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用避雷器防止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论文文献综述)
张波,肖坤,林振,王锦义,赵一帆,徐勇,应俊[1](2021)在《10kV架空绝缘导线双向疏导式雷击断线防护装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0 引言10kV架空绝缘导线与裸导线相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能有效防止大风引起的相间或三相短路的故障发生,外力破坏与树木引起的故障大幅降低,提高10kV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因此城乡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的过程中大量使用10kV架空绝缘导线,但10kV架空绝缘导线遭受雷击引起绝缘导线断线的事故也时有发生,由于断线事故会造成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给线路抢修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目前防止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吴晓东[2](2020)在《10kV架空绝缘线路雷击断线综合防护措施及布置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雷击是配电网架空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与电能质量。在10kV的配电网中,架空绝缘导线被广泛应用。架空绝缘导线有占地少、花费较少、可以提高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性这样的优点,但频繁发生在导线上的的雷击断线事故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通过对雷击架空绝缘导线时,相间电弧的形成分析,热量分析以及受力分析,解释了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机理。在雷电冲击大电流下,架空绝缘导线易受损伤,绝缘损伤处易发生击穿,产生相间短路电弧;在短路电流下,架空绝缘导线受到工频续流电弧的持续灼烧以及多向受力的作用下产生了整齐断裂的断线事故。目前防止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事故的措施一般都是基于“疏导”原理与“堵塞”原理。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电弧发生的概率,可以有效减少雷击断线的发生,对配电线路起到了很好地保护作用。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闪络率的措施有:安装避雷器,安装避雷线,架设避雷针等。本文通过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对架设避雷线,安装避雷针,避雷器三种保护方式进行优化。该模型在线路中考虑不同保护措施共同作用下的组合优化,给定成本约束下优化配电网络的可靠性指标。本文以一个实际的配电网络为例,并应用该算法,通过对参考的80条线路进行优化,可知在相同经济投入的条件下,采用组合保护方式的SAIFI值比采用单一保护小,即雷击断线事故造成更小的影响。
吴辉,江彪[3](2020)在《10 kV配网架空绝缘线路防雷措施组合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架空绝缘线路采取的防雷措施主要有防雷绝缘子、防弧金具、多腔式间隙、避雷线、避雷器以及绝缘横担等设备。各种防雷措施设备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架空绝缘线路发生雷击断线、跳闸问题。但由于10 kV架空绝缘线路地理位置、绝缘耐受水平、杆塔回路、档距、接地电阻及防雷设备安装施工质量等都不尽相同,故绝缘线路实际断线、跳闸问题依然频繁出现。笔者分析了架空绝缘线路防雷措施现状,提出一种疏导型-阻塞性防雷措施组合应用方案,能够基本有效解决10 kV架空线路雷击断线和跳闸问题。
夏永强,冯海超,郑智勇[4](2019)在《10 kV绝缘导线防断线用避雷器串联羊角间隙的距离确定方法》文中认为通过分析架空输电线路雷击断线机理,设计一种由避雷器与羊角间隙串联的保护装置。羊角间隙与绝缘导线穿刺连接,当出现直击雷或感应雷时,先羊角间隙进行放电,通过避雷器将雷电能量泄入大地,抑制工频续流。因羊角间隙能稳定可靠地转移电弧弧根至羊角端的燃弧间隙,保证放电间隙表面不受电弧的灼烧而变形,既有效地提高了放电电压的稳定性,又避免了绝缘导线烧损而断线。同时,考虑间隙放电电压的不稳定性,提出基于正态分布的带间隙避雷器的间隙距离确定方法,通过雷电冲击放电试验和数据处理分析,得到高压穿刺电极的安装位置与间隙距离,避免了绝缘导线因雷击而发生断线故障。
