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行高校体育考核改革的可行性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侯城林[1](2020)在《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的应用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对河南省大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的调查中,河南省大学生整体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省各高校多次提出通过实施各种措施加强大学生的课外体育运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手指手机客户端的普及,运动类APP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了推广,手机运动APP的大量普及为河南省高校大学生高效的课外体育运动提供了可能,越来越多的文献将焦点转向大学生手机运动APP在高校课外体育中的应用研究。那么目前运动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的应用情况如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解决措施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文章使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文章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共对五所学校的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除了5份无效问卷之外,其中有265名调查对象选择正在使用运动APP,有130名调查样本表示没有使用过运动APP。在此基础上文章数据使用SPSS20.0对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体育运动应用的基本情况、应用特征、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文章得出以下结论:一、运动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调查样本中有超过60%的大学生正在使用运动APP,其中应用最多的运动APP是keep、悦跑圈以及咕咚,大学生使用运动APP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锻炼身体,同时在运动APP的应用功能方面,大学生最看重的是运动APP的数据记录功能。二、运动APP对河南省高校学生课外体育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使用运动APP,大学生转变了其对体育运动的看法,包括使用运动APP的大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通过运动APP的使用大学生的锻炼的频率、锻炼的时间以及锻炼的强度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当前处于新冠肺炎时期,大部分大学生受到疫情限制无法开学,运动APP突破了地点和时间限制,能够更好辅助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三、运动APP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中具备一定的可行性通过调查可知,大学生能够完成学校通过运动APP设置的课外体育任务,并且通过使用运动APP,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此外教师也比较支持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使用运动APP,这些因素都使运动APP在课外的体育管理中具有了可行性。四、运动APP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运用有待完善通过调查访谈可知目前运动APP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运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手机运动APP的商业化比较严重、部分运动APP技术存在漏洞体验感比较差以及部分运动APP监管存在问题等。
王锐涛[2](2020)在《新时代我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自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体育工作也得到全面重视,进一步推动了各项体育赛事的改革和发展。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作为高校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学生田径运动常规年度展演的赛事,是检阅全国大学生体育教学和田径训练成果、选拔田径运动人才的重要舞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对体育竞技的需求日益旺盛,对国内大学生高水平体育赛事的改革和发展也迫在眉睫。基于中国特色主义新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本文以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发展现状、参赛需求、满意度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分析现状,剖析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赛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1、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是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田径协会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承办的全国大学生田径比赛。历经近30年19届的发展,参赛的需求、数量、人数不断增加,赛事的规模和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给主办方和承办方的办赛工作造成巨大的压力,亟待改革和发展。2、调查发现:大田赛的主办方、承办方主要追求办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注的是赛事规模的大小和经费投入的多少;参赛方追求的是参赛的效果,关注的是比赛的时间、地点、距离、次数、后勤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在满意度方面:大田赛的主办方、承办方对赛事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满意;参赛方对赛事的所来的社会效益及参赛人数受限不满意;参赛者对赛事后勤保障、时间、地点、次数、氛围等方面不满意。3、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全国大田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赛事单周期,赛程长,规模大;定点办赛,导致大部分参赛单位赴赛难度大;赛事宣传力度低,氛围不足;赛事服务投入不足,参赛满意度低;高校参与面窄,获得感不足。4、发展对策:改革赛制,推广“大赛小型化,小赛精细化”办赛理念,实行“分区赛+总决赛”的办赛制度,完善赛系,打造精品赛事;加强赛事宣传,扩大影响力;加强赛事营销手段,扩大办赛经费筹措渠道和效果;优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王爱林[3](202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校健身操舞开展现状与推广路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不断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体育发展导向的深入推进,多种促进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性,不同形式的健身方法不断涌现,健身操舞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内容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当前,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大学生视力普遍下降,征兵体检多数不过关”等问题依然存在,促进大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全民健身操舞作为一种新的体育健身项目,也逐渐引起了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健身操舞被逐渐引入了高校体育课堂和课余体育锻炼之中。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健身操舞的普及与推广状况得出结论:1.