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湾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正(Kuo-Cheng Lee)[1](2021)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以北京、上海、江苏之两岸青创基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是中国大陆吸引台湾青年赴陆“创业、就业、实习”以实践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旨趣为探讨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示范点)的政策执行上是否能体现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精神,扩大吸引台青西进;促进台青融入中国大陆经济、社会生活;并进一步对台湾青年的政治偏好产生影响。本文实地访查北京、上海、江苏三省市共20处国台办授牌之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示范点),透过访谈前述青创基地之营运管理团队和进驻基地之台籍青年,分析中国大陆各地方政府政策落实状况,以及分析个别青创基地或不同区域的两岸青创实践工作成果。本文另以电子问卷形式调查于北京、上海、江苏三省市实习、就业、创业之台籍青年对中国大陆市场环境、社会生活的观感以及其政治态度。研究发现:(1)北京、上海、江苏地区两岸青创基地吸引台湾青年进驻创业、就业、实习的人数极少。多数基地营运出现困境,除零星具持续发展潜力的案例外,前述地区之两岸青创基地已出现退场、低度运作甚至与进驻台青发生纠纷等现象。(2)两岸青创基地政策及惠台措施并非台青西进发展的主要考虑因素,影响台青西进与否的主要因素为中国大陆经济与市场潜力。(3)两岸青创基地对台青的社会融合影响、政治偏好影响尚不显着。本文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说明本文架构、第二章建立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架构与实践分析指标,据此设定两岸青创基地之理想政策目标,以及政策执行力评估指标。第三章分类评述两岸青创基地的营运现况以及落实政策目标的程度。第四章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探讨两岸青创基地对台湾青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第五章总结两岸青创基地的发展与挑战、两岸青创基地对台湾青年的影响程度,以及政策展望。
任雯[2](2021)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突破融资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该机构在业务运营中面临着不少的经营风险,这些风险体现出了我国法律对该领域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监管主体不明、监管不加区分,风险分散、补偿机制不健全及中小企业征信系统等相关配套体系有待完善等深层次法律问题。为降低机构业务运营风险,笔者借鉴了美国、日本及国内台湾地区、安徽省等地区的先进经验,在加强监管、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及优化风险分散、风险补偿机制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来帮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降低运营风险,实现更好发展。
陈晓玲[3](2020)在《以“26条措施”为动力深化海峡两岸中小企业融合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1月4日,国台办发布的"26条措施"对促进海峡两岸的融合发展,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海峡两岸中小企业各自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围绕"26条措施"的内容,对深化海峡两岸中小企业互补、融合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
王思晗[4](2020)在《台湾《联合报》“愿景工程”栏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88年台湾当局宣布开始“全面解禁”,报纸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闻自由”,却同时出现了娱乐化、黄色新闻泛滥;政治斗争每时每刻都占据着版面头条;新闻内容同质化严重;最关切的民生新闻无人问津;从业人员新闻职业素养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至今为止,我国台湾报业并未朝着本来大众所期待的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反而出现了新闻自由被过度利用的现象。有学者自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进行的“台湾地区新闻自由和媒体信赖度调查”中显示,台湾民众对于报纸新闻的信任度不到60%;2006年,调查研究显示台湾大众传播媒体只获得了1%的公众信任,竟然99%的民众都不相信媒体。1《联合报》作为台湾四大报之一,受众面广,发行量大,当今的台湾媒体形象自然对《联合报》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为了改变人们眼中的台湾媒体形象,也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联合报》创立了“愿景工程”这一栏目,作为其最重要的栏目之一。本文就以“愿景工程”栏目为研究对象,综合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共整理出“愿景工程”自2012年创立起至2019年6月共49个专题450篇报道作为样本。为了更好的展现研究成果,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总结了24张图表对“愿景工程”的新闻报道框架进行了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对框架理论做了研究综述,并介绍了论文的样本选择、时间范围和抽样方法,为下文的研究搭建类目。第二部分,对“愿景工程”栏目建构的最首要部分新闻选择框架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对“愿景工程”栏目新闻建构框架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从更加细致的角度入手,用甘姆森的“诠释包裹理论”分析了“愿景工程”栏目的内容框架,并在第二、三、四章的最后分别进行了小结,以总结本章节“愿景工程”新闻框架所呈现出的媒体形象。最后第五部分则总结了愿景工程栏目呈现出此类媒体形象的控制因素。通过分析,得出“愿景工程”栏目的确按照其为自身打造的“迈向公益媒体之路”前进,在内容选择、报道数量、主要议题、报道倾向等方面都呈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形象。最终研究认为,作为私有制制度下的媒体想要呈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形象,与媒体所处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媒体受众以及媒介内部情况都有所关联,这些因素共同控制着《联合报》的发展方向。