汤昕,梁振,曾玲丽,李晓晨,徐志伟,温智慧,刘兰兰,杨鑫[5](2019)在《一种防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用带导弧角的串联间隙避雷器及其间隙距离确定》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分析架空输电线路雷击断线机理,设计了一种由避雷器本体与高压穿刺电极组成的新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高压电极与绝缘导线穿刺连接,在直击雷或感应雷作用下,引出高电位对避雷器本体顶端进行放电,即使发生避雷器本体损坏的情况,工频续流弧根也能转移至导弧角上灼烧,避免绝缘导线因烧灼而断线。并基于间隙放电电压的不稳定性,提出了基于韦伯分布的带间隙避雷器的间隙距离确定方法,通过大量的雷电冲击放电试验和数据处理分析,得到了高压穿刺电极的安装位置与间隙距离,避免了绝缘导线因雷击而发生断线故障。
宋平辉[6](2017)在《不对称防雷间隙绝缘子的研制》文中指出10kV架空配电线路作为我国中压配电网的主要电力设施,其运行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近年来,10kV架空配电线路事故时有发生,雷击事故、外力破坏等原因是其主要因素,其中发生事故概率最高的就是雷击事故。10kV架空配电线路由于其线路多、路径长且大多处于空旷地带,在每年的雷雨季节中被雷击击中的概率很高,由此产生的线路断线、跳闸事故较常见。针对此问题,10kV防雷绝缘子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事故,然而这类产品目前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其推广应用受到了限制。为进一步提高10kV防雷绝缘子的性能,降低雷击跳闸率,本文深入分析了雷击断线的机理,概述了雷击断线的防护方法,对近几年发生的大量雷击跳闸事故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已有的PSL-12/4型防雷支柱绝缘子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应用效果,并针对PSL-12/4型防雷支柱绝缘子的两大问题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同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不对称间隙防雷措施,研制了一种不对称间隙防雷绝缘子。通过对串联空气间隙结构、距离及支撑伞裙结构等参数的设计选取,研制了不对称间隙防雷绝缘子实物样机,并提出了产品的推广试运行方案。型式试验考核表明,研制的不对称间隙防雷绝缘子各项功能指标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样机的现场试运行状况良好,各项功能指标正常。试运行统计数据表明,装过不对称间隙防雷绝缘子的线路未发生过一起因为雷击而导致的线路跳闸和断线事故。理论分析和现场试运行情况表明,本文研制的新型不对称间隙防雷绝缘子产品不但能有效防止雷击断线事故、还具备良好的防范雷击跳闸事故性能,同时具备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可靠性,适合大范围推广运用。新型三相不对称间隙避雷器以绝缘子为支撑件构成不对称防雷产品,原理上采用了堵塞与疏导式相结合的防雷方式,在保障了线路发生过电压时不断线、不跳闸的要求下,进一步简化并降低了线路运行维护和施工安装的程序和难度,延长了线路避雷器的使用寿命,以上三点为此次设计的新型不对称间隙防雷产品的主要特点。总而言之,它集合了防雷绝缘子和过电压保护器两类产品的优点,又相互弥补了防雷绝缘子跳闸率高,或配套使用过电压保护器的缺陷与不足。本产品的成功研发,对于我国10kV架空线路的全绝缘化、大容量、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幅员辽阔,10kV架空线路分布面甚广,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技术和战略意义,增加较少的成本就可大幅提高10kV线路的防雷水平,该项目实施后年产值至少可达2000多万元,随着该项目的成功应用而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艺[7](2016)在《多腔室新型间隙避雷器在厦门10kV配电架空线路防雷保护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电力网的配电系统中,配电架空线路具有数量多、线路长、范围广的特点,在电力线路中占比最大。穿透分析配电网架空线路的不同故障类型,线路过电压是主要原因,而雷击过电压又是导致线路过电压的最大诱因。在雷电频发区域或者地势较为平坦空旷地带影响更大。电力部门一直致力于研究减轻配电架空线路遭受雷电灾害的有效方法,把配电架空线路雷击故障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在当前供电可靠性较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供电质量水平。当今国内外应用于配电架空线路防雷保护的方法是采用“避免雷击;雷击不闪络;闪络不跳闸;跳闸不停电”等四道防线的思路。防雷主要有“堵塞型”和“疏导型”两种理念,堵塞式雷击断线防护方法是通过特定措施降低架空绝缘线路雷击闪络概率,或者阻止雷击闪络后工频续流起弧,保护绝缘导线免于雷击断线的方法。其防雷效果涉及诸多不可控因素,比如土壤电阻率及地网电阻、绝缘强度、雷击类型(绕击、反击)、雷电流幅值及陡度、杆塔高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导致其防雷效果不理想,而且造价昂贵。