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飞蓟素通过抑制IL-1β和前列腺素E_2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

水飞蓟素通过抑制IL-1β和前列腺素E_2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

一、西利马林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和前列腺素E_2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论文文献综述)

毛鑫[1](2021)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免疫排斥损伤作用microRNA表达初步探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有减轻小鼠心脏移植免疫排斥损伤作用的基础上,采用RNA-seq技术对其进行micro RNA转录组研究。初步挖掘hAMSCs在减轻排斥损伤方面的潜在机制。为hAMSCs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在减轻心脏移植免疫损伤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认识。方法:1.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模型构建。分为同系移植组(A组),异系移植组(B组),异系移植干细胞干预组(C组),干细胞(2.5×105个细胞/次/0.4毫升)于术后第1天、第4天经尾静脉注入。2.观察小鼠存活时间及状态,通过取B、C组供体心脏做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3.评估模型成功后,于术后第7天取小鼠供心组织,收集RNA样本测序。通过RNA-seq、生物信息技术分析得到差异表达显着的micro RNA。4.应用mi Randa行靶基因预测后,用R的cluster Profiler进行富集分析。5.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测序数据富集结果分析以及在GEO数据库相关测序分析结果中通过韦恩(venn)取得交集的方式,筛选出差异显着的micro RNA进行q RT-PCR验证。结果:1.造模及干预后观察小鼠状态良好,干细胞干预组小鼠存活时间较单纯异系移植组延长(P<0.05);2.通过HE染色发现单纯异系移植组心肌组织中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侵入肌细胞的周界,肌细胞被浸润细胞包围。心肌纤维扭曲断裂。心肌纤维形态不规则,肌纤维水肿,且连续性消失。干细胞干预组心肌间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亦可见心肌纤维损伤断裂和结构变形,但程度较轻。3.通过测序分析得出AB组间、AC组间、BC组间差异性表达micro RNA分别为:1324、1323和1340个,其中显着差异的分别有:213、211、82个。4.通过靶基因预测发现的重要micro RNA包括:mi R-1247-5P、mi R-106b-3p、mi R-127-5p。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靶基因主要富集包括:蛋白结合、激酶活性、转录调控、磷酸化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在多个通路中,主要涉及: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c AMP信号通路等。5.筛选出差异表达显着的micro RNA为:(1).同、异系移植组间(AB组间)差异表达micro RNA:mi R-199a-3p;mi R-34b-3p;mi R-434-3p;(2).三组间差异表达micro RNA:mi R-451a;mi R-494-3p;mi R-136-3p。通过q RT-PCR验证发现这些micro RNA与转录组测序得到的结果趋势基本相同。结论:1.初步表明了hAMSCs具有减轻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免疫排斥损伤作用。2.通过RNA-seq、生物信息技术分析及q RT-PCR验证,初步确认mi R-451a、mi R-494-3p、mi R-136-3p的表达可能与hAMSCs减轻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免疫排斥损伤的作用存在密切关系。

