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A_(19-9)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李圣玥[1](2021)在《通过MeDIP-seq技术进行胰腺癌cfDNA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筛选》文中研究表明胰腺癌是全球恶性程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胰腺癌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且由于胰腺所处的生理位置较为隐蔽,与其他消化道癌相比更不容易进行早期诊断,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是胰腺癌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全世界胰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25%。因此,发现新的胰腺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并以此来筛查高危人群,鉴别胰腺癌前病变,帮助医生诊断潜在的胰腺癌患者尤为重要。近年来,血浆循环游离DNA(cf DNA)甲基化检测在无创性和早期癌症诊断中的应用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我们通过甲基化DNA免疫沉淀结合高通量测序(Me DIP-seq)对胰腺癌患者进行了全基因组cf DNA甲基化谱研究。与健康人比较,我们在胰腺癌患者的cf DNA启动子区域中总共发现了775个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其中包括761个高甲基化DMRs和14个低甲基化DMRs;在CGI(CpG island)发现了761个DMRs,其中包括734个高甲基化DMRs,27个低甲基化DMRs(p值<0.0001)。通过对启动子与CGI完全重叠的区域进行定位,进一步筛选出143个高甲基化DMRs。为了从143个DMR中获得能作为胰腺癌诊断的marker,首先需要将143个DMR注释成探针。然后在TCGA和GEO数据库中,共下载了696例Illumina甲基化数据,其中包括339例胰腺癌患者和357例健康个体。采用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方法,与696例Illumina甲基化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分析,最终筛选出8个能较好地区分胰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的探针,包括TRIM73、FAM150A、EPB41L3、SIX3、MIR663、MAPT、LOC100128977和LOC100130148。接下来,我们将HM450K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逻辑回归算法建立诊断预测模型以评估8个生物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由8个生物标志物组成的诊断预测模型,能较好的区分出胰腺癌患者和健康个体。此外,我们利用亚硫酸氢盐测序PCR(BSP)初步验证8个生物标志物的实际诊断能力。初步验证我们的8个甲基化生物标志物在胰腺癌患者和正常人中的确存在着差异。总之,本课题确定了一组8个可能应用于胰腺癌无创性诊断的差异甲基化生物标志物。
周雅彬[2](2021)在《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新自身抗体的筛选》文中认为自身抗体多存在于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体内,在血清中能够检出,有些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研究报道表明在多种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同样存在自身抗体。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在不同类型的疾病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在恶性肿瘤疾病当中,肿瘤微环境中的新生肿瘤抗原暴露于免疫系统中,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而在良性炎症疾病中,自身抗体可能因组织屏障破损而外泄的抗原诱导产生。自身抗体一部分与自身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上,一部分可能会攻击自体组织器官,而对机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这些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自身抗体,可能分别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关。所以,筛选这些非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的新自身抗体具有很大意义。基于此,本课题选择了在自身抗体方面少有研究的胰腺癌(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指标的恶性肿瘤疾病)以及川崎病(以血管炎为主要疾病症状的良性炎症疾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自身抗体的筛选研究工作。将运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筛选自身抗体的蛋白质组学技术流程进行改进,使其更适合于对非自身免疫疾病的新自身抗体的筛选和鉴定。对于本研究鉴定得到的新自身抗体,探索自身抗体在疾病辅助诊断、病理研究中的价值。胰腺癌被称作“癌中之王”,五年生存率仅为5%,缺乏有效的诊断指标,寻找新的辅助诊断分子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在一系列人源细胞中筛选得到能被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识别的靶细胞,鉴定得到多个候选自身抗原。随后建立胰腺癌自身抗原芯片高通量筛选平台,将候选自身抗原点样在芯片上,可高效地初筛出能被胰腺癌血清识别的阳性自身抗原。经临床病例大样本ELISA实验测试阳性的自身抗原蛋白,发现GRP78、GRP75、HSP60、BIRC5这4个蛋白对应的自身抗体,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较高。最后通过建立联合诊断方法,提高了自身抗体在对胰腺癌诊断分类上的特异性和敏感度。为了验证在非自身免疫疾病自身抗体筛选中的研究策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课题还研究了具有血管炎症状的良性炎症疾病——川崎病,筛选其患者血清中的新自身抗体。川崎病好发于婴幼儿,目前发病机制不明,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诊断指标。本课题在一系列人源细胞中筛选得到能被川崎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识别的靶细胞,并成功鉴定得到一个新自身抗原——HSP7C。经ELISA大样本验证,川崎病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抗HSP7C自身抗体,可作为辅助川崎病诊断的候选指标。在对川崎病自身抗体的筛选中,我们意外发现川崎病患者血清对大肠杆菌的蛋白有较强的免疫识别反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大肠杆菌G3P1蛋白可以被川崎病患者血清抗体识别。经ELISA大样本验证发现川崎病患者具有高水平的抗G3P1抗体,同时该抗体也可作为辅助川崎病诊断的潜在指标。
杨惠君[3](2021)在《CA19-9与IVIM参数在胰腺癌、实性假乳头状瘤及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研究》文中认为[目 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的定量参数值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单纯扩散系数(pure diffusion coefficient,D)、假性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和血清糖类抗原 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对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s,PDAC)、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SPN)及慢性肿块型胰腺炎(mass-type chronic pancreatitis,MTC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效能,并对三组病变的定量参数值(ADC、D、D*、f值)和CA19-9进行相关性分析,为术前无创性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新思路。[方 法]收集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经病理结果及随访证实的胰腺占位性病变131例,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对胰腺病变使用3.0T飞利浦磁共振进行MRI多序列扫描,包括常规平扫,动态增强成像及常规横轴位DWI,再加行均匀自由呼吸的多b值IVIM-DWI扫描,通过对DWI和IVIM-DWI的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ADC值、D*值、f值及D值,并生成相应的伪彩图,记录肿瘤标志物CA19-9。