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HCV合并感染患者血清HCV RNA的定量检测

HIV-HCV合并感染患者血清HCV RNA的定量检测

一、HI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HCV RNA的定量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覃亚勤,秦英梅[1](2021)在《8 369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8 369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IV/AIDS与HBV和(或)HCV共感染及重症肝病临床类型的发生率、HIV RNA载量、CD4+T细胞计数、病死率及职业、民族分布等。其中女性2 145例、男性6 224例。对3 220例资料完整且同时检测HIV RNA、T淋巴细胞亚群数据进行分析。将共感染组患者分为HIV/HBV组(317例)、HIV/HCV组(326例)、HIV/HBV/HCV组(39例)和单纯HIV/AIDS组(2 538例)。各组HIV RNA载量整体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4+T、CD8+T)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的秩和检验,重症肝病发生率和病死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8 369例HIV/AIDS患者现症HBV感染、现症HCV感染、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4.90%(410/8 369)、5.07%(424/8 369)、13.98%(1 170/8 369)、0.32%(27/8 369)和0.44%(37/8 369)。HIV/AIDS与HBV和(或)HCV共感染者的民族分布居前3位者为汉族[8.67%(522/6 021)]、壮族[11.74%(254/2 164)]、瑶族[4.29%(6/140)];职业分布前3位为无业人员[15.42%(218/1 414)]、自由职业者[12.33%(84/681)]和商业服务员[12.2%(5/41)]。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组患者HIV RNA载量分别为(5.51±0.22)log10拷贝/ml、(5.31±0.23)log10拷贝/ml和(5.04±0.12)log10拷贝/ml,均显着高于单纯HIV/AIDS组[(4.02±0.20)log10拷贝/ml](t=123.633、107.676、31.758,P均<0.001)。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M(P25,P75)]分别为10.85(65.36,150.78)个/μl、232.47(178.56,277.98)个/μl和152.69(101.25,200.35)个/μl,均显着低于单纯HIV/AIDS组的CD4+T细胞[278.35(231.65,325.74)个/μl](Z=24.400、8.284、8.046,P均<0.001)。三组患者CD8+T细胞[M(P25,P75)]分别为387.25(285.45,452.35)个/μl、654.23(412.87,798.56)个/μl和545.87(301.95,654.56)个/μl,均显着低于单纯HIV/AIDS组[725.14(500.47,879.89)个/μl](Z=18.560、3.142、5.754,P均<0.001);CD8+T细胞数[M(P25,P75)]组间两两比较:HIV/HCV组与HIV/HBV组[654.23(412.87,798.56)个/μl vs.387.25(285.45,452.35),Z=13.250、P<0.001]、HIV/HBV组与HIV/HCV/HBV组[387.25(285.45,452.35)个/μl vs.545.87(301.95,654.56),Z=3.235、P<0.001]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数[M(P25,P75)]组间两两比较:HIV/HCV组与HIV/HBV组[232.47(178.56,277.98)个/μl vs.110.85(65.36,150.78),Z=16.117、P<0.001]、HIV/HBV组与HIV/HCV/HBV组[110.85 (65.36,150.78)个/μl vs.152.69(101.25,200.35)个/μl,Z=24.400、P<0.001]、HIV/HCV组与HIV/HBV/HCV组[232.47 (178.56,277.98)个/μl vs.152.69(101.25,200.35),Z=5.810、P<0.001]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组患者重症肝病(肝硬化、肝细胞癌、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4.44%(53/367)(χ2=500.40、P<0.001)、13.91%(53/381)(χ2=510.42、P<0.001)和62.79%(27/43)(Fisher’s确切概率法:P<0.001),与单纯HIV/AIDS组的重症肝病发生率(48/7 578、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四组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84、P<0.001)。入组患者总病死率为8.09%(677/8 369),其中HIV/HBV组、HIV/HCV组和HIV/HBV/HCV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1%(11/367)、3.15%(12/381)和13.95%(6/43),与单纯HIV/AIDS组患者病死率(5/7 578、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确切概率法:P均<0.001),且四组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48、P<0.001)。结论本院AIDS患者尤其是壮汉族患者、无业人员、自由职业者与HBV和(或)HCV共感染率高,与HBV和(或)HCV共感染后可能促进HIV RNA复制,加重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致使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或肝功能衰竭等重症肝病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升高。

王梅,熊华刚,杨智刚,龙海,王艺,谭丽[2](2020)在《贵州省383例HIV/HCV共感染者HCV基因分型及临床特征》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贵州省383例HIV/HCV共感染者HC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共感染对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和PLT计数的影响,为HIV合并HCV感染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9年12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383例HIV/HCV共感染者临床资料,检测HCV基因型、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PLT计数,并以1068例单纯HIV患者为对照。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l-Wallis H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4664例HIV感染者中,HCV共感染率为8.21%(383/4664),HCV基因型以6a型(35.51%)、3b型(27.42%)、1b型(21.41%)为主,其次3a(13.32%)、1a(1.31%)、2a(0.52%)、6n(0.26%)、6xa(0.26%)型占比较少。感染途径以静脉药瘾为主(72.59%),其次为性接触(24.80%)。与单纯HIV感染者相比,HIV/HCV共感染者的HIV RNA载量更高、CD4+T淋巴细胞及PLT计数更低(Z值分别为6.716、11.813、9.192,P值均<0.001)。同时共感染者HCV各基因型中3b型患者的HIV RNA载量最高、CD4+T淋巴细胞及PLT水平最低,而1a型HIV RNA载量最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高(P值均<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中肝硬化代偿期HIV RNA载量最高、慢性丙型肝炎组最低,终末期肝病组CD4+计数最低,慢性丙型肝炎组PLT计数最高(P值均<0.05)。结论贵州HIV/HCV共感染者HCV基因型分布呈多样性,6a、3b、1b型为主要流行株,感染途径以静脉药瘾者居多。共感染对HIV病毒复制、机体免疫状况均有影响,且对HCV基因3b型及肝硬化或终末期肝病的影响更明显。