马岱朝[2](2021)在《丹参多酚酸通过小胶质细胞P2X7/NLRP3/GSDMD通路减轻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大量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结局,并通过多种药理作用及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但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小胶质细胞参与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而小胶质细胞中由NLRP3炎症小体及其上游的P2X7受体和下游的GSDMD分子构成的P2X7/NLRP3/GSDMD通路介导脑梗死后的炎症级联反应。本研究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MCAO/R)模型和大鼠原代神经元与原代小胶质细胞共培养缺氧缺糖/复氧复糖(OGD/R)模型,通过观察丹参多酚酸的注射剂型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SAFI)对MCAO/R模型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神经元凋亡、炎症因子表达及OGD/R模型中神经元细胞活力与凋亡的影响,并且观察SAFI对MCAO/R模型脑皮质及OGD/R模型中小胶质细胞中P2X7/NLRP3/GSDMD通路中相关分子的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SAFI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P2X7/NLRP3/GSDMD通路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1.SAFI对MCAO/R模型大鼠神经保护作用(1)将58只SD大鼠随机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大鼠随机分2组:I/R组(MCAO/R+生理盐水),I/R+SAFI组(MCAO/R+SAFI),于术后第1至第7天每天进行一次神经功能评分,于术后第7天获取脑组织测量梗死体积。实验第二部分动物随机分为四组:Control组(假手术+生理盐水),SAFI组(假手术+SAFI),I/R组(MCAO/R+生理盐水),I/R+SAFI组(MCAO/R+SAFI),该部分大鼠3天后取脑用于组织学(HE、免疫组化、TUNEL、荧光染色)检测及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2)使用尼龙线由颈外动脉插入至大脑中动脉(MCA)阻断MCA血供引起供血区域缺血损伤,封堵120分钟后拔出尼龙线恢复血流,建立MCAO/R模型。通过观察MCAO/R模型大鼠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HE染色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炎症因子表达、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评估SAFI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2.SAFI对经OGD/R处理的神经元细胞活力与凋亡影响的研究(1)取新生SD乳鼠分离提取原代神经元细胞及原代小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元标记物MAP2的表达鉴定神经元,免疫荧光检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CD11-b的表达鉴定小胶质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AFI对OGD处理的大鼠原代神经元细胞和原代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活性筛选SAFI最佳药物浓度。(2)根据细胞类型,分为单纯神经元培养组与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组。单纯神经元培养组分为三个亚组:Neuron组(神经元正常条件下培养),Neuron+OGD/R组(神经元行OGD/R处理),Neuron+OGD/R+SAFI组(神经元行OGD/R及SAFI处理。处理方法:在Neuron+OGD/R+SAFI组,将原代神经元接种于培养板中,给予SAFI预处理24 h,将培养换至无葡萄糖的DMEM于95%N2+5%CO2环境中(培养液含同浓度SAFI)培养3h,接着将细胞于正常培养条件下继续培养24h后收集细胞用于检测;Neuron+OGD/R组不加SAFI,培养条件同前;Neuron组不加SAFI于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小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组分为三个亚组:Neuron+Microglia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正常条件下共培养),Neuron+Microglia+OGD/R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并行OGD/R处理),Neuron+Microglia+OGD/R+SAFI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并行OGD/R及SAFI处理)。处理方法:在Neuron+Microglia+OGD/R+SAFI组,将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神经元细胞利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培养。神经元细胞接种于下室,小胶质细胞接种于上室,用SAFI于正常培养条件下预处理24 h后,将细胞换至无葡萄糖的DMEM(含相同浓度的SAFI)于95%N2及5%CO2环境中,37℃培养3 h构建OGD模型,于正常培养条件下继续培养24 h后,收集神经元细胞及培养基用于检测;Neuron+Microglia+OGD/R组不加SAFI,培养条件同前;Neuron+Microglia组不加SAFI于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3)经OGD/R处理细胞,通过检测培养基中LDH水平反映细胞受损程度,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神经元细胞的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等方法,来观察SAFI对单纯培养及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3.SAFI对MCAO/R模型及OGD/R模型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焦亡相关蛋白GSDMD影响的研究(1)动物造模及分组同上。将共培养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Control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正常条件下共培养),SAFI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正常条件下共培养并加入SAFI),OGD/R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并行OGD/R处理),OGD/R+SAFI组(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并行OGD/R处理且加入SAFI干预)。(2)将体外培养的原代小胶质细胞和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神经元细胞利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培养,神经元细胞种于下室,小胶质细胞接种于上室,用50ug/ml浓度的SAFI于正常培养条件下预处理24 h,后将细胞换至无葡萄糖的DMEM(含相同浓度的SAFI)于95%N2+5%CO2环境中,37℃培养3 h构建OGD模型,于正常培养条件下继续培养24 h后收集神小胶质细胞。OGD/R组不加SAFI,培养条件同前。SAFI组加SAFI于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Control组不加SAFI于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3)构建MCAO/R模型及小胶质细胞OGD/R模型后,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皮质小胶质细胞NLRP3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及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焦亡相关蛋白GSDMD表达及裂解的水平,采用RT-PCR检测脑组织中及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相关的m RNA表达和GSDMD的m RNA表达水平。(4)采用尼日利亚菌素和尿酸单钠作NLRP3炎症小体激活剂,在培养小胶质细胞后加入脂多糖激惹细胞,用PBS洗脱脂多糖后以SAFI处理细胞,然后以尼日利亚菌素或尿酸单钠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处理细胞,然后裂解细胞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4.SAFI对MCAO/R模型及OGD/R模型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上游的膜离子通道P2X7表达的影响及SAFI组分与P2X7的分子对接(1)MCAO/R造模及OGD/R模型制备及分组同上。(2)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观察SAFI对大鼠MCAO/R脑皮质及OGD/R模型中与神经元共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中P2X7表达的影响。(3)采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方法,从RCSB数据库下载大鼠P2X7的X-ray晶体三维结构文件,通过文献报道获取该蛋白与ATP通过氢键与离子相互作用结合口袋的主要氨基酸残基,运用Discovery Studio4.2软件对蛋白质删除配体处理,利用Auto Dock 4.2.6软件进行加氢、计算电荷、转化格式等处理。从TCMSP数据库、ZINC数据库、Pub Chem数据库获取SAFI主要成分的分子结构。利用Auto Dock软件进行半柔性对接。采用Discovery Studio4.2软件对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观察SAFI的主要成分丹酚酸B、丹酚酸D、丹酚酸Y、紫草酸及迷迭香酸与P2X7结合的能力。结果:1.SAFI可改善大鼠脑MCAO/R模型神经功能缺损并减小脑梗死体积,并可减轻MCAO/R模型脑组织病理损伤。2.SAFI可减少大鼠脑MCAO/R模型脑皮质炎症因子ICAM-1、IL-1β、IL-18、TNF-α的表达水平,并减少MCAO/R模型皮质神经细胞凋亡。3.SAFI对OGD/R处理的单纯培养及与小胶质细胞共培养神经元的细胞损伤有减轻作用,并可改善细胞活力,且能降低凋亡率。4.在共培养条件下经OGD/R处理,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细胞毒性作用,而SAFI可能具有减轻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细胞毒性的作用。5.SAFI可以降低大鼠脑I/R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中NLRP3表达,并可抑制脑I/R损伤后IL-1β及IL-18等促炎性因子的表达。6.SAFI可抑制脑I/R损伤后皮质及与神经元共培养并经OGD/R处理的小胶质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7.SAFI可以抑制脑I/R损伤后脑皮质及与神经元共培养并经OGD/R处理的小胶质细胞的焦亡相关蛋白GSDMD的裂解。8.SAFI可以降低脑I/R损伤后皮质及OGD/R处理后的小胶质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IL-1βm RNA的表达水平。9.SAFI可降低MCAO/R模型大鼠脑皮质Iba1及P2X7双标阳性的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并可降低MCAO/R模型大鼠脑皮质及与神经元共培养并经OGD/R处理的小胶质细胞中P2X7蛋白及m RNA表达。10.SAFI中的丹酚酸D、丹酚酸Y、紫草酸等活性成分可能与P2X7受体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1.抑制炎症反应及减轻神经元凋亡是SAFI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部分药理学基础,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体现SAFI活血化瘀功效的一个方面。2.SAFI对OGD/R处理的神经元具有直接的和可能通过拮抗小胶质细胞对神经细胞毒性而产生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3.SAFI中的丹酚酸D、丹酚酸Y、紫草酸等活性成分可能有拮抗P2X7受体激活的作用。4.SFA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部分原因可能是SAFI可抑制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及细胞焦亡。5.SAFI可能通过小胶质细胞P2X7/NLRP3/GSDMD通路抑制NLRP3炎症的激活及细胞焦亡,缓解下游炎症级联瀑布扩大,从而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刘能青[3](2021)在《不同组织特异性的羊水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脓毒血症小鼠模型中的治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从各种人体组织和器官中可以分离出被称为间充质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stem cells,MSCs)的多能祖细胞,近10年其研究发展迅速,为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研究最广泛的MSCs来源包括骨髓、脂肪、脐带和胎盘等。国际细胞治疗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llular Therapy,ISCT)对MSCs制定了最低标准,包括细胞能够粘附在塑料皿上,并表达相应的分化簇(CD)标记(例如CD73、CD90和CD105标记),并且可以在体外进行成脂,成软骨和成骨分化。MSCs的细胞治疗效能主要体现在分化潜能和免疫调剂能力上,特别是免疫调节能力让其在全身多个系统的炎性疾病中都显示出不俗的疗效。羊水中也能分离出与MSCs生物学特性高度一致的细胞,通常被定义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Amniotic flui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FMSCs)或羊水来源干细胞(Amniotic fluid stem cells,AFSCs)。一般认为AFSCs介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和MSCs之间的中间阶段细胞,比起传统的MSCs具有更多良好的生物学特,如相比骨髓和脂肪来源的MSCs有更快增殖速度、更广泛的分化潜能、更强的免疫调节能力等。然而AFSCs具有显着的异质性,许多报道表明了AFSCs在细胞形态、分子表型和分化能力等多个方面存在不稳定性。细胞异质性带来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在体外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会进一步把这种差异扩大,进而影响临床细胞治疗效果的稳定性。而AFSCs异质性主要是因为其存在不同的组织器官来源,有研究指出羊水细胞中可以检测出骨髓、皮肤、肾、肝、肺、心等组织器官的特异性标记物。现今为止虽然已经有研究分离了不同组织特异性的AFSCs,但未对其进行深入的生物学特性检测以及临床治疗效能的评估。为此我们拟分离不同组织特异性的AFSCs,从多个角度的评估其生物学特性差异和治疗效能,为解决AFSCs异质性提供可行的思路,为AFSCs临床治疗应用提供更全面深入的理论基础。第一部分不同培养方法分离羊水来源的干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目的:建立合适的AFSCs原代和传代培养方案,评估其生物学特性,同时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比较,为后续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建立三种培养模式,商品化培养基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AFC),传统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MSC),以及商品化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和传统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AFC-MSC);2.通过克隆形成实验、CCK-8实验、群体倍增时间检测评估不同培养途径的培养效率;3.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标志物;4.对不同培养途径获得的细胞进行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组织特异性染色和分化标志物基因的表达评估分化效果;5.把细胞与激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进行共培养,通过CFSE增殖定量分析、增殖标记蛋白的表达及促炎因子的表达评估细胞对PBMCs的抑制能力。结果:1.三种培养途径均能获得AFSCs细胞,但AFC培养途径效率更高,而MSC培养途径更廉价,AFC-MSC培养效率和成本处于两者之间;2.不同培养途径获得的AFSCs在在CD105的表达上存在差异,但不影响细胞形态、多能性基因的表达、分化潜能和免疫抑制能等主要生物学特性;3.与UCMSCs比较,AFSCs具有更高的成骨和成软骨分化能力,更强的免疫调节能力。结论:三种培养途径均可有效获得的AFSCs,CD105表达的差异不影响其他主要生物学特性,并具有比UCMSCs更强的分化潜能和免疫抑制能力。综合考虑时间和资金成本,选择AFC-MSC培养途径更合适。第二部分分离不同组织特异性的羊水来源干细胞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目的:分离出不同组织特异性的AFSCs,从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分子表型、多能性基因的表达、分化能力、迁移能力和免疫抑制能力等多个方面分析其差异。方法:1.通过机械挑克隆的方法分离出单个细胞形成的克隆并传代;2.对分离的克隆进行组织标记基因的检测,鉴定出不同组织特异性的AFSCs;3.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群体倍增时间分析增殖能力,β-半乳糖苷酶染色及细胞周期调控标志基因分析衰老程度;4.免疫荧光定性分析胚胎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抗原决定簇和多能性因子的表达;5.进行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通过分化特异性染色的定性、定量分析及检测分化标志物基因的表达来评估分化程度;6.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及检测迁移能力和趋化能力的标志基因评估细胞迁移能力;7.把细胞与激活的PBMCs共培养,通过CFSE细胞增殖实验、增殖标记蛋白的表达和促炎因子基因的表达评估细胞对PBMCs的抑制能力。结果:1.从中孕期羊水分离的AFSCs能表达肺和肾组织特异性标记物,通过分离单细胞克隆并进行鉴定,可以分离出肾特异性AFSCs(AFSCs-K)、肺特异性AFSCs(AFSCs-L)和未知组织特异性AFSCs(AFSCs-X);2.相比其他两组,AFSCs-K具有更快的增殖速率,更高的CD90、CD105和CD117的表达水平,更好的中胚层三系分化能力和更强的免疫抑制能力。但AFSCs-K具有更强的水平和垂直迁移能力,表达更多的迁移标志物基因,AFSCs-L则表达更多的趋化因子受体。3.分离后的不同组织特异性的AFSCs的各项生物学指标如细胞形态、增殖能力、分子表型、分化潜能等一致性更高,异质性大幅度降低。结论:AFSCs中可以分离出不同组织特异性的细胞,其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总体上AFSCs-X的特性更优。按组织特异性分离后的细胞异质性大幅下降,细胞的各项指标更趋一致。分离不同组织特异性的AFSCs是解决细胞异质性的可行方案第三部分不同组织特异性的羊水来源干细胞对脓毒血症小鼠治疗效能目的:评估不同组织特异性的AFSCs在脓毒血症小鼠模型中的治疗效能。方法:1.使用盲肠穿刺法构建脓毒血症小鼠模型;2.对小鼠进行生存分析,构建生存曲线;3.对血液和腹腔液进行细菌培养,评估AFSCs的抗菌效能;4.Elisa分析血液中促炎因子的表达情况,评估AFSCs的抗炎效能。结果:1.不同组织特异性的AFSCs均能显着改善脓毒血症小鼠的存活率;2.不同组织特异性的AFSCs均能协助机体清除体内细菌,但以AFSCs-X的效果更为显着;3.相比AFSCs-L,AFSCs-K和AFSCs-X更能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总体上AFSCs能改善脓毒血症生存率,具有抗菌抗炎的效果,其中以AFSCs-X的效果更为明显。