结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果]1、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的胰腺占位100例,其中PDAC 52例;SPN 24例;MTCP24 例。2、PDAC、SPN、MTCP的ADC值、IVIM各参数值及CA19-9的值大部分均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各组参数值,各组的ADC值、D值、D*值、f值及CA19-9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K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两两比较,ADC值在PDAC组和S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8);PDAC组的D值分别和MTCP组(P=0.012)、SPN组(P=0.043)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在PDAC组和SPN组的比较(P=0.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AC组的CA19-9分别与MTCP组(P=0.001)、SPN组(P<0.001)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3、D 值及 CA19-9 区分 PDAC 和 MTCP 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为0.687、0.788,鉴别最佳参数是CA19-9,其次为D值。f值和CA19-9区分PDAC和SPN的AUC分别为0.673、0.908,CA19-9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其次是f值。4、ADC值、IVIM参数值及CA19-9值分别与MTCP、SPN及PDA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DC值、D值、D*值、f值均呈轻度负相关,且相关性D*>D>ADC>f,而CA19-9呈中度正相关。进一步行ADC值、IVIM各参数值分别与CA19-9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DC值与CA19-9无相关性,D值、D*值和f值与CA19-9呈轻度负相关,且相关性D*>f>D。[结 论]1、ADC值、IVIM各参数值及CA19-9对PDAC、SPN和MTCP具有一定鉴别诊断的价值,其中诊断效能最高的是D值、f值和CA19-9。2、在MTCP、SPN及PDAC中,CA19-9与ADC值无相关性,与D值、D*值和f值均呈轻度负相关,其中D*相关性最大。
杨宜恃[4](2021)在《PC4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胰腺癌是全世界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导致33万多人死亡,是男女癌症死亡的第七大原因。在所有胰腺癌中,胰腺导管癌(PDAC)是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类型,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90%。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低于5%,主要原因在于其缺乏可行的早期筛查发现和有效治疗的方式。80%-90%的患者在确诊时肿瘤已不可切除,此外,胰腺癌对大多数化疗试剂和免疫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后长期预后不良。胰腺癌治疗主要有以下挑战:该病有高度侵袭性;患者早期难以被诊断;胰腺癌有独特的肿瘤微环境,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人辅助转录因子4(positive coactivator 4,PC4)首次被确定为位于染色体5p13上的转录辅激活因子,编码127个氨基酸蛋白,参与调控多种细胞过程,包括DNA转录、DNA复制、DNA修复等。PC4的过表达与多种肿瘤的进展、转移和放射敏感性有关。然而,PC4表达与PDAC发生和预后的关系仍然不清楚。许多研究已经证实mTOR/p70s6k/4EBP1信号通路在细胞存活、生长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在多种肿瘤中被明显激活,并已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新靶点。mTOR是一种非典型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调节蛋白质合成、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p70s6k是mTOR通路下游的一个重要关键因子,它直接激活mTOR并促进蛋白质合成。在哺乳动物细胞中,4EBP1是蛋白质翻译的负调节因子。在mTOR抑制剂的作用下,4EBP1去磷酸化并与e IF-4E相互作用,抑制了翻译的起始。但mTOR/p70s6k/4EBP1信号通路在胰腺癌中与PC4的关系尚待挖掘。目的:研究PC4在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探索PC4在胰腺癌中的调控机制,探讨PC4作为胰腺癌潜在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研究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细胞的蛋白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的mRNA水平,证明PC4在胰腺癌中高表达。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研究PC4对胰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收集TCGA数据库中胰腺癌患者的公共数据,并通过GEPIA数据库、Meth Surv数据库、c Bio Portal数据和BBCancer数据库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PC4对胰腺癌细胞免疫微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1.PC4的下调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并阻滞胰腺癌细胞G1/S周期转换在胰腺癌细胞株中,PC4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胰腺细胞。敲除PC4后,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水平被抑制,细胞周期受到阻滞,细胞停留在G1期,而无法进入S期,但对细胞凋亡无显着影响。2.PC4可通过mTOR/p70s6k/4EBP1信号通路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进而影响胰腺癌的发展敲除PC4后,胰腺癌细胞系内mTOR/p70s6k/4EBP1信号通路的相关标志物蛋白表达量减少,其调控的细胞周期标志物(Cyclin D、Cyclin E)的mRNA也减少。胰腺癌细胞系因敲除PC4而降低的增值率,可以被mTOR激动剂(MHY1485)恢复,说明PC4是通过mTOR/p70s6k/4EBP1信号通路在胰腺癌中发挥作用。3.PC4可作为胰腺癌的诊断标志物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PC4在胰腺癌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TPM值为175.37,正常胰腺组织为37.83,相差4.64倍,提示PC4表达水平可能影响胰腺癌的发生发展。ROC曲线显示TCGA数据库中胰腺癌组织中的PC4 mRNA水平相对于TCGA和GTEx数据库中所有正常胰腺PC4 mRNA水平的AUC值为0.9987且P值小于0.0001。BBCancer数据库的结果表明,在正常人血液中的胞外囊泡中,PC4的mRNA水平极低,但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血液中的胞外囊泡中PC4的mRNA含量都超过5。ROC曲线分析显示其AUC=0.9524,P=0.0017。血液中胞外囊泡的PC4 mRNA水平是一个极好的胰腺癌诊断标志物。4.胰腺癌PC4受甲基化及DNA错配修复基因(MMR)调控c Bio Portal数据库分析显示,胰腺癌中PC4 mRNA表达水平与四种DNA甲基化转移酶(DMNT)和四种DNA错配修复基因(MMR)显着相关,同时与PC4的甲基化程度成负相关。根据Meth Surv数据库研究显示,PC4共有13个甲基化位点,其中53.85%(7/13)处于低水平,23.08%(3/13)位于中等水平,23.08%(3/13)的位点甲基化程度相对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有4个(30.77%)位点与患者的生存预后有关,说明甲基化对PC4表达的调控作用。结论:PC4通过激活mTOR/p70s6k/4EBP1信号通路来促进PDAC细胞增殖,可影响胰腺癌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检查点,并受甲基化和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的调控,是一种有潜力的胰腺癌诊断标志物。
