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饲料外观颜色

颗粒饲料外观颜色

一、颗粒饲料的外观色泽(论文文献综述)

高健[1](2021)在《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随着我国通讯科技的快速发展,青年人和上班群体都变成了“低头族”,用眼过度、眼干、眼涩、视疲劳已成为眼科疾病的首要威胁,尽管治疗手段丰富,但带来的不适感极易产生背道而驰的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款既能满足大众口味,又能起到缓解效果的产品。本文以蓝靛果、叶黄素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一种缓解视疲劳的保健食品,对其原料前处理、制备工艺、质量评价、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究,为扩大生产提供实验数据与理论支撑。方法与结果:(1)原料前处理工艺:通过对叶黄素前处理工艺的研究,得到最佳工艺为:叶黄素粉末与2%的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在磁力搅拌器的作用下完全溶解分散后,利用微胶囊造粒仪挤出,滴入至1.5%的氯化钙溶液中,交联2h,以1000μm为粒径制备;通过对蓝靛果前处理工艺的研究,得到最佳工艺为:蓝靛果匀浆,置烘箱内40℃干燥,粉碎,过120目筛,低温密封保存备用。(2)制备工艺研究:采用湿法制粒,结合感官评价法,得到:含糖型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为:将蓝靛果粉末、叶黄素微胶囊粉末、糖粉、柠檬酸混合30min,以95%乙醇溶液制软材,20目筛制粒,40℃干燥,整粒,添加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无糖型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为:将蓝靛果粉末、叶黄素微胶囊粉末、木糖醇、异麦芽酮糖醇、脱脂奶粉、甘露醇、甜菊糖苷、柠檬酸混合30mi n,以95%乙醇溶液制软材,20目筛制粒,40℃干燥,整粒,添加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即得。(3)质量评价研究:含糖型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为淡紫色干燥异形片剂,无糖型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为深紫色干燥异形片剂,大小一致,完整,无缺角、裂缝,表面光滑,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气微,酸甜爽口,相关指标均符合国家药典规定。(4)稳定性研究:参照指导原则,对两款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进行了强化实验、6个月的加速稳定性实验、室温留样12个月的长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强光条件下制剂容易发生颜色及成分的变化,必须低温避光密封保存,暂定保质期为1年。结论:本课题建立了一种耗能低、效果佳、性质稳定且携带方便的新剂型,优选出叶黄素、蓝靛果的制备方法,并完善其成型工艺,所得片剂外观良好,药物含量稳定,符合中国药典标准,有效建立了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张波[2](2021)在《基于蛋白质-酯化淀粉乳液构建辣椒红素/叶黄素微胶囊及其性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辣椒红素和叶黄素是两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颜色鲜艳、安全性高、具有极大的生物学功能优势。辣椒红素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类色素,在使用中不加以限量;叶黄素是存在于人眼视网膜黄斑区的主要色素。但由于结构中的多个共轭双键,导致水溶性和稳定性差,限制在工业上的应用。微胶囊技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材料(壁材)把气、液或固体材料(芯材)包覆成微小颗粒,可减少环境的干扰、减弱对机体的直接刺激、掩盖或延缓风味物质释放、提高芯材稳定性、转化为易处理的固体物质等功能。本研究用三种酯化改性方式(辛烯基琥珀酸酐、醋酸和柠檬酸酯化)处理淀粉,不同比例复配乳清蛋白和酪蛋白酸钠为乳化剂(蛋白质与酯化淀粉的比例分别为:10:0、9:1、7:3、5:5、3:7、1:9、0:10),制备水包油型的辣椒红素/叶黄素乳液,利用喷雾干燥技术构建微胶囊。研究调控蛋白质和淀粉酯组分比例对微胶囊微观结构、理化性质和贮藏稳定性的影响。为拓展辣椒红素/叶黄素在食品、生物、制药等工业上的应用,提高其他脂溶性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水分散性等提供参考。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单一改性淀粉做乳化剂乳化效果较差,水包油型乳液体系呈现出较大液滴和聚集体;大部分微胶囊颗粒表面较光滑,相对完整,改性淀粉含量高的微胶囊产品表面出现孔洞和破损,蛋白质含量高的体系中无明显裂纹或孔隙。(2)微胶囊得率最高可达82.18%,随着壁材中蛋白质含量的减少而降低;水分含量均低于应用在食品领域干粉的最大含水量值3.00%~4.00%,达到较低水平;辣椒红素和叶黄素经微胶囊化后,溶解度显着提高至49.71%以上,且随着壁材中改性淀粉含量的减少,溶解度逐渐增大;本研究中三种壁材浸润于水的时间长短:酪蛋白酸钠>改性淀粉>乳清蛋白;微胶囊中改性淀粉含量最高的产品负载率较低,蛋白质的添加有助于提高微胶囊整体的负载率,改善包埋效果;负载率较高的微胶囊粉末产品的明度L*值也较高;辣椒红素微胶囊和叶黄素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范围分别为1~60μm和1~180μm,壁材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微胶囊的平均粒径较小,d(4,3)和d(3,2)值较为接近;微胶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高于室温,在一般的贮存条件下可以保持较稳定状态,且蛋白质的添加有助于提高微胶囊的热力学稳定性;乳液体系均是典型的非牛顿流体,稠度系数K(25°C)>K(50°C),流体指数n(25°C)<n(50°C)。(3)光照和高温均可显着影响辣椒红素和叶黄素微胶囊的稳定性。三种辣椒红素微胶囊中,以乳清蛋白复配OSA马铃薯淀粉构建形成的微胶囊的保留率较高,贮藏稳定性较好;在三种叶黄素微胶囊中,以酪蛋白酸钠和醋酸绿豆淀粉复合作为壁材的叶黄素微胶囊贮藏稳定性较好,贮藏15天后保留率较高。

葛文霞,柳旭伟,梁静,刘艳丰,聂存喜,张文举[3](2021)在《不同精粗饲料比例对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为研究不同精粗饲料比例对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的影响,试验设计3个不同水平的精粗饲料比5∶5、4∶6、3∶7,粗饲料选用玉米秸秆和苜蓿干草,两者比例分别为1∶2、1∶1、2∶1,采用双因子多水平试验设计,按照压缩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比较不同水平下,精粗比对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感官性质、含粉率、粉化率、硬度、容重、密度、长度和直径等物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降低,粗饲料比例的增加,压缩型TMR颗粒饲料的感官品质下降,颗粒含粉率和粉化率显着增加(P <0.05),硬度显着降低(P <0.05),容重和密度显着降低(P <0.05),颗粒长度显着增加(P <0.05),对颗粒直径没有显着影响(P>0.05);不同粗饲料组成玉米秸秆与苜蓿干草比对饲料成型品质影响不显着(P> 0.05);不同精粗比与粗饲料组成的交互作用对颗粒含容重和密度有显着影响(P <0.05)。

