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项目综合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向卫国[1](2020)在《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项目以“集群”的形态呈现,如北京奥运会场馆工程、世博会场馆工程、新城区市政工程等,其中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对于推动区域生产要素有效连接、改善人文环境、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该类项目存在项目类型众多、项目组织、管理界面交织、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下存在着信息沟通方式落后、组织、过程管理割裂等问题,制约集群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随着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趋势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引入BIM及其关键技术,探索BIM技术下的集成管理模式,助力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精益化的方向发展。(1)研究本文内容开展所需的理论基础,包括集群项目、项目管理、集成相关理论、BIM技术及特点、GIS技术、模型轻量化技术、BIM与GIS融合技术等内容,为后续研究内容提供理论支撑。(2)在研究集群的特性、分析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的概念,采用综合集成法、引入计算机集成建造理论模型,提出采用并创新性扩充“组织-过程-信息”三维集成模型内涵,基于此进一步设计了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框架,并对其中的含义进行阐释,最终有望涌现出新的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解决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难题。(3)系统研究并创新提出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涉及到的技术方法与实施路径,包括基于分区块建模法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建模技术、基于大重叠率的三维倾斜摄影模型建模技术、多层级规划混合建模技术、基于片区统一建模标准的设计施工BIM模型建模技术、BIM到GIS转换技术、基于坐标变换与地形整平的多源模型融合技术以及基于线性八叉树的多源模型动态加载技术,有效解决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为进一步实现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奠定基础。(4)结合应用需求创新打造以BIM模型为信息中枢,融合工程建设各类要素信息、采用BIM、3DGIS等技术、C/S和B/S混合模式,以Restful标准化接口的微服务为服务主线,搭建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完成项目级和项目群级的功能设计,通过业务流程集成化、功能模块组件化,有效降低系统集成的复杂度,适应于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功能复杂、数据融合、业务多变的特点,实现集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集成。(5)以深圳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为实例,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上述研究成果,创新性开展了包含地理模型、地质模型和规划模型在内的三大基础模型创建、包含道路、综合管廊、景观等在内的各类集群市政工程模型的创建、房屋建筑类模型的整合及应用、设计施工一体化应用和基于BIM的建设管理平台搭建工作,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人理”、“物理”、“事理”挑战,实现了前海合作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基于组织集成、过程集成和信息集成的集成管理模式。
刘盼[2](2020)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装配式建筑脱颖而出,它是一种基于全绿色生态产业链、环保与节能全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2020年初,我国出现新型冠状肺炎急需医院场所,我国建筑职业者仅用十几天时间武汉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便交付使用。医院采用模块化设计,标准化单元快速组合集成医院。其标准化、模块化、装配化、工业化和集成化促成中国速度。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国家大势所趋。传统的管理模式各参与方之间、各阶段之间信息无法共享会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所以必须将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全过程集成化管理,防止信息分离流失,促进信息集成化,才能实现项目高质量、低成本、优进度的目标。本文在大量参考文献下,以集成管理理论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进行的研究。首先对装配式建筑、集成管理理论、工程项目管理理论进行理论阐述;其次研究装配式建筑工程集成管理的运行即装配式建筑管理要素、组织集成管理、全寿命过程信息集成,构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集成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搭建基于合作理念的装配式建筑集成管理系统,将信息集成化。在要素集成中本文将装配式建筑专有的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与起吊要素进行集成并创新将HSE管理要素与合同管理集成。在组织集成中建立基于WBS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组织集成管理模型。最后,以安徽省蚌埠市某装配式住宅案例为实践,将理论分析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析装配式集成管理的必要性。本文的研究以理论为支撑,以案例为实践,以合作为理念,以平台为物理条件,分析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集成管理的重要性。旨在优化新兴的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使管理更加科学化、信息化、集成化。从而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优质优量优良完成。
赵金江[3](2020)在《基于价值最大化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管理研究 ——以城中村改造B项目为例》文中指出城中村改造是民心所向、政策导向,也是城市更新的必然要求。纵观我国近20余年城中村改造项目,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一,全生命周期视角项目建设管理理念的欠缺,以及规划设计的不深入,给项目建设及运营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二,组团式开发理念的缺乏,资源供需整合考虑不周,配套不全,使得项目建成后运营功能受到制约。其三,项目信息管理依然薄弱,各业务系统集成与共享程度低,信息资源管理有待加强。其四,新技术在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不足。以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基于项目价值最大化视角,对城中村改造项目功能与成本进行分析,依据全生命周期理论、集成化理论、创新理论,从理念、模式、技术三个方面进行项目价值优化,建构“理念—模式—技术”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城中村改造B项目,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技术应用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首先,基于“有限总价—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理念,即“3L”理念,通过重视项目规划设计、集成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管理理念创新。其次,充分考虑城中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未来就业、就医、就学等需求,采用组团开发建设模式,同时构建主要管理方责任矩阵,采取多维度的集成化项目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项目资源要素整合管理。最后,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视角,运用BIM技术将项目管理重心前移,提前对项目进行成本、质量优化管理,减少项目后期资源浪费、提升项目功能,实现全生命周期内项目价值最大化。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技术应用三方面进行创新,优化城中村改造项目成本与功能,提高了项目价值,丰富和发展了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管理理论。从实践意义上来看,基于项目价值最大化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城中村改造项目的价值,为我国城中村改造项目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更好的助力城市建设。图12幅;表6个;参64篇。