马洁琼[3](2020)在《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核酸方法建立及应用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为科学、有效地预防与控制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HCV(Hepatitis C virus,HCV)及TP(Treponema Pallidum,TP)传播,获知其流行趋势与动态,我国建立了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多年来该系统在艾滋病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975个哨点,每年需进行数十万人份的检测,包括HIV、HCV、TP。现有哨点样本检测采用的是血浆检测法,每年需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采集大量血浆样本,由专人将其运送至实验室,分别对每份样本进行HIV、HCV、TP的检测,同时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阳性血浆样本须长期储存。现行的血浆检测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现场采集血浆样本需要大量人力和耗材、样本运输要求高尤其是HIV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必须符合高级别生物安全运输要求、长期积累的阳性血浆样本保存空间难以持续扩大、需要溯源时无法用血浆样本追溯到个体的遗传特征等诸多问题。需要创新研究,建立更加适宜我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与血浆相比,干血/浆斑样本具有采样方便、稳定性好、储存简单、无需冷链运输,可最大限度降低生物安全风险等诸多优势,既往研究已经证实干血/浆斑对监测遗传性疾病是一个有效方法,也有相关研究干血斑检测HIV、HCV和TP的报道。但已有研究检测HIV、HCV、TP的干血斑处理缺乏标化的统一方法,检测每个病原菌时需要分别处理干血斑。为了提高检测效率,需要创新,研究标化干血斑处理方法,一份干血斑一次性标化处理后可检测三种病原菌,不需要分别处理三次干血斑。研究建立更加适宜我国哨点监测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于提高我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的实验室总体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研究方法1.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评价及策略研究方法学建立:基于现有商业化试剂盒,通过优化血液采集体积、干血斑洗脱液加样量、干血斑大小、洗脱液体积、洗脱液组分、洗脱温度及洗脱时间等实验参数,建立适宜的应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实验室评价:构建系列实验室评价盘,包括实验室基础盘、实验室干扰盘、实验室精密度盘等,评价应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线性范围、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性、精密度性等实验室性能指标,并评价干血斑样本稳定性。临床评价:以男同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men,MSM),注射吸毒人群(people who injectdrugs,PWIDs)两类重点人群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男同人群监测哨点、江西省南昌市美沙酮门诊共采集429份血液/血浆配对样本,其中229份为MSM人群样本,200份为PWIDs人群样本。采用已建立的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进行检测。以血浆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析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临床敏感性与临床特异性,并计算PPV、NPV及Kappa值。策略研究:提出干血斑抗体筛查策略,即直接采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进行HIV、HCV及TP感染的筛查,以常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标准,初步探讨其应用效果。2.干浆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与评价方法学建立:基于现有商业化试剂盒,通过优化血浆采集体积、干浆斑大小、洗脱液体积、洗脱液组分、洗脱温度及洗脱时间等实验参数,建立适宜的应用一份干浆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实验室评价:构建系列实验室评价盘,包括实验室基础盘、实验室干扰盘、实验室精密度盘等,评价应用一份干浆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线性范围、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性、精密度性等实验室性能指标,并评价干浆斑样本稳定性。临床评价:以MSM、PWIDs两类重点人群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男同人群监测哨点、江西省南昌市美沙酮门诊共采集329份血液/血浆配对样本,其中129份为MSM人群样本,200份为PWIDs人群样本。采用己建立的一份干浆斑检测HIV/HCV/TP抗体ELISA方法进行检测。以血浆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析一份干浆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临床敏感性与临床特异性,并计算PPV、NPV及Kappa值。进一步比较分析一份干血斑与一份干浆斑分别用于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检测性能。3.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核酸方法的建立与策略研究方法学建立:建立和优化应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的核酸方法。与血浆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所建立方法的准确性。策略研究:首次提出干血斑HIV/HCV/TP抗体与核酸检测相结合的干血斑筛查策略,即第一步采用一份干血斑进行HIV/HCV/TP抗体检测;第二步采用一份干血斑对HIV抗体阳性样本进行HIV-1 RNA或HIV-1 DNA检测,对HCV抗体阳性样本进行HCV RNA检测,对TP抗体阳性样本则再次采用ELISA方法复检,结果以第二步检测结果为准。在此基础上,以常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参考标准,初步探讨此干血斑筛查策略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1.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评价及策略研究方法学建立: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最适条件为血液收集量为70~100 μL,取全斑,采用500 μL 1‰ Tween20-PBS洗脱液于RT下洗脱4 h,HIV检测时加入样本为(30 μL干血斑洗脱液+70 μL 1‰ Tween20-PBS洗脱液)。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分析特异性良好;不同抗体水平干血斑样本的日间精密度、批内精密度、斑间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15%;干血斑样本稳定性良好。临床评价:429份配对样本的结果显示,HIV、HCV、T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26/429)、27.7%(119/429)与 15.0%(64/429);其中,HIV/HCV/TP、HIV/HCV、HIV/TP及HCV/TP合并感染样本分别为2份、2份、4份、9份。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临床特异性均为100%,临床敏感性分别为88.5%(95%CI:0.69~0.97)、98.3%(95%CI:0.93~1.00)、92.2%(95%CI:0.82~0.97);PPV均为100%,NPV 分别为 99.3%、98.3%、92.2%;Kappa 值分别为 0.96、0.99、0.95。策略研究:采用干血斑抗体筛查策略检测HIV、HCV及TP抗体,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相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在HIV检测中,阳性符合率88.5%(23/26),阴性符合率100%(403/403),总符合率为99.3%(426/429);在HCV检测中,阳性符合率 98.3%(117/119),阴性符合率 100%(310/310),总符合率为 99.5%(427/429);在TP检测中,阳性符合率92.2%(59/64),阴性符合率100%(365/365),总符合率为 98.8%(424/429)。2.干浆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与评价方法学建立:一份干浆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最适条件为血浆收集量为100 μL取全斑,采用500μL 1‰Tween20-PBS于RT下洗脱2 h。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分析特异性良好;不同抗体水平干浆斑样本的日间精密度、批内精密度、斑间精密度的CV均小于15%;干浆斑样本稳定性良好。临床评价:329份配对样本的结果显示,血浆样本中,HIV、HCV、T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3.0%(10/329)、35.9%(118/329)与 11.2%(37/329)。其中,HIV/HCV/TP、HIV/HCV、HIV/TP及HCV/TP合并感染样本量分别为1份、2份、4份、9份。千浆斑用于HIV/HCV/TP抗体检测的临床敏感性分别为90.0%(95%CI:0.54~0.99)、99.2%(95%CI:0.97~1.00)、86.5%(95%CI:0.70~0.95);临床特异性均为 100%。Kappa值分别为 0.95、0.99、0.92。