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股河特大桥桥墩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燕军[1](2014)在《天津地区悬臂浇筑混凝土箱梁施工期温度场及温度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摘要:温度作用是桥梁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的一种重要荷载,其产生的温度位移和温度应力对桥梁的安全和施工质量有重要影响。温度作用有很强的地域性,本论文对天津地区施工期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场和温度效应进行了试验和计算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对一座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场进行了夏、秋、冬三个季节的现场实测。(2)根据实测温度场的数据,分析了箱梁温度及温度梯度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翼缘板遮蔽作用。(3)提出了适用于天津地区混凝土箱梁截面竖向和腹板横向的温度梯度建议公式。(4)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模拟计算了不同温度梯度在桥梁不同施工阶段产生的温度效应。(5)提出了温度作用对悬臂浇筑箱梁线形控制的建议措施。
王强[2](2013)在《大吨位预制墩柱构件移运的若干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跨海大桥的墩柱采用整体预制拼装工艺可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也是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新型技术。港珠澳跨海特大桥,是目前建设过程中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该桥的非通航段墩柱拟采用陆地分节预制、海上架设拼装的施工方案,分节的最大重量达2800t,类似此工程的大吨位、大体积预制墩柱的移运将成为桥梁施工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本文以港珠澳跨海特大桥CB04标段的预制墩移运为研究对象,对预制墩柱的预制工艺、移运方案、移运关键设备设计和分析、海上运输等若干技术进行综合研究,具体在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1.详细总结了当前大吨位预制件移运的主要方法和国内外大型预制件移运的应用情况,描述了目前大吨位预制件移运中施工技术特点和施工设备应用概况。2.研究了大吨位墩柱混凝土预制的制作工艺,重点研究了高强度耐久性海工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墩柱翻模施工方案。配合比设计研究过程中,通过一系列试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表明,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能够符合港珠澳大桥预制桥墩、承台C50强度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要求。3.根据CB04标段的预制墩柱的设计特点和梁场地况,提出了预制桥墩、承台的场地布置和陆上运输方案,并对出运方案的轨道和滑道设计进行了研究,满足了陆地上墩台纵移、横移和施工周期等要求。4.针对三种墩台型式的墩台陆上移运,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移运设备在不同移运工况下的结构受力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从移运设备的强度和刚度、运输过程中设备与墩台的整体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使其满足工程安全要求。5.研究了港珠澳大桥墩台海上运输的方案和架设工艺,提出了海上运输的关键技术及计算分析指标。
张洪雨[3](2012)在《温度作用对悬臂浇筑连续梁施工期间受力性能及线形控制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具有结构刚度大、变形小、行车平顺舒适、伸缩缝少、维养简单、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桥梁建设中广泛采用。温度作用是桥梁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的一种重要荷载,各国规范也进行了相关规定,但对箱梁温度的规定不尽相同,甚至有较大的差别,因为温度场及温度效应与箱梁所处的外界环境和自身结构及所用材料等因素有关。温度作用对大跨度悬臂浇筑连续梁施工期间的受力性能和变形有重要影响,需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结合颍河大桥和淮河大桥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施工监控,在颍河连续梁施工中进行了温度场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温度梯度曲线拟合。在悬臂施工阶段及中跨合龙后进行了温度效应试验研究,并通过拟合的温度梯度曲线对温度效应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试验结果,对施工线形控制提出了关于温度作用的应对措施。根据不同规范对温度梯度的规定,对颍河桥连续梁最大悬臂阶段、中跨合龙前和中跨合龙后的应力和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箱梁温度作用的特点,为类似桥梁温度作用下箱梁受力分析和施工线形控制积累了资料。