黄昊[4](2019)在《越南SP-SSA国际码头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工程项目规模的扩大,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的管理需求,这迫切需要管理者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集成管理方法,确保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序展开。全球化信息革命的大潮带来了新兴的信息技术,这为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管理提供了可能,基于集成化管理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成功运用,也使得工程项目管理者更加注重在项目管理中建立集成化管理模式。本文以新形势下工程项目管理为研究背景,以越南SP-SSA国际码头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针对有效管理模式缺失的问题,以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理论为依据,从成本、质量、工期目标集成管理的角度,构建SP-SSA国际码头工程项目的集成化管理模式,经检验有效后提出该管理模式下SP-SSA工程项目的运营策略。首先,通过分析越南SP-SSA国际码头工程项目的管理特征和存在的管理问题,对SP-SSA工程项目进行集成化管理需求分析,提出该项目的集成化管理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根据复杂工程项目的管理特征和SP-SSA工程项目集成化的管理需求,以成本、质量、工期目标集成管理为导向,建立多目标、多层次的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再次,根据管理目标导向,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物元分析法计算集成化管理的绩效等级,科学分析SP-SSA国际码头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的运用成效;最后,根据本文建立的集成化管理模式,提出适合SP-SSA国际码头工程项目管理的运营策略,为该项目的承建商中航三公司提供项目管理指导,也为其他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集成化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曾庆鹏[5](2019)在《北京市政工程多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工程逐步走向国际化舞台,政府投资建设的许多大型项目,如一带一路、港珠澳大桥工程、蒙内铁路和西电东送工程等,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响,同时也造福于国家和人民。但近些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建筑行业的不断革新,对我国政府工程造成巨大冲击。然而将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用于解决多项目管理问题,存在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相互割裂、利益相关者之间难以达到协调统一、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以及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人才等缺点,难以适应目前大型复杂多项目的发展。如何建立新型多项目管理模式,对政府工程项目实行高效管理,成为政府目前最为关心的话题。作为中国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中心以及国际化的大城市,首都北京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与人民生活的质量有关,更关乎着我国的国际形象。鉴于此,本文以北京市政工程为例,首先在介绍其管理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项目管理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将霍尔三维体系架构和集成化管理思想引入到多项目管理中,构建以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管理和全要素管理为框架体系的多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并对其具体实施内容进行展开论述;其次引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方法建立针对多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实施效果的的评价模型,同时对该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多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对于解决北京市政工程建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项目管理问题具备可行性;最后阐述确保北京市政工程多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顺利实施的4大保障性措施,包括组织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以及新型合同关系。
于婷婷[6](2019)在《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改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房地产行业得到大力发展,投资规模连年递增,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结算时间过长这一问题却十分突出,严重损害了建筑施工企业和建筑工人的利益,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改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现象,提高竣工结算效率,不仅有利于维护参建各方的良好合作关系,也有利于减少农民工工资拖欠等不良社会现象,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基于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这一现状,采用文献研究和访谈调研的方式梳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的原因,并依据委托-代理理论对结算延迟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明确“组织割裂”是造成结算延迟的根本原因。其次,提出应用组织集成管理的思想解决由“组织割裂”导致的结算延迟问题,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然后在分析组织集成的实现条件及实现路径后,明确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必须进行“体系化”构建。再次,基于组织集成理论,构建了包含目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集成化信息系统四个维度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合作信任机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学习机制的运行机制是整个管理体系运转中的机制支撑;具备共同建立咨询中介库、明确责权划分、信息资源共享、项目总结反馈等主要功能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则是整个管理体系运转中的工具支撑;而整个管理体系最为核心的内容是构建包含项目结算管理工作小组、项目管理工作组、项目最高决策委员会的三级决策组织结构模式,并对各层级的决策权限进行合理划分;最终实现结算各参与方与项目建设各阶段集成化管理,竣工结算效率提升的目标。最后,为促进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在现实环境中的良好运用,分别从政府及承发包双方角度提出了“加强法律监管,完善制衡机制”、“推进履约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准入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结构”、“加快建筑行业的信息网络化建设”、“完善业主方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完善业主方的招投标管理办法”、“提升承发包双方的合约管理水平”和“提升承发包双方的信息化水平”八方面的建议。
