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人体元素含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玲[1](2021)在《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镉、铅、铬、镍的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重金属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是缓慢且长期的,一旦进入体内,很难随着身体代谢排出。身体内重金属含量多或少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食物的摄入是人体接触重金属的一个潜在方式。因此,选择一种高准确度、高精密度的方法对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是非常关键的。本研究以Cu(II)-DPC和Zn(II)-DPC为共沉淀载体,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为测定方法,建立了测定食品中Pb(II)、Cr(III)、Cd(II)、Ni(II)含量的新方法。对共沉淀的最佳p H值、试剂最佳用量、共沉淀时间、离心条件、共存离子的最大浓度值和最大富集倍数进行了优化探讨,实现了模型溶液中Pb(II)、Cr(III)、Cd(II)、Ni(II)的定量回收。测定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7.50μg/L Pb(II)、0.35μg/L Cr(III)、0.32μg/L Cd(II)、0.78μg/L Ni(II),富集倍数最高可达100,方法的精密度(RSD)分别为2.26%Pb(II)、0.96%Cr(III)、2.17%Cd(II)、0.98%Ni(II),同时对方法的准确度进行了验证,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花生、瓜子、洋葱和花椒样品进行了测定。本研究对镉、镍、铬、铅的共沉淀机理做了初步探究,为试剂的加入顺序和共沉淀条件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郭家宁[2](2020)在《浊点萃取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测定食品样品中的铜、镉、铬含量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和公众健康的日益关注,重金属分析已经成为分析化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重金属污染通常存在于自然和人为来源的水、土壤及空气中,具体地说,含水层中形成的污染物是一个需要监测的重要来源,因此,有必要对食品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具备经济高效、易于操作和准确测定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测定金属离子方面,但对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而言,样品对火焰的雾化效率较低,以及来自空心阴极灯的被分析物原子会从光路中快速退出,所以对分析物的检测限要求较高,这就需要采取分离富集技术来进一步提高仪器的检出限和灵敏度。浊点萃取技术(CPE)是一种绿色、快速、高效、操作简单且成本低的富集分离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在痕量金属分析、环境污染物、和药物分析等领域。本文以性价比较高的2-巯基苯并噻唑(MBT)为络合剂,TritonX-114为表面活性剂,分别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BDMSAC)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三元络合物,再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样品中的痕量铜、镉、铬。实验分别对pH值、络合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离子强度、水浴及冰浴温度、离心时间、稀释剂、和共存离子等影响参数进行了详细的优化,并对方法的检出限、灵敏度、精密度进行了探讨实验。本文基于浊点萃取分离富集技术研究了三个体系:一、Cu-MBT-CPC浊点萃取测定赤小豆中的Cu,测得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21(mg/L)-1,精密度为0.45%,检出限为0.074μg/L。二、Cd-MBT-CPB浊点萃取测定虾肉中的Cd,测得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34(mg/L)-1,精密度为0.24%,检出限为0.051μg/L。三、Cr-MBT-BDMSAC浊点萃取测定苹果中的总Cr,测得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17(mg/L)-1,精密度为0.37%,检出限为0.69μg/L。
张宏康,王中瑗,劳翠莹[3](2014)在《流动注射与火焰原子吸收联用测定食品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流动注射分析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测定食品中痕量重金属是一种快速、高效、简便的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化学检测实验中。文中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流动注射分析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优缺点等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比较,并且探讨了流动注射分析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测定食品中重金属的应用前景。
汪洋[4](2014)在《中药类化妆品中几种禁用物质及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中氢醌、苯酚、甲硝唑、氯霉素是化妆品中禁用的成分,重金属是限用的成分。若人们使用了含有这些成分的化妆品,就很可能造成皮肤甚至是身体的损害。为了保证化妆品的质量安全,本实验做了以下研究工作: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的氢醌、苯酚。对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以Waters Atlantis C18(150mm×3.9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溶液(60:40)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为1.0mL/min条件下进行检测。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考察了提取溶剂、超声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样品采用甲醇和超声20min提取时效率最高。氢醌、苯酚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回收率均满足测定要求,测定结果令人满意。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祛痘除螨类化妆品中的甲硝唑、氯霉素。