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松楠[1](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农”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目前我们国家的“三农”问题特别突出。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农民生活水平是关键。通过梳理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总结发展农业集体经济、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实践经验,为新时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纵深发展提供了支撑。乡村振兴不仅是全国统考的“大试卷”,也为各省预留了实施区域性方案的选择空间。山东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扩大农产品生产、改进粮食生产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重要指示与要求,立足于山东省农业资源的先天条件和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现状,要全力发展社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的现代化农业,来满足农业发展要求,还要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发展优势,如寿光、莘县等,让生态文明和农业生产和谐发展。通过“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实现以“产业兴旺”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标的乡村振兴。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基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和集约化的特征,利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相关论述和各届中央领导人的农业现代化思想,理清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梳理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实践基础。然后通过调查和个案研究,分析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设成效,发现山东省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探索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府政策扶持不到位、低质量的要素资源投入、土地流转阻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不高,并从政府、各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三方面进行问题成因分析。接着通过总结英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前沿的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模式,并分析对比国内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黑龙江省等省份的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模式,从中汲取山东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可借鉴参考的经验和方法,来加快山东省农业经济发展。最后,进而从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健全生产要素供给体系、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外部的合作共生机制和完善社会化服务六方面对如何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出了科学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构建成助力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刘明璐[2](2021)在《新疆于田县玫瑰花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实现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推动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繁荣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以及历史文化特色,对具有特色优势的资源进行有序开发,打造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促进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鼓励广大农村根据自身区域优势,积极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新疆于田县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优势,将玫瑰花产业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之一。本文研究于田县玫瑰花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对于促进于田县玫瑰花产业发展以及农民增收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人力资本、农业产业化、规模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界定了玫瑰花以及玫瑰花产业、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再次,对于田县概况、玫瑰花产业发展现状、促进农民增收的现状以及玫瑰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实地调研获得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玫瑰花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主要的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于田县玫瑰花产业发展较好,对农民增收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业科技推广亟需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待完善以及信息与物流基础设施不健全。(2)受访者的个人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但家庭特征差异相对较小,且多重因素对农民增收影响的比重不同。(3)受访者受到多重因素的显着影响。农户受教育程度、玫瑰花种植规模、产业规模、政府支持、科学技术、知识溢出、市场经济以及生产组织方式与农民增收有显着影响。其中,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与农民增收为负向影响,其他因素为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延长玫瑰花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要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养,引进相关产业技术;三是要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与引导作用;四是要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五是要加大政府扶持引导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闻飞熊[3](2020)在《广西来宾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广西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技术的边际效益已降低到无法满足农民对效率的追求,彻底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寻求农业产业化生产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中国土地制度与国外土地制度有质的不同,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还需要不断地摸索。由于广西整体上财力有限,必然不能在产业化的所有方面加大投入,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面上统筹、聚集重点。本文选取广西来宾市作为考察样本,运用灰色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研究探索目前阶段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从这些关键因素中选取最重要的影响因子,相应地得到一些有益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化率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效应显着,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对农业发展有整体的正影响。