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精神,改进实验方法

培养创新精神,改进实验方法

一、培养创新精神应改进实验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辉[1](2021)在《济宁市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美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进而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生命”等与美育相关内容,这说明对学生进行美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的科学,蕴含了丰富的美育元素,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是美育开展的重要学科之一。首先,分析了研究背景、现状、高中生物学美育开展的可行性,并通过文献分析对有美育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界定了美育的概念和内涵,综述了国内外美育的研究进展。其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济宁市高中生物学教学美育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学科教学美育开展的重视程度不高,多数生物学教师对美育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对生物学教学中的美育资源利用不充分,在教学美育开展的途径比较单一,对教材中美育元素认识不足。学生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但对美的作用认识比较狭隘,学生审美水平有待提高,对生物美的认识和感知能力略有不足。再次,将生物学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分为自然美、和谐美、人格美、科学美四类,并对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科书必修一、必修二的美育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美育资源,有助于生物学教学的美育开展。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和教学实践,提出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对策,包括学校、教师和生物学教学三个层面:学校方面应改进学生评价方式,建设“求真、求善、求真”的校园文化;教师方面应树立榜样作用,改变教学观念;教学层面分为课堂和课外两方面,课堂方面包括营造审美情境、开展小组合作、重视教学艺术,充分利用教学元素、创新教学设计,课外方面包括组织切实可行的课外实践活动。最后依据策略,进行了案例设计与实践研究,实践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教学对策可有效促进生物学教学中美育的开展。通过以上研究得出,高中生物学美育开展是非常重要且势在必行的,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蕴含的丰富的美育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陈琳[2](2021)在《广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学校课程建设研究》文中指出2001年启动的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后,围绕该课程的各项研究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的重点领域。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家建设一批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此类基地由地方指导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专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地学校,其重点在于弥补校内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不足之处,创设新的实践活动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但是许多基地学校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经济水平并不发达,教育水平落后的广西地区,其发展更加不够成熟,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学校的课程内容建设急需改革完善。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该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缘起,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本研究依据国际课程改革的潮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改革的需求以及核心素养理念落地的现实需求出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简述关于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综合实践基地学校的相关文献研究。同时阐述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分析当前基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现状,针对存在的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改进意见,真正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部分是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学校课程建设的理论部分。这部分主要对本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建设和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学校三个核心概念进行相关的界定;同时也梳理了我国出台的一些相关政策,并选择泰勒课程设计原理以及杜威“做中学”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此外,还阐述了课程建设的五个原则分别为自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整合性原则以及连续性原则。这一系列理论研究为后续对综合实践基地学校的考察作了思想引领,方向指南。第三部分是实践考察的重要部分。该部分主要考察了广西的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学校的课程建设,尤其从课程理念、课程运行模式、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体系、课程开发以及课程评价共七方面重点考察了G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学校的课程建设情况。并总结了基地学校取得的一些成效,具体包括总体培训效果得到参训学校和学生的认可;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成长;学生收获不一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验。第四部分着重总结了当前G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学校的课程现状,并从中提出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在课程性质与目标上存在课程性质认知不明晰,课程目标不清楚的问题;在课程内容与资源上存在课程内容选择杂糅,课程内容不具备连贯性,缺乏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有的限问题;在课程组织实施与管理存在课程组织形式相对僵化,课程实施过程缺乏有效指导,学生能够进行实践训练的机会过少,管理组织相对散乱的问题;在课程评价上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形式表面化,评价内容过窄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其他基地学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第五部分论述基地学校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其主要从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基地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以及其他层面进行整理。分别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度不够,基地学校对课程的规划粗糙,基地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第六部分是向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学校提出建议部分。本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明晰课程性质,精准设置课程目标。提高各方主体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程度,了解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准确制定其课程目标。第二,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凝练提升,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挖掘本地区优秀丰富的的课程资源。第三,高效细耕课程实施,加强监督管理。课程实施的过程要切合学生实际,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组织形式,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还要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与监督。第四,丰富课程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内容去探索适合基地学校的课程评价体系。

