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工程监理体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余乐水[1](2022)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铁路交通行业介绍》文中认为道路通,百业兴。铁路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和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
贾政辉[2](2018)在《广元新建基站无线网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广元移动为了更有力的支撑市场业务的发展,确保中国移动的网络优势,决定开展广元移动新建基站无线网建设工程项目。本期工程目标是做好春节保障,解决网络质量普查问题,并结合春节返乡优先解决乡镇农村600M以上数据热点覆盖和重要高速公路覆盖。落实市网协同,根据当前网络流量和流量增长预测,选择高流量、竞争性区域进行网络扩容,同时开启载波聚合功能;此次工程项目任务重,时间紧,质量要求高,项目质量管理对项目顺利完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项目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移动基站项目工程的特点,开展了广元移动新建基站无线网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首先系统地分析了合广元移动新建基站无线网建设工程项目的概况。根据项目实施的市场环境,广元市无线网现状分析,分析了广元移动新建基站无线网建设工程项目业务需求和市场需求状况。根据广元移动基站的现状和项目建设资源状况,提出了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工程量,以及项目组织和进度计划。其次,对广元移动新建基站无线网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了广元移动新建基站无线网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原本项目质量管理中只进行规划需求、验收进行质量控制,提出了将原有流程进行更加细致的环节分解,划分更多的子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即通过制定集中开站流程,在基站的规划环节、施工环节、验收环节,分别明确技术标准、责任部门、责任人、以及管理考核办法,需要对基站建设包括前、中、后都做到质量上的控制和管理,全面进行基站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并通过构建具有交互性、网状结构的质量管理平台,将工程的资源、过程、角色与职责统一整合,保障了该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在广元移动新建基站无线网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有效开展。本文在广元移动新建基站无线网工程建设项目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网络质量达到了集团公司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4G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移动通信也正进入5G时代。项目进度管理和控制要求也更加严格。本文所研究的成果,对通信企业项目质量管理进行科学规划、有效监督和合理控制,从而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水平,对通信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张磊[3](2017)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演进和发展,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面临着来自教育系统内外的多重挑战,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识别这些挑战并开发相应的专业设置治理体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不同层次专业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是与专业层次结构相关的教育系统功能表达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两分法”和现行专业目录的框架下,两个教育层次的规模对等发展和二者总体在高等教育中的绝对规模使得二者的并行发展呈现出一种双螺旋的运行模式。应用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范式分析发现,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专业层次适配是教育系统双螺旋专业发展模式中的结构要求,这种双螺旋的效率是实现教育系统特定功能的系统动力。通过构建和运算以专业关系为基础的各类关系矩阵,并结合系统耦合分析方法分析发现,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的对接和层次适配处于较为初级的自发为序的状态,表现在专业对接强度分布不均、专业层次结构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等方面,这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因而,实现两个专业层次在专业结构上的良性互动以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演进并实现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微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校际专业交往是中观层面关系到院校自身的专业发展和院校之间的专业资源配置问题。应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可以以矩阵形式构建并表达高校之间基于共同举办的专业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使用结构洞分析方法对这些矩阵进行分析发现,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存在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现象。由于内生冲突的存在,院校无法在提升校际专业交往效率的同时提升交往资源的集中程度和对网络的控制力,因而陷入两难决策的困境中。面对影响校际专业关系强度的技术性因素、学科与专业的隔离效应因素、学校发展历史性因素以及教育主体对校际专业关系功能和作用认识的主观因素等原因,开展校际专业关系网络治理以提升校际专业交往资源配置效率和院校专业交往能力是中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以就业为主要关系的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问题是宏观层面社会、教育与人的协同发展问题。