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制饲料浪费 提高养鸡效益(论文文献综述)
缪得军[1](2022)在《林下养鸡与疫病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林下养鸡作为一种新型林下经济模式,可有效提高养殖户经济收入,保护自然环境。本文就林下养鸡以及疫病防治技术进行了具体阐述,以供参考。
刘慧芳,刘华格,倪慧勇[2](2022)在《林-草-鸡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技术要点》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林地资源丰富,但大多不能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为充分发挥林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经济可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或时间交错来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当前广泛开展的林-草-鸡生态种养模式就是其中的主要模式之一。
郭太雷,张习超,毛元群[3](2021)在《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文中研究指明育雏是养鸡生产的重要环节,其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经济效益。基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消化能力弱、抗病力差、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等特点,文章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育雏方式、育雏前准备、场地消毒、健康雏鸡选择、温湿度、饮水开食、密度、光照、通风换气、疫病防控方面的技术,以期提高养殖场(户)的育雏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田美丽[4](2021)在《鸡场饲料浪费原因及降低饲料成本的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鸡场饲料浪费是导致养殖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这是由于饲料成本在饲料总成本中占比较大,如果饲料价格上涨,则养鸡利润少,甚至会出现亏本的情况。因此,提高养鸡经济效益,需要减少饲料的浪费,首先要掌握养鸡生产引起浪费的原因,再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
林晓华,王应玉,丛龙秀[5](2021)在《浅析养鸡用药失败的七种原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养鸡用药失败的七种原因:预防用药不合理、药物质量存在问题、拌料不均匀、药物拮抗作用、忽视管理工作、饮水给药中的药物浓度不均匀以及拌药后的饲料放置过久作了介绍,以期引起养鸡户的注意。
尹生辉,王书朋,王玉杰,赵悦,张耀鹏[6](2021)在《蛋鸡产蛋期的管理要点》文中研究表明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是蛋鸡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成败直接影响蛋鸡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蛋鸡养殖场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该文主要从蛋鸡的环境管理和日常管理两方面来阐述一下蛋鸡产蛋期的管理要点。
余章维[7](2021)在《建阳区山地生态养鸡的技术要点》文中研究表明山地生态养鸡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结合现代科学饲养理念发展起来的新兴特色产业,具有投资少、效益高、风味佳、绿色环保等特点。本文结合建阳区气候特点及当地实际,从鸡场建设、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介绍了山地生态养鸡的技术要点,希望能为当地养殖户提供参考。
潘爱銮,杜金平,蔡传鹏,申杰,吴艳,蒲跃进,皮劲松,孙静,梁振华,张昊,黄涛[8](2021)在《高山型“四化”鸡舍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为提升湖北省生态养鸡水平,结合生产实际,综合高山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及生态鸡的天然生活习性,引入现代化元素,设计出高山型"四化"生态鸡舍,以实现养鸡洁净化、采食层级化、捡蛋机械化及饮水自动化,促进生态养鸡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陈洋[9](2021)在《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文中提出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南方生态建设中需要面临最突出的地域问题,治理成效是判断该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而草地畜牧业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探讨石漠化治理模式及其衍生产业发展理论与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然地理学、反刍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等学科有关人地协调发展、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机理、相对饲用价值评价以及动物补偿性生长等理论,针对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植被饲料化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关系以及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粗放等科学问题与科技需求,在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毕节撒拉溪、关岭-贞丰花江和施秉喀斯特作为研究示范区。2018-2021年通过野外调查采样、饲用植物营养成分测定以及牛羊增重饲喂试验,运用室内实验分析、综合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石漠化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进行系统研究。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5种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开展牛羊健康养殖舍饲饲喂试验进行验证分析。