杨慧娟[4](2021)在《五味子木脂素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镇痛解热药物,其使用过量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在推荐剂量下相对安全,但急性或累积过量使用往往会导致肝损伤,因此,进一步阐明药物防治APAP引起肝损伤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有助于尽早识别发生急性肝衰竭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发阻断肝损伤进程的治疗靶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亦称药物性肝病,是药物在应用治疗剂量时,肝脏受到药物或药物所产生的代谢产物所导致的毒性损伤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导致的肝脏疾病。五味子为传统保肝中药,文献表明,五味子醇提物及多糖均有保肝的作用,五味子在肝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关于五味子木脂素防治APAP致DILI研究较少,且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保肝作用的研究机制尚不清楚,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五味子醇提物可有效防治小鼠APAP致DILI,但其药效物质基础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临床应用的很多药物会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之一,因此,使得临床上用药致肝脏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方法1.采用大孔吸附树脂AB-8对五味子总木脂素进行纯化分离,UV检测总木脂素类成分的含量,以乙腈-水为流动相,在波长217nm下,梯度洗脱的方法,HPLC法对比纯化前后五味子总木脂素类成分进行检测。2.以200 mg/kg APAP剂量对ICR小鼠DILI造模,通过测定血清中AST和ALT指标,确定APAP造模剂量。3.将ICR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五味子总木脂素低、中、高组,按照分组给予不同相应的药物防治,对小鼠给药进行肝脏预保护,并采用APAP建立小鼠DILI模型,赖氏检测法测定小鼠血清中AST和ALT传统生化指标,TNF-α、IL-1β和IL-6炎症水平,并测定小鼠肝组织匀浆中MDA和SOD指标水平。4.结合前期研究的基础,以五味子醇提物PCR结果筛选出的15个关键基因为研究对象,进行Real-time PCR验证,验证五味子总木脂素防治APAP致DILI的作用通路及其机制。5.结合药效和PCR验证的结果,对ERBB信号通路上的关键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验证,分别对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五味子木脂素组EGFR、LPCAT1和MDM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验证五味子防治APAP致DILI的作用通路及机制。6.基于分子对接技术,以12个相关蛋白为基础对Schisandrol B(Sol B)、Schisantherin A(Stn A)、Schisandrin A(Sch A)、Schisandrin phenol、Schisandrin C(Sch C)、Schisandrol A(Sol A)和Schisandrin B(Sch B)进行成分筛选,筛选五味子木脂素防治DILI的重要活性成分。7.以200mg/kg APAP剂量对ICR小鼠造模,复制模型,将ICR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Sch C组、Sol A组和Stn A组,按照分组给予不同相应的药物防治,对小鼠给药进行肝脏预保护,并采用APAP建立小鼠DILI模型,赖氏检测法测定小鼠血清中AST和ALT传统生化指标,TNF-α、IL-1β和IL-6炎症水平,并测定小鼠肝组织匀浆中MDA和SOD指标水平。结果1.本研究以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上样药液浓度1.5mg/m L,流速2BV/h,径高比1:7以上,95%乙醇洗脱,洗脱流速2BV/h的纯化工艺对五味子木脂素进行纯化分离,在纯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对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进行大量富集,以Sol A作为大孔树脂纯化五味子总木脂素的关键指标,同时,以HPLC法测定五味子中7种木脂素,比较五味子醇提物中木脂素与纯化后木脂素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有效纯化了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为五味子木脂素成分的富集奠定了基础。2.以200mg/kg APAP剂量造模,给予五味子总木脂素防治,与模型组相比,五味子总木脂素对APAP致DILI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五味子总木脂素给药预保护组能显着降低AST、ALT、MDA水平,能升高SOD水平,改善APAP诱导的DILI,主要通过降低血清中的肝酶指标,对抗氧化应激以及减轻炎症反应来发挥防治APAP致DILI的作用。3.结合前期研究的基础,共确定MDM2、SRC、PLA2和EGFR在内的15个作用靶点,并最终确定15个靶点基因进行PCR验证,结果表明木脂素防治APAP致DILI在ERBB信号通路上发挥作用;接着选择ERBB信号通路上关键蛋白EGFR、LPCAT1和MDM2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表明,五味子总木脂素可通过调控EGFR和LPCAT1蛋白的表达来发挥防治APAP致DILI的作用。4.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对7个木脂素类成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五味子中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Sch C、Sol A和Stn A在防治APAP致DILI起关键作用;药效学研究表明Sch C、Sol A和Stn A可降低DILI小鼠血清中AST和ALT水平,上调TNF-α水平,调节肝损伤小鼠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1.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五味子醇提物中的木脂素类成分效果最佳,纯化后总木脂素占固形物60%以上,本研究选择的纯化工艺提高了五味子木脂素的纯度。2.五味子总木脂素对APAP致DILI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主要通过降低血清中的肝酶指标,对抗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以及减轻炎症反应来发挥APAP致DILI的作用。3.五味子总木脂素是五味子中起护肝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对APAP致DILI主要通过调节ERBB信号通路中EGFR和LPCAT1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作用,减轻APAP致DILI,为五味子木脂素防治APAP致DILI的研究奠定了基础。4.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五味子中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Sch C、Sol A和Stn A在防治APAP致DILI起关键作用;Sch C和Sol A可降低血清中的肝酶指标,对抗氧化应激以及减轻炎症反应来发挥防治APAP致DILI的作用。

陈立[5](2020)在《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两方面探讨通腑理肺汤(TFL)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一、临床研究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03月-2019年09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符合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分为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组(TFL组)及非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组(NTFL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收集患者基线水平及入住ICU后7天的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基本生命体征、是否使用机械通气、感染指标、器官功能障碍指标、肠功能损伤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危重程度及预后等,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探测肠屏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分析都采用双测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基础研究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3.6g/kg通腑理肺汤治疗组(3.6g/kg TFL)及7.2g/kg通腑理肺汤治疗组(7.2g/kg TFL),共4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诱导建立脓毒症肠屏障损伤大鼠模型,TFL治疗组通过灌胃接受TFL煎剂,剂量为3.6或7.2g/kg体重,每天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通过灌服给予蒸馏水(10ml/kg),每天1次。实验为7天。取血及回肠组织用于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鼠肠组织RNA中胞质附着蛋白-1(ZO-1)、Claudin-1和Occludin m RNA表达,免疫组化(IHC)及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水平,所有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进行,使用Prism 8.0(Graph Pad软件)进行统计作图。所有分析都采用双侧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临床研究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显示,TFL组呼吸频率明显高于NTFL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NTFL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及腹腔压力(IAP)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天资料比较显示:TFL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NTFL组,而APACHEII评分及IAP明显低于NTFL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频率及SOFA评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基线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分级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7天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且TFL组Ⅰ级、Ⅱ级所占比例更高(P<0.05)。3.以治疗后7天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为因变量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矫正平均动脉压、体温、白细胞计数、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及PCT后,结果显示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使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增加Ⅰ级的可能性是未使用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的0.30倍(OR=0.30,P=0.015)。4.TFL组与NTFL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且TFL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中位数均明显高于NTFL组(P<0.05),两组患者28天病死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二、基础研究1.TFL组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下降(P<0.05)。假手术组大鼠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肠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对于回肠组织IL-10水平来说,模型组、3.6g/kg和7.2g/kg TFL组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其他因子不同,模型组IL-10水平显着低于TFL组、3.6g/kg和7.2g/kg TFL组(P<0.05,P<0.01)。3.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在光学显微镜下,假手术组回肠组织结构完整,肠粘膜绒毛排列整齐,周围血管结构正常,无明显出血,肌纤维排列整齐,浆膜正常。模型组肠粘膜破坏,肠黏膜上皮组织水肿、变性,绒毛严重受损,肠绒毛紊乱,在血管周围观察到粘膜肿胀和出血,上皮细胞从固有层分离,基底层破裂,出血、水肿、坏死,有大量增殖的淋巴细胞,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在给药治疗后,3.6g/kg TFL治疗组和7.2g/kg TFL治疗组,在血管周围观察到中度粘膜肿胀和出血,粘膜组织水肿、出血给药后均明显减轻,粘膜上皮细胞轻度水肿,肠粘膜绒毛中度受损,绒毛顶部被破坏,基本绒毛结构完整,并观察到破裂的基底层,固有层轻度水肿,出血坏死不明显,有少量增殖的淋巴细胞,观察到中性粒细胞。4.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组织ZO-1、Claudin-1和Occludin m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肠组织ZO-1、Claudin和Occludin m RN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ZO-1蛋白表达(IOD:2549±786)低于假手术组(IOD:15809±1566);模型组Occludin蛋白表达(IOD:1951±845)低于假手术组(IOD:14088±1808);模型组Claudin-1蛋白表达(IOD:616.3±161.8)低于假手术组(IOD:6572±704)。与模型组相比,TFL处理的大鼠回肠组织中的ZO-1蛋白表达(IOD:3.6 g/kg TFL,5089±846;7.2 g/kg TFL,7094±1465)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7.2 g/kg TFL治疗上调了Occludin蛋白表达(IOD:1951±845至6632±704)和Claudin-1蛋白表达(IOD:616±162至4385±671)。6.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治疗后,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大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P<0.01)。结论通腑理肺汤能够降低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腹腔压力及肠功能损伤分级,减少患者APACHEII评分,改善患者预后,其直肠滴入是肠功能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腑理肺汤能够提高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减轻脓毒症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减少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TNF-α、IL-1β和IL-6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IL-10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能够恢复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上调Occludin、Claudin-1及ZO-1的表达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这有可能成为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治疗的新方法。