王天成[7](2018)在《地铁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主要工具之一,城市对地铁的需求日益凸显。然而,建设规模大、投资高、建设周期长、参与单位多、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等特点,致使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本文依托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理论体系,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地铁建设项目的要素、组织、过程三方面的构成进行剖析,借助集成化管理、挣值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理论方法分别构建了地铁工程建设项目要素、组织、过程的集成化管理模型,形成了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并以某城市地铁建设项目作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明晰了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搜集大量基础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咨询专家、实地调研等方法,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进行剖析,发现目前我国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组织结构复杂、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不顺畅、单因素管理控制效果较差等。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发现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参与方对项目技术和管理的问题理解水平不同、项目过程管理方面集成度相对偏低、复杂项目管理的方法难以统一等。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明晰,为后续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建立了地铁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型。利用集成管理理论,通过对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结合相关量化方法,分别对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的要素、组织和过程建立了集成化管理模型:通过质量挣值法对集成化管理系统的指标进行判定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质量结果进行量化,建立了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的多要素集成管理模型;通过结合联合协调项目组网状组织结构模型,借助信息平台体系,将地铁工程建设项目各参与方进行集成,建立了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集成管理模型;通过将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期进行划分,并对划分后的不同时期进行集成化研究,将各建设阶段进行层级不同的集成,从而建立了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的过程集成管理模型。(3)以某城市地铁工程建设项目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建立以联合协调项目小组为核心的集成化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组织集成化管理。以轨道公司和项目公司视角,对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流程进行分析,实现项目全过程集成化管理。基于质量挣值法得到该项目总成本偏差与进度偏差分别为-24.71万元、-145.06万元,均小于0。如果根据传统挣值法判别,则总成本超额支出24.71万元,而进度滞后损失145.06万元。若是基于质量挣值法判别,质量系数取1.022,实际质量水平超过计划质量水平,则实际成本偏差与实际进度偏差分别为28.35万元、-92万元,前者大于0,后者小于0,表明工程成本超支均是因质量因素造成的,减去因质量提高而带来的成本增加,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少28.35万元,而进度滞后并非均是由质量因素所致,减去因质量提高造成的进度延误损失,实际进度滞后92万元。所以仅需加强对项目进度进行管理。通过质量挣值法对地铁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多要素集成化管理。对地铁工程建设项目从组织、过程和多要素集成化管理进行全局性把控,实现项目的一体化管理。
鹿鹏[8](2017)在《基于BIM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型建设工程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的成败对项目投资方与各参建方的利益乃至国家政治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然而,传统管理模式下,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存在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信息无法实时共享与集成、各阶段之间界面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利益目标相互冲突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集成管理的应用为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开辟了新的道路,且近年来迅猛发展的BIM技术为解决信息无法共享与集成问题提供了契机,基于BIM的集成化管理成为当前工程管理领域的热点。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业主方管理视角,对基于BIM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首先,基于传统契约模式的特点,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工具,构建以委托人是风险中性、代理人是风险规避性的激励契约,促使项目参与方在该契约框架下,以项目目标为共同目标参与业主方管理,从契约角度保障基于BIM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其次,对集成化管理的三个主要层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包括信息集成、过程集成与组织集成。通过分析与总结各阶段的信息,建立BIM信息集成管理平台,实现信息集成管理;概括总结各阶段管理任务,利用IDEF0方法建立了集成化管理的总体过程集成模型;基于此,通过使参与方提早介入及向后延伸的方法构建了全寿命周期组织集成的概念模型,并从组织文化与标准化制度两方面探讨了实现组织集成的保障措施;通过建立二层决策机制来协调业主与各参与方的决策过程,使各参与方以项目目标为中心,实现所有目标的最优,达到“共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IM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概念模型;最后,以业主与承包商就施工阶段工期目标的协调决策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研究成果丰富了集成化管理理论,对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陈跃[9](2012)在《跨境管道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风险管理与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跨境管道工程,作为油气供应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举措。相比一般长输管道,跨境管道的风险管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为此,本文开展了其全寿命期各阶段上风险管理与决策的集成研究,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1、在深入分析跨境管道工程风险的特点基础上,将项目全寿命期集成风险管理理论引入跨境管道工程中,将其全寿命期划分为建设前期、建设期和运营期三个阶段,构建完成了全寿命期集成化的跨境管道风险管理模式;并且在该模式框架下,提出了跨境管道全寿命期内一整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对应评价方法与应对措施,完成了对其不同阶段、不同性质与特点风险的全面辨识、评价与管理。2、针对跨境管道建设前期有关主体进行管道提案或方案优选的决策需要,从风险分析与管理的视角给出了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将TOPSIS模型引入进来,通过深入分析方案比选决策指标赋权的特殊意义,构建了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的方案比选决策方法,应用于跨境管道建设前期方案比选决策中,案例研究显示了相比现行方法,该方法对方案优选具有更好的区分度与决策精度。3、构建了基于EPC模式的跨境管道建设期综合集成风险管理方法,包括一整套多元、动态的风险管理模块和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模糊层次分析-风险矩阵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相集成的风险评价方法、多层次综合集成风险管理流程,实现了对建设全过程风险的全面管理,提升了风险评价的可靠性,强化了定量风险评价对项目管理与决策的辅助作用。4、在跨境管道运营期风险管理研究中,基于可靠性理论对现行肯特风险评价模型的计算缺陷进行了改进,并给出了具体实施过程;针对目前在役管道安全(风险)评价普遍存在着的“重技术、轻人因”,“重硬因素、轻软实力”缺陷,构建了人-机-料-法-环综合集成的管道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常权-灰色关联评价的有关缺陷,引入变权理论,构建了基于变权和TOPSIS方法的灰色关联决策模型,实例研究表明相比现行方法,该模型的决策效果更为合理可靠;将其应用于前面构建的集成化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多层次安全评价,构建了变权-TOPSIS-GRA相集成的多层次安全评价方法,通过管道安全评价实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可靠与实用;进一步,提出了基于SVM的管道运营多层次安全评价方法。5、构建了跨境管道全寿命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框架,并设计、开发了跨境管道全寿命期集成化风险管理系统。