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尿Crosslaps检测在评估甲亢患者骨吸收中的临床应用

24小时尿Crosslaps检测在评估甲亢患者骨吸收中的临床应用

一、24小时尿Crosslaps检测评价甲亢患者骨吸收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江涛[1](2021)在《基于Pi3k/Akt/Bad通路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文中认为目的:1.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预测Pi3k/Akt和凋亡信号通路与肌少—骨质疏松症的关系。2.建立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并进行表型鉴定,明确Pi3k/Akt和凋亡信号通路参与肌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3.明确补肾健脾活血方在体内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并探讨Pi3k/Akt/Bad信号通路在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方法:1.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分析首先分别检索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ETCM数据库和TCMID数据库,筛选补肾健脾活血方活性成分及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分别检索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TTD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的疾病相关靶点,筛选骨质疏松症疾病靶点、肌少症疾病靶点和肌少—骨质疏松症疾病靶点,将骨质疏松症、肌少症和肌少—骨质疏松症在五大数据库中的疾病靶点取并集。将骨质疏松症并集后的靶点和肌少症并集后的靶点取交集,将两者所得交集靶点与肌少—骨质疏松症并集后的靶点取并集,排除重复靶点,得到肌少—骨质疏松症疾病相关靶点。将补肾健脾活血方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与肌少-骨质疏松症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中药-疾病靶点并构建中药-疾病-靶点调控网络。然后通过构建中药-疾病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并筛选核心靶点。最后将中药-疾病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中药-疾病靶点相关的信号通路,并对感兴趣的成分-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建立(1)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五组,即正常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地米组(Sham+DXM)、去势组(OVX)、去势+地米组(OVX+DXM),每组8只。其中,OVX组、OVX+DXM组均采用大鼠背侧入路双侧卵巢切除法切除大鼠双侧卵巢。Sham组、Sham+DXM组切除卵巢附近等体积大小的脂肪组织后逐层缝合肌肉和皮肤。术后除Control组外,各组大鼠给予青霉素钠8万单位/只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3天。各组大鼠术后恢复一周,一周后分别对Sham+DXM组、OVX+DXM组大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DXM)lmg/kg/d,连续2周。术后2个月,取材检测相关指标:①大鼠体重检测,②大鼠前肢抓力、四肢抓力检测,③大鼠DXA检测,④大鼠股骨远端micro CT检测,⑤大鼠股骨和腓肠肌HE染色、股骨TRAP染色。(2)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学变化上述实验中大鼠麻醉生效后,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碱性磷酸酶、钙和无机磷测试盒检测血清AKP、Ca和PI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PINP、β-CTx、IGF-1、E2 水平。(3)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成骨、成肌相关蛋白变化上述实验中大鼠麻醉生效后,迅速分离右侧股骨和右侧腓肠肌,剔除干净周围软组织,预冷PBS漂洗后,放冻存管中,超低温冰箱冻存。Western blotting检测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成骨相关蛋白OPG和Runx2、腓肠肌成肌相关蛋白MyoD1的表达变化。(4)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变化取上述实验中大鼠的右侧股骨和腓肠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和腓肠肌Pi3k、p-Akt和Akt蛋白表达变化。(5)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凋亡信号通路变化上述实验中大鼠麻醉生效后,迅速完整分离左侧股骨和腓肠肌,剔除干净周围软组织,预冷PBS漂洗后放10ml离心管中,多聚甲醛固定,对大鼠左侧股骨和腓肠肌分别进行TUNEL染色。取上述实验中大鼠的右侧股骨和腓肠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和腓肠肌Bc12、Bcl-xl和Bak蛋白表达变化。3.补肾健脾活血方通过调控Pi3k/Akt/Bad信号通路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1)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72只健康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六组,即正常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OS模型组(OS)、OS补肾健脾活血方组(OS+BSF)、OS雌二醇组(OS+E2)、OS阿仑膦酸钠组(OS+ALN),每组12只。其中,OS组、OS+BSF组、OS+E2组和OS+ALN组均采用大鼠背侧入路双侧卵巢切除法切除大鼠双侧卵巢。Sham组切除卵巢附近等体积大小的脂肪组织后逐层缝合肌肉和皮肤。术后除Control组外,各组大鼠给予青霉素钠8万单位/只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3天。各组大鼠术后恢复一周,一周后分别对OS组、OS+BSF组、OS+E2组和OS+ALN组大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DXM)1mg/kg/d,连续2周。造模时间3个月,3个月后,开始药物干预。从第4个月开始,每日分别给予各组相应药物。正常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OS模型组(OS),每天给予10ml/kg生理盐水灌胃。OS补肾健脾活血方组(OS+BSF)每天灌胃2.979g/kg中药复方煎剂。OS雌二醇组(OS+E2)每天灌胃一次0.104mg/kg雌二醇。OS阿仑膦酸钠组(OS+ALN)每天灌胃一次1.042mg/kg阿仑膦酸钠。连续用药3个月。3个月后,取材检测相关指标:①大鼠体重检测,②大鼠前肢抓力检测,③大鼠DXA检测,④大鼠股骨远端micro CT检测,⑤大鼠股骨和腓肠肌HE染色、股骨TRAP染色。(2)补肾健脾活血方改善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学指标上述实验中大鼠麻醉生效后,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碱性磷酸酶、钙和无机磷测试盒检测血清AKP、Ca和PI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PINP、β-CTx、IGF-1、E2 水平。(3)补肾健脾活血方增强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成骨、成肌相关基因表达上述实验中大鼠麻醉生效后,迅速分离右侧股骨和右侧腓肠肌,剔除干净周围软组织,预冷PBS漂洗后,放冻存管中,超低温冰箱冻存。RT-PCR检测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成骨基因OPG和Runx2、腓肠肌成肌基因MyoD1和Myogenin的表达变化。(4)补肾健脾活血方通过调控Pi3k/Akt/Bad信号通路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①取上述实验中大鼠的右侧腓肠肌,RT-PCR检测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腓肠肌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和Akt mRNA表达变化。②取上述实验中大鼠的右侧腓肠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腓肠肌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p-Akt和Akt蛋白表达变化。③上述实验中大鼠麻醉生效后,迅速完整分离左侧股骨和腓肠肌,剔除干净周围软组织,预冷PBS漂洗后放10ml离心管中,多聚甲醛固定,对大鼠左侧股骨和腓肠肌分别进行TUNEL染色。④取上述实验中大鼠的右侧腓肠肌,RT-PCR检测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腓肠肌凋亡信号通路中Bc12、Bcl-xl和Bad mRNA表达变化。⑤取上述实验中大鼠的右侧腓肠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腓肠肌凋亡信号通路中Bcl2、Bcl-xl和Bad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分析补肾健脾活血方中的54个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19个交集靶点来调控OS的发生。其中,作用靶点较多的活性成分(靶点数≥4)有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木犀草素(luteolin)和异鼠李素(isorhamnetin)。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的关键靶点有AKT1、AR、ESR1、FOS、TP53和CAV1。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RNA聚合酶Ⅱ基础转录因子结合、类固醇结合、核受体活性、转录因子活性、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基础转录机械结合、基础的RNA聚合酶Ⅱ转录机械结合、ATP酶结合、蛋白磷酸酶结合等可能与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0S的作用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MAPK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GnRH分泌、雌激素信号通路、生长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作用、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等均可能参与0S的发病。2.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建立(1)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去势、去势联合地米干预后,大鼠子宫萎缩,脂肪含量增加,骨矿含量降低,SMI和RSMI下降,前肢抓力下降,全身和股骨整体及局部骨密度下降,股骨远端骨微结构破坏加重,股骨远端破骨细胞增加,骨小梁变薄,骨髓脂肪化严重,肌肉脂肪浸润加重,肌核皱缩等,其中去势联合地米效果更明显。