在“社会—教育—人”的系统交互和社会与教育“母系统—子系统”的关系模式中,使用耦合分析方法和供需均衡分析方法对教育系统就业供需的专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专业供需行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教育系统的专业供需处于整体上的供不应求状态,而在社会系统中国民经济各行业对于专业的供需又处于较大程度上的供大于求的状态,产生了“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它是教育系统专业设置的自发独立性与社会系统行业对专业需求的天然不均衡性二者冲突的系统表现,而这种冲突的解释和解决也必然需要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中进行。因此,调整专业与行业的供需关系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结构性冲突并实现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协同即成为宏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通过以上全局性的系统分析发现和识别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目前存在“微观上专业层次适配处于自发为序的状态”“中观上存在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宏观上存在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三个现象,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以设立不同的治理目标并开发相应的治理工具以及配套安排等治理要素。使用链理论对这些治理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可以发展出一个使各治理要素在横向内容上相互补充和协调,在纵向层次上相互衔接和配套,在时间上保持延续和动态演进的三维治理链,该治理链体系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在专业设置和优化调整的地区治理方面构建机制框架方面所做的一种尝试。
李镇[4](2017)在《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监理思考》文中提出计算机网络工程投资量很少,工程周期较短,因此,通常情况下很多企业都会自己管理计算机网络工程,但因为网络工程管理具有特殊性,企业管理人员很难掌握管理的整体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工程量大、周期长的工程,会由监理公司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魏永飞[5](2015)在《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工程监理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随之越来越快的发展。网络惠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技术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计算机系统包含大量的科学技术投入和大量的数据收集。要想建设成功的计算机系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对技术要求较高,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比较实用的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工程监理体系。
王德相[6](2014)在《基于软件工程方法的信息工程监理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信息化建设逐步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然而,目前我们信息化建设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项目的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此情况下,引入信息工程监理对信息工程的建设能起到很大的保障与推进作用。信息工程监理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信息工程监理方,受到建设方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监理方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建设方与承建方沟通的桥梁,协助建设方进行需求分析、需求文档审核等工作,并督促承建方按时完成工程项目。监理方目前主要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来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然而目前的信息工程监理理论基本来源于传统的建筑工程理论,并没有找到适合信息工程自身特点的理论体系,因此,本论文着眼于信息工程自身的特点,并借鉴软件工程方法,将风险管理与需求管理纳入信息工程监理理论中,丰富并完善信息工程监理理论。本论文通过对某企业信息系统监理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基于软件工程方法的信息工程监理的可行性。实践表明,将风险管理与需求管理纳入信息工程监理理论中,并对信息工程进行分阶段的控制,有助于保障信息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支成宝[7](2014)在《某市政务大厅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通信行业网络工程规模的不断增大,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将迎来更大的挑战。网络工程项目具有覆盖面广,涉及过程因素多,人员消耗大,工期时间长等特点。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及日益变化的技术需求下,这类项目通常对于资源配置、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控制不严格,在建设过程中,为了满足市场上急剧增长的用户需求,使得工程的建设时间不断压缩,对进度的要求极高,但对整体项目的质量保证不够,常常导致后期运行维护及服务质量上出现很多问题。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一门学科。本文将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方法运用于政务大厅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制定项目的进度计划,从资源配置、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三方面对项目进行控制管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具体措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阅读文献,掌握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方法和主要管理过程。根据收集的项目相关资料分析政务大厅网络工程项目的现状。2、根据项目进度管理理论,对该项目进行工作结构分解,并依据活动的前后关系绘制项目网络图,估计每项活动的工期,计算每项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迟结束时间等,并找到关键路径。从而对比并评价项目的原进度计划,发现其中的不足。3、分析工期约束和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对活动的开始时间进行调整;运用挣值分析法分析项目的成本控制问题,根据计算结果对应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工程进度;对网络工程项目全过程分析,进行全面质量控制。