干血斑与干浆斑检测结果比较分析显示:整体而言,与血浆检测结果为标准,干血斑与干浆斑用于联合检测HIV/HCV/TP的总符合率分别为:HIV抗体检测,干血斑的总符合率为99.4%(327/329),干浆斑的总符合率为99.7%(328/329);HCV抗体检测,干血斑的总符合率为99.4%(327/329),干浆斑的总符合率为99.7%(328/329);TP抗体检测,干血斑的总符合率为98.5%%(324/329),干浆斑的总符合率为98.8%(325/329)。两种样本的HIV/HCV/TP抗体检测结果S/CO比值整体分布相似,S/CO比值分布的中位数与平均值相近。3.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核酸方法的建立与策略研究方法学建立:成功建立了一份干血斑用于HIV RNA/DNA及HCV RNA联合检测的方法。结果表明:HIV-1 VL干血斑的检出率为84.4%(27/32);血浆与干血斑HCV VL检测结果的一致率为98.1%(101/103)。血浆与干血斑样本HIV-1 VL检测相关性r=0.68(n=27,P<0.05)。对于 HCV VL 检测,二者相关性 r=0.61(n=89,P<0.05)。Altman-Bland分析显示:血浆与干血斑中HIV-1 VL检测值平均差异为1.00±1.01 log10 copies/mL;所有干血斑样本HIV-1 VL均在±1.96 SDs范围之内即-0.97~+2.97 log10 copies/mL。针对HCV VL检测,血浆与干血斑样本中VL平均差异为0.15±1.08 log10 copies/mL,94.38%(84/89)样本检测结果在±1.96 SDs 范围内即-1.96~+2.67 log10 copies/mL。采用干血斑进行HIV-1 DNA检测,与血浆HIV-1 RNA检测结果一致且RT-PCR检测性能良好。策略研究: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与检测核酸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干血斑抗体与核酸相结合筛查策略,其实验流程为:即第一步采用一份干血斑进行HIV/HCV/TP抗体检测;第二步采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核酸方法对HIV抗体阳性样本进行HIV-1 RNA或HIV-1 DNA检测,对HCV抗体阳性样本进行HCV RNA检测,对TP抗体阳性样本则再次采用ELISA方法复检,结果以第二步检测结果为准。将常规实验室检测结果与干血斑抗体与核酸筛查策略进行比较,采用干血斑抗体与核酸监测HIV、HCV及TP的总符合率分别为:HIV-1 RNA总符合率为99.3%或HIV-1 DNA总符合率为100%;HCVRNA总符合率为98.6%;TP总符合率为98.8%。研究结论1.本研究标化了干血/浆斑处理方法,优化了实验流程,成功建立了一份干血/浆斑样本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显着缩短了试验流程;并证实所建立方法具有良好敏感性与特异性,可满足实验室检测需要。干血斑与干浆斑样本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二者检测结果一致性高,可适应于不同检测环境。2.应用一份干血斑联合检测HIV-1 RNA、HIV-1 DNA及HCV RNA,其HIV-1 DNA检测结果与血浆检测结果一致;HIV-1 RNA与HCV RNA检测具有较高检出率。证实一份干血斑可用于HIV-1 DNA、HIV-1 RNA及HCV RNA联合检测。3.本研究将一份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和核酸监测策略应用于艾滋病哨点监测,与现行策略检测结果一致性高,为提升现有哨点样本检测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策略,对建立适宜我国哨点监测的实验室检测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刘丽莉[4](2020)在《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因其人群普遍易感性呈全球性流行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约有7,100万HCV感染者,但80%的患者对自身感染不知情。丙型肝炎相关死亡病例逐年增加,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2016年,WHO提出了彻底消除HCV感染的战略目标。因此,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已感染HCV人群,简化HCV筛查手段,快速提高丙肝诊断率,成为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一方面,我国医院对拟进行手术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住院病人常规筛查HCV,但缺乏进一步确诊和治疗,对实际筛查情况的认识也不充分。另一方面,基于实验室检测的普遍丙肝筛查难以实现。为快速提高丙肝诊断率和筛查率,充分掌握和利用医院已有的筛查数据,同时开发快速、便捷且成本低的HCV筛查工具必不可少。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针对丙肝病毒感染筛查的策略与方法展开以下两部分研究。第一部分: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住院患者的HCV筛查情况,并提出更有价值的HCV筛查策略。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包含全国不同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多中心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全国不同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信息和HCV筛查结果,计算总体筛查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的非肝病相关科室住院患者HCV阳性率。进而推算在现行政策下每年接受筛查的人数及可检测出的HCV抗体阳性患者的数量。制定更好的HCV筛查和管理策略。结果:2016年8个中心的总住院患者850,379人,其中HCV筛查人数为512,938,最终有467,008例(51.20%为男性)非肝病相关科患者纳入研究,非肝病相关科室HCV筛查率大于50%。HCV抗体阳性患者4,129例,总体HCV抗体阳性率为0.8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5%–0.91%),男性总体HCV抗体阳性率为0.91%,高于女性的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HCV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反,年龄越小,HCV抗体阳性率越低,证实了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HCV筛查和防控所做相关努力的积极影响和效果。值得注意的是,40岁以上人群占HCV抗体阳性患者的90.14%(3,722/4,129),其中,606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儿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最低为0.13%(95%CI,0.06%–0.20%),肿瘤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80%(95%CI,1.36%–2.24%)。根据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全国医院总住院患者为1.75亿人次,如果各医院同样能达到50%的筛查率,推算2016年在医院接受丙肝筛查的人数为8,750万人,进一步按照我们的阳性率推算可发现约77万非肝病科丙肝抗体阳性患者。最后,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加强HCV筛查后管理的建议。结论:八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人群HCV筛查率高达50%以上,加强对已筛查人群的管理,可发现更多的丙肝病毒的感染者,有效提高丙肝诊断率及治疗率。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对住院患者检查结果充分利用的相关政策,有助于找到中国的千百万已感染患者,加快消除丙肝的步伐。第二部分:目的:HCV快速检测方法的评价性研究,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口腔分泌物检测试剂进行首次临床效能评价。明确其应用于筛查HCV中的潜在价值,进一步推动清除HCV进程。方法:在不同地区的三家医院进行多中心研究,通过与已有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比,评估维尔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江苏维尔试剂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并应用现有的血清HCV抗体检测试剂(雅培ARCHITECT丙肝抗体检测试剂及英科新创丙肝抗体检测试剂)进行血清HCV抗体检测。对于维尔试剂及雅培试剂结果为阳性的样本,通过HCV RNA检测进一步验证。此外,根据受试者意愿,一部分患者也接受了美国Ora Quick快速丙肝病毒检测试剂的检测及维尔试剂的自采自测。结果:共纳入1,179名受试者,其中慢性丙肝感染者486例,其他非丙肝感染的肝病患者108例,体检人群585例。以雅培血清HCV抗体检测试剂为参考依据,Well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试剂(考核试剂)的敏感性为91.88%(95%CI,88.97%–94.09%),特异性为98.00%(95%CI,96.58%–98.86%)。考核试剂与英科新创生物科技公司的HCV抗体检测试剂的一致性为97.02%(1,138/1,179)。考核试剂与Ora Quick试剂的一致性为98.50%(197/200)。此外,受试者应用考核试剂自我检测结果与研究人员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Kappa=0.979)。HCV RNA检测结果还表明,在39例考核试剂出现假阴性的样本中,仅1例检测到HCV RNA阳性,同时在172例HCV RNA阳性病例中,考核试剂可检测到171例为阳性。结论: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试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诊断能力能够满足HCV筛查需求。该试剂检测快速,无创,不需要仪器,成本低,且易于操作,特别适合用于社区及家庭医疗中的HCV筛查。有望未来用于HCV的全面筛查,识别已感染人群,尽早实现消除HCV的目标。

