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制造策略下CAPP与车间规划集成设计技术

敏捷制造策略下CAPP与车间规划集成设计技术

一、敏捷制造策略下CAPP与车间作业计划集成设计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娄高翔[1](2021)在《云制造环境下面向过程的生产调度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深化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形成了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典型代表,云制造已成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云制造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在调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学位论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流程,探索云制造环境下面向过程的生产调度问题。通过对云制造环境下生产任务分解、企业间生产调度、车间级调度等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建立了一套调度优化框架,以满足云环境下整个生产流程的调度需求。具体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从云制造关键技术和云制造调度特性出发,结合云环境下调度的属性构建了云环境下面向过程的生产调度优化系统,并对所建立的优化系统中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逐一研究。针对云制造任务分解问题,建立了云制造任务分解优化模型,将BOSS树的思想引入到云环境下生产调度的任务分解环节中,提出了基于BOSS树的任务分解优化算法。首先,研究了云制造任务的相关度量方法;其次,基于云制造任务分解原则,建立了考虑云制造任务内交互关系的分解优化模型;再次,根据BOSS树思想,提出了包含生产任务全生命周期的任务分解优化算法,并通过启发式规则对算法进行优化,有效解决了云制造任务分解和服务任务匹配的脱节问题;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针对云制造环境下企业间生产调度问题,建立了企业间生产调度数学模型,在考虑多个目标的情况下,提出了基于拥挤度的带精英策略非支配排序的改进遗传算法(NSGA-II)。首先,对跨企业生产模式进行了分析;其次,建立了云制造环境下企业间调度的数学模型;再次,设计了多层二维矩阵分级编码,并对NSGA-II算法进行了基于拥挤度的自适应进化策略改进;最后,通过实例研究验证了改进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针对车间层的生产,将同时生产云任务和本地任务的车间调度问题和仅生产云任务的车间调度问题分别进行研究。对同时生产云任务和本地任务的车间:首先,分析了该生产模式中遇到的混合车间任务调度问题并建模;其次,对比了差分进化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特点,将遗传算法有效处理离散变量及差分进化算法有效处理连续变量的优点融合,并根据生产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的混合遗传算法;最后,通过实例检验了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仅生产云任务的车间:首先,根据生产问题建立了以最小总完成时间为目标的混流车间调度模型;其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合免疫克隆选择遗传算法,重新构造了算法的抗原识别、抗体编码和解码的过程,重新构造了亲和度函数,并对算法中的抗体群进行克隆、变异、交叉和选择等混合操作,最后,用两个仿真实验验证了新算法的可靠性。根据本文提出的云制造环境下的调度优化系统,对系统开发环境、Matlab程序集成、数据服务过程等进行了相关研究,结合云任务分解、企业间调度、车间调度三个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结果,对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原型系统初步开发。

张耿[2](2018)在《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日趋多样性、个性化的产品制造需求,制造业呈现的信息化、服务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对现代生产过程中制造资源的互联化、业务流程的协同化、参与主体的自主化、制造模式的服务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随着云计算、工业物联网、信息物理系统等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智能制造模式(如云制造、物联制造、社群化制造等)应运而生,并迅速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届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研究主要针对传统制造系统中静态优化模型和方法的研究,较少对底层制造资源服务主动感知、动态优化配置等核心关键方法深入探索。为此,本研究针对资源服务的透明化感知、自主式优化配置需求,将工业物联技术引入传统制造系统,形成底层制造资源端生产信息的主动感知,以研究“智能制造服务的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方法”为突破口,构建了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方法的体系架构和运行逻辑,并对制造资源实时信息的主动感知与集成、制造资源服务化封装与云端化接入、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方法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为促进智能制造系统向敏捷化、服务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一种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参考。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描述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相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的体系架构,论述了各参与主体间的协同工作逻辑以及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的运作逻辑,并提取了支撑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的三个关键技术。其次,针对生产企业对实时、透明制造资源信息主动感知与集成的需求,研究了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制造资源实时信息主动感知与集成架构,阐述了该架构的关键组成部分,设计了实时制造信息的集成服务,以实现多相异构系统与制造执行过程的信息交互,并利用所构建的应用场景对制造资源实时信息的跟踪与追溯进行了说明。第三,针对新型智能制造模式对制造资源高度共享、实时访问的需求,从底层制造设备入手,提出了一种加工设备的服务化封装与云端化接入模型,论述了该模型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从而使得加工设备的制造能力能被主动感知,并能以一种松散耦合和即插即用的方式接入到制造云平台,为海量制造资源的云端化接入、主动发现、优化配置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第四,针对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的自主式优化配置需求,以保持企业的灵活性和可持续竞争力为目标,将制造服务提供方的自主决策权考虑到优化过程中,构建了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的分布式模型,采用新兴的分布式协同优化方法—增广拉格朗日协同优化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引入了选择单元,以实现具有竞争关系的制造服务链的优化选择,从而为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的柔性、高效、自主式优化配置过程提供决策支持。第五,针对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的自主式优化配置需求,以保持车间制造资源的智能化、自主性为目标,将制造单元与加工设备的自组织、自决策能力考虑到优化过程中,构建了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的分布式模型,采用目标层解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引入了选择元素,以实现具有竞争关系的智能制造单元的优化选择,从而为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的柔性、高效、自主式优化配置过程提供决策支持。最后,通过工业案例对所述的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开发了适用于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的仿真系统,并从制造服务优化配置各个参与主体的角度阐述了系统的相关功能模块,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宋勇[3](2018)在《BFJG公司制造执行系统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制造执行系统(MES)作为信息传递的枢纽,在生产型企业内部对信息传递和互相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公司的生产过程。如果这样一个信息系统缺失,必将使得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也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企业进行MES项目改进则变得尤为重要。MES项目有着投入资金量大,建设时间跨度长的特点,且一个项目是否能发挥作用未知,因此要防范财务风险,对其财务和其效益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在项目实施前将其充分研究。在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投资决策分析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下,本文详尽地分析和研究了项目设立的背景,进行研究的目的,项目落实后发挥的作用以及对企业带来的效益,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论文在分析MES系统建设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当前流行理论与国内外可行性研究和分析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方法,在报告和论证中引入了更加理性和全面的分析。最后以此例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管理进行了检验。本文对公司MES建设项目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供了解决可行性研究问题较为全面、系统的方法,总结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可行性管理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国企业MES系统建设领域的发展。

