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冗余纠错解调结合软判决解码的应用

非冗余纠错解调结合软判决解码的应用

一、结合软判决译码的非冗余纠错差分解调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煜[1](2021)在《基于Jacobsthal数列的QC-LDPC码的构造方法研究及其大围长性能改进》文中认为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LDPC)是一类具有稀疏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码,有着逼近香农极限的优异性能,具有可并行译码、译码错误可检测和译码复杂度低等显着优点,被国际移动通信标准组织3GPP,确定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增强移动宽带场景(5G eMBB)数据信道短码和长码的编码方案。准循环LDPC码(Quasi Cyslice-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QC-LDPC)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型LDPC码,其校验矩阵具有规范的结构和简洁的数学表达,拥有功能实现简单、存储占用较低等显着优势,实现了译码速率和译码复杂度的优势结合。QC-LDPC码校验矩阵结构中的信息位常用数列来确定和构造。在通常情况下,利用数列构造出来的准循环码型,均具备较好的纠错性能,常见的构造数列有等差数列、Fibonacci数列、大衍数列、Hoey数列和Lucas数列。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利用数列构造的QC-LDPC码,却存在着码率选取不够灵活、编码复杂度较高、纠错性能提升不足等多重问题。Jacobsthal数列组合背景意义深刻,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文章将Jacobsthal数列优良的组合性质,应用到QC-LDPC码的基矩阵构造上。文章采用双对角线结构的基矩阵构造方法,利用掩码修饰技术,创新性地构造出基于Jacobsthal数列的QC-LDPC(JACO-QC-LDPC)码。仿真结果表明,经过修饰后的JACO-QC-LDPC码,可以灵活地选取码率和码字长度,实现快速编码,其净编码增益(NCG)分别提升约0.1dB、0dB、0.1dB、0.1dB,整体性能表现良好,具有更优的错误基底和编码性能。随后,文章采用遍历消除法,设计出一种消除短环后的JACO-QC-LDPC码。仿真结果表明,消除短环后的JACO-QC-LDPC码,其NCG分别提升约0.1dB、0dB、0.1dB、0.1dB,进一步提升编码性能、降低了误码概率。最后,文章通过修改QC-LDPC码的循环置换矩阵系数,设计出一种短环消除算法,构造出具有更优性能的大围长JACO-QC-LDPC码。利用该算法构造出的大围长JACO-QC-LDPC码,具备更快的译码收敛速度,其NCG分别提升约0.3dB、0.2dB、0.1dB,更进一步地提高了 JACO-QC-LDPC码的编译性能、降低了误码率。与其他的编码方案相比,JACO-QC-LDPC码的编码性能被不断地优化提升,有着更快的迭代译码收敛速度,受译码干扰程度较小,尤其是在瀑布区,其编码性能表现更为优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王广渊[2](2021)在《无人集群网络物理层通信安全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智能无人集群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同外观、不同功能的无人机层出不穷,如今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军事作战、农业、城市管理、地质、抢险救灾等领域。而这一技术并不是某项单一技术,而是无线传感网、无人控制、无线通信、人工智能等多种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通过将相关技术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无人操纵平台,使其具有自主决策能力,广泛运用到各领域,会凸显出巨大优势,并将带来深远影响。无人集群依靠无线网络进行通信,而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使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极易被窃听。特别是在军事领域,一旦无人机通信网络遭到敌军窃听甚至主动攻击,将会带来致命的影响甚至决定整个战局,由此可见对无人集群网络通信安全技术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传统的高层安全机制依赖于第三方密钥管理中心进行密钥分发,不适用于现实中的无人集群通信,而近年来引起学者广泛关注的物理层密钥生成技术是较理想的选择。本文从信息论安全角度研究了物理层密钥生成技术以及密钥协商技术,提出了适用于无人集群无线网络的安全通信方案,分析了特定模型下无人集群网络的通信性能,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无人集群网络物理层通信安全技术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重点对近年来无人集群通信网络物理层安全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了阐述,同时对论文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2)对信息论安全中的一些常用概念进行了概述,介绍了 Wyner所研究的搭线窃听信道模型并总结了关于保密容量的研究成果。随后建立了无人集群网络搭线窃听信道模型,分析了在服从独立且非同分布的瑞利衰减信道情况下的无人集群协作通信网络的保密容量及中断概率。(3)将物理层密钥生成技术应用于无人集群通信网络,并针对现实场景下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开展研究。针对准静态环境下信道变化缓慢导致密钥生成速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随机信号发送的无人集群点对点密钥生成方法,提高了合法无人集群之间的互信息量从而有效提高密钥生成速率;针对某些恶劣环境下信道条件不理想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非严格互易信道下的密钥生成机制,理论证明可有效生成密钥。(4)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密钥生成的对数似然比(LLR)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信道测量值的一比特量化以及合法互易节点之间的信道估计值之差。讨论了所研究的密钥协商方法,所提方法利用Slepian-Wolf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实现优势提取和信息调和,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所提LLR计算方法较传统物理层密钥协商方法具有一定优势。