苏永标[8](2012)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目标控制模型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存在着的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达不到用户要求,信息系统工程超出计划交付时间,信息系统工程费用超出预算。究其原因尽管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入了监理机制来规避风险,但是监理工程师对质量、进度、成本实施控制的过程中,把它们看成一个孤立的个体,没有把它们放到一个整体的系统中来加以控制,造成信息系统建设的失败。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系统工程的概念及其生命周期,然后说明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定义,接着从系统论、控制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监理过程中质量、进度、投资目标的控制必须围绕五大环节,即投入、转换、反馈、对比、纠偏进行。坚持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将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作为一个控制整体在信息系统监理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其次研究信息工程监理的三大目标控制的具体内容,分析了信息工程监理对工期、质量、成本在各个阶段的具体控制的流程与方法。接着运用网络技术方法对工程控制的三大目标进行了优化分析,并运用遗传算法进行了求解,为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对成本、质量、进度控制提供了具体努力的方向。最后对挣值管理进行了完善修改,监理工程师在实施的过程中,按照完善后挣值法的对工程成本、质量、工期进行合理的控制。本论文还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对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通过该案例的应用分析以及获得的最终决策结果说明本论文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泽宇[9](2009)在《辽阳电信3G网络工程建设项目目标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对增值业务的种类要求越来越多,对通信速度的要求越来越快,为了适应市场的这些需求,辽宁电信准备在辽阳等地首先上第三代移动通信。由于3G网络建设项目投资大、子项目数量多,质量要求高、进度要求紧,做好3G网络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成本目标控制、进度目标控制、质量目标控制三个方面对辽阳3G网络建设项目管理进行了探讨,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及方法应用于日常管理之中,阐述了项目管理在3G网络建设期间中的应用。从而,通过发挥项目团队的优势,对解决建设中的成本、进度、质量问题,高效率解决检查过程中的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辽阳市3G网络建设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龚健[10](2007)在《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研究与校园网设计与实施》文中指出二十一世纪被人们称为“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相应地,网络及以网络为支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成为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以科研教育网(CERNET)建设为契机,我国教育战线在网络建设与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进展已经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产生了明显的效果。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长,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逐步从“以实施学术教育、工程教育的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为主体的发展思路,通过强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力度,向普通高等教育与“以实施技术教育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并行发展的方向转变。正因为如此,职业高等学校的校园网建设通常落后与普通高校。本文所讨论的网络工程建设问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以笔者所在的广州铁路集团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的建设为对象进行的。长期以来,大量的网络工程教材缺少对网络工程内涵、它与其他工程的异同和工程建设的阶段性等问题明确的界定,网络工程往往被简单地作视为利用网络设备组织网络系统的实践。在本项研究中,笔者根据指导教师在讲授“网络工程与设计”课程中提出的网络工程大、小生命周期的思想和基本观点,结合学校网络工程的建设,探讨了网络工程技术。所谓“网络工程生命周期”(Network Engineering Life Cycle)是借助软件工程大小生命周期的概念来描述网络工程建设的螺旋式推进与演变过程;用网络工程的“大生命周期”来描述网络工程的宏观发展和长远发展规律,而将阶段性的网络工程的建设称为网络工程的“小生命周期”。本文较为详细地探讨了大小生命周期的规律、各阶段涉及的管理规范与技术规范和规律,并应用于广铁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工程建设实践。本文一方面从我校校园网长期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大生命周期”中的总体建设思路;另一方面,结合我校网络一期工程建设,较详细地讨论了“小生命周期”各子阶段所涉及的管理与技术内涵、决策思路以及设计与实施问题。笔者的实践表明:采用“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的观点和方法处理网络工程建设问题有助于明确长期与阶段性的建设目标,有助于根据各阶段的特殊性解决网络工程组织管理,有助于根据阶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设计标准、实施标准和测试检验标准),通过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使网络工程建设在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和投资方面更具可计划性。