薛立功[4](2011)在《基于多智能体的数字制造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信息化是各行各业发展的趋势,制造业也不例外。制造业的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制造过程数字化、制造管理数字化、咨询服务数字化等,即数字制造。数字制造目前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将地域不同、功能各异、形形色色的构件有机的结合在一个平台上来。多智能体理论(Multi-Agent System, MAS)引入数字制造领域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可能。本文专注于基于多智能体的在分布式环境下的协同数字制造理论与关键技术。应用新的方法,算法,理论与结构在数字制造的重要环节并构建和实现了基于多智能数字制造软件平台。只要内容如下:(1)对基于Agent和多媒体技术的协同设计与冲突消解策略进行了研究。将多智能体技术应用于协同设计,构建了一个协同设计的软件平台MICAD (Multi Agent Intelligent Computer Aided Designing);在MICAD平台上集成了多媒体音视频技术,解决了以往系统中视频会议与协同设计系统分离,难以实时反应协同环境的变化等问题;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协同设计中Agent的冲突类型,构造了一种冲突消解系统模型,在此模型中构造了多个功能Agent对多个设计Agent发出的协调请求进行处理,该模型根据冲突的特征将其归类并分别找到合适的冲突消解方案,对未能找到匹配方案的难以消除的复杂冲突,可以使用MICAD平台集成的多媒体系统,采用人工通过音视频协商的策略来解决。(2)研究了CAPP (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的发展及相关理论以及如何将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结合多智能体技术在CAPP系统中实现,并设计实现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CAPP系统。(3)对制造车间生产的控制方式、组织结构、竞争与协作进行了研究。将多智能体技术应用于优化车间调度的蜂群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多Agent技术的制造车间生产调度模型,并基于JADE (Java Agent Devloping Enviroment)开发平台具体地设计实现了制造车间调度系统。(4)在Fusion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一种新的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方法O-AOP (Object-Agent Oriented Programming)。应用O-AOP,实现了虚拟车间系统,对虚拟车间系统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给出了系统的详细结构。虚拟车间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生产计划排产、生产资源动态重组和生产状况实时监控。

李新宇[5](2009)在《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问题的求解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艺规划和车间调度是制造系统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在传统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工艺规划和车间调度作为各自独立的系统,分别对两者进行独立的研究,对它们的集成研究还不够。然而事实上,如果把工艺规划和车间调度系统进行集成可以较好地提高制造系统的工作效率。所以,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IPPS)问题是最困难的NP-Complete组合优化问题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少求解该问题的方法,但是至今最好的算法仍很难有效地的求解该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研究IPPS问题,探索该问题在不同条件下高效的求解方法。首先,本文深入研究了IPPS优化模型:基于作业车间调度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提出了IPPS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集成优化策略对IPPS问题进行求解,该策略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然后,根据提出的集成优化策略,分别对各部分进行详细研究:一、深入研究了遗传算法在柔性工艺规划问题中的应用。提出了针对柔性工艺规划问题的多部分编码方式,这更有利于算法算子的操作;并提出了新的交叉方法,避免了非法解的产生,提高了求解效率;针对编码特点,设计了相应的变异算子。使用实例对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了测试,并与其它算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编码方法和操作算子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二、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改进遗传算法求解IPPS问题。基于以上的集成优化策略,提出了改进遗传算法求解IPPS问题的流程,在该流程中:车间调度问题的染色体编码采用基于工序的编码,采用活动调度的解码方式;结合问题本身特点设计了车间调度问题的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使用基准实例测试改进的遗传算法,并与其它算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研究表明单一算法较难解决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几种优化算法的合理混合能提供更强大的搜索能力。本文将具有较强全局搜索能力的遗传算法和具有较强局部搜索能力的禁忌搜索算法有机结合,提出了求解IPPS问题的混合优化算法。该算法能较好地平衡其集中搜索和分散搜索的能力,弥补了单一算法各自的缺点。针对IPPS问题的特点,选取并改进了相应的邻域结构。采用基准实例测试提出的混合算法,并与其它算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了混合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多目标问题普遍存在。在现阶段,对IPPS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单目标问题上。本文在对单目标IPPS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多目标IPPS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的求解方法来对多目标IPPS问题进行研究,然后采用实例测试提出的求解算法,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传统上,针对IPPS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静态环境下,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随机的和不确定的干扰因素。静态IPPS的结果很难适应实际生产的需要,有必要对已有的结果根据这些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本文结合实际生产的需求对动态环境下的IPPS问题进行了研究,是传统IPPS问题的一种扩展。结合动态调度的己有研究成果以及前面提出的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动态调度策略。然后对以上提出的策略进行仿真测试,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结合以上理论研究成果和工程实例,设计开发了IPPS原型系统。该原型系统利用提出的方法对柔性工艺规划问题和IPPS问题进行优化。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鞠全勇[6](2007)在《智能制造系统生产计划与车间调度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智能制造系统的生产计划和车间优化调度问题,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根据生命科学中免疫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将免疫计算和改进的遗传算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用于车间调度的免疫遗传算法。针对作业车间调度问题,设计了免疫遗传计算中疫苗的提取和接种方法,通过作业车间调度十个典型标准问题验证,文中所述免疫遗传算法可行,较现有免疫算法、一般遗传算法及一些传统优化设计方法在收敛效率和准确性等方面有很大改进与提高。在研究双资源、多工艺路线作业车间调度的基础上,从实际作业车间调度系统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的情况出发,建立了模糊调度的数学模型。基于模糊理论和自适应原理,对算法中初始种群的构造、适应度计算、模糊遗传操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最小完工时间和平均满意度最大为优化目标,应用改进的模糊遗传算法,求解出最优调度工序。提出了面向车间调度的动态、分布式工艺计划与车间调度集成模型,深入构建、研究了集成模型的层次结构。将工艺计划与基于周期和事件驱动的动态优化调度有机地相结合,使集成系统能适应连续加工过程中复杂的环境变化并高效地完成实时处理,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工序大范围的重新设计。把二倍体混合遗传算法引入动态车间优化调度运算,从而使集成模型中动态生产调度与控制功能得以实现。实例验证了集成系统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了批量生产中以生产周期、最大提前/最大拖后时间、生产成本、以及设备利用率指标:机床总负荷和机床最大负荷为调度目标的柔性作业车间优化调度问题。提出了批量生产优化调度策略。建立了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结合多种群粒子群搜索与遗传算法的优点提出了具有倾向性粒子群搜索的多种群混合算法,以提高搜索效率和搜索质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较目前国内外现有方法更为有效和合理。本课题的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产品创新的先进制造技术中的若干基础性研究”(项目编号:59990470)的支持,课题的研究已经通过国防科工委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整个研究成果属于国际先进水平,根据查新报告,其中多工艺多资源的动态优化生产调度技术属于国际首创”。