邝美华[5](2020)在《HIV与HCV合并感染引起机体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探讨HIV与HCV合并感染引起机体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信息。方法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HIV与HCV合并感染的75例首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75例HIV单独感染首诊患者、75例HCV单独感染首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各组患者感染途径,首发症状及各种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各项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细胞免疫功能、病毒载量及HCV基因分型,并进行HIV与HCV病毒载量、D-二聚体与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分析。结果HIV与HCV合并感染患者主要通过静脉吸毒传播,HCV基因亚型以6a型为主。首发症状以发热及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机会性感染病原体最常见为结核分枝杆菌,其次是马尔尼菲蓝状菌等。HIV/HCV组与HIV组比较,PLT显着降低、各项肝功能指标BIL、DIL、TBA、CG、ALT、AST、GGT、ALP、LAP显着升高。HIV/HCV组与HCV组比较,Hb、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D-二聚体显着升高。HIV/HCV组D-二聚体与HI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与CD4+T淋巴细胞呈负相关。HIV/HCV组HIV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HIV/HCV组HIV、HCV病毒载量无显着相关性。结论HIV与HCV合并感染患者容易出现贫血,血小板降低,肝功能受损,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内高凝状态等症状,易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应尽早进行治疗。

张超[6](2020)在《四川省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现状和基因型分布的特征》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了解四川省地区HCV感染情况、基本流行性特征以及基因型分布情况。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2014年-2018年期间采集自四川省人民医院4465例就诊患者的血液标本,对患者血液样本的HCV-RNA的病毒载量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基于PCR-荧光探针分型法检测的从2016年-2018年期间收集的467例患者血液标本的HCV基因分型的情况。研究结果:高精度HCV-RNA定量检测确认阳性1647例,阳性率为36.89%,(95%可信区间:35.47-38.31%),其中813位为男性,阳性率为49.36%;女性为834,阳性率为50.64%。在阳性患者中40<年岁≤60岁患者占55.74%,在2014年-2018年期间41至60岁年龄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0.00%,57.94%,55.97%,55.51%和54.08%。每年进行HCV-RNA定量检测的确认阳性率分别为49.28%,48.98%,39.83%,30.47%和31.36%。2016年-2018年的469例HCV-RNA阳性血清标本中,1b型有355例(76.02%),占主导地位,男性166例(46.76%)和女性189例(53.25%)。研究结论:2014年至2018年四川省人民医院HCV-RNA确诊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40<年龄≤60岁患者阳性率却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四川地域HCV风行的基因型呈现多基因型的散布特色,首要为1b型。了解HCV感染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常见的分型,对临床检测与治疗有重要价值。