二、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工程监理体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工程监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铁路交通行业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中国铁路的逆袭 |
铁路交通行业的组成 |
铁路交通行业的翘楚 |
铁路交通行业的人才需求 |
铁路交通行业的工作情况与待遇 |
铁路交通行业的代表性院校 |
/北京交通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拓展阅读:国外相关大学简介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
(2)广元新建基站无线网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项目质量管理 |
2.1.2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
2.2 项目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
2.2.1 质量检验阶段 |
2.2.2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
2.2.3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
2.3 项目质量控制过程 |
2.4 移动基站理论 |
2.4.1 移动基站的定义 |
2.4.2 移动基站工程的特点 |
2.5 移动基站项目管理现状 |
2.5.1 面临的挑战 |
2.5.2 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广元新建基站无线网工程项目概况 |
3.1 项目建设背景 |
3.2 广元无线网络现状 |
3.3 业务需求 |
3.4 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量 |
3.5 项目情况概述 |
3.6 生产组织与进度安排 |
第四章 移动基站无线网建设工程项目质量计划 |
4.1 项目质量计划原则 |
4.2 项目质量目标计划 |
4.3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
4.3.1 项目组织机构 |
4.3.2 管理责任落实 |
4.4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实施 |
第五章 移动基站无线网建设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
5.1 建立建设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
5.1.1 项目质量保证总措施 |
5.1.2 项目质量保证分项措施 |
5.1.3 项目质量保证措施落实 |
5.2 质量过程的检查及验收流程 |
5.2.1 开工前检验制度 |
5.2.2 施工过程中检验制度 |
5.2.3 单位工程的竣工检验 |
5.3 资源要素的质量保证 |
5.3.1 劳动力的质量保证 |
5.3.2 施工技术的质量保证 |
5.3.3 施工过程保证措施 |
5.3.4 材料设备的质量保障 |
第六章 移动基站无线网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控及控制 |
6.1 项目质量动态监控 |
6.2 发现质量问题分析 |
6.3 项目质量问题原因 |
6.3.1 人员因素 |
6.3.2 机械因素 |
6.3.3 材料因素 |
6.3.4 方法因素 |
6.3.5 环境因素 |
6.4 项目质量控制策略 |
6.4.1 计划阶段的质量控制 |
6.4.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
6.4.3 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
6.5 项目质量管理的实施保障 |
6.5.1 构建质量管理平台 |
6.5.2 落实质量管理责任 |
6.5.3 建立质量考核体系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
1.2.1 研究对象 |
1.2.2 核心概念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对于专业设置的认知差异 |
1.3.2 国外相关研究 |
1.3.3 国内研究 |
1.3.4 研究评述 |
第2章 专业关系的研究范畴与分析方法 |
2.1 专业关系的分类及其量化 |
2.1.1 专业关系系统分类 |
2.1.2 专业关系的主体范畴、数据与标识 |
2.1.3 专业关系赋值规则及量化框架 |
2.2 专业与院校之间举办关系的量化考察 |
2.2.1 本科院校与本科专业的举办关系 |
2.2.2 举办高职专业的院校与高职专业的举办关系 |
2.3 基本理论与方法 |
2.3.1 基本理论 |
2.3.2 分析方法和工具 |
2.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
第3章 微观分析:专业层次适配与教育系统发展 |
3.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与专业对接 |
3.1.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 |
3.1.2 专业对接的含义与内容 |
3.1.3 本科专业目录与高职专业目录的对接关系 |
3.1.4 院校与专业的对接关系 |
3.2 专业层次相互关系的社会系统论 |
3.2.1 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论 |
3.2.2 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解释 |
3.2.3 专业对接之于教育社会系统的意义 |
3.3 适应—整合: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 |
3.3.1 专业对接与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关系 |
3.3.2 专业对接的基本单位与组织结构 |
3.3.3 专业对接关系的强度 |
3.3.4 专业对接强度的地区状态 |
3.4 整合—潜在模式维持:专业层次适配是双螺旋模式的结构要求 |
3.4.1 专业层次与双螺旋模式的社会系统关系 |
3.4.2 专业对接的双螺旋模式结构分析 |
3.4.3 双螺旋专业对接链的长度与层次适配 |
3.5 潜在模式维持—目标达成:双螺旋效率是教育功能实现的系统动力. |
3.5.1 专业层次双螺旋模式与教育功能实现的社会系统关系 |
3.5.2 专业对接指数 |
3.5.3 专业结构效率的系统分析方法 |
3.5.4 专业对接的耦合度分析 |
3.5.5 专业对接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
3.5.6 双螺旋模式的系统效率 |
3.6 小结与讨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特征及治理的原则、分类方法与空间 |
3.6.1 治理起点:地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性特征 |
3.6.2 专业层次适配地区特征的成因 |
3.6.3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空间 |