姜琳[5](2020)在《民间票据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票据的签发与转让属于银行的专营业务,法律将票据的融资功能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同时,受商业银行“惜贷”行为的影响,部分企业为了实现融资目的“另辟蹊径”,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超越法律界限的民间票据融资行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尤为盛行。民间票据融资具备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是明显与现行法律制度相违背,给我国票据市场与相关法律制度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立足于票据的无因性理论,以民间票据融资的性质与存在原因为切入点,探讨民间票据融资的合理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现行法律造成的挑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票据融资市场的发展经验,试图提出应对我国民间票据融资问题的法律规制建议,以期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理论上的参考。
周颖刚,陈亚建[6](2020)在《构建中小企业担保基金 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现阶段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企业担保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与之相关的系统性风险也开始显现。本文分析了目前大陆融资担保体系和融资担保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构建两岸信用保证基金的相关构想,并率先落地中小创新台商企业信保子基金,探索海峡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新路。
朱健齐,林泽兰,苏志伟[7](2018)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研究——基于台湾经验和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大力推进普惠金融进程的过程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历来是政府、金融机构、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将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两地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进行对比,发现,目前大陆地区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二是融资担保体系还有待完善;三是扶持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多,产业基金较少;四是大陆征信来源分散;五是对中小企业"辅导"程度不够。为促进大陆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笔者在借鉴台湾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设立专门管理中小企业的机构;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中小企业辅导中心;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中心。
李娟[8](2017)在《战后台湾计划性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方式管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50年代至今,台湾经济成长已跨越六十余载。两蒋主政时期台湾经济成就斐然,仅仅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便使台湾从自然资源匮乏的海岛,逐步发展成为繁荣殷实的经济体,成功跻身于亚洲“四小龙”之列。但是21世纪初民进党上台后,台湾经济却深陷低谷,实力不复当年。探析台湾经济的发展,既受国际经济大背景的制约,也受当局经济调控的必然影响,既受台湾特有的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又受两岸关系因素的影响。在台湾经济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这些因素均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认为宏观调控实为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战后台湾经济的成功,尤其是21世纪以前的诸多成长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确立台湾计划性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方式为研究对象,以台湾官方数据库为主要资料来源,分四个阶段先行回溯了战后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紧接着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对台湾的宏观调控方式进行梳理,全面审视当局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并通过数据解析对各阶段的宏观调控效果作出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台湾经济的有益经验,期以对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素贞[9](2016)在《两岸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比较研究——兼论以扶持政策对接促进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两岸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2014年台湾反服贸事件发生以来,两岸又进一步将推动中小企业合作作为双方未来经贸交流和产业合作的重点。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天生的脆弱性,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往往又离不开恰当的政策支撑。基于这种认识,本文综合采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统计分析和调研访谈等方法,围绕两岸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及合作发展层层展开研究。首先,论文在回顾和评述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两岸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出发,旨在对两岸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大体而言,大陆中小企业发展起步较晚,整体上仍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台湾中小企业发展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处于低速发展的成熟期。在此基础上,从金融支持、财税支持,科技创新扶持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四个方面分别对大陆和台湾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总结。