个方面进行了优化。为保障流程顺利推进,提出四项保障措施,分别是完善机制和系统支持,推进宣传培训体系建设;完善信贷制度,落实好整改问责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加强信用建设,净化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对流程进行优化再造,着力解决现行流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提供一种思路和工作路径,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做出一定的理论探索。

二、当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可能的创新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
        2.1.1 马克思的城乡关系理论
        2.1.2 马克思的农村集体经济理论
        2.1.3 马克思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2.2 马克思的金融资本理论
        2.2.1 马克思的生息资本理论
        2.2.2 马克思的信用与信用制度理论
    2.3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3.1 金融抑制与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3.2 金融深化与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3.3 金融约束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4 相关文献综述
        2.4.1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
        2.4.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2.4.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2.4.4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相关研究
        2.4.5 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研究
        2.4.6 对现有文献的述评
第3章 我国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现状与问题
    3.1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
        3.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3.1.2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
        3.1.3 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
    3.2 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
    3.3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3.4 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分析
        3.4.1 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
        3.4.2 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要金融需求
        3.4.3 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的对象主体
    3.5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供给分析
        3.5.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演变
        3.5.2 农村金融供给现状与问题
第4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分析
    4.1 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分析
        4.1.1 供需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4.1.2 金融功能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4.2 变量、数据和时变性检验
        4.2.1 变量和数据说明
        4.2.2 时变性检验
    4.3 实证研究
        4.3.1 TVP-SV-VAR模型
        4.3.2 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合成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5.1 模型和数据说明
        5.1.1 PVAR模型构建
        5.1.2 变量和数据
    5.2 实证研究
        5.2.1 平稳性检验和模型估计结果
        5.2.2 脉冲响应分析
        5.2.3 方差分解
    5.3 区域差异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分析
    6.1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6.2 长春发展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
    7.1 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
        7.1.1 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7.1.2 充分发挥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
        7.1.3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7.1.4 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健康良性发展
    7.2 构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
        7.2.1 货币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2.2 信贷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2.3 监管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3 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7.3.1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7.3.2 加快土地经营权等农村资产市场建设
    7.4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
        7.4.1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7.4.2 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7.5 加快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发展
        7.5.1 创新土地等抵质押方式
        7.5.2 促进担保机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影响因素及破解机制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调查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林农贷款担保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林农
        2.1.2 林农贷款担保
        2.1.3 信贷约束