任帅[5](2021)在《血清外泌体miRNA和影像组学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血清外泌体miRNA对胰腺良恶性疾病鉴别的价值分析目的:胰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且恶性度高,对放化疗不敏感,病人预后差,寻找临床上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十分关键。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与粘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是一类具有潜在恶性的胰腺肿瘤(potentially-malignant pancreatic neoplams,PPN),早期发现与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外泌体中的miRNA稳定性较好且易于检测,是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本研究试图寻找在胰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有价值的外泌体miRNA。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有166例血清样本入组,其中包括71例经病理证实的PDAC病人的血清样本,36例经病理证实的PPN病人的血清样本(17例MCN,19例IPMN)及59例对照人群(control,Ctrl)的血清样本(34例健康对照组,25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肿块型胰腺炎)。166例血清样本共分为训练集(13例PDAC血清样本、11例PPN血清样本、12例Ctrl血清样本)、验证集1(29例PDAC血清样本、25例PPN血清样本、22例Ctrl血清样本)及验证集2(29例PDAC血清样本、25例Ctrl血清样本)。对于训练集样本,首先采用exoEasy Maxi试剂盒分离外泌体,随后采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NTA粒径与WB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再经过外泌体total RNA抽提、文库构建与质检,最终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完成对PDAC组、PPN组及Ctrl组的测序。生信分析方面,完成对差异表达的外泌体miRNA分析后,进行目标miRNA的GO功能分析、KEGG通路分析及miRNA-mRNA-KEGG通路三元网络图分析;对于验证集样本,采用TaqMan探针法验证不同分组之间miRNA的表达量,评估差异表达的miRNA在不同分组间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TEM示椭圆形或杯状结构的外泌体大小不一,膜边界明显;NTA示外泌体主峰在110nm左右;WB结果示外泌体表达TSG101、CD63与ALIX蛋白,不表达胰腺癌细胞特异性蛋白Calnexin;2.通过miRNA表达谱分析,得到不同分组间差异表达的miRNA。较Ctrl组比,PDAC组中的 hsa-let-7f-5p(FC:3.98,p<0.001)、hsa-let-7g-5p(FC:2.81,p=0.008)、hsa-miR-148a-3p(FC:2.58,p<0.001)、hsa-miR-192-5p(FC:3.52,p=0.036)表达量上调;较 Ctrl 比,PPN 组中的 hsa-let-7f-5p(FC:1.74,p=0.018)、hsa-let-7g-5p(FC:1.62,p=0.034)、hsa-miR-148a-3p(FC:1.91,p=0.043)、hsa-miR-151a-3p(FC:1.85,p=0.004)、hsa-miR-192-5p(FC:1.55,p=0.046)、hsa-miR-451a(FC:1.90,p=0.022)表达量上调;较PPN 组比,PDAC 组中的 hsa-let-7f-5p(FC:2.28,p<0.001)、hsa-let-7g-5p(FC:1.73,p=0.036)、hsa-miR-148a-3p(FC:4.66,p=0.018)、hsa-miR-192-5p(FC:2.28,p=0.013)表达量上调,而 hsa-miR-150-5p(FC:0.40,p<0.001)的表达量下调;3.第一轮定量验证中:与 PPN组相比,PDAC 组中 hsa-let-7f-5p(FC:2.3492,p=0.001),hsa-let-7g-5p(FC:2.0278,p=0.0349),hsa-miR-192-5p(FC:2.882,p=0.0068)表达量上调;与 Ctrl 组相比,PDAC 组中 hsa-let-7f-5p(FC:8.8555,p<0.001)、hsa-let-7g-5p(FC:13.1170,p=0.0349)、hsa-miR-192-5p(FC:8.9165,p<0.001)表达量上调;与 Ctrl 组相比,PPN 组中 hsa-let-7f-5p(FC:3.7697,p=0.0039)、hsa-let-7g-5p(FC:6.4687,p=0.0167)、hsa-miR-192-5p(FC:3.0872,p=0.0433)、hsa-miR-451a(FC:2.0902,p=0.0226)表达量上调。第二轮定量验证中:与 Ctrl 组相比,PDAC 组中 hsa-let-7f-5p(FC:1.8508,p=0.0209)、hsa-let-7g-5p(FC:2.1696,p=0.0039)、hsa-miR-192-5p(FC:2.2291,p=0.002)表达量上调;4.PDACES组vs PDACLS第一轮定量验证中,与PDACES组相比,PDACLS组中hsa-let-7f-5p(FC:3.2235,p<0.001)、hsa-let-7g-5p(FC:2.7705,p=0.0048)、hsa-miR-148a-3p(FC:2.8998,p<0.001)、hsa-miR-192-5p(FC:3.7371,p=0.0032)表达量上调;第二轮定量验证中,与 PDACES 组相比,PDACLS 组中 hsa-let-7f-5p(FC:2.5846,p=0.0065)、hsa-let-7g-5p(FC:2.1820,p=0.0234)、hsa-miR-148a-3p(FC:2.0217,p=0.0363)、hsa-miR-192-5p(FC:2.0569,p=0.0239)表达量上调。结论:本研究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total RNA提取、文库构建与质检、差异miRNA分析筛选得到PDAC组vs PPN组vs Ctrl间共同差异表达的miRNA(hsa-let-7f-5p、hsa-let-7g-5p、hsa-miR-148a-3p、hsa-miR-192-5p),随后通过 TaqMan 探针法证实了上述miRNA在不同分组之间的鉴别诊断价值,实现了对PDAC组、PPN组及Ctrl组的鉴别诊断。第二部分 CT影像组学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价值研究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在PDAC分期中的价值研究。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经病理证实的71例PDAC患者,男39例,女32例,平均发病年龄为61.55岁,分为31例早期PDAC(PDACES)与40例晚期PDAC(PDACLS)。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增强检查,评估以下CT征象:病灶位置、形态、边界、质地、钙化、胰胆管扩张、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选取CT增强的动脉期与门脉期,采用ITK-SNAP软件分割病灶,通过Analysis Kit软件(version V3.0.0.R,GE Healthcare)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studentt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最大相关最小冗余法筛选变量,利用筛选得到的变量并采取随机森林法建模,分析影像组学模型在胰腺癌分期中的诊断价值,并采用10倍留-组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结果:1.71例PDAC均为单发,平均直径为3.60±1.11cm,42例位于胰头颈部,29例位于胰体尾部,37例呈类圆形,34例呈分叶状,64例病灶边界模糊,肿瘤质地以实性为主(62,87.3%),仅有2例发生钙化,病灶可见下列伴发征象:主胰管扩张(45,63.4%)、胆管扩张(25,35.2%)、血管侵犯(37,52.1%)、淋巴结转移(40,56.3%)及远处转移(24,33.8%);2.通过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每一期各自提取出396个影像组学特征,分为6大类:42个直方图特征、180个RLM特征、10个Haralick特征、11个GLSZM特征、144个GLCM特征、9个形态学特征;经过一系列特征筛选,最终保留9个影像组学特征(aCorrelationangle 13 5 offset4、pCorrelationangle90offset7、aCorrelationangle45offset7、aGLCMEntropyAllDirectionoffset4SD、aCompactness2、aGLCMEntropyAllDirectionoffset7SD、pCompactness2、aInverseDifferenceMomentAllDirectionoffset4SD、pHighGreyLevelRunEmphasisAllDirectionoffset4)。