徐帅[4](2008)在《日照下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前日益增多的大跨、高耸、薄壁等混凝土结构中,温度作用常常会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应力,温度应力会引起结构开裂,从而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甚至会导致结构破坏。现实中许多桥梁事故都被证实与温度效应考虑不周有关,目前各国设计规范关于混凝土箱梁的温差荷载规定不尽一致。因此对于桥梁结构的温度场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研究了混凝土箱梁由太阳辐射引起的温度场。本论文首先以秦沈客运专线沙河特大桥24m的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实测数据为依据,拟合了沿高度方向的温差曲线,并研究了影响温度场分布的热物理参数,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箱梁桥的温度场,验证了ANSYS温度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研究了不同取值参数下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得出不同热物理参数对箱梁桥的温度场的影响规律;最后研究了不同铺装层以及厚度选取不同时对箱梁温度场的影响,从设计和构造方面提出了措施和建议。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铁路桥涵规范没有考虑由于反射而导致的箱梁底部的竖向温差,这是不合理的;在没有相关辐射量和辐射强度的气象资料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当地的经纬度、箱梁本身几何参数以及气象参数计算得到;在缺乏实测参数数据的情况下,利用局部热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大致反算出热物理参数的值;常见的铺装构造,包括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以及铁路桥中的道碴都可以很大程度上限制箱梁结构的温差效应,在改变铺装厚度对横向和竖向的温差影响不大。
彭永忠[5](2007)在《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高速铁路具有桥梁比例大的特点,桥梁的施工组织直接关系到高速铁路的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高速铁路桥梁不同于普通铁路和公路桥梁在刚度、整体性、平滑性、便于维修等等的特殊要求,使得高速铁路桥梁一般采用中小跨度的简支箱梁结构和制、架梁的施工方案。由于高速铁路的建设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其桥梁的工法和施工组织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研究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的施工组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桥梁施工技术及工艺设备的选择和设计,桥梁施工工期的分析和设计,制架梁方式的选择,制、存梁场的设计等。本文在研究总结我国既有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施工组织的理论和经验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分析和研究了我国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和设备,工期,制、运、架梁方案,制梁场设置、选址、平面布置、详细设计和造价分析。主要结论及创新点:1.高速铁路桥梁必须有足够大的竖向和横向刚度以及良好的整体性,因此,高速铁路的桥梁一般采用箱型梁,并以简支结构为主要结构类型。2.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的施工应以现场设梁场集中制梁,轮胎式运梁车运梁,900t架桥机为主要施工方案,以节省工程投资和施工工期,同时能更好地保证箱梁的施工质量。3.高速铁路简支箱梁制梁场的供应范围宜在35km以内,运架梁半径宜在18km以内。箱梁架设宜在桥梁下部工程开工11~12个月后开始,并应先架设下部工程工期较短的桥梁,以缩短架梁的总工期。4.制梁场应选择在铁路线附近地质条件较好的地点设置,同时应贯彻节约用地、尽量利用正式工程用地的原则,以节省工程投资。梁场的规模应根据架梁工期和工装设备情况并经过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其费用计算应符合铁道部现行概算编制办法的相关规定。5.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徐州至上海段)工程项目的桥梁施工组织设计实例(铁道部已批复)进行了实证和应用,验证了前述的研究成果。
苏丹[6](2008)在《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对曲线箱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曲线箱梁桥是现代交通工程中的一种重要桥型。在公路及城市道路的立体交叉工程中,曲线梁桥是实现各方向交通联结的必要手段;在山区公路的选线设计中,若能在必要的地段采用曲线梁桥,则可以大大减少展线长度,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一些钢筋混凝土曲线箱梁桥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梁体向径向外移,甚至出现了较明显的旋转倾覆趋势。研究表明温度变化是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本论文首先以秦沈线辽河特大桥32m的混凝土箱梁和浙江省衢州市落马桥的温度实测数据为依据,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这两座箱梁桥的温度场,验证了ANSYS温度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进而用ANSYS软件计算了不同几何参数的曲线箱梁桥温度场,得出不同箱梁几何参数对曲线箱梁桥的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在温度场计算的基础上,本文运用ANSYS计算了曲线箱梁桥的温度应力,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温度效应的影响,并从设计和构造方面提出了措施和建议。