赵岩[3](2019)在《空间调制通信系统中的迭代信号检测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SM)是一种基于稀疏射频设计的多天线物理层传输技术。由于空间调制具有其低复杂度和低功耗的优势,能够在系统传输效率与误码率性能之间提供良好的折中,因此成为了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本论文从接收机设计出发,针对空间调制的发端信号结构,研究了空间调制系统中的频偏干扰、限幅干扰、多径干扰和信道误差等问题,并基于上述问题,设计出一系列能提供低复杂度和高性能的迭代信号检测算法。全文的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论文的第二章,针对瑞利衰落信道,分别研究了空间调制系统中用于信道干扰抵消的Turbo均衡迭代检测算法和用于数据干扰抵消的消息传递迭代检测算法,为后续的接收机算法研究提供了基础。本论文的第三章,针对空间调制多载波(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中的频偏和限幅干扰问题,并结合其结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干扰抑制迭代检测算法。一方面,针对SM-OFDM系统中的频偏干扰模型,采用第二章所介绍的消息传递算法,基于先验概率信息,利用不同的准则,提出了多种基于软输入软输出(Soft-Input Soft-Output,SISO)的迭代干扰抵消算法。另一方面,针对SM-OFDM系统中的限幅模型,分别提出了基于硬判决反馈与软判决反馈的迭代检测算法,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性能。本论文的第四章针对单载波(Single-Carrier,SC)空间调制系统,结合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P)和零前缀(Zero-Prefix,ZP)的帧结构模型,分别提出了基于频域和时域的Turbo均衡检测算法。首先,基于CP-SC-SM的系统模型,在传统的线性频域均衡的基础之上,分别引入了时域反馈和压缩感知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时域软判决反馈和基于通用近似消息传递的频域Turbo均衡算法,进一步提升了算法的误码率性能。其次,基于ZP-SC-SM模型,采用不同的软反馈方式,以不同程度的复杂度增加为代价,提出了多种时域Turbo均衡算法,能够在系统性能与算法复杂度之间提供良好的折中。最后,本论文的第五章,针对CP-SC-SM系统中的信道误差模型,提出了一系列联合信道估计的迭代检测算法。一方面,从真实的信道估计出发,充分利用信道的一阶和二阶矩信息,提出了基于时域软判决反馈和频域软判决反馈的频域Turbo均衡鲁棒接收机,较现有的基于理想估计的均衡算法在性能上具有明显的提升。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应对信道误差较高的情况,采用数据辅助信道估计的方式,提升信道估计的精确度,提出了基于数据辅助信道估计的频域均衡鲁棒接收机。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鲁棒接收机都能够很好的利用信道估计信息,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

夏炜[4](2017)在《光网络中的高阶调制及相关信道编码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市场的蓬勃发展,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以及其他光互连应用对传输速率和传输带宽的需求快速增长。局域接入网中的以太网技术已经经历了从10M、100M、1G、10G到40/100G的发展,现在正向着下一代的400G发展。与此同时,其各方面的优异性能也促使它迈向了更广阔的城域网甚至广域网领域。随着400G以太网标准的制定,为了达到更高的传输速率,在城域光网络中对4-脉冲幅度调制(PAM4)等合适的高阶强度调制和直接检测(IM/DD)的相关技术与应用的研究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高阶脉冲幅度调制(MPAM)的主要问题是随着M的增大,其对码间干扰ISI的抵抗力会快速下降,其结果就是MPAM链路会更容易误码,从而影响信号的可靠传输。正因为如此,许多MPAM应用需要和前向纠错(FEC)等信道编码技术配对使用,而作为5G增强移动宽带场景的信道编码技术方案,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和极化码(Polar Code)成为了信道编码中的热门研究对象。信号调制和信道编码都是信息传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本文在研究了城域光网络纠错编码和调制相关原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城域网中的LDPC码、极化码和光脉冲位置调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研究了前向纠错编码技术、LDPC码构造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LDPC-TC-32QAM编码调制的50GS/s光纤通信系统方案,仿真研究了其误码率性能和译码时迭代次数对误码率性能的影响,并和LDPC-16QAM作了对比。(2)在研究了极化码构造方法的基础上,仿真研究了极化码在不同码长、不同码率下在AWGN信道和BEC信道的性能。(3)在研究了城域网需求和MPAM性能的基础上,研究了 MPAM和基于格雷编码形式的PAM4调制方案,仿真分析了其误码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环迭代的光脉冲位置调制方法,在文中设计了其调制方案以及相应的解调方案,阐述了其映射原理,仿真研究了其在带宽利用率、误比特率和色散方面的性能,并跟PAM4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其有较好的误码性能和色散性能。

孙斌[5](2015)在《具有载波频偏的双向中继信道中PNC与LDPC码的联合设计》文中提出网络编码是网络信息论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而物理层网络编码又是网络编码在无线信道中的自然延伸,其充分利用了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和电磁信号在空间中的自然叠加特性来进一步提升系统吞吐量。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其优缺点,给出了在无线双向中继信道中实现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传统方式、直接网络编码方式和物理层网络编码方式的实现过程,并重点论证了物理层网络编码在提高系统吞吐量方面的优势。本文主要研究在无线双向中继信道中,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多址接入阶段存在载波频偏时的PNC与LDPC码的联合设计问题,考虑到中继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由于译码带来的信息传输时延,对LDPC码的LLR BP算法做了相应的改进,进一步提高译码效率。在LDPC码译码方面,本文提出一种modified LLR BP译码算法。主要考虑到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译码器会不断重复无谓的译码操作而输出结果却得不到改善和在每次迭代译码过程中,水平方向上置信传播式计算过于复杂,提出modified LLR BP算法。首先在译码过程中引入了检验因子,自适应地实时监控译码输出结果,若发现译码输出结果稳定则立即停止译码,同时在水平方向上用有理函数和修正的有理函数逼近的方式来代替置信传播公式,降低每次迭代的计算量。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改进型LLR BP算法可以降低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的迭代次数而译码性能几乎无损失,同时也详细分析了每次迭代过程中水平方向上的计算量。在物理层网络编码与LDPC码的联合设计方面,主要考虑到在物理层网络编码过程的多址接入阶段双路信号存在载波频偏时的联合设计问题,提出两种对应的联合设计方案,即单节点完全频率补偿法和双节点均值频率补偿法。针对上述两种方案,分别设计了对应的频率补偿滤波器,重新分析经过滤波器后的有用信号成分和噪声分布情况,再进行联合译码。仿真显示,相比于传统的未引入纠错码的PNC,上述两种方案均有很好的性能表现。同时证明了单节点完全频率补偿法略优于双节点均值频率补偿法,但二者均有各自广泛的应用场景。

