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略论新的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文献综述)
李美荣[1](2019)在《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公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对现代学徒制的含义以及国外现代学徒制先进经验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在我国公安院校和公安实务部门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进而从师徒制公安人才培养的主体、合作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管理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公安院校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殷炳华[2](2018)在《“深改”背景下公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文中提出"深改"背景下,创新公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公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全面深化公安院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公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在于,未能形成建构公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的多元主体关系和各种要素关系的自觉,以至衍生了多方面的具体问题。而创新公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则在于对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关系和各种要素关系进行革新和重组,并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具体创新策略。
尤慧,朱文芳,刘长文[3](2017)在《高等职业教育视角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安院校是公安工作后备人才培养的主体承担者,公安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安院校必须发展职业教育。公安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同时具备人才培养层次的"高等性"和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培养满足公安实际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视角下的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首先明确公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培养模式三方面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公安院校专业发展突出职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全面素质发展、教学设计针对职业技能培养及教师培养满足技能型教学需要四个要素为出发点,促进公安教育规模性、整体性发展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黎宜春,陈雨薇[4](2016)在《广西公安院校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公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提高公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任务。通过阐述卓越警务人才产生的背景,论证广西警察学院培养卓越警务人才的必要性,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警务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华道金[5](2016)在《公安院校校局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文中提出公安院校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共同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更新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与考核评估方式等,并完善保障机制,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徐川[6](2015)在《公安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安高等教育属于警察职业教育,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职业的特征。正因为公安教育的特殊性才导致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在国家社会形势不断变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背景下,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公安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成为了教育部门、学校及相关从业人员面临的共性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我国公安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虽然我国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但是从人才培养模式上看,总体来说还存在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清晰、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不科学、教学模式墨守成规、教学评价机制简单、人才培养缺乏个性和特点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以管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为支撑,采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和实践结合法、调查法与访谈法结合法和综合分析法。对22所院校从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两条主线进行综合分析,挖掘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奠定基础。从研究内容上看,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阐述了选题的原因及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一步明确,初步提出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其次,围绕本文研究内容,对相关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审视,并详细介绍了研究的理论依据;再次,借鉴国外警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经验,选取了英美模式、欧洲大陆模式和发展中国家模式中比较有典型的院校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国内的22所公安院校进行了相关数据采集、分析和研究,指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时期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对策。
彭顺克[7](2014)在《招录培养体制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刍议》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对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希望,对公安人才培养质量作出了新要求。人才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次改革的成败。因此,需对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来检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能力,从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校局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深化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确保人才培养沿着预期的方向进行。
闫继忠[8](2014)在《面向实战 突出能力 培养应用型公安人才——“校局合作、警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2007年以来,铁道警察学院探索出了"校局合作、警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2"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重内涵、四个特点、五个作用上。"2+2"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措施主要有建立校局合作长效机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组织学生参加公安工作见习等。"2+2"人才培养模式成效彰显,深化了办学理念、提升了社会责任感、推进了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师素质、促进了学生入警就业、人才培养特色日益显现。
闫万鸿[9](2013)在《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反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公安院校在人才选录制度化基础上,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组织教学方式方法的职业化人才培养体系。公安院校现存三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高中起点普招本科生培养模式、大学起点普招二学位培养模式和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二学位培养模式,在充分考虑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之后,对此三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各自的优劣,最后提出在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理论的指引下构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
吴隆升[10](2011)在《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文中认为公安院校如何培养出符合实战部门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公安院校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是公安教育界必须认真研究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共公安部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公委通字[2009]17号)
二、略论新的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新的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公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
二、国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借鉴 |
三、我国公安院校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
(一) 有利于预备警力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及业务 |
(二) 有利于预备警力尽快完成心理适应及身份转变 |
四、我国公安院校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一) 公安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 |
(二) 构建公安院校与实务部门学徒制长效合作机制 |
(三) 公安院校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制教师队伍的建设 |
(四) 公安院校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中的学生管理机制 |
(2)“深改”背景下公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公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
三、公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建构人才培养多元主体关系的自觉性不够 |
1. 未形成由校内外多元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机制。 |
2. 校外主体尤其是作为主要用人单位的公安机关和相关专家未能真正参与公安院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的多维度充分论证。 |
3. 公安院校与相关主体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常态机制。 |