因此,立足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鉴于来宾市农业产业化的现实基础,综合各方面因素,来宾市应按照“稳粮、保蔗、增蚕、强果蔬”的工作思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通过推动农业全面升级、突出抓好蔗糖产业链、做强桑蚕产业、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多样化的经营主体、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等措施,加快提高来宾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常玉柱[4](2021)在《新疆阿拉尔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三农”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农业产业化直接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出来成为新市民,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城镇化的推进,城镇生产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城镇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更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这部分农民不再依赖于“土地”而生活,越来越多“包产到户”的土地被闲置,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已经成为推动发展的引擎,领跑农村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对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以阿拉尔为例,研究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关系,以期对当地发展提供借鉴。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问题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问题研究的研究方法和创新分析,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技术结构。第二章阐述了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探讨了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作用,介绍了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第三章对阿拉尔农业产业化水平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第四章对阿拉尔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阿拉尔城镇化水平分析的方法、过程,对阿拉尔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第五章分析了阿拉尔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现状,同时,分析对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测算进行了分析。第六章对发挥农业产业集群作用、协调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期为推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阿拉尔的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都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说,城镇化发展进程越快,经济和科技发展越快,农业产业化的效果越好。农业现代化自身具有反向作用,城镇化对自身具有加强作用。第二,从分析后指标上来看,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随着阿拉尔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越高,资金就越多,农民通过进城、购物、购买房地产等方式,进而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发展。第三,阿拉尔的城镇化发展相对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隆海玉[5](2020)在《“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证研究 ——以广西为例》文中认为产业兴旺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而发展“一村一品”是助推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强化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一村一品”作为农业发展重要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其本质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提质、农民增收的有效发展方式。广西作为农业大省,积极响应国家发展“一村一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号召,将“一村一品”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渐实现“创一个龙头、牵一群产业、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因此研究“一村一品”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对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以广西为例,综合研究“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情况,首先对国内外有关“一村一品”的发展研究进行文献综述,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机理;其次通过定性分析广西“一村一品”发展状况,总结其发展的基本现状、主要成效和经营模式;然后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通过确定指标权重和计算评价综合值对发展成效进行分析和评价。本研究发现广西“一村一品”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经济贡献水平、农民收入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对其贡献较大,相对而言组织经营水平对其贡献较小。广西“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综合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一村一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作用越来明显,“一村一品”发展呈良好增长态势,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最后以实证研究为依据,以促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指出广西“一村一品”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推进广西“一村一品”发展的对策建议。
周重宇[6](2020)在《宝应县农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对全社会的现代化都有促进作用,而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的问题解决关系到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其中农业产业化发挥程度及其地位是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所在。江苏既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与水平不仅对于江苏农业及其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对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本文以江苏农业规模较大、农业基础较好的宝应县为例,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验、文献检索与文件法等方法,在系统分析宝应县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现状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发展中存在发展不均衡、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够及融资难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存在层次不高、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用工困难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存在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发展载体不够、企业科技创新弱等。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在龙头企业发展上,要扶优扶强,打造企业集群;健全机制,拓宽产业链条;强化创新,提升产品优势。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上,要优化政策,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发挥集聚效应,打造循环经济;强化科技创新,建设支撑体系。在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上,要加大资金扶持、落实配套政策与实行长效管理。研究结果对于推进宝应县农业产业现代化及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江涛[7](2019)在《中鹤集团粮食产业化经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核心,粮食安全是保障。而粮食产业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首要方面,是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重要基础,因此粮食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与关键所在。