3.6.4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原则 |
3.6.5 专业层次适配的分类治理方法 |
第4章 中观分析:校际专业交往与院校专业发展 |
4.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 |
4.1.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的含义与特性 |
4.1.2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关系的内容 |
4.1.3 校际专业交往构建了校际专业关系存在形式的可能性空间 |
4.1.4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交往关系的强度 |
4.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是校际专业关系的社会存在表达形式 |
4.2.1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定义 |
4.2.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结构与属性 |
4.2.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存在性及其意义 |
4.2.4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构建方法 |
4.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与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
4.3.1 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
4.3.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形成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机制 |
4.3.3 结构洞: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测量 |
4.4 地区院校专业交往能力的分类实证分析 |
4.4.1 类型一:举办高职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
4.4.2 类型二:举办本科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
4.4.3 类型三:全局专业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
4.4.4 类型四:基于专业对接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
4.4.5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比较分析 |
4.5 小结与讨论: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引致的院校专业发展治理需求 |
4.5.1 治理起点: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 |
4.5.2 治理难题:影响校际专业关系网络调整和演化的因素追溯 |
4.5.3 治理目标:提升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
4.5.4 治理工具 |
4.5.5 治理能力涵养 |
第5章 宏观分析:专业就业协调与社会事业发展 |
5.1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
5.1.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社会系统论 |
5.1.2 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冲突 |
5.1.3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解决方案 |
5.2 地区性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
5.2.1 研究方法设计 |
5.2.2 本科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
5.2.3 高职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
5.2.4 “需求导向”与“学科导向”的专业供需耦合差异 |
5.2.5 教育系统专业供需协调的“低水平发展陷阱” |
5.3 地区性就业供需行业结构耦合分析 |
5.3.1 研究方法设计 |
5.3.2 各行业的本科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
5.3.3 各行业的高职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
5.3.4 各行业的全局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
5.3.5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地区特征共性 |
5.3.6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层次和行业特性 |
5.4 小结与讨论:教育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治理 |
5.4.1 治理起点: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 |
5.4.2 专业供需平衡的动力机制 |
5.4.3 治理目标:教育、社会与人的协同发展 |
5.4.4 治理思路 |
5.4.5 治理工具 |
第6章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及行动路径 |
6.1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原则 |
6.2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目标 |
6.3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工具 |
6.4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配套 |
6.5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与运行 |
6.5.1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概念 |
6.5.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 |
6.5.3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运行 |
第7章 结语 |
7.1 主要的发现与结论 |
7.1.1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分析的三个发现 |
7.1.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行动路径总结 |
7.2 创新与贡献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T地区高等院校名单、标识及举办的专业数量 |
附录B: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部分) |
