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丹1/2/4项目成果丰硕(论文文献综述)
陈杰[1](2021)在《中国优惠贷款援助对中非石油合作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
胡诗晨[2](2020)在《“是”字句的句法语义功能及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是”字是现代汉语中重要且常用的语法标记之一,目前关于“是”字句的本体研究成果丰硕,但对“是”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较少,且研究对象基本集中于亚洲国家及英语国家。“构式-语块”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去来分析、解释语言结构,它作为语法教学的一种新的思路已在一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功,因此基于“构式-语块”理论的“是”字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从选题来源、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总结了当前“是”字句的汉语语法本体及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现状,同时对“构式-语块”理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基于“构式-语块”理论按照“是”的意义将其分为“判断构式”、“存在构式”、“领属构式”、“焦点构式”、“断定构式”共五类构式,同时通过对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进行“是”字句的调查问卷分析,得出马国学生关于“是”字句的五种偏误类型分别是遗漏、误加、语序颠倒、“是...的”结构不完整、“的”的误加或遗漏,并在此基础上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是”字句的复杂性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针对“是”字句的教学从教师、教材和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第三章分析了“是”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现状,考察了三部对外汉语大纲和《新实用汉语课本》四册教材中“是”字句的设置情况,同时也对当前关于“是”字句的三种常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根据“是”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马达加斯加学生的偏误情况等,对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使用的汉语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列出的七种“是”字句进行了基于“构式-语块”理论的“是”字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第五章为结论,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了文章创新及不足之处。
李阳光[3](2020)在《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政企协同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外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国家交往的开启而逐渐产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而不断发展,在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今时代,对于海外利益的维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的海外利益萌生于建国时期,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发布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海外利益真正进入全面、快速、持续发展期。近年来,中国海外利益存量在日益增加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际体系、地区与东道国层面的多种威胁与潜在风险。在此形势下,中国官方将海外利益的维护问题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学界也从机制建设、战略制定、法理正当等多种角度对海外利益的维护问题进行了有建设性的探索。但不足的是,学者们大多着眼于对政府在海外利益保护中的能力探寻,忽视了以企业为首的社会力量在海外利益保护中的作用。一些学者意识到企业等社会力量对于海外利益保护的积极作用,指出二者之间存在积极的因果效应,但却省略了其中蕴含着的因果机制。换言之,学界缺乏对于企业参与海外利益保护的原因与方法考察。中国拥有着庞大的海外利益,其存量随着国家的战略扩张还将持续增长,要使得这些海外利益得到妥善保护,单独依靠政府自身的能力是无法完成的,必须挖掘与调动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主体的力量。如何使企业充分参与到以政府为主体的保护体系中,通过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对海外利益的有效保护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围绕问题“企业为什么应该参与海外利益保护?”展开分析,通过梳理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过程中企业发挥的巨大作用,指出企业作为深切的利益相关者实际上具备参与海外利益保护的能力与意愿。同时,通过分析当前以政府主导的海外利益保护模式面临的资源匮乏困境,提出企业的有效参与是弥补当前资源缺口的可行路径。随即通过理论与案例说明政企合作的确能够实现对中国海外利益的有效保护,即二者的因果效应说明。其次,本文将视角转向问题“企业与政府如何合作实现对中国海外利益的有效保护?”上。为了回答跨组织合作的问题,该章先引入了“协同优势”理论用以构建政企合作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将“协同优势”理论放入海外利益语境下指出中国海外利益的有效保护得益于政企之间协同模式的达成。而政企协同模式的建立关键在于实现了相对模糊的共同目标,政府主导、企业配合的清晰成员结构与在制度保障下的稳定权力-信任关系,这三者共同通过产出协同优势进而达成对海外利益的有效保护。至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协同优势理论的政企协同与海外利益的有效保护间的因果机制。为了验证该因果机制的有效性,文章从国企、私人安保公司与危机情况三个角度分别挑选了“原苏丹分裂事件中的中国政府与中石油”、“阿富汗公路项目中的中国政府、中铁十四局与私人安保公司”与“利比亚撤侨中的中国政府与中资企业”三个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本文证明了共同目标、清晰成员结构与稳定的权力-信任关系与海外利益的有效保护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了政企协同可以实现对中国海外利益的有效保护。最后根据前文分析,本文对企业与政府如何协同保护海外利益给出实际的政策性建议。