从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等方面,重点阐明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影响机理,揭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提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验证,为国家石漠化治理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参考。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主要受到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等因素的制约,了解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掌握牛羊对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消化代谢规律,有助于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栽培管理主要是通过施肥和刈割等对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产生影响,氮、磷、钾肥的配施效果优于单一施肥,刈割频次和留茬高度关系到饲草正常生长和产量,一定范围内,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随施肥量和刈割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加工方式的不同主要影响饲草的保质时间、营养品质、适口性及牲畜的消化吸收利用效率,采取干草调制、干燥制粉、青贮发酵、制粉等加工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饲草营养品质,改善适口性,延长保质时间,促进牲畜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瘤胃是牛羊消化代谢饲料的主要场所,日常饲喂时要根据牛羊瘤胃对粗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科学的配比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从而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2金丝桃(Hypericum kouytchense L.)、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5种饲用植物从整体来看其粗蛋白(CP)含量较低,粗脂肪(EE)含量较高,粗纤维(CF)及磷(P)、钾(K)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适中,各营养成分之间无明显的耦合关系,狼尾草的综合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相对较高,火棘相对较低。5种饲用植物的CP含量在6.12%~12.76%之间,EE含量在2.87%~12.25%,CF含量在5.19%~20.97%,粗灰分(Ash)含量在1.68%~6.93%,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27.49%~31.48%,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51.07%~59.35%,P含量在0.11%~0.32%,K含量在0.68%~2.23%,CP、EE、P、K含量差异较为显着(P(27)0.05),而CF、Ash、ADF、NDF含量差异则不明显(P(29)0.05)。应用隶数函数法对5种饲用植物营养品质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29)金丝桃;按照总能(GE)、可消化能(DE)、代谢能(ME)等能值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金丝桃(29)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按照可消化养分(TDN)、干物质采食率(DDM)、干物质采食量(DMI)、相对饲用价值(RFV)、粗饲料相对质量(RFQ)等饲用价值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芒(29)金丝桃(29)火棘。因此,从营养能量供给水平来看,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饲料化开发具有可行性。3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羊,整体来看都具有较好的增重效果,但是不同替代比例条件下增重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狼尾草的增重效果最为显着(P(27)0.05),而金丝桃和火棘的增重效果则不明显(P(29)0.05)。用上述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作为粗饲料饲喂牛羊时发现,牛羊的采食量显着增加,增重效果较为明显,基本满足了牛羊健康养殖的需要。综合考虑EE、CP、CF等营养物质的供给能力并结合牛羊舍饲饲喂实验的增重效果来看,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分别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30%,芒20%;饲喂羊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40%,芒30%。4石漠化地区对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植物进行饲料化开发利用,能够有效扩大饲草料的来源范围,逐步转变“玉米秸秆+精饲料”的传统模式,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牛羊养殖的经济效益。5种饲用植物如果都按其最大增重的替代比例进行投喂,养殖2个月每头牛可节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180 kg(成本46.8元),火棘180 kg(成本46.8元),狼尾草360 kg(成本93.6元),皇竹草270 kg(成本70.2元),芒180 kg(成本46.8元);每只羊节可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30 kg(成本7.8元),火棘30 kg(成本7.8元),狼尾草为60 kg(成本15.6元),皇竹草60 kg(成本15.6元),芒45 kg(成本11.7元)。目前,活畜牛的市场价格一般为38元/kg,活畜羊的市场价格为70元/kg,每头牛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2289.5元,火棘为2203.62元,狼尾草为3109.16元,皇竹草为2858.36元,芒为2805.92元;每只羊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1015元,火棘为924.7元,狼尾草为1199.8元,皇竹草为1137.5元,芒为1080.1元。