经过多组色谱条件的讨论与研究,采用以Waters Atlantis C18(150mm×3.9mm,5μm)为色谱柱,0.01mol/L草酸溶液(磷酸调节水溶液pH=2.0):甲醇:乙腈=67:11:22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为268nm,流速为0.8mL/min条件下进行检测。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提取溶剂、超声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样品采用甲醇:0.1mol/L盐酸=1:1混合溶液为提取溶剂,效果理想,超声25min提取时效率最高,方法学考察结果较好,符合要求。建立了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中有害重金属。经过四种消解方法的对比,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化妆品,并且进行了消解试剂、消解时间和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考察,结果表明,以硝酸-过氧化氢体系为消解试剂,在0.5 Mpa压力下消解2min,1.0 Mpa压力下消解3min,1.5 Mpa压力下消解5min,消解效果好,回收率较高。经过不同元素测定方法的比较,选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化妆品中铅、镉、铬的含量;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化妆品中铜的含量;原子荧光法测定化妆品中汞、砷的含量。6种重金属元素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回收率均满足测定要求,结果令人满意。
武国华,陈艾亭,李龙[5](2012)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中草药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中对近十年来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中草药微量元素和重金属中的分析应用进行了综述,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草药中微量元素的应用实例进行了归类和总结.同时,对当前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测定中草药微量元素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也进行了归纳,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点与不足.此外,还着重介绍了中草药中微量元素形态分析的方法和意义,并针对目前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某些不足,阐述了该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丽[6](2010)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红葡萄酒中金属离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萄酒含有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适量饮用对人体的健康和长寿有好处。但是当葡萄酒中的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超过一定范围之后,会引发疾病或者癌症。因此,建立测定葡萄酒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非常重要。原子吸收光谱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分析成本低、稳定性好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本课题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建立测定红葡萄酒中金属离子铅含量的方法。用浊点萃取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建立检测红葡萄酒中铜、锌、镉含量的方法。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建立测定红葡萄酒中砷含量的方法。试验得出以下结果:本文建立了测定红葡萄酒中铅含量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最佳试验条件,灯电流13mA,石墨炉升温程序为干燥温度110℃、干燥斜坡时间10S、干燥维持时间15S;灰化温度800℃、灰化斜坡升温时间5S、灰化维持时间20S;原子化温度为2500℃、原子化斜坡时间0S、原子化维持时间3S。最佳基体改进剂为抗坏血酸,吸入量为5μL。直接稀释、蒸发浓缩、H2O2-HNO3消解、HClO4-HNO3消解和微波消解5种不同前处理的相对标准偏差5%左右,微波消解的RSD(%)为3.2。建立了测定红葡萄酒中铜、锌、镉的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最佳工作条件,狭缝宽度为0.7nm,乙炔-空气比为2.0:17.0,观测高度为0.01;浊点萃取的最佳条件为pH7.0,PNA用量为0.5mL,Triton X-114用量为0.5mL,离心时间为5min,加入PNA后静止时间为25min,缓冲液用量为1.0mL。通过试验建立了检测红葡萄酒中元素砷的流动注射-氢化物原子吸收法。用微波消解对红葡萄酒样进行预处理,氩气为载气,盐酸作为氢化物反应的酸介质。并得出优化后的试验参数,120mL/min的载气流速,1%的盐酸载流酸度,样品及检测砷使用液的酸度为8%的盐酸,浓度为10mg/mL的硼氢化钾,浓度为0.6%的氢氧化钠,KI-抗坏血酸作为预还原剂, KI用量为1.0mL,抗坏血酸用量为0.5 mL,氧化时间为10min做为本试验的条件。
马登军[7](2009)在《重金属镉和铅对小白鼠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镉和铅是两种环境污染较重的重金属元素,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接触的越来越广泛,镉和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研究这两种毒物在生物机体中的蓄积和分布,具有环境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采用硝酸镉和硝酸铅的水溶液作为染毒材料,以小白鼠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小白鼠饮水染毒和静脉注射染毒后,其血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中镉、铅含量的时间效应和蓄积分布规律,以及对小白鼠血液主要指标的影响;考察了镉和铅联合染毒在小白鼠血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中蓄积分布和相关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重金属对生物机体及其靶器官的作用原理以及减缓和治疗中毒疾病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综合评述了镉和铅的毒性、危害和中毒机理,以及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微量金属镉、铅的研究进展。