广西壮族自治区健身操舞发展起步较早,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形成了较好的文化氛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健身操舞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高校以外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从小培养健身操舞的爱好者,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高校健身操舞理论教学内容偏少,影响学生对健身操舞的认知。健身操舞实践教学为内容的院校并不多。主要是以有氧运动为主的健身操舞能够适应不同群体参与,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健身操舞特色化不明显,动作缺乏活力。学生学习健身操舞目的是为了塑造体形和锻炼身体。教师认为广西高校需要对健身操舞进行推广,需要学校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3.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推广健身操舞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校健身操舞特色化不明显,动作编排活力不足;高校健身操舞活动组织管理不系统;在所调查的15所高校中仅有两所院校在自选动作中选择了健身操舞。4.《舞动广西》共创编了29套健身操舞,从多个少数民族舞蹈中寻求动作元素,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对于民族健身操舞的认可程度普遍不高,影响高校健身操舞推广。5.鼓励高校内外以各种比赛为平台,积极带动健身操舞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影响力,促进高校专业教师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鼓励高校积极参与健身操舞推广,动作创编融入活泼气息,促进高校教师健身操舞人才培养制度形成,积极组建高校健身操舞训练队,突出健身目的性和参与的普遍性。根据以上结论结合实际调查研究提出建议:1.广西普通高校健身操活动积极融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类健身操舞组织,形成资源优势互补,高校与政府共建专业人才相互交流的良好局面。2.广西壮族自治区每年一度的健身操舞培训指导工作视为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年龄组别进一步细化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带动高校健身操舞人才体系建设,形成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与储备体系。3.结合《舞动广西》健身操舞的动作,根据不同年龄段创编设置成套重点推广动作。高校根据民族健身操舞的特色丰富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健身操舞导向推广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健身操大赛,不断吸引新的群体参与其中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4.高校健身操舞运动队的组建成为广西高校健身操舞推广的排头兵。学校对训练内容的选择结合教师和学校条件科学设置。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不同级别的健身操舞比赛,带动更多爱好者参与其中。5.通过高校与社会组织机构联合承办各级健身操舞比赛,丰富广西高校校园健身操舞特色文化,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健身操舞机构相互交流,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项目。
王成君[4](2020)在《黑龙江省篮球裁判员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篮球裁判员作为篮球场上五个工作维度之一,对篮球运动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随着篮球战术水平的不断创新,篮球运动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一些篮球规则的改变更是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近年来,我们发现黑龙江省篮球裁判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与其他优秀省份裁判员的综合素质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那么,在此情况下,建设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综合素质优秀的篮球裁判员队伍必然成为我们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在现阶段,黑龙江省篮球裁判员队伍处于茁壮成长过程中,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客观准确地分析篮球裁判队伍的发展现状,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篮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的方向并进行正确改革,就能使黑龙江省篮球裁判员队伍健康的发展,让裁判员执裁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作者在对其他学者理论进行了一定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同时根据国外学者对本国篮球裁判员的现状研究,以及国内各省市裁判员自身存在的优势,结合黑龙江省篮球裁判员这一群体,更加全面、系统的分析了黑龙江省篮球裁判员的现状。在文章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法,选取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大庆市、鸡西市、双鸭山市、伊春市,鹤岗市等十二个市体育局注册的一级、国家级,国际级篮球裁判员共30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再针对黑龙江省裁判员情况加以分析,找出制约黑龙江省篮球裁判队伍建设步伐缓慢的原因;最后通过对黑龙江省篮球裁判员现状的分析找出黑龙江省篮球裁判员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文章的撰写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个人能力,培养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制度选拔机制,创造学习机会,加大青年骨干队伍的建设等。
刘欢[5](2020)在《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今在功利主义的驱动下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引发人们对教育的反思,呼吁人文主义教育的回归。高校公共体育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及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所反应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于强化体育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助推人文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客观呈现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情况及人文主义教育的渗透情况;探索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有效策略,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优化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中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的理论认知情况、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责任认识、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必要性认识、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可行性认识以及对公共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公共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公共体育教学方法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公共体育教学组织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和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目前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不足、二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人文主义教育渗透不够全面,三教学内容设计比较传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四教学评价设计中过程评价体现不足。