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对曲线箱梁桥的温度梯度规定、温度场研究、温度效应影响因素和防止梁体产生过大径向位移有一定的现实参考。同时对于保证曲线箱梁结构的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耐久适用等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曾敬东[7](2005)在《秦沈客运专线整孔简支箱梁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准高速铁路、高速铁路的兴建,对桥梁上轨道的平顺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高速行车的需要,整孔箱形梁成为高速铁路桥梁的主要形式和发展方向。 国外高速铁路发展较早,在施工实践中研制了大量的各种型式、各种吨位的高速铁路箱梁架桥机,架桥设备的发展较快,种类亦较多。架桥设备根据桥梁结构的要求及施工需要进行设计制造,设备全方位适应于桥梁结构需要。 国内的架桥机过去一直局限于采用吊装吨位在160吨以下的标准化架桥机,应用区域较广,能不解体或少解体快速运输转移,适用于架设分片式T梁和小跨度无悬臂板的单线箱梁。 我国高速铁路桥梁运架设备的研制自1998年伴随着秦沈客运专线的建设而展开。秦沈客运专线桥梁设计大量采用了24m、32m双线和单线单箱整孔预制箱梁,由于箱梁的结构尺寸及架设吨位的增大,以往国内的架桥设备已不能满足秦沈客运专线运架梁的需要,经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研制出了适用于秦沈客运专线需要的多种形式的架桥机,同时也引进了意大利的运架一体式架桥机。 本论文重点研究大吨位简支箱梁的运输架设,并涉及箱梁的预制和造桥机的应用。 秦沈客运专线架桥机及运梁车根据秦沈线箱梁的特点分为运架单线箱梁和双线箱梁两类。从走行形式上分为:迈步式、导梁式、运架一体式,悬臂走形式等。实际应用于秦沈客运专线的有:JQ600型架桥机、轮胎运架一体式架桥机、DF450型双臂桁架式架桥机、DF450架桥机和SPJ450/32拼装式架桥机。 施工设备的使用与结构设计密切相关,通过对大吨位简支箱梁的运输架设,箱梁的预制和造桥机应用的研究,确定对不同结构设计箱梁选择恰当的运架方式,对作用于桥梁结构的运架荷载进行检算,对运架荷载不能满足桥梁结构的承载力时,及时调整运架设备的结构,以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
黄耀怡[8](2005)在《铁路客运专线桥梁铺架技术研究与成套设备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客运专线桥梁铺架技术研究与成套设备研制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之一,参研单位结合秦沈铁路客运专线进行科研与施工实践,成功地攻克了在时速200km及以上速度的双线并置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的架设和建造的技术难关,成功研制了一套架桥与造桥的系列装备,使我国桥梁施工装备与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系统而简要地介绍该套设备的研制情况,设备的特点、技术水平及实际应用情况。
蔡成标[9](2004)在《高速铁路列车—线路—桥梁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能耗低、污染轻、占地少以及安全舒适等综合优势,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在跟踪研究国外高速铁路技术、积极规划高速铁路的同时,通过新建快速客运专线、大力加强既有线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但是,随之而来的轮轨系统的动力作用、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线桥结构的运用安全性问题也越发突出,而这在我国尚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因此,快速及高速运行条件下的列车、线路、桥梁动态相互作用问题已成为我国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亟需开展的基础性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高速铁路技术发展以及车辆-轨道动力学、车桥振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速铁路列车、线路、桥梁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提出了将机车车辆、轨道及桥梁作为一个耦合大系统,以车辆动力学、轨道动力学、桥梁动力有限元方法为基础,以轮轨关系、线桥关系为联系纽带,应用数值仿真的方法来研究高速行车条件下轨道及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研究思路。 列车-线路-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和完善程度对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本文首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高速铁路四轴机车车辆以及六轴机车的动力学分析模型。模型中将机车车辆视为多刚体系统,充分考虑了车体、构架、轮对的横向、垂向、侧滚、摇头、点头自由度以及车辆悬挂系统的各种非线性因素。本文在国内首次针对高速铁路桥上有碴轨道、长枕埋入式无碴轨道、板式轨道、弹性支承块式轨道结构以及各种轨道的路桥过渡段建立了系统全面的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将钢轨模拟成离散弹性点支承基础上的无限长Euler梁,轨道板视为弹性地基上的等厚度矩形薄板,轨枕、支承块以及离散后的道床视为刚性质量块。同时,本文还根据离散系统动力问题的Hamilton变分原理,建立了桥梁结构的动力有限元方程,给出了桥梁结构动力分析中常用的空间杆单元、空间梁单元以及矩形受弯板单元的力学特性矩阵,并简要讨论了桥梁结构的阻尼矩阵以及特征值问题。 轮轨关系和桥轨关系是机车车辆、轨道和桥梁之间相互作用的联系纽带。本文详细论述了应用轮轨空间接触几何关系、轮轨法向Hertz非线性弹性接触理论、轮轨切向蠕滑理论、桥轨相互作用关系进行车线桥耦合动力学分析的原理,并简要介绍了列车-线路-桥梁动力学仿真通用软件TTBSIM。 高速铁路列车、线路、桥梁的动态安全性和行车舒适性的评价标准将直接影响线桥结构设计的质量和经济性。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机车车辆、轨道及