建立了微量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分析微量金属镉和铅的新方法,为跟踪监测染毒因子在靶器官中的蓄积、迁移和分布提供了可靠、准确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镉在0.000-0.800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97.1%,RSD=3.0%,特征浓度为0.0036μg/mL,检出限为0.002μg/mL.铅在0.000-1.000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97.4%,RSD=4.2%,特征浓度为0.0916μg/mL,检出限为0.0500μg/mL。采用含镉和铅分别为0.01%的低浓度水溶液对小白鼠进行饮水染毒,研究了血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中镉和铅染毒时间效应的变化,对蓄积量进行了测试和分布排序;血液中分布在血红细胞中铅达到95%~98%,镉为90%~93%,肾和肝是镉和铅的主要靶器官,其他器官次之;考察了小白鼠的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网织红细胞数随染毒时间的效应变化,血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呈现下降的趋势,网织红细胞占血红细胞的百分比随染毒时间逐渐上升,实验表明,镉和铅破坏和抑制了血细胞的生长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同时,促使网织红细胞增生。为了有别于消化道染毒,采用同浓度镉和铅的水溶液通过静脉注射,对小白鼠进行被动染毒,考察了镉和铅在红细胞、血清、肝、肾、脾、肺、心脏和大脑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和蓄积状况。为了进一步了解铅和镉的联合作用,论文中初步探讨了铅和镉在复合饮水染毒情况下,小白鼠靶器官中二者的蓄积分布情况,以及镉和铅联合作用的相关性。
张峰[8](2009)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中重金属元素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苹果为我国第一大水果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苹果既是一种鲜食食品,又是一种食品原料,它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其制品的安全。随着国内外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对苹果中金属元素含量也提出严格的要求,此外,长期少量的摄入某些重金属元素会给人身体健康埋下安全隐患。所以,如何快速有效测定苹果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已经成为控制苹果质量的关键。因此,本试验以陕西礼泉苹果为原料,研究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苹果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苹果样品中锌(Zn)、铁(Fe)铜(Cu)、锰(Mn)、镉(Cd)五种元素时的最佳条件为:燃烧器高度分别为9、11、6、8、7mm,灯电流分别为3、8、3、4、7mA,乙炔流量分别为1.0、1.2、1.2、1.6、1.0L/min。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3%~107%,相对标准偏差RSD≤1.25%(n=5)。2.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FI-HG-AAS)测定苹果中微量砷(As)和汞(Hg)最佳试验条件为:载液盐酸浓度分别为3.5%、3.5%,还原剂硼氢化钾溶液浓度分别为1.5%、1.5%,载气Ar流量分别为160mL/min、120 mL/min。方法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84%、100.7%。检出限分别为0.41μg/L、0.29μg/L。相对偏差分别为(RSD,n=6)1.2%、0.9%。3.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中的铜(Cu)、镉(Cd)、铅(Pb)、锰(Mn)的最佳测定条件为:灰化温度分别为700℃、600℃、700℃、900℃,原子化温度分别为2400℃、1600℃、2200℃、2300℃。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6.0%~103.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8%~3.05%(n=8)。4.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法测定苹果中的微量金属元素铜(Cu)镉(Cd)、铅(Pb)、锰(Mn)时最佳条件为:灰化温度分别为700℃、600℃、700℃、800℃;原子化温度分别为2300℃、1600℃、2100℃、2200℃。悬浮剂琼脂溶液浓度为0.16%,超声波分散时间4min,硝酸加入量为5mL。该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6.10%~104.9%,Cu、Mn、Pb和Cd的相对检出限(RDL)分别为0.69、0.45、0.26、0.58 ng/mL,绝对检出限(ADL)分别为14.3、8.6、3.5、10.2pg,标准偏差s分别为0.0006、0.0009、0.0002和0.001。5.混酸HNO3-HClO4-H2SO4 (4:1:1)在常压微沸条件下消解苹果样品,消化液澄清透明,消化效果最佳。
李丽,郭金英,宋立霞,侯玉泽,李华[9](2009)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葡萄酒中金属元素》文中认为葡萄酒是一种低度、益脑健身的饮料酒,具有延缓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癌症、美容养颜等四大功效,但是葡萄酒中金属元素过量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概述了葡萄酒中金属元素的来源,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影响,原子吸收检测金属元素的方法,并对其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任雨萌[10](2021)在《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镍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但过量镍进入人体,能抑制体内某些酶的活性而产生中毒作用,可引起迟发性变态反应、过敏性皮炎、肺癌、鼻咽癌和鼻窦癌等。镍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冶金、建筑等行业,易导致镍职业接触人员的身体损害。镍以粉尘,烟尘及羰基镍蒸气等形式经人体呼吸道摄入和吸收,由呼吸道进入的镍约90%经粪便排出,10%由尿液排出,因此尿镍浓度可以作为镍职业接触者的生物监测指标。我国暂未制定职业接触尿镍的生物接触限值,德国的生物参考值(Biologischer Referenzwert,BAR)为3.00μg/L。我国WS/T 44-1996《尿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规定了尿中镍的测定方法,其最低检测浓度为1.43μg/L,检出限较高,容易受到尿液的基体成分影响,不适用于测定低浓度的尿镍,且检测方法20余年没有更新。近年来,分散液-液微萃取具有萃取效率高、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等优势,成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样品预处理技术。