吴宪忠[7](2007)在《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企业用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投资越来越多,其信息化建设日益成为一个投资大、历时长的浩大工程。企业信息化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如果不从战略上规划好,不仅会造成信息系统建设的直接经济损失,由此引起的企业运营方面的间接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因此,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技术经济学、经济计量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展开探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和建设模式的研究现状。然后,从价值链的相关理论、技术选择的相关理论和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入手,在分析信息化与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关联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的增值机制、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选择的原则与方法、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选择的指标体系以及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价值度量的方法等问题。其次,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外两方面,提出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思路。这是本论文的核心内容。从企业内部要解决“信息孤岛”这样的问题入手,提出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集成的基本思路。换言之,从制造业企业内部信息集成的角度,提出用物料清单BOM作为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集成框架,从而实现由企业信息门户到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再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信息集成,最终帮助制造业企业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从制造业企业外部信息集成的角度,提出制造业企业要实现外部与合作伙伴、供应商或客户的外部资源整合,从设计、生产、车间和商务四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出了其实现企业外部信息集成的思路:针对协同设计环节,提出了制造业企业为进行协同产品开发可以采用的集中结构及信息系统集成的联邦式结构;针对协同生产环节,分析了制造业企业为将与协同生产过程相关的业务数据进行存储的数据库系统集成原理,分析了在实现生产过程中数据集成时的数据模式转换这一关键问题;针对协同车间环节,分析了信息系统在车间环节集成的体系框架和相关的功能模型;针对协同商务环节,提出了基于规则的协同商务信息集成模式和相关的集成结构。最后,本文在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和建设模式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对策。

郭米娜[8](2005)在《车间快速响应制造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高技术武器装备多品种、小批量发展为背景,研究与之相适应的车间快速制造技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首先,建立了车间生产制造周期模型,探讨了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实现车间快速响应制造的技术途径,据此建立了车间快速响应制造系统功能体系结构,并分析了各支撑功能之间的系统集成方式和方法。其次,提出了闭环工艺规划的思想,建立了面向快速响应制造工艺规划的功能信息模型。详细阐述了从零件-设备成组优化提高装备制造快速性的方法。并提出了制造资源的配置算法。第三,总结了可重组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阐述了机床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提出了机床及其控制软件的重组算法。第四,提出了基于快速响应制造的车间控制系统结构,建立了动态制造资源模型,说明了动态车间作业计划的制定和优化方法,建立了车间控制器的分级控制与决策模型。最后,应用上述研究成果,建立和开发了计算机辅助车间快速响应制造系统。

卓炜[9](2005)在《面向机械行业的ERP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论文研究在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及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建立面向敏捷制造的功能要求、以动态业务流程为目标的可重构 ERP 系统。论文着重研究了系统仿真建模、系统框架、系统集成、系统实施方法论等关键技术,最后应用在一个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工程中。 论文从企业模型的基本概念着手,比较了 CIM-OSA、GRAI 等参考模型,提出了以企业模型层次结构为基础的集参考模型、建模方法、实施方法等三部分组成的ERP 仿真建模方法论,从而为建立行业 ERP 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以 Petri 网定义的基于经营知识规则的业务流程优化,提出了动态可重构 ERP 系统框架,对 ERP 系统的对象层次、运行机制、可重构策略、构件库、动态建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此外,论文表述了基本对象信息和主要功能流程图。 为了满足企业全局信息化的需要,研究了 PDM 与 3C 的集成、以企业数据流为基础的 MES 与 ERP 集成、以产品结构为基础的基于工作流的 PDM 与 ERP 集成,讨论了 ERP 与电子商务整合。实现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信息集成、功能集成、过程集成,达到了企业集成目的。 论文最后部分对一个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工程作了全面阐述,着重叙述了面向机械行业 ERP 实施、BPR 过程、实施评价及业务流程的持续改进等。