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andChineseSocietyofInfectiousDiseases;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7](2019)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文中认为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杨舒婷[8](2019)在《云南省HIV-1感染者中HCV、HHVs的感染和流行特征研究》文中指出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东南亚国家相邻,HIV-1由周边国家多渠道传入,并呈现基因亚型/重组亚型分布复杂、多种基因型共同流行、新型重组持续发生的流行特征。因此,云南省一直被认为是中国HIV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HIV感染和传播的中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境流动人群极大地促进了地区间经济发展,也增大了病毒传播和不同基因亚型病毒交流的机会。加之,HIV传播方式由静脉注射毒品逐渐转变为以性传播方式为主,使得HIV的感染和流行对女性的影响尤为严重。随着高效抗病毒疗法的推广使用,延长了艾滋病人的寿命,降低了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机会性感染成为HIV病毒感染者发病和死亡主要原因。HCV和HHV的感染是AIDS患者中最常见的两种机会性感染。本研究对云南省HIV感染的人群中进行HCV、HHVs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阐明该人群中两种病原体流行株的感染和基因特征。对云南省731例HIV感染者中检测到85例HCV感染,感染率约为11.6%。该人群中有8种基因亚型共同流行,依次为3b(28.4%)、6n(24.7%)、3a(16.1%)、1a(12.3%)、1b(6.2%)、6u(6.2%)、6v(4.9%)和6a(1.2%)。与HCV单纯感染的毒株相比较,发现HIV/HCV合并感染者与HCV单纯感染者中HCV基因亚型的分布相似,但HIV/HCV合并感染者中6型所占比例增加,包括6a、6n、6u和6v多种亚型,未见2型病毒流行。所有HCV样本进行同源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HCV样本株与云南本地流行株以及有东南亚国家的流行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且,不同HIV-1亚型与HCV亚型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CRF01AE感染样本中主要流行HCV三种基因型(1、3和6型);CRF07BC感染者中主要流行1型和3型,并未感染6型HCV。其次,对121例云南省HIV-1感染人群中发现HHVs感染人数为108例,共感染率约89.3%,其阳性率高于对照组(62.2%)。HIV/HHVs合并感染者中最常见的病毒是HSV-2(65.3%)和HSV-1(59.5%),而HHV-8(28.9%)和HHV-6(20.0%)在对照组中是最常见。统计分析表明,HSV-1(p<0.001),HSV-2(p<0.001)和EBV(p<0.01)在两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与对照组相比,HIV感染可能与多种HHV合并感染相关,尤其是超过2种不同HHV的共感染(P<0.001)。此外,HHVs与HIV感染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可能与几个因素有关:年龄、婚姻状况、CD4细胞计数和当前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方案。此外,我们对181例HIV女性感染者,包括HIV-1已知感染途径91例,未知感染途径90例,进行了HIV-1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该人群中主要流行的基因亚型为CRF01AE和CRF08BC,其次为B、C、CRF07BC及其他B/C重组。对主要流行亚型进行同源关系和起源进化特性分析发现,该人群中流行毒株在进化树中与已报道的性传播毒株显示较近亲缘关系,并在亚型树中普遍分布。研究结果提示近年来女性感染者在HIV的传播的流行其重要作用,应被重点关注。综上所述,本论文阐明了云南HIV感染人群中HCV与HHVs的分子流行特征,同时阐明了HIV-1在女性跨境人群中的流行特征。研究发现HIV感染者中的HCV和HHVs的感染与单纯感染都存在明显区别:HCV更倾向于6基因型(包括6a、6n、6u和6v)的感染;HHVs更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病毒的感染和流行。同时,还揭示了在HIV防控工作中需要更加重视女性感染。本研究的结果将为云南地区HIV的治疗以及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