汪巍[4](2019)在《中国与非洲国家产能合作的特点和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与非洲产能合作契合中国与非洲经济发展的潮流,实现了优势互补,中非产能合作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非洲经济现代化进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了非洲国家能源、交通业、矿业、农业发展,改善了非洲国家投资环境,使非洲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瞿淦[5](2020)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反哺效应研究 ——理论与实证》文中研究指明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杠杆。按照国际经验,产业升级动力结构源自国内与国际环境变动的双重驱动。无论是边际产业论,还是产品生命周期假说,都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的结构变革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已经从资本净输入国转变为净输出国,因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产业升级的战略机遇期所产生的驱动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在探讨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产业升级方面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这类研究成果主要是描述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与母国产业结构变动的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研究或囿于对产业升级概念内涵理解的差异、或囿于理论关注的层面的不同,大多未能对国际直接投资助推产业升级的特殊性作出准确概括,同时对这种产业升级助推作用的内在机制及其传导过程也缺乏系统分析。本文在对产业升级作出“改进型”与“结构型”归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证据,提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反哺效应”的基本假说。对外直接投资回馈国内产业升级的“反哺效应”,其本质是导入国际市场机制而非政府政策参数推进产业升级,从而将产业升级置于世界市场的大格局中加以考察和定位。基于这一假说,本文对“反哺效应”展开了分层解构。通过选取不同行业代表性厂商,刻画其在效率改进或产业链升级的具体路径。相关的案例分析不仅总结了我国厂商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推进产业升级的运作经验,而且深入揭示了产品升级-企业升级-产业链升级的产业升级的微观和中观基础。并且,本文通过采集相关的面板数据,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定计量经济模型,从宏观视角对不同投资类型的“反哺效应”进一步加以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企业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和技术(效率)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其“反哺效应”的作用机制不仅存在路径差异,而且厂商的空间分布和行业选择的异质性,对效应的强弱程度亦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国际直接投资产业升级“反哺效应”的案例研究和计量检验,本文基于对外直接投资“反哺效应”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机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建议认为,跨国公司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主体,是“反哺效应”能否生成的关键战略支点。“反哺主体企业化”要求我国大力培育多元化的跨国公司体系,这是国内产业升级耦合世界产业发展方向的有效抓手。而充分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反哺效应”的必要前提,是厂商的对外直接投资遵循国际市场需求导向,高效率的对外直接投资助推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反哺机制市场化”政策建议的实质,是要求企业在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和投资区位时注重合理性和稳健性。对外直接投资视角下的产业升级企业化的“反哺主体”和市场化的“反哺机制”,其特点集中在反哺路径的国际化。“反哺路径国际化”对我国国内产业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政府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制定产业升级政策。综上所述,“反哺效应”假说表明在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的“回路”中,产业升级并不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副产品”。放大“反哺效应”既对中国现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国内产业升级开创了更广阔的国际经济空间。
邱坤,刘绪康[6](2019)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非洲油气合作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于2017年、2018年相继成为全球最大原油、天然气进口国,2018年,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0.9%、45.3%,油气供给已成为影响我国能源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非洲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政策相对开放,开发成本较为低廉,是中国原油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地,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条件,加之中非良好的合作基础和经济互补性,中非油气合作拥有广阔的前景。但"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也面临政局动荡、资金不足、产量递减等问题。建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导,从国家层面推动制定中非油气合作的政策与机制,加强投资环境风险评估,发挥合作资金保障优势,重视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与非洲的油气合作。
张丽娜[7](2019)在《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对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课堂学习环境的营造、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建构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投入、自我调节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以往有有关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的培养与训练研究大多采用的是短期的实验干预方法,缺乏在真实自然的教学条件下对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的长期的教学干预研究。在我国,高中课堂教学方式转变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国家在倡导并不断地推进包括高中在内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另一方面,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下,绝大多数的高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占据主导地位。高中课堂教学的主要关注点是学生的学业成绩与高考升学率。大部分的高中教学方式改革与实践也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标的,而把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作为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的研究是难得一见的。本研究首先对高中课堂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的基本结构进行理论建构,编制了《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教学方式量表》和《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学习环境量表》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中介模型建构等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实验,探索了高中课堂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对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该研究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和自我调节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而且对于进一步推进高中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促进高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研究1编制《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教学方式量表》和《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学习环境量表》并进行信效检验。