随后采用随机森林法建模,影像组学模型在胰腺癌分期中的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9;最终采用10倍留-组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其诊断的平均曲线下面积为0.75,证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结论: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可用来实现PDAC的分期。第三部分 血清外泌体miRNA与胰腺癌CT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目的:PDAC的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较高,在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与预后评估中十分重要。分化程度较差的PDAC发生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的概率较高。本研究结合CT影像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PDAC生物学行为进行评估(有无血管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试图探讨血清外泌体miRNA与PDAC宏观CT征象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经病理证实的71例PDAC患者,男39例,女32例,平均发病年龄为61.55±8.53岁。结合CT影像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PDAC生物学行为评估,验证了 PDAC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有无血管侵犯及有无远处转移分组中下述血清外泌体miRNA的差异表达情况:hsa-let-7f-5p、hsa-let-7g-5p、hsa-miR-148a-3p、hsa-miR-150-5p、hsa-miR-370-3p、hsa-miR-451a、hsa-miR-192-5p、hsa-miR-151a-3p、hsa-miR-15b-5p。结果:1.较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比,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组中的hsa-let-7f-5p(FC:2.4434,p=0.0033)、hsa-let-7g-5p(FC:2.7489,p=0.008)、hsa-miR-148a-3p(FC:2.5898,p<0.0001)、hsa-miR-192-5p(FC:3.4084,p=0.0059)表达量上调;第二轮验证中的FC值分别为1.8956(p=0.0474)、1.9943(p=0.0321)、2.4314(p=0.0041)、2.2885(p=0.008);2.较无血管侵犯比,有血管侵犯组中的hsa-let-7f-5p(FC:2.6992,p=0.0003)、hsa-let-7g-5p(FC:3.4847,p=0.0007)、hsa-miR-148a-3p(FC:2.3631,p=0.0003)、hsa-miR-192-5p(4.1086,FC:p=0.002)表达量上调;第二轮验证中的FC值分别为2.5846(p=0.0065)、2.1820(p=0.0234)、2.0217(p=0.0363)、2.0569(p=0.0239);3.较无远处转移组比,有远处转移组中的hsa-let-7f-5p(FC:2.3580,p=0.0023)、hsa-let-7g-5p(FC:3.0590,p=0.0021)、hsa-miR-148a-3p(FC:2.0043,p=0.0029)、hsa-miR-192-5p(FC:3.7171,p=0.0046)表达量上调;第二轮验证中的FC值分别为3.2456(p=0.0269)、3.1268(p=0.0178)、2.1939(p=0.1577)、2.5922(p=0.0285)。结论:血清外泌体 miRNA(hsa-let-7f-5p、hsa-let-7g-5p、hsa-miR-148a-3p、hsa-miR-192-5p)是PDAC有无血管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评估中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宋亚邛[6](2021)在《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联合检查对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胰腺癌在临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等特征,病人五年内生存率在5%以下。胰腺癌早期阶段缺乏特异性症状,漏诊率最高可达71%。较多病人确诊时病情已发展为中晚期,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病死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尽早准确诊断胰腺癌,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五年内生存率可提高到46%以上。因此,尽早准确诊断胰腺癌,明确分期情况,是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的关键。近年来肿瘤标志物在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和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等在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和分期预测中受到广泛关注。单一指标检测存在局限性,联合检测能极大程度提高诊断准确率。本次研究将分析VEGF、TGF-β1、CA19-9、CA242、DKK1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胰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49例进行研究,记作病例组,另取健康者57例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所有选取对象知情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协议书,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通过对血清标本采集和处理,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比较两组血清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Logistic回归分析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分析血清VEGF、TGF-β1、CA19-9、CA242、DKK1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SPSS21.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检验标准P<0.05。结果病例组CA19-9水平(334.41±24.58)U/mL高于对照组(10.26±1.32)U/mL;VEGF水平(378.49±138.42)ng/L高于对照组(178.65±35.47)ng/L;TGF-β1水平(32.14±2.64)μg高于对照组(11.65±2.44)μg;CA242水平(221.64±26.95)U/mL高于对照组(10.69±3.96)U/mL;DKK1水平(5.12±2.16)ng/mL高于对照组(2.09±0.68)ng/mL,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RGF水平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和TNM分期相关(P<0.05);TGF-β1水平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和TNM分期相关(P<0.05);CA19-9水平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和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部位相关(P<0.05);CA242水平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和TNM分期相关(P<0.05);DKK1水平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NM分期均无关(P>0.05)。TGF-β1、VEGF、DKK1、CA242、CA19-9以及pre-1的ROC下曲线面积分别为0.909、0.896、0.785、0.847、0.895、0.951。TGF-β1、VEGF、DKK1、CA242、CA19-9以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5.70%、81.63%、79.59%、77.55%、75.50%,95.92%;特异度分别为94.74%、96.49%、89.47%、91.23%、96.49%、94.74%;准确度分别为90.57%、89.62%、84.91%、84.91%、86.79%、95.28%。结论胰腺癌患者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同时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表达水平和胰腺癌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分期的有效依据。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对于胰腺癌的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但5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进一步提升敏感度和准确度,应用价值较高。
