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

旅游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

一、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丽[1](2021)在《民俗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综述》文中认为对《文化遗产》《民族文学研究》《民族艺术》《民间文化论坛》《民族研究》《民俗研究》六种期刊创刊以来民俗资源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综述。从民俗资源的开发价值、民俗资源的开发模式、具体区域内民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具体类别民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及国外民俗资源保护与开发经验角度,探究民俗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状况,了解学术动态,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总结经验教训,实现民俗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平衡,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胡宏猛,侯玉霞[2](2021)在《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非遗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湖南勾蓝瑶洗泥节为例》文中提出非遗旅游是建立在非遗资源开发基础上的文化旅游消费形式,对实现非遗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勾蓝瑶洗泥节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梳理洗泥节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分析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冲突,并从传承人、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民间组织等利益主体视角出发,提出非遗保护性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促进洗泥节文化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多维协调发展。

蒋玉华,周珂[3](2021)在《文旅融合视角下呼伦贝尔民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俗文化遗产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旅游形式,较好地满足了旅游者"求知、求奇、求异、求新、求乐、寻根"等多层次的需求。本文以呼伦贝尔民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针对呼伦贝尔民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顺应呼伦贝尔民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路与对策,以期提高呼伦贝尔民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科学性和效率性,促进呼伦贝尔民俗文化旅游的平衡发展。

苏若溪,蒋峻涛,马航,杨希[4](2021)在《基于民俗资源的滨海渔村旅游策划与空间优化——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镇旺渔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民俗以其独特的人文特色,受到众多旅游者的喜爱。而我国目前的滨海渔村旅游普遍同质化严重,运营效果不佳,亟待发掘自身特色。本文以保留着独特疍民民俗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镇旺渔村为例,探讨滨海渔村依托民俗资源进行旅游策划与空间优化的路径。通过综合分析村内民俗特色与市场需求,筛选适合开发的民俗资源,提出由旅游功能布局、旅游路线组织及重点旅游项目组成的旅游策划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空间功能更新、线状空间营造及重要节点改造三个层面的空间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能够为国内滨海渔村在旅游开发中延续民俗特色,优化空间环境提供参考。

唐猛,陈来生,董炜华,李晓强,王海涛,翟丽华[5](2021)在《苏州民俗节庆旅游现状与发展策略》文中指出民俗节庆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分支,对有传统文化方面旅游需求的旅客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已经成为苏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潜在"爆点"。本文针对苏州市民俗节庆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苏州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杨正文[6](2021)在《民族村寨的文化遗产保护与资源开发风险》文中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村落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举国举措,使作为"遗产"主要承载体的乡村聚落成为社会各界凝视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发展文化产业被纳入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影响日益加深。民族地区其他资源相对贫乏,而民族村落因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及其景观,势必被推向开发的前沿。以西南地区民族村寨为例,几十年的实践表明,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干预措施,若举措失当反而会加速文化的变迁;村寨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无疑让一部分人实现脱贫乃至走向富裕,但它并非无污染、无风险的产业。旅游产业所具有的效应外部性、依赖性、季节性等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资源开发中如果未预设平衡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的机制,消除资源开发中形成的利益分配风险、文化权利受损风险、文化资源竞争风险以及文化政策风险等,就有可能演变为负面事件。势必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最终影响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崔海洋,卓雯君[7](2021)在《基于主客易位视角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民族村寨旅游经济形态的核心是一种体验型的经济和审美化的消费,它强调的是消费者对民族文化内涵的体验和特定文化品位的形成。旅游开发为少数民族村寨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人类物质形态的空间状态直接与社会形态的构成方式相关联,旅游开发加速了原居民的迁出与片区的改造升级,使该地块重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而过度的商业化必然导致民族村寨的主客易位。文章初步提出了旅游村落发展中的主客易位现象,并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阶段、理论基础、产生原因和风险因素进行了剖析,由此发现主客易位是影响民族村寨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双刃剑,因而必须高度重视伴随旅游主客易位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及空间负效应。作者因此提出通过旅游新业态创建路径、社会治理改良路径、文化资源保护路径和空间结构优化路径的对策建议,并倡导主客间进行更多非物化的平等交流,建立友好的主客关系。