研究1a在建构《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教学方式量表》基本结构并编制包含49个题目的初始问卷的基础上,选取了共计1752名高中生进行了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等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教学方式量表》由20个题目组成,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两个分量表,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两个维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包括以教师为中心的直接教学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提问两个维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研究1b在建构《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学习环境量表》基本结构并编制了包含36个题目的初始问卷的基础上,选取共计1981名高中生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等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学习环境量表》包括16个题目,三个维度,分别为自主支持学习环境、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竞争性学习环境,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研究2选取1143名高中生对课堂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和自我调节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方式与高中生的自我效能、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学业情绪、内部动机、同伴学习维度得分和自我调节学习总分呈显着正相关,且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方式对自我效能、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学业情绪、内部动机、同伴学习维度以及自我调节学习总分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直接教学方式与高中生的外部动机呈显着正相关,且直接教学方式对外部动机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2)自主支持学习环境和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与自我调节学习各维度均呈显着正相关,且自主支持学习环境对自我调节学习各维度均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小组合作学习环境对学业情绪、内部动机、同伴学习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3)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方式和合作学习教学方式与课堂学习环境各维度呈显着的正相关,且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方式和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对课堂学习环境各维度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与竞争性学习环境呈显着正相关,其中,提问教学方式对竞争性学习环境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4)高中生感知到的合作学习环境、自主支持学习环境在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方式影响自我调节学习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3在自然的学校教学情境中采用准实验设计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是否会影响学生感知到的课堂学习环境,进而促进自我调节学习水平提高。首先设计了高中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案,实施前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实施过程中由专家和授课教师开展研讨。选取了260名一年级高中生为实验班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实验。结果表明,相比采用常规教学的对照组,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方式的改革实验,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1)能够显着增加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水平,显着降低学生感知到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提问等教学方式的水平;(2)能够显着地增加学生感知到的自主支持学习环境、小组合作学习环境,显着地减少学生感知到的竞争学习环境;(3)能够显着地提升实验组学生的认知策略、内部动机、同伴合作学习策略水平以及自我调节学习总体水平。
秦云锦[8](2016)在《A企业苏丹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结合A企业苏丹石油项目二十年的实践,系统地介绍了A企业苏丹项目从起步到发展再到骄人业绩的历程,全面阐述了苏丹项目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竞争环境等。同时,提出了保证苏丹项目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与措施。通过对A企业项目竞争环境、行业对手情况、项目资源能力的分析以及对其竞争战略与发展情况的梳理,思考中国能源类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有效的应对办法,从而为他们进一步贯彻落实后“走出去”战略提供经验和借鉴。通过本文的论述,为中国企业进军全球市场当好样板和典范,并希望以此为中国能源资源类企业海外事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更好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结论如下:一家国际化能源企业要想成功开拓海外市场并在东道主国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其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素质和能力:一是,需要全方位分析研判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包括自身的优势、劣势,外部的机遇和挑战等,只有做到知己知彼,认清形势,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战略规划并通过有效的举措实现计划目标;二是,要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包括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和储备、资本运营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等等;三是要将学习作为企业和员工的一项关键性任务来抓,要通过学习不断了解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熟悉国际通行的惯例规则,大力拓展国际化视野、积极培育国际化管理素养,真正地使企业成为一家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四是要加快企业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沟通联系,尊重当地风俗、保护当地环境、助力当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切实与当地发展为和谐共生的友好关系。A企业在苏丹的多个石油项目随着合同的到期,不久即将迎来其升级发展的新阶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绝非“毕其功于一役”这么简单,特别是面对那些即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持续关注A企业苏丹项目的未来发展,并及时总结归纳探索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好途径、好办法、好对策,从而进一步深化对海外能源企业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解与认识,探索其在苏丹及其他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和规律。
