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坐标联动加工中心加工机翼型叶片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君君,张新庆,魏远震[1](2012)在《透平叶片五轴数控加工工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透平叶片,提出了一种加工工艺过程和编程方法。根据叶片的几何特性,安排合适的加工策略,对生成的刀具轨迹进行仿真,并在五轴加工中心上进行试切,最后在三坐标上检测,经验证叶片的加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张暖,安凯,张新庆,魏远震,徐新江[2](2012)在《大型枞树型叶根叶片加工工艺的开发》文中指出详细介绍了大型能量回收透平发电装置(简称TRT)的关键零件——大型枞树型叶根叶片的加工工艺开发过程。根据加工批量、现有设备以及叶片结构,采用了五轴数控+高速铣削的方法,以铣代磨,首次实现了大型枞树型叶根以及叶顶剃灰槽的加工。
黎震[3](2010)在《基于UG NX软件开发通风机叶片及弯曲模具的研究》文中认为轴流式通风机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流量大,体积小,压头低的特点,主要用于冶金、矿山、纺织、电力等行业。在煤矿的通风系统中,通常利用轴流式通风机去吹散其内的瓦斯,降低瓦斯浓度以及进行井下通风,通风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矿井的生产和人身安全。目前,矿用通风机正在向高效低噪的方向发展。由于轴流式通风机内部的三维流动十分复杂,关于叶片表面的分离流动与叶型后的尾流情况很难准确地表述,所以,很多矿山机械厂,在制造轴流式通风机的生产实践中,设计风机时,仍然通过经验方式确定,特别是在选择叶型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江西省南方煤机厂主要生产矿用隔爆轴出式轴流通风机,仍以传统的方法设计,主要以手工设计为主。特别是在叶片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由于参数变量多,气动计算复杂,加上部分参数的不确定性,导致设计研究周期长,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本文主要根据轴流风机设计理论,针对风机的关键部件—叶片的设计过程,运用先进的CAD/CAM软件UG NX6.0进行叶片造型、分析,通过后处理,数控加工叶片的弯曲模具的曲面,运用该模具生产出叶片产品,并通过实验去验证其通风、降噪的效果。以实现快捷设计、制造轴流式通风机叶片模具,给轴流风机的设计带来了方便,大大缩短设计、制造周期,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工程意义。
程勇[4](2010)在《无人机变后掠翼机构设计及仿真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人机可变后掠翼技术是近年来飞行器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高机动性可变后掠翼无人机在跨声速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优点,它可以有效改善无人机的气动性能,增大无人机飞行临界马赫数,在无人机超声速飞行时,可以改变空气激波阻力的不利影响,因此受到了国内外高度重视。无人机可变后掠翼技术主要体现在变形机构的设计上,传统的无人机后掠翼结构大致有:液压传动式、丝杆传递式、滑块摇杆机构等。本文结合当前无人机变后掠翼驱动机构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基于单曲柄双摇机构,改变无人机的后掠角。通过电机驱动蜗轮蜗杆,驱动曲柄机构运动,改变无人机机翼状态。结构简单、轻便,传动效率较高。高机动可变体飞行器必须满足高效、稳定、轻质的要求,以及在变形过程中始终保持两侧机翼的对称性。单曲柄双摇杆机构运动两侧运动状态的不对称性,决定了两侧转角误差的存在。本文首先建立了该机构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优化了机构杆件尺寸,使机翼转角误差最小化。在优化设计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整体机构的SolidWorks三维模型,导入ADAMS分析软件中,对整体机构作了相应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运动学仿真实验显示:进过尺寸优化设计后,两侧机翼转角误差减小到0.7°以内,机翼转动速度较均匀;动力学仿真结果显示:在翼根受到变化气动力矩时,曲柄所需提供的力矩均匀,没有较大突变。为了进一步了解整机后掠翼效果以及经行下一步实验的需要,根据空气动力学相似性法则,设计并制作加工了变后掠翼缩比模型。