林宇,周慧,胡倩[8](2021)在《生态文明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舞”旅游开发》文中指出"水族舞"作为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和文化品牌,对民俗旅游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探讨了生态文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关联性,分析了"水族舞"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让"水族舞"进景区,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建立传承人保护和传承机制以及加大"水族舞"旅游市场开发力度等旅游开发路径。

赵爱玲[9](2021)在《金秀瑶族自治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策略》文中研究指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当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本文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试图对金秀县瑶族民族文化特色进行梳理,着重分析金秀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有效措施来带动金秀县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

施媛媛,彭璐珞[10](2021)在《神圣性与物质性:民俗旅游开发与现代转型中的文化冲突》文中指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日益增长,民俗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节假日出行的选择,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得到开发和再开发。在此过程中,原生态民俗文化不可避免地与外来文化发生互动。然而,民俗文化包含风俗习惯、历史传统与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承载着当地居民的情感与认同,具有一定的神圣性;而旅游本身是一种商业与娱乐行为,属于物质性领域。本文将文化分域理论引入民俗旅游研究中,指出民俗旅游开发与改造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就是神圣性与物质性的矛盾,具体体现在旅游业的全球化发展模式中和游客与民俗地社区自身的需求冲突中。在旅游开发的实践中,旅游开发者和文化管理者需要权衡神圣性与物质性的矛盾,提高自身的文化敏感性,在开发过程中保持民俗文化活力的同时减少相应的冲突,并对居民和游客进行合理的引导。

二、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民俗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俗资源的开发价值
二、民俗资源的开发模式
三、具体区域民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一)基于传统村寨的保护与开发
    (二)基于古城古镇的保护与开发
    (三)基于区域文化特色的保护与开发
    (四)基于特定区域建设的保护与开发
四、具体类别民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一)传统手工艺类
    (二)民间信仰类
    (三)民间歌舞类
    (四)民间文学类
    (五)节庆活动类
五、国外民俗资源保护与开发经验
六、总结

(2)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非遗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湖南勾蓝瑶洗泥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设计
    (一)案例地简介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洗泥节的传承和旅游开发
    (一)洗泥节概况与文化事项
        1. 洗泥节概况
        2. 洗泥节文化事项
    (二)洗泥节保护性旅游活动内容及形式
        1. 洗泥节庆以实景舞台剧形式搬上舞台
        2. 洗泥节庆主题文化旅游活动
四、洗泥节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冲突
    (一)传承与开发的冲突
        1. 传统文化受冲击,传统意识逐渐淡化
        2. 文化传承后继乏人,传统文化面临失传
    (二)守旧与革新的冲突
        1. 产品形式单一,缺乏特色创意
        2. 管理经验不足,人才队伍匮乏
    (三)参与机制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1. 合作社用人不公平,村寨内部矛盾激化
        2. 排练时间成本高,利益分配不合理
五、洗泥节保护性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传承人:行使职责、收徒授艺
    (二)政府部门:建档立法、物资扶持
    (三)社区居民:激励学习、参与开发
    (四)旅游企业:创新产品、完善机制
    (五)社会组织:智力支持、产业融合

(3)文旅融合视角下呼伦贝尔民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呼伦贝尔民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情况
二、呼伦贝尔民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差异化不明显
    (三)知名度不高
    (四)传承人严重匮乏
三、呼伦贝尔民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思路及指导思想
四、呼伦贝尔民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保障措施
    (一)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
        1.原生民俗村落开发模式
        2.旅游者体验式开发模式
        3.动静结合短期展示开发模式
    (二)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深度挖掘民俗文化遗产内涵
    (四)创建民俗文化遗产品牌
    (五)培养和选拔民俗文化遗产传承人