周超[6](2015)在《基于OMAP-L137多芯电缆调制解调器的设计》文中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作为地球上的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开采效率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石油勘探及开发过程中,测井作为一种获得地下岩层的物理特性,并由此推断油气状况的手段,其关键技术发展日臻成熟。测井传输系统采用特定的通信方式,将地面命令数据及井下岩层数据按照某种信号格式进行交互。在准确地了解井下油气状况后,油田以最合理地方式进行开采,才能最大限度地开采井下石油,从而提高原油开发效率。测井传输系统根据不同的传输介质分为电缆传输测井,泥浆传输测井,钻杆传输测井,无线传输测井及光纤传输测井等。电缆传输测井由于其传输距离远,稳定性较高,是目前主要的传输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测井技术,先进的硬件及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以及高效的软件开发技术运用到测井技术中,使测井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提高,系统复杂性降低,系统开发及测试更人性化。本文中的多芯电缆测井系统,是针对井下高温环境而研发的一种数控测井传输系统。系统基于多载波宽带调制OFDM技术,实现了电缆数据的高速传输。为满足井下高温要求,文中多芯电缆测井系统的井下遥传模块的调制解调单元,在嵌入式DSP芯片OMAP-L137上实现。围绕基于芯片OMAP-L137的高温测井系统,本文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1.电缆测井系统井下调制解调器实现平台的更换。井下175℃的高温环境限制了平台器件的使用,为达到项目指标要求,文中选择高温DSP芯片OMAP-L137作为硬件实现平台。在现有系统结构下,实现DSP平台更换及项目软件移植,完成系统链路的调试。2.井下调制解调器模块的优化。芯片OMAP-L137的内部资源不够丰富,需要做一系列的资源优化工作。本文介绍了QAM调制解调中星座映射的优化方法,及为适应现有的硬件结构,对系统自动增益(AGC)模块算法的优化。3.电缆系统的优化。为进一步提高系统链路的传输速率,本文采用了“注水”算法,使信道传输比特总数增加了9.13%。针对实际测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文章对现有的系统通讯建立模式进行了优化。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电缆信道特性,文中使用Matlab软件对数据进行判决反馈均衡仿真,以减小系统的误码率。

黄奇[7](2008)在《基于DSP的OFDM中压电力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配电网自动化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必由方向,而实现中压配电网中各节点间的有效通信,则为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关键。中压配电网具有巨大的网络资源,利用中压电力线实现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技术因其在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抗多径效应和抗窄带干扰等方面能力突出,在中压电力线通信信道中体现出极大优势,成为近些年中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研究热点。随着DSP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高速的DSP芯片,依靠软件实现OFDM通信已有不少成功的应用。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DSP的OFDM中压电力线通信系统的具体解决方案。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中压电力线通信的应用背景,分析了目前国内同类产品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迫切需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压电力线通信产品的形势严峻,同时介绍了我国中压配电网的结构和实现通信的一般方式,以及选用的OFDM通信技术如何在中压电力线通信中发挥天然优势;而后,介绍了OFDM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又结合国内外文献中有关中压信道的研究和测试结果,分析了我国中压电力线通信信道的多径效应、衰减特性和噪声特性,提出了要实现在中压电力线上传输数据必须克服的几个关键问题;然后,针对我国中压电力线通信信道的特征,设计并实现了一套能够适合在中压电力线信道中传送数据的、满足一定性能指标的、基于DSP技术的OFDM通信系统,并给出该系统的设计目标,硬件实现过程中的各元器件的选型、性能分析及应用电路方案,同时给出了在TIDSP抄表平台基础上利用软件实现信道编码、解码,调制,解调等各模块功能的细节原理和实现步骤;再然后,在实验室搭建的中压电力线模拟信道上,对设计出的通信系统进行了抗衰减测试,误码率、丢包率测试,频宽可选、频带可搬移以及信道特征显示等测试,进行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的验证,并给出测试结果;最后在总结测试结果、设计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思考的基础上,得出了结论,并给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胡荣林[8](2007)在《毫米波遥控弹道修正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弹道修正弹是通过对弹丸的理想弹道和飞行中的实际弹道进行比较后,通过有限次不连续的修正来调整飞行弹道,以减小射击误差,提高弹丸射击精度的一种低成本高精度弹药。遥控弹道修正弹作为弹道修正弹的一种实现方式,在结构复杂性、批量制造成本、作战适应性、射击精度、实现可行性等方面与国内外正在开发的GPS弹道修正弹和MIMU惯性导航弹道修正弹相比,具有综合优势。特别是作为舰载火炮的防空弹药时,能够大幅度提高中口径舰炮的反导能力,同时具备对陆、对舰的高精度打击能力,成为遥控双用途弹道修正弹。毫米波作为遥控弹药的遥控信号载波,具有作用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抗战场烟尘等特点,是遥控信号的理想载波。本文重点研究了毫米波遥控弹道修正弹(MMW-RCTCM)的系统方案、信号传输、外弹道解算、舰载防空反导应用、遥控修正与引信匹配等关键支撑技术。全文研究紧紧围绕MMW-RCTCM展开,主要研究工作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分析了弹道修正弹的特点,介绍了各国现役和在研的几种弹道修正弹。根据国内外弹道修正弹发展历程和研制经验,给出了我国发展遥控式弹道修正弹的思路。(2)研究了毫米波遥控弹道修正弹的系统方案,在详细分析地面系统组成、弹载系统组成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载波选择、毫米波信号发射机结构原理、弹载接收机结构原理、信号调制与解调、弹目信息获取、指令形成、修正机构形式等系统各部分的技术方案。并对远程作战时毫米波信号的作用距离、对空近程反导作战时的修正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计算。认为经过努力,对曲射弹道远程弹丸,毫米波信号作用距离可达到30km;拦截反舰导弹时,15m/s的侧向修正能力可以满足作战需求。(3)详细研究了毫米波信号在曲射弹道、平射弹道上的传播特性,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得出了在这两种弹道环境上的遥控信道的信道参数。以此为基础,对DBPSK信号的数据传输差错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当拦截海面低空飞行目标时,由于水面对毫米波信号具有较强的反射作用,造成了通信信道Rician K因子较低,加上接收机的高速移动,致使误码率较高。为此,研究了一种卷积码Rician分布的伪随机交织编码方法,使随机交织度与Rice信道的突发误码长度相对应。通过对比仿真研究,证明了该方法在一定交织度的情况下,优于均匀分布的伪随机交织方案和固定交织度的周期交织方案,是一种适合低Rician K因子的编码交织方案。(4)根据遥控弹道修正弹的数据特点,研究了一种基于弹道扰动噪声估计的弹道修正弹外弹道Kalman最优预测算法,不仅改进了观测段弹道估计的算法,降低了计算量,而且提高了非观测段的预测精度。