4. 没有建构并形成以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校内主体关系。 |
(二) 建构各种教育教学要素关系的自觉性不够 |
1. 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不清晰, 没能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理念对教育教学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型塑作用。 |
2. 对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要素组合和运行的导向作用缺乏自觉。 |
3. 缺乏营造隐性课程形式的主动与自觉。 |
四、公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
(一) 明确公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理念, 重视其对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引作用 |
(二)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机制 |
(三) 重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 |
(四) 提高建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多元主体关系和各种要素关系的自觉性 |
(五) 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 重视隐性课程形式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
(六) 凝心聚力, 打造公安院校一流的师资队伍 |
(3)高等职业教育视角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
(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
(二) 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
三、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一) 公安院校的专业发展 |
(二) 公安院校课程体系建设 |
(三) 公安院校教学设计 |
(四) 公安院校教师培养 |
四、研究结论与研究的未来发展 |
(4)广西公安院校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西卓越警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
1.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安人才的需求 |
2. 公安本科院校发展需要 |
3. 学生就业需要 |
二、国内外警务人才培养经验 |
1. 国内警务人才培养模式 |
2. 国外警务人才培养模式 |
三、构建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
1. 改革教学培养模式 |
2. 创新学员管理模式 |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
4. 衔接警察职业需求 |
5. 发展地区特色办学 |
6. 加强经费物质保障 |
四、结语 |
(5)公安院校校局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校局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
二、校局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一)专业设置共商 |
(二)培养目标共定 |
(三)培养方案共谋 |
(四)课程教学内容共研 |
(五)教学方法改革共推 |
(六)实践基地共建 |
(七)考核评价共促 |
三、完善校局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
(6)公安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的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文章创新之点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
2.1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界定 |
2.2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
2.3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
2.3.1 人力资本理论 |
2.3.2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3.3 能力本位理论 |
第三章 国外警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经验 |
3.1 人才培养理念方面 |
3.2 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
3.3 人才培养特色方面 |
3.4 人才培养资源运用方面 |
3.5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
3.6 专业及课程的设置方面 |
3.7 人才培养活动评估方面 |
第四章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
4.1 培养目标相对笼统和单一 |
4.1.1 人才培养目标表述过于笼统 |
4.1.2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单一 |
4.2 缺乏特色专业 |
4.2.1 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普遍 |
4.2.2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
4.3 课程体系建设力度不足 |
4.3.1 学科型课程结构仍然占主导地位 |
4.3.2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
4.3.3 精品课程建设亟需加强 |
4.4 实践基地培训轻效果重形式 |
4.5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优化 |
4.5.1 正高职称与博士学历人数较少 |
4.5.2 教师梯队建设有待加强 |
4.5.3“双师型”教师总数比例偏低 |
4.6 评价制度与体系仍可完善 |
4.6.1 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
4.6.2 评价内容细化程度不够 |
4.6.3 缺乏实习评价制度 |
第五章 新时期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对策 |
5.1 明确并建立具有公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
5.1.1 夯实知识教育 |
5.1.2 注重能力提升 |
5.1.3 培养新时期警务人才 |
5.2 建立能够服务公安各级战线的专业体系 |
5.2.1 调查了解社会形势与发展需求 |
5.2.2 举行特色专业论证会 |
5.3 加强和升级课程体系的建设 |
5.3.1 着力优化和升级现有的课程结构 |
5.3.2 注重课程目标在教学环节中的实施 |
5.3.3 提升课程质量铸造更多精品课程 |
5.4 注重实习的过程判断与效果检验 |
5.4.1 根据个人需求做好实习意向调查 |
5.4.2 根据业务需求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
5.4.3 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建立实习考核制度 |
5.5 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
5.5.1 师资队伍管理理念需要与时俱进 |
5.5.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
5.6 健全公安院校人才评价制度 |
5.6.1 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
5.6.2 完善学生实习效果评价制度 |
5.6.3 完善其他培养环节的评价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招录培养体制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招录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的必要性 |
二、对招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作用 |
(一) 深化招录培养体制改革 |
(二) 检测人才培养能力 |
(三) 促进人才培养改革 |
(四) 促进校局合作 |
(五)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
三、招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内容 |
(一) 对职业素质的评价 |
1. 政治素质 |
2. 身体素质 |
3. 职业道德 |
4. 心理素质 |
(二) 对理论知识的评价 |
1. 公共基础知识 |
2. 公安基础知识 |
3. 专业知识 |
(三) 对职业技能的评价 |
1. 警务专业技能 |
2. 警务基本技能 |
3. 警务创新技能 |
四、招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方法 |
(一) 构建评价体系 |
(二) 确定评价主体 |
(三) 获取数据信息 |
(四) 计算评价结果 |
(五) 评价结果的应用 |
(8)面向实战 突出能力 培养应用型公安人才——“校局合作、警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校局合作、警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
(一) 三重内涵。 |
(二) 四个特点。 |
(三) 五个作用。 |
二、“校局合作、警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措施 |
三、“校局合作、警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效彰显 |
(9)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探讨及界定 |
二、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个性特征 |
三、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
四、科学构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
(10)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2+2”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
(一)三重内涵 |
(二)四个特点 |
(三)五个作用 |
1. 服务作用。 |
2. 双赢作用。 |
3. 桥梁作用。 |
4. 促进作用。 |
5. 示范作用。 |
二、“2+2”公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措施 |
(一) 修订教学计划 |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
(三)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 |
(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
(五)组织学生参加公安工作见习 |
三、“2+2”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彰显 |
(一) 深化了办学理念 |
(二) 提升了社会责任感 |
(三) 推进了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 |
(四) 提升了教师素质 |
(五) 促进了学生入警就业 |
(六)人才培养特色日益显现 |
四、“2+2”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景展望 |
四、略论新的公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公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 李美荣. 法制博览, 2019(25)
- [2]“深改”背景下公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殷炳华.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8(02)
- [3]高等职业教育视角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尤慧,朱文芳,刘长文.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7(04)
- [4]广西公安院校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 黎宜春,陈雨薇. 高教论坛, 2016(05)
- [5]公安院校校局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华道金. 高教论坛, 2016(02)
- [6]公安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徐川. 天津大学, 2015(03)
- [7]招录培养体制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刍议[J]. 彭顺克.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6)
- [8]面向实战 突出能力 培养应用型公安人才——“校局合作、警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闫继忠.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4(02)
- [9]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反思[J]. 闫万鸿. 辽宁警专学报, 2013(04)
- [10]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吴隆升. 公安教育,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