孙浩[10](2004)在《基于PDM集成化的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初,泰勒倡导的“科学管理”开创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时代。随着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在制造企业的应用,许多与企业生产管理实践活动相关联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这些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专业人员和企业领导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找出业务流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企业的各个部门将关于员工活动和知识的大量数据按照不同的功能保存在相互隔离的系统中。这样,就可以在执行层建立一个战略信息库和知识库,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了解企业过程的运作情况和可能产生的结果。从不同部门采集到的表面上毫无关系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转变成在某个时间段中有很高参考价值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运用,可使企业变得更加透明,可以在任何时候了解其想知道的任何信息。企业负责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要的决策和制定重要的规划,而不必依靠拍脑袋估计和推测行事。能够尽早地发现并排除制造过程中存在的隐患。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中安装了越来越多的不同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从而引起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这些众多的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庞大的数据流、这些数据过程缺乏透明性以及这些管理信息系统相互之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产生的数据无法进行共享。这些负面作用使得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容易发生混乱,工作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制造企业中由于各种信息处理孤岛所造成的庞大的数据流、数据和过程透明性以及系统集成不充分等问题,很多企业引入了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它是一个将所有单元系统的数据和过程完整的集成在一起的,真正意义上的集成信息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 PDM技术建立在网络和数据库基础上,将计算机在产品设计、分析、制造、工艺规划和质量管理等方面应用产生的信息孤岛集成在一起,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解决了CAD/CAM深化应用的瓶颈问题,架构在PDM集成平台上的CAD/CAPP/CAM系统都可以从PDM中提取各自所需的信息,再把结果放回PDM中,真正实现了3C的集成,所以PDM是CAD/CAPP/CAM的集成平台;作为CIMS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生产管理系统中的许多信息来自CAD/CAPP/CAM系统,通过PDM系统可以及时地把相关信息传递到生产管理系统中,生产管理系统产生的信息也是通过PDM传递给CAD/CAPP/CAM的,在这种方式下,生产管理系统所需要的产品设计信息、产品工艺信息和产品结构信息都从PDM共享数据库中获得。生产管理系统产生的生产规划结果的数据和文档都保存到PDM共享数据库中,具体存储方式如下:生产规划文件作为一个整体存储在PDM电子仓库中,生产规划文件同时包含了零部件的加工时间和工序之间的制约关系等信息。该文件与对应CAD/CAPP/CAM文件相关联,作为一个整体,与对应的产品CAD文档和CAPP文档一起经历文档版本管理和生命周期管理。生产管理系统生成的物料需求、资金需求、零部件的加工时间等企业中其他应用软件系统需要的数据,它们以关系<WP=70>数据的形式存储在PDM数据库中,并以唯一的索引与对应的生产规划文档相联系,以方便系统查询和被其他集成应用系统所读取。生产规划文档特有的属性信息也保存在PDM数据库中。 生产管理系统可划分为基本资料维护、产品计划模块和物料需求模块。其中核心部分是产品计划模块,它包括了产品流程表、产品作业计划以及其他的一些派生计划。产品流程表的生成是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是根据工艺信息生成的整个产品或整件的网络计划,产品流程表中的开工和完工时间为下一步的产品计划的制订起到参考和指导作用。产品作业计划是将已经做完网络计划的产品进行投产计划,它是从已生成的产品流程表中选出的需投产的产品或整件,参考最早和最迟时间,由用户给出完工日期,按倒序法推出该产品下所有零部件的实际开工和完工日期。由产品作业计划可以派生出外购需求计划、外协需求计划、原材料需求计划、自制件计划等。 作者在对生产管理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和设计的基础上,对实现生产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做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实现算法。系统的设计基于流行的B/S结构,客户端使用浏览器,所有的业务处理都放在服务端,客户提交请求,服务器运算后返回运算结果。使用典型的三层体系结构,把表示逻辑、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取逻辑隔离开来,降低了组件之间的耦合性,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在系统的开发工作中采用了新的布局管理器,使得客户端的开发工作变得简单容易,减小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客户端的开发工作同时采用了MVC模式,它通过建立一个“订购/通知”协议来分离视图和数据模型,视图必须保证它正确地反映数据模型,一旦模型的数据发生变化,模型通知相关的视图,视图刷新自己,将模型的变化正确表现出来。这种方法使得多个视图共享一个模型中的数据,一旦模型中的数据被用户更改,多个视图都可以得到更新,另外,也不必把同一数据在内存中加载多次。 由于该生产管理系统是一个在PDM集成框架下的一个简单系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功能模块都被简化了,例如MRPⅡ中的粗能力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被能力平衡简单的代替了。还有很多功能模块在本系统中尚未得到体现