通过研究射程弹道修正弹末段弹道特点,得出了弹丸末段弹道纵向速度随飞行时间呈线性关系、阻力器作用时间与修正距离呈二次关系等修正弹丸的弹道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确定阻力器展开时刻的快速算法。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5)研究了遥控侧向脉冲推力弹道修正弹的防空反导技术方案。在脉冲修正弹外弹道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仿真方法,得到了脉冲发动机启动参数对修正量的具体影响。从而概括得出了侧向脉冲推力修正弹的修正量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机动反舰导弹的遥控修正拦截策略。通过建立机动空袭目标流与修正拦截流之间的攻防仿真模型,分析了各种攻防对抗情况下的拦截作战的命中概率,证明了遥控弹道修正弹能够防御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高强度袭击。研究了双用途舰载毫米波遥控弹道修正弹的作战过程,使中口径舰载火炮在对空作战和对岸/对舰射击两个方面都显着提高了作战效率。(6)把防空导弹中常用的“制导引信一体化”技术、“引战配合”技术的概念引入弹道修正弹的对空拦截作战过程中,研究了“遥控修正与引信匹配”技术,给出了其实现原理,指出了其三个层次的技术内容,给出了利用弹目交汇信息实现最佳炸点控制的技术途径和引信最佳延时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侧向脉冲推力弹道修正弹的“遥控修正与引信匹配”的实现方案。

王单[9](2006)在《LDPC码编译码算法研究》文中提出现代编码技术的终极目标是以逼近Shannon限的有效功耗实现可靠通信。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码的诞生和发展使人们更加接近这一目标。结合现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设计性能优良且编译码复杂度低的LDPC码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LDPC码编译码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了关键性研究成果:(1)系统地总结了现代编码理论的发展历程和LDPC码的编译码原理;推导了不同测度下LDPC码和积译码算法的消息迭代更新公式。(2)针对串行处理器,提出了可实现快速收敛的LDPC码的TTWA译码算法。此外,利用密度进化理论,分析了TTWA算法收敛速度快的原因。(3)在仔细研究了Turbo码编码器特性基础之上,给出了可实现线性时间编码的并行卷积LDPC码的设计方案。将LDPC码的校验矩阵分解成对应于信息预处理单元的随机交织子矩阵和对应于并行卷积编码单元的子矩阵,极大地简化了并行卷积LDPC码设计和优化过程。并且,给出了准正则并行卷积LDPC码最小汉明距离上限以及相应的理论证明。(4)基于IEEE P802.16e中LDPC码的设计方案,结合密度进化理论的高斯逼近原理,给出了LDPC码度序列的搜索方法。(5)提出了应用于II型H-ARQ系统速率兼容LDPC码的构造方法,并且结合高斯逼近原理及差分进化算法,给出了设计非正则速率兼容LDPC码的分量码度序列的算法。

江铭炎[10](2005)在《软计算方法及其在通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通信、计算机、电子学科的不断发展,其工程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所采用的数学方法也随之不断地丰富,在大量的工程应用中由于信息处理的需求,软计算方法得到大量的应用,其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其与其它方法的结合应用也在不断出现,使之在信息处理应用中显现出极大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对软计算方法(包括:小波理论、人工神经网络、优化算法、分形理论、混沌理论、数学形态学等)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软计算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不同数学方法的融合进行信息软计算处理方法及应用。 通信的信道是研究通信系统的重要部分,其模型及实际容量性能是重要的研究热点,论文首先研究了多径时变信道的模型,对多天线空间分集、信道编码时间分集、多载波调制频率分集三种分集技术,给出了最新技术的特点并对其性能应用和组合系统应用进行了比较,给出了相关的技术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针对目前通信中多径时变信道的特点,及载波频偏的影响,对信道的估计已成为通信系统中信息处理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包括各种非盲、半盲、盲的信道跟踪估计方法不断涌现,尤其是多天线空间分集的大量应用,使通信系统不断加大复杂程度的同时,系统性能不断得到提高,在此情况下,提出采用自适应滤波方法完成盲的多径时变信道估计。在多天线信道情况下研究了用Kalman滤波算法的非盲的信道估计算法,提出在多天线快变信道下的Kalman跟踪估计算法并应用于图像通信传输系统,在系统存在载波频偏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地跟踪信道。研究了蒙特卡罗算法,提出的基于蒙特卡罗算法的多天线时变信道的盲估计算法,在不需导频和存在频偏的情况下能有效地跟踪快变信道。 小波理论及工程应用近年来不断得到发展,本文分析研究了小波,多进制小波和复小波的理论,将它们分别应用于通信系统、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中,在去噪的应用中,提出基于小波去噪及小波插值的OFDM信道估计,有效提高OFDM系统中的信道估计精度和插值精度,提高系统的误比特率。提出小波变尺度阈值的维纳滤波去噪方法,可提高去噪性能;采用小波的方法对语音信号功率谱进行有效估计。将多进制小波及将复小波应用在图像水印嵌入,以提高其安全性能;将多进制小波和复小波应用于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提出了窄带干扰去除算法,可有效提高去干扰能力。提出将小波和分形方法应用于图像插值放大,可有效地解决图像放大的精度问题。 对某一问题求最优解,是工程中常见问题,优化算法理论是当前研究计算智能的重要内容,其应用遍及信息处理的各个领域,其优化方法也在不断丰富,论文主要研究了遗传算法及粒子群算法,提出了采用其对小波去噪阈值最优估计算法;研究了人工鱼群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小波的阈值最优确定及滤波器设计。 多载波调制可有效提高系统传输速率,现在研究很热的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论文将正交小波基应用到多载波调制中,提出基于小波包的高载波数调制方法并与OFDM系统在Rayleigh复变信道下做了比较,分析了小波多载波调制技术优点,其理论及应用正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 由于通信信道的多径效应,将会导致通信系统中出现码间干扰,而克服码间干扰的手段是采用信道均衡技术,论文研究了小波神经网络,并将其应用到信道均衡,提出一种变尺度的小波神经网络信道均衡算法,可有效减少网络神经元数目,提高均衡质量,有效降低系统的误比特率。 通信信道编码是通信领域中研究的热点,论文针对当前的TURBO码进行了

二、结合软判决译码的非冗余纠错差分解调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合软判决译码的非冗余纠错差分解调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Jacobsthal数列的QC-LDPC码的构造方法研究及其大围长性能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数字通信
    1.2 信道编码
    1.3 信道编码的发展历史
    1.4 LDPC码的发展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数列的QC-LDPC码构造方法综述