作为粮食大省,河南省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但由于河南省仍不是粮食强省,致使在经济发展方面明显滞后于东部和南部地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不断探索创新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推动粮食大省向粮食强省的转型升级,是破解粮食主产区经济弱势局面的重要策略,这对于提升粮食主产区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粮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的有效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以河南中鹤现代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以下简称中鹤集团),探讨其在粮食产业化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存在不足,进而创新“中鹤模式”,以推动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并为其他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样板。中鹤集团是鹤壁浚县一个有活力、有动力、有潜力的农业现代化企业,其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粮食主产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推广性。本文首先在对中鹤集团相关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阐述了中鹤集团的发展现状,包括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历程、主要业务、发展模式和发展成效等方面;其次对中鹤集团粮食产业化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发现该公司在发展中存在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高素质人才供给不足、联农带农机制不完善、资本运营效率不高等主要问题,然后针对上述问题,从公司的制度管理、市场竞争力、人才结构、联农带农机制、财政支持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最后从公司制度创新、产品科技含量、人才引进政策、农民利益维护、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基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探索创新中鹤集团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中鹤集团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高质量发展,以期为河南省及其他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提供参考样板,进而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有效整合和持续提升。
魏星辰[8](2018)在《广西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耦合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当前,“互联网+农业组织化”模式已经在各地区广泛应用,广西14个地市利用“农友会”积极拓宽农产品上行与新零售渠道,形成了广西糖网、百香果等着名农业线上网站和品牌。作为现代经济下重要发展模式,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的有机结合,对于贫困人口脱贫、农业供给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广西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的耦合作用关系研究”主题,详细分析了两者相互作用的机理、使用数据测度广西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水平、利用计量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农村电子商务通过减轻农业活动的盲目性、打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方便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产生“互联网+农业经济”的叠加效应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为其提供精准平台,丰富和完善电子商务应用体系,推进电商技术升级。两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模式融入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第二,广西-东盟特产交易跨境电商平台、广西糖网等“互联网+农业产业化”平台在广西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仍面临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耦合程度不高、农民对其思想观念薄弱及参与不足等问题。第三,2012-2016年广西14个地市农村电子商务水平逐渐提高,但整体水平偏低;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南宁发展较为突出,柳州、桂林紧随其后。14个地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也是逐渐提高,整体水平仍然偏低;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南宁、桂林较为突出,柳州比较落后,工业发达与农业产业化无直接关系。第四,结构式联立方程显示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的相互影响作用显着为正,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关系是存在的。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方程,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各地区财政支农情况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显着为正,人均GDP、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无显着影响。对于农业产业化方程,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数、各地区农林牧渔业基本建设投资、人均公路营业里程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显着为正,人均GDP对其无显着影响。第五,为了提升广西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的耦合水平,本文提出建立联通机制、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水平、建立融资机制、发挥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作用、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李健敏[9](2018)在《河源天仙湖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河源市作为典型山区城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广东省重要的水源地及生态发展区。在河源市中,东源县、紫金县为我国“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连平县、龙川县、和平县为我国“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正因如此,当地工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农业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河源市农业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生态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形成了相当规模,全市2/3的区域参与农业生产。但从2015年广东省统计年鉴来看,其第一产业总产值在全广东省排名靠后。所以延长产业链、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增加附加值是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开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现有农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打造品牌增加附加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河源市天仙湖有限公司的研究,到河源市灯塔盆地农业现代示范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实地了解情况,综合当地对农村产业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有效措施进行思考探究,希望为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思路和借鉴。在梳理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对河源市天仙湖有限公司关于圣仙湖茶、锡场灵芝、虫子山地鸡等产品开展“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的背景、发展历程、运营方式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发现天仙湖公司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合同缺乏约束力;产业融合弱,产业链较短;农业人才匮乏。