李胜[10](2003)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梁拱度控制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国家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我国公路进入了高速公路建设阶段。由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所以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混凝土徐变的不断发展带来过度的起拱,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一直是困扰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问题。 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加应力后的起拱只是主梁起拱的一部分。起拱度因受混凝土徐变的影响随时问的增长而增大。实践证明,如果施工中对徐变影响不控制或控制不当,由徐变引起的起拱将占起拱总量的60~75%或更大。不仅如此,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使构件缩短而引起预应力损失,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十分不利。因此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保证工程质量。 本文主要依托京沈高速公路国内段第八合同段六股河大桥30m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工型梁预制安装施工开展研究,分析影响主梁拱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制定控制措施,进行试验观测研究,从而确定适宜的拱度控制方法,较好地控制了主梁的拱度。
二、六股河特大桥桥墩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六股河特大桥桥墩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天津地区悬臂浇筑混凝土箱梁施工期温度场及温度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场研究的历史进程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2 混凝土温度作用基本理论 |
2.1 概述 |
2.2 混凝土温度场影响因素 |
2.2.1 内部因素 |
2.2.2 外部因素 |
2.3 基本假定 |
2.4 非线性温度梯度引起的截面应力 |
2.5 非线性温度梯度引起的简支梁温度应力 |
2.6 温度梯度作用下简支梁变位及外约束力 |
2.6.1 简支梁的变位 |
2.6.2 温度作用引起梁的外约束力 |
2.7 混凝土箱梁的温度梯度 |
2.8 本章小结 |
3 混凝土箱梁温度场试验 |
3.1 工程概况 |
3.2 试验方案 |
3.2.1 混凝土箱梁温度测点布置 |
3.2.2 试验设备 |
3.2.3 试验过程及方法 |
3.3 太阳辐射对试验影响 |
3.4 太阳辐射(夏季)作用下箱梁温度分布 |
3.4.1 夏季混凝土箱梁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
3.4.2 夏季混凝土箱梁竖向温度分布 |
3.4.3 夏季腹板横向温度分布 |
3.5 太阳辐射(秋季)作用下箱梁温度分布 |
3.5.1 秋季混凝土箱梁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
3.5.2 秋季箱梁截面竖向温度分布 |
3.5.3 秋季腹板横向温度分布 |
3.6 太阳辐射(冬季)作用下箱梁温度分布 |
3.6.1 冬季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
3.6.2 冬季箱梁截面竖向温度分布 |
3.6.3 冬季腹板横向温度分布 |
3.7 温差曲线拟合 |
3.7.1 竖向温差曲线拟合 |
3.7.2 沿腹板板厚的温差曲线拟合 |
3.8 本章小结 |
4 温度作用下施工期桥梁挠度分析 |
4.1 概述 |
4.2 不同温度梯度作用下梁体挠度计算 |
4.2.1 英国规范温度梯度作用下梁体挠度 |
4.2.2 英国规范Ⅱ温度梯度作用下梁体挠度 |
4.2.3 中国铁路规范(单向温差)温度梯度作用下梁体挠度 |
4.2.4 拟合温度梯度曲线作用下梁体挠度 |
4.2.5 日本规范温度梯度作用下梁体挠度 |
4.3 截面竖向温度作用下梁体挠度分析 |
4.3.1 最大悬臂状态分析 |
4.3.2 温度梯度曲线与挠度关系分析 |
4.4 温度作用对施工线形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4.4.1 温度作用对梁体线形的影响 |
4.4.2 应对措施 |
4.5 温度作用对合拢工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4.6 本章小结 |
5 温度作用下梁体应力分析 |
5.1 不同温度梯度作用下梁体应力计算 |
5.1.1 英国规范温度梯度作用下梁体应力 |
5.1.2 英国规范Ⅱ温度梯度作用下梁体应力 |
5.1.3 中国铁路规范(单向温差)温度梯度作用下梁体应力 |
5.1.4 拟合温度梯度曲线作用下梁体应力 |
5.1.5 日本规范温度梯度作用下梁体应力 |