程丽萍[6](2020)在《柑橘药用资源枳雀功能成分及药用价值挖掘与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果实功能品质越来越受到关注,逐渐成为评价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但过去对果实功能品质的研究仅限于园艺学范畴,较为局限。枳雀(Citrus wilsonii Tanaka)是枳和柚的杂交品种,产于我国柑橘产地的最北缘(陕西汉中),其果实味苦,可入药,但目前其功能成分药用价值尚未被开发应用。有关枳雀功能成分药用价值研究报道较少,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功能成分的分离和含量测定。基于此,本文将园艺学和医学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枳雀果实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其主要成分分析测定、利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264.7和原生骨髓树突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并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损伤模型,探讨枳雀功能成分药用开发价值、评价枳雀抗炎活性并筛选其主效成分及其心肌保护作用,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不同柑橘及枳雀代谢物分析对枳雀代谢物进行广泛靶向测定,其中类黄酮种类最多。进一步对类黄酮进行广泛靶向分析,对枳雀中的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野漆树苷和枸橘苷定量分析,发现柚皮苷含量最高。不同种类柑橘中,发现枳雀、酸橙和柚类含有较多柚皮苷,宽皮柑橘几乎不含有柚皮苷,且枳雀柚皮苷含量与药用柑橘化州橘红及酸橙的相当。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的枳雀,结果表明随着枳雀果实发育,柚皮苷含量逐渐降低,最后趋于稳定。此外,还发现环境因素(光照和土壤条件)也会影响枳雀柚皮苷的积累。(2)枳雀粗提物及其抗炎和心肌保护作用研究利用体外炎症模型评价枳雀粗提物的抗炎活性。用枳雀粗提物处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和骨髓来源树突细胞,发现枳雀粗提物可显着抑制LPS诱导细胞中促炎因子前列腺素E2、环氧合酶-2、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升高,进而抑制炎症反应发生,说明枳雀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建立大鼠心肌I/R损伤模型,评价枳雀在体内的抗炎活性及对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给SD雄性大鼠腹腔注射枳雀粗提物,发现枳雀粗提物可明显降低大鼠因心肌I/R引起的心肌损伤程度,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MB、肌钙蛋白)上升幅度,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抑制心肌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6和TNF-α,并降低促炎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蛋白表达水平和p38 MAPK磷酸化水平。(3)枳雀粗提物的抗炎主效成分筛选和纯化制备试验利用半制备液相色谱,以柚皮苷出峰时间为界限将枳雀粗提取物分成三个片段。用三个片段和(或)LPS分别处理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分析三个片段的抗炎活性,结果显示柚皮苷的抗炎活性最强,说明柚皮苷是枳雀发挥抗炎活性的主效成分。随后,利用重结晶方法从枳雀中纯化制备得到纯度大于98%柚皮苷单体。(4)枳雀柚皮苷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给SD雄性大鼠尾静脉注射枳雀柚皮苷,发现柚皮苷可显着抑制大鼠因心肌I/R引起心肌损伤及其标志物水平上升(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增加,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分泌。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柚皮苷可使心肌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升,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降,相应的Bcl-2/Bax比值上升,并显着降低cleaved-caspase3表达。另外,柚皮苷可抑制大鼠心肌因I/R引起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uin-1,SIRT1)和SIRT3表达下降和HMGB1表达上升。

黎李俊[7](2020)在《雷帕霉素对CLP诱导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使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组,仅将盲肠拖出腹腔,但不对盲肠进行结扎穿刺)、雷帕霉素组(R组,取出盲肠后不予结扎穿孔回纳腹腔,关腹后予腹腔内注射6mg/kg雷帕霉素)、脓毒症组(S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制备大鼠脓毒症动物模型)和脓毒症+雷帕霉素干预组(SR组,通过使用盲肠结扎穿刺术给大鼠制备脓毒症模型后腹腔内注射6mg/kg雷帕霉素)。造模后24h取腔静脉血离心后上层血清检测肌酐(CREA)、尿素氮(BUN)和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ELISA法检测肾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取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肾组织损伤病理评分;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肾组织LC3B、P62蛋白水平及m TOR、4EBP1、P70S6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HE染色可见假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肾小球结构正常,肾小管管腔完整,肾间质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脓毒症组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出现空泡变性,肾皮质及间质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脓毒症+雷帕霉素干预组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病理学改变较脓毒症组轻。2、假手术组与雷帕霉素组肾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基本一致;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脓毒症组肾组织损伤评分明显增高(P<0.05);与脓毒组相比较,脓毒症+雷帕霉素干预组肾组织损伤评分显着下降(P<0.05)。3、假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CREA、BUN及Cys-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CREA、BUN及Cys-C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P<0.05);脓毒症+雷帕霉素干预组CREA、BUN及Cys-C水平显着低于脓毒症组(P<0.05)。4、假手术组与雷帕霉素组TNF-α及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TNF-α及IL-1β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雷帕霉素干预组TNF-α及IL-1β水平降低(P<0.05)。5、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组LC3B蛋白水升高,p62蛋白表达量降低;雷帕霉素组LC3B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而p62蛋白表达低于假手术组;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雷帕霉素干预组LC3B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62蛋白表达下调(P<0.05)。6、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三组m TOR、4EBP1及P70S6K磷酸化蛋白水平下降(P<0.05)。雷帕霉素组较假手术组m TOR、4EBP1及P70S6K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雷帕霉素干预组的m TOR、4EBP1及P70S6K磷酸化蛋白表达量下调(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腹腔注射雷帕霉素可以降低肾损伤程度和减轻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分析其原因可能与雷帕霉素通过抑制m TOR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肾脏组织自噬有关。

姚博宸[8](2020)在《鹅掌楸苷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鹅掌楸苷对急性期心梗大鼠梗死后炎症的保护作用及初步探究其发挥作用的相关因子与机制,为将鹅掌楸苷作为临床心梗防治用药提供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5),心梗模型组(n=15),鹅掌楸苷组(n=15)。将鹅掌楸苷粉末稀释为10g/L溶液,每次灌胃剂量为10ml/Kg(大鼠体重)。鹅掌楸苷组术前5日至术后3日每日灌胃一次。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每日10ml/Kg(大鼠体重)生理盐水灌胃。心梗造模使用第四肋间入路,结扎前降支的方法。1.心梗造模术前及术后2小时,模型组及鹅掌楸苷组各随机选出10只,假手术组选出8只,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采集大鼠血液标本1ml,进行了超敏肌钙蛋白T定量的检测。2.双上肢及左下肢分别连接对应心电图电极,观察心电图变化,并记录开胸前及关胸后心电图。3.术后第3日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大鼠心功能进行检测。于左室乳头肌短轴观测量LVIDs、LVIDd、EF、EDV、ESV。4.对每只大鼠进行静脉取血。处死大鼠,取出心脏,用纱布将表面血迹擦干,观察心脏外形变化;于心脏矢状位做切面,观察缺血部位心肌变化。并同时取出肺脏、肾脏。5.随机选出部分心脏、肺、肾,用10%中性福尔马林浸泡固定7天,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制成蜡块,将心脏组织平行于心脏长轴按4 um厚度连续切片。行HE染色对大鼠心肌行病理学分析。其余各组样本迅速至于液氮罐中,并迅速转移至-80℃冰箱中冰箱中。6.将大鼠静脉血3000转离心10分钟取血清。利用ELISA试剂盒,对血清IL-1β、IL-6水平进行定量。7.提取大鼠心肌组织总蛋白。用PBS液冲洗后取心脏前壁梗死区附近心肌组织0.1g,加入0.9ml PBS及蛋白酶抑制剂并进行匀浆。最后将匀浆液5000转离心10分钟取上清并对血清IL-1β、TNF-α水平进行定量。8.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术后2小时假手术组(0.43±0.21ng/ml)肌钙蛋白几乎无升高鹅掌楸苷组(1.78±0.61 ng/ml)较模型组(3.27±1.73 ng/ml)肌钙蛋白抬高程度显着偏低(P<0.05)。2.结扎冠脉前降支后,即刻可见心电图II导联呈ST段抬高表现。并伴有心律不齐等反应。3.动物超声与模型组比较,鹅掌楸苷组的EF显着升高而LVIDs、LVIDd、EDV、ESV显着降低(P<0.05);而假手术组射血分数较鹅掌楸苷组显着降低(P<0.05)。其余4项指标假手术组与鹅掌楸苷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4.处死大鼠,解剖肉眼观察梗死心脏体积较假手术组及鹅掌楸苷组心脏体积增大,梗死区颜色苍白,室壁塌陷,心肌菲薄,梗死区质地变硬。5.鹅掌楸苷组及治疗组心肌细胞排列,肌纹理结构均劣于假手术组;鹅掌楸苷组大鼠心肌坏死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可见部分心肌纹理紊乱、消失,并可见细胞核溶解或消失。假手术组均未见肺淤血病理改变。鹅掌楸苷组肺淤血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仅有少量毛细血管充血,纤维组织增生以及肺间质水肿均不明显。肺泡中可见少量红细胞及浆液。假手术组未见肾损害病理变化。鹅掌楸苷组大鼠有少量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上皮细胞碎片、红细胞管型以及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6.通过血清ELISA检测发现模型组中的IL-1β(111.6±88.97)与IL-6(94.96±37.20)含量均高于鹅掌楸苷组的IL-1β(35.10±21.84)与IL-6(62.52±12.64)(P<0.05),而假手术组IL-1β(16.76±19.10)与IL-6(46.43±13.16)含量与鹅掌楸苷组无明显差异(P>0.05)。7.通过组织ELISA检测发现模型组中的IL-1β(2132±48.26)与TNF-α(1167±22.36)含量均高于鹅掌楸苷组IL-1β(1718±153.4)与TNF-α(934.1±49.18)含量(P<0.05),而假手术组IL-1β(1522±284.4)与TNF-α(957.5±84.81)含量与鹅掌楸苷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第一,鹅掌楸苷可以降低心梗后肌钙蛋白含量。第二,鹅掌楸苷可改善包括心梗大鼠心功能、减轻心肌组织损伤及心、肺、肾的病理损伤在内的形态学变化。第三,鹅掌楸苷可以使心梗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6和IL-1β)心肌组织中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降低。基于以上三点本研究得出鹅掌楸苷灌胃可对心梗后大鼠具有保护作用的结论。