镍倾向于水合而非与离子液体结合,因此,镍离子需首先与螯合剂形成不溶于水的螯合物,在分散剂的作用下,在水相中可均匀分散且不溶解,能快速完成对目标物质的萃取。本研究旨在建立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镍的方法,实现对低浓度尿镍的测定。方法采用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镍的方法,运用单因素轮换实验确定试验的螯合剂、分散剂和萃取剂的种类和用量、萃取时间、p H的选择等条件。(1)以甲醇为分散剂,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盐(APDC)为螯合剂,离子液体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Hmim][PF6])为萃取剂,萃取尿中镍。加入p H 9的缓冲溶液600μL,再加入560μL[Hmim][PF6]-APDC-无水甲醇混合体系溶液,用超纯水定容至10 m L后,转移至玻璃离心管中,以30℃水浴温度超声10 min后,4000 r/min离心3 min,弃去上清。由于离子液体及配合物沉淀在管底,加无水甲醇150μl以及50μl 30 g/L的维生素C基体改进剂涡旋3 min充分溶解后,取15μL直接进样,用GFAAS7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2)通过单因素轮换法对分散剂、螯合剂、萃取剂的种类及用量,萃取p H,水浴温度及超声时间,石墨管种类,石墨炉程序升温条件等试验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镍的最佳测定条件。(3)对方法学性能指标,如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和样品稳定性等进行实验研究与探讨。(4)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志愿者尿样的测定,并使用浓度为500μg/L的镍溶液喂养SD大鼠,代谢笼收集大鼠尿液,观察大鼠尿液中镍的含量,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实用性。(5)对实验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以判断影响结果的关键环节。结果(1)探索最佳条件,将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调至最佳测定状态:波长232 nm,光谱宽度0.2 nm,灯电流12 m A,氘灯背景校正,进样量15μL,灰化温度800℃,原子化温度2500℃。(2)萃取条件:分散剂为无水甲醇,螯合剂为APDC,萃取剂为离子液体[Hmim][PF6],其用量分别为无水甲醇500μL,APDC 10 mg,离子液体60μL,p H=9,基体改进剂30g/L维生素C 50μl,30℃水浴温度超声10 min,复溶时间3 min。(3)尿镍浓度在0~10μg/L范围内与其吸光度线性关系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0.0466x+0.0214,r=0.996。经前处理后,按照连续测定20次工作曲线空白管吸光度值,以其吸光度值3倍标准差对应的浓度为检出限,得到检出限为0.43μg/L。相对标准偏差在2.53%~4.82%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5.60%~103.70%之间。(4)按照研制的方法测定50份大学生志愿者的尿镍浓度范围为0.50μg/L~6.34μg/L,试验大鼠尿镍浓度范围为3.49μg/L~17.51μg/L。结论(1)建立了以甲醇为分散剂,APDC为螯合剂,离子液体[Hmim][PF6]为萃取剂的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镍的新方法,结果准确可靠,绿色环保、富集效率高、检出限低、灵敏度高。(2)建立的新方法检出限低,实现了对尿中低浓度镍的测定,该法可适用于职业接触镍人群及非职业人群尿中镍的测定。(3)研制方法的各项检测性能指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5部分: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的标准要求。(4)通过对大鼠代谢尿样和大学生志愿者尿样镍的检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具有实用价值。
二、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人体元素含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人体元素含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镉、铅、铬、镍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重金属检测方法介绍 |
1.3 共沉淀分离富集重金属技术 |
1.3.1 无机共沉淀剂 |
1.3.2 有机共沉淀剂 |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Zn(Ⅱ)-二苯偶氮碳酰肼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镍的方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仪器 |
2.2.2 实验试剂 |
2.2.3 共沉淀过程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pH对共沉淀的影响 |
2.3.2 载体锌离子的影响 |
2.3.3 共沉淀剂用量的影响 |
2.3.4 共沉淀时间的影响 |
2.3.5 离心时间的影响 |
2.3.6 样品体积的影响 |
2.3.7 干扰离子的影响 |
2.3.8 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检出限 |
2.3.8.1 测定灵敏度 |
2.3.8.2 测定精密度 |
2.3.8.3 测定检出限 |
2.3.9 Zn(Ⅱ)-DPC共沉淀Ni(Ⅱ)的机理探究 |
2.3.9.1 溶液pH对Ni(Ⅱ)共沉淀回收率的影响 |
2.3.9.2 加温加酸解吸实验 |
2.3.9.3 陈化实验 |
2.3.10 样品分析 |
2.3.10.1 样品前处理 |
2.3.10.2 样品测定 |
2.4 结论 |
第三章 Zn(Ⅱ)-二苯偶氮碳酰肼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铅的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 |
3.2.2 实验试剂 |
3.2.3 共沉淀过程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pH对共沉淀的影响 |
3.3.2 载体锌离子的影响 |
3.3.3 共沉淀剂用量的影响 |
3.3.4 共沉淀时间的影响 |
3.3.5 离心时间的影响 |
3.3.6 样品体积的影响 |
3.3.7 干扰离子的影响 |
3.3.8 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检出限 |
3.3.8.1 测定灵敏度 |
3.3.8.2 测定精密度 |
3.3.8.3 测定检出限 |
3.3.9 Zn(Ⅱ)-DPC共沉淀Pb(Ⅱ)的机理探究 |
3.3.9.1 溶液p H对Pb(Ⅱ)共沉淀回收率的影响 |
3.3.9.2 加温加酸解吸实验 |
3.3.9.3 陈化实验 |
3.3.10 样品分析 |
3.3.10.1 样品前处理 |
3.3.10.2 样品测定 |
3.4 结论 |
第四章 Cu(Ⅱ)-二苯偶氮碳酰肼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铬的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 |