导致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渗透人文主义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有:一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不足、二传统体育教学影响深厚、三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教材缺位、四渗透人文主义教育量化考评缺失。结合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从提高贵阳地区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强化渗透“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教育要素与合理增加体育项目、探索有效实施人文主义教育的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优化体现人文主义教育的评价体系。切实加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王莉珍[6](2020)在《尊巴对普通高校健美操公选课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体育课是大中小学校中的重要课程,也是必修课程,具有提高身体素质、练习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兴趣的功能。健美操是一项融合了多种舞蹈动作、音乐节律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在国内外具有高规格的竞技健美操比赛,同时在我国高校、体校、健身俱乐部中也是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尊巴是一项融合了恰恰、桑巴、探戈等多种南美舞蹈,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多种舞蹈动作的运动项目。尊巴健身舞目前在我国高校公体课中尚未普及,将尊巴融入高校健美操公选课,可以丰富健美操公选课的教学内容,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健美操运动中,从而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形成和体育习惯的养成,提高其身体机能。因此,研究尊巴健身舞进人高校公体课程的可行性,对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高校体育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尊巴对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学生为调查、实验对象,探讨和分析尊巴在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中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尊巴与健美操运动的开展形式相似,对于场地器材的要求比较一致。虽然较多的大学生对尊巴的了解并不深入,但是对南美舞蹈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将尊巴引入高校健美操教学受到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尊巴的引入使健美操教学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参与健美操运动的兴趣,达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尊巴引入健美操的教学并不能够有效地提高健美操的动作难度,但对于健身健美操而言,尊巴训练能够更有效地塑造学生的体型形象,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进而展现出更具活力、更具美感的运动状态。对此提出几点建议:健美操课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引入像尊巴这样具有时尚性、青春性、活力性特点的运动项目,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健美操运动,同时丰富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内容;以兴趣为引导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可以以新颖的健美操运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导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长期坚持运动,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健美操训练的艺术化。在健美操学生竞技水平、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多种舞蹈动作提高健美操技术动作的美感,提高高校健美操的教学和开展的艺术价值。
张凯[7](2019)在《新乡市普通高校“共享式”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研究意义上看,“共享式”体育课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升级,促进高校之间体育教学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以及其他各种资源之间的共同享用。同时,共享式体育课能够提升体育功能,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程的作用与优势,达到高校之间强强联合并实现优势互补的目的。所以应当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促进高校间体育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为了更好地研究“共享式”体育课,本文以新乡市大学城四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融合为研究内容,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等为研究方法,分六部分对“共享式”体育课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描述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介绍研究课题选用的方法以及课题的创新点,梳理了国内外共享式体育课的研究成果,厘清了共享式体育课的概念和特征。其次,基于新乡市四所高校的调查,通过实证调查,揭示出当前新乡市大学城四所高校当前体育课现状,并对共享式体育教学的推行提出了对策建议。在对共享式体育教学进行研究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从体育教学视角看,体育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体育课程的资源不能达到合理化配置、体育课程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等问题;从体育课程改革看,过于强调理念转变的课程改革难以奏效、单独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改革效果不佳、当下体育课程改革的效益不高等问题;“共享式”体育课可以投入较少的成本获得更好的效果、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能够增加校际间的合作交流提升教学质量,因而具有推行的必要性。从可行性视角看,国家政策对共享式教育资源的支持和鼓励,各院校的场馆资源、人力资源、独特的区域性资源以及内在需求为新乡市大学城四所高校“共享式”体育课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最后,本文通过对“共享式”课程现有模式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明确的共享理念的具体途径,以及共享式体育课的制度设计策略。比如共享模式的构建是新乡市大学城四所高校资源互补,实现教育水平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应该在准确把握共享课程特征的基础上,加强四所高校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信息共享、课程选修、教学培养制度等方面着手,构建共享式体育课的制度体系以及课程评价机制,建立共享式体育课的经济、场地、安全等保障机制。