李杉杉[9](2020)在《NLRP3炎症小体调节抑郁症中星形胶质细胞A1/A2表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潜在的危及生命的精神疾病,其特征包括快感缺乏、精力减退、食欲不振、认知障碍、运动迟缓及具有自杀倾向[1]。抑郁症主要病理特征包括皮层、海马脑区体积和重量显着缩小,星形胶质细胞数量与密度显着降低,其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钙结合蛋白S100β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阳性细胞数亦显着减少[2],同时伴有广泛的神经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家族成员(IL-1,IL-6)及前列腺素 PGE2(Prostaglandin E2)等致炎因子水平显着升高[3]。大量研究表明抑郁症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个体因素共同引起的疾病,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且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存在个体差异大、用药周期长、起效慢等不足之处[4]。因此亟需深入探究抑郁症的致病机制,为开发治疗抑郁症的新疗法提供方向。研究表明神经炎症与精神类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5]。MDD(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重度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临床研究数据表明,这些病人的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和血清中 NLRP3(NOD-like receptors 3,NOD样受体家族3)激活的细胞因子浓度显着增加[6]。其下游分泌释放的IL-1β或IL-18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机制刺激其他炎症细胞因子如IL-6和TNF-α释放,进一步放大炎症反应[7-8]。此外NLRP3炎症小体还介导小胶质细胞静息向激活形态学的转化过程[9],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是应激模型小鼠海马区神经炎症反应的重要参与者[10],临床和基础实验共同说明NLRP3炎症小体可能介导抑郁症中神经炎症水平升高过程,提示NLRP3炎症小体可能开发治疗抑郁症的潜在有效治疗靶点。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中,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经历增生、活化等过程,最终转变成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eactive astrocytes,RAS)[11]。新近研究表明RAS具有极大的异质性,可划分为不同的亚型。其对CNS病变进程既可能有促进作用,又可能有抑制作用[12]。2012年ZAMANIAN等[13]用全身注射LPS诱导神经炎症模型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术诱导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发现在两种疾病模型中RAS的基因表达具有显着差异,并将其称为A1型(A1s)和A2型(A2s)。A1s高度上调经典补体途径的基因表达,对突触有损伤作用,可能是有害的;A2s上调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研究发现A1型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出现于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且在疾病进程中起重要作用[14]。但其在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中暂无报道,因此研究A1/A2型星形胶质细胞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及其具体信号机制,将为防治抑郁症提供新的靶点。CNS稳态发生紊乱,如在创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发育和精神障碍时,会引起大脑神经广泛性炎症反应[15]。研究发现长期慢性应激情况下,小胶质细胞发生活化并向促炎表型转变,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影响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16]。啮齿类动物模型脑区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相互作用干扰性增加,包括小胶质细胞上的CX3CL1及其受体CX3CR1表达减少,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和ATP(Adenosine-triphosphate)表达增加[17]。此外小胶质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引起神经元的分子变化,从而触发抑郁样行为[18]。此外C3补体蛋白可通过标记靶向突触,被小胶质细胞识别后发挥吞噬功能,进而触发突触修剪[19]。因此探讨胶质细胞-神经元网络在抑郁症中与A1/A2型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及功能的相关性,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抑郁症中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网络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基于上述研究总结并结合CNS中胶质细胞-神经元微环境的特征,我们推测抑郁症中存在A1/A2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通过胶质细胞-神经元微环境发挥其突触“修剪”或“营养支持”功能,影响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因此本文第一部分建立慢性温和应激(Chronicmild stress,CMS)模型,旨在从整体水平上探究抑郁症中星形胶质细胞A1/A2表型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时程性CMS模型结果显示,整个时程性CMS(2、4、6周)期间小鼠海马区A1型标记物呈动态变化水平,且应激4周时A1型标记物表达最多且幅度最大,而A2型标记物表达水平不变。给予氟西汀(Fluoxetine,FLX)药物治疗可减少A1型标记物表达水平,不影响A2型标记物表达水平。时程性CMS应激期间小胶质细胞形态呈持续性激活状态。时程性CMS应激期间神经元总体数目基本不变但在中后期突触形态受损、密度降低。以上结果表明CMS小鼠海马区A1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水平随CMS模型进展逐渐增加,此外小胶质细胞在病理进程中持续性活化,神经元突触形态在中后期受损。抑郁症发病机制复杂,其中炎症反应是主要致病机制之一。炎症小体尤其以NLR家族成员NLRP3炎症小体为代表是介导神经炎症的主要参与者。研究发现时程性CMS模型的小鼠海马区NLRP3炎症小体蛋白表达水平呈持续性增加状态[20]。基于此现象并结合第一部分结果,本文第二部分选用NLRP3整体敲除模式小鼠(NLRP3 KO小鼠)及其同窝对照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星形胶质细胞NLRP3敲除模式小鼠(NLRP3loxp/loxpGFAPcre/+小鼠)及其同窝对照NLRP3flox/flox小鼠、GFAPcre/+小鼠,小胶质细胞NLRP3敲除模式小鼠(NLRP3loxp/loxpCD11bcre/+小鼠)及其同窝对照小鼠CD11bcre/+小鼠和NLRP3flox/flox小鼠,旨在通过比较三种不同NLRP3敲除方式对CMS小鼠抑郁样行为及星形胶质细胞A1/A2表型的表达及其功能的调节作用,从整体水平探讨CMS模型中NLRP3炎症小体与星形胶质细胞A1/A2表型的表达及其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与各自对照组小鼠相比,三种不同NLRP3敲除方式均能部分缓解CMS小鼠抑郁样行为。此外比较三种不同NLRP3敲除方式对CMS模型组小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A1/A2表型标记物的调节作用发现,与各自CMS模型组小鼠相比,星形胶质细胞NLRP3敲除模式小鼠(NLRP3loxp/loxpGFAPcre/+小鼠)海马区A1型标记物和A2型标记物表达水平均不发生变化,小胶质细胞活化形态和神经元数量不变,但神经元突触形态改善、树突棘密度恢复。NLRP3整体敲除模式小鼠(NLRP3 KO小鼠)及小胶质细胞NLRP3敲除模式小鼠(NLRP3loxp/loxpCD11bcre/+小鼠)海马区A1型标记物表达水平下降,A2型标记物表达水平不发生变化,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降低,神经元突触形态改善、树突棘密度恢复。以上结果表明NLRP3敲除尤其是小胶质细胞NLRP3敲除下调A1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及其突触损伤作用,进而缓解小鼠抑郁样行为。接下来对星形胶质细胞NLRP3敲除小鼠及其同窝对照NLRP3flox/flox小鼠、GFAPcre/+小鼠海马区其他与抑郁症相关病生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敲除星形胶质细胞上NLRP3基因通过减轻海马区整体炎症水平,增加营养因子水平,改善细胞器内质网氧化应激水平、线粒体自噬障碍及星形胶质细胞焦亡水平,维持海马区内环境稳态进而缓解小鼠抑郁样行为。基于此,本文第三部分进一步阐明CMS模型中NLRP3炎症小体调节A1表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及其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炎症刺激条件下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IL-1α及C1q是诱导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必需条件[50]。结果显示,星形胶质细胞上的NLRP3炎症小体在多种炎症模型(TNF-α+IL-1α+C1q、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IL-6)刺激下,均不影响其A1和A2型标记物的表达水平。使用MCC950选择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或基因敲除NLRP3结果均表明抑制小胶质细胞上的NLRP3炎症小体可减少小胶质细胞上三种细胞因子(TNF-α、IL-1α C1q)分泌和释放,显着降低星形胶质细胞上A1型标记物表达水平,同时不影响A2型标记物表达水平。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敲除Caspase-1减少三种细胞因子(TNF-α IL-1α、C1q)分泌及释放,降低A1型标记物表达水平。抑制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上游的NF-κB通路,可显着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caspase-1前体切割及下游致炎细胞因子IL-1β释放过程,减少三种细胞因子(TNF-α、IL-1α、C1q)分泌,降低A1型标记物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通过NF-,κB通路激活下游NLRP3/Caspase-1/IL-1β通路,促进TNF-α、IL-1α、C1q分泌及释放,进而诱导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最后原代神经元毒性实验表明,小胶质细胞上NLRP3炎症小体通过诱导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加剧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介导的神经损伤作用。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工作发现抑郁症发生发展过程中A1型星形胶质细胞持续性活化,在此基础上研究NLRP3炎症小体对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其功能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揭示小胶质细胞上的NLRP3炎症小体有望成为调节抑郁症中靶向A1星形胶质细胞药物研发的治疗靶点。第一部分抑郁症中星形胶质细胞A1/A2表型研究目的:研究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星形胶质细胞A1/A2表型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WT小鼠制备时程性CMS模型,通过行为学评价小鼠抑郁样行为及FLX药物治疗效果。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时程性CMS小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A1型标记物和A2型标记物mRNA和蛋白及阳性共标细胞数的表达水平,评估小鼠海马区A1/A2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时程性CMS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Iba-1/CD68阳性共标数及Iba-1蛋白表达水平,评估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时程性CMS小鼠海马区神经元胞核标记物NeuN、神经元突触密度指标PSD-95、Synaptophysin及神经元突触形态指标MAP2各自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水平,评估小鼠海马区神经元突触损伤程度。结果:1)CMS六周给予FLX治疗,可缓解抑郁样行为;2)CMS两周小鼠海马区A1型标记物表达上调,A2型标记物表达水平不变;3)CMS四周小鼠海马区A1型标记物表达水平最高,A2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表达水平不变;4)CMS六周小鼠海马区A1型标记物表达上调,A2型标记物表达水平不变;5)FLX可降低A1型标记物表达水平,不影响A2型标记物表达水平;6)时程性CMS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Iba-1/CD68阳性共标数及Iba-1蛋白表达水平均持续性增加;7)时程性CMS小鼠海马区NeuN阳性细胞数基本不变,PSD-95、Synaptophysin及MAP2各自荧光强度和蛋白水平在CMS应激两周时基本不变,而在CMS应激四、六周时持续性降低。结论:1)CMS发生发展过程中,A1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升高,且4周时表达水平最高;2)CMS发生发展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持续性活化;3)CMS应激中后期神经元突触密度降低、突触形态受损。第二部分NLRP3炎症小体调节抑郁症中星形胶质细胞A1/A2表型的作用目的:探究NLRP3炎症小体对抑郁症中A1/A2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表达水平及其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NLRP3整体敲除模式小鼠(NLRP3 KO小鼠)及其同窝对照WT小鼠,星形胶质细胞NLRP3敲除模式小鼠(NLRP3loxp/loxpGFAPcre/+小鼠)及其同窝对照NLRP3flox/flox小鼠、GFAPcre/+小鼠,小胶质细胞NLRP3敲除模式小鼠(NLRP3loxp/loxpCD11bce/+小鼠)及其同窝对照小鼠CD11bcre/+小鼠和NLRP3flox/flox小鼠制备CMS模型,通过行为学评价小鼠抑郁样行为。qRT-PCR、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上述各品系CMS小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A1型标记物和A2型标记物mRNA、荧光和蛋白表达水平,评估三种NLRP3敲除方式对A1/A2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表达水平的影响作用。通过免疫荧光检测CMS小鼠海马区脑片Iba-1与CD68共标情况,评价三种NLRP3敲除方式对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作用。通过免疫荧光和高尔基染色检测CMS小鼠海马区PSD-95、Synaptophysin、NeuN和MAP2各自荧光表达水平及树突棘密度和分枝长度,评价三种NLRP3敲除方式对神经元突触损伤的影响作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CMS小鼠海马区TNF-α、IL-1α、C1q蛋白水平。TSA多染检测星形胶质细胞NLRP3敲除模式小鼠(GFAPcre/+小鼠、NLRP3loxp/loxp小鼠及NLRP3loxp/loxpGFAPcre/+小鼠)海马区焦亡指标Caspase-1 p10/GFAP/PI三者共标情况,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星形胶质细胞NLRP3敲除模式小鼠(GFAPcre/+小鼠、NLRP3loxp/loxp小鼠及NLRP3loxp/loxpGFAPcre+小鼠)海马区焦亡指标(NLRP3、Caspase-1、Caspase-11、GSDMD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评估小鼠海马区焦亡水平。q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星形胶质细胞NLRP3敲除模式小鼠(GFAPcre/+小鼠、NLRP3loxp/loxp小鼠及 NLRP3loxp/loxpGFAPce/+小鼠)海马区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及抑炎因子(IL-10)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星形胶质细胞NLRP3敲除模式小鼠(GFAPcre/+小鼠、NLRP3loxp/loxp小鼠及NLRP3loxp/loxpGFAPcre/+小鼠)海马区营养因子(BDNF、GDNF、NGF、VEGF和IG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星形胶质细胞NLRP3敲除模式小鼠(GFAPcre/+小鼠、NLRP3loxp/loxp小鼠及NLRP3loxp/loxpGFAPcre/+小鼠)海马区自噬指标(p62、LC3II和LC3I)和内质网应激指标(GRP78、CHOP 和 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WT小鼠、CD11bcre/+小鼠、GFAPcre/+小鼠、NLRP3loxp/loxp小鼠各自对照组相比,上述品系CMS小鼠均产生抑郁样行为,海马区A1型标记物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A2型标记物表达水平均不变;CMS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均升高,神经元数量均不变但突触形态受损、树突棘分枝数及密度降低;CMS小鼠海马区TNF-α、IL-1α、C1q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2)与对照组相比,CMS组中NLRP3 KO小鼠的抑郁样行为部分改善,其海马区A1型标记物表达水平降低,A2型标记物表达水平不变;同时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降低,TNF-α、IL-1α C1q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此外海马区神经元数量不变但突触形态和功能改善、树突棘分枝数及密度增加。3)与对照组相比,CMS组中NLRP3loxp/loxpGFAPcre/+小鼠抑郁样行为部分改善,其海马区A1和A2型标记物表达水平均不变;同时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不变,TNF-α IL-1α蛋白表达水平部分降低,C1q蛋白表达不变;此外海马区神经元数量不变,突触形态和功能改善、树突棘分枝数密度增加。4)与对照组相比,CMS组中NLRP3loxp/loxpCD11bcre/+小鼠抑郁样行为部分改善,其海马区A1型标记物表达水平降低,A2型标记物表达水平不变;同时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降低,TNF-α、IL-1α、C1q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此外海马区神经元数量不变,突触形态和功能显着改善、树突棘分枝数及密度增加。5)与对照组相比,CMS组中NLRP3loxp/loxpGFAPcre/+小鼠海马区焦亡指标、促炎因子各指标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抑炎因子、营养因子各指标表达水平升高;自噬指标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内质网应激各指标蛋白水平低。结论:1)NLRP3炎症小体尤其是小胶质细胞上的NLRP3炎症小体上调CMS小鼠海马区A1型标记物表达水平及其突触损伤功能,介导小鼠抑郁样行为发生。2)星形胶质细胞上的NLRP3炎症小体通过干扰CMS小鼠海马区内环境稳态水平,包括焦亡水平、炎症水平、营养水平、自噬水平和内质网应激水平,介导小鼠抑郁样行为发生。第三部分 NLRP3炎症小体调控抑郁症中星形胶质细胞A1表型的分子机制目的:阐明NLRP3炎症小体调控A1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其功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离体培养WT小鼠、NLRP3 KO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同时给予TNF-α(30 ng/mL)、IL-1α(3 ng/mL)、C1q(400 ng/mL)刺激 24h,或单独给予 IL-6(100ng/mL)刺激24 h,或离体培养WT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并给予LPS(100 ng/mL)刺激12 h后收集各组条件培养基(Microglia conditional medium,MCM),接着作用 WT 小鼠、NLRP3 KO 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24 h,qRT-PCR、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分别评估A1型标记物和A2型标记物mRNA、荧光和蛋白表达水平。2、离体培养WT小鼠、NLRP3 KO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给予LPS(100 ng/mL)刺激6 h,加入ATP(5mM)刺激30 min,收集各组MCM,孵育WT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24h,qRT-PCR、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分别评估A1型标记物和A2型标记物mRNA、荧光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和Western Blot评估细胞上清中TNF-α IL-1α、Clq及IL-1β蛋白表达水平。3、离体培养WT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预孵育选择性 NLRP3 抑制剂 MCC950(100μM)30 min,给予 LPS(100 ng/mL)刺激 6 h,加入ATP(5mM)刺激30 min,收集各组MCM刺激WT原代星形胶质细胞24 h,qRT-PCR、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分别评估星形胶质细胞A1型标记物和A2型标记物mRNA、荧光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和Western Blot评估细胞上清中TNF-α、IL-1α、C1q及IL-1β蛋白表达水平。4、离体培养WT小鼠、Caspase-1 KO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并给予LPS(100 ng/mL)刺激6 h再加入ATP(5 mM)刺激30 min后收集各组条件培养基MCM,孵育WT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24 h,ELISA和Western Blot评估细胞上清中TNF-α、IL-1α、Clq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qRT-PCR、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分别评估星形胶质细胞A1型标记物mRNA、荧光和蛋白表达水平。5、离体培养WT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预孵育NF-κB抑制剂 JSH-23(10μM)30 min,再给予 LPS(100 ng/mL)刺激 6 h 后,加入 ATP(5mM)刺激30 min,收集细胞上清和总蛋白。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评估NF-κB通路指标(p-p65、p-IKKβ、p65、IKKβ)蛋白表达水平及p65入核荧光表达水平,Western Blot评估NF-κB通路下游指标(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水平,ELISA和Western Blot评估细胞上清中TNF-α、IL-1α、C1q蛋白表达水平,qRT-PCR、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分别评估星形胶质细胞A1型标记物mRNA、荧光和蛋白表达水平。6、离体培养WT小鼠、NLRP3 KO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给予LPS(100 ng/mL)刺激6 h,加入ATP(5 mM)刺激30 min,收集各组MCM(NLRP3基因敲除组);离体培养WT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预孵育MCC950(100 μM)30 min,给予 LPS(100 ng/mL)刺激 6h,加入 ATP(5mM)刺激 30min,收集各组MCM(药理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组)。将上述各组MCM分别孵育WT小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24h,收集各组条件培养基(Astrocyte conditional medium,ACM),分别记为ACM(NLRP3基因敲除-MCM组)和ACM(药理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MCM组)。离体培养WT小鼠原代神经元,加入收集到的上述各组MCM和ACM孵育24h。CCK8、LDH试剂盒检测上述各组MCM和ACM对神经元损伤作用。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元胞核Hoechst染色水平及神经元轴突形态MAP2荧光表达水平。结果:1)星形胶质细胞敲除NLRP3均不影响三种不同刺激(TNF-α+IL-1α+C1q、IL-6、MCM)条件下A1和A2型标记物mRNA、荧光和蛋白表达水平;2)采用基因敲除NLRP3或药理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均可降低LPS+ATP刺激后上清液中TNF-α、IL-1α、C1q蛋白分泌水平,进而下调A1型标记物mRNA、荧光和蛋白表达水平,但不影响A2型标记物mRNA表达水平;3)Caspase-1基因敲除下调LPS+ATP刺激后上清液中TNF-α、IL-1α、C1q蛋白分泌水平,抑制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4)JSH-23抑制NF-κB入核下调其下游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水平,减少LPS+ATP刺激后上清液中TNF-α、IL-1α、C1q蛋白分泌水平,抑制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5)离体给予原代神经元各组MCM或ACM,小胶质细胞NLRP3基因敲除前后的条件培养基均不具有神经元毒性作用,小胶质细胞上敲除NLRP3基因通过诱导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降低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的神经元LDH分泌水平,提高神经元存活率并恢复神经元MAP2标记的轴突形态。结论:1)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上的NLRP3炎症小体并不参与调控其自身A1/A2表型标记物的表达水平。2)原代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通过分泌TNF-α、IL-1α、C1q,诱导A1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3)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通上调NF-κB通路,激活下游NLRP3/Caspase-1/IL-1β通路,促进TNF-α、IL-1α、C1q分泌,诱导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4)原代小胶质细胞上的NLRP3炎症小体通过诱导A1型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加剧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介导的神经损伤作用。综上所述,本文工作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揭示A1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的产生、活化及其突触损伤功能在抑郁症病理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拓展对抑郁症中胶质细胞-神经元微环境新的认识。2、发现NLRP3炎症小体尤其是小胶质细胞上的NLRP3炎症小体对抑郁症中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突触损伤功能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阐明其分子机制,为深入理解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抑郁症中神经炎症假说提供新的视角,为加快开发以小胶质细胞上NLRP3炎症小体为靶点的抗抑郁药物提供新的证据。

