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青霉的寿命与坑、库消毒剂的筛选

柑桔青霉的寿命与坑、库消毒剂的筛选

一、柑橘青霉病菌的寿命与窖、库消毒剂的筛选(论文文献综述)

涂起红[1](2013)在《柑橘采后病害生防菌YS-1的筛选和YS-1粗提物的抑菌机理及性质研究》文中指出在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都种植有柑橘,其中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巴西以及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是全球第一大水果。中国的柑橘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首位,是柑橘第一大生产国。在生物技术研究方面,我国紧跟国际步伐,部分研究还处于领先水平。但在柑橘采后病害的防治研究方面,我国落后于美国、巴西、西班牙等国,原因主要是起步较晚,重视不够。所幸的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正在加强这方面的力量配备和研究开发力度,期望在未来几年会有所突破。本文以江西的两大特色柑橘品种--新余蜜橘和南丰蜜橘为试验材料,筛选到了对柑橘采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两大真菌性病害(青霉病和绿霉病)抑制作用强的微生物拮抗菌(命名为YS-1),并对其离体和活体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为了探讨菌株YS-1的发酵工艺,本文采用单因子和正交设计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菌株YS-1发酵产抗菌物质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为探索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条件,对菌株YS-1的发酵液预处理条件的选择以及该菌株的抗菌物质进行了理化特性的研究,以期为后续抗菌物质的分离纯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从分离、筛选着手,尝试了从不同途径,如土壤、果表、叶表及果实伤口处等分离菌株,采用离体初筛和活体复筛的方法,最终从金橘果表筛选到了一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YS-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16S rDNA及rpoB基因等多重鉴定,确定该菌株属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brasilensis),序列登录号为:JQ677085。2.通过研究菌株YS-1对柑橘青霉病菌和绿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发现离体平板上,菌株YS-1的菌悬液和上清液都对这两种病原菌表现出拮抗作用,且菌悬液对绿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好于上清液,而上清液表现出对青霉病菌有更好的抑制效果。在活体上菌株YS-1对青霉病菌的抑制效果,上清液的抑菌效果比菌悬液的要好,且两者之问有显着差异,上清液处理过的果实发病率仅为33.74%,病斑直径为4.71mm。3.抑菌机理研究试验发现,菌株YS-1的抑菌机理既可能与营养和空间的竟争有关,也与菌体抗生素的分泌有关,菌体本身也产生直接抑菌作用。通过对菌株YS-1抑菌谱的研究,发现其除了对柑橘青霉病原菌和绿霉病原菌表现出较强的拮抗作用外,对柑橘采后其它真菌性病害如柑橘炭疽病菌和柑橘酸腐病菌也有抑制作用,且对柑橘采后细菌性病害如柑橘溃疡病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对菌株YS-1产活性物质的生物效价进行了测定,得出计算生物效价的公式,并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拮抗菌YS-1产生物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最优条件参数。研究结果为:由抑菌圈计算生物效价的公式为Y=10(x+10.695)/8.904xn;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7.0%,酵母提取物2.5%,NaCl0.6%, MgSO40.2%, K2HPO40.2%;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30℃、发酵初始pH为6.0,培养时间为72h;确定了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酵母提取物。5.探讨了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本文通过采用加热法和调酸法对菌株YS-1的发酵液进行预处理,得出将发酵液的pH调为3.0进行调酸处理,80℃下加热处理15min为最佳预处理条件。6.对菌株YS-1的抗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进行了试验,推测该粗提物中的抑菌物质是一种极性较大的水溶性物质。7.本文还对菌株YS-1抗菌物质的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该物质能耐高温,耐酸及紫外照射,在121℃下灭菌20min, pH为3.0和紫外照射24h后抑菌活性均保持较好。对氯仿敏感,低温和常温下耐贮藏。说明菌株YS-1所产生的抗菌物质有较好的稳定性。