朱雄关[9](2016)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家发展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来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和经济外交战略,是新时期我国大周边外交的重要战略布局。当前,随着国际能源局势和地缘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能源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面临非常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能源海外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这一地区的能源生产和出口对于保障中国能源供给安全和解决中国能源面临的困难风险地位重要、意义特殊。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加强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困难风险和严峻形势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在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非洲、东盟、中亚、俄罗斯等主要地区和国家油气资源禀赋状况、供给能力以及与中国能源合作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对中国与这些地区和国家能源合作的前景进行分析预测。通过剖析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能源合作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和大国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对“一带一路”主要地区能源合作前景形势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对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加强能源合作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思考。本文在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能源状况和发展前景,以及在能源合作面临困难和挑战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一是得出了“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未来的油气贸易合作能力前景评估,并根据这些国家的投资开放程度和区位功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上下游领域的合作方向和重点;二是针对西半球和北极地区国家油气资源发展前景,从拓宽当前“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视角,思考并提出了构建能源大丝路的观点,建议国家在“一带一路”路线图中增加北线和东线方向,加强中国与美洲国家和北冰洋沿岸国家能源合作力度;三是针对当前国际能源秩序、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能源现状,思考并提出了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平台,建立丝路能源合作机制的观点以及相关的措施建议,使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有力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黄雨威[10](2014)在《中国对苏丹外交重心的转变(1995-2013年)》文中认为自1959年建交以来,中国与苏丹一直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改革开放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特别是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对苏丹的外交重心开始出现重大转变:由政治合作为主转变为政治和经济合作并重,且具有浓厚的能源外交色彩。然而,随着在苏丹参与的深入和广泛,中国被迫卷入苏丹国内冲突问题的解决,并为达尔富尔和平进程和南北关系的调和做出了建设性贡献。期间,中国对苏外交发生悄然变化,即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应对”,对苏丹外交重心也变为推进能源合作与承担国际责任并举。2011年南苏丹获得独立,但未决的苏丹南北矛盾仍以南北苏丹相互敌对的形式存续,这迫使中国对苏丹外交不得不以调和南北苏丹关系为主,而期间采用的“创造性介入”方式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举措。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中苏外交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为依据,分三个阶段阐述了1995年以来的中国对苏丹外交重心的转变:1995-2005年的以石油合作为重、2005-2011年的能源合作与国际责任并重及2011年以来的以调和南北苏丹关系为主。本文认为,中国对苏丹外交重心的转变不仅反应了中国自身实力、国际身份及角色定位的变化,而且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务实和灵活特色。近20年的中国对苏丹外交无疑为中国外交策略的未来调整提供了实践依据。
二、苏丹1/2/4项目成果丰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苏丹1/2/4项目成果丰硕(论文提纲范文)
(2)“是”字句的句法语义功能及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 |
1.2 理论依据 |
1.2.1 偏误分析理论 |
1.2.2 中介语理论 |
1.2.3 对比分析理论 |
1.2.4 构式语法理论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法 |
1.3.2 对比分析法 |
1.3.3 调查问卷法 |
1.3.4 数据统计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是”字句本体研究现状 |
1.4.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是”字句研究现状 |
1.4.3 “构式——语块”理论研究 |
第2章 “构式-语块”理论下马达加斯加学生“是”字句的偏误类型分析 |
2.1 “构式-语块”理论介绍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2.1.1 “构式-语块”理论介绍 |
2.1.2 “构式-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2.2 基于“构式-语块”理论下的“是”字句构式分类 |
2.2.1 判断构式 |
2.2.2 焦点构式 |
2.2.3 存在构式 |
2.2.4 领属构式 |
2.2.5 断定构式 |
2.3 针对马达加斯加汉语学习者“是”字句的调查分析 |
2.3.1 调查对象及要求 |
2.3.2 调查问卷说明 |
2.3.3 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
