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命质量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张丹,吴冬春,沈麒云[1](2021)在《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本文回顾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研究,进一步明确腹膜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需求及社会支持干预的重要性,为推进腹膜透析患者社会支持干预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
卢棉[2](2021)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相关因素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对比血液透析(haemodialysis,HD)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对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的相关因素影响,旨在为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231例尿毒症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对比观察对象非计划再入院的相关因素,包括:一般情况、原发病、透析方式、检验指标、临床因素等。结果:(1)一般情况:性别:共纳入231例透析患者,男性患者152例(65.80%),女性患者79例(34.20%)。本研究中,男性的HD患者再入院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两组再入院患者平均年龄48.01±13.46岁,纳入研究的PD患者平均透析年龄(44.93±12.98岁)偏小于HD组患者(49.98±13.44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中年组再入院透析患者较多,约占总研究病例的50.22%。体重、血压:初入院透析前,两组患者的血压、体重无明显差异,HD组及PD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透析性高血压。HD组经透析治疗后,体重较前下降,而血压无明显改变。而PD组患者透析后,体重较初入院透析前增长,收缩压则较前下降。(2)原发病:231例再入院的尿毒症透析患者原发病病因主要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118例(51.08%),其次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38例(16.45%),高血压肾病24例(10.38%),痛风性肾病13例(5.63%)。(3)透析方式:纳入的231例患者中,HD组患者141例(61.04%),PD组患者90例(38.96%),HD组患者再次入院时间间隔较PD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多在90天以上再入院,约占总研究病例的72.34%。(4)检验指标:经透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血清磷浓度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均较初次透析前下降,而胱抑素-C(cystatin-C,Cys-C)、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清钙浓度、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均较初次透析前上升。HD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较前提升,血清钾浓度平均水平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D组治疗后易出现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5)临床因素:纳入研究的141例HD患者中,总体再入院原因主要为感染(肺部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通路异常、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等。纳入研究的90例PD患者中,总体再入院原因主要为感染(肺部感染、PD相关性腹膜炎)、水肿等。HD组感染、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D组,而HD组通路异常的发生率较PD组高。结论:(1)性别、年龄是影响透析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原因之一。(2)肺部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通路异常是HD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主要原因,而肺部感染、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PD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主要原因。
曾慧娟[3](2021)在《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是 2 1 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慢性肾脏病(CKD,chronic kidney disease)因为起病隐匿并发症严重,医疗资源消耗巨大,患者生存质量低,对家庭、社会、国家影响严重,CKD同样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CKD患病率高,在中国CKD患病率达10.8%,特别在CKD早期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识别及管理。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下,强调基层预防疾病为重点,目前暂缺云南省CKD的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等相关调查,结合目前昆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已有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基础,本研究将CKD在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中融合起研究,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公共卫生角度按健康生态学模型理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居民进行CKD的四部分系列调查研究,发现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KD的影响因素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建立社区CKD诊断模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提供早期诊断及防治提供策略和理论依据。本研究旨在:1.探索CKD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管理的可及性,基于健康生态模型理论,采用多维多层次健康相关调查方法,探讨云南省昆明市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中CKD影响因素等。2.基于目前已有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基础,对CKD高危人群(糖尿病和高血压人群),进行CKD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KD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高危人群中CKD防控提供理论支持。