罗杨[2](2011)在《膜醭毕赤酵母对柑橘采后青绿霉病害的生物防治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柑橘是全球最重要的水果之一。青霉、绿霉病是柑橘果实最主要的采后真菌病害,是造成腐烂损失的重要原因。虽然化学杀菌剂可以有效的控制一部分微生物病害的发生,但它存在增强病原菌耐药性以及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等问题,所以人们一直寻找能够代替化学杀菌剂的控制病害的技术。利用拮抗酵母来防治采后微生物病害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柑橘果实(Citrus reticulata Banco)为试材,研究膜醭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aefaciens)对柑橘青绿霉病害的防治效果以及拮抗机制。主要讨论了膜醭毕赤酵母不同处理液、处理浓度、接种时间顺序对抑菌效果的影响以及酵母在果实伤口处的生长动态,并将酵母与一定浓度的外源化学物质进行复合,进一步考察酵母复合保鲜剂对柑橘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同时对可能的拮抗机制如竞争养分空间机制和诱导抗病性机制进行讨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离体条件下,无论是酵母与病原菌同孔或异孔生长,对青绿霉菌生长都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酵母与青绿霉病原菌间存在强烈的竞争关系,其抑菌机制可能是竞争养分空间机制。另外,平板上酵母菌菌落周围无抑菌圈的现象可以得出该酵母不能产生抑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即该酵母没有抗生机制和重寄生机制。(2)用1×108 CFU·mL-1的酵母悬浮液接种和浸泡柑橘果实的柑橘青绿霉病害发病率和病斑直径都小于对照,酵母浸泡处理果实的自然发病率也明显小于对照果实。这表明,P.membranaefaciens对柑橘青、绿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潜力,其抑菌机制可能与营养竞争以及诱导抗病性有关。(3)拮抗酵母的生防效果与拮抗菌液类型、处理浓度以及接种时间有关。用不同类型的酵母处理液处理柑橘果实,发现热杀死液利培养滤液基本不能抑制病害,反而加重病害。酵母细胞悬浮液和培养原液的控病效果较好,其中悬浮液的效果最优。酵母的拮抗效果与拮抗菌的浓度成正比,当悬浮液浓度为1×108 CFU·mL-1时,可以很好的控制青霉及绿霉病害。酵母先于病原菌24 h或者48 h接种,4d后可完全抑制青、绿霉病的发生。这进一步说明了酵母的抑制机制可能与营养竞争有关。(4)酵母能够在柑橘果实伤口处迅速定殖,快速增长,且能适应大幅度的环境温度变化而持续有效。在4℃和20℃下,拮抗酵母菌接种48 h以后可在果实的伤口处快速繁殖,酵母数量都分别增加4倍和11倍以上。这说明酵母具备作为商业生物保鲜剂进行开发的前提条件。(5)用酵母接种和浸泡处理柑橘果实都可以诱导果实抗病性的增强,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柑橘果实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或者植保素的合成实现的。酵母接种和浸泡处理柑橘果实后,柑橘果皮组织的总酚、类黄酮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几丁质酶(chitinase, CHI)和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 GLU)等酶的活性得到诱导提高。(6)用酵母接种和浸泡处理柑橘果实都可以诱导提高果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tmuase, 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 GR)的活性,同时诱导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2O2)、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 O2-)还原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和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AsA)含量的提高,但抑制了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的活性。这说明酵母所诱发的柑橘果实抗病反应中涉及活性氧水平的高低及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水平的变化。(7)将外源化学物质与酵母拮抗菌混合使用能够显着提高拮抗酵母菌对柑橘青绿霉病害的抑菌能力。同时,酵母液及酵母复合其他物质后的复合保鲜剂对柑橘果实贮藏品质都无不良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柑橘的成熟衰老,提高了贮藏品质。