根据农业产业化相关理论观点和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对河源市天仙湖公司农业产业化建设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谢湘煌[10](2017)在《饶平县农业产业化及优势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研究分析区域农业产业化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给饶平县农业产业化及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提出建议,本论文从调查饶平县农业产业化及县域优势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运用SWOT分析法以饶平茶叶产业为例深入剖析了饶平县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会,并对饶平县农业产业化及县域优势农产品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饶平县地处粤东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优良,适合发展农业。近年来,全县农业生产稳定,农业产值整体呈增长趋势,农业类名牌产品数量逐年增加,农机化、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饶平农业产化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亟需加强、传统产业农产品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农业机械及设施农业覆盖面不广、购买农业保险覆盖率低、农业基础建设薄弱等。2.运用SWOT法对饶平县茶叶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饶平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产业化基础优越,标准化茶园、现代化茶园、茶文化建设完善,市场开拓广泛;劣势在于茶叶加工企业多但规模企业少,品牌多而杂但知名品牌少,资金技术投入不足、生产效率偏低;分析机遇则发现可以从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增强发展后劲,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健全质量监测体系、保障茶叶生产安全,加大宣传、文化引路、以品牌占领市场等出发;饶平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威胁在于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发展空间较狭窄、茶叶营销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化服务水平、政府规范和扶持力度约束。3.饶平县农业产业化及县域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对策:第一,通力协作,加强农业扶持和发展力度;第二,制定发展规划,发展有产地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县域优势农产品;第三,提高竞争力,促进经营方式转型升级;第四,提高精加工水平,加快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第五,加大农业推广力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第六,科学规划,建设县域优势农产品科技园区。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
(一)相关学术研究概况 |
(二)学界研究内容及观点 |
(三)研究评析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主要内容和文章结构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 |
第一部分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
一、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及特征 |
(一)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内涵 |
(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特征 |
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的相关论述 |
(二)党的十九大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农业现代化思想 |
三、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实践基础 |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前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 |
(二)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 |
第二部分 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
一、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成效 |
(一)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 |
(二)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 |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
(四)涌现出闻名全国的“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诸城模式” |
二、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存在的问题 |
(二)山东省农业经营体系问题成因分析 |
第三部分 国内外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经验借鉴 |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构建农业经营体系的成功经验 |
(一)保护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
(二)完善职业农民培养机制 |
(三)发展和监管农业合作社 |
(四)以短链产品促农企发展 |
(五)政府和企业组织合作服务农业 |
二、国内其他地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经验借鉴 |
(一)寻求农业发展新路径 |
(二)积极推进农场建设 |
(三)发展高质量农业服务体系 |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第四部分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对策措施 |
一、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
(一)明晰农地产权 |
(二)界定受让人主体资格 |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
二、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
(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
(三)改造提升农户家庭经营 |
三、健全生产要素供给体系 |
(一)加强职业农民培育 |
(二)改革涉农金融机构 |
(三)鼓励外出人员回流农村 |
四、加快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 |
(一)改善农业科技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 |
(二)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
(三)加强农业科技村级推广组织建设 |
五、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外的合作共生机制 |
(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外部合作共生机制 |
(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的合作共生机制 |
六、完善社会化服务 |
(一)建立村镇级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组织 |
(二)创新网络服务机构 |
(三)采取绩效评定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2)新疆于田县玫瑰花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4.1 特色农业研究现状 |
1.4.2 玫瑰花产业研究现状 |
1.4.3 农业产业化研究现状 |
1.4.4 农业产业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现状 |
1.4.5 文献述评 |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技术路线图 |
1.6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玫瑰花及玫瑰花产业 |
2.1.2 产业发展 |
2.1.3 农业产业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2.3 规模经济理论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章 于田县玫瑰花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现状分析 |
3.1 于田县概况 |
3.1.1 区位与地理 |
3.1.2 社会经济发展 |
3.2 于田县玫瑰花产业发展现状 |
3.2.1 于田县玫瑰花优质特征 |
3.2.2 玫瑰花产业发展概况 |
3.2.3 玫瑰花产业的多重效益 |
3.2.4 特色产业政府扶持政策 |
3.3 于田县玫瑰花产业对农民增收的现状 |
3.3.1 产业效益优势带动农民增收 |
3.3.2 玫瑰花加工产品销量增加 |
3.3.3 解决当地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
3.4 于田县玫瑰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4.1 产业化发展水平低 |
3.4.2 农业科技推广亟需加强 |
3.4.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待完善 |
3.4.4 物流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问卷设计与样本分析 |