    2.1 QC-LDPC码
    2.2 基于Fbonacci数列的QC-LDPC码构造
    2.3 基于Fbonacci-Lucas数列的QC-LDPC码构造
    2.4 基于等差数列的QC-LDPC码构造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Jacobsthal数列的QC-LDPC码性能研究
    3.1 快速编码方法
    3.2 BP译码算法
    3.3 基于Jacobsthal数列的QC-LDPC码构造
    3.4 基于Jacobsthal数列的QC-LDPC码性能研究
    3.5 基于Jacobsthal-Lucas数列的QC-LDPC码性能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Jacobsthal数列的QC-LDPC码性能提升
    4.1 短环的检测和消去算法
    4.2 消去短环后的JACO-QC-LDPC码
    4.3 消去短环后的JACO-LUCAS-QC-LDPC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围长JACO-QC-LDPC码的构造方法及性能提升
    5.1 长环的检测和消去算法
    5.2 大围长JACO-QC-LDPC码的生成算法
    5.3 大围长JACO-QC-LDPC码的性能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2)无人集群网络物理层通信安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无人集群网络及发展现状
        1.1.2 无人集群的价值及面临的安全问题
        1.1.3 信息论安全的通信网络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人机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物理层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无人集群网络搭线窃听模型下的安全通信性能分析
    2.1 信息论基础
    2.2 搭线窃听信道模型
        2.2.1 离散无记忆搭线窃听信道
        2.2.2 中继—窃听信道模型
    2.3 衰落搭线窃听信道
        2.3.1 已知全部CSI时的各态历经性能
        2.3.2 已知部分CSI时的各态历经性能
        2.3.3 中断性能
    2.4 无人集群网络搭线窃听信道模型
        2.4.1 保密容量分析
        2.4.2 中断性能分析
    2.5 仿真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无线信道互易性的密钥生成技术
    3.1 准静态信道下点对点的源型密钥生成方法
        3.1.1 系统模型
        3.1.2 相关信息提取
        3.1.3 最大密钥速率
        3.1.4 密钥协商
    3.2 非严格互易信道下的密钥生成方法
        3.2.1 问题描述
        3.2.2 可达密钥速率分析
    3.3 仿真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一比特量化和LDPC码的物理层密钥协议
    4.1 基于LDPC码的信息调和
    4.2 对数似然比(LLR)
        4.2.1 边信息的LLR计算
        4.2.2 信道测量的LLR计算
    4.3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
    4.4 仿真及数值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分析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笞辩情况表

(3)空间调制通信系统中的迭代信号检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空间调制技术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主要贡献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空间调制下的干扰抵消迭代检测算法
    2.1 引言
    2.2 空间调制系统模型
    2.3 基于信道干扰抵消的Turbo均衡迭代检测算法
        2.3.1 基于最大似然的软检测算法
        2.3.2 基于欧氏距离的软检测算法
        2.3.3 仿真结果
    2.4 基于数据干扰抵消的消息传递迭代检测算法
        2.4.1 消息传递算法
        2.4.2 基于信道硬化的消息传递算法
        2.4.3 近似消息传递算法
        2.4.4 仿真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间调制多载波系统中的迭代检测算法
    3.1 引言
    3.2 SM-OFDM基于频偏干扰抑制的迭代检测算法
        3.2.1 系统模型
        3.2.2 传统的基于并行干扰抵消的最大似然检测算法
        3.2.3 基于单符号的迭代检测算法
        3.2.4 基于最小均方误差的迭代检测算法
        3.2.5 基于多路分集的消息传递算法
        3.2.6 仿真结果
    3.3 SM-OFDM基于限幅干扰抑制的迭代检测算法
        3.3.1 系统模型
        3.3.2 基于硬判决反馈的干扰抵消迭代检测算法
        3.3.3 基于软干扰抵消的迭代算法
        3.3.4 仿真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间调制单载波系统中的迭代检测算法
    4.1 引言
    4.2 空间调制单载波系统中的频域均衡算法
        4.2.1 系统模型
        4.2.2 传统的线性频域均衡算法
        4.2.3 时域反馈的频域均衡
        4.2.4 基于通用近似消息传递的频域均衡
        4.2.5 仿真结果
    4.3 空间调制单载波下的时域均衡算法
        4.3.1 系统模型
        4.3.2 传统的线性时域均衡算法
        4.3.3 时域反馈的时域均衡算法
        4.3.4 软反馈干扰抵消的时域均衡算法
        4.3.5 双向反馈的时域均衡算法
        4.3.6 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间调制单载波系统中联合信道估计的迭代检测算法
    5.1 引言
    5.2 信道估计误差模型
    5.3 基于软判决反馈的频域均衡鲁棒接收机
        5.3.1 时域反馈的频域均衡鲁棒接收机
        5.3.2 频域反馈的频域均衡鲁棒接收机
    5.4 基于数据辅助信道估计的鲁棒接收机
    5.5 仿真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光网络中的高阶调制及相关信道编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2 城域光网络
        1.2.1 城域网和以太网
        1.2.2 城域光网络
        1.2.3 强度调制-直接检波(IM/DD)
    1.3 信道编码技术
        1.3.1 前向纠错编码技术
        1.3.2 极化码(Polar Code)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LDPC码在高速光传输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1 光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
    2.2 LDPC码的构造和性能分析
        2.2.1 QC-LDPC码的构造
        2.2.2 LDPC码的部分迭代编码
        2.2.3 LDPC码的性能分析
    2.3 基于LDPC-TC-32QAM编码调制的50GS/s光纤通信系统方案研究