其中包括传动方式的设计、连接件设计、机翼设计。探讨并解决了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干涉问题,连接问题,并对杆件的强度经行了校核。最后在制作加工出的缩比模型基础上,进行了后掠翼转角实验,通过描点的方式得到了机构真实的转角误差。分析得出,机构的加工精度和安装精度对后掠翼变形过程影响较大,主要是使得两侧转角误差加大,这样会影响无人机飞行稳定性和控制难易程度。因此,杆长尺寸及其加工精度显得尤为重要。论文最后还给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无人机后掠翼的风洞实验,从而进一步的验证基于曲柄连杆机构后掠翼无人机的整体气动性能。
黄益华[5](2008)在《透平膨胀机叶轮正逆向建模与五轴数控加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产品数字化集成快速开发技术是提高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开发成本的有效手段,因此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针对某企业透平膨胀机叶轮零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的实际需求,研究适用于企业实际的产品数字化集成快速开发流程及其关键技术,并通过具体应用案例,验证了该工作流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首先,本文分析了透平膨胀机叶轮在设计和加工中存在的生产周期长、产品加工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针对叶轮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阐述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技术,即基于叶轮实物的反求建模、基于产品需求参数的参数化特征建模、以及计算机辅助制造和五轴数控加工等数字化制造技术。其次,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研究透平叶轮实物的逆向实体建模方法,包括激光扫描仪获取数据点云,点云数据的处理,特征曲线曲面拟合等关键技术环节,并通过逆向建模与UGNX的数据集成,实现了透平叶轮的实体建模。第三,基于UGNX软件,根据透平膨胀机的客户需求参数、热力性能和气动性能指标等进行叶轮零件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叶轮产品族的参数化特征建模,包括确定基本参数,建立参数关系,构建参数化特征曲线,创建叶轮实体等过程,为叶轮的数控加工提供了参数化实体主模型。第四,利用UGNX软件自身卓越的集成性,在叶轮产品族参数化实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五轴联动的数控加工,包括确定叶轮数控加工工艺、生成刀具轨迹和刀位文件、模拟刀具加工路径、后置处理生成NC代码,传输数控程序并在五轴加工中心上加工叶轮零件等过程。最后,提出了叶轮产品快速开发的数字化技术集成应用工作流程,基于UGNX软件,通过实际案例,生成了透平膨胀机叶轮产品的零件模板和加工模板,设计人员只要输入用户需求参数,即可在UGNX上得到相应叶轮零件的实体模型,同时快速生成数控加工程序,从而验证了该工作流程的可行性。本文提出的透平膨胀机叶轮数字化集成开发工作流程,以及生成的叶轮零件模板和数控加工模板,对于企业的产品快速开发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借鉴价值。
蔡新平,魏远震,王临佳[6](2003)在《五坐标联动加工中心加工机翼型叶片工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对五坐标联动加工中心加工机翼型叶片工艺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二、五坐标联动加工中心加工机翼型叶片工艺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坐标联动加工中心加工机翼型叶片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透平叶片五轴数控加工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艺难点及分析 |
2 叶片数控加工工艺 |
2.1 叶片建模 |
2.2 叶身开粗加工 |
2.3 叶身半精加工及精加工 |
2.4 粗、精加工叶片过渡弧 |
3 仿真机床模拟 |
4 结论 |
(2)大型枞树型叶根叶片加工工艺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结构分析 |
2 工艺设计 |
2.1 叶根的加工工艺 |