(4)基于民俗资源的滨海渔村旅游策划与空间优化——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镇旺渔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相关基础研究及旺渔村民俗资源概况
    1.1 相关基础研究
        1.1.1 滨海渔村民俗资源的类型
        1.1.2 民俗资源开发典型案例经验与启示
    1.2 旺渔村民俗资源概况
2 旺渔村民俗资源的旅游开发
    2.1 尊重村内民俗特色
        2.1.1 民俗资源的原真状态分析
        2.1.2 民俗资源的观赏性与参与性分析
    2.2 适应旅游市场需求
        2.2.1 目标客源特征
        2.2.2 市场需求分析
    2.3 旅游开发构想
3 旺渔村旅游策划
    3.1 旅游功能布局
        3.1.1 现有产业与资源分布
        3.1.2 旅游功能区划分
    3.2 旅游路线组织
        3.2.1 非住宿类游线
        3.2.2 住宿类游线
    3.3 重点旅游项目策划
        3.3.1 渔村工坊项目
        3.3.2 船居餐宿项目
        3.3.3 渔歌观演项目
4 旺渔村空间优化
    4.1 依据旅游分区更新空间功能
        4.1.1 渔民生活区
        4.1.2 餐宿接待区
        4.1.3 民俗展示区
    4.2 依据旅游路线营造线状空间
        4.2.1 装卸交易海货的码头集市
        4.2.2 塑造趣味多样的滨海岸线
        4.2.3 彰显渔村风情的特色街巷
    4.3 依据重点旅游项目进行节点改造
        4.3.1 渔村工坊
        4.3.2 船居民宿
5 结语

(5)苏州民俗节庆旅游现状与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苏州市民俗节庆旅游发展现状
二苏州民俗节庆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潜力开发有限
    (二)知名度低,宣传策划不足
    (三)内容重复,新颖度不够
三苏州市民俗节庆旅游开发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特色性原则
    (二)保护性原则
    (三)文化性原则
四苏州民俗节庆旅游开发对策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加强市场开发,增加传播范围
    (三)多主体结合,加强传统民俗文化保护
    (四)增加投入,培养专业人才
五结语

(6)民族村寨的文化遗产保护与资源开发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种实践模式
    (一)村寨/露天博物馆(1)建设
    (二)“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与“土风计划”
    (三)生态博物馆的贵州模式
    (四)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
二民族村寨旅游的开发模式
    (一)遗产保护导向型开发的郎德模式
    (二)旅游发展导向型开发的桃坪模式
    (三)全景封闭式包租型开发的西江模式
        1. 村民新房修建热潮与政府推行景观保护行动的矛盾
        2. 对效益分享均衡、公平认识不同引发的矛盾
三民族村寨文化资源开发中要面对的几种关系
    (一)人与物的神圣关系
    (二)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三)公权与私权的关系
四民族村寨文化资源开发面临的风险
    (一)利益分配的风险
    (二)文化权利受损的风险
    (三)文化资源竞争的风险
    (四)文化政策的风险
结语

(7)基于主客易位视角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题研究的背景分析
二、主客易位的概念界定及发展阶段
    (一)主客易位的概念界定
    (二)主客易位的发展阶段
        1. 第一阶段:主客依附阶段
        2. 第二阶段:主客共享阶段
        3. 第三阶段:主客倒置阶段
        4. 第四阶段:主客换代阶段
三、民族村寨旅游主客易位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分层理论与主客易位
    (二)阶级分化理论与主客易位
    (三)乡村绅士化理论与主客易位
    (四)租差理论与主客易位
    (五)创造性破坏理论与主客易位
四、民族村寨旅游主客易位产生的原因
    (一)消费(需求)视角
        1. 先决条件:民族特色文化吸引
        2. 主体支撑:消费者价值观改变
        3. 驱动引擎:城市群体和房地产开发商资金流动
    (二)生产(供给)视角
        1. 利益驱动:旅游产业链拓宽引发的族群边缘化
        2. 战略导向: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的短视行为
        3. 法理纽带: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产权缺失
五、民族村寨旅游主客易位的风险分析
    (一)经济负效应:导致房地产泡沫
    (二)社会负效应:对人口结构的破坏
    (三)文化负效应:民族习俗的泛化
    (四)空间负效应:民族村寨的空间同质化
六、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路径探索
    (一)旅游新业态创建路径:通过旅游资源价值评估规避经济主体易位
    (二)社区治理改良路径:通过民族村寨产权社会化规避社会主体易位
    (三)文化资源保护路径:通过提高少数民族文化自觉来规避文化主体易位
    (四)空间结构优化路径:通过建立旅游命运共同体来规避空间主体易位