        2.3.1 基于LDPC-TC-32QAM编码调制的50GS/s光纤通信方案设计图
        2.3.2 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极化码的构造和性能分析
    3.1 极化码的构造方法
        3.1.1 二进制输入离散无记忆信道(B-DMC)
        3.1.2 信道极化
        3.1.3 极化码
    3.2 极化码在AWGN信道下的误码性能分析
    3.3 极化码在BEC信道下的误码率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双环迭代的光脉冲位置调制
    4.1 多进制脉冲幅度MPAM调制方法
    4.2 基于格雷码形式的PAM4调制方法
    4.3 一种基于双环迭代的光脉冲位置调制(DCI-PPM)
        4.3.1 调制模型
        4.3.2 双环迭代光脉冲位置信号的解调方案
        4.3.3 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具有载波频偏的双向中继信道中PNC与LDPC码的联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网络编码研究现状
        1.2.2 物理层网络编码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2章 网络编码与无线双向中继信道
    2.1 网络编码
        2.1.1 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
        2.1.2 线性网络编译码原理
        2.1.3 线性网络编码的实现
    2.2 网络编码的应用及优缺点
        2.2.1 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应用
        2.2.2 P2P网络中的应用
        2.2.3 分布式文件存储与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2.2.4 无线自组网中的应用
        2.2.5 无线网状网中的应用
        2.2.6 网络编码的优缺点
    2.3 协作中继信道模型
        2.3.1 放大转发
        2.3.2 译码转发
        2.3.3 编码协同
    2.4 无线中继信道中的网络编码
        2.4.1 传统模式
        2.4.2 直接网络编码模式
        2.4.3 物理层网络编码模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LDPC码的编译码与改进译码算法
    3.1 LDPC码
        3.1.1 LDPC码的定义及Tanner图
        3.1.2 LDPC码的编码
        3.1.3 LDPC码的硬判决译码算法
    3.2 置信传播译码算法
        3.2.1 LDPC码的概率域译码算法
        3.2.2 LDPC码的LLR BP译码算法
    3.3 一种改进型LLR BP算法的LDPC译码研究
    3.4 性能仿真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有载波频偏的PNC与LDPC码的联合设计
    4.1 物理层网络编码与信道编码的联合设计
        4.1.1 系统模型
        4.1.2 信道容量分析
        4.1.3 中继映射方案及译码软信息推导
    4.2 有载波频偏的PNC与LDPC码的联合设计
        4.2.1 双节点均值频率补偿法的PNC与LDPC码的联合设计
        4.2.2 单节点完全频率补偿法的PNC与LDPC码的联合设计
        4.2.3 软信息推导
        4.2.4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6)基于OMAP-L137多芯电缆调制解调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测井技术简介
    1.2 测井及其关键技术的发展
        1.2.1 测井技术的发展
        1.2.2 测井主流技术的发展
        1.2.3 电缆测井传输系统中调制方式发展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难点分析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内容难点分析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多芯电缆测井系统总体方案
    2.1 测井系统技术指标
        2.1.1 多芯电缆测井系统技术要求
        2.1.2 多芯电缆测井系统最终实现指标
    2.2 测井电缆通信系统
        2.2.1 测井电缆信道特性
        2.2.2 系统总体结构
    2.3 系统通讯物理层协议
        2.3.1 系统调制器设计
        2.3.2 地面与井下通讯时序
        2.3.3 系统解调器设计
    2.4 OFDM概述
        2.4.1 OFDM基本原理
        2.4.2 OFDM技术中循环前缀
        2.4.3 OFDM技术中的同步技术
        2.4.4 OFDM系统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芯电缆测井系统调制解调器的实现
    3.1 系统调制解调器实现平台
        3.1.1 OMAP-L137芯片简介
        3.1.2 系统软件开发
    3.2 L-137硬件模块配置
        3.2.1 SPI模块FLASH烧写及系统自启动
        3.2.2 EDMA3及和芯片中断配置
        3.2.3 L-137双核DSP与ARM之间通信配置
    3.3 L-137芯片内存资源优化
        3.3.1 QAM调制解调原理
        3.3.2 新型星座映射算法
        3.3.3 系统测试及数据分析
    3.4 井下通信板AGC模块算法优化
        3.4.1 AGC技术原理
        3.4.2 系统AGC模块的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芯电缆系统的优化
    4.1 信道能量分配算法优化
        4.1.1 信道比特分配原理
        4.1.2“注水”算法
        4.1.3 算法测试结果分析
    4.2 系统激活过程优化
        4.2.1 系统信道激活过程
        4.2.2 信道激活实现新方案
        4.2.3 信道激活软件实现过程
        4.2.4 信道激活符号采样实现过程
    4.3 系统信道均衡处理
        4.3.1 判决反馈均衡器原理
        4.3.2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
    5.1 系统常温测试结果及分析
    5.2 系统高温测试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基于DSP的OFDM中压电力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应用背景
        1.1.1 配电自动化的需要
        1.1.2 以电力线为载体进行通信的优势
        1.1.3 国内产品情况及形势
    1.2 中压电力线通信的一般应用结构
        1.2.1 中压电力线通信方式
        1.2.2 中压电力线的接入方式
    1.3 OFDM技术在中压电力线通信中应用的优势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OFDM基本原理及中压电力线信道特征
    2.1 OFDM基本原理
        2.1.1 OFDM信号的产生
        2.1.2 OFDM信号的时频域波形分析
        2.1.3 DFT在OFDM通信中的应用
        2.1.4 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