其次,论文进一步对两岸的扶持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挖掘各自政策的异同,以对政策本身和两岸各自的特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研究发现,两岸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都有法令作为依据,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二、都有正式的业务主管部门,大陆是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台湾是"经济部中小企业处";三、政策架构具有相似性,都涉及金融、财税、科技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内容;四、都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扶持。两岸政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大陆更侧重于运用财税政策,台湾更善于发挥辅导服务体系的作用;二、两岸都涉及的政策领域,台湾的扶持政策在深度上更胜一筹;三、在对政策效果的评价上,台湾方面获得的评价要明显高于大陆,意味着大陆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环境和服务水平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再次,论文更进一步总结提炼台湾的政策建设与运作经验,并从中挖掘其对大陆的借鉴和启示意义。研究表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摸索及创新发展,台湾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主要表现在:构建了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包括由一般性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专业银行以及民营小区银行共同组成的间接融资管道,以及由债券市场和三个层级的股票市场共同构成的直接融资管道;建立并不断健全辅导体系,形成了十一大辅导体系;形成了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组成的多元化服务体系;在政策执行层面,以"马上办服务中心"为载体形成了高效务实的操作模式。借鉴台湾好的经验,大陆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法规,持续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拓宽和深化面向中小企业的支持服务范畴,建立健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运作与管理制度,并积极探索设立服务中小企业单一窗口。最后,论文从扶持政策对接的视角阐述了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第一,从两岸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对接的背景来看,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然而当前推动实质合作仍有许多现实的障碍,包括制度层面的瓶颈、企业文化的差异、经营策略的不同以及还面临体制和人员上的矛盾等,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是双方各自推出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难惠及对方投资的中小企业。因此,有必要通过政策对接来解决这一问题。第二,就政策对接内涵而言,两岸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对接主要是从目前的状态走向政策彼此兼容、相互协调,具体包括两层意思:一方面彼此兼容,也就是两岸彼此允许对方来投资的中小企业享受与本地中小企业一样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相互协调,两岸在制定各自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时能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协商制定有利于双方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的政策。第三,对接路径可以采取三步走:第一步,广泛引入台湾的辅导服务机构,辅导包括台资中小企业和大陆中小企业,促进其更好发展;第二步大陆给予台资中小企业同等待遇;第三步两岸在ECFA框架下推动双向同等待遇和常态化沟通协商。第四,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有多种模式,主要包括市场拓展模式、股权合作模式和联合研发模式。第五,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应突出重点,可能的重点领域包括绿色能源与节能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养老与健康产业。此外,论文还提出了近期推动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的具体建议:一、设立台资企业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联合服务机构,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定制化诊断辅导;二、设立两岸中小企业信息收集机构,为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提供信息资源;三、搭建两岸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四、搭建两岸中小企业合作研发和人才培训公共平台,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升级和人才升级;五、规划打造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核心基地,除应包括专业辅导机构、公共技术平台、公共人才平台、融资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等要件外,还应积极鼓励建立产业群聚交流机制,推动两岸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共同产销合作,共同采购资源,共同开展教育训练和技术转移推广。
