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务员的医疗待遇会有变化吗(论文文献综述)
张璘[1](2021)在《我国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
曹雪[2](2020)在《城市定居对农民工二胎生育意愿的研究 ——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截止2016年2月,我国流动人口总数为2.77亿人,农民工的总占比超过60%。目前,农民工主要是80、90后出生的群体,他们既是育龄人口,也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虽然我国自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我国的生育水平仍比较低下,甚至长期低于更替水平。因此研究农民工的生育意愿对我国未来人口结构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对落实二胎生育政策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农民工从农村流入到城市,既带着农村传统生育观念,也逐渐被城市观念所影响。生育作为农民工家庭的一项重要决策,生育决策应当是农民工家庭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住房作为农民工重要的家庭决策之一,势必会对家庭的资源重新分配。而住房是农民工定居城市,逐步市民化的首要因素。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房价已经超过了农民工在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农民工能否定居城市成了一个未知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住房的政策,但这些政策能否推动农民工定居城市,影响农民工的家庭资源分配,从而进一步影响农民工的生育决策,这将是本文亟需探讨的问题。本文使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实施的“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该数据库是目前中国最全面的农民工个体微观数据库。将采用2016年的流动人口数据,建立Probit模型,从个人特征、社会保障、流动特征及家庭特征层面探讨农民工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城市定居意愿对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由于城市定居意愿与生育意愿存在内生性,本文将用Ivprobit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定居意愿对农民工生育意愿具有正向影响。从个人特征来看,女性相较于男性,更不愿意生二胎;随着年龄的增长,二胎生育意愿降低;工作弹性越大,稳定性越高,会提升农民工的二胎生育意愿。从社会保障来看,社会保障及社会医疗保险的健全,农民工生育意愿提高。从流动特征来看,流动时长越长,城市的社会融入感越强,生育意愿会显着提高;流入地房价越高,农民工的定居意愿会下降。从家庭特征来看,一孩特征包括一孩年龄、性别、托育情况会影响农民工二胎生育意愿,当一孩年龄大,照料情况好的时候,二胎生育意愿会提高。最后,结合当下的住房政策及农民工的流动特征,采用分组及交互项检验,进一步检验住房保障制度能否弥补高房价对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的负向影响。研究显示,住房保障制度尤其是租房保障进一步强化了农民工二胎生育意愿,且住房保障的优越性在家庭迁移中更为突出。据此本文提出完善农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孩子托管、托育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政策建议。
王海斌[3](2019)在《大连市社会保险事业互联网服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保险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将互联网融入到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也是近些年各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集中攻坚的问题。“智慧人社”是人社部对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挑战。本研究以社会保险事业服务的效率和推广性为突破口,以互联网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瓶颈现象为依托,着力寻找解决数字鸿沟和参与鸿沟的良好途径,依靠对以上两方面的研究,结合公共知情权的相关理论,宏观分析影响公共服务互联网化的因素以及现阶段继续深入推广公共互联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研究主体通过社会保险事业及社会保险概念的界定,确定研究对象,利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国外关于公共管理方面的着作,比较分析国内关于互联网公共服务的相关案例,并根据我国社会保险事业互联网服务的现状,即政务网站、思维探索、实际应用及典型案例四个方面,发现广泛存在的信息安全、企业参与及政府工作作风等问题,依托案例的可借鉴因素进一步分析大连市的社会保险事业互联网服务的开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问卷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到大连市深入开展社会保险事业互联网服务的客观条件,以流程再造、互联网支付手段成熟及公众需求为主线的有利因素条理清晰。但是同样在调查研究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施过程中一直存在的窗口服务质量始终较低、电话咨询效率不高、现有互联网服务接受度较差为突破口,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本质问题。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利用类似“力场分析”的方法对大连市社会保险事业互联网服务提出先关对策和解决途经,以互联网安全保障升级解决公民使用前的顾虑,通过信息公开、加强宣传力度等手段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智慧社保在公民心中的可信度,从而增加互联网客户端的使用频率。在数字鸿沟及参与鸿沟两个深层次影响推广率的因素方面,通过部门相互协作及互联网自身发展以及良好的评价机制补齐此项短板。在最后企业社会团体的广泛参与,对社会保险事业互联网服务深入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解决途经,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社会团体的广泛支持,是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今,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让互联网思维在各行各业发挥其优势是政府部门主要思考的问题,因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探索方式方法不同,互联网社会保险服务的应用规模及手段也不同,但是其目的是一致的:是为了提高政府决策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度及人民满意度。社会保险的互联网服务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各地发展不均衡,协调共建的力度不够,本文通过分析大连这一副省级城市,通过其次发达的互联网社会保险服务的特点,旨在带动互联网思维进一步融合在公共服务领域,为统一社会保险服务平台提供必要及可行性方案。