3.考虑个体基因层面,对筛查出CKD患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调查,发现云南省昆明市社区居民CKD易感基因,提供精准的实验室诊断依据。4.探索构建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方便实用的CKD早期诊断模型,为社区CKD早期防治提供实用工具。5.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相关政策建议及管理策略。[方法]首先,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社区全部居民,采用宏观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调查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关于CKD的基本情况,掌握居民关于CKD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评价及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调查。其次,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管理的慢性病人群(高血压和及糖尿病患者)进行CKD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体格检查、血清实验学检测、尿常规分析、尿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得出这两类CKD高危人群中CKD流行情况。再次,针对个体先天特质,对CKD易感基因PVT1基因进行检测5个SNP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为CKD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基于前三部分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建立四种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发现13个指标对模型建立起主要作用。并建立社区CKD诊断模型,对社区居民实现早期诊断CKD,为CK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最后,总结四部分研究结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CKD提出建议及策略。[结果]第一部分,发现社区居民中对CKD管理需求度高,社区居民中CKD危险因素存在并在慢病人群突显,居民CKD知晓率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民对CKD的供需矛盾不平衡,居民个人健康素养意识强,但实际居民健康效能评价低,特别需要关注慢性病CKD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人群),慢性病人群对社区CKD管理的需求更高。第二部分,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CKD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CKD总患病率为42.6%。高尿酸、男性、肥胖是CKD危险因素。采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白蛋白尿异常阳性率高达37.0%。分别采用中国人改良MDRD公式、2009 CKD-EPI公式、2012 CKD-EPI胱氨酸抑制素C公式计算eGFR下降率不同,其中2012CKD-EPI胱氨酸抑制素C公式估算eGFR下降阳性率最高(13.4%),用中国人改良MDRD公式估算eGFR下降阳性率最低(4.8%)。通过采用患者积极度量表(PAM13)分析不同分组的慢性病人群,发现不同分组对疾病积极度有统计学差异,需要社区医护及患者提高对慢性病的积极度。第三部分,在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采用PCR-RFLP 进行 PVT1 基因 5 个 SNP 位点(rs1499368、rs1121947/rs2608030、rs11993333、rs2720659、rs2720660)多态性研究,基因 PVT1rs11993333 及rs2720659多态性在CKD组及非CKD组间有统计学差异,rs11993333基因型TC及TT基因和rs2720659基因型AG及GG在CKD组人群中高表达,其可能为CKD诊断预测的因素之一,并且建议采用PCR-RFLP对社区CKD高危人群进行PVT1基因进行SNP多态性检测,在早期筛查、疾病随访观察及并发症监测中作为影响因素分析。第四部分,基于前三部分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风险评估预测模型,发现13个指标对模型建立起主要作用,纳入并建立SVM、RF、Naive Bayes和ANN建立CKD预测模型,比较四种模型各项性能,提出最佳社区CKD诊断ANN模型。最后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实用方便的CKD诊断预测模型,最后提出社区筛查、管理CKD的策略及建议,为社区CKD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 论]基于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有的条件及资源,对社区中不同风险居民进行CKD防控非常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CKD管理,做好CKD基层预防。需要在社区慢性病人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开展早期CKD筛查,并对该类人群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提高医护对CKD早期筛查的意识,给予社区管理的慢性病患者更多CKD早期防治干预。建立并实现为社区医护方便实用的社区CKD早期诊断模型,提高社区居民对CKD认识、早期发现CKD患者,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的CKD管理提供三级预防管理理论依据和策略。本研究创新性:本研究为云南省昆明市首个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CKD调查,研究按健康生态学模型理论,从个体先天特质、个体行为、家庭、社区及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卫生政策,包括健康因素的整个多维多层次内容,融合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从公共卫生角度调查出发,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CKD与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防控结合,从全社区普通居民到CKD高危人群,再到筛查出CKD人群基因多态性分析,调查方法全面包括:宏观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清生化检测及尿液检测、肾损伤早期标志物检测、基因多态性分子检测,弥补了既往单个层面的研究,最后构建出社区CKD早期诊断模型,为社区早期诊断评估CKD提供实用工具。