户林燕[9](2019)在《衡水地区HBV合并HC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肝功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我国是HBV感染率较高国家之一。在慢性肝炎中,HBV和HCV是两个主要的致病因子。同时,导致全球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是HBV和HCV感染,HBV和HCV感染还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胃肠道外传播是HBV和HCV传播的主要方式,导致HBV/HCV重叠感染并不少见,HBV/HCV重叠感染的患者数量由于隐匿性HBV感染的存在可能被低估了。因此,HBV合并HCV感染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由于HBV和HCV的流行因地区而异,不同地区的HBV合并HCV感染率从1%到15%不等。静脉吸毒、血液透析、输血、器官移植、艾滋病等高危人群HBV/HCV合并感染率明显增高,好发人群是免疫力低下的老年男性。与单独的HBV病毒或HCV病毒感染患者相比,HBV/HCV重叠感染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的肝损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在日常工作中HBV/HCV重叠感染患者也更容易出现漏检。因此,在本研究中拟探讨:1.衡水地区HBV/HCV合并感染与单独HBV、HCV感染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2.HBV/HCV合并感染与单独HBV、HCV感染的病毒载量的差异;3.病毒载量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为了解衡水地区HBV/HCV合并感染临床,提高衡水地区HBV/HCV重叠感染的检出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衡水地区HBV/HCV重叠感染住院患者67例,单独HBV感染住院患者127例,单独HCV感染患者113例。2.病例纳入标准:1)HBV/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HBs Ag、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且超过6个月的慢性肝脏疾病患者;2)单独HCV感染患者除HBsAg阴性外,与HBV/HCV重叠感染患者的诊断依据相同;3)单独HBV感染患者的诊断依据是HBsAg阳性超过6个月或(和)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4)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治疗;5)所有患者常住地均为衡水地区。3.空腹的状态下各采集2ml静脉血,加入到真空促凝管中让血清自然析出,对所收集的血清进行编号,记录后放于-20℃的冰箱冷冻室中保存备用。4.HBV血清抗原抗体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 Ab)、HCV抗体定性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细胞因子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5.应用奥林巴斯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谷氨酰转移酶(GGT)指标。6.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定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统计的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r代表相关系数,r值为正值代表正相关,r值为负值代表负相关。结果:1.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单独HBV感染组、单独HCV感染、HBV/HCV重叠感染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病毒载量的比较:单独HBV感染住院患者HBV DNA阳性率70.0%显着高于HBV/HCV重叠感染患者HBV DNA阳性率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HCV感染住院患者HCV RNA阳性率100.0%显着高于HBV/HCV重叠感染患者HCV RNA阳性率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BV/HCV重叠感染组HBV DNA载量为(12.98±1.24)×103IU/ml、单独HBV感染组HBV DNA载量为(98.92±2.57)×103IU/ml,HBV/HCV重叠感染组HBV DNA载量显着低于单独HBV感染组,两组的HBV 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HCV重叠感染组HCV RNA载量为(37.5±8.9)×103IU/ml、单独HCV感染组HCV RNA载量为(374.2±31.2)×103IU/ml,HBV/HCV重叠感染组HCV RNA载量显着低于单独HCV感染组,两组的HCV RNA载量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比较:1)与单独HBV感染组相比,HBV/HCV重叠感染组Glb、TB、ALT、GGT水平均显着增高,而PTA水平则显着下降(P值均<0.05);2)与单独HCV感染组相比,HBV/HCV重叠感染组Alb水平明显下降,Glb、TB、AST、ALT、GGT水平均显着增高,而PTA水平则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单独HBV感染组和HBV/HCV重叠感染组乙肝五项的比较:与单独HBV感染组相比,HBV/HCV重叠感染组HBeAg阳性率明显增高,HBcAb阳性率明显下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eAg阳性是乙肝病毒复制和传染性强的可靠标志;HBcAb并非保护性的抗体,而是乙肝病毒既往感染的标志。HBV/HCV重叠感染组HBcAb阳性率明下降,可能与HCV干扰HBV病毒复制有关。6.3组患者肝损伤进程的比较:HBV/HCV重复感染组慢性肝炎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单纯HBV感染组(32.84%v.s 78.74%),重叠感染组慢性肝炎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单纯HCV感染组(32.84%v.s 8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8,P<0.05)。HBV/HCV重复感染组肝硬化发生率高于单纯HBV感染组(31.34%v.s 21.26%),重叠感染组的肝硬化发生率显着高于单纯HCV感染组(31.34%v.s 11.50%),重叠感染组肝硬化患者提示预后不良,两组患者在疾病预后与转归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P<0.05)。7.HBV/HCV重叠感染组患者病毒载量与细胞因子的比较将重叠复制组分为两组-I组病毒载量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0×103 copies/ml;II组病毒载量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0×103copies/ml。I组IL-1β、IL-6、TNF-α、IL-4、IL-10水平与II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I组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I组,而IL-4、IL-10水平均高于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V DNA载量、HCV RNA载量与IL-1β、IL-6、TNF-α指标呈正相关,与IL-4、IL-10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单独HBV或HCV病毒感染相比,HBV/HCV重叠感染更易发生严重的肝脏损害,肝硬化的发生率也显着升高。2.进入肝硬化病程的HBV/HCV重叠感染组患者,HBV DNA、HCV RNA病毒复制载量的水平越低,肝损伤越重,肝脏病变程度甚至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不良。慢性肝炎病程的HBV/HCV重叠感染组患者,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升高更显着,肝损伤更重。HBV/HCV重叠感染组患者更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3.在HBV/HCV重叠感染组中HBV DNA、HCV RNA载量与IL-1β、IL-6、TNF-α指标呈正相关,与IL-4、IL-10呈负相关。

邓浩辉[10](2018)在《HIV单一和合并HBV或HCV感染者天然耐药及病毒学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呈世界流行,HIV感染者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感染。HIV/HBV、HIV/HCV 合并感染相对于 HBV、HCV 单一感染者明显加速肝病的进展和增加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HIV/HBV、HIV/HCV合并感染人群中合理使用抗病毒治疗对减少该人群终末期肝病的发生和肝病相关死亡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抗病毒药物耐药变异是引起抗病毒治疗疗效下降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HIV、HBV和HCV天然耐药变异的情况,可为临床合理使用和选择抗病毒药物提供理论依据。HBV和HCV在宿主体内是以准种的形式存在的,HIV感染致HBV或HCV准种的变化仅存在零散的,,小样本的研究,且国内研究较少。另外,HBV变异特别是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在HIV/HBV合并感染与HBV单一感染者的差异在不同报道中结论并不一致,有必要进行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了解HIV/HBV合并感染与HBV单一感染者BCP和preC变异的差异。目的:1.明确广东地区HIV单一感染、HIV/HBV和HIV/HCV合并感染者HIV、HBV和HCV天然耐药变异发生情况。2.了解HIV感染致HBV或HCV准种多样性及HBV BCP/preC变异位点的影响,进一步阐述HIV感染对HBV或HCV病毒自然史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共包括4个队列:(1)HBV感染队列(HIV/HBV合并感染和HBV单一感染者);(2)HCV感染队列(HIV/HCV合并感染和HCV单一感染者);(3)HIV感染队列(HIV单一感染者、HIV/HBV、HIV/HCV合并感染者);(4)HIV/HBV/HCV三重感染者。各队列根据测序数据确定相关耐药变异并进行队列内比较。第二部分对HIT/HBV、HIV/HCV合并感染和HBV、HCV单一感染者各准种指标进行比较。第三部分对HIV/HBV合并感染和HBV单一感染者BCP/preC变异位点进行比较,并根据e抗原状态,HBV基因型进行分层分析。第四部分对广东地区HIV/HCV合并感染者构成比较高的HCV3b型进行起源分析。第五部分对本研究发现的一例广东地区HIV/HBV/HCV三重感染者的HIV-1 AIC独特重组亚型进行近全长序列分析。结果:1.HIV/HBV合并感染者HBV天然耐药变异明显高于HBV单一感染者,但HCV和HIV天然耐药变异在合并感染和单一感染者中无明显差异。2.HIV/HBV合并感染者HBV preC/C准种多样性明显低于HBV单一感染者,HIV/HCV合并感染者HCV NS5A准种多样性也明显低于HCV单一感染者。3.在HBV C基因型e抗原(-)组,HBV BCP变异在HBV合并感染者明显低于HBV单一感染者。4.广东地区HIV/HCV合并感染和HCV单一感染的HCV 3b亚型均起源云南,更早的源头可能位于泰国,最近共同祖先株时间为分别为23.7和23.8年前,部分HIV/HCV合并感染HCV毒株来源于广东地区HCV单一感染者。5.通过对该例HIV/HBV/HCV三重感染者HIV近全长序列进行分析,明确该例HIV-1重组亚型为AIC。结论:1.HBV天然耐药变异在HIV/HBV合并感染者高于HBV单一感染者,但HCV和HIV天然耐药变异在合并感染和单一感染者无明显差异。2.HIV感染可下调HBV或HCV准种多样性,也可下调HBV BCP变异毒株的选择。3.广东地区HIV/HCV合并感染患者HCV3b型主要起源于云南地区,部分起源于本地区的HCV单一感染者。4.广东地区HIV感染者存在HIV-1 A1C独特重组亚型。