本文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外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技术研究”(编号:2006BAB08B01)中第七专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杨亮[10](2010)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公路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对国民经济持续和稳定的增长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参建单位众多、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集成化管理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共享,成为解决高速公路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超工期、超预算问题的有效方法;集成化管理评价体系可以为集成化管理的实现提供知识框架、评价方法和改进途径。本文首先通过对广东省惠州市待建、在建以及运营的11个高速公路项目的实地调研,总结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管理特点;并基于集成化管理的视角对建设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为集成化管理评价指标的建立提供实践依据。其次使用文献调研法提炼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要素;并结合高速公路项目的管理特点运用编码分析及专家访谈法,提出了适合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集成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全寿命期集成、目标集成、组织集成以及信息化管理水平四个方面;包括参建各方参与度、项目规划水平、信息在全寿命期的共享、质量/进度/成本的管理、项目管理工具的应用、信息在目标层面的共享、组织模式的适应性、管理流程的合理性、管理流程中的责任关系、信息在组织层面的共享、文档的电子化程度、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共13个指标。进而通过问卷调研法给出各指标分值的调查和计算方法;并借鉴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建立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评价体系的量测方法。最后,以惠州市在建的HG、HSYH、GH和BS高速公路作为算例,邀请相关专家对上述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进行打分,综合评价了惠州市高速公路项目集成化管理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综合考虑非结构式访谈以及问卷调研的结果对惠州市高速公路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发展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和研究结论对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二、工程项目综合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项目综合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集群项目管理 |
1.2.2 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
1.2.3 BIM技术 |
1.2.4 基于BIM的管理平台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逻辑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逻辑结构 |
2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相关理论及技术 |
2.1 基本概念 |
2.1.1 集群项目 |
2.1.2 项目管理 |
2.2 集成相关理论 |
2.2.1 集成的内涵 |
2.2.2 集成管理的内容及原则 |
2.2.3 制造业集成相关理论 |
2.2.4 综合集成相关思想 |
2.3 BIM及相关技术 |
2.3.1 BIM技术及特点 |
2.3.2 GIS技术 |
2.3.3 模型轻量化技术 |
2.3.4 BIM与 GIS数据融合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总体架构研究 |
3.1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概念的提出 |
3.2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集成管理模式BIM技术应用框架 |
3.2.1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维度分析 |
3.2.2 基于BIM技术的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
3.2.3 组织集成 |
3.2.4 过程集成 |
3.2.5 信息集成 |
3.3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应用关键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4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模型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
4.1 多源模型创建关键技术 |
4.1.1 基于分区块建模法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建模技术 |
4.1.2 基于大重叠率的三维倾斜摄影模型建模技术 |
4.1.3 多层级规划混合建模技术 |
4.1.4 基于片区统一建模标准的设计、施工BIM模型建模 |
4.2 BIM模型到GIS模型转化技术 |
4.2.1 基于通用数据格式的IFC到 CityGML的转化 |
4.2.2 基于数据解析与重构的DGN格式到UDB的转化 |
4.3 基于坐标变换与地形整平的多源模型融合技术 |
4.3.1 模型坐标变换 |
4.3.2 GIS模型处理 |
4.4 基于线性八叉树的多源模型动态加载技术 |
4.4.1 基于线性八叉树的模型空间索引方式 |
4.4.2 实例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平台研究 |
5.1 建设管理平台需求研究与设计 |
5.1.1 业务需求分析 |
5.1.2 解决思路 |
5.2 建设管理平台架构研究与设计 |
5.2.1 建设管理平台架构思路 |
5.2.2 建设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
5.2.3 建设管理平台业务架构 |
5.2.4 建设管理平台技术架构 |
5.2.5 建设管理平台数据架构 |
5.3 建设管理平台功能实现 |
5.3.1 项目层级功能设计 |
5.3.2 项目群功能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实践研究 |
6.1 项目背景及概况 |
6.1.1 前海合作区规划与集群市政工程建设情况 |
6.1.2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实施面临的挑战 |
6.1.3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BIM技术应用模式 |
6.2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BIM技术应用实践 |
6.2.1 基于BIM的组织集成 |
6.2.2 基于BIM的过程集成 |
6.2.3 基于BIM的信息集成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7.3 未来的工作展望与设想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概念及其特点 |
2.1.2 集成管理概念 |
2.1.3 集成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
2.2 理论基础 |
2.2.1 集成管理理论分析及其特点 |
2.2.2 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分析 |
2.3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运行原理及三维模型 |
2.3.1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运行原理 |
2.3.2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三维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运行 |
3.1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要素集成管理 |
3.1.1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专有要素的集成 |
3.1.2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多目标管理要素的集成 |
3.1.3 HSE管理与合同管理的集成 |
3.2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组织集成管理 |
3.2.1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组织模式 |
3.2.2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组织集成管理体系 |
3.2.3 基于WBS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组织集成管理 |
3.3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集成管理 |
3.3.1 QFD在决策与设计阶段的集成管理 |
3.3.2 BIM技术在工厂生产与现场装配阶段的多目标集成管理 |
3.3.3 BIM技术对装配式建筑在运营维护及拆解再利用阶段的信息集成管理 |