5.2 截面竖向温度作用对桥梁应力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大吨位预制墩柱构件移运的若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 |
1.2 大吨位预制件运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大吨位墩柱混凝土预制与施工 |
2.1 技术标准与设计要求 |
2.2 大型海工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性能研究 |
2.3 墩柱高性能混凝土预制施工 |
第三章 大吨位预制墩柱的陆上移运方案 |
3.1 预制墩柱移运总述 |
3.2 预制墩柱陆上运输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预制墩柱移运设备的结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
4.1 预制墩柱移运设备结构设计 |
4.2 预制墩柱移运设备中 ANSYS 有限元分析 |
4.3 移运设备关键结构的有限元静力学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预制墩柱海上落驳、运输和架设施工控制 |
5.1 预制墩柱的落驳 |
5.2 预制墩柱的海上运输 |
5.3 预制墩柱的海上架设安装 |
5.4 本章研究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温度作用对悬臂浇筑连续梁施工期间受力性能及线形控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温度作用研究现状 |
1.2.4 主要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混凝土温度作用基本理论 |
2.1 概述 |
2.2 混凝土温度场影响因素 |
2.3 混凝土箱梁温度效应 |
2.4 国内外关于温度荷载的相关规定 |
2.4.1 英国BS5400桥梁规范 |
2.4.2 美国AASHTO规范 |
2.4.3 日本道路桥梁设计标准 |
2.4.4 新西兰桥梁设计规范 |
2.4.5 澳大利亚道路局规范 |
2.4.6 法国桥梁规范 |
2.4.7 中国规范 |
3 温度场试验 |
3.1 工程概况 |
3.2 日照温度场试验测试的目标与方法 |
3.2.1 试验目标 |
3.2.2 试验方法 |
3.3 温度场试验数据分析 |
3.3.1 箱梁环境温度分布情况 |
3.3.2 箱梁体温度日过程 |
3.3.3 箱梁截面温度分布情况 |
3.4 箱梁温度梯度研究 |
3.4.1 竖向温度梯度研究 |
3.4.2 横向温度梯度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4 温度作用对桥梁变形挠度的分析 |
4.1 悬臂施工阶段温度作用对梁体变形挠度的影响试验 |
4.1.1 试验方法 |
4.1.2 试验结果分析 |
4.1.3 标高计算分析 |
4.2 不同温度梯度梁体变形挠度计算 |
4.2.1 英国规范 |
4.2.2 美国规范 |
4.2.3 日本规范 |
4.2.4 新西兰规范 |
4.2.5 澳大利亚规范 |
4.2.6 法国规范 |
4.2.7 中国公路规范 |
4.2.8 中国铁路规范(单向温差) |
4.2.9 中国铁路规范(双向温差) |
4.2.10 拟合曲线计算(只有梁高方向) |
4.3 温度作用对桥梁变形挠度的分析 |
4.4 温度对立模标高影响的应对措施 |
4.4.1 存在的问题 |
4.4.2 应对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5 温度作用对桥梁应力状态的分析 |
5.1 悬臂施工阶段温度应力试验研究 |
5.1.1 试验方法 |
5.1.2 试验数据分析 |
5.1.3 应力计算分析 |
5.2 合龙后温度应力试验研究 |
5.2.1 工程概况 |
5.2.2 试验方法 |
5.2.3 试验数据分析 |
5.2.4 应力计算分析 |
5.3 不同温度梯度应力计算 |
5.3.1 英国规范 |
5.3.2 美国规范 |
5.3.3 日本规范 |
5.3.4 新西兰规范 |
5.3.5 澳大利亚规范 |
5.3.6 法国规范 |
5.3.7 中国公路规范 |
5.3.8 中国铁路规范(单向) |
5.3.9 中国铁路规范(双向) |
5.3.10 拟合曲线计算(只有梁高方向) |
5.4 温度作用对桥梁应力状态的分析 |
5.5 温度对应力监控影响的应对措施 |
5.5.1 存在的问题 |
5.5.2 应对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6 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日照下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关于温度场的研究 |
1.2.2 国外关于温度场的研究 |
1.2.3 各国设计规范对于温度场的规定 |
1.2.4 温度应力导致的工程事故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混凝土箱梁实测温度数据分析 |
2.1 工程概况 |
2.2 日照温度分布试验测试的目标与方法 |
2.2.1 试验测试的目标 |
2.2.2 试验测试的方法与测试结果 |
2.3 温度测试结果与分析 |
2.3.1 箱梁截面温度分布情况 |
2.3.2 试验结果分析 |
3 混凝土温度场计算分析理论 |
3.1 引言 |
3.2 温度场分析计算理论 |
3.2.1 热传导微分方程的方法 |
3.2.2 有限单元法 |
3.2.3 半经验半理论法 |
4 桥梁中的热交换与热物理参数计算 |
4.1 桥梁中的热交换作用 |
4.1.1 太阳辐射日过程 |
4.1.2 箱梁边界条件 |
4.2 热力学参数的取值讨论与计算 |
4.2.1 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
4.2.2 热传导系数 |
4.2.3 热交换系数 |
4.3 箱梁边界辐射强度计算 |
5 混凝土箱梁温度场数值模拟 |
5.1 ANSYS有限元软件温度场分析简介 |
5.2 箱梁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
5.2.1 温度场模拟结果 |
5.2.2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 |
