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邮政邮购农村连锁经营现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鹏[1](2019)在《我国绿色流通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文中认为绿色流通是在绿色发展理念下以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可持续为主要目标的多环节流通活动。回顾流通活动发展的历史,从简单商品流通到社会化商品流通,再到社会化大流通,更多无形的、柔性的、没有物质形态的、更高级的要素被纳入流通过程,原来以实物流转为主体的商流分流为商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等要素,共同支撑起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流通。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流通规模不断扩大,流通速度也不断提高,流通活动不再是经济发展某一领域的分支,而是构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而更多反映着当前经济发展模式、发展阶段的特征。同时,流通活动进一步与绿色经济相融合并逐步显现出绿色发展的特征,进而逐步演变成绿色流通活动。当前,国内外学者对绿色经济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汗牛充栋,但内容分散、观点片面,同时与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理论相互交织、概念难以区分,至今尚未形成一套能够集各家绿色理念为一体的完整的绿色流通理论,这为研究和构建绿色流通理论预留了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如何从现有绿色经济理论和学说中提炼绿色思想,将绿色发展理念与流通经济有效融合,构建出可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绿色流通理论,并从理论和实证视角考察我国绿色流通发展的综合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达成研究目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全面了解绿色流通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热点,在此基础上对绿色流通理论的核心思想、定义等进行提炼。通过定性分析法,围绕绿色发展这一主线,分析研究绿色流通的特征、环节、发展要求等内容,尝试回答绿色流通是什么、怎样发展等问题。运用数学分析,如熵值法、计量统计、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数量研究方法,对我国绿色流通实践整体、各环节、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关联关系进行测度、检验,分析影响绿色流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绿色流通并不等同于绿色经济,绿色流通是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流通,绿色经济在总体上包含绿色流通,而绿色流通奠定了绿色经济的形成基础,两者呈现相互包容和促进的关系。(2)绿色流通理论是建立在诸多理论基础上的综合学说。绿色商流、绿色物流运行子系统,信息流、资金流、潜在价值流绿色支撑系统构成了绿色流通活动的主要内容。效率、和谐、循环、低耗、可持续是绿色流通的实践要求。(3)绿色消费驱动是绿色流通的主要驱动机理,政府行为、市场机制、技术进步、资源约束等对绿色流通形成倒逼机制,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绿色流通活动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4)2000年至2016年间,我国绿色流通实践整体水平呈总体上升、局部波动态势,制造业结构转型、外商投资进入、绿色发展理念推广、国际金融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的大规模经济刺激等因素,都对不同阶段的绿色流通实践产生影响。(5)我国绿色流通实践子系统、主要环节的绿色化改进空间和作用规模存在差异,初次生产资料流通环节因产能过剩拉长了资本流通时间,同时与再次生产资料环节联系不紧密弱化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传导效应,生活资料流通环节中能源消耗、物流总成本、商业成本等因素制约了绿色转型,说明我国的绿色消费驱动正处于从第二向第三阶段转型的过程。上述研究拓展了绿色流通的研究范畴,对绿色流通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考察。最终,本文以绿色发展为价值判断基础,聚焦提炼各理论中的绿色发展共识,将绿色发展理念有机融入到流通经济学之中,构建了以人与自然之间要素流转的绿色流通循环为基础的绿色流通理论框架。研究导出以绿色消费驱动绿色流通的发展机理,论证了市场经济规律对推进绿色流通实践的基础性作用,证明了绿色流通活动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必要性。构建了能够反映我国绿色流通实践整体水平以及各环节、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使得定期测度我国绿色流通发展成果成为可能。形成了以绿色商流和绿色物流的运行系统以及信息流、资金流、潜在价值流的绿色支撑系统为基础的绿色流通分析框架,为流通经济中各子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袁显灯[2](2019)在《基于订单全流程管理的邮政分销系统效率提升研究》文中指出邮政分销业务是中国邮政响应中央号召,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充分依托邮政品牌、网络和渠道优势,利用邮政网点、人员和车辆,面向农村、城市市场,并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资料、消费品、农产品和其他商品销售及配送的一项新型邮政业务。分销业务源自1998年江西省邮政为拓展农村服务领域而给江西农村农民开办的种子邮购业务,2003年分销业务从江西省邮政扩展至全国各省邮政。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将中国邮政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中国邮政分销业务发展至今已经20年,业务规模达到100亿元,经营的商品品类扩展到农业生产资料、节日食品、农产品、酒水、日化、家电等百货商品,经营的商业模式也从以往单一的线下接单配送发展到现在的“线上电子商务+线下接单配送+农村扶贫站点”一体化综合运营。为有效支撑邮政分销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于2005年开发了邮政分销业务管理系统,并于2006年在各省市邮政全部上线应用。邮政分销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客观上促进和支撑了分销业务的发展,初步实现了分销业务的管理规范化、操作流程化、系统信息化。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经济产业不断升级、商业模式创新迭出、电子商务风靡全国的浪潮下,十几年前在传统商业模式背景下由中国邮政开发运营的分销系统就显得愈发跟不上时代,需要更新升级了。表现在分销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系统商品库存、应付账款等数据信息不准,与实际脱节;系统各操作环节相互独立,连贯性差,缺乏完整的流程化操作。因此,本文以邮政分销系统效率提升为研究出发点,从分销系统订单全流程管理的角度研究设计,提出了对邮政分销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的针对性思路和建议对策,为邮政分销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对中国邮政践行服务三农宗旨,助力政府精准扶贫,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1章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视角介绍系统优化设计、效率提升的研究情况,然后进行文献评述,介绍本文的框架结构、贡献和不足之处。第2章主要描述邮政分销系统使用效率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通过解释邮政分销系统及系统效率的评价指标,介绍了系统使用效率的现状,指出了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分销系统效率低下的原因。第3章是基于订单全流程管理对分销系统进行效率提升设计,在总结分销系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效率低下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效率的优化目标,提出了订单全流程管理的概念和设计思路,通过订单全流程管理功能操作来提升系统效率。第4章对订单全流程管理提升系统效率进行案例分析。以江西邮政为例,介绍了订单全流程管理功能模块上线前后的江西邮政分销系统效率使用情况,结合分销系统效率的评价指标,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系统效率的提升进行了效果分析。第5章阐述提升分销系统效率的制度支持,根据供应商管理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员工激励理论,分别从强化供应商管理、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加大员工激励三个方面来提升系统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最后,总结邮政分销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效率低下的原因,通过评价系统效率的指标,结合理论介绍和研究分析,提出优化提升系统使用效率的总结和建议。