二、HI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HCV RNA的定量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I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HCV RNA的定量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8 369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检测方法
    四、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HIV/AIDS患者HBV、HCV合并感染率
    二、791例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HBV、HCV的构成比
    三、不同民族、职业与HBV或(和)HCV共感染率
    四、各共感染组与单纯HIV/AIDS组的HIV RNA载量
    五、各共感染组与单纯HIV/AIDS组的基线细胞免疫功能指标
    六、各共感染组与单纯HIV/AIDS组患者重症肝病的发生率
    七、共感染组与单纯HIV/AIDS组患者的病死率
讨论

(2)贵州省383例HIV/HCV共感染者HCV基因分型及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血清标本收集
    1.3 实验室检查
        1.3.1 HCV抗体检测
        1.3.2 HCV RNA病毒载量
        1.3.3 HCV基因型检测
        1.3.4 HIV病毒载量
        1.3.5 CD4+T淋巴细胞计数
        1.3.6 PLT计数
    1.4 伦理学审查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HIV/HCV共感染者临床资料
    2.2 HIV感染者中HCV感染率及基因型分布
    2.3 不同HCV基因型的HIV/HCV共感染者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PLT计数的差异
    2.4 不同临床分期的HIV/HCV共感染者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PLT计数的差异
    2.5 HIV/HCV共感染者与单纯HIV感染者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PLT计数的差异
3 讨论

(3)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核酸方法建立及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HIV/HCV/TP流行现状、挑战与应对
    2. 干血/浆斑样本应用于传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第一章 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评价及应用策略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章 干浆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核酸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策略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总结
创新性分析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附录1 已发表文章-综述
附录2 已发表文章-论着
附录3 已发表文章-论着
附录4 已发表文章-SCI