2.4 “是”字句偏误类型分析 |
2.4.1 “是”的遗漏 |
2.4.2 “是”的误加 |
2.4.3 语序颠倒 |
2.4.4 “是...的”结构不完整 |
2.4.5 “的”的误加或遗漏 |
2.5 马达加斯加学生“是”字句偏误原因分析 |
2.5.1 母语负迁移 |
2.5.2 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 |
2.5.3 “是”字句的复杂性 |
2.5.4 其他因素 |
2.6 “是”字句教学建议 |
2.6.1 对教师的建议 |
2.6.2 对教材的建议 |
2.6.3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
第3章 “是”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现状分析 |
3.1 “是”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中的编排情况 |
3.1.1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 |
3.1.2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
3.1.3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
3.2 “是”字句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情况 |
3.2.1 《新实用汉语课本》课文语法点中“是”字句统计 |
3.2.2 《新实用汉语课本》课文中“是”字句统计 |
3.2.3 《新实用汉语课本》课后阅读中“是”字句统计 |
3.2.4 《新实用汉语课本》课后练习中“是”字句统计 |
3.3 当前“是”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分析 |
3.3.1 演绎法 |
3.3.2 归纳法 |
3.3.3 情景导入法 |
第4章 基于“构式-语块”理论下的“是”字句教学设计 |
4.1 “NP1+是+NP2”结构“是”字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
4.2 “NP+是+NP1/VP+的”结构“是”字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
4.3 “NP+是+时间/地点/方式+VP+的”结构“是”字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
4.4 “处所+是+NP”结构“是”字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
4.5 “主语+是+VP”结构“是”字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
4.6 “主语+是+VP+的”结构“是”字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
4.7 “是+小句”结构“是”字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设计 |
第5章 结语 |
5.1 研究过程回顾总结 |
5.2 创新及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新实用汉语课本》(1-4册)“是”字句语料统计 |
致谢 |
(3)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政企协同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由来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由来 |
(二)研究意义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中国海外利益 |
(二)协同 |
(三)政企协同 |
三、文献综述与创新之处 |
(一)文献综述 |
(二)综述评论与研究创新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国海外利益的理论与现实 |
一、中国海外利益的发展的特征与内在逻辑 |
(一)中国海外利益发展的特征 |
(二)中国海外利益发展的内在逻辑 |
二、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
(一)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现状 |
(二)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问题 |
三、政企合作与海外利益保护效果的提升 |
第三章 政企协同关系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因果机制建设 |
一、协同优势理论的引入 |
(一)协同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
(二)协同实践效果的影响因素 |
1.共同目标 |
2.成员结构 |
3.权力-信任关系 |
二、海外利益保护中政企协同实践的影响因素 |
(一)共同目标 |
(二)成员结构 |
(三)权力-信任关系 |
三、政企协同模式的因果机制构建 |
第四章 案例研究 |
一、原苏丹分裂事件中的中国政府与中石油的协同 |
(一)案例背景 |
(二)因果机制分析 |
二、阿富汗公路项目中中国政府、中铁十四局与PSCs的协同 |
(一)案例背景 |
(二)因果机制分析 |
三、利比亚撤侨行动中中国政府与中资企业的协同 |
(一)案例背景 |
(二)因果机制分析 |
四、案例总结与比较 |
第五章 建议与前景 |
一、对完善中国海外利益保护中政企协同模式的建议 |
(一)确立共同目标,稳定成员结构,深化“五位一体”领保联动机制 |
(二)推动“权力点”在政府与企业间自由流动,强化双方信任关系 |
(三)敦促企业积极履行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 |
(四)做好海外安全供给侧改革,推动私人安保公司规范化 |
二、中国海外利益保护中政企协同模式的前景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5)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反哺效应研究 ——理论与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 概念界定 |
1.2.1 对外直接投资 |
1.2.2 产业升级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章 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理论综述 |
2.1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形成与发展 |
2.1.1 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2.1.2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2.1.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2.2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升级的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研究成果 |
2.2.2 国内研究成果 |
2.3 现有理论评述 |
第3章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特征分析 |
3.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 |
3.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增速快 |
3.1.2 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跟美国存在较大差距 |
3.1.3 中国已步入净资本净输出阶段 |
3.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分布特征 |
3.2.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
3.2.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分布 |
3.2.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选择 |
3.2.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选择 |
3.3 中国产业升级的特征和演化分析 |
3.3.1 中国产业升级基本特征 |
3.3.2 中美产业升级水平对比 |
第4章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反哺效应生成机制分析 |