5在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已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良和创新技术,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较好的应用示范效果。根据三个示范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现有及共性技术,在借鉴其他地区相关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角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高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新型羊圈结构、牛羊项圈、灭虫装置等关键创新技术,构建了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技术体系。试验研究从2018年10月份开展以来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和施秉示范区分别建成供饲用资源开发的草灌地面积分别为23.45 hm2、14.23hm2、6.5 hm2。经过试验示范,当地农户“种草养畜”的意识得到了增强,部分地区饲草料短缺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另外由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含量较低,饲用植物无论是其产量还是营养品质都相对较低,适口性也相对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其饲料化开发利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并提高其产量就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李俊营[10](2021)在《鸡喙生长规律及佩戴眼罩和断喙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鸡喙具有采食、防卫和整理羽毛等作用,其生长发育受到遗传、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集约化养殖条件下,与喙相关的行为(如啄羽、啄肛等)与家禽的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和福利水平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皖南三黄鸡喙生长规律和上喙长转录组学情况,探索了防啄眼罩和断喙对地方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并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红外线断喙影响雏鸡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1)鸡喙生长发育研究。皖南三黄鸡上喙长随着日龄增加而增长,第1~21 d日绝对生长量最大,第112 d平均上喙长为17.25 mm,von Bertalanffy模型更适合拟合皖南三黄鸡上喙长的生长曲线,皖南三黄鸡上喙长与体重间呈极显着正相关。(2)鸡喙长转录组学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40日龄皖南三黄鸡长喙和短喙个体各3只进行分析,筛选到766个差异表达基因,在短喙组中631个基因表达上调,135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粘蛋白型O-聚糖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等生物学功能,ALX1和WIF1基因可能参与鸡喙长的调控。(3)防啄眼罩对皖南三黄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影响的研究。将360只皖南三黄鸡随机分为3组,第1组在63 d佩戴防啄眼罩(PAD63d),第2组77 d佩戴防啄眼罩(PAD77d),第3组为对照组。防啄眼罩对皖南三黄鸡体重、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无显着影响(P>0.05)。PAD63d和PAD77d组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AD63d组第63~112 d的饲料转化率低于PAD77d组和对照组(P<0.05)。PAD63d组第63~112d日均耗料量最低,PAD77d组居中,对照组最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PAD63d和PAD77d组的鸡走动行为较少,休息行为较多,背部和尾部羽毛状况较好(P<0.05)。PAD77d组每日步数低于对照组(P<0.05)。第91和112 d上喙长PAD63d组最长,对照组最短(P<0.05)。(4)红外线断喙对皖南三黄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影响的研究。将240只1日龄皖南三黄鸡随机分为红外线喙断喙组(IRBT)和对照组。IRBT组雏鸡第7和14d体重和22~28 d日均耗料量以及57~112 d饲料转化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IRBT组第21~112 d上喙长较短(P<0.05),4周龄啄斗行为显着降低,第112 d鸡背部和尾部羽毛状况较好(P<0.05)。(5)断喙对817肉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影响的研究。将648只1日龄817肉鸡分为红外线断喙组(IRBT)、热刀断喙组(HBBT)和对照组(NBT)。IRBT组鸡第7~35 d体重显着低于NBT组(P<0.05),第7~49 d体重低于HBBT组(P<0.05)。与NBT组相比,IRBT组雏鸡在15~21 d日均耗料量较低,而心脏指数和胸肌L*值较高(P<0.05)。NBT组雏鸡第28和49 d上喙长最长,HBBT组居中,IRBT组最短(P<0.05)。除脾脏指数较低外,HBBT对817肉鸡的生产性能、行为、肉用性能、内脏指数和肉品质无显着影响。(6)红外线断喙雏鸡肝脏转录组学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7日龄红外线断喙817肉鸡肝脏组织进行了分析,筛选到632个差异表达基因,在IRBT组中289个基因表达上调,343个基因表达下调。ADH6、CYP11A1、CHRM3、SLC15A1、FBP2、FABP2、PCK1、MGAM、THRSP、CETP、PPP1R3G、ADIPOQ、ACACB、ABHD6、CCK等基因参与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代谢调控,FGF13和FOS基因参与体重发育调控,PTCHD1基因参与行为调控,CCL4、CCR8、CCL19、STAT1和SOCS3等基因参与免疫系统调控。