盛飞辰[3](2017)在《中国邮政A省分公司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文中提出“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农村电子商务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带动农产品输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与结构调整等。虽然中国邮政在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包括A省分公司在内都有系列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策略,但是实际成效不佳,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找到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特别是推进农产品输出的农村电商发展可行路径。本文研究围绕中国邮政A省分公司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进行,结合文献法、案例法、对比分析法、访谈调查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等,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整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主要模式,提出当前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结合走访调查以及内部数据,加上与京东、淘宝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对比,对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效果加以评价,找到A省分公司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设计改进A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推动农产品输出的可行策略。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认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需要突出其拉动农产品的销售增长、提升农民收入等功能。以市场需求、产品细分为基础,构建本土、个性化农村电商模式,强化农产品输出主体的孵化,打造现代绿色有机农产品,并提供必要配套。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中国邮政农村电商提供实际的指导建议,对促进国内农村电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苑中帅[4](2017)在《XZ邮政分销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销是邮政为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XZ邮政分销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当前不管是产品选择、渠道建设还是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均遇到了各种瓶颈。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提出服务“三农”的要求越来越高,邮政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同时快消品、农资、酒水等产品的市场环境竞争也来越激烈,信息化时代对传统分销冲击也越来越大,XZ邮政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在此大背景、新环境下,对XZ邮政分销业务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战略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首先分析XZ邮政分销业务的现状、发展模式,总结出了XZ邮政分销业务在分销产品、渠道建设、营业资金管理、分销欠费库存管理、分销系统使用、专业人员情况、体制机制七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利用PEST及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对XZ邮政外部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运用SWOT分析法来评价企业的优势、劣势、竞争市场上的机会和威胁。通过对影响XZ邮政分销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发展目标,明确了战略选择。分别从总体层、业务层和职能层三个方面选择实施一体化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和精细化管理战略,并通过实施四项战略规避分销业务存在的问题。同时从组织制度、渠道建设、人员管理、财务制度、企业文化五个方面来加强战略保障。
孙涛[5](2016)在《鹤峰邮政分销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邮政作为大型的国有企业,在发展战略的制定时就必须融入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中来,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对行业的定位和自身如何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其次才是自身的战略。国家多次号召邮政要做好“三农”的服务工作,各级政府更是希望邮政能解决当前农村市场的物流、电商、金融等多方面的问题。为此,中国邮政也积极的部署如何服务“三农”。而本文提出的邮政分销业务发展,就是为邮政服务“三农”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和邮政自身需要发展的多个问题进行分析,为做好邮政分销业务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本文以鹤峰邮政为例,而鹤峰邮政在全国偏远山区县市中有较强的代表性,其地域、人文、经济环境及社会环境在山区邮政中比较普遍。同时鹤峰邮政在全省邮政分销业务中又具有先进性,2015年,鹤峰分销订货会金额达到118万元,全县人均订货量达到5.68,位居全省第一。在分销的发展上鹤峰邮政有一些独到的想法和经验,对鹤峰邮政分销业务发展的研究也可以对全国同类县市局起到参考和借鉴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鹤峰邮政分销业务发展背景的分析,和对鹤峰邮政分销业务发展历程和面临的各种环境与形式进行了了解。再通过对邮政分销业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了鹤峰邮政分销发展策略的五个措施。一是利用品牌搭建三农服务平台,二是强化邮路经营,三是召开各类订货会,四是建立邮政合作社,五是做好电商分销。通过五个策略的实施,来推动鹤峰邮政的分销业务发展。最后通过建立策略的评价和管控机制确保策略的执行到位。
