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理州把畜牧业建成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论文文献综述)
觉春艳[1](2021)在《“以畜牧业和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复习课教学设计》文中指出一、课标内容要求解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该部分的内容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对课标内容要求的解读主要从行为动词及其所指向的核心概念,行为条件和行为表现程度等方面展开。本节课的内容要求涉及的行为动词是"结合""说明",涉及的行为条件是"实例",中心词为"农业的区位因素",核心概念为"区位"。"结合实例"要求以真实的情境为依托展开教学,若脱离情境会导致课堂空洞乏味,分析问题不透彻,理解问题不具体,
李建波,赖永春,叶妍琳,肖啸[2](2015)在《云南省永平县畜牧业发展概述》文中认为为了响应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方针,加强云南省永平县畜牧业的经济发展,本文结合了永平县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紧迫性,指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要求,并提出具体的发展措施,以期促进永平县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江晶[3](2013)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从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开始到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2009年11月,农业部启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旨在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带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性举措,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举措。然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一个新事物,必须把握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分析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推动其先行探索我国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产业结构演进理论、增长极理论以及城乡统筹理论,为研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分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保障粮食安全、加快产业开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通过以上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本文界定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内涵和特征,认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在城乡间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效运行和持续发展的本质。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资金要素和科技要素在发生着变化,且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矛盾。这些分析构成了研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本文围绕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的主线,从主体功能、内容建设、环境优化等方面分析了土地流转机制、融资机制、科技支撑机制、人才开发与培育机制以及示范带动机制五大机制。结合以上五大运行机制的分析框架,本文提炼总结了六种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模式:东部发达地区园区带动型、平原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带动型、丘陵、山区粮食主产区基地带动型、中小城市城乡统筹型、大城市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带动型以及垦区规模化农场带动型;并探讨了六种模式对其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11年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体与其县域经济水平一致,而且劳动生产率高以及资源利用率高的地区,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针对以上研究,本文提出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建议。主要从科学规划,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投融资结构,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推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陈春平,周家文,李秀珠[4](2012)在《南涧县牛羊生产情况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根据云南省农业厅下发的《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开展畜牧生产和兽医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南涧县畜牧兽医局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人员,采取走访养殖大户、电话询问牛羊贩运户等方式,对全县2000年以来的畜牧业生产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张学春,许春仙[5](2010)在《浅议弥渡县乳业产业化发展》文中研究说明
李占魁[6](2010)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是解决当前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这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来说尤为重要,临夏是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和四大门宦发源地,在全国信仰伊斯兰教的2千多万穆斯林当中,居于比较重要的位置。临夏地区的经济发展超越了本身,具有跨区域影响和全国意义,本文主要运用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综合采用实地调查研究方法、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历史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临夏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归纳出解决临夏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及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及操作性。全文共包括绪论和正文两部分。其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创新、研究概况。正文共有八章。第二章总结了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理论及西部民族省份近年来某一特色经济领域内超前发展的一些经验模式。以后的七章着重分析了临夏特色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及临夏特色经济发展,原则与战略,并对临夏农业特色经济、旅游特色经济、商贸特色经济、特色工业经济发展的原则、思路、方向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战略发展模式。对特色经济与国家扶持、特色经济与基础教育做了探讨。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兽医局[7](2010)在《依托项目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奋力 推进伊犁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文中指出畜牧业是伊犁州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和内地省区的大力支持下,伊犁州畜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推动了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杨和泽,赵秀全,杨兴梅[8](2009)在《云南省鹤庆县畜牧业30年成就及今后发展思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对鹤庆县畜牧业30年建设成就进行概述,鹤庆县畜牧业生产、畜产品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畜牧科技推广等取得巨大成就。分析面临的形势,提出鹤庆县畜牧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以供决策者和同行们参考。
皮庚香[9](2007)在《浅谈新农村建设中高原山区农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文中提出“三农”问题既是农民的增收问题,也是农业的发展问题。农民增收事关重大,如果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会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会影响农民对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特从四个方面介绍高原山区农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丛英利,谈锐[10](2006)在《从农牧结合看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五”以来,尤其是2002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召开畜牧业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州市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大力优化和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实行农牧结合,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取得了明显