2.2 叶型及叶顶剃灰槽的加工工艺 |
2.3 工装的设计 |
3 工艺实施 |
4 结论 |
(3)基于UG NX软件开发通风机叶片及弯曲模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轴流式通风机的结构简介 |
1.3 对旋轴流式通风机概述 |
1.4 相关研究领域现状 |
1.4.1 对旋式通风机技术的研究 |
1.4.2 风机弯掠叶片的国内外研究 |
1.4.3 风机叶片CAD设计概况 |
1.4.4 复杂曲面的造型 |
1.4.5 数控加工编程的研究现状 |
1.4.6 国内外CAM仿真软件介绍 |
1.4.7 CAD技术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轴流式通风机叶片的造型设计 |
2.1 轴流式通风机的基本理论 |
2.1.1 轴流风机基元级平面直列叶栅 |
2.1.2 轴流风机损失与效率 |
2.1.3 弯曲叶片概况 |
2.1.4 弯曲叶片对二次流动和损失的影响 |
2.2 叶轮的CAD几何造型 |
2.3 UG NX6.0 CAD/CAM系统相关模块功能介绍 |
2.4 基于UG软件叶轮叶片型面和轮毂面的造型 |
2.5 本章小节 |
第3章 叶片弯曲模具设计 |
3.1 叶片加工工艺分析 |
3.1.1 工件分析 |
3.1.2 工艺分析 |
3.2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具 |
3.2.1 弯曲的概念 |
3.2.2 弯曲变形过程 |
3.2.3 弯曲变形的特点 |
3.2.4 弯曲时回弹分析 |
3.3 基于UGNX6.0设计叶片弯曲模具设计 |
3.3.1 叶片弯曲模具回弹力的计算 |
3.3.2 利用UG软件进行模具结构设计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叶片弯曲模具凹模的数控加工 |
4.1 数控加工概述 |
4.2 数控加工工艺规程 |
4.2.1 叶片加工工序的划分与加工顺序的安排 |
4.2.2 数控加工刀具的选择 |
4.2.3 切削用量的选择 |
4.3 叶片弯曲模具数控加工 |
4.3.1 工艺分析 |
4.3.2 数控加工工艺文件 |
4.4 UG铣削叶片凹模编程 |
4.4.1 创建凹模具数控加工操作 |
4.4.2 后置处理 |
4.5 本章小节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无人机变后掠翼机构设计及仿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无人机发展现状简介 |
1.2.1 无人机的发展 |
1.2.2 无人机的主要类型 |
1.3 变后掠翼技术概况 |
1.3.1 变后掠翼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2 我国后掠翼结构设计现状 |
1.4 课题来源及其研究内容 |
1.4.1 课题来源 |
1.4.2 设计要求 |
1.5 无人机便后掠翼设计难点 |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机构设计 |
2.1 机构方案的确定 |
2.1.1 机构的选择 |
2.1.2 驱动及传动方式选择 |
2.2 总体结构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后掠翼驱动机构的建模与优化 |
3.1 后掠翼驱动机构的建模 |
3.1.1 数学模型 |
3.1.2 SolidWorks 与ADAMS 联合建模 |
3.2 后掠翼驱动机构的优化设计 |
3.2.1 基于MATLAB 工具箱的最优化设计 |
3.2.2 目标函数的建立 |
3.2.3 参数选择、约束条件、优化方法介绍 |
3.2.4 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可变后掠翼机构缩比模型设计 |
4.1 空气动力学相似性 |
4.2 缩比模型总体设计 |
4.3 机构动力设计 |
4.3.1 电机选择 |
4.3.2 蜗轮蜗杆传动 |
4.4 机构杆件设计 |
4.4.1 曲柄设计 |
4.4.2 连杆设计 |
4.4.3 机翼设计 |
4.5 连接方式设计 |
4.5.1 曲柄、连杆件连接方式 |
4.5.2 翼根连接 |
4.5.3 测量装置连接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构仿真与强度分析 |
5.1 机构仿真分析 |
5.1.1 机构运动学仿真 |
5.1.2 机构动力学仿真 |
5.2 强度校核与分析 |
5.2.1 电机校核 |
5.2.2 机构强度校核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缩比模型制作与实验 |
6.1 缩比模型样机 |
6.1.1 机翼制作 |
6.1.2 整体模型制作 |
6.1.3 缩比模型控制 |
6.2 机构实验 |
6.2.1 缩比模型实验 |
6.2.2 结果分析与处理 |