袁萍[4](2019)在《美国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家和民众对退役军人群体的关注度不断增加,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让退役军人的福利得到保障,是我国今后要不断完善的方面。美国在退役军人福利的发展建设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福利体系健全完善,特别是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为退役军人免去了后顾之忧。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美国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的研究,为我国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提供参考。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期刊、报纸和报告对美国退役军人医疗体系的历史发展状况、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几方面进行了解。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美国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虽然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体系,但仍然存在着医务人员不足、拖延病人医疗预约时间、药物滥用以及内部监管机构失灵等问题,阻碍了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必须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虽然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在其建设和发展的经验中,依然有值得我国借鉴的部分:重视退役军人事务部建设、适当提高退役军人医疗保障水平、为退役军人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重视解决退役军人实际医疗需求以及缓解退役军人看病贵问题。通过对美国经验的借鉴,促进我国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保障退役军人的医疗福利。
陈烨妮[5](2019)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背景下,围绕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际低对口就业趋向与培养设置和市场需求间的矛盾对其成因进行探究。通过调查法对学生就业规划态度等个体主观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以及针对影响就业的高校培养,国内外市场形势等客观方面对学者进行访谈。同时使用对比法,从NBPTS对优秀教师的要求中得到培养优秀汉语教师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一些启示。调查发现国内外就业市场环境及学科培养发展等客观原因影响着学生就业观念和最后的就业选择。文章提出学生提高就业主动性;高校培养设置以需求为导向;国家完善汉办设置,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等建议。希望缓解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生就业困难,减少国家资源和人才的浪费,促进专业和汉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李文杰[6](2018)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的老年人参与问题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进程加快,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已成为满足老年人照护需求、提高服务供给效率的重要方式。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涉及政府、服务供应商、老年人、第三方机构等多个参与主体,形成了新的多元主体结构和权责关系。但是,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作为实际服务消费者的老年人的参与问题关注不够,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效果大打折扣。围绕“促进老年人参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这一主题,本研究重点关注以下四个问题:第一,老年人为何要参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即参与的动机和原因是什么?第二,老年人如何参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即参与的过程如何?第三,老年人参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即参与的主要结果如何?第四,如何有效地促进老年人参与,即参与的实现路径是什么?四个问题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也是当前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立足于上海市政府购买基本养老公共服务的实践,以老年人参与问题为研究主线,借鉴顾客参与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有关顾客导向的研究成果,基于“动因-过程-结果”视角构建了老年人参与分析模型。从“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两个层面探讨老年人的参与动因;从“决策参与、服务参与和评估参与”三个维度界定老年人的参与过程;从“感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两个方面评价老年人的参与结果。本文在文献回顾和专家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老年人参与状况的调查问卷,并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普陀区、闵行区、徐汇区和杨浦区的866位正在享受政府购买基本养老公共服务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其参与情况。同时设计了半结构化访谈,对部分老年人及其主要照顾者、政府部门人员、服务机构人员和第三方机构人员开展访谈,全面把握老年人参与的问题和原因。调查和分析发现,老年人参与的动因、过程和结果三个层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老年人参与的公共动机不足,受多种外部因素阻碍;老年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制约政府购买制度的良性运行;老年人需求并未完全满足,高满意度掩盖了购买效果不佳的事实。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发现有:(1)在参与动因方面,老年人参与受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的双重影响,而组织因素起主导作用。从个人因素来看,老年人主要受利益动因驱动,为了获取养老服务、减少家庭资源的消耗而积极参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部分老年人责任动因强,具有公民的权利意识,但受政治效能感影响,责任动因很难转化为实际参与行为。从组织因素来看,虽然现有制度为老年人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对老年人参与行为的影响有限,而组织支持和组织沟通对老年人参与的影响最大。动因要素的影响是多样化的,当前老年人参与的动因障碍仍然存在,内在参与动力不足,而且受到外部组织因素制约。因此,政府应重视老年人参与动因障碍问题,积极营造外部条件,引导老年人从利益动因向责任动因转变,调动老年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在参与过程方面,老年人在服务阶段的参与较多,而在决策阶段和评估阶段的参与不足。在决策阶段,老年人很少参与到项目规划、购买合同制定和招投标过程,既造成老年人对购买信息不了解,也制约了后续阶段的参与效果。在服务阶段,老年人合作生产的能力有限,以被动接受服务的互动为主,难以对服务质量开展有效监督。在评估阶段,老年人参与第三方评估的机会有限,对项目实施情况、服务交付情况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的反馈渠道受限,进而影响政府购买的调整和优化。整体来看,老年人主体地位未受重视、老年人参与缺乏程序基础,参与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缺位和不足影响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运行和实际效果。所以,政府应重视老年人参与过程的不足问题,尽快建立常态化的老年人参与机制,促进老年人有效参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全过程。(3)在参与结果方面,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普遍表现出较高的服务质量感知和较高的满意度,以往文献中也有类似发现。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参与过程中的“服务参与”对老年人感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预测作用明显,而“决策参与”和“评估参与”预测作用较弱;“结果质量”对服务质量整体的贡献较小;虽然感知服务质量与老年人满意度之间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但对“结果满意度”的预测上明显不足。