        2.1.4 担保困境
        2.1.5 破解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信贷担保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机制设计理论
        2.2.4 社会资本理论
        2.2.5 福利经济学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林农贷款供求及担保功效分析
    3.1 林农信贷需求
        3.1.1 林农信贷需求特征
        3.1.2 林农经济行为分析
    3.2 银行贷款供给
        3.2.1 银行贷款供给现状
        3.2.2 银行发放林农贷款存在的风险
        3.2.3 林农贷款风险特征
        3.2.4 林农贷款风险传导路径
    3.3 担保机构担保功效
        3.3.1 担保类型
        3.3.2 担保特征
        3.3.3 担保的功效分析
    3.4 林农、银行和担保机构三方主体信任再造策略演化博弈分析
        3.4.1 基本假设
        3.4.2 模型构建
        3.4.3 动态博弈过程分析
        3.4.4 演化策略稳定性分析
        3.4.5 博弈分析结论
    3.5 本章小结
4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调查分析与担保困境识别
    4.1 调查区域选取
        4.1.1 样本主要分布区域
        4.1.2 调查主体
        4.1.3 调查时间
        4.1.4 调查内容
        4.1.5 调查方法
    4.2 问卷检验
        4.2.1 区分度分析
        4.2.2 信度检验
        4.2.3 效度检验
    4.3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调查分析
        4.3.1 林农样本特征描述性分析
        4.3.2 银行样本特征描述性分析
        4.3.3 担保机构样本特征描述性分析
        4.3.4 调查分析结果
    4.4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识别和界定
        4.4.1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识别
        4.4.2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界定
    4.5 本章小结
5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影响因素分析
    5.1 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5.1.1 林农自身情况
        5.1.2 林农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情况
        5.1.3 林农所在地金融机构服务情况
        5.1.4 林农所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5.2 模型构建
        5.2.1 研究方法及模型设定
        5.2.2 影响因素的选择与描述
    5.3 相关性检验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影响因素通过假设检验原因分析
        5.4.2 影响因素未通过假设检验原因分析
    5.5 建议
        5.5.1 运用政策性担保体系解决林农贷款担保难题
        5.5.2 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
        5.5.3 完善林权流转配套服务体系
    5.6 本章小结
6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对林农福利水平的影响分析
    6.1 贷款担保困境对林农产出的影响效应
        6.1.1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强度的界定
        6.1.2 研究假设
        6.1.3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6.1.4 模型检验
        6.1.5 实证结果分析
        6.1.6 结论
    6.2 担保困境对林农生活福利的影响
        6.2.1 模型构建
        6.2.2 变量选取
        6.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2.4 结论与建议
    6.3 本章小结
7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的破解机制框架体系
    7.1 构建依据
    7.2 构建原则
    7.3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破解机制
        7.3.1 担保品扩展替代机制
        7.3.2 金融机构信贷改进机制
        7.3.3 担保人扩展机制
        7.3.4 风险分担机制
        7.3.5 信用环境促进机制
        7.3.6 政府扶持机制
        7.3.7 林权流转配套服务机制
    7.4 林农信贷担保运行模式
        7.4.1 政策性运行模式
        7.4.2 市场化运行模式
        7.4.3 商业化运行模式
        7.4.4 互助合作型运行模式
    7.5 本章小结
8 林农贷款担保困境破解机制运行保障政策建议
    8.1 长期稳定林地承包政策,依法保护权益不受侵犯
    8.2 规范商品林流转秩序,加快流转市场建设
    8.3 完善林权配套改革服务体系,加快社会中介机构建设
    8.4 金融机构强化金融服务意识,积极创新林业金融信贷产品
    8.5 金融监管部门适度建立激励机制,营造金融支持良好环境
    8.6 建立多元化人才支撑体系,加快建设现代营销体系
    8.7 试点先行,成熟推广
    8.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3)微小贷款发展中的服务创新研究 ——以江苏紫金农商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相关理论回顾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资料搜集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资料搜集方法
    1.5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5.1 重点与难点
        1.5.2 创新点
2 我国微小贷款的发展背景与服务现状
    2.1 我国微小贷款发展的背景
        2.1.1 我国微小贷款的界定与特点
        2.1.2 我国农村金融、农村信用社及微小贷款的发展
    2.2 我国微小贷款实施存在的问题
        2.2.1 机构运行与微小贷款成本高
        2.2.2 农户认知、经营与担保限制
        2.2.3 信用风险与不良贷款较高
        2.2.4 微小贷款需求供给发生变化
        2.2.5 金融体制与外部环境不完善
    2.3 我国微小贷款发展的创新方向
        2.3.1 市场细分理论下的差异化业务
        2.3.2 服务对象多元化与服务理念深化
        2.3.3 贷款技术的组织化增信升级
        2.3.4 互联网大数据与金融产品的结合
        2.3.5 微小贷款与保险、投资与贷款联动
3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发展现状与问题
    3.1 南京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与现状
        3.1.1 南京市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阶段
        3.1.2 南京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与特点
    3.2 紫金农商银行的发展
        3.2.1 机构规模
        3.2.2 资产总额
    3.3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的发展