邓德桂[3](2021)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TBL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科学认知”转变成“科学实践”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科学实践需要探究能力的支撑,更需要合作创新等探究精神的助力,即科学实践的前提是具备基本的科学探究素养。基于团队的学习(TBL)是一种强调知识建构、动手实践、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反思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科学探究和实现科学实践的有效方法之一。当前,基于TBL教学来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的研究较少,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思考如何运用TBL培养科学探究素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TBL教学和科学探究的研究现状出发,论述TBL教学与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的关联性,构建了TBL教学路径和教学设计原则并将其运用于科学探究的培养,经调查和教学实践,得到以下结果:(1)实验后测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两次理论成绩的P值均大于0.05,但随着教学次数增加,P值逐渐趋近0.05,且实验组的两次均分都比对照组高,表明TBL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经过两次实验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提出问题、实施方案、结果分析、反思评价、探究精神这五个维度上的P值小于0.05,总均分的P值也小于0.05,表明TBL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同时,两组学生在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四个维度上的P值大于0.05,而实验组的平均分始终高于对照组,表明TBL教学对这四方面有促进作用但无显着差异;(3)对实验组进行TBL教学满意度调查,约97%的学生对TBL教学表示满意,表明TBL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基于以上结果,可总结出研究结论:(1)TBL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2)TBL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3)TBL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4)TBL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还有待继续研究。为完善研究结论和推动后续研究,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注重TBL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培养探究意识;(2)选择合适的预习材料,基于问题性原则设置情境;(3)尝试进行TBL线上教学,构建高效率课堂;(4)加强科学知识的反思训练,培养创新性思维;(5)鼓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赵子夜[4](202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研究(1949-1956)》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民族历来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积淀出无数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但在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浸染下,传统的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文艺作品在其内容上均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暴力、愚昧、迷信、色情等诸多封建落后因素。这些封建落后的思想异质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中国及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完全疏离的,必然要受到整饬与改造,使其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轨道,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随着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新的文艺机构团体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传统文艺改造运动逐渐拉开帷幕。期间,中国共产党相继从“改制”“改人”“改剧”三个方面,分别对传统文艺的体制、艺人、内容进行由内而外,自上而下的彻底改造。虽然在改造过程中也产生一定的问题,但总的来说,通过传统文艺的改造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了传统文艺的发展繁荣,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同时也进一步明晰了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清了文艺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坚定了“双百”方针的正确引导。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在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文艺思想的基础上,运用党史学、艺术学、文学等知识,通过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交叉研究法等方法,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传统文艺的背景、步骤、措施、作用、问题等进行综合研究,以总结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文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探索中国共产党文艺工作的历史规律,为当下文艺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具体来看,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国内外学者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及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同时对论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特定名词进行具体阐释。第二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背景。该部分首先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列宁的文艺理论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文艺理论三方面分别进行归纳分析,剖析中国共产党改造传统文艺的理论基础;随后对苏区时期和延安时期文艺改造的历史实践进行总结回溯,总结中国共产党改造传统文艺的实践经验;最后则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改造的现实缘由进行系统分析,包括推进文艺现代转型、整饬伦理道德观念、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等等。第三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准备。该部分主要对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为破旧立新,全面改造传统文艺所进行的铺垫工作进行系统地梳理与解构,包括对旧文艺机构的接管与改造、对传统文艺理论的改造与利用、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第四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出台及贯彻。该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对这一时期决定传统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第一届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五五指示”及文艺整风运动这三个重要节点进行梳理分析,从宏观上描绘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路线。随后从“改制”“改人”“改剧”三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文艺改造的具体措施进行系统阐释解构,如从改革文艺管理体制、改革团体组织体制、改革团体管理体制三个层面对传统文艺体制进行彻底的变革;从思想改造、技能改造、形象改造三个层面实现传统艺人到文艺工作者的蜕变;最后从查禁反动有害的旧文艺、整理改造传统文艺和创作社会主义新文艺三个方面实现对传统文艺内容的改造与利用。第五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该部分承接第四章,主要对“双百”方针提出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嬗变进行解构研究。其中,首先介绍“双百”方针的形成、出台,客观评价“双百”方针对传统文艺改造的影响。之后从传统文学、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音乐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双百”方针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第六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成果及经验。该部分首先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所取得的成果,并对传统文艺改造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借此进一步明确今后文艺的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文艺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艺的导向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文艺的繁荣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第七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问题及反思。该部分对传统文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文艺改造中的教训进行深度反思,为当下及今后中国共产党文艺发展的路线政策提供借鉴参考。