朱萌敏[6](2015)在《中邮物流开拓农村物流市场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已由过去的末端行业上升为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行业。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外物流业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基础设施落后,专业人才缺乏等。农村是一个非常广阔而且具有很大潜力的市场,自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农村的发展更是受到国家的关注,这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农村物流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农村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农村物流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低,配套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中国邮政正在进军农村,农村邮政物流是中国邮政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中国邮政覆盖网络广,配送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物流优势,但是也存在物流观念落后,配送渠道不畅,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开拓农村物流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周伟[7](2012)在《进一步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研究》文中指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三多一少”(即经济成份多元、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多样、流通环节减少)的工业品流通格局初步形成。我国的工业品流通在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工业品批发体系的各种职能被分散化,工商矛盾愈演愈烈、日益突出,内外贸不能实现有效对接等。在我国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进行的过程中,研究、借鉴发达国家流通业的经验,构建我国工商联动、和谐的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适应现代商品流通规律和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日用工业品批发流通体系”为研究对象,从批发的功能、地位与作用出发,研究五个方面的问题:一、富有效率的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是什么?其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二、工商矛盾的表现与本质是什么?应如何理顺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现工商联动?三、应如何评判我国日用工业品批发流通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此,本文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四、发达国家流通方式的实践对我国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完善有哪些借鉴意义?五、如何实现内外贸一体化?论文对发达国家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状况进行了剖析,对中外日用工业品流通的经营管理机构、流通渠道、流通政策和流通现代化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论文按照“理论分析-现状问题分析-实证分析-对策建议”的思维逻辑,运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历史研究与趋势研究相结合、统计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以及中外横向比较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以国际化的视角,对工业品批发流通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
范建新[8](2011)在《泰安邮政农村物流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泰安邮政发展农村物流业务是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泰安邮政发挥自身优势的必然。泰安邮政农村物流业务在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泰安邮政农村物流,充分发挥泰安邮政服务“三农”的作用,就必须要对现阶段推行的泰安邮政农村物流业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目前泰安邮政农村物流业务遇到的问题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以促进泰安邮政农村物流配送更快、更好的发展。研究泰安邮政农村物流,对泰安邮政充分挖掘利用自身优势,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做好邮政农村物流业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经济管理学知识和方法,首先分析当前泰安邮政农村物流业务的现状、泰安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的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接着用PEST分析法分析了泰安邮政发展农村物流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泰安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企业竞争环境。从而确立了泰安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关键因素。由此提出了泰安邮政的核心竞争力在邮政网络、邮政品牌、商品质量,竞争的关键因素在于:渠道建设、邮政品牌的树立、农技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供应商的评估、规模经济效益和选择商品及质量的把关能力、业务宣传、避免资金的严重积压及营销策略。最后,对泰安邮政发展农村物流业务提出了树立邮政品牌、打造邮政特色农村物流、完善“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服务”模式、给竞争对手设壁垒、加强市场趋势研究、引进人才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徐勇[9](2010)在《邮政物流服务“三农”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农村物流体系尚未健全,农村流通渠道不畅、市场化程度低、流通方式落后、部分流通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发挥邮政企业自有品牌、网络和服务优势,整合农资生产企业、农家店等社会资源,在农户与生产企业之间建立产品直通车,形成具有邮政特色的农资产品分销的“绿色”通道,促进农村地区商品的双向流通,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解决农民卖难、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国内需求、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邮政企业在农村积极发展邮政“三农”服务网点,有利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邮政企业加强与农技部门合作,利用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平台宣传、普及、推广农业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赵航[10](2010)在《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物流是现代经济的基础性产业,被誉为经济领域的“黑大陆”,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市场是我国范围最广、潜力最大的市场,高效的农村物流运作体系是繁荣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农村物流体系尚未健全,农村物流渠道不畅、市场化程度低、流通方式落后、部分流通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邮政作为进军农村物流的主力军,拥有良好的品牌优势,长期以来一心一意为农村、农民、农业建设服务,赢得了良好信誉;并且中国邮政拥有覆盖全国、遍布城乡的网络资源,具有信息网、金融网、实物传递网“三网合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功能优势。因此,中国邮政应及时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物流。本文将对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进行战略研究。