二、敏捷制造策略下CAPP与车间作业计划集成设计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敏捷制造策略下CAPP与车间作业计划集成设计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云制造环境下面向过程的生产调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云制造的产生背景
        1.2.1 制造模式的发展趋势
        1.2.2 云制造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4.1 云制造体系研究现状
        1.4.2 云制造调度研究现状
        1.4.3 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思路及内容
第二章 云环境下面向过程的生产调度系统优化框架
    2.1 引言
    2.2 PoPS-CMfg的理论支撑
        2.2.1 云制造的关键技术
        2.2.2 云制造调度特征
        2.2.3 云制造调度分类
    2.3 PoPS-CMfg的总体框架
        2.3.1 云制造的体系架构
        2.3.2 PoPS-CMfg框架模型
    2.4 PoPS-CMfg的关键技术
        2.4.1 任务分解与处理
        2.4.2 企业间生产调度
        2.4.3 车间级生产调度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BOSS树的云制造任务分解问题研究
    3.1 引言
    3.2 BOSS树及云制造任务
        3.2.1 BOSS树思想
        3.2.2 云制造任务
    3.3 云制造任务的分解优化模型
        3.3.1 云制造任务分解原则
        3.3.2 云任务交互关系分析
        3.3.3 云制造任务度量方法
        3.3.4 云制造任务与云制造服务描述
        3.3.5 基于BOSS树的任务分解优化算法
    3.4 实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云制造环境下企业间生产调度问题研究
    4.1 引言
    4.2 云制造环境下企业间生产模式分析
    4.3 云制造环境下企业间生产调度模型
        4.3.1 问题描述
        4.3.2 目标函数
        4.3.3 约束条件
    4.4 改进的自适应NSGA-II算法
        4.4.1 编码设计
        4.4.2 传统NSGA-II算法
        4.4.3 基于拥挤度的自适应进化策略
    4.5 实例验证与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云制造环境下车间层调度问题研究
    5.1 引言
    5.2 混合生产任务下的车间调度问题研究
        5.2.1 问题描述
        5.2.2 模型建立
        5.2.3 基于差分进化的混合遗传算法
        5.2.4 实例验证
    5.3 云制造任务下的车间调度问题研究
        5.3.1 云任务下的混流车间调度问题
        5.3.2 混流车间调度数学模型
        5.3.3 改进的混合免疫克隆选择遗传算法
        5.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云制造环境下调度系统开发研究
    6.1 引言
    6.2 PoPS-CMfg的体系架构
    6.3 PoPS-CMfg系统开发设计
        6.3.1 PoPS-CMfg系统开发环境
        6.3.2 ASP.NET下集成Matlab动态链接库
        6.3.3 PoPS-CMfg系统数据服务过程
        6.3.4 PoPS-CMfg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4 PoPS-CMfg原型系统验证
    6.5 本章小结
结论
    研究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业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应用研究现状
        1.2.2 先进制造模式研究现状
        1.2.3 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体系架构
    2.1 引言
    2.2 基本概念描述
        2.2.1 资源服务方面
        2.2.2 参与主体方面
    2.3 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模型及运作逻辑
        2.3.1 参与主体的协同工作逻辑
        2.3.2 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模型
        2.3.3 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的运作逻辑
    2.4 关键技术
        2.4.1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制造资源实时信息主动感知与集成
        2.4.2 实时信息驱动的制造资源服务化封装与云端化接入
        2.4.3 分布式协同策略驱动的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制造资源实时信息主动感知与集成
    3.1 引言
    3.2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制造资源实时信息主动感知与集成体系架构
        3.2.1 基于工业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制造对象配置
        3.2.2 制造资源端实时数据的感知与获取
        3.2.3 实时制造信息的集成
        3.2.4 应用服务
    3.3 制造资源实时信息的集成服务
        3.3.1 数据处理服务
        3.3.2 制造信息的集成服务
    3.4 制造车间实时信息跟踪与追溯
        3.4.1 制造车间智能感知环境的构建
        3.4.2 车间制造资源实时信息的跟踪与追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时信息驱动的制造资源服务化封装与云端化接入
    4.1 引言
    4.2 加工设备的服务化封装与云端化接入模型
    4.3 加工设备服务化封装与云端化接入关键技术
        4.3.1 加工设备实时状态信息的主动感知
        4.3.1.1 加工设备端传感器群的优化配置
        4.3.1.2 加工设备实时状态信息的主动感知模型
        4.3.2 加工设备间的信息共享与自主决策
        4.3.3 加工设备端制造服务的封装
        4.3.3.1 设备的制造能力描述模型
        4.3.3.2 设备端增值制造服务的封装
        4.3.4 加工设备端制造服务的云端化接入
    4.4 运行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的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
    5.1 引言
    5.2 面向复杂产品任务的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
        5.2.1 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的工作逻辑
        5.2.2 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策略对比
        5.2.2.1 集中式制造服务配置策略
        5.2.2.2 分布式的制造服务配置策略
    5.3 增广拉格朗日协同方法
        5.3.1 复杂系统问题的分解
        5.3.2 辅助变量和一致性约束的引入
        5.3.3 一致性约束的松弛化
        5.3.4 分解元素的公式化
        5.3.5 分解元素的协同求解
    5.4 基于ALC的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
        5.4.1 面向复杂产品任务的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模型
        5.4.2 企业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的分布式模型
        5.4.3 分布式配置模型中的辅助变量及一致性约束
        5.4.4 分布式配置模型中分解元素的公式化
        5.4.4.1 上游分解元素的公式化
        5.4.4.2 下游分解元素的公式化
        5.4.4.3 中间分解元素的公式化
        5.4.5 分布式配置模型中分解元素的协同求解
        5.4.6 算例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的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
    6.1 引言
    6.2 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的优化配置
        6.2.1 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的工作逻辑
        6.2.2 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的优化配置策略
    6.3 ATC方法
        6.3.1 ATC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特征
        6.3.2 ATC方法的应用步骤
    6.4 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的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
        6.4.1 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的目标层解模型
        6.4.2 目标层解元素关键连接的识别
        6.4.3 目标层解元素的公式化
        6.4.3.1 系统层元素的公式化
        6.4.3.2 单元层元素的公式化
        6.4.3.3 设备层元素的公式化
        6.4.3.4 辅助元素的公式化
        6.4.4 目标层解元素的协同求解
        6.4.4.1 目标层解元素的收敛策略
        6.4.4.2 目标层解元素的局部优化
        6.4.5 算例验证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案例仿真设计与验证
    7.1 引言
    7.2 案例仿真
        7.2.1 复杂产品任务的制造服务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
        7.2.1.1 ALC方法有效性的验证
        7.2.1.2 自主决策权的保持以及敏感性分析
        7.2.2 车间级制造服务的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
        7.2.2.1 ATC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7.2.2.2 车间级智能制造服务优化配置
    7.3 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优化配置仿真系统
        7.3.1 系统开发环境
        7.3.2 系统操作流程
        7.3.2.1 系统界面展示与功能介绍
        7.3.2.2 服务需求者的操作流程
        7.3.2.3 服务提供者的操作流程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ALC方法Matlab程序
    附录 B ATC方法Matlab程序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科研情况
致谢