路晓丽,郭再泉[5](2021)在《高职生“学习参与度”对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523名高职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探析"学习参与度"对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课程建设、教师引导、资源支持对学习心理参与度影响显着;教师引导、资源支持、社会实践对学习行为参与度影响显着。学习参与度显着影响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提出优化对策: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参与度;人际互动提升学习心理参与度;协同培育提高学习行为参与度。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琳[7](2020)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师范院校为例》文中认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贯穿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但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模仿轻创新、重研讨轻体验等问题,而关于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更值得研究解决。高师院校作为师范生培养的主要载体,其培养师范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作为研究主体,主要研究了内蒙古自治区三所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校,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等领域等关于实践和实践能力含义的阐述,详细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基本原则等,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结合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透视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借鉴。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阐释选题背景、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办法及创新点等;第二部分,重点阐释思政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包括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教育学领域对实践能力的解读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界定等;第三部分,重点阐释思政专业师范生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和原则等;第四部分,重点阐释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第五部分,重点阐释内蒙古自治区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阶段性成果;第五部分,从该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生队伍建设、教育实践活动、评价考核机制等维度提出对策思考。

墨琦[8](2020)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2001年,教育部进行了基础教育领域内的第八次改革,此次改革影响深远。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替代了原有的教学大纲,这是课程改革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在新课改的推行下,各级学校逐渐把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最突出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实验教学。同样,新课程改革对生物学科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生物学科更应该承担起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责任。本文对中外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对比了国内外在教育学研究方面较有成就的学者与专家的观点,对有关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了阐述,根据新课标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素材,为生物课堂活动提供了充足的交流与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准确的把握初中学生在生物课上的真实状况,通过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某市某中学初一年级的生物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与作者的实践,对于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分别以《种子萌发的条件》、《细胞结构发现史》、《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实验改进》、《细胞分裂与癌细胞》、《温室效应》为教学案例,来阐述和总结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分别是:(1)开展探究式教学;(2)增加科学发展史内容;(3)改进实验设计;(4)渗透STS理念;(5)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检验,经过统计分析后对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并归纳和总结出这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该中学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存在提高的空间。因此,笔者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在实验班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改进方案,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分析后发现:(1)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2)增加科学发展史内容可以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3)改进实验设计有助于掌握科学思维方法;(4)渗透STS理念利于学生树立科学意识;(5)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这表明以上五个方面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科学思维得到发展,更能有效的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研究以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期为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供一定途径,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李新龙[9](2020)在《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是未来社会人才所应该具备的根本条件。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世界各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够立足的重要战略举措。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实践性强是生物学科的主要特点,通过生物学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中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国内在此学段开展的生物学实践活动主要有生物学实验和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两种重要形式,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是培养高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创新能力培养和高中生物学实践活动的研究现状,使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天水市四所省级示范学校高中生物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这四所学校只有天水市第一中学开展了生物学实践活动。受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参加生物学实践活动多以“知识竞赛类”和“模型制作类”为主;其他三所学校均未开展实践活动,学生认为主要原因是学校或生物学教师不够重视生物学实践活动、学校课时安排紧张和师资力量匮乏。结合调查结果梳理了高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与高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由此提出了高中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最后,设计了“模型制作类”、“生物调查类”、“实验探究类”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四种类型的活动案例,并在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一级三个班生物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通过对实践结果的研究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生物学实践活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中以研究性学习成果为主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方面作用比较显着。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对教师而言,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高中生物学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对学生而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符来[10](2020)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务院为加速发展职业教育现代化,针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给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指导方案。全国中职院校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创新被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然而相应的应用问题也在不断凸显。本文选取中职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教学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例如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全面、主体地位体现不明显、关键能力培养不足、考核方式单一等。为应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尝试以项目卡包(一种卡片式教学辅助工具,卡包内每一种卡片都有特定的功能与内容)进行辅助教学来解决此类教学法复杂的应用问题,使教学效果更加可控。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观察法以及定性分析法研究项目卡包配合“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分析教学目标、创设情境与项目、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设计成果汇报与评价以及设计项目卡包,并在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中进行教学实施与验证。实践表明,运用项目卡包配合“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明确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然后,分析了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思想,以及“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卡包的相关特点。其次,调查了PLC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项目卡包辅助“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需求。再次,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指导,设计项目卡包配合“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教学模式。之后,选取典型的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并实施验证。最后,阐述了研究的结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的展望。