6.3 风洞实验 |
6.3.1 风洞实验简介 |
6.3.2 下一步工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后掠翼缩比模型装配图 |
附录 2 翼型参数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5)透平膨胀机叶轮正逆向建模与五轴数控加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相关领域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
1.2.1 逆向工程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
1.2.2 产品参数化建模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
1.2.3 五轴数控加工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
1.2.4 本文主要采用的专业软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透平叶轮实物的反求建模技术研究 |
2.1 叶轮实物的结构特征分析 |
2.2 叶轮实物的三维测量 |
2.2.1 接触式测量 |
2.2.2 非接触式测量 |
2.2.3 本课题采用的测量方法 |
2.3 点云数据的处理 |
2.3.1 多视拼合 |
2.3.2 数据光顺 |
2.3.3 数据精简 |
2.3.4 本课题采用的点云数据处理方法 |
2.4 叶片曲面重建 |
2.4.1 曲面特性 |
2.4.2 叶轮曲面在逆向工程软件中的重构 |
2.4.3 叶轮曲面在CAD/CAM 系统中的重构 |
2.5 叶轮CAD 模型重建 |
2.5.1 叶轮叶片的CAD 模型重建 |
2.5.2 叶轮其他结构特征的重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透平膨胀机叶轮类零件参数化特征建模技术研究 |
3.1 透平膨胀机叶轮的参数分析 |
3.2 透平膨胀机叶轮的特征分析 |
3.3 叶轮参数化特征建模流程 |
3.4 基于UG 软件的叶轮参数化特征建模的实现方法 |
3.4.1 草图 |
3.4.2 关联性 |
3.4.3 表达式 |
3.4.4 电子表格 |
3.4.5 用户自定义特征 |
3.4.6 模型的生成和编辑 |
3.5 基于UG 软件的叶轮参数化特征建模 |
3.5.1 轮毂体 |
3.5.2 叶片主体段 |
3.5.3 叶片导流段 |
3.5.4 孔等成型特征 |
3.6 章节小结 |
第四章 透平膨胀机叶轮的五轴数控加工技术研究 |
4.1 叶轮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
4.1.1 叶轮曲面的加工方法 |
4.1.2 整体叶轮加工的刀位规划 |
4.1.3 本课题叶轮几何模型的分析 |
4.1.4 叶轮的加工技术路线 |
4.2 基于UG 软件的五轴数控加工的实现办法 |
4.2.1. UGCAM 的一般数控加工流程 |
4.2.2. UGCAM 的五轴数控加工 |
4.3 透平膨胀机叶轮基于UG 软件的五轴数控加工 |
4.3.1. 前置处理生成叶轮的刀位文件 |
4.3.2 后置处理生成叶轮加工的NC 程序 |
4.3.3 机床加工 |
4.4 章节小结 |
第五章 透平膨胀机叶轮产品快速开发的数字化技术集成及应用验证 |
5.1 透平膨胀机叶轮产品快速开发的数字化技术集成 |
5.1.1 叶轮产品快速开发的数字化技术集成框架 |
5.1.2. UG 的主模型技术 |
5.1.3. UG 的加工模板 |
5.1.4 叶轮零件模板及加工模板的生成 |
5.2 实例应用 |
5.2.1 叶轮产品族参数化特征模型的参数控制 |
5.2.2 叶轮产品族零件加工轨迹的重新生成 |
5.3 章节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四、五坐标联动加工中心加工机翼型叶片工艺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透平叶片五轴数控加工工艺技术研究[J]. 郑君君,张新庆,魏远震. 风机技术, 2012(05)
- [2]大型枞树型叶根叶片加工工艺的开发[J]. 张暖,安凯,张新庆,魏远震,徐新江. 风机技术, 2012(01)
- [3]基于UG NX软件开发通风机叶片及弯曲模具的研究[D]. 黎震. 南昌大学, 2010(02)
- [4]无人机变后掠翼机构设计及仿真实验研究[D]. 程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03)
- [5]透平膨胀机叶轮正逆向建模与五轴数控加工技术研究[D]. 黄益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08(S2)
- [6]五坐标联动加工中心加工机翼型叶片工艺技术研究[J]. 蔡新平,魏远震,王临佳. 通用机械, 2003(12)