程坤[8](2017)在《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考核评价创新研究》文中指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被称为我国体育教育人才培育的摇篮,在高等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进步做了非常突出的奉献。篮球普修课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的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功课,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球类课程的总方向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球类课程教学纲要》中提出了,总的方向是:通过球类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球类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和技能,从而能胜任球类课程的教学,并且能够指引学生们开展各种各样的球类活动。大学篮球普修课中,考核评价改革是篮球课程改革中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所以,构建一套能够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学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篮球考核评价,是篮球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对于体育教学管理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是教学的“指挥棒”。篮球普修课的考核评价,是有必要进行全方位和多层次改革的。促进改进教学形式,提升篮球普修课的教学质量,完成篮球普修课程的培养目标,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必然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调查了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篮球普修课的考核评价,并对其进行探究,不但能够加快篮球普修课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开展,而且是为体育教育其他专业的考核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基础理论。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考评内容、考评方式、考评方法、考核时间的安排以及考核后的情况通过分析和总结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考核方式存在局限性。2.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考核成绩比例分配不恰当。3.考核评价的内容比较单一。4.考核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5.考核评价主体比较单一。6.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总体考核结果不容乐观。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创建了新的考核评价方案:篮球普修课考核评价=平时成绩+技术考核+战术考核+理论考核。对今后高校体育教育篮球普修课考核评价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1.教学过程中课时量的多少应作为衡量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2.对高校课程设置时间和时段因地而异地进行适当调整。3.考核评价的方式要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移。4.增加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的专业篮球普修课考核评价内容。5.推广创新后的考核评价。
孙静[9](2016)在《我国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探析》文中认为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进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的意见,为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做铺垫。
郭晓函[10](2016)在《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普修课成绩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体育院系以及其所设置的体育教育专业是以“培养中小学的体育师资”为主要教学目标,是为我国输送专业体育教育与管理人才、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的特设专业,其培养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执教能力与全面的教育素质,这也是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主导性”的基础。这种较强的专业执教能力和全面教育素质需要学生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学习与实践和过程中不断地培养、锻炼和提高,而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如果能够科学利用评价基本功能,去有效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为一名符合未来中小学用人市场需要的、合格的体育教师,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也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全面了解、认识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出发,结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运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等对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的本科高校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普修课的成绩评价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在对体操教学要实现的目标和完成任务的重新认识与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体操课学生成绩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类型、主体、反馈等的设置情况,深入分析影响学生成绩评价的因素,并试图找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最后形成的研究结论如下:1.目前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普修课成绩评价的现状:(1)河南省各高校体育院系对学生体操普修课成绩评价的目标比较明确,均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通过评价反馈改进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2)河南省各高校体育院系对学生体操成绩评价的内容分为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专业体能三部分,与此相对应的是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技术成绩与身体素质成绩。(3)河南省大部分高校体育院系学生体操成绩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采用“考教分离”的方式进行。(4)体操成绩评价的过程:技术与理论部分统一考试、统一打分,对学生学习态度与专业体能的评价则有任课教师进行成绩赋值评价。(5)在评价成绩的赋值中,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是平时成绩占20%,理论成绩和技术成绩各为40%的分值分配。(6)对于目前的评价成绩,有95.7%的教师认为现行的成绩评价体系可以反应出学生的实际体操能力。2.学生体操成绩评价存在的问题:(1)成绩评价内容的选择不够全面,如,大部分学校缺少对学生保护与帮助能力的评价。(2)在体操技术评价过程中,部分学校对学生成绩评价标准执行的随意性较大,从而造成了一些成绩误差。影响到评价成绩的客观性。(3)在学生体操技术评价过程中,部分学校教师对评价尺度的把握较为宽松,使评价成绩缺乏对学生体操能力反映的真实性。(4)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的结果没有能够充分和全面的发挥评价的价值,从而弱化了评价的激励、导向、甄别等功能。3.学生体操成绩评价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1)评价成绩赋值比例确定不够恰当,无法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体操能力,影响到评价成绩的科学性。体操专业技术等级评价标准执行地严谨性不足;缺乏对中小学体操教学应具备的体操教学能力要求的了解或理解。(2)评价没能清晰的认识体育术科学生学习的特征和能力特点,也缺乏对中小学体操教学应具备的体操教学能力要求的了解或认知。(3)在对学生的技能成绩进行评价时,由于专业技术等级评价标准设定模糊,以及评价者的审美与责任心等方面的差异,造成评价成绩受多种误差影响而不够准确。(4)教师和学生对体操能力的认识不够深刻,对体操能力提升的要求不够严格。4.促进学生体操成绩评价科学、客观性的对策:(1)合理安排成绩的分值比例分配,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水平的评价。建立健全对学生成绩的鼓励制度,科学分配分数在鼓励政策中的比重。(2)建议采用教考分离模式,或与其他高校联合评价,培养学生骨干,严格把控成绩评价标准(3)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安排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方法和类型。