罗丽[3](2010)在《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对柑橘意大利青霉抑菌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柑橘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研究的兴起,国内外已筛选出多株柑橘采后生防菌,但被实际生产应用的较少。其原因多是由于生防菌单独使用难以达到化学杀菌剂的效果。因此,迫切的需要对生防菌的拮抗机理进行研究,以针对性地对生防菌进行改良,提高其抑菌活性,指导开发应用。本实验以拮抗菌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eckera apiculata)(34-9)为材料,研究了它对柑橘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的防治效果,发现离体活体上它对柑橘意大利青霉(P. italicum)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接种拮抗菌和病原菌的时间先后有关。并从营养竞争、诱导抗性和分泌抑菌活性物质三方面初步研究了拮抗菌34-9对意大利青霉的抑菌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离体条件下用橘子汁模拟活体实验发现,单独培养病原菌24h,0.5%、5%、10%橘子汁中,孢子萌发率均能达到94%。与拮抗菌34-9共培养,孢子萌发率受到抑制,橘子汁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弱。0.5%、5%和10%橘子汁中,抑制率分别为80.9%、40.3%和4.3%。拮抗菌34-9在各浓度橘子汁中均大量繁殖,24 h后分别增加到1.70倍、6.25倍和32.5倍。将与拮抗菌34-9共培养的病原菌孢子转移至新鲜橘子汁中后,0.5%和5%橘子汁中孢子萌发率显着增加,10%橘子汁中孢子萌芽率无明显变化。活体上,向果实伤口添加外源维生素和氨基酸后,拮抗菌34-9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减弱,添加氨基酸的处理表现尤为明显。(2)拮抗菌34-9在一定程度上能诱导果实产生抗性,与处理时间长短和处理位点远近有关。拮抗菌34-9处理24 h,柑橘果实系统抗性无显着变化,48 h后抗性显着增强;距离拮抗菌34-9处理位点越近的部位系统抗性越强。拮抗菌34-9细胞能在48 h内刺激柑橘果实PPO、β-1,3-葡聚糖酶和PAL活性升高。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能诱导果实SOD、POD、CAT、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抑菌活性物质处理24 h后POD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1.8倍和1.2倍;处理48 h后SOD活性达最大值,为对照的1.4倍;48 h后,CAT活性维持在较对照高的水平。(3)粗提活性物质在离体、活体条件下对意大利青霉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离体条件下,对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75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10μL/mL。病原菌孢子用15μL/mL粗提活性物质处理后其质膜会发生破损,处理时间越长,破损得越多。处理2 h,约5%发生破损;4h后,增加到20%;6h后,又增加5%;8h时30%孢子破损。用5μL/mL和10μL/mL粗提活性物质处理柑橘果实,7d后其腐烂率比对照分别下降50%和89%。

闵晓芳[4](2007)在《柑橘采后致病青霉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霉菌是柑橘类水果采后主要致病菌,也可使多种果蔬腐烂。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引起柑橘采后腐烂的青霉菌为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与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 Sacc)两种,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本文对分离获得的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不同菌株间的形态学特征、致病力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了研究,以期为柑橘采后致病青霉的快速鉴定及其病害的及早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的鉴定本研究应用rDNA-ITS分子标记分析和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从不同产地分离获得的能引起柑橘贮藏期间腐烂的8株青霉菌(L、Q、PL、PQ、CL、CQ、PTY-1、PTY-2)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菌株PL与CL为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 Sacc),菌株L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link)thom),菌株Q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s Thom),PQ、CQ、PTY-1、PTY-2这4个菌株均为波兰青霉(Penicilliumpolonicum Thom)。2.青霉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青霉菌接种量与病害发生率呈正相关。分离到的8株柑橘致病青霉菌中,P.digitatum(PL、CL)对柑橘果实致病能力最强,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果实发病到全果腐烂只要7d~10d时间;其次为P.expansum(L);再次是P.polonicum(PQ、CQ、PTY-1、PTY-2);而P.chrysogenum(Q)的致病力最弱。伤口和带菌量是柑橘采后致病的关键因子。3.生物学特性1)同一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或不同菌株在同一培养基上培养,平均日生长速率、产孢量、菌落颜色以及菌落厚度有显着不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既有利于青霉菌菌丝体的良好生长,也有利于病原孢子的大量产生。2)青霉菌生长温度范围在5℃~35℃,菌丝体生长和孢子形成适宜温度为15℃~30℃,其中P.digitatum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P.chrysogenus和P.expansum菌丝体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均为25℃;P.polonicum均为20℃。对于同一青霉菌株来说,同一温度范围内,菌丝体生长快慢与产孢量基本成正比。3)光照条件对青霉菌菌丝体的生长和产孢能力的影响差异并不显着。4)青霉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碳源及有机氮、无机氮均可利用,其中P.digitatum、P.polonicum、P.expansum、P.chrysogenus最适碳源分别为葡萄糖、甘露醇、蔗糖、乳糖;最适氮源均为蛋白胨和酵母浸膏,硫酸铵和氯化铵会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5)致死温度测定试验表明:青霉菌P.digitatum与P.expansum致死温度在70℃左右。P.polonicum的4个菌株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并不显着,致死温度范围为75℃~85℃。6)随着紫外辐照时间的延长,青霉菌孢子致死率逐渐增加。相同紫外辐照条件下,青霉菌菌株间孢子致死率差异显着。经紫外辐照5min,8株青霉菌菌株的孢子致死率在40.00%~80.00%范围内,其中P.chrysogenum的抗紫外能力最强,辐照9min的孢子致死率仅为71.43%;P.expansum的抗紫外能力最弱,致死率高达90.00%;P.digitatum(PL与CL)致死率分别为88.00%,84.44%;P.polonicum紫外辐照9min,孢子致死率在85.00%左右,其4个不同菌株(PQ、CQ、PTY-1、PTY-2)间的抗紫外能力差异并不显着。7)采用7种常用的化学药剂进行药敏试验,其中20%咪鲜胺EC对四种青霉菌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松脂酸铜;而多菌灵、托布津等常用杀菌剂与保鲜剂2,4-D,单独使用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混用后反而会降低药效;对人体无毒害作用的碳酸氢钠或氯化钙在离体上基本无抑菌作用。