徐士其[7](2021)在《TAP联合CA19-9对胰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根据美国的调查研究,胰腺癌导致的患者死亡数在所有癌症中排位第四,无独有偶,中国近十年针对癌症的调查中,胰腺癌的死亡率增加了9%。由于胰腺属于腹膜后位器官,且在腹腔内的位置较深,症状在早期不典型,因此约有80%-8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展为晚期阶段。基于以上情况,胰腺癌早期诊断方法成为现代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新型肿瘤标志物——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在胰腺癌胰腺良性肿瘤中的表达差异、诊断效能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评估与传统肿瘤标志物—CA19-9、CEA及CA125间联合诊断的优劣,为TAP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初步探讨TAP作为胰腺癌诊断标志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科就诊的78例的胰腺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病理分为胰腺良性肿瘤组31人,胰腺导管腺癌组47人,患者性别、年龄不限,患者均于术前检测TAP、CA19-9、CEA、CA125等指标,如患者TAP>121μm2、CA19-9>27 U/ml、CEA>5ng/ml、CA125>35 U/ml为阳性,使用SPSS 26.0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D)表示,经正态检验后,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TAP、CA19-9、CEA、CA125及CA199联合TAP、CA19-9联合CEA及CA19-9联合CA125诊断胰腺癌的效能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及计算曲线下面积,当P<0.05认为数据在统计学上具有差异。结果:1.TAP在胰腺癌及良性肿瘤间的组间差异:胰腺癌患者外周血TAP表达量(136.357±47.526μm2)显着高于胰腺良性肿瘤患者(105.388±34.992μm2),P=0.003。2.在胰腺癌诊断价值方面,(1)CA19-9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5.10%、87.10%、72.20%;(2)CEA灵敏度及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29.80%,96.80%、26.60%;(3)CA125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登指数为21.30%、96.80%、18.10%;(4)TA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70.20%、67.70%、37.90%。(5)CA19-9、CEA、CA125、TAP四种肿瘤标志物的AUC分别为0.857、0.775、0.702、0.706。3.在联合诊断效能方面,(1)CA19-9联合TAP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3.60%、67.70%、61.30%;(2)CA19-9联合CA125联合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5.10%、87.10%和72.20%。(3)CA19-9联合CEA的联合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9.40%、87.10%和76.50%。(4)CA19-9联合TAP、CA19-9联合CA125、CA19-9联合CEA的AUC为0.883、0.858、0.879。结论:与胰腺良性肿瘤患者相比,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AP表达量升高,在对胰腺癌的预测和诊断具有较好的潜力。此外,TAP联合CA19-9比TAP或CA19-9单独用于诊断胰腺癌,其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
马福林[8](2021)在《PBOV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早期诊断水平低,患者预后差。在胰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分子标志物。前列腺和乳腺癌过表达基因1(Prostate and breast cancer overexpressed 1,PBOV1)在前列腺癌和乳腺癌中过表达,并且具有临床意义。此外,其在肝癌、卵巢癌中高表达。但是,目前尚无研究证实其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研究PBOV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间的关系,并探究其在胰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中,我们采用qRT-PCR验证PBOV1 mRNA在胰腺癌细胞PANC-1、Bx PC-3、As PC-1、MIA-Pa Ca-2及胰腺正常细胞h TERT-HPNE中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验证PBOV1蛋白在胰腺癌细胞PANC-1、Bx PC-3、As PC-1、MIA-Pa Ca-2及胰腺正常细胞h TERT-HPNE中的表达,比较PBOV1蛋白在胰腺癌细胞和胰腺正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了62例胰腺癌组织和60例癌旁组织,比较两组间PBOV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差异。将胰腺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资料相结合,运用卡方检验分析PBOV1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分析患者预后,进一步运用COX回归分析对患者预后有影响的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qRT-PCR结果显示PBOV1 mRNA在胰腺癌细胞PANC-1、Bx PC-3、As PC-1、MIA-Pa Ca-2中高表达,在胰腺正常细胞h TERT-HPNE中低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表明在胰腺癌细胞PANC-1、As PC-1、MIAPa Ca-2中PBOV1蛋白高表达,在h TERT-HPNE细胞中低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Bx PC-3与h TERT-HPNE细胞间PBOV1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其在Bx PC-3中转录水平低或未转录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BOV1蛋白在胰腺癌及胰腺癌旁组织中分别为高、低表达,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0)。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转移与PBOV1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关。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PBOV1蛋白表达水平、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CEA水平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证实PBOV1蛋白表达水平、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CEA水平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BOV1蛋白高表达、T分期(T3T4)、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是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PBOV1在胰腺癌细胞及组织中高表达,但在胰腺正常细胞及癌旁组织中低表达。2.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分期和淋巴转移是PBOV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3.PBOV1蛋白高表达的胰腺癌患者预后较低表达的差。