        3.3.1 贷款总额
        3.3.2 贷款业务
        3.3.3 贷款行业
        3.3.4 农林牧渔业贷款
        3.3.5 贷款主体
        3.3.6 担保方式
        3.3.7 不良贷款率
    3.4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特点分析
        3.4.1 微小贷款的需求空间大,层次化的业务需求多
        3.4.2 基于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机构分布广泛
        3.4.3 贷款服务三农与公共建设,具有指向性
        3.4.4 发展趋势向好,不良贷款率横向比较偏高
        3.4.5 消费性贷款超经营性贷款,担保方式变化有限
    3.5 紫金农商银行前期发展中的困境
        3.5.1 线下网络化平台的优劣势转化
        3.5.2 单一信贷业务与需求多样化冲突
        3.5.3 风险因素与不良贷款率偏高
4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的服务创新
    4.1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的营销创新
        4.1.1 服务理念更新与业务创新
        4.1.2 网格化线下平台与电子银行设置
        4.1.3 服务团队建设与文化塑造
        4.1.4 贷款利率定价分类设置
        4.1.5 营销创新对微小贷款的优化
    4.2 紫金农商银行微小贷款的技术创新
        4.2.1 组织化信用增级
        4.2.2 ODS数据仓库项目建设
        4.2.3 自动化审批与在线放贷
        4.2.4 技术创新对微小贷款的优化
    4.3 紫金农商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创新
        4.3.1 流程化建设
        4.3.2 标准化建设
        4.3.3 风险防控创新对微小贷款的优化
    4.4 微小贷款服务创新下存在的现象
        4.4.1 担保方式的结构特征未发生变化
        4.4.2 金融产品服务存在同质化现象
        4.4.3 流程设置与风险防范有待优化
5 简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5.1 简要研究结论
    5.2 政策启示与展望
        5.2.1 进一步对焦服务三农目标,提高微小贷款效用
        5.2.2 不断构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金融服务
        5.2.3 采取组合分解策略,宣传与教育方式完善风险建设机制
        5.2.4 延伸大数据应用范围,构建智能化贷后管理
参考文献

(5)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关于银行贷款政策的研究
        2.关于惠农贷款产品的研究
        3.关于惠农贷款风险的研究
        4.研究评述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一、惠农贷款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1.贷款风险
        2.惠农贷款风险
    (二)惠农贷款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1.信息不对称理论
        2.普惠金融理论
        3.委托代理理论
        4.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二、H银行惠农贷款业务经营及风险管理现状
    (一)H银行概况
    (二)H银行惠农贷款业务现状
        1.H银行惠农产品种类
        2.H银行惠农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三)H银行惠农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1.惠农贷款风险管理部门设置情况
        2.惠农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情况
        3.惠农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流程
三、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状态评测及风险影响因素
    (一)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评测方法
        1.信用风险测评及度量方法与标准
        2.操作风险测评及度量方法与标准
        3.流动性风险测评及度量方法与标准
    (二)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评测结果
        1.信用风险测评结果
        2.操作风险测评结果
        3.流动性风险测评结果
    (三)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影响因素
        1.农户自身因素
        2.贷款特征因素
        3.银行因素
四、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信用风险管理滞后
        1.H银行惠农贷款存在着较高的信用风险
        2.当前的信用风险评价系统不能适应惠农贷款特点
        3.惠农贷款的抵押担保风险较高
    (二)操作风险管理不规范
        1.惠农贷款业务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2.缺少独立的惠农贷款风险控制部门
        3.H银行惠农贷款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
        1.惠农贷款流动性指标缺乏灵活性
        2.管理惠农贷款流动性主动性不强
        3.惠农贷款流动性风险管理缺乏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
五、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管理优化思路与方案
    (一)优化目标
        1.降低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
        2.更好地服务“三农”
    (二)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管理优化方案
        1.提高惠农贷款信用风险评价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水平
        2.规范惠农贷款业务操作风险管理
        3.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评估方法和体系
六、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管理优化方案的执行及保障
    (一)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保障
    (二)风险控制制度保障
    (三)风险管理系统建设保障
    (四)风险管理资源配置保障
七、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产权:一个比较视角的认知
        二、金融产权:产权理论在金融领域的延伸
        三、金融机构产权:金融机构发展的制度基础
        四、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亟待深入的关键领域
    第二节 理论借鉴
        一、企业产权理论
        二、制度金融理论
第二章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概念框架
    第一节 农村金融机构的演进与本相
        一、农村金融机构的演进
        二、农村金融机构的本相
    第二节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概念与特征
        一、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概念