疏导式雷击断线防护方法是通过特制金具将雷击引起架空绝缘线路闪络后的工频续流电弧进行疏导,引至金具的特定部位燃烧,保护绝缘导线免于雷击断线的方法。在不影响国民经济、工业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在电力运行部门能够把握的范围里来减少雷击所造成的损害,维护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安全。根据上述理念,本课题首先调查、分析了国内外采取的防雷措施,对比几种避雷措施的优缺点;接着对直击雷和感应雷对配网架空线路的影响及雷击断线机理进行分析计算,找到厦门地区雷击断线的主要原因,发现当前厦门地区配电网防雷保护存在问题,提出适合厦门地区特殊山区线路的防雷方法。根据研究结果及现场实际选用安装多腔室新型间隙避雷器措施,该防雷产品采用简易淬弧技术。通过工程应用情况的实例分析,对比应用前后数据,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指导厦门配网架空线路防雷设计工作的开展。同时,文章最后提出了当前产品存在的局限性,为之后所要进行的研究规划好了道路。
何增辉,包逸之[8](2016)在《监测台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分析及防护》文中指出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对监测台的安全播出工作有重要影响。本文从防雷基础开始,系统地分析了雷击断线原理,提出了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综合防护措施,并结合监测台实际情况提出架空绝缘导线防雷维护方案,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倪挺然[9](2016)在《台州地区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设备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lOkV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直接面向电力用户的网络,对整个电力能源的配送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然而,配电网运行条件复杂,极易遭受雷击引起10kV架空绝缘导线断线事故,严重影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可持续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各类防雷设备的安装以及防雷设备防雷效果的综合对比,深入分析了配电网防雷措施的应用效果,并研究了提升配电网防雷水平的方法。论文总结了国内外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的研究现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配电网防雷研究的重大意义。首先,深入分析了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原理,明确了防雷问题原因所在,并通过前期对防雷设备性能的初步掌握,主要对过电压保护器、防雷金具、防弧金具进行细致的研究,通过实验室试验对防雷设备的防雷性能进行检测。其次,研究了采用保护间隙的防雷方法,通过保护间隙应优先于绝缘子串放电,引导雷电流流入大地,从而保护绝缘子串和线路不被烧毁。然后,研究了采用合适的中性点接地方式降低配电网雷击建弧率,对不同的网络结构采用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研究。接下来对于以架空线路为主的网络采用自动跟踪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并考虑到防雷的需要以及消弧线圈的响应速度,建议采用预调式的自动消弧装置以满足防雷的需要。最后,对不同线路类型的配电系统中,自动重合闸装置的投运情况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和总结。论文从理论角度和实际工程应用方面对现有各种防雷措施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并研究了应对配电网防雷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保障配电系统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为新型防雷设备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张连凯[10](2015)在《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击断线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配电网承上启下,联络电网和电力用户,是供电企业和用户间的桥梁,在整个供电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配电线路又是配电网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与否直接影响供电可靠性。