二、控制饲料浪费 提高养鸡效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控制饲料浪费 提高养鸡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林下养鸡与疫病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前期准备 |
1.1 林地选择 |
1.2 建设鸡舍围栏 |
1.3 育雏准备 |
2 鸡种选择 |
3 育雏管理 |
3.1 科学消毒 |
3.2 开食开饮 |
3.3 温度控制 |
3.4 密度适中 |
3.5 湿度控制 |
3.6 确保光照充足 |
4 放养管理 |
4.1 适时放养 |
4.2 合理放养 |
4.3 适量补饲 |
5 疫病防治技术 |
5.1 严格控制疫病 |
5.2 消毒灭源 |
5.3 规范免疫 |
5.4 全进全出 |
5.5 定期驱虫 |
6 结语 |
(2)林-草-鸡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林-草-鸡生态立体种养模式优势分析 |
1.1 提供优质产品 |
1.2 充分利用资源 |
1.3 实现优势互补 |
2 林-草-鸡生态放养养殖模式技术要点 |
2.1 场地的选择 |
2.2 场地的布局 |
2.2.1 放养密度 |
2.2.2 划区轮牧 |
2.2.3 牧草种植 |
2.2.4 鸡舍选择 |
2.2.5 鸡舍配套 |
2.3 系统的管理 |
(3)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育雏方式的选择 |
1.1 网床育雏 |
1.2 鸡笼育雏 |
1.3 地面育雏 |
1.4 大棚育雏 |
2 场地消毒 |
3 健康雏鸡的选择 |
4 温湿度 |
4.1 温度 |
4.2 湿度 |
5 饮水与开食 |
5.1 饮水 |
5.2 开食 |
6 密度 |
7 光照 |
8 通风换气 |
9 疫病防控 |
10 小结 |
(4)鸡场饲料浪费原因及降低饲料成本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鸡场饲料浪费的原因 |
1.1 鸡饲料配合不恰当 |
1.2 饲喂方式不合理 |
1.3 饲料管理不当 |
2 减少饲料浪费的措施 |
2.1 饲喂优良品种 |
2.2 做好断喙工作 |
2.3 提供适宜的饲料 |
2.4 合理饲喂 |
2.5 加强管理 |
2.6 做好鸡群的保健工作 |
(5)浅析养鸡用药失败的七种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 预防用药不合理 |
2 药物质量问题 |
3 拌料不均匀 |
4 药物拮抗作用 |
5 忽视管理工作 |
6 饮水给药中的药物浓度不均匀 |
7 拌药后的饲料放置过久 |
(6)蛋鸡产蛋期的管理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环境管理 |
1.1 温度控制 |
1.2 湿度控制 |
1.3 通风换气 |
1.4 光照控制 |
1.5 密度控制 |
2 日常管理 |
2.1 观察鸡群 |
2.2 减少应激 |
2.3 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
2.4 保持环境卫生 |
2.5 做好生产记录 |
2.6 合理饲喂,减少饲料浪费 |
(7)建阳区山地生态养鸡的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鸡场建设 |
1.1 场址选择 |
1.2 地形地势 |
1.3 环境构建 |
2 饲养管理 |
2.1 品种选择 |
2.2 放牧管理 |
2.3 生态饲养 |
3 疾病防控 |
3.1 科学免疫与驱虫 |
3.2 严格消毒 |
3.3 清洁卫生 |
4 结语 |
(8)高山型“四化”鸡舍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鸡舍及配套设施设计 |
2 鸡舍“四化”特点 |
2.1 生活洁净化 |
2.2 采食层级化 |
2.3 捡蛋机械化 |
2.4 饮水自动化 |
3 小结 |
(9)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研究现状 |
(一)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 |
(二)喀斯特地区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的特点 |
(三)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 |
二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
(四)数据资料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
三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影响机理 |
(一)特色饲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影响机理 |
1 栽培管理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
2 加工方式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
(二)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机理 |
1 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 |
2 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 |
四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 |
(一)特色饲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与饲用价值评价 |
1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2 能值的评定 |
3 饲用价值评价 |
(二)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 |
1 饲用资源开发对于牛增重的影响 |
2 饲用资源开发对羊增重的影响 |
3 饲用资源开发对牛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
五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
(一)喀斯特地区现有成熟技术 |
1 种植管理技术 |
2 饲料化加工技术 |
3 牛羊舍饲技术 |
(二)喀斯特地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
1 牛羊食槽改良技术 |
2 牛羊圈舍优化技术 |
3 牛羊健康养殖技术 |
(三)技术应用示范与验证 |
1 示范点的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
3 示范点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
4 示范点规划设计与技术应用示范过程 |
5 示范点技术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