5.3 箱梁热物理参数对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
5.3.1 辐射吸收率对温度场的影响 |
5.3.2 导热系数对温度场的影响 |
5.3.3 综合热交换系数对温度场的影响 |
6 桥面铺装层对箱梁温度场的影响 |
6.1 公路桥桥面铺装对温度场的影响 |
6.1.1 水泥混凝土铺装的影响 |
6.1.2 沥青铺装层对温度场的影响 |
6.1.3 有贴式防水层的桥面铺装 |
6.2 铁路桥面道碴铺装对温度场的影响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水平 |
1.3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问题 |
1.4 研究过程及方法 |
1.4.1 研究过程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体系的选择 |
2.1 高速铁路桥梁的特点 |
2.2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体系的选择 |
2.2.1 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常用跨度桥梁结构体系 |
2.2.2 高速铁路连续梁或简支梁结构的比选 |
2.3 影响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及设备的研究 |
3.1 高速铁路桥梁常用施工方法综述 |
3.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主要技术参数 |
3.2.1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主要技术参数(根据标准梁图计算) |
3.2.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先简后连)主要技术参数 |
3.3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及其技术经济比选 |
3.3.1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 |
3.3.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经济比选 |
3.4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设备 |
3.4.1 秦沈客运专线简支箱梁施工设备 |
3.4.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设备选型及配置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桥工期研究 |
4.1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桥下部工程工期分析 |
4.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架设进度分析 |
4.2.1 秦沈客运专线简支箱梁架设进度分析 |
4.2.2 秦沈客运专线简支箱梁架设施工进度分析结论意见 |
4.2.3 高速铁路架运梁施工进度分析 |
4.3 高速铁路制梁场供应范围内工期分析 |
4.4 高速铁路架梁开始时间研究 |
4.4.1 一般简支箱梁段架梁开始时间研究 |
4.4.2 研究结论 |
4.4.3 路基、现浇梁段对架梁进度的影响 |
4.5 控制总工期下对简支箱梁制、架工期的影响 |
4.6 架梁进度横道图表达方式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制、存梁场研究 |
5.1 秦沈客运专线梁场选址、布置原则及主要设计参数 |
5.1.1 梁场选址原则 |
5.1.2 梁场布置 |
5.1.3 梁场主要设备配置 |
5.1.4 梁场设计主要参数 |
5.2 高速铁路制、存梁场制架范围的确定原则 |
5.2.1 制、存梁场制架范围受限界控制 |
5.2.2 制、存梁场制架范围受工期控制 |
5.2.3 制、存梁场制架范围受梁场设置地点控制 |
5.3 制、存梁台位的计算 |
5.4 制、存梁场平面设计参数 |
5.4.1 32m箱型简支梁尺寸 |
5.4.2 制梁台座平面设计尺寸 |
5.4.3 存梁台位平面设计尺寸 |
5.4.4 制、存梁场平面面积估算(参台安制梁场) |
5.5 提梁方式及运梁便道 |
5.5.1 提梁方式 |
5.5.2 运梁便道 |
5.6 制、存梁场工程造价分析 |
5.6.1 制存梁场工程量清单 |
5.6.2 工程数量的计算(桩基) |
5.6.3 工程数量的计算(扩大基础) |
5.6.4 存梁台座(弹性地基梁) |
5.6.5 计算实例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6.1 京沪高速铁路主要线下工程量概况 |
6.2 全线桥梁施工技术及设备 |
6.3 工期设计 |
6.4 制梁场设计 |
6.4.1 梁场布点设置原则 |
6.4.2 梁场布点情况 |
6.4.3 全线(徐宁段)梁场设置情况 |
6.5 代表性工点设计 |
6.5.1 制梁场选址及设计说明 |
6.5.2 制梁场费用分析 |
6.5.3 代表性工点概算编制简要说明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7.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6)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对曲线箱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曲线桥温度应力及变形问题研究现状 |
1.2.4 主要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混凝土温度场及其效应的基本理论 |
2.1 概述 |
2.1.1 温度场的主要影响因素 |
2.1.2 温度作用类型 |
2.2 温度场计算理论 |
2.2.1 热传导微分方程的方法 |
2.2.2 有限单元法 |
2.2.3 半经验半理论公式法 |
2.3 现行设计标准中关于温度梯度的规定 |
2.3.1 我国的铁路桥涵设计规范关于温度梯度的规定 |
2.3.2 我国的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关于温度梯度的规定 |