(2)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学变化与Control组、Sham组和Sham+DXM组相比,OVX+DXM组大鼠血清AKP、PINP和β-CTx含量明显增加,IGF-1、E2和Ca含量明显下降,PI有下降趋势。(3)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成骨、成肌相关蛋白变化去势联合地米干预后,大鼠股骨成骨蛋白OPG和Runx2蛋白表达下降,腓肠肌成肌蛋白MyoD1表达降低。(4)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变化去势联合地米干预后,股骨和腓肠肌Pi3k、p-Akt和Akt蛋白表达下降。(5)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凋亡信号通路变化去势联合地米干预后,股骨和腓肠肌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1蛋白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k表达增加。3.补肾健脾活血方通过调控Pi3k/Akt/Bad信号通路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1)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补肾健脾活血方干预后,OS大鼠子宫湿重下降,脂肪含量下降,骨矿含量增加,SMI和RSMI增加,前肢抓力增加,全身和股骨整体及局部骨密度增加,股骨远端骨微结构改善,股骨远端破骨细胞减少,骨小梁数量增加,骨髓脂肪化减轻,肌肉脂肪浸润减轻等,补肾健脾活血方和雌激素、阿仑膦酸钠作用效果相当。(2)补肾健脾活血方改善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学指标与Control组相比,OS组血清AKP、IGF-1、E2、PI明显下降,Ca有下降趋势,PINP和β-CTx明显增加。与OS组相比,BSF、E2和ALN明显提升血清AKP、IGF-1、E2和PI水平,Ca有升高趋势,BSF、E2和ALN明显降低血清PINP水平,β-CTx有下降倾向。(3)补肾健脾活血方增强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成骨、成肌相关基因表达补肾健脾活血方干预后,大鼠股骨成骨基因OPG和Runx2基因表达增加,腓肠肌成肌基因MyoD1和Myogenin基因表达增加。(4)补肾健脾活血方通过调控Pi3k/Akt/Bad信号通路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①通过腓肠肌RT-PCR检测发现,与Control组和Sham组相比,OS组大鼠腓肠肌Pi3k、Akt mRNA表达明显下降;与OS组相比,补肾健脾活血方、雌激素和阿仑膦酸钠明显增加Pi3k、Akt mRNA表达。②通过腓肠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与Control组和Sham组相比,OS组大鼠腓肠肌Pi3k和Ak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与OS组相比,补肾健脾活血方明显增加Pi3k和Akt蛋白表达;与OS组相比,雌激素明显下调Akt蛋白表达;与OS组相比,阿仑膦酸钠明显增加Pi3k蛋白表达,下调p-Akt和Akt蛋白表达。③通过股骨TUNEL染色及凋亡率测定发现,OS组、OS+BSF组、OS+E2组大鼠股骨TUNEL染色凋亡率较Control组和Sham组明显增加,OS+BSF组大鼠股骨TUNEL染色凋亡率较OS组明显下降,表明OS大鼠股骨凋亡细胞增加,补肾健脾活血方明显降低OS大鼠股骨细胞凋亡率,抑制OS大鼠股骨细胞凋亡。④通过腓肠肌TUNEL染色及凋亡率测定发现,OS组大鼠腓肠肌TUNEL染色凋亡率较Control组和Sham组明显增加,OS+BSF组、OS+E2组、OS+ALN组大鼠腓肠肌TUNEL染色凋亡率较OS组明显下降,表明OS大鼠腓肠肌凋亡细胞增加,补肾健脾活血方、雌激素和阿仑膦酸钠明显降低OS大鼠腓肠肌细胞凋亡率,抑制OS大鼠腓肠肌细胞凋亡。⑤通过腓肠肌RT-PCR检测发现,与Control组和Sham组相比,OS大鼠腓肠肌抗凋亡蛋白Bc12和Bcl-xl mRNA表达明显下降,促凋亡蛋白Bad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OS组相比,补肾健脾活血方、雌激素和阿仑膦酸钠明显提高腓肠肌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l mRNA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d mRNA表达。⑥通过腓肠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与Control组和Sham组相比,OS大鼠腓肠肌抗凋亡蛋白Bcl-xl明显降低,促凋亡蛋白Bad明显增加。与0S组相比,补肾健脾活血方和雌激素明显提高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l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d表达,这与基因表达相一致。结论:1.补肾健脾活血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防治OS,其中Pi3k/Akt/Bad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控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生理病理过程。2.去势联合地米可成功构建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Pi3k/Akt和凋亡信号通路均参与肌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3.补肾健脾活血方在体内通过调控Pi3k/Akt/Bad信号通路防治大鼠肌少—骨质疏松症。

王晨怡[2](2021)在《外源性左甲状腺素补充或抑制治疗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既往关于左甲状腺素(L-T4)抑制治疗对骨代谢影响的结果尚不一致。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L-T4补充或抑制治疗对甲状腺疾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潜在影响及时间-效应关系,进而探讨不同浓度L-T4和促甲状腺素(TSH)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1)临床观察:依据纳排标准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分化型甲状腺癌、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各40例,详细获取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于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分别测定FT3、FT4、TSH、BALP、Ca、P、PTH、25-OHVD、BGP、PINP等实验室指标的水平。留取晨尿检测尿Ca、Cr,计算尿Ca/Cr值。应用Lunar i DXA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正位腰椎(L1~4)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给予个体化生理剂量左甲状腺素(12.5~50μg/天)替代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和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给予超生理剂量左甲状腺素(100~300μg/天)和小剂量左甲状腺素(25~100μg/天)抑制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后3、6、9月复查上述血清学指标和骨密度。(2)实验部分:取新生(<24h)SD大鼠10只,削取颅盖骨进行细胞培养,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L-T4(0,10,50,100,1000μg/m L),TSH(0,0.1,0.4,4.0,10,100ng/ml),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水平的L-T4和TSH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矿化结节染色及硝基苯磷酸盐法测定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析成骨细胞的分化能力。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患者L-T4治疗后TSH水平在第6个月降至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但整体上对L1~L4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均无显着影响(p>0.05)。(2)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经大剂量甲状腺素治疗,FT3和FT4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与治疗前差异显着(p<0.05);9个月时TSH水平抑制在0.13±0.05u IU/m L,与治疗前比较p<0.05;成骨标志物如BALP、BGP、PINP持续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之相反,PTH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走向(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该组患者的腰椎和全髋骨密度从治疗6个月开始都有所降低,9个月时下降明显(p<0.05),其中髋部的骨密度下降较腰椎更显着(0.074 vs 0.134)。(3)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TSH在第9个月时被成功抑制在正常范围内的较低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BGP也在正常范围内逐步缓慢升高,统计学差异显着(p<0.05);同样地,PINP水平也明显上升,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外源性L-T4治疗过程中对腰椎和股骨骨密度无显着影响(p>0.05)。(4)L-T4干预组,成骨细胞增殖促进率和分化促进率随着L-T4浓度增加逐渐增高,100μg/m L组成骨细胞的增殖促进率和分化促进率最高,此后随着浓度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5)TSH干预组,成骨细胞增殖促进率和分化促进率也呈现剂量依赖式的增加,当TSH浓度为4ng/m L时达最高点,此后尽管TSH浓度增加,成骨细胞增殖促进率和分化促进率无明显增加。结论(1)临床观察揭示生理剂量L-T4可安全用于甲状腺结节及亚临床甲减的患者而对骨密度无明显作用。分化型甲状腺癌TSH抑制治疗,超生理剂量L-T4会加快骨转换速率,使骨密度降低。提示疾病随访过程中应注意监测骨密度的变化,及时干预以预防骨质疏松乃至骨折的发生。(2)实验显示外源性L-T4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100μg/m L)与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呈现正相关,L-T4>100μg/m L时对成骨细胞的作用降低。TSH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4 ng/m L)与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呈现正相关,TSH>4ng/m L时显示会降低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L-T4和TSH浓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骨代谢的变化。