张启云[10](2019)在《基于ICAM-1信号通路介导的抗炎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文中提出炎症是机体或组织受到有害刺激(如受损细胞、刺激物或病原体)时产生的一种应激生理反应,尽管炎症是机体的防御机制,但过度也会对机体产生一定损害。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和非甾体抗炎药是常用的抗炎药,虽然两者在临床上都有较好的抗炎效果,但长期大剂量使用也会对机体造成许多不良反应。因此,建立一个抗炎药物筛选平台,从化合物或中草药中寻找低毒高效的新型抗炎药物,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构建工程化酵母,利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模型,建立一个基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信号通路的抗炎药物筛选平台,从化合物库筛选出具有抗炎活性化合物;同时制备一个中草药组分库,从中筛选具有抗炎活性的组分,并通过活性追踪分离出抗炎活性化合物。主要结果如下:1.在酵母表面双杂交的基础上,建立了双通道蛋白表达系统的工程酵母:将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αL I domain表达于酵母表面用于和ICAM-1结合,在胞内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用于荧光指示。验证了脂多糖(LPS)诱导HMEC-1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同时ICAM-1显着上调;在显微镜下观察到HMEC-1细胞与工程化酵母特异结合,并通过酶标仪检测酵母与HMEC-1细胞结合,根据荧光强度评估HMEC-1细胞ICAM-1的表达丰度。抗炎化合物抑制LPS诱导HMEC-1细胞ICAM-1表达,工程酵母与HMEC-1细胞结合减少,同时检测到荧光强度降低,因此构建了以工程化酵母为桥梁和ICAM-1表达量为靶点的抗炎药物筛选模型。2.通过抗炎药物筛选模型,对1340种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得到两个具有抗炎活性的化合物:Methyllycaconitine citrate(MLA)和Cytochalasin D(CytoD),一个诱导炎症化合物:Phorbol 12,13-dibutyrate(PDBU)。在细胞水平通过对炎症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以及NF-κBp65蛋白核定位验证了三者的活性;但在小鼠脓毒症模型中CytoD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MLA完全没有抗炎活性;而PDBU不能诱导小鼠全身性炎症,只能诱导局部炎症即耳肿胀模型。同时也建立了一个中草药组分库,利用抗炎药物筛选模型对各组分进行了抗炎活性筛选,得到了抗炎活性最好的两个组分E10和E11。在小鼠脓毒症模型中E11表现出一定的抗炎活性,而E10则没有抗炎活性。查阅中草药组分库表,E10和E11都是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初分离的组分。3.通过抗炎药物筛选模型对白英进行活性追踪分离研究,即选用抗炎药物筛选平台进行抗炎活性指导,对每一阶段分离得到的所有部位进行抗炎活性定量评估,追踪抗炎活性最强的部分,并进行下一步分离纯化,最后分离到了白英中具有抗炎活性的化合物Dios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二、西利马林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和前列腺素E_2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利马林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和前列腺素E_2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论文提纲范文)