2.4 混凝土箱梁温度效应 |
3 混凝土箱梁有限元分析相关参数 |
3.1 太阳辐射强度计算 |
3.1.1 太阳直接辐射强度 |
3.1.2 太阳散射辐射强度 |
3.1.3 反射辐射强度 |
3.1.4 辐射强度计算实例 |
3.2 其他计算参数的确定 |
3.2.1 周围空气温度的考虑 |
3.2.2 边界面上的热交换系数 |
4 混凝土箱梁温度场数值模拟 |
4.1 直线箱梁桥温度场的计算 |
4.1.1 工程及温度场监测概况 |
4.1.2 有限元分析计算参数 |
4.1.3 边界条件的实现 |
4.1.4 温度场数值计算结果 |
4.1.5 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
4.1.6 温度梯度分析 |
4.2 曲线箱梁桥温度场的计算 |
4.2.1 工程及温度场监测概况 |
4.2.2 有限元分析计算参数 |
4.2.3 温度场计算结果 |
4.2.4 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
4.2.5 温度梯度分析 |
4.3 不同几何参数对曲线箱梁桥温度场的影响 |
4.3.1 悬臂长度与腹板高度之比对曲线箱梁桥温度场的影响 |
4.3.2 顶板厚度与腹板厚度之比对曲线箱梁桥温度场的影响 |
5 混凝土曲线箱梁桥的温度效应分析 |
5.1 实桥温度效应的计算 |
5.1.1 温度应力分析 |
5.1.2 径向位移分析 |
5.2 温度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
5.2.1 悬臂长度与腹板高度之比的影响 |
5.2.2 顶板厚度与腹板厚度之比的影响 |
5.2.3 不同支承方式的影响 |
5.2.4 不同曲率半径的影响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存在的问题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秦沈客运专线整孔简支箱梁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箱梁概述 |
2.1 秦沈客运专线概述 |
2.2 箱梁施工国内外现状 |
2.3 秦沈客运专线箱梁概述 |
2.3.1 箱梁结构要求 |
2.3.2 箱梁结构设计主要参数 |
第3章 箱梁预制 |
3.1 概述 |
3.2 模板制作 |
3.3 箱梁预制 |
3.4 预制箱梁的质量控制 |
第4章 箱梁运输架设 |
4.1 概述 |
4.2 JQ600架桥机(中铁机械院)和TE600轮胎式运梁车 |
4.2.1 JQ600架桥机和TE600轮胎式运梁车结构和性能 |
4.2.2 JQ600架桥机和TE600轮胎式运梁车架设 |
4.3 DF450架桥机和DCY450轮胎式运梁车 |
4.3.1 DF450架桥机和DCY450轮胎式运梁车结构和性能 |
4.3.2 DF450架桥机和DCY450轮胎式运梁车架设 |
4.4 JQ600架桥机(中铁大桥局)和YL600轮轨式运梁车 |
4.4.1 JQ600架桥机和YL600轮轨式运梁车结构和性能 |
4.4.2 JQ600架桥机和YL600轮轨式运梁车架设 |
4.5 NICOLA运架一体机 |
4.5.1 NICOLA运架一体机结构和性能 |
4.5.2 NICOLA运架一体机架设 |
4.6 SPJ450/32拼装式架桥机 |
4.6.1 SPJ450/32拼装式架桥机结构和性能 |
4.6.2 SPJ450/32拼装式架桥机架设 |
第5章 MZ32型移动模架造桥机 |
5.1 移动模架造桥机概述 |
5.2 MZ32型移动模架造桥机结构和性能 |
5.3 MZ32型移动模架造桥机整孔制造箱梁工艺 |
第6章 箱梁架设应用的发展趋势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主要技术业绩 |
(8)铁路客运专线桥梁铺架技术研究与成套设备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客运专线桥梁铺架设备状况 |
2 桥梁铺架设备研制的目的和意义 |
3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技术指标 |
3.1 主要内容 |
3.2 主要技术指标 |
(1)架设与建造梁型: |
(2)架造跨度: |
(3)额定吊重: |
(4)适应线路条件: |
(5)架造速度: |
(6)运梁与喂梁系统: |
4 研究成果概述 |
4.1 JZ24型箱形梁架造一体机 |
4.2 JQ600型架桥机 |
4.3 SPJ450/32拼装式架桥机 |
4.4 ZQJ800型箱形梁移动支架造桥机 |
4.5 MZ32移动模架造桥机 |
5 本套设备的特点与技术水平 |
5.1 JZ24型箱形梁架造一体机 |
5.2 JQ600型架桥机 |
5.3 SPJ450/32拼装式架桥机 |
5.4 ZQJ800型箱形梁移动支架造桥机 |
5.5 MZ32移动模架造桥机 |
6 成果的应用情况 |
(1)JZ24型箱形梁架造一体机 |
(2)JQ600型架桥机 |
(3)SPJ450/32拼装式架桥机 |
(4)JQZ800型箱形梁移动支架造桥机 |
(5)MZ32移动模架造桥机 |
7 结语 |
(9)高速铁路列车—线路—桥梁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世界高速铁路概况 |
1.2 高速铁路车线桥技术特点 |
1.2.1 高速机车车辆 |
1.2.2 高速铁道线路 |
1.2.3 高速铁路桥梁 |
1.3 车线桥振动研究的概况 |
1.3.1 车辆-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研究 |
1.3.2 车辆-桥梁动态相互作用研究 |
1.3.3 车线桥系统耦合振动研究的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车辆动力学模型与方程 |
2.1 四轴机车车辆模型 |
2.1.1 动力学模型 |
2.1.2 受力分析 |
2.1.3 悬挂力计算 |
2.1.4 运动方程 |
2.2 六轴机车模型 |
2.2.1 动力学模型 |
2.2.2 受力分析 |
2.2.3 悬挂力计算 |
2.2.4 运动方程 |
第3章 轨道动力学模型与方程 |
3.1 轨道结构的动力学模型 |
3.1.1 长枕埋入式轨道模型 |
3.1.2 弹性支承块式轨道模型 |
3.1.3 有碴轨道模型 |
3.1.4 板式轨道模型 |
3.1.5 路桥过渡段模型 |