(3)BFJG公司制造执行系统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项目可行性研究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MES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制造执行系统(MES)概述
        2.1.1 制造执行系统(MES)概念
        2.1.2 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功能
        2.1.3 制造执行系统(MES)流程三要素
    2.2 项目管理概述
        2.2.1 项目管理定义
        2.2.2 项目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2.2.3 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及作用
        2.2.4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3 BFJG公司机加车间MES项目需求分析
    3.1 BFJG公司机加车间生产管理现状
    3.2 BFJG公司机加车间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BFJG公司机加车间MES项目基本需求和功能需求
        3.3.1 MES项目基本需求
        3.3.2 车间生产管理对MES项目的功能需求
    3.4 项目建设目标
    3.5 项目建设原则
4 BFJG公司制造执行系统(MES)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4.1 BFJG公司制造执行系统(MES)方案
    4.2 BFJG公司制造执行系统(MES)技术要求
    4.3 BFJG公司制造执行系统(MES)设备选型
    4.4 BFJG公司制造执行系统(MES)实施设想
        4.4.1 DNC系统升级改造
        4.4.2 MES软件部分
        4.4.3 硬件及网络部分
        4.4.4 二次开发实施集成等技术服务部分
        4.4.5 MES系统安全建设
    4.5 结论
5 BFJG公司制造执行系统(MES)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
    5.1 必要的说明和假设
        5.1.1 关于投入资本的说明
        5.1.2 关于项目承建方式说明
        5.1.3 关于计提折旧的说明
    5.2 项目投资计划
    5.3 项目经营预测
        5.3.1 收入预测
        5.3.2 项目收益计算依据
        5.3.3 支出预测
        5.3.4 现金流预测
    5.4 项目效益评价
    5.5 结论
6 BFJG公司制造执行系统(MES)风险及对策分析
    6.1 需求变更风险及对策
    6.2 政策风险及对策
    6.3 管理风险及对策
    6.4 技术风险及对策
    6.5 计划冲突的风险及对策
    6.6 系统安全性带来的风险及对策
    6.7 设备多样性带来的风险及对策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多智能体的数字制造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数字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Agent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1.3.1 本文主要内容
        1.3.2 本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基于多智能体的智能CAD
    2.1 引言
    2.2 多智能体间的冲突检测与消解策略
        2.2.1 Agent间的冲突及基本消解策略
        2.2.2 冲突预防与消解系统模型
        2.2.3 视频协商消解过程演示
    2.3 多智能体间协同设计的交互通信模式设计
        2.3.1 两种通信模式的对比
        2.3.2 协同设计系统总体框架
    2.4 多媒体音视频系统与协同设计系统的集成
        2.4.1 多媒体音视频系统结构设计
        2.4.2 摄像头图像和音频设备的捕获
        2.4.3 音视频系统的详细设计
    2.5 基于多智能体的多媒体协同设计的实现
        2.5.1 基于JADE的多AGENT系统开发
        2.5.2 协同设计系统中多媒体交互技术的应用
        2.5.3 MICAD平台应用实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智能体的CAPP
    3.1 引言
    3.2 CAPP的发展
        3.2.1 CAPP的发展历程
        3.2.2 CAPP发展趋势
    3.3 CAPP中遗传算法(GA)的应用
        3.3.1 基于遗传算法的工艺路线排序
        3.3.2 CAPP中的的遗传算法
        3.3.3 遗传算法与多智能体的结合
    3.4 基于实例的推理(CBR)在CAPP的应用
        3.4.1 CBR的简介
        3.4.2 基于CBR技术的CAPP系统的优点
        3.4.3 CBR在CAPP系统中的实现
        3.4.4 多智能体和实例推理的结合
    3.5 人工神经网络(ANN)在CAPP系统中的实现
        3.5.1 ANN作为特征分类器在CAPP系统中应用
        3.5.2 基于ANN的CAPP专家系统
        3.5.3 多智能体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结合
    3.6 基于多智能体的CAPP系统设计与实现
        3.6.1 基于多Agent的CAPP系统及其特点
        3.6.2 CAPP的Agent建模
        3.6.3 多Agent在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中的协调
        3.6.4 案例研究——基于生产管理的小型CAPP系统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多智能体的车间任务调度
    4.1 引言
    4.2 车间生产控制模型
    4.3 车间调度中的算法
        4.3.1 遗传算法在制造车间调度中的应用
        4.3.2 蜂群算法在制造车间调度中的应用
        4.3.3 多智能体与算法结合在车间调度中的应用
    4.4 基于多智能体的车间调度模型设计
        4.4.1 制造车间调度中各Agent模型
        4.4.2 制造车间调度模型中各个Agent之间的交互协作
        4.4.3 车间调度模型设计方案及车间调度总流程
        4.4.4 典型紧急事件的相应调度策略
        4.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4.5 基于多智能体的制造车间调度实现
        4.5.1 资源Agent的实现
        4.5.2 设备Agent的实现
        4.5.3 调度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面向Agent软件工程方法的虚拟车间系统
    5.1 引言
    5.2 虚拟车间O-AOP系统分析
    5.3 虚拟车间O-AOP系统设计
        5.3.1 系统设计
        5.3.2 Agent设计
        5.3.3 对象设计
    5.4 虚拟车间系统设计
        5.4.1 系统设计
        5.4.2 Agent设计
    5.5 基于O-AOP技术的虚拟车间系统实现
        5.5.1 系统总体设计
        5.5.2 Agent实现
        5.5.3 系统其它模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
    6.2 下一步主要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问题的求解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及其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的研究方法
    1.4 现状总结与问题分析
    1.5 本文的结构和主要研究工作
2 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总体框架研究
    2.1 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总体框架
    2.2 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问题模型研究
    2.3 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优化策略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遗传算法的柔性工艺规划方法研究
    3.1 遗传算法的基本介绍
    3.2 柔性工艺规划问题的描述
    3.3 遗传算法求解柔性工艺规划问题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遗传算法的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方法研究
    4.1 改进遗传算法的求解流程
    4.2 改进遗传算法求解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问题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混合算法的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禁忌搜索算法的基本理论
    5.3 GATS混合算法求解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问题研究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扩展型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的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研究
    6.3 动态环境下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研究
    6.4 本章小结
7 原型系统与应用实例
    7.1 应用背景分析
    7.2 系统体系结构
    7.3 原型系统实现与应用实例
    7.4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问题的部分标准测试数据