刘昕怡[3](2020)在《益养丸防治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益养丸对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以及安全性。方法:将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患者,中医辨证属于气阴两虚证的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原有TSH抑制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养丸干预的为治疗组,仅用TSH抑制治疗的为对照组,治疗3个月。编制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Holter、心电图、血压、甲功、肝肾功、血脂等检查结果,以及治疗前后不适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等统计方法。以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olter、心电图所示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血压、肝肾功能、血脂、血常规的变化及不适症状量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作为评价标准,评估益养丸对甲状腺癌TSH抑制治疗亚甲亢患者的心律失常的改善作用,甲状腺癌术后不适症状的缓解作用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心动过速、早搏等心律失常改善率(70.00%)显着优于对照组(37.50%),治疗组血压偏高改善率57.14%优于对照组33.33%,治疗组平均血压114.06/71.14mmHg低于对照组132.00/81.78mmHg,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益养丸可以一定程度改善心肌缺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脂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适症状评分总分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总分平均4.9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08分,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项症状中:脱发掉发、头晕耳鸣、眼干目痛、口干咽燥、颈部憋闷、声音嘶哑、痰多质粘、气短懒言、心悸不宁、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多食易饥、便干便秘、失眠多梦、闷闷不乐、烦躁易怒、手足麻木、腰膝酸软、体重增加20项症状,治疗后单项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组内有统计学差异(P<0.05)。口干咽燥、心悸不宁、神疲乏力、自汗盗汗、闷闷不乐、烦躁易怒6项症状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分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从治疗第一个月开始到疗程结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有显着差异(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70%。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治疗后甲功各项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FT3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P<0.05)。SF-36生活质量量表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组内比较升高数值的差值较对照组更高。各个维度方面,治疗组PF、BP、GH、VT、SF、MH共6个维度分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其中VT项(P=0.019<0.05)有明显差异。结论:益养丸可以改善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亚甲亢患者的心动过速、早搏等心律失常,降低血压,缓解甲状腺癌术后不适症状,改善患者身体健康,提升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王翌[4](2019)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与骨密度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的疾病分布情况,比较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情况,进一步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参考范围内的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查阅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病院以“T2DM”为主要诊断收住院的病例,剔除掉符合排除标准者,共纳入T2DM患者3925例。根据疾病状态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即甲功正常组,3474例)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组(即甲功异常组,451例),甲功异常组又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组(即甲亢组,包括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即甲减组,包括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了解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在T2DM患者中的疾病分布情况。分析T2DM患者甲功正常组合并OP的患病情况。进一步筛选出符合标准且病例资料完整的甲功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216例,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由低到高的三分位数,分别将入组患者分为A、B、C三组,比较三组患者间全髋BMD和全部腰椎BMD的差异;研究全髋BMD和全部腰椎BMD与TSH、FT3、FT4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全髋BMD和全部腰椎BMD的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925例T2DM患者,其中甲功异常为451例,患病率为11.5%,包括甲亢患者29例,患病率为0.7%,甲减患者422例,患病率为10.8%。其中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分别为0.4%、0.3%、1.8%、9.0%。甲功异常患者中以亚临床甲减组所占比例最大。(2)比较甲功正常组、甲亢组和甲减组的OP患病率,三组间合并OP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将甲功正常组患者按年龄≤44岁、4559岁、≥60岁分为三个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加,T2DM甲功正常患者的OP患病率增加。三组间合并OP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甲功正常的T2DM女性患者合并OP的比例高于男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甲功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中,FT3三分位数分组时,A组(即FT3正常低值组)的全髋BMD低于C组(即FT3正常高值组)(P<0.05);FT3三分位数分组时,三组患者全部腰椎BMD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TSH、FT4三分位数分组时,三组患者的全髋BMD和全部腰椎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甲功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全髋BMD与糖尿病病程、BMI、臀围、FT3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ALP呈负相关(P<0.05),与高血压病程、脉搏、腰围、SBP、DBP、FPG、HbA1c、Ca、P、TC、TG、HDL-C、LDL-C、TSH、FT4、TGAb、TPOAb无相关性(P>0.05)。全部腰椎BMD与BMI、腰围、臀围呈正相关(P<0.05),与P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脉搏、SBP、DBP、FPG、HbA1c、Ca、TC、TG、HDL-C、LDL-C、TSH、FT3、FT4、TGAb、TPOAb无相关性(P>0.05)。(7)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甲功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中,ALP是全髋BMD减小的危险因素(P<0.05);BMI、FT3是全髋BMD减小的保护因素(P<0.05)。P是全部腰椎BMD减小的危险因素(P<0.05),BMI是全部腰椎BMD减小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1)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为11.5%,且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所占比例最大。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OP的患病率随之增加,且女性患者OP患病率高于男性。(2)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中,FT3与全髋BMD呈正相关、与全部腰椎BMD无关,FT3为全髋BMD降低的保护因素。TSH、FT4与全髋BMD和全部腰椎BMD均无关。

刘纳[5](2019)在《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与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25-羟维生素D2、D3(25-OHD2、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TH)、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测定(β-CTX)]的含量,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早期筛查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病变,为及时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临床期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在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病房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30例(DM组,A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30例(DN组,B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女性7例,男性23例,观察组:女性8例,男性22例。纳入方法:1.糖尿病诊断依照1999年美国ADA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执行:1.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糖≥7.0mmol/L。3.