二、现行高校体育考核改革的可行性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行高校体育考核改革的可行性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的应用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党和国家对大学生体育运动的高度重视 |
1.1.2 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少身体素质堪忧 |
1.1.3 体育运动与手机APP结合进入智能时代 |
1.1.4 大学生是运功类APP的最主要使用者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运动APP |
2.1.2 课外体育 |
2.1.3 应用研究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2.2.3 国内研究述评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前期调查过程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3.2.2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总结及分析 |
3.3 前期调查结论 |
3.3.1 将课外体育活动计入体育成绩成为趋势 |
3.3.2 教师对运动APP逐渐认可 |
3.3.3 教师及锻炼习惯成为影响学生锻炼的因素 |
3.4 主体研究思路 |
3.4.1 研究对象 |
3.4.2 研究内容 |
3.4.3 研究过程 |
3.5 研究的方法 |
3.5.1 文献法 |
3.5.2 问卷调查法 |
3.5.3 访谈法 |
3.5.4 数理统计法 |
3.5.5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应用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1 课外体育运动类APP使用的人数、年级分布 |
4.1.2 课外体育运动类APP使用的专业分布 |
4.1.3 课外体育运动类APP使用名称分布 |
4.1.4 课外体育运动类APP使用的动机分布 |
4.1.5 课外体育运动类APP使用的功能分布 |
4.1.6 课外体育运动类APP使用的场所分布 |
4.2 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应用的特征分析 |
4.2.1 使用和未使用运动APP学生的运动态度对比 |
4.2.2 使用和未使用运动APP学生的运动频次对比 |
4.2.3 使用和未使用运动APP学生的运动时长对比 |
4.2.4 使用和未使用运动APP学生的运动强度对比 |
4.3 影响运动APP对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管理因素分析 |
4.3.1 研究指标选取及假设 |
4.3.2 相关性分析 |
4.3.3 回归分析 |
4.4 影响运动APP对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4.4.1 大学生完成学校设定体育任务的情况 |
4.4.2 大学生使用运动APP对课外体育运动的认知影响 |
4.4.3 教师对手机APP的态度分析 |
4.5 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应用存在的问题 |
4.5.1 部分运动APP商业化较严重 |
4.5.2 部分运动APP存在技术漏洞 |
4.5.3 部分运动APP体验感比较差 |
4.5.4 部分运动APP监管存在问题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运动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
5.1.2 运动APP对河南省高校学生课外体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
5.1.3 运动APP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中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
5.1.4 运动APP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
5.2 建议 |
5.2.1 管理者结合实际将运动APP引入课外体育运动 |
5.2.2 限制校园运动APP的商业性 |
5.2.3 加强运动APP的技术支撑力 |
5.2.4 提高大学生软件体验感 |
5.2.5 强化APP监督测评功能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前期调查问卷 |
附录B 前提结构访谈问卷 |
附录C 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运动中的运用调查表 |
附录D 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运动中的运用的访谈问卷 |
致谢 |
(2)新时代我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价值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价值 |
1.2.3 实践价值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国外相关研究 |
1.3.3 国内相关研究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研究创新点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路径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框架路径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实地考察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发展历程 |
3.1.1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起源 |
3.1.2 协会主管单位的变迁 |
3.1.3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总体概述 |
3.2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现状分析 |
3.2.1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赛制现状 |
3.2.2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竞赛宗旨 |
3.2.3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举办的时间和地点 |
3.2.4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参赛队伍数量 |
3.2.5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需求分析 |
3.2.6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满意度分析 |
3.3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单周期、赛程长、规模大 |
3.3.2 定点办赛、赴赛难度大 |
3.3.3 赛事宣传力度低、氛围不足 |
3.3.4 赛事参与面窄、获得感不足 |
3.3.5 赛事服务投入不足 |
3.3.6 赛事营销能力不足、经费筹措弱 |
3.4 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发展策略 |
3.4.1 改革赛制、完善赛系、打造精品 |
3.4.2 加强赛事宣传、扩大影响面 |
3.4.3 优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
3.4.4 加强赛事营销,扩大办赛经费筹措渠道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致谢 |
(3)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校健身操舞开展现状与推广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全民健身操舞的起源 |
1.2 健身操舞内涵研究 |
1.3 健身操舞改善身体机能研究 |
1.4 健身操舞区域推广研究 |
1.5 民族健身操舞在学校体育中的研究 |
1.6 健身操舞研究综述总结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性健身操舞发展现状 |
3.1.1 不同群体积极参与健身操舞 |
3.1.2 多种民族舞蹈与健身结合 |