4.1 产业升级的基础条件 |
4.1.1 资源供给 |
4.1.2 市场需求 |
4.1.3 技术创新 |
4.1.4 战略资产 |
4.2 反哺效应假说 |
4.2.1 反哺效应的定义 |
4.2.2 反哺效应的特征 |
4.2.3 反哺效应的内涵 |
4.2.4 反哺效应微观理论模型 |
4.3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反哺效应生成机制 |
4.3.1 对外直接投资资源供给反哺机制 |
4.3.2 对外直接投资市场扩张反哺机制 |
4.3.3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帕累托改进机制 |
4.3.4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战略导向反哺机制 |
4.4 小结 |
第5章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反哺效应跨案例分析 |
5.1 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 |
5.2 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 |
5.3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 |
5.4 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 |
第6章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反哺效应实证分析 |
6.1 理论假说和变量选择 |
6.1.1 理论假设 |
6.1.2 变量设置 |
6.2 样本选择和模型介绍 |
6.2.1 样本选择 |
6.2.2 模型介绍 |
6.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6.3.1 基于整体视角 |
6.3.2 基于年份视角 |
6.3.3 基于区域视角 |
6.4 平稳性检验 |
6.4.1 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 |
6.4.2 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
6.5 整体实证分析 |
6.5.1 静态面板结果 |
6.5.2 动态面板结果 |
6.5.3 稳健性检验 |
6.6 母国空间异质性与产业升级反哺效应 |
6.6.1 东部地区 |
6.6.2 中部地区 |
6.6.3 西部地区 |
6.6.4 小结 |
6.7 东道国投资区位与产业升级反哺效应 |
6.7.1 平稳性检验 |
6.7.2 协整检验 |
6.7.3 回归分析 |
6.8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和产业升级反哺效应 |
6.8.1 灰色关联度方法 |
6.8.2 数据选取 |
6.8.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1.1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有显着的反哺效应 |
7.1.2 东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反哺效应不均衡 |
7.1.3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反哺效应区位选择有差异 |
7.1.4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反哺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 |
7.2 产业升级反哺效应放大的政策建议 |
7.2.1 反哺主体企业化 |
7.2.2 反哺路径国际化 |
7.2.3 反哺机制市场化 |
7.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主持和参与课题 |
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6)“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非洲油气合作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非洲油气资源概况 |
1.1 石油资源 |
1.2 天然气资源 |
2 中非油气合作历程与成果 |
2.1 中非油气合作经历不同发展阶段 |
2.2 中非油气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
3 中非油气合作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
3.1 油气合作开发滞后于政治外交 |
3.2 项目法律合规性风险与安全风险 |
3.3 油气合作区块资源接替风险 |
3.4 投资资金跨境流动与汇率风险 |
3.5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尚未设立 |
4 中非油气合作前景展望 |
4.1“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非油气合作 |
4.2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夯实中非油气合作 |
4.3 非洲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低, 合作潜力大 |
4.4 中非油气合作具有较强互补性 |
4.5 中非油气合作坚持互利共赢, 合作区域和范围逐步扩大 |
5 中非油气合作相关对策 |
5.1 制定中非油气合作配套政策和机制 |
5.2 加强投资风险和环境评估 |
5.3 提供中非油气合作资金保障 |
5.4 加强同国外石油公司油气合作 |
5.5 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与应用 |
5.6 建立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风险基金 |
(7)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对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教学方式 |
1.1 教学方式的概念界定 |
1.2 教学方式的类型 |
1.3 教学方式的测量 |
1.4 国外有关教学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1.5 国内有关教学方式转变的理论观点及实证研究 |
2.课堂学习环境 |
2.1 课堂学习环境的概念界定 |
2.2 课堂学习环境的测量 |
2.3 课堂学习环境的有关研究 |
3.自我调节学习 |
3.1 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界定 |
3.2 自我调节学习的测量 |
3.3 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论模型 |
3.4 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因素 |
3.5 自我调节学习的教学与干预训练 |
3.6 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趋势 |
4.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与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 |
4.1 教学方式与课堂学习环境的关系 |
4.2 教学方式与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 |
4.3 课堂学习环境与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 |
4.4 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与自我调节学习之间的关系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1.研究背景与意义 |
2.本研究的目标和研究假设 |
3.研究内容与设计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1.研究1: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教学方式量表与课堂学习环境量表的编制 |
1.1 研究1a: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教学方式量表的编制 |
1.2 研究1b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学习环境量表编制 |
2.研究2:高中生感知到的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与其自我调节学习之间的关系 |