文章首先对物流以及农村物流的概念、研究现状等相关问题进行的阐述,之后介绍我国农村物流的特点;发展现状等问题,并对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可行性分析,发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对物流市场需求巨大,中国邮政应凭借其品牌,网络等多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农村物流;然后对中国邮政发展物流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一一作了剖析,得到结论:现代物流的迅猛发展为中国邮政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只要中国邮政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就完全可以参与到物流市场的竞争,并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最后给出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的战略。作者希望通过对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的战略研究,揭示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及特征,分析适合中国邮政的农村物流发展战略,为中国邮政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持,以期为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提供参考。
二、邮政邮购农村连锁经营现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邮政邮购农村连锁经营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绿色流通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4.1 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 |
1.5.1 本文创新点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2章 绿色流通研究范畴及理论基础 |
2.1 绿色流通理论界定 |
2.1.1 流通内涵的多重视角剖析 |
2.1.2 绿色流通概念界定 |
2.1.3 绿色流通内涵特征 |
2.1.4 绿色流通与绿色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2.2.1 流通基础理论 |
2.2.2 社会再生产理论 |
2.2.3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 |
2.2.4 绿色经济及相关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绿色流通发展机理研究 |
3.1 我国绿色流通主要领域发展概述 |
3.1.1 绿色商业运营环境改善不彻底 |
3.1.2 绿色物流改进效果不明显 |
3.1.3 绿色消费引导效果不及预期 |
3.2 社会再生产视角下绿色流通驱动机理分析 |
3.2.1 使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绿色实现原理 |
3.2.2 绿色消费市场势力由弱到强的阶段发展分析 |
3.2.3 绿色消费对绿色流通环节的往复推动效应 |
3.3 系统关联视角下绿色流通倒逼机理分析 |
3.3.1 政府行为的引导激发 |
3.3.2 市场机制的推动效应 |
3.3.3 资源储能的现实约束 |
3.3.4 技术进步的绿色实践 |
3.4 市场经济运行视角下绿色流通作用机理分析 |
3.4.1 绿色流通系统关联作用 |
3.4.2 绿色流通协同发展作用 |
3.4.3 绿色流通生态改善作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绿色流通实践要求及整体水平测度分析 |
4.1 中国特色绿色流通实践的发展要求 |
4.1.1 效率是绿色流通的本质要求 |
4.1.2 和谐是绿色流通的重要内涵 |
4.1.3 循环是绿色流通的运转基础 |
4.1.4 低耗是绿色流通的实践特征 |
4.1.5 可持续是绿色流通的动态追求 |
4.2 绿色流通实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及原则 |
4.3 基于动态循环特性的绿色流通指标体系研究设计 |
4.3.1 效率层次的指标设计 |
4.3.2 和谐层次的指标设计 |
4.3.3 循环层次的指标设计 |
4.3.4 低耗层次的指标设计 |
4.3.5 可持续层次的指标设计 |
4.4 我国绿色流通实践整体水平的指标测度 |
4.4.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4.4.2 熵值法数理分析原理 |
4.4.3 基于熵值法的绿色流通实践水平综合测度 |
4.5 我国绿色流通实践整体发展评价分析 |
4.5.1 2000年至2004年初期稳定发展阶段 |
4.5.2 2005年至2006年快速提升阶段 |
4.5.3 2007年至2012年波动发展阶段 |
4.5.4 2013年至2016年稳步提升阶段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绿色流通实践子系统的路径研究 |
5.1 绿色流通子系统的绿色检验 |
5.1.1 绿色商流评价及指标测度 |
5.1.2 绿色物流评价及指标测度 |
5.1.3 信息流绿色支撑效应评价及指标测度 |
5.1.4 资金流绿色支撑效应评价及指标测度 |
5.1.5 潜在价值流绿色支撑效应评价及指标测度 |
5.2 绿色流通实践子系统与整体的动态协调关系 |
5.2.1 分析方法的选择 |
5.2.2 灰色关联度计算步骤及模型原理 |
5.2.3 数据来源与实证分析 |
5.2.4 绿色流通子系统与整体间协调关系分析 |
5.3 绿色流通子系统间比较分析 |
5.4 绿色流通子系统发展路径选择 |
5.4.1 推进绿色流通的路径选择 |
5.4.2 推进绿色物流的路径选择 |
5.4.3 提升绿色支撑效应的路径选择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绿色流通重要环节的路径研究 |
6.1 绿色流通重要环节的再认识 |
6.2 生产与生活资料流通环节的绿色检验 |
6.2.1 初次生产资料流通环节的绿色检验 |
6.2.2 生活资料流通环节的绿色检验 |
6.2.3 再次生产资料流通环节的绿色检验 |
6.3 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绿色流通环节的比较分析 |
6.3.1 初次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绿色传导效应显现 |
6.3.2 绿色消费驱动二阶到三阶之间特征明显 |
6.3.3 再次生产资料流通对流通环节的绿色贡献较弱 |
6.4 绿色流通主要环节发展路径选择 |
6.4.1 初次生产资料流通环节路径选择 |
6.4.2 生活资料流通环节路径选择 |
6.4.3 再次生产资料流通环节路径选择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推进我国绿色流通的政策建议 |
7.1 不断提升绿色消费驱动势能 |
7.2 加快推动地方绿色流通立法 |
7.3 持续优化绿色科技和绿色金融发展环境 |
7.4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 |
7.5 运用综合评价手段推动绿色流通实践 |
7.6 营造鼓励绿色发展政务环境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基于订单全流程管理的邮政分销系统效率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管理信息系统与分销系统 |
1.2.2 国外分销系统优化设计的研究 |
1.2.3 国内分销系统优化设计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与结构安排 |
1.4.1 研究框架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1.5 论文的贡献与不足之处 |
1.5.1 贡献 |
1.5.2 不足 |
2 现有邮政分销系统使用效率评价与存在问题 |
2.1 邮政分销系统功能介绍 |
2.1.1 订货 |
2.1.2 销售 |
2.1.3 退货 |
2.1.4 验收 |
2.1.5 盘点 |
2.1.6 结算 |
2.1.7 报表 |
2.1.8 其他功能 |
2.2 分销系统效率的评价指标及现状 |
2.2.1 订单处理时间及现状 |
2.2.2 应收账款收回时间及现状 |
2.2.3 应付账款实付时间及现状 |
2.2.4 系统库存商品与实际差异度及现状 |
2.3 分销系统存在的问题 |
2.3.1 系统库存商品与实际差异度较大 |
2.3.2 应收应付账款结算时间较长 |
2.3.3 操作环节相互独立、缺乏完整的流程化操作 |
2.3.4 系统不稳定,单据信息易出错 |
2.4 分销系统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
2.4.1 系统自身问题较多 |
2.4.2 供应链管理不善 |
2.4.3 缺乏客户关系管理 |
2.4.4 员工激励不足 |
3 基于订单全流程管理的分销系统优化设计思路 |
3.1 系统效率的优化目标 |
3.2 订单全流程管理的概念 |
3.3 设计思路 |
3.4 指标数据说明 |
4 订单全流程分销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 |