3.3.4 全寿命周期过程集成管理概念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 |
4.1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理念基础 |
4.2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物理条件 |
4.2.1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
4.2.2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信息集成的内容及实施方法 |
4.3 基于合作理念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信息集成管理平台的构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安徽省蚌埠市某装配式住宅项目案例分析 |
5.1 工程项目概况 |
5.1.1 工程概况 |
5.1.2 工程项目简介 |
5.2 组织集成管理和管理要素集成管理 |
5.2.1 安徽省蚌埠市某装配式住宅项目组织集成管理 |
5.2.2 安徽省蚌埠市某装配式住宅项目管理要素集成管理 |
5.3 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 |
5.3.1 决策与设计阶段的集成 |
5.3.2 工厂生产及运输存放与现场装配阶段的多目标集成 |
5.3.3 运营维护及拆解再利用阶段的集成 |
5.4 基于合作理念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信息集成化管理 |
5.5 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实践的思考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基于价值最大化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管理研究 ——以城中村改造B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项目价值最大化的概念界定 |
1.3 国内研究综述 |
1.3.1 城中村改造理念研究 |
1.3.2 城中村建设规划研究 |
1.3.3 城中村改造效果研究 |
1.4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1 居民参与度高,前期规划完善 |
1.4.2 更新内容及效果评价较为全面 |
1.5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
1.6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6.3 技术路线 |
1.7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城中村改造项目价值最大化的理论分析 |
2.1 城中村改造项目价值最大化的理论分析框架 |
2.2 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管理理念创新分析 |
2.2.1 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
2.2.2 项目总控管理理念 |
2.2.3 项目集成化管理理念 |
2.3 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
2.3.1 组团式开发建设模式 |
2.3.2 信息化集成管理模式 |
2.4 城中村改造项目管理技术应用创新分析 |
2.4.1 BIM技术应用 |
2.4.2 新技术集成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中村改造B项目建设管理理念创新 |
3.1 城中村改造B项目概况 |
3.1.1 B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
3.1.2 B项目工程概况 |
3.1.3 B项目案例复杂性分析 |
3.2 基于3L的价值最大化理念 |
3.2.1 重视项目规划设计 |
3.2.2 集成应用先进技术 |
3.2.3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
3.2.4 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
3.3 全生命周期项目总控理念 |
3.3.1 决策阶段 |
3.3.2 实施阶段 |
3.3.3 运营阶段 |
3.4 全面集成化协同管理理念 |
3.4.1 项目信息集成 |
3.4.2 参与主体集成 |
3.4.3 项目过程集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城中村改造B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创新 |
4.1 项目各参建方访谈结果分析 |
4.2 组团式开发建设模式 |
4.2.1 街坊里弄布局组团 |
4.2.2 共享诉求资源组团 |
4.3 集成化项目管理模式 |
4.3.1 城中村改造B项目组织架构 |
4.3.2 主要管理方责任矩阵 |
4.3.3 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城中村改造B项目管理技术应用创新 |
5.1 城中村改造项目BIM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
5.2 BIM技术在B项目中的应用实践 |
5.2.1 应用BIM技术的路线 |
5.2.2 项目相关方协同联动 |
5.3 B项目BIM技术应用的价值分析 |
5.3.1 方案、进度、成本优化 |
5.3.2 质量动态优化管理 |
5.3.3 项目管理重点前置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调查问卷 |
附录 B 访谈对象一览表 |
附录 C 访谈提纲 |
附录 D 调研日记节选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越南SP-SSA国际码头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应用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2.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 |
2.1.1 工程项目管理 |
2.1.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及特征 |
2.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基本方法 |
2.2.1 建立网状的矩阵式虚拟组织结构 |
2.2.2 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 |
2.2.3 建设工程合同体系 |
2.2.4 工作分解结构 |
2.2.5 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 |
第3章 越南SP-SSA国际码头工程项目管理需求分析 |
3.1 工程项目概况 |
3.2 工程项目管理特征 |
3.3 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
3.4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需求分析 |
第4章 越南SP-SSA国际码头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构建 |
4.1 管理目标导向的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 |
4.1.1 工期目标 |
4.1.2 质量目标 |
4.1.3 成本目标 |
4.2 越南SP-SSA国际码头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构建 |
4.2.1 管理模式构建思路 |
4.2.2 集成化管理模式构建 |
4.2.3 越南SP-SSA国际码头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实现 |
第5章 越南SP-SSA国际码头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绩效评价 |
5.1 越南SP-SSA国家码头项目实例 |
5.2 集成化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5.3 集成化管理综合绩效评价方法 |
5.3.1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 |
5.3.2 评价指标绩效等级 |
5.3.3 集成化管理绩效模糊复合物元 |
第6章 越南SP-SSA国际码头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应用策略 |
6.1 集成化管理模式应用策略 |
6.2 项目管理模式及领导层配备 |
6.3 项目人力资源的配置策略 |
6.4 项目资金配置方案 |
6.5 项目资源供应方案 |
6.6 材料采购策略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北京市政工程多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目标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政府工程多项目集成化管理相关理论 |
2.1 政府工程相关理论介绍 |
2.1.1 政府工程的概念 |
2.1.2 政府工程的分类 |
2.1.3 政府在工程项目中的职能 |
2.2 多项目管理理论内涵及发展 |
2.2.1 关于多项目管理涵义的论述 |
2.2.2 单项目管理与多项目管理的区别 |
2.2.3 多项目管理的特点 |
2.2.4 多项目管理的目标 |
2.3 集成化管理相关理论 |
2.3.1 集成化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
2.3.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内涵 |
2.4 项目管理组织的概述 |
2.4.1 项目管理组织的概念 |
2.4.2 管理对象 |
2.4.3 管理内容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北京市政工程多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