4.1 调查设计 |
4.1.1 调查方式 |
4.1.2 问卷设计 |
4.2 数据来源 |
4.3 相关假设及变量设计 |
4.3.1 相关假设 |
4.3.2 变量设计 |
4.4 样本农户基本特征分析 |
4.4.1 样本农户个人特征 |
4.4.2 样本农户家庭特征 |
4.4.3 样本农户其他特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于田县玫瑰花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置 |
5.1.1 模型构建 |
5.1.2 变量设置 |
5.2 实证检验 |
5.2.1 回归结果 |
5.2.2 模型的拟合优度 |
5.3 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延长玫瑰花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
6.2.2 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养,引进相关产业技术 |
6.2.3 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与引导作用 |
6.2.4 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
6.2.5 加大政府扶持引导力度,推动产业升级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于田县玫瑰花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广西来宾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数据来源 |
1.5.2 实证研究方法 |
1.6 本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农业产业化基本理论及发展模式 |
2.1 农业产业化的特征 |
2.1.1 区域化布局 |
2.1.2 一体化生产 |
2.1.3 专业化生产 |
2.1.4 社会化服务 |
2.1.5 订单式采购 |
2.2 农业产业化的典型模式及其SWOT分析 |
2.2.1 专业市场带动型 |
2.2.2 龙头企业带动型 |
2.2.3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 |
2.2.4 现代农业产业园型 |
第三章 来宾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 |
3.1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
3.2 来宾市主要农业产业概况 |
3.2.1 粮食产业 |
3.2.2 甘蔗产业 |
3.2.3 桑蚕产业 |
3.2.4 水果产业 |
3.2.5 蔬菜产业 |
3.3 来宾市主要农业产业SWOT分析 |
3.3.1 来宾市主要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势(S) |
3.3.2 来宾市主要农业产业发展的劣势(W) |
3.3.3 来宾市主要农业产业发展的机会(O) |
3.3.4 来宾市主要农业产业发展的挑战(T) |
第四章 农业产业化发展案例分析 |
4.1 马兰峪板栗合作社 |
4.2 崇左市龙州县上龙乡那赧屯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 |
4.3 武鸣县“双加双带”模式 |
4.3.1 “双加双带”模式概念 |
4.3.2 “双加双带”运作方式 |
4.3.3 “双加双带”新模式的生命力 |
4.4 借鉴意义 |
第五章 来宾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驱动因子分析 |
5.1 无纲量化处理 |
5.2 灰色相关性分析 |
5.3 多元回归分析 |
5.3.1 简单相关分析 |
5.3.2 回归分析 |
5.4 结论 |
第六章 加快来宾市农业产业化的建议与对策 |
6.1 加快来宾市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
6.1.1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
6.1.2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 |
6.1.3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
6.1.4 发展多样化的经营主体 |
6.1.5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
6.1.6 积极推动土地流转 |
6.1.7 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新疆阿拉尔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 |
2.2 协调发展理论 |
2.3 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作用 |
第3章 阿拉尔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分析 |
3.1 阿拉尔基本概况 |
3.2 阿拉尔农业产业化水平现状分析 |
3.3 未来阿拉尔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分析 |
第4章 阿拉尔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其分析 |
4.1 阿拉尔城镇化进程及发展现状 |
4.2 阿拉尔城镇化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
第5章 阿拉尔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分析 |
5.1 阿拉尔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现状 |
5.2 阿拉尔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 |
5.3 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 |
5.4 协调发展度测算分析 |
5.5 结论 |
第6章 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6.1 紧抓龙头企业联动发展,促进农业产业与农村城镇协调发展 |
6.2 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
6.3 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证研究 ——以广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1.3.1 研究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2 “一村一品” |
2.1.3 农业产业化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农业比较优势理论 |
2.2.2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
2.2.3 产业集群理论 |
2.2.4 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广西“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分析 |
3.1 广西“一村一品”发展基本现状 |
3.2 广西“一村一品”发展主要成效 |
3.2.1 “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日益壮大 |
3.2.2 “一村一品”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 |
3.2.3 “一村一品”产业组织水平不断提升 |
3.2.4 “一村一品”农产品市场不断拓展 |
3.2.5 “一村一品”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
3.2.6 “一村一品”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
3.2.7 “一村一品”增收渠道持续拓宽 |
3.3 广西“一村一品”发展主要类型 |
3.3.1 龙头企业带动型 |
3.3.2 服务组织带动型 |
3.3.3 专业市场依托型 |
3.3.4 旅游文化主导型 |
3.3.5 传统工艺创新型 |
3.3.6 政产学研支撑型 |
第四章 广西“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证分析 |
4.1 广西“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4.1.2 评价指标体系 |
4.1.3 评价指标目标值的确定 |
4.1.4 发展成效评价方法 |
4.2 “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的实证案例分析——以广西为例 |
4.2.1 数据处理 |
4.2.2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广西“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5.1 产业结构趋同,规划引导政策不够完善 |
5.2 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 |
5.3 产业发展规模小,品牌效应不凸显 |
5.4 经营主体带动力度不强,组织化程度不高 |
5.5 资金投入不足,融资通道狭窄 |
第六章 提升广西“一村一品”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作用效果的对策建议 |
6.1 加强政策规划引导,促进“一村一品”发展 |
6.2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主导产业 |
6.3 打造品牌化农业,提升“一村一品”竞争力 |
6.4 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机制 |
6.5 完善投融资机制,拓宽“一村一品”发展资金渠道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6)宝应县农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可能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二章 农业产业化概述 |
2.1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
2.1.1 农业产业 |
2.1.1.1 农业产业含义 |