4.1 江西邮政分销系统订单全流程管理模块上线过程介绍 |
4.2 效率提升的效果分析 |
4.2.1 订单处理时间的效果分析 |
4.2.2 应收账款收回时间的效果分析 |
4.2.3 应付供应商款实付时间的效果分析 |
4.2.4 系统库存商品与实际差异度的效果分析 |
4.2.5 订单全流程功能上线应用后的结果分析 |
5 提升邮政分销系统效率的制度支持策略 |
5.1 强化供应商管理 |
5.1.1 重视准入管理,深化合作内容 |
5.1.2 坚持合同履约,营造双赢局面 |
5.1.3 建立竞争机制,强化服务意识 |
5.2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
5.2.1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
5.2.2 加强新客户开发与老客户维护 |
5.2.3 做好分销售后服务和客户关系维护 |
5.3 加大相关员工激励 |
5.3.1 建立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员工激励制度 |
5.3.2 出台以分销系统效率提升为目标的激励办法 |
5.3.3 强化培训激励,定期培训和指导分销员工 |
6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相关建议 |
6.2.1 营造良好的邮政分销商业环境 |
6.2.2 长期重视并监测系统效率指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国邮政A省分公司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理论综述 |
2.1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及实践情况 |
2.1.1 农村电商的主要模式 |
2.1.2 邮政农村电商模式及实践 |
2.2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农产品输出情况 |
2.2.1 农产品输出的重要性 |
2.2.2 农产品输出存在的问题 |
2.2.3 农村电商发展带动农产品输出的建议 |
2.3 小结 |
3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主要模式 |
3.1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
3.2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 |
3.2.1 单一B2C模式 |
3.2.2 B2C+O2O模式 |
3.2.3 B2R+B2C模式 |
3.2.4 B2R+B2C+O2O模式 |
3.3 小结 |
4 中国邮政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 |
4.1 中国邮政介绍 |
4.2 邮政农村电商的定位与目标 |
4.3 邮政农村电商的主要内容 |
4.3.1 模式与架构 |
4.3.2 邮政农村电商发展方案的设计 |
4.4 邮政农村电商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
4.4.1 中国邮政与京东、淘宝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对比 |
4.4.2 中国邮政农村电子商务的优势 |
4.4.3 中国邮政农村电子商务的劣势 |
5 中国邮政A省分公司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探讨与建设 |
5.1 市场细分与模式选择方向 |
5.1.1 根据运输难易程度和附加值的农产品划分 |
5.1.2 围绕农产品输出需求进行模式细化 |
5.2 立足市场需求引进适合电商销售的农产品 |
5.3 推进农产品输出的邮政农村电商模式建设 |
5.3.1 设计本土、个性化的农村电商架构 |
5.3.2 农产品引进机制 |
5.3.3 农产品输出主体的孵化 |
5.3.4 邮政农村电商模式的服务创新 |
6 中国邮政A省分公司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实现的配套保障 |
6.1 农产品生产供给侧结构调整 |
6.1.1 打造绿色农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 |
6.1.2 挖掘农产品特色并强化宣传 |
6.2 加强农民培训 |
6.3 优化农产品输出的物流基础建设 |
6.3.1 调整并优化农村电商物流架构 |
6.3.2 优化生鲜冷链物流铺设 |
7 结论 |
7.1 结论 |
7.2 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XZ邮政分销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分销相关理论概述 |
2.1.1 分销概念、作用、功能和特性 |
2.1.2 分销运作模式 |
2.1.3 分销管理模式 |
2.1.4 网络分销管理模式 |
2.2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
2.2.1 战略管理的概念、要素及管理层次 |
2.2.2 战略管理的分析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3 XZ邮政分销业务现状分析 |
3.1 XZ邮政总体情况介绍 |
3.2 XZ邮政分销业务发展现状 |
3.2.1 分销业务经营发展情况 |
3.2.2 分销业务主要模式 |
3.2.3 分销业务渠道建设情况 |
3.2.4 分销业务经营管理等情况 |
3.3 XZ邮政分销业务存在问题 |
3.3.1 分销产品太过单一 |
3.3.2 渠道掌控力不强,单点效益不高 |
3.3.3 分销欠费库存较大,时间较长 |
3.3.4 资金运作效率较低 |
3.3.5 分销系统处理不及时 |
3.3.6 专业人员较少 |
3.3.7 体制机制不灵活 |
3.4 本章小结 |
4 XZ邮政分销业务内外部环境及优劣势分析 |
4.1 PEST分析 |
4.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4.2.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 |
4.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2.3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4.2.4 新进入者的威胁 |
4.2.5 替代品的威胁 |
4.3 SWOT分析 |
4.3.1 优势 |
4.3.2 劣势 |
4.3.3 机会 |
4.3.4 威胁 |
4.4 本章小结 |
5 XZ邮政分销业务战略选择及实施 |
5.1 XZ邮政分销业务发展目标 |
5.2 XZ邮政分销业务发展战略选择 |
5.2.1 总体战略 |
5.2.2 业务层战略 |
5.2.3 职能层战略 |
5.3 XZ邮政分销业务发展战略实施 |
5.3.1 一体化战略 |
5.3.2 产品差异化战略 |
5.3.3 人力资源战略 |
5.3.4 精细化管理战略 |
5.4 本章小结 |
6 XZ邮政分销业务战略保障措施 |
6.1 从组织制度方面 |
6.2 从渠道平台建设方面 |
6.2.1 加快三农服务站建设工作 |
6.2.2 推进农村新型村邮站建设 |
6.2.3 优化邮路网络,提高投递能力 |
6.3 从人员管理方面 |
6.3.1 深化组织机构 |
6.3.2 加强人员管理,建立评价机制 |
6.4 从财务制度方面 |
6.4.1 坚持全面预算管理 |
6.4.2 引导全员参与提升成本管控能力 |
6.5 从企业文化方面 |
6.5.1 坚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
6.5.2 坚持推进质量文化建设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鹤峰邮政分销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鹤峰邮政分销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
2.1 鹤峰县县情与邮政概况 |
2.1.1 鹤峰县县情 |
2.1.2 鹤峰邮政情况 |
2.2 鹤峰邮政分销业务发展现状 |
2.2.1 鹤峰邮政分销基本情况 |
2.2.2 鹤峰邮政平台建设情况 |
2.2.3 鹤峰邮政分销产品经营情况 |
2.2.4 鹤峰邮政经营模式情况 |
2.3 鹤峰邮政分销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3.1 市场规模与发展不符 |
2.3.2 理念与体制制约发展 |
2.3.3 欠费压力影响发展速度 |
2.3.4 末端商品积压阻碍经营 |
2.3.5 虚假经营数据干扰判断 |
第3章 鹤峰邮政分销业务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科技环境 |
3.2 外部微观环境分析 |
3.2.1 鹤峰县耕地面积及种植结构情况 |
3.2.2 鹤峰县化肥使用量和分类情况 |
3.2.3 全县化肥渠道及经销商情况 |
3.3 内部环境分析 |
3.3.1 资源分析 |
3.3.2 能力分析 |
第4章 鹤峰邮政分销业务发展策略选择 |
4.1 鹤峰邮政分销业务SWOT分析 |
4.1.1 优势分析 |
4.1.2 劣势分析 |
4.1.3 机会分析 |
4.1.4 威胁分析 |
4.1.5 结论 |
4.2 鹤峰邮政分销配送业务的发展策略 |
4.2.1 平台策略——利用品牌资源创新搭建三农服务平台 |
4.2.2 渠道策略——强化邮路经营撬动空白市场 |