(4)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丙肝的流行病学
        1.1.1 全球的疾病负担
        1.1.2 各地区流行状况
        1.1.3 全球基因型分布
        1.1.4 传播途径
        1.1.5 特殊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
        1.1.6 我国的丙肝流行病学研究
    1.2 HCV病原学
    1.3 HCV感染的自然史
    1.4 丙肝的预防与诊治
        1.4.1 预防措施
        1.4.2 实验室检查
        1.4.3 诊疗及管理
        1.4.4 抗病毒治疗
    1.5 防治丙肝面临的挑战
        1.5.1 WHO的战略目标
        1.5.2 我国丙肝防治面临的挑战
        1.5.3 HCV筛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5.4 HCV筛查策略
        1.5.5 HCV筛查方法
第2章 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HCV抗体的检测
        2.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3 统计学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分布
        2.3.2 研究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2.3.3 不同性别、年龄间HCV抗体阳性率的比较
        2.3.4 HCV抗体阳性患者年龄分布
        2.3.5 不同地区HCV抗体阳性情况
        2.3.6 不同地区HCV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2.3.7 不同科室HCV抗体阳性情况
        2.3.8 全国丙肝抗体检测情况推算
        2.3.9 加强医院内丙肝筛查管理建议
    2.4 讨论
第3章 丙肝病毒感染快速筛查方法的效能评价
    3.1 研究方法
        3.1.1 总体方案设计
        3.1.2 研究对象
        3.1.3 研究步骤
        3.1.4 主要试剂
        3.1.5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考核试剂检测
        3.2.2 参比试剂1检测
        3.2.3 血样采集及处理
        3.2.4 血清样本检测
        3.2.5 数据收集
        3.2.6 统计学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受试者分布
        3.3.2 各中心检测情况
        3.3.3 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
        3.3.4 检测结果描述性统计
        3.3.5 考核试剂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3.3.6 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1的一致性
        3.3.7 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2的一致性
        3.3.8 参比试剂1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3.3.9 参比试剂2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3.3.10 自采自测使用方式的适用性
        3.3.11 病毒学阳性检出率
        3.3.12 假阴性结果分析
        3.3.13 低滴度样本分析
    3.4 讨论
第4章 结论
第5章 本实验创新点及意义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HIV与HCV合并感染引起机体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诊断与检测标准
    1.4 资料收集与实验室指标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HIV/HCV组、HIV组、HCV组的传播途径分析
    2.2 HIV/HCV组、HIV组、HCV组首发症状及诊断的比较分析
    2.3 HIV/HCV组与HIV组、HCV组血常规及感染指标比较分析
    2.4 HIV/HCV组与HIV组、HCV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分析
    2.5 HIV/HCV组、HIV组 D-二聚体与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2.6 HIV/HCV组与HIV组、HCV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分析
    2.7 HIV/HCV组与HIV组、HCV组肾功能指标比较分析
    2.8 HIV/HCV组与HIV组、HCV组 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分析
    2.9 HIV/HCV组与HIV组、HCV组病毒载量比较分析
    2.10 HIV/HCV组、HIV组、HCV组病毒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
    2.11 HIV/HCV组、HCV组丙肝基因分型的比较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6)四川省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现状和基因型分布的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HCV病毒
    1.2 HCV基因分型以及病毒载量对于HCV治疗的影响
    1.3 HCV的传输模式
    1.4 HCV基因型在世界范围内感染的情况
    1.5 临床上HCV的诊断
    1.6 临床上HCV的治疗
    1.7 小结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室检测
        2.2.1 HCV抗体检测
        2.2.2 高精度HCV RNA定量检测方法
        2.2.3 HCV基因分型检测方法
    2.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HCV感染患者基本特征
        3.1.1 2014-2018 年间进行HCV-RNA检测的就诊者的基本特征
        3.1.2 2014-2018年中HCV阳性患者整体的基本特征
    3.2 HCV阳性感染患者基因分型的分布特征
        3.2.1 在2016-2018年期间四川省HCV阳性患者的基因分型情况
        3.2.2 1b基因亚型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分布情况
        3.2.3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4.1 结果分析
        4.1.1 高精度HCV-RNA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4.1.2 HC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分析
    4.2 讨论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展望
    4.3 结论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8)云南省HIV-1感染者中HCV、HHVs的感染和流行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艾滋病(AIDS)
        1.1.1 HIV发现及命名
        1.1.2 HIV病毒学特征
        1.1.3 HIV基因型分型与变异
    1.2 HIV的传播与流行
        1.2.1 HIV传播途径
        1.2.2 HIV-1在全球的流行及基因型分布
        1.2.3 HIV-1在中国的流行及基因型分布
        1.2.4 HIV-1在云南的流行及基因型分布
    1.3 HIV机会性感染
        1.3.1 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
        1.3.2 HIV与HCV合并感染
        1.3.3 HIV与HHVs合并感染
        1.3.4 机会性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1.4 HIV与高危人群
        1.4.1 HIV与高危人群
        1.4.2 HIV与女性感染者
        1.4.3 HIV与流动人群
    1.5 云南省特殊地理位置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云南省HIV-1感染人群中HC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研究对象
        2.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病毒RNA的提取
        2.3.2 HCV样本5'UTR扩增
        2.3.3 HCV样本NS5B扩增
        2.3.4 HIV-1样本gag-pol扩增
        2.3.5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3.6 样本纯化及测序
        2.3.7 序列拼接和同源关系分析
        2.3.8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HIV-1感染者中HCV感染率
        2.4.2 合并感染人群的特征
        2.4.3 HCV基因亚型分布
        2.4.4 HIV和HCV基因型相关性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云南省HIV-1感染人群中的HHVs的流行和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病毒DNA核酸提取
        3.3.2 HHVs样本巢式PCR扩增
        3.3.3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3.3.4 数据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人口学资料统计分析
        3.4.2 HHVs感染情况
        3.4.3 HIV/HHVs合并感染相关风险因子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云南省女性跨境人群中HIV-1的基因特点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病毒RNA的提取
        4.3.2 HIV-1样本巢式PCR扩增
        4.3.3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4.3.4 样本纯化及测序
        4.3.5 数据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人口学资料
        4.4.2 云南省HIV-1女性跨境人群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同源关系分析
        4.4.3 云南省HIV-1女性跨境人群主要流行基因亚型的起源与进化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9)衡水地区HBV合并HC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肝功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HBV、HCV合并感染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xD;$#xA;
致谢
个人简历

(10)HIV单一和合并HBV或HCV感染者天然耐药及病毒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HIV、HBV和HCV的病毒感染概述
    1.2 HIV、HBV和HCV抗病毒治疗方案和天然耐药概述
    1.3 HIV合并HBV或HCV感染准种研究概述及准种常用指标
    1.4 HIV/HBV合并感染者BCP变异和HBV单一感染者差异的争议
    1.5 HBV或HCV病毒变异和准种的研究方法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HIV单一和合并HBV或HCV感染者天然耐药变异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材料与检测方法
    2.3 数据分析
    2.4 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HIV/HBV、HIV/HCV合并感染和HBV、HCV单一感染者准种差异比较
    3.1研宄对象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第四章 HIV/HBV合并感染和HBV单一感染者BCP/preC变异位点比较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内容
    4.3 实验与检测方法
    4.4 结果
    4.5 讨论
第五章 广东地区HIV/HCV合并感染者HCV 3b基因型起源分析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和内容
    5.3 研究方法
    5.4 研究结果
    5.5 讨论
第六章 广东地区HIV-1 A1C独特重组亚型近全长序列及分子进化分析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对象和内容
    6.3 实验和检测方法
    6.4 结果
    6.5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致谢
附录

四、HIV-HCV合并感染者血清HCV RNA的定量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8 369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分析[J]. 覃亚勤,秦英梅.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21
  • [2]贵州省383例HIV/HCV共感染者HCV基因分型及临床特征[J]. 王梅,熊华刚,杨智刚,龙海,王艺,谭丽.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10)
  • [3]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核酸方法建立及应用策略研究[D]. 马洁琼.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2)
  • [4]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D]. 刘丽莉. 吉林大学, 2020(08)
  • [5]HIV与HCV合并感染引起机体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D]. 邝美华. 暨南大学, 2020(03)
  • [6]四川省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现状和基因型分布的特征[D]. 张超.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7]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andChineseSocietyofInfectiousDiseases;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9(06)
  • [8]云南省HIV-1感染者中HCV、HHVs的感染和流行特征研究[D]. 杨舒婷.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9]衡水地区HBV合并HC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肝功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D]. 户林燕.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10]HIV单一和合并HBV或HCV感染者天然耐药及病毒学研究[D]. 邓浩辉.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HIV-HCV合并感染患者血清HCV RNA的定量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