3.1 北京市政工程背景及特点 |
3.1.1 北京市政工程的背景介绍 |
3.1.2 北京市政工程的特点 |
3.2 北京市政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
3.2.1 北京市政工程的投资总量及结构 |
3.2.2 北京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机构 |
3.2.3 北京市政工程管理制度 |
3.3 北京市政工程多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3.1 多项目协同管理能力差 |
3.3.2 缺乏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和专业化人才 |
3.3.3 资源整合能力低,资源配置不合理 |
3.3.4 缺乏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 |
3.3.5 管理体制不健全,项目管理环境混乱 |
3.4 北京市政工程实施多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3.4.1 北京市政工程多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3.4.2 北京市政工程多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北京市政工程多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
4.1 北京市政工程多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总体思路和实施的基本框架 |
4.1.1 多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总体思路 |
4.1.2 多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实施的基本框架 |
4.2 北京市政工程全方位集成化管理 |
4.2.1 建设专业化项目管理机构的必要性 |
4.2.2 组织结构的表现形式 |
4.2.3 组织结构设计依据 |
4.2.4 组织结构的优势 |
4.3 北京市政工程全过程集成化管理 |
4.3.1 目标设定 |
4.3.2 工作程序的建立 |
4.3.3 管理职责分解 |
4.4 北京市政工程全要素集成化管理 |
4.4.1 全过程造价管理环节 |
4.4.2 全要素造价管理环节 |
4.5 北京市政工程多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
4.5.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5.2 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 |
4.5.3 模型求解 |
4.5.4 评价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北京市政工程多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沟通管理 |
5.1.1 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
5.1.2 定期协调会议 |
5.2 组织管理 |
5.2.1 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5.2.2 组织机构的建设 |
5.2.3 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
5.3 合同管理 |
5.3.1 建立新型关系型合同 |
5.3.2 规范合同管理各环节行为 |
5.4 风险管理 |
5.4.1 组建风险评估控制组 |
5.4.2 制定风险预防和处理措施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6)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1.1.2 房地产项目竣工结算延迟现象严重 |
1.1.3 房地产项目竣工结算延迟危害较大 |
1.1.4 政府积极推动房地产项目竣工结算效率提升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项目竣工结算延迟研究现状 |
1.2.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研究现状 |
1.2.3 房地产项目集成化管理研究现状 |
1.2.4 文献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竣工结算相关概念 |
2.1.1 竣工结算概念 |
2.1.2 竣工结算工作流程 |
2.1.3 竣工结算工作特点 |
2.1.4 竣工结算延迟定义 |
2.2 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理论 |
2.2.1 集成的基本概念 |
2.2.2 集成化管理的含义 |
2.2.3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含义 |
2.3 组织集成理论 |
2.3.1 组织集成的概念 |
2.3.2 组织集成的特点 |
2.3.3 组织集成的类型 |
2.4 委托-代理理论 |
2.4.1 委托-代理理论概念 |
2.4.2 委托-代理问题及产生原因 |
2.4.3 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现状及延迟原因分析 |
3.1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现状 |
3.1.1 房地产开发项目总包工程结算时间过长 |
3.1.2 房地产开发项目结算纠纷不断增多 |
3.1.3 结算延迟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频发 |
3.1.4 承发包双方对结算延迟问题重视度不足 |
3.2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原因梳理与分析 |
3.2.1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原因梳理 |
3.2.2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典型现象及原因分析 |
3.3 组织割裂是造成结算延迟的根本原因 |
3.3.1 组织内部割裂造成整体低效 |
3.3.2 组织外部割裂形成“信息孤岛” |
3.3.3 组织割裂导致项目管理过程条块化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的解决思路 |
4.1 解决思路的提出与论证 |
4.1.1 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组织集成管理 |
4.1.2 组织集成管理的可行性论证 |
4.2 组织集成的实现条件 |
4.2.1 基于文献研究的实现条件分析 |
4.2.2 基于访谈调研的实现条件分析 |
4.2.3 组织集成实现条件的归纳总结 |
4.3 组织集成的实现路径——“体系化”构建 |
4.3.1 “体系化”构建的原因分析 |
4.3.2 “体系化”构建的维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构建 |
5.1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概述 |
5.1.1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的内涵 |
5.1.2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的优化目标 |
5.2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的组织模式构建 |
5.2.1 传统房地产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分析 |
5.2.2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 |
5.2.3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组织的决策权限划分 |
5.3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
5.3.1 合作信任机制 |
5.3.2 协调机制 |
5.3.3 监督机制 |
5.3.4 激励机制 |
5.3.5 利益分配机制 |
5.3.6 学习机制 |
5.4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构建 |
5.4.1 房地产项目结算管理集成化信息系统的含义 |
5.4.2 房地产项目结算管理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框架构建 |
5.4.3 房地产项目结算管理集成化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
5.5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的框架模型 |
5.6 本章小结 |
6 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体系的应用建议 |
6.1 政府及行业角度 |
6.1.1 加强法律监管,完善制衡机制 |
6.1.2 推进履约诚信评价体系建设 |
6.1.3 建立准入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结构 |
6.1.4 加快建筑行业的信息网络化建设 |
6.2 承发包双方角度 |
6.2.1 完善业主方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
6.2.2 完善业主方的招投标管理办法 |
6.2.3 提升承发包双方的合约管理水平 |
6.2.4 提升承发包双方的信息化水平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访谈记录整理 |
B.专家咨询问卷 |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D.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7)地铁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评价 |
1.3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相关理论与方法 |