4.2.2 实验试剂 |
4.2.3 共沉淀过程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pH对共沉淀的影响 |
4.3.2 载体铜离子的影响 |
4.3.3 共沉淀剂用量的影响 |
4.3.4 共沉淀时间的影响 |
4.3.5 离心时间的影响 |
4.3.6 样品体积的影响 |
4.3.7 干扰离子的影响 |
4.3.8 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检出限 |
4.3.8.1 测定灵敏度 |
4.3.8.2 测定精密度 |
4.3.8.3 测定检出限 |
4.3.9 Cu(Ⅱ)-DPC共沉淀Cr(Ⅲ)的机理探究 |
4.3.9.1 溶液p H对Cr(Ⅲ)共沉淀回收率的影响 |
4.3.9.2 加温加酸解吸实验 |
4.3.9.3 陈化实验 |
4.3.10 样品分析 |
4.3.10.1 样品消解 |
4.3.10.2 样品测定 |
4.4 结论 |
第五章 Zn(Ⅱ)-二苯偶氮碳酰肼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镉的方法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 |
5.2.2 实验试剂 |
5.2.3 共沉淀过程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3.1 pH对共沉淀的影响 |
5.3.2 载体锌离子的影响 |
5.3.3 共沉淀剂用量的影响 |
5.3.4 共沉淀时间的影响 |
5.3.5 离心时间的影响 |
5.3.6 样品体积的影响 |
5.3.7 干扰离子的影响 |
5.3.8 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检出限 |
5.3.8.1 测定灵敏度 |
5.3.8.2 测定精密度 |
5.3.8.3 测定检出限 |
5.3.9 Zn(Ⅱ)-DPC共沉淀Cd(Ⅱ)的机理探究 |
5.3.9.1 溶液p H对Cd(Ⅱ)共沉淀回收率的影响 |
5.3.9.2 加温加酸解吸实验 |
5.3.9.3 陈化实验 |
5.3.10 样品分析 |
5.3.10.1 样品消解 |
5.3.10.2 样品测定 |
5.4 结论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浊点萃取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测定食品样品中的铜、镉、铬含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浊点萃取分离富集技术与应用 |
1.2.1 浊点萃取原理 |
1.2.2 浊点萃取分离富集金属离子的应用 |
1.2.3 浊点萃取分离富集有机物样品中的应用 |
1.3 分离富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1.3.1 分离富集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 |
1.3.2 分离富集技术在食品分析领域的应用 |
1.3.3 分离富集技术在环境分析领域的应用 |
1.4 重金属的危害 |
1.5 课题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二章 Cu-MBT-CPC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赤小豆中的铜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 |
2.2.2 实验操作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pH的选择 |
2.3.2 络合剂MBT加入体积的选择 |
2.3.3 TritonX-114 加入体积的选择 |
2.3.4 离子强度的影响 |
2.3.5 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2.3.6 加热温度的选择 |
2.3.7 加热时间的选择 |
2.3.8 离心时间的选择 |
2.3.9 冰浴时间的选择 |
2.3.10 稀释剂的选择 |
2.3.11 稀释剂硝酸-乙腈用量的选择 |
2.3.12 共存元素的影响 |
2.3.13 精密度灵敏度与检出限的测定 |
2.3.14 样品分析及加标回收实验 |
2.4 结论 |
第三章 Cd-MBT-CPB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虾肉中的镉含量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 |
3.2.2 实验操作方法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pH的选择 |
3.3.2 络合剂MBT加入体积的选择 |
3.3.3 表面活性剂TritonX-114 加入体积的选择 |
3.3.4 离子强度的影响 |
3.3.5 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3.3.6 加热温度的选择 |
3.3.7 加热时间的选择 |
3.3.8 离心时间的选择 |
3.3.9 冰浴时间的选择 |
3.3.10 稀释剂的选择 |
3.3.11 稀释剂硝酸-乙腈用量的选择 |
3.3.12 共存元素的影响 |
3.3.13 精密度灵敏度与检出限的测定 |
3.3.14 样品分析及加标回收实验 |
3.4 结论 |
第四章 Cr-MBT-BDMSAC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苹果中铬含量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 |
4.2.2 实验操作方法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pH的选择 |
4.3.2 络合剂MBT加入体积的选择 |
4.3.3 表面活性剂TritonX-114 加入体积的选择 |
4.3.4 离子强度的影响 |
4.3.5 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4.3.6 加热温度的选择 |
4.3.7 加热时间的选择 |
4.3.8 离心时间的选择 |
4.3.9 冰浴时间的选择 |
4.3.10 稀释剂的选择 |
4.3.11 稀释剂硝酸-乙腈用量的选择 |
4.3.12 共存元素的影响 |
4.3.13 精密度灵敏度与检出限的测定 |
4.3.14 样品分析及加标回收实验 |
4.4 结论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流动注射与火焰原子吸收联用测定食品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食品中重金属的应用现状 |
2 FI-FAAS联用系统的研究现状 |
2.1 流动注射(FI)-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联用 |
2.2 流动注射(FI)-编结反应器(KR)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 |
2.3 流动注射-微型柱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2.3.1 流动注射在线离子交换树脂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2.3.2 流动注射在线螯合树脂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2.3.3 流动注射在线活性炭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2.3.4 流动注射-香烟过滤嘴-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2.3.5 流动注射-黄原脂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2.4 流动注射在线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3 FI-FAAS联用系统测定食品中重金属的应用展望 |