老年人感知服务质量高的原因在于:服务机构的公办背景,硬件和软件投资充足,服务管理流程严格,老年人普遍表现出对服务质量的认可。老年人满意度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老年人服务期望模糊,由于服务的无偿性或低偿性,造成低期望与高感知之间的明显差距;另一方面,老年人需求部分满足、各方对批评意见的顾虑以及政府和服务供应商针对性运作等因素,也对老年人高满意度的形成产生影响。所以,当前老年人的高满意度是一个综合结果,不完全是需求满足带来的结果,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仍然存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存在一个“结果假象”问题,购买项目和老年人真实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脱节,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老年人参与动因障碍和参与过程不足。(4)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自上而下”的制度运作过程中,老年人参与动因障碍、过程不足和结果假象都是影响政府购买目标实现和制度良性运行的重要诱因。因此,在促进老年人参与方面,应认识到老年人参与能力不足和局限性,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完善老年人参与的程序设计和制度保障,在重要节点和关键环节吸纳老年人参与。老年人参与既是“目的”又是“方法”,解决老年人参与问题需要政府、服务供应商、老年人、第三方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互动。只有融合老年人参与的内在诉求和外在条件,消除动因障碍,才能调动老年人参与积极性;只有在制度设计上吸纳老年人全过程参与,才能保障购买目标实现和制度良性运行;只有坚持老年人需求导向来进行参与制度建设,才能避免结果假象,切实满足老年人需求。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在研究视角方面,将老年人视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参与主体,系统探讨了老年人参与的现状与影响,拓展了相关研究的思路。在研究工具方面,构建了老年人参与分析模型,并设计了问卷和访谈调查,在系统分析老年人参与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工具价值。在研究结果方面,通过对参与动因的分析,发现老年人参与的驱动力不足,制约因素存在;通过对参与过程的分析,发现老年人参与不足,影响制度良性运行;通过对参与结果的分析,发现老年人需求并未完全满足,结果假象掩盖了购买效果不佳的事实,理论模型与现实问题密切关联对应。此外,本文针对老年人参与的现存问题,从三个层面提出促进老年人参与的实现路径,为完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提供了管理层面的建议。对老年人参与问题的探讨,无论是对实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标,还是满足老年人需求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简焕玲[7](2018)在《滋肾育胎丸合滋癸益经汤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及理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辨识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的易感体质,与正常人群对比,是否存在体质偏颇,早期干预易感人群,及早截断病势。2.寻找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发病相关因素,及时干预高危人群,早期防治。3.通过本研究,观察滋癸益经汤合滋肾育胎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应当大补气血精而非单纯滋阴补肾”的诊疗思路提供事实依据,为临床所用。方法:1.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符合POI西医诊断标准的132例患者,发放《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及《发病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相关调查。按照1:1对照原则,同期选取120例正常健康人群填写《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对比二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2.从132例POI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84例进行临床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服用滋癸益经汤,配合滋肾育胎丸,另外一组同样服用滋癸益经汤,但配合维生素E软胶囊作为对照。连续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月经期停服。采用《中医症状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子宫附件彩超检查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窦卵泡数、月经恢复情况、是否妊娠及妊娠结局等作为疗效观察指标,以治疗3个月、6个月作为观察时点,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情况,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123例POI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主要为阳虚质(61.79%)>气虚质(59.35%)>阴虚质(50.41%)>气郁质(46.34%)>血瘀质(34.96%),对比120例正常健康人群,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血瘀质上有明显差异。2.FSH≥40 IU/L的82例POI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主要为:阳虚质(62.20%)>阴虚质(58.54%)>气虚质(52.44%)>气郁质(48.78%)>血瘀质(37.80%);25≤FSH<40 IU/L的41例POI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主要为:气虚质(73.17%)>阳虚质(60.98%)>气郁质(41.46%)>阴虚质(34.15%)>血瘀质(29.27%),且FSH≥40 IU/L的POI患者与25≤FSH<40 IU/L的POI患者在阴虚质、气虚质上存在明显差异。3.POI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精神心理因素(34.96%)>特发性因素(26.02%)>遗传因素(19.51%)>手术因素(14.63%)>自身免疫因素(8.94%)>感染因素(4.07%)>药物因素(3.25%)、环境因素(3.25%)>个人因素(2.44%)。4.对比维生素E软胶囊,观察组在改善POI患者月经情况、中医症状、改良Kupperman症状、血清内分泌水平、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卵巢体积、窦卵泡数等方面具有更佳的疗效,总有效率为68.89%,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有51.28%,且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OI患者确实存在中医体质偏颇,且以兼有2种、3种、5种的复合型体质为主,其易感体质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及血瘀质,平和体质较少。卵巢功能不同阶段的患者其体质偏颇亦有所不同,FSH≥40 IU/L的患者以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为主,25≤FSH<40 IU/L的患者以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为主,提示在调理体质时应根据患者卵巢功能的不同阶段而区别对待。2.POI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精神心理压力、遗传因素、手术创伤、自身免疫疾病、感染病原体等相关性较大,而药物毒害、环境因素等则相对少见,亦有一部分患者的发病原因不明。3.对比维生素E软胶囊,滋癸益经汤合滋肾育胎丸治疗POI具有更理想的疗效,说明了治疗POI应当在补肾的基础上大补气血精,而非单纯滋阴补肾,并确定了以补肾填精、益气养血作为本病的主要治法,以滋癸益经汤合滋肾育胎丸作为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案。4.在卵巢功能衰竭的不同阶段,病机逐步演变,临床表现有所异同,25≤FSH<40 IU/L的患者病机以脾肾气虚为主,治疗重在补肾健脾,FSH≥40 IU/L的患者阴、阳、气俱虚,提示肾精已亏,又兼气郁、血瘀,故治疗重在大补气血精,佐以化瘀。