王雅祯[4](2021)在《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分析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我院透析中心首次并持续行透析治疗且生存1年以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汉密尔顿量表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采用ECOG活动指数量表及Karnofsky活动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心理状况、活动指数、生活质量及透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患者130例,其中男性98例(75.4%),平均年龄(55.07±10.70)岁,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各65例。(1)基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透析前残肾功能、吸烟史、饮酒史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透析1年后,与HD患者比较:PD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较低(P<0.05),白蛋白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低(P<0.05),而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HD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血钙、血磷、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3)透析1年后,与HD患者比较:PD患者SF-36量表的综合评分较高【(64.97±16.96)VS(54.71±18.20)】(P<0.05);焦虑、抑郁的比例较低【(27.7%和36.9%)VS(47.7%和56.9%)】(P<0.05);ECOG和Karnofsky活动能力的评估明显优于HD患者(P<0.05)。(4)透析过程中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腹透患者的感染风险明显高于血透(P<0.05),而心血管事件、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血透患者(P<0.05),两组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较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焦虑(t=-2.865,P=0.029)、抑郁(t=-2.865,P=0.006)是腹透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甘油三酯(t=-2.573,P=0.012)、抑郁(t=-2.635,P=0.011)是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透析治疗1年后,腹膜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要优于血液透析。2、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控制较好,焦虑、抑郁发生率较低,活动指数较高,但血浆白蛋白水平较血液透析低,更容易发生糖、脂代谢紊乱,且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3、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对较高,感染风险相对较低,但心血管事件、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4、抑郁是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
张晓文[5](2020)在《芪杞益肾胶囊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芪杞益肾胶囊对腹膜透析(P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延缓PD患者残余肾功能减退的有效性,为该药应用于腹透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来源于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山西省中医院肾病科门诊和住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肾衰竭(CRF)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在透析治疗及西医基础治疗上加服芪杞益肾胶囊治疗,对照组45例仅采用透析治疗及西医基础治疗,3个月一疗程,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kt/v、rCCr、24h尿量、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计算两组rkt/v、rCCr的平均下降值作为残余肾功能的评估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的变化,并作积分量化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后:(1)rkt/v、rCCr:治疗组rKT/V、rCcr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kt/v、rCCr的平均下降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h尿量:治疗组24h尿量下降速率小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Hb、Alb、Scr、BUN:治疗组Hb、Alb、Scr、BUN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气虚、血瘀症状方面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44.22%,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积分值:治疗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痛、脘腹胀满、面目或肢体浮肿、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腰膝酸软、大便溏垢或涩滞不爽等单项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着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较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杞益肾胶囊能够延缓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减退的速度,延缓CAPD患者尿量下降的速度,维持CAPD患者Hb、Alb的水平;芪杞益肾胶囊还可改善气虚血瘀证CAPD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澍[6](2020)在《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文中研究说明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是世界范围内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属慢性疾病范畴,具有不可逆、终身性、病程长、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漫长的疾病治疗和适应过程其实也是患者不断和疾病较量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患者独特又现实的疾痛体验和疾痛经验。本论文围绕患者的疾痛体验和经验,探究他们到底经历着怎样的疾痛,这些疾痛又给他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带来了何种改变,他们对这些改变的看法和理解是什么样的,以及他们赋予这些疾痛和疾痛体验何种意义。具体来说,本研究以凯博文教授的“疾痛意义”为理论支撑,尝试运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研和访谈,深入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世界,倾听其疾痛叙事,探究其疾痛经验。第一部分从患者摇晃如摆渡般的身体状态入手,以身体状态的逐渐失控、重新控制和再度失控为时间线逻辑,来解读其疾痛意义系统的变化;第二部分通过描述其疾痛体验、疾病归因和疾痛隐喻,探究其复杂如缠丝般的治愈观念,建立其独特的个人苦难经历;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世界,疾痛破坏了他们原来的生活世界,并对其自我认同造成困惑,为了适应新的生活节奏,他们不得不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管理;第四部分从生死及健康认识、寻找人生价值和感恩前行中探寻他们赋予疾痛的最终意义,就是活在当下,展望未来,实现真正的向死而生。