(4)中药类化妆品中几种禁用物质及重金属含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化妆品概述 |
1.1.1 化妆品定义 |
1.1.2 化妆品性能 |
1.1.3 化妆品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 高效液相法检测化妆品中的氢醌和苯酚 |
1.2.1 氢醌概述 |
1.2.2 苯酚概述 |
1.2.3 化妆品中氢醌和苯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高效液相法检测化妆品中甲硝唑和氯霉素 |
1.3.1 甲硝唑和氯霉素概述 |
1.3.2 化妆品中甲硝唑和氯霉素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4 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中重金属含量 |
1.4.1 重金属的概念 |
1.4.2 化妆品中重金属的来源 |
1.4.3 化妆品中重金属种类及危害 |
1.4.4 化妆品中重金属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5 化妆品预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
1.5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意义 |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中氢醌、苯酚含量的测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化妆品中氢醌、苯酚提取条件的选择 |
2.2.3 色谱条件的选择 |
2.2.4 氢醌、苯酚含量的测定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3.1 色谱图结果与分析 |
2.3.2 方法学考察结果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祛痘除螨类化妆品中甲硝唑、氯霉素的含量测定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与试液制备 |
3.2.2 化妆品中甲硝唑、氯霉素提取条件的选择 |
3.2.3 色谱条件的选择 |
3.2.4 甲硝唑、氯霉素含量的测定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 色谱图结果与分析 |
3.3.2 方法学考察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化妆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 |
4.2.2 消解方法与条件的选择 |
4.2.3 化妆品中重金属铅、镉、铬、铜、砷、汞测定方法的选择 |
4.2.4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中重金属铅、镉、铬的含量 |
4.2.5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中重金属铜的含量 |
4.2.6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中重金属砷、汞的含量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1 化妆品中铅、镉、铬测定结果与分析 |
4.3.2 化妆品中铜测定结果与分析 |
4.3.3 化妆品中砷、汞测定结果与分析 |
4.4 小结 |
5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中草药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样品处理方法 |
2 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的定量分析 |
2.1 单味中药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
2.2 中药复方中微量元素/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
3 中草药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 |
3.1 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分析 |
3.2 微量元素的次级形态分析 |
3.3 金属配合物分析 |
4 结论 |
(6)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红葡萄酒中金属离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葡萄酒中微量元素的来源 |
1.1.1 环境条件 |
1.1.2 来自葡萄酒的制作、运输和贮藏 |
1.2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影响 |
1.3 铅、铜、锌、镉、砷的来源、危害及检测方法 |
1.3.1 铅 |
1.3.2 铜 |
1.3.3 锌 |
1.3.4 镉 |
1.3.5 砷 |
1.4 原子吸收光谱法 |
1.4.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1.4.2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
1.4.3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 |
1.4.4 其他原子吸收光谱法 |
1.5 原子吸收前处理方法 |
1.5.1 微波消解 |
1.5.2 在线富集 |
1.5.3 浊点萃取 |
1.5.4 悬浮液进样 |
1.5.5 非完全消化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不同前处理-石墨炉原子吸收检测红葡萄酒中铅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剂与仪器 |
2.1.3 预处理 |
2.1.4 样品前处理 |
2.1.5 石墨炉升温程序设计 |
2.1.6 基体改进剂的优化选择 |
2.1.7 标准曲线的制作 |
2.1.8 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表述 |
2.1.9 精密度与加标回收率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灯电流优化 |
2.2.2 石墨炉升温程序的优化 |
2.2.3 基体改进剂 |
2.2.4 方法的线性关系 |
2.2.5 精密度与加标回收率 |
2.2.6 不同前处理与国标湿法消解测定结果比较 |
2.3 讨论 |
2.3.1 关于不同前处理方法的探讨 |
2.3.2 灯电流和石墨炉升温程序的优化 |
2.3.3 基体改进剂优化 |
2.4 结论 |
第三章 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检测红葡萄酒中铜、锌、镉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狭缝宽度的影响 |
3.2.2 空气与乙炔燃烧比对吸光值的影响 |
3.2.3 燃烧高度的选择 |
3.3.4 pH 的影响 |
3.2.5 PNA 用量的影响 |
3.2.6 TritonX-114 的影响 |
3.3.7 缓冲溶液用量的影响 |
3.2.8 加入PNA 后静止时间的影响 |
3.2.9 离心时间的影响 |
3.2.10 检测限与精密度试验 |