葛文霞[4](2020)在《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论文研究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适用于妊娠母羊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Diet,TMR)颗粒饲料加工技术及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放牧绵羊抵御灾害的能力。方法:论文通过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品质及应用效果两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以TMR颗粒饲料为对象,研究饲料中不同的精粗饲料比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的影响。试验设计采用双因子多水平试验设计,因子A为饲料精粗比,水平分别为50:50、40:60、30:70,因子B为玉米秸秆与苜蓿干草比,水平分别为1:2、1:1、2:1,共9个试验组,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流程生产TMR颗粒饲料,比较不同精粗比和粗饲料组成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质、含粉率、粉化率、硬度、容重、密度、长度和直径等物理指标的影响,综合评定TMR颗粒饲料的品质,确定适宜的精粗比。试验筛选出A1B1组TMR颗粒饲料,作为对照组,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VE(20IU/kg、40 IU/kg、60 IU/kg)、VC(250 mg/kg、500 mg/kg、750 mg/kg)和乙氧喹(100mg/kg、200 mg/kg、300 mg/kg),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室温下贮存,分别于生产后0 d、15 d、30 d、60 d、90 d、120 d,测定饲料中·O2-自由基活力、H2O2含量、·OH自由基活力、总抗氧化能力,研究不同时间点,不同种类不同水平抗氧化剂对TMR颗粒饲料的抗氧化能力,确定适宜的抗氧化剂的种类和添加量。以A1B1组TMR颗粒饲料为基础饲料,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柠檬酸、乳酸钙和延胡索酸,按照TMR颗粒饲料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室温下贮存,分别于生产后0 d,15 d、30 d、60 d、90 d、120 d、150 d,测定环境温湿度变化、饲料中水分、感官变化、霉菌总数和霉菌分布情况,确定适宜的防霉剂的种类和添加量。第二部分:用第一部分生产的TMR颗粒饲料进行饲喂试验,观察妊娠母羊采食行为和反刍行为、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妊娠母羊血液中生化指标,评定TMR颗粒饲料的使用效果。结果:(1)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降低,粗饲料比例的增加,TMR颗粒饲料的感官品质下降、颗粒含粉率和粉化率显着增加(P<0.05)、硬度显着降低(P<0.05)、容重和密度显着降低(P<0.05)、颗粒长度显着增加(P<0.05),对颗粒直径没有显着影响(P>0.05);不同的粗饲料组成比例(因子B)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不显着(P>0.05);不同的精粗比与粗饲料的组成的交互作用对TMR颗粒容重和密度有显着影响(P<0.05)。(2)在贮存期0~120 d内,各氧化剂添加组可以有效清除饲料氧化过程中产生H2O2、·OH、·O2-,提高饲料的总抗氧化能力。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VC、VE和乙氧喹,各组饲料的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时时间的推迟而减弱。在贮存期初始阶段15 d,30 d,60 d,各组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着(P>0.05);贮存前期和贮存中期不同剂量的抗氧剂的抗氧化效果产生差异,到了后期,又趋于接近,差异不显着(P>0.05)。(3)贮存期间,贮藏室温度变化范围在16.5℃~28℃,室内平均温度为22.02℃,相对湿度在33%~75%,平均相对湿度在46.04%。在贮存期的15 d,饲料中水分出现下降,到30 d开始回升,各组间饲料水分的变化差异不显着(P>0.05);在60~150 d之间,对照组饲料中的水分显着高于各试验组,差异显着(P<0.05)。在0~90 d期间,各组饲料外观保持良好颗粒饲料感官性状,无霉变。在贮存期120 d,对照组饲料表现出隐约霉变,其他各组饲料外观情况良好。在贮存期150d时,对照组饲料出现轻度发霉,各试验验组外观良好。15~120 d,对照组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多于各防霉剂组,差异不显着(P>0.05);120~150 d时,对照组饲料中的霉菌数量极显着高于各防霉剂组(P<0.01),各防霉剂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经PCR-DGGE分析,发现各饲料中主要存在的与饲料卫生有关的霉菌有:镰刀菌,曲霉菌和青霉菌。(4)不同精粗比影响母羊的采食量,精粗比为50:50时显着高于精粗比40:60组和30:70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提高了14.76%和19.13%(P<0.05);TMR经制粒后可以缩短妊娠母羊采食时间,提供采食速度;高比例的精饲料,可提高妊娠母羊的饮水次数和排便次数;不同处理的饲料,对妊娠母羊的运动和休息时间没有显着影响(P>0.05);饲喂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的反刍行为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中CP和CF的消化率有显着影响(P<0.05),对钙磷消化率影响不显着(P>0.05)。(5)体外发酵2~8 h,培养液中的产气量、NH3-N浓度、MCP浓度、VFA浓度快速上升,p H值、乙酸/丙酸值随之下降,8~12 h变化速度变缓,24 h到达峰值;随着饲料中精饲料比例的提高,瘤胃液中p H值、乙酸/丙酸值随之降低,培养液中的产气量、NH3-N浓度、MCP浓度、VFA随着升高。(6)给妊娠母羊饲喂经颗粒化处理的TMR,饲料中苜蓿干草比例越高,母羊血清中的TP、ALP、BUN、Cre含量越高。不同精粗比和不同的玉米秸秆:苜蓿干草比对妊娠母羊血清中的Blu、TG、Ca、P没有显着影响(P>0.05),保证母羊营养需求的前提下,可维持血清中的Blu、TG、Ca、P浓度的平衡。结论:当饲料精粗比在50:50~30:70的范围内,精饲料比例越高越有利于TMR颗粒饲料的成型;相同精粗比的条件下,增加玉米秸秆比例降低苜蓿干草比例,颗粒容重和长度随之下降。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VC、VE、乙氧喹,可提高饲料的抗氧化能力。添加不同水平的柠檬酸、乳酸钙、延胡索酸,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饲料保存期。饲喂TMR颗粒饲料可以保证妊娠母羊健康,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和消化率。

张驰[5](2020)在《发芽青稞熟粉的功能特性及其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青稞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地方资源谷物,富含γ-氨基丁酸(GABA)、β-葡聚糖等保健功能成分,但由于纤维含量高,不易碾磨,用到面制品、烘焙产品中往往带来口感粗糙、组织松散的问题,加工性能差,添加量有限,严重制约了青稞加工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本文针对青稞精深加工应用的关键共性问题,从原料到产品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发芽和不同熟化方式对青稞籽粒营养特性、结构功能及粉料特性的影响,探索特征营养成分高保留率的青稞原料熟化方法,并以烘焙类糕点为熟粉应用切入点,选择粤式杏仁饼作为低水分产品的代表、戚风蛋糕为高水分产品的代表,系统研究了青稞粉应用过程中的粉料特性和品质变化规律,优化其烘焙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突破青稞原料应用的瓶颈问题,丰富青稞加工产品品种,实现加工过程的节能降耗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针对传统高温炒制对青稞功能成分破坏较大的问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混联酶法等手段,探讨了发芽和不同熟化方式对青稞特征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稞发芽过程中GABA含量接近线性增加,β-葡聚糖含量逐渐下降,抗性淀粉含量先增后减。在兼顾营养成分、出粉率及发芽周期的前提下,确定青稞籽粒萌发24 h再进行后续熟化。此状态的籽粒经炒制、热烘、微波等不同熟化处理,抗性淀粉含量前期皆有不同程度增加。但是随着处理温度(100?C→140?C)或功率密度(1.5 W/g→2.5 W/g)的增加,GABA损失率有所增大。高压的蒸制熟化则有助于发芽籽粒中β-葡聚糖富集。(2)采用X-射线衍射仪、黏度分析仪、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熟化方式对发芽青稞籽粒性状结构及粉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碾磨条件下,籽粒熟化后制备的粉料与生粉料相比,膨胀度、抗性淀粉含量增加,而粉料粒径及吸水指数、持油性、溶解度降低,且糊化黏度及结晶度也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经发芽再熟化所制备的青稞熟粉,GABA富集率在9.71~34.90%。其中,炒制熟化,120?C,39.7 min下的β-葡聚糖保留率最高(73.96%)、相对结晶度(3.20%)最低;热烘熟化,100?C,83.5 min下获得最高的粉料相对结晶度(20.33%)、γ-氨基丁酸富集率(34.90%)和醇类香气含量(5.03%);微波熟化,与其他熟化方式比较,籽粒孔隙明显,所制粉料黏度峰型最为平缓,β-葡聚糖含量普遍较低,中位粒径、a*值、b*值、峰值时间、抗性淀粉、碘蓝值、膨胀度等较高。(3)在高水分烘焙产品中的应用:针对青稞粉高含量(50g/100 g粉料)戚风蛋糕在传统热风烘焙条件下难以膨发,组织粗糙等问题,分别探讨了粉料组成、面糊特性和烘焙工艺等对青稞戚风蛋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青稞粉代替50%小麦粉,会改变面糊的特性及焙烤过程中气孔结构的形成。所用粉料的支链淀粉/总淀粉比例与相应面糊的流动指数呈极强正相关(r=0.892),蛋糕的气孔表面积占有率与粉料的吸热焓及面糊的气泡增长率呈正相关(r=0.678,0.769),而与面糊的稠度系数和流动指数呈负相关(r=-0.941,-0.628)。通过微波(800 W)预处理20 s可使青稞面糊快速膨发达至体积最大点,紧接着热风烘烤35 min使之熟化,获得的蛋糕组织细腻、气孔稠密度高且分布均匀,既有利于改善单纯热风烘烤(170?C,50 min)蛋糕的比容、粗糙感及内部粘稠性,又能优化单纯微波熟化(800 W,95 s)蛋糕的外观、色泽、质地、口感、气孔均匀性及空泡壁孔隙分布均匀性。(4)在低水分烘焙产品中的应用:针对青稞粉高含量(≥40%)熟粉类糕饼成型性较差,糕饼外形容易缺损掉渣,口感粗糙等问题,重点探讨了青稞粉筛分细度对粤式杏仁饼粉料(绿豆粉,<125μm)及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稞粉筛分得越细,蛋白质、膳食纤维及灰分含量越低,淀粉含量及膨胀能力越高,热稳定性越差,显微结构越趋于典型淀粉颗粒,吸水指数(40~80%复配比)越低,产品成型性越优(0~40%复配比)。随青稞粉占比减少,<125μm青稞粉体系压缩性和持油性下降,当180~280μm、125~180μm、<125μm的青稞粉分别以<20%、≤20%、≤80%的比例与绿豆粉复配时,所制产品的质地及口感与传统粤式杏仁饼接近,且膳食纤维、β-葡聚糖和GABA含量明显提高。