    2.2 中压电力线信道特征
        2.2.1 多径效应的影响
        2.2.2 衰减特性
        2.2.3 噪声特性
        2.2.4 中压信道特征小结
3 OFDM中压电力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设计目标
        3.1.1 总体目标
        3.1.2 性能目标
        3.1.3 功能目标
        3.1.4 技术参数
    3.2 通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3 OFDM调制解调器硬件设计与实现
        3.3.1 TI DSP平台硬件结构
        3.3.2 辅助放大电路
    3.4 OFDM调制解调器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3.4.1 OFDM调制解调器的软件结构
        3.4.2 发送过程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3.4.3 接收过程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3.5 上位机(PC机)软件设计
        3.5.1 上位机软件的功能设计
        3.5.2 上位机软件的功能实现
    3.6 频带可选及频率分集次数可调整的实现
4 系统测试
    4.1 衰减测试
    4.2 频宽可选测试
    4.3 频带可搬移测试
    4.4 误码率、丢包率测试
    4.5 信道特征显示测试
5 结论
    5.1 全文总结及结论
    5.2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一 Viterbi编、译码表
附录二 DSP软件实现流程图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毫米波遥控弹道修正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弹道修正弹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弹道修正弹概述
        1.2.2 各国现役和在研弹道修正弹
        1.2.3 弹道修正弹的技术特点
        1.2.3 对发展我国弹道修正弹技术的启示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毫米波遥控弹道修正弹系统方案原理及分析
    2.1 引言
    2.2 毫米波传输特性及指令载波选择
        2.2.1 毫米波传输特性
        2.2.2 遥控指令载波选择
    2.3 毫米波遥控弹道修正弹系统方案
        2.3.1 系统原理及组成
        2.3.2 弹目信息获取
        2.3.3 弹道解算及指令形成
        2.3.4 调制及解调
        2.3.5 修正机构
    2.4 性能分析
        2.4.1 性能需求分析
        2.4.2 作用距离分析
        2.4.3 修正能力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毫米波遥控信道分析及信道编码
    3.1 引言
    3.2 信道分析
        3.2.1 弹道修正弹信道环境
        3.2.2 大气衰减
        3.2.3 镜反射信号模型
        3.2.4 粗糙面漫反射信号模型
        3.2.5 遥控信道特性分析
        3.2.6 弹道修正弹信道状态及仿真计算
    3.3 信道编码
        3.3.1 概述
        3.3.2 编码体制选择
        3.3.3 卷积码交织方案
        3.3.4 卷积码伪随机交织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遥控外弹道解算
    4.1 引言
    4.2 外弹道预测
        4.2.1 已知弹道扰动规律的外弹道最优估计模型
        4.2.2 弹道修正弹外弹道噪声模型
        4.2.3 弹道修正弹的扰动噪声估计
        4.2.4 噪声估计的准确性分析
        4.2.5 观测段的弹道估计
        4.2.6 观测段以外的剩余弹道预测
        4.2.7 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
    4.3 确定阻力器展开时刻
        4.3.1 射程弹道修正弹外弹道模型及分析
        4.3.2 末段弹道纵向速度分析
        4.3.3 阻力器展开时间快速确定算法
        4.3.4 计算机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舰载防空反导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舰载毫米波遥控侧向脉冲推力弹道修正弹原理及方案
        5.2.1 舰载毫米波遥控侧向脉冲推力弹道修正弹原理
        5.2.2 防空反导技术方案
    5.3 遥控侧向脉冲修正弹对反舰导弹的拦截
        5.3.1 侧向脉冲弹道修正弹
        5.3.2 脉冲修正弹外弹道数学模型
        5.3.3 脉冲发动机启动参数对弹道修正影响的仿真研究
        5.3.4 修正量数学模型
        5.3.5 对机动反舰导弹的遥控修正拦截策略
    5.4 拦截超音速末段机动反舰导弹命中概率
        5.4.1 概述
        5.4.2 攻防模型
        5.4.3 对机动反舰导弹目标流的命中概率模型
        5.4.4 计算机仿真结果与分析
    5.5 双用途舰载毫米波遥控弹道修正弹
        5.5.1 概述
        5.5.2 用于舰船防空反导
        5.5.3 用于对岸火力支援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遥控修正与引信匹配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遥控修正与引信匹配技术原理
    6.3 实时遥控装定引信
    6.4 利用弹目信息实现最佳炸点控制
        6.4.1 弹丸信息
        6.4.2 目标信息
        6.4.3 弹目交汇信息
        6.4.5 最佳炸点控制
    6.5 遥控修正与引信匹配技术的实现方案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9)LDPC码编译码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信道编码定理和信道容量
        1.1.1 软判决与硬判决
        1.1.2 二维高阶调制信道
        1.1.3 频谱效率
    1.2 现代编码调制技术
        1.2.1 逼近信道容量的现代编码技术
        1.2.2 编码调制技术
        1.2.3 新型信道编码——空时码
        1.2.4 自适应编码调制
    1.3 LDPC 码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3.1 LDPC 码的提出
        1.3.2 LDPC 码的兴起
        1.3.3 LDPC 码的蓬勃发展
        1.3.4 LDPC 码的实用化进程
        1.3.5 有待研究的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概述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LDPC 码的图模型理论及密度进化理论
    2.1 LDPC 码的图模型表示
        2.1.1 Tanner 图
        2.1.2 因子图
    2.2 基于图模型的和积译码算法
        2.2.1 和积译码算法基本概念
        2.2.2 概率测度下LDPC 码的和积译码算法
        2.2.3 不同测度下的消息更新规则
    2.3 密度进化理论
        2.3.1 密度进化理论的前提条件