附录C:能与高职专业目录对接的本科专业名单 |
附录D:能与本科专业目录对接的高职专业名单 |
附录E:T地区举办的本科专业与高职专业对接院校数量关系 |
附录F:T地区本科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
附录G:T地区高职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监理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网络规划与监理 |
二、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监理 |
三、结语 |
(5)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工程监理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监理的相关概念 |
1.1 监理的概念 |
1.2 计算机系统工程监理的目标 |
1.3 计算机系统的概念 |
2 计算机系统网络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
2.1 起步阶段 |
2.2 制度不完善 |
2.3 监理内容差异化 |
3 计算机系统网络监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
3.1 完善监理工作的内容和目标 |
3.2 制定规划 |
4 总结 |
(6)基于软件工程方法的信息工程监理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信息工程监理概述 |
2.1 信息工程 |
2.2 信息工程监理 |
2.3 信息工程监理的产生和发展 |
2.4 信息工程监理现状与问题 |
2.5 信息工程监理与建筑工程监理 |
2.6 信息工程监理与软件工程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软件工程方法的信息工程监理 |
3.1 基于软件工程方法的信息工程监理的内涵 |
3.2 质量控制 |
3.2.1 审查文档 |
3.2.2 审查测试结果 |
3.2.3 审查用户手册 |
3.2.4 组织评审 |
3.2.5 监督招标 |
3.3 进度控制 |
3.3.1 项目计划评审 |
3.3.2 项目计划执行监测 |
3.3.3 项目计划变更控制 |
3.3.4 项目每周例会 |
3.3.5 重点环节监测 |
3.3.6 进度控制工具 |
3.4 资金控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信息工程监理中的风险管理和需求管理 |
4.1 风险管理 |
4.1.1 风险识别 |
4.1.2 风险标识 |
4.1.3 风险预测 |
4.1.4 风险规避 |
4.2 需求管理 |
4.2.1 需求分析 |
4.2.2 文挡审核 |
4.2.3 需求变更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某企业信息系统监理案例分析 |
5.1 招标阶段 |
5.2 分析阶段 |
5.3 设计阶段 |
5.4 实施阶段 |
5.5 验收阶段 |
5.6 监理效果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某市政务大厅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项目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2 网络工程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项目管理理论概述 |
2.1 项目管理概述 |
2.1.1 项目管理内涵及特点 |
2.1.2 项目管理生命周期 |
2.1.3 项目管理过程 |
2.2 项目管理应用方法 |
2.2.1 工作结构分解(WBS) |
2.2.2 活动网络图及关键路径法 |
2.3 项目管理控制过程 |
2.3.1 资源配置过程 |
2.3.2 成本控制过程 |
2.3.3 质量控制过程 |
第三章 政务大厅网络工程项目介绍 |
3.1 网络工程项目现状 |
3.1.1 局域网/园区网工程 |
3.1.2 广域网工程 |
3.2 政务大厅网络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 |
3.2.1 综合布线系统 |
3.2.2 管槽线缆铺设 |
3.2.3 计算机网络系统 |
3.3 政务大厅网络工程项目的管理目标 |
第四章 政务大厅网络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 |
4.1 工作结构分解 |
4.2 活动定义 |
4.3 项目持续时间估算 |
4.4 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 |
第五章 政务大厅网络工程项目的控制管理过程 |
5.1 政务大厅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的资源配置 |
5.1.1 工期约束下的资源配置 |
5.1.2 资源约束下的资源配置 |
5.2 政务大厅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 |
5.2.1 成本控制原则 |
5.2.2 网络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方案 |
5.3 政务大厅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 |
5.3.1 网络工程质量控制要素及标准 |
5.3.2 网络工程质量控制分析 |
5.3.3 网络工程质量控制过程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目标控制模型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1.2.1 国内发展及研究的现状 |
1.2.2 国外发展及研究的现状 |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
1.3.1 本文研究的目的 |
1.3.2 本文研究的任务 |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 |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的概述 |
2.1 信息系统工程 |
2.1.1 信息系统工程的概念 |
2.1.2 信息系统工程的生命周期 |
2.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
2.2.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定义 |
2.2.2 信息系统工程引入监理的必要性 |
2.3 控制的一般原理 |
2.3.1 控制的定义 |
2.3.2 控制系统的建立 |
2.3.3 控制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工作 |
2.3.4 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 |
2.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目标控制的内容 |
2.4.1 成本控制 |
2.4.2 进度控制 |
2.4.3 质量控制 |
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目标控制 |
3.1 信息系统工程成本控制 |
3.1.1 成本控制的内容 |
3.1.2 项目成本控制的步骤 |
3.1.3 成本控制监理工作任务 |
3.2 信息系统工程进度控制 |
3.2.1 进度控制的监理工作内容 |