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注:空腹状态是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异常)以上三条只要任意一条连续2次复查阳性,便可诊断糖尿病。2.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即Mogensen分型中的糖尿病肾病IV期,即尿微量白蛋白>300mg/24h,尿常规示蛋白定性(≥1+),血肌酐及尿素氮正常,肾小球滤过率>20ml/min。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检测项目及骨密度、骨代谢标记物相关信息:所有人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25-羟基维生素D2、D3(25-OHD2、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TH)、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测定(β-CTX)、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C-P)、空腹血糖(FPG)、血清钙离子、血清磷离子,并收集病程、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等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的数据。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颈、全髋及腰椎L1-4区骨密度BMD值(g/cm2)及T-score值和Z-score值。结果:所有的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使用四格表卡方检验,不适用于卡方检验的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纳入观察指标之间对研究对象的关系。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出结果如下:(1)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即观察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即对照组比较血PTH升高(P<0.05),25-羟基维生素D2、D3(25-OH-D2、D3)正常白蛋白尿组高于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P<0.05)。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的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的β-胶原降解产物测定(β-CTX)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与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比较,两组血钙、血磷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测得出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病变高于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及病程构成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对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做Pearson相关分析,25-羟基维生素D2与腰1-4全部腰椎及股骨颈及整体髋关节BMD值呈正相关,25-羟基维生素D3与腰2-4及全部腰椎及股骨颈及整体髋关节BMD值呈正相关,25-羟基维生素D2、D3与PTH具有负相关,25-羟基维生素D2、D3与血清钙离子呈正相关。PTH与腰1、腰2 BMD值呈负相关,β-CTX与腰椎、股骨颈及整体髋关节BMD值呈负相关。25-羟基维生素D2、D3的相关系数平均在0.2-0.4,PTH及β-CTX的相关系数平均在0.1-0.2。(4)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25-羟基维生素D2与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患病率呈负相关,PINP与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患病率呈正相关。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当25-羟基维生素D2每降低1nmol/L时,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患病风险将升高0.78倍;当PINP值每升高1ng/mL时,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患病风险将升高0.879倍。25-羟基维生素D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保护因素。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尿蛋白阳性后,易出现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病变,骨代谢标记物(25-OHD2、D3、PTH、PINP、β-CTX)可出现相应变化,而且早于骨密度值的改变。(2)在本研究骨代谢标记物中,25-羟基维生素D与骨密度值的相关性系数最高,并且为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患病风险的较敏感指标,可作为临床期肾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预测因子,在临床上应着重监测。

杨梅[6](2019)在《睾酮与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大量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睾酮水平低下可引起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水平等的升高,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我们课题组前期临床研究也发现,对诊断睾酮低下的中老年男性进行生理剂量睾酮补充治疗,发现其能改善糖脂代谢[1]。课题组进一步做了大鼠动物实验,即通过对去势SD大鼠予以不同浓度梯度睾酮干预,观察发现睾酮缺乏大鼠会出现不同程度糖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等[2-3]。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本研究旨在探讨睾酮水平的变化与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在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在40—60岁。根据详细的病史、体检及男性骨密度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是单纯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各组均40例,共120例。同时选择同时间段于我院进行体检示身体健康人员40例作为对照,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病史并记录。首先采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如身高(m)、体重(kg),并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检指标,包括性激素指标:外周血血清睾酮(T)、血清雌激素(E);骨代谢相关指标:骨钙素(BGP)、降钙素(CT)及甲状旁腺素(PTH)、N-端骨钙素(N-MIDOCN)、总1型胶原N-端前肽(t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碱性磷酸酶(AKP)、钙(Ca)、血清镁(mg)、血清磷(P)。结果:1、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骨代谢异常程度的加重,睾酮下降更明显;2、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骨代谢指标tP1NP、β-Crosslaps均高于正常组(p<0.05),且随着骨代谢程度的加重,tP1NP升高,β-Crosslaps降低。3、各组患者在AKP、Ca、Mg及P指标均未见显着差异(p>0.05);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减少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CT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CT及T/E2两项指标,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显着低于其余三组(p<0.05)。4、睾酮与LDL-C呈负相关(P<0.05),与HDL-C呈正相关(P<0.05),与TC、TG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1、血清睾酮是反映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指标之一,当血清睾酮水平下降时,胰岛素抵抗指标升高,骨形成抑制增加,睾酮缺乏可能打破了血糖与胰岛素内环境的稳定,同时促进骨吸收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2、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睾酮水平显着低于其余三组且睾酮与雌二醇比值也显着低于其余三组,提示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主导性激素睾酮的分泌减少存在密切关联。3、睾酮可调节血脂代谢:当睾酮水平较高时,LDL-C下降,HDL-C升高,反之,LDL-C升高,HDL-C下降。

徐蕊[7](2017)在《水解乳糖牛奶、豆浆对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并比较水解乳糖牛奶和豆浆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为指导绝经后女性从合理膳食、科学补充途径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本研究从襄樊市多个社区招募年龄45-65岁、符合条件的志愿者。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45-65岁,自然绝经1年以上的,所有入选研究对象BMD诊断T值:-2.5<T≤1。排除标准为:排除严重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结缔组织疾病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并且使用过或超过3个月使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最终筛选并纳入94例自愿参与人群干预研究的绝经后妇女。2.针对招募人群的骨密度相关因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本研究设计为随机、非盲、对照干预试验,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水解乳糖牛奶组、豆浆组及对照组三组。本研究干预期为6个月,水解乳糖牛奶组的研究对象从试验开始后6个月内每天饮用500ml水解乳糖牛奶;豆浆组的研究对象每天饮用500ml(按推荐豆水比为1:12)的豆浆;对照组不使用安慰剂。分别在试验开始时和试验结束后,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iscovery-W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研究对象腰椎L1-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同时在这两个时点分别测定血糖血脂水平、血清β-骨胶原交联(Beta Crosslaps,β-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rocollagen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N端中段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N-MID-OT)水平。