2.1 集成化管理理论概述 |
2.1.1 集成的基本概念 |
2.1.2 集成的特征 |
2.1.3 集成化管理的基本概念 |
2.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
2.2.1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内涵 |
2.2.2 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特征 |
2.2.3 工程项目要素集成管理的理论分析 |
2.3 挣值法 |
3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地铁工程项目的特点 |
3.2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2.2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3.1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3.3.2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4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体系及模型构建 |
4.1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
4.1.1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组织集成化管理 |
4.1.2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过程集成化管理 |
4.1.3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多要素集成化管理 |
4.2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总体思路和实施要求分析 |
4.2.1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总体思路 |
4.2.2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实施的基本要求 |
4.3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型构建 |
4.3.1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组织集成化管理模型 |
4.3.2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过程集成化管理模型 |
4.3.3 地铁工程建设项目多要素集成化管理模型 |
5 实证研究 |
5.1 工程概况 |
5.2 某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组织集成化管理 |
5.3 某地铁工程建设项目过程集成化管理 |
5.3.1 某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的过程管理 |
5.3.2 BT项目公司的过程管理 |
5.4 某地铁工程建设项目目标要素集成化管理 |
5.4.1 项目目标设定 |
5.4.2 基本参数的统计 |
5.5 项目中产生偏差的原因和措施 |
5.5.1 项目中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
5.5.2 项目偏差的调节控制举措 |
5.5.3 本案例偏差原因和措施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评估指标权重研究——专家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8)基于BIM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技术路线 |
2.相关理论综述 |
2.1 BIM理论 |
2.1.1 BIM的起源与发展 |
2.1.2 BIM的概念 |
2.1.3 BIM主要应用分析 |
2.2 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 |
2.2.1 大型建设工程项目概述 |
2.2.2 集成化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
2.2.3“集成化管理”的含义与特征 |
2.3 本章小结 |
3.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下的契约设计 |
3.1 集成化管理模式契约设计概述 |
3.1.1 集成化管理模式契约范畴 |
3.1.2 集成化管理模式契约设计目标 |
3.2 集成化管理模式的委托-代理契约设计 |
3.2.1 集成化管理模式契约设计方法 |
3.2.2 集成化管理模式契约模型设计 |
3.2.3 模型最优解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基于BIM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型的构建 |
4.1 信息集成管理 |
4.1.1 信息集成的内涵 |
4.1.2 全寿命周期各阶段信息分析 |
4.1.3 BIM信息集成管理平台的建立 |
4.2 过程集成管理 |
4.2.1 过程集成的内涵 |
4.2.2 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管理的主要任务 |
4.2.3 基于BIM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过程集成模型的建立 |
4.3 组织集成管理 |
4.3.1 组织集成的内涵及特征 |
4.3.2 BIM与组织集成的相互作用 |
4.3.3 基于BIM的组织集成模型的建立 |
4.3.4 组织集成实现的保障措施 |
4.4 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 |
4.4.1 集成化管理模式下的二层决策机制 |
4.4.2 基于BIM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型 |
4.4.3 基于BIM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二层规划模型 |
4.4.4 模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案例研究 |
5.1 项目概况 |
5.2 BIM信息集成管理中心 |
5.3 集成思想的应用 |
5.4 算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结论 |
6.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9)跨境管道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风险管理与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管道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综述 |
1.2.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1.2.3 工程项目集成管理与集成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1.2.4 主要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对象界定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与主要创新 |
1.4.1 论文结构框架 |
1.4.2 论文主要创新 |
第二章 全寿命期集成化的跨境管道风险管理模式 |
2.1 全寿命期集成化项目管理与集成化风险管理理论 |
2.1.1 全寿命期集成化项目管理理论 |
2.1.2 全寿命期集成化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
2.2 跨境管道集成化风险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
2.2.1 跨境管道风险及其管理与决策的特点 |
2.2.2 目前管道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局限 |
2.3 全寿命期集成化的跨境管道风险管理模式构建 |
2.3.1 跨境管道全寿命期时间阶段集成 |
2.3.2 跨境管道全寿命期风险管理主体与目标集成 |
2.3.3 跨境管道全寿命期风险管理过程与方法集成 |
2.3.4 跨境管道全寿命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集成 |
2.3.5 跨境管道全寿命期集成化风险管理模式 |
2.4 全寿命期集成化的跨境管道风险管理模式应用案例 |
2.4.1 案例概述 |
2.4.2 全寿命期集成化的跨境管道风险管理模式的应用 |
2.4.3 全寿命期集成化的跨境管道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跨境管道工程建设前期集成化风险管理与决策 |
3.1 跨境管道建设前期集成化风险管理与决策概述 |
3.2 跨境管道建设前期风险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
3.3 跨境管道建设前期集成化风险评价方法 |
3.3.1 FAHP 的基本原理与算法 |
3.3.2 基于DELPHI-FAHP 的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3.3.3 DELPHI-FAHP-FCE 相集成的风险评价方法构建 |
3.4 跨境管道建设前期风险管理措施 |
3.4.1 国家决策部门风险应对措施 |
3.4.2 业主石油公司风险应对措施 |
3.5 基于组合赋权TOPSIS 模型的跨境管道方案比选方法 |
3.5.1 问题的提出 |
3.5.2 基于组合赋权TOPSIS 模型的方案比选方法的构建 |
3.5.3 组合赋权TOPSIS 模型的比选方法在管道方案决策中的应用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跨境管道工程建设期集成化风险管理与决策 |
4.1 基于EPC 模式的跨境管道建设期综合集成风险管理 |
4.1.1 EPC 总承包合同模式概述 |
4.1.2 EPC 总承包项目综合集成风险管理框架 |
4.1.3 基于EPC 模式的跨境管道建设期综合集成风险管理 |