(6)智能制造系统生产计划与车间调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车间调度问题概述
    1.2 车间调度问题的求解方法
    1.3 车间调度问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4 车间调度研究的发展趋势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免疫遗传算法的研究及其在车间调度问题中的应用
    2.1 概述
    2.2 车间调度JSP 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
    2.3 免疫遗传算法
    2.4 用免疫遗传算法求解车间调度问题
    2.5 实例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资源多工艺路线作业车间模糊调度问题的研究
    3.1 概述
    3.2 双资源多工艺路线的车间调度问题
    3.3 问题描述和模糊操作
    3.4 调度模型的建立
    3.5 遗传算法设计
    3.6 实例仿真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艺计划与车间调度集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4.1 问题描述
    4.2 工艺计划与车间调度系统集成模型的研究发展
    4.3 工艺计划与生产调度系统集成的技术基础
    4.4 生产工艺与车间调度系统的集成模型
    4.5 工艺计划与车间调度集成模型的层次结构
    4.6 工艺计划与车间调度集成模型的并行工作模式
    4.7 集成模型中的优化调度算法
    4.8 应用实例与结果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二倍体混合遗传算法的动态车间调度系统的研究
    5.1 概述
    5.2 车间动态调度问题
    5.3 动态调度系统的构建
    5.4 基于周期和事件驱动的动态车间调度
    5.5 车间动态调度系统集成模型
    5.6 车间动态调度算法
    5.7 二倍体混合遗传算法(DGASA)
    5.8 应用实例与结果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目标批量柔性车间优化调度
    6.1 概述
    6.2 多目标优化问题
    6.3 多目标优化调度
    6.4 批量生产优化调度
    6.5 多目标优化模型
    6.6 具有粒子群搜索的多种群混合遗传算法
    6.7 基于多种群混合遗传算法的多目标调度结构
    6.8 参数设置与仿真结果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调度软件设计与实现
    7.1 车间调度系统设计
    7.2 车间调度软件的使用方法
    7.3 网络调度功能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工作总结
    8.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A(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附录B(技术应用成果鉴定证书)

(7)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
    2.1 价值链理论
    2.2 技术选择的相关理论
    2.3 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化与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关联分析
    3.1 信息化与企业发展
    3.2 信息化对制造业企业发展作用的定性分析
    3.3 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模型
    3.4 信息化对制造业企业发展作用的定量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
    4.1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
    4.2 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价值增值机制
    4.3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4.4 信息技术价值度量的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
    5.1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5.2 制造联盟中的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分析
    6.1 案例分析的背景
    6.2 企业内部信息集成应用
    6.3 企业外部信息集成应用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7.1 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宏观对策
    7.2 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中观对策
    7.3 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微观对策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摘要
ABSTRACT