周沫希[6](2020)在《新型植物功能盐的研制及生物学活性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植物盐(plant-salt)通常是指从高盐环境生长的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钠含量低并同时含有其他多种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生物质盐,其NaCl含量一般在20%左右。传统的竹盐(bamboo-salt)是将日晒海盐(即原盐)装入竹筒中在高温下烤制而成,尽管在烤制过程中原盐吸收了一定量的竹筒有效成分,但从严格意义上讲,竹盐并不属于植物盐的范畴。本课题组前期创造性地在竹盐制作新工艺中引入了中频熔炼技术,并采用国家批准的新食品原料——竹叶黄酮(一种竹叶提取物粉末)替代新鲜竹筒,将其与原盐混合均匀后在精准设定的熔炼温度下共融、冷却后重结晶,得到了品质更好、性能更为优良的新品竹盐,为竹盐的大规模制造提供了实现机械化、清洁化和标准化生产的可能性。本学位论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原盐与非竹系列植物提取物混合,并进一步优化熔炼工艺,创制出以松盐和梅盐为代表的新型植物功能盐(novel plan-salt,nPS),NaCl含量在90~93%之间。在分析其元素组成、晶格结构、色泽和滋味等理化特性的同时,对nPS的美白功能进行了体外评价,并采用模式动物进行了高盐膳食诱导大鼠高血压的干预试验研究,均取得优良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新型植物功能盐(nPS)的创制。将松、梅等植物提取物(粉末)按照一定质量比(1~40%,w/w)与原盐混合,放入中频熔炼炉内,在常压下升温至800~1400℃之间进行熔炼,一次或分次炼制,冷却后重结晶。通过优化植物提取物的种类及其添加比例、升温速率、熔炼温度、保温时间及其降温速率等工艺参数,得到了以松盐(pine-salt)和梅盐(plum-salt)为代表的不同色泽、性能稳定、品质优良、质量可标化、并具有特殊生物学功效的nPS。(2)nPS的理化性质及其晶格结构分析。以原盐为空白对照,以韩国仁山紫竹盐(传统竹盐)为参照,采用pH计、色差仪、电导仪、原子能谱仪、电子舌及电子鼻等手段分析nPS的理化性质,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晶格结构。结果表明:通过不同工艺参数的组合可获得不同色系(粉/紫色、蓝/绿色等)的nPS,外观晶莹剔透,并伴有淡淡的硫味;nPS的晶胞尺寸较原盐更小,元素组成更为丰富。其中,钾含量提高约100倍、钙约7倍,其他有益元素(如镁、锌、磷等)也显着增加;铅含量显着下降,其他有害元素(如钡、铊、镉、锑等)未检出。(3)nPS美白功效的体外评价。以原盐和烤盐为对照,分别测试了松盐、竹盐和梅盐抑制酪氨酸酶(单酚酶及二酚酶)的活性,并采用小鼠B16黑素瘤细胞的体外模型进一步探究其对细胞增殖及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松盐、竹盐、梅盐对体外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表现出极显着的浓度依赖关系(P<0.01),当松、竹、梅盐3个nPS试样浓度为5%(w/v水溶液,下同)时,对酪氨酸酶单酚酶的抑制率分别为97.1%、94.8%、48.2%,对二酚酶的抑制率均高于92.0%。当作用于B16细胞时,与原盐相比,0.5%的nPS溶液对B16细胞的生长抑制不明显,但会抑制细胞的横向迁移;当浓度提高到0.75%时,对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果优于同浓度的熊果苷,尤以梅盐的表现最为突出。表明nPS具有作为美白剂研究和开发的潜力。(4)nPS预防高血压的动物试验研究。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4只,自由饮服纯净水。试验组别分为两类,一类为正常对照组,包括常规饲料组(摄食含盐量0.3%的大鼠日粮+纯水灌胃)和常规原盐组(无盐饲料+灌胃0.013 g/100g·bw的原盐溶液);另一类即为高盐试验组,其中包括原盐组、3个nPS试验组(松、竹、梅盐)和阳性对照药物(非洛地平)组,该类实验大鼠在每天摄食无盐饲料的同时分别灌胃0.4 g/100 g·bw的不同试样溶液(相当于摄食含盐量8%的日粮)。试验进行至第20 d时,高盐模型组大鼠的收缩压明显上升(p<0.01),同时伴随极显着的肝功能、肾功能和心肌功能损伤(p<0.01);而3个nPS 口服干预试验组的大鼠收缩压均明显低于高盐剂量中的原盐对照组,尤以梅盐的降压效果最为显着。此外,竹盐组的排尿量明显高于其他组(与原盐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松盐组大鼠的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显着低于原盐组(p<0.05),表明其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综上所述,采用新技术创制的新型植物盐(nPS)具有超越传统植物盐和传统竹盐的理化特性和更为强大的生物学功能。nPS优良的美白活性在日用化学品(含个人护理用品)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对高盐膳食诱导的大鼠血压的调节作用可能颠覆人们对传统食盐(table salt)的认知,有望在人类日益高发的高血压的膳食干预中起到积极作用。

祝东品[7](2019)在《青稞挤压膨化米制品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验将青稞全粉原料添加碎米粉复配混合后,采用双螺杆挤压改性,使青稞全粉挤压米适度糊化和膨化,青稞口感得以改善,且同时保留青稞特有营养元素。实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回归响应面实验,优化了青稞挤压米制粒工艺,最佳工艺参数为青稞添加比例为15%,单甘酯添加量为0.6%,水分添加量为22%挤压糊化区温度为112℃,物料进料量为13kg/h,双螺杆转速为107.5r/min,切割刀转速为1110r/min,最佳工艺产品感官评价得分为94.2分,其中糊化区温度、双螺杆转速、温度和螺杆转速交互作用对青稞米产品影响较显着,制得的青稞米米粒膨化度为1.50,容重0.76g/ml,碱消值为4-5级,糊化温度适中。RVA快速粘度测量结果为挤压后的米粉糊化温度降低,回生值减小。SEM扫描电镜观察到青稞挤压米米粒内部板结,有明显裂痕,DSC差示量热扫描的青稞米吸热减少,热量变化稳定,XRD结晶测定显示青稞米挤压后晶型由A-型变为V-型晶体,淀粉由玻璃态变为半晶型高弹态,米粒抗回生性较好。青稞米质构结果显示青稞米硬度适当,米饭胶黏性和咀嚼性良好。青稞挤压米的膨化度较低,而青稞米卷膨化度较高。将西藏优质青稞全麦粉、米粉、调味料混合均匀后挤压膨化,添加果胶脂肪替代物作为注芯材料,研制出一种低脂肪含量的的全麦粉青稞膨化米卷,同时探索了膨化机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不同工艺的膨化米卷进行了质构分析和感官评价,筛选了品质优良的膨化青稞米卷。在产品感官品质良好的情况下,以青稞米卷膨化度、酥脆性为评价指标,影响青稞米卷膨化度因素主次为:膨化温度>物料水分添加量>膨松剂添加量>果胶脂肪替代物。影响青稞米卷酥脆性因素主次为:膨化温度>膨松剂比例>物料水分添加量>果胶脂肪替代物添加量。其具体优化结果为:青稞粉添加量为6%,果胶替代物添加比例为10%,水分添加量为6%,膨松剂添加比例为0.7%,三段温区温度设置如下:I区70℃、II区130℃、III区150℃,固体粉末喂料机转动频率为12Hz,双螺杆挤压机主轴转动频率为30Hz;对最佳工艺米卷理化指标检测、质构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果胶作为低脂原料研制的青稞膨化米卷品质优良,脂肪含量为24.48%,能够有效降低膨化米卷脂肪用量。