3.2.11 红葡萄酒测定及加标回收率 |
3.3 结论 |
第四章 流动注射-氢化物原子吸收检测红葡萄酒中砷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微波消解条件的选择 |
4.2.2 载气流量的选择 |
4.2.3 酸度对砷吸光值的影响 |
4.2.4 硼氢化钾浓度的选择 |
4.2.5 氢氧化钠浓度的选择 |
4.2.6 预还原剂的选择 |
4.2.7 氧化时间的选择 |
4.2.8 干扰试验 |
4.2.9 灵敏度与精密度试验 |
4.2.10 准确度试验 |
4.2.11 标准曲线及测定结果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重金属镉和铅对小白鼠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镉、铅的概述 |
1.1.1 镉、铅的物理化学性质 |
1.1.2 镉、铅的应用 |
1.1.3 镉、铅对环境的污染状况 |
1.2 镉、铅的毒性、危害与中毒机理的研究进展 |
1.2.1 镉的毒性、危害与中毒机理 |
1.2.2 铅的毒性、危害与中毒机理 |
1.3 微量金属镉、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研究进展 |
1.3.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镉 |
1.3.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铅 |
1.4 微量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1 微量进样器的研究 |
1.4.2 脉冲微量进样器的研究 |
1.5 该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微量进样——FAAS测定红细胞以及其它组织器官中微量镉和铅的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仪器工作及分析条件的选择 |
2.1.2 方法的线性及工作范围 |
2.1.3 方法的检出限和精密度 |
2.1.4 扰与空白实验 |
2.1.5 方法的回收率试验 |
2.2 小白鼠靶器官样品的制备与测定 |
2.2.1 样品制备 |
2.2.2 试样分析 |
2.2.3 样品测定结果 |
2.3 小结 |
第3章 低毒饮水染毒重金属镉和铅在小白鼠红细胞和其它组织器官中分布的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材料和仪器 |
3.1.2 饲养和试验条件 |
3.1.3 样品处理与分析 |
3.2 小白鼠各靶器官中镉和铅含量的测定结果 |
3.2.1 血红细胞和血清中镉和铅含量的测定结果 |
3.2.2 其它作用靶器官中镉和铅含量的测定结果 |
3.3 分析与讨论 |
3.3.1 对照组小白鼠靶器官中镉和铅含量的变化 |
3.3.2 镉染毒后在小白鼠各靶器官中的分布 |
3.3.3 铅染毒后在小白鼠各靶器官中的分布 |
3.3.4 镉和铅在靶器官中分布的比较 |
3.4 小结 |
第4章 重金属镉和铅对血液主要指标影响的研究 |
4.1 概述 |
4.1.1 血液系统和主要研究指标 |
4.1.2 重金属镉和铅对血液系统的危害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镉对小白鼠血液指标作用的实验结果 |
4.3.2 铅对小白鼠血液指标作用的实验结果 |
4.4 分析与讨论 |
4.4.1 小白鼠的特征变化 |
4.4.2 镉作用的分析与讨论 |
4.4.3 铅作用的分析与讨论 |
4.4.4 镉和铅对血液主要指标作用的比较 |
4.5 小结 |
第5章 静脉注射染毒研究重金属镉和铅在小白鼠的红细胞及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
5.1 实验部分 |
5.1.1 试剂与仪器及工作条件 |
5.1.2 实验方法 |
5.2 样品分析结果 |
5.2.1 注射镉溶液试验小白鼠的测试结果 |
5.2.2 注射铅溶液试验小白鼠的测试结果 |
5.3 分析与讨论 |
5.3.1 试验小白鼠的特征变化 |
5.3.2 镉对血红细胞和其它靶器官的作用 |
5.3.3 铅对血红细胞和其它靶器官的作用 |
5.3.4 镉和铅对血红细胞和其它靶器官作用的比较 |
5.3.5 镉、铅蓄积分布的统计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镉和铅联合饮水染毒在小白鼠靶器官中分布研究初探 |
6.1 重金属铅和镉复合污染与毒性的研究进展 |
6.2 铅和镉联合作用在小白鼠靶器官中的分布 |
6.2.1 材料、仪器和样品处理与分析 |
6.2.2 饲养和试验条件 |
6.2.3 镉和含铅联合作用各靶器官含镉和含铅量的测定结果 |
6.2.4 镉和含铅联合对各靶器官作用的讨论 |
6.3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8)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中重金属元素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 苹果中金属离子来源及存在状态 |
1.1 苹果中金属离子的来源 |
1.2 金属离子的存在状态 |
2 金属离子对人体的危害 |
2.1 铅对人体的危害 |
2.2 铜对人体的危害 |
2.3 砷对人体的危害 |
2.4 镉对人体的危害 |
2.5 铁对人体的危害 |
2.6 汞对人体的危害 |
2.7 锰对人体的危害 |
3 食品中铜、镉、铅、锌、砷、铁和汞的分析现状 |
3.1 分光光度法 |
3.2 原子吸收光谱法 |
3.2.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3.2.2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3.2.3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
3.3 极谱法 |
3.4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 |
4 进样技术的概述 |
4.1 液体进样技术 |
4.2 气体进样技术 |
4.3 固体进样技术 |
4.4 悬浮进样技术 |
4.4.1 悬浮进样技术参数的优化 |
4.4.1.1 悬浮液的稳定性 |
4.4.1.2 固体颗粒粒径 |
4.4.1.3 液体介质 |
4.4.1.4 悬浮稳定剂 |
4.4.2 基体改进剂及仪器程序 |
4.4.3 悬浮进样技术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结合 |
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章 正交试验法优化FAAS法测定苹果中的Zn,Fe,Cu,Mn和Cd五种微量元素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和试剂 |
2.2 仪器工作条件 |
2.3 样品溶液的制备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各元素最佳测定条件的选择 |
3.2 样品处理条件的选择 |
3.2.1 消化体系的选择 |
3.2.2 HNO_3,HClO_4,H_2SO_4体积比的影响 |
3.3 标准曲线 |
3.4 精密度实验 |
3.5 加标回收率实验 |
3.6 样品测定结果 |
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中汞和砷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仪器和试剂 |
2.1.2 仪器工作条件 |
2.2 方法 |
2.2.1 标准溶液的制备 |
2.2.2 样品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试验条件的确定 |
3.1.1 分析波长的选择 |
3.1.2 硼氢化钾溶液浓度的选择 |