随着我国城乡建设进程的迅速发展,城镇辖区的配电线路走廊也愈发紧张,与裸导线相比,绝缘导线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空间布置上缩短了相间距离;10kV架空配电线路通过近几年的绝缘化改造,线路绝缘覆盖率快速得到提高,线路故障总数量呈显着下降趋势。但由于配电线路的绝缘配置受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影响,一般相对较低,在遭受雷击时容易造成故障并跳闸,且对于10kV架空绝缘线路,在雷击闪络后,由于绝缘层的存在,其工频续流电弧只能固定在击穿点处燃烧,极易出现雷击断线情况。现有防雷击断线措施按原理可分为“疏导式”与“堵塞式”,前者使用诸如防弧金具、箝位绝缘子等特殊金具保护导线免于断线故障,后者通过提高绝缘水平或采用避雷器阻止工频续流建弧。实践表明,避雷器、放电箝位绝缘子和防弧金具等雷电防护产品的使用对解决雷击断线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雷击断线问题。实际运行中,一些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多起已采取防雷措施的线路在遭受雷击后断线的情况。本课题结合配电网遭受雷害的实际情况,针对现阶段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击断线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理论研究、试验验证等手段,设计研究出一种新型防雷装置,即内置柱式限压器,它具有安装简单、可靠性高、免维护、不损伤导线等特点,经挂网试运行,达到了预期效果,为切实解决配电网架空绝缘线路的雷击断线问题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对配电线路雷电防护措施的发展和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积极意义。
二、采用避雷器防止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采用避雷器防止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论文提纲范文)
(1)10kV架空绝缘导线双向疏导式雷击断线防护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绝缘导线雷击断线机理 |
2 防止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原理 |
3 常见雷击断线防护装置 |
3.1 避雷器 |
3.2 穿刺型防弧金具 |
3.3 防雷绝缘子(钳位绝缘子) |
4 双向疏导式雷击断线防护装置 |
4.1 装置组成 |
4.2 保护原理 |
4.3 雷电冲击试验 |
4.4 绝缘配合 |
4.5 特点 |
5 结语 |
(2)10kV架空绝缘线路雷击断线综合防护措施及布置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雷击断线机理与防护系统 |
2.1 外部机理分析 |
2.1.1 雷电过电压 |
2.1.2 雷电活动 |
2.1.3 土壤电阻率 |
2.1.4 线路耐雷水平 |
2.2 内部机理分析 |
2.2.1 概述 |
2.2.2 相间电弧形成分析 |
2.2.3 断线故障的防护 |
2.3 雷击断线防护优化 |
2.3.1 断线故障率 |
2.3.2 可靠性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
2.3.3 整数线性规划 |
第3章 感应雷击配电网建模与仿真分析 |
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3.1.1. 雷电流模型 |
3.1.2. 绝缘子闪络模型 |
3.1.3. 架空线路 |
3.1.4 接地电阻模型 |
3.1.5. 杆塔 |
3.2 感应雷击配电线路仿真 |
3.2.1 无保护措施时线路仿真计算 |
3.2.2 架设避雷线仿真计算 |
3.2.3 安装避雷针仿真计算 |
3.2.4 安装避雷器仿真计算 |
3.3 组合防雷措施 |
第4章 配电网雷击防护系统优化及结果分析 |
4.1 配电网结构 |
4.2 案例分析 |
4.3 优化方法 |
4.4 求解 |
4.4.1 单目标优化 |
4.4.2 双目标优化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10 kV配网架空绝缘线路防雷措施组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10 k V架空绝缘线路断线、跳闸问题实例分析 |
1.1 单回路线 |
1.2 多回路线 |
2 目前10 k V架空绝缘线路主要防雷措施分析比较 |
2.1 疏导型防雷设备措施 |
2.2 阻塞性防雷设备措施 |
2.2.1 架设避雷线抑制雷击措施 |
2.2.2 避雷器防雷措施 |
2.2.3 复合绝缘横担防雷措施 |
3 疏导-阻塞(避雷器)复合防雷措施组合应用 |
3.1 直击雷过电压 |
3.2 感应雷过电压 |
4 结论 |
(4)10 kV绝缘导线防断线用避雷器串联羊角间隙的距离确定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防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用羊角间隙串联避雷器的设计 |
1.1 结构和工作原理 |
1.2 避雷器本体的选择 |
2 羊角间隙距离的确定 |
2.1 间隙距离的确定原则 |
2.2 基于正态分布的避雷器串联羊角间隙间距的确定方法 |