二、培养创新精神应改进实验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创新精神应改进实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济宁市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高中生物学教学美育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 理论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中外美育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美育的功能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中美育资源分析
    第一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教材中蕴含的美育资源分析
    第二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教材中蕴含的美育资源分析
第四章 济宁市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第三节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第四节 调查结论
第五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对策研究
    第一节 高中生物学美育开展的理论基础与实施原则
    第二节 高中生物学美育开展的对策
第六章 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第一节《细胞的增值》
    第二节 《DNA的结构》
    第三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与创新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生物教学美育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二 高中生物教学美育开展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2)广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潮流
        2.完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改革的需求
        3.核心素养理念落地的现实需求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
        2.国内研究
        3.已有文献述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目的及内容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二、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学校课程建设的理论阐述
    (一)概念界定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课程建设
        3.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学校
    (二)相关政策依据以及理论基础
        1.政策依据
        2.理论基础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整合性原则
        5.连续性原则
三、广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考察
    (一)各基地学校课程建设概况
        1.各基地学校课程建设现状
        2.各基地学校课程建设特征
    (二)G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学校课程建设现状
        1.访谈调查情况
        2.G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学校情况概览
    (三)基地学校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1.总体培训效果得到参训学校和学生的认可
        2.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成长
        3.学生收获不一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验
四、G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学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认知不明晰
        2.课程目标不清晰
    (二)课程内容与资源
        1.课程内容选择杂糅
        2.课程内容不具备连贯性
        3.缺乏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
        4.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有限
    (三)课程组织实施与管理
        1.课程组织形式相对僵化
        2.课程实施过程缺乏有效指导
        3.学生实践操作机会过少
        4.组织管理实施相对散乱
    (四)课程评价
        1.评价对象单一
        2.评价形式表面化
        3.评价内容过窄
五、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学校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力度不够
    (二)基地学校对课程的规划粗糙
    (三)基地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四)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六、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学校课程建设的建议
    (一)理解课程性质,精准设置课程目标
        1.理解课程性质及独特育人价值
        2.精准设置课程目标
    (二)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1.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内容与形式
        2.注意课程内容的衔接性
        3.合理开设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的课程
        4.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
    (三)高效细耕课程实施,加强监督管理
        1.灵活转化课堂组织形式
        2.提升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有效指导
        3.增设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机会
        4.完善各方组织管理制度
    (四)丰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1.坚持多元评价主体
        2.注重过程性评价方式
        3.使用档案袋评价方式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TBL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要求
        1.1.2 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
        1.1.3 TBL能解决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TBL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科学探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科学探究
        2.1.2 TBL教学模式
        2.1.3 小组合作学习
        2.1.4 TBL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区别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信息加工理论
    2.3 TBL教学模式与科学探究的内在关联
3 TBL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1 高中生物学TBL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价值
        3.1.1 TBL教学模式的构建
        3.1.2 TBL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3.2 TBL教学模式与高中生物学课程特点的适应性
        3.2.1 高中生物学课程的特点
        3.2.2 TBL教学适于高中生物学课程的表现
    3.3 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科学探究的具体表现
    3.4 TBL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原则
        3.4.1 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和团队任务,提高探究能力
        3.4.2 及时有效的反馈,强化责任意识
        3.4.3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实践创新动机
4 运用TBL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工具
        4.2.1 高中生科学探究水平的调查问卷
        4.2.2 TBL教学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4.2.3 生物学理论成绩
        4.2.4 数据的统计分析软件
    4.3 研究对象
        4.3.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取
        4.3.2 实验组的分组
    4.4 基于TBL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案例