结果1.在试验结束后,三组研究对象的腰椎BMD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对照组的腰椎BMD有显着性下降(P<0.01)。水解乳糖牛奶组和豆浆组在6个月干预后中的BMD下降幅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水解乳糖牛奶组的T值下降幅度显着低于豆浆组(P<0.05)。2.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在绝经早期骨代谢指标处于高水平;在试验前和试验结束后比较骨代谢指标,三组的血清β-CTx、P1NP、N-MID-OT水平较基线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三组的血清N-MID-OT水平较基线水平均有显着性上升(P<0.01),对照组的血清β-CTx含量较基线有显着性升高(P<0.05),水解乳糖牛奶组和豆浆组的PINP浓度较基线有显着性升高(P<0.01)。水解乳糖牛奶组和对照组的PTH水平较基线均有升高,而豆浆组的PTH水平较基线略有降低,差异均没有显着性(P>0.05)。但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三组研究对象的的骨代谢指标总体组间变化差异均没有显着性(P>0.05)。结论1.6个月长期饮用500m L/天水解乳糖牛奶和豆浆对绝经后妇女的骨量流失有显着的抑制作用。2.本研究中,研究对象的绝经早期处于骨转换率活跃期,绝经后妇女饮用6个月500ml的水解乳糖奶或豆浆减少骨量流失,可能是通过促进其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和骨转化作用。但考虑到本研究干预期限只有6个月,比较水解乳糖牛奶和豆浆对BMD及骨代谢的干预显着性效果可能还需要长期的研究试验进一步证实。

吕云罡[8](2017)在《氟中毒对雌激素缺乏诱导骨质疏松的影响以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雌激素缺乏诱导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的建立与鉴定目的:建立操作性强、病理特征明显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该疾病的病理以及药物研发和药物作用机理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主要分为4大类,即激素干预型、营养型、废用型和其它类型等。其中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模型是目前骨质疏松研究中最为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主要用于研究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因此,本实验通过对雌性Balb/c小鼠行卵巢摘除术,以建立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小鼠模型,并通过影像以及ELISA、PCR等分子技术鉴定模型成功与否,为后续的机制研究奠定可靠的模型基础。方法:六月龄雌性Balb/c小鼠20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和去卵巢组(ovariectomized,Ovx),每组10只。3个月造模结束后称量动物体重,随后断颈处死动物,解剖卵巢,并称重。取出小鼠两侧胫骨,行HE常规染色,并于光镜下观察骨组织结构;使用Micro-CT检测骨密度,观察骨组织显微结构。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小鼠体重并无明显变化,Ovx组小鼠子宫重量下降了 76%,证明卵巢摘除手术成功。骨组织形态学检测表明:与Sham组相比,Ovx组小鼠胫骨近端的骨皮质厚度明显减低,而且骨髓腔中空。此外,Ovx组第3腰椎的骨小梁体积变小、变薄。Ovx小鼠的骨小梁平均宽度变小、骨小梁的间距增大。与Sham组相比,Ovx组小鼠的骨密度(BMD)明显降低。结论:本次实验选用卵巢摘除骨质疏松小鼠模型,其病理形态明显,而且模型操作简单、易于复制,是制备骨质疏松模型较为可靠的方法。第二部分:氟中毒对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目的: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会导致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被激活,进而加速骨质吸收,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临床表现。以往的研究表明,干扰素γ(interferon γ,IFN-γ)能增加骨吸收,而且可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关(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此外,氟中毒可增加患者发生骨折和氟斑牙的风险,并且可抑制绝经后妇女的成骨细胞,但其潜在的机制仍是未知的。本部分实验通过选用野生型Balb/c雌性小鼠(WT)和IFN-γ基因敲除的Balb/c雌性小鼠(IFN-γ-/-),通过对小鼠进行卵巢摘除(Ovx)、高氟摄入等一列体内实验,同时选用RAW264.7细胞进行体外研究,利用影像学检测、QPCR、western blot等检测手段,试图探讨雌激素缺乏、氟中毒、或二者同时存在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为后续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方法:为了探讨高氟摄入(氟中毒)是否参与了雌激素缺乏诱导的骨质疏松,我们将野生型Balb/c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F组(Ovx+F),并分别测试了各组小鼠中包括BV/TV、Ob.S/BS、Oc.S/BS、Tb.N、Tb.Sp、Oc.N/B.Pm、Oc.S/BS以及ES/BS在内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为了探讨IFN-y是否参与了氟诱导的Ovx骨质疏松模型,我们对比了饮用或未饮用含F水Ovx组小鼠骨髓中IFN-y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此外,我们使用IFN-γ-/-小鼠并对其进行卵巢摘除,对比了摄入或未摄入F后,小鼠的BMD、血清CT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随后我们将WT小鼠的T细胞过继转移给以上各组裸鼠,再次检测各项参数变化。为了揭示其中的分子机制,我们选用RAW264.7细胞,通过雌激素和/或F处理,检测了 IFN-γ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通过分子手段敲除ERα或ERβ,重复以上细胞处理方式和检测指标。结果:在体内研究中,与Ovx组相比,Ovx+F组表现出对BV/TV、Ob.S/BS、Oc.S/BS、Tb.N、Tb.Sp、Oc.N/B.Pm、Oc.S/BS 以及 ES/BS 等参数具有更大的影响。结果确证了氟中毒可以加剧雌激素缺乏诱导的骨质流失。此外,与Sham组小鼠相比,Ovx组小鼠BMMs中IFN-y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表达增加,分别升高了 0.35倍和0.42倍。而与Ovx组相比,Ovx+F对于IFN-γ的诱导作用更为显着,分别升高了 0.93(mRNA水平)和0.98倍(蛋白质水平)。这意味着IFN-γ极有可能参与了氟中毒诱导的骨质疏松。随后,我们利用IFN-γ基因敲除小鼠(IFN-γ-/-)证明这一假设,结果显示在Sham组、Ovx组以及Ovx+F组中,IFN-γ基因敲除后,动物的骨密度和血清碳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CTx)并未受到影响,说明IFNγ基因缺失会导致去卵巢以及F刺激的作用消失。然而,当将WT小鼠的T细胞过继转移给裸鼠后,与Sham组相比,Ovx组裸鼠的BMD显着降低,而且NaF可加剧这一过程。这再次确证了 IFN-γ在介导雌激素和/或F诱导骨质疏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雌激素能抑制IFN-y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然而,NaF却表现出诱导IFN-γ的作用。随后,我们利用shRNA分别阻断ERα和ERβ,并用雌激素和/或F刺激细胞。结果发现,NaF诱导IFN-γ表达正是由ERα介导的,而ERβ并不参与这一过程。结论: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氟中毒通过刺激IFN-γ而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风险。当特异性阻断小鼠的IFN-γ信号(IFN-γ-/-),无论雌激素缺乏(去卵巢手术)或者高氟刺激均未能引起骨质流失。此外,本研究发现,氟可以增加IFN-γ的表达,并导致骨质流失,而这一过程是由ERα介导的,而不是ERβ。所有这些结果表明,抑制IFN-y水平可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症新的靶点。第三部分: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影像特征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评估及临床影像特征。材料和方法:选取生育期健康妇女及绝经后10-12年的骨质疏松患者各45例,生育期健康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作为研究组。所有实验对象全部测定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ath-K)、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5b)、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降钙素(Calcitonin,CT)、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ligand,RANKL),拍摄尺桡骨正侧位、胫腓骨正侧位、骨盆正位、腰椎正侧位片,行腰椎CT及常规MRI扫描,同时测量L1-L4椎体松质骨的平均CT值,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ry,DXA)测量L1-L4椎体骨质密度,记录各椎体的骨密度、个体平均骨密度及T值。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对2组的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个体平均T值、平均BMD值两两比较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其中,骨质疏松组内的CT值阳性数与DXA测得T值阳性数之间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组E2明显降低,FSH和LH明显增高,T值=-2.75 ±0.94,BMD 值=0.631 ± 0.197;RANKL、Cathepsin K、TRACP-5b 增高,ALP、OPG、Calcitonin减低。45例骨质疏松患者中,DXA只检出39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椎体呈栅栏状。X线平片检出26例,CT检出45例。MRI于T1WI序列表现为椎体内斑片状或均匀性信号增高,检出37例。结论: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抑制成骨细胞活性的同时增强了破骨细胞活性,最终导致骨质疏松。DXA能够定量测定骨密度,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能够选择性测量椎体松质骨的CT值,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与评估更为敏感。