张平[10](2016)在《产业链金融中信用保证基金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长三角案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承担着提供就业、提升经济活力、促进市场竞争的重任,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治理结构不合理、财务记录低效、抵质押品缺失等顽症,中小企业一直存在着融资烦、难、贵的问题。我国长三角地区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在经历了2007年的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企业联保互保信贷危机之后,该地区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难问题尤其突出。信用保证基金得益于产业链金融的结构特点和信息优势,可以在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缺乏担保物时,为其提供信用担保,部分缓解其融资难困境。而信保基金能否发挥上述作用的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文章首先从国内外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入手,在借鉴美国共同基金和台湾地区中小企业信保基金的基础上,确定长三角地区产业链金融信保基金应该采用公司型基金组织形式;其次,基于我国基金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和公司型基金的组织形式特点,具体构建产业链金融信保基金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并利用博弈模型设计出具有激励效应的基金合同;最后,从如何发挥公司治理效用的角度出发,利用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短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证明上述治理结构的可行性。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1)长三角地区产业链金融信保基金公司治理框架的构建既要借鉴美国公司型基金和我国台湾地区中小企业信保基金的优点,又应该有该地区的特色;(2)政府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在初期应该作为产业链金融信保基金的绝对控股股东,并在后期逐渐减少控股,直至退出,最终实现信保基金的市场化运行;(3)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该地区产业链金融信保基金中基金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应该适当增加监事会规模;(4)我国应通过发展产业链金融信保基金来大力发展公司型基金。最后,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长三角地区信用保证基金建设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1)选题创新,不同于国内已有的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信保基金的公司治理结构;(2)研究角度创新,从如何发挥公司治理的效用,以促进信保基金发展的角度入手,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类比到信保基金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二、台湾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湾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以北京、上海、江苏之两岸青创基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文献回顾 |
1.2.1 两岸关系研究的路径:以经促统 |
1.2.2 对台工作的政策受众与场域:台青与两岸青创基地 |
1.2.3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经济治略与社会融合理论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设计 |
1.4.1 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
1.4.2 研究范围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章节安排 |
1.4.5 研究流程 |
第二章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政策目标与理论建构 |
2.1 分享经济机遇 |
2.1.1 以经促统 |
2.1.2 对台工作配合发展中国大陆经济 |
2.2 深化经济社会融合与促进政治认同 |
2.2.1 化敌为友与社会整合 |
2.2.2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观与实践 |
2.2.3 从融合到认同 |
2.2.4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理论架构与两岸青创基地三阶段政策目标 |
2.3 两岸青创基地政策执行与政策影响评估指标建构 |
2.3.1 两岸青创基地分类 |
2.3.2 政策执行力1:营运理念 |
2.3.3 政策执行力2:台湾青年进驻状况 |
2.3.4 台青意向先期调查结果 |
2.3.5 台青问卷调查指标 |
2.3.6 “分享机遇”评估指标:台青发展状况 |
2.3.7 “社会融合”评估指标 |
2.3.8 “政治偏好转变”评估指标 |
第三章 两岸青创基地运作现况 |
3.1 两岸青创基地分布 |
3.2 台青进驻状况 |
3.3 两岸青创基地类型与发展现况 |
3.3.1 天使型两岸青创基地 |
3.3.2 企业型两岸青创基地 |
3.3.3 园区型两岸青创基地 |
3.3.4 空间型两岸青创基地 |
3.3.5 实验型两岸青创基地 |
3.4 小结:两岸青创基地的营运挑战与转型 |
3.4.1 分享机遇效果衰退:两岸青创基地招募台青成果进入高原期 |
3.4.2 营运模式具经济吸引、社会融合发展潜力案例 |
3.4.3 其他两岸青创基地的转型 |
3.4.4 青创基地营运困难,但26条对台措施政策补助门坎过高 |
第四章 两岸青创基地的融合发展作用:台青意向调查 |
4.1 受访者基本数据 |
4.1.1 两岸青创基地是否真的接触到台湾青年世代? |
4.2 两岸青创基地对台青融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影响 |
4.2.1 台青赴陆发展理由 |
4.2.2 发展阶段 |
4.2.3 创业挑战 |
4.2.4 是否准备撤离大陆市场? |
4.3 两岸青创基地与台青对中国大陆社会的态度 |
4.3.1 归属认知 |
4.3.2 他我之隔 |
4.3.3 对31 条与26 条对台措施的观感 |
4.3.4 最不适应中国大陆的主要因素 |
4.4 两岸青创基地与台青的政治态度 |
4.4.1 统独观点 |
4.4.2 国族认同 |
4.4.3 投票行为与政党偏好 |
4.4.4 厘清影响台青政治态度的主要因素 |
4.5 小结 |
4.5.1 两岸青创基地接触到更多长期在陆的“资深台青” |
4.5.2 市场前景是台青赴陆发展的主要考虑 |
4.5.3 创业台青发展阶段与主要挑战 |
4.5.4 两岸青创基地吸纳人文、艺术设计领域的基层就业台青 |
4.5.5 台青发展挑战与回流与否与中国大陆景气较为相关 |
4.5.6 两岸青创基地不是影响台青政治态度的主要因素 |
第五章 结论:两岸青创基地对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理论化与实践的启示 |
5.1 经济劝诱 |
5.2 社会融合 |
5.3 政治偏好转化 |
5.4 后新冠肺炎时期台青的迁徙与两岸青创基地政策的可持续性 |
5.4.1 大陆仍具吸引力,但吸引、融合台青相关政策配套需更细致 |
5.4.2 强化“青创基地经理人”、“台湾媒介团体”的角色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访谈清单汇总表 |
附录2:两岸青创基地经营团队问卷 |
附录3:两岸青创基地台湾青年问卷 |
致谢 |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概述 |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概念简述 |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地位 |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 |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具有特殊审批程序 |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特殊的中介机构 |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相关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政府之间的法律关系 |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 |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 |