2.2.1 正态分布简介 |
2.2.2 基于正态分布的间隙距离确定方法 |
2.2.3 试验方法 |
2.2.4 试验接线和试验结果 |
3 试验检验 |
4 结语 |
(5)一种防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用带导弧角的串联间隙避雷器及其间隙距离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防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用带导弧角的串联间隙避雷器的设计 |
1.1 结构和工作原理 |
1.2 避雷器本体的选择 |
1.3 高压穿刺电极的设计 |
2 串联间隙距离的确定 |
2.1 间隙距离的确定原则 |
2.2 基于Weibull分布的避雷器串联间隙间距的确定方法 |
2.2.1 Weibull distribution (韦伯分布) 简介 |
2.2.2 基于Weibull分布的间隙距离确定方法 |
2.2.3 试验方法 |
2.2.4 试验接线和试验结果 |
3 试验检验 |
4 结论 |
(6)不对称防雷间隙绝缘子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10 kV架空导线防雷技术的发展 |
1.2 10 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防雷支柱绝缘子及其防雷效果分析 |
2.1 雷击断线的机理及防护方法 |
2.1.1 雷击断线的机理 |
2.1.2 雷击断线的防护方法 |
2.2 PSL-12/4 防雷支柱绝缘子的应用现状 |
2.3 防雷支柱绝缘子的防雷效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防雷支柱绝缘子的改进 |
3.1 放电间隙的改进 |
3.2 压紧件的改进 |
3.3 抗弯强度的改进 |
3.4 绝缘子底座法兰的改进 |
3.5 防雷支柱绝缘子改进后效果验证 |
3.5.1 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 |
3.5.2 接触电阻试验 |
3.5.3 热稳定试验 |
3.5.4 试验结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对称间隙防雷绝缘子概念的提出 |
4.1 PSL-125/ZS防雷支柱绝缘子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
4.2 不对称间隙的效果论证 |
4.2.1 通过一相预先闪络避免多相闪络方法的提出 |
4.2.2 实现一相预先闪络的方法 |
4.2.3 不对称间隙实现方法 |
4.3 疏导式防雷措施在串联间隙结构上的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对称间隙防雷绝缘子的结构及参数选取 |
5.1 串联空气间隙结构的选择 |
5.2 串联空气间隙距离的确定 |
5.3 支撑件伞裙结构和电极结构的确定 |
5.4 产品的瓷套浇注老化工艺 |
5.5 接入系统的方法 |
5.6 产品数字建模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不对称间隙防雷绝缘子的应用 |
6.1 不对称间隙防雷绝缘子在配电系统的使用方式 |
6.2 不对称间隙防雷绝缘子样机工频耐受试验 |
6.3 产品推广试运行的方案 |
6.4 现场安装试运行情况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7)多腔室新型间隙避雷器在厦门10kV配电架空线路防雷保护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10kV配电架空线路防雷研究现状 |
1.3 10kV配电架空线路防雷措施的优缺点比较 |
1.4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10kV配电架空线路的雷击影响及断线机理研究 |
2.1 雷击过电压对10kV配电架空线路的影响 |
2.1.1 直击雷过电压影响 |
2.1.2 感应雷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计算 |
2.2 雷击10kV架空导线断线机理 |
2.2.1 10kV架空绝缘导线特点 |
2.2.2 10kV架空绝缘导线断线机理 |
2.2.3 雷击短路电流分布规律 |
2.3 厦门地区防雷保护存在问题 |
2.3.1 厦门雷击断线原因分析 |
2.3.2 厦门地区防雷保护选型原理 |
2.3.3 厦门地区防雷保护装置的选型 |
2.3.4 当前厦门防雷保护存在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腔室新型间隙避雷器防雷保护研究 |
3.1 多腔室新型间隙避雷器防雷保护原理 |
3.1.1 简易淬弧技术灭弧原理 |
3.1.2 多腔室新型间隙避雷器基本特性 |
3.2 多腔室新型间隙避雷器的安装及运行原理 |
3.2.1 多腔室新型间隙避雷器的安装要求 |
3.2.2 多腔室新型间隙避雷器换相交错安装原理 |
3.2.3 多腔室新型间隙避雷器的动作原理 |
3.2.4 多腔室新型间隙避雷器的限流元件参数 |
3.3 多腔室新型间隙避雷器试验 |
3.3.1 复合外套绝缘耐受试验 |
3.3.2 雷电冲击放电电压试验 |
3.3.3 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 |