本研究得出了十四位患者的疾痛意义内涵,研究发现,患者适应疾痛的过程就是他们给疾痛赋予意义的过程。尽管疾病和疾痛给他们的身心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改变,但在严重的病残和死亡威胁面前,他们对生命和人生却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何苗[7](2020)在《性别、年龄与腹透患者退出风险相关性及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性别、年龄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退出风险的相关性,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腹透患者技术生存率提供帮助,并研究性别、年龄腹透患者的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为辅助配合中医中药辨证施治进一步提高腹透患者技术存活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行PD置管术且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相关生化指标,然后以退出腹膜透析为终点事件结局做COX风险回归分析。后采集2019年10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期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CAPD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相关资料做横断面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及中医四诊合参方法辨证分型,研究不同性别、年龄腹透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1)第一部分:性别、年龄分组比较表明:(1)任意年龄段女性患者在腹透Kt/V、总Kt/V上均显着高于任意年龄段男性患者;(2)年龄小于60岁男性患者总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血肌酐较任意年龄段女性高;(3)60岁以下患者血肌酐明显高于60岁以上同性别患者,且同年龄段男性患者血肌酐高于女性。(4)女性患者腹膜转运D/P值低于男性患者。COX回归分析示:(1)男女性别或开始透析时年龄是否≥60岁与CAPD退出风险HR分别是0.736(95%CI 0.42-1.30,P=0.289)、1.151(95%CI 0.77-1.72,P=0.489)(P>0.05),年龄<60岁男性患者退出腹膜透析风险是其他患者的1.58倍(HR=0.633,95%CI 0.418-0.960,P=0.031);(2)总肌酐清除率60L/W以上患者退出风险较未达标患者高出82.4%(HR=1.824,95%CI1.203-2.764,P=0.005);(3)腹膜高转运类型患者的退出风险是低平均及高平均患者的2.06倍(HR=2.060,95%CI 1.209-3.512,P=0.008);(4)血清白蛋白达到35g/L及以上患者退出腹透风险是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患者的56.3%(HR=0.563,95%CI 0.373-0.851,P=0.006)(P<0.05)。(2)第二部分:(1)本虚证型分布:总体以脾肾阳虚(38.95%)、脾肾气虚(22.47%)、阴阳两虚(21.35%)为主;其中年龄小于60岁男性患者以脾肾阳虚(34.94%)、脾肾气虚(31.33%)、气阴两虚(18.07%)为主,其他类型患者以脾肾阳虚(40.76%)、阴阳两虚(26.63%)为主;年龄小于60岁男性患者脾肾气虚(χ2=5.419,P=0.020)、气阴两虚(χ2=5.644,P=0.018)证型的分布比例较其他腹透患者多,而阴阳两虚(χ2=9.353,P=0.002)证型比例偏少。(2)标实证型分布:总体以血瘀证(37.45%)、湿浊证(26.97%)为主;年龄小于60岁男性患者以湿浊证(43.37%)为主,其他类型患者以血瘀证(42.94%)、湿热证(20.65%)为主;年龄小于60岁男性患者湿浊证(χ2=16.463,P<0.001)比例高于其他类型患者,为血瘀(χ2=7.592,P=0.006)比例偏低。(3)症状分布:总体以腰膝酸软(70.04%)、倦怠乏力(60.3%)、食少纳呆(58.80%)等多见;年龄小于60岁男性患者中各类症状亦以倦怠乏力(74.70%)、腰酸膝软(72.29%)、食少纳呆(67.47%)出现频率高;其他类型患者以倦怠乏力(53.80%)、腰酸膝软(69.02%)、畏寒肢冷(64.41%)多见;在年龄小于60岁男性患者中出现倦怠乏力(χ2=10.431,P=0.001)、恶心呕吐(χ2=6.585,P=0.010)、口中黏腻(χ2=5.630,P=0.018)症状的概率较高,而出现畏寒肢冷(χ2=64.413,P=0.010)、肌肤甲错(χ2=7.587,P=0.006)、肢体麻木(χ2=4.237,P=0.040)、皮肤瘙痒(χ2=6.102,P=0.014)症状频率较低。(4)症状积分分布:总体患者积分中腰酸膝软(330分)、食少纳呆(306分)位居前列,积分/人次以口苦(2.29分/人)、腰痛(2.25分/人)排序靠前;其中小于60岁男性患者各类症状积分中倦怠乏力(108分)、腰酸膝软(100分)位居前二,积分/人次则以肢体麻木(2.41分/人)、胸水(2.25分/人)等排名靠前;其他类型患者以腰酸膝软(230分)、畏寒肢冷(214分)积分最高,积分/人次则以水肿(2.37分/人)、气短懒言(2.31分/人)位居前二;年龄小于60岁男性患者中倦怠乏力、畏寒肢冷、恶心呕吐、口中黏腻、腰痛、肢体麻木症状的积分均值较高,而肌肤甲错、皮肤瘙痒症状的积分均值较其他类型患者偏低(P<0.05)。结论腹透患者性别、年龄不同在总Kt/V、总Ccr、血肌酐、血尿素氮方面存在差异,在腹透退出风险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中,发现是否为年龄小于60岁男性患者、总Ccr、腹膜转运类型、血清白蛋白均是其相关影响因素,性别或年龄并不是腹透治疗退出相关风险因素,但男性且年龄<60岁患者退出腹膜透析风险是其他患者的1.58倍;总肌酐清除率超过60L/W患者退出风险较未达标者高82.4%,提示CCr不适合作为尤其是年龄小于60岁男性腹透患者的腹透充分性评价指标;腹膜高转运类型及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是导致患者退出腹透风险的危险因素。年龄小于60岁男性CAPD患者正虚证型以脾肾阳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多见,与不同性别、年龄腹透患者相比,出现脾肾气虚及气阴两虚概率更高,而出现阴阳两虚的概率偏低;标实以湿浊证多见,与不同性别、年龄腹透患者相比,出现湿浊证概率更高,而出现血瘀证型的概率相对较低;症状分布及症状积分、积分/人次分布情况均围绕着此述本虚标实证型体现其相应分布特点。提示对于年龄小于60岁的男性CAPD患者,宜配合适当健脾益气、温阳化湿治疗,且宜酌情予以滋阴治疗顾护精血津液,以防温燥补益太过伤阴或者湿浊伤脾致使阴液化生障碍而伤阴,以期有效辅助配合腹透治疗提高技术存活率。