陈瑾[8](2019)在《速冻汤圆品质与糯米粉粉质相关性及糯米粉配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糯米粉是制作速冻汤圆的主要原料,其组成成分和糊化特性对汤圆品质有着重要影响,糯米粉行业没有制定统一的品质评价标准和糯米粉等级划分体系,生产企业没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只能根据经验进行配粉,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糯米粉制品的稳定性。本课题选用在实际生产中广泛使用且具有良好代表性的1 1种糯米粉纯粉,测定其基本组成成分、糊化特性、质构特性、感官评价、白度、透光率等22个品质特性指标,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筛选出主成分及品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旨在深入研究糯米粉特性与速冻汤圆品质相关性,筛选出评价糯米粉全粉综合性指标。本研究可为速冻汤圆工业化生产中糯米粉原料筛选、糯米粉配粉、提高产品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糯米粉淀粉含量为74.0%、脂肪含量为2.5%时汤圆品质较好。因而基于淀粉和脂肪含量对不同品种的糯米粉进行配粉对淀粉和脂肪含量进行标准化,研究配粉对汤圆品质的影响,为生产企业进行糯米粉配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对1 1种糯米粉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糯米粉的基本成分、糊化特性等指标差异性较大,样品具有良好代表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含量为74.0%,脂肪含量为2.5%,峰值时间在3.54.5min之间,峰值黏度大于1615cp,最终黏度大于923.67cp,回生值在360cp以下的糯米粉品种制得的汤圆品质较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灰分、崩解值、糊化温度、内聚性是评价糯米粉品质的主要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1个品种糯米粉分为2类(A/B),A类糯米粉淀粉、水分、灰分、脂肪含量高于平均值,蛋白质含量较低,糊化特性值均较低,产品咀嚼性较好,感官评分较高,适合于汤圆加工和大范围推广;B类蛋白质含量均高于A类,糊化特征值较高,汤汁透明度高,但汤圆感官评分得分较低,口感稍差,可作为辅料粉进行使用。(2)基于淀粉含量糯米粉配粉对速冻汤圆品质的影响以糯米粉中淀粉含量为依据,对不同品种糯米粉进行配粉,研究其对速冻汤圆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糊化特性方面:E组(泰国2号糯米粉:泰国1号糯米粉=6:1)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均显着增大,但易老化。质构特性方面:E组(泰国2号糯米粉:泰国1号糯米粉=6:1)和G组(信阳潢川籼糯米粉:越南小颗粒糯米粉=5:1)制得的汤圆硬度和胶着性较空白组分别提高了 11%、16%和16%、13%,说明速冻汤圆抵抗外界作用力的能力增强。色泽及透光率方面:速冻汤圆的L*值亮度和透光率有所下降,a*值绿度和b*值黄度有所上升,汤圆白度均值为60.82,透光率从空白组的56.8%下降到30.11%,下降了约47%,说明配粉对汤圆的外观色泽和透光率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在配粉后可加入一些食品改良剂以提升汤圆的白度和透光率。感官特性方面:弹性、软度、滋味和感官评价总分较高,气味、色泽变化较小,感官评价总分均值为88.91分。不同配比速冻汤圆的完整性差异性较大,极差大小为5.5;其中完整性最差的为A组(越南糯米粉:泰国1号糯米粉=2:1)的17.5分,最高的为C组(泰国1号糯米粉:安徽粳糯米粉=2:1)的24.23分。汤圆的弹性、软度差异较大,极差大小为2.8分,粘性均较空白组低。(3)基于脂肪含量糯米粉配粉对速冻汤圆品质的影响以糯米粉中脂肪含量为依据,对不同品种糯米粉进行配粉,研究其对速冻汤圆品质的影响。糊化特性方面:E组糯米粉(泰国1号糯米粉:泰国2号糯米粉=3:1)峰值黏度从空白组的2416.00增加到3435.70cp,增高了 1019.7cp,提升了 42.2%;崩解值从1213.30增加到1644.70cp,增加了 431.4cp,提升了 35.6%;说明基于脂肪含量标准化配粉后,糯米粉凝胶的剪切性能下降,凝胶稳定性减弱。质构特性方面:速冻汤圆硬度、粘附性、胶着性、回复性均有所上升。硬度从801.05上升到1052.90g,增大了 251.85g,提升约24%;胶黏性从-314.20上升到-34.47mPa·s,增加了 279.73mPa·s,提升约89%;胶着性从584.86上升到705.22g·s,增加了 120.36g·s,提升约17%。色泽及透光率方面:汤圆白度均值为59.41,a*值绿度和b*值黄度均有所提升,透光率下降至37.01%,较空白组下降了 35%;说明基于脂肪含量进行配粉后,对汤圆的色泽和透光率均产生不利影响。感官特性方面:气味、色泽、完整性有所提升,感官评价总分均在88.0分以上。其中A组(泰国1号糯米粉:越南糯米粉=2:1)感官评价总分最低为81分,较空白组低14.0分。E组(泰国1号糯米粉:泰国2号糯米粉=3:1)气味、色泽、完整性得到较大改善,感官评价总分最高达到92.20分。汤圆的完整性差异较大,极差值达到5.5。完整性最小的为A组(泰国1号糯米粉:越南糯米粉=2:1)和B组(安徽粳糯米粉:泰国1号糯米粉=1:1),大小均为18.33分:完整性最大的为E组(泰国1号糯米粉:泰国2号糯米粉=3:1)为24分,较最低组(A组)高5.67分。不同配比制得的汤圆粘弹性和软度差异较大,极差分别为2.83,3.13和2.77分。

李慧芳[9](2019)在《冷冻馒头在贮藏和复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文中提出冷冻馒头是目前馒头保存的常用方式,研究贮藏及复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对馒头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采用X-衍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质构仪(TPA)等研究一次发酵法制作的馒头在冷冻贮藏(-18℃)和复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并比较了不同温度波动(20℃、25℃、30℃)和冻结方式(-18℃冷冻和-30℃速冻)对馒头冻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复蒸条件(复蒸功率、复蒸时间、焖制时间及蒸垫种类)对馒头外观(起泡、裂口、色泽、沏底)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冻藏过程中,馒头的水分含量、pH、比容、白度、糊化度及感官评分均呈现下降的趋势,馒头淀粉的糊化温度、糊化焓、结晶度和菌落总数逐渐上升,淀粉含量及支直比、蛋白质含量及分子量变化幅度均不大。冷冻贮藏过程中,馒头失水,内部淀粉发生老化,19.5°处出现单个衍射峰,属于V型晶型。经过90d冷冻贮藏,馒头淀粉的糊化度由88.69%降至86.45%;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终点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分别由48.89℃、54.75℃、62.21℃、0.370J/g增加至52.58℃、55.82℃、65.58℃、0.514J/g;结晶度由16.78%增大至18.47%,升高了10.07%;硬度和咀嚼度分别增加至3164.106g和2305.221;感官评分由97.5下降至66.0,整体下降了32.31%;馒头的pH由5.41降至5.10;菌落总数由0.35Lg(CFU/g)增加至1.44Lg(CFU/g)。-18℃低温贮藏并不能完全抑制馒头淀粉的回生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2.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进行温度波动的馒头比容、白度、弹性、回复性及感官评分逐渐减小,硬度和咀嚼度均呈现增大的趋势,且波动温度越高,各指标变化幅度越大。即馒头比容、白度、弹性、回复性及感官评分:-18℃>20℃>25℃>30℃;硬度、咀嚼度、菌落总数:30℃>25℃>20℃>-18℃。贮藏过程中的温度波动使馒头的菌落总数显着增加,并对馒头表皮起泡、裂口、泛白及口感等影响严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18℃冷冻冻结和-30℃速冻冻结的馒头比容、白度、弹性、回复性及感官评分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硬度和咀嚼度均呈现上升的趋势。-30℃速冻冻结的馒头比容、白度、回复性、弹性和感官评分较大,硬度和咀嚼度较小,且下降趋势比-18℃冷冻冻结馒头缓慢,-30℃速冻冻结的馒头品质较好。3.复蒸初期,馒头迅速吸热升温,内部冰晶融化,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增加,冷冻馒头的质量、体积、比容、白度升高,馒头的横向弛豫时间T2发生右移,水的流动性增加,馒头弹性和回复性增大,硬度和咀嚼度逐渐下降;复蒸中期,馒头淀粉吸水发生糊化,淀粉晶体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馒头淀粉糊化度上升,结晶度有小幅度下降趋势,馒头的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终点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总淀粉含量和支直比变化不大,馒头表皮、色泽、柔软度、口感、风味评分及感官总分增大;复蒸后期,产生大量烃类、酯类、醛类、醇类、酚类、酮类、芳香类及其他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赋予馒头特有的风味。4.复蒸功率、复蒸时间、焖制时间以及蒸垫种类均对馒头的外观评分(起泡、裂口、色泽、沏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小功率复蒸时馒头易起泡、沏底,中等功率复蒸时,馒头起泡、裂口、表皮色泽等评分有所增加,大功率复蒸时,馒头起泡、裂口程度增加;复蒸时间越长,馒头表皮起泡、裂口、沏底程度越大,馒头外观总评分越低;焖制时间对馒头起泡、色泽及沏底等评分影响较大,对馒头表皮裂口几乎无影响;使用硅胶垫复蒸的馒头,其起泡、裂口及沏底得分及外观总评分最大,使用屉布复蒸的馒头得分次之,直接放蒸盘裸蒸的馒头底部沏底严重,外观得分最低。