2.1.1.2 农业产业的发展 |
2.1.2 农业产业化 |
2.1.2.1 农业产业化含义 |
2.1.2.2 农业产业化特征 |
2.2 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
2.2.1 组织、制度创新理论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2.2.3 分工协作理论 |
2.2.4 产业关联理论 |
第三章 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3.1 宝应县概况 |
3.2 宝应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
3.2.1 种植业、畜牧业发展现状 |
3.2.2 园艺业发展现状 |
3.2.3 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
3.2.4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
3.3 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3.3.1 宝应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
3.3.2 宝应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
3.3.3 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现状 |
第四章 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宝应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1 企业发展不均衡,市场竞争力不强 |
4.1.2 产业链条存在短板,产品附加值有待增强 |
4.1.3 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够 |
4.1.4 企业融资有一定困难 |
4.2 宝应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
4.2.1 园区发展的层次不高 |
4.2.2 技术应用的水平较低 |
4.2.3 用工困难制约发展 |
4.3 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存在的问题 |
4.3.1 产业特色优势有待彰显 |
4.3.2 基地发展载体有待强化 |
4.3.3 企业科技创新有待增强 |
4.3.4 企业发展瓶颈有待解决 |
第五章 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针对龙头企业的对策建议 |
5.1.1 扶优扶强,打造企业集群 |
5.1.2 健全机制,拓宽产业链条 |
5.1.3 强化创新,提升产品优势 |
5.2 针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对策建议 |
5.2.1 提高政策扶持,促进企业发展 |
5.2.2 发挥集聚效应,打造循环经济 |
5.2.3 运用创新能力,建设支撑体系 |
5.3 针对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对策建议 |
5.3.1 加大资金扶持 |
5.3.2 落实配套政策 |
5.3.3 实行长效管理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鹤集团粮食产业化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选题背景 |
1、政策背景 |
2、现实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研究述评 |
(五)研究思路和内容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研究方法 |
2、可能的创新点 |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粮食 |
2、粮食产业化经营 |
3、粮食产业链 |
4、粮食价值链 |
(二)理论基础 |
1、产业组织理论 |
2、农业产业化理论 |
3、竞争优势理论 |
三、中鹤集团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 |
(一)中鹤集团的基本概况 |
1、中鹤集团的发展历程 |
2、中鹤集团的主要业务 |
3、中鹤集团发展模式 |
(二)中鹤集团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成效 |
1、组织管理不断加强 |
2、科研能力持续提升 |
3、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
4、联农带农效果明显 |
5、产业融合日益紧密 |
四、中鹤集团粮食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一)中鹤集团粮食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自主发展动力不足 |
2、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
3、高素质人才供给不足,组织结构不够合理 |
4、联农带农机制不完善,农民获得感不够强 |
5、资本运营效率仍不高,资金周转能力有限 |
(二)中鹤集团粮食产业化经营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公司管理制度制约产业化经营发展 |
2、同行竞争激烈影响产品的市场拓展 |
3、企业人才队伍不能满足产业的发展 |
4、帮扶机制不完善致使农户受益不多 |
5、政府过度补贴影响企业经营积极性 |
五、促进中鹤集团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建议 |
(一)不断加强政府引导,持续推进制度创新 |
(二)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
(三)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强化人才队伍支撑 |
(四)联结农企效益共享,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
(五)持续强化粮食链条,助推农村产业兴旺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简短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广西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耦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和可能的贡献与创新 |
1.4.1 论文的结构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村电子商务 |
2.1.2 农业产业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2.2.3 专业化生产理论 |
第3章 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关系的机理分析 |
3.1 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
3.1.1 “互联网+农业经济”的叠加效应 |
3.1.2 减轻农业活动的盲目性 |
3.1.3 打破区域和时间的限制 |
3.1.4 方便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 |
3.1.5 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 |
3.2 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 |
3.2.1 发展前提和精准平台 |
3.2.2 丰富和完善电子商务应用体系 |
3.2.3 推进电商技术升级 |
3.3 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融入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广西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
4.1 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4.1.1 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
4.1.2 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
4.2 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4.2.1 广西推进农业产业化所取得的成就 |
4.2.2 广西推进农业产业化所存在的问题 |
4.3 广西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现状 |
4.3.1 广西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
4.3.2 广西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不断完善 |
4.3.3 广西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广西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测度及耦合关系分析 |
5.1 数据处理及评价方法 |
5.1.1 定基极差法 |
5.1.2 主客观组合赋权法 |
5.1.3 综合评价指数 |
5.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测度分析 |
5.2.1 农村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 |
5.2.2 数据来源及指标权重 |
5.2.3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综合分析 |
5.3 农业产业化发展测度分析 |
5.3.1 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 |
5.3.2 数据来源及指标权重 |
5.3.3 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分析 |
5.4 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的耦合关系分析 |
5.4.1 结构式联立方程模型的构建 |
5.4.2 变量的设计与数据说明 |
5.4.3 实证结果分析 |
5.4.4 稳健性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促进广西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