孙旭奇[8](2020)在《补肾益气活血法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文献收集,对补肾益气活血法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疗效影响的临床疗效及现状进行荟萃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的方式,中文以“补肾”、“益气”、“活血”、“腹膜透析”等作为关键词,英文以“Tonifying kidney”、“Replenishing qi”、“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peritoneal dialysis”等作为关键词,全面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WanFang)、CBM,维普(VIP)等中文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先由两位经过培训且合格的研究员进行独立阅读,通过制定的标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通过Cochrane Collaboration标准进行质量评价以及资料提取,再进行互相交叉核对信息结果,如果发生分歧,则交于第三人并讨论最终是否确定纳入。采用revman5.3软件对符合本次研究的文献中所需要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主要研究指标为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素清除指数(KT/V)、中医症候总有效率等。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最终纳入15篇RCT文献,共计945例患者被纳入研究。经过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运用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在中医症候总有效率(RR=1.43,95%CI[1.28,1.58],Z=6.62,P<0.00001)、升高HGB[MD=7.11,95%CI(4.31,9.91),Z=4.98(P<0.00001)]、升高ALB[MD=3.22,95%CI(1.71,4.72),Z=4.18(P<0.0001)]、升高PA[MD=0.64,95%CI0.56,1.33),Z=4.78(P<0.00001)]、降低CRP[MD=-3.49,95%CI(-5.92,-1.06),Z=2.81(P=0.005)]、降低hs-CRP[MD=-1.57,95%CI(-2.86,-0.29),Z=2.39(P=0.02)]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运用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与对照组在降低血肌酐[MD=10.62,95%CI(-32.81,54.05),Z=0.48(P=0.63)]、降低尿素氮[MD=-0.83,95%CI(-2.52,-0.85),Z=0.97(P=0.33)]、提高尿素清除指数[MD=0.08,95%CI(-0.11,0.26),Z=0.81(P=0.42)]方面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分析:只有张建描述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照组2例因不耐受复方a-酮酸和治疗组1例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在治疗中退出观察,余均未描述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发表偏倚分析显示漏斗图中漏斗显示不完全对称,表明存在着发表偏倚的可能。结论:运用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在中医症候总有效率、升高血红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升高前白蛋白、降低C-反应蛋白、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而运用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在降低血肌酐、降低尿素氮、提高尿素清除指数方面则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无明显差异。
罗媛元[9](2020)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调查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病变特点。2.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1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采集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首先采用卡方分析和t检验筛选出影响因素,接着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316例血液透析患者中248例(78.48%)存在皮肤病变,106例(33.54%)并发两种皮肤损害,45例(14.24%)并发三种及以上皮肤损害。其中皮肤瘙痒110例(34.81%)、皮肤干燥231例(73.10%)、色素改变81例(25.63%)、甲病变64例(20.25%)、皮肤感染41例(12.97%)、皮下出血27例(8.54%)、钙化防御4例(1.27%)。2.影响因素分析:(1)年龄、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是皮肤瘙痒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Kt/V是皮肤瘙痒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2)透析龄和血磷是皮肤干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透析龄是色素改变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4)血钙是甲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是甲病变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5)甲真菌病患者糖尿病肾病占比、年龄、透析龄、血钙、甲状旁腺激素高于无甲真菌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Kt/V低于无甲真菌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皮下出血患者年龄、透析龄、血钙、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高于无皮下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V低于无皮下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可并发一种或多种皮肤病变,其中皮肤瘙痒、皮肤干燥、色素改变、甲病变、皮肤感染、皮下出血是常见皮肤病变。2.年龄、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是皮肤瘙痒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Kt/V是皮肤瘙痒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3.透析龄和血磷是皮肤干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透析龄是色素改变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5.血钙是甲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是甲病变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目的:1.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瘙痒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2.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瘙痒严重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视觉评分量表(VAS)、5D瘙痒评分量表(5D-IS)调查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瘙痒严重程度,采用36条目简明量表(SF-36)调查患者生活质量。首先采用卡方分析和t检验筛选出影响因素,接着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白细胞计数是发生皮肤中重度瘙痒的独立危险因素;Kt/V是发生皮肤中重度瘙痒的独立保护因素。