        4.5.1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4.5.2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教学成绩结果分析
    5.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3 TBL教学满意度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教学建议
        6.2.1 注重TBL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培养探究意识
        6.2.2 选择合适的预习材料,基于问题性原则设置情境
        6.2.3 尝试进行TBL线上教学,构建高效率课堂
        6.2.4 加强科学知识的反思训练,培养创新性思维
        6.2.5 鼓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6.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关于高中生科学探究水平的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 2 关于高中生科学探究水平的调查问卷(第一次后测)
    附录 3 关于高中生科学探究水平的调查问卷(第二次后测)
    附录 4 TBL 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 5
    附录 6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测试题
    附录 7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一)测试题
    附录 8 学生作品: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附录 9 学生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研究(1949-195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1.5 基本概念界定
第2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背景
    2.1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
        2.1.2 列宁的文艺理论
        2.1.3 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文艺理论
    2.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实践经验
        2.2.1 苏区时期的文艺改造
        2.2.2 延安时期的文艺改造
    2.3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现实缘由
        2.3.1 协调继承发展,推进文艺现代转型
        2.3.2 培育文化认同,整饬伦理道德观念
        2.3.3 建立人民主体,重塑民族国家理想
        2.3.4 强化宣传机制,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准备
    3.1 中国共产党对旧文艺机构及传统文艺理论的改造
        3.1.1 中国共产党对旧文艺机构的改造
        3.1.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理论的改造
    3.2 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影响
        3.2.1 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
        3.2.2 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影响
    3.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
        3.3.1 中央性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
        3.3.2 地方性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
第4章 中国共产党传统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出台及贯彻
    4.1 中国共产党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出台
        4.1.1 改造的基本方向:第一届全国戏曲工作会议
        4.1.2 改造的根本方针:“五五”指示
        4.1.3 改造的思想纠偏:文艺整风
    4.2 中国共产党对文艺体制的改造
        4.2.1 改革文艺管理体制
        4.2.2 改革团体组织体制
        4.2.3 改革团体管理体制
    4.3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艺人的改造
        4.3.1 思想改造
        4.3.2 技能改造
        4.3.3 形象改造
    4.4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内容的改造
        4.4.1 查禁反动有害旧文艺
        4.4.2 整理改造传统文艺
        4.4.3 创作社会主义新文艺
第5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
    5.1 “双百方针”的提出
        5.1.1 “双百”方针的提出
        5.1.2 “双百”方针的影响
    5.2 “双百”方针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
        5.2.1 改造传统文学的推进
        5.2.2 改造传统戏剧的推进
        5.2.3 改造传统美术的推进
        5.2.4 改造传统音乐的推进
第6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作用及经验
    6.1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作用
        6.1.1 确立社会主义的文艺体制
        6.1.2 推动传统文艺的繁荣发展
        6.1.3 建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6.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经验
        6.2.1 文艺的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2.2 文艺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2.3 文艺的导向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
        6.2.4 文艺的繁荣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第7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问题及启示
    7.1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问题
        7.1.1 文艺改造教条化
        7.1.2 文艺论争政治化
    7.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启示
        7.2.1 尊重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
        7.2.2 正确处理政治与文艺的关系
        7.2.3 坚持“双百”方针的正确引导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高职生“学习参与度”对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2.1 研究理论基础与概念内涵界定
        2.1.1 学生参与度理论
        2.1.2 创新创业教育
        2.1.3 创新创业核心素养
    2.2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2.2.1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学生学习参与度关系的假设
        2.2.2 学习参与度影响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假设
3 方案设计与研究过程
    3.1 问卷设计和测项确定
    3.2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3.3 研究方法
4 实验结果分析
    4.1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4.2 实证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与讨论
    5.2 研究启示

(7)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师范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和内容
    (三)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二、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一)实践能力培养是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
    (二)实践能力培养是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实践能力培养是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的关键环节
    (四)实践能力培养是推动学科改革建设的迫切需要
    (五)实践能力培养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诉求
三、内蒙古自治区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内蒙古自治区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二)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阶段性成果
    (三)当前思政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与时俱进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二)优化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三)打造具有实践能力培养意识的师生队伍
    (四)积极开展切实高效的教育实践活动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育评价考核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2.1 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
    2.2 生物科学素养的主要内容及培养目标
    2.3 新课改背景下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2.4 生物课程标准
3 研究对象、方法与内容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案例分析法