3.研究3:高中课堂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的实验研究 |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
4.1 高中生感知到课堂教学方式与课堂学习环境的结构与量表编制 |
4.2 影响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课堂教学条件和环境条件 |
4.3 高中生感知到的课堂学习环境在教学方式对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
4.4 高中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实践与实验研究 |
4.5 本研究的创新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未来研究展望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后记 |
(8)A企业苏丹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企业国际化理论 |
2.1.1 企业国际化 |
2.1.2 企业国际化战略 |
2.2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 |
2.2.1 企业可持续发展定义 |
2.2.2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
2.3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
第三章 A企业苏丹项目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 |
3.1 A企业苏丹项目发展背景及现状 |
3.1.1 A企业苏丹项目发展背景 |
3.1.2 A企业苏丹项目发展现状 |
3.2 A企业苏丹项目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法律环境方面 |
3.2.2 经济发展环境方面 |
3.2.3 社会文化环境方面 |
3.2.4 科学技术环境方面 |
3.3 A企业苏丹项目行业环境分析 |
3.3.1 业内的主要竞争对手 |
3.3.2 潜在的竞争对手 |
3.3.3 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
3.3.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5 替代品的威胁 |
3.4 A企业苏丹项目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 |
3.4.1 项目资源分析 |
3.4.2 项目能力分析 |
第四章 A企业苏丹项目竞争与发展战略选择及制定 |
4.1 A企业苏丹项目发展SWOT分析 |
4.1.1 主要优势 |
4.1.2 主要劣势 |
4.1.3 发展机会 |
4.1.4 发展威胁 |
4.1.5 SWOT分析结论及战略优化方向 |
4.2 A企业苏丹项目发展目标制定 |
4.2.1 战略发展目标 |
4.2.2 战略实现路径 |
4.3 A企业苏丹项目竞争与发展战略选择 |
4.3.1 国际化合作战略 |
4.3.2 国际化经营战略 |
4.4 A企业苏丹项目竞争与发展战略主要内容 |
4.4.1 资本运营战略 |
4.4.2 自主创新战略 |
4.4.3 成本领先战略 |
4.4.4 可持续发展战略 |
4.5 A企业苏丹项目竞争与发展策略实施与保障措施 |
4.5.1 人才团队 |
4.5.2 技术研发 |
4.5.3 风险管理 |
4.5.4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北京化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9)“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研究中国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
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为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开辟了重要途径 |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巨大的能源出口能力将是补充中国能源需求缺口的主要来源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论文的支撑理论、研究思路及主要创新点 |
一、论文的支撑理论 |
二、研究思路、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三、主要的创新点 |
第一章 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及前景 |
第一节 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现状及前景展望 |
一、俄罗斯油气资源禀赋 |
二、中俄能源合作的历史进程 |
三、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
第二节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能源合作现状及前景展望 |
一、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禀赋 |
二、中哈能源合作的历史进程 |
三、中哈能源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
第三节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能源合作现状及前景展望 |
一、土库曼斯坦油气资源禀赋 |
二、中土能源合作的历史进程 |
三、中土能源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
第四节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能源合作现状及前景展望 |
一、乌兹别克斯坦油气资源禀赋 |
二、中乌能源合作的历史进程 |
三、中乌能源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 |
第二章 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
第一节 中东各国油气资源禀赋 |
一、沙特阿拉伯油气资源状况 |
二、伊朗油气资源状况 |
三、伊拉克油气资源状况 |
四、科威特油气资源状况 |
五、卡塔尔油气资源状况 |
六、阿联酋油气资源状况 |
七、阿曼油气资源状况 |
第二节 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历史及现状 |
一、中国与沙特阿拉伯能源合作进程 |
二、中国与伊朗能源合作进程 |
三、中国与伊拉克能源合作进程 |
四、中国与科威特能源合作进程 |
五、中国与卡塔尔能源合作进程 |
六、中国与阿联酋能源合作进程 |
七、中国与阿曼能源合作进程 |
第三节 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的前景展望 |
一、中国与沙特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
二、中国与伊朗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
三、中国与伊拉克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
四、中国与科威特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
五、中国与卡塔尔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
六、中国与阿联酋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
七、中国与阿曼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
第三章 中国与非洲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
第一节 非洲国家油气资源状况 |
一、非洲国家石油资源禀赋 |
二、非洲国家天然气资源禀赋 |
三、非洲传统油气国家的油气供需状况 |
第二节 中国与非洲国家能源合作的历史及现状 |
一、中国与利比亚能源合作进程 |
二、中国与阿尔及利亚能源合作进程 |
三、中国与尼日利亚能源合作进程 |
四、中国与安哥拉能源合作进程 |
五、中国与埃及能源合作进程 |
六、中国与苏丹和南苏丹能源合作进程 |
第三节 中国与非洲国家能源合作的前景展望 |
一、中国与利比亚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
二、中国与阿尔及利亚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