朱莹[8](2017)在《国外生育保障制度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我国目前生育率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严重等社会问题,2015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这使生育保障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2016年,我国政府提出进行生育保障改革,将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实行两险统一登记,统一征收,统一管理,统一经办等,并指定十二个城市于2017年开始试点。一方面,解决因二胎政策的放开,生育保险基金支出大幅增加,由此带来的基金的压力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两险合并解决企业漏保问题,并因两险的合并管理,节约行政开支。这是一次很大的进步,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缓解就业歧视以及保障女性生育权,解决女职工生育的后顾之忧,达到鼓励生育的目的,顺应当前的人口政策。但改革因无法缓解企业缴费压力、忽视城镇非职工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育保障等问题,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在对国外生育保障制度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国际经验,联系国内改革现实,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国的生育保障改革建言献策。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序言部分、相关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应用文献搜索法,通过检索国外官网及相关书籍资料等,对国外不同生育保障制度模式及其代表国家的现行制度安排进行研究;通过采取比较分析法,以公平与效率为维度,进一步对不同生育保障模式代表国家的制度运行进行比较,总结国际经验;第三部分,主要是联系国内改革,采用访谈法,对国内试点城市的改革措施进行了解,分析改革的背景、改革措施、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价;第四部分,通过借鉴国际经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合并改革,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
李月月[9](2017)在《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伤保险在职业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尤其凸显,工伤待遇在工伤保险的范畴中又是处在核心位置。但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建立较晚,属地化管理的工伤保险政策存在较大的差异,伤残待遇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值得深究。关于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伤待遇政策的梳理和分析,不同群体和行业工伤待遇水平研究和工伤待遇的国际比较等方面。以上研究并没有深刻揭示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的设置是否是科学的?如果是不科学不合理的,那科学合理的工伤保险待遇补偿标准应该是怎样计算的?本文首先定量测算出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与待遇匹配程度,然后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探究工伤等级与待遇不匹配原因,最终提出如何确立我国科学合理的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的问题。运用归纳与演绎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解释工伤补偿的一般标准;通过总结国外工伤保险补偿方式,归纳国外工伤保险待遇的标准区间,并结合我国工伤保险的历史发展路径,制定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的方案,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工伤保险无论是长期伤残待遇还是一次性待遇的政策均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工伤保险待遇给付与伤残等级之间不对称,地区补偿制度呈现碎片化,补偿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伤残待遇政策的制定科学性和合理性较差。第二,理论上分析出工伤的本质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工伤补偿责任经历了雇员自负、过失责任、严格过失责任到无过失责任的变迁,社会保险框架下工伤补偿的本质是劳资双方相互妥协的定额赔偿结果,综合分析在理论上推导出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伤残待遇实质上等于损失的劳动能力的工资价值。第三,通过128个国家或地区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伤残待遇区间的分析,长期支付津贴的方式为完全永久性伤残待遇支付的主流,待遇计算模式为:待遇系数*待遇基数*待遇期限=完全永久性伤残待遇;国外工伤保险部分永久性伤残待遇标准多为一定比例的全额完全永久性伤残待遇。第四,根据理论解释推导、国外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伤残待遇的经验和我国工伤保险补偿待遇的历史路径综合分析,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的高中低方案的计算模型为:DT=a*l*w*(t1-t2)+(29-2n)*w其中,DT为伤残待遇,aa为伤残待遇系数,l为劳动能力丧失或者伤残程度的百分比l∈(75-100%),n∈(1,2,3,4,5,6),w为本人工资,t1为退休年龄,t2为伤残年龄。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长期待遇高方案的待遇系数取值为90-100%;中方案的待遇系数取值为80-89%;低方案的待遇系数取值为70-79%。第五,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一次性补偿存在客观必然性,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待遇应根据伤残者意愿选择待遇给付方式。对于一次性补偿的标准应该与对应伤残等级的长期津贴的折现额相一致。
刘莲花[10](2017)在《广州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后村干部胜任力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医保保障的是公民最基本的医疗权力,对普通公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保障。对庞大的农村人口而言,村干部是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管理的主体和重要力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在担当村民当家人管理和服务城乡医保业务的同时,又担演着政府代理人承办政府交办的任务。直接面对村民的村干部,他们的胜任力在城乡医保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城乡医保制度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能否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因为这个原因,我国必须把村干部打造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队伍,这样才能保障城乡医保制度顺利施行。本文从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的村干部执行广州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工作情况为切入点研究村干部的胜任力,通过分析村干部在这项具体工作中的表现,得出村干部存在胜任力不足的问题,进而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再根据问题提出建议。