罗永兰,张志元[5](2000)在《柑橘青霉病菌的寿命与窖、库消毒剂的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柑橘青霉病菌的寿命与窖、库消毒剂的筛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柑橘青霉病菌的寿命与窖、库消毒剂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柑橘采后病害生防菌YS-1的筛选和YS-1粗提物的抑菌机理及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柑橘生产及采后病害发生状况
    1.2 柑橘采后青霉病和绿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1.2.1 青霉病和绿霉病的发病症状
        1.2.2 青霉病和绿霉病的发病规律
        1.2.3 青霉病和绿霉病的病害侵染途径及发病因素
        1.2.4 柑橘采后青霉病和绿霉病的防治研究现状
    1.3 柑橘采后青、绿霉病拮抗菌的筛选与应用研究进展
    1.4 类芽孢杆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1 类芽孢杆菌属的建立及共性
        1.4.2 类芽孢杆菌属的分离
        1.4.3 类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及抗菌作用机制
    1.5 微生物产抗菌物质的培养优化
        1.5.1 单因素试验法
        1.5.2 正交设计试验法
        1.5.3 均匀设计试验法
        1.5.4 响应面优化设计试验法
        1.5.5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
    1.6 抗菌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研究进展
    1.7 柑橘采后病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
    1.8 课题来源、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2章 柑橘采后青、绿霉病拮抗菌的分离与筛选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病原菌
        2.2.2 培养基及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2.4 菌株分离
        2.2.5 拮抗菌的筛选
        2.2.6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菌株分离结果
        2.3.2 离体筛选试验(初筛)
        2.3.3 活体筛选试验(复筛)
    2.4 本章小结
    2.5 讨论
第3章 拮抗菌YS-1的菌种鉴定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菌株
        3.2.2 试剂及主要仪器
        3.2.3 培养基
        3.2.4 菌体形态及培养特征
        3.2.5 菌株在LB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
        3.2.6 生理生化特征
        3.2.7 16SrDNA序列分析及rpoB基因序列分析
        3.2.8 系统发育树分析
        3.2.9 菌株鉴定结果验证实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形态及培养特征
        3.3.2 菌株在LB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
        3.3.3 生理生化特征
        3.3.4 16SrDNA序列分析
        3.3.5 rpoB基因序列分析
        3.3.6 鉴定结果验证
    3.4 本章小结
    3.5 讨论
第4章 菌株YS-1对柑橘青、绿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及抑菌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仪器
        4.2.2 培养基及试剂
        4.2.3 菌株培养及其各处理液的制备
        4.2.4 病原菌培养及孢子悬液的制备
        4.2.5 柑橘果实抑菌试验
        4.2.6 PDA平板拮抗试验
        4.2.7 拮抗菌YS-1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
        4.2.8 拮抗菌YS-1发酵上清液对不同病原菌的抑菌谱研究
        4.2.9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YS-1不同发酵处理液对柑橘采后青霉病的抑制效果
        4.3.2 拮抗菌YS-1对病原菌的抑菌机理研究
        4.3.3 拮抗菌YS-1所产抗菌物质的抑菌谱
    4.4 本章小结
    4.5 讨论
第5章 拮抗菌YS-1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培养基与培养条件优化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主要仪器
        5.2.2 试剂
        5.2.3 菌种
        5.2.4 培养基
        5.2.5 菌体培养
        5.2.6 生物效价的测定
        5.2.7 抑菌实验
        5.2.8 培养基优化
        5.2.9 培养条件优化
    5.3 结果与分析
        5.3.1 YS-1抗菌物质生物效价检测方法的测定结果
        5.3.2 菌株YS-1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优化
        5.3.3 菌株YS-1产抗菌物质的培养条件优化
    5.4 本章小结
    5.5 讨论
第6章 拮抗菌YS-1抗菌物质的理化特性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主要仪器
        6.2.2 培养基
        6.2.3 试剂
        6.2.4 拮抗菌及其发酵培养
        6.2.5 抗菌物质的溶解性试验
        6.2.6 抗菌物质的稳定性试验
        6.2.7 菌株YS-1发酵液预处理条件的选择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抗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测定结果
        6.3.2 抗菌物质的稳定性测定
        6.3.3 发酵液的预处理条件的选择
    6.4 本章小结
    6.5 讨论
第7章 本文的主要成果及后续设想研究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7.1.1 柑橘采后青、绿霉病生防菌的分离筛选
        7.1.2 生防菌YS-1的鉴定
        7.1.3 生防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7.1.4 菌株YS-1抑菌谱的研究
        7.1.5 菌株YS-1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
        7.1.6 菌株YS-1发酵液的预处理条件选择
        7.1.7 菌株YS-1抗菌物质的理化特性研究
    7.2 后续研究设想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的主要成果