4.PBOV1蛋白高表达、T分期(T3T4)、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是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陆天文[9](2020)在《CA19-9、CA50和CEA在胰腺癌诊断、预后中的意义以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肿瘤标记物CA19-9、CA50和CEA对胰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和预测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胆胰外科行根治性切除的4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40例非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肿瘤标记物CA19-9、CA50和CEA的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利用ROC曲线分析该三个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卡方检验分析CA19-9、CA50和CEA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的相关性,Kaplan Meier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中CA19-9、CA50和CEA的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分别为204.38土 193.56 U/ml(86.36%),57.78±105.63 U/ml(36.36%)和 5.18±5.19 U/ml(20.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者单独诊断胰腺癌时,CA19-9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均最高,为0.795、0.975和0.916,三者联合诊断时,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975和0.917。CA19-9和CEA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分期和N分期无显着相关性。CA50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N分期有统计学差异,与其他指标均不存在显着差异。手术治疗后,三个指标的表达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统计学差异。生存分析发现CA19-9、CA50和CE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着相关,表达水平高的预后较差。结论肿瘤标记物CA19-9、CA50和CEA的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预测预后有一定价值,三者联合检测对诊断胰腺癌具有更高的价值,对实际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哲颖[10](2020)在《循环DNA的KRAS突变检测在胰腺癌恶性评估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胰腺癌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胰腺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术后肿瘤易复发且对现有的化疗方案常产生耐药,导致胰腺癌预后不良。目前,临床上急须找到方便有效的肿瘤标志物来改善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并能对肿瘤进展、药物抵抗或肿瘤复发进行实时的监测。液态活检技术使肿瘤基因突变的无创检测成为可能,相关研究已表明对存在于循环中的DNA——包括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和外泌体DNA——进行KRAS突变检测在胰腺癌患者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等多个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在现有的研究中,虽然大部分的结果均显示ctDNA中KRAS突变的检出情况与胰腺肿瘤组织中的相对一致,但KRAS等位基因突变频率(Mutant allele fraction,MAF)是否一致却鲜有报道。此外,最新研究提示,胰腺癌患者血浆外泌体DNA中KRAS突变的检出率可能高于ctDNA,但目前针对外泌体DNA的提取及突变检测的实验技术仍缺乏充足的方法学研究。因此,循环DNA(无论是ctDNA还是外泌体DNA)中KRAS突变检测在胰腺癌恶性评估中的实际应用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需要更多、更大规模临床试验的验证和方法学证据的支持。在本研究的第一部分中,我们采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 PCR)技术对较大样本量的胰腺占位性疾病患者进行了血浆ctDNA的KRAS突变检测,同时将ctDNA中的KRAS MAF检测结果与匹配的胰腺占位组织进行比较,并分别评估了两者在胰腺癌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胰腺癌患者血浆ctDNA中的KRAS MAF与肿瘤分期和远处转移显着相关,而肿瘤组织中的KRAS MAF与患者临床特征并无明显相关性,且ctDNA与匹配组织中的KRAS MAF在数值上有显着差异。此外,ctDNA KRAS突变与糖类抗原19-9联合应用,可以对胰腺良恶性占位进行有效的区分,尤其能够提高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在本研究的第二部分中,我们以胰腺癌患者外泌体DNA中的KRAS突变检测为例,分别对血液样品类型、外泌体分离方法、外泌体悬浮缓冲液、DNase预处理以及dd PCR检测方法等因素是否会影响后续外泌体DNA的突变检测进行方法学上的探究。结果显示,血清外泌体DNA含量明显高于血浆,但血清外泌体DNA检测到的KRAS MAF明显低于血浆。与经典的超速离心法相比,离心柱法分离的外泌体在DNA含量和KRAS MAF上均无明显不同。使用DNase I对外泌体进行预处理,可以去除黏附在外泌体外部的野生型DNA,避免其影响外泌体DNA的纯度和KRAS MAF的计算。而PBS作为外泌体的悬浮缓冲液可能会干扰DNase I对外泌体外部杂质DNA的降解。在dd PCR检测中,于微滴生成前将外泌体DNA变性可以有效提高体系中包含核酸分子的有效微滴总数和KRAS突变阳性的微滴数。总之,本研究首次证明了胰腺癌的临床分期与ctDNA中KRAS MAF密切相关,而与组织中的KRAS MAF不相关。并且ctDNA中的KRAS MAF可以作为糖类抗原19-9检测的补充,以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是胰腺占位性疾病良恶性评估中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一种分子标志物。此外,我们优化了临床样本外泌体DNA突变检测的实验方案,不仅为外泌体DNA相关实验的可重复性和不同实验室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提供了方法学上的依据,也将进一步促进外泌体DNA研究更好的向临床实践转化。
二、CA_(19-9)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A_(19-9)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通过MeDIP-seq技术进行胰腺癌cfDNA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胰腺癌 |
1.2 胰腺癌临床诊断与cfDNA甲基化 |
1.3 胰腺癌其他临床诊断生物标志物 |
1.3.1 血清学肿瘤标志物 |
1.3.2 突变基因 |
1.3.3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
1.4 cfDNA甲基化研究的意义 |
1.4.1 cfDNA研究进展 |
1.4.2 cfDNA甲基化在肿瘤中研究与应用 |
1.5 Me DIP-seq(Methylated DNA immunoprecipitation-sequencing) |
1.6 亚硫酸氢盐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 |
第二章 实验材料 |
2.1 实验主要试剂 |
2.2 实验主要仪器和耗材 |
2.3 实验自配试剂配方 |
2.4 实验引物与接头序列 |
第三章 胰腺癌患者血浆样本cfDNA Me DIP-seq |
3.1 前言 |
3.2 实验方法 |
3.2.1 血浆的分离 |
3.2.2 提取血浆内的cfDNA |
3.2.3 cfDNA建库 |
3.2.4 外源Bio-λDNA的制作 |
3.2.5 cfDNA文库样品Me DIP |
3.2.6 cfDNA MeDIP-seq文库纯化 |
3.2.7 外源Bio-λDNA去除和cfDNA MeDIP-seq和input文库扩增 |
3.2.8 扩增文库片段筛选(去除接头二聚体) |
3.2.9 Sanger测序质检 |
3.2.10 上机高通量测序 |
3.2.11 数据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临床样品 |
3.3.2 cfDNA定量结果 |
3.3.3 cfDNA片段检测 |
3.3.4 cfDNA MeDIP-seq和input扩增文库片段筛选 |
3.3.5 cfDNA MeDIP-seq和input文库片段大小检测 |
3.3.6 单克隆测序质检结果 |
3.3.7 高通量测序数据的质量分析 |
3.3.8 高通量测序数据的比对 |
3.3.9 胰腺癌cfDNA全基因组甲基化谱分析 |
3.3.10 胰腺癌患者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 |