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研究内容和框架,确定了结合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厘清了村、村干部、胜任力和广州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等概念,阐述了胜任力理论、社会保险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三部分论述了广州市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前后对村干部胜任力要求的变化。第四部分对广州市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中新镇村干部胜任力分析,研究了中新镇村干部队伍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整理得出村干部胜任力不足的结论。第五部分提出了村干部胜任力不足的表现和原因,第六部分根据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提出强化为民服务精神、建立基于胜任力的考核体系、建立基于胜任力的激励体系和建立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中新镇村干部在广州市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的胜任力是不足的,为保证新政策顺利运行,为更加便民惠民,村干部需要提升胜任力。希望本文能够为其他进行城乡医保整合改革的省市,关注最基层执行者村干部的作用,做好医保服务工作,提升村干部的胜任力的和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二、公务员的医疗待遇会有变化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务员的医疗待遇会有变化吗(论文提纲范文)
(2)城市定居对农民工二胎生育意愿的研究 ——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结构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5.2 不足 |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流动人口 |
2.1.2 农民工 |
2.1.3 生育意愿 |
2.1.4 城市定居 |
2.1.5 住房保障 |
2.2 理论基础 |
2.2.1 中断假说 |
2.2.2 选择假说 |
2.2.3 适应或融合假说 |
2.2.4 社会化假说 |
2.2.5 贝克尔质量-数量生育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人口流动与生育的关系 |
2.3.2 人口流动与城市定居的关系 |
2.3.3 农民工生育意愿及城市定居的关系 |
2.4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数据来源、变量设置与样本描述 |
3.1 数据来源 |
3.2 变量选取 |
3.2.1 被解释变量 |
3.2.2 解释变量 |
3.2.3 控制变量 |
3.3 变量赋值说明 |
3.4 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四章 城市定居意愿对农民工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分析 |
4.1 模型设定 |
4.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2.1 个人特征 |
4.2.2 社会保障 |
4.2.3 流动特征 |
4.2.4 家庭特征 |
4.3 内生性检验 |
4.3.1 模型设定 |
4.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住房保障制度对农民工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 |
5.1 模型设定 |
5.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2.1 住房保障制度对农民工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 |
5.2.2 住房保障制度在不同迁移模式下对农民工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建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3)大连市社会保险事业互联网服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与价值 |
二、国内外研究概述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公共服务互联网化的理论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
一、公共知情权的内涵及其特征 |
二、互联网公共服务的现实必要性 |
三、数字鸿沟与参与鸿沟依然存在 |
第二章 :社会保险事业互联网服务的发展现状 |
一、社会保险服务在公共服务中的地位 |
二、政务网站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
三、国内社会保险服务事业对互联网思维的探索现状 |
四、互联网社会保险服务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
五、浙江省和山东威海的范例 |
第三章 :大连市社会保险互联网服务的开展及其存在问题 |
一、大连市社会保险互联网服务的基本状况 |
二、大连市社会保险服务的实施分析 |
三、大连市社会保险服务的问题分析 |
第四章 :大连市社会保险互联网服务提升的对策与途径 |
一、大连市社会保险事业互联网服务力场分析 |
二、大连市社会保险互联网服务深入发展的途径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大连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的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致谢 |
(4)美国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现实意义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 国内文献综述 |
(1) 美国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组织结构改革研究 |
(2) 美国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信息系统改革研究 |
(3) 美国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支付方式改革研究 |
(4) 美国退役军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 |
(5) 美国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制度环境研究 |
(6) 美国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服务机制研究 |
2. 国外文献综述 |
(1) 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服务利用情况研究 |
(2) 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服务需求研究 |
(3) 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服务满意度研究 |
(4) 使用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服务的影响因素研究 |
(5) 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服务质量研究 |
3. 文献评价 |
(三) 研究设计 |
1. 概念界定 |
2. 理论基础 |
(1) 公共物品理论 |
(2) 福利经济学理论 |
(3) 系统理论 |
3. 研究思路 |
4. 研究方法 |
一. 美国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历史发展状况 |
(一) 殖民地时期到内战 |
1. 殖民地时期状况 |
2. 内战前后期状况 |
(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状况 |
2. 退役军人管理局成立 |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
(四) 如今的退役军人健康管理局 |
(五) 小结 |
二. 美国退役军人医疗服务 |
(一) 医疗服务组织结构 |
1. 医疗服务组织构成 |
2. 主要职务部门职责 |
(二) 医疗服务范围 |