4.2.3 营销策略——召开产说会推动分销发展 |
4.2.4 模式策略——建立邮政合作社,植入式推广农资销售 |
4.2.5 电商策略——互联网+分销布局农村蓝海 |
第5章 鹤峰邮政分销业务发展策略评价与控制 |
5.1 建立鹤峰邮政策略评价与管控机制 |
5.2 建立策略综合评价绩效考核办法 |
5.2.1 内部评价标准 |
5.2.2 外部评价标准 |
5.2.3 综合评价标准 |
5.3 建立动态分析模型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邮物流开拓农村物流市场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1.1研究背景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研究方法 |
2 基本理论概述 |
2.1物流的内涵 |
2.2 农村物流的内涵及特征 |
2.2.1 农村物流的内涵 |
2.2.2 农村物流的主要特征 |
2.3 邮政物流概念的界定及产生背景 |
2.3.1 邮政物流 |
2.3.2 邮政物流产生的原因 |
2.3.3 邮政物流发展的历程 |
2.3.4 邮政物流的特点 |
2.3.5 邮政物流的业务构成 |
2.4 国内外对农村物流所作的研究 |
2.4.1 国外相关研究简述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3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分析 |
3.1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
3.2 我国农村物流存在的一些问题 |
3.2.1 农村物流人才缺乏,技术水平不高 |
3.2.2 城乡物流“二元经济结构”十分严重 |
3.2.3 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供给能力不足 |
3.3 发展农村物流的意义 |
3.3.1 增加农民收入 |
3.3.2 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
3.3.3 降低农产品的成本 |
3.3.4 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进程 |
3.4 我国农村发展未来趋势 |
3.4.1 企业物流层面 |
3.4.2 产业层面 |
3.4.3 区域层面 |
3.4.4 国家层面 |
4 邮政物流发展农村物流的可行性分析 |
4.1 邮政物流现状 |
4.2 邮政物流的竞争力分析 |
4.2.1 优势分析 |
4.2.2 劣势分析 |
4.3 我国农村邮政物流的现状及主要特点分析 |
4.3.1 我国农村邮政物流的现状 |
4.3.2 我国农村邮政物流的主要特点分析 |
5 邮政物流开拓农村物流市场的主要战略措施 |
5.1 我国农村邮政物流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
5.1.1 物流体系的现代化 |
5.1.2 流通渠道的双向化 |
5.1.3 开展连锁配送 |
5.1.4 完善流通体系 |
5.1.5 转变观念,加强现代物流理念现代物流强调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
5.2 基于服务三农的邮政物流的运营模式 |
5.2.1邮政物流服务“三农”运营模式探讨 |
5.3 农村邮政物流供应链的发展模式 |
5.4 我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的政策措施 |
5.4.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基础设施投入 |
5.4.2 推动服务“三农”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
6 结论与展望 |
(7)进一步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
1.1 论文选题的缘由与目的 |
1.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2 研究目的 |
1.2 论文研究的框架、思路及方法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2 创新之处 2 有关流通研究文献综述 |
2.1 流通理论的研究现状 |
2.1.1 马克思的流通思想与科斯的交易费用观点 |
2.1.2 以新的视角对马克思的流通理论提出新认识 |
2.1.3 构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贸易、大流通、大市场理论 |
2.1.4 在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的研究 |
2.1.5 对流通企业的本质与边界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
2.1.6 在流通渠道结构与流通渠道行为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 |
2.1.7 对供应链与流通渠道整合进行了系统研究 |
2.2 对流通产业地位、作用与竞争力等问题的研究 |
2.2.1 流通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的研究 |
2.2.2 流通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
2.2.3 对流通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 |
2.2.4 对流通产业政策与规制问题的研究 |
2.3 流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流通国际化问题研究 |
2.3.1 以实证分析方法论述流通产业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
2.3.2 关于综合性城市流通系统框架研究 |
2.3.3 城市商圈时空动态论、商圈与城市发展的互动研究 |
2.3.4 流通国际化问题研究 |
2.4 流通现代化问题研究 |
2.4.1 国外学者对流通现代化的认识 |
2.4.2 国内学者对流通现代化的研究 |
2.5 关于我国工业品批发体系重构与完善的研究 |
2.5.1 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体系萎缩原因与存在问题的研究 |
2.5.2 解决工业品批发体系存在问题的政策措施研究 |
2.5.3 完善日用工业品批发体系的路径选择研究 |
2.5.4 工业品批发渠道的实证研究 3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及批零流通理论概述 |
3.1 日用工业品的概念及特点 |
3.1.1 日用工业品的内涵 |
3.1.2 日用工业品的特点 |
3.1.3 日用工业品市场的特点 |
3.1.4 日用工业品流通的特性 |
3.2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
3.2.1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内涵 |
3.2.2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特征 |
3.2.3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发展趋势 |
3.2.4 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目标、任务与原则 |
3.3 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演变过程 |
3.3.1 我国“三多一少”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形成 |
3.3.2 改革开放前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
3.3.3 改革开放后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
3.4 批发流通与零售的相关理论 |
3.4.1 流通产业内涵的界定 |
3.4.2 批发的功能与作用 |
3.4.3 零售相关理论 |
3.4.4 发达国家零售业态演进规律 |
3.4.5 流通渠道理论 |
3.4.6 日用工业品流通渠道的发展趋势 4 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
4.1 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现状 |
4.1.1 我国日用工业品批发流通体系的现状 |
4.1.2 零售业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
4.1.3 电子商务发展突飞猛进 |
4.1.4 物流业与供应链管理取得长足进步 |
4.1.5 现代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各项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
4.1.6 一系列优化流通体系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
4.2 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批发业集中度过低,影响批发业的集约增长 |