葛永春,常国亮,邓登,向朝林,成永旭,吴旭干[10](2018)在《三种育肥饲料对中华绒螯蟹雄体成活率、性腺发育和色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育肥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养殖效果和品质的影响,选用3种常用饲料(硬颗粒饲料、膨化饲料和冰鲜鱼)在室内循环水养殖槽内,开展了为期60 d的生殖蜕壳河蟹雄体的育肥试验,对比了不同饲料组间雄蟹的成活率、性腺发育和色泽等指标。结果显示:(1)3个饲料组间雄蟹的成活率无显着差异(P>0.05),其中硬颗粒饲料组成活率最低(43%),其余两组成活率在60%70%;(2)3个饲料组间的性腺指数(GSI)和肝胰腺指数(HSI)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GSI均为约3%,HSI均为5%6%;(3)3个饲料组间的头胸甲色泽指标L值(亮度)、a值(红度)和b值(黄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冰鲜鱼组肝胰腺色泽指标L值和b值显着高于其它两组(P<0.05),膨化饲料组肝胰腺的a值最高(P<0.05)。试验证明:采用硬颗粒饲料、膨化饲料和冰鲜鱼对生殖蜕壳后的雄蟹进行育肥,对其成活率和性腺发育无显着影响,投喂膨化饲料可显着提高肝胰腺的红度,投喂冰鲜鱼可提高肝胰腺的亮度和黄度。

二、颗粒饲料的外观色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颗粒饲料的外观色泽(论文提纲范文)

(1)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视疲劳的概述
        1 视疲劳的病因病机
        2 视疲劳的治疗方法
    第二节 处方中主要药物的研究进展
        1 蓝靛果
        2 叶黄素
        3 小结
    第三节 微胶囊技术的研究概述
        1 微胶囊技术
        2 常用的囊芯及囊材
        3 制备方法及设备
        4 小结
第二章 原料前处理工艺
    第一节 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叶黄素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
        3 叶黄素微胶囊制备研究
        4 小结
    第二节 蓝靛果粉前处理工艺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蓝靛果粉前处理工艺筛选
        3 蓝靛果粉粒度对片剂外观的影响
        4 蓝靛果粉休止角的考察
        5 蓝靛果粉吸湿性的考察
        6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第一节 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制备工艺
        1 实验材料
        2 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制备工艺
    第二节 含糖型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处方优化
        1 感官评价法
        2 实验方法
        2.1 填充剂的选择
        2.2 填充剂添加量的选择
        2.3 蓝靛果末粉添加量的选择
        2.4 酸味剂的选择
        2.5 酸味剂添加量的选择
        2.6 混合时间的选择
        2.7 润湿剂浓度的选择
        2.8 润湿剂添加量的选择
        2.9 润滑剂的选择
        2.10 润滑剂添加量的选择
        3 结果与讨论
        3.1 填充剂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3.2 填充剂添加量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3.3 蓝靛果粉末添加量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3.4 酸味剂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3.5 酸味剂添加量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3.6 混合时间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3.7 润湿剂浓度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3.8 润湿剂添加量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3.9 润滑剂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3.10 润滑剂添加量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4 颗粒性质考察
        5 处方确定
        6 小结
    第三节 无糖型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处方优化
        1 感官评价法
        2 实验方法
        2.1 填充剂的选择
        2.2 填充剂添加量的选择
        2.3 蓝靛果末添加量的选择
        2.4 甜味剂添加量的选择
        2.5 酸味剂添加量的选择
        2.6 润湿剂添加量的选择
        2.7 润滑剂添加量的选择
        3 结果与讨论
        3.1 填充剂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3.2 填充剂添加量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3.3 蓝靛果粉末添加量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3.4 甜味剂添加量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3.5 酸味剂添加量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3.6 润湿剂添加量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3.7 润滑剂添加量对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影响
        4 颗粒性质考察
        5 处方确定
        6 小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质量评价研究
    第一节 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相关指标的测定
        1 实验材料
        2 性状检查
        3 硬度检查
        4 重量差异检查
        5 干燥失重检查
        6 崩解时限检查
        7 脆碎度检查
        8 小结
    第二节 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测定
        4 小结
    第三节 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中叶黄素的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中叶黄素的含量测定
        3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稳定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影响因素实验
    3 加速试验
    4 长期稳定性试验
    5 小结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2)基于蛋白质-酯化淀粉乳液构建辣椒红素/叶黄素微胶囊及其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辣椒红素
        1.1.1 辣椒红素简介
        1.1.2 辣椒红素性质与功能
    1.2 叶黄素
        1.2.1 叶黄素简介
        1.2.2 叶黄素来源与分布
        1.2.3 叶黄素性质及功能
    1.3 微胶囊技术概述
        1.3.1 微胶囊介绍
        1.3.2 微胶囊技术介绍
        1.3.3 喷雾干燥技术介绍
        1.3.4 食品中的微胶囊壁材
    1.4 活性成分微胶囊化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乳清蛋白-OSA马铃薯淀粉酯-辣椒红素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与材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2.4 数据处理
    2.3 结果分析
        2.3.1 原淀粉基本组成及淀粉酯取代度
        2.3.2 辣椒红素乳液的形态观察
        2.3.3 辣椒红素乳液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2.3.4 辣椒红素乳液流变学特性
        2.3.5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形貌观察
        2.3.6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短程有序性结构分析
        2.3.7 辣椒红素微胶囊颗粒的晶体特性
        2.3.8 辣椒红素微胶囊得率、负载率、水分含量、溶解度和润湿性
        2.3.9 辣椒红素微胶囊色度值
        2.3.10 辣椒红素微胶囊粒径分布的测定
        2.3.11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2.3.12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贮存稳定性
        2.3.13 主成分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乳清蛋白-柠檬酸绿豆淀粉酯-辣椒红素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分析
        3.3.1 原淀粉基本组成及淀粉酯取代度
        3.3.2 辣椒红素乳液的形态观察
        3.3.3 辣椒红素乳液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3.3.4 辣椒红素乳液流变学特性
        3.3.5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形貌观察
        3.3.6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短程有序性结构分析
        3.3.7 辣椒红素微胶囊得率、负载率、水分含量、溶解度和润湿性
        3.3.8 辣椒红素微胶囊色度值
        3.3.9 辣椒红素微胶囊粒径分布的测定
        3.3.10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3.3.11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贮存稳定性
        3.3.12 主成分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酪蛋白酸钠-醋酸小麦淀粉酯-辣椒红素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与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试验方法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
        4.3.1 原淀粉基本组成及淀粉酯取代度
        4.3.2 辣椒红素乳液的形态观察
        4.3.3 辣椒红素乳液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4.3.4 辣椒红素乳液流变学特性
        4.3.5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形貌观察
        4.3.6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短程有序性结构分析
        4.3.7 辣椒红素微胶囊得率、负载率、水分含量、溶解度和润湿性
        4.3.8 辣椒红素微胶囊色度值
        4.3.9 辣椒红素微胶囊粒径分布的测定
        4.3.10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4.3.11 辣椒红素微胶囊的贮存稳定性
        4.3.12 主成分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酪蛋白酸钠-OSA绿豆淀粉酯-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剂与材料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试验方法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分析
        5.3.1 原淀粉基本组成及淀粉酯取代度
        5.3.2 叶黄素乳液的形态观察
        5.3.3 叶黄素乳液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5.3.4 叶黄素乳液流变学特性
        5.3.5 叶黄素微胶囊的形貌观察
        5.3.6 叶黄素微胶囊的短程有序性结构分析
        5.3.7 叶黄素微胶囊得率、负载率、水分含量、溶解度和润湿性
        5.3.8 叶黄素微胶囊色度值
        5.3.9 叶黄素微胶囊粒径分布的测定
        5.3.10 叶黄素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5.3.11 叶黄素微胶囊的贮存稳定性
        5.3.12 主成分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酪蛋白酸钠-醋酸绿豆淀粉酯-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剂与材料
        6.2.2 仪器与设备
        6.2.3 试验方法
        6.2.4 数据处理
    6.3 结果分析
        6.3.1 原淀粉基本组成及淀粉酯取代度
        6.3.2 叶黄素乳液的形态观察
        6.3.3 叶黄素乳液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6.3.4 叶黄素乳液流变学特性
        6.3.5 叶黄素微胶囊的形貌观察
        6.3.6 叶黄素微胶囊的短程有序性结构分析
        6.3.7 叶黄素微胶囊得率、负载率、水分含量、溶解度和润湿性
        6.3.8 叶黄素微胶囊色度值
        6.3.9 叶黄素微胶囊粒径分布的测定
        6.3.10 叶黄素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6.3.11 叶黄素微胶囊的贮存稳定性
        6.3.12 主成分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乳清蛋白-柠檬酸马铃薯淀粉酯-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剂与材料
        7.2.2 仪器与设备
        7.2.3 试验方法
        7.2.4 数据处理
    7.3 结果分析
        7.3.1 原淀粉基本组成及淀粉酯取代度
        7.3.2 叶黄素乳液的形态观察
        7.3.3 叶黄素乳液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7.3.4 叶黄素乳液流变学特性
        7.3.5 叶黄素微胶囊的形貌观察
        7.3.6 叶黄素微胶囊的短程有序性结构分析
        7.3.7 叶黄素微胶囊得率、负载率、水分含量、溶解度和润湿性
        7.3.8 叶黄素微胶囊色度值
        7.3.9 叶黄素微胶囊粒径分布的测定
        7.3.10 叶黄素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7.3.11 叶黄素微胶囊的贮存稳定性
        7.3.12 主成分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不同精粗饲料比例对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饲料原料
        1.1.2 饲料加工设备
    1.2 压缩型TMR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1.3.2 妊娠母羊饲料配方的设计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样品制备
        1.4.2 感官性状评价
        1.4.3 直径和长度测定
        1.4.4 颗粒硬度测定
        1.4.5 含粉率测定
        1.4.6 粉化率测定
        1.4.7 容重测定
        1.4.8 密度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物理指标的影响
        2.2.1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含粉率和粉化率的影响
        2.2.2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硬度的影响
        2.2.3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容重和密度的影响
        2.2.4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长度和直径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3.2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含粉率和粉化率的影响
    3.3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硬度的影响
    3.4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容重和密度的影响
    3.5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长度和直径的影响
4 结论