六 结论与讨论 |
1 主要结论 |
2 主要创新点 |
3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10)鸡喙生长规律及佩戴眼罩和断喙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1.1 鸡喙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 |
1.1.1 鸡喙的形态结构 |
1.1.2 鸡喙的化学成分 |
1.2 鸡喙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
1.2.1 鸡喙生长发育 |
1.2.2 鸡喙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
1.3 鸡喙的生物学功能 |
1.3.1 采食行为和饮水行为 |
1.3.2 啄斗行为 |
1.3.3 修饰行为 |
1.4 防啄装置和断喙对鸡喙生物学功能和生产的影响 |
1.4.1 防啄装置对鸡喙生物学功能和生产的影响 |
1.4.2 断喙对鸡喙生物学功能和生产的影响 |
1.5 RNA-seq技术及其在家禽研究中的应用 |
1.5.1 RNA-seq技术简介 |
1.5.2 RNA-seq技术在家禽研究中的应用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一章 鸡喙生长发育研究 |
1.1 引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2.3 生长曲线模型 |
1.2.4 统计分析 |
1.3 结果与分析 |
1.3.1 皖南三黄鸡上喙长生长发育 |
1.3.2 生长曲线数学模型拟合分析 |
1.3.3 皖南三黄鸡上喙长与体重的关系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鸡喙长转录组学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3 总RNA提取 |
2.2.4 cDNA文库构建 |
2.2.5 测序及数据处理 |
2.2.6 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测序数据质量情况 |
2.3.2 测序数据比对分析 |
2.3.3 基因表达量 |
2.3.4 差异表达基因鉴定 |
2.3.5 差异表达基因GO和 KEGG分析 |
2.3.6 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防啄眼罩对皖南三黄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动物分组与饲养管理 |
3.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2.3 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生长发育性能 |
3.3.2 上喙长 |
3.3.3 行为和行走步数 |
3.3.4 羽毛状况评分 |
3.3.5 肉用性能、内脏器官指数和肉品质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红外线断喙对皖南三黄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动物分组与饲养管理 |
4.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2.3 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生长发育性能 |
4.3.2 喙部特征和鸡喙角质层脱落情况 |
4.3.3 行为观察 |
4.3.4 羽毛状况评分 |
4.3.5 肉用性能、内脏器官指数和肉品质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断喙对817 肉鸡生产性能、喙长和行为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动物分组与饲养管理 |
5.2.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5.2.3 数据分析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生长发育性能 |
5.3.2 上喙长 |
5.3.3 行为观察 |
5.3.4 肉用性能、内脏器官指数和肉品质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红外线断喙雏鸡肝脏转录组学分析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动物与样本采集 |
6.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6.2.3 总RNA提取和cDNA文库构建 |
6.2.4 测序及数据处理 |
6.2.5 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测序数据质量情况 |
6.3.2 测序数据比对分析 |
6.3.3 基因表达量 |
6.3.4 差异表达基因鉴定 |
6.3.5 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 |
6.3.6 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 |
6.3.7 蛋白网络互作分析 |
6.3.8 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控制饲料浪费 提高养鸡效益(论文参考文献)
- [1]林下养鸡与疫病防治技术[J]. 缪得军. 兽医导刊, 2022(03)
- [2]林-草-鸡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技术要点[J]. 刘慧芳,刘华格,倪慧勇. 北方牧业, 2022(01)
- [3]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J]. 郭太雷,张习超,毛元群. 贵州畜牧兽医, 2021(06)
- [4]鸡场饲料浪费原因及降低饲料成本的措施[J]. 田美丽. 现代畜牧科技, 2021(10)
- [5]浅析养鸡用药失败的七种原因[J]. 林晓华,王应玉,丛龙秀. 山东畜牧兽医, 2021(09)
- [6]蛋鸡产蛋期的管理要点[J]. 尹生辉,王书朋,王玉杰,赵悦,张耀鹏. 今日畜牧兽医, 2021(08)
- [7]建阳区山地生态养鸡的技术要点[J]. 余章维. 中国动物保健, 2021(07)
- [8]高山型“四化”鸡舍设计[J]. 潘爱銮,杜金平,蔡传鹏,申杰,吴艳,蒲跃进,皮劲松,孙静,梁振华,张昊,黄涛. 湖北畜牧兽医, 2021(06)
- [9]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D]. 陈洋.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10]鸡喙生长规律及佩戴眼罩和断喙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D]. 李俊营. 安徽农业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