6.1 完善联通机制 |
6.2 提升农民人力资本水平 |
6.3 建立融资机制 |
6.4 充分发挥农业供给侧改革作用 |
6.5 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 |
6.6 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7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河源天仙湖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的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的写作思路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 |
2.1.1 农业产业化基本概念 |
2.1.2 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
2.1.3 龙头企业基本概念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3 河源天仙湖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3.1 河源天仙湖有限公司及东源县曾田镇新中村简介 |
3.1.1 公司简介 |
3.1.2 新中村简介 |
3.1.3 公司组织架构 |
3.2 河源天仙湖有限公司市场销售情况分析 |
3.2.1 总体产品销售情况 |
3.2.2 主要产品销售情况 |
3.3 河源天仙湖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分析 |
3.3.1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
3.3.2 “政府+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
4 河源天仙湖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天仙湖公司农业产业化取得的成效 |
4.1.1 推动了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接轨 |
4.1.2 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率 |
4.1.3 使农户得到更多的收益 |
4.1.4 促进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
4.2 天仙湖公司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
4.2.1 农民进一步增收困难,参与积极性仍需加强 |
4.2.2 合同缺乏约束力,存在违约风险 |
4.2.3 产业融合弱,产业链较短 |
4.2.4 当地农业人才匮乏,产品质量难保障 |
5 促进河源天仙湖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
5.1 建立新的利益连接机制,增加农户积极性 |
5.1.1 增强农户的市场地位,提升农户积极性 |
5.1.2 建立新的议价机制,改善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结构 |
5.2 加强协调和引导,降低农户违约风险 |
5.3 拓宽发展观念,促进产业融合 |
5.4 提升技术水平,打造品牌优势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饶平县农业产业化及优势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概况 |
1.2.1 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
1.2.2 国内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1.2.3 国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1.3 国内外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概况 |
1.3.1 国内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现状 |
1.3.2 国外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现状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数据处理 |
2 饶平县基本情况及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 |
2.1 饶平县人文地理状况 |
2.2 饶平县地理气候状况 |
2.3 饶平县经济社会现状 |
2.4 饶平县农业发展概况 |
2.4.1 饶平县农业发展现状 |
2.4.2 饶平县农业机械发展状况 |
2.4.3 饶平县海洋与渔业发展现状 |
2.5 饶平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2.5.1 政府扶持引导 |
2.5.2 基础设施建设 |
2.5.3 农业标准化建设 |
2.5.4 合作发展机制 |
3 县域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SWOT分析——以饶平茶叶产业为例 |
3.1 饶平县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 |
3.1.1 茶叶产业化基础优越 |
3.1.2 标准化茶园、现代化茶园、茶文化建设完善 |
3.1.3 茶叶市场开拓广泛 |
3.2 饶平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劣势 |
3.2.1 加工企业多,规模企业少 |
3.2.2 品牌多而杂,知名品牌少 |
3.2.3 资金技术投入不足,生产效益偏低 |
3.3 饶平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机会 |
3.3.1 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
3.3.2 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增强发展后劲 |
3.3.3 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
3.3.4 健全质量监测体系,保障茶叶生产安全 |
3.3.5 加大宣传,文化引路,以品牌占领市场 |
3.4 饶平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威胁 |
4 饶平县农业产业化及优势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1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
4.1.2 农业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不大 |
4.1.3 传统产业农产品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 |
4.1.4 农业机械及设施农业待进一步发展 |
4.1.5 购买农业保险覆盖率低 |
4.1.6 农业基础建设薄弱 |
4.2 县域优势农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
4.2.1 优势农产品质量有待提升 |
4.2.2 政府对县域优势农产品的扶持和投入不足 |
5 饶平县农业产业化及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5.1 政企通力协作,加强农业扶持力度 |
5.2 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 |
5.3 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经营方式转型升级 |
5.4 提高精加工水平,加快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 |
5.5 加大农业推广力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
5.6 以优势农产品科技园区建设促进其产业化发展 |
6 结论与讨论 |
6.1 讨论 |
6.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研究[D]. 杨松楠.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2)
- [2]新疆于田县玫瑰花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D]. 刘明璐.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广西来宾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D]. 闻飞熊. 广西大学, 2020(07)
- [4]新疆阿拉尔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关系研究[D]. 常玉柱.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5]“一村一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证研究 ——以广西为例[D]. 隆海玉. 广西大学, 2020(07)
- [6]宝应县农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周重宇. 扬州大学, 2020(06)
- [7]中鹤集团粮食产业化经营研究[D]. 高江涛.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8]广西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耦合关系研究[D]. 魏星辰.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9]河源天仙湖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对策研究[D]. 李健敏.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10]饶平县农业产业化及优势农产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谢湘煌.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标签:农业论文; 农民论文; 农业产业化论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