4.2.2 流通业内部产业结构失衡,批发行业萎缩,物流成本偏高 |
4.2.3 流通渠道效率低,秩序混乱 |
4.2.4 流通企业规模小、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竞争力薄弱 |
4.2.5 流通产业体制不健全 |
4.2.6 缺乏对中小流通企业的保护政策 |
4.2.7 工商企业矛盾突出、关系不和谐 |
4.3 对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存在问题的进一步剖析 |
4.3.1 小生产与大流通模式 |
4.3.2 大生产与小流通模式 |
4.3.3 解决问题的思路 5 日用工业品流通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
5.1 日用工业品流通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
5.1.1 构建日用工业品流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5.1.2 日用工业品流通指标体系的构成 |
5.2 流通产业结构度量指标 |
5.2.1 流通产业集中度 |
5.2.2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
5.2.3 熵指数 |
5.2.4 罗森布鲁斯指数 |
5.2.5 C.C.I指数 |
5.2.6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
5.3 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之间的纵向关系 |
5.3.1 纵向关系涵义 |
5.3.2 企业纵向约束行为的动因 |
5.4 厂商、批发商及零售企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
5.4.1 模型依据 |
5.4.2 实证分析 |
5.4.3 研究结论 6 中外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比较分析 |
6.1 中外日用工业品流通管理机构的比较分析 |
6.1.1 美国的流通行政组织体系 |
6.1.2 日本的流通行政组织体系 |
6.1.3 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组织机构特点 |
6.2 中外日用工业品流通渠道的比较分析 |
6.2.1 美国日用工业品流通渠道演变过程与特点 |
6.2.2 日本商品流通渠道的特点 |
6.2.3 中外流通渠道控制模式对比研究 |
6.2.4 我国流通产业渠道结构现状分析 |
6.3 中外日用工业品流通政策的比较分析 |
6.3.1 美国的流通政策 |
6.3.2 日本的流通政策 |
6.3.3 对我国流通政策的分析 |
6.3.4 发达国家流通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7 发达国家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国际借鉴 |
7.1 美国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形式与特点 |
7.1.1 美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制的主要特点 |
7.1.2 美国工业品流通的趋势与特征 |
7.1.3 美国零售业态的形式和特点 |
7.1.4 美国批发业的形式和特点 |
7.1.5 美国物流业的形式和特点 |
7.2 日本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形式与特征 |
7.2.1 日本批发业的地位与作用 |
7.2.2 日本批发业的组织形态及其特点 |
7.2.3 日本零售业的作用、业态形式与特点 |
7.3 德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形式与特征 |
7.3.1 德国的日用工业品流通体制模式 |
7.3.2 德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特点 |
7.3.3 德国日用工业品流通的发展趋势 |
7.4 发达国家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
7.4.1 美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
7.4.2 日本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
7.4.3 德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8 工商联动与内外贸一体化问题研究 |
8.1 工商联动的实现路径 |
8.1.1 工商联动的重要意义与原则 |
8.1.2 工商联动的实现形式 |
8.1.3 工商联动的模式与实施过程 |
8.2 内外贸一体化的措施手段 |
8.2.1 内外贸一体化的内涵与特征 |
8.2.2 内外贸一体化的必然性 |
8.2.3 有关学者对解决内外贸分割问题的研究观点 |
8.2.4 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9 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政策措施 |
9.1 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立足点 |
9.1.1 福利经济学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
9.1.2 综合效益标准 |
9.1.3 国际竞争力标准 |
9.2 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的对策建议 |
9.2.1 深化日用工业品批发体系的改革 |
9.2.2 重新审视流通领域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正确认识流通产业的性质与地位 |
9.2.3 培育具有整合供应链能力的大企业,鼓励新型业态和业种的发展,建立税收平衡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9.2.4 理顺批发与零售的职能关系、加强批发体系建设 |
9.2.5 工业品批发体系的构建需要依据不同渠道模式的特点和不同产品对渠道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
9.2.6 积极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全面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的各项政策 10 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 |
10.1 本文的一般结论 |
10.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8)泰安邮政农村物流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和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主要创新点和难点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2 理论综述及应用情况 |
2.1 基本竞争理论 |
2.1.1 成本领先战略 |
2.1.2 产品差异化战略 |
2.1.3 集中战略 |
2.2 农村物流 |
2.2.1 农村物流的概念 |
2.2.2 城市物流的概念 |
2.2.3 农业物流的概念 |
2.2.4 农产品物流的概念 |
2.3 连锁经营 |
2.3.1 正规连锁 |
2.3.2 特许连锁 |
2.4 品牌传播 |
2.4.1 广告 |
2.4.2 销售促进 |
2.4.3 公共关系与宣传 |
2.4.4 人员推销 |
2.4.5 直接营销 |
2.4.6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 |
2.5 分析法 |
2.5.1 SWOT分析方法 |
2.5.2 PEST分析方法 |
3 农村物流的主要模式和泰安农村物流现状 |
3.1 当前农村物流的主要模式 |
3.1.1 以代理商为主的物流模式 |
3.1.2 以经销商为主的物流模式 |
3.1.3 以构建自销体系为主的物流模式 |
3.2 泰安农村物流现状 |
3.2.1 农村物流业发展现状 |
3.2.2 目前泰安市农村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 泰安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现状、发展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
3.3.1 泰安邮政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
3.3.2 泰安邮政农村物流发展模式 |
3.3.3 泰安邮政农村物流业务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
4 泰安邮政外部环境、内部业务活动分析 |
4.1 PEST分析 |
4.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行业环境分析 |
4.2.1 现有农资经销企业的竞争 |