        二、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特征
    第三节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结构
        一、宏观维度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
        二、微观维度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
第三章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演化的历程、逻辑与经验
    第一节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演化的语境
        一、从亲缘信用向契约信用的农村信用转型
        二、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的“三农”落后
        三、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要求
    第二节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演化的历程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演化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演化
    第三节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演化的历史逻辑
        一、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二、以所有权改革为主的演进模式
        三、顶层设计缺位下的试错性改革思维
    第四节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演化的历史经验
        一、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演化的基本成效
        二、农村金融机构产权演化的经验总结
第四章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异化
    第一节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现状分析
        一、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安排
        二、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安排
        三、合作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安排
    第二节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异化的表现
        一、宏观维度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异化
        二、微观维度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异化
第五章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异化的归因
    第一节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异化的制度成因
        一、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供给缺位
        二、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供给错位
        三、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供给越位
    第二节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供给异化的深层机理
        一、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供给中的法制缺失
        二、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供给中的供需失衡
        三、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供给中的目标冲突
第六章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历史经验借鉴
    第一节 发达国家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历史演进
        一、美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
        二、法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
        三、日本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
        四、韩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历史演进
        一、巴西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
        二、印度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
        三、孟加拉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
    第三节 域外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历史经验借鉴
        一、重视法律制度的根本性作用
        二、坚持合作制的基础性地位
        三、重视国家的扶持性作用
        四、优化机构间的产权联结
第七章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制度创新
    第一节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框架
        一、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指引
        二、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
        三、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原则
        四、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路径
        五、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方向
    第二节 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创新
        一、构建以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的农村金融机构产权主体制度
        二、建立有序的农村金融机构国有股权退出制度
        三、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组织治理制度
        四、深化省联社管理体制改革
        五、推动合作制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的法律重构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农户感知效益和农户满意度对小额信贷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东川区阿旺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二)文献述评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界定概念
        一、小额信贷的定义
        二、农村小额信贷的特征
        三、小额信贷绩效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农村小额信贷相关理论
        二、基于“福利主义”的小额信贷绩效评价理论