三、中国与尼日利亚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
四、中国与安哥拉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
五、中国与埃及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
六、中国与苏丹和南苏丹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
第四章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
第一节 东盟国家油气资源状况 |
一、东盟国家石油资源禀赋 |
二、东盟国家天然气资源禀赋 |
三、东盟国家油气供需现状 |
第二节 东盟国家能源供需前景展望 |
一、马来西亚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
二、印度尼西亚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
三、越南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
四、文莱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
五、泰国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
六、缅甸油气产出前景预期 |
七、菲律宾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
八、新加坡油气供需前景预期 |
第三节 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的进程及思考 |
一、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历史及现状 |
二、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三、中国东盟加强能源合作的路径与思考 |
第五章 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大国博弈 |
第一节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一、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二、中国与中东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三、中国与非洲国家能源合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第二节 “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国际地缘政治挑战 |
一、“一带一路”地区地缘政治形势复杂严峻 |
二、“一带一路”战略面临全球层面的战略对冲 |
三、“一带一路”战略面临地区层面的战略竞争 |
第三节 大国在“一带一路”上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 |
一、大国的能源状况 |
二、大国的能源供需形势 |
三、大国在“一带一路”地区面临严峻的能源地缘政治博弈 |
第六章 “一带一路”战略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思考 |
第一节 区分合作重点有的放矢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 |
一、针对上游领域开放程度,视情加大能源投资合作程度 |
二、针对供需发展前景,努力提升能源贸易合作水平 |
三、针对沿线进行优化布局,不断加强能源下游领域合作力度 |
第二节 拓宽合作视野构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能源大丝路 |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范围划定及其局限性 |
二、能源丝路应从“小丝路”走向“大丝路” |
三、能源大丝路北线地区和东线主要国家能源状况 |
四、推进能源大丝路合作的实施重点 |
第三节 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平台以路为桥构建丝路能源合作机制 |
一、国际能源秩序的现状 |
二、丝路能源合作机制构想的提出 |
三、丝路能源合作机制的理论基础分析 |
四、构建丝路能源合作机制的路径选择 |
第四节 多措并举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有力保障中国能源安全 |
一、深化“合作共赢”的能源合作理念,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发展 |
二、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保障“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实施 |
三、配套举措跟进到位,对“一带一路”战略能源合作形成有力支撑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中国对苏丹外交重心的转变(1995-2013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论文的重点、难点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石油合作开创外交新局面:1995-2005年 |
一、1995年之前的苏丹石油业 |
二、中苏石油合作开局阶段:1995-1999年 |
三、中苏石油合作快速发展阶段:1999-2005年 |
四、中苏石油合作评价 |
第二章 努力推动苏丹和平进程:2005-2011年 |
一、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立场与作用 |
1. 中国面临巨大外交压力 |
2. 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立场 |
3. 中国在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中的作用 |
二、中国在苏丹南北问题上的立场与作用 |
1. 苏丹南北问题 |
2. 中国在苏丹南北问题上的立场 |
3. 中国在解决苏丹南北问题中的作用 |
第三章 积极调和苏丹与南苏丹关系:2011-2013年 |
一、南北苏丹问题 |
二、中国参与解决南北苏丹问题的原因 |
三、中国在解决南北苏丹问题中的立场与方式 |
第四章 中苏关系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
附录二:苏丹石油分布图 |
附录三: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在苏丹的石油份额示意图 |
附录四:中国和苏丹外交大事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苏丹1/2/4项目成果丰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优惠贷款援助对中非石油合作的影响研究[D]. 陈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
- [2]“是”字句的句法语义功能及教学设计研究[D]. 胡诗晨.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3]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政企协同模式研究[D]. 李阳光.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中国与非洲国家产能合作的特点和趋势[J]. 汪巍. 经济师, 2019(10)
- [5]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反哺效应研究 ——理论与实证[D]. 瞿淦. 苏州大学, 2020(06)
- [6]“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非洲油气合作的对策研究[J]. 邱坤,刘绪康. 石油科技论坛, 2019(03)
- [7]教学方式、课堂学习环境对高中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D]. 张丽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7)
- [8]A企业苏丹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 秦云锦. 北京化工大学, 2016(03)
- [9]“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能源合作问题研究[D]. 朱雄关. 云南大学, 2016(12)
- [10]中国对苏丹外交重心的转变(1995-2013年)[D]. 黄雨威. 浙江师范大学,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