第四部分:氟中毒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影像改变以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目的:通过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氟中毒妇女的影像学表现及生化指标的改变,了解氟中毒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取绝经后10-12年的骨质疏松患者及合并氟中毒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各35例。所有实验对象全部测定血氟、尿氟、Cath-K、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CP-5b)、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降钙素(Calcitonin,CT)、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kappa B ligand,RANKL),拍摄尺桡骨正侧位、胫腓骨正侧位、骨盆正位、腰椎正侧位X线平片,行腰椎CT及常规MRI扫描,同时测量L1-L4椎体松质骨的平均CT值,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测量L1-L4椎体骨质密度,记录各椎体的骨密度、个体平均骨密度及T值。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平均年龄、平均 BMI、Cath-K、TRACP-5b、ALP、Calcitonin、OPG、RANKL、个体平均 T值、平均BMD值、平均CT值两两比较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当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对比,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氟中毒妇女的血氟、尿氟、RANKL、CathepsinK、TRACP-5b 增高,ALP、OPG、Calcitonin 减低;L1-L4椎体平均CT值减低,T值、BMD值增高;所有病例X线平片及CT检查表现为骨纹理增粗、稀疏,骨密度减低,骨间膜、肌腱、韧带骨化。MRI于T1WI序列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结论:氟中毒可加重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程度。

李敏侠[9](2016)在《慢性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和骨转换指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舌l(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是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KD-MBD表现多样,包括钙、磷、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等生化指标的异常,骨病和血管钙化三个方面。其中,矿物质代谢紊乱是CKD-MBD的关键,也是骨病和血管钙化的基础病因,而骨的改变处于CKD-MBD的核心。由于骨活检是有创,难以重复的检查,因而,寻找MBD的可能的生化指标检测,将能为CKD-MB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虽然KDIGO指南对于部分指标给予了建议,但是相关证据的临床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CKD患者血尿钙、磷,维生素D的变化以及骨转化指标的改变,探寻相关指标在CKD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为这些生化指标在MBD诊治中的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观察性研究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肾科住院,符合慢性肾脏病诊断的患者。1)筛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并且进行了24小时尿钙、磷排泄检查的患者共204例,测定按照肾功能进行分组,观察血尿钙、尿磷随肾功能变化的趋势,分析尿钙磷排泄的影响因素;2)筛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CKD患者,按照肾功能进行分组,观察CKD患者25(OH)D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3)筛选资料完整并且检测血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amino-terminal peptide, PINP)、1型胶原降解产物(Type I 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 β-CTX)、骨钙素(osteocalcin, OC)的CKD患者,按照肾功能进行分组,观察性研究三项骨转换指标的变化。结果:1)筛选完成24小时尿钙磷排泄的患者204例,按照肾功能分为CKD1、 CKD2、CKD3a、CKD3b、CKD4、CKD5期,各组间血Ca、血P、24h尿钙、24h尿磷排泄有统计学差异:绘制血Ca、血P、24小时尿钙、24小时尿磷随肾功能的变化图,尿Ca随肾功能下降逐渐减少,血钙在eGFR<40ml/min/1.73m2时开始<2.25mmol/L:等所有患者按照性别进行组后发现,男性的尿钙排泄高于女性(1.65±1.62 vs 1.01±1.00,P=0.00),尿磷排泄高于女性(15.91±13.66 vs 10.61±4.73,P=0.00),根据体重进行校正后24h尿钙仍有统计学差异,24h尿磷无差异;分析绝经期后女性与相应年龄的男性,体重校正后男女两组患者的24h尿钙、24h尿磷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24h尿钙、24h尿磷的排泄均可受到性别的影响。2)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CKD2-5期患者207名,其中40.1%为女性,25(OH)D水平大于15 ng/ml的患者占20.3%。 25(OH)D随肾功能的下降逐渐下降;多元线性回顾分析发现24h蛋白尿(B=-1.54,P=0.00)、血钙(B=5.07,P=0.04)与25(OH)D相关;3)筛选资料完整,进行了PINP、β-CTX、骨钙素检测的患者263例,按照肾功能分组分析,随着肾功能下降,PINP、β-CTX、骨钙素水平均明显升高;筛选有尿PINP、尿β-CTX检测完整资料的患者69例,尿中PINP、β-CTX随肾功能下降逐渐增加;相关分析显示骨钙素水平与PINP、β-CTX相关,PINP和P-CTX也存在相关性。结论:CKD患者血Ca水平随肾功能下降而逐渐下降,血磷随肾功能的下降而逐渐升高;eGFR<10ml/m in/1.73m2时开始出现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性别可能在尿钙排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中国北方慢性肾脏病患者,25(OH)D水平较低,尿蛋白和血钙可能与25(OH)D水平有关。随肾功能下降,骨转换增快。

张萌萌[10](2014)在《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吸收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代谢产物或非胶原蛋白。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并且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随着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技术逐渐成熟,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不同来源的标本、不同方法、不同设备、不同试剂、人的不同年龄段、不同种族和不同性别等,检测结果存在差异。至今,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国内外尚无统一检测标准;为此,将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技术应用与质量控制,分别整理、凝炼成一篇为各位同仁可读、可用、可参考的文字材料。期待通过"共识"为推动临床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技术的提高,规范检测流程,建立科学的参考范围,使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规范诊断、规范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评价及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24小时尿Crosslaps检测评价甲亢患者骨吸收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4小时尿Crosslaps检测评价甲亢患者骨吸收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i3k/Akt/Bad通路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详细摘要
附件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一、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背景及提出
        二、肌少—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三、肌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四、肌少—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五、肌少—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第二节 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传统医学研究进展
        一、传统医学对肌少—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二、传统医学在肌少—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进展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背景
        二、技术路线
    第二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PI3K/AKT/BAD信号通路在肌少—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
        一、Pi3k/Akt信号通路的起源及生物学作用
        二、细胞凋亡的起源及生物学作用
        三、Pi3k/Akt/Bad信号通路在肌少—骨质疏松症中的调控作用
第三章 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背景
        二、技术路线
    第二节 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肌少一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学变化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四节 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成骨、成肌相关蛋白变化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五节 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变化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六节 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凋亡信号通路变化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四章 补肾健脾活血方通过调控PI3K/AKT/BAD信号通路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背景