二、大理州把畜牧业建成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理州把畜牧业建成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论文提纲范文)
(2)云南省永平县畜牧业发展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永平县畜牧业取得成就和发展现状 |
2 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
2.1 良种良法推广力度不够 |
2.2 养殖管理模式粗放, 规模程度小 |
2.3 区域特色不明显 |
2.4 缺乏环保意识 |
2.5 没有完善健全畜产品市场体系 |
3 发展的对策 |
3.1 推广良种良法 |
3.2 发展规模饲养专业户 |
3.3 突出地域优势, 发展特色畜牧业 |
3.4 改革原有饲养模式, 发展生态牧业 |
3.5 建设完善的畜产品市场体系 |
4 结论 |
(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
1.1.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 |
1.3.2 国外农业园区现状 |
1.3.3 国内关于县域经济的研究 |
1.3.4 国内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 |
1.3.5 国内关于农业科技园区的研究 |
1.3.6 国内关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研究现状 |
1.3.7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
2.1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
2.1.1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的核心内容 |
2.1.2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的适用性 |
2.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
2.2.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的核心内容 |
2.2.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的适用性 |
2.3 经济增长极理论 |
2.3.1 经济增长极理论的核心内容 |
2.3.2 经济增长极理论的适用性 |
2.4 城乡统筹理论 |
2.4.1 城乡统筹的核心内容 |
2.4.2 城乡统筹理论的适用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现状 |
3.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
3.1.1 因地制宜,发展县域优势产业 |
3.1.2 政府引导,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
3.1.3 创新机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
3.1.4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
3.1.5 加大标准化生产,保障安全农产品供应 |
3.1.6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 |
3.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效 |
3.2.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发展水平引领全国 |
3.2.2 不同类型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明晰 |
3.2.3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
3.2.4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速 |
3.2.5 产业化经营方式明显完善 |
3.2.6 示范带动作用强劲 |
3.3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3.1 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不够明显 |
3.3.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提高 |
3.3.3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制约大 |
3.3.4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
3.3.5 金融支农力度不够大 |
3.3.6 农业产业化发展质量不够高 |
3.3.7 农业人力资源有待开发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 |
4.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内涵和特征 |
4.1.1 内涵 |
4.1.2 特征 |
4.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的比较 |
4.2.1 现代农业园区的演变与发展 |
4.2.2 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的联系与区别 |
4.3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的内涵 |
4.3.1 机制 |
4.3.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运行机制 |
4.4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 |
4.4.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前提 |
4.4.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需解决的四个矛盾 |
4.4.3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运行机制研究 |
5.1 土地流转机制 |
5.1.1 土地流转机制的基本内涵 |
5.1.2 土地流转机制的运行机理分析 |
5.1.3 土地流转机制的要素构成 |
5.2 投融资机制 |
5.2.1 投融资机制的基本内涵 |
5.2.2 投融资机制的运行机理分析 |
5.2.3 投融资机制的要素构成 |
5.3 科技支撑机制 |
5.3.1 科技支撑的基本内涵 |
5.3.2 科技支撑机制的运行机理分析 |
5.3.3 科技支撑机制的构成要素 |
5.4 人才开发与培育机制 |
5.4.1 人才开发与培育机制的基本内涵 |
5.4.2 人才开发与培育机制的运行机理分析 |
5.4.3 人才开发与培养的要素构成 |
5.5 示范带动机制 |
5.5.1 示范带动机制的内涵 |
5.5.2 示范带动机制的运行机理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模式研究 |
6.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六种模式 |
6.1.1 东部发达地区园区带动型模式 |
6.1.2 平原区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带动型模式 |
6.1.3 丘陵、山区粮食主产区基地带动型模式 |
6.1.4 中小城市城乡统筹模式 |
6.1.5 大城市郊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带动型模式 |
6.1.6 农垦规模化农场带动型模式 |
6.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
6.2.1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重视农业全产业链的打造 |
6.2.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重视体制机制创新 |
6.2.3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重视现代新型农民培育 |
6.2.4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
6.2.5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 |
6.2.6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重视城乡一体化建设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评价指标建立与测评 |
7.1 指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
7.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7.2.1 框架确定 |
7.2.2 具体指标确定 |
7.2.3 评价方法选取 |
7.3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评价 |
7.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
7.3.2 因子分析法 |
7.4 结果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2.1 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确保示范区发展方向正确 |
8.2.2 进一步加大项目聚集和政策支持,建立以粮为本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
8.2.3 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入结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
8.2.4 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农业信息化协同共进 |
8.2.5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
8.2.6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培育职业农民 |
8.2.7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内容与创新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2.3 主要创新 |
1.3 研究概况 |