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再担保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 |
(四)小结 |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风险及存在的法律问题 |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现状 |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 |
1.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行为不规范 |
2.中小企业信用水平较低 |
3.风险分散及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升高体现的法律问题 |
1.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 |
2.市场退出机制有待完善 |
3.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不完善 |
4.风险分散的法律机制不健全 |
5.风险补偿的法律机制不健全 |
(四)小结 |
三、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国内外制度借鉴 |
(一)国外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制度设置 |
1.日本 |
2.美国 |
(二)国内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制度设置 |
1.台湾地区 |
2.安徽省 |
(三)小结 |
四、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建立完善的行业监管法律机制 |
1.明确监管部门、完善监管体系 |
2.对信用担保机构进行区别监管 |
3.鼓励建设行业协会 |
4.加大违法惩治力度 |
5.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水平 |
(二)建立完善的行业退出法律机制 |
1.设置企业风险预警指标 |
2.建立损失承接法律机制 |
(三)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
1.设定中小企业信用审查标准 |
2.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
3.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
(四)完善对风险分散机制的法律规制 |
1.落实、创新银担风险分担制度 |
2.优化反担保制度 |
(五)完善对风险补偿机制的法律规制 |
1.完善再担保机制 |
2.完善资金补偿机制 |
(六)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以“26条措施”为动力深化海峡两岸中小企业融合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台湾地区中小企业简况 |
(一)中国台湾地区中小企业的优势 |
(二)制约中国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
二、发展中的大陆地区中小企业 |
(一)大陆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势 |
(二)制约大陆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
三、以“26条措施”为动力,深化两岸中小企业融合发展 |
(一)以“26条措施”为导向,正确理解海峡两岸中小企业的融合发展 |
(二)以“26条措施”为动力,为中国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便利条件 |
(三)以“26条措施”为契机,为海峡两岸中小企业从制造行业向服务行业延伸提供更有力支撑 |
(四)以“26条措施”为抓手,为深化海峡两岸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开辟新的空间 |
(4)台湾《联合报》“愿景工程”栏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缘起 |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 框架理论相关研究 |
(一)国外框架理论相关研究 |
(二)国内框架理论相关研究 |
二 台湾媒体相关研究 |
(一)台湾媒体研究 |
(二)台湾媒体政治报道研究 |
三 台湾《联合报》相关研究 |
(一)台湾《联合报》新闻报道、生产、转型研究 |
(二)台湾《联合报》和大陆传统媒体报道对比研究 |
(三)台湾《联合报》等台湾媒体大陆形象构建研究 |
第四节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问题 |
二 研究方法 |
(一)内容分析法 |
(二)文本分析法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第六节 样本选取 |
一 样本选择 |
(一)台湾《联合报》 |
(二)台湾《联合报》“愿景工程”栏目 |
二 样本抽样 |
三 时间范围 |
第七节 创新点和难点 |
一 论文创新点 |
二 论文难点 |
第一章 联合报系发展历史分析 |
第一节 台湾报业发展特征分析 |
一 鲜明的政治特征 |
二 鲜明的市场化特征 |
第二节 《联合报》报业集团风雨七十年 |
第三节 “愿景工程”:迈向公益媒体之路 |
第二章 《联合报》“愿景工程”栏目报道新闻选择框架分析 |
第一节 报道来源 |
第二节 主要议题 |
小结 |
第三章 《联合报》“愿景工程”栏目报道新闻建构框架分析 |
第一节 报道数量及变化趋势 |
第二节 报道体裁 |
第三节 报道倾向 |
小结 |
第四章 《联合报》“愿景工程”栏目报道内容框架分析 |
第一节 经济建设议题 |
第二节 环境类议题 |
第三节 青少年类议题 |
第四节 老龄化议题 |
第五节 文化类议题 |
第六节 健康类议题、愿景工程议题以及其他类议题报道 |
小结 |
第五章 “愿景工程”栏目控制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政治控制因素分析 |
第二节 经济控制因素分析 |
第三节 受众控制因素分析 |
第四节 媒介内部控制因素 |
研究启示与反思 |
第一节 “愿景工程”栏目研究启示 |
一 注重树立社会责任感 |
二 倡导社会各界共同解决问题 |
三 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
第二节 “愿景工程”栏目研究反思 |
一 依旧“煽情” |
二 阅读量堪忧 |
三 存在“信息茧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民间票据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
(一)研究方法 |
(二)逻辑结构 |
第一章 民间票据融资概述 |
第一节 民间票据融资的概念与产生原因 |
一、票据融资的概念 |
二、民间票据融资的概念与法律性质 |
三、民间票据融资产生的原因 |
第二节 民间票据融资的内容与类型 |
一、民间票据融资的内容 |
二、民间票据融资的类型 |
第二章 民间票据融资的合理性及其对现行法律的挑战 |
第一节 民间票据融资的合理性 |
一、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
二、有利于票据中介机构的培育与票据市场的发展 |