(2)膜醭毕赤酵母对柑橘采后青绿霉病害的生物防治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采后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1.1.1 我国柑橘产业现状
        1.1.2 柑橘采后主要病害及侵染途径
        1.1.3 影响柑橘果实发病的因素
        1.1.4 柑橘采后病害主要防治措施
    1.2 酵母拮抗菌对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
        1.2.1 拮抗菌的特点及采后应用的意义
        1.2.2 酵母菌作为生防菌的提出
        1.2.3 酵母菌对果蔬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
        1.2.4 酵母菌的拮抗机制
        1.2.5 影响酵母拮抗菌生防效果的因素
        1.2.6 酵母拮抗菌生防效力的改良
    1.3 柑橘采后生物防治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1.3.1 采后生物防治的主要问题
        1.3.2 生物防治的发展前景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内容及预期成果
        1.4.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预期结果
第二章 膜醭毕赤酵母对柑橘青绿霉病害的抑制效果
    2.1 前言
    2.2 材料、设备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试验试剂
        2.2.3 试验仪器设备
        2.2.4 方法
        2.2.5 数据统计及图形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拮抗酵母的不同处理液对柑橘青绿霉病的拮抗效果
        2.3.2 拮抗酵母浓度对拮抗效果的影响
        2.3.3 拮抗酵母和病原菌接种时间对拮杭效果的影响
        2.3.4 酵母悬浮液接种处理对柑橘果实青绿霉病害的抑制效果
        2.3.5 酵母悬浮液浸泡处理对柑橘果实青绿霉病害的抑制效果
        2.3.6 酵母悬浮液浸泡处理对柑橘果实自然发病率的影响
        2.3.7 酵母菌在柑橘果实伤口处的生长动态
        2.3.8 In vitro实验
    2.4 小结
第三章 膜醭毕赤酵母对柑橘果实的诱导抗病性防御机制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样品处理及取样方法
        3.2.3 试验试剂
        3.2.4 试验仪器设备
        3.2.5 方法
        3.2.6 数据统计及图形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酵母处理对柑橘果皮总酚及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3.3.2 酵母处理对柑橘果皮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3.3.3 酵母处理对柑橘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3.3.4 酵母处理对柑橘果皮几丁质酶(CHI)和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膜醭毕赤酵母对柑橘果实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设备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样品处理及取样方法
        4.2.3 试验试剂
        4.2.4 试验仪器设备
        4.2.5 方法
        4.2.6 数据统计及图形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酵母处理对柑橘果皮超氧阴离子(O_2~-)含量的影响
        4.3.2 酵母处理对柑橘果皮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的影响
        4.3.3 酵母处理对柑橘果皮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4.3.4 酵母处理对柑橘果皮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
        4.3.5 酵母处理对柑橘果皮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抗坏血酸(ASA)含量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膜醭毕赤酵母及酵母复合保鲜剂对柑橘品质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设备与方法
        5.2.1 材料
        5.2.2 试验试剂
        5.2.3 试验仪器设备
        5.2.4 方法
        5.2.5 数据统计及图形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酵母与酵母复合保鲜剂处理对柑橘果实自然发病率的影响
        5.3.2 酵母与酵母复合保鲜剂处理对柑橘果实常见贮藏病害的影响