        2.3.2 SBIC 信道下和积算法的消息密度进化
    2.4 密度进化理论的高斯逼近原理
        2.4.1 对称约束条件
        2.4.2 正则LDPC 码的高斯逼近原理
        2.4.3 非正则LDPC 码的高斯逼近原理
    2.5 小结
第三章 LDPC 码的快速收敛译码算法
    3.1 和积算法中的信息传递策略
        3.1.1 双向信息传递策略
        3.1.2 洪水信息传递策略
    3.2 LDPC 码快速收敛译码算法
        3.2.1 双向信息传递策略的实现
        3.2.2 LDPC 码的快速收敛译码算法
        3.2.3 TTWA 译码算法复杂度及性能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并行卷积LDPC 码
    4.1 准正则并行卷积LDPC 码
        4.1.1 研究背景
        4.1.2 LDPC 码中的环
        4.1.3 编码器结构及校验矩阵设计
        4.1.4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4.1.5 结论
    4.2 QRPC-LDPC 码最小码重上限分析
        4.2.1 最小码重上限分析
        4.2.2 实例说明
        4.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 非正则并行卷积LDPC 码
        4.3.1 IPC-LDPC 码的编码器结构
        4.3.2 校验矩阵
        4.3.3 度序列分布设计
        4.3.4 校验矩阵构造
        4.3.5 仿真及其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循环移位矩阵构造的LDPC 码度序列设计
    5.1 基于循环移位矩阵构造的LDPC 码
        5.1.1 准循环LDPC 码
        5.1.2 可并行编码的分块LDPC 码
    5.2 基于循环移位矩阵构造的LDPC 码度序列设计
        5.2.1 度序列搜索方法
        5.2.2 实验结果
    5.3 小结
第六章 速率兼容LDPC 码的设计与分析
    6.1 II 型H-ARQ 系统分析
        6.1.1 引言
        6.1.2 II 型H-ARQ 系统吞吐量
        6.1.3 系统误码率
    6.2 用于II 型H-ARQ 系统的RC-LDPC 码设计方法
        6.2.1 校验矩阵整体结构
        6.2.2 母码的构造
        6.2.3 RC-LDPC 码的性能分析和II 型H-ARQ 系统的吞吐量分析
        6.2.4 总结
    6.3 基于高斯逼近和差分进化优化设计RC-LDPC 码
        6.3.1 高斯逼近和差分进化
        6.3.2 RC-LDPC 码的度序列优化算法
        6.3.3 实验结果
        6.3.4 总结
    6.4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10)软计算方法及其在通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信息科学中的软计算方法及应用状况
    1.2 小波、神经网络、优化算法、混沌理论、分形、数学形态学的理论概述
    1.3 主要研究工作和论文贡献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多径信道下的空时频分集技术
    2.1 时变多径信道
    2.2 空时频分集
    2.3 空时码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多天线空时分集信道跟踪与估计
    3.1 基于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多径信道估计
    3.2 基于KALMAN滤波多天线系统信道跟踪
    3.3 基于序贯蒙特卡罗算法多天线通信信道盲估计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小波及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4.1 小波包多载波调制 WOFDM
    4.2 多进制小波和复小波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窄带干扰去除中的应用
    4.3 基于小波去噪及小波插值的OFDM信道估计
    4.4 小波多尺度阅值的维纳滤波去噪方法
    4.5 基于小波的信号功率谱估计方法
    4.6 多进制小波在图像水印中的应用
    4.7 复小波在图像水印中的应用
    4.8 图像小波分形插值放大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优化算法及其应用
    5.1 基于遗传算法及粒子群算法的小波最优阅值估计
    5.2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小波阅值及滤波器设计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混沌及其应用
    6.1 混沌TURBO码
    6.2 混沌交织器的性能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小波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7.1 小波神经网络
    7.2 基于变尺度小波神经网络的信道均衡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数学形态学及其应用
    8.1 数学形态学基本运算
    8.2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多级平均图像边缘检测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总结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着作、专利申请及获奖

四、结合软判决译码的非冗余纠错差分解调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Jacobsthal数列的QC-LDPC码的构造方法研究及其大围长性能改进[D]. 刘煜. 宁夏大学, 2021
  • [2]无人集群网络物理层通信安全技术研究[D]. 王广渊. 山东大学, 2021(09)
  • [3]空间调制通信系统中的迭代信号检测技术[D]. 赵岩.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4]光网络中的高阶调制及相关信道编码的研究[D]. 夏炜. 北京邮电大学, 2017(03)
  • [5]具有载波频偏的双向中继信道中PNC与LDPC码的联合设计[D]. 孙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2)
  • [6]基于OMAP-L137多芯电缆调制解调器的设计[D]. 周超.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2)
  • [7]基于DSP的OFDM中压电力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黄奇.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8)
  • [8]毫米波遥控弹道修正技术研究[D]. 胡荣林.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
  • [9]LDPC码编译码算法研究[D]. 王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05)
  • [10]软计算方法及其在通信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江铭炎. 山东大学, 2005(07)

标签:;  ;  ;  ;  ;  

非冗余纠错解调结合软判决解码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