        三、感知视角的绩效理论
第二章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及东川区阿旺镇小额信贷现状
    第一节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东川区阿旺镇小额信贷现状及问题
        一、阿旺镇综合情况
        二、阿旺镇小额信贷现状
        三、阿旺镇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小额信贷绩效问卷指标设计
        一、设计原则
        二、研究方法
        三、绩效问卷评价指标的设计
    第二节 问卷设计
    第三节 数据收集
        一、发放人群
        二、发放渠道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调查问卷信度检验
        三、问卷的效度检验
    第二节 实证分析
        一、验证分析
        二、回归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促进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建议
        一、加大农村小额信贷宣传力度
        二、积极出台政策,建立农户信用评价体系
        三、政府应积极拓展小额信贷融资渠道,满足农户资金需求
        四、金融机构不断完善产品结构和服务
        五、拓宽金融机构网点,构建线上业务申请机制
总结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农户小额贷款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农户小额贷款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户小额贷款的概念
        2.1.2 农户小额贷款的特征
    2.2 农户小额贷款的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信贷配给理论
        2.2.3 普惠金融理论
3 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的现状
    3.1 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基本情况
        3.1.1 H市农村商业银行基本情况介绍
        3.1.2 H市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发展基本情况
        3.1.3 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基本情况
    3.2 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现状分析
        3.2.1 贷款对象
        3.2.2 贷款期限
        3.2.3 贷款担保方式
        3.2.4 业务办理流程
        3.2.5 贷款用途
        3.2.6 贷款利率
        3.2.7 贷款不良率
4 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
    4.1 农户小额贷款业务规模相对较小
    4.2 农户小额贷款产品发展滞后
    4.3 农户小额贷款办理门槛偏高
    4.4 农户小额贷款办理流程过于繁琐
    4.5 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成本与收益不匹配
5 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信贷人员激励机制不合理及服务农户意识较低
        5.1.1 信贷人员激励机制不合理
        5.1.2 信贷人员服务农户意识较低
    5.2 农户信贷产品缺乏创新性
        5.2.1 银行缺乏复合型人才
        5.2.2 产品研发过程信息传递效果较差
    5.3 信息不对称及担保机制不完善
        5.3.1 银行与农户间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
        5.3.2 农村产权抵押机制不完善
        5.3.3 第三方担保机制不健全
    5.4 银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及人行征信系统不完善
        5.4.1 银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5.4.2 人行征信系统不完善
    5.5 农户贷款存贷差逐渐降低
        5.5.1 银行资金成本上升
        5.5.2 农户贷款利率非市场化
6 国内外小额贷款经验借鉴
    6.1 国内先进小额贷款经验借鉴
        6.1.1 汇丰村镇银行的农户小额贷款业务
        6.1.2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户小额贷款业务
        6.1.3 中国农业银行的农户小额贷款业务
    6.2 国外先进小额贷款经验借鉴
        6.2.1 孟加拉的格莱珉银行小额信贷业务
        6.2.2 BRI银行小额信贷模式
    6.3 国内外先进小额贷款经验的启示
        6.3.1 创新担保方式
        6.3.2 优化农户贷款产品
        6.3.3 利率市场化
        6.3.4 政府积极支持
7 完善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建议
    7.1 完善银行内部机制及管理体系
        7.1.1 提高信贷人员的服务意识
        7.1.2 完善信贷人员激励约束机制
        7.1.3 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7.1.4 建立客户信息管理系统
        7.1.5 简化贷款流程
    7.2 提高农户信用意识及发挥主观能动性
        7.2.1 提高农户信用意识
        7.2.2 发挥主观能动性
    7.3 政府应加强信用建设及完善担保机制
        7.3.1 加强农村信用工程体系建设
        7.3.2 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机制
        7.3.3 扶持融资担保机构
        7.3.4 加大支农信贷政策激励力度
8 结论及展望
    8.1 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W农信社小额信贷风险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1.2.2 农信社功能与风险结构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农信社
        2.1.2 小额信贷
    2.2 信贷风险
        2.2.1 信贷风险的特征
        2.2.2 信贷风险的类型
    2.3 信贷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
        2.3.1 内部控制理论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3 风险限额管理理论
        2.3.4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4 信贷风险控制
        2.4.1 信贷风险控制流程
        2.4.2 小额信贷风险控制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W农信社小额信贷风险分析
    3.1 W农信社基本情况
    3.2 W农信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流程及办法
    3.3 小额信贷产品现状
        3.3.1 小额信贷资产质量情况
        3.3.2 贷款期限分析
        3.3.3 行业分布
        3.3.4 担保方式分析
        3.3.5 小额信贷逾期天数分布
        3.3.6 小额不良贷款分类分析
    3.4 调查问卷分析
        3.4.1 研究设计与方法
        3.4.2 调研实施
        3.4.3 调研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W农信社小额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