4.2.2 卖方讨价还价能力 |
4.2.3 买方讨价还价能力 |
4.2.4 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 |
4.2.5 农资产品替代产品威胁 |
4.3 泰安邮政农村物流业务主要活动分析 |
4.3.1 采购 |
4.3.2 运输 |
4.3.3 仓储 |
4.3.4 配送 |
4.3.5 资金 |
4.3.6 服务 |
5 泰安邮政发展农村物流业务策略的选择 |
5.1 泰安邮政发展农村物流业务SWOT分析 |
5.1.1 优势分析 |
5.1.2 劣势分析 |
5.1.3 机会 |
5.1.4 威胁 |
5.2 泰安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策略的选择 |
5.2.1 泰安邮政物流业务发展目标 |
5.2.2 泰安邮政的核心竞争力 |
5.2.3 泰安邮政农村物流发展策略的选择 |
6 泰安邮政发展农村物流业务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
6.1 树立邮政品牌,打造邮政特色农村物流 |
6.1.1 特色之一:创建投递营销型农村投递网络 |
6.1.2 特色之二:“示范+配送”作为农村物流业务主要模式 |
6.1.3 特色之三:科技服务成为农村物流业务服务亮点 |
6.1.4 特色之四:与厂家共赢一“邮政天达模式” |
6.1.5 做好邮政特色品牌营销 |
6.2 走统一化、规模化、规范化的道路 |
6.2.1 统一采购,实现规模效益 |
6.2.2 品牌统一化 |
6.2.3 管理规范化 |
6.3 抓好质量,树立质量第一的企业准则 |
6.3.1 严格引进主体及程序 |
6.3.2 严格项目引进条件 |
6.3.3 明确产品定位 |
6.3.4 建立淘汰机制 |
6.3.5 做好异常情况处理 |
6.4 拓展邮政服务范围,给竞争对手设壁垒 |
6.4.1 稳步开展农产品配送 |
6.4.2 发展连锁经营模式,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
6.4.3 做好服务,提高农村物流的附加值 |
6.5 优化作业流程,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
6.6 推广应用中邮物流连锁配送信息系统,为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
6.7 引进和培养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
6.8 实施网络核心型运营,与厂家共赢 |
6.9 借助政府力量,深入推进邮政服务三农工作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邮政物流服务“三农”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邮政物流服务三农概述 |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1 研究的意义 |
2.2 研究的目的 |
3.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
3.1 江西彭泽模式 |
3.2 新疆模式 |
第二章 邮政物流服务"三农"的相关经验 |
1.研究的主要内容 |
1.1 政府经验研究 |
1.2 企业经验研究 |
2.邮政物流服务"三农"的成功经验介绍 |
2.1 天津邮政服务三农新途径 |
2.2 物流配送的收益群体 |
2.3 邮政传统业务-商函快递 |
第三章 邮政物流服务"三农"的现状 |
1.邮政物流服务"三农"的现状分析 |
2.邮政物流服务"三农"的影响因素分析 |
3.案例分析 |
第四章 邮政物流体系 |
1 完善邮政物流面临的现实条件 |
1.1 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
1.2 实现优势互补走联合发展的道路 |
2.邮政物流在物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
3.推进邮政物流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
3.1 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3.2 支持邮政进入农资市场 |
3.3 鼓励发展连锁经营 |
3.4 完善政策扶持机制 |
3.5 加强规划引导工作 |
第五章 加强邮政物流服务"三农"的相关措施 |
1.加强邮政物流服务"三农"的相关政策支持 |
1.1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和基础设施投入 |
1.2 推动服务"三农"工作想纵深发展 |
2.邮政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 |
2.1 加大"三农"服务站的建设力度 |
2.2 加强邮政网络的升级改造 |
2.3 积极拓展邮政服务范围 |
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文献资料综述 |
2.1 物流理论研究综述 |
2.2 农村物流理论研究综述 |
2.3 中国邮政农村物流研究综述 |
第三章 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的可行性分析 |
3.1 农村物流的内涵及其特征 |
3.1.1 农村物流的概念及其内涵 |
3.1.2 农村物流的特征 |
3.2 我国农村物流现状分析 |
3.2.1 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低 |
3.2.2 农村物流分布面广、规模小 |
3.2.3 农民对物流服务缺少信任 |
3.2.4 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 |
3.2.5 农村物流人才匮乏 |
3.3 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可行性分析 |
3.3.1 市场需求巨大 |
3.3.2 增加农民收入 |
3.3.3 增加农民就业 |
3.3.4 提高市场竞争力 |
3.3.5 促进农村发展 |
第四章 中国邮政发展物流的竞争力分析 |
4.1 中国邮政发展物流的现状分析 |
4.2 中国邮政发展物流的竞争力分析 |
4.2.1 中国邮政发展物流的优势分析 |
4.2.2 中国邮政发展物流的劣势分析 |
4.2.3 中国邮政发展物流所面临的机遇分析 |
4.2.4 中国邮政发展物流所面临的挑战分析 |
第五章 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的战略分析 |
5.1 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的主要任务与政策措施 |
5.1.1 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的主要任务 |
5.1.2 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的政策措施 |
5.2 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的可行性经营方式 |
5.3 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的战略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邮政邮购农村连锁经营现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绿色流通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D]. 孙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3)
- [2]基于订单全流程管理的邮政分销系统效率提升研究[D]. 袁显灯.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3]中国邮政A省分公司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 盛飞辰. 浙江工业大学, 2017(12)
- [4]XZ邮政分销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苑中帅.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1)
- [5]鹤峰邮政分销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孙涛. 武汉工程大学, 2016(06)
- [6]中邮物流开拓农村物流市场策略研究[J]. 朱萌敏.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06)
- [7]进一步完善我国日用工业品流通体系研究[D]. 周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10)
- [8]泰安邮政农村物流发展研究[D]. 范建新.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7)
- [9]邮政物流服务“三农”的对策研究[D]. 徐勇.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2)
- [10]中国邮政发展农村物流战略研究[D]. 赵航.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