3.3.4 雷电冲击放电能力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厦门地区多腔室新型间隙避雷器应用情况 |
4.1 应用实例工程背景及概况 |
4.2 厦门地区雷击断线调查及实例分析 |
4.2.1 厦门市10kV配电线路现状 |
4.2.2 厦门市翔安区雷击断线实例分析 |
4.2.3 翔安区架空线路走廊及接地电阻分析 |
4.3 现场应用实例分析 |
4.3.1 电气接线图及避雷器现场安装图 |
4.3.2 线路运行情况及线路走廊分析 |
4.3.3 避雷器安装方式 |
4.3.4 改造前后雷击断线数据统计分析 |
4.4 厦门地区雷击断线统计对比分析 |
4.5 多腔室新型间隙避雷器的优缺点及效益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8)监测台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分析及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基础知识 |
1.1 雷电形成原理 |
1.2 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灾害分类 |
1.2.1 感应雷过电压 |
1.2.2 直击雷击中导线过电压 |
1.2.3 直击雷击中避雷线过电压 |
1.2.4 直击雷击中杆塔反击过电压 |
2 监测台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原理 |
2.1 雷击裸导线断线原理 |
2.2 雷击绝缘导线断线原理 |
3 监测台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防护措施监测台10kV架空绝缘导线沿线地貌复杂、 |
3.1 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思路 |
3.2 监测台10kV架空绝缘导线综合防雷措施 |
3.2.1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
3.2.2 提高架空绝缘导线绝缘水平 |
3.2.3 装设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3.2.4 穿刺型防弧金具 |
4 监测台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维护 |
4.1 重视10kV架空绝缘导线综合防雷工作 |
4.2 制定维护巡检制度,完善应急预案 |
4.3 做好每年的春秋季登杆检查工作 |
4.4 了解监测台周边气象条件 |
4.5 关注线路沿线地质地貌改变情况 |
4.6 出现问题及时排查原因 |
4.7 做好台内高低压配电设备避雷工作 |
5 结束语 |
(9)台州地区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设备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氧化锌避雷器 |
1.2.2 架空避雷线 |
1.2.3 钳位绝缘子 |
1.2.4 增长闪络路径 |
1.2.5 增加线路绝缘水平 |
1.2.6 线路过电压保护器 |
1.2.7 防弧金具 |
1.3 绝缘导线雷击断线防范措施 |
1.3.1 堵塞式防护措施 |
1.3.2 疏导式防护措施 |
1.3.3 安装氧化锌避雷器 |
1.3.4 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
1.3.5 提高线路绝缘水平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雷击过电压基本理论 |
2.1 雷电的形成、特点及分类 |
2.1.1 雷电的形成 |
2.1.2 雷电的特点 |
2.2 雷电的参数 |
2.2.1 雷暴日、雷电小时 |
2.2.2 地面落雷密度 |
2.2.3 雷电流的幅值、波形和陡度 |
2.3 配电线路雷击过电压形式 |
2.3.1 直击雷过电压 |
2.3.2 感应雷过电压 |
2.4 关于感应雷过电压相关机理 |
2.5 架空线上产生的感应雷过电压的计算方法 |
2.6 由感应雷产生的危害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架空绝缘导线防雷措施方法及原理 |
3.1 架空绝缘导线断线的原理 |
3.2 过电压保护器的研究 |
3.2.1 过电压保护器的结构 |
3.2.2 保护原理 |
3.2.3 避雷器本体UlmA与串联间隙50%雷电放电电压的确定 |
3.2.4 过电压保护器的安装密度 |
3.2.5 过电压保护器的保护效果 |
3.2.6 架空线路雷电过电压保护器的保护性能 |
3.3 防弧金具的研究 |
3.3.1 防弧金具的技术性能要求 |
3.3.2 防弧金具的结构 |
3.3.3 热稳定试验 |
3.4 穿刺型防雷金具的研究 |
3.4.1 穿刺型防雷金具及其构成 |
3.4.2 防雷金具的技术性能要求 |
3.4.3 防弧金具的安装 |
3.4.4 稳定试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台州地区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设备应用研究 |
4.1 台州地区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现状 |
4.1.1 台州地区雷电活动统计 |