3.1.3 载液(盐酸)浓度的选择 |
3.1.4 载气及其流量的选择 |
3.2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
3.3 精密度试验 |
3.4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 |
3.5 共存离子的影响 |
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中Cu、Cd、Pb和Mn四种重金属元素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及试剂 |
2.2 仪器工作条件 |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4 湿法消解法 |
2.5 干法灰化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样品处理条件的选择 |
3.2 石墨炉工作条件的选择 |
3.2.1 灰化温度的选择 |
3.2.2 原子化温度的选择 |
3.3 干扰情况和精密度实验 |
3.4 加标回收率实验 |
3.5 样品测定结果 |
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苹果中的Cu,Pb,Cd和Mn四种元素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 |
2.2 试剂 |
2.3 仪器工作条件 |
2.4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悬浮剂种类、用量及悬浮体稳定时间的选择 |
3.1.1 悬浮剂种类的选择 |
3.1.2 超声波时间的选择 |
3.1.3 硝酸用量的选择 |
3.1.4 悬浮体稳定时间的选择 |
3.1.5 悬浮剂用量的选择 |
3.2 灰化温度和元素原子化温度的选择 |
3.3 基体改进剂的选择 |
3.4 标准溶液系列的配制 |
3.5 试样中各元素的浓度和含量的测定 |
3.6 试样不同处理方法测量结果对比 |
3.7 方法回收率 |
3.7.1 元素Cu和Mn的加标回收率试验 |
3.7.2 元素Cd和Pb的加标回收率试验 |
3.8 方法的检出限 |
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9)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葡萄酒中金属元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葡萄酒中金属元素的来源 |
1.1 来自环境条件 |
1.2 来自葡萄酒的制作、运输和贮藏 |
2 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影响 |
3 原子吸收光谱法 |
3.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3.2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
3.3 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 |
3.4 其他原子吸收光谱法 |
4 原子吸收前处理方法 |
4.1 微波消解 |
4.2 在线富集 |
4.3 浊点萃取 |
4.4 悬浮液进样 |
4.5 非完全消化 |
5 展望 |
(10)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1.1 仪器 |
1.1.2 试剂 |
1.1.3 溶液配制 |
1.2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
1.3 分析方法 |
1.3.1 实验条件 |
1.3.2 工作曲线绘制 |
1.3.3 尿样的采集与检测 |
1.3.4 实验条件优化 |
1.3.5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试验条件优化 |
2.1.1 仪器条件优化 |
2.1.2 萃取条件优化 |
2.2 工作曲线 |
2.3 方法检出限与定量下限 |
2.4 精密度和准确度 |
2.5 样品稳定性实验 |
2.6 干扰试验 |
2.7 两种方法比较 |
2.8 实际应用 |
3 讨论 |
3.1 试验条件的优化 |
3.2 方法学性能指标 |
3.3 实际应用 |
3.4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
3.4.1 标准物质纯度引入的不确定度 |
3.4.2 称重引入的不确定度 |
3.4.3 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 |
3.4.4 拟合标准曲线引入的不确定度 |
3.4.5 样品前处理引入的不确定度 |
3.4.6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3.4.7 扩展不确定度 |
4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尿中镍的检测及前处理方法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四、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人体元素含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共沉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镉、铅、铬、镍的方法研究[D]. 张永玲.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浊点萃取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测定食品样品中的铜、镉、铬含量的研究[D]. 郭家宁.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流动注射与火焰原子吸收联用测定食品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J]. 张宏康,王中瑗,劳翠莹.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4(06)
- [4]中药类化妆品中几种禁用物质及重金属含量的测定[D]. 汪洋.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4(05)
- [5]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中草药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J]. 武国华,陈艾亭,李龙.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6]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红葡萄酒中金属离子[D]. 李丽. 河南科技大学, 2010(02)
- [7]重金属镉和铅对小白鼠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作用的研究[D]. 马登军. 河北大学, 2009(12)
- [8]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苹果中重金属元素方法的研究[D]. 张峰. 陕西师范大学, 2009(S1)
- [9]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葡萄酒中金属元素[J]. 李丽,郭金英,宋立霞,侯玉泽,李华. 酿酒科技, 2009(02)
- [10]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中镍[D]. 任雨萌.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