        5.3.3 酵母与酵母复合保鲜剂对柑橘果实品质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3)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对柑橘意大利青霉抑菌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柑橘产业状况
    1.2 柑橘采后主要病害
        1.2.1 柑橘采后损失及主要病害
        1.2.2 柑橘青霉病发病症状
        1.2.3 柑橘青霉病发病规律
    1.3 柑橘青霉病防治研究现状
        1.3.1 物理防治
        1.3.2 化学防治
        1.3.3 生物防治
    1.4 拮抗酵母菌作用机理的研究
        1.4.1 营养或空间竞争
        1.4.2 对病原菌的直接寄生作用
        1.4.3 诱导寄主产生抗性
        1.4.4 产生抗生性代谢物质
    1.5 课题来源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拮抗菌
    2.2 病原菌
    2.3 供试果实
    2.4 培养基
    2.5 拮抗菌34-9对柑橘意大利青霉作用
        2.5.1 离体条件下抑菌试验
        2.5.2 活体条件下抑菌试验
    2.6 营养竞争
        2.6.1 拮抗菌34-9和病原菌在离体条件下的营养竞争作用
        2.6.2 病原菌孢子活力检测
        2.6.3 拮抗菌34-9和病原菌在活体上的营养竞争作用
        2.6.3.1 不同外源营养物质对拮抗作用的影响
        2.6.3.2 不同浓度氨基酸溶液对拮抗作用的影响
    2.7 诱导抗性
        2.7.1 拮抗菌34-9对柑橘果实系统诱导抗性的评价试验
        2.7.1.1 处理不同时间对柑橘果实系统诱导抗性的评价
        2.7.1.2 不同距离处理对柑橘果实系统诱导抗性的评价
        2.7.2 拮抗菌34-9对柑橘果实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7.2.1 拮抗菌34-9对柑橘果实SOD活性的影响
        2.7.2.2 拮抗菌34-9对柑橘果实POD活性的影响
        2.7.2.3 拮抗菌34-9对柑橘果实CAT活性的影响
        2.7.2.4 拮抗菌34-9对柑橘果实PPO活性的影响
        2.7.2.5 拮抗菌34-9对柑橘果实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2.7.2.6 拮抗菌34-9对柑橘果实PAL活性的影响
    2.8 粗提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
        2.8.1 不同浓度粗提抑菌活性物质对病原孢子萌发的影响
        2.8.2 粗提抑菌活性物质对病原菌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的测定
        2.8.3 粗提抑菌活性物质对病原孢子质膜完整性(MI)的影响
        2.8.4 粗提抑菌活性物质在活体上的活性检测试验
        2.8.5 粗提抑菌活性物质对柑橘果实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9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拮抗菌34-9对柑橘意大利青霉菌的抑制作用
        3.1.1 离体条件下抑菌作用
        3.1.2 活体条件下抑菌作用
    3.2 营养竞争
        3.2.1 拮抗菌34-9和病原菌在离体条件下的营养竞争作用
        3.2.2 拮抗菌34-9和病原菌在活体上的营养竞争作用
    3.3 诱导抗性
        3.3.1 拮抗菌34-9对柑橘果实的系统诱导抗性
        3.3.2 拮抗菌34-9处理对柑橘果实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3.2.1 拮抗菌34-9对柑橘果实SOD活性的影响
        3.3.2.2 拮抗菌34-9对柑橘果实POD活性的影响
        3.3.2.3 拮抗菌34-9对柑橘果实CAT活性的影响
        3.3.2.4 拮抗菌34-9对柑橘果实PPO活性的影响
        3.3.2.5 拮抗菌34-9对柑橘果实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3.3.2.6 拮抗菌34-9对柑橘果实PAL活性的影响
    3.4 粗提活性物质的研究
        3.4.1 不同浓度粗提活性物质对病原孢子萌发的影响
        3.4.2 粗提活性物质对病原菌的MIC和MFC
        3.4.3 粗提活性物质对病原孢子质膜完整性(MI)的影响
        3.4.4 粗提活性物质在活体上的抑菌活性检测试验
        3.4.5 粗提活性物质对柑橘果实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4.5.1 粗提活性物质对柑橘果实SOD活性的影响
        3.4.5.2 粗提活性物质对柑橘果实POD活性的影响
        3.4.5.3 粗提活性物质对柑橘果实CAT活性的影响
        3.4.5.4 粗提活性物质对柑橘果实PPO活性的影响
        3.4.5.5 粗提活性物质对柑橘果实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3.4.5.6 粗提活性物质对柑橘果实PAL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拮抗菌34-9对柑橘意大利青霉菌的抑制作用
    4.2 拮抗菌34-9对柑橘意大利青霉菌的抑菌机理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图及说明