3.3.11 胰腺癌患者CpG区域DMRs分析 |
3.3.12 胰腺癌患者启动子CGI区域甲基化差异基因的鉴定 |
3.3.13 候选高甲基化DMRs与公开的DNA甲基化数据的交叉验证 |
3.3.14 PAAD患者与正常对照中8个探针的甲基化水平分析 |
3.4 实验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胰腺癌差异甲基化基因位点验证 |
4.1 前言 |
4.2 实验方法 |
4.2.1 PANC1细胞复苏 |
4.2.2 PANC1细胞传代 |
4.2.3 PANC1细胞冻存 |
4.2.4 PANC1细胞基因组提取 |
4.2.5 人血液基因组提取 |
4.2.6 基因组亚硫酸盐转化 |
4.2.7 亚硫酸氢盐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 |
4.3 实验结果 |
4.3.1 Sanger测序结果 |
4.3.2 单克隆甲基化分析结果 |
4.4 实验小结与讨论 |
总结、讨论与展望 |
总结 |
讨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新自身抗体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清单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
2.1.1 血清免疫印迹(WB) |
2.1.2 质谱技术鉴定未知蛋白 |
2.1.3 蛋白原核表达纯化 |
2.1.4 蛋白质芯片高通量检测 |
2.1.5 间接ELISA |
2.1.6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 胰腺癌研究背景 |
2.2.1 胰腺癌基本特征 |
2.2.2 胰腺癌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
2.2.3 胰腺癌临床诊断 |
2.3 川崎病研究背景 |
2.3.1 川崎病的基本特点 |
2.3.2 川崎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
2.3.3 川崎病的诊断 |
2.3.4 川崎病的治疗 |
2.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2.4.1 筛选并鉴定胰腺癌新自身抗体的重要意义 |
2.4.2 筛选并鉴定川崎病新自身抗体的重要意义 |
3 对已报道的所有胰腺癌自身抗体靶向的抗原进行综合分析 |
3.1 研究方法 |
3.1.1 文献检索方案 |
3.1.2 胰腺癌自身抗原所参与的生理功能和通路分析 |
3.1.3 胰腺癌自身抗原在细胞膜表达分析 |
3.1.4 胰腺癌自身抗原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PPI) |
3.1.5 胰腺癌自身抗原蛋白PPI网络的核心子网络提取 |
3.1.6 核心子网络中的自身抗原对胰腺癌患者的预后能力分析 |
3.1.7 胰腺癌自身抗原蛋白在胰腺癌患者和健康人中的差异表达分析 |
3.2 研究结果 |
3.2.1 胰腺癌自身抗体文献检索——共98个对应抗原蛋白纳入研究 |
3.2.2 98个胰腺癌自身抗原的GO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
3.2.3 23个胰腺癌自身抗原在细胞膜上有表达 |
3.2.4 PPI抗原蛋白网络中提取得到2个核心子网络 |
3.2.5 对核心子网络中自身抗原进行GO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 |
3.2.6 核心子网络中自身抗原蛋白对胰腺癌患者的预后能力分析 |
3.2.7 具有预后价值的自身抗原蛋白在胰腺癌患者和健康人中的存在显着的差异表达 |
3.3 总结与讨论 |
4 胰腺癌新自身抗体对应的自身抗原初步筛选和鉴定 |
4.1 实验试剂及配制 |
4.1.1 实验试剂清单 |
4.1.2 试剂的配制 |
4.2 研究方法 |
4.2.1 细胞扩大培养及全蛋白提取 |
4.2.2 细胞系全蛋白免疫印迹(WB) |
4.2.3 质谱鉴定通过WB筛选得到未知抗原 |
4.2.4 备选抗原蛋白表达纯化 |
4.3 研究结果 |
4.3.1 WB筛选、质谱鉴定得到可被胰腺癌血清识别的未知抗原 |
4.3.2 候选胰腺癌自身抗原蛋白表达纯化 |
4.4 总结与讨论 |
5 构建自身抗原蛋白芯片筛选平台 |
5.1 实验试剂及配制 |
5.1.1 实验试剂清单 |
5.1.2 试剂的配制 |
5.2 研究方法 |
5.2.1 预点样点数条件摸索 |
5.2.2 芯片实验体系浓度梯度变化 |
5.2.3 芯片孵育实验中病人血清稀释比条件摸索 |
5.3 研究结果 |
5.3.1 选择预点样个数为30个点 |
5.3.2 芯片实验体系浓度梯度符合正比变化 |
5.3.3 选择血清稀释比为1:100 |
5.4 总结与讨论 |
6 胰腺癌自身抗原芯片制备及其自身抗原蛋白高通量筛选 |
6.1 实验试剂及配制 |
6.1.1 实验试剂清单 |
6.1.2 试剂的配制 |
6.2 研究方法 |
6.2.1 胰腺癌自身抗原蛋白点样列表 |
6.2.2 胰腺癌自身抗原蛋白芯片点样阵列设计 |
6.2.3 胰腺癌自身抗原芯片制备 |
6.2.4 胰腺癌自身抗原芯片与胰腺癌血清孵育 |
6.3 研究结果 |
6.3.1 芯片点样后样品点状态观察 |
6.3.2 蛋白芯片初步筛选验证胰腺癌自身抗原 |
6.4 总结与讨论 |
7 候选自身抗体在胰腺癌诊断价值的分析及对应自身抗原的功能分析 |
7.1 实验试剂及配制 |
7.1.1 实验试剂清单 |
7.1.2 试剂的配制 |
7.2 研究方法 |
7.2.1 血清ELISA |
7.2.2 ROC分析候选抗原对应的自身抗体在胰腺癌中的诊断能力 |
7.2.3 ELISA结果散点图绘制及阳性率分析 |
7.2.4 建立胰腺癌自身抗体联合诊断组合 |
7.2.5 利用在线数据库分析胰腺癌自身抗原及其相互作用蛋白 |
7.3 研究结果 |
7.3.1 候选抗原对应的自身抗体在胰腺癌中的潜在诊断能力 |
7.3.2 血清自身抗体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胰腺癌的检出率 |
7.3.3 自身抗体靶向的3个HSP家族抗原蛋白参与的功能分析 |
7.4 讨论与总结 |
8 川崎病新自身抗体对应的自身抗原的筛选和鉴定 |
8.1 实验试剂 |
8.1.1 实验试剂清单 |
8.2 研究方法 |
8.2.1 细胞培养 |
8.2.2 细胞玻片制备及间接免疫荧光 |
8.2.3 细胞全蛋白提取 |
8.2.4 细胞全蛋白免疫印迹(WB)筛选川崎新抗原 |
8.2.5 质谱鉴定被川崎血清识别的未知抗原 |
8.3 研究结果 |
8.3.1 川崎病自身抗原筛选的靶细胞的鉴定 |
8.3.2 细胞全蛋白浓度测定 |
8.3.3 WB筛选得到70 kDa处川崎病相关新自身抗原 |
8.3.4 质谱鉴定得到HSP7C蛋白为川崎病相关的自身抗原 |
8.4 总结与讨论 |
9 抗HSP7C抗体作为川崎病自身抗体的初步研究 |
9.1 实验试剂及配制 |
9.1.1 实验试剂清单 |
9.1.2 试剂的配制 |
9.2 研究方法 |
9.2.1 抗HSP7C抗体ELISA实验设计 |
9.2.2 抗HSP7C抗体ELISA检测 |
9.2.3 抗HSP7C抗体与川崎病患者临床病症相关性分析 |
9.3 研究结果 |
9.3.1 川崎血清ELISA条件摸索 |
9.3.2 抗HSP7C抗体可以作为KD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
9.3.3 抗HSP7C抗体与川崎病患者临床病症相关性分析 |
9.4 总结与讨论 |
10 川崎病感染相关新抗体的鉴定与研究 |
10.1 实验试剂及配制 |
10.1.1 实验试剂清单 |
10.1.2 试剂的配制 |
10.2 研究方法 |
10.2.1 细菌全蛋白提取 |
10.2.2 细菌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 |
10.2.3 抗原蛋白质谱鉴定 |
10.2.4 抗原蛋白表达构建 |
10.2.5 候选抗原蛋白WB鉴定 |
10.2.6 候选抗原蛋白分段蛋白的表达构建 |
10.2.7 ELISA检测川崎病患者血清中抗细菌蛋白抗体滴度 |
10.2.8 细菌抗体与川崎病患者临床病症相关性分析 |
10.2.9 细菌蛋白G3P1抗原表位分析 |
10.3 研究结果 |
10.3.1 细菌蛋白可作为川崎病候选抗原蛋白 |
10.3.2 35 kDa条带可作为川崎病候选抗原蛋白 |
10.3.3 35 kDa候选抗原蛋白质谱分析 |
10.3.4 候选抗原蛋白表达纯化 |
10.3.5 G3P1为川崎病相关抗原蛋白 |
10.3.6 G3P1抗原分段分析 |
10.3.7 川崎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G3P1抗体高表达 |
10.3.8 抗G3P1抗体与川崎临床病症的相关性 |
10.3.9 G3P1线性抗原表位探索 |
10.4 总结与讨论 |
11 课题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CA19-9与IVIM参数在胰腺癌、实性假乳头状瘤及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IVIM-DWI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PC4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PC4 的下调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并阻滞胰腺癌细胞G1/S周期转换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PC4 可通过mTOR/p70s6k/4EBP1 信号通路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进而影响胰腺癌的发展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PC4 可作为胰腺癌的诊断标志物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胰腺癌PC4 受甲基化及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的调控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胰腺癌的诊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5)血清外泌体miRNA和影像组学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胰腺癌早期诊断研究现状及中医药在胰腺癌诊疗中的进展 |