4.2 跨境管道建设期风险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
4.3 跨境管道建设期集成化风险评价方法 |
4.3.1 跨境管道建设期风险评价方法集成的必要性分析 |
4.3.2 风险矩阵-FCE 相集成的风险评价方法构建 |
4.3.3 跨境管道建设期集成化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案例一 |
4.3.4 跨境管道建设期集成化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案例二 |
4.4 跨境管道建设期综合集成风险管理流程设计 |
4.4.1 集成化风险管理流程的基本框架 |
4.4.2 集成化风险管理流程的应用案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跨境管道工程运营期集成化风险管理与决策 |
5.1 跨境管道运营期集成化风险管理与决策概述 |
5.2 改进的肯特管道风险评价模型及其在跨境管道上的应用 |
5.2.1 现行肯特管道风险评价模型 |
5.2.2 基于可靠性理论改进的肯特管道风险评价模型 |
5.2.3 改进的肯特管道风险评价模型在跨境管道上的应用 |
5.3 人-机-料-法-环综合集成的管道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5.3.1 问题的提出 |
5.3.2 4M1E 分析法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 |
5.3.3 基于人-机-料-法-环的管道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3.4 对管道运营安全评价的要求 |
5.4 基于变权和TOPSIS 方法的灰色关联决策模型 |
5.4.1 问题的提出 |
5.4.2 变权理论与方法 |
5.4.3 基于变权和TOPSIS 方法的灰色关联决策模型构建 |
5.4.4 计算实例 |
5.4.5 模型效果分析 |
5.4.6 模型小结 |
5.5 变权-TOPSIS-GRA 相集成的管道运营多层次安全评价方法 |
5.5.1 变权-TOPSIS-GRA 相集成的多层次安全评价方法构建 |
5.5.2 方法的应用实例 |
5.5.3 方法小结 |
5.6 基于SVM 模型的管道运营多层次安全评价方法 |
5.6.1 统计学习与SVM 模型概述 |
5.6.2 SVM 评价原理 |
5.6.3 基于SVM 模型的管道运营多层次安全评价方法实施步骤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寿命期集成化的跨境管道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
6.1 项目集成化管理系统与集成化风险管理系统概述 |
6.1.1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概述 |
6.1.2 项目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
6.1.3 项目全寿命期集成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
6.2 跨境管道全寿命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框架 |
6.3 全寿命期集成化的跨境管道风险管理系统开发 |
6.3.1 全寿命期集成化的跨境管道风险管理系统概述 |
6.3.2 全寿命期集成化的跨境管道风险管理系统主要界面 |
6.3.3 全寿命期集成化的跨境管道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缅、中哈管道风险管理案例研究 |
7.1 中缅管道工程建设前期风险管理案例研究 |
7.1.1 案例概述 |
7.1.2 风险评价 |
7.1.3 风险管理 |
7.2 中哈管道二期一阶段工程风险管理案例研究 |
7.2.1 案例概述 |
7.2.2 风险评价 |
7.2.3 风险管理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本文的研究成果总结 |
8.1.1 在管道工程风险管理方面有关成果 |
8.1.2 关于项目管理与决策的普适性成果 |
8.2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
8.2.1 存在的问题或局限 |
8.2.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的迫切性 |
1.1.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评价方法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1.4 文章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管理特点及问题分析 |
2.1 惠州市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情况 |
2.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管理特点 |
2.3 惠州市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3.1 惠州市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
2.3.2 集成化管理视角下的高速公路项目管理要素 |
2.3.3 惠州市高速公路建设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评价体系 |
3.1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评价指标的确定 |
3.1.1 评价指标的选择标准 |
3.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3.1.3 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要素分析 |
3.1.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3.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评价指标的量测方法 |
3.2.1 各指标的评分方法 |
3.2.2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
3.2.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水平的评分 |
3.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评价体系的应用步骤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惠州市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的评价 |
4.1 惠州市高速公路项目集成化管理评价数据的获取 |
4.1.1 样本的选取 |
4.1.2 各指标的评分 |
4.1.3 各指标的权重 |
4.2 惠州市高速公路项目集成化管理的评价及结果分析 |
4.2.1 单指标评分结果分析 |
4.2.2 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排序 |
4.2.3 集成化管理水平的整体评分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集成化管理的效果分析与建议 |
5.1 集成化管理的效果调研 |
5.2 集成化管理建议 |
5.2.1 非结构式访谈样本 |
5.2.2 集成化管理的具体建议 |
5.2.3 建议汇总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不足之处及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评价指标评分问卷 |
附录B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工程项目综合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D]. 向卫国.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2]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研究[D]. 刘盼.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3]基于价值最大化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管理研究 ——以城中村改造B项目为例[D]. 赵金江.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越南SP-SSA国际码头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D]. 黄昊. 江苏科技大学, 2019
- [5]北京市政工程多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研究[D]. 曾庆鹏. 燕山大学, 2019(03)
- [6]基于组织集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结算延迟改善研究[D]. 于婷婷. 重庆大学, 2019(01)
- [7]地铁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研究[D]. 王天成.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8]基于BIM的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研究[D]. 鹿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6)
- [9]跨境管道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风险管理与决策研究[D]. 陈跃. 天津大学, 2012(07)
- [10]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评价体系研究[D]. 杨亮. 清华大学, 2010(03)
标签:bim论文; 装配式论文;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项目组织论文; 项目管理流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