3.2 轨道结构的动力学方程 |
3.2.1 钢轨的运动方程 |
3.2.2 轨枕的运动方程 |
3.2.3 道床的运动方程 |
3.2.4 支承块的运动方程 |
3.2.5 轨道板的运动方程 |
第4章 桥梁动力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
4.1 动力问题的Hamilton原理 |
4.2 桥梁结构的动力学方程 |
4.3 桥梁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单元 |
4.3.1 空间杆单元 |
4.3.2 空间梁单元 |
4.3.3 矩形受弯板单元 |
4.4 桥梁结构的阻尼矩阵 |
4.5 桥梁振动的特征值问题 |
第5章 车线桥相互作用原理及数值仿真软件 |
5.1 轮轨相互作用 |
5.1.1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 |
5.1.2 轮轨法向力计算 |
5.1.3 轮轨蠕滑力计算 |
5.2 桥轨相互作用 |
5.3 轨道随机不平顺 |
5.3.1 轨道不平顺的描述 |
5.3.2 常用轨道不平顺功率谱 |
5.4 车线桥动力分析的数值方法 |
5.5 车线桥动力仿真通用软件TTBSIM |
5.5.1 TTBSIM功能简介 |
5.5.2 TTBSIM界面与程序流程 |
第6章 车线桥动态安全性及舒适性评价标准 |
6.1 车辆运行安全性及舒适性标准 |
6.1.1 车辆运行安全性标准 |
6.1.2 车辆运行舒适性标准 |
6.2 轨道结构动力作用评价标准 |
6.3 桥梁结构动力性能评价标准 |
第7章 高速铁路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及试验验证 |
7.1 秦沈线常用跨度桥梁车线桥藕合振动分析 |
7.1.1 分析条件 |
7.1.2 仿真结果 |
7.1.3 动力学性能评定 |
7.2 秦沈线桥上无碴轨道综合试验 |
7.2.1 试验工点概况及行车条件 |
7.2.2 测试内容及测试方法 |
7.2.3 主要测试结果 |
7.3 TTBSIM仿真结果的试验验证 |
7.3.1 第三次综合试验的结果比较 |
7.3.2 第三次综合试验的结果比较 |
第8章 高速铁路桥上减振型板式轨道动力学研究 |
8.1 高速铁路桥上普通型和减振型板式轨道动力学分析 |
8.1.1 计算条件 |
8.1.2 普通型板式轨道计算结果 |
8.1.3 减振型板式轨道计算结果 |
8.1.4 计算结果分析 |
8.2 高速铁路桥上减振型板式轨道参数研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10)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梁拱度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概述 |
1.1 预应力混凝土梁拱度变化所带来的问题 |
1.2 对预应力混凝土梁拱度变化情况的调查 |
1.3 预应力梁拱度控制的研究状况 |
1.4 本文研究的方向 |
第二章 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梁拱度的主要因素 |
2.1 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梁拱度的主要因素 |
2.2 预应力损失分析 |
2.3 我国规范的预应力损失计算 |
第三章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理论 |
3.1 荷载-挠度曲线 |
3.2 混凝土的徐变系数 |
3.3 构件的挠度计算 |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拱度控制 |
4.1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施工工艺 |
4.2 预留挠度参数的确定 |
4.3 上拱度的研究、实施和试验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近期发表的论文 |
四、六股河特大桥桥墩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天津地区悬臂浇筑混凝土箱梁施工期温度场及温度效应研究[D]. 李燕军.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3)
- [2]大吨位预制墩柱构件移运的若干技术研究[D]. 王强. 广西科技大学, 2013(05)
- [3]温度作用对悬臂浇筑连续梁施工期间受力性能及线形控制的影响研究[D]. 张洪雨. 北京交通大学, 2012(05)
- [4]日照下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场研究[D]. 徐帅.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8)
- [5]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研究[D]. 彭永忠. 中南大学, 2007(12)
- [6]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对曲线箱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D]. 苏丹.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7)
- [7]秦沈客运专线整孔简支箱梁施工技术研究[D]. 曾敬东. 西南交通大学, 2005(04)
- [8]铁路客运专线桥梁铺架技术研究与成套设备研制[J]. 黄耀怡. 铁道标准设计, 2005(05)
- [9]高速铁路列车—线路—桥梁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D]. 蔡成标. 西南交通大学, 2004(06)
- [10]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梁拱度控制的研究[D]. 李胜. 大连理工大学, 2003(02)
标签:高速铁路论文; 温度梯度论文;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论文; 桥梁论文; 架桥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