3.1.3 各类健身操舞比赛丰富 |
3.2 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校健身操舞开展现状 |
3.2.1 对健身操舞理论教学内容情况调查 |
3.2.2 健身操舞实践教学内容情况调查 |
3.2.3 高校健身操舞训练情况 |
3.3 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校教师对健身操舞认知状况 |
3.3.1 高校教师对健身操舞认知程度 |
3.3.2 高校教师对健身操舞推广的态度 |
3.3.3 高校教师参与健身操舞培训状况 |
3.3.4 教师视角调查健身操舞高校推广必要性 |
3.3.5 影响健身操舞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
3.4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高校学生健身操舞认知情况 |
3.4.1 学生对健身操舞理解情况 |
3.4.2 学生了解健身操舞途径情况 |
3.4.3 学生学习健身操舞动机情况 |
3.5 健身操舞在广西高校开展的有利因素 |
3.5.1 全民健身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
3.5.2 良好的外部基础为高校健身操舞提供条件 |
3.5.3 健身操舞项目适合高校学生参与 |
3.5.4 健身操舞可繁可简,形式多样 |
3.6 广西普通高校健身操舞推广存在问题 |
3.6.1 高校健身操舞特色化不明显 |
3.6.2 高校健身操舞教学内容单一 |
3.6.3 高校健身操舞动作编排活力有待增强 |
3.6.4 健身操舞推广组织力度偏弱 |
3.6.5 《舞动广西》与高校教学融合不足 |
3.7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健身操舞推广路径 |
3.7.1 鼓励高校积极参与健身操舞推广 |
3.7.2 动作创编融入活泼气息 |
3.7.3 促进高校教师健身操舞人才培养制度形成 |
3.7.4 积极组建高校健身操舞训练队 |
3.7.5 动作舞编排突出健身目的性和参与的普遍性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4)黑龙江省篮球裁判员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篮球裁判员研究现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黑龙江省篮球裁判员 |
4.1.1 基本情况调查 |
4.1.2 年龄层次分布 |
4.1.3 裁判员性别情况 |
4.1.4 裁判员职业现状 |
4.2 黑龙江省篮球裁判员知识结构 |
4.2.1 裁判员学历结构情况 |
4.2.2 裁判员英语水平情况 |
4.2.3 多媒体及先进比赛设备的水平 |
4.2.4 外出进修培训情况 |
4.3 黑龙江省篮球裁判员执裁经历情况 |
4.3.1 裁判员执裁比赛级别 |
4.3.2 裁判员执裁比赛动机 |
4.3.3 裁判员执裁比赛年限 |
4.4 黑龙江省篮球裁判员执裁保障情况 |
4.4.1 裁判员对比赛的需求及协调本职工作 |
4.4.2 单位领导的支持意见和高级别裁判指导 |
4.5 黑龙江省篮球裁判员培养对策 |
4.5.1 提高裁判员基本技能,重视职业道德的评审 |
4.5.2 科学的选拔机制,扩大选拔范围 |
4.5.3 创造学习机会,增加新规则新理论的培训 |
4.5.4 加大青年骨干裁判员队伍的建设 |
4.5.5 高校开设裁判专业课程,加强英语及多媒体等设备的应用能力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5)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政策背景 |
1.1.2 现实需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2.2.1 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 |
1.2.2.2 助推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
1.2.2.3 助推人文主义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1.1 公共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认识 |
1.3.1.2 公共体育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渗透 |
1.3.1.3 公共体育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渗透途径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2.1 问卷的设计 |
2.2.2.2 问卷效度的检验 |
2.2.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2.2.2.4 问卷的信度检验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人文主义 |
3.2 人文主义教育 |
3.2.1 人文主义教育的内涵 |
3.2.2 人文主义教育在教学中的体现 |
3.3 人文精神 |
3.4 体育课程 |
3.5 体育教学 |
3.6 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
3.7 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契合性 |
3.8 体育教学中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路径 |
4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现状 |
4.1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体育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认识的主观现状 |
4.1.1 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的理论认识 |
4.1.2 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责任认识 |
4.1.3 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必要性认识 |
4.1.4 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渗透的可行性认识 |
4.2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五维现状 |
4.2.1 公共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 |
4.2.2 公共体育课程及内容设置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 |
4.2.2.1 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
4.2.2.2 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内容 |
4.2.2.3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
4.2.3 公共体育课程方法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 |
4.2.3.1 公共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体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
4.2.3.2 公共体育教学危难教材的方法设计凸显人文性 |
4.2.4 公共体育课程组织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 |
4.2.4.1 公共体育教学组织多维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
4.2.4.2 公共体育教学要求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
4.2.4.3 公共体育教学比赛环节教学方法运用体现人文关怀 |
4.2.5 公共体育课程评价设计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情况 |
4.2.5.1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现人文关怀的维度 |
4.2.5.2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人文主义教育渗透欠佳 |
4.3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的路径选择 |
4.4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4.1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4.4.1.1 教师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不足 |
4.4.1.2 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人文主义教育渗透不够全面 |
4.4.1.3 教学内容设计比较传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