        二、技术路线
    第二节 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补肾健脾活血方改善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学指标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四节 补肾健脾活血方增强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成骨、成肌相关基因表达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五节 补肾健脾活血方通过调控PI3K/AKT/BAD信号通路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外源性左甲状腺素补充或抑制治疗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一、前言
    二、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临床资料采集
        2.2.2 血清学数据采集
        2.2.3 骨密度测定
        2.2.4 治疗方案
        2.3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3.1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治疗前后甲功、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
        3.2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治疗前后甲功、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
        3.3 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治疗前后甲功、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
    四、讨论
    五、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2 原代成骨细胞培养鉴定及处理
        2.2.1 原代成骨细胞培养
        2.2.2 茜素红染色法
        2.2.3 碱性磷酸酶染色法
        2.3 MTT法分析细胞增殖
        2.4 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2.5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3.1 成骨细胞形态观察
        3.2 碱性磷酸酶染色
        3.3 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
        3.4 不同浓度L-T4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3.5 不同浓度TSH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四、讨论
    五、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素对骨代谢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益养丸防治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1. 缓解术后TSH抑制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是研究热点
        2. TSH抑制治疗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3 预防心血管不良反应重在“双风险评估”
        4. TSH抑制导致骨质疏松的防治研究
        5. TSH抑制治疗或可影响脂代谢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甲状腺癌术后中医药研究进展
        1. 中医对甲状腺癌的认识和治疗
        2. 甲状腺癌术后病因病机与辨证研究
        3. 甲状腺癌术后不良反应的中医干预研究
        4. 中医药降低甲状腺癌复发风险研究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4 分组与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及方法
        1.6 疗效判定
        1.7 伦理问题与风险对策
        1.8 数据录入及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基线比较
        2.2 心血管及血脂异常发生及治疗情况
        2.3 不适症状量表评分及改善情况
        2.4 甲状腺功能情况
        2.5 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
        2.6 安全性指标变化
    3. 讨论
        3.1 DTC术后TSH抑制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以心律失常为主
        3.2 甲状腺癌术后证候及治法分析
        3.3 益养丸的作用机理
        3.4 甲状腺癌术后症状分析及评价
        3.5 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球蛋白情况
    4. 结论
        4.1 心血管不良反应干预
        4.2 症状改善情况
        4.3 甲状腺功能变化
        4.4 生活质量改善
        4.5 安全性指标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与骨密度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疾病诊断标准
    2.4 研究方法
    2.5 实验室检查项目正常值
第三章 结果
    3.1 T2DM患者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的疾病分布情况
    3.2 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与异常组合并OP的患病情况比较
    3.3 不同年龄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合并OP的患病情况
    3.4 不同性别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合并OP的患病情况
    3.5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
    3.6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TSH、FT3、FT4 三分位数分组时各组全髋BMD和全部腰椎BMD的比较
    3.7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全髋BMD和全部腰椎BMD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3.8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全髋BMD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9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T2DM患者全部腰椎BMD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与骨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课题研究来源及研究意义
    2.糖尿病肾病
        2.1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与分期
    3.骨质疏松及骨代谢标记物
        3.1 骨质疏松定义及分型
        3.2 骨代谢标记物的临床意义
        3.2.1 维生素D
        3.2.2 甲状旁腺激素
        3.2.3 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
        3.2.4 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
    4.糖尿病肾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4.1 钙磷代谢障碍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4.2 1,25-(OH)2D代谢异常
        4.3 其他
第二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选择
        1.1 选择标准
        1.2 排除标准
    2.病例选择诊断标准
    3.研究方法
        3.1 一般资料的收集
        3.2 观察指标与方法
    4.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 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与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2 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生化及骨代谢标记物指标
    3 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与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各部位BMD值比较
    4 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与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病率比较
    5 相关分析:对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组间指标行Pearson相关分析
    6 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危险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睾酮与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4.讨论
    4.1 睾酮水平低下的流行病学
    4.2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4.3 骨代谢及相关生化指标
    4.4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流行概况
    4.5 睾酮与糖代谢
    4.6 睾酮与骨代谢
    4.7 糖代谢与骨代谢
    4.8 睾酮与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相关性
5.动物实验概况
    5.1 高脂大鼠模型成功建立阶段
    5.2 探讨睾酮对雄性高脂去势大鼠血脂、冠心病等危险因素的影响
    5.3 讨论
6.结论
7.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水解乳糖牛奶、豆浆对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骨质疏松全球流行病学数据
        1.2.2 豆浆及大豆异黄酮对骨骼健康的影响
        1.2.3 牛奶摄入与骨骼健康的关系
第2章 技术路线
第3章 水解乳糖牛奶和豆浆对绝经后妇女骨量流失的干预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人群招募
        3.1.2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3.2 研究内容及方法