(1)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免疫排斥损伤作用microRNA表达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间充质干细胞在心脏移植免疫耐受诱导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丹参多酚酸通过小胶质细胞P2X7/NLRP3/GSDMD通路减轻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SAFI)对MCAO/R模型大鼠神经保护作用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SAFI对经OGD/R处理的神经元细胞活力与凋亡影响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SAFI对MCAO/R模型及OGD/R模型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GSDMD影响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SAFI对MCAO/R模型及OGD/R模型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上游的膜通道P2X7表达的影响及SAFI组分与P2X7的分子对接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一 脑梗死后的免疫反应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不同组织特异性的羊水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脓毒血症小鼠模型中的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英中文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总论
第一部分 不同培养方法分离羊水来源的干细胞及分析其生物学特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分离不同组织特异性的羊水来源干细胞并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不同组织特异性的羊水来源干细胞对脓毒血症小鼠治疗效能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基于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特性的羊水来源干细胞的治疗潜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技术路线图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个人奖励
致谢

(4)五味子木脂素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五味子总木脂素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实验一 五味子总木脂素纯化工艺研究
        第一节 五味子总木脂素纯化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学考察
        3 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4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的验证
        5 总结与讨论
        第二节 五味子总木脂素纯化前后木脂素类成分研究
        1 实验材料
        2 结果
        3 总结与讨论
        4 小结
    实验二 五味子总木脂素对APAP致小鼠DILI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APAP诱导小鼠DILI模型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总结与讨论
        第二节 五味子木脂素对APAP致小鼠DILI的药效学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总结与讨论
        第三节 五味子木脂素对APAP致DILI肝组织病理学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总结与讨论
        5 小结
        第四节 基于Real-time PCR验证五味子木脂素对APAP致小鼠DILI作用机制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总结与讨论
        5 小结
        第五节 基于Western blot验证五味子木脂素对APAP致小鼠DILI作用机制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总结与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五味子木脂素成分对APAP致小鼠DILI的保护作用
    实验一 初步确定防治DILI木脂素类单体成分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总结与讨论
        4 本章小结
    实验二 五味子木脂素单体成分药效评价
        第一节 五味子木脂素单体成分对APAP致DILI的药效学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总结与讨论
        第二节 五味子木脂素单体成分对APAP致 DILI肝组织病理学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总结与讨论
        5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五味子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脓毒症与炎症反应
    第二节 脓毒症与肠功能损伤
        一、脓毒症肠损伤动物模型研究
        二、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研究
        三、肠黏膜屏障与紧密连接研究
        四、肠道通透性与肠屏障损伤病理研究
        五、脓毒症肠功能损伤防治现状
    第三节 脓毒症及脓毒症肠功能损伤中医药研究现状
        一、中医对脓毒症病因病机的辨证认识
        二、脓毒症及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中医治法
第二章 通腑理肺汤对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研究
        一、临床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第二节 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基础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第三节 结论
第三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柑橘药用资源枳雀功能成分及药用价值挖掘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前言
    1 课题的提出
    2 研究进展
        2.1 药用柑橘的功能成分及种类功效
        2.1.1 药用柑橘的功能成分
        2.1.2 不同种类药用柑橘的功效
        2.1.3 柚皮苷药理作用
        2.1.3.1 抗炎作用
        2.1.3.2 止咳化痰作用
        2.1.3.3 预防糖尿病作用
        2.1.3.4 神经保护作用
        2.1.3.5 其他作用
        2.2 炎症
        2.2.1 炎症的概念
        2.2.2 炎症因子
        2.2.3 炎症的治疗或预防
        2.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3.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2.3.2 炎症与心肌I/R损伤
        2.3.3 植物功能成分抗心肌I/R损伤的研究
    3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不同柑橘功能成分含量及差异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2 LC-ESI-MS/MS分析枳雀代谢物和类黄酮
        2.2.1 样品提取
        2.2.2 色谱质谱采集条件
        2.2.3 代谢物定性
        2.3 类黄酮定量分析
        2.3.1 类黄酮提取
        2.3.2 类黄酮总含量的测定
        2.3.3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类黄酮
        2.3.4 柚皮苷标准曲线的制定
        2.3.5 精密度、稳定性、加标回收率检测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枳雀代谢物分析
        3.2 不同柑橘种类柚皮苷含量比较
        3.3 陕西汉中产的不同柑橘柚皮苷含量比较
        3.4 枳雀与化州橘红和酸橙中的柚皮苷含量比较
        3.5 光照时长和土壤条件影响枳雀柚皮苷和类黄酮的积累
        3.6 不同发育时期枳雀柚皮苷含量的变化
    4 讨论
        4.1 枳雀的功能成分开发价值探讨
        4.2 环境对功能成分积累的影响和功能成分最佳采收期探讨
第三章 枳雀抗炎效果评价及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枳雀提取物制备与类黄酮测定
        2.2.1 枳雀提取物制备
        2.2.2 枳雀提取物类黄酮测定
        2.3 细胞培养试验
        2.3.1 细胞培养
        2.3.2 细胞活力测定
        2.3.3 PGE2的测定
        2.3.4 RNA提取和c DNA合成
        2.3.5 实时荧光定量PCR
        2.3.6 免疫印迹分析
        2.4 大鼠心肌I/R损伤试验
        2.4.1 动物准备、造模与分组
        2.4.2 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
        2.4.3 心肌损伤评分
        2.4.4 心肌酶测定
        2.4.5 心肌梗死面积测定
        2.4.6 心肌细胞凋亡检测
        2.4.7 心肌组织SOD和 MDA的测定
        2.4.8 心肌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 IL-6 的测定
        2.4.9 免疫印迹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ZQME对LPS诱导细胞发生炎症反应的影响
        3.1.1 ZQME中类黄酮测定
        3.1.2 ZQME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细胞活力的影响
        3.1.3 ZQME对 RAW264.7 细胞分泌PGE2 的影响
        3.1.4 ZQME对 LPS诱导细胞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
        3.2 枳雀提取物对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3.2.1 ZQAE类黄酮测定结果
        3.2.2 ZQAE改善大鼠的心肌组织损伤
        3.2.3 ZQAE减轻大鼠心肌I/R损伤
        3.2.4 ZQAE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3.2.5 ZQAE减轻心肌的氧化应激
        3.2.6 ZQAE抑制心肌的炎症反应
        3.2.7 ZQAE抑制HMGB1 的表达和p38 MAPK磷酸化
    4 讨论
        4.1 枳雀提取物的抗炎作用探讨
        4.2 枳雀提取物抗炎主要功效成分分析
        4.3 枳雀提取物的心肌保护作用探讨
第四章 枳雀抗炎功能成分筛选及纯化制备
    1 引言
    2 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2 枳雀关键抗炎物质收集与制备
        2.2.1 枳雀粗提物提取
        2.2.2 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段收集枳雀粗提物
        2.2.3 UPLC-QTOF-MS/MS分析主效抗炎功能成分
        2.2.4 柚皮苷含量测定
        2.2.5 利用重结晶法纯化制备柚皮苷单体
        2.3 细胞试验
        2.3.1 细胞培养
        2.3.2 细胞活力测定
        2.3.3 细胞处理
        2.3.4 RNA提取和c DNA合成
        2.3.5 实时荧光定量PCR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枳雀关键抗炎功能物质筛选
        3.1.1 ZQCE对炎症因子COX-2表达的影响
        3.1.2 片段收集结果
        3.1.3 片段2的UPLC-QTOF-MS/MS分析
        3.1.4 枳雀粗提物和各片段柚皮苷含量
        3.1.5 ZQCE及三个片段对巨噬细胞RAW264.7活力的影响
        3.1.6 三个片段对促炎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3.1.7 不同ZQCE的抗炎活性比较
        3.2 枳雀抗炎功能主效物质的纯化制备
        3.2.1 利用重结晶方法纯化制备得到柚皮苷
        3.2.2 重结晶方法纯化制备得到的柚皮苷抗炎活性测定
    4 讨论
第五章 枳雀柚皮苷对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动物准备、分组与造模
        2.2.2 心肌酶测定
        2.2.3 心肌组织病理学观察
        2.2.4 心肌梗死面积测定
        2.2.5 心肌细胞凋亡检测
        2.2.6 心肌组织SOD和 MDA的测定
        2.2.7 心肌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测定
        2.2.8 免疫印迹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柚皮苷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3.2 柚皮苷改善大鼠的心肌组织损伤
        3.3 柚皮苷可减少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
        3.4 柚皮苷抑制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
        3.5 柚皮苷抑制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
        3.6 柚皮苷抑制大鼠心肌I/R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
        3.7 柚皮苷抑制大鼠心肌I/R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
        3.8 柚皮苷对大鼠心肌HMGB1、SIRT1和SIRT3 的影响
    4 讨论
        4.1 枳雀柚皮苷减轻大鼠心肌I/R损伤
        4.2 柚皮苷可通过调控SIRT1-HMGB1 减轻心肌I/R损伤
参考文献
附录I 试验相关图表
附录Ⅱ 课题资助项目
附录Ⅲ 作者简介
附录Ⅳ 科研成果
致谢