三、有利于贴现利率市场化的形成 |
第二节 民间票据融资对现行法律的挑战 |
一、应然角度:“内生性法律理论”的分析进路 |
二、实然角度:现行法律实效分析 |
第三章 发达国家(地区)票据融资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启示 |
第一节 发达国家(地区)票据融资市场的现状及其监管 |
一、美国票据融资市场及其监管 |
二、英国票据融资市场及其监管 |
三、日本票据融资市场及其监管 |
四、我国台湾地区票据融资市场及其监管 |
第二节 发达国家(地区)票据融资市场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
一、发达国家(地区)票据融资市场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
二、对我国票据融资市场发展的启示 |
第四章 民间票据融资问题的法律应对 |
第一节 修改《票据法》,完善票据融资法律制度 |
一、确定票据的无因性原则 |
二、增加融资性票据的法律规定 |
第二节 推进票据市场创新,提高票据市场的开放程度 |
一、完善票据中介机构 |
二、扩展票据市场的交易主体 |
三、扩大电子票据的覆盖范围 |
第三节 加强对票据市场的监管,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
一、建立发行票据评级制度 |
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三、完善票据市场监管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构建中小企业担保基金 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大陆担保体系建设:亮点与问题并存 |
(一)大陆融资担保行业的总体概况 |
1. 民营担保公司存在偏离担保本源、内部控制薄弱、业务风险过高等问题 |
2. 政策性担保公司存在业主不清、政府干预过度、模式有待改善等问题 |
3. 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面临股东协调一致性、业务操作标准化等挑战 |
(二)福建省及其主要城市融资担保行业概况 |
1. 福建省融资担保格局逐渐转为政府性融资担保为主,三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正在构建中 |
2. 厦门市融资担保行业中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占据主导地位,广大台资企业仍然面临融资困境 |
3. 泉州开创了“定向普惠+信息服务+信用增进+动态管理”的增信模式 |
三、台湾信保基金经验借鉴 |
(一)台湾信保基金可供借鉴的经验 |
1. 信保基金由政府主导,非营利运营 |
2. 充足而稳定的资金来源 |
3. 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市场运作机制 |
4. 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
5. 科学的风险分担和激励机制 |
6. 多元化、灵活的中小企业认定与服务标准 |
7. 保证项目不断创新,以适应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 |
8. 配套的中小企业辅导体系 |
(二)台湾信保基金在大陆地区的实践 |
1. 台州信保基金成功的经验 |
2. 待改善问题 |
(三)台湾信保基金模式在大陆推行的可行性 |
1. 与目前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的兼容性 |
2. 社会征信系统完善程度 |
3. 中小金融机构的支持 |
四、两岸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构想 |
(一)构建两岸信用保证基金,并率先落地中小创新台资企业信保基金 |
(二)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行机制 |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征信系统建设 |
(四)建立健全的、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机制 |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银政”风险分担机制 |
(六)配套以完善的中小企业辅导体系 |
(七)加快数字金融发展 |
(7)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研究——基于台湾经验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
(一)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
(二) 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问题分析 |
(一) 中小企业范围的界定 |
(二)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
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 |
2、金融机构原因剖析 |
3、政府支持力度分析 |
4、金融市场的问题 |
三、台湾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经验总结 |
(一) 台湾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特点 |
(二) 台湾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主要做法 |
1、建立中小企业融资辅导与协调体系 |
2、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
3、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保证体系 |
4、发展中小企业银行 |
5、强化中小企业多元筹资渠道建设 |
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
(一) 目前大陆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做法 |
1、政府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
2、融资性担保为中小微企业融资 |
3、银行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融资 |
4、发展区域股权交易市场,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
(二) 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做法比较 |
1、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 |
2、缺乏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 |
3、融资担保体系还有待完善 |
4、扶持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多, 产业基金较少 |
5、大陆征信来源分散 |
6、对中小企业“辅导”程度不够 |
(三)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
1、设立专门管理中小企业的机构 |
2、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 |
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
4、设立中小企业辅导中心 |
5、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中心 |
五、结论 |