        3.2.1 研究人群的基本情况调查
        3.2.2 研究方法
    3.3 材料与方法
        3.3.1 仪器与试剂
        3.3.2 方法
        3.3.3 质量控制
        3.3.4 统计学分析
    3.4 结果
        3.4.1 招募人群的一般情况及BMD的相关因素
        3.4.2 水解乳糖牛奶、豆浆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
    3.5 讨论
        3.5.1 招募人群的骨密度及相关危险因素
        3.5.2 水解乳糖牛奶、豆浆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3.5.3 水解乳糖牛奶、豆浆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主要研究创新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3 研究对象信息登记表
附录4 绝经后妇女BMD相关因素问卷
附录5 含钙丰富食物摄入状况调查表
附录6 三天24H膳食回顾填写示例表

(8)氟中毒对雌激素缺乏诱导骨质疏松的影响以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第一部分 雌激素缺乏诱导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和试剂配制
        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卵巢摘除不影响各组小鼠的体重
        3.2 不同组别小鼠的组织学检测
        3.3 BMD测定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氟中毒对骨质疏松小鼠模型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5. 材料和方法
        5.1 细胞及实验动物
        5.2 主要试剂
        5.3 主要溶液配制
        5.4 主要仪器
        5.5 实验分组、造模及样本采集
        5.6 细胞处理及样本采集
        5.7 CD4+T细胞制备以及过继转移
        5.8 骨组织微结构、BMD检测
        5.9 骨组织形态剂量学指标检测
        5.10 QPCR检测检测各基因表达情况
        5.11 统计分析
    6. 研究结果
        6.1 高氟可以诱导小鼠骨髓巨噬细胞中(BMMs)IFN-γ的表达
        6.2 高氟可以加剧雌激素缺乏诱导的骨质疏松表现
        6.3 沉默IFN-γ信号可以防止雌激素和/或高F诱导的骨质流失
        6.4 沉默IFN-γ信号可以抑制血浆CTx水平
        6.5 过继转移IFN-γ可以促进骨质流失
        6.6 雌激素可以抑制IFN-γ的表达,而F则诱导其表达
        6.7 shER寡核苷酸探针的筛选
        6.8 ERα参与了IFN-γ的表达抑制过程,而ERβ则无作用
        6.9 ERα参与了高水平氟对于IFN-γ的表达诱导过程,而不是ERβ
    7. 讨论
第三部分 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影像特征
    8. 材料和方法
        8.1 骨质疏松诊断标准
        8.2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及分组
        8.3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8.4 主要仪器设备
        8.5 检查方法
        8.6 图像评估及影像学诊断
        8.7 统计学方法
    9. 研究结果
        9.1 绝经后骨质疏松指标明显异常
        9.2 松质骨CT值对骨质疏松的评估更为敏感
        9.3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9.4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X线表现
        9.5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CT线表现
        9.6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MRI线表现
    10. 讨论
第四部分 氟中毒对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影像改变以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11. 材料和方法
        11.1 氟中毒诊断
        11.2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及分组
        11.3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11.4 主要仪器设备
        11.5 检查方法
        11.6 图像评估及影像学诊断
        11.7 统计学方法
    12. 研究结果
        12.1 氟斑牙、脊柱及大关节疼痛、僵直是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12.2 血、尿氟测定是诊断氟中毒的重要指标
        12.3 2组病例没有个体差异
        12.4 绝经后骨质疏松氟中毒的X线表现
        12.5 绝经后骨质疏松氟中毒的CT线表现
        12.6 绝经后骨质疏松氟中毒的MRI表现
        12.7 氟中毒可加重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氟骨症的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慢性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和骨转换指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慢性肾脏病患者钙磷排泄变化研究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慢性肾脏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慢性肾脏病骨转换指标变化的研究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骨代谢生化指标分类
2骨代谢生化指标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2.1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indicator)
        2.1.1甲状旁腺素 (Parathyroid hormone, PTH) :
        2.1.2降钙素 (Calcitonin, CT) :
        2.1.3维生素D3 (vitamin D3, VD3;25-hydroxyvitamin D3, 25 (OH) D3;1, 25-dihydroxy vitaminD3, 1, 25- (OH) 2D3) :
        2.1.4血钙 (Serum Calcium) :
        2.1.5血磷 (Serum phosphorus) :
    2.2骨吸收标志物 (bone resorption markers)
        2.2.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artra-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CP) :
        2.2.2 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Type I 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 CTX) :
        2.2.3 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Type I collagen amino-terminal peptide, NTX) :
        2.2.4尿吡啶啉 (pyridinoline, Pyr) 尿脱氧吡啶啉 (deoxypyridinoline, D-Pyr) :
    2.3骨形成标志物 (bone formation markers)
        2.3.1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2.3.2骨钙素 (Osteocalcin, OC;或Bone Glaprotein, BGP) :
        2.3.3 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 (Type I procollagen carboxyl-terminal peptide, PICP) 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Type I procollagen amino-terminal peptide, PINP) :
        2.3.4骨保护素 (Osteoprotegerin, OPG) :
3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应用
    3.1骨质疏松诊断及分型
    3.2评价骨丢失、预测骨折风险
    3.3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
4质量控制

四、24小时尿Crosslaps检测评价甲亢患者骨吸收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i3k/Akt/Bad通路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肌少—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D]. 马江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外源性左甲状腺素补充或抑制治疗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 王晨怡. 兰州大学, 2021(12)
  • [3]益养丸防治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D]. 刘昕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与骨密度的关系[D]. 王翌. 延安大学, 2019(09)
  • [5]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D]. 刘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睾酮与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D]. 杨梅.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7]水解乳糖牛奶、豆浆对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的干预研究[D]. 徐蕊. 武汉科技大学, 2017(01)
  • [8]氟中毒对雌激素缺乏诱导骨质疏松的影响以及机制研究[D]. 吕云罡. 武汉大学, 2017(08)
  • [9]慢性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和骨转换指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李敏侠.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6(02)
  • [10]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张萌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4(11)

标签:;  ;  ;  ;  ;  

24小时尿Crosslaps检测在评估甲亢患者骨吸收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