第二章 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理论及模式 |
2.1 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
2.1.1 比较优势理论 |
2.1.2 竞争优势理论 |
2.1.3 非均衡发展理论与均衡发展理论 |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5 后发优势理论 |
2.2 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一些经验模式 |
2.2.1 云南的歌舞模式 |
2.2.2 新疆的石油模式 |
2.2.3 青海的创意经济模式 |
2.2.4 宁夏的影视文化和伊斯兰模式 |
2.2.5 广西山水+民俗文化旅游模式 |
2.2.6 内蒙古的牛羊模式 |
第三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发展现状 |
3.1 临夏回族自治1990—2008年的农业(个案)及工业发展(个案) |
3.2 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现状 |
3.2.1 经济发展速度 |
3.2.2 经济发展水平 |
3.3 临夏州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发展速度慢 |
3.3.2 临夏州农民人纯收入增长缓慢 |
第四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发展条件与思路 |
4.1 基础条件的SWOT分析 |
4.1.1 优势(S)分析 |
4.1.2 劣势(W)分析 |
4.1.3 机遇(O)分析 |
4.1.4 威胁(T)分析 |
4.2 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 |
4.2.1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发展思路 |
第五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 |
5.1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
5.1.1 特色农业发展 |
5.1.2 渔业的发展 |
5.1.3 养殖业的发展 |
5.1.4 林业的发展 |
5.2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
5.2.1 信息方面的问题 |
5.2.2 科技方面的问题 |
5.2.3 空间布局方面的问题 |
5.3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思考研究 |
5.3.1 对把临夏建成我国同中东食品贸易的加工业基地问题的对策研究 |
5.3.2 以创意农业促推临夏回族地区经济发展 |
5.3.3 临夏州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
5.3.4 临夏州东乡县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
5.3.5 临夏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思考 |
5.3.6 临夏州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
5.3.7 临夏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
5.3.8 临夏州羊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
第六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 |
6.1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
6.1.1 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资源 |
6.1.2 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
6.2 临夏旅游经济发展的RMP分析 |
6.2.1 旅游资源(R)分析 |
6.2.2 旅游市场(M)分析 |
6.2.3 旅游产品(P)分析 |
6.3 特色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
6.3.1 临夏回族自治州刘家峡区域旅游的现状及对策 |
6.3.2 临夏回族自治州伊斯兰风情旅游的现状及对策 |
6.3.3 临夏回族自治州古动物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对策 |
第七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工业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 |
7.1 特色工业的现状 |
7.2 临夏特色工业经济发展中制约因素 |
7.3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
7.3.1 从广河县回族特色工业经济发展看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特色工业经济的策略 |
7.3.2 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水产养殖现状及思考 |
7.3.3 扶持壮大支柱产业 加快临夏地区发展 |
7.3.4 抓好畜产品精深加工 获取畜产品最大利润 |
7.3.5 临夏发展清真食品HALAI现状及思考 |
7.3.6 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砖雕产业的现状和思考 |
第八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商贸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 |
8.1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商贸经济的形成与特点 |
8.1.1 民间商贸经济的历史追述 |
8.1.2 民间商贸经营的特点 |
8.1.3 特色民间商贸与"河州模式"形成的机理 |
8.2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商贸经济发展现状 |
8.2.1 发展取得的成就 |
8.2.2 发展面临的制约和存在问题 |
8.3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商贸发展对策 |
第九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与国家特殊扶持政策 |
9.1 加大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落实力度 促进临夏特色经济发展 |
9.2 实施特殊扶持政策加快特困县—东乡族县特色经济发展 |
9.3 加大对临夏州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临夏特色经济发展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7)依托项目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奋力 推进伊犁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 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
1.1 畜牧业在农牧民增收中份额进一步加大 |
1.2 标准化规模化进程加快, 增长方式发生转变 |
1.3 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 草原退化趋势得到缓解 |
1.4 实施草原生物灾害综合治理,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1.5 推进牧民配套定居, 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
1.6 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 |
1.7 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加强, 牧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 |
1.8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 |
1.9 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2 伊犁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
2.1 发展思路 |
2.2 战略任务 |
2.2.1 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 |
2.2.2 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
2.3 主要目标 |
2.3.1 主要生产指标。 |
2.3.2 科技进步。 |
2.3.3 质量安全。 |
2.3.4 生态环保。 |
四、大理州把畜牧业建成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 [1]“以畜牧业和混合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复习课教学设计[J]. 觉春艳.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1(16)
- [2]云南省永平县畜牧业发展概述[J]. 李建波,赖永春,叶妍琳,肖啸.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5(03)
- [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 江晶.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12)
- [4]南涧县牛羊生产情况调研报告[J]. 陈春平,周家文,李秀珠. 养殖与饲料, 2012(04)
- [5]浅议弥渡县乳业产业化发展[J]. 张学春,许春仙. 云南畜牧兽医, 2010(05)
- [6]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 李占魁. 兰州大学, 2010(07)
- [7]依托项目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奋力 推进伊犁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J].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兽医局. 新疆畜牧业, 2010(S1)
- [8]云南省鹤庆县畜牧业30年成就及今后发展思路[J]. 杨和泽,赵秀全,杨兴梅. 养殖与饲料, 2009(12)
- [9]浅谈新农村建设中高原山区农业发展的基本途径[J]. 皮庚香. 现代农业科技, 2007(11)
- [10]从农牧结合看现代畜牧业的发展[J]. 丛英利,谈锐. 新疆畜牧业,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