(7)雷帕霉素对CLP诱导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鹅掌楸苷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1.1.1 实验仪器
        1.1.2 实验试剂
    1.2 实验溶液的配制
    1.3 实验动物
    1.4 实验方法
        1.4.1 动物分组
        1.4.2 动物模型的建立
        1.4.3 肌钙蛋白T测定
        1.4.4 心电图监测
        1.4.5 动物超声检测心功能
        1.4.6 组织学检查及组织取材
        1.4.7 病理学检查
        1.4.7.1 石蜡切片
        1.4.7.2 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
        1.4.8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1.4.8.1 大鼠血清IL-1β、IL-6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1.4.8.2 大鼠组织IL-1β、TNF-α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鹅掌楸苷灌胃对心梗大鼠肌钙蛋白上升的影响
    2.2 心梗大鼠造模后心电图变化
    2.3 鹅掌楸苷灌胃对心梗大鼠心功能影响
    2.4 鹅掌楸苷灌胃对心梗大鼠组织学影响
    2.5 鹅掌楸苷灌胃对心梗大鼠病理损害影响
    2.6 鹅掌楸苷灌胃对心梗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2.7 鹅掌楸苷灌胃对心梗大鼠组织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3 讨论
    3.1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梗模型
    3.2 鹅掌楸苷灌胃可以在形态学方面改善心梗大鼠心室重构及靶器官损害
    3.3 鹅掌楸苷可以使大鼠血清及心肌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
        3.3.1 鹅掌楸苷可以使大鼠血清中IL-1β、IL-6的表达降低
        3.3.2 鹅掌楸苷可以使大鼠心肌组织中IL-1β、TNF-α的表达降低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3.5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鹅掌楸苷药用价值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NLRP3炎症小体调节抑郁症中星形胶质细胞A1/A2表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抑郁症中星形胶质细胞A1/A2表型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NLRP3炎症小体调节抑郁症中星形胶质细胞A1/A2表型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NLRP3炎症小体调节抑郁症中星形胶质细胞A1表型的分子机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基于ICAM-1信号通路介导的抗炎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炎症
        1.1 炎症概述
        1.2 炎症的发展途径
        1.3 炎症与慢性疾病
    2 抗炎药物研究进展
        2.1 糖皮质激素抗炎药
        2.2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2.2.1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概述
        2.2.2 NSAIDs的历史发展
        2.2.3 NSAIDs的发现
        2.2.4 NSAIDs的类别
        2.2.5 NSAIDs的作用机制
        2.2.6 NSAIDs的不良反应
        2.3 天然产物和中药抗炎活性研究
        2.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基于ICAM-1 信号通路抗炎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
    1 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与仪器
        2.1.1 试验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抗炎药物筛选模型设计
        2.2.2 新型工程酵母载体的设计
        2.2.3 抗炎药物筛选工程化酵母的构建
        2.2.4 HMEC-1 细胞炎症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2.2.5 抗炎药物筛选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2.2.6 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抗炎药物筛选工程化酵母的的验证
        3.2 HMEC-1 细胞炎症模型的验证
        3.3 抗炎药物筛选模型的验证
    4 讨论
第三章 利用抗炎药物筛选模型筛选化合物库和中草药组分中抗炎活性成分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剂和仪器
        2.1.1 试验试剂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中草药组分库的制备
        2.2.2 对化合物库和中草药组分库的抗炎活性筛选
        2.2.3 MTT法测定细胞活力
        2.2.4动物实验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化合物库抗炎活性成分的筛选
        3.1.1 化合物库抗炎活性成初步筛选
        3.1.2 化合物在细胞上的活性研究
        3.1.3 化合物在小鼠体内的活性研究
        3.2 中草药组分库抗炎活性成分的筛选
        3.2.1 中草药组分库抗炎活性成分初步筛选
        3.2.2 候选组分在小鼠上抗炎活性验证
    4 讨论
第四章 白英抗炎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
    1 引言
        1.1 白英化学成分研究
        1.2 白英药理作用研究
        1.2.1 抗癌作用
        1.2.2 抗炎作用
        1.2.3 抗过敏作用
    2 抗炎活性单体化合物的追踪分离
        2.1 有效部位的获得
        2.2 正丁醇萃取物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2.3 乙酸乙酯萃取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3 化合物鉴定
    4 活性部位洗脱各部分和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仪器
        4.3 实验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白英活性部位洗脱各部分的抗炎活性
        4.4.2 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
    5 实验部分
        5.1 实验仪器和材料
        5.2 药材
        5.3 化学成分的具体分离
        5.4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光谱数据
    6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1 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论文中补充表格
    附录 Ⅱ:化合物的NMR图谱
    附录 Ⅲ: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西利马林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和前列腺素E_2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论文参考文献)

  • [1]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免疫排斥损伤作用microRNA表达初步探究[D]. 毛鑫.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丹参多酚酸通过小胶质细胞P2X7/NLRP3/GSDMD通路减轻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D]. 马岱朝.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不同组织特异性的羊水来源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脓毒血症小鼠模型中的治疗研究[D]. 刘能青. 广州医科大学, 2021
  • [4]五味子木脂素对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杨慧娟.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陈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6]柑橘药用资源枳雀功能成分及药用价值挖掘与机制研究[D]. 程丽萍.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7]雷帕霉素对CLP诱导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黎李俊.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8]鹅掌楸苷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保护作用的研究[D]. 姚博宸.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NLRP3炎症小体调节抑郁症中星形胶质细胞A1/A2表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杉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基于ICAM-1信号通路介导的抗炎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D]. 张启云.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水飞蓟素通过抑制IL-1β和前列腺素E_2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