    3.3 研究内容
4 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实践
    4.1 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的教学案例
    4.2 增加科学发展史内容,形成良好科学态度的教学案例
    4.3 通过改进实验设计,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案例
    4.4 通过渗透STS理念,树立科学意识的教学案例
    4.5 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案例
5 评价及结果分析
    5.1 生物科学素养的评价
        5.1.1 评价的方法
        5.1.2 评价的原则
        5.1.3 评价的实践
    5.2 教学实践结果及分析
        5.2.1 学生的生物成绩明显提高
        5.2.2 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加强
        5.2.3 学习兴趣与价值观方面有所改变
6 反思与讨论
    6.1 反思
        6.1.1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6.1.2 实验教学是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关键手段
        6.1.3 科学发展史内容是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补充
        6.1.4 STS理念是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拓展
        6.1.5 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整体、发展的过程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1.2.2 问卷调查法
        1.2.3 案例分析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可以满足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1.3.2 可以为高中生物学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3.3 可以提高高中生物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2.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创新能力培养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1.2 生物学实践活动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2 研究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哲学理论
    2.3 核心概念界定
        2.3.1 创新能力
        2.3.2 实践活动
        2.3.3 高中生物学实践活动
    2.4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2.4.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4.2 有利于为国家发展需求孕育科技创新人才
        2.4.3 有利于实现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
        2.4.4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
    2.5 高中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
        2.5.1 启发性原则
        2.5.2 量力性原则
        2.5.3 因材施教原则
        2.5.4 可行性原则
        2.5.5 实践性原则
        2.5.6 循序渐进原则
3.高中生物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方法
    3.3 调查数据的统计
        3.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3.3.2 教师访谈的结果
4.高中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4.1 高中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4.2 高中生物学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4.2.1 通过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2.2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2.3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4.2.4 提高教师对培养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认识
        4.2.5 建立健全活动方案和实践活动管理制度
        4.2.6 根据地域性生物资源优势拓展实践活动类型
        4.2.7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5.高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案例研究
    5.1 高中生物学实践活动开展原则
        5.1.1 科学性原则
        5.1.2 创新性原则
        5.1.3 开放性原则
        5.1.4 课堂内外结合原则
    5.2 高中生物学实践活动的实践案例
        5.2.1 “模型制作类”案例
        5.2.2 “生物调查类”案例
        5.2.3 “探究实验类”案例
        5.2.4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
附录 Ⅲ
学位论文数据集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研究
    2.1 相关理论
        2.1.1 建构主义理论
        2.1.2 多元智能理论
    2.2 相关概念
        2.2.1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
        2.2.2 项目卡包
第3章 PLC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情况调研与分析
    3.1 调研设计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对象
        3.1.3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3.1.4 教师访谈提纲的设计
    3.2 调研的实施
        3.2.1 学生调查问卷的实施
        3.2.2 教师访谈提纲的实施
    3.3 调研结果及结果分析
        3.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3.3 调研结果总结
第4章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设计
    4.1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分析
        4.1.1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4.1.2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内容与步骤
    4.2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设计
        4.2.1 教学目标分析
        4.2.2 情境与项目创设
        4.2.3 自主学习设计
        4.2.4 协作学习设计
        4.2.5 成果汇报与评价设计
        4.2.6 项目卡包设计
第5章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实施
    5.1 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案例教学设计
        5.1.1 教学目标分析
        5.1.2 项目卡包设计
        5.1.3 教学设计
    5.2 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案例教学实施
        5.2.1 知识讲解
        5.2.2 组织分工
        5.2.3 实施活动
        5.2.4 阶段性分享与讨论
        5.2.5 成果汇报及评价
        5.2.6 项目总结
    5.3 教学实施效果与实施总结
        5.3.1 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对比分析
        5.3.2 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分析
        5.3.3 团队合作意识分析
        5.3.4 教学实施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Ⅰ PLC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Ⅱ PLC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 Ⅲ PLC技术与应用课程课后调查问卷

四、培养创新精神应改进实验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宁市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 李辉.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广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学校课程建设研究[D]. 陈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TBL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研究[D]. 邓德桂.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研究(1949-1956)[D]. 赵子夜. 吉林大学, 2021(01)
  • [5]高职生“学习参与度”对创新创业核心素养的影响机制研究[J]. 路晓丽,郭再泉.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1)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师范院校为例[D]. 刘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D]. 墨琦.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研究[D]. 李新龙. 天水师范学院, 2020(12)
  • [10]“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PLC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D]. 符来.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培养创新精神,改进实验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