(4)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我国及新疆养羊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2.2 我国羊饲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3 羊用TMR颗粒饲料的研究进展
        2.4 羊用TMR颗粒饲料加工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2.5 羊用TMR颗粒饲料的使用
        2.6 TMR颗粒饲料在极端气候情况下的应用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第一部分 精粗饲料比例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工艺影响的研究
        试验一 不同精粗饲料比例对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的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TMR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
        1.3 试验方法
        1.4 测定项目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物理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感官性状的影响
        3.2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含粉率和粉化率的影响
        3.3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硬度的影响
        3.4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容重和密度的影响
        3.5 不同精粗比对TMR颗粒饲料长度和直径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二 不同水平VE、VC和乙氧喹抗氧化效果对比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设计
        1.4 样品的采集
        1.5 氧化活性指标的测定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VC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2 VE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3 乙氧喹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 讨论
        3.1 氧化与抗氧化剂
        3.2 VC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3 VE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 乙氧喹对饲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三 不同水平防霉剂对TMR颗粒饲料贮存效果的影响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1.4 试验设计
        1.5 样品的保存与采集
        1.6 测定指标及方法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室温湿度变化
        2.2 贮存期间水分的变化
        2.3 贮存期间饲料霉变情况
        2.4 贮存期间饲料中霉菌数量的变化
        2.5 饲料中霉菌菌群分布情况
        3 讨论
        3.1 环境对饲料防霉效果的影响
        3.2 贮存期内饲料水分的变化
        3.3 贮存期内饲料感官的变化
        3.4 贮存期内霉菌的变化
        3.5 饲料中霉菌菌群分布情况
        4 小结
    第二部分 TMR颗粒饲料饲养效果研究
        试验四 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反刍行为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点
        1.3 试验设计
        1.4 饲养管理
        1.5 测定的指标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反刍行为影响
        2.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采食行为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反刍行为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五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供体动物与瘤胃液的采集
        1.3 人工瘤胃培养系统
        1.4 试验设计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p H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产气量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NH_3-N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MCP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VFA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p H值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产气量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NH_3-N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MCP的影响
        3.5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VFA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六 不同处理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饲养管理
        1.5 血样的采集
        1.6 测定指标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总蛋白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白蛋白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糖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
        2.6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钙和的血磷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的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糖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
        3.4 不同处理的TMR颗粒饲料对妊娠母羊血钙和血磷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
第四章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发芽青稞熟粉的功能特性及其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青稞及其加工概况
        1.1.1 原料分布及其特性
        1.1.2 青稞加工概况
    1.2 粮谷物发芽工艺及其研究概况
        1.2.1 发芽机理及其加工用途
        1.2.2 发芽的工艺研究
    1.3 熟粉料加工工艺及其研究概况
        1.3.1 熟粉料加工概况
        1.3.2 熟化加工工艺
        1.3.3 熟粉料功能特性
    1.4 高纤维植物性粉料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1.4.1 高水分烘焙食品
        1.4.2 低水分烘焙食品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路线
第二章 发芽与熟化处理对青稞籽粒营养特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2.4 数据处理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发芽时间对籽粒成分及物理形态的影响
        2.3.2 熟化处理对发芽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2.3.3 熟化处理对发芽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2.3.4 熟化处理对发芽籽粒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熟化方式对发芽青稞粉料特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2.4 数据处理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熟化方式对籽粒外观及粉料色泽的影响
        3.3.2 熟化方式对籽粒结构及制粉粒度的影响
        3.3.3 熟化方式对粉料碘蓝值、吸水指数及持油性的影响
        3.3.4 熟化方式对粉料溶解度、膨胀度及糊化特性的影响
        3.3.5 熟化方式对粉料结晶度的影响
        3.3.6 熟化方式对粉料营养特性的影响
        3.3.7 熟化方式对粉料香气成分的影响
        3.3.8 主成分分析(PCA)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熟化青稞粉在戚风蛋糕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2.4 数据处理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植物性粉料的成分及热力学差异
        4.3.2 青稞粉的添加对蛋糕面糊特性的影响
        4.3.3 青稞粉的添加对蛋糕产品特性的影响
        4.3.4 不同植物性粉料组成的相关性分析
        4.3.5 微波预膨发对蛋糕含水率及比容的影响
        4.3.6 不同烘烤工艺对产品宏观特性的影响
        4.3.7 不同烘烤工艺对产品微观特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熟化青稞粉在粤式杏仁饼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2.4 数据处理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筛分细度粉料的成分、粒度分布及色泽特性
        5.3.2 不同筛分细度粉料的糊化粘度特性
        5.3.3 不同筛分细度粉料的中远红外吸收
        5.3.4 不同筛分细度粉料的颗粒形貌特征
        5.3.5 复配比例对粉料吸水指数和持油性的影响
        5.3.6 复配比例对粉料压缩特性的影响
        5.3.7 复配比例对粉料流动特性的影响
        5.3.8 复配比例对杏仁饼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5.3.9 不同粉料组合对青稞杏仁饼营养特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6)新型植物功能盐的研制及生物学活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食盐与健康
        1.1.1 摄入食盐过多对人体的影响
        1.1.2 食盐中微塑料的潜在危害
        1.1.3 食盐与人体微量元素摄入
        1.1.4 国内外的中高端盐品市场
    1.2 关于植物盐的传统定义
        1.2.1 传统植物盐的制备
        1.2.2 传统植物盐的生物学功效
        1.2.3 传统植物盐的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
    1.3 传统竹盐
        1.3.1 当前竹盐的传统产生方式
        1.3.2 传统竹盐的生物学功效
        1.3.3 传统竹盐的行业现状
    1.4 新型植物功能盐(nPS)
        1.4.1 植物提取物
        1.4.2 新型植物功能盐的研究进展
    1.5 立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新型植物功能盐的制备
    2.1 材料、仪器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nPS制备的工艺流程
        2.1.4 nPS的色差分析
        2.1.5 nPS的熔炼工艺参数优化
        2.1.6 数据统计及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非竹植物功能盐(nPS)的研制
        2.2.2 不同工艺条件下nPS的色系变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植物功能盐(nPS)的理化性质分析
    3.1 材料与设备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pH值及电导率测定
        3.2.2 原子能谱分析
        3.2.3 元素组成分析
        3.2.4 味觉和嗅觉评价(电子舌与电子鼻测定)
        3.2.5 显微结构观察
        3.2.6 晶格结构观察
        3.2.7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2.8 数据统计及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nPS溶液的pH值提升
        3.3.2 nPS溶液的电导率增大
        3.3.3 原子能谱分析得到的nPS表面形态及元素组成
        3.3.4 不同nPS试样的元素组成
        3.3.5 nPS的显微特征及晶格结构
        3.3.6 nPS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3.3.7 nPS的味觉性状描述
        3.3.8 nPS的嗅觉性状描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植物功能盐(nPS)的体外美白功效研究
    4.1 材料与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1.3 常用溶液的配制
    4.2 试验方法
        4.2.1 B16细胞实验
        4.2.2 体外酪氨酸酶抑制率测定
        4.2.3 体外B16黑素瘤细胞的抑制试验
        4.2.4 数据得出与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nPS对酪氨酸酶活性(单酚酶和二酚酶)的抑制
        4.3.2 nPS对B16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4.3.3 nPS对B16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4.3.4 nPS对B16细胞迁移的作用
        4.3.5 nPS对B16细胞周期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植物功能盐(nPS)的预防高血压功效研究
    5.1 材料与设备
        5.1.1 材料与试验动物
        5.1.2 主要试剂
        5.1.3 仪器与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动物分组及给药剂量
        5.2.3 大鼠血压的测定方法
        5.2.4 大鼠体质量测定及尿液、心脏血清样本采集