4.4.1.4 教学评价设计中过程评价体现不足 |
4.4.2 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2.1 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不足 |
4.4.2.2 传统体育教学影响深厚 |
4.4.2.3 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教材缺位 |
4.4.2.4 渗透人文主义教育量化考评缺失 |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6)尊巴对普通高校健美操公选课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尊巴研究现状 |
1.3.2 健美操在高校开展的研究 |
1.3.3 健美操对高校教学效果的研究 |
1.3.4 尊巴与健美操的融合研究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教学实验法 |
2.2.4 专家访谈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尊巴引入健美操课程的可行性调查分析 |
3.1.1 受访者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3.1.2 受访者参与健美操运动的情况调查分析 |
3.1.3 受访者对健美操课程态度情况调查分析 |
3.1.4 受访者对尊巴舞蹈的了解情况 |
3.2 尊巴应用于健美操公选课的教学计划 |
3.2.1 尊巴引入健美操课程的整体训练方案 |
3.2.2 尊巴引入健美操课程准备阶段的训练内容 |
3.2.3 尊巴引入健美操课程体能训练阶段的训练内容 |
3.2.4 尊巴引入健美操课程专项训练阶段的训练计划分析 |
3.3 尊巴引入健美操教学的实验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3.3.1 受试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对比分析 |
3.3.1.1 BMI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
3.3.1.2 肺活量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
3.3.1.350 米跑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
3.3.1.4 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
3.3.1.5 立定跳远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
3.3.1.6 仰卧起坐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
3.3.1.7800 米跑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
3.3.2 学生健美操评分情况对比分析 |
4.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大学生愿意尝试尊巴与健美操结合训练 |
4.1.2 尊巴引入健美操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
4.1.3 尊巴能够让健美操训练更具艺术性 |
4.2 建议 |
4.2.1 健美操课程内容需要与时俱进 |
4.2.2 以兴趣为引导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
4.2.3 健美操训练的艺术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7)新乡市普通高校“共享式”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前言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资料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数理统计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共享式”体育课的概念及特征 |
2.1 “共享式”体育课的概念 |
2.1.1 共享的内涵 |
2.1.2 “共享式”体育课的释义 |
2.2 “共享式”体育课的特征 |
2.2.1 开放性 |
2.2.2 合作性 |
2.2.3 互补性 |
第3章 “共享式”体育课的必要性分析——基于新乡市四所高校的调查 |
3.1 新乡大学城四所高校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
3.1.1 体育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
3.1.2 体育课程的资源达不到合理化配置 |
3.1.3 体育课程的效果能达不到预期目标 |
3.2 目前四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
3.2.1 过于强调理念转变的课程改革难以奏效 |
3.2.2 单独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改革效果不佳 |
3.2.3 当下体育课程改革的效益不高 |
3.3 推行“共享式”体育课的价值 |
3.3.1 可以投入较少的成本获得更好的效果 |
3.3.2 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 |
3.3.3 增加校际间的合作交流提升教学质量 |
第4章 “共享式”体育课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4.1 政策的支持 |
4.2 完善的硬件资源 |
4.3 丰富的人力资源 |
4.4 便利的地域资源 |
4.4.1 距离与交通 |
4.4.2 区域网络信息 |
4.5 主观基础——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共同愿景 |
4.5.1 学生有自我提升的需求 |
4.5.2 高校有提高教学质量的需求 |
4.5.3 高校有增进校际交流的需求 |
4.6 客观基础——高校教学资源的互补性 |
4.6.1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单一性 |
4.6.2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学科偏重不同 |
4.6.3 体育课管理制度的相似性 |
第5章 “共享式”体育课的模式选择 |
5.1 “共享式”课程的现有模式及分析 |
5.1.1 网络共享模式 |
5.1.2 集中统筹模式 |
5.2 确立明确的共享理念 |
5.2.1 高校校际管理者之间的沟通 |
5.2.2 高校校际教师之间的交流 |
5.2.3 高校校际学生之间的需求调研 |
5.3 共享式体育课的制度设计 |
5.3.1 建立四校联盟,确立高校间的信息共享机制 |
5.3.2 建立高校间的课程选修制度 |
5.3.3 完善高校间的教学培养制度 |
5.3.4 确立高校间的课程评价机制 |
5.4 共享式体育课的保障 |
5.4.1 高校的经济保障 |
5.4.2 学生授课场地保障、师资保障 |
5.4.3 学生的人身安全与交通保障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新乡市高校“共享式”体育课可行性调查问卷 |
附件2 新乡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的教师访谈提纲 |
附件3 高校管理层电话访谈记录 |
(8)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考核评价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概念的界定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外研究现状 |
1.3.4 创新点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特尔菲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山西省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现状调查分析 |
3.1.1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培养目标现状调查分析 |
3.1.2 山西省境内现行篮球普修课学科教学目标分析 |
3.1.3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内容情况调查分析 |
3.1.4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课程安排现状调查分析 |
3.1.5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的开课时间和课程持续时间现状调查分析 |
3.2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考核评价环节现状调查分析 |
3.2.1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的考核时间以及安排现状调查分析 |
3.2.2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考核方式方法的情况调查分析 |
3.2.3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考核内容现状调查分析 |