1. 预防保健服务 |
2. 住院病人医院服务 |
3. 紧急医疗护理服务 |
4. 心理健康服务 |
5. 退役军人辅助生活以及家庭保健服务 |
6. 处方的补充和跟踪服务 |
7. 盲人和低视力康复服务 |
8. 牙科护理服务 |
(三) 退役军人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服务概况 |
1. 医疗机构服务概况 |
2. 医务人员服务状况 |
(四) 小结 |
三. 美国退役军人医疗保障 |
(一) 保障对象及条件 |
1. 基本资格条件 |
2. 注册及分组 |
(二) 医疗保障经费来源 |
(三) 退役军人参与其他医疗保险状况 |
1. 医疗照顾(Medicare) |
2. 医疗补助(Medicaid) |
3. 私人医疗保险 |
(四) 个人医疗费用支付状况 |
1. 享有免费医疗服务资格 |
2. 个人自付费用情况 |
3. 医疗收费情况 |
(五) 小结 |
四. 美国退役军人药品供应 |
(一) 药品流通 |
1. 药品采购方式 |
2. 药品供应商选择 |
3. 药品流通特点 |
(二) 药品质量监管 |
1. 处方工艺文件的审查 |
2. 药品生产现场的检查 |
3. 违规处理 |
(三) 小结 |
五. 美国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 |
(一) 注册人数增长而医护人员短缺 |
(二) 伪造病人医疗预约时间 |
(三) 药物滥用以及医疗设备缺乏问题突出 |
(四) 系统内部监管机构存在失灵 |
(五) 小结 |
六. 解决美国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问题的对策 |
(一) 缓解医护人员短缺的境况 |
(二) 加强人员培训和监督咨询预约过程 |
(三) 有作为的领导以及建立明确的问责制 |
(四) 改变管理方式 |
(五) 小结 |
七. 美国退役军人医疗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
(一) 我国退役军人医疗保障现状 |
1. 士兵退役医疗保障 |
2. 军官和文职干部以及士官转业医疗保障 |
3. 离退休干部医疗保障 |
4. 残疾军人退役医疗保障 |
(二) 启示 |
1. 重视退役军人事务部的建设 |
2. 退役军人医疗保障水平可适当提高 |
3. 重视解决退役军人实际医疗需求 |
4. 为退役军人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 |
5. 缓解退役军人看病贵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文献综述 |
(一)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研究 |
(二)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问题研究 |
第二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及就业状况 |
一、概念界定 |
(一)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
(二) 专业对口就业 |
(三) 就业质量 |
二、专业学位硕士发展就业现状 |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及就业现状 |
(一) 发展情况 |
(二) 国内知名学校就业情况 |
第三章 调查结果分析 |
一、调查设计 |
(一) 问卷调查法 |
(二) 访谈法 |
二、调查实施 |
(一) 问卷实施情况 |
(二) 访谈实施情况 |
三、问卷调查信息分析 |
(一) 问卷调查信息分析 |
(二) 问卷调查的几个主要结论 |
(三) 汉教硕士就业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 |
1、社会市场方面 |
2、专业方面 |
3、国家层面 |
第四章 基于NBPTS于优秀汉语教师的培养建议 |
一、教师质量保障体系 |
二、NBPTS及其优秀外语教师标准 |
(一) NBPTS简介 |
(二) NBPTS优秀外语教师标准 |
三、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外部专业保障体系构建的启示 |
(一) 对中外汉语教师设立不同考核标准 |
(二) 对海外在职志愿者作出明确要求 |
(三) 完善并区别设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
第五章 解决对策 |
一、学生个体方面 |
(一) 认真了解专业相关信息 |
(二) 提高就业意识及主动性 |
(三) 摆正就业心态 |
二、高校层面 |
(一) 清晰专业定位 |
(二) 培养设置以需求为导向 |
(三) 强化海外就业指导 |
三、国家层面 |
(一) 建立汉语国际教育国内行业体系 |
(二) 严格对培养单位的管控 |
(三) 完善汉办设置 |
结语与不足 |
附录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
附录二: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低对口就业率成因”的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的老年人参与问题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的设计与运行 |
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老年人角色的变化 |
三、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老年人参与的实践 |
四、研究述评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政府购买 |
二、养老服务 |
三、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
四、老年人参与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结构安排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顾客参与理论 |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二节 顾客参与分析模型及启示 |
一、基于结果和过程的两种顾客参与观点 |
二、基于过程观点的顾客参与模型 |
三、顾客参与模型的修正和应用 |
第三节 老年人参与分析模型构建 |
一、老年人参与动因的维度探索 |
二、老年人参与过程的维度探索 |
三、老年人参与结果的维度探索 |
四、基于“动因-过程-结果”的分析模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调查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一节 调查区域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现状 |
一、上海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运行机制 |
二、上海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与内容 |
三、上海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享受对象与特征 |
第二节 调查设计 |
一、问卷调查设计 |
二、访谈调查设计 |
第三节 数据收集与检验 |
一、调查的组织实施 |
二、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三、问卷数据的检验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老年人参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动因分析 |
第一节 老年人参与动因的问卷调查情况 |
一、老年人参与动因问卷描述 |
二、不同老年人参与动因的异同 |
四、参与动因问卷调查的主要发现 |
第二节 影响老年人参与的内在动机分析 |
一、利益动因是老年人参与的基本动因 |
二、责任动因是老年人参与的重要保障 |
三、政治效能感对参与行为有重要影响 |
四、老年人内在参与动机的过程化 |
第三节 影响老年人参与的外在诱因分析 |
一、不断优化的制度环境是老年人参与的根本 |
二、组织支持是老年人参与的基础条件 |
三、信息沟通是老年人参与的重要促进 |
第四节 老年人参与动因的障碍 |
一、老年人参与的内在动力不足 |
二、老年人参与受外部因素阻碍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老年人参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过程分析 |
第一节 老年人参与过程的问卷调查情况 |
一、老年人参与过程问卷描述 |
二、参与动因对参与过程的影响 |
三、参与过程问卷调查的主要发现 |
第二节 决策阶段老年人参与情况分析 |
一、老年人决策参与的现状 |
二、老年人决策参与的不足 |
三、决策参与不足对科学购买的影响 |
第三节 服务阶段老年人参与情况分析 |
一、老年人服务参与的现状 |
二、老年人服务参与的不足 |
三、服务参与不足对项目交付的影响 |
第四节 评估阶段老年人参与情况分析 |
一、老年人评估参与的现状 |