4.1.2 台州地区防雷现状 |
4.2 提高线路绝缘水平降低10KV配电线路闪络概率 |
4.3 台州地区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防护措施 |
4.4 10KV配电线路中性点运行方式与雷击建弧率 |
4.4.1 采用消弧线圈补偿工频续流 |
4.4.2 消弧线圈内部过电压 |
4.4.3 采用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
4.5 避雷器与并联间隙绝缘子 |
4.5.1 避雷器的安装 |
4.5.2 并联间隙绝缘子的使用 |
4.6 有选择性的自动重合闸投运 |
4.7 针对台州地区的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措施应用情况 |
4.8 小结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击断线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雷电特性参数及概论 |
2.1 雷电放电现象 |
2.1.1 雷电的本质 |
2.1.2 雷云的形成 |
2.2 雷电放电过程及效应 |
2.2.1 雷电放电过程 |
2.2.2 雷电效应 |
2.3 雷电参数 |
2.3.1 雷电日与落雷密度 |
2.3.2 雷电流参数 |
2.4 雷电过电压的形成 |
2.4.1 直击雷过电压 |
2.4.2 感应雷过电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问题 |
3.1 雷击断线故障概况 |
3.2 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特征 |
3.2.1 感应过电压的简化计算方法 |
3.2.2 感应过电压的雷击闪络概率 |
3.3 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机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10kV绝缘线路防雷措施现状分析 |
4.1 “疏导式”防雷措施 |
4.1.1 箝位绝缘子 |
4.1.2 穿刺型防弧金具 |
4.2 “堵塞式”防雷措施 |
4.2.1 架空避雷线 |
4.2.2 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 |
4.2.3 过电压保护器 |
4.3 各种雷电防护措施的性能比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内置柱式限压器的研究与应用 |
5.1 设计思路及工作原理 |
5.1.1 设计思路 |
5.1.2 工作原理 |
5.2 相关机械实验 |
5.3 相关电气试验 |
5.3.1 直流U_(1mA)参考电压 |
5.3.2 雷电冲击U_(50%)放电电压 |
5.3.3 工频耐压试验 |
5.4 其他试验 |
5.4.1 复合材料的漏电起痕试验 |
5.4.2 密封性能试验 |
5.5 新装置特性及意义 |
5.6 挂网运行情况 |
5.7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采用避雷器防止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论文参考文献)
- [1]10kV架空绝缘导线双向疏导式雷击断线防护装置研究[J]. 张波,肖坤,林振,王锦义,赵一帆,徐勇,应俊. 电工电气, 2021(06)
- [2]10kV架空绝缘线路雷击断线综合防护措施及布置优化研究[D]. 吴晓东. 山东大学, 2020(04)
- [3]10 kV配网架空绝缘线路防雷措施组合应用[J]. 吴辉,江彪. 电瓷避雷器, 2020(04)
- [4]10 kV绝缘导线防断线用避雷器串联羊角间隙的距离确定方法[J]. 夏永强,冯海超,郑智勇.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9(01)
- [5]一种防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用带导弧角的串联间隙避雷器及其间隙距离确定[J]. 汤昕,梁振,曾玲丽,李晓晨,徐志伟,温智慧,刘兰兰,杨鑫. 电瓷避雷器, 2019(01)
- [6]不对称防雷间隙绝缘子的研制[D]. 宋平辉.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9)
- [7]多腔室新型间隙避雷器在厦门10kV配电架空线路防雷保护的应用[D]. 高艺. 福州大学, 2016(05)
- [8]监测台10kV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分析及防护[J]. 何增辉,包逸之.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6(08)
- [9]台州地区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设备应用研究[D]. 倪挺然.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10]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击断线技术研究与应用[D]. 张连凯. 山东理工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