    4.1 案例分析
    4.2 存在的问题
        4.2.1 贷前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4.2.2 贷中审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3 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
    4.3 原因分析
        4.3.1 外部原因分析
        4.3.2 内部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W农信社完善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的建议
    5.1 优化W农信社内部控制环境
        5.1.1 强化W农信社的法人治理结构
        5.1.2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5.1.3 加强信贷队伍的建设
    5.2 完善岗位制衡机制
        5.2.1 完善监督机制
        5.2.2 严格落实岗位不相容原则
    5.3 完善奖惩分明的业绩考核体系
        5.3.1 完善责任认定机制
        5.3.2 完善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
    5.4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10)TC银保监分局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流程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扶贫小额信贷的概念
        2.1.1 国际上的概念界定
        2.1.2 我国的概念界定
    2.2 扶贫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
        2.2.1 国际上的发展历史
        2.2.2 我国的发展历史
    2.3 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优化再造理论
        2.3.1 流程再造的概念及内涵
        2.3.2 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
        2.3.3 相关理论
    2.4 扶贫小额贷款流程的主要模式
        2.4.1 格莱珉银行模式
        2.4.2 玻利维亚阳光银行模式
        2.4.3 信贷工厂模式
        2.4.4 我国扶贫小额信贷实践中的主要模式
第三章 TC银保监分局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流程现状分析
    3.1 TC市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概况
    3.2 TC银保监分局整体流程现状
    3.3 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流程
        3.3.1 扶贫小额信贷的客户标准
        3.3.2 扶贫小额信贷的申请条件
        3.3.3 扶贫小额信贷的申请程序
        3.3.4 扶贫小额信贷的使用
        3.3.5 扶贫小额信贷的偿还
    3.4 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流程运行存在问题分析
        3.4.1 流程中培训环节缺失
        3.4.2 流程中宣传环节缺失
        3.4.3 流程中贷款三查环节不严谨
        3.4.4 考核评价环节不完善
第四章 TC银保监分局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流程改进方案设计
    4.1 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流程改进的目标及必要性分析
        4.1.1 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流程改进的目标
        4.1.2 扶贫小额信贷流程改进的必要性分析
    4.2 扶贫小额信贷流程改进的原则
        4.2.1 坚持精准扶贫,坚持依法合规
        4.2.2 坚持生产发展,保障长期获益
        4.2.3 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加强风险控制
    4.3 扶贫小额信贷流程优化改进内容
        4.3.1 改进培训体系
        4.3.2 改进宣传体系
        4.3.3 优化贷款三查流程
        4.3.4 优化完善不良贷款风险防控机制
        4.3.5 优化完善考核环节
第五章 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流程改进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5.1 完善机制和系统支持,推进宣传培训体系建设
        5.1.1 完善机制,推进宣传培训体系建设
        5.1.2 引入系统支撑,推进宣传培训工作规范化
    5.2 完善信贷制度,落实好整改问责机制
        5.2.1 完善信贷制度,规范信贷行为
        5.2.2 成立专职部门,保障贷款三查工作的独立性
        5.2.3 落实好整改问责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5.3 加大人才培养,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
        5.3.1 加大人才培养,强化技能培训
        5.3.2 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有效服务辖区经济
    5.4 加强信用建设,净化金融生态环境
        5.4.1 开展信用等级评定,规范建档评级
        5.4.2 加大信用惩戒,打击逃废银行债务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当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 张婷婷. 吉林大学, 2021(01)
  • [2]林农贷款担保困境影响因素及破解机制研究 ——基于黑龙江省调查数据[D]. 那颂.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3]微小贷款发展中的服务创新研究 ——以江苏紫金农商银行为例[D]. 嵇钰. 浙江大学, 2020(02)
  • [4]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实践与支农效果分析[D]. 袁玲玲.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5]H银行惠农贷款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 常云丽.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农村金融机构产权研究[D]. 何松龄. 西南政法大学, 2020(07)
  • [7]农户感知效益和农户满意度对小额信贷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东川区阿旺镇为例[D]. 董幼娟.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H市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贷款问题研究[D]. 陈维泽.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7)
  • [9]W农信社小额信贷风险及控制对策研究[D]. 刘小丽.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10]TC银保监分局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流程改进研究[D]. 丁武龙.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当前农民小额贷款存在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