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基线中重度皮肤瘙痒、年龄、血钙是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白细胞计数是中重度皮肤瘙痒的独立危险因素;Kt/V是中重度皮肤瘙痒的独立保护因素。2.糖尿病肾病、基线中重度皮肤瘙痒、年龄、血钙是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田芳琼[10](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压力、自我效能对抑郁症状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aintenance Haemodialysis,MHD)可以替代肾脏的一些功能,但它无法治愈和恢复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肾脏功能,也不能阻止并发症对机体带来的伤害,因而极易影响患者的心理变化,大部分患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因此,本研究将探索MHD患者抑郁症状的流行现状和分布规律;探究MHD患者抑郁症状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并着重探索自我效能在压力与抑郁症状关系间的调节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改善MHD患者抑郁症状的健康管理措施,为提高MHD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选取5家北京市血液透析中心,进行多中心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9份。问卷内容包括MHD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相关特征、病人健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压力感知问卷(Perceived Stress Scale-10,PSS-10)、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相关特征的MHD患者抑郁症状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MHD患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应用分层回归分析确定MHD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初步检验自我效能在压力感知与压力应对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应用简单斜率检验可视化自我效能的调节效应。结果:MHD患者抑郁症状平均得分5.34±5.29,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8.25%;MHD患者的性别、婚姻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有无并发症以及有无自理能力能够影响患者的抑郁症状水平;MHD患者的抑郁症状与压力感知、压力应对和自我效能存在相关关系;MHD患者自我效能、压力应对对抑郁症状的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二层的压力应对和自我效能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09(P<0.01)和-0.172(P<0.01),共同解释了MHD患者抑郁症状14.3%的变异量。第三层中加入中心化处理后的压力应对和自我效能的乘积,其交互项(β=0.601,P<0.01)对MHD患者的抑郁症状水平的影响具有显着性,自我效能在压力应对与抑郁症状之间起到调节作用。MHD患者自我效能、压力感知对抑郁症状的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三层中加入中心化处理后的压力感知和自我效能的乘积,未发现其交互项(β=-0.055,P>0.05)对MHD患者抑郁症状有显着影响,自我效能在压力感知与抑郁症状之间的调节作用并不显着。结论:MHD患者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较高,基本情况中的性别、婚姻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有无并发症以及有无自理能力能够影响MHD患者的抑郁症状水平;MHD患者的压力感知与压力应对是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自我效能在压力应对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是缓解MHD患者抑郁症状改善心理健康的积极心理资源。卫生部门应针对MHD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如通过发展和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来提高MHD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以达到改善MHD患者抑郁症状、提高其透析治疗的满意度和生命质量的目的。
二、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命质量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命质量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2)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相关因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3)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背景 |
1. 慢性肾脏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
2.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现状 |
3. 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管理 |
4. 健康生态学模型及我国慢病防控 |
5. 研究基础及重要性 |
研究目的及框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框架 |
第一部分 社区居民中CKD宏观基本情况调查——CKD危险因素、知晓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评价及居民健康素养情况调查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样本量估算 |
3. 研究地点选取 |
4. 抽样框架 |
5. 诊断标准 |
6. 调查研究方法 |
7.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人口学特征描述 |
2. 居民个人健康体检情况 |
3. 居民CKD危险因素分析 |
4. 居民对CKD知晓情况分析 |
5. 居民健康素养评价 |
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PCAT评价 |
7. 社区居民关于慢性肾脏病在社区管理意愿调查 |
讨论 |
1. 昆明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居民基本情况 |
2. 昆明市主城区居民CKD危险因素 |
3. 昆明市社区居民CKD知晓率 |
4. 昆明市社区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分 |
5. 社区CKD管理可行性分析 |
结论 |
第二部分 高危人群CKD筛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CKD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样本量估算 |
3. 诊断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人口学特征描述 |
2. 社区不同慢性病人群实验室检测结果 |
3. 社区慢性病人群CKD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4. 慢性病人群慢性病控制情况问卷调查 |