(8)生态文明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舞”旅游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动态
二、生态文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关联性
    (一)生态文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内涵
    (二)生态文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关系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三、“水族舞”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一)“水族舞”旅游开发的优势
        1.政策激励扶持
        2.地理地貌和区位优越
        3.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4.“水族舞”的独特魅力
    (二)“水族舞”旅游开发的劣势
        1.“水族舞”日渐消失
        2.“水族舞”文化渗透不足
        3.“水族舞”传承人青黄不接
    (三)“水族舞”旅游开发的机会
        1.政府重视与支持
        2.市场需求日渐旺盛
    (四)“水族舞”旅游开发的威胁
        1.周边竞争激烈
        2.商业氛围过浓
四、“水族舞”旅游开发的路径
    (一)“水族舞”进景区
    (二)整合区域优势资源
    (三)建立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
    (四)持续拓展“水族舞”旅游市场开发
五、结语

(9)金秀瑶族自治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金秀瑶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一)金秀民俗文化资源的地位
    (二)金秀民俗文化资源的类型
        1精神民俗旅游资源
        2物质民俗旅游资源
        3社会民俗旅游资源
        4其他民俗旅游资源
二金秀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一)文化资源普查不彻底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三)旅游产品优势不突出
    (四)本土文化保护不充分
    (五)居民利益协调不到位
三金秀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
    (一)全面进行文化资源普查
    (二)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三)重点培养旅游优势产品
        1挖掘本土文化内涵与特色
        2提升游客参与性与体验感
        3大力规划与整合旅游线路
    (四)充分保护本土文化资源
    (五)全面有效协调居民利益
四结语

(10)神圣性与物质性:民俗旅游开发与现代转型中的文化冲突(论文提纲范文)

一、 文化的神圣性与物质性
二、 民俗旅游开发中的文化冲突
    (一) 旅游行业全球本土化发展的矛盾: 多样性与单一性
    (二) 游客需求的内在矛盾: 真实性与现实性
    (三) 民俗地社区需求的矛盾:传统性与现代性
三、 民俗旅游开发与改造刍议
    (一) 提高开发者和管理者的文化敏感性
    (二) 提高本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三) 提高民俗地居民的开放性和认知灵活性,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四) 平衡真实性与商业性,有意识地进行“逆营销”和“反迎合”
四、 结 语

四、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民俗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 张丽. 职大学报, 2021(06)
  • [2]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非遗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湖南勾蓝瑶洗泥节为例[J]. 胡宏猛,侯玉霞.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 2021(04)
  • [3]文旅融合视角下呼伦贝尔民俗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路径研究[J]. 蒋玉华,周珂.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05)
  • [4]基于民俗资源的滨海渔村旅游策划与空间优化——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镇旺渔村为例[A]. 苏若溪,蒋峻涛,马航,杨希.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乡村规划), 2021
  • [5]苏州民俗节庆旅游现状与发展策略[J]. 唐猛,陈来生,董炜华,李晓强,王海涛,翟丽华. 当代旅游, 2021(25)
  • [6]民族村寨的文化遗产保护与资源开发风险[J]. 杨正文. 遗产, 2021(01)
  • [7]基于主客易位视角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路径研究[J]. 崔海洋,卓雯君. 贵州民族研究, 2021(04)
  • [8]生态文明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舞”旅游开发[J]. 林宇,周慧,胡倩. 开发研究, 2021(04)
  • [9]金秀瑶族自治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策略[J]. 赵爱玲. 当代旅游, 2021(21)
  • [10]神圣性与物质性:民俗旅游开发与现代转型中的文化冲突[J]. 施媛媛,彭璐珞.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标签:;  ;  ;  ;  

旅游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