(8)战后台湾计划性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方式管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思考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台湾计划性市场经济模式 |
1.3.2 台湾宏观调控 |
1.3.3 “三化”政策 |
1.4 相关的理论基础 |
1.4.1 市场失灵理论 |
1.4.2 公共选择理论 |
1.4.3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论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2章 战后台湾经济的发展轨迹 |
2.1 两蒋治下的经济起飞(1949-1987年) |
2.1.1 经济恢复阶段(1949-1952年) |
2.1.2 进口替代战略阶段(1953-1960年) |
2.1.3 出口导向战略阶段(1961-1972年) |
2.1.4 二次进口替代战略阶段(1973-1980年) |
2.1.5 经济转型发展阶段(1981-1987年) |
2.2 李登辉执政时期(1988-2000年) |
2.3 陈水扁执政时期(2001-2008年) |
2.4 马英九执政时期(2009-2016年) |
第3章 台湾计划性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多维剖析 |
3.1 宏观层面 |
3.2 中观层面 |
3.2.1 财政政策 |
3.2.2 货币政策 |
3.2.3 产业政策 |
3.3 微观层面 |
第4章 台湾计划性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效果评析 |
4.1 经济成长表现 |
4.2 劳动力就业状况 |
4.3 整体物价水平 |
4.4 对外贸易概况 |
4.5 民众收入分配情状 |
第5章 台湾当局宏观调控方式的经验借鉴 |
5.1 完善顶层设计,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 |
5.2 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与世界经济密切接轨 |
5.3 积极改善民生,抬高民众幸福指数 |
5.4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成长,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力量 |
第6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10)产业链金融中信用保证基金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长三角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基本框架和研究内容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1.4 难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产业链金融模式的定义及研究综述 |
2.2 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及研究综述 |
2.2.1 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
2.2.2 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划分 |
2.3 基金治理结构概述 |
2.4 信用保证基金概述 |
2.4.1 政府直接操作型 |
2.4.2 市场公开操作型 |
2.5 文献综述小结 |
3 信保基金组织形式探究 |
3.1 两种基金组织形态的比较 |
3.1.1 契约型基金 |
3.1.2 公司型基金 |
3.2 我国产业链金融中信保基金应采用的组织形式 |
3.2.1 国际上发展公司型基金的主要原因 |
3.2.2 我国发展公司型基金存在的障碍 |
3.2.3 产业链金融中信保基金的组织形式 |
3.3 小结 |
4 信保基金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 |
4.1 基金公司 |
4.1.1 基金公司股东大会 |
4.1.2 基金公司董事会 |
4.1.3 基金公司监事会 |
4.1.4 基金公司的其它组织结构 |
4.2 基金管理人 |
4.3 基金托管人 |
4.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基金合同设计 |
4.4.1 委托—代理理论综述 |
4.4.2 理论模型分析 |
4.4.3 基金合同设计 |
4.4.4 两种我国实行过的基金管理人报酬方案的比较分析 |
4.5 小结 |
5 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 |
5.1 研究假设 |
5.2 变量选取和样本数据说明 |
5.2.1 变量选取 |
5.2.2 样本数据说明 |
5.3 模型选取 |
5.4 实证分析 |
5.4.1 描述性统计 |
5.4.2 实证结果 |
5.5 实证结果分析 |
6 结论和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7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 |
7.1 本文的不足之处 |
7.2 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四、台湾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以北京、上海、江苏之两岸青创基地为例[D]. 李国正(Kuo-Cheng Lee). 北京大学, 2021(09)
-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法律问题研究[D]. 任雯.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以“26条措施”为动力深化海峡两岸中小企业融合发展[J]. 陈晓玲. 现代商业, 2020(18)
- [4]台湾《联合报》“愿景工程”栏目研究[D]. 王思晗. 兰州大学, 2020(01)
- [5]民间票据融资问题研究[D]. 姜琳.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6]构建中小企业担保基金 深化两岸经济融合发展[J]. 周颖刚,陈亚建. 财经智库, 2020(01)
- [7]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研究——基于台湾经验和启示[J]. 朱健齐,林泽兰,苏志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8]战后台湾计划性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方式管窥[D]. 李娟. 武汉科技大学, 2017(02)
- [9]两岸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比较研究——兼论以扶持政策对接促进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发展[A]. 王素贞. 第十一届(2016)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 2016
- [10]产业链金融中信用保证基金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长三角案例[D]. 张平. 浙江工业大学, 2016(05)
标签: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台湾经济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论文; 融资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