1.1 胰腺癌临床诊断现状 |
1.2 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诊断中进展 |
1.3 影像学用于胰腺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
1.4 中医药诊治胰腺癌研究进展 |
2 外泌体源性miRNA及影像组学在胰腺癌诊断中的现状与研究 |
2.1 外泌体源性miRNA在胰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
2.2 影像组学在胰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
2.3 总结与展望 |
第二部分 血清外泌体miRNA对胰腺良恶性疾病鉴别的价值分析 |
1 前言 |
2 总体研究方案 |
3 胰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相关的血清外泌体miRNA筛查材料与方法 |
3.1 临床样本入组 |
3.2 血清样本处理与准备 |
3.3 外泌体分离 |
3.4 外泌体的鉴定 |
3.5 外泌体Total RNA抽提 |
3.6 外泌体Total RNA质检 |
3.7 Small RNA文库构建 |
3.8 文库质检 |
3.9 上机测序 |
3.10 生物信息分析 |
4 胰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相关的血清外泌体miRNA验证材料与方法 |
4.1 临床样本入组与准备 |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4.3 实验步骤 |
5 胰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相关的血清外泌体miRNA筛查结果 |
5.1 临床样本入组 |
5.2 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 |
5.3 外泌体Total RNA抽提与质检 |
5.4 Small RNA文库构建与质检 |
5.5 生物信息分析 |
6 胰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相关的血清外泌体miRNA验证结果 |
6.1 临床样本入组与准备 |
6.2 目标miRNA的筛选 |
6.3 第一轮定量验证 |
6.4 第二轮定量验证 |
7 PDAC_(ES) vs PDAC_(LS)血清外泌体差异miRNA的筛查与验证 |
7.1 临床样本入组与准备 |
7.2 PDAC_(ES) vs PDAC_(LS)血清外泌体差异miRNA的筛查 |
7.3 目标miRNA的筛选 |
7.4 PDAC_(ES) vs PDAC_(LS)血清外泌体差异miRNA的验证 |
8 讨论 |
9 小结 |
第三部分 CT影像组学在胰腺癌分期中的价值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胰腺癌分期标准 |
2.2 临床样本入组 |
2.3 CT检查方法 |
2.4 图像分析 |
2.5 肿瘤图像分割及影像组学特征提取 |
2.6 影像组学特征的筛选与模型建立 |
2.7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CT图像分析结果 |
3.2 影像组学特征筛选 |
3.3 影像组学特征建模与验证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部分 血清外泌体miRNA与胰腺癌CT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样本入组与准备 |
2.2 CT检查方法 |
2.3 图像分析 |
2.4 统计学分析 |
3 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血清外泌体miRNA的验证 |
4 胰腺癌血管侵犯相关血清外泌体miRNA的验证 |
5 胰腺癌远处转移相关血清外泌体miRNA的验证 |
6 讨论 |
7 小结 |
研究的创新、成果、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联合检查对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文献综述 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三、致谢 |
四、个人简介 |
(7)TAP联合CA19-9对胰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异常糖链糖蛋白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PBOV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3 方法及步骤 |
2.3.1 基础实验步骤 |
2.3.2 qRT-PCR |
2.3.3 Western blot |
2.3.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4 统计 |
第三章 结果 |
3.1 PBOV1 mRNA在胰腺癌细胞与胰腺正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
3.2 PBOV1 蛋白在胰腺癌细胞与胰腺正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
3.3 PBOV1 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
3.4 免疫组化与临床参数间的关系 |
3.5 PBOV1 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间的关系 |
3.5.1 患者预后的Kaplan-Meier分析 |
3.5.2 患者预后的COX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CA19-9、CA50和CEA在胰腺癌诊断、预后中的意义以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循环DNA的KRAS突变检测在胰腺癌恶性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引言 |
第一部分 ctDNA中 KRAS基因突变在胰腺占位性疾病恶性评估中的应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胰腺癌患者外泌体DNA中 KRAS基因突变检测的方法学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四、CA_(19-9)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通过MeDIP-seq技术进行胰腺癌cfDNA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筛选[D]. 李圣玥. 西北大学, 2021(12)
- [2]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新自身抗体的筛选[D]. 周雅彬.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3]CA19-9与IVIM参数在胰腺癌、实性假乳头状瘤及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研究[D]. 杨惠君.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4]PC4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D]. 杨宜恃.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2)
- [5]血清外泌体miRNA和影像组学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D]. 任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VEGF、TGF-β1、CA19-9、CA242和DKK1联合检查对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D]. 宋亚邛.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7]TAP联合CA19-9对胰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D]. 徐士其.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8]PBOV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马福林. 兰州大学, 2021(12)
- [9]CA19-9、CA50和CEA在胰腺癌诊断、预后中的意义以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D]. 陆天文. 山东大学, 2020(10)
- [10]循环DNA的KRAS突变检测在胰腺癌恶性评估中的应用[D]. 王哲颖. 上海交通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