        5.2.5 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5.2.6 大鼠尿液生化指标检测
        5.2.7 数据统计及分析
    5.3 结果讨论
        5.3.1 试验大鼠的体重变化
        5.3.2 试验大鼠的收缩压变化
        5.3.3 试验大鼠24 h的尿量变化
        5.3.4 试验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分析结果
        5.3.5 实验大鼠的尿液指标分析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青稞挤压膨化米制品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青稞介绍
    1.2 青稞营养价值
        1.2.1 青稞的营养成份含量
        1.2.2 青稞功能元素
    1.3 青稞加工业研究现状
        1.3.1 青稞加工业现状
        1.3.2 青稞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1.4 青稞挤压膨化技术研究现状
        1.4.1 青稞挤压米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1.4.2 青稞挤压膨化米卷技术研究现状
    1.5 脂肪替代物研究现状
        1.5.1 脂肪替代物研究概述
        1.5.2 脂肪替代物在膨化米卷制品中应用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1.6.1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1.6.2 课题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图
2 青稞挤压米加工工艺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原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青稞挤压米加工工艺流程
        2.3.2 青稞挤压米品质评分细则
        2.3.3 青稞挤压米加工工艺单因素实验设计
        2.3.4 青稞挤压米加工工艺响应面优化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青稞挤压米加工工艺核心参数
        2.4.2 青稞挤压米加工工艺单因素实验结果
        2.4.3 青稞挤压米加工工艺响应面优化结果
    2.5 结论
3 青稞挤压米品质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青稞挤压米产品营养成分测定
        3.3.2 青稞挤压米产品理化性质测定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青稞挤压米产品营养成分测定结果
        3.4.2 青稞挤压米产品理化性质测定结果
        3.4.3 青稞挤压米产品快速粘度测定结果
        3.4.4 青稞挤压米产品内部形态结构扫描电镜测定结果
        3.4.5 青稞挤压米产品差示量热扫描测定结果
        3.4.6 青稞挤压米产品X-RD结晶特性测定结果
        3.4.7 青稞挤压米产品质构特性测定结果
    3.5 结论
4 低脂青稞挤压膨化米卷加工工艺优化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青稞挤压膨化米卷加工工艺流程
        4.3.2 青稞挤压膨化米卷评分标准
        4.3.3 青稞挤压膨化米卷加工工艺单因素实验
        4.3.4 青稞挤压膨化米卷工艺参数正交优化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青稞挤压膨化米卷加工工艺流程要点
        4.4.2 青稞挤压膨化米卷加工工艺单因素实验结果
        4.4.3 青稞挤压膨化米卷工艺参数正交优化结果
        4.4.4 米卷酥脆性与膨化度相关性分析结果
    4.5 小结
5 低脂青稞挤压膨化米卷品质测定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青稞挤压膨化米卷理化指标检测
        5.3.2 青稞挤压膨化米卷产品色泽测定
        5.3.3 青稞挤压膨化米卷产品内部形态结构扫描电镜测定
        5.3.4 青稞挤压膨化米卷产品质构特性测定
    5.4 实验结果
        5.4.1 青稞挤压膨化米卷理化指标测定结果
        5.4.2 青稞挤压膨化米卷产品色泽测定结果
        5.4.3 青稞挤压膨化米卷产品扫描电镜测定结果
        5.4.4 青稞挤压米产品质构特性测定结果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速冻汤圆品质与糯米粉粉质相关性及糯米粉配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稻米简介
        1.1.1 大米品种的分类
        1.1.2 糯稻品种的分类
        1.1.3 糯米粉生产工艺
        1.1.4 糯米粉组成成分
    1.2 速冻汤圆概述
        1.2.1 速冻汤圆发展历程
        1.2.2 速冻汤圆主要质量问题
        1.2.3 研究现状
    1.3 立题背景及意义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糯米粉粉质特性与速冻汤圆品质评价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糯米粉基本成分测定
        2.3.2 糯米粉糊化性质的测定
        2.3.3 速冻汤圆制作工艺
        2.3.4 汤圆的煮制处理
        2.3.5 汤圆透光率的测定
        2.3.6 汤圆色泽的测定
        2.3.7 汤圆TPA的测定
        2.3.8 汤圆感官评价的测定
        2.3.9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糯米粉基本成分的测定及差异性分析
        2.4.2 糯米粉糊化特性指标分析
        2.4.3 速冻汤圆粉团品质特性分析
        2.4.4 糯米粉基本成分和糯米粉糊化特性相关性分析
        2.4.5 糯米粉基本成分和速冻汤圆粉团品质相关性分析
        2.4.6 糯米粉糊化特性和速冻汤圆粉团品质相关性分析
        2.4.7 糯米粉粉质指标及速冻汤圆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
        2.4.8 糯米粉品质指标的聚类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淀粉含量糯米粉标准化配粉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复配粉的制备
        3.3.2 糯米粉基本成分分析
        3.3.3 糯米粉糊化特性测定
        3.3.4 速冻汤圆粉团的制作
        3.3.5 速冻汤圆粉团的煮制
        3.3.6 速冻汤圆粉团质地测定
        3.3.7 速冻汤圆粉团煮后透光度的测定
        3.3.8 速冻汤圆粉团色泽的测定
        3.3.9 速冻汤圆粉团的感官评价
        3.3.10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基于淀粉含量标准化配粉的基本成分指标
        3.4.2 基于淀粉含量标准化配粉的糊化特性指标
        3.4.3 基于淀粉含量标准化配粉对汤圆质构特性的影响
        3.4.4 基于淀粉含量标准化配粉对汤圆色泽及透光率的影响
        3.4.5 基于淀粉含量标准化配粉对汤圆感官特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3.5.1 基于淀粉含量标准化配粉对糯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3.5.2 基于淀粉含量标准化配粉对速冻汤圆质构特性的影响
        3.5.3 基于淀粉含量标准化配粉对速冻汤圆色泽及透光率的影响
        3.5.4 基于淀粉含量标准化配粉对速冻汤圆感官特性的影响
第四章 基于脂肪含量糯米粉标准化配粉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复配粉的制备
        4.3.2 糯米粉基本成分分析
        4.3.3 糯米粉糊化特性测定
        4.3.4 速冻汤圆粉团的制作
        4.3.5 速冻汤圆粉团的煮制
        4.3.6 速冻汤圆粉团质地测定
        4.3.7 速冻汤圆粉团煮后透光度的测定
        4.3.8 速冻汤圆粉团色泽的测定
        4.3.9 速冻汤圆粉团的感官评价
        4.3.10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基于脂肪含量标准化配粉的基本成分指标
        4.4.2 基于脂肪含量标准化配粉的糊化特性指标
        4.4.3 基于脂肪含量标准化配粉对汤圆质构特性的影响
        4.4.4 基于脂肪含量标准化配粉对汤圆色泽及透光率的影响
        4.4.5 基于脂肪含量标准化配粉对汤圆感官特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4.5.1 基于脂肪含量标准化配粉对糯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4.5.2 基于脂肪含量标准化配粉对速冻汤圆质构特性的影响
        4.5.3 基于脂肪含量标准化配粉对速冻汤圆色泽及透光率的影响
        4.5.4 基于脂肪含量标准化配粉对速冻汤圆感官特性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及工作展望
        5.2.1 创新点
        5.2.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9)冷冻馒头在贮藏和复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冷冻馒头
        1.1.1 冷冻馒头概述
        1.1.2 冷冻馒头工业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2 冷冻馒头在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研究进展
        1.2.1 冷冻贮藏过程中水分的变化
        1.2.2 冷冻贮藏过程中淀粉的变化
        1.2.3 冷冻贮藏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
        1.2.4 冷冻贮藏过程中的温度波动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1.2.5 食品冻结方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1.3 冷冻馒头在复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冷冻馒头在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研究
    2.1 引言
    2.2 主要研究内容
    2.3 主要材料与设备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试剂
        2.3.3 实验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面粉基本理化指标测定
        2.4.2 馒头的制作
        2.4.3 馒头水分含量的测定
        2.4.4 馒头pH的测定
        2.4.5 馒头菌落总数的测定
        2.4.6 馒头微观结构的测定
        2.4.7 馒头贮藏期间淀粉性质变化测定
        2.4.8 馒头贮藏期间蛋白质性质变化测定
        2.4.9 馒头贮藏期间复蒸品质变化测定
        2.4.10 温度波动对冷冻馒头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2.4.11 冻结方式对冷冻馒头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2.5 数据处理
    2.6 结果与讨论
        2.6.1 冷冻馒头在贮藏期间水分含量变化测定
        2.6.2 冷冻馒头在贮藏期间pH变化测定
        2.6.3 冷冻馒头在贮藏期间菌落总数变化测定
        2.6.4 冷冻馒头在贮藏期间淀粉性质变化测定
        2.6.5 冷冻馒头在贮藏期间蛋白质变化测定
        2.6.6 冷冻馒头在贮藏期间复蒸品质变化测定
        2.6.7 温度波动对冷冻馒头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2.6.8 冻结方式对冷冻馒头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2.7 小结
第三章 冷冻馒头在复蒸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
    3.1 引言
    3.2 主要研究内容
    3.3 主要材料与设备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设备
    3.4 冷冻馒头在复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实验方法
        3.4.1 馒头的制作
        3.4.2 升温曲线的变化
        3.4.3 质量的变化
        3.4.4 体积的变化
        3.4.5 比容的变化
        3.4.6 白度的变化
        3.4.7 水分含量的变化
        3.4.8 水分活度的变化
        3.4.9 水分分布的变化
        3.4.10 质构特性的变化
        3.4.11 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3.4.12 淀粉体外消化特性的变化
        3.4.13 淀粉支直比的变化
        3.4.14 糊化度的变化
        3.4.15 结晶度的变化
        3.4.16 热特性的变化
        3.4.17 微观结构的变化
        3.4.18 感官评分的变化
    3.5 复蒸条件对冷冻馒头外观品质的影响
        3.5.1 复蒸功率对馒头外观的影响
        3.5.2 复蒸时间对馒头外观的影响
        3.5.3 焖制时间对馒头外观的影响
        3.5.4 蒸垫种类对馒头外观的影响
    3.6 数据处理
    3.7 结果与讨论
        3.7.1 冷冻馒头复蒸过程中升温曲线的变化
        3.7.2 冷冻馒头复蒸过程中质量和体积的变化
        3.7.3 冷冻馒头复蒸过程中比容和白度的变化
        3.7.4 冷冻馒头复蒸过程中水分的变化
        3.7.5 冷冻馒头复蒸过程中质构特性的变化
        3.7.6 冷冻馒头复蒸过程中淀粉体外消化的变化
        3.7.7 冷冻馒头复蒸过程中淀粉含量和支直比的变化
        3.7.8 冷冻馒头复蒸过程中糊化度的变化
        3.7.9 冷冻馒头复蒸过程中结晶度的变化
        3.7.10 冷冻馒头复蒸过程中热特性的变化
        3.7.11 冷冻馒头复蒸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
        3.7.12 冷冻馒头复蒸过程中感官评分的变化
        3.7.13 冷冻馒头复蒸过程中风味的变化
        3.7.14 复蒸条件对冷冻馒头外观品质的影响
    3.8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10)三种育肥饲料对中华绒螯蟹雄体成活率、性腺发育和色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设施
    1.2 试验设计和养殖管理
    1.3 样品采集和解剖
    1.4 常规生化成分分析
    1.5 脂肪酸组成分析
    1.6 色泽测定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3种育肥饲料对河蟹雄体成活率和性腺发育的影响
    2.2 3种育肥饲料对河蟹雄体色泽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育肥饲料对河蟹雄体成活率和性腺发育的影响
    3.2 不同育肥饲料对河蟹雄体蟹壳和肝胰腺色泽的影响
    3.3 膨化饲料在河蟹池塘养殖中的应用