3.2.4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考核最终成绩的分配比例情况调查分析 |
3.2.5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参与考核评价主体现状调查分析 |
3.2.6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考核后的情况调查分析 |
3.3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现有教学安排以及现行考核评价环节存在的不足之处 |
3.3.1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有教学安排的不足之处 |
3.3.2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考核评价环节的不足之处 |
3.4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考核评价创新研究 |
3.4.1 考核内容的创新 |
3.4.2 考核方式的创新 |
3.4.3 考核成绩比例分配的创新 |
3.5 创新后的考核评价 |
3.5.1 平时成绩评定 |
3.5.2 技术评定 |
3.5.3 战术评定 |
3.5.4 理论课评定 |
3.6 创新后考核评价的验证 |
4.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2.1 将教学过程中课时量的多少作为衡量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
4.2.2 对高校课程设置时间和时段因地而异地进行适当调整 |
4.2.3 考核评价方式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中转移 |
4.2.4 增加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考核的内容 |
4.2.5 推广创新后的考核评价 |
5.致谢 |
6.参考文献 |
7.附件 |
8.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我国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的必要性 |
3 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中存在问题 |
3.1 缺乏明确的考核目的 |
3.2 忽视区别对待原则 |
3.2.1 重视终结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评价考核 |
3.2.2 忽视考核结果的评鉴 |
4 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的改革 |
4.1 明确体育课考核目的 |
4.2 观念上的改变 |
4.2.1 重视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
4.2.2 终结性考核评价与过程性考核评价结合 |
4.3 重视体育课考核成绩的评鉴 |
5 结论 |
(10)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普修课成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有关教育评价的研究 |
1.4.2 有关体操成绩评价内容的研究 |
1.4.3 有关体操成绩评价方法的研究 |
1.4.4 有关类似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成绩评价的研究 |
1.5 对学生体操普修课成绩评价进行研究的理论基础 |
1.5.1 体操教学的特点 |
1.5.2 体操教学的方法 |
1.5.3 体操教学设计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逻辑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概念的界定 |
3.1.1 评价概念 |
3.1.2 教学评价概念 |
3.1.3 学生成绩评价概念 |
3.2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分析 |
3.2.1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分析 |
3.2.2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规格分析 |
3.3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现状分析 |
3.3.1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安排现状 |
3.3.2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组织形式安排现状 |
3.4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普修课成绩评价现状 |
3.4.1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普修课成绩评价目的调查 |
3.4.2 成绩评价内容设置现状 |
3.4.3 学生成绩评价的主导者 |
3.4.4 学生成绩评价形式 |
3.4.5 学生成绩评价方法选择 |
3.4.6 成绩评价类型的选择 |
3.4.7 成绩评价模式的选择 |
3.4.8 学生成绩评价分值构成现状 |
3.4.9 学生成绩评价的反馈 |
3.5 成绩评价结果与学生技能水平调查 |
3.5.1 成绩评价标准等级 |
3.5.2 评价结果与学生技能水平的符合情况调查 |
3.6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新的评价理念执行的调查 |
3.6.1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新的评价理念的认知度调查 |
3.6.2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新的评价理念可行性调查 |
3.7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普修课成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
3.7.1 忽视了体育教育专业的特色 |
3.7.2 体操成绩分值比例分配的差异性较大 |
3.7.3 评价形式比较单一 |
3.7.4 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不全面 |
3.7.5 缺乏对学生成绩评价结果的反馈 |
3.7.6 评价标准宽严不济 |
3.8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普修课成绩评价问题的解决对策 |
3.8.1 围绕专业特色,优化内容体系 |
3.8.2 立足主要内容,确定分值比例 |
3.8.3 引入多媒体教学,创新评价过程 |
3.8.4 优化评价体系,健全评价指标 |
3.8.5 分析学生特点,建立反馈形式 |
3.8.6 确定评价标准,把控评价过程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期刊论文及科研情况 |
四、现行高校体育考核改革的可行性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运动类APP在河南省高校课外体育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 侯城林. 河南大学, 2020(02)
- [2]新时代我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王锐涛.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3]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校健身操舞开展现状与推广路径分析[D]. 王爱林.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黑龙江省篮球裁判员现状及对策研究[D]. 王成君.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02)
- [5]贵阳地区本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研究[D]. 刘欢.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6]尊巴对普通高校健美操公选课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莉珍.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7]新乡市普通高校“共享式”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D]. 张凯.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9)
- [8]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考核评价创新研究[D]. 程坤. 西安体育学院, 2017(12)
- [9]我国高校体育公共课考核制度探析[J]. 孙静.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09)
- [10]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普修课成绩评价研究[D]. 郭晓函. 河南大学,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