(8)车间快速响应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选题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意义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形式
第二章 车间快速响应制造系统体系结构的建立
    2.1 制造模式的发展
    2.2 快速响应制造模式分析
    2.3 车间快速响应制造系统的组成
        2.3.1 车间生产制造周期模型
        2.3.2 车间快速响应制造涵义
        2.3.3 车间快速响应制造系统功能体系结构
        2.3.4 系统集成方法
    2.4 小结
第三章 面向快速响应制造的工艺规划方法研究
    3.1 面向快速响应制造工艺规划的特点
    3.2 面向快速响应制造工艺规划功能结构
    3.3 快速工艺设计
        3.3.1 零件-设备成组优化
        3.3.2 新零件快速工艺配置设计
        3.3.3 制造资源的配置
    3.4 基于动态资源的工艺优化调度
    3.5 小结
第四章 可重组制造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4.1 可重组制造系统关键技术
    4.2 制造资源的模块化划分
        4.2.1 可重构机床模块化设计概念
        4.2.2 可重构机床的模块划分
    4.3 机床重组研究
        4.3.1 机床重构算法研究
        4.3.2 机床控制软件的重组
        4.3.3 应用实例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快速响应制造的车间控制系统
    5.1 集成化车间控制器系统
        5.1.1 集成化车间控制器体系结构
        5.1.2 动态制造资源的模型
        5.1.3 车间作业计划的制定
    5.2 车间控制器的分级控制与决策
    5.3 小结
第六章 车间快速响应制造原型系统设计与开发
    6.1 系统功能设计
    6.2 系统体系结构
    6.3 用户界面设计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面向机械行业的ERP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1.1 信息化浪潮
        1.1.2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1.1.3 先进制造战略
        1.1.4 敏捷制造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ERP 发展历程
        1.2.2 面向敏捷制造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1.3 课题背景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第2章 ERP 系统仿真建模
    2.1 企业建模技术基本概念
        2.1.1 企业模型
        2.1.2 现有企业建模方法
    2.2 面向行业的ERP 建模方法
        2.2.1 行业参考模型
        2.2.2 模型构件-建模方法
        2.2.3 具体构造过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机械行业ERP 系统框架
    3.1 机械行业ERP 基础-动态企业建模
    3.2 基于经营知识规则的业务过程优化
        3.2.1 业务流程的定义
        3.2.2 业务流程的优化
    3.3 动态可重构的ERP 系统框架
        3.3.1 ERP 系统的对象层次
        3.3.2 运行机制与可重构策略
        3.3.3 ERP 构件的层次与跨环境性
        3.3.4 ERP 的构件库与动态建模
    3.4 面向机械行业ERP 的主要功能流程
        3.4.1 系统主要功能图和基本对象信息
        3.4.2 系统主要功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ERP 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集成
    4.1 信息集成、功能集成、过程集成和企业集成
    4.2 PDM 与3C 的集成
    4.3 基于数据流的MES 与ERP 集成
        4.3.1 MES 现状
        4.3.2 MES 系统
        4.3.3 MES 与ERP 的集成
    4.4 基于产品结构工作流的PDM 与ERP 集成
        4.4.1 PDM 和ERP 的区别
        4.4.2 PDM 和ERP 集成困难
        4.4.3 PDM 与ERP 集成基础-BOM 表
        4.4.4 PDM 和ERP 集成方法
        4.4.5 基于产品结构工作流的PDM 与ERP 集成
    4.5 ERP 与电子商务的集成技术
        4.5.1 目前集成化信息系统的现状
        4.5.2 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步骤
        4.5.3 ERP 与电子商务实现整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应用实例
    5.1 应用背景
    5.2 ERP 技术的应用
        5.2.1 总体目标
        5.2.2 ERP 系统需求分析
        5.2.3 企业信息化ERP 实施原则
        5.2.4 ERP 系统的总体设计
        5.2.5 ERP 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业务流程重组
        5.2.6 ERP 与BPR 结合过程
        5.2.7 BPR 前的生产流程
        5.2.8 BPR 后的生产流程
        5.2.9 ERP 系统实施后的评价
        5.2.10 业务流程持续改进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发展趋势和展望
        6.2.1 发展趋势
        6.2.2 ERP 模型的拓展
    6.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1 面向机械行业的ERP系统
附录2 层次分析法

(10)基于PDM集成化的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 言
    1.1 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背景
    1.2 生产管理系统在企业中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1.2.1 庞大的数据流
        1.2.2 数据过程缺乏透明性
        1.2.3 系统集成不充分
    1.3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生产管理系统基本原理
    2.1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2.2 MRPⅡ计划层次
        2.2.1 经营规划(BP)
        2.2.2 销售与运作规划(SOP)
        2.2.3 主生产计划(MPS)
        2.2.4 物料需求计划(MRP)
        2.2.5 车间作业控制(PAC)
    2.3 MRPⅡ数据环境
    2.4 MRPⅡ运行原理
第三章 PDM与生产管理系统的集成
    3.1 PDM的构架、功能及在集成系统中的应用
        3.1.1 应用框架
        3.1.2 数据框架
    3.2 PDM与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
        3.2.1 PDM环境下的信息集成策略
        3.2.2 生产管理系统从PDM获取相关数据
        3.2.3 生产管理系统产生的数据在PDM种的存储
第四章 生产管理软件系统分析与描述
    4.1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4.2 生产管理系统详述
        4.2.1 基本资料的维护
        4.2.2 年度计划
        4.2.3 产品流程表
        4.2.4 产品作业计划
        4.2.5 车间作业计划
        4.2.6 生产查询与统计
        4.2.7 物料管理
        4.2.8 其它非功能性模块
第五章 生产管理软件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算法
    5.1 产品流程表的生成
        5.1.1 提前期和需求日期的计算算法
        5.1.2 产品流成表的生成算法
    5.2 工时能力平衡算法
        5.2.1 工时能力的计算公式
        5.2.2 工时能力平衡算法
第六章 生产管理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与设计方案
    6.1 生产管理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
        6.1.1 软件体系结构的选择
        6.1.2 系统的模块结构图
    6.2 生产管理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6.2.1 维护模块
        6.2.2 产品计划模块
        6.2.3 物料管理模块
第七章 生产管理软件系统的实现
    7.1 实现平台简介
        7.1.1 PDM平台
        7.1.2 CAPP系统
    7.2 开发工具简介
        7.2.1 系统实现的开发语言
        7.2.2 系统建模工具
        7.2.3 后台数据库
    7.3 系统实现技术及其结果
        7.3.1 一种新型的布局管理器
        7.3.2 客户端的实现技术
        7.3.3 服务层业务逻辑的实现技术
        7.3.4 系统部分运行效果图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工作总结
    8.2 工作展望
参 考 文 献
致 谢
摘 要
Abstract

四、敏捷制造策略下CAPP与车间作业计划集成设计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制造环境下面向过程的生产调度问题研究[D]. 娄高翔. 长安大学, 2021(02)
  • [2]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制造服务主动感知与分布式协同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 张耿.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2)
  • [3]BFJG公司制造执行系统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D]. 宋勇.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6)
  • [4]基于多智能体的数字制造软件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薛立功.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5)
  • [5]工艺规划与车间调度集成问题的求解方法研究[D]. 李新宇.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1)
  • [6]智能制造系统生产计划与车间调度的研究[D]. 鞠全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06)
  • [7]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技术选择与建设模式研究[D]. 吴宪忠. 吉林大学, 2007(04)
  • [8]车间快速响应制造关键技术研究[D]. 郭米娜.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11)
  • [9]面向机械行业的ERP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 卓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04)
  • [10]基于PDM集成化的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D]. 孙浩. 吉林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敏捷制造策略下CAPP与车间规划集成设计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