二、老年人评估参与的不足 |
三、评估参与不足对项目优化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老年人参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结果分析 |
第一节 老年人参与结果的问卷调查情况 |
一、老年人参与结果问卷描述 |
二、参与动因和过程对参与结果的影响 |
三、参与结果问卷调查的主要发现 |
第二节 老年人感知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制度运作对设计质量感知的影响 |
二、服务力量对递送质量和交互质量感知的影响 |
三、需求满足状况对结果质量感知的影响 |
第三节 老年人高满意度形成的原因分析 |
一、服务期望对满意度的影响 |
二、服务获取成本对满意度的影响 |
三、感知服务质量对满意度的影响 |
四、各方对批评意见的顾虑 |
第四节 “结果假象”下的购买成效反思 |
一、老年人的需求和偏好未能完全满足 |
二、购买成效的科学评价机制尚未形成 |
三、对服务需求和购买效益的认识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促进老年人参与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基于动因障碍的老年人参与实现对策 |
一、增强老年人参与的内在动力 |
二、消除老年人参与的外部阻碍 |
第二节 基于过程参与不足的老年人参与实现对策 |
一、决策阶段老年人参与的组织实施 |
二、服务阶段老年人参与的组织实施 |
三、评估阶段老年人参与的组织实施 |
第三节 基于结果假象的老年人参与实现对策 |
一、基于顾客期望管理的参与实现 |
二、基于老年人需求导向的参与实现 |
三、基于老年人福祉改善的参与实现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1:访谈提纲 |
附录2: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
附录3:正式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7)滋肾育胎丸合滋癸益经汤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及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一、病名研究 |
二、西医治疗 |
第二节 中医学研究概况 |
一、中医病名认识 |
二、中医治疗 |
第三节 中医体质研究概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内容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研究内容 |
第二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对象 |
二、临床研究方案设计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一、123例POI患者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
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 |
三、123例POI患者发病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
四、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 |
五、治疗前后病情程度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一节 POI中医体质分布类型 |
第二节 POI发病相关因素 |
第三节 滋肾育胎丸合滋癸益经汤治疗POI的疗效分析 |
第四章 理论研究 |
第一节 POI中医诊治思路 |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POI的发病相关因素尚未完全明确 |
二、POI患者存在体质偏颇,且在疾病不同阶段体质偏颇不同 |
三、POI不同阶段病机逐步演变,主要症状不同 |
四、补肾填精、调理气血为POI主要治法,不同阶段侧重不同 |
五、滋肾育胎丸合滋癸益经汤可作为POI的基本治疗方案,随证加减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一、存在的问题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8)国外生育保障制度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4.2.1 访谈法 |
1.4.2.2 文献搜索法 |
1.4.2.3 比较分析法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的介绍 |
2.1 理论基础 |
2.1.1 马克思主义人口再生产理论 |
2.1.2 生存权与发展权理论 |
2.1.3 生育相关理论 |
2.1.3.1 边际孩子合理选择理论 |
2.1.3.2 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 |
2.1.4 福利经济学理论 |
2.1.5 制度变迁理论 |
2.2 概念介绍 |
2.3 小结 |
第3章 国外生育保障制度模式分析 |
3.1 社会保险型 |
3.1.1 德国生育保障制度 |
3.1.2 法国生育保障 |
3.1.3 日本生育保障 |
3.2 强制保险和普遍医疗保健相结合 |
3.2.1 丹麦生育保障 |
3.2.2 英国生育保障 |
3.2.3 瑞士生育保险制度 |
3.3 强制储蓄型 |
3.3.1 新加坡生育保险制度 |
3.4 各国生育保障发展趋势 |
3.4.1 将生育保障作为一种福利措施 |
3.4.2 强调生育保障立法 |
3.4.3 政府承担很大的责任 |
3.5 小结 |
第4章 国外生育保障制度比较 |
4.1 公平性 |
4.2 效率性 |
4.2.1 社会保险型模式的效率分析 |
4.2.1.1 生育保障的投入 |
4.2.1.2 生育保障的给付 |
4.2.2 强制保险和普遍医疗保健相结合模式的效率分析 |
4.2.2.1 生育保障的投入 |
4.2.2.2 生育保障的给付 |
4.2.3 强制储蓄型模式的效率分析 |
4.3 综合评价 |
4.4 小结 |
第5章 国内生育保障的改革 |
5.1 改革的背景 |
5.1.1 二胎政策的放开 |
5.1.2 我国生育保障制度存在缺陷 |
5.1.3 企业缴费压力过重 |
5.1.4 行政资源浪费,行政效率低下 |
5.2 试点城市的改革措施 |
5.2.1 江苏省泰州市 |
5.2.1.1 泰州市医疗保险与生育保险运行现状 |
5.2.1.1 泰州市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合并措施 |
5.2.2 安徽省合肥市 |
5.2.2.1 合肥市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现状及运行 |
5.2.2.2 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合并措施 |
5.3 改革的成果及其存在的问题 |
5.3.1 改革成果 |
5.3.1.1 强化了基金共济能力 |
5.3.1.2 防止企业漏保 |
5.3.1.3 提升政府综合管理效能,降低管理运行成本 |
5.3.2 存在的问题 |
5.3.2.1 改革初期会出现工作交接混乱的现象 |
5.3.2.2 改革将城镇非职工居民与农村居民排除在外 |
5.3.2.3 改革无法提高职工待遇 |
5.3.2.4 改革无法缓解企业缴费压力 |
5.4 综合评价 |
5.4.1 积极意义 |
5.4.1.1 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 |
5.4.1.2 有利于缓解就业歧视现象 |
5.4.1.3 符合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 |
5.4.2 遗留问题 |
5.5 结论 |
第6章 国外生育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6.1 确立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改革理念 |
6.2 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 |
6.3 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障改革的覆盖范围 |
6.4 探索父育假、育儿假,丰富生育保障内容 |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现有研究的述评 |
四、前提假设与概念界定 |
(一) 前提假设 |
(二) 概念界定 |
五、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与待遇匹配现状分析 |
一、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政策描述 |
(一) 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长期待遇政策描述 |
(二) 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一次性补偿待遇政策描述 |