四、颗粒饲料的外观色泽(论文参考文献)

  • [1]蓝靛果叶黄素微胶囊片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高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蛋白质-酯化淀粉乳液构建辣椒红素/叶黄素微胶囊及其性质研究[D]. 张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不同精粗饲料比例对压缩型TMR颗粒饲料成型品质影响的研究[J]. 葛文霞,柳旭伟,梁静,刘艳丰,聂存喜,张文举. 中国饲料, 2021(07)
  • [4]绵羊TMR颗粒饲料加工工艺及应用效果研究[D]. 葛文霞. 石河子大学, 2020
  • [5]发芽青稞熟粉的功能特性及其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研究[D]. 张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新型植物功能盐的研制及生物学活性初探[D]. 周沫希. 浙江大学, 2020(01)
  • [7]青稞挤压膨化米制品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D]. 祝东品.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1)
  • [8]速冻汤圆品质与糯米粉粉质相关性及糯米粉配粉研究[D]. 陈瑾.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9]冷冻馒头在贮藏和复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D]. 李慧芳.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10]三种育肥饲料对中华绒螯蟹雄体成活率、性腺发育和色泽的影响[J]. 葛永春,常国亮,邓登,向朝林,成永旭,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18(03)

标签:;  ;  ;  ;  ;  

颗粒饲料外观颜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