5. 社区慢性病人群其他慢性病调查情况 |
6. 社区居民家庭支持调查及疾病指导需求调查 |
7. 慢性病患者积极度量表调查 |
讨论 |
1.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CKD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2.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慢病控制调查分析 |
结论 |
第三部分 CKD患者基因多态性研究——PVT1基因5个位点实验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样本量估算 |
3. 实验研究方法 |
4. 数据分析 |
结果 |
1. PVT1 5中SNPs实验图谱 |
2. 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 |
3. 基因型Hard-Weinbery平衡检验 |
4. PVT1 5个SNPs基因型在所有组间分布比较 |
5. PVT1 5个SNPs基因型在CKD和非CKD组间分布比较 |
讨论 |
结论 |
第四部分 建立CKD早期诊断预测模型——基于前期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建模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和相关资料 |
2. 统计学方法 |
3. 社区慢性肾脏病预测模型的建立 |
结果 |
1. Logistic回归建立CKD风险评估系统 |
2. SVM模型预测结果 |
3. RF模型预测结果 |
4. Naive Bayes模型预测结果 |
5. ANN模型预测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1. 本研究的意义 |
2. 本研究创新性 |
3. 本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4. 政策建议 |
4.1 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预防为主、做好基层CKD防控 |
4.2 结合社区慢病管理基础,针对高危人群重点防控CKD |
4.3 基于社区,建立CKD三级防控 |
4.4 基于本研究结果,具体建议和措施 |
参考文献 |
附录1 CKD调查普通居民用表 |
附录2 CKD调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用表 |
综述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文献综述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肾脏替代治疗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5)芪杞益肾胶囊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1.一般资料 |
2.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处理 |
5 结果 |
6 讨论 |
6.1 西医学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
6.2 中医学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
6.3 芪杞益肾胶囊的组方分析及主要药物的药理研究 |
6.4 研究结果分析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意义 |
六、研究内容 |
第一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摆渡般的身体状态 |
第一节 症状的出现和加剧:逐渐失控的身体状态 |
一、主观感受的表层征兆 |
二、客观检查的医学体征 |
第二节 身体状态的控制:两种替代治疗方式 |
一、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 |
二、手术治疗:肾脏移植 |
第三节 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再度失控的身体状态 |
一、长年血透引发的并发症 |
二、肾脏移植引发的并发症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缠丝般的治愈观念 |
第一节 疾痛体验:产生对未知和死亡的惧感 |
一、疾病认知的茫然心理 |
二、必死性意识的侵入 |
第二节 疾病归因:可控的个体和不可控的宿命 |
一、内源性归因:形色各异的个体因素 |
二、外源性归因:神秘的外部力量作用 |
第三节 疾痛隐喻:疾病隐喻和道德隐喻 |
一、作为隐喻的疾病 |
二、疾病的道德隐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世界 |
第一节 人生进程的破坏 |
一、终身伴随的时间禁制 |
二、不断压缩的活动空间 |
三、持续加剧的孤独感 |
第二节 自我认同的困惑 |
一、身体影响自我认同 |
二、“病人”和“正常人”的身份转换 |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
一、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 |
二、一个观察实例:Y先生的自我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意义赋予 |
第一节 正视死亡,向死而生 |
第二节 健康重要,身体第一位 |
第三节 重振旗鼓,寻找人生价值 |
第四节 常念感动,负恩前行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致谢 |
(7)性别、年龄与腹透患者退出风险相关性及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性别、年龄与腹透患者退出风险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类型 |
2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临床资料 |
2.1.2 入选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腹膜平衡试验(PET) |
2.2.2 透析及生化检查相关指标 |
2.2.3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按性别分组比较腹透患者各项指标差异 |
3.3 按性别及年龄分组比较腹透患者各项指标差异 |
3.4 CAPD患者退出腹透风险因素分析 |
3.5 讨论 |
第二部分 :不同性别、年龄腹透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
1 研究类型 |
2 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临床资料 |
2.1.2 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
2.1.3 入选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内容 |
2.2.2 质量控制 |
2.2.3 统计学方法 |
3 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影响腹透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的部分因素 |
3.2.1 a、b两组原发病构成比比较 |
3.2.2 a、b两组透析龄比较 |
3.3 a、b两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3.3.1 正虚诸证分布情况 |
3.3.2 标实诸证分布情况 |
3.4 症状分布情况 |
3.5 症状积分分布情况 |
3.6 讨论 |
结语 |
1.研究结论 |
2.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透析充分性计算相关公式 |
附录2 :慢性肾衰中医证候分型症状分级量化调查表 |
附录3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补肾益气活血法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干预措施 |