二、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与待遇匹配测算 |
(一) 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长期待遇的等级间差异测算 |
(二) 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一次性补偿待遇的等级间差异测算 |
(三) 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长期待遇与一次性补偿待遇的差异测算 |
三、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与待遇不匹配原因分析 |
(一) 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与长期待遇不匹配原因分析 |
(二) 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与一次性补偿待遇不匹配原因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标准的理论解释 |
一、现有解释理论及其局限性分析 |
(一) 职业风险理论 |
(二) 人力资本理论 |
(三) 现有理论局限性分析 |
二、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待遇补偿的本质分析 |
(一) 工伤的本质分析 |
(二) 工伤补偿责任变迁分析 |
(三) 社会保险框架下补偿的本质分析 |
三、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标准国际经验分析 |
一、128个国家或地区工伤保险的待遇标准区间分析 |
(一) 数据来源与说明 |
(二) 128个国家或地区工伤保险完全永久性伤残待遇标准区间 |
(三) 128个国家或地区工伤保险部分永久性伤残待遇标准区间 |
二、四个典型国家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变迁分析 |
(一) 德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变迁分析 |
(二) 英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变迁分析 |
(三) 美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变迁分析 |
(四) 日本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变迁分析 |
三、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科学测算的方案设计 |
一、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长期待遇的历史路径 |
(一) 1951年—1996年劳保条例时期 |
(二) 1997年—2003年工伤保险试行时期 |
(三) 2004年—2010年工伤保险条例时期 |
(四) 2011年——至今修订工伤保险条例时期 |
二、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长期待遇高、中、低方案设计 |
(一) 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长期待遇高方案设计 |
(二) 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长期待遇中方案设计 |
(三) 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长期待遇低方案设计 |
三、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长期待遇的一次性补偿方案设计 |
(一) 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一次性补偿存在的客观依据 |
(二) 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一次性补偿的测算方案 |
四、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10)广州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后村干部胜任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论文的主要创新 |
二、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一)基本概念 |
(二)相关理论 |
三、广州市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前后对村干部胜任力要求的变化 |
(一)城乡医保工作村干部胜任力的界定和要素提取 |
(二)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前新农合工作对村干部胜任力的要求 |
(三)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对村干部胜任力的新要求 |
(四)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对村干部胜任力的新挑战 |
(五)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前后对村干部胜任力要求的变化 |
四、广州市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中新镇村干部胜任力分析 |
(一)中新镇村干部队伍基本结构和特点 |
(二)中新镇村干部城乡医保工作胜任力调研分析 |
(三)中新镇村干部胜任力调研结果——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村干部胜任力不足 |
五、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中新镇村干部胜任力不足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分析 |
(一)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村干部胜任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
(二)城乡医保制度整合后村干部胜任不足的原因分析 |
六、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提升村干部胜任力的对策建议 |
(一)强化为民服务奉献精神 |
(二)建立基于胜任力的考核体系 |
(三)建立基于胜任力的激励体系 |
(四)建立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公务员的医疗待遇会有变化吗(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研究[D]. 张璘.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城市定居对农民工二胎生育意愿的研究 ——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D]. 曹雪.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大连市社会保险事业互联网服务问题研究[D]. 王海斌.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1)
- [4]美国退役军人医疗卫生体系研究[D]. 袁萍. 云南大学, 2019(03)
- [5]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就业影响因素研究[D]. 陈烨妮. 厦门大学, 2019(08)
- [6]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的老年人参与问题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李文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2)
- [7]滋肾育胎丸合滋癸益经汤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及理论研究[D]. 简焕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8]国外生育保障制度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 朱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11)
- [9]我国工伤保险劳动能力丧失等级待遇研究[D]. 李月月.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10]广州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后村干部胜任力提升研究[D]. 刘莲花. 兰州大学,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