3.2.2 进度控制的程序 |
3.2.3 进度控制的方法 |
3.3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 |
3.3.1 质量控制内容 |
3.3.2 质量控制流程 |
3.3.3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 |
4 控制目标的优化及挣值管理的应用 |
4.1 模型的建立 |
4.1.1 网络计划 |
4.1.2 效用函数理论 |
4.1.3 多属性效用函数的构建 |
4.1.4 效用函数的分解 |
4.1.5 模型的约束条件 |
4.1.6 模型建立的步骤 |
4.2 模型的求解 |
4.2.1 遗传算法 |
4.2.2 模型求解算的法设计 |
4.3 挣值管理在目标控制的应用 |
4.3.1 挣值管理的三个基本参数 |
4.3.2 挣值管理的四个评价指标 |
4.3.3 挣值管理的质量评价指标 |
5 实证分析 |
5.1 项目概述 |
5.2 项目监理的三大目标及控制内容 |
5.2.1 成本控制 |
5.2.2 进度控制 |
5.2.3 质量控制 |
5.3 三大监理目标的优化 |
5.3.1 绘制网络计划图 |
5.3.2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5.4 优化模型的求解 |
5.4.1 计算工程工期、工程成本、和工程质量 |
5.4.2 建立工期、成本、质量多属性效用函数及结果分析 |
5.5 项目的计划的跟踪调整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辽阳电信3G网络工程建设项目目标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2章 辽阳电信3G网络工程建设项目概述 |
2.1 辽阳电信3G网络项目背景 |
2.2 辽阳电信3G网络建设目标和投资预算 |
2.3 辽阳电信3G网络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建设阶段 |
第3章 辽阳电信3G网络工程项目成本目标控制 |
3.1 辽阳电信3G网络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 |
3.2 辽阳电信3G网络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 |
3.3 项目管理用信息化加强成本目标控制 |
第4章 辽阳电信3G网络工程项目进度目标控制 |
4.1 辽阳电信3G网络工程项目的进度要求 |
4.2 辽阳电信3G网络工程项目的进度 |
4.3 实施项目管理信息化 |
第5章 辽阳电信3G网络工程项目质量目标控制 |
5.1 辽阳电信3G网络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 |
5.2 辽阳电信3G网络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
5.3 质量控制与投资、进度控制的关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10)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研究与校园网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职业技术学院面临的问题 |
1.3 笔者的主要贡献及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网络工程生命周期 |
2.1 研究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的必要性 |
2.2 网络工程小生命周期与内部阶段的划分 |
2.2.1 准备阶段 |
2.2.2 设计阶段 |
2.2.3 施工阶段 |
2.2.4 工程验收阶段 |
2.2.5 运行维护阶段 |
2.2.6 网络工程小生命周期的进一步细化 |
2.3 网络工程的大生命周期 |
第三章 用大、小生命周期指导校园网工程规划 |
3.1 职业技术学院网络需求分析 |
3.1.1 高职学院办学特色——就业教育 |
3.1.2 高职学院需要以网络为支撑的信息系统 |
3.2 广铁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的长远规划 |
3.3 广铁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建设的阶段划分 |
第四章 广铁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一期工程 |
4.1 学院校园网一期工程设计阶段 |
4.1.1 校园网一期工程的特点分析 |
4.1.2 校园网设计思想和原则 |
4.1.3 校园网工程的网络技术选型 |
4.1.4 校园网工程网络产品的选型 |
4.1.5 校园网工程应用服务器的选型 |
4.1.6 校园网工程网络管理系统的选型 |
4.1.7 校园网工程网络安全管理 |
4.1.8 校园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
4.1.9 校园网拓扑结构模型 |
4.1.10 校园网应用系统设计 |
4.2 校园网建设施工阶段 |
4.2.1 施工合同及管理机构 |
4.2.2 施工进度计划及质量控制 |
4.2.3 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 |
4.2.4 系统集成 |
4.3 一期工程验收阶段 |
4.4 一期工程维护阶段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工程监理体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铁路交通行业介绍[J]. 余乐水. 求学, 2022(04)
- [2]广元新建基站无线网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贾政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6)
- [3]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D]. 张磊. 天津大学, 2017(01)
- [4]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监理思考[J]. 李镇. 中国新通信, 2017(07)
- [5]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工程监理体系的构建[J]. 魏永飞. 通讯世界, 2015(06)
- [6]基于软件工程方法的信息工程监理的研究与应用[D]. 王德相. 厦门大学, 2014(08)
- [7]某市政务大厅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 支成宝.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8]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目标控制模型的应用研究[D]. 苏永标. 西安科技大学, 2012(03)
- [9]辽阳电信3G网络工程建设项目目标控制[D]. 关泽宇. 吉林大学, 2009(S1)
- [10]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研究与校园网设计与实施[D]. 龚健.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4)
标签:网络工程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 信息工程专业论文;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