1.3 研究指标 |
1.4 排除标准 |
1.5 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方式 |
1.6 文献筛选 |
1.7 数据提取 |
1.8 质量评价 |
1.9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情况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血红蛋白 |
2.3.2 血清白蛋白 |
2.3.3 前白蛋白 |
2.3.4 C-反应蛋白 |
2.3.5 超敏C-反应蛋白 |
2.3.6 血肌酐 |
2.3.7 尿素氮 |
2.3.8 尿素清除指数 |
2.3.9 中医症候总有效率 |
2.3.10 安全性评价 |
2.3.11 发表偏倚评价 |
讨论 |
1 西方对于慢性肾衰竭和腹膜透析的认识 |
1.1 慢性肾衰竭 |
1.2 腹膜透析 |
2 中国传统医学对慢性肾衰竭和腹膜透析的认识 |
3 补肾益气活血法的立法依据 |
4 补肾益气活血法及相关方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
4.1 补肾益气活血法的临床应用 |
4.2 补肾益气活血法常用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 |
5 Meta分析结果 |
6 本次研究不足之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综述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篇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 |
2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调查结果 |
2.1 皮肤瘙痒 |
2.2 皮肤干燥 |
2.3 色素改变 |
2.4 甲病变 |
2.5 皮肤感染 |
2.6 皮下出血 |
2.7 钙化防御 |
讨论 |
1 皮肤瘙痒 |
2 皮肤干燥 |
3 色素改变 |
4 甲病变 |
5 皮肤感染 |
6 皮下出血 |
7 钙化防御 |
8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第二篇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瘙痒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及与生活质量间的关系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皮肤瘙痒严重程度调查 |
2.2 生活质量调查 |
2.3 实验室检查指标 |
2.4 药物治疗情况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皮肤瘙痒严重程度分析 |
1.1 VAS调查结果 |
1.2 5D-IS调查结果 |
1.3 皮肤瘙痒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
2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
2.1 SF-36 调查结果 |
2.2 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1 皮肤瘙痒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
2 皮肤瘙痒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
3 皮肤瘙痒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压力、自我效能对抑郁症状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调查内容及方法 |
3 结果 |
3.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情况描述 |
3.2 基本情况对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
3.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压力感知、压力应对、自我效能与抑郁症状之间的相关分析 |
3.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在压力应对对抑郁症状影响中的调节效应分析 |
3.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在压力感知对抑郁症状影响中的调节效应分析 |
4 讨论 |
4.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状现状 |
4.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疾病相关特征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
4.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压力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
4.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在压力对抑郁症状影响中的调节效应分析 |
4.5 研究局限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实践报告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命质量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的研究进展[J]. 张丹,吴冬春,沈麒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10)
- [2]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再入院相关因素的影响[D]. 卢棉.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3]昆明市主城区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D]. 曾慧娟.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4]探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不同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 王雅祯.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5]芪杞益肾胶囊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D]. 张晓文.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6]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D]. 文澍.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性别、年龄与腹透患者退出风险相关性及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D]. 何苗.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8]补肾益气活血法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D]. 孙旭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9]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病变调查[D]. 罗媛元.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1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压力、自我效能对抑郁症状的作用研究[D]. 田芳琼.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