(4)柑橘采后致病青霉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我国柑橘产业发展现状
    1.2 柑橘采后病害概述
        1.2.1 病害发病症状
        1.2.2 病害的发病规律
        1.2.3 病原菌致病条件
        1.2.3.1 伤口
        1.2.3.2 温度与湿度
        1.2.3.3 寄主
        1.2.4 病原菌的鉴定
    1.3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1.4 病害防治技术
        1.4.1 化学防治技术
        1.4.2 物理控制技术
        1.4.3 生物防治技术
    1.5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目标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常用培养基
        2.1.2 仪器及试剂
        2.1.2.1 主要仪器
        2.1.2.2 主要试剂及药品
        2.1.3 供试果实
    2.2 试验方法
        2.2.1 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株的分离、纯化
        2.2.2 柑橘采后致病青霉的种类鉴定
        2.2.2.1 病原菌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
        2.2.2.2 致病青霉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2.3 青霉菌的致病性研究
        2.2.3.1 青霉菌的致病动态变化
        2.2.3.2 青霉菌不同接种量对柑橘致病力的影响
        2.2.3.3 致病青霉毒素的测定
        2.2.4 柑橘采后致病青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2.4.1 培养基种类对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丝体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
        2.2.4.2 光照对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丝体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
        2.2.4.3 温度对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丝体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
        2.2.4.4 不同氮源对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丝体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
        2.2.4.5 不同碳源对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丝体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
        2.2.4.6 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的测定
        2.2.4.7 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分生孢子抗紫外能力的测定
        2.2.4.8 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对常见化学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3.2 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的鉴定
        3.2.1 致病青霉的形态学鉴定
        3.2.2 致病青霉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3.2.3 致病青霉菌rDNA-ITS序列分析
        3.2.3.1 rDNA-ITS序列测定结果
        3.2.3.2 同源性比较及其发育关系分析
    3.3 青霉菌的致病性
        3.3.1 青霉菌株的致病动态变化
        3.3.2 青霉菌不同接种量对柑橘致病力的影响
        3.3.3 致病青霉菌毒素的测定
    3.4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3.4.1 培养基种类对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丝体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
        3.4.2 光照对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丝体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
        3.4.4 不同氮源对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丝体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
        3.4.5 不同碳源对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丝体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
        3.4.6 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的测定
        3.4.7 柑橘采后致病青霉菌分生孢子抗紫外能力的测定
        3.4.8 柑橘采后致病青霉对常见化学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4 讨论
    4.1 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4.2 病原菌的致病性
    4.3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4.3.1 温度
        4.3.2 营养条件
        4.3.3 致死极限温度
        4.3.4 抗紫外能力
        4.3.5 药剂敏感性
5 结论
    5.1 致病青霉的鉴定
    5.2 青霉菌的致病性
    5.3 青霉菌的生物学特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及说明

四、柑橘青霉病菌的寿命与窖、库消毒剂的筛选(论文参考文献)

  • [1]柑橘采后病害生防菌YS-1的筛选和YS-1粗提物的抑菌机理及性质研究[D]. 涂起红. 南昌大学, 2013(02)
  • [2]膜醭毕赤酵母对柑橘采后青绿霉病害的生物防治及机理研究[D]. 罗杨. 西南大学, 2011(09)
  • [3]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对柑橘意大利青霉抑菌机理的研究[D]. 罗丽.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4)
  • [4]柑橘采后致病青霉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 闵晓芳.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5]柑橘青霉病菌的寿命与窖、库消毒剂的筛选[J]. 罗永兰,张志元. 浙江柑